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6735B - Motor reducer motor contro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otor reducer motor control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6735B
TWI436735B TW097148243A TW97148243A TWI436735B TW I436735 B TWI436735 B TW I436735B TW 097148243 A TW097148243 A TW 097148243A TW 97148243 A TW97148243 A TW 97148243A TW I436735 B TWI436735 B TW I4367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motor
load
upper limit
target sp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8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2199A (en
Inventor
Kazuhito Yamamoto
Hiroaki Kuriyama
Masakazu Nomura
Yousuke Katayam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02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7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Description

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馬達控制裝置,特別是,藉由馬達的驅動可旋轉捲筒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
線捲起時的捲筒的旋轉可以由馬達進行的電動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及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的捲筒、及將捲筒由手動旋轉用的操作桿、及將捲筒朝捲起方向驅動的電動的馬達。在捲線器本體的上面裝設有操作盤,設有供進行水深顯示用的顯示器和各種的輸入開關。
對於這種電動捲線器,習知捲筒的捲起的上限捲起速度是在各複數階段成為一定的方式將馬達多(階)段速度控制(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在習知的電動捲線器中,藉由在操作盤的操作桿側且設在捲線器本體的側面的擺動的操作桿,將上限速度設定成複數階段。
在習知的電動捲線器中,依據操作桿的擺動角度設定各階段的上限速度,其是顯示於顯示器。在馬達控制裝置中,檢出捲筒旋轉數,控制馬達使被檢出的捲筒旋轉速度成為被設定的階段的速度。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39299號公報
在前述習知的結構中,即使負荷變高,直到被設定的上限速度為止捲筒的旋轉不上昇的情況,為了使上昇直到上限速度為止而朝馬達持續流動不必要的電流。這種多餘的電流流動的話,馬達的負擔增大,馬達有可能燒損。
本發明的課題,是將馬達多段速度控制時,抑制對於馬達的負擔使馬達不被燒損。
發明1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藉由馬達的驅動可旋轉捲筒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具備:旋轉速度檢出部、及負荷檢出部、及上限速度設定部、及第1目標速度設定部、及負荷比較部、及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及馬達控制部。旋轉速度檢出部,是檢出捲筒的旋轉速度。負荷檢出部,是將作用於捲筒的負荷藉由電流值檢出。上限速度設定部,是將捲筒的旋轉速度設定成高低複數階段的上限速度的任一。第1目標速度設定部,是當藉由負荷檢出部被檢出的負荷,是在比流動至馬達的最大電流值小的預定的第1電流值以上的狀態下連續第1預定時間,且至少滿足被檢出的旋轉速度未滿被設定的上限速度也就是第1條件時,設定對應比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的目標速度。負荷比較部,是比較:目標速度設定後的第1負荷、及從其經過第2預定時間後的第2負荷。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是當第2負荷比第1負荷預定量大時,將目標速度設定成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第2負荷是比第1負荷預定量小時,是將目標速度設定成至少高一階段的上限速度。馬達控制部,是未滿足第1條件時,控制馬達使捲筒的旋轉速度成為被設定的上限速度,藉由第1及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使目標速度被設定時,控制馬達使捲筒的旋轉速度成為被設定的目標速度。
在此馬達控制裝置中,通常是控制馬達使成為由上限速度設定部被設定的上限速度。負荷增加,藉由負荷檢出部被檢出的負荷,是滿足比流動至馬達的最大電流值小的預定的第1電流值以上(例如最大電流值的50至90%)的較高的負荷狀態是連續第1預定時間的第1條件時,設定對應比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的目標速度。且,比較當時被檢出的第1負荷及從其第2預定時間經過後的第2負荷,第2負荷是比第1負荷預定量大時,將目標速度設定成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第2負荷是比第1負荷預定量小時,將目標速度設定成至少高一階段的上限速度。目標速度被設定的話使不是成為上限速度而是成為目標速度的方式由馬達控制部將馬達速度控制。
在此,成為第1條件滿足的高負荷狀態的話,一旦將馬達的速度減速至比當時的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減少流動至馬達的電流,不使多餘的電流流動至馬達。且,從其負荷進一步減少的話增加馬達的旋轉速度,負荷增加的話進一步減少馬達的旋轉速度。因此,多餘的電流不易流動至馬達,直到成為上限速度為止進行電流持續流動至馬達的多段速度控制時,可抑制對於馬達的負擔使馬達不被燒損。
發明2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對於如發明1的裝置,第1目標設定部,是當第1條件、及旋轉速度連續第1預定時間且未滿上限速度的第2條件滿足時,設定目標速度。此情況,高負荷的判別精度是進一步變高,多餘的電流更不易流動。
發明3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對於如發明1或2的裝置,馬達控制部,是馬達控制部,是當上限速度藉由上限速度設定部被變更至比目標速度更低速側的話,目標速度被解除,控制馬達使成為上限速度。此情況,即使目標速度被設定,在比其速度低速側設定上限速度的話,目標速度因為被取消,所以多餘的電流更不易流動。
發明4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對於如發明1至3的任一的裝置,馬達控制部,是上限速度藉由上限速度設定部被變更至比目標速度更高速側的話,忽視該變更,控制馬達使成為目標速度。此情況,在減速控制中因為朝馬達的負荷變大的高速側的增速被禁止,所以對於馬達的負擔進一步減少。
發明5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對於如發明1至4的任一的裝置,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是將最大階段的一半以下的低速階段作為限度來降低目標速度。此情況,因為是在電流值不是很大的低速域終了減速,所以不會發生捲線器的性能低下的多餘的減速。
發明6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對於如發明5的裝置,馬達控制部,是第1電流值以上的負荷狀態是連續比第1預定時間長的第3預定時間的情況時,當捲筒的旋轉速度是比低速階段高速側的中間階段的速度以下時,將通斷(ON/OFF)的間斷的電流朝捲筒流動。
此情況,因為不是目標速度成為中間階段以下時減速,而是將馬達間斷運轉,所以藉由高負荷使馬達的旋轉下降而鎖定和低速旋轉等時多餘的電流不會流動至馬達可以抑制馬達的發熱。且,負荷小的話,因為可藉由被設定的上限速度由馬達捲起,所以性能不會下降可防止馬達的燒損。
依據本發明,成為第1條件滿足的高負荷狀態的話,一旦將馬達的速度減速至成為比當時的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將流動至馬達的電流減少,使多餘的電流不會流動至馬達。且,從其負荷進一步減少的話增加馬達的旋轉速度,負荷增加的話進一步減少馬達的旋轉速度。因此,多餘的電流不易流動至馬達,直到成為上限速度為止持續將電流流動至馬達地進行速度控制時,可抑制對於馬達的負擔使馬達不會被燒損。
[電動捲線器的概略構成]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動捲線器,是如第1圖所示,外觀上,是主要具備:裝設有操作桿1的捲線器本體2、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的捲筒3、及被裝設於捲筒3內的馬達4。在捲線器本體2的上部,裝設有進行水深顯示等用的計數器5。在捲線器本體2的內部,如第2圖所示,具備:將操作桿1的旋轉傳達至捲筒3並且將馬達4的旋轉傳達至捲筒3的旋轉傳達機構6、及設在旋轉傳達機構6的途中的離合器機構7及牽引機構8。
捲線器本體2,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框架13、及將框架13的兩側方覆蓋的側蓋14、15。框架13,是如第2圖所示,鋁合金壓鑄的一體成型被構件,具有:左右1對的側板16、17、及將側板16、17由複數處連結的連結構件18。在下部的連結構件18中,裝設有將釣竿裝設用的竿裝設腳19。
側蓋15,是在側板17藉由螺絲被結合。在側蓋15中,將旋轉傳達機構6等裝設用的固定框架20是藉由無圖示螺絲結合。因此將側蓋15從側板17取下的話,固定框架20也與旋轉傳達機構6的一部分和側蓋15一起從側板17脫落。
側蓋14,是在側板16藉由無圖示的螺絲結合。在側蓋14中,與被設在外部的蓄電池等的電源連接用的電源纜線用的連接器部14a(第1圖)是朝前部傾斜地突出設置。在與此連接器部14a連接的電源纜線中,設有後述的無線通訊用的天線。又,電動捲線器,是可對應直流12V(伏特)、16.8V、24V的3種類的電壓的電源。
在捲線器本體2的操作桿1側的前側側面中,捲筒3的捲起速度可31階段調節,並且捲附於捲筒3的釣線的張力可31階段調節的調整操作桿(速度設定部及上限張力設定部的一例)101是可擺動。在調整操作桿101的擺動軸中安裝有檢出調整操作桿101的擺動角度用的電位計104(第6圖)。
捲筒3,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在內部可收納馬達4的筒狀的捲線胴部3a、及在捲線胴部3a的外周部隔有間隔地形成的左右1對的凸緣部3b。捲筒3的一端是從凸緣部3b朝外方延伸,在其延伸的端部的外周面配置有軸承25。在捲筒3的另一端,固定有齒輪板3c。齒輪板3c,是為了將捲筒3的旋轉傳達至無圖示的均勻捲線機構而設置。對於齒輪板3c的捲筒中心側部,在齒輪板3c及固定框架20之間是裝設有滾動軸承26。藉由此2個軸承25、26,捲筒3,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
[計數器的結構]
計數器5,是為了顯示被裝設於釣線的先端的擬餌的水深,並且控制馬達4而設置。計數器5,是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上殼5a及下殼5b。上殼5a,是顯示部分是形成前細狀,具有從顯示部分朝左右稍為凹陷形成的稜線部5c、5d。稜線部5c,是與側蓋14呈同一面連接,稜線部5d,是與側蓋15呈同一面連結。在上殼5a的顯示部分中,固定有梯形的各片稍為凸地彎曲的形狀的先端較細的刻板88。在刻板88中,設有窺視水深顯示部98用的透明蓋88a。在下殼5b的底面,設有由將後述的電場效果晶體管(FET)108b冷卻用的鋁板構成的散熱器5e。
在計數器5中,如第3圖所示,設有:由將擬餌的水深資料LX和棚位置以從水面及從底的2個基準顯示用的液晶顯示顯示器所構成的水深顯示部98、及配置於水深顯示部98的前方側(第3圖下側)的例如由3個開關按鈕所構成的操作按鍵部99。且,在計數器5的內部,如第4圖所示,設有:配置有水深顯示部98和操作按鍵部99的第1電路基板10、及配置於第1電路基板10的下方的第2電路基板11。第1電路基板10,是為了達成計數器5的小型化而製作比習知小。在第2電路基板11的操作桿1裝設側中,朝調整操作桿101的配線101a是從上下的殼5a、5b的連接部朝橫方向地朝外部導出。由此防止與釣線的接觸。此配線的導出部分是由矽等密封,將計數器5內部水密地保持。且,對於第1及2電路基板10、11,在相關於電源線的軟焊條部和馬達驅動的電解電容器的腳部和微電腦的腳部的軟焊條部分中藉由塗抹矽來提高絕緣性,防止由濕氣所產生的影響使不會產生誤作動。
水深顯示部98,是如第5圖所示,使用具有背部光源30的區段式的液晶顯示器98a。背部光源30,是具有:可發光紅及綠的二色的發光二極管30a、及發光二極管30a配置於一側的導光板30b。藉由設置這種導光板30b就可以使液晶顯示器98a全面發光。
操作按鍵部99,是具有:在水深顯示部98的下側呈左右並列配置的選單按鈕MB、及決定按鈕DB、及棚備忘用的棚備忘按鈕TB。選單按鈕MB,是為了選擇水深顯示部98內的顯示項目所使用的按鈕。例如,連同選單按鈕MB的操作而切換至從上模式(將擬餌的水深由從水面的深度顯示的模式)及從底模式(將擬餌的水深由從水底的水深顯示的模式)。且將選單按鈕MB長按壓3秒以上的話,每次長按壓,將馬達的控制模式可以切換至速度模式及張力模式。在此,速度模式,是依據調整操作桿101的擺動角度將捲筒3的旋轉速度的上限速度可31階段多段速度控制的模式。張力模式,是將作用於釣線的張力的上限張力可31階段多段張力控制的模式。又,兩模式的最高階段的31階段皆是由100%負荷工作使馬達4動作的速捲速度,雖進行電流限制,但不進行速度控制。
決定按鈕DB,是將選擇結果確定設定的按鈕。且,將決定按鈕DB例如長按壓3秒以上的話,進行當時的水深資料LX被作為水深0的基準位置設定的0設定處理。棚備忘按鈕TB,是將操作時的擬餌的水深作為棚位置設定用的按鈕。之後是由從被設定的基準位置的線長顯示水深資料LX。又,釣魚人通常是擬餌著水於海面時長按壓決定按鈕進行0設定。
且,在計數器5的內部,如第6圖所示,設有控制水深顯示部98和馬達4用的控制組件(模式控制裝置的一例)90。在控制組件90中,設有由微電腦所構成的捲線器控制部100。捲線器控制部100,是對於作為功能性的構成,具有:將馬達4速度控制的第1控制部100a、及將馬達4的扭矩藉由線捲徑修正張力並控制張力的第2控制部100b。又,線捲徑,是可以由水深資料求得。
在捲線器控制部100中,連接有:操作按鍵部99、及可擺動自如地裝設於側蓋15供將捲筒的速度和釣線的張力調整用的調整操作桿101、及將捲筒3的旋轉數及旋轉方向朝例如旋轉方向並列配置的由2個霍爾(Hall)元件檢出的捲筒感測器(旋轉速度檢出部的一例)102、及檢出馬達的溫度的溫度感測器103、及與調整操作桿101連結的電位計104、及將設在捲線器的外部的釣魚資訊顯示裝置120及擬餌的水深資料等由無線(例如IEEE802.15.4(ZigBee(日本註冊商標)等的規格)相互通訊用的無線通訊部105。且,在捲線器控制部100中,連接有:各種的報知用的蜂鳴器106、及水深顯示部98、及將各種的資料記憶的例如由EEPROM所構成的記憶部107、及將馬達4由脈寬調變(PWM)的負荷工作比驅動的馬達驅動電路108、及其他的輸入輸出部。在馬達驅動電路108中,設有:檢出流動至馬達4的電流的電流檢出部(負荷檢出部及張力檢出部的一例)108a、及電場效果晶體管108b。溫度感測器103,不是將馬達4的溫度直接檢出,而是藉由被搭載於馬達驅動電路108的電場效果晶體管(FET)108b的溫度檢出。電場效果晶體管108b,是被搭載於第2電路基板11。
釣魚資訊顯示裝置120,是藉由被搭載於釣魚船的魚群探知機140及無線將資料相互通訊,將與魚群探知機140同樣的魚探資料(底位置和棚位置)描畫及數值顯示。且,由無線與捲線器相互通訊藉由從捲線器獲得的水深資料將擬餌的位置描畫及數值顯示。
[捲線器控制部的控制]
捲線器控制部100,是依據調整操作桿101的操作量控制馬達4的速度和扭矩(張力)。且,藉由捲筒感測器102的輸出算出被安裝在釣線的先端的擬餌的水深,將其在水深顯示部98顯示。進一步,藉由操作按鍵部99的操作設定底位置(海底的水深)或棚位置(魚群的水深)的話,被算出的水深及被設定的底位置和棚位置一致且擬餌到達棚位置或底位置時,藉由蜂鳴器106報知該事。
接著,將具體的捲線器控制部100的控制動作以馬達4的控制為中心參照第7圖至第16圖的流程圖說明。
[主例行程式]
電源投入捲線器控制部100的話,由第7圖的步驟S1進行初期設定。在此初期設定中,各種的標記被設定斷開(OFF),並且馬達的控制模式是設定為速度模式,水深顯示是設定為從上模式。在步驟S2中,進行各種的顯示處理。在此顯示處理中,進行在水深顯示部98顯示的資料的顯示處理。例如進行水深資料等的顯示處理。
在步驟S3中,判斷操作按鍵部99和調整操作桿等的輸入是否被操作。在步驟S4中,判斷是否藉由從捲筒感測器102的輸出使捲筒3旋轉。在步驟S5中,藉由從溫度感測器103的輸出實行第8圖所示的馬達4的溫度保護處理。在步驟S6中,判斷是否被下指令進行學習依據線捲徑的算出和釣線的捲筒旋轉數及線長的關係的學習處理等的其他的處理。
具有按鍵輸入的話,從步驟S3移行至步驟S7。在步驟S7中,實行第9圖所示的按鍵輸入處理。在步驟S4判斷出捲筒3旋轉的話,從步驟S4移行至步驟S8。在步驟S8中,實行第16圖所示的各動作模式處理。其他的處理的指令被進行的情況時,從步驟S6移行至步驟S9實行被下指令的其他的處理。
[溫度保護處理]
步驟S5的溫度保護處理,是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即馬達4的溫度)成為90度以上的話將馬達4斷開(OFF)的處理。在溫度保護處理中,由第8圖的步驟S11藉由溫度感測器103的輸出將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讀入。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因為與馬達4的溫度略比例,所以藉由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可以將馬達4的溫度檢出。在步驟S12中,判斷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是否超越第1預定溫度(例如攝氏85度至95度程度較佳,在此實施例中,攝氏90度)。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是超越90度的話從步驟S12移行至步驟S13。在步驟S13中,溫度開始超越90度時判斷導通(ON)的溫度標記FS是否已經為導通(ON)。溫度標記FS不是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4使溫度標記FS為導通(ON),移行至步驟S15。溫度標記FS已經為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4。在步驟S15中,將馬達4斷開(OFF),返回至主例行程式。由此,可防止過負荷時的馬達4的燒損。
溫度是第1預定溫度以下的情況時,從步驟S12移行至步驟S16。在步驟S16中,判斷溫度標記FS是否已經為導通(ON)。溫度標記FS不是導通(ON)時,返回至主例行程式。溫度標記FS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7判斷被檢出的溫度Td是否下降至比第1預定溫度低的第2預定溫度(例如攝氏75度至85度程度較佳,在此實施例為攝氏80度)以下。藉由此判斷終了溫度保護處理。被檢出的溫度Td是超越80度的情況時,返回至主例行程式,80度以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8。在步驟S18中,判斷正時器T1是否導通(ON)。正時器T1,是供調查第2預定溫度以下的狀態是否持續預定時間t1(例如20秒至40秒較佳,在此實施例為30秒)用。正時器T1不是導通(ON)(開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9將正時器T1導通(ON)。正時器T1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9。在步驟S20中,判斷正時器T1是否時間結束並斷開(OFF)。時間未結束的情況時返回至主例行程式,時間結束的情況,即,80度以下的狀態持續30秒以上情況時,認為過負荷狀態已消滅並移行至步驟S21使溫度標記FS為斷開(OFF),終了溫度保護處理。在溫度保護處理終了之後藉由一旦將調整操作桿101返回至操作開始位置(階段ST=0),馬達4就可動作。
[按鍵輸入處理]
在步驟S7的按鍵輸入處理中,在第9圖的步驟S31判斷選單按鈕MB是否被長按壓3秒以上。在步驟S32中,判斷調整操作桿101是否從操作開始位置被操作。在步驟S33中,判斷棚備忘按鈕TB和決定按鈕DB和選單按鈕MB的單點選等的其他的按鍵是否被操作。
選單按鈕MB是。被長按壓的話從步驟S31移行至步驟S34。在步驟S34中,判斷是否為速度模式。速度模式時,移行至步驟S36設定為張力模式,張力模式時移行至步驟S35設定為速度模式。
判斷出調整操作桿101被操作至操作開始位置(ST=0)以外的位置的話從步驟S32移行至步驟S37。在步驟S37中,判斷溫度標記FS是否為導通(ON)。溫度標記FS為導通(ON)時,為了禁止由調整操作桿101所產生的馬達控制操作而移行至步驟S33。溫度標記FS不是導通(ON)情況時,從步驟S37移行至步驟S38。在步驟S38判斷是否為速度模式。速度模式時,移行至步驟S39實行速度模式處理。張力模式時移行至步驟S40實行張力模式處理。其他的按鍵被操作的情況時,從步驟S33移行至步驟S41,進行對應被操作的按鍵的處理。
[速度模式處理]
在步驟S39的速度模式處理中,控制馬達4使捲筒3的旋轉數成為各階段被設定的上限速度。又,上限速度,是藉由捲筒3的線捲徑被修正,實際上,控制馬達4使捲附於捲筒3的釣線的捲起速度成為一定。
在第10圖的步驟S50判斷顯示後述的間斷處理中用的間斷標記FP3是否為導通(ON)。間斷標記FP3為斷開(OFF)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51。間斷標記FP3為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54。
在步驟S51中,讀入藉由調整操作桿101被設定的段數ST及藉由捲筒感測器102的輸出被算出的捲筒3的旋轉速度Vd。在步驟S52中,判斷捲筒3的速度Vd是否未滿階段ST或是對應後述的保護階段STS(目標速度的一例)的上限速度Vs的下限值Vst1。在步驟S53中,判斷捲筒3的速度Vd是否超越階段ST或是對應保護階段STS的上限速度Vs的下限值Vst2。又,進行速度控制時,在各階段ST設定上限速度Vs的下限值Vst1及上限值Vst2的理由,是為了使在兩速度Vst1、Vst2之間速度變動的情況時負荷工作比不變化,不會產生負荷工作比頻繁變動的尖叫音,使反饋控制穩定。此上限值Vst2及下限值Vst1是設定於上限速度Vst的例如±10%以內。
在步驟S54中,高負荷的情況時實行將馬達4間斷運轉的第1保護處理,在步驟S55中,高負荷的情況時實行將馬達4減速運轉的第2保護處理,返回至按鍵輸入處理。
速度Vd是下限值Vst1未滿的情況時,從步驟S52移行至步驟S56。在步驟S56中,後述的第2保護處理時判斷被導通(ON)的第2保護標記FP2是否為導通(ON)。第2保護標記FP2是導通(ON)的情況,為了禁止從由第2保護處理減速的保護階段STS朝高速側的階段ST的操作桿操作所產生的增速動作,從步驟S56移行至步驟S61。在步驟S61中,被設定的階段ST是由第2保護處理判斷是否超越被設定的保護階段STS。被設定的階段是超越保護階段STS的情況時,為了忽視操作桿操作禁止增速動作而移行至步驟S53。由操作桿操作使被設定的階段ST成為保護階段STS以下的情況時,從步驟S61移行至步驟S62,使第2保護標記FP2為斷開(OFF)移行至步驟S57。
第2保護標記FP2是斷開(OFF)的情況時,從步驟S56移行至步驟S57將現在的第1負荷工作比D1讀入。此第1負荷工作比D1,是每次設定變更就被記憶在記憶部107。且,在各階段ST設定最大值DUst及最小值DLst,最初在各階段ST被設定時,是設定成例如其中間的第1負荷工作比D1=((DUst+DLst)/2)。在步驟S58中,判斷現在的第1負荷工作比D1是否超越被設定的階段的最大值DUst。超過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60在第1負荷工作比D1設定最大值DUst。未超過的情況時,從步驟S58移行至步驟S59,只有將第1負荷工作比D1增加預定的增分DI(例如1%)移行至步驟S53。又,最高階段(ST=31)的負荷工作比,雖是設定成100%,但是在之前為止的階段(ST=1在30)中最大值DUst是將負荷工作比設定成85%以下。
速度V是超越上限值Vst2的情況時,從步驟S53移行至步驟S63將現在的第1負荷工作比D1讀入。此第1負荷工作比D1也與步驟S57同樣。在步驟S64中,判斷現在的第1負荷工作比D1是否被低於設定的階段的最小值DLst。低於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66在第1負荷工作比D1設定最小值DLst。未低於的情況時,從步驟S64移行至步驟S65,只有將第1負荷工作比D1減少預定的減分DI(例如1%)移行至步驟S54。
[第1保護處理]
步驟S54的第1保護處理,是在速度模式時階段ST是5~31時有效的馬達保護處理,在馬達4高負荷作用時,將通斷(ON/OFF)的間斷電流流動防止馬達4的燒損。在第1保護處理中,流動至馬達4的電流值(即,作用於馬達4的負荷)是成為流動至馬達的最大電流值(例如18A)的50%以上90%以下的第1電流值(例如12A)連續第1預定時間(例如較佳是0.5秒至2秒,在此實施例為1秒),且在最高速階段的上限速度的40%以下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第1速度(例如12階段(ST=12)的上限速度)以下捲筒3旋轉的第1狀態的話,進行將通斷(ON/OFF)的間斷的電流流動至馬達4的間斷控制。且,速度是成為比第1速度高速側的第2速度(例如13階段(ST=13)的上限速度)的話,判斷為負荷減少而解除間斷控制,返回至通常的速度控制或是張力控制。
具體而言,在第11圖的步驟S69將旋轉速度Vd及負荷電流值Id讀入。在步驟S70中,判斷現在的階段ST是否為5以上。階段ST是5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71,判斷藉由電流檢出部108a被檢出的馬達4的流動的電流值Id,即負荷是否為第1電流值也就是12A以上。電流值Id是12A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73,滿足第1條件的話判斷導通(ON)的第1保護標記FP1是否已經導通(ON)。第1保護標記FP1非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74。第1保護標記FP1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73~步驟S77移行至步驟S78。
在步驟S74中,判斷測量第1預定時間t2用的正時器T2是否已經導通(ON)。正時器T2是未導通(ON)時,移行至步驟S75將正時器T2導通(ON)移行至步驟S76。正時器T2是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75移行至步驟S76。
在步驟S76中,判斷正時器T2是否時間結束而斷開(OFF)。即,判斷負荷及速度是否從滿足預定的條件經過1分鐘。判斷出正時器T2是時間結束的話,移行至步驟S77使識別滿足第1條件用的第1保護標記FP1為導通(ON)。在步驟S78中,將通斷(ON/OFF)的電流流動至馬達4實行驅動的間斷控制處理。在步驟S79中,判斷負荷是否為比第1電流值大的第2電流值也就是15A(安培)以下。負荷是15A以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80。在步驟S80中,判斷速度Vd是否為13階段(ST13)的上限速度Vs13以上。速度Vd是上限速度Vs13以上的情況時,判斷為不需要保護使第1保護標記FP1為斷開(OFF)。第1保護標記FP1為斷開(OFF)的話,馬達4是被通常的速度或張力控制。
在步驟S70、71、72、76、79、80的判斷是NO的情況時,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
[間斷處理]
在步驟S78的間斷處理中,在第12圖的步驟S91判斷從間斷處理開始測量第2預定時間(例如15秒)用的正時器T3是否時間結束。在步驟S92中,判斷正時器T3是否導通(ON)。正時器T3未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99將正時器T3導通(ON)開始計時後移行至步驟S93。正時器T3已經為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99移行至步驟S93。在步驟S93中,藉由溫度感測器103的輸出將馬達驅動電路108的溫度即馬達4的溫度Td讀入。在步驟S94中,判斷馬達4的溫度Td是否超越第1預定溫度(例如攝氏50度至70度是較佳,在此實施例為60度)。在此間斷控制中,將馬達4的導通(ON)時間及斷開(OFF)時間,以第1預定溫度為界變更。即,溫度低時使導通(ON)時間比斷開(OFF)時間長,溫度高時是為了設置冷卻期間而使斷開(OFF)時間比導通(ON)時間長。溫度Td是攝氏60度未滿的情況時,從步驟S94移行至步驟S95。在步驟S95中,將馬達4導通(ON)時間tn1(例如600至1000m秒,在此實施例中750m秒)。在步驟S96中,將馬達4斷開(OFF)時間tf1(例如比時間tn1短350至750m秒,在此實施例為500m秒)返回至第1保護處理。溫度Td是60度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97,將馬達4導通(ON)時間tn2(例如600至1000m秒,在此實施例為750m秒)。在步驟S96中,將馬達4斷開(OFF)時間tf1(例如比時間tn1長的800至1200m秒,在此實施例為1000m秒),返回至第1保護處理。
正時器T3是時間結束的即間斷處理是15秒以上經過的話,從步驟S91移行至步驟S100,判斷間斷標記FP3是否為導通(ON)。間斷標記FP3,是如前述間斷處理是第2預定時間經過的話就導通(ON)的標記。間斷標記FP3未導通(ON)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O1使間斷標記FP3為導通(ON)。在步驟S102中,將馬達4斷開(OFF)。間斷標記FP3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O1、步驟S102。在步驟S103中,判斷正時器T4是否已經導通(ON)。正時器T4,是測量從馬達4斷開(OFF)後的時間經過使馬達4的旋轉回復用的正時器,30秒經過的話時間結束而斷開(OFF)。正時器T4未導通(ON)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04將正時器T4導通(ON)。正時器T4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04。在步驟S105中,判斷正時器T4是否時間結束斷開(OFF)。時間結束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06,為了使馬達4可動作而使間斷標記FP3為斷開(OFF)返回至第1保護處理。此後,將調整操作桿101返回至操作開始位置的話,馬達4成為可動作。
在這種第1保護處理中,高負荷的狀態時將馬達4藉由間斷地旋轉使多餘的電流不會流動至馬達4可以抑制發熱。且,負荷很小的話,馬達4是由被設定的上限速度旋轉。因此性能不會下降可防止馬達4的燒損。
[第2保護處理]
步驟S55的第2保護處理,是由速度模式的8階段以上時才有效,作用於馬達4的負荷變高的話將馬達4減速的處理。在第2保護處理中,藉由電流檢出部108a被檢 出的負荷,是滿足在第3電流值Is(例如15A)以上的狀態下連續第4預定時間t5(例如3秒)的第1條件時,對應比被檢出的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此實施例設定為2階段)的上限速度的目標速度。且,比較:目標速度設定後第5預定時間(例如3秒)經過的第1負荷、及從其第6預定時間(例如1秒)後的第2負荷,第2負荷是比第1負荷預定量(例如1A)大時,是將目標速度由1秒間隔反覆設定成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第2負荷是比第1負荷預定量(例如0.5A)小時,是將目標速度由1秒間隔反覆設定成至少高一階段的上限速度。
在第2保護處理中,在第13圖的步驟S111,將旋轉速度Vd、負荷電流值Id、現在的段數ST及由第2保護處理被設定的保護階段STS讀入。在步驟S112中,判斷現在的階段ST是否為8以上。階段ST是8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13。階段ST是8未滿的情況時不進行處理並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在步驟S113中,判斷顯示負荷的電流值Id是否為第3電流值Is以上。電流值Id是第3電流值(例如,15A)Is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14,判斷正時器T5是否時間結束。正時器T5,是為了測量供判斷第2保護處理所需要的第1條件用的預定時間t5。正時器T5是時間未結束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15,判斷正時器T5是否已經導通(ON)開始。正時器T5未導通(ON)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16將正時器T5導通(ON)並開始計時。正時器T5是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16移行至步驟S117。
正時器T5是時間結束的情況,即,滿足負荷是15A以上的狀態持續3秒以上的第1條件的情況時,從步驟S114移行至步驟S117。在步驟S117中,判斷保護階段STS是否8階段以上。在此第2保護處理中,7階段以下不減速。因此在第2保護處理中,若保護階段STS未滿8階段的情況時,終了處理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保護階段STS是8階段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18。在步驟S118中,滿足第1條件且最初減速處理時判斷導通(ON)的第2保護標記FP2是否為導通(ON)。第2保護標記FP2未導通(ON)時,移行至步驟S119使第2保護標記FP2為導通(ON)。在步驟S120中,判斷保護階段STS是否為8段。在此實施例中,因為7段以下不減速,所以保護階段STS是9段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21,將保護階段STS設定成從對應現在的旋轉速度Vd的上限速度的階段STvd低二階段的階段(STvd-2)。具體而言,設定成現在的速度Vd以下即從最高的上限速度的階段低二階段。保護階段STS是8段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22,從對應現在的旋轉速度Vd的上限速度的階段STvd低一階段的階段(STvd-1),即將保護階段STS設定成7階段。第2保護處理的實行中(第2保護標記為導通(ON)),使成為此保護階段STS以上的方式操作調整操作桿101的話,對於第10圖的速度模式處理的步驟S61,操作後的階段ST是超越保護階段STS的話其操作被忽視,保護階段STS以上的高速操作無法進行。
在步驟S123中,判斷正時器T6是否時間結束的。此正時器T6,是從最初減速,為了等待預定時間(例如3秒)的經過而組裝的正時器。正時器T6是時間結束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26,將當時的第1負荷也就是電流值Idn讀入,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又,變數n,是最初設定為1。正時器T6未時間結束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24,判斷正時器T6是否已經導通(ON)。正時器T6未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25使正時器T6導通(ON)並開始計時。正時器T6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25移行至步驟S126。在此,不是從二段減速立即讀入電流值而是等待3秒間的理由,是在二段減速後立即將電流值讀入的話,電流值會不穩定。
判斷出讀入的現在的電流值(現在的負荷)Id是第3電流值Is未滿的話,從步驟S114移行至步驟S136。在步驟S136中,使第2保護標記FP2為斷開(OFF)解除第2保護處理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由此,保護階段STS也被重設成31段。
判斷第2保護標記FP2為導通(ON)的話,從步驟S119移行至步驟S127,判斷正時器T7是否時間結束。此正時器T7,是檢出第1負荷也就是電流值Idn之後,為了等待預定時間(例如,1秒)的經過而被組裝的正時器。正時器T7是時間結束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0,將變數n增加1。正時器T7是時間未結束時,移行至步驟S128,判斷正時器T7是否已經導通(ON)。正時器T7是未導通(ON)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29使正時器T7導通(ON)並開始計時。正時器T7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29移行至步驟S130。在步驟S131中,將當時的第2負荷也就是電流值Idn讀入。
在步驟S132中,判斷讀入的第2負荷也就是電流值Idn是否為第3電流值Is的70%以下。電流值Idn是第3電流值的70%以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6使第2保護標記FP2為斷開(OFF)解除第2保護處理。電流值Idn是超越第3電流值Is的70%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3。在步驟S133中,判斷現在讀入的第2負荷(Idn)是否比先前的減速時讀入的第1負荷(Id(n-1))大1A以上。負荷是增加1A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4,由在1秒後的下一個時間點的第2負荷的判定將成為作為比較對照的第1負荷的現在的電流值Idn的值下降0.1A。在步驟S135中,將階段ST設定成從對應現在的旋轉速度Vd的上限速度的階段STvd低一階段的階段(STvd-1),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
第2負荷(Idn)末比先前的減速時讀入的第1負荷(Id(n-1))大1A以上情況時,從步驟S133移行至步驟S137。在步驟S137中,判斷第2負荷也就是電流值Idn是否到達流動至馬達4的最大電流值(例如18A)。到達最大電流值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4進行減速處理,未到達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8。
在步驟S138中,判斷第1負荷(Id(n-1))是否比第2負荷(Idn)大0.5A以上。第1負荷是比第2負荷大0.5A以上,且負荷減少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39,將階段ST設定成從對應現在的旋轉速度Vd的上限速度的階段STvd高一階段的階段(STvd+1),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且,第2負荷的增加未滿1A,或第2負荷減少未滿0.5A的情況時,不進行任何處理返回至速度模式處理。
在這種第2保護處理中,成為滿足第1條件的高負荷狀態的話,一旦將馬達4的速度減速至成為比當時的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的上限速度,使減少流動至馬達4的電流,多餘的電流就不會流動至馬達4。且,從其負荷進一步減少的話增加馬達的旋轉速度,負荷增加的話進一步減少馬達的旋轉速度。因此,多餘的電流不易流動至馬達,直到成為上限速度為止將電流持續流動至馬達的速度控制時,可抑制對於馬達的負擔使馬達不會被燒損。
且,在第10圖的速度模式處理的步驟S61,目標速度即使被設定,被設定成比其速度低速側的上限速度的話,目標速度因為被取消,所以多餘的電流更不易流動。且,上限速度變更至比目標速度高速側的話其變更被忽視。因此,在第2保護處理中藉由保護階段STS就不會被變速至高速側。
[張力模式處理]
在步驟S30的張力模式處理中,在第14圖的步驟S141將藉由調整操作桿101被設定的段數ST及將電流檢出部108a的檢出結果的扭矩由線捲徑修正的張力Qd讀入。在步驟S142中,判斷張力Qd是否未滿對應階段ST的上限張力Qs的下限值Qst1。在步驟S143中,判斷張力Qd是否超越對應階段ST的上限張力Qs的下限值Qst2。又,進行張力控制時,在各階段ST設有上限張力Ts的下限值Qst1及上限值Qst2,與速度模式同樣地在兩張力Qst1、Qst2之間張力變動的情況時負荷工作比不變化,負荷工作比是在頻繁變動的尖叫音不會產生,反饋控制穩定。此上限值Qst2及下限值Qst1是設定於上限張力Qst的例如±10%以內。
在步驟S144中,判斷階段ST是否為最高段的31段,31階段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46,實行第11圖所示的第1保護處理。階段ST是31階段以外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45,移行至第15圖所示的第3保護處理。這些的處理完成的話返回至按鍵輸入處理。
張力Qd是下限值Qst1未滿的情況時,從步驟S142移行至步驟S147。在步驟S147中,將現在的第2負荷工作比D4讀入。此第2負荷工作比D4,是每次設定變更就被記憶於記憶部107。在步驟S148中,只有將第2負荷工作比D4增加預定的增分DI(例如1%)移行至步驟S143。將其持續直到張力Qd超越下限值Qst1為止。
張力Qd是超越上限值Qst2的情況時,從步驟S143移行至步驟S149將現在的第2負荷工作比D4讀入。此第2負荷工作比D4也與步驟S147同樣。在步驟S148中,只有將第2負荷工作比D4減少預定的減分DI(例如1%)移行至步驟S144。將其持續直到張力Qd低於上限值Qst2為止。
在此張力模式處理中,與速度模式處理相比不進行由第2保護處理所產生的張力減少處理。這是因為,在張力模式中,是在各階段ST決定電流值(張力)。
[第3保護處理]
步驟S145的第3保護處理,是階段ST是5~30時有效的馬達保護處理,因為與速度模式用的第1保護處理略同樣,所以變更成張力模式用。在此第3保護處理中,流動至馬達4的電流值(即作用於馬達4的負荷)是流動至馬達的最大電流值(例如18A)的50%以上90%以下的第1電流值(例如,11A)連續預定時間(例如較佳是30秒至60秒,在此實施例為45秒)的第3狀態的話,進行將通斷(ON/OFF)的間斷的電流流動至馬達4的第2間斷控制。
具體而言,在第15圖的步驟S160判斷現在的階段ST是否為5以上。階段ST是5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61,判斷藉由電流檢出部108a被檢出的馬達4的流動的電流值Id,即負荷是否為第1電流值也就是11A以上。電流值Id是11A以上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62,第3條件滿足的話判斷導通(ON)的第3保護標記FP4是否已經為導通(ON)。第3保護標記FP4未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63。第3保護標記FP4是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63~步驟S166移行至步驟S167。
在步驟S163中,判斷測量從電流值Id超越11A之後的經過時間t8用的正時器T8是否已經導通(ON)。正時器T8是未導通(ON)時,移行至步驟S164將正時器T8導通(ON)。正時器T8是已經導通(ON)時,跳過步驟S164移行至步驟S165。在步驟S165中,判斷正時器T8是否時間結束而斷開(OFF)。即,判斷負荷滿足預定的條件之後是否45分鐘經過。判斷出正時器T8時間結束的話,移行至步驟S166使供識別第3條件滿足用的第3保護標記FP4為導通(ON)。在步驟S167中,實行將通斷(ON/OFF)的電流流動至馬達4的方式驅動的間斷控制處理。此間斷處理是進行與速度模式時相同的第12圖所示的處理。在步驟S168中,判斷負荷是否為比第3電流值小的第4電流值也就是10A以下。負荷是10A以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169。在步驟S169中,判斷為不需要保護並使第3保護標記FP4為斷開(OFF)。第3保護標記FP4是斷開(OFF)的話,藉由將調整操作桿101返回至操作開始位置為止馬達4可動作。
在步驟S160、161、165、168的判斷是NO的情況時,返回至張力模式處理。
[各動作模式處理]
在步驟S8的各動作模式處理中,在第16圖的步驟S171判斷捲筒3的旋轉方向是否為線吐出方向。此判斷,是判斷捲筒感測器102的任一的霍爾(Hall)元件是否先發出脈衝。判斷出捲筒3的旋轉方向是線吐出方向的話從步驟S171移行至步驟S172。在步驟S172中,每次捲筒旋轉數減少就從捲筒旋轉數讀出被記憶在記憶部107的資料算出水深。此水深是由步驟S2的顯示處理被顯示。在步驟S173中,判斷獲得的水深是否與底位置一致,即,擬餌是否到達底。底位置,是擬餌到達底時藉由按壓備忘按鈕MB而被設定於記憶部107。在步驟S174中,判斷是否為學習模式等的其他的模式。不是其他的模式情況時,將各動作模式處理結束並返回至主例行程式。
水深是與底位置一致的話從步驟S173移行至步驟S175,了報知擬餌到達底而讓蜂鳴器106叫。其他的模式的情況時,從步驟S174移行至步驟S176,實行被指定的其他的模式。
判斷出捲筒3的旋轉為線捲取方向的話從步驟S171移行至步驟S177。在步驟S177中,從捲筒旋轉數讀出被記憶於記憶部107的資料算出水深。此水深是由步驟S2的顯示處理被顯示。在步驟S178中,判斷水深是否與船緣停止位置一致。未捲取至船緣停止位置為止的情況時返回至主例行程式。到達船緣停止位置的話從步驟S178移行至步驟S179。在步驟S179中,為了報知擬餌位於船緣而讓蜂鳴器106叫。在步驟S180中,將馬達4斷開(OFF)。由此將魚釣上時魚被配置於容易取入的位置。此船緣停止位置,是在例如水深6m以內預定時間以上捲筒3停止的話被設定。
[其他的實施例]
(a)在前述實施例中,設定各種的電流值和時間值的那些的具體的數值只是一例,本發明不限定於那些的數值。
(b)在前述實施例中,對於第2保護處理,雖是當滿足第1條件及第2條件時設定目標速度,但是只有由第1條件設定目標速度也可以。
(c)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間斷控制的解除依據旋轉速度及電流值的檢出結果進行,但是依據旋轉速度或是電流值單獨的檢出結果進行解除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電流值由線捲徑修正來檢出張力,但是只要可檢出作用於釣線的張力的話任何的構成皆可以。
1...操作桿
2...捲線器本體
3...捲筒
3a...捲線胴部
3b...凸緣部
3c...齒輪板
4...馬達
5...計數器
5a...下殼
5b...下殼
5c...稜線部
5d...稜線部
5e...散熱器
6...旋轉傳達機構
7...離合器機構
8...牽引機構
10...第1電路基板
11...第2電路基板
13...框架
14...側蓋
14a...連接器部
15...側蓋
16...側板
17...側板
18...連結構件
19...竿裝設腳
20...固定框架
25...軸承
26...軸承
30...背部光源
30a...發光二極管
30b...導光板
88...刻板
88a...蓋
90...控制組件(馬達控制裝置的一例)
98...水深顯示部
98a...液晶顯示器
99...操作按鍵部
100...捲線器控制部(馬達控制部、第1及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以及負荷比較部的一例)
100a...第1控制部
100b...第2控制部
101...調整操作桿(上限速度設定部的一例)
101a...配線
102...捲筒感測器(旋轉速度檢出部的一例)
103...溫度感測器
104...電位計
105...無線通訊部
106...蜂鳴器
107...記憶部
108...馬達驅動電路
108a...電流檢出部(負荷檢出部的一例)
108b...電場效果晶體管
120...釣魚資訊顯示裝置
140...魚群探知機
[第1圖]採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動捲線器的立體圖。
[第2圖]其背面一部分剖面圖。[第3圖]計數器的平面圖。
[第4圖]計數器的剖面圖。
[第5圖]水深顯示部的平面圖。
[第6圖]顯示電動捲線器的控制系統的結構的方塊圖。
[第7圖]顯示捲線器控制部的主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8圖]顯示溫度保護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9圖]顯示按鍵輸入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0圖]顯示速度模式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1圖]顯示第1保護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2圖]顯示間斷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3圖]顯示第2保護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4圖]顯示張力模式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5圖]顯示第3保護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第16圖]顯示各動作模式處理副例行程式的流程圖。

Claims (6)

  1. 一種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是藉由馬達的驅動可旋轉捲筒,具備:檢出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用的旋轉速度檢出部;及將作用於前述捲筒的負荷藉由電流值檢出的負荷檢出部;及將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設定成高低複數階段的上限速度的任一的上限速度設定部;及至少當藉由前述負荷檢出部被檢出的負荷,是至少滿足在比流動至前述馬達的最大電流值小的預定的第1電流值以上的狀態下連續第1預定時間的第1條件時,設定對應比前述旋轉速度至少低一階段的前述上限速度的目標速度用的第1目標速度設定部;及藉由第1目標速度設定部來判斷前述目標速度是否設定完成之判斷部;及當利用前述判斷手段判斷出已藉由前述第1目標速度設定部設定成前述目標速度時,比較第1負荷和從其經過第2預定時間後的第2負荷用的負荷比較部;及當前述第2負荷比前述第1負荷大預定量時,將前述目標速度反覆設定成至少低一階段的前述上限速度,當前述第2負荷比前述第1負荷小預定量時,將前述目標速度設定成至少高一階段的前述上限速度用的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及未滿足前述第1條件時,控制前述馬達使成為前述捲 筒的旋轉速度所設定的前述上限速度,藉由前述第1或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設定前述目標速度時,控制前述馬達使成為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所設定的前述目標速度用的馬達控制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目標速度設定部,是當前述第1條件、及前述旋轉速度連續前述第1預定時間且未滿前述上限速度的第2條件滿足時,設定前述目標速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馬達控制部,是當前述上限速度藉由前述上限速度設定部被變更至比前述目標速度更低速側的話,前述目標速度被解除,控制前述馬達使成為前述上限速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馬達控制部,是前述上限速度藉由前述上限速度設定部被變更至比前述目標速度更高速側的話,忽視該變更,控制前述馬達使成為前述目標速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2目標速度設定部,是將最大階段的一半階段以下的低速階段作為限度來降低前述目標速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馬達控制部,是前述第1電流值以上的負荷狀態是連續比前述第1預定時間長的第3預定時間的 情況時,當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是比前述低速階段高速側的中間階段的速度以下時,將通斷(ON/OFF)的間斷的電流流動至前述捲筒。
TW097148243A 2008-01-31 2008-12-11 Motor reducer motor control device TWI436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1631A JP5134991B2 (ja) 2008-01-31 2008-01-31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199A TW201002199A (en) 2010-01-16
TWI436735B true TWI436735B (zh) 2014-05-11

Family

ID=4094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8243A TWI436735B (zh) 2008-01-31 2008-12-11 Motor reducer motor control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34991B2 (zh)
KR (1) KR101506151B1 (zh)
CN (1) CN101496509B (zh)
TW (1) TWI436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6263B2 (ja) 2009-07-30 2014-01-1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460404B2 (ja) * 2010-03-24 2014-04-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カウンタケース
JP5763909B2 (ja) * 2010-11-30 2015-08-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5374483B2 (ja) * 2010-12-01 2013-12-2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の制御ケース
JP5798808B2 (ja) * 2011-06-17 2015-10-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
CN107809190A (zh) * 2016-08-31 2018-03-16 上海舜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的智能控制方法
JP7227877B2 (ja) * 2019-08-26 2023-02-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7114538B2 (ja) 2019-09-17 2022-08-08 太平洋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リール及び電動リール制御装置
TWI742458B (zh) * 2019-11-05 2021-10-11 張聰捷 木工機刀具保護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5954A (ja) * 1996-02-01 1997-08-12 Ryobi Ltd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の駆動速度制御装置
JP3717089B2 (ja) * 1996-09-04 2005-11-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3993709B2 (ja) * 1998-11-04 2007-10-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
JP2002051674A (ja) 2000-08-09 2002-02-19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回路
JP2002125546A (ja) * 2000-10-27 2002-05-08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2238420A (ja) * 2001-02-16 2002-08-27 Miyamae:Kk 魚つりリール
JP3410464B2 (ja) * 2002-03-14 2003-05-26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踏切遮断機
JP2004236566A (ja) * 2003-02-05 2004-08-26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4825655B2 (ja) * 2006-12-15 2011-11-30 株式会社ミヤマエ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06151B1 (ko) 2015-03-26
KR20090084658A (ko) 2009-08-05
JP5134991B2 (ja) 2013-01-30
JP2009178119A (ja) 2009-08-13
CN101496509A (zh) 2009-08-05
TW201002199A (en) 2010-01-16
CN101496509B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6735B (zh) Motor reducer motor control device
TWI432139B (zh) Motor reducer motor control device
JP2009178118A5 (zh)
JP2009178119A5 (zh)
US7165737B2 (en) Spool braking device for dual-bearing reel
KR20020072774A (ko) 전동 릴
JP2019024465A (ja) 電動リール
JP4427126B2 (ja) 電動リール
JPH0781448A (ja) 自動変速機のレンジ切換弁のレンジポジション判定装置
KR101043899B1 (ko) 전동 릴의 모터 제어 장치
JP3717089B2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1050270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4357529A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3993709B2 (ja) 電動リール
JP4520650B2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2051674A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回路
JP2007275074A (ja) 電動リール
JP5021589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4153276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レンジ切換え装置
JP2021052668A (ja) 電動リール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リール
JP2004166505A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509599Y2 (ja) 電動リ―ル用給電コ―ド及び電動リ―ル用電動装置
JPH02107146A (ja) 釣用リールにおけるモータの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H05219867A (ja) 電動リール
JPH099834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