TWI541228B - 1,1,1,5,5,5-hexafluoroacetylacetone - Google Patents

1,1,1,5,5,5-hexafluoroacetylaceto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228B
TWI541228B TW103113288A TW103113288A TWI541228B TW I541228 B TWI541228 B TW I541228B TW 103113288 A TW103113288 A TW 103113288A TW 103113288 A TW103113288 A TW 103113288A TW I541228 B TWI541228 B TW I5412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presented
general formula
hexafluoroacetamidine
hydrat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3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6722A (zh
Inventor
Takashi Ootsuka
Takashi Masuda
Akihiro Ishii
Mari Imamura
Shunsuke Mimura
Masato Kimura
Hiroshi Minesaki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46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6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2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2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hydration of carbon-to-carbon trip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3/00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3/40Halogenated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7C33/42Halogenated unsaturated alcohols acyclic
    • C07C33/426Halogenated unsaturated alcohols acyclic containing only triple bonds as unsatu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03Ethers having all ether-oxygen atom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43/14Unsaturated ethers
    • C07C43/178Unsaturated ethers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07C43/1786Unsaturated ethers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containing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45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cond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9/00Ketones; Ketenes; Dimeric ketenes; Ketonic chelates
    • C07C49/04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ket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49/16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ket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halogen
    • C07C49/167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ket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halogen containing only fluorine as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9/00Ketones; Ketenes; Dimeric ketenes; Ketonic chelates
    • C07C49/20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ket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49/227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ket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haloge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Description

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方法。
作為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代表性製造方法,可列舉使三氟丙酮與三氟乙酸酯反應之方法(非專利文獻1)、及使三氟乙醯乙酸酯與三氟乙酸酐反應之方法(專利文獻1)。
另一方面,報告有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例如CF3C≡CLi)與各種親電子劑之反應(非專利文獻2~5)。又,報告有具有三氟甲基之碳-碳多重鍵化合物與各種親核劑之反應(非專利文獻4、6及7)。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102260151號說明書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J. Am. Chem. Soc.(美國),1956年,第78卷,p.2790-2792
非專利文獻2:J. Fluorine Chem.(荷蘭),1990年,第47卷,p.45-57
非專利文獻3: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英國),1992年,p.2485-2494
非專利文獻4:J. Fluorine Chem.(荷蘭),1993年,第62卷,p.39-49
非專利文獻5:J. Org. Chem.(美國),1995年,第60卷,p.6046-6056
非專利文獻6:J. Org. Chem.(美國),1986年,第51卷,p.4082-4083
非專利文獻7:J. Org. Chem.(美國),1992年,第57卷,p.5530-5532
非專利文獻1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方法必須使用昂貴之原料基質(具體而言為三氟丙酮),且就原料基質之獲取容易性之觀點而言,難以用於工業。
專利文獻1之製造方法中,未使用三氟丙酮作為原料基質,故而與非專利文獻1之方法相比成本競爭力得到改善。然而,強烈期待進而容易用於工業之製造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容易用於工業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者等人基於上述課題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使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三氟乙酸酯反應而獲得至少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之反應混合物(A),繼而使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藉此可製造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而,藉由對該水合物進行脫水,而可製造1,1,1,5,5,5-六氟乙醯丙酮。
即,本發明包含以下之發明1~14。
[發明1]
一種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之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第1步驟及第2步驟,
[式中,n表示正整數]
第1步驟:使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反應,而獲得至少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之反應混合物(A)的步驟;
[式中,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中,R表示烷基]
第2步驟: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而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的步驟。
[發明2]
如發明1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對第2步驟中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行精製。
[發明3]
如發明2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反應溶劑進行第1步驟之反應。
[發明4]
如發明3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對選自由從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分離出之反應溶劑及反應原料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一步再利用。
[發明5]
如發明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為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
[式中,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表示烷基]。
[發明6]
如發明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為通式[6]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
[式中,R2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發明7]
如發明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通式[1]所表示之 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M為鋰原子。
[發明8]
如發明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酸為硫酸。
[發明9]
一種製造式[4]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方法,其包括:藉由如發明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而製造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的步驟,及對所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行脫水的步驟,
[發明10]
一種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其由通式[5]所表示,
[式中,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表示烷基]。
[發明11]
一種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其由通式[6]所表示,[化8]
[式中,R2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發明12]
一種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之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第1'驟及第2'步驟,
[式中,n表示正整數]
第1'步驟:使式[7]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與通式[8]所表示之有機鋰試劑或格林納試劑於製備溶劑中反應而獲得製備溶液(B),進而使製備溶液(B)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反應而獲得反應混合物(C)的步驟;
[化11]R3-M [8]
[式中,R3表示碳數為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鏈式、或碳數為3~8之環式,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中,R表示烷基]
第2'步驟: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C)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的步驟。
[發明13]
如發明12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對第2'步驟中所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一步高純度地精製。
[發明14]
如發明13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對選自由從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分離出之製備溶劑及反應原料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一步精製並再利用。
業界尚未報告藉由使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作為親電子劑之酯反應而可產率良好地獲得具有三氟甲基之酮(CF3C≡CCOR1;R1表示烷基、芳基等)或其等效物的例。例如,3,3,3-三氟丙炔鋰與醛或酮良好地反應而以高產率提供目標產物,但另一方面,與酯僅提供複雜之混合物(非專利文獻5)。當然,本發明中揭示之將三氟乙酸酯設為親電子劑之反應亦無任何報告。進而於本發明中,1,1,1,5,5,5-六氟-3-戊-2-酮(CF3C≡CCOCF3)或其等效物之三鍵經水合,但亦完全不清楚羥基 能否被導入至所需之4位。例如,於非專利文獻4、非專利文獻6及非專利文獻7中,報告有具有三氟甲基之碳-碳多重鍵化合物[CF3C≡CCH(OAc)Me、CF3C≡CCOPh、(CF3)2C=CHCO2Et;Ac表示乙醯基、Me表示甲基、Ph表示苯基、Et表示乙基]與各種親核劑之反應,但獲得將三氟甲基設為拉電子基之共軛加成物為主產物,而與本發明中所需之位置選擇性相反。
本發明之原料基質之一即3,3,3-三氟丙炔基金屬可容易地自3,3,3-三氟丙炔衍生而得,3,3,3-三氟丙炔之大量規模獲取較容易。又,另一種原料基質即三氟乙酸酯亦容易大量規模地獲取。如此,可提供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容易用於工業之製造方法。
對本發明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方法詳細地進行說明。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定於該等說明,以下之例示以外,可於無損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適當變更並實施。又,於本說明書中引用之全部刊行物(例如先前技術文獻之專利文獻及非專利文獻等)之內容係以參照之形式被組入至本說明書。再者,於以下說明中,通式[1]~[3]、[5]、[6]及[8]以及式[4]及式[7]之具體結構如先前所示。
於本發明中,使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反應而獲得反應混合物(A),繼而,使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藉此可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該水合物可藉由進行脫水而製造式[4]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此處,上述反應混合物(A)中,作為成分而至少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只要為經過下述第2步驟(於酸存在 下與水接觸)而提供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上述等效物,例如可列舉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通式[6]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但並不限定於該等。該等為1,1,1,5,5,5-六氟-3-戊-2-酮非常重要之等效物,進而成為1,1,1,5,5,5-六氟乙醯丙酮或其水合物非常重要之前驅物。
[第1步驟]
首先,對使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反應而獲得至少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之反應混合物(A)的第1步驟進行說明。又,作為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將明確地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作為反應混合物(A)中之成分的情形稱為「第1a步驟」,將明確地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作為反應混合物(A)中之成分的情形稱為「第1b步驟」。又,於第1步驟中,作為上述3,3,3-三氟丙炔基金屬,將使用下述製備溶液(B)(有時僅稱為「製備溶液」)之情形稱為「第1'步驟」,將第1'步驟中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稱為反應混合物(C)。於本說明書中,除分別明確地區別第1步驟、第1a步驟、第1b步驟及第1'步驟之情形外,於作為第1步驟而說明之態樣中包括第1a步驟、第1b步驟及第1'步驟。
第1步驟中之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其中,為使第1步驟之所需反應順利地進行,較佳為鋰原子、氯化鎂基(MgCl)及溴化鎂基(MgBr),尤佳為鋰原子。
3,3,3-三氟丙炔基金屬可參考非專利文獻2~4及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俄羅斯),1993年,第29卷,p.1445-1449等,由3,3,3-三氟丙炔衍生而得。具體而言,藉由使3,3,3-三氟丙炔與通式[8] 所表示之有機鋰試劑或格林納試劑於下述製備溶劑中以-150~+50℃於12小時以內進行反應,可產率良好地製備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製備溶液(B)]。於該製備中,使用市售之濃度經調整之有機鋰試劑或格林納試劑之各種溶液較為簡便。3,3,3-三氟丙炔之使用量係相對於有機鋰試劑或格林納試劑1莫耳使用0.7莫耳以上即可,較佳為0.8~1.6莫耳,尤佳為0.9~1.3莫耳。又,製備溶液之使用量係考慮第1步驟中之反應溶劑之使用量所記載之內容即可。又,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亦可參考非專利文獻5及Chem.Commun.(英國),2002年,p.2420-2421等,由2-溴-3,3,3-三氟丙烯或1,1,1,3,3-五氟丙烷衍生而得。當然,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製備並不限定於該等上述方法。
3,3,3-三氟丙炔係若採用國際公開2008/132964號等中揭示之製造方法,則容易大量規模地取得。因此,3,3,3-三氟丙炔作為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中之親核劑(CF3COCH2 -等效物),與先前技術中所使用之三氟丙酮或三氟乙醯乙酸酯相比,容易用於工業。因此,衍生自3,3,3-三氟丙炔係本發明之較佳態樣。
第1步驟中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只要不阻礙本步驟及下述第2步驟之反應則亦可包含雜質,可使用以任何經過獲得者。關於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亦可將其精製而成者供至反應,但其對熱、水分及氧等不穩定,故而將包含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作為產物之溶液(製備溶液)直接供至反應為佳。於該溶液之溶劑(製備溶劑)中,第1步驟中使用之反應溶劑即可。
又,根據作為反應原料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製備方法,亦存在氫化鋰、鋰之鹵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或碘化物)、鎂之鹵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或碘化物)、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苯、二異丙胺、六甲基二矽氮烷或2,2,6,6-四甲基哌啶等混入 至製備溶液的情形,但未必須要除去,可於該等之存在下進行第1步驟之反應。當然,亦可有意添加該等混入至系統內之化合物而進行反應。
於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中,亦包含其本身(CF3C≡CM)之聚集體、與混入至製備溶液之化合物或溶劑之錯合物、及該等錯合物之聚集體等。
第1步驟中之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中,R表示烷基。該烷基係碳數為1~12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鏈式、或碳數為3~12之環式。其中較佳為碳數為1~4之烷基,尤佳為甲基及乙基。又,該烷基亦可具有不對所需之反應實質上造成影響之取代基,此種經取代之烷基亦以本發明之技術方案中記載之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R所包含者的形式處理。作為該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及氯原子等鹵素原子、以及甲氧基及乙氧基等碳數為1~6之烷氧基等。
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使用量係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7莫耳以上即可,較佳為0.8~5莫耳,尤佳為0.9~3莫耳。
於第1步驟中,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反應存在藉由添加鋅之鹵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或碘化物)、三氟化硼之二乙醚錯合物、12-冠醚-4、聚乙二醇、六甲基磷酸三醯胺(略稱:HMPA)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略稱:TMEDA)等添加劑而所需反應順利進行的情形。當然,藉由採用本發明之較佳反應條件,而未必須要加入添加劑。
又,第1步驟不僅可以批次型反應進行,亦可以流型反應進行。當然,亦可連續地以流型反應進行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製備至其與三氟乙酸酯之反應。
於第1步驟中亦可使用反應溶劑。作為該反應溶劑,可使用:正 戊烷、正己烷、環己烷及正庚烷等脂肪族烴系、苯、甲苯、二甲苯、異丙苯及均三甲苯等芳香族烴系、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烷、第三丁基甲醚、2-甲基四氫呋喃、二乙氧基甲烷、二異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苯甲醚、二正丁醚及二乙二醇二丁醚等醚系、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及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醯胺系、以及二甲基亞碸等。其中較佳為脂肪族烴系、芳香族烴系及醚系,尤佳為醚系。該等反應溶劑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第1步驟中之反應溶劑之使用量係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05L(L表示升。以下相同)以上即可,較佳為0.1~30L,尤佳為0.2~20L。該使用量中亦包含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溶液所伴隨之溶劑。
第1步驟中之反應溫度係於+75℃以下進行即可,較佳為+50~-100℃,尤佳為+25~-75℃,極佳為0~-50℃。本反應溫度並非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製備溫度,而是以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反應溫度為對象。
第1步驟中之反應時間係於48小時以內進行即可,因原料基質及反應條件而異,故而藉由氣相層析法、液相層析法、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而追蹤反應之進行狀況,並將幾乎看不到原料基質減少之時點設為終點即可。
第1步驟之反應之後處理係藉由採用有機合成中之一般操作而可獲得反應混合物(A)。於該反應混合物(A)中,作為成分,至少含有作為中間物之1,1,1,5,5,5-六氟-3-戊-2-酮(CF3C≡CCOCF3)或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具體而言,該等效物可列舉金屬半縮酮、水合物及烷基半縮酮等。此外,亦有包括第1步驟中使用之反應溶劑、副產物(例如,對應之金屬烷氧化物:ROM)、未反應原料材料等的情 形。於包括該等反應溶劑、副產物、未反應原料材料等之情形時,如下所述,於在第2步驟中獲得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後,將藉由對該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行精製而分離所得之該等反應溶劑、副產物、未反應原料材料等回收,進行精製而可於本發明中再利用。
於下一步驟中,作為反應混合物(A)所獲得之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係可進行單離而使用,或者可不進行單離而使用。本發明之技術方案中記載之反應混合物(A)包括上述任一態樣。
[第2步驟]
繼而,對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而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的第2步驟進行說明。又,將反應混合物(A)明確地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之情形稱為「第2a步驟」,將反應混合物(A)明確地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之情形稱為「第2b步驟」。又,將使用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C)來代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的情形稱為「第2'步驟」。於本說明書中,除分別明確地區別第2步驟、第2a步驟、第2b步驟及第2'步驟之情形外,於作為第2步驟進行說明之態樣中亦包含第2a步驟、第2b步驟及第2'步驟。
第2步驟係針對在第1步驟中由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反應所獲得的反應終了液不進行任何處理而直接進行,簡便且具有工業性。
1,1,1,5,5,5-六氟-3-戊-2-酮之結構式係由下述式所表示。
[化13]
作為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之具體例,為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
[式中,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表示烷基。M及R分別源自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M、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R,採用相同之金屬及烷基]
例如,如於實施例2中所述,使3,3,3-三氟丙炔鋰與三氟乙酸乙酯反應而獲得反應混合液,使該反應混合液直接與氯化三甲基矽烷反應,藉此可產量良好地獲得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縮酮。
[式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
由此證明,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M:鋰原子、R:乙基)存在於上述反應混合液中。
反應混合物(A)中作為成分所包含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並不限定於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只要為經過第2步驟(酸存在下之與水之接觸)而提供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者即可。作為此種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亦可列舉通式[6]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
[式中,R2表示氫原子或烷基。於該R2為烷基之情形時,源自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R,採用相同之烷基]
作為第2步驟中之酸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氯化氫、溴化氫、碘化氫、過氯酸、硫酸、硝酸及氟磺酸等無機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及對甲苯磺酸等有機酸。其中,為使第2步驟中之與水之接觸順利地進行,較佳為無機酸,尤佳為硫酸。
第2步驟中之酸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01~200莫耳即可。尤其是於第2a步驟中,使用0.7莫耳以上即可,較佳為0.8~100莫耳,尤佳為0.9~50莫耳。又,於第2b步驟中,亦可為0.3莫耳以下之觸媒量。
第2步驟中之水之使用量係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03L以上即可,較佳為0.04~30L,尤佳為0.05~15L。
於對由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三氟乙酸酯之反應所獲得之反應 混合物(A)進行本步驟之情形時,與水之接觸變為二相系的情況較多。此種二相系之接觸存在藉由在氯化四甲基銨、溴化四甲基銨、氯化四-正丁基銨、溴化四-正丁基銨、氯化苄基三乙基銨及氯化甲基三-正辛基銨等四級銨鹽、以及氯化四-正丁基鏻、溴化四-正丁基鏻及氯化甲基三苯基鏻等四級鏻鹽等相轉移觸媒之存在下進行而所需之與水之接觸順利進行的情況。當然,藉由採用本發明之較佳反應條件,而未必須要加入相轉移觸媒。
供至第2步驟之反應混合物(A)可為包含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製備溶劑或第1步驟中使用之反應溶劑作為成分者,或者亦可為溶劑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去除者、或溶劑之一部分或全部被置換為其他溶劑者。
本步驟亦可於反應混合物(A)不含溶劑之純淨物之狀態下進行。
於第2步驟中,可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直接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但亦可重新使用溶劑(為與上述第1步驟之反應溶劑區別而稱為「接觸溶劑」)。作為此處使用之接觸溶劑之種類,較佳為自第1步驟中可使用之反應溶劑中選擇,但亦可選擇其他溶劑。作為其他溶劑,例如可列舉:二氯甲烷、氯仿及1,2-二氯乙烷等鹵素系;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及第三丁醇等醇系;以及乙腈、丙腈及苯甲腈等腈系等。該等及第1步驟中可使用之反應溶劑均包含在內,其中較佳為脂肪族烴系、芳香族烴系、醚系及醇系,醚系可尤佳地用作接觸溶劑。此處列舉之溶劑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第2步驟中之接觸溶劑之使用量(包含第1步驟之溶劑之情形時為合計使用量)係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05L以上即可,較佳為0.1~30L,尤佳為0.2~20L。
於第2步驟中,使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時之接觸溫度係於150℃以下進行即可,較佳為125~10℃,尤佳為100~20 ℃,極佳為75~30℃。
於第2步驟中,使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時,接觸時間係於48小時以內進行即可,因中間物(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及接觸條件而異,故而藉由氣相層析法、液相層析法、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而追蹤接觸之進行狀況,並將幾乎看不到中間物減少之時點設為終點即可。
第2步驟之接觸之後處理係藉由採用有機合成中之一般操作,可以較高之選擇性且產率良好地獲得作為目標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作為「有機合成中之一般操作」,例如可列舉如下操作作為一例:於接觸終了液進行二相分離之情形時,回收有機層並進行濃縮,對殘渣加入不良溶劑並加以冷卻,將析出之結晶濾取、乾燥;但並不限定於此。又,此時可將自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分離出之源自第1步驟、第2步驟之反應溶劑、副產物、未反應原料材料等加以回收,分別精製而於本發明中再利用。又,於在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之精製中使用不良溶劑之情形時,亦可回收該不良溶劑進行精製並於本發明中再利用。
此處,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中,n表示正整數,上限並未特別設定。
n為1之情形時表示一水合物,由下述式所表示。
n為2之情形時表示二水合物,由下述式所表示。
n為3以上之情形時,表示1個以上水分子進而經由氫鍵等存在於二水合物中,n為極大整數之情形時,表示二水合物以水溶液之狀態存在。當然,於殘留一個或兩個羰基之狀態(分別對應於一水合物、酐)下,與1個水分子共存之情形時亦分別以二水合物、一水合物之形式處理。其中較佳為n為1及2之水合物,尤佳為n為2之水合物。
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儘管具有偕二醇基,但可利用醚系萃取溶劑自水層效率良好地回收。作為該萃取溶劑,可列舉第1步驟中例示之醚系反應溶劑。經回收之粗產物視需要可藉由活性碳處理、分級蒸餾、再結晶、管柱層析法等而精製成較高之純度。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可以固體(結晶)之形式單離,進而可以利用不良溶劑進行洗淨等簡便操作進行精製。因此,經過下述脫水步驟,可獲得高純度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酐)(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1-187760號公報)。又,於作為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之精製而利用不良溶劑進行洗淨操作的情形時,藉由將洗淨後之溶液回收並對該不良溶劑進行精製,而亦可於本發明中再利用。
由上述1,1,1,5,5,5-六氟-3-戊-2-酮之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縮酮,亦可藉由在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而產率良好地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參照實施例2)。作為本發明之反應混合物(A)中之成分,亦可包含將第1步驟中所獲得之1,1,1,5,5,5-六氟-3-戊-2-酮或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如此轉換而成之衍生 物。該衍生物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由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Third Edition,1999,John Wiley & Sons,Inc.等中記載之羥基之保護基中藉由在酸存在下與水之接觸而可脫保護之保護基所保護的衍生物,尤佳為由甲醯基、乙醯基及苯甲醯基等醯基保護基、以及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及二甲基-第三丁基矽烷基等矽烷基保護基所保護之衍生物。
如此,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及通式[6]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係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之極為重要之中間物,於本發明者等人瞭解之範圍內,為新穎化合物。
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之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之R表示烷基。該烷基源自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R,採用相同之烷基。
通式[6]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之R2表示氫原子或烷基。該烷基源自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之R,採用相同之烷基。
[脫水步驟]
繼而,對「對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行脫水之步驟」進行說明。
第2步驟中所獲得之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可較佳地用於本步驟,可以較高之選擇率且產率良好地獲得式[4]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本步驟之具體操作係參考日本專利特開2001-18776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26160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35461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4-2466號公報、以 及該等之引用文獻(J.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1956年,第2卷,p.11-31及非專利文獻1等)等而同樣地進行即可。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1-187760號公報中記載有如下方法:使用作為脫水劑之濃硫酸對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二水合物進行脫水。
脫水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示進行熱分解之方法、進行共沸脫水之方法、使用脫水劑之方法。其中較佳為使用脫水劑之方法。
脫水劑係除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01-187760號公報中所使用之濃硫酸以外,可使用乙酸酐、五氧化二磷、鹼石灰、氯化鈣、無水氯化鋅、無水硫酸鈉、無水硫酸鎂、無水硫酸鈣、氧化鋁、矽膠及合成沸石等。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又,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
[實施例1]
向四氫呋喃50mL中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乙酯5.1g(36mmol、1.2eq): 並一面攪拌一面冷卻至-30℃而製成I液。
另一方面,向四氫呋喃50mL中於0℃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4.0g(43mmol、1.4eq):[化20] 進而於-30℃下加入正丁基鋰之正己烷溶液(1.6M)19mL(30mmol、1.0eq),並於該溫度下攪拌15分鐘製成II液。
向I液中加入II液,於-30℃下攪拌2小時(反應終了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向硫酸水溶液78g[由濃硫酸15g(150mmol、5.0eq)與冰水63g製備]中於0℃下加入反應終了液,並於50℃下攪拌10小時(二相系)。進行二相分離,以第三丁基甲醚對水層進行萃取,並合併有機層。
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25mmol: 及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一水合物0.60mmol:
目標產物之合計產率為87%。
將回收有機層以水20mL洗淨並進行減壓濃縮(40℃/60mmHg),向殘渣中加入甲苯18mL,於冰浴冷卻下攪拌3小時10分鐘,將析出之結晶過濾並進行減壓乾燥,藉此可獲得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二水合物:一水合物=97:3)4.0g。總產率為53%。將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與一水合物之1H-NMR及19F-NMR示於以下。
1H-NMR[基準物質:(CH3)4Si、重溶劑:CD3CN]
二水合物/δ ppm:6.08(2H)、羥基之4個質子無法歸屬。
19F-NMR(基準物質:CFCl3、重溶劑:CD3CN)
二水合物/δ ppm:-87.78(6F)。
一水合物/δ ppm:-80.02(3F)、-86.81(3F)。
向所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3.4g(14mmol、1eq)中於10℃下加入濃硫酸6.8g(69mmol、4.9eq),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35分鐘(二相系)。
藉由對脫水終了液進行二相分離,而可獲得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2.7g:
回收率為93%。氣相層析法純度為99.8%。將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1H-NMR與19F-NMR示於以下。
1H-NMR[基準物質:(CH3)4Si、重溶劑:CD3CN]
δ ppm:10.45(2H)。
19F-NMR(基準物質:CFCl3、重溶劑:CD3CN)
δ ppm:-77.18(6F)。
[實施例2]
向四氫呋喃40mL中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乙酯7.1g(50mmol、1.9eq): 一面進行攪拌一面冷卻至-78℃而製成I液。
另一方面,向四氫呋喃60mL中於0℃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2.5g(27mmol、1.0eq): 進而於-78℃下加入正丁基鋰之正己烷溶液(1.6M)16mL(26mmol、1.0eq),並於該溫度下攪拌30分鐘製成II液。
向I液中加入II液,於-78℃下攪拌1小時(反應混合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向氯化三甲基矽烷之四氫呋喃溶液21g[由氯化三甲基矽烷3.0g(28mmol、1.1eq)與四氫呋喃18g製備]中於0℃下加入反應混合液,並於室溫下攪拌3天(反應終了液)。
根據反應終了液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縮酮20mmol:[化26]
該等效物之產率為77%。
將反應終了液直接進行減壓濃縮(40℃/200hPa),利用傾析法去除析出之氯化鋰並進行減壓蒸餾(46~65℃/~2.8kPa),藉此可獲得1,1,1,5,5,5-六氟-3-戊-2-酮之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縮酮4.2g。總產率為54%。氣相層析法純度為97.4%。將1,1,1,5,5,5-六氟-3-戊-2-酮之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縮酮之1H-NMR、13C-NMR及19F-NMR示於以下。
1H-NMR[基準物質:(CH3)4Si、重溶劑:CDCl3]
δ ppm:0.26(9H)、1.29(3H)、3.78(2H)。
13C-NMR[基準物質:(CH3)4Si、重溶劑:CDCl3]
δ ppm:0.82、14.78、61.37、73.89、79.53、91.02、113.42、120.57。
19F-NMR(基準物質:C6F6、重溶劑:CDCl3)
δ ppm:78.09、109.95。
向所獲得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縮酮0.15g(0.49mmol、1eq)中加入四氫呋喃2.0mL與硫酸水溶液1.3g[由濃硫酸0.30g(3.1mmol、6.3eq)與水1.0g製備],於40℃下攪拌3小時30分鐘,進而於50℃下攪拌4小時30分鐘(均勻溶液)。
根據反應終了液之19F-NMR分析,測定向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之轉換率:[化27] 結果為93%。
[實施例3]
向第三丁基甲醚36kg中於-98~-44℃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6.5kg(69mol、1.0eq): 進而於-103~-28℃下加入正丁基鋰之正庚烷溶液(25wt%)17kg(66mol、1.0eq),於-30℃下攪拌30分鐘。進而,於-38~-33℃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乙酯9.5kg(67mol、1.0eq): 並於-30℃下攪拌2小時(反應終了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向硫酸水溶液64kg[由濃硫酸16kg(160mol、2.4eq)與水48kg製備]中於3℃下加入反應終了液,並於5℃下攪拌30分鐘(二相系)。
進行二相分離,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乙基半縮酮37mol: 及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29mol:
該等效物之合計產率為定量。
將1,1,1,5,5,5-六氟-3-戊-2-酮之乙基半縮酮與水合物之19F-NMR示於以下。
19F-NMR(基準物質:CFCl3、重溶劑:未使用而直接以回收有機層進行測定)
乙基半縮酮/δ ppm:-85.05(3F)、-52.52(3F)。
水合物/δ ppm:-86.37(3F)、-52.52(3F)。
對所獲得之回收有機層重新加入硫酸水溶液29kg[由濃硫酸0.29kg(3.0mol、0.045eq)與水29kg製備],於52℃下攪拌10小時(二相系)。
進行二相分離,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58mol:[化32]
目標產物之產率為88%。將回收有機層以水40kg洗淨並進行減壓濃縮(油浴溫度:~29℃,減壓度:~6.2kPa),向殘渣中加入正庚烷30kg,再次進行減壓濃縮(油浴溫度:~33℃,減壓度:~5.5kPa),進而加入正庚烷45kg,於4℃下攪拌2小時,過濾析出之結晶並進行減壓乾燥,藉此獲得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二水合物:一水合物=92:8)13kg。總產率為82%。
向濃硫酸4.0kg(41mol、2.6eq)中於15~20℃下加入所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4.0kg(16mol、1.0eq),並於該溫度下攪拌3小時30分鐘(二相系)。
藉由對脫水終了液進行二相分離,而可獲得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粗體3.3kg:
回收率為定量。粗體之氣相層析法純度為99.7%。
向粗體3.2kg(15mol、1.0eq)中加入濃硫酸0.33kg(3.4mol、0.23eq),進行分級蒸餾(餾出溫度69℃/大氣壓),藉此獲得上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精製品2.6kg。回收率為81%。精製品之氣相層析法純度為100.0%。
[實施例4]
向四氫呋喃35mL中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乙酯9.2g(65 mmol、1.6eq): 一面攪拌一面冷卻至-40℃而製成I液。
另一方面,向四氫呋喃35mL中於0℃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4.0g(43mmol、1.1eq):
進而於0℃下加入氯化甲基鎂之四氫呋喃溶液(2.0M)20mL(40mmol、1.0eq),並於該溫度下攪拌30分鐘製成II液。
向I液中加入II液,於-30℃下攪拌1小時10分鐘(反應終了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向硫酸水溶液100g[由濃硫酸20g(200mmol、5.0eq)與冰水84g製備]中於0℃下加入反應終了液,並於50℃下攪拌1小時10分鐘(二相系)。進行二相分離,以第三丁基甲醚對水層進行萃取,並合併有機層。
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化36] 及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一水合物:
合計14mmol。目標產物之合計產率為35%。
[實施例5]
向第三丁基甲醚90mL中於-49~-50℃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12g(130mmol、1.1eq): 進而於-56~-26℃下加入正丁基鋰之正庚烷溶液(25wt%)31g(120mmol、1.0eq),並於-30℃下攪拌35分鐘。進而,於-45~-40℃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甲酯16g(120mmol、1.0eq): 並於-30℃下攪拌2小時(反應終了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 下進行。向硫酸水溶液117g[由濃硫酸29g(300mmol、2.5eq)與水88g製備]中於5℃下加入反應終了液,並於該溫度下攪拌15分鐘(二相系)。
進行二相分離,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甲基半縮酮: 及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
合計120mmol。該等效物之合計產率為定量。
將1,1,1,5,5,5-六氟-3-戊-2-酮之甲基半縮酮之19F-NMR示於以下。
19F-NMR(基準物質:CFCl3、重溶劑:未使用而直接以回收有機層進行測定)
δ ppm:-84.15(3F)、-51.76(3F)。
對所獲得之回收有機層重新加入硫酸水溶液60g[由濃硫酸0.60g(6.1mmol、0.051eq)與水59g製備]及第三丁基甲醚42mL,於49℃下攪拌15小時(二相系)。
進行二相分離,將回收有機層以水50mL洗淨,根據19F-NMR分 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99mmol:
目標產物之產率為83%。
[實施例6]
對實施例3中藉由減壓濃縮所獲得之餾液2109.0g加入33%氫氧化鈉水溶液26.4g[由氫氧化鈉8.8g(220mmol)與水17.6g製備]並進行分級蒸餾(理論段數10段),藉此回收第三丁基甲醚[餾出溫度~62℃、大氣壓]887.6g,回收正庚烷[餾出溫度~99℃、大氣壓]726.9g。
向回收所獲得之第三丁基甲醚120mL中於-51~-38℃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16.0g(170mmol、1.1eq): 進而於-51~-29℃下加入正丁基鋰之正庚烷溶液(25wt%)41.0g(160mmol、1.0eq),並於-30℃下攪拌30分鐘。進而,於-42~-39℃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乙酯23.9g(168mmol、1.1eq): 並於-30℃下攪拌2小時(反應終了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向硫酸水溶液157.2g[由濃硫酸39.2g(400mmol、2.5eq)與水118g製備]中於3℃下加入反應終了液,並於5℃下攪拌10分鐘(二相系)。
進行二相分離,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結果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乙基半縮酮55mmol: 及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70mmol:
該等效物之合計產率為79%,可進行回收溶劑之再利用。
[比較例1]
向第三丁基甲醚60mL中於-40~-38℃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8.0g(85mmol、1.1eq):[化47] 進而於-40~-25℃下加入正丁基鋰之正己烷溶液(1.6M)50mL(80mmol、1.0eq),並於-30℃下攪拌1小時5分鐘。進而,於-30℃下加入下述式所表示之三氟乙酸乙酯之第三丁基甲醚溶液56g[由三氟乙酸乙酯12g(84mmol、1.1eq)與第三丁基甲醚44g製備]: 並於該溫度下攪拌2小時(反應終了液)。至此之操作係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向水80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反應終了液,並於50℃下攪拌10小時(二相系)。
進行二相分離,根據回收有機層之19F-NMR分析,以內部標準法(內部標準物質:α,α,α-三氟甲苯)進行定量,僅包含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二水合物: 及下述式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一水合物:
合計1.3mmol。該水合物之合計產率為2%。
如此,於第2步驟中,必須使第1步驟中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於酸之非存在下僅與水接觸不會進行所需反應,從而無法產率良好地獲得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此情況藉由與實施例1相比而較為明確。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中製造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可用作醫農藥或電子材料之中間物。

Claims (17)

  1. 一種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之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第1步驟及第2步驟, [式中,n表示正整數]第1步驟:使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反應,獲得至少含有1,1,1,5,5,5-六氟-3-戊-2-酮或其等效物之反應混合物(A)的步驟; [式中,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中,R表示烷基]第2步驟: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A)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的步驟。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對第2步驟中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行精製。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使用反應溶劑進行第1步驟之反應。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對選自由自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分離出之反應溶劑及反應原料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一步再利用。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為通式[5]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金屬半縮酮, [式中,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表示烷基]。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1,1,1,5,5,5-六氟-3-戊-2-酮之等效物為通式[6]所表示之1,1,1,5,5,5-六氟-3-戊-2-酮之水合物或烷基半縮酮, [式中,R2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之M為鋰原子。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酸為硫酸。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8~5莫耳之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進行第1步驟之反應。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第1步驟之反應係於+50~-100℃下進行。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01~200莫耳之酸進行第2步驟之接觸。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第2步驟之接觸係於125~10℃下進行。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8~5莫耳之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於+50~-100℃下進行第1步驟之反應,且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基金屬1莫耳使用0.01~200莫耳之酸、於125~10℃下進行第2步驟之接觸。
  14. 一種製造式[4]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方法,其係藉由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製造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繼而藉由對所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行脫水而製造式[4]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
  15. 一種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之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第1'步驟及第2'步驟, [式中,n表示正整數]第1'步驟:使式[7]所表示之3,3,3-三氟丙炔與通式[8]所表示之有機鋰試劑或格林納試劑於製備溶劑中反應而獲得製備溶液(B),進而使製備溶液(B)與通式[2]所表示之三氟乙酸酯反應而獲得反應混合物(C)的步驟; [化61]R3-M [8][式中,R3表示碳數為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鏈式、或碳數為3~8之環式,M表示鋰原子或鹵化鎂基(MgX),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中,R表示烷基]第2'步驟:使第1'步驟中獲得之反應混合物(C)於酸之存在下與水接觸,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的步驟。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對第2'步驟中所獲得之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進一步高純度地精製。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對選自由自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水合物分離出之製備溶劑及反應原料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一步精製並再利用。
TW103113288A 2013-04-11 2014-04-10 1,1,1,5,5,5-hexafluoroacetylacetone TWI541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2589 2013-04-11
JP2014065450A JP6225788B2 (ja) 2013-04-11 2014-03-27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722A TW201446722A (zh) 2014-12-16
TWI541228B true TWI541228B (zh) 2016-07-11

Family

ID=516894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3288A TWI541228B (zh) 2013-04-11 2014-04-10 1,1,1,5,5,5-hexafluoroacetylacetone
TW105110799A TW201627266A (zh) 2013-04-11 2014-04-10 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0799A TW201627266A (zh) 2013-04-11 2014-04-10 1,1,1,5,5,5-六氟乙醯丙酮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09843B2 (zh)
JP (1) JP6225788B2 (zh)
KR (1) KR101752772B1 (zh)
CN (1) CN105102411B (zh)
TW (2) TWI541228B (zh)
WO (1) WO20141680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1040B2 (ja) * 2014-09-30 2018-06-13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の製造方法
TW202104480A (zh) * 2019-04-03 2021-02-01 紐西蘭商艾克福特士技術有限公司 溶劑乾燥組成物及其製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834A (ja) * 1986-09-18 1988-04-08 Nitto Chem Ind Co Ltd メチルケトン類の製造方法
DE19546610A1 (de) 1995-12-13 1997-06-19 Basf Ag Verfahren zur katalytischen Addition von Nucleophilen an Alkine oder Allene
JP3480825B2 (ja) 2000-01-05 2003-12-22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の精製方法
JP3494363B2 (ja) 2000-03-17 2004-02-09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の製造方法
JP2001354610A (ja) * 2000-06-14 2001-12-25 Central Glass Co Ltd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の精製方法
JP2004002466A (ja) 2003-08-05 2004-01-08 Central Glass Co Ltd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二水和物の精製方法
JP5380882B2 (ja) 2007-04-17 2014-01-08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3,3,3−トリフルオロプロピンの製造方法
CN102260151A (zh) * 2011-06-28 2011-11-30 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5,5,5-六氟乙酰丙酮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722A (zh) 2014-12-16
JP2014218495A (ja) 2014-11-20
US20160075626A1 (en) 2016-03-17
WO2014168056A1 (ja) 2014-10-16
US9409843B2 (en) 2016-08-09
CN105102411A (zh) 2015-11-25
KR20150130433A (ko) 2015-11-23
CN105102411B (zh) 2017-03-08
KR101752772B1 (ko) 2017-06-30
JP6225788B2 (ja) 2017-11-08
TW201627266A (zh) 201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228B (zh) 1,1,1,5,5,5-hexafluoroacetylacetone
JP5793996B2 (ja) フルオロ硫酸芳香環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TWI576338B (zh) (Meth) acrylic acid adamantyl ester
JP5211876B2 (ja) 高純度2’−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プロピオフェノンの製造方法
KR102513651B1 (ko) 에테르 화합물 제조 방법
JP5816037B2 (ja) 3,3,3−トリフルオロプロパ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KR20080066746A (ko) 비페닐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JP6086163B2 (ja) 2’−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基置換芳香族ケトンの製造方法
CN107250097B (zh) 含氟α-酮羧酸酯类的实用制造方法
JP5900182B2 (ja) α,α−ジフルオロ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17126233A1 (ja) α,α-ジフルオロアセトアルデヒドの製造方法
JP6341040B2 (ja) 1,1,1,5,5,5−ヘキサフルオロアセチルアセトンの製造方法
JP5803420B2 (ja) β,β−ジフルオロ−α,β−不飽和カルボニ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5747348B2 (ja) ベンジルエ―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4278938B2 (ja) 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置換2−アルコキシアセトフェノ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2017008006A (ja) 3,3−ジフルオロ−1−クロロ−2−プロパノンの実用的な製造方法
JP2007051079A (ja) 芳香族アセチレン類の製造方法
JP6459709B2 (ja) 3,3−ジフルオロ−2−ヒドロキシプロピオン酸の実用的な製造方法
JP5003072B2 (ja) 3,3,3−トリフルオロプロピオンアルデヒドの製造方法
WO2011152501A1 (ja) 長鎖飽和脂肪族一級アル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221354A (ja) 1−(tert−ブトキシフェニル)−ω−ハロアルカ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