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7855B -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7855B
TWI467855B TW100132514A TW100132514A TWI467855B TW I467855 B TWI467855 B TW I467855B TW 100132514 A TW100132514 A TW 100132514A TW 100132514 A TW100132514 A TW 100132514A TW I467855 B TWI467855 B TW I4678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ess
extending
position regulating
bran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2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2995A (en
Inventor
Jiro Koyama
Hirotada Teranishi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filed Critical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22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7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78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8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meand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本案發明係關於一種端子,例如不僅嵌入外殼中而形成連接器,並且可直接安裝於基板上而使用的端子。
以往作為端子,例如有一種IC插座用接頭,其係經由將基幹部連接於支持邊部的彈簧邊部而一體形成端子接點部的IC插座用接頭,其特徵在於:前述彈簧邊部係由從連結部向前述端子接點部延伸的上片臂及向前述基幹部延伸的下片臂所構成,呈橫向略U形,其上片臂由分別互相離開且並排狀地延伸的第1彈簧部、第2彈簧部構成,前述下片臂由分別互相離開且並排狀地延伸的第3彈簧部、第4彈簧部構成,而且前述彈簧邊部為從前述連結部側向基幹部側下降的傾斜狀(參閱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1-237015號公報
然而,在前述IC插座用接頭方面,例如如專利文獻1的圖4所示,以連結部8連接直線狀的上片臂2及下片臂3。因此,無法加長彈簧長度,難以確保預定的接點壓力,所以得不到高的接觸可靠性,並且有容易在連結部8產生應力集中,壽命短的問題點。
關於本發明的端子,其課題在於藉由確保長的彈簧長度,提供一種可確保預定的接點壓力,接觸可靠性高,並且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壽命長的端子。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關於本發明的端子形成為下述結構:在壓入固定於基材上而使用的端子中,從設於壓入前述基材的壓入用固定部上的分支部一面使複數條延伸部蜿蜒,一面延伸而形成有至少一條蜿蜒的狹縫,並且在將前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一體化的前端部設有從前述基材的接點孔可進出地突出的可動接點部。
依據本發明,由於彈簧長度變長,複數條彈簧在可動方向上重疊,所以容易得到預定的接點壓力,接觸可靠性提高。此外,可得到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壽命長的端子。
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可形成為以下結構:在以與壓入用固定部交叉之方式突設的支持部之前端設有分支部。
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彈簧長度僅變長有支持部的長度,所以接觸可靠性更加提高。
作為本發明其他的實施形態,支持部可彎曲著。
依據本實施形態,彈簧長度更長,接觸可靠性提高。
特別是若支持部向外方向彎曲,則動作時難以抵接於其他的延伸部,可得到位移量大的可動接點部,並可得到耐衝擊性佳的端子。
作為本發明別的實施形態,可從分支部延伸3條延伸部。
依據本實施形態,可得到可使應力分散,耐久性提高,並且電阻值低的端子。
作為本發明新的實施形態,可構成為從分支部延伸的第1、第2、第3延伸部的一端部位於同一直線上。
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第1、第2、第3延伸部的支點聚集在同一直線上,所以應力分析容易,設計變得容易。
作為本發明別的實施形態,可形成為以下結構:第1延伸部與第2分支部從設於壓入用固定部上的第1分支部延伸,並且第2延伸部與第3延伸部從前述第2分支部延伸。
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多數延伸部未從1個分支部延伸,所以可得到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壽命更長的端子。
作為本發明不同的實施形態,可以是相鄰的延伸部平行地延伸的結構。特別是狹縫的寬度尺寸可為動作時相鄰的延伸部不互相接觸的寬度尺寸。
依據本實施形態,動作時不產生令人不快的接觸聲。
作為本發明別的實施形態,可形成為以下結構:在將延伸部一體化的前端部上突設有抵接於基材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的位置限制用突部。此外,可預先在將延伸部一體化的前端部上設有抵接於基材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
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可將端子的可動接點部正確地定位於預定位置,所以動作特性提高。
作為關於本案發明的連接器,形成為以下結構:將前述所記載之端子的壓入用固定部壓入固定於基材即外殼的壓入孔中,並且端子的可動接點部從設於前述外殼上的接點孔可進出地突出。
依據本發明,可得到接觸可靠性高、壽命長的連接器。
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可形成為以下結構:使突設於端子的可動接點部周圍的位置限制用突部抵接於設於外殼的接點孔的開口緣部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而進行定位。此外,可形成為以下結構:使設於端子的可動接點部周圍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抵接於設於外殼的接點孔的開口緣部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而進行定位。
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可將端子的可動接點部以高的定位精度定位,所以具有可得到在動作特性上無偏差的連接器這種效果。
茲按照圖1至圖15的附圖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端子的實施形態。
如圖1至圖3所示,第1實施形態為適用於連接器的情況,該連接器係以預定的間距將固定金屬配件20壓入樹脂成型之高度4mm的外殼10中,並將連接端子30壓入前述固定金屬配件20、20之間。
如圖1所示,前述外殼10在其兩側附近與其中央設有可從上方壓入固定金屬配件20的第1收納空間11,並且在前述第1收納空間11對向的內側面設有卡住用突條12。此外,如圖2所示,前述外殼10在前述第1收納空間11、11之間設有可從背面側壓入連接端子30的第2收納空間13。而且,前述外殼10在其正面側設有與前述第2收納空間13連通且可進出後述之可動接點部36的接點孔14,並且設有與前述第2收納空間13連通的壓入孔15。在前述接點孔14的兩側開口緣部突設有補強用肋16,並且在前述接點孔14的上方緣部形成有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
如圖1所示,固定金屬配件20為以沖壓加工沖切薄板而形成的大致門型的沖壓成型品,在其內側面突設有卡爪21。因此,在前述外殼10的第1收納空間11中從上方壓入前述固定金屬配件20,前述卡爪21就會卡在前述外殼10的卡住用突條12上,防止前述固定金屬配件20脫落,並且前述固定金屬配件20的固定用下端部22從前述外殼10的底面以可連接固定的方式露出(圖3)。
如圖2所示,連接端子30在從壓入用固定部31向上方突出的大致J形狀的支持部32前端設有分支部33。此外,在前述壓入用固定部31上,於其一端部的上面突設有卡爪31a,另一方面藉由從其另一端部的下面設置連接部31b,而形成有壓入用凹口部31c。再者,藉由從前述分支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蜿蜒的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形成有第1、第2狹縫35a、35b。而且,在將前述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的前端部一體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設有可動接點部36。再者,在前述第1延伸部34a的前端突設有位置限制用突部37。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依次加大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的彎曲部分的寬度尺寸。因此,具有動作時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壽命延長的優點。
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第2狹縫35a、35b的寬度尺寸構成為即使使連接端子30的可動接點部36動作,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也不互相接觸的大小。因此,在預定的動作時,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不會互相接觸,而不產生令人不快的接觸聲。
然後,如圖3所示,在前述外殼10的第2收納空間13中從背面側插入前述連接端子30,將前述壓入用固定部31壓入壓入孔15中,藉由將卡爪31a卡在壓入孔15的內面,並將凹口部31c與外殼10的緣部接合,即可固定。而且,連接端子30的位置限制用突部37抵接於外殼10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而被限制位置,並且連接端子30的連接部31b與固定金屬配件20的固定用下端部22成為齊平面。
藉由使例如可攜式電子機器的電池壓接於安裝於未圖示的印刷基板上的連接器,壓入可動接點部36後,隨著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彈性變形,支持部32會彈性變形。而且,若在預定壓入量的範圍內,因為有加大第1、第2狹縫35a、35b的寬度尺寸,所以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不會互相接觸,而不會使摩擦聲產生。特別是在可動接點部36與壓入用固定部31之間配置有蜿蜒的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及支持部32,彈簧長度長,可確保所希望的位移量,隨之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因此,具有可得到接觸可靠性提高,並且壽命長的連接器這種優點。
如圖4至圖6所示,第2實施形態與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大致同樣,不同之處為第1、第2、第3延伸部34a、34b、34c的連接構造不同之點。
即,如圖5所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連接端子30,係第1延伸部34a與第2分支部33b從位於支持部32前端的第1分支部33a延伸,第2、第3延伸部34b、34c從前述第2分支部33b分支。因此,具有更加難以產生對於分支部33a、33b的應力集中,而壽命延長,並且設計的自由度擴大這種優點。
其他與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大致同樣,所以對於同一部分附上同一號碼而省略說明。
如圖7至圖9所示,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大致同樣,不同之點為不設置將固定金屬配件20嵌入外殼10中的第1收納空間11,而在接點孔14的下方緣部配置有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之點。
此外,如圖8所示,關於第3實施形態的連接端子30,係藉由從設於其壓入用固定部31的分支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蜿蜒的第1、第2延伸部34a、34b,形成有第1狹縫35a。而且,在將前述第1、第2延伸部34a、34b的前端部一體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設有可動接點部36。再者,關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狹縫35a的寬度尺寸構成為即使使連接端子30的可動接點部36動作,第1、第2延伸部34a、34b也不互相接觸的間隙。此外,在前述可動接點部36的前端部突設有位置限制用突部37。
因此,如圖9所示,在前述外殼10的第2收納空間13中從背面側插入前述連接端子30,將前述壓入用固定部31壓入壓入孔15中,藉由將卡爪31a卡在壓入孔15的內面,並將凹口部31c與外殼10的緣部接合,即可防止脫落。此外,連接端子30的位置限制用突部37抵接於外殼10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而被限制位置。
然後,藉由使例如可攜式電子機器的電池壓接於安裝於未圖示的印刷基板上的連接器,壓入可動接點部36後,第1、第2延伸部34a、34b就會彈性變形。此時,若在預定壓入量的範圍內,因為有加大第1狹縫35a的寬度尺寸,所以第1、第2延伸部34a、34b不會互相接觸,而不產生摩擦聲,可順利的動作。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可動接點部36與壓入用固定部31之間的第1、第2延伸部34a、34b大幅蜿蜒,彈簧長度長,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因此,具有可得到接觸可靠性高,並且壽命長的連接器這種優點。
再者,其他與前述的實施形態大致同樣,所以在同一部分附上同一號碼而省略說明。
如圖10至圖12所示,關於第4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為將連接端子30嵌入剖面縱長的外殼10中的情況。
如圖10所示,前述外殼10在配置於其底面的兩側緣部的第1收納空間(未圖示)中壓入有固定金屬配件20,並且在前述第1收納空間之間設有可從背面側壓入連接端子30的第2收納空間13(圖11)。此外,前述外殼10在其底面壓入有可插入印刷基板的貫穿孔的固定金屬配件23。再者,前述外殼10在其正面側設有與前述第2收納空間13連通且可進出後述之可動接點部36的接點孔14,並且設有與前述第2收納空間13連通的壓入孔15。而且,在前述接點孔14的上方緣部形成有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
如圖11所示,連接端子30在從壓入用固定部31向上方突出的彎曲的支持部32前端設有分支部33。此外,在前述壓入用固定部31上,於其一端部的上面突設有卡爪31a,另一方面藉由從其另一端部的下面設置連接部31b,形成有壓入用凹口部31c。再者,藉由從前述分支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蜿蜒的第1、第2延伸部34a、34b,形成有第1狹縫35a。而且,在將前述第1、第2延伸部34a、34b的前端部一體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設有可動接點部36。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下述構造:使第1延伸部34a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38抵接於外殼10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而限制位置。
再者,關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狹縫35a的寬度尺寸構成為即使使連接端子30的可動接點部36動作,第1、第2延伸部34a、34b也不互相接觸的間隙。因此,在預定的動作時不會接觸,具有不產生令人不快的接觸聲這種優點。
然後,如圖11所示,在前述外殼10的第2收納空間13中從背面側插入前述連接端子30,將前述壓入用固定部31壓入壓入孔15中,藉由將卡爪31a卡在壓入孔15的內面,並將凹口部31c與外殼10的緣部接合,即可防止脫落。而且,連接端子30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38抵接於外殼10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而被限制位置。
壓入安裝於未圖示的印刷基板上的連接器的可動接點部36後,第1、第2延伸部34a、34b就會彈性變形,並且支持部32會彈性變形。此時,若在預定壓入量的範圍內,因為有加大第1狹縫35a的寬度尺寸,所以第1、第2延伸部34a、34b不會互相接觸,而不使摩擦聲產生。特別是在可動接點部36與壓入用固定部31之間配置有支持部32及第1、第2延伸部34a、34b,彈簧長度長,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因此,具有可得到接觸可靠性高、壽命長的連接器這種優點。
特別是依據本實施形態,即使向內側壓入可動接點部36,支持部32也向外側彎曲,所以第2延伸部34b不會抵接於支持部32。因此,具有可得到縱長且底面積小的連接器這種優點。
如圖13至圖15所示,關於第5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為將連接端子30嵌入在下面緣部具有大致L字形狀的安裝用肩部10a的外殼10中的情況。
如圖13所示,前述外殼10在其底面緣部形成有大致L字形狀的安裝用肩部10a,並且在其兩側附近設有可從上方壓入固定金屬配件23的第1收納空間11。此外,如圖14所示,前述外殼10在前述第1收納空間11之間設有可從上方側壓入連接端子的第2收納空間13。而且,前述外殼10在其正面側設有與前述第2收納空間13連通且可進出後述的可動接點部36的接點孔14,並且設有與前述第2收納空間13連通的壓入孔15。在前述接點孔14的開口緣部的兩側突設有補強用肋16。此外,以前述接點孔14的下方側緣部為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並且在前述第2收納空間13的內側面突設有防止脫落用突起18。
如圖14所示,連接端子30在於兩側緣部突設有卡爪31a之壓入用固定部31的一端部之一側面延伸有分支部33,並且從另一側面延伸連接部31b而形成有壓入用凹口部31c。此外,藉由從前述分支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蜿蜒的第1、第2延伸部34a、34b,形成有第1狹縫35a。而且,在將前述第1、第2延伸部34a、34b的前端部一體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設有可動接點部36。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下述構造:使第2延伸部34b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38抵接於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而限制位置。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依次加大第1、第2延伸部34a、34b的彎曲部分的寬度尺寸。因此,具有動作時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壽命延長的優點。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狹縫35a的寬度尺寸構成為即使使連接端子30的可動接點部36動作,第1、第2延伸部34a、34b也不互相接觸的間隙。因此,在預定的動作時不會接觸,具有不產生令人不快的接觸聲這種優點。
然後,如圖15所示,在前述外殼10的第2收納空間13中從上方插入前述連接端子30,將前述壓入用固定部31壓入壓入孔15中,藉由將卡爪31a卡在壓入孔15的內面,並將凹口部31c與外殼10的緣部接合,以防止脫落。而且,前述第1、第2延伸部34a、34b越過防止脫落用突起18後,第2延伸部34b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38抵接於外殼10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17而被限制位置。
在未圖示的印刷基板之凹口角部的上面緣部安裝連接器,藉由使例如未圖示的電池壓接,向內側壓入可動接點部36後,第1、第2延伸部34a、34b就會彈性變形。此時,若在預定壓入量的範圍內,因為有加大第1狹縫35a的寬度尺寸,所以第1、第2延伸部34a、34b不會互相接觸,並且第1延伸部34a彼此不會接觸,所以不會使摩擦聲產生,而可順利的動作。
再者,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就為了提高接觸可靠性而組合2片1組的連接端子與1片連接端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只以全部1片的連接端子構成,或者也可以以全部2片1組的連接端子構成。再者,亦可以3片1組嵌入連接端子,可按照需要來選擇連接端子數係不需置疑的。
此外,延伸部及狹縫無需為一樣的寬度尺寸,可按照需要而使寬度尺寸變化。例如,可藉由只加大延伸部的彎曲部分之中外側位置之延伸部的彎曲部分的寬度尺寸,防止應力集中的產生,以提高耐久性。
再者,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就將連接端子嵌入基材即外殼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以印刷基板為基材,將本案的連接端子直接嵌入其側端面。藉此,則不需要外殼及固定金屬配件,結果具有可將裝置全體更加小型化的優點。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關於本發明的端子不限於前述的形狀,若是平行地具有蜿蜒的複數條延伸部的端子,則不特別限定。
10...基材
10a...肩部
11...第1收納空間
12...卡住用突條
13...第2收納空間
14...接點孔
15...壓入孔
16...補強用肋
17...位置限制用接受部
20、23...固定金屬配件
21、31a...卡爪
30...連接端子
31...壓入用固定部
31b...連接部
32...支持部
33...分支部
34a、34b、34c...第1、第2、第3延伸部
35a、35b...第1、第2狹縫
36...可動接點部
37...位置限制用突部
38...位置限制用抵接部
圖1A、1B及1C為顯示嵌入了關於本案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斜視圖、剖面斜視圖及平面圖。
圖2A、2B為嵌入了在圖1中圖示的關於第1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剖面斜視圖及端子單體的斜視圖。
圖3A、3B為顯示關於第1實施形態的端子之動作前後的剖面圖。
圖4A及4B為顯示嵌入了關於本案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斜視圖及平面圖。
圖5A、5B為嵌入了在圖4中圖示的關於第2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剖面斜視圖及端子單體的斜視圖。
圖6A、6B為顯示關於第2實施形態的端子之動作前後的剖面圖。
圖7A及7B為顯示嵌入了關於本案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斜視圖及平面圖。
圖8A、8B為嵌入了在圖7中圖示的關於第3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剖面斜視圖及端子單體的斜視圖。
圖9A、9B為顯示關於第3實施形態的端子之動作前後的剖面圖。
圖10A及10B為顯示嵌入了關於本案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斜視圖及平面圖。
圖11A、11B為嵌入了在圖10中圖示的關於第4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剖面斜視圖及端子單體的斜視圖。
圖12A、12B為顯示關於第4實施形態的端子之動作前後的剖面圖。
圖13A及13B為顯示嵌入了關於本案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斜視圖及平面圖。
圖14A、14B為嵌入了在圖13中圖示的關於第5實施形態的端子之連接器的剖面斜視圖及端子單體的斜視圖。
圖15A、15B為顯示關於第5實施形態的端子之動作前後的剖面圖。
10...基材
11...第1收納空間
13...第2收納空間
14...接點孔
15...壓入孔
16...補強用肋
30...連接端子
31...壓入用固定部
31a...卡爪
31b...連接部
31c...壓入用凹口部
32...支持部
33...分支部
34a...第1延伸部
34b...第2延伸部
34c...第3延伸部
35a...第1狹縫
35b...第2狹縫
36...可動接點部
37...位置限制用突部

Claims (17)

  1. 一種端子,係壓入固定於基材上而使用的端子,其特徵在於:從設於壓入該基材的壓入用固定部上的分支部一面使複數條延伸部蜿蜒,一面延伸而形成有至少一條蜿蜒的狹縫,並且在將該延伸部的自由端一體化的前端部設有從該基材的接點孔可進出地突出的可動接點部,在該延伸部的中間部當中,於曲率半徑小且產生應力集中的至少一個區域,使相鄰的該延伸部的寬度尺寸相異,將該狹縫的寬度尺寸設成即便在動作時彈性變形的該延伸部的對向部分接近也不會抵接的尺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端子,其中在以與壓入用固定部交叉之方式突設的支持部前端設有分支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端子,其中支持部彎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端子,其中3條延伸部從分支部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端子,其中從分支部延伸的第1、第2、第3延伸部的一端部位於同一直線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端子,其中第1延伸部與第2分支部從設於壓入用固定部的第1分支部延伸,並且第2延伸部與第3延伸部從該第2分支部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端子,其中相鄰的延伸部平行地延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端子,其中相鄰的延伸部平行地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端子,其中狹縫的寬度尺寸為動作時相鄰的延伸部不互相接觸的寬度尺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端子,其中狹縫的寬度尺寸為動作時相鄰的延伸部不互相接觸的寬度尺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端子,其中在將延伸部一體化的前端部上突設有抵接於基材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的位置限制用突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端子,其中在將延伸部一體化的前端部上突設有抵接於基材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的位置限制用突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端子,其中在將延伸部一體化的前端部上設有抵接於基材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端子,其中在將延伸部一體化的前端部上設有抵接於基材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
  15.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端子的壓入用固定部壓入固定於基材即外殼的壓入孔中,並且端子的可動接點部從設於該外殼上的接點孔可進出地突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連接器,其中使突設於端子的可動接點部周圍的位置限制用突部抵接於設於外殼的接點孔之開口緣部的位置限制用接受部而進行定 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連接器,其中使設於端子的可動接點部周圍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抵接於設於外殼的接點孔的開口緣部之位置限制用接受部而進行定位。
TW100132514A 2010-10-29 2011-09-09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TWI467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4120A JP4883215B1 (ja) 2010-10-29 2010-10-29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995A TW201222995A (en) 2012-06-01
TWI467855B true TWI467855B (zh) 2015-01-01

Family

ID=4585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2514A TWI467855B (zh) 2010-10-29 2011-09-09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57635B2 (zh)
JP (1) JP4883215B1 (zh)
KR (1) KR101155798B1 (zh)
CN (1) CN102598424B (zh)
TW (1) TWI467855B (zh)
WO (1) WO20120567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3215B1 (ja) * 2010-10-29 2012-02-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4811530B1 (ja) * 2010-11-04 2011-11-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US8784145B2 (en) * 2011-03-14 2014-07-22 Omron Corpora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WO2013054909A1 (ja) * 2011-10-14 2013-04-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
US9368893B2 (en) 2012-03-15 2016-06-14 Omron Corporation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WO2013137405A1 (ja) * 2012-03-15 2013-09-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US9219334B2 (en) * 2012-08-06 2015-12-22 Omron Corporation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USD731983S1 (en) * 2012-12-25 2015-06-16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JP6193184B2 (ja) 2013-07-08 2017-09-06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車
TWI500222B (zh) * 2013-07-12 2015-09-11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連接器組合
JP5737375B2 (ja) * 2013-11-29 2015-06-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3794902A (zh) * 2014-02-10 2014-05-1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具一体成型端子之电连接器
CN205385059U (zh) * 2015-12-21 2016-07-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JP6988954B2 (ja) * 2016-06-17 2022-01-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ピン
WO2019018239A1 (en) * 2017-07-17 2019-01-24 Jose Lopez SELF-CLEANING ELECTRICAL CONTACT CONTACT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CONTACTS
CN112904057B (zh) * 2018-01-11 2022-06-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探针、检查工具、检查单元和检查装置
USD984380S1 (en) * 2019-09-18 2023-04-25 Abb Schweiz Ag Equipment for distribution or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8133A (ja) * 1999-05-31 2000-12-08 Isao Kimoto 接触子
US20060246746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Hon Hai Precision Ind.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US20070170940A1 (en) * 2003-02-04 2007-07-26 Microfabrica Inc. Cantilever Microprobes For Contac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Prob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9975B2 (ja) * 1989-08-18 1998-02-04 アンプ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ンタクト
JPH03120893U (zh) * 1990-02-23 1991-12-11
US5100338A (en) * 1990-08-31 1992-03-31 Foxconn International, Inc. Contact for circuit board socket
JPH07109780B2 (ja) * 1991-02-19 1995-11-22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におけるコンタクト
JPH0517973U (ja) * 1991-08-21 1993-03-0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Icソケツト
JPH09274956A (ja) * 1996-04-02 1997-10-21 S Ii R:Kk 小型接触端子
JP2759637B2 (ja) * 1996-04-10 1998-05-2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Icソケット
JP4199897B2 (ja) * 2000-02-23 2008-12-24 株式会社秩父富士 Icソケット用コンタクト
JP2002164135A (ja) * 2000-11-26 2002-06-07 Isao Kimoto ソケット
TW200536039A (en) * 2003-12-31 2005-11-01 Microfabrica Inc Cantilever microprobes for contac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probes
JP5099487B2 (ja) * 2007-08-03 2012-12-19 軍生 木本 複数梁合成型接触子
JP5540718B2 (ja) * 2010-01-15 2014-07-0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導電接触方法
JP5493896B2 (ja) * 2010-01-15 2014-05-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導電接触方法。
JP4883215B1 (ja) * 2010-10-29 2012-02-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4811530B1 (ja) * 2010-11-04 2011-11-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USD665361S1 (en) * 2011-02-15 2012-08-14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US8784145B2 (en) * 2011-03-14 2014-07-22 Omron Corpora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8133A (ja) * 1999-05-31 2000-12-08 Isao Kimoto 接触子
US20070170940A1 (en) * 2003-02-04 2007-07-26 Microfabrica Inc. Cantilever Microprobes For Contac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Probes
US20060246746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Hon Hai Precision Ind.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995A (en) 2012-06-01
US8657635B2 (en) 2014-02-25
KR20120057557A (ko) 2012-06-05
WO2012056746A1 (ja) 2012-05-03
KR101155798B1 (ko) 2012-06-12
JP4883215B1 (ja) 2012-02-22
CN102598424B (zh) 2015-07-01
US20120108111A1 (en) 2012-05-03
CN102598424A (zh) 2012-07-18
JP2012099267A (ja) 201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7855B (zh)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TWI427864B (zh) 端子及使用端子的連接器
JP5602117B2 (ja) コネクタ
US766196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10139092A (ko) 커넥터
US20120015559A1 (en) Socket with lower contacts with configuration
JP4273495B2 (ja) 電子部品取付用ソケット
JP3959529B2 (ja) 電子部品取付用ソケット
US7607941B2 (en) Connector-mounting configuration
JP2010118257A (ja) 抜きバネ式コンタクト
JP5708728B2 (ja)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2007048684A (ja) コネクタ
JP4514553B2 (ja) Icソケットおよびicソケット組立体
JP4558406B2 (ja) 印刷回路基板用プラグコンタクト
JP4195438B2 (ja) コネクタ
JP5637336B2 (ja)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5931095B2 (ja) 2つのばね領域を備えた直接差込エレメント
JP5733868B2 (ja) コネクタ
JP2016213127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671866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14204029U (zh) 连接器及用于连接器的导电壳体
KR200440366Y1 (ko) 듀얼 메모리 커넥터
JP2015060804A (ja) コネクタ
JP3640951B2 (ja) 電子カードならびにそ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ー
JP5203047B2 (ja) 受型接続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