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241B - 光學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241B
TWI400241B TW096108496A TW96108496A TWI400241B TW I400241 B TWI400241 B TW I400241B TW 096108496 A TW096108496 A TW 096108496A TW 96108496 A TW96108496 A TW 96108496A TW I400241 B TWI400241 B TW I4002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halogen atom
alkyl
optionally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8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6674A (en
Inventor
Shoichi Kondo
Kowichiro Saruhashi
Hisayuki Watanabe
Tsutomu Katsuki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06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6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2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28Tita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53/00Asymmetric synthe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61/00Other general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 C07D49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91/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07D491/153Ortho-condensed systems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ing two rings with oxygen as ring hetero atom and one ring with nitrogen as ring hetero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 C07D49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91/18Bridg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 C07D49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3/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 C07D49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3/08Bridg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Epoxy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有效率地製造出對於治療心律不整有效之苯並吡喃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的方法。
已揭示作為抗心律不整藥之有用的苯並吡喃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即,苯並吡喃化合物為將色烯(chromen)化合物以光學活性錳錯合物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使其成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後,以胺化合物使乙氧基開環而製造出(參照專利文獻1)。
將色烯(chromen)化合物藉由以光學活性錳錯合物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可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方法已被揭示(參照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4、專利文獻5及專利文獻6參照)。上述專利文獻中記載作為觸媒使用光學活性錳錯合物,作為共氧化劑使用亞碘醯苯、次氯酸鈉或30%過氧化氫水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的製造例。
藉由光學活性錳錯合物之不對稱氧化反應中,除共氧化劑以外,稱為軸配位子之4-苯基吡啶-N-氧化物等添加劑為必要,期待無須使用軸配位子之其他方法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另一方面,雖已記載使用非對稱之光學活性錳錯合物時,即使於0.01至0.2莫耳%的使用量,可於較高化學產率及光學產率下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方法(參照專利文獻7),作為該文獻之共氧化劑,僅記載使用亞碘醯苯之例子,故可望於工業上更有利且有效率之製造法。
已有報告提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中,二-μ-氧代鈦salalen錯合物為將過氧化氫水作為氧化劑,於未具有雜原子之種種單純烯烴的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中,以較高對稱選擇性下進行反應。然而,對於具有雜原子之烯烴化合物及色烯(chromen)化合物並無報告例(非專利文獻8)。
〔專利文獻1〕特開2001-151767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平05-301878號公報〔專利文獻3〕特開平07-285983號公報〔專利文獻4〕特開平08-245668號公報〔專利文獻5〕WO2005/090357A1〔專利文獻6〕WO2005/080368A2〔專利文獻7〕特開平11-335384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8〕K.Matsumoto,Y.Sawada,B.Saito,K.Sakai,T.Katsuki,Angew.Chem.Int.Ed.(2005),44,4935-4939.
本發明提供對於治療心律不整有效之苯並吡喃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為本發明者對於治療心律不整有效之苯並吡喃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詳細研究結果,將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利用,以較高對稱選擇性與較高化學產率下可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而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的第1觀點為,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 (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22 芳基(該芳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甲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R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18 芳基,R3 表示C1-4 烷基、C6-18 芳基或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基,R4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硝基或氰基,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式(5) (式中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 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式(10)、式(11)、式(12)或式(13) (式(10)中的R5 、R6 、R7 及R8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鹵素原子、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胺基(該烷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6-10 芳基(該C6-10 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基、或C1-4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烷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胺基(該芳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芳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苯甲基羰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甲醯基、C1-4 烷基磺醯基、C6-10 芳基磺醯基(該烷基磺醯基及芳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胺磺醯基、C1-4 烷基胺磺醯基、C6-10 芳基胺磺醯基(該烷基胺磺醯基及芳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的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的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式(11)及式(12)中,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式(11)及式(12)中,部分環結構A可由形成苯環部分與縮合環之5、6或7員環(該5、6或7員環皆可由h個R11 (R11 可由鹵素原子、羥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或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或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甲醯基、磺基、磺胺基、胺磺醯基、磺醯基、胺基、羧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C6-14 芳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或C6-14 芳基羰基(該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羰基胺基、烷基胺磺醯基、芳基胺磺醯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及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h為1至6的整數,h為2至6時,R11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作為環之構成原子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環內之不飽和鍵的數含有縮合之苯環的不飽和鍵時為1、2或3個,構成環的羰原子可為羰基或硫羰基。)所示部分結構,式(13)中的X表示NR20 (R20 表示氫原子或C1-4 烷基。),式(13)中的Y表示鍵、SO或SO2 ,式(13)中的Z表示C1-4 烷基(該烷基表示可由1至5個鹵素原子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式(13)中的W表示氫原子、羥基、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鹵素原子、C1-4 烷基或C1-6 烷基胺磺醯基(該烷基及烷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式(13)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之式(14)、式(15)、式(16)或式(17) (式中的R5 、R6 、R7 、R8 、R9 、R10 、A、W、X、Y及Z與前述相同。 所示碳原子的絕對配置為(R)或(S)。)所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觀點,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前述式(10)中的R5 及R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鹵素原子、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胺基(該烷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烷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芳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胺基甲醯基、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的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的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或[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的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7 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或[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8 表示氫原子、硝基或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式(10)中的R9 及R10 表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前述式(10)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為特徴之第1觀點所記載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3觀點,前述式(10)中的R5 及R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硝基、氟原子、甲氧基、甲基羰基胺基或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式(10)中的R7 表示氫原子、硝基或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式(10)中的R8 表示氫原子、硝基或三氟甲基,式(10)中的R9 及R10 表示甲基之第2觀點所記載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4觀點,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之任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組合作為觸媒使用,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部分環結構為表示式(a)、式(b)、式(c)、式(d)、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x)、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式(af)、式(ag)及式(ah)之任一, (前述式(a)、式(b)、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p)、式(q)、式(v)、式(w)、式(x)、式(ab)、式(ae)、式(af)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該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及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2-9 雜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的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C2-9 雜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及雜芳基磺醯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 至3的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或C2-9 雜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及雜芳基羰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前述式(a)、式(b)、式(c)、式(d)、式(f)、式(g)、式(h)、式(j)、式(k)、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及式(af)中的R14 ,R15 ,R16 及R17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該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及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2-9 雜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C3-8 環烷基(該環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胺基、羥基、C6-14 芳基或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6 硫烷氧基(該硫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羥基、C6-14 芳基或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氧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磺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6-14 芳基胺基、C2-9 雜芳基胺基(該芳基胺基及雜芳基胺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6-14 芳基羰基、C2-9 雜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及雜芳基羰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羰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C2-9 雜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及雜芳基磺醯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羧基或C2-9 雜環基(該雜環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羧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羥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磺醯基、羧基或C6-14 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前述式(c)、式(d)、式(p)、式(q)、式(v)、式(w)、式(ab)、式(ac)及式(ad)中的Q表示O(氧原子)、S(硫原子)、SO(亞磺醯基)或SO2 (磺醯基)。)前述式(11)或式(12)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為特徴之觀點1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作為第5觀點,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R9 及R10 表示甲基之第4觀點所記載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6觀點,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表示下述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 (式中,R12 、R13 、R14 、R15 及R16 表示與第4觀點所記載的相同。)所示第4觀點或第5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7觀點,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表示,前述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或C1-6 烷氧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Q表示O(氧原子)之第6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8觀點,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表示,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或C1-6 烷氧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Q表示O(氧原子)之第7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9觀點,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前述式(13)中的R9 及R10 同時表示甲基,前述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為特徴之第1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0觀點,前述式(13)中的W表示氫原子、羥基、甲氧基、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或甲磺醯胺基之第9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1觀點,前述式(13)中的Y表示SO2 (磺醯基),Z表示C1-4 烷基之第9觀點或第10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2觀點,前述式(13)中的Y表示鍵,Z表示C1-4 烷基之第10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3觀點,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C6-22 芳基(該芳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甲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R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18 芳基,R3 表示C1-4 烷基、C6-18 芳基或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基,R4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硝基或氰基,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前述式(5)(式中之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前述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前述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前述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前述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前述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前述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前述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前述式(9’)表示,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之第1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4觀點,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苯甲氧基、或C1-7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或萘基(該萘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基進行任意取代),R2 表示氫原子,R3 表示2個R3 合併形成環之C3-5 的二價基,R4 表示氫原子,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前述式(5)(式中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前述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前述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前述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前述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前述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前述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前述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前述式(9’)表示,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之第13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5觀點,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之使用量對於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而言為0.001至100莫耳%之第1觀點至第14觀點中任一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6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溶劑為鹵素系溶劑、芳香族烴系溶劑、酯系溶劑、醚系溶劑、腈系溶劑、醇系溶劑、或前述溶劑之混合物之第1觀點至第14觀點中任一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7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為亞碘醯苯、次氯酸鈉、m-氯過安息香酸、Oxone(DuPont公司註冊商標)、過氧化氫水、尿素-過氧化氫加成體(UHP)、2-氧-氮參員(oxaziridine)、N-甲基嗎啉氧化物(NMO)、過氧化氫第三丁烷(TBHP)、氫過氧化枯烯(CHP)或彼等氧化劑之混合物的第1觀點至第14觀點中任一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作為第18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為過氧化氫水、尿素-過氧化氫加成體(UHP)或彼等氧化劑之混合物的第17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19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為過氧化氫水,其濃度為1至100質量%之第18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0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使用量對於前述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而言為1至10當量之第1觀點至第14觀點中任一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1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為分批添加或連續添加之第20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2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為連續添加,該添加速度為毎小時0.01至40000當量之第21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3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為分批添加,分割次數為2至100次之範圍的第21觀點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4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之反應溫度為0℃至所使用的溶劑之迴流溫度的第1觀點至第23觀點中任一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作為第26觀點,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之反應系中的壓力範圍為10kPa至1100kPa之第1觀點至第24觀點中任一所記載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為可有效率地製造出治療心律不整有效之苯並吡喃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
本說明書中「n」表示正,「i」表示異,「s」表示第二,「t」表示第三,「c」表示環,「o」表示鄰,「m」表示甲基,「p」表示對。
以下對本發明做詳細説明。本發明中作為將色烯(chromen)化合物以氧化劑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的觸媒所使用的鈦錯合物如下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 (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R1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22 芳基(該芳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1-7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R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18 芳基,R3 表示C1-4 烷基、C6-18 芳基或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基,R4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硝基或氰基,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式(5) (式中,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 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
以下對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之各取代基做説明。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22 芳基(該芳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1-7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
具體說明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作為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作為該C1-4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c-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及c-丁氧基等,作為該C6-12 芳氧基可舉出苯氧基、1-萘基氧基、2-萘基氧基、2-聯苯氧基、3-聯苯氧基及4-聯苯氧基等,作為該C6-22 芳基(該芳基表示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甲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苯基、2-甲苯基、2-三氟甲苯基、4-甲苯基、2-乙基苯基、2-五氟乙基苯基、3,5-二甲苯基、2-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苯基、2-i-丙氧基苯基、2-苯甲基氧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1-萘基、2-萘基、2-聯苯基、3-聯苯基、4-聯苯基、2-甲基-1-萘基、2-苯基-1-萘基、2-甲氧基-1-萘基、2-〔3,5-二甲苯基〕-1-萘基、2-〔4-甲苯基〕-1-萘基、2-(o-聯苯基)-1-萘基、2-(m-聯苯基)-1-萘基及2-(p-聯苯基)-1-萘基等。且上述C6-22 芳基可為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c-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c-丁氧基、苯氧基、1-萘基氧基、2-萘基氧基、苯基、2-甲苯基、2-三氟甲苯基、4-甲苯基、2-乙基苯基、3,5-二甲苯基、2-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苯基、2-i-丙氧基苯基、2-苯甲基氧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1-萘基、2-萘基、2-聯苯基、3-聯苯基、4-聯苯基、2-苯基-1-萘基、2-甲氧基-1-萘基、2-(m-聯苯基)-1-萘基、2-(p-聯苯基)-1-萘基為佳,其中作為R1 以苯基、2-甲苯基、2-三氟甲苯基、2-乙基苯基、2-甲氧基苯基、2-苯甲基氧基苯基、1-萘基、2-萘基、2-聯苯基、2-苯基-1-萘基、2-甲氧基-1-萘基、2-(m-聯苯基)-1-萘基、2-(p-聯苯基)-1-萘基(該2-苯基-1-萘基、2-甲氧基-1-萘基、2-(m-聯苯基)-1-萘基或、2-(p-聯苯基)-1-萘基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為較佳,又其中作為R1 以苯基、2-甲苯基、2-三氟甲苯基、2-甲氧基苯基、2-苯甲基氧基苯基、2-苯基-1-萘基為更佳。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18 芳基。
將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2 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作為該C1-4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c-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及c-丁氧基等,作為該C6-12 芳氧基可舉出苯氧基、1 -萘基氧基、2-萘基氧基、2-聯苯氧基、3-聯苯氧基及4-聯苯氧基等,作為該C6-18 芳基可舉出苯基、3,5-二甲苯基、4-甲苯基、1-萘基、2-萘基、2-聯苯基、2-苯基-1-萘基、2-甲基-1-萘基、2-〔3,5-二甲苯基〕-1-萘基、2-〔4-甲苯基〕-1-萘基及2-甲氧基-1-萘基等。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2 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t-丁基、甲氧基、苯氧基、1-萘基氧基、2-萘基氧基、苯基、3,5-二甲苯基、4-甲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1-萘基、2-萘基、2-聯苯基、3-聯苯基、4-聯苯基、2-甲氧基-1-萘基為佳,又其中作為R2 以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t-丁基、甲氧基、苯氧基、苯基、1-萘基、2-萘基、2-聯苯基為較佳,又其中作為R2 以氫原子為更佳。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3 表示C1-4 烷基、C6-18 芳基或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基。
具體說明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3
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作為該C6-18 芳基可舉出苯基、3,5-二甲苯基、2,4,6-三甲苯基、4-甲苯基、1-萘基、2-聯苯基、2-苯基-1-萘基、2-甲基-1-萘基、2-〔3,5-二甲苯基〕-1-萘基、2-〔4-甲苯基〕-1-萘基及2-甲氧基-1-萘基等,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可舉出三伸甲基及四伸甲基等。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3表示苯基、3,5-二甲苯基、2,4,6-三甲苯基、4-甲苯基、2個R3 結合之四伸甲基為佳,又其中作為R3 以2個R3 彼此結合之四伸甲基為較佳。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4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硝基或氰基。
具體說明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4
作為該鹵素基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作為該C1-4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及t-丁氧基等。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4 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為佳,又其中作為R4 以氫原子為較佳。
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式(5) (式中的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 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
且,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時,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作為分子全體之結構成為單核氧代鈦錯合物,J1 與J2 合併表示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式(5)時,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為作為分子全體之結構成為複核錯合物之μ-氧代鈦(b+1)核錯合物。
又,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為前述氧代鈦錯合物或μ-氧代鈦(b+1)核錯合物時,本發明的光學活性鈦錯合物可為這些氧代鈦錯合物或b為1至10之任一狀態下的μ-氧代鈦(b+1)核錯合物之混合物。
作為較佳J1 與J2 ,可舉出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式(5)所示情況,這些情況中,光學活性鈦錯合物成為各單核之氧代鈦錯合物或μ-氧代鈦(b+1)核錯合物(b表示1至10之整數。)。
且,對於本發明之光學活性鈦錯合物分為前述式(1)、式(1’)、式(3)、及式(3’)所示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或式(2)、式(2’)、式(4)、及式(4’)所示鈦salan錯合物之型,對於較佳取代基之組合及分子全體的結構做說明。
前述式(1)、式(1’)、式(3)、及式(3’)所示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為,J1 與J2 為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前述式(5)表示,式(5)中,b為1為佳。此時,式(1)、式(1’)、式(3)、及式(3’)作為分子全體之結構成為下述式(18)及(18’)所示μ-氧代鈦二核錯合物。
(式中,O-NH-N-O於式(1)中為下述式(19)、於式(1’)中為式(19’)、於式(2)中為式(20)及於式(2’)中為式(20’) (式中,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式(18’)所示錯合物為式(18)所示錯合物的鏡像異構物。)
對於前述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中之特佳取代基之組合及分子全體之結構做説明。特佳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為式(18)及式(18’)所示,該式中之部分結構O-NH-N-O為下述式(21)、(21’)、(22)或式(22’) 所示之(aRS△,aRS△)-二-μ-氧代鈦二核錯合物及(aSR Λ,aSR Λ)-二-μ-氧代鈦二核錯合物。
作為前述式(2)、式(2’)、式(4)及式(4’)所示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的特佳取代基組合可舉出下述式(23)、(23’)、(24)及(24’) (式中,M表示TiJ1 J2 ,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前述式(5),式(5)中,b表示1至10的整數,部分結構O-E-O各為下述式(25)、(25’)、(26)或式(26’) 所示。)所示單核之氧代鈦錯合物、或μ-氧代鈦(b+1)量體(b表示1至10的整數。)。
其次,對於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之製造法做説明。
對於式(2)、式(2’)、式(4)、及式(4’)所示鈦salan錯合物之配位子的式(29)、式(29’)、式(31)或式(31’)所示(salan)配位子,可還原各下述式(28)、式(28’)、式(30)或式(30’)所示salen化合物而製造。
作為還原劑可舉出氫化硼鈉(NaBH4 )、氰化氫化硼鈉(NaBH3 CN)及氫化鋁鋰(LiAlH4 )等,以氫化硼鈉(NaBH4 )為佳。
式(2)、式(2’)、式(4)、及式(4’)所示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可由各對應之salan配位子於鈦烷氧化物、四氯化鈦或四溴化鈦與二氯甲烷等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後,以水或含水溶劑(有機溶劑中含有質量%為0.1至100%之水所成之混合溶劑,作為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可舉出THF、甲醇及i-丙醇等。)處理後製造。水的使用量對於上述salan配位子的當量而言為1至1000莫耳的範圍為佳,1至10莫耳的範圍為較佳。
又,反應系中生成上述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後,無分離觸媒下可進行色烯(chromen)化合物之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
此時,可加入作為氧化劑使用的過氧化氫水或實施氫化反應。
作為鈦化合物以鈦烷氧化物為佳,作為該鈦烷氧化物可舉出鈦四甲氧化物、鈦四乙氧化物、鈦四n-丙氧化物、鈦四i-丙氧化物、鈦四n-丁氧化物及鈦四t-丁氧化物等,其中以鈦四i-丙氧化物〔Ti(Oi-Pr)4 〕為較佳。鈦烷氧化物的使用量對於上述salan配位子1莫耳而言為1至2莫耳之範圍為佳。
式(1)、式(1’)、式(3)及式(3’)所示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可依據非專利文獻8(Angew.Chem.Int.Ed.(2005年),44,4935-4939.)所記載之方法製造。即,將對應之salen配位子與鈦烷氧化物進行反應,藉由Meerwein-Ponndrof-Verley(MPV)還原反應使salen配位子之2個亞胺鍵之一方還原後形成鈦錯合物,反應終了後以水或含水溶劑(有機溶劑中含有質量%為0.1至100%之水的混合溶劑,作為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可舉出THF、甲醇及i-丙醇等。)處理後製造。
又,反應系中生成上述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後,可未分離觸媒下進行色烯(chromen)化合物之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
且,作為前述鈦烷氧化物可舉出鈦四甲氧化物、鈦四乙氧化物、鈦四n-丙氧化物、鈦四i-丙氧化物、鈦四n-丁氧化物及鈦四t-丁氧化物等,其中以鈦四i-丙氧化物〔Ti(Oi-Pr)4 〕為佳。鈦烷氧化物的使用量對於上述salen配位子1莫耳而言,以1至2莫耳之範圍為佳。又,水的使用量對於上述salen配位子之當量而言,以1至1000莫耳之範圍為佳,1至10莫耳之範圍為更佳。
製造光學活性鈦錯合物時的反應溶劑為非質子性之有機溶劑、質子性之有機溶劑或此等溶劑之混合物。作為非質子性有機溶劑可舉出鹵素系溶劑、芳香族烴系溶劑、酯系溶劑、醚系溶劑或腈系溶劑等,具體可舉出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氯苯、甲苯、乙酸乙酯、四氫呋喃、二乙基醚、丁腈、丙腈、乙腈等。作為質子性有機溶劑可舉出醇系溶劑,具體可舉出乙醇、i-丙醇或t-丁醇等。
較佳反應溶劑為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之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甲苯、乙酸乙酯。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使用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將啟始原料之色烯(chromen)化合物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後,可高選擇率下製造出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一方鏡像異構物。具體而言,藉由式(1)所示錯合物或式(1’)所示錯合物之任一時,可選擇性地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兩鏡像異構物之一方。藉由使用式(2)所示錯合物或式(2’)所示錯合物之任一可選擇性地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兩鏡像異構物的一方。藉由使用式(3)所示錯合物或式(3’)所示錯合物之任一可選擇性地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兩鏡像異構物的一方。藉由使用式(4)所示錯合物或式(4’)所示錯合物之任一可選擇性地製造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兩鏡像異構物。
其次,對於本發明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做説明。前述式(10)、式(11)、式(12)或式(13) (式(10)中的R5 、R6 、R7 及R8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鹵素原子、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胺基(該烷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苯基(該苯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基、或C1-4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烷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胺基(該芳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芳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苯甲基羰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甲醯基、C1-4 烷基磺醯基、C6-10 芳基磺醯基(該烷基磺醯基及芳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胺磺醯基、C1-4 烷基胺磺醯基、C6-10 芳基胺磺醯基(該烷基胺磺醯基及芳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式(11)及式(12)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式(11)及式(12)中之部分環結構A表示形成苯環部分與縮合環之5、6或7員環(該5、6或7員環皆可由h個R11 (R11 可由鹵素原子、羥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甲醯基、磺基、磺胺基、胺磺醯基、磺醯基、胺基、羧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C6-14 芳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或C6-14 芳基羰基(該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羰基胺基、烷基胺磺醯基、芳基胺磺醯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及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h為1至6的整數,h為2至6時,R11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作為環之構成原子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環內不飽和鍵數含縮合之苯環的不飽和鍵時為1、2或3個,構成環的碳原子可為羰基或硫羰基。)所示部分結構,式(13)中之X表示NR20 (R20 表示氫原子或C1-4 烷基。),式(13)中之Y表示鍵、SO或SO2 ,式(13)中之Z表示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1至5個鹵素原子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式(13)中之W表示氫原子、羥基、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鹵素原子、C1-4 烷基或C1-6 烷基胺磺醯基(該烷基及烷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式(13)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與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與氮氣環境下、或大氣中溶解於有機溶劑,該反應溶液中添加氧化劑後攪拌後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製造出下述式(14)、式(15)、式(16)或式(17) (式中R5 、R6 、R7 、R8 、R9 、R10 、A、W、X、Y及Z與前述相同。*所示碳原子的絕對配置為(R)或(S)。)所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方法,可藉由以下反應式1所示方法製造。
反應式1(式中R5 、R6 、R7 、R8 、R9 、R10 、A、W、X、Y及Z與前述相同。*所示碳原子的絕對配置為(R)或(S)。)為,溶劑中將式(10)、式(11)、式(12)或式(13)之色烯(chromen)化合物以氧化劑及光學活性鈦錯合物處理,由式(10)製造出式(14),由式(11)製造出式(15),由式(12)製造出式(16)或由式(13)製造出式(17)所示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方法。
本發明之啟始原料的前述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可使用以下苯並吡喃環之一般合成法進行合成。又,對於式(11)、式(12)中縮合環的合成,可利用以下所示各種雜環之合成方法與苯並吡喃環合成法之適當組合而達成。
○苯並吡喃環一般合成法可依據已知方法(J.M.Evans,et al.,J.Med.Chem.1984年、27,1127.、J.Med.Chem.1986,29,2194.、J.T.North,et al.、J.Org.Chem.1995年,60,3397.、特開昭56-57785號公報、特開昭56-57786號公報、特開昭58-188880號公報、特開平2-141號公報、特開平10-87650號公報及特開平11-209366號公報等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合成。
○吲哚、羥基吲哚可依據已知方法(T.Sakamoto,et al.,Heterocycles,1986年,24,31.M.Belley,et al.,Synthesis,2001年,222.A.D.Cross,et al.,J.Chem.Soc.,1961年,2714.等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咪唑啉酮可依據已知方法(J.Kitteringham,et.al.,Synthetic Commun.,2000年,30,1937.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喹啉可依據已知方法(S.Imor,et al.,Synthetic Commun.,1996年,26,2197.Y.Kitahara,et al.,Tetrahedron,1997年,53,6001.A.G.Osborne,et al.,J.Chem.Soc.Perkin Trans.1993年,1,181.R.T.Shuman,et al.,J.Org.Chem.,1990年,55,738.T.Sakamoto,et al.,Chem.Pharm.Bull.,1981年,29,2485.Y.Tsuji,et al.,J.Org.Chem.,1987年,52,1673.Z.Song,et al.,J.Heterocyclic Chem.,1993年,30,17.等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喹啉酮可依據已知方法(M.R.Sabol,et al.,Synthetic Commun.,2000年,30,427.Z-Y.Yang,et al.,Tetrahedron Lett.,1999年,40,4505.H-B Sun,et al.,Synthesis,1997年,1249.A.Guiotto,et al.,J.Heterocyclic Chem.,1989年,26,917.K.Konno,et al.,Heterocycles,1986年,24,2169.E.Fernandez,et al.,Synthesis,1995年,1362.等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苯並噻唑、三唑可依據已知方法(N.B.Ambati,et al.,Synthetic Commun.,1997年,27,1487.D.E.Burton,et al.,J.Chem.Soc(C).,1968年,1268.等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喹喔啉、喹唑酮可依據已知方法(J.H.Liu,et al.,J.Org.Chem.,2000年,65,3395.J.J.Li,et al.,Tetrahedron Lett.,1999年,40,4507.Y.Ahmed,et al.,Bull.Chem.Soc.Jpn.,1987年,60,1145.等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苯並噁嗪酮可依據已知方法(G.H.Jones,et al.,J.Med.Chem.,1987年,30,295.J.L.Wright,et al.,J.Med.Chem.,2000年,43,3408.M.Kluge,et al.,J.Heterocyclic Chem.,1995年,32,395.等所記載的方法)合成。
○下述式(35),(36)所示化合物可由化合物(33)與化合物(34)進行反應後得到。(參考文獻Y.Tsuji,et al.,J.Org.Chem.,1987年,52,1673.)
○下述式(35),(36)所示化合物可將化合物(33)與化合物(37)於酸觸媒存在下進行反應而得到。(參考文獻Y.Kitahara,et al.,Tetrahedron 1997年,53,6001.、Z.Song,et al.,J.Heterocyclic Chem.,1993年,30,17.)
○下述式(40)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可由化合物(38)合成,經由以白金碳觸媒將硝基還原為胺之化合物(39),再進行甲磺醯化後得到。
對於前述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說明前述式(10)之各取代基。式(10)中的R5 、R6 、R7 及R8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鹵素原子、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胺基(該烷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6-10 芳基(該C6-10 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基、或C1-4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烷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胺基(該芳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芳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任意取代)、苯甲基羰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甲醯基、C1-4 烷基磺醯基(該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任意取代)、胺磺醯基、C1-4 烷基胺磺醯基、C6-10 芳基胺磺醯基(該烷基胺磺醯基及該芳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任意取代)、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任意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任意取代)、〔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及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硝基進行任意取代)。
式(10)中的R5 、R6 、R7 及R8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c-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及c-丁基等,作為該C1-4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三氯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c-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及c-丁氧基等,作為該C1-4 烷基羰基胺基可舉出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三氯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c-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i-丁基羰基胺基、s-丁基羰基胺基、t-丁基羰基胺基、c-丁基羰基胺基、p-甲氧基苯基甲基羰基胺基、p-硝基苯基甲基羰基胺基、及p-甲氧基苯基乙基羰基胺基等,作為該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可舉出甲基羰基(N-甲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N-甲基)胺基、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乙基羰基(N-乙基)胺基、n-丙基羰基(N-乙基)胺基、i-丙基羰基(N-乙基)胺基、c-丙基羰基(N-乙基)胺基、n-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i-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s-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t-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及c-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等,作為該C1-4 烷氧基羰基可舉出甲氧基羰基、三氟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c-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及c-丁氧基羰基等,作為該C6-10 芳基羰基胺基可舉出苯基羰基胺基、1-萘基羰基胺基及2-萘基羰基胺基等作為該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可舉出苯基羰基(N-甲基)胺基、苯基羰基(N-乙基)胺基、1-萘基羰基(N-乙基)胺基及2-萘基羰基(N-乙基)胺基等,作為該C1-4 烷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乙磺醯基、n-丙磺醯基、i-丙磺醯基、c-丙磺醯基、n-丁磺醯基、i-丁磺醯基、s-丁磺醯基、t-丁磺醯基及c-丁磺醯基等,作為該C6-10 芳基磺醯基可舉出苯磺醯基、p-氟苯磺醯基、p-甲苯磺醯基、1-萘磺醯基及2-萘磺醯基等,作為該C1-4 烷基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c-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i-丁胺磺醯基、s-丁胺磺醯基、t-丁胺磺醯基及c-丁胺磺醯基等,作為該C6-10 芳基胺磺醯基可舉出苯胺磺醯基、p-氟苯胺磺醯基、p-甲苯胺磺醯基、1-萘胺磺醯基及2-萘胺磺醯基等,作為該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可舉出雙(甲碸)亞胺基、雙(三氟甲碸)亞胺基、雙(乙碸)亞胺基、雙(n-丙碸)亞胺基、雙(i-丙碸)亞胺基、雙(c-丙碸)亞胺基、雙(n-丁碸)亞胺基、雙(i-丁碸)亞胺基、雙(s-丁碸)亞胺基、雙(t-丁碸)亞胺基及雙(c-丁碸)亞胺基等,作為該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可舉出雙(苯碸)亞胺基、雙(p-氟苯碸)亞胺基、雙(p-甲苯碸)亞胺基、雙(1-萘碸)亞胺基及雙(2-萘碸)亞胺基等,作為該〔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可舉出〔N,N’-(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氟苯)〕亞胺基、〔N,N’-(乙烷)(苯)〕亞胺基、〔N,N’-(甲烷)(p-甲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甲苯)〕亞胺基、〔N,N’-(乙烷)(p-甲苯)〕亞胺基、〔N,N’-(甲烷)(1-萘)〕亞胺基、〔N,N’-(三氟甲烷)(1-萘)〕亞胺基、〔N,N’-(乙烷)(1-萘)〕亞胺基、〔N,N’-(甲烷)(2-萘)〕亞胺基、〔N,N’-(三氟甲烷)(2-萘)〕亞胺基及〔N,N’-(乙烷)(2-萘)〕亞胺基等。
式(10)中的R5 及R6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c-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c-丁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c-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c-丁氧基、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c-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i-丁基羰基胺基、s-丁基羰基胺基、t-丁基羰基胺基、c-丁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N-甲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N-甲基)胺基、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乙基羰基(N-乙基)胺基、n-丙基羰基(N-乙基)胺基、i-丙基羰基(N-乙基)胺基、c-丙基羰基(N-乙基)胺基、n-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i-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s-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t-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c-丁基羰基(N-乙基)胺基、甲氧基羰基、三氟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苯基羰基胺基、1-萘基羰基胺基、2-萘基羰基胺基、苯基羰基(N-甲基)胺基、苯基羰基(N-乙基)胺基、1-萘基羰基(N-乙基)胺基、2-萘基羰基(N-乙基)胺基、苯甲基羰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甲醯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c-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i-丁胺磺醯基、s-丁胺磺醯基、t-丁胺磺醯基、c-丁胺磺醯基、雙(甲碸)亞胺基、雙(三氟甲碸)亞胺基、雙(乙碸)亞胺基、雙(n-丙碸)亞胺基、雙(i-丙碸)亞胺基、雙(c-丙碸)亞胺基、雙(n-丁碸)亞胺基、雙(i-丁碸)亞胺基、雙(s-丁碸)亞胺基、雙(t-丁碸)亞胺基、雙(c-丁碸)亞胺基、雙(苯碸)亞胺基、雙(p-甲苯碸)亞胺基、雙(1-萘碸)亞胺基、雙(2-萘碸)亞胺基、〔N,N’-(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苯)〕亞胺基、〔N,N’-(乙烷)(苯)〕亞胺基、〔N,N’-(甲烷)(p-甲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甲苯)〕亞胺基、〔N,N’-(乙烷)(p-甲苯)〕亞胺基、〔N,N’-(甲烷)(1-萘)〕亞胺基、〔N,N’-(三氟甲烷)(1-萘)〕亞胺基、〔N,N’-(乙烷)(1-萘)〕亞胺基、〔N,N’-(甲烷)(2-萘)〕亞胺基、〔N,N’-(三氟甲烷)(2-萘)〕亞胺基、〔N,N’-(乙烷)(2-萘)〕亞胺基為佳,較佳為氫原子、硝基、氟原子、氯原子、甲氧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雙(三氟甲碸)亞胺基、〔N,N’-(三氟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甲苯)〕亞胺基。
式(10)中的R7 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c-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i-丁胺磺醯基、s-丁胺磺醯基、t-丁胺磺醯基、c-丁胺磺醯基、雙(甲碸)亞胺基、雙(三氟甲碸)亞胺基、雙(乙碸)亞胺基、雙(n-丙碸)亞胺基、雙(i-丙碸)亞胺基、雙(c-丙碸)亞胺基、雙(n-丁碸)亞胺基、雙(i-丁碸)亞胺基、雙(s-丁碸)亞胺基、雙(t-丁碸)亞胺基、雙(c-丁碸)亞胺基、雙(苯碸)亞胺基、雙(p-甲苯碸)亞胺基、雙(1-萘碸)亞胺基、雙(2-萘碸)亞胺基、〔N,N’-(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氟苯)〕亞胺基、〔N,N’-(乙烷)(苯)〕亞胺基、〔N,N’-(甲烷)(p-甲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甲苯)〕亞胺基、〔N,N’-(乙烷)(p-甲苯)〕亞胺基、〔N,N’-(甲烷)(1-萘)〕亞胺基、〔N,N’-(三氟甲烷)(1-萘)〕亞胺基、〔N,N’-(乙烷)(1-萘)〕亞胺基、〔N,N’-(甲烷)(2-萘)〕亞胺基、〔N,N’-(三氟甲烷)(2-萘)〕亞胺基、〔N,N’-(乙烷)(2-萘)〕亞胺基為佳,較佳為氫原子、硝基、雙(甲碸)亞胺基、雙(三氟甲碸)亞胺基、〔N,N’-(三氟甲烷)(苯)〕亞胺基、〔N,N’-(三氟甲烷)(p-甲苯)〕亞胺基。
式(10)中的R8 可舉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c-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c-丁基為佳,較佳為氫原子、氟原子、硝基、甲基、三氟甲基。
式(10)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
式(10)中的R9 及R10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1-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等,作為該C6-14 芳基可舉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等。
式(10)中的R9 及R10 可舉出氫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苯基為佳,較佳為甲基。
式(11)及式(12)中之各取代基做説明。
式(11)及式(12)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
)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
式(11)及式(12)中的R9 及R10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1-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等,作為該C6-14 芳基可舉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等。
式(11)及式(12)中的R9 及R10 可舉出氫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苯基為佳,較佳為甲基。
對於式(11)及式(12)中之部分環結構A做説明。部分環結構A表示形成苯環部分與縮合環之5、6或7員環(該5、6或7員環皆可由h個R11 (R11 可由鹵素原子、羥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甲醯基、磺基、磺胺基、胺磺醯基、磺醯基、胺基、羧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C6-14 芳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或C6-14 芳基羰基(該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羰基胺基、烷基胺磺醯基、芳基胺磺醯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及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h為1至6的整數,h為2至6時,R11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作為環之構成原子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環內不飽和鍵數含縮合之苯環的不飽和鍵時為1、2或3個,構成環的碳原子可為羰基或硫羰基。)所示部分結構。
對於前述的R11 之具體說明。
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1-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3,3-二甲基-n-丁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及乙氧基羰基乙基等,該C1-6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1-戊基氧基、2-戊基氧基、3-戊基氧基、i-戊基氧基、新戊基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1-己基氧基、2-己基氧基、3-己基氧基、1-甲基-n-戊基氧基、1,1,2-三甲基-n-丙氧基、1,2,2-三甲基-n-丙氧基、3,3-二甲基-n-丁氧基、甲基羰基氧基甲氧基、乙基羰基氧基甲氧基、甲基羰基氧基乙氧基、乙基羰基氧基乙氧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乙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甲基羰基胺基乙氧基、乙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甲氧基羰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氧基、乙氧基羰基甲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及乙氧基羰基乙氧基等,該C1-6 烷基胺基可舉出甲基胺基、三氟甲基胺基、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i-丙基胺基、c-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i-丁基胺基、s-丁基胺基、t-丁基胺基、c-丁基胺基、1-戊基胺基、2-戊基胺基、3-戊基胺基、i-戊基胺基、新戊基胺基、t-戊基胺基、c-戊基胺基、1-己基胺基、2-己基胺基、3-己基胺基、c-己基胺基、1-甲基-n-戊基胺基、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及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等,該二C1-6 烷基胺基可舉出二甲基胺基、二-(三氟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n-丙基胺基、二-i-丙基胺基、二-c-丙基胺基、二-n-丁基胺基、二-i-丁基胺基、二-s-丁基胺基、二-t-丁基胺基、二-c-丁基胺基、二-1-戊基胺基、二-2-戊基胺基、二-3-戊基胺基、二-i-戊基胺基、二-新戊基胺基、二-t-戊基胺基、二-c-戊基胺基、二-1-己基胺基、二-2-己基胺基、二-3-己基胺基、二-c-己基胺基、二-(1-甲基-n-戊基)胺基、二-(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二-(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二-(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甲基(乙基)胺基、甲基(n-丙基)胺基、甲基(i-丙基)胺基、甲基(c-丙基)胺基、甲基(n-丁基)胺基、甲基(i-丁基)胺基、甲基(s-丁基)胺基、甲基(t-丁基)胺基、甲基(c-丁基)胺基、乙基(n-丙基)胺基、乙基(i-丙基)胺基、乙基(c-丙基)胺基、乙基(n-丁基)胺基、乙基(i-丁基)胺基、乙基(s-丁基)胺基、乙基(t-丁基)胺基、乙基(c-丁基)胺基、n-丙基(i-丙基)胺基、n-丙基(c-丙基)胺基、n-丙基(n-丁基)胺基、n-丙基(i-丁基)胺基、n-丙基(s-丁基)胺基、n-丙基(t-丁基)胺基、n-丙基(c-丁基)胺基、i-丙基(c-丙基)胺基、i-丙基(n-丁基)胺基、i-丙基(i-丁基)胺基、i-丙基(s-丁基)胺基、i-丙基(t-丁基)胺基、i-丙基(c-丁基)胺基、c-丙基(n-丁基)胺基、c-丙基(i-丁基)胺基、c-丙基(s-丁基)胺基、c-丙基(t-丁基)胺基、c-丙基(c-丁基)胺基、n-丁基(i-丁基)胺基、n-丁基(s-丁基)胺基、n-丁基(t-丁基)胺基、n-丁基(c-丁基)胺基、i-丁基(s-丁基)胺基、i-丁基(t-丁基)胺基、i-丁基(c-丁基)胺基、s-丁基(t-丁基)胺基、s-丁基(c-丁基)胺基及t-丁基(c-丁基)胺基等、該C1-6 烷基羰基胺基可舉出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i-丁基羰基胺基、s-丁基羰基胺基、t-丁基羰基胺基、1-戊基羰基胺基、2-戊基羰基胺基、3-戊基羰基胺基、i-戊基羰基胺基、新戊基羰基胺基、t-戊基羰基胺基、1-己基羰基胺基、2-己基羰基胺基及3-己基羰基胺基等、該C1-6 烷基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i-丁胺磺醯基、s-丁胺磺醯基、t-丁胺磺醯基、1-戊胺磺醯基、2-戊胺磺醯基、3-戊胺磺醯基、i-戊胺磺醯基、新戊胺磺醯基、t-戊胺磺醯基、1-己胺磺醯基、2-己胺磺醯基及3-己胺磺醯基等、該C6-14 芳基胺磺醯基可舉出苯胺磺醯基、p-甲苯胺磺醯基、o-聯苯基胺磺醯基、m-聯苯基胺磺醯基、p-聯苯基胺磺醯基、1-萘胺磺醯基、2-萘胺磺醯基、1-蒽胺磺醯基、2-蒽胺磺醯基、9-蒽胺磺醯基、1-菲胺磺醯基、2-菲胺磺醯基、3-菲胺磺醯基、4-菲胺磺醯基及9-菲胺磺醯基等,該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甲基胺基羰基、三氟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胺基羰基、t-丁基胺基羰基、1-戊基胺基羰基、2-戊基胺基羰基、3-戊基胺基羰基、i-戊基胺基羰基、新戊基胺基羰基、t-戊基胺基羰基、1-己基胺基羰基、2-己基胺基羰基及3-己基胺基羰基等,該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二甲基胺基羰基、二(三氟甲基)胺基羰基、二乙基胺基羰基、二-n-丙基胺基羰基、二-i-丙基胺基羰基、二-c-丙基胺基羰基、二-n-丁基胺基羰基、二-i-丁基胺基羰基、二-s-丁基胺基羰基、二-t-丁基胺基羰基、二-c-丁基胺基羰基、二-1-戊基胺基羰基、二-2-戊基胺基羰基、二-3-戊基胺基羰基、二-i-戊基胺基羰基、二-新戊基胺基羰基、二-t-戊基胺基羰基、二-c-戊基胺基羰基、二-1-己基胺基羰基、二-2-己基胺基羰基、二-3-己基胺基羰基、二-c-己基胺基羰基、二-(1-甲基-n-戊基)胺基羰基、二-(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二-(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二-(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乙基)胺基羰基、三氟甲基(乙基)胺基羰基、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甲基(i-丙基)胺基羰基、甲基(c-丙基)胺基羰基、甲基(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i-丁基)胺基羰基、甲基(s-丁基)胺基羰基、甲基(t-丁基)胺基羰基、甲基(c-丁基)胺基羰基、乙基(n-丙基)胺基羰基、乙基(i-丙基)胺基羰基、乙基(c-丙基)胺基羰基、乙基(n-丁基)胺基羰基、乙基(i-丁基)胺基羰基、乙基(s-丁基)胺基羰基、乙基(t-丁基)胺基羰基、乙基(c-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丙基(c-丙基)胺基羰基、n-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c-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i-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s-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s-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及t-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等,該C1-6 烷基羰基可舉出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i-丁基羰基、s-丁基羰基、t-丁基羰基、1-戊基羰基、2-戊基羰基、3-戊基羰基、i-戊基羰基、新戊基羰基、t-戊基羰基、1-己基羰基、2-己基羰基及3-己基羰基等,該C1-6 烷氧基羰基可舉出甲氧基羰基、三氟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1-戊基氧基羰基、2-戊基氧基羰基、3-戊基氧基羰基、i-戊基氧基羰基、新戊基氧基羰基、t-戊基氧基羰基、1-己基氧基羰基、2-己基氧基羰基及3-己基氧基羰基等,該C1-6 烷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乙磺醯基、n-丙磺醯基及n-丁磺醯基等,該C6-14 芳基磺醯基可舉出苯磺醯基、p-氟苯磺醯基、p-甲苯磺醯基、o-聯苯基磺醯基、m-聯苯基磺醯基、p-聯苯基磺醯基、1-萘磺醯基、2-萘磺醯基、1-蒽磺醯基、2-蒽磺醯基、9-蒽磺醯基、1-菲磺醯基、2-菲磺醯基、3-菲磺醯基、4-菲磺醯基及9-菲磺醯基等,該C6-14 芳基羰基可舉出苯基羰基、p-氟苯基羰基、o-聯苯基羰基、m-聯苯基羰基、p-聯苯基羰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1-蒽基羰基、2-蒽基羰基、9-蒽基羰基、1-菲基羰基、2-菲基羰基、3-菲基羰基、4-菲基羰基及9-菲基羰基等。
對於前述的R11 之較佳原子及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R11 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n-戊基、i-戊基、3,3-二甲基-n-丁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乙氧基羰基乙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3,3-二甲基-n-丁氧基、甲基羰基氧基甲氧基、乙基羰基氧基甲氧基、甲基羰基氧基乙氧基、乙基羰基氧基乙氧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乙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甲基羰基胺基乙氧基、乙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甲氧基羰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氧基、乙氧基羰基甲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乙氧基羰基乙氧基、甲基胺基、三氟甲基胺基、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i-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三氟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n-丙基胺基、二-i-丙基胺基、二-n-丁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苯胺磺醯基、p-甲苯胺磺醯基、甲基胺基羰基、三氟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二甲基胺基羰基、二(三氟甲基)胺基羰基、二乙基胺基羰基、二-n-丙基胺基羰基、二-i-丙基胺基羰基、二-c-丙基胺基羰基、二-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乙基)胺基羰基、三氟甲基(乙基)胺基羰基、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三氟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乙磺醯基、苯磺醯基、o-聯苯基磺醯基、m-聯苯基磺醯基、p-聯苯基磺醯基、1-萘磺醯基、2-萘磺醯基、苯基羰基、o-聯苯基羰基、m-聯苯基羰基、p-聯苯基羰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羥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甲醯基、磺胺基、胺磺醯基、胺基、羧基為佳。
前述式(11)及式(12)中之部分環結構A表示下述式(a)、式(b)、式(c)、式(d)、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x)、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式(af)、式(ag)及式(ah)
所示中,前述式(a)、式(b)、式(c)、式(d)、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x)、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式(af)、式(ag)及式(ah)中的R12 、R13 、R14 、R15 、R16 及R17 之各取代基做説明。
首先對前述式(a)、式(b)、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p)、式(q)、式(v)、式(w)、式(x)、式(ab)、式(ae)、式(af)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做説明。
式(a)、式(b)、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p)、式(q)、式(v)、式(w)、式(x)、式(ab)、式(ae)、式(af)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該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及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2-9 雜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C2-9 雜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及雜芳基磺醯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或C2-9 雜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及雜芳基羰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
前述式(a)、式(b)、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p)、式(q)、式(v)、式(w)、式(x)、式(ab)、式(ae)、式(af)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n-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3,3-二甲基-n-丁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及乙氧基羰基乙基等,該C6-14 芳基可舉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等。
作為該C2-9 雜芳基可舉出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基。
作為該5至7員環之C2-6 單環式雜環基可舉出2-噻吩基、3-噻吩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吡喃基、3-吡喃基、4-吡喃基、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1-咪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吡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3-異噻唑基、4-異噻唑基、5-異噻唑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3-異噁唑基、4-異噁唑基、5-異噁唑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吡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3-噠嗪基、4-噠嗪基、2-1,3,4-噁二唑基、2-1,3,4-噻二唑基、3-1,2,4-噁二唑基、5-1,2,4-噁二唑基、3-1,2,4-噻二唑基、5-1,2,4-噻二唑基、3-1,2,5-噁二唑基及3-1,2,5-噻二唑基等、作為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基可舉出2-苯並呋喃基、3-苯並呋喃基、4-苯並呋喃基、5-苯並呋喃基、6-苯並呋喃基、7-苯並呋喃基、1-異苯並呋喃基、4-異苯並呋喃基、5-異苯並呋喃基、2-苯並噻吩基、3-苯並噻吩基、4-苯並噻吩基、5-苯並噻吩基、6-苯並噻吩基、7-苯並噻吩基、1-異苯並噻吩基、4-異苯並噻吩基、5-異苯並噻吩基、2-色烯基、3-色烯基、4-色烯基、5-色烯基、6-色烯基、7-色烯基、8-色烯基、1-吲嗪基、2-吲嗪基、3-吲嗪基、5-吲嗪基、6-吲嗪基、7-吲嗪基、8-吲嗪基、1-異吲哚基、2-異吲哚基、4-異吲哚基、5-異吲哚基、1-吲哚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吲唑基、2-吲唑基、3-吲唑基、4-吲唑基、5-吲唑基、6-吲唑基、7-吲唑基、1-嘌呤基、2-嘌呤基、3-嘌呤基、6-嘌呤基、7-嘌呤基、8-嘌呤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5-異喹啉基、6-異喹啉基、7-異喹啉基、8-異喹啉基、1-苯並噠嗪基、5-苯並噠嗪基、6-苯並噠嗪基、1-2,7-萘錠基、3-2,7-萘錠基、4-2,7-萘錠基、1-2,6-萘錠基、3-2,6-萘錠基、4-2,6-萘錠基、2-1,8-萘錠基、3-1,8-萘錠基、4-1,8-萘錠基、2-1,7-萘錠基、3-1,7-萘錠基、4-1,7-萘錠基、5-1,7-萘錠基、6-1,7-萘錠基、8-1,7-萘錠基、2-1,6-萘錠基、3-1,6-萘錠基、4-1,6-萘錠基、5-1,6-萘錠基、7-1,6-萘錠基、8-1,6-萘錠基、2-1,5-萘錠基、3-1,5-萘錠基、4-1,5-萘錠基、6-1,5-萘錠基、7-1,5-萘錠基、8-1,5-萘錠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2-喹唑啉基、4-喹唑啉基、5-喹唑啉基、6-喹唑啉基、7-喹唑啉基、8-喹唑啉基、3-噌啉基、4-噌啉基、5-噌啉基、6-噌啉基、7-噌啉基、8-噌啉基、2-蝶啶基、4-蝶啶基、6-蝶啶基及7-蝶啶基等。
該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胺基羰基、t-丁基胺基羰基、1-戊基胺基羰基、2-戊基胺基羰基、3-戊基胺基羰基、i-戊基胺基羰基、新戊基胺基羰基、t-戊基胺基羰基、1-己基胺基羰基、2-己基胺基羰基及3-己基胺基羰基等,作為該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二甲基胺基羰基、二乙基胺基羰基、二-n-丙基胺基羰基、二-i-丙基胺基羰基、二-c-丙基胺基羰基、二-n-丁基胺基羰基、二-i-丁基胺基羰基、二-s-丁基胺基羰基、二-t-丁基胺基羰基、二-c-丁基胺基羰基、二-1-戊基胺基羰基、二-2-戊基胺基羰基、二-3-戊基胺基羰基、二-i-戊基胺基羰基、二-新戊基胺基羰基、二-t-戊基胺基羰基、二-c-戊基胺基羰基、二-1-己基胺基羰基、二-2-己基胺基羰基、二-3-己基胺基羰基、二-c-己基胺基羰基、二-(1-甲基-n-戊基)胺基羰基、二-(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二-(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二-(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乙基)胺基羰基、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甲基(i-丙基)胺基羰基、甲基(c-丙基)胺基羰基、甲基(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i-丁基)胺基羰基、甲基(s-丁基)胺基羰基、甲基(t-丁基)胺基羰基、甲基(c-丁基)胺基羰基、乙基(n-丙基)胺基羰基、乙基(i-丙基)胺基羰基、乙基(c-丙基)胺基羰基、乙基(n-丁基)胺基羰基、乙基(i-丁基)胺基羰基、乙基(s-丁基)胺基羰基、乙基(t-丁基)胺基羰基、乙基(c-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丙基(c-丙基)胺基羰基、n-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c-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i-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s-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s-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及t-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羰基可舉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i-丁基羰基、s-丁基羰基、t-丁基羰基、1-戊基羰基、2-戊基羰基、3-戊基羰基、i-戊基羰基、新戊基羰基、t-戊基羰基、1-己基羰基、2-己基羰基及3-己基羰基、作為該C3-8 環烷基羰基可舉出c-丙基羰基、c-丁基羰基、1-甲基-c-丙基羰基、2-甲基-c-丙基羰基、c-戊基羰基、1-甲基-c-丁基羰基、2-甲基-c-丁基羰基、3-甲基-c-丁基羰基、1,2-二甲基-c-丙基羰基、2,3-二甲基-c-丙基羰基、1-乙基-c-丙基羰基、2-乙基-c-丙基羰基、c-己基羰基、c-戊基羰基、c-辛基羰基、1-甲基-c-己基羰基、2-甲基-c-己基羰基、3-甲基-c-己基羰基、1,2-二甲基-c-己基羰基、2,3-二甲基-c-丙基羰基、1-乙基-c-丙基羰基、1-甲基-c-戊基羰基、2-甲基-c-戊基羰基、3-甲基-c-戊基羰基、1-乙基-c-丁基羰基、2-乙基-c-丁基羰基、3-乙基-c-丁基羰基、1,2-二甲基-c-丁基羰基、1,3-二甲基-c-丁基羰基、2,2-二甲基-c-丁基羰基、2,3-二甲基-c-丁基羰基、2,4-二甲基-c-丁基羰基、3,3-二甲基-c-丁基羰基、1-n-丙基-c-丙基羰基、2-n-丙基-c-丙基羰基、1-i-丙基-c-丙基羰基、2-i-丙基-c-丙基羰基、1,2,2-三甲基-c-丙基羰基、1,2,3-三甲基-c-丙基羰基、2,2,3-三甲基-c-丙基羰基、1-乙基-2-甲基-c-丙基羰基、2-乙基-1-甲基-c-丙基羰基、2-乙基-2-甲基-c-丙基羰基及2-乙基-3-甲基-c-丙基羰基等,該C1-6 烷氧基羰基可舉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1-戊基氧基羰基、2-戊基氧基羰基、3-戊基氧基羰基、i-戊基氧基羰基、新戊基氧基羰基、t-戊基氧基羰基、1-己基氧基羰基、2-己基氧基羰基及3-己基氧基羰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及乙磺醯基、作為該C6-14 芳基磺醯基可舉出苯磺醯基、o-聯苯基磺醯基、m-聯苯基磺醯基、p-聯苯基磺醯基、1-萘磺醯基、2-萘磺醯基、1-蒽磺醯基、2-蒽磺醯基、9-蒽磺醯基、1-菲磺醯基、2-菲磺醯基、3-菲磺醯基、4-菲磺醯基及9-菲磺醯基等。
作為該C2-9 雜芳基磺醯基可舉出可含有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磺醯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磺醯基。
作為該5至7員環之C2-6 單環式雜環磺醯基可舉出2-噻吩基磺醯基、3-噻吩基磺醯基、2-呋喃基磺醯基、3-呋喃基磺醯基、2-吡喃基磺醯基、3-吡喃基磺醯基、4-吡喃基磺醯基、1-吡咯基磺醯基、2-吡咯基磺醯基、3-吡咯基磺醯基、1-咪唑基磺醯基、2-咪唑基磺醯基、4-咪唑基磺醯基、1-吡唑基磺醯基、3-吡唑基磺醯基、4-吡唑基磺醯基、2-噻唑基磺醯基、4-噻唑基磺醯基、5-噻唑基磺醯基、3-異噻唑基磺醯基、4-異噻唑基磺醯基、5-異噻唑基磺醯基、2-噁唑基磺醯基、4-噁唑基磺醯基、5-噁唑基磺醯基、3-異噁唑基磺醯基、4-異噁唑基磺醯基、5-異噁唑基磺醯基、2-吡啶基磺醯基、3-吡啶基磺醯基、4-吡啶基磺醯基、2-吡嗪基磺醯基、2-嘧啶基磺醯基、4-嘧啶基磺醯基、5-嘧啶基磺醯基、3-噠嗪基磺醯基、4-噠嗪基磺醯基、2-1,3,4-噁二唑基磺醯基、2-1,3,4-噻二唑基磺醯基、3-1,2,4-噁二唑基磺醯基、5-1,2,4-噁二唑基磺醯基、3-1,2,4-噻二唑基磺醯基、5-1,2,4-噻二唑基磺醯基、3-1,2,5-噁二唑基磺醯基及3-1,2,5-噻二唑基磺醯基等。
作為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磺醯基可舉出2-苯並呋喃基磺醯基、3-苯並呋喃基磺醯基、4-苯並呋喃基磺醯基、5-苯並呋喃基磺醯基、6-苯並呋喃基磺醯基、7-苯並呋喃基磺醯基、1-異苯並呋喃基磺醯基、4-異苯並呋喃基磺醯基、5-異苯並呋喃基磺醯基、2-苯並噻吩基磺醯基、3-苯並噻吩基磺醯基、4-苯並噻吩基磺醯基、5-苯並噻吩基磺醯基、6-苯並噻吩基磺醯基、7-苯並噻吩基磺醯基、1-異苯並噻吩基磺醯基、4-異苯並噻吩基磺醯基、5-異苯並噻吩基磺醯基、2-色烯基磺醯基、3-色烯基磺醯基、4-色烯基磺醯基、5-色烯基磺醯基、6-色烯基磺醯基、7-色烯基磺醯基、8-色烯基磺醯基、1-吲嗪基磺醯基、2-吲嗪基磺醯基、3-吲嗪基磺醯基、5-吲嗪基磺醯基、6-吲嗪基磺醯基、7-吲嗪基磺醯基、8-吲嗪基磺醯基、1-異吲哚基磺醯基、2-異吲哚基磺醯基、4-異吲哚基磺醯基、5-異吲哚基磺醯基、1-吲哚基磺醯基、2-吲哚基磺醯基、3-吲哚基磺醯基、4-吲哚基磺醯基、5-吲哚基磺醯基、6-吲哚基磺醯基、7-吲哚基磺醯基、1-吲唑基磺醯基、2-吲唑基磺醯基、3-吲唑基磺醯基、4-吲唑基磺醯基、5-吲唑基磺醯基、6-吲唑基磺醯基、7-吲唑基磺醯基、1-嘌呤基磺醯基、2-嘌呤基磺醯基、3-嘌呤基磺醯基、6-嘌呤基磺醯基、7-嘌呤基磺醯基、8-嘌呤基磺醯基、2-喹啉基磺醯基、3-喹啉基磺醯基、4-喹啉基磺醯基、5-喹啉基磺醯基、6-喹啉基磺醯基、7-喹啉基磺醯基、8-喹啉基磺醯基、1-異喹啉基磺醯基、3-異喹啉基磺醯基、4-異喹啉基磺醯基、5-異喹啉基磺醯基、6-異喹啉基磺醯基、7-異喹啉基磺醯基、8-異喹啉基磺醯基、1-苯並噠嗪基磺醯基、5-苯並噠嗪基磺醯基、6-苯並噠嗪基磺醯基、1-2、7-萘錠基磺醯基、3-2,7-萘錠基磺醯基、4-2,7-萘錠基磺醯基、1-2,6-萘錠基磺醯基、3-2,6-萘錠基磺醯基、4-2,6-萘錠基磺醯基、2-1,8-萘錠基磺醯基、3-1,8-萘錠基磺醯基、4-1,8-萘錠基磺醯基、2-1,7-萘錠基磺醯基、3-1,7-萘錠基磺醯基、4-1,7-萘錠基磺醯基、5-1,7-萘錠基磺醯基、6-1,7-萘錠基磺醯基、8-1,7-萘錠基磺醯基、2-1,6-萘錠基磺醯基、3-1,6-萘錠基磺醯基、4-1,6-萘錠基磺醯基、5-1,6-萘錠基磺醯基、7-1,6-萘錠基磺醯基、8-1,6-萘錠基磺醯基、2-1,5-萘錠基磺醯基、3-1,5-萘錠基磺醯基、4-1,5-萘錠基磺醯基、6-1,5-萘錠基磺醯基、7-1,5-萘錠基磺醯基、8-1,5-萘錠基磺醯基、2-喹喔啉基磺醯基、5-喹喔啉基磺醯基、6-喹喔啉基磺醯基、2-喹唑啉基磺醯基、4-喹唑啉基磺醯基、5-喹唑啉基磺醯基、6-喹唑啉基磺醯基、7-喹唑啉基磺醯基、8-喹唑啉基磺醯基、3-噌啉基磺醯基、4-噌啉基磺醯基、5-噌啉基磺醯基、6-噌啉基磺醯基、7-噌啉基磺醯基、8-噌啉基磺醯基、2-蝶啶基磺醯基、4-蝶啶基磺醯基、6-蝶啶基磺醯基及7-蝶啶基磺醯基等。
作為該C6-14 芳基羰基可舉出苯基羰基、o-聯苯基羰基、m-聯苯基羰基、p-聯苯基羰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1-蒽基羰基、2-蒽基羰基、9-蒽基羰基、1-菲基羰基、2-菲基羰基、3-菲基羰基、4-菲基羰基及9-菲基羰基等。
作為該C2-9 雜芳基羰基可舉出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羰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羰基。
作為該5至7員環之C2-6 單環式雜環羰基可舉出2-噻吩基羰基、3-噻吩基羰基、2-呋喃基羰基、3-呋喃基羰基、2-吡喃基羰基、3-吡喃基羰基、4-吡喃基羰基、1-吡咯基羰基、2-吡咯基羰基、3-吡咯基羰基、1-咪唑基羰基、2-咪唑基羰基、4-咪唑基羰基、1-吡唑基羰基、3-吡唑基羰基、4-吡唑基羰基、2-噻唑基羰基、4-噻唑基羰基、5-噻唑基羰基、3-異噻唑基羰基、4-異噻唑基羰基、5-異噻唑基羰基、2-噁唑基羰基、4-噁唑基羰基、5-噁唑基羰基、3-異噁唑基羰基、4-異噁唑基羰基、5-異噁唑基羰基、2-吡啶基羰基、3-吡啶基羰基、4-吡啶基羰基、2-吡嗪基羰基、2-嘧啶基羰基、4-嘧啶基羰基、5-嘧啶基羰基、3-噠嗪基羰基、4-噠嗪基羰基、2-1,3,4-噁二唑基羰基、2-1,3,4-噻二唑基羰基、3-1,2,4-噁二唑基羰基、5-1,2,4-噁二唑基羰基、3-1,2,4-噻二唑基羰基、5-1,2,4-噻二唑基羰基、3-1,2,5-噁二唑基羰基及3-1,2,5-噻二唑基羰基等。
作為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羰基可舉出2-苯並呋喃基羰基、3-苯並呋喃基羰基、4-苯並呋喃基羰基、5-苯並呋喃基羰基、6-苯並呋喃基羰基、7-苯並呋喃基羰基、1-異苯並呋喃基羰基、4-異苯並呋喃基羰基、5-異苯並呋喃基羰基、2-苯並噻吩基羰基、3-苯並噻吩基羰基、4-苯並噻吩基羰基、5-苯並噻吩基羰基、6-苯並噻吩基羰基、7-苯並噻吩基羰基、1-異苯並噻吩基羰基、4-異苯並噻吩基羰基、5-異苯並噻吩基羰基、2-色烯基羰基、3-色烯基羰基、4-色烯基羰基、5-色烯基羰基、6-色烯基羰基、7-色烯基羰基、8-色烯基羰基、1-吲嗪基羰基、2-吲嗪基羰基、3-吲嗪基羰基、5-吲嗪基羰基、6-吲嗪基羰基、7-吲嗪基羰基、8-吲嗪基羰基、1-異吲哚基羰基、2-異吲哚基羰基、4-異吲哚基羰基、5-異吲哚基羰基、1-吲哚基羰基、2-吲哚基羰基、3-吲哚基羰基、4-吲哚基羰基、5-吲哚基羰基、6-吲哚基羰基、7-吲哚基羰基、1-吲唑基羰基、2-吲唑基羰基、3-吲唑基羰基、4-吲唑基羰基、5-吲唑基羰基、6-吲唑基羰基、7-吲唑基羰基、1-嘌呤基羰基、2-嘌呤基羰基、3-嘌呤基羰基、6-嘌呤基羰基、7-嘌呤基羰基、8-嘌呤基羰基、2-喹啉基羰基、3-喹啉基羰基、4-喹啉基羰基、5-喹啉基羰基、6-喹啉基羰基、7-喹啉基羰基、8-喹啉基羰基、1-異喹啉基羰基、3-異喹啉基羰基、4-異喹啉基羰基、5-異喹啉基羰基、6-異喹啉基羰基、7-異喹啉基羰基、8-異喹啉基羰基、1-苯並噠嗪基羰基、5-苯並噠嗪基羰基、6-苯並噠嗪基羰基、1-2,7-萘錠基羰基、3-2,7-萘錠基羰基、4-2,7-萘錠基羰基、1-2,6-萘錠基羰基、3-2,6-萘錠基羰基、4-2,6-萘錠基羰基、2-1,8-萘錠基羰基、3-1,8-萘錠基羰基、4-1,8-萘錠基羰基、2-1,7-萘錠基羰基、3-1,7-萘錠基羰基、4-1,7-萘錠基羰基、5-1,7-萘錠基羰基、6-1,7-萘錠基羰基、8-1,7-萘錠基羰基、2-1,6-萘錠基羰基、3-1,6-萘錠基羰基、4-1,6-萘錠基羰基、5-1,6-萘錠基羰基、7-1,6-萘錠基羰基、8-1,6-萘錠基羰基、2-1,5-萘錠基羰基、3-1,5-萘錠基羰基、4-1,5-萘錠基羰基、6-1,5-萘錠基羰基、7-1,5-萘錠基羰基、8-1,5-萘錠基羰基、2-喹喔啉基羰基、5-喹喔啉基羰基、6-喹喔啉基羰基、2-喹唑啉基羰基、4-喹唑啉基羰基、5-喹唑啉基羰基、6-喹唑啉基羰基、7-喹唑啉基羰基、8-喹唑啉基羰基、3-噌啉基羰基、4-噌啉基羰基、5-噌啉基羰基、6-噌啉基羰基、7-噌啉基羰基、8-噌啉基羰基、2-蝶啶基羰基、4-蝶啶基羰基、6-蝶啶基羰基及7-蝶啶基羰基等。
作為式(a)、式(b)、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p)、式(q)、式(v)、式(w)、式(x)、式(ab)、式(ae)、式(af)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可舉出氫原子、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n-戊基、i-戊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乙氧基羰基乙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二甲基胺基羰基、二乙基胺基羰基、二-n-丙基胺基羰基、二-i-丙基胺基羰基、二-c-丙基胺基羰基、二-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c-戊基羰基、c-己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苯磺醯基、o-聯苯基磺醯基、m-聯苯基磺醯基、p-聯苯基磺醯基、1-萘磺醯基、2-萘磺醯基、2-吡啶基磺醯基、3-吡啶基磺醯基、4-吡啶基磺醯基、苯基羰基、o-聯苯基羰基、m-聯苯基羰基、p-聯苯基羰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2-吡啶基羰基、3-吡啶基羰基、4-吡啶基羰基為佳。較佳為氫原子、甲基。
其次對於前述式(a)、式(b)、式(c)、式(d)、式(f)、式(g)、式(h)、式(j)、式(k)、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及式(af)中的R14 ,R15 ,R16 及R17 做説明。式(a)、式(b)、式(c)、式(d)、式(f)、式(g)、式(h)、式(j)、式(k)、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及式(af)中的R14 ,R15 ,R16 及R17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斥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該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及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2-9 雜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C3-8 環烷基(該環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胺基、羥基、C6-14 芳基或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6 硫烷氧基(該硫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羰基、羥基、C6-14 芳基或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氧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磺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6-14 芳基胺基、C2-9 雜芳基胺基(該芳基胺基及雜芳基胺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6-14 芳基羰基、C2-9 雜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及雜芳基羰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羰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C2-9 雜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及雜芳基磺醯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羧基或C2-9 雜環基(該雜環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羧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C2- 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羥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磺醯基、羧基或C6-14 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
式(a)、式(b)、式(c)、式(d)、式(f)、式(g)、式(h)、式(j)、式(k)、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及式(af)中的R14 ,R15 ,R16 及R17 之各原子及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作為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n-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及乙氧基羰基乙基等,作為C3-8 環烷基可舉出c-丙基、c-丁基、1-甲基-c-丙基、2-甲基-c-丙基、c-戊基、1-甲基-c-丁基、2-甲基-c-丁基、3-甲基-c-丁基、1,2-二甲基-c-丙基、2,3-二甲基-c-丙基、1-乙基-c-丙基、2-乙基-c-丙基、c-己基、c-戊基、c-辛基、1-甲基-c-己基、2-甲基-c-己基、3-甲基-c-己基、1,2-二甲基-c-己基、2,3-二甲基-c-丙基、1-乙基-c-丙基、1-甲基-c-戊基、2-甲基-c-戊基、3-甲基-c-戊基、1-乙基-c-丁基、2-乙基-c-丁基、3-乙基-c-丁基、1,2-二甲基-c-丁基、1,3-二甲基-c-丁基、2,2-二甲基-c-丁基、2,3-二甲基-c-丁基、2,4-二甲基-c-丁基、3,3-二甲基-c-丁基、1-n-丙基-c-丙基、2-n-丙基-c-丙基、1-i-丙基-c-丙基、2-i-丙基-c-丙基、1,2,2-三甲基-c-丙基、1,2,3-三甲基-c-丙基、2,2,3-三甲基-c-丙基、1-乙基-2-甲基-c-丙基、2-乙基-1-甲基-c-丙基、2-乙基-2-甲基-c-丙基及2-乙基-3-甲基-c-丙基等、作為該C1-6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1-戊基氧基、2-戊基氧基、3-戊基氧基、i-戊基氧基、新戊基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1-己基氧基、2-己基氧基、3-己基氧基、1-甲基-n-戊基氧基、1,1,2-三甲基-n-丙氧基、1,2,2-三甲基-n-丙氧基及3,3-二甲基-n-丁氧基等,作為C1-6 硫烷氧基可舉出甲硫基、乙硫基、n-丙硫基、i-丙硫基、c-丙硫基、n-丁硫基、i-丁硫基、s-丁硫基、t-丁硫基、n-戊硫基、i-戊硫基、新戊硫基、t-戊硫基、n-己硫基及c-己硫基等,作為該C6-14 芳基可舉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等。
作為該C2-9 雜芳基可舉出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基。
作為該5至7員環之C2-6 單環式雜環基可舉出2-噻吩基、3-噻吩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吡喃基、3-吡喃基、4-吡喃基、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1-咪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吡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3-異噻唑基、4-異噻唑基、5-異噻唑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3-異噁唑基、4-異噁唑基、5-異噁唑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吡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3-噠嗪基、4-噠嗪基、2-1,3,4-噁二唑基、2-1,3,4噻二唑基、3-1,2,4-噁二唑基、5-1,2,4-噁二唑基、3-1,2,4-噻二唑基、5-1,2,4-噻二唑基、3-1,2,5-噁二唑基及3-1,2,5-噻二唑基等。
作為構成原子數8至10之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基可舉出2-苯並呋喃基、3-苯並呋喃基、4-苯並呋喃基、5-苯並呋喃基、6-苯並呋喃基、7-苯並呋喃基、1-異苯並呋喃基、4-異苯並呋喃基、5-異苯並呋喃基、2-苯並噻吩基、3-苯並噻吩基、4-苯並噻吩基、5-苯並噻吩基、6-苯並噻吩基、7-苯並噻吩基、1-異苯並噻吩基、4-異苯並噻吩基、5-異苯並噻吩基、2-色烯基、3-色烯基、4-色烯基、5-色烯基、6-色烯基、7-色烯基、8-色烯基、1-吲嗪基、2-吲嗪基、3-吲嗪基、5-吲嗪基、6-吲嗪基、7-吲嗪基、8-吲嗪基、1-異吲哚基、2-異吲哚基、4-異吲哚基、5-異吲哚基、1-吲哚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吲唑基、2-吲唑基、3-吲唑基、4-吲唑基、5-吲唑基、6-吲唑基、7-吲唑基、1-嘌呤基、2-嘌呤基、3-嘌呤基、6-嘌呤基、7-嘌呤基、8-嘌呤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5-異喹啉基、6-異喹啉基、7-異喹啉基、8-異喹啉基、1-苯並噠嗪基、5-苯並噠嗪基、6-苯並噠嗪基、1-2,7-萘錠基、3-2,7-萘錠基、4-2,7-萘錠基、1-2,6-萘錠基、3-2,6-萘錠基、4-2,6-萘錠基、2-1,8-萘錠基、3-1,8-萘錠基、4-1,8-萘錠基、2-1,7-萘錠基、3-1,7-萘錠基、4-1,7-萘錠基、5-1,7-萘錠基、6-1,7-萘錠基、8-1,7-萘錠基、2-1,6-萘錠基、3-1,6-萘錠基、4-1,6-萘錠基、5-1,6-萘錠基、7-1,6-萘錠基、8-1,6-萘錠基、2-1,5-萘錠基、3-1,5-萘錠基、4-1,5-萘錠基、6-1,5-萘錠基、7-1,5-萘錠基、8-1,5-萘錠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2-喹唑啉基、4-喹唑啉基、5-喹唑啉基、6-喹唑啉基、7-喹唑啉基、8-喹唑啉基、3-噌啉基、4-噌啉基、5-噌啉基、6-噌啉基、7-噌啉基、8-噌啉基、2-蝶啶基、4-蝶啶基、6-蝶啶基及7-蝶啶基等。
該C1-6 烷基羰基氧基可舉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n-丙基羰基氧基、i-丙基羰基氧基、n-丁基羰基氧基、i-丁基羰基氧基、s-丁基羰基氧基、t-丁基羰基氧基、1-戊基羰基氧基、2-戊基羰基氧基、3-戊基羰基氧基、i-戊基羰基氧基、新戊基羰基氧基、t-戊基羰基氧基、1-己基羰基氧基、2-己基羰基氧基、3-己基羰基氧基、1-甲基-n-戊基羰基氧基、1,1,2-三甲基-n-丙基羰基氧基、1,2,2-三甲基-n-丙基羰基氧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羰基氧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胺基可舉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i-丙基胺基、c-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i-丁基胺基、s-丁基胺基、t-丁基胺基、c-丁基胺基、1-戊基胺基、2-戊基胺基、3-戊基胺基、i-戊基胺基、新戊基胺基、t-戊基胺基、c-戊基胺基、1-己基胺基、2-己基胺基、3-己基胺基、c-己基胺基、1-甲基-n-戊基胺基、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及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等,作為該二C1-6 烷基胺基可舉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n-丙基胺基、二-i-丙基胺基、二-c-丙基胺基、二-n-丁基胺基、二-i-丁基胺基、二-s-丁基胺基、二-t-丁基胺基、二-c-丁基胺基、二-1-戊基胺基、二-2-戊基胺基、二-3-戊基胺基、二-i-戊基胺基、二-新戊基胺基、二-t-戊基胺基、二-c-戊基胺基、二-1-己基胺基、二-2-己基胺基、二-3-己基胺基、二-c-己基胺基、二-(1-甲基-n-戊基)胺基、二-(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二-(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二-(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甲基(乙基)胺基、甲基(n-丙基)胺基、甲基(i-丙基)胺基、甲基(c-丙基)胺基、甲基(n-丁基)胺基、甲基(i-丁基)胺基、甲基(s-丁基)胺基、甲基(t-丁基)胺基、甲基(c-丁基)胺基、乙基(n-丙基)胺基、乙基(i-丙基)胺基、乙基(c-丙基)胺基、乙基(n-丁基)胺基、乙基(i-丁基)胺基、乙基(s-丁基)胺基、乙基(t-丁基)胺基、乙基(c-丁基)胺基、n-丙基(i-丙基)胺基、n-丙基(c-丙基)胺基、n-丙基(n-丁基)胺基、n-丙基(i-丁基)胺基、n-丙基(s-丁基)胺基、n-丙基(t-丁基)胺基、n-丙基(c-丁基)胺基、i-丙基(c-丙基)胺基、i-丙基(n-丁基)胺基、i-丙基(i-丁基)胺基、i-丙基(s-丁基)胺基、i-丙基(t-丁基)胺基、i-丙基(c-丁基)胺基、c-丙基(n-丁基)胺基、c-丙基(i-丁基)胺基、c-丙基(s-丁基)胺基、c-丙基(t-丁基)胺基、c-丙基(c-丁基)胺基、n-丁基(i-丁基)胺基、n-丁基(s-丁基)胺基、n-丁基(t-丁基)胺基、n-丁基(c-丁基)胺基、i-丁基(s-丁基)胺基、i-丁基(t-丁基)胺基、i-丁基(c-丁基)胺基、s-丁基(t-丁基)胺基、s-丁基(c-丁基)胺基及t-丁基(c-丁基)胺基等,作為該C6-14 芳基胺基可舉出苯基胺基、o-聯苯基胺基、m-聯苯基胺基、p-聯苯基胺基、1-萘基胺基、2-萘基胺基、1-蒽基胺基、2-蒽基胺基、9-蒽基胺基、1-菲基胺基、2-菲基胺基、3-菲基胺基、4-菲基胺基及9-菲基胺基,作為該C29 雜芳基胺基可舉出可含有單獨或組合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胺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為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胺基。
作為5至7員環之該C26 單環式雜環胺基可舉出2-噻吩基胺基、3-噻吩基胺基、2-呋喃基胺基、3-呋喃基胺基、2-吡喃基胺基、3-吡喃基胺基、4-吡喃基胺基、1-吡咯基胺基、2-吡咯基胺基、3-吡咯基胺基、1-咪唑基胺基、2-咪唑基胺基、4-咪唑基胺基、1-吡唑基胺基、3-吡唑基胺基、4-吡唑基胺基、2-噻唑基胺基、4-噻唑基胺基、5-噻唑基胺基、3-異噻唑基胺基、4-異噻唑基胺基、5-異噻唑基胺基、2-噁唑基胺基、4-噁唑基胺基、5-噁唑基胺基、3-異噁唑基胺基、4-異噁唑基胺基、5-異噁唑基胺基、2-吡啶基胺基、3-吡啶基胺基、4-吡啶基胺基、2-吡嗪基胺基、2-嘧啶基胺基、4-嘧啶基胺基、5-嘧啶基胺基、3-噠嗪基胺基、4-噠嗪基胺基、2-1,3,4-噁二唑基胺基、2-1,3,4-噻二唑基胺基、3-1,2,4-噁二唑基胺基、5-1,2,4-噁二唑基胺基、3-1,2,4-噻二唑基胺基、5-1,2,4-噻二唑基胺基、3-1,2,5-噁二唑基胺基及3-1,2,5-噻二唑基胺基等。
作為構成原子數8至10之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胺基可舉出2-苯並呋喃基胺基、3-苯並呋喃基胺基、4-苯並呋喃基胺基、5-苯並呋喃基胺基、6-苯並呋喃基胺基、7-苯並呋喃基胺基、1-異苯並呋喃基胺基、4-異苯並呋喃基胺基、5-異苯並呋喃基胺基、2-苯並噻吩基胺基、3-苯並噻吩基胺基、4-苯並噻吩基胺基、5-苯並噻吩基胺基、6-苯並噻吩基胺基、7-苯並噻吩基胺基、1-異苯並噻吩基胺基、4-異苯並噻吩基胺基、5-異苯並噻吩基胺基、2-色烯基胺基、3-色烯基胺基、4-色烯基胺基、5-色烯基胺基、6-色烯基胺基、7-色烯基胺基、8-色烯基胺基、1-吲嗪基胺基、2-吲嗪基胺基、3-吲嗪基胺基、5-吲嗪基胺基、6-吲嗪基胺基、7-吲嗪基胺基、8-吲嗪基胺基、1-異吲哚基胺基、2-異吲哚基胺基、4-異吲哚基胺基、5-異吲哚基胺基、1-吲哚基胺基、2-吲哚基胺基、3-吲哚基胺基、4-吲哚基胺基、5-吲哚基胺基、6-吲哚基胺基、7-吲哚基胺基、1-吲唑基胺基、2-吲唑基胺基、3-吲唑基胺基、4-吲唑基胺基、5-吲唑基胺基、6-吲唑基胺基、7-吲唑基胺基、1-嘌呤基胺基、2-嘌呤基胺基、3-嘌呤基胺基、6-嘌呤基胺基、7-嘌呤基胺基、8-嘌呤基胺基、2-喹啉基胺基、3-喹啉基胺基、4-喹啉基胺基、5-喹啉基胺基、6-喹啉基胺基、7-喹啉基胺基、8-喹啉基胺基、1-異喹啉基胺基、3-異喹啉基胺基、4-異喹啉基胺基、5-異喹啉基胺基、6-異喹啉基胺基、7-異喹啉基胺基、8-異喹啉基胺基、1-苯並噠嗪基胺基、5-苯並噠嗪基胺基、6-苯並噠嗪基胺基、1-2、7-萘錠基胺基、3-2,7-萘錠基胺基、4-2,7-萘錠基胺基、1-2,6-萘錠基胺基、3-2,6-萘錠基胺基、4-2,6-萘錠基胺基、2-1,8-萘錠基胺基、3-1,8-萘錠基胺基、4-1,8-萘錠基胺基、2-1,7-萘錠基胺基、3-1,7-萘錠基胺基、4-1,7-萘錠基胺基、5-1,7-萘錠基胺基、6-1,7-萘錠基胺基、8-1,7-萘錠基胺基、2-1,6-萘錠基胺基、3-1,6-萘錠基胺基、4-1,6-萘錠基胺基、5-1,6-萘錠基胺基、7-1,6-萘錠基胺基、8-1,6-萘錠基胺基、2-1,5-萘錠基胺基、3-1,5-萘錠基胺基、4-1,5-萘錠基胺基、6-1,5-萘錠基胺基、7-1,5-萘錠基胺基、8-1,5-萘錠基胺基、2-喹喔啉基胺基、5-喹喔啉基胺基、6-喹喔啉基胺基、2-喹唑啉基胺基、4-喹唑啉基胺基、5-喹唑啉基胺基、6-喹唑啉基胺基、7-喹唑啉基胺基、8-喹唑啉基胺基、3-噌啉基胺基、4-噌啉基胺基、5-噌啉基胺基、6-噌啉基胺基、7-噌啉基胺基、8-噌啉基胺基、2-蝶啶基胺基、4-蝶啶基胺基、6-蝶啶基胺基及7-蝶啶基胺基等。
作為該C1-6 烷基羰基胺基可舉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i-丁基羰基胺基、s-丁基羰基胺基、t-丁基羰基胺基、1-戊基羰基胺基、2-戊基羰基胺基、3-戊基羰基胺基、i-戊基羰基胺基、新戊基羰基胺基、t-戊基羰基胺基、1-己基羰基胺基、2-己基羰基胺基及3-己基羰基胺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i-丁胺磺醯基、s-丁胺磺醯基、t-丁胺磺醯基、1-戊胺磺醯基、2-戊胺磺醯基、3-戊胺磺醯基、i-戊胺磺醯基、新戊胺磺醯基、t-戊胺磺醯基、1-己胺磺醯基、2-己胺磺醯基及3-己胺磺醯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胺基羰基、t-丁基胺基羰基、1-戊基胺基羰基、2-戊基胺基羰基、3-戊基胺基羰基、i-戊基胺基羰基、新戊基胺基羰基、t-戊基胺基羰基、1-己基胺基羰基、2-己基胺基羰基及3-己基胺基羰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胺基羰基、t-丁基胺基羰基、1-戊基胺基羰基、2-戊基胺基羰基、3-戊基胺基羰基、i-戊基胺基羰基、新戊基胺基羰基、t-戊基胺基羰基、1-己基胺基羰基、2-己基胺基羰基及3-己基胺基羰基等,作為該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可舉出二甲基胺基羰基、二乙基胺基羰基、二-n-丙基胺基羰基、二-i-丙基胺基羰基、二-c-丙基胺基羰基、二-n-丁基胺基羰基、二-i-丁基胺基羰基、二-s-丁基胺基羰基、二-t-丁基胺基羰基、二-c-丁基胺基羰基、二-1-戊基胺基羰基、二-2-戊基胺基羰基、二-3-戊基胺基羰基、二-i-戊基胺基羰基、二-新戊基胺基羰基、二-t-戊基胺基羰基、二-c-戊基胺基羰基、二-1-己基胺基羰基、二-2-己基胺基羰基、二-3-己基胺基羰基、二-c-己基胺基羰基、二-(1-甲基-n-戊基)胺基羰基、二-(1,1,2-三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二-(1,2,2-三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二-(3,3-二甲基-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乙基)胺基羰基、甲基(n-丙基)胺基羰基、甲基(i-丙基)胺基羰基、甲基(c-丙基)胺基羰基、甲基(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i-丁基)胺基羰基、甲基(s-丁基)胺基羰基、甲基(t-丁基)胺基羰基、甲基(c-丁基)胺基羰基、乙基(n-丙基)胺基羰基、乙基(i-丙基)胺基羰基、乙基(c-丙基)胺基羰基、乙基(n-丁基)胺基羰基、乙基(i-丁基)胺基羰基、乙基(s-丁基)胺基羰基、乙基(t-丁基)胺基羰基、乙基(c-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丙基(c-丙基)胺基羰基、n-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n-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c-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i-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n-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i-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s-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t-丁基)胺基羰基、c-丙基(c-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i-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s-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n-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s-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i-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t-丁基)胺基羰基、s-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及t-丁基(c-丁基)胺基羰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羰基可舉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i-丁基羰基、s-丁基羰基、t-丁基羰基、1-戊基羰基、2-戊基羰基、3-戊基羰基、i-戊基羰基、新戊基羰基、t-戊基羰基、1-己基羰基、2-己基羰基及3-己基羰基等,作為該C6-14 芳基羰基可舉出苯基羰基、o-聯苯基羰基、m-聯苯基羰基、p-聯苯基羰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1-蒽基羰基、2-蒽基羰基、9-蒽基羰基、1-菲基羰基、2-菲基羰基、3-菲基羰基、4-菲基羰基及9-菲基羰基等。
作為該C2-9 雜芳基羰基可舉出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羰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羰基。
作為5至7員環之該C2-6 單環式雜環羰基可舉出2-噻吩基羰基、3-噻吩基羰基、2-呋喃基羰基、3-呋喃基羰基、2-吡喃基羰基、3-吡喃基羰基、4-吡喃基羰基、1-吡咯基羰基、2-吡咯基羰基、3-吡咯基羰基、1-咪唑基羰基、2-咪唑基羰基、4-咪唑基羰基、1-吡唑基羰基、3-吡唑基羰基、4-吡唑基羰基、2-噻唑基羰基、4-噻唑基羰基、5-噻唑基羰基、3-異噻唑基羰基、4-異噻唑基羰基、5-異噻唑基羰基、2-噁唑基羰基、4-噁唑基羰基、5-噁唑基羰基、3-異噁唑基羰基、4-異噁唑基羰基、5-異噁唑基羰基、2-吡啶基羰基、3-吡啶基羰基、4-吡啶基羰基、2-吡嗪基羰基、2-嘧啶基羰基、4-嘧啶基羰基、5-嘧啶基羰基、3-噠嗪基羰基、4-噠嗪基羰基、2-1,3,4-噁二唑基羰基、2-1,3,4-噻二唑基羰基、3-1,2,4-噁二唑基羰基、5-1,2,4-噁二唑基羰基、3-1,2,4-噻二唑基羰基、5-1,2,4-噻二唑基羰基、3-1,2,5-噁二唑基羰基及3-1,2,5-噻二唑基羰基等。
作為構成原子數之8至10的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羰基可舉出2-苯並呋喃基羰基、3-苯並呋喃基羰基、4-苯並呋喃基羰基、5-苯並呋喃基羰基、6-苯並呋喃基羰基、7-苯並呋喃基羰基、1-異苯並呋喃基羰基、4-異苯並呋喃基羰基、5-異苯並呋喃基羰基、2-苯並噻吩基羰基、3-苯並噻吩基羰基、4-苯並噻吩基羰基、5-苯並噻吩基羰基、6-苯並噻吩基羰基、7-苯並噻吩基羰基、1-異苯並噻吩基羰基、4-異苯並噻吩基羰基、5-異苯並噻吩基羰基、2-色烯基羰基、3-色烯基羰基、4-色烯基羰基、5-色烯基羰基、6-色烯基羰基、7-色烯基羰基、8-色烯基羰基、1-吲嗪基羰基、2-吲嗪基羰基、3-吲嗪基羰基、5-吲嗪基羰基、6-吲嗪基羰基、7-吲嗪基羰基、8-吲嗪基羰基、1-異吲哚基羰基、2-異吲哚基羰基、4-異吲哚基羰基、5-異吲哚基羰基、1-吲哚基羰基、2-吲哚基羰基、3-吲哚基羰基、4-吲哚基羰基、5-吲哚基羰基、6-吲哚基羰基、7-吲哚基羰基、1-吲唑基羰基、2-吲唑基羰基、3-吲唑基羰基、4-吲唑基羰基、5-吲唑基羰基、6-吲唑基羰基、7-吲唑基羰基、1-嘌呤基羰基、2-嘌呤基羰基、3-嘌呤基羰基、6-嘌呤基羰基、7-嘌呤基羰基、8-嘌呤基羰基、2-喹啉基羰基、3-喹啉基羰基、4-喹啉基羰基、5-喹啉基羰基、6-喹啉基羰基、7-喹啉基羰基、8-喹啉基羰基、1-異喹啉基羰基、3-異喹啉基羰基、4-異喹啉基羰基、5-異喹啉基羰基、6-異喹啉基羰基、7-異喹啉基羰基、8-異喹啉基羰基、1-苯並噠嗪基羰基、5-苯並噠嗪基羰基、6-苯並噠嗪基羰基、1-2,7-萘錠基羰基、3-2,7-萘錠基羰基、4-2,7-萘錠基羰基、1-2,6-萘錠基羰基、3-2,6-萘錠基羰基、4-2,6-萘錠基羰基、2-1,8-萘錠基羰基、3-1,8-萘錠基羰基、4-1,8-萘錠基羰基、2-1,7-萘錠基羰基、3-1,7-萘錠基羰基、4-1,7-萘錠基羰基、5-1,7-萘錠基羰基、6-1,7-萘錠基羰基、8-1,7-萘錠基羰基、2-1,6-萘錠基羰基、3-1,6-萘錠基羰基、4-1,6-萘錠基羰基、5-1,6-萘錠基羰基、7-1,6-萘錠基羰基、8-1,6-萘錠基羰基、2-1,5-萘錠基羰基、3-1,5-萘錠基羰基、4-1,5-萘錠基羰基、6-1,5-萘錠基羰基、7-1,5-萘錠基羰基、8-1,5-萘錠基羰基、2-喹喔啉基羰基、5-喹喔啉基羰基、6-喹喔啉基羰基、2-喹唑啉基羰基、4-喹唑啉基羰基、5-喹唑啉基羰基、6-喹唑啉基羰基、7-喹唑啉基羰基、8-喹唑啉基羰基、3-噌啉基羰基、4-噌啉基羰基、5-噌啉基羰基、6-噌啉基羰基、7-噌啉基羰基、8-噌啉基羰基、2-蝶啶基羰基、4-蝶啶基羰基、6-蝶啶基羰基及7-蝶啶基羰基等。
作為該C1-6 烷氧基羰基可舉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1-戊基氧基羰基、2-戊基氧基羰基、3-戊基氧基羰基、i-戊基氧基羰基、新戊基氧基羰基、t-戊基氧基羰基、1-己基氧基羰基、2-己基氧基羰基及3-己基氧基羰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及乙磺醯基。作為該C6-14 芳基磺醯基可舉出苯磺醯基、o-聯苯基磺醯基、m-聯苯基磺醯基、p-聯苯基磺醯基、1-萘磺醯基、2-萘磺醯基、1-蒽磺醯基、2-蒽磺醯基、9-蒽磺醯基、1-菲磺醯基、2-菲磺醯基、3-菲磺醯基、4-菲磺醯基及9-菲磺醯基等。
作為該C2-9 雜芳基磺醯基可舉出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之5至7員環的C2-6 單環式雜環磺醯基及含有構成原子數8至10之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磺醯基。
作為5至7員環之該C2-6 單環式雜環磺醯基可舉出2-噻吩基磺醯基、3-噻吩基磺醯基、2-呋喃基磺醯基、3-呋喃基磺醯基、2-吡喃基磺醯基、3-吡喃基磺醯基、4-吡喃基磺醯基、1-吡咯基磺醯基、2-吡咯基磺醯基、3-吡咯基磺醯基、1-咪唑基磺醯基、2-咪唑基磺醯基、4-咪唑基磺醯基、1-吡唑基磺醯基、3-吡唑基磺醯基、4-吡唑基磺醯基、2-噻唑基磺醯基、4-噻唑基磺醯基、5-噻唑基磺醯基、3-異噻唑基磺醯基、4-異噻唑基磺醯基、5-異噻唑基磺醯基、2-噁唑基磺醯基、4-噁唑基磺醯基、5-噁唑基磺醯基、3-異噁唑基磺醯基、4-異噁唑基磺醯基、5-異噁唑基磺醯基、2-吡啶基磺醯基、3-吡啶基磺醯基、4-吡啶基磺醯基、2-吡嗪基磺醯基、2-嘧啶基磺醯基、4-嘧啶基磺醯基、5-嘧啶基磺醯基、3-噠嗪基磺醯基、4-噠嗪基磺醯基、2-1,3,4-噁二唑基磺醯基、2-1,3,4-噻二唑基磺醯基、3-1,2,4-噁二唑基磺醯基、5-1,2,4-噁二唑基磺醯基、3-1,2,4-噻二唑基磺醯基、5-1,2,4-噻二唑基磺醯基、3-1,2,5-噁二唑基磺醯基及3-1,2,5-噻二唑基磺醯基等。
作為構成原子數8至10之該C5-9 縮合二環式雜環磺醯基可舉出
2-苯並呋喃基磺醯基、3-苯並呋喃基磺醯基、4-苯並呋喃基磺醯基、5-苯並呋喃基磺醯基、6-苯並呋喃基磺醯基、7-苯並呋喃基磺醯基、1-異苯並呋喃基磺醯基、4-異苯並呋喃基磺醯基、5-異苯並呋喃基磺醯基、2-苯並噻吩基磺醯基、3-苯並噻吩基磺醯基、4-苯並噻吩基磺醯基、5-苯並噻吩基磺醯基、6-苯並噻吩基磺醯基、7-苯並噻吩基磺醯基、1-異苯並噻吩基磺醯基、4-異苯並噻吩基磺醯基、5-異苯並噻吩基磺醯基、2-色烯基磺醯基、3-色烯基磺醯基、4-色烯基磺醯基、5-色烯基磺醯基、6-色烯基磺醯基、7-色烯基磺醯基、8-色烯基磺醯基、1-吲嗪基磺醯基、2-吲嗪基磺醯基、3-吲嗪基磺醯基、5-吲嗪基磺醯基、6-吲嗪基磺醯基、7-吲嗪基磺醯基、8-吲嗪基磺醯基、1-異吲哚基磺醯基、2-異吲哚基磺醯基、4-異吲哚基磺醯基、5-異吲哚基磺醯基、1-吲哚基磺醯基、2-吲哚基磺醯基、3-吲哚基磺醯基、4-吲哚基磺醯基、5-吲哚基磺醯基、6-吲哚基磺醯基、7-吲哚基磺醯基、1-吲唑基磺醯基、2-吲唑基磺醯基、3-吲唑基磺醯基、4-吲唑基磺醯基、5-吲唑基磺醯基、6-吲唑基磺醯基、7-吲唑基磺醯基、1-嘌呤基磺醯基、2-嘌呤基磺醯基、3-嘌呤基磺醯基、6-嘌呤基磺醯基、7-嘌呤基磺醯基、8-嘌呤基磺醯基、2-喹啉基磺醯基、3-喹啉基磺醯基、4-喹啉基磺醯基、5-喹啉基磺醯基、6-喹啉基磺醯基、7-喹啉基磺醯基、8-喹啉基磺醯基、1-異喹啉基磺醯基、3-異喹啉基磺醯基、4-異喹啉基磺醯基、5-異喹啉基磺醯基、6-異喹啉基磺醯基、7-異喹啉基磺醯基、8-異喹啉基磺醯基、1-苯並噠嗪基磺醯基、5-苯並噠嗪基磺醯基、6-苯並噠嗪基磺醯基、1-2,7-萘錠基磺醯基、3-2,7-萘錠基磺醯基、4-2,7-萘錠基磺醯基、1-2,6-萘錠基磺醯基、3-2,6-萘錠基磺醯基、4-2,6-萘錠基磺醯基、2-1,8-萘錠基磺醯基、3-1,8-萘錠基磺醯基、4-1,8-萘錠基磺醯基、2-1,7-萘錠基磺醯基、3-1,7-萘錠基磺醯基、4-1,7-萘錠基磺醯基、5-1,7-萘錠基磺醯基、6-1,7-萘錠基磺醯基、8-1,7-萘錠基磺醯基、2-1,6-萘錠基磺醯基、3-1,6-萘錠基磺醯基、4-1,6-萘錠基磺醯基、5-1,6-萘錠基磺醯基、7-1,6-萘錠基磺醯基、8-1,6-萘錠基磺醯基、2-1,5-萘錠基磺醯基、3-1,5-萘錠基磺醯基、4-1,5-萘錠基磺醯基、6-1,5-萘錠基磺醯基、7-1,5-萘錠基磺醯基、8-1,5-萘錠基磺醯基、2-喹喔啉基磺醯基、5-喹喔啉基磺醯基、6-喹喔啉基磺醯基、2-喹唑啉基磺醯基、4-喹唑啉基磺醯基、5-喹唑啉基磺醯基、6-喹唑啉基磺醯基、7-喹唑啉基磺醯基、8-喹唑啉基磺醯基、3-噌啉基磺醯基、4-噌啉基磺醯基、5-噌啉基磺醯基、6-噌啉基磺醯基、7-噌啉基磺醯基、8-噌啉基磺醯基、2-蝶啶基磺醯基、4-蝶啶基磺醯基、6-蝶啶基磺醯基及7-蝶啶基磺醯基等。
作為該C2-9 雜環基可舉出自由選自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之1個以上的原子與2至9個碳原子所成之單環及縮環二環性雜環基,其具體例子可舉出
上述式中,各環結構中所記載之-(表示鍵)表示化學結構上可被取代之任意位置,但並表示特定之取代位置。
式(a)、式(b)、式(c)、式(d)、式(f)、式(g)、式(h)、式(j)、式(k)、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及式(af)中的R14 ,R15 ,R16 及R17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n-戊基、i-戊基、3,3-二甲基-n-丁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乙氧基羰基乙基、c-丙基、c-戊基、c-己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甲硫基、乙硫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n-丙基羰基氧基、i-丙基羰基氧基、n-丁基羰基氧基、t-丁基羰基氧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i-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n-丙基胺基、二-i-丙基胺基、二-n-丁基胺基、苯基胺基、o-聯苯基胺基、m-聯苯基胺基、p-聯苯基胺基、1-萘基胺基、2-萘基胺基、2-吡啶基胺基、3-吡啶基胺基、4-吡啶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甲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羰基、n-丙基胺基羰基、i-丙基胺基羰基、n-丁基胺基羰基、二甲基胺基羰基、二乙基胺基羰基、二-n-丙基胺基羰基、二-i-丙基胺基羰基、二-c-丙基胺基羰基、二-n-丁基胺基羰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苯基羰基、o-聯苯基羰基、m-聯苯基羰基、p-聯苯基羰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2-吡啶基羰基、3-吡啶基羰基、4-吡啶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甲磺醯基、三氟甲磺醯基、苯磺醯基、o-聯苯基磺醯基、m-聯苯基磺醯基、p-聯苯基磺醯基、1-萘磺醯基、2-萘磺醯基、2-吡啶基磺醯基、3-吡啶基磺醯基、4-吡啶基磺醯基、胺基、氰基、胺基甲醯基、羧基、
為佳。上述式中,各環結構中所記載之-(表示鍵)表示化學結構上可被取代之任意位置,但並表示特定之取代位置。
前述式(c)、式(d)、式(p)、式(q)、式(v)、式(w)、式(ab)、式(ac)及式(ad)中之Q表示O(氧原子)、S(硫原子)、SO(亞磺醯基)或SO2 (磺醯基)。式(c)、式(d)、式(p)、式(q)、式(v)、式(w)、式(ab)、式(ac)及式(ad)中Q表示O(氧原子)為佳。
對於前述式(11)或式(12)中部分環結構A表示
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時之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中的R12 、R13 、R14 、R15 及R16 做說明。
對於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之部分環結構表示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時的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做説明。
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
對於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n-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等。
作為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n-戊基、i-戊基、胺基、羥基為佳,較佳為氫原子、甲基。
對於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之部分環結構為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時之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做説明。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或C1-6 烷氧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
對於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之各原子及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n-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基及乙氧基羰基乙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羰基胺基可舉出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n-丙基羰基胺基、i-丙基羰基胺基、n-丁基羰基胺基、i-丁基羰基胺基、s-丁基羰基胺基、t-丁基羰基胺基、1-戊基羰基胺基、2-戊基羰基胺基、3-戊基羰基胺基、i-戊基羰基胺基、新戊基羰基胺基、t-戊基羰基胺基、1-己基羰基胺基、2-己基羰基胺基及3-己基羰基胺基、作為該C3-8 環烷基羰基可舉出c-丙基羰基、c-丁基羰基、1-甲基-c-丙基羰基、2-甲基-c-丙基羰基、c-戊基羰基、1-甲基-c-丁基羰基、2-甲基-c-丁基羰基、3-甲基-c-丁基羰基、1,2-二甲基-c-丙基羰基、2,3-二甲基-c-丙基羰基、1-乙基-c-丙基羰基、2-乙基-c-丙基羰基、c-己基羰基、c-戊基羰基、c-辛基羰基、1-甲基-c-己基羰基、2-甲基-c-己基羰基、3-甲基-c-己基羰基、1,2-二甲基-c-己基羰基、2,3-二甲基-c-丙基羰基、1-乙基-c-丙基羰基、1-甲基-c-戊基羰基、2-甲基-c-戊基羰基、3-甲基-c-戊基羰基、1-乙基-c-丁基羰基、2-乙基-c-丁基羰基、3-乙基-c-丁基羰基、1,2-二甲基-c-丁基羰基、1,3-二甲基-c-丁基羰基、2,2-二甲基-c-丁基羰基、2,3-二甲基-c-丁基羰基、2,4-二甲基-c-丁基羰基、3,3-二甲基-c-丁基羰基、1-n-丙基-c-丙基羰基、2-n-丙基-c-丙基羰基、1-i-丙基-c-丙基羰基、2-i-丙基-c-丙基羰基、1,2,2-三甲基-c-丙基羰基、1,2,3-三甲基-c-丙基羰基、2,2,3-三甲基-c-丙基羰基、1-乙基-2-甲基-c-丙基羰基、2-乙基-1-甲基-c-丙基羰基、2-乙基-2-甲基-c-丙基羰基及2-乙基-3-甲基-c-丙基羰基等,該C1-6 烷氧基羰基可舉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n-丙氧基羰基、i-丙氧基羰基、n-丁氧基羰基、i-丁氧基羰基、s-丁氧基羰基、t-丁氧基羰基、1-戊基氧基羰基、2戊基氧基羰基、3-戊基氧基羰基、i-戊基氧基羰基、新戊基氧基羰基、t-戊基氧基羰基、1-己基氧基羰基、2-己基氧基羰基及3-己基氧基羰基等。
作為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n-戊基、i-戊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乙基羰基氧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甲氧基羰基乙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乙基為佳,又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甲基羰基氧基甲基、乙基羰基氧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乙基、乙基羰基胺基乙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三氟甲氧基羰基甲基為較佳。
前述式(11)或式(12)中的A之部分環結構為前述式(p)及式(v),前述式(p)或式(v)中的Q表示O(氧原子)、S(硫原子)、SO(亞磺醯基)或SO2 (磺醯基)。式(p)或式(v)中的Q以O(氧原子)為佳。對於作為前述式(13)中的R9 、R10 、W、X、Y及Z做説明。
式(13)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
對於式(13)中的R9 及R10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C1-6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i-戊基、新戊基、2,2-二甲基丙基、1-己基、2-己基、3-己基、1-甲基-n-戊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及3,3-二甲基-n-丁基等,作為該C6-14 芳基可舉出苯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等。式(13)中的R9 及R10 以甲基、三氟甲基、乙基為佳,較佳為甲基。
式(13)中的W表示氫原子、羥基、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鹵素原子、C1-4 烷基或C1-6 烷基胺磺醯基(該烷基及烷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
對於式(13)中的W之各原子及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C1-6 烷氧基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i-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1-戊基氧基、2-戊基氧基、3-戊基氧基、i-戊基氧基、新戊基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1-己基氧基、2-己基氧基、3-己基氧基、1-甲基-n-戊基氧基、1,1,2-三甲基-n-丙氧基、1,2,2-三甲基-n-丙氧基及3,3-二甲基-n-丁氧基等、作為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作為該C1-6 烷基胺磺醯基可舉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i-丁胺磺醯基、s-丁胺磺醯基、t-丁胺磺醯基、1-戊胺磺醯基、2-戊胺磺醯基、3-戊胺磺醯基、i-戊胺磺醯基、新戊胺磺醯基、t-戊胺磺醯基、1-己胺磺醯基、2-己胺磺醯基及3-己胺磺醯基等。
式(13)中的W以氫原子、羥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乙胺磺醯基、n-丙胺磺醯基、i-丙胺磺醯基、n-丁胺磺醯基為佳,較佳為氫原子、羥基、氟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甲氧基、甲磺醯胺基、三氟甲磺醯胺基。
式(13)中的X表示NR20 ,N表示氮原子,R20 表示氫原子或C1-4 烷基。
對於式(13)的X中R20 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
作為式(13)的X中R20 可舉出氫原子、甲基、乙基為佳。
式(13)中Y表示鍵、SO(亞磺醯基)或SO2 (磺醯基),以鍵與SO2 為佳。
式(13)中Z表示C1-4 烷基(該C1-4 烷基表示1至5個鹵素原子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或苯基(該苯基表示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
對於式(13)中Z之各取代基做具體説明。
作為該C1-4 烷基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及t-丁基等。
作為式(13)中Z可舉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苯基為佳。
將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任一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該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之使用量對於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而言為0.001至100莫耳%之範圍,以0.01至20莫耳%之範圍為佳,以0.3至5莫耳%之範圍為較佳。
將前述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之任一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溶劑為非質子性有機溶劑時為鹵素系溶劑、芳香族烴系溶劑、酯系溶劑、醚系溶劑或腈系溶劑,作為質子性有機溶劑為醇系溶劑。作為鹵素系溶劑可舉出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氯苯等,作為芳香族烴系溶劑可舉出苯、甲苯等,作為酯系溶劑可舉出乙酸乙酯等,作為醚系溶劑可舉出四氫呋喃、二乙醚等,作為腈系溶劑可舉出丁腈、丙腈、乙腈等。作為醇系溶劑可舉出甲醇、乙醇、i-丙醇等,可再舉出上述溶劑之混合物。又,本反應中使用過氧化氫之水溶液(過氧化氫水)時,亦可藉由與不溶解於水之有機溶劑進行混合可分離有機相與水相,如此2相系之溶劑亦可作為本發明之反應溶劑使用。較佳溶劑為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之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甲苯、乙酸乙酯、或此等溶劑之混合物。
製造操作可舉出有機溶劑中加入色烯(chromen)化合物、光學活性鈦錯合物、氧化劑後進行反應。添加順序可舉出有機溶劑、色烯(chromen)化合物、光學活性鈦錯合物所成之溶液中添加氧化劑為佳。
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具體例可舉出亞碘醯苯、次氯酸鈉、m-氯過安息香酸、Oxone(DuPont公司註冊商標)、過氧化氫水、尿素-過氧化氫加成體(UHP)、2-氧-氮參員(oxaziridine)、N-甲基嗎啉氧化物(NMO)、過氧化氫第三丁烷(TBHP)、氫過氧化枯烯(CHP)及此等氧化劑之混合物。其中以過氧化氫水、尿素-過氧化氫加成體(UHP)及此等氧化劑之混合物為佳。氧化劑為過氧化氫水時之濃度可舉出1至100%(重量%)之範圍,但以5至60%(重量%)之範圍為佳。
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的使用量可舉出對於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而言為1至10當量之範圍,但以1至3當量之範圍為佳。
氧化劑之添加方法可舉出一括添加以外,亦可舉出分批添加與連續添加。
連續添加情況為添加速度以反應溶劑系中之內溫不會急速上升之範圍為佳,具體為每小時0.01至40000當量之範圍為佳,較佳為每小時0.05至0.3當量之範圍。又,分批添加為將所使用的氧化劑分為p次(p表示任意整數)添加之方法。分批可為等份量或非等份量,p以2至100之範圍為佳。
反應溫度可舉出-78℃至溶劑迴流溫度或、所使用之溶劑融點溫度至溶劑迴流溫度之範圍,但以-20至50℃之範圍為佳,0至35℃之範圍為較佳。
反應系中的壓力可舉出10kPa至1100kPa之範圍,但以15kPa至200kPa為佳,藉由加壓可於比常壓時之溶劑迴流溫度更高溫度下進行反應。
進行反應中,可追加觸媒之光學活性鈦錯合物而縮短反應時間。又,追加氧化劑亦可縮短反應時間。
反應終了後可組合蒸餾操作、矽膠管柱層析法、分液萃取操作、再結晶操作或上述操作而進行分離純化得到目的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
所得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光學純度可藉由光學活性高速液體層析法分析、光學活性氣層析法分析或旋光度測定等進行分析。
以下,藉由實施例做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非受到這些限定者。
且,實施例中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中亦存在著未判定之不對稱碳之絕對配置者。對於這些化合物於圖中之不對稱碳及化合物名中的絕對配置標記上附上*,表示圖及化合物名所記載為假設之絕對配置標記。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B)及(C)之合成實施例所使用的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B)及(C)為依據非專利文獻8(Angew.Chem.Int.Ed.(2005年),44,4935-4939.)所記載之方法製造。
下式所示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D)為、
salan配位子(42’)之二氯甲烷反應溶劑中氮氣環境下,25至28℃中添加對salan配位子(42’)1莫耳為1.1莫耳之鈦四異丙氧化物〔Ti(Oi-Pr)4 〕後攪拌5小時,再於25至28℃下添加水後,攪拌反應溶液12小時。其後,餾去反應溶劑得到組成生物,將此藉由二氯甲烷進行再結晶操作而得到光學活性鈦錯合物(D)。
淡黃白色固體MS(CSI)=1082,2163
對於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及(F)亦以上述相同製造法得到。
實施例1
(3S,4S)-6-乙醯胺-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I))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B)(38mg、0.021mmol)(對基質為1.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3mL)中28℃下加入6-乙醯胺-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0.54g,2.1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7.5%過氧化氫水(1.4g,3.1mmol)經10小時於28℃下添加。將添加7.5%過氧化氫水之開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時間至14小時後將7.5%過氧化氫水(0.1g,0.2mmol)於28℃下添加,再於28℃下自反應開始時間繼續進行19小時的攪拌。反應終了後,於反應液中添加二氯甲烷(6mL)與蒸餾水(6mL),分離出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中以二氯甲烷(6mL)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粉末狀之化合物(I)(0.49g,產率86%,光學純度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OJ-RH,溶離液 乙腈/甲醇/0.01M氯化鈉水溶液=1/3/5(v/v/v),流量1.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5.9分鐘(3S,4S)、鏡像異構物:11.7分(3R,4R),測定波長242nm。
1 H-NMR(CDCl3 )δ;1.27(s,3H),1.59(s,3H),2.28(s,3H),3.55(d,J=4.1Hz,1H),3.97(d,J=4.1Hz,1H),7.64(s,1H),8.79(s,1H),10.10(br,1H)。
實施例2
(3R,4R)-6-乙醯胺-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II))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25.6mg、0.021mmol)(對基質為1.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3mL)於30℃中,加入6-乙醯胺-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537.4mg,2.1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302.7mg,2.7mmol)經1秒於30℃中添加。其後於30℃中繼續攪拌7小時。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與蒸餾水添加於反應液中並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粉末狀之化合物(II)(0.53g,產率93%,光學純度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OJ-RH,溶離液乙腈/甲醇/0.01M氯化鈉水溶液=1/3/5(v/v/v),流量1.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3.4分鐘(3R,4R)、鏡像異構物:17.5分(3S,4S),測定波長242nm。
1 H-NMR(CDCl3 )δ;1.27(s,3H),1.59(s,3H),2.28(s,3H),3.55(d,J=4.2Hz,1H),3.97(d,J=4.5Hz,1H),7.63(s,1H),8.79(s,1H),10.09(br,1H)。
實施例3
(3S,4S)-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III))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B)(73mg,0.041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8mL)中,25℃下加入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0.41g,2.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24g,2.1mmol)經2秒間於25℃中添加。將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開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時間至27小時於25℃下進行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6mL)與蒸餾水(6mL)添加於反應液中,分離出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6mL)萃取之有機相,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白黃色粉末狀之化合物(III)(0.43g,產率97%,光學純度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CEL OD-H,溶離液n-己/i-丙醇=9/1(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9.6分(3S,4S)、鏡像異構物:8.4分鐘(3R,4R),測定波長300nm。
1 H-NMR(CDCl3 )δ;1.33(s,3H),1.63(s,3H),3.57(d,J=4.4Hz,1H),4.00(d,J=4.4Hz,1H),6.89(d,J=9.1Hz,1H),8.15(dd,J=9.1,2.8Hz,1H),8.31(d,J=2.8Hz,1H)。
實施例4
(3S,4S)-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III))之合成
所示salan配位子(4.9mg,0.0080mmol)(對基質為4.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0.3mL)中20℃下加入鈦四異丙氧化物〔Ti(Oi-Pr)4 〕(2.3mg,0.0080mmol)。20℃下進行1小時攪拌後,將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41mg,0.20mmol)加入於前述溶液中。將30%過氧化氫水(0.034g,0.30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時間至24小時,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III)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5.8分鐘(3S,4S),鏡像異構物:12.6分(3R,4R),測定波長330nm。
實施例5
(3R,4R)-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IV))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48mg,0.04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6mL)於20℃下加入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0.41g,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24g,2.1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反應開始時間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後,將二氯甲烷(5mL)與蒸餾水(5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出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5mL、3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之化合物(IV)(0.41g,產率94%,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2.6分鐘(3R,4R),鏡像異構物:15.8分(3S,4S),測定波長330nm。
1 H-NMR(CDCl3 )δ;1.33(s,3H),1.62(s,3H),3.58(d,J=4.4Hz,1H),4.00(d,J=4.4Hz,1H),6.89(d,J=8.6Hz,1H),8.14(dd,J=8.6,3.0Hz,1H),8.30(d,J=3.0Hz,1H)。
實施例6
(3R,4R)-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IV))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73mg、0.041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8mL)於25℃中加入2,2-二甲基-6-硝基-2H-1-苯並吡喃(0.41g,2.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24g,2.1mmol)經2秒於25℃下添加。其後繼續於25℃下攪拌,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8小時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再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IV)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6%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溶離液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5.2分鐘(3R,4R)、鏡像異構物:6.1分(3S,4S),測定波長330nm。
實施例7
(3S ,4S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B)(71mg、0.04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8mL)於25℃中加入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0.47g,2.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24g,2.1mmol)經2秒間於25℃下添加。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19小時,於25℃下繼續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3mL)與蒸餾水(3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出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3mL)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油狀之化合物(V)(0.50g,產率99%,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8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2.1分鐘、鏡像異構物:11.3分鐘,測定波長225nm。
1 H-NMR(CDCl3 )δ;1.26(s,3H),1.59(s,3H),3.53(d,J=4.4Hz,1H),3.90(d,J=4.4Hz,1H),3.95(s,3H),7.08(s,1H),7.33(s,1H)。
實施例8
(3S ,4S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所示salan配位子(14mg,0.020mmol)(對基質為4.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0.9mL)於20℃下加入鈦四異丙氧化物〔Ti(Oi-Pr)4 〕(5.7mg,0.020mmol)。20℃下進行1小時攪拌後,再加入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0.118g,0.5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085g,0.75mmol)分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9%ee。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之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8.3分鐘、鏡像異構物:17.5分鐘,測定波長225nm。
實施例9
(3R ,4R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48mg,0.04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7mL)中於25℃下加入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0.47g,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24g,2.1mmol)分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後,將二氯甲烷(5mL)與蒸餾水(5mL)添加於反應液中,分離出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5mL、3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油狀之化合物(V’)(0.48g,產率96%,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7.5分鐘、鏡像異構物:18.3分鐘,測定波長225nm。
1 H-NMR(CDCl3 )δ;1.26(s,3H),1.58(s,3H),3.54(d,J=4.5Hz,1H),3.91(d,J=4.5Hz,1H),3.95(s,3H),7.09(s,1H),7.32(s,1H)。
實施例10
(3R ,4R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71mg,0.04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8mL)於25℃下加入2,2-二甲基-7-硝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0.47g,2.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24g,2.1mmol)經2秒間於25℃下添加。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時間至18小時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8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1.3分鐘、鏡像異構物:12.1分鐘,測定波長225nm。
實施例11
(3S ,4S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B)(36mg,0.02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4mL)中於25℃下加入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0.21g,1.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12g,1.1mmol)經2秒間添加。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7小時,於25℃進行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2mL)與蒸餾水(2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出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2mL)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粉末狀之化合物(VI)(0.43g,產率99%,光學純度為99.4%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溶離液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9.2分鐘、鏡像異構物:4.9分鐘,測定波長220nm。
1 H-NMR(CDCl3 )δ;1.29(s,3H),1.62(s,3H),3.58(d,J=4.4Hz,1H),3.97(d,J=4.4Hz,1H),7.50(d,J=8.3Hz,1H),7.67(dd,J=8.3,2.2Hz,1H),7.80(d,J=2.2Hz,1H)。
實施例12
(3S ,4S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F)(48mg,0.04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6mL)中於25℃下添加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0.41g,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25g,2.2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5mL)與蒸餾水(5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5mL、3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結晶之化合物(VI)(0.44g,產率98%,光學純度為9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之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25.2分鐘、鏡像異構物:13.9分鐘,測定波長220nm。
1 H-NMR(CDCl3 )δ;1.29(s,3H),1.61(s,3H),3.60(d,J=4.5Hz,1H),3.99(d,J=4.5Hz,1H),7.52(d,J=8.3Hz,1H),7.62(d,J=2.1Hz,1H),7.70(dd,J=8.3,2.1Hz,1H)。
實施例13
(3R ,4R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36mg,0.02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4mL)中於25℃下添加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0.21g,1.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12g,1.1mmol)經2秒間於25℃下添加。其後亦於25℃下繼續攪拌,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I’)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溶離液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4.9分鐘、鏡像異構物:9.2分鐘,測定波長220nm。
實施例14
(3R ,4R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24mg,0.02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3mL)中於20℃下加入2,2-二甲基-7-硝基-2H-1-苯並吡喃(0.205g,1.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12g,1.1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I’)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3.9分鐘、鏡像異構物:25.2分鐘,測定波長220nm。
實施例15
(3S ,4S )-3,4-乙氧基-6-氟-3,4-二氫-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B)(37mg,0.021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4mL)中於25℃下添加6-氟-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0.23g,1.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12g,1.1mmol)經2秒間於25℃下添加。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9小時,於25℃下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2mL)與蒸餾水(2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2mL)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粉末狀之化合物(VII)(0.23g,產率94%,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三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7.4分鐘、鏡像異構物:18.1分鐘,測定波長220nm。
1 H-NMR(CDCl3 )δ;1.33(s,3H),1.64(s,3H),3.57(d,J=4.4Hz,1H),3.94(d,J=4.4Hz,1H),7.35(dd,J=4.4,7.1Hz,1H),7.56(dd,J=4.4,7.9Hz,1H)。
實施例16
(3S ,4S )-3,4-乙氧基-6-氟-3,4-二氫-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所示salan配位子(43mg,0.080mmol)(對基質為4.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1.7mL)中於25℃下添加鈦四異丙氧化物〔Ti(Oi-Pr)4 〕(11mg,0.040mmol)。20℃下進行1小時攪拌後,加入6-氟-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0.446g,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25g,2.2mmol)分為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40小時,於20℃下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5mL)與蒸餾水(5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5mL、3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油狀之化合物(VII)(0.43g,產率90%,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三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6.8分鐘、鏡像異構物:17.3分鐘,測定波長220nm。
1 H-NMR(CDCl3 )δ;1.33(s,3H),1.63(s,3H),3.60(d,J=4.5Hz,1H),3.98(d,J=4.5Hz,1H),7.38(dd,J=3.0,7.4Hz,1H),7.54(dd,J=3.0,7.4Hz,1H)。
實施例17
(3R ,4R )-3,4-乙氧基-6-氟-3,4-二氫-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37mg,0.021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4mL)中於25℃下添加6-氟-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0.23g,1.0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0.12g,1.1mmol)經2秒間於25℃下添加。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3小時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II’)之轉化率為76%,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三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8.1分鐘、鏡像異構物:17.4分鐘,測定波長220nm。
實施例18
(3R ,4R )-3,4-乙氧基-6-氟-3,4-二氫-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VI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24mg,0.02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3mL)中於20℃下加入6-氟-2,2-二甲基-8-硝基-2H-1-苯並吡喃(0.23g,1.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12g,1.1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II’)之轉化率為96%,光學純度為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三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0.5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7.3分鐘、鏡像異構物:16.8分鐘,測定波長220nm。
實施例19
(3R ,4R )-(3,4-乙氧基-2,2,9-三甲基-3,4-二氫-2H-吡喃並〔2,3-g)喹啉-7-基)-甲基乙酸酯(化合物(VII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A)(71mg、0.040mmol)(對基質為1.9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3mL)中於28℃下加入(2,2,9-三甲基-2H-吡喃並〔2,3-g)喹啉-7-基)-甲基乙酸酯(0.61g,2.1mmol)。反應溶液攪拌下,將7.5%過氧化氫水(1.4g,3.1mmol)經10小時於28℃下添加。將開始添加7.5%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12小時後再於28℃下添加7.5%過氧化氫水(0.1g,0.2mmol)。其後自反應開始至14小時,於28℃下繼續攪拌。反應終了後添加二氯甲烷(6mL)與蒸餾水(6mL)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6mL)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油狀之化合物(VIII’)(0.65g,產率99%,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溶離液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3.9分鐘、鏡像異構物:9.3分鐘,測定波長254nm。
1 H-NMR(CDCl3 )δ;1.30(s,3H),1.65(s,3H),2.19(s,3H),2.62(d,J=0.8Hz,3H),3.61(d,J=4.4Hz,1H),4.15(d,J=4.4Hz,1H),5.30(s,2H),7.26(s,1H),7.32(s,1H),8.10(s,1H)。
實施例20
(3R ,4R )-(3,4-乙氧基-2,2,9-三甲基-3,4-二氫-2H-吡喃並〔2,3-g)喹啉-7-基)-甲基乙酸酯(化合物(VIII’))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D)(6.2mg、0.006mmol)(對基質為5.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1.2mL)中於28℃下加入(2,2,9-三甲基-2H-吡喃並〔2,3-g)喹啉-7-基)-甲基乙酸酯(34.2mg、0.12mmol),該反應溶液攪拌下,將30%過氧化氫水(8.5mg,0.075mmol)經1秒間於28℃下添加。將開始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0分鐘後,再將30%過氧化氫水(8.5mg,0.075mmol)經1秒間於28℃下添加。其後亦於28℃下繼續攪拌,3小時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VIII’)之轉化率為80%,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溶離液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0.2分鐘、鏡像異構物:4.1分鐘,測定波長254nm。
實施例21
(3R ,4R )-(3,4-乙氧基-2,2,9-三甲基-3,4-二氫-2H-吡喃並〔2,3-g)喹啉-7-基)-甲基乙酸酯(化合物(VIII’)、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48mg,0.04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4mL)中於20℃下加入(2,2,9-三甲基-2H-吡喃並〔2,3-g)喹啉-7-基)-甲基乙酸酯(0.595g,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34g,3.0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其後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繼續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5mL)與蒸餾水(5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5mL、3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黃色粉末狀之化合物(VIII’)(0.61g,產率97%,光學純度為99.3%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1.2分鐘、鏡像異構物:26.6分鐘,測定波長320nm。
1 H-NMR(CDCl3 )δ;1.30(s,3H),1.65(s,3H),2.19(s,d,J=1.9Hz,3H),2.60(s,3H),3.60(dd,J=4.5Hz,1.9Hz,1H),4.14(d,J=4.5Hz,1H),5.30(s,2H),7.25(s,1H),7.31(s,1H),8.10(s,1H)。
實施例22
(3S ,4S )-7-氯-3,4-乙氧基-2,2,9-三甲基-3,4-二氫-2H-吡喃並〔2,3-g〕喹啉(化合物(IX)、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F)(120mg、0.10mmol)(對基質為1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2mL)中於20℃下加入7-氯-2,2,9-三甲基-2H-吡喃並〔2,3-g〕喹啉(0.26g,1.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17g,1.5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6小時,於20℃下繼續攪拌。反應終了後將二氯甲烷(5mL)與蒸餾水(5mL)添加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5mL、3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IX)(0.21g,產率77%,光學純度為99.9%ee以上)。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42.1分鐘、鏡像異構物:21.7分鐘,測定波長220nm。
1 H-NMR(CDCl3 )δ;1.30(s,3H),1.64(s,3H),2.56(s,3H),3.61(d,J=4.2Hz,1H),4.13(d,J=4.2Hz,1H),7.15(s,1H),7.27(s,1H),8.00(s,1H)。
實施例23
(3R ,4R )-7-氯-3,4-乙氧基-2,2,9-三甲基-3,4-二氫-2H-吡喃並〔2,3-g〕喹啉(化合物(IX’)、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salan配位子之式(44)
(27mg,0.050mmol)(對基質為1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0.5mL)中於20℃下加入鈦四異丙氧化物〔Ti(Oi-Pr)4 〕(2.8mg,0.010mmol)。20℃下進行1小時攪拌後,加入7-氯-2,2,9-三甲基-2H-吡喃並〔2,3-g〕喹啉(0.130g,0.50mmol)與二氯甲烷(1mL)。將30%過氧化氫水(0.085g,0.75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45小時,於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IX’)之轉化率為99%以上,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6/4(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21.7分鐘、鏡像異構物:42.1分鐘,測定波長220nm。
實施例24
(3S ,4S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二甲磺醯胺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X)、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
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F)(12mg、0.01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1mL)中於20℃下加入2,2-二甲基-7-二甲磺醯胺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0.18g,0.5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085g,0.75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30小時,於20℃進行攪拌後,加入二氯甲烷(2mL)與蒸餾水(2mL)於反應液,分離有機相,再合併自水相以二氯甲烷(2mL、1mL)進行2次萃取之有機相,並將濃縮之粗生成物使用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X)(0.18g,產率97.5%,光學純度為99%)。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3/7(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9.8分鐘、鏡像異構物:18.6分鐘,測定波長320nm。
1 H-NMR(CDCl3 )δ;1.26(s,3H),1.55(s,3H),3.35(s,3H),3.42(s,3H),3.49(d,J=4.5Hz,1H),3.88(s,3H),3.88(d,J=4.5Hz,1H),6.77(s,1H),7.00(s,1H)。
實施例25
(3R ,4R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二甲磺醯胺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X’)、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n錯合物(E)(12mg、0.01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1mL)中於20℃下加入2,2-二甲基-7-二甲磺醯胺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72mg,0.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034g,0.30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48小時,於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X’)之轉化率為99%,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3/7(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8.5分鐘、鏡像異構物:20.0分鐘,測定波長320nm。
實施例26
(3S ,4S )-3,4-乙氧基-3,4-二氫-2,2-二甲基-7-二甲磺醯胺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化合物(X)、 表示相對配置。)之合成光學活性鈦salalen錯合物(C)(16mg、0.010mmol)(對基質為2.0莫耳%)之二氯甲烷溶液(0.5mL)中於20℃下加入2,2-二甲基-7-二甲磺醯胺基-6-甲氧基-2H-1-苯並吡喃(72mg,0.20mmol)。將30%過氧化氫水(0.034g,0.30mmol)分成3等分,反應溶液攪拌下,第1次於20℃下添加,第2次於30分鐘後添加,第3次於1小時後添加。將第1次添加30%過氧化氫水之時間作為反應開始時間,自反應開始至24小時,於20℃下攪拌後,進行反應液之取樣,以HPLC分析反應轉化率。對化合物(X)之轉化率為83%,光學純度為99%ee。
分析條件:管柱名CHIRALPAK AD-RH為3連裝,溶離液 乙腈/20mM(pH8)磷酸緩衝液=3/7(v/v),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保持時間 本反應之生成物:19.8分鐘、鏡像異構物:18.6分鐘,測定波長320nm。
產業上可利用性
本發明為無須使用光學分割目的物時之分離操作,可以90%以上的高產率下得到具有99%ee以上高光學純度之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其可使用於製造作為有效治療心律不整之苯並吡喃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因此本發明對於工業上極有用。

Claims (25)

  1. 一種如式(14)、式(15)、式(16)或式(17)的光學活性色烯(chromen)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式中的R5 、R6 、R7 、R8 、R9 、R10 、A、W、X、Y及Z與後述第5-8頁相同;*所示碳原子的絶對配置為(R)或(S)),其特徵為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所示; (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22 芳基(該芳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甲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R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18 芳基, R3 表示C1-4 烷基、C6-18 芳基或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基,R4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硝基或氰基,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後表示氧原子,抑或J1 與J2 合併後形成環之二價基的式(5) (式中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下述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下述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下述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下述式(9’)表示, b表示1至10之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式(10)、式(11)、式(12)或式(13) (式(10)中的R5 、R6 、R7 及R8 為各獨立,可由氫原子、氰基、硝基、鹵素原子、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胺基(該烷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6-10 芳基(該C6-10 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基、或C1-4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烷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胺基(該芳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芳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苯甲基羰基胺基、 甲醯基、胺基甲醯基、C1-4 烷基磺醯基、C6-10 芳基磺醯基(該烷基磺醯基及芳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胺磺醯基、C1-4 烷基胺磺醯基、C6-10 芳基胺磺醯基(該烷基胺磺醯基及芳基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式(11)及式(12)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 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式(11)及式(12)中部分環結構A可由形成苯環部分與縮合環之5、6或7員環(該5、6或7員環皆可由h個R11 (R11 可由鹵素原子、羥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或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或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甲醯基、磺基、磺胺基、胺磺醯基、磺醯基、胺基、羧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C6-14 芳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或C6-14 芳基羰基(該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羰基胺基、烷基胺磺醯基、芳基胺磺醯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及芳基羰基可由鹵 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h為1至6的整數,h為2至6時,R11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作為環之構成原子可含有單獨或組合1至3個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環內不飽和鍵之數含縮合之苯環的不飽和鍵時為1、2或3個,構成環的碳原子可為羰基或硫羰基)所示部分結構,式(13)中的X表示NR20 (R20 表示氫原子或C1-4 烷基),式(13)中的Y表示鍵、SO或SO2 ,式(13)中的Z表示C1-4 烷基(該烷基表示可由1至5個鹵素原子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或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進行任意取代),式(13)中的W表示氫原子、羥基、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鹵素原子、C1-4 烷基或C1-6 烷基磺醯胺基(該烷基及烷基磺醯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式(13)中的R9 及R10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6-14 芳基{該芳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或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 代)進行任意取代)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使其不對稱環氧基化而製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將該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該式(10)中的R5 及R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鹵素原子、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4 烷氧基、C1-4 烷基羰基氧基、C1-4 烷基羰基胺基、C1-4 烷氧基羰基(該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及烷氧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胺基(該烷基羰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4 烷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烷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0 芳基羰基(N-C1-4 烷基)胺基(該芳基羰基(N-烷基)胺基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胺基甲醯基、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的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 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或〔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7 表示氫原子、氰基、硝基、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該雙(烷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雙(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雙(芳基碸)亞胺基之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或〔N,N’-(C1-4 烷基碸)(C6-10 芳基碸)〕亞胺基(該〔N,N’-(烷基碸)(芳基碸)〕亞胺基之烷基碸及芳基碸可由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氰基或硝基進行取代),式(10)中的R8 表示氫原子、硝基或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式(10)中的R9 及R10 表示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該式(10)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使其不對稱環氧基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0)中的R5 及R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硝基、氟原子、甲氧基、甲基羰基胺基或甲基羰基(N-乙基)胺基, 式(10)中的R7 表示氫原子、硝基或〔雙(C1-4 烷基碸)亞胺〕基,式(10)中的R8 表示氫原子、硝基或三氟甲基,式(10)中的R9 及R10 表示甲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該式(11)或式(12)中的A部分環結構表示式(a)、式(b)、式(c)、式(d)、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x)、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式(af)、式(ag)及式(ah)之任一, (前述式(a)、式(b)、式(e)、式(f)、式(g)、式(h)、式(i)、式(j)、式(k)、式(l)、式(m)、式(n)、式(p)、式(q)、式(v)、式(w)、式(x)、式(ab)、式(ae)、式(af)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6-14 芳 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的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該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及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2-9 雜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之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C2-9 雜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及雜芳基磺醯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的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或C2-9 雜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及雜芳基羰基皆可由q個R18 (R18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q表示1至3的整數,q表示2或3時,R18 可為相同或相異)進行任意取代),該式(a)、式(b)、式(c)、式(d)、式 (f)、式(g)、式(h)、式(j)、式(k)、式(m)、式(n)、式(o)、式(p)、式(q)、式(r)、式(s)、式(t)、式(u)、式(v)、式(w)、式(y)、式(z)、式(aa)、式(ab)、式(ac)、式(ad)、式(ae)及式(af)中的R14 ,R15 ,R16 及R17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C1-6 烷基磺醯基(該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及烷基磺醯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C6-14 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或C2-9 雜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C3-8 環烷基(該環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胺基、羥基、C6-14 芳基或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 C1-6 硫烷氧基(該硫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羧基、羥基、C6-14 芳基或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進行任意取代)、羥基、C6-14 芳基、C2-9 雜芳基(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氧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磺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6-14 芳基胺基、C2-9 雜芳基胺基(該芳基胺基及雜芳基胺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6-14 芳基羰基、C2-9 雜芳基羰基(該芳基羰基及雜芳基羰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羰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磺醯基、C6-14 芳基磺醯基、C2-9 雜芳基磺醯基(該芳基磺醯基及雜芳基磺醯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羧基或C2-9 雜環基(該雜環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羧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6-14 芳基、C2-9 雜芳基 (該芳基及雜芳基皆可由r個R19 (R19 表示與R11 相同意義,r表示與q相同意義)進行任意取代)、羥基、硝基、氰基、甲醯基、甲醯胺基、胺基、C1-6 烷基胺基、二C1-6 烷基胺基、C1-6 烷基羰基胺基、C1-6 烷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C1-6 烷氧基羰基、胺磺醯基、C1-6 烷基磺醯基、羧基或C6-14 芳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該式(c)、式(d)、式(p)、式(q)、式(v)、式(w)、式(ab)、式(ac)及式(ad)中之Q表示O(氧原子)、S(硫原子)、SO(亞磺醯基)或SO2 (磺醯基))之該式(11)、或式(12)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進行不對稱環氧基化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1)或式(12)中的R9 及R10 為甲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1)或式(12)中的A表示下述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 (式中,R12 、R13 、R14 、R15 及R16 與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相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1)或式(12)中的A表示,前述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或羥基進行任意取代),式(a)、式(b)、式(k)、式(o)、 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或C1-6 烷氧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Q表示O(氧原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1)或式(12)中的A表示,式(a)、式(b)、式(i)、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式(ae)、式(ag)或式(ah),式(a)、式(b)、式(i)、式(k)、式(p)、式(v)、式(ae)及式(ag)中的R12 及R13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式(a)、式(b)、式(k)、式(o)、式(p)、式(s)、式(v)、式(y)及式(ae)中的R14 、R15 及R16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6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C1-6 烷氧基(該烷氧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胺基、羥基、C1-6 烷基胺基羰基、二C1-6 烷基胺基羰基、C1-6 烷基羰基氧基、C1-6 烷基羰基(該烷基羰基氧基及烷基羰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6 烷基羰基胺基、C3-8 環烷基羰基或C1-6 烷氧基羰基進行任意取代),Q表示O(氧原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 (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任一種所示光學活性鈦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該式(13)中的R9 及R10 同時表示甲基之該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於溶劑中以氧化劑使其不對稱環氧基化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3)中的W表示氫原子、羥基、甲氧基、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或甲磺醯胺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3)中的Y表示SO2 (磺醯基),Z表示C1-4 烷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3)中的Y表示鍵,Z表示C1-4 烷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C6-22 芳基(該芳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甲氧基進行任意取代之光學活性或光學不活性者),R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C6-12 芳氧基或C6-18 芳基,R3 表示C1-4 烷基、C6-18 芳基或2個R3 合併形成環時表示C3-5 之二價基, R4 為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4 烷基、C1-4 烷氧基、硝基或氰基,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該式(5)(式中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該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該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該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該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該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該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該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該式(9’)表示,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式(1)、式(1’)、式(2)、式(2’)、式(3)、式(3’)、式(4)及式(4’)中的R1 表示苯基(該苯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苯甲氧基、或C1-7 烷氧基進行任意取代)或萘基(該萘基可由C1-4 烷基(該烷基可由鹵素原子進行任意取代)、C1-7 烷氧基、或苯基進行任意取代),R2 表示氫原子,R3 表示2個R3 合併形成環之C3-5 的二價基,R4 表示氫原子,M表示TiJ1 J2 (TiJ1 J2 中,Ti表示鈦原子,J1 及J2 為 各獨立表示鹵素原子、C1-4 烷氧化物、或J1 與J2 合併表示氧原子、或J1 與J2 合併形成環之二價基的該式(5)(式中部分結構O-E-O中,O表示氧原子,式(1)中作為O-E-O由該式(6)表示,式(1’)中作為O-E-O由該式(6’)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該式(7)表示,式(2’)中作為O-E-O由該式(7’)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該式(8)表示,式(3’)中作為O-E-O由該式(8’)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該式(9)表示,式(4’)中作為O-E-O由該式(9’)表示,b表示1至10的整數,R1 、R2 、R3 及R4 與前述相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光學活性鈦錯合物的使用量對於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而言為0.001至100莫耳%。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至第14項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溶劑為鹵素系溶劑、芳香族烴系溶劑、酯系溶劑、醚系溶劑、腈系溶劑、醇系溶劑、或彼等溶劑之混合物。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為亞碘醯苯、次氯酸鈉、m-氯過安息香酸、Oxone(DuPont公司註冊商標)、過氧化 氫水、尿素-過氧化氫加成體(UHP)、2-氧-氮參員(oxaziridine)、N-甲基嗎啉氧化物(NMO)、過氧化氫第三丁烷(TBHP)、氫過氧化枯烯(CHP)或彼等氧化劑之混合物。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為過氧化氫水、尿素-過氧化氫加成體(UHP)或彼等氧化劑之混合物。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為過氧化氫水,濃度為1至100質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使用量對於該式(10)、式(11)、式(12)或式(13)所示色烯(chromen)化合物而言為1至10當量。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為分批添加或連續添加。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為連續添加,該添加速度為毎小時0.01至40000當量。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所使用的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為分批添加,分批次數為2至100次的範圍。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之反應溫度為0℃至所使用的溶劑之迴流溫度。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不對稱環氧基化反應之反應系中的壓力範圍為10kPa至1100kPa。
TW096108496A 2006-03-10 2007-03-12 光學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TWI4002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6818 2006-03-10
JP2006084285 2006-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6674A TW200806674A (en) 2008-02-01
TWI400241B true TWI400241B (zh) 2013-07-01

Family

ID=38509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8496A TWI400241B (zh) 2006-03-10 2007-03-12 光學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394974B2 (zh)
EP (1) EP2003135A4 (zh)
JP (1) JP5126540B2 (zh)
KR (1) KR20080112290A (zh)
AU (1) AU2007225765B2 (zh)
CA (1) CA2645683A1 (zh)
HK (1) HK1128288A1 (zh)
RU (1) RU2448112C2 (zh)
TW (1) TWI400241B (zh)
WO (1) WO2007105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5086A (ja) * 2007-03-10 2008-10-23 Nissan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09041919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Titanium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asymmetric cyanation of imines
JP2011201779A (ja) * 2008-07-31 2011-10-13 Nissan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チタンサラ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31017A (ja) * 2008-09-09 2011-11-17 Nissan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光学活性スルホキシ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用いる配位子、錯体及び該錯体の製造方法
EP2582710B1 (en) * 2010-06-18 2016-08-10 Ramot at Tel Aviv University, Ltd. Salalen ligands and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JP5751422B2 (ja) * 2011-09-08 2015-07-2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EP2880097B1 (en) 2012-08-03 2023-10-1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to prepare a vinyl terminated polyethylene with long chain branching
US8952114B2 (en) 2012-08-03 2015-02-1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Halogenated catalysts comprising Salan ligands
US9365661B2 (en) 2012-08-03 2016-06-1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alphaolefins prepared using modified salan catalyst compounds
US9382349B2 (en) 2012-08-03 2016-07-0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alphaolefins prepared using modified Salan catalyst compounds
WO2014022010A2 (en) 2012-08-03 2014-02-0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Non-symmetric catalysts comprising salan ligands
CN104411777B (zh) 2012-08-03 2017-10-24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含Salan配体的催化剂
WO2014051077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高純度の含窒素複素環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EP2914636A4 (en) 2012-11-02 2016-07-06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CARRIERED SALANKATALATORS
SG11201506868UA (en) 2013-03-13 2015-09-29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Diphenylamine salan catalyst
US9150676B2 (en) 2013-06-20 2015-10-0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Thio-salalen catalyst
CN105142777B (zh) 2013-06-20 2017-12-26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长桥Salen催化剂
WO2014204625A1 (en) 2013-06-20 2014-12-2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Salenol catalyst
CN105814015B (zh) 2013-12-13 2019-04-02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环戊二烯基取代的Salan催化剂
EP3126325B1 (en) 2014-03-31 2019-04-2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henylene-bridged salalen catalysts
WO2020138428A1 (ja) 2018-12-28 2020-07-02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遺伝性徐脈性不整脈治療薬
TW202214582A (zh) 2020-06-26 2022-04-16 國立大學法人大阪大學 藥劑誘發性心律過慢及心律過慢性心律不整治療藥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2814A (en) * 1991-08-30 1994-10-04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symmetric epoxidation reaction
JPH08245668A (ja) * 1995-03-10 1996-09-24 Nissan Chem Ind Ltd 不斉エポキシ化反応触媒
JPH11335384A (ja) * 1998-05-22 1999-12-07 Nissan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マンガン錯体及び不斉エポキシ化反応
US6897332B2 (en) * 2000-08-02 2005-05-24 Nesmeyanov Institute Of Organoelement Compounds Process for the cyanation of aldehy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7786A (en) 1979-09-28 1981-05-20 Beecham Group Ltd Chromanol derivative* its manufacture and medicin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t
JPS5657785A (en) 1979-09-28 1981-05-20 Beecham Group Ltd Chromanol derivative* its manufacture and medicin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t
EP0091748B1 (en) 1982-04-08 1986-06-18 Beecham Group Plc Antihypertensive benzopyranols
PT89205B (pt) 1987-12-14 1993-06-30 Beecham Group Plc Processo para a preparacao de derivados de indano
JPH05301878A (ja) 1991-08-30 1993-11-16 Nissan Chem Ind Ltd 不斉エポキシ化反応
MX9603202A (es) 1994-02-04 1997-03-29 Smithkline Beecham Plc Procedimiento para epoxidacion de olefinas proquirales y un catalizador para la misma e intermediarios para hacer el catalizador.
JP2734457B2 (ja) 1994-02-23 1998-03-30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不斉エポキシ化反応
JP4129601B2 (ja) 1996-07-26 2008-08-06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クロマン誘導体
JPH11209366A (ja) 1998-01-23 1999-08-03 Nissan Chem Ind Ltd クロマン誘導体及び心不全治療薬
SK3292002A3 (en) * 1999-09-17 2003-04-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Benzopyran derivative
JP2001151767A (ja) 1999-09-17 2001-06-05 Nissan Chem Ind Ltd ベンゾピラン誘導体
GB0018973D0 (en) * 2000-08-02 2000-09-20 King S College London Synthesis of chiral cyanohydrins
GB0103857D0 (en) * 2001-02-16 2001-04-04 Avecia Ltd Preparation of chloromandelic acid
TWI346112B (en) 2004-02-25 2011-08-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Benzopyran compound
DE602005024245D1 (de) 2004-03-23 2010-12-02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Tricyclische benzopyranverbindungen als antiarrhythmika
WO2006087874A1 (ja) * 2005-02-18 2006-08-24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光学活性な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用いる錯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39495A (ja) * 2007-03-23 2008-10-09 Nissan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用いる錯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2814A (en) * 1991-08-30 1994-10-04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symmetric epoxidation reaction
US5639889A (en) * 1991-08-30 1997-06-1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symmetric epoxidation reaction
JPH08245668A (ja) * 1995-03-10 1996-09-24 Nissan Chem Ind Ltd 不斉エポキシ化反応触媒
JPH11335384A (ja) * 1998-05-22 1999-12-07 Nissan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マンガン錯体及び不斉エポキシ化反応
US6897332B2 (en) * 2000-08-02 2005-05-24 Nesmeyanov Institute Of Organoelement Compounds Process for the cyanation of aldehy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6540B2 (ja) 2013-01-23
US8394974B2 (en) 2013-03-12
CA2645683A1 (en) 2007-09-20
KR20080112290A (ko) 2008-12-24
EP2003135A9 (en) 2009-04-22
TW200806674A (en) 2008-02-01
AU2007225765B2 (en) 2012-05-24
HK1128288A1 (en) 2009-10-23
RU2448112C2 (ru) 2012-04-20
JPWO2007105658A1 (ja) 2009-07-30
EP2003135A4 (en) 2011-03-02
US20090043100A1 (en) 2009-02-12
AU2007225765A1 (en) 2007-09-20
EP2003135A2 (en) 2008-12-17
RU2008140171A (ru) 2010-04-20
WO2007105658A1 (ja) 200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241B (zh) 光學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CN101437827B (zh) 光学活性色烯氧化物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JP2011231017A (ja)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光学活性スルホキシ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用いる配位子、錯体及び該錯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08111557A1 (ja)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1976060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beta-lactam derivative
CN108707081A (zh) 一种烯烃1,2-双官能团化反应方法
CN109678878A (zh) 一种苯并噻吩并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6187709B (zh) 一种1-羟基芘的制备方法
WO2006093269A1 (ja) 光学活性アンモニウム塩化合物、その製造中間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798378B2 (ja) ベンゾピラン化合物
CN113548965B (zh) 一种1,4烯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JP5752036B2 (ja) 光学活性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用いる配位子、錯体、該配位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該錯体の製造方法
KR100346749B1 (ko) 옥시란,아지리딘또는싸이클로프로판제조방법
CN105541786A (zh) 一种孟鲁司特钠侧链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677B (zh) 一种芳环并噻吩-1,1-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1735209B (zh) 手性杜塞酰胺盐酸盐的合成方法
WO2010018867A1 (ja) ジ置換ベンゾピラン化合物
CN107235843B (zh) 一种2-苯基-1,2-二氢萘-1-醇外消旋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0105259A (zh) 一种脱除杂芳烃化合物中的亚磺酰基的方法
CN113461469A (zh) 一种硫醚化芳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0065029A (ja) 複素環ピラン化合物
JP2010065028A (ja) スピロベンゾピラン化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