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270B - 無線電裝置、以及使用該無線電裝置之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與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電裝置、以及使用該無線電裝置之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與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270B
TWI513270B TW100106227A TW100106227A TWI513270B TW I513270 B TWI513270 B TW I513270B TW 100106227 A TW100106227 A TW 100106227A TW 100106227 A TW100106227 A TW 100106227A TW I513270 B TWI513270 B TW I5132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ductor
wireless
antenna
radio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6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5847A (en
Inventor
Kazuhiro Matsumoto
Takeshi Kohrogi
Hiroshi Yokot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45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2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07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oor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Description

無線電裝置、以及使用該無線電裝置之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與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地發送或接收信號的無線電裝置。
先前以來,作為配設於住宅的壁面或天花板且應用有感測器的設備,對煙進行感知且通知居住者的火災通報機已普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種通報器包括:對煙進行偵測的煙偵測部、發出警報音的揚聲器(speaker)、以及連接著煙偵測部及揚聲器的電路基板,此種通報器稱為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煙偵測部對經由引導部而流入的煙進行偵測。為了使警報音效率良好地傳達至居住者,揚聲器通常配置於火災通報機的前表面側即靠近室內處。電路基板與揚聲器一併配置於火災通報機的靠近室內處,使得與揚聲器連接的連接線不會妨礙煙經由上述引導部而流入(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1)。
對於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而言,有線地連接的規格的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將配線穿通至天花板背面,藉此,不適合於已建成的住宅,因此,為了可供已建成的住宅、新建的住宅、以及集合住宅使用,無線式的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因易於施工而受到稱讚。
然而,對於如上所述的火災通報機而言,為了不使通過該火災通報機附近的通行者感到不協調,重要的是外觀上不顯眼及如何精簡地進行設計。因此,亦已研究了避免 採用使無線通信用的天線露出至外表面的設計,將該天線內置於火災通報機,藉此來將該設備的尺寸予以小型化。
一般認為於將無線通信用的天線內置於專利文獻1所示的火災通報器的情形時,較佳為將天線配設於設置為對煙的流入進行引導的引導部的空間(電路基板的後表面側即天花板面或壁面側的空間)。原因在於:若將上述天線配置於電路基板的前表面側即靠近室內處,則於電路基板與火災通報機的前表面外罩(cover)之間必須確保用以配設天線的空間,這樣難以實現設備的小型化。
然而,作為將天線配設於電路基板的後表面側的空間時的不良影響,有可能會使天線的增益下降。同樣的問題不限於對煙進行偵測的火災通報器,包括對熱進行偵測的火災通報器,於無線地發送或接收信號的無線電裝置中,天線的配置的自由度少時,上述問題亦為共同的問題。
[先行技術文獻]-發明1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39936號公報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先前例的問題而成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電裝置,該無線電裝置經由利用電波的無線通信來發送或接收檢測信號,該無線電裝置可實現設備的小型化,且可使天線增益提高。又,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無線電裝置,於未產生異常等事件(event)的狀況下,以儘量不顯眼的方式實現小型化,於產生異常 等事件的狀況下,迅速地與其他無線設備協作而適當地引起動作(action)。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形態,提供一種無線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天線、連接著上述天線且構成無線通信電路的電路基板、以及收容著上述電路基板且藉由樹脂成形而形成的框體,線狀的導體自上述電路基板的接地(ground)開始延伸。
上述電路基板亦可為如下的構成,即,包括凹狀的缺口部,上述天線經由上述缺口部而配置於上述電路基板的一端側,於另一端側延伸有上述導體。
除上述天線之外,安裝於上述電路基板的配線圖案及電氣電子電路的全部等效電氣長度、與上述導體的電氣長度的合成的電氣長度亦可為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的1/4。
上述天線亦可收容於上述框體的內部。
上述天線亦可配設於上述電路基板與上述框體的安裝面之間。
上述導體亦可配設於與上述電路基板相同的平面或隔著該電路基板而配設於上述天線的相反側。
上述導體亦可沿著上述框體的內壁而延伸。
上述導體亦可自上述電路基板的另一端側延伸至一端側。
亦可於上述框體的內壁形成有用以將上述框體予以加強的肋部,於上述肋部形成有用以將上述導體予以夾入且 保持的凹部。
於上述導體的表面亦可形成有具有絕緣性的包覆層。
亦可於上述框體內,配設有用以將電力供給至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無線通信電路的電池,不與上述導體的上述接地連接的一側的前端部直接地連接於上述電池的負電極。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形態,提供一種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使用包括上述無線電裝置與發出警報音的聲音鳴動通報部的多個火災通報機而構成,該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的特徵在於:偵測出火災的任一個火災通報機利用無線通信來與其他火災通報機進行聯絡,藉此,至少1台火災通報機的聲音鳴動通報部鳴動而朝周圍通報火災。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形態,提供一種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無線電裝置、接收自上述無線電裝置發送的無線信號的接收機、以及藉由該接收機來對工作進行控制的設備。
根據本發明,由於導體自電路基板的接地起延伸,因此,無線通信電路的接地被強化,從而可使天線的增益提高。又,由於藉由利用樹脂成形而形成的框體來使無線通信電路與無線電裝置的外部絕緣,因此,可保護無線通信電路不受突然飛來的靜電的影響。
又,由於天線收容於框體的內部,因此,可使無線電裝置的外觀簡練且利落。
又,由於天線配設於電路基板與框體的安裝面之間,即,配設於電路基板的後表面側,因此,可將電路基板的前表面側予以精簡化。又,可將天線以外的構成零件配置於電路基板與框體的安裝面之間。因此,可使框體內的零件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又,由於將導體配設於與電路基板相同的平面或隔著電路基板而配設於天線的相反側,因此,可實現無線電裝置的小型化,且可避免導體與天線發生干涉。
又,由於構成無線通信電路的接地的導體沿著框體的內壁延伸,因此,即便框體的尺寸有限,亦可效率良好地將接地予以強化。
又,由於導體自電路基板的另一端側延伸至一端側,因此,可進一步將無線通信電路的接地予以強化。
又,可利用簡練的構成來使框體的強度提高,且可確實地保持導體,從而可使無線電裝置的可靠性提高。
又,可藉由形成於導體的表面的包覆層來確實地使導體與其他電氣的構成絕緣,從而可使無線電裝置的可靠性提高。
又,由於連接於無線通信電路的接地的導體的前端部直接地連接於電池的負電極,因此,可使電路基板上的配線的構成變得簡練,從而可降低成本。
又,任一個火災通報機偵測出火災之後,其他火災通報機的聲音鳴動通報部鳴動而朝周圍通報火災,因此,可於火災發生之後,迅速地進行通報。又,即便對於經小型 化的火災通報機而言,亦可使天線的增益提高,因此,可充分地確保無線通信的可靠性。
又,由於可實現無線電裝置的小型化,且可使無線電裝置的天線的增益提高,因此,可充分地確保在無線電裝置與接收機之間進行的無線通信的可靠性,從而可正確地對設備機器的動作進行控制。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1實施形態)
對使用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無線電裝置構成的火災通報器進行說明。火災通報器1是以電池作為電源,對煙進行偵測,接著經由利用電波的無線通信來發送檢測信號,如圖1所示,該火災通報器1例如藉由雙面黏著帶或接著劑、螺釘等而安裝於天花板面。於該圖1中表示了將火災通報器1設置於天花板面的形態,但亦可將該火災通報器1設置於壁面。圖1所示的例子表示如上所述的無線式的住宅用火災警報器1、與來訪者接待用的對講機(interphone)100無線地進行聯絡的狀況。此處,來訪者接待用的對講機100除了無線通信以外,亦可利用對講機線或電力線等的有線通信而以可傳送的方式連接於副主機等。此處,為了使說明簡單,將對講機100作為主機而非副主機來進行說明。在設置於壁面的對講機的主機100 中,設置有用以接收自火災通報器1發送的檢測信號的無線接收部。火災通報器1偵測出煙之後,自己發出警報音,並且發送檢測信號。自火災通報器1發送的檢測信號由對講機的主機100接收,接著傳輸至設置於各房間的子機(未圖示)。對講機的主機100以及子機接收檢測信號之後,發出警報音,朝居住者通報火災的發生等。
圖2、圖3以及圖4表示火災通報器1的構成。火災通報器1包括:煙偵測部2、電路基板3、揚聲器4、天線5、電池6、第1框體7、第2框體8、安裝基座(base)9、前表面外罩10、以及導體11等。再者,圖3是自後表面側表示將該安裝基座9以及第2框體8自火災通報器1拆下的狀態。
天線5以及導體11是由線狀的導體形成,且自電路基板3的大致相對向的端緣部沿著第1框體7的內周壁延伸。天線5配設於電路基板3的後表面側。導體11配設於與電路基板3相同的平面或電路基板3的前表面側。
煙偵測部2配設於電路基板3的後表面側,對煙進行偵測且輸出電氣信號。煙偵測部2的構成與專利文獻1所示的構成同等,因此,省略說明。於電路基板3形成有控制部或無線發送電路。控制部根據自煙偵測部2輸出的電氣信號而使揚聲器4鳴動,或對無線發送電路進行控制。無線發送電路包括振盪電路等,使規定的頻率的輸送電波發生振盪,使檢測信號等重疊於該輸送信號而予以發送。於電路基板3的端部,設置有分別連接著天線5以及導體 11的端子3a以及端子3b。端子3a與無線發送電路連接,端子3b與電路基板3的接地連接。
揚聲器4配置於前表面外罩10的附近,即,配置於設置於天花板面或壁面的火災通報器1的靠近室內處。揚聲器4設置於與電路基板3大致相同的平面上。藉此,可將電路基板3與揚聲器4的連接線配設於比第1框體7的間隔壁7y更靠前表面側,從而不會妨礙煙流入至煙偵測部2。
天線5的基端部5a與端子3a連接,該天線5相對於電路基板3大致垂直地立起之後,大致彎折90°而與電路基板3平行地設置,且沿著第1框體7的周壁彎曲之後,以避開電池6以及煙偵測部2的方式而彎折。根據頻率來適當地對平行地設置的部分的天線5與電路基板3之間的距離進行設定,以獲得良好的增益。天線5配設於比第1框體7的間隔壁7y更靠後表面側的引導部7e。亦即,天線5配設於電路基板3與安裝基座9的安裝面之間。天線5的基端部5a自形成於第1框體7的孔7d插通至前表面側而與端子3a連接。根據需要,使用螺釘等(未圖示)來將基端部5a與端子3a予以連接。電池6搭載於第2框體8的電池搭載部8a,以將電力供給至各部。較為理想的是天線5的長度中的電氣長度(electrical length)達到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λ(Lambda)的1/4左右的長度。
第1框體7包括:用以使引導部7e與火災通報器1的外部連通的窗口7a、用以使煙偵測部2插通於引導部7e 的開口7b、用以避免與電池6發生干涉的開口7c、以及用以供天線5的基端部5a插通的孔7d。窗口7a形成於第1框體7的周壁7x,開口7b、開口7c以及孔7d形成於第1框體7的間隔壁7y。藉由該間隔壁7y來將火災通報器1的內部空間劃分為前表面側與後表面側。第2框體8包括:搭載著電池6的電池搭載部8a、與用以避開與煙偵測部2之間的干涉的凹部8b。第1框體7與第2框體8所包圍的空間成為用以使煙流入至煙偵測部2的附近的引導部7e。再者,於周壁7x的內側適當地設置有用以將第1框體7予以加強的肋部7z。
該安裝基座9形成有用以安裝於天花板面或壁面的安裝面。再者,當更換電池6時,使第2框體8與該安裝基座9分離,藉此,將火災通報器1的本體部分予以拆除,可接近(access)電池6即可。前表面外罩10安裝於第1框體7的前表面。於前表面外罩10設置有用以效率良好地傳達揚聲器4的鳴動的開口10a。再者,第1框體7、第2框體8、該安裝基座9以及前表面外罩10所構成的框體是藉由樹脂成形而形成,以使電路基板3與火災通報器1的外部絕緣,且保護該電路基板3不受突然飛來的靜電的影響。
導體11是所謂的稱為地線(counterpoise)的導體,該導體11經由端子3b而與電路基板3的接地連接。根據需要,使用螺釘等(未圖示)來將導體11與端子3b予以連接。藉此,導體11自電路基板3的接地開始延伸。導體 11配設於與電路基板3相同的平面上。當電路基板3與前表面外罩10之間存在空間上的余裕時,亦可將導體11配設於比電路基板3更靠前表面側,即,隔著電路基板3而配設於天線5的相反側。又,導體11沿著第1框體7的周壁7x的內壁延伸,該導體11夾入且保持於形成於肋部7z的凹部7f,該肋部7z設置於周壁7x的內側。此處,為了將自電路基板3的另一端側至一端側的電氣長度(electrical length)設計為相當於無線信號的輸送波的波長λ的1/4倍(四分之一波長)的電氣長度,於一般已知的天線增益測試中,預先使導體11的長度可變,將該導體11的長度作為參數(parameter),以可超過設計上的規定的接收位準(level)來接收無線信號的輸送波的方式,決定導體11的長度即可。對於以上述方式設計的電路基板3(當然不包括天線5)而言,安裝於該電路基板3的配線圖案以及電氣電子電路的全部的等效電氣長度、與導體11的電氣長度的合成的電氣長度,等效於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的1/4倍(四分之一波長)。
根據具有如上所述的構成的火災通報器1,由於導體11自電路基板3的接地開始延伸,因此,電路基板3的接地被強化,可使天線5的增益提高。又,藉由利用樹脂成形而形成的第1框體7、第2框體8、該安裝基座9以及前表面外罩10來使電路基板3與火災通報器1的外部絕緣,因此,可保護火災通報器1不受突然飛來的靜電的影響。
又,由於天線5收容於第1框體7、第2框體8、該安 裝基座9以及前表面外罩10的內部,因此,可使火災通報器1的外觀簡練且利落。又,由於天線5配設於電路基板3與該安裝基座9的安裝面之間,因此,可將電路基板3的前表面側予以精簡化。又,當必須將天線5以外的構成零件(例如煙偵測部2)配置於電路基板3與該安裝基座9的安裝面之間時,可將該構成零件與天線5一併収容於電路基板3與該安裝基座9的安裝面之間。因此,可使框體內的零件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又,由於將導體11配設於與電路基板3相同的平面或隔著電路基板3而配設於天線5的相反側,因此,可實現火災通報器1的小型化,且可避免導體11與天線5發生干涉。又,由於構成電路基板3的接地的導體11沿著第1框體7的內壁延伸,因此,即便框體尺寸有限,亦可效率良好地將接地予以強化。
又,於周壁7x的內側形成有用以將第1框體7予以加強的肋部7z,且形成有用以保持導體11的凹部,因此,可利用簡練的構成來使第1框體7的強度提高,且可確實地保持導體11,從而可使火災通報器1的可靠性提高。
(第2實施形態)
圖5以及圖6表示使用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無線電裝置構成的火災通報器。不同點在於:第1實施形態的火災通報器1對煙進行偵測,而本第2實施形態的火災通報器50對熱進行偵測。
火災通報器50包括:熱偵測部52、電路基板3、揚聲 器4、天線5、電池6、框體58、安裝基座9、前表面外罩10、以及導體11等。再者,圖6自後表面側表示將安裝基座9以及框體58自火災通報器50拆下的狀態。
天線5以及導體11是由線狀的導體形成,且自電路基板3的大致相對向的端緣部沿著框體10等的內周壁延伸。天線5配設於電路基板3的後表面側。導體11配設於與電路基板3相同的平面或電路基板3的前表面側。
熱偵測部52配設於電路基板3的前表面側,對熱進行偵測且輸出電氣信號。於前表面外罩10形成有用以使熱偵測部52的前端突出的孔10b以及用以保護熱偵測部52的前端的保護部10c。於本實施形態中,熱偵測部52露出至前表面外罩10的外部,且無需用以使煙流入的引導部7e,因此,省略包括窗口7a的第1框體7。於天線5以及導體11的配置或形狀等的方面,第2實施形態的火災通報器50亦與第1實施形態的火災通報器1同等,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參照圖7來對本實施形態的使用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無線收發器使用於某種無線設備Xn(n為自然數)。某種無線設備Xn包括:光學感測器S1、熱感測器S2、化學感測器S3、壓力感測器S4...等的各種環境測量感測器Sm(m為自然數)中的至少一個感測器。無線設備Xn為無線感測器類的設備,在安裝於天花板面或壁面的狀態下,具有感知設置場所周圍的變化的感測(sensing)功能,若感知周圍的觀測狀況的變化,則朝其他無線設備Xn發送電波而使其他無線設備Xn瞭解上述變化。此處, 環境測量感測器Sm的種類可統一,亦可針對每個無線設備Xn而有所不同。
例如,單個無線設備X1以固定的間歇接收間隔來啟動自身的無線收發器。接著,未接收自其它無線設備X2、X3、X4...中的任一個無線設備發出且時間長度有限的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則無線設備X1立即使自身的無線收發器停止以防止電池消耗。另一方面,若接收了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則無線設備X1從自身的無線收發器發送表示已接收了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事實的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該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不僅表示已接收了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事實,而且表示朝其他不特定的多個無線設備X2、X3、X4...傳輸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
如圖7的例子所示,上述無線設備Xn均更包括由人的視覺感受的顯示通報部X100或訴諸於聽覺的聲音鳴動通報部(揚聲器)X101中的至少一個通報部。任一個無線設備Xn(圖7中為無線設備X1)感知周圍的異常之後,該無線設備Xn自己使顯示通報部X100或聲音鳴動通報部X101作動,藉此來朝周圍通報異常產生的事態,並且發送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接收了該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其他的全部無線設備(圖7中僅為最靠近無線設備X1的無線設備X2)接收該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且進行地址分析。接著,將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傳輸至未接收上述第一種無線信號Sig1的其他無線設備(圖7中為無線設備X1、X2以外的X3、X4)。然後,接收了第二種無線信號 Sig2的無線設備X3朝無線設備X4傳輸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原因在於:無線設備X3無法把握無線設備X4是否已接收來自無線設備X2的第二種無線信號Sig2)。
藉此,不僅最先感知異常產生的一台(無線設備X1),而且預先已成為組成分子的無線設備(無線設備X1、X2、X3、X4)可全部連動地朝周圍通報異常的產生。作為此種警報通報用途的無線通信系統的一例,可列舉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包括聲音鳴動通報部的火災通報機)及其系統(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可為按照如上所述的無線傳輸順序來嘗試進行通知的無線通信規格,亦可為僅使用相同的輸送頻率且以分時時間槽(time division time slot)來彼此進行聯絡的無線通信規格。又,亦可為以多重跳躍(multi-hop)方式來嘗試進行傳輸的無線通信規格。
又,本發明的無線收發器不僅可適用於利用上述無線感測器群的周圍監視系統,而且如圖8所示,可適用於無線遠距控制系統的無線發送機Y1與無線接收機Y2。該無線發送機Y1除了包括上述本申請案發明的無線收發器的至少發送功能之外,還包括物體偵測感測器YS,該物體偵測感測器YS能夠以接觸式或非接觸式的方式來偵測人體或障礙物等的物體已出現於附近。無線接收機Y2除了包括上述無線收發器的至少接收功能之外,還包括設備控制通信單元YC。該設備控制通信單元YC是與如空調設備、照明設備或設備電源等的於某種特定場所的環境中工作的設備之間進行遠距通信,該遠距通信對於與無線發送機之 間的無線通信造成干涉的可能性低。設備控制通信單元YC與上述設備之間的信號傳送可為有線傳送,亦可為無線傳送。
利用物體偵測感測器YS來偵測出人體或障礙物等的物體出現於附近的無線發送機使無線收發器進行動作,將表示物體偵測感測器YS所偵測的事態的無線信號Sig3發送至無線接收機Y2。接收了上述無線信號Sig3的無線接收機Y2利用預先已給予設備控制通信單元YC的設備控制演算法(algorithm)(亦可僅使空調設備或照明設備等的設備的電源接通或斷開),對該設備實施遠距控制。亦即,無線接收機Y2根據已接收的無線信號Sig3的內容,決定如空調設備、照明設備或設備電源等的設備群中的應作為驅動對象的設備與該設備的動作運用模式,按照該決定結果來對該設備實施遠距控制。
再者,此時,無線接收機Y2亦可從自身的無線收發器朝無線發送機Y1發出回答(answer back)信號Sig4,該回答信號Sig4表示已成功地接收無線信號Sig3或已解釋該無線信號Sig3的內容。於該情形時,無線發送機Y1與無線接收機Y2必須均具有無線發送功能與無線接收功能該兩種功能,例如無線收發器亦可於發送時與接收時,將不同的頻率用作無線信號傳遞的輸送頻率。
再者,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的構成,至少使導體11自電路基板3的接地開始延伸即可。又,於電路基板3中,無線發送電路發揮著經由利用電波的無線通信來發 送煙偵測部2的檢測信號的發送功能,但可根據用途而進行各種變形。例如,當將本發明的無線電裝置應用於需要利用無線的接收功能的無線設備(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為對講機的主機100等)時,代替無線發送電路而設置無線接收電路即可。又,對於需要利用無線的發送功能與接收功能的設備而言,設置無線發送電路以及無線接收電路即可。此意味著應用本申請案發明的導體11的對象不僅可為無線接收機,而且既可為無線發送機,亦可為無線收發機,該導體11可廣泛地應用於天線的配置的自由度少的一般的無線電裝置。
又,可根據頻率而適當地決定導體11的長度。例如,可使導體11自大致矩形的電路基板3的一端側延伸至另一端側為止。根據該構成,可進一步將電路基板3的接地予以強化。又,亦可根據需要而於導體11的表面形成具有絕緣性的包覆層。根據該構成,可藉由形成於導體11的表面的包覆層來確實地使導體11與其他電氣構成絕緣,從而使火災通報器的可靠性提高。
而且,不與導體11的接地(端子3b)連接的一側的前端部亦可直接地連接於電池6的負電極。根據該構成,由於連接於電路基板3的接地的導體11的前端部直接地連接於電池6的負電極,因此,可使電路基板3上的配線的構成變得簡練,從而可降低成本。
又,將導體11捲繞為螺旋狀,或使該導體11沿著第1框體7的內壁形成為蜿蜒狀,藉此,可增加接地的長度。 又,不限於使用螺釘等來將導體11與接地予以連接的形態,亦可利用連接器或焊錫來將導體11與接地予以連接。
又,無線電裝置不限於裝入至上述圓盤狀的火災通報器的形態,例如,亦可廣泛地應用於通常的箱形的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電子設備。
(第3實施形態)
對使用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無線電裝置構成的人體感知感測器進行說明。人體感知感測器201與上述實施形態的火災通報器1同樣地是以電池作為電源,經由利用電波的無線通信來發送檢測信號,如圖9所示,該人體感知感測器201例如藉由雙面黏著帶或接著劑、螺釘等而安裝於天花板。在設置於壁面的開關(switch)202中,設置有用以接收自人體感知感測器201發送的檢測信號的無線接收部。又,開關202經由電線204而與設置於天花板的照明裝置203連接。
開關202例如為使用有雙向三極體(triac)等的無接點開關元件的電子式開關(負載控制裝置),可無需配線工程而對機械地使接點開閉的先前的雙線式開關進行更換。與此相匹配地,人體感知感測器201亦可無需配線工程而追加地設置於現有的住宅等。人體感知感測器201以及開關202之間例如可利用特定的小電力無線電波等的電波來進行無線通信,若人體感知感測器201檢測出人的存在,則將檢測信號發送至開關202,該開關202使照明裝置203點燈。而且,若人體感知感測器201未檢測出人的存在, 則經過固定時間之後,將非檢測信號發送至開關202,該開關202使照明裝置203熄滅。
圖2中表示將作為人體感知感測器1的一例的人體感知感測器1A的外罩予以拆下的狀態的構成。如上所述,該人體感知感測器1A藉由雙面黏著帶等而安裝於天花板,該人體感知感測器1A的框體10於正面觀察時大致為圓形,該框體10是藉由樹脂成形而形成,以使無線發送部25與人體感知感測器1A的外部絕緣,且保護無線發送部25使不受突然飛來的靜電的影響。於框體10的安裝面(藉由上述雙面黏著帶等而安裝於天花板的面的相反側的面)10a的中央,設置有由紅外線感測器、照度感測器等構成的感測器部11。該感測器部11例如於正面觀察時為圓形。又,於安裝面10a安裝有電路基板20以及電池12等。
電路基板220的外周的一部分對應於框體210的圓形而呈圓弧狀,而且,外周的另一部分以避開感測器部211以及電池212的方式而呈直角地被切開。亦即,電路基板220包括彼此正交的第1邊221以及第2邊222,該第1邊221與第2邊222的成90度的一側為缺口部。而且,以第1邊221以及第2邊222分別與感測器部211相距大致相等距離的方式(於圖1的構成例中,以大致與感測器部211的圓形外切的方式)配置於安裝面210a。如此,可將高度尺寸大的零件即感測器部211以及電池212配置於電路基板220的缺口部,因此,易於抑制人體感知感測器201A的高度尺寸。
於電路基板220上設置有:經由利用電波的無線通信而發送感測器部211的檢測信號的無線發送部(無線通信電路)225、對感測器部211及無線發送部225進行控制的控制部226、以及操作部227等,該操作部227於設置上述人體感知感測器201A時,用以確認是否已正確地發送電波。
控制部226例如是由進行運算處理的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儲存有控制程式(program)等的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或用以暫時地儲存運算結果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構成,該控制部226綜合地對感測器部211的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具體而言綜合地判斷:紅外線感測器已檢測出特定波長的紅外線或未檢測出特定波長的紅外線;以及照度感測器獲得的周圍的明亮度為固定的亮度以上或不足固定的亮度等,該控制部226根據判斷結果來決定是否發送規定的檢測信號或非檢測信號。無線發送部225使來自控制部226的檢測信號或非檢測信號轉換為規定頻率的電波信號,接著自天線225a發送該電波信號。天線225a可圍繞設置於框體210的水平的旋轉軸而旋轉。
又,無線發送部225包括振盪電路等,使規定的頻率的輸送電波發生振盪,使檢測信號等重疊於該輸送信號且予以發送。操作部227設置有:動作模式切換開關227a,用以對通常的使用模式與有新設定時或設定變更時的註冊 模式進行切換;明亮度設定微調整器(trimmer)227b,用以自動地控制藉由人體感知感測器201A來使照明裝置203點燈以及熄滅且選擇周圍環境的明亮度;點燈保持時間設定開關227c,於藉由人體感知感測器201A來確認人不存在之後,用以使照明裝置203點燈;以及於註冊模式時使用的確認開關227d及註冊開關227e等。
然而,為了實現人體感知感測器201A的框體210的小型化且抑制天線的增益的下降,有效的是增加形成於電路基板220的接地的長度。然而,當要求使框體210的尺寸減小時,必須利用有限的電路基板220的大小來將無線發送部225的接地予以強化。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隔著電路基板220的缺口部而將天線225a配置於一端側220a,自另一端側220b將與電路基板220的接地端子(連接器)228連接的導體229予以抽出,藉此來將接地予以強化。亦即,接地端子228於電路基板220的另一端側220b處與接地連接,因此,無線發送部225的接地伸長至導體229的前端為止,且形成於框體210的大致整個內壁上。藉此,無線發送部225的接地被強化,從而可使天線225a的增益提高。再者,較為理想的是天線225a的長度中的電氣長度(electrical length)達到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λ(Lambda)的1/4左右的長度。
導體229是所謂的稱為地線(counterpoise)的導體,該導體229沿著框體210的內壁,自電路基板220的另一端側220b延伸至一端側220a。藉此,即便框體210的尺 寸有限,亦可最大限度地獲得導體229的長度,從而可效率良好地將無線發送部225的接地予以強化。此處,為了將自電路基板220的另一端側220b至一端側220a的電氣長度(electrical length)設計為相當於無線信號的輸送波的波長λ的1/4倍(四分之一波長)的電氣長度,於一般已知的天線增益測試中,預先使導體229的長度可變,將該導體229的長度作為參數,以可超過設計上的規定的接收位準(level)來接收無線信號的輸送波的方式,決定導體229的長度即可。對於以上述方式設計的電路基板220(當然不包括天線225a)而言,安裝於該電路基板220的配線圖案以及電氣電子電路的全部的等效電氣長度、與導體229的電氣長度的合成的電氣長度,等效於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的1/4倍(四分之一波長)。
圖3表示框體210的周緣部與導體的剖面。於框體210的周緣部,適當地隔開間隔而形成有肋部210b。該肋部210b自框體210的安裝面210a形成至周緣部的內壁210c,使框體210的強度提高。又,於肋部210b與內壁210c的接合部,形成有用以保持導體229的凹部210d。
導體229包括金屬線229a、及形成於金屬線229a的表面且具有絕緣性的包覆層229b等。藉由具有絕緣性的包覆層229b來防止金屬線229a與其他電氣構成發生短路。再者,形成於肋部210b的凹部210d是以與導體229同等的寬度尺寸或以比該導體229稍小的寬度尺寸而形成。因此,藉由將導體229嵌插於凹部210d,該導體229確實地 被保持著,使天線225a的增益提高的功能的可靠度提高。
於本實施形態的人體感知感測器21A中,無線發送部225發揮著經由利用電波的無線通信來發送感測器部211的檢測信號的發送功能,但可根據用途而進行各種變形。例如,當將本發明的無線電裝置應用於需要利用無線的接收功能的無線設備(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為開關202)時,代替無線發送部225而設置無線接收部(無線通信電路)即可。又,對於需要利用無線的發送功能與接收功能的設備而言,設置無線發送部225以及無線接收部即可。此意味著應用本申請案發明的導體229的對象不僅可為無線接收機,而且既可為無線發送機,亦可為無線收發機,該導體229可廣泛地應用於一般的無線電裝置。
(第4實施形態)
圖4表示使用第4實施形態的無線電裝置構成的人體感知感測器201B。人體感知感測器201B的導體229直接地連接於電池212的負電極。亦即,當將電池212裝填至不與導體229的接地端子228連接的一側的前端部時,設置有與負電極連接的端子229c。
根據該第4實施形態的人體感知感測器201B,由於導體229的前端部直接地連接於電池212的負電極,因此,無需另外設置將電池212的負電極與電路基板220的接地予以連接的導體。藉此,可使人體感知感測器的構成變得簡練,從而可降低成本。
再者,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的構成,至少隔著 電路基板220的缺口部而將天線225a配置於一端側220a,使與電路基板220的接地連接的導體229自另一端側220b開始延伸即可。
又,本發明可進行各種變形,用以使接地延長的導體的長度或形狀可根據通信中所使用的電波的波長來設定。例如,將肋部210b追加至框體210的整個內壁,根據需要來使導體229沿著框體210的內壁而環繞著,藉此,可確實地保持對應於波長的長度的導體229。又,將導體捲繞為螺旋狀,或使該導體沿著框體210的內壁形成為蜿蜒狀,藉此,可增加接地的長度。又,不限於利用圖10等所示的連接器來將導體229與接地予以連接,亦可藉由焊錫來將導體229與接地予以連接。
又,無線電裝置不限於裝入至上述圓盤狀的人體感知感測器的形態,例如,如圖13所示,亦可廣泛地應用於通常的箱形的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電子設備。於該電子設備201C中,無線電裝置包括:天線225a、構成無線通信電路的電路基板240、配置於電路基板240的缺口部的電池212、以及收容著電路基板240及電池212等的框體230等。天線225a配置於電路基板240的一端側240a,與電路基板240的接地端子248連接的導體249自隔著缺口部的另一端側240b抽出。對於該電子設備201C而言,根據將電路基板240的接地予以強化的觀點,較為理想的形態是導體249沿著框體230的內壁而延伸至電路基板240的一端側240a為止。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火災通報器/火災警報器/人體感知感測器
2‧‧‧煙偵測部
3、240‧‧‧電路基板
3a、3b、229c‧‧‧端子
4‧‧‧揚聲器
5、225a‧‧‧天線
5a‧‧‧基端部
6‧‧‧電池
7‧‧‧第1框體
7a‧‧‧窗口
7b、7c‧‧‧開口
7d、10b‧‧‧孔
7e‧‧‧引導部
7f、8b、210d‧‧‧凹部
7x‧‧‧周壁
7y‧‧‧間隔壁
7z、210b‧‧‧肋部
8‧‧‧第2框體
8a‧‧‧電池搭載部
9‧‧‧安裝基座
10‧‧‧前表面外罩/框體
10a‧‧‧開口、安裝面
10c‧‧‧保護部
11‧‧‧導體/感測器部
50‧‧‧火災通報器
52‧‧‧熱偵測部
100‧‧‧對講機/主機
201、201A、201B、‧‧‧人體感知感測器
201C‧‧‧電子設備
202‧‧‧開關
203‧‧‧照明裝置
204‧‧‧電線
210、230‧‧‧框體
210a‧‧‧安裝面
210c‧‧‧內壁
211‧‧‧感測器部
212‧‧‧電池
220‧‧‧電路基板
220a、240a‧‧‧一端側
220b、240b‧‧‧另一端側
221‧‧‧第1邊
222‧‧‧第2邊
225‧‧‧無線發送部/無線通信電路
226‧‧‧控制部
227a‧‧‧動作模式切換開關
227b‧‧‧明亮度設定微調整器
227c‧‧‧點燈保持時間設定 開關
227d‧‧‧確認開關
227e‧‧‧註冊開關
228‧‧‧接地端子/連接器
229、249‧‧‧導體
229a‧‧‧金屬線
229b‧‧‧包覆層
248‧‧‧接地端子
S1‧‧‧光學感測器
S2‧‧‧熱感測器
S3‧‧‧化學感測器
S4‧‧‧壓力感測器
Sig1‧‧‧第一種無線信號
Sig2‧‧‧第二種無線信號
Sig3‧‧‧無線信號
Sig4‧‧‧回答信號
X1~X4‧‧‧無線設備
X100‧‧‧顯示通報部
X101‧‧‧聲音鳴動通報部/揚聲器
Y1‧‧‧無線發送機
Y2‧‧‧無線接收機
YC‧‧‧設備控制通信單元
YS‧‧‧物體偵測感測器
圖1是表示裝入有本發明的無線電裝置的火災通報器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裝入有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無線電裝置的火災通報器的構成的組裝立體圖。
圖3是表示上述火災通報器的構成的平面圖。
圖4是表示上述火災通報器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裝入有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無線電裝置的火災通報器的構成的組裝立體圖。
圖6是表示上述火災通報器的構成的平面圖。
圖7是表示使用有本發明的無線電裝置的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的構成以及動作的圖。
圖8是表示使用有本發明的無線電裝置的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的構成以及動作的圖。
圖9是表示裝入有本發明的無線電裝置的人體感知感測器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將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人體感知感測器的外罩予以拆下的狀態的構成的正面圖。
圖11是表示上述人體感知感測器的框體的周邊部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2是表示將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人體感知感測器的外罩予以拆下的狀態的構成的正面圖。
圖13是表示將裝入有作為本發明的變形例的無線電裝置的電子設備的外罩予以拆下的狀態的構成的正面圖。
1‧‧‧火災通報器/火災警報器/人體感知感測器
2‧‧‧煙偵測部
3‧‧‧電路基板
3a、3b‧‧‧端子
4‧‧‧揚聲器
5‧‧‧天線
5a‧‧‧基端部
6‧‧‧電池
7‧‧‧第1框體
7a‧‧‧窗口
7b、7c‧‧‧開口
7d‧‧‧孔
7f、8b‧‧‧凹部
7x‧‧‧周壁
7y‧‧‧間隔壁
7z‧‧‧肋部
8‧‧‧第2框體
8a‧‧‧電池搭載部
9‧‧‧安裝基座
10‧‧‧前表面外罩/框體
10a‧‧‧開口/安裝面
11‧‧‧導體/感測器部

Claims (16)

  1. 一種無線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天線、連接著上述天線且構成無線通信電路的電路基板、以及收容著上述電路基板且藉由樹脂成形而形成的框體,線狀的導體自上述電路基板的接地開始延伸;其中,上述天線配設於上述電路基板與上述框體的安裝面之間,且上述導體配設於與上述電路基板相同的平面或隔著該電路基板而配設於上述天線的相反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除上述天線之外,安裝於上述電路基板的配線圖案及電氣電子電路的全部的等效電氣長度、與上述導體的電氣長度的合成的電氣長度為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的1/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天線收容於上述框體的內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導體自上述電路基板的另一端側延伸至一端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導體的長度是以使上述合成的電氣長度達到上述輸送波的波長的1/4而決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天線在上述電路基板的一面,相對於上述電路基板垂直 地立起之後,彎折90°而與上述電路基板平行地設置,且上述天線的平行地設置的部分與上述電路基板之間的距離對應於無線通信所使用的輸送波的頻率而設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天線配置在下述空間內,即,配置有供給電力給上述無線通信電路的電池的上述電路基板與上述安裝面之間的空間。
  8. 一種無線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天線、連接著上述天線且構成無線通信電路的電路基板、以及收容著上述電路基板且藉由樹脂成形而形成的框體,線狀的導體自上述電路基板的接地開始延伸;其中,上述電路基板包括凹狀的缺口部,隔著上述缺口部於上述電路基板的一端側配置有上述天線,且上述導體自另一端側開始延伸,上述導體自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另一端側延伸至上述一端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除上述天線之外,安裝於上述電路基板的配線圖案及電氣電子電路的全部的等效電氣長度、與上述導體的電氣長度的合成的電氣長度為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輸送波的波長的1/4。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8項及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導體沿著上述框體的內壁而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8項及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於上述框體的內壁形成有用以將上述框體予以加強的肋部,於上述肋部形成有用以將上述導體予以夾入且保持的凹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8項及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於上述導體的表面形成有具有絕緣性的包覆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8項及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於上述框體內,配設有用以將電力供給至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無線發送電路的電池,不與上述導體的上述接地連接的一側的前端部直接地連接於上述電池的負電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其中上述導體的長度是以使上述合成的電氣長度達到上述輸送波的波長的1/4而決定。
  15. 一種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使用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與發出警報音的聲音鳴動通報部的多個火災通報機而構成,該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的特徵在於:偵測出火災的任一個火災通報機利用無線通信來與其他火災通報機進行聯絡,藉此,至少1台火災通報機的聲 音鳴動通報部鳴動而朝周圍通報火災。
  16. 一種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8項及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電裝置、接收自上述無線電裝置發送的無線信號的接收機、以及藉由上述接收機來對工作進行控制的設備機器。
TW100106227A 2010-03-19 2011-02-24 無線電裝置、以及使用該無線電裝置之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與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 TWI513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4960 2010-03-19
JP2010145533 2010-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847A TW201145847A (en) 2011-12-16
TWI513270B true TWI513270B (zh) 2015-12-11

Family

ID=4464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6227A TWI513270B (zh) 2010-03-19 2011-02-24 無線電裝置、以及使用該無線電裝置之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與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2292B2 (zh)
EP (1) EP2549658A4 (zh)
CN (1) CN102804613B (zh)
TW (1) TWI513270B (zh)
WO (1) WO20111142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66450T3 (es) 2012-06-18 2018-05-04 Siemens Schweiz Ag Dispositivo de alerta de peligro que utiliza radiocomunicaciones
CN105247733A (zh) * 2013-07-17 2016-01-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
EP2983145A1 (de) * 2014-08-05 2016-02-10 Siemens Schweiz AG Meldersockel und Anschlussbasis zur lösbaren Anbringung eines Gefahrenmelders mit jeweils einer Funkeinrichtung zum Aussenden von Positionsdaten des Montageorts des Meldersockels bzw. der Anschlussbasis und/oder eines Verweises auf diese Positionsdaten
US20180182218A1 (en) * 2016-08-17 2018-06-28 Marc Toland Fire detection system
US11514770B2 (en) 2019-11-13 2022-11-29 Carrier Corporation Alarm with enhanced radio performance by isolation of radio from alarm components
CN113178677B (zh) * 2021-04-29 2022-07-05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基于5g通信的全向室内天线
CN214848891U (zh) * 2021-06-02 2021-11-23 廖信凤 自平衡浮水电池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2569A (ja) * 2002-04-30 2003-11-1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温度センサ付送信装置
US20040176811A1 (en) * 2001-03-02 2004-09-09 Cardiac Pacemakers, Inc. Antenna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20050280547A1 (en) * 2004-06-17 2005-12-22 Gerhard Ropke Alarm annunciator
US20090051551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ocation sensing
JP2009237873A (ja) * 2008-03-27 2009-10-15 Hochiki Corp 警報器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0002B2 (ja) * 1993-08-05 2002-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SE9801381D0 (sv) 1998-04-20 1998-04-20 Allgon Ab Ground extension arrangement for coupling to ground means in an antenna system, and an antenna system and a mobile radio device having such ground arrangement
JP4061453B2 (ja) * 2001-01-23 2008-03-19 セコム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器
JP2003347815A (ja) * 2002-05-23 2003-12-05 Nec Corp 携帯無線機
US7336228B2 (en) * 2004-12-15 2008-02-26 Kyocera Wireless Corp Stack-up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091492B2 (ja) * 2007-01-26 2012-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TW200838166A (en) * 2007-03-09 2008-09-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ard and mobile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DE102007037614B4 (de) * 2007-08-09 2014-03-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Mehrteilige Antenne mit zirkularer Polarisation
JP2009065388A (ja) * 2007-09-05 2009-03-26 Toshiba Corp 無線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US8432277B2 (en) * 2007-12-06 2013-04-30 Hochiki Corporation Alarm device and alarm system
CN101978400B (zh) 2008-03-24 2014-06-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探测器
JP5244496B2 (ja) 2008-08-07 2013-07-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警報器
JP4197734B2 (ja) * 2008-05-26 2008-12-1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6811A1 (en) * 2001-03-02 2004-09-09 Cardiac Pacemakers, Inc. Antenna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JP2003322569A (ja) * 2002-04-30 2003-11-1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温度センサ付送信装置
US20050280547A1 (en) * 2004-06-17 2005-12-22 Gerhard Ropke Alarm annunciator
US20090051551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ocation sensing
JP2009237873A (ja) * 2008-03-27 2009-10-15 Hochiki Corp 警報器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9658A1 (en) 2013-01-23
US20130009773A1 (en) 2013-01-10
CN102804613B (zh) 2015-07-22
EP2549658A4 (en) 2014-11-26
CN102804613A (zh) 2012-11-28
WO2011114204A1 (ja) 2011-09-22
TW201145847A (en) 2011-12-16
US9722292B2 (en)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270B (zh) 無線電裝置、以及使用該無線電裝置之無線式異常通報系統與無線式遠距控制系統
JP5844871B2 (ja) 防災端末装置
US8282227B2 (en) Audio lamp
US20120212332A1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within an electrical receptacle system
JP506103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506103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1217358A (ja) 無線機
CN110945375B (zh) 传感器单元和空调机
JP6097052B2 (ja) 火災報知設備
JP2012029272A (ja) 無線機、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無線式異常報知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式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5193613B2 (ja) 警報器
JP506102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8120752A (ja) 人感センサ、照明システム
JP5856367B2 (ja) 無線装置
JP504705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153245A (ja) 電波センサー装置
JP5112186B2 (ja) 負荷制御装置
JP5685418B2 (ja) 無線中継器
JP5506335B2 (ja) 人体感知センサ
JP2006129385A (ja)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異常警報システム
JPS6014536A (ja) ワイヤレスリモ−トコントロ−ラ
JP5451565B2 (ja) 防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装置
JP2017049740A (ja) 火災感知器
JP2002324282A (ja) ガス検知装置
JP2012114662A (ja) 無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