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5157B - The distinguishing device of the dish - Google Patents

The distinguishing device of the dis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5157B
TWI395157B TW096109318A TW96109318A TWI395157B TW I395157 B TWI395157 B TW I395157B TW 096109318 A TW096109318 A TW 096109318A TW 96109318 A TW96109318 A TW 96109318A TW I395157 B TWI395157 B TW I3951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bstruction
dish
passage
guide
outle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9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2190A (en
Inventor
Masayoshi Umed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02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2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51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3/00Sorting a mixed bulk of coins into denominations
    • G07D3/16Sorting a mixed bulk of coins into denomin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coin-counting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10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碟形物之區分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將以周緣接觸之狀態排列成一列的碟形物選擇性地區分至引導通道左右之裝置的改良。
更詳而言之係有關於一種將從硬幣漏斗送出之碟形物選擇性地區分至引導通道左右之裝置的改良。
又,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碟形物」包含貨幣之硬幣、遊戲機之獎章或籌碼等代幣、及與其類似者。
碟形物之形狀為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亦可為接近圓板之形狀。
背景技術
這種裝置已知的有本申請人所申請之特開平08-293051號(對應美國專利5,810,665號)(例如,專利文獻1)。
如第13圖所示,前述習知裝置包含有:通道裝置,係將從硬幣漏斗之旋轉碟形物送出之碟形物排列成一列且進行引導者;一對引導槽,係於前述通道裝置之延伸部上,與前述通道裝置之軸線平行地設於該軸線的左右者;引導滾子,係可於前述引導槽內移動並受到引導者;及移動裝置,係選擇性地使前述引導滾子於前述左右引導槽移動者。
因此,當使引導滾子位於左側之引導槽時,便朝右側送出碟形物,當使引導滾子位於右側之引導槽時,便朝左側送出碟形物。
【專利文獻1】特開平08-293051(第12圖、第8頁)
發明揭示
在習知裝置中,當變換引導滾子之位置時,必須使引導滾子離開碟形物。
詳而言之,當引導滾子與碟形物相接觸時,由於引導滾子必須以銳角越過碟形物之弧狀圓周面,因此需要較大的力量。
為了得到使引導滾子自動移動的力量,可使用,例如,大容量的電磁線圈,但這樣一來便具有隨著裝置大型化而變貴的問題。
又,為了在進行變換時使引導滾子與碟形物不接觸,不但無法自由地設定通道裝置之長度,也必須根據不同直徑的碟形物改變每一通道裝置之長度,而有變更作業不便之問題。
再者,當使用前述碟形物區分裝置於遊戲機時,會連續的送出預定數量的碟形物,且送出之數量有超過百萬個的情況。
這樣一來,前述引導槽之端部會因支軸重覆撞擊引導槽之端部而彎曲或朝側邊突出,而有妨礙引導滾子順利移動,且無法適當的送出碟形物之情況。
本發明之第1目的在於可自由地設定通道裝置之長度。
本發明之第2目的在於可以較小的力量變換引導裝置之位置。
本發明之第3目的在於提供小型且便宜的碟形物之區分裝置。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具有以下結構。
本發明係一種碟形物之區分裝置,係包含有將碟形物排列成一列並進行引導之引導通道,且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之前述引導通道的一側配置有第1出口通道,並於另一側配置有第2出口通道,並且於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分別配置有可各自進退之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又,藉由使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之其中一者選擇性地進出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而可將前述碟形物引導至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其特徵在於:將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配置成距離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至少有碟形物之直徑量以上。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係一種碟形物之區分裝置,係包含有將碟形物排列成一列並進行引導之引導通道,且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之前述引導通道的左右配置有出口通道,並且於該出口通道分別配置有可進退之阻礙裝置,又,藉由使前述阻礙裝置之其中一者選擇性地進出前述出口通道,而可將前述碟形物引導至前述左右出口通道。其特徵在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連續地配置有朝左向延伸之左游移路徑及朝右向延伸之右游移路徑,且 前述左右游移路徑之端部設有可各自進退之阻礙裝置,並且前述阻礙裝置之下游分別設有碟形物之出口,又,藉由在前述游移路徑中游移且被前述阻礙裝置阻止前進之碟形物,可將從前述引導通道送出之碟形物引導至另一游移路徑。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前述第2阻礙裝置兼用作碟形物彈出裝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前述第1阻礙裝置被安裝於可在支軸上自由旋轉之桿,且該桿朝向可使前述第1阻礙裝置、前述第2阻礙裝置縮小前述第1出口通道、前述第2出口通道之方向被賦予勢能。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桿係由移動體所支撐,且該移動體係由第1支軸所支撐,而可自由旋轉者。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的特徵在於前述移動體係因電磁致動器而旋轉。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第1阻礙裝置、前述第2阻礙裝置之位置是可調整的。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中,由引導通道引導成一列之碟形物係朝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前進。
朝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前進之碟形物之移動係受選擇性地進出於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之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阻止。
由於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配置於相對於引導通道距離碟形物之直徑量以上的位置處,因此受阻之碟形物的端部與引導通道之間隔有碟形物直徑以上的間隔。
這樣一來,受阻之碟形物的下一個碟形物會受前述受阻之碟形物引導,而引導至相對於碟形物之前進受阻之出口通道為相反側之出口通道。
在前述下一個碟形物朝相反側之出口通道前進後,受阻礙裝置阻止之碟形物會被固持於該位置,或是因重力而游移且返回至引導通道側。當下一個碟形物前進至引導通道時,由於其前進受可按壓前述受阻之碟形物之與前述為同一出口通道之阻礙裝置阻止,因此下一個碟形物會受停止之碟形物引導,而朝另一出口通道前進並送出。
這樣一來,即使改變引導通道之長度,由於藉由碟形物之移動可吸收相當於受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阻止之碟形物可移動之距離的部分,故具有不必改變引導通道之長度的優點。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中,碟形物係在游移路徑中移動至受阻礙裝置阻止為止,而下一個朝引導通道前進之碟形物係由前述前進受阻之碟形物引導至另一游移路徑並送出。
這樣一來,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相同地,即使改變引導通道之長度,由於藉由碟形物之移動(游移)可吸收相當於受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阻止之碟形物可移動之距離(游移距離)的部分,故具有不必改變引導通道之長度的優點。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結構中,用以阻止碟形物之移動的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具有彈出碟形物之功能。
藉由彈出碟形物,可區分並送出碟形物。
藉由區分並送出碟形物,具有容易進行碟形物之檢測的優點。
又,由於可個別設置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與彈出裝置,因此具有可製造小型且便宜之裝置的優點。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結構中,由於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安裝於可自由旋動之桿上,因此具有有助於阻礙裝置順利彈出的優點。
並且具有可防止因敲擊習知引導槽而產生之「疲勞破損」的優點。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結構中,安裝有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之桿係由旋動體所支撐,且該旋動體係由第1支軸所支撐而可自由旋轉者。
再者,引導通道與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具有碟形物之直徑以上的間隔。
當使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於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進退時,受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阻止移動之碟形物可退避移動至引導通道側。
再者,安裝有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之桿係安裝於旋動體。
這樣一來,由於碟形物與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互相不壓接,因此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之移動阻力小。
結果,具有可以較小的力量移動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之優點。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結構中,旋動體係因電磁致動器而旋轉。
由於電磁致動器較小型,且只要使用驅動用配線即可,因此具有可將裝置小型化的優點。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結構中,由於可調整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之位置,因此可將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於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中的進退位置調整至適合碟形物大小之最適當的位置。
這樣一來,具有可根據碟形物之尺寸進行最適當之送出的優點。
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本發明係一種碟形物區分裝置,係包含有將碟形物排列成一列並進行引導之引導通道,且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之前述引導通道的一側配置有第1出口通道,並於另一側配置有第2出口通道,並且於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分別配置有可各自進退之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又,藉由使前述第1阻礙裝置或前述第2阻礙裝置之其中一者選擇性地進出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而可將前述碟形物引導至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者。其特徵在於: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前述第2阻礙裝置配置於至少距離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碟形物之直徑量以上的位置處,且前述第1或第2阻礙裝置安裝於桿,而該桿係安裝於支軸上且可自由旋轉者。又,前述桿可賦與前述第1阻礙裝置或前述第2阻礙裝置朝縮小出口通道之方向移動的勢能,並可調整位置。又,前述桿係由移動體所支撐,而該移動體係由第2支軸所支撐,且可自由旋轉者。又,前述移動體係因電磁致動器而旋轉。
實施例
第1圖係安裝有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之硬幣漏斗的整體透視圖。
第2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正視圖。
第3圖係從實施例之區分裝置除去固持板之正視圖。
第4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後視圖。
第5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6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第7圖係在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中朝左向區分時之正視作用說明圖。
第8圖係在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中朝左向區分時之後視作用說明圖。
第9(A)~(C)圖係在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中朝右向區分時的作用說明圖。
在以下說明中,上下左右之用語係為了說明方便而使用。
因此,在解釋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時,上下左右等詞句並不會受其影響。
在第1圖中,硬幣漏斗100包含有:框架102;固定於框架102並用以貯存碟形物D之筒形保存盆104;及在保存盆104底部旋轉並用以送出碟形物D的旋轉碟形物(圖未示)。
硬幣漏斗100係如特開平6-150102號所揭示者。
朝上方延伸之自動升降階梯106係固定於框架102。
自動升降階梯106包含有:縱長方形的基部108;一對稍微較碟形物D之厚度厚的細長板形引導板112及114;及緊靠於引導板之支撐板120。
前述一對引導板112及114的間隔稍微較碟形物之直徑大。
支撐板120之中央沿著縱向形成有突出部122,且該突出部122位於前述引導板間。
支撐板120之突出部122與基部108的間隔稍微較碟形物D之厚度厚。
換言之,該間隔係不讓碟形物D兩片重疊之間隔。
藉由將貫穿支撐板120及引導板112、114之螺絲124螺入基部108,可使該等元件一體化。
延伸於由該等基部108、引導板112、114及支撐板120圍住之截面矩形之上下方向的空間為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126。
區分裝置130安裝於前述自動升降階梯106的上端部。
如第2圖所示,區分裝置130包含有:引導通道132;阻礙裝置134;第1出口136;第2出口138;及碟形物檢測裝置140。
首先,說明引導通道132。
如第5圖所示,下端部形成彎曲形之矩形基部板144大致配置成垂直狀態。
基部板144之表側(第5圖中的左側)以預定的間隔平行的配置有第1引導板146與第2引導板148,且該第2引導板148位於第1引導板146之左側並朝垂直方向延伸(參照第3圖)。
第1引導板146及第2引導板148係稍微較碟形物D之厚度厚的細長板。
第1引導板146之正上方配置有具有弧狀第1通道導件152及朝外側下降之第1傾斜導件154之第1引導片156;及與第1引導片156相對稱且分別形成有第2通道導件158及第2傾斜導件162之第2引導片164。
第1引導板146與第2引導板148之間隔稍微較碟形物D之直徑大。
當碟形物D變更為小徑碟形物時,係使第2引導板148於第3圖之長形孔150範圍內朝左方平行的移動,而使第1引導板146與第2引導板148之間隔變更為稍微較碟形物D之直徑大的間隔。
藉由以長形孔150為階狀孔,並使第2引導板148階段性地進行移動,而可改變其與第1引導板146間的間隔。
第2引導片164於長形孔160範圍之位置是可調整的,而可與第1引導片156保持預定的關係。
換言之,在此係改變第2引導片164之位置,而使第2引導片164之第2通道導件158可順利連接於第2引導板148之內側緣。
藉由將貫穿矩形固持板166及第1引導板146之多數螺絲168螺入基部板144,可使該等元件一體化。
藉由將貫穿矩形固持板166及第2引導板148之螺絲172螺入基部板144,可使該等元件一體化。
因此,藉由基部板144、第1引導板146、第2引導板148及固持板166,可形成截面呈矩形且朝上下方向延伸之引導通道132。
前述引導通道132之幅度稍微較碟形物D之直徑大,且其厚度稍微較碟形物D之厚度厚。
因此,從硬幣漏斗100一個一個送出之碟形物D係在引導通道132排成一列,並朝上方前進。
於固持板166之中央部朝上下方向延伸之長形孔係引導通道132之視孔174。
當區分裝置130固定於自動升降階梯106之前端時,第1引導板146及第2引導板148位於自動升降階梯106之引導板112、114的延長線上。
因此,引導通道132位於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126的延長線上。
結果,碟形物D係一列地從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126上升至引導通道132。
詳而言之,區分裝置130包含有:阻礙裝置134、第1出口通道172、第2出口通道174、彈出裝置176及碟形物檢測裝置140。
區分裝置130具有從引導通道132之第1方向(第3圖中的左向)或第2方向(第3圖中的右向)選擇性地送出碟形物D之功能。
換言之,區分裝置130至少具有將於引導通道132中前進之碟形物D選擇性地引導至第1出口通道172或第2出口通道174的功能。
再者,區分裝置130以具有彈出碟形物D之功能為佳。
首先,說明第1出口通道172。
第1出口通道172具有將從引導通道132送出之碟形物D引導至引導通道132之第1方向,換言之,第3圖中之左邊的功能。
第1出口通道172之範圍係由第1引導片156與第3引導片180所劃定。
第3引導片180係配置於引導通道132之延長線上,且固定於基部板144。
第3引導片180呈倒三角形,且具有相對於第1通道導件152彎曲的弧狀第3通道導件182;及相對於第2通道導件158彎曲的弧狀第4通道導件184。
第1通道導件152與第3通道導件182之間隔係設定成稍微較碟形物D之直徑大。
接著,說明第2出口通道174。
第2出口通道174具有將從引導通道132送出之碟形物D引導至引導通道之第2方向,即,第3圖中之右邊的功能。
第2出口通道174之範圍係由第2引導片164與第3引導片180所劃定。
詳而言之,第2出口通道174係由第2通道導件158與第4通道導件184形成間隔稍微較碟形物D之直徑大的通道幅度。
當使用不同直徑之碟形物D時,藉由替換第3引導片180,可使第1通道導件152與第3通道導件182間的間隔及第2通道導件158與第4通道導件184間的間隔成為適合碟形物D之直徑的間隔。
因此,即使第3引導片180之種類不同,仍可藉由將螺絲螺入同一螺絲孔等來進行固定。
然而,利用長形孔亦可調整一個第3安裝片180之安裝位置。
第1出孔通道172及第2出口通道174之前面側的範圍係由緊靠於基部板144之固定有第1引導片156、第2引導片164及第3引導片180之側的引導板196所劃定。
形成於引導板196中央的Y形孔197係第1出口通道172及第2出口通道174中碟形物D的視孔。
又,第1出口通道172之引導板196的下游部係由第1輔助引導板198所覆蓋。
第2出口通道174之引導板196的下游部係由第2輔助引導板199所覆蓋。
接著,說明阻礙裝置134。
阻礙裝置134具有於碟形物D之第1出口通道172及第2出口通道174中選擇性地阻止碟形物D前進之功能。
阻礙裝置134包含有:選擇性地位於第1出口通道172之第1阻礙裝置186;及選擇性地以第1阻礙裝置186之反相位於第2出口通道174之第2阻礙裝置188。
接著,說明第1阻礙裝置186。
第1阻礙裝置186可選擇性地於距離引導通道出口190相當於碟形物之直徑之預定距離以上的第1出口通道172中進退。
詳而言之,第1阻礙裝置186可選擇性地位於進入第1出口通道172之阻礙位置OP1及從第1出口通道172退出之非阻礙位置UP1。
換言之,碟形物D因第1阻礙裝置186,而選擇性地於第1出口通道172中受阻無法前進,或可前進。
接著,說明第2阻礙裝置188。
第2阻礙裝置188位於距離引導通道出口190相當於碟形物D之直徑之預定距離以上的位置,且可選擇性地於第2出口通道174中進退。
詳而言之,第2阻礙裝置188可選擇性地位於進入第2出口通道174之阻礙位置OP2及從第2出口通道174退出之非阻礙位置UP2。
換言之,碟形物D因第2阻礙裝置188,而於第2出口通道174中受阻無法前進,或可前進。
前述預定距離係設定成移動受位於阻礙位置OP1或OP2之第1阻礙裝置186或第2阻礙裝置188阻止之碟形物D和與其相對面之第1通道導件152或第2通道導件158之間至少形成有碟形物D直徑以上之間隔。
這樣一來,在送出碟形物D之後至下一個碟形物D於引導通道132中前進至預定位置之間,位於第1出口通道172或第2出口通道174之碟形物D可於該範圍中移動,因此該範圍稱為第1游移路徑191、第2游移路徑192。
由於第1阻礙裝置186與第2阻礙裝置188為同一結構,且相對於引導通道132之延長線對稱地配置,因此在此係以第1阻礙裝置186為代表進行說明,並將同一數字之符號R變換為L來標示第2阻礙裝置188,並且省略其說明。
第1阻礙裝置186包含第1阻礙片194R及第1位置調整裝置196R。
首先,說明第1阻礙片194R。
第1阻礙片194R具有與於第1出口通道172中移動之碟形物D相接觸,並將該碟形物D之移動阻止於預定位置的功能。
第1阻礙片194R可於距離引導通道出口192相當於碟形物D之直徑以上,且於第1出口通道172中移動受阻之碟形物D與第2通道導件158之距離超過碟形物D之直徑的位置進退。
換言之,第1阻礙片194R係選擇性地於依次推入引導通道132內之碟形物D可通過第2通道導件158與移動受第1阻礙片194R阻止之碟形物D之間並可前進至第2出口通道174的位置進退。
再者,第1阻礙片194R係在位於第1出口通道172之情況下,由受第1通道導件152與第3通道導件182引導之碟形物D固持於自鎖位置200R。
所謂自鎖位置200R係指在前進受第1阻礙片194R阻止之碟形物D1被下一個碟形物D推動時,可承受固持於阻止碟形物D前進之位置的力量之位置。
詳而言之,當碟形物D受第1通道導件152引導時,第1阻礙片194R係因該碟形物D之外周面而配置於可承受桿208R朝第3圖之逆時鐘方向旋轉之旋轉力的位置。
第1阻礙片194R係由支軸198R支撐且可自由旋轉的滾子202R,但亦可為棒體。
接著,說明阻礙裝置134之選擇位置裝置203。
選擇位置裝置203具有使第1阻礙裝置184選擇性地於第1出口通道172中進退及使第2阻礙裝置188以相對於第1阻礙裝置186之反相於第2出口通道174中進退的功能。
因此,只要能滿足此功能,亦可分別利用個別的移動裝置使第1阻礙裝置186及第2阻礙裝置188進退。
由於本實施例中係使用一個選擇位置裝置203使第1阻礙裝置186及第2阻礙裝置188進退,因此具有可將選擇位置裝置203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的效果。
本實施例之選擇位置裝置203包含有:移動體204;選擇位置固持裝置244及驅動裝置262。
首先,說明移動體204。
移動體204具有選擇性地使第1阻礙片194R、第2阻礙片194L移動至阻礙位置OP1或OP2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移動體204為圓板形板,且配置於基部板144裡面側。
移動體204安裝於從基部板144突出且對於基部板144形成直角的第1支軸242上,並可自由搖動。
固定於移動體204之上端部的第2支軸243可貫穿基部板144之弧狀長形孔245,並可於該孔中移動,且於前端固定有圓形引導停止器247。
藉此,可將移動體204引導至基部板144,並使其與基部板144平行地搖動。
第1阻礙片194R係安裝於桿208R之一端,而該桿208R係安裝於固定在移動體204之第2支軸206R並可進行旋轉運動者。
然而,當另外設置彈出裝置時,可以固定狀態將第1阻礙片194R安裝於移動體204。
第1阻礙片194R係貫穿開口於基部板144之貫穿孔215R,並朝基部板144之表側的第1出口通道172突出。
接著,說明第1阻礙片194R之位置調整裝置205R。
位置調整裝置205R具有改變第1阻礙片194R於第1出口通道172之進出位置的功能。
具體而言,在此係將位置調整裝置205R固定成可對於移動體204調整位置的狀態,而使第1阻礙片194R可於適合所使用之碟形物D之直徑之最適當的位置進出。
本實施例之位置調整裝置205R包含有:拖架212R;固定板214R及螺絲222R、224R。
固定有第2支軸206R之T形拖架212R緊靠於移動體204之基部板144側,藉由將貫穿緊靠於基部板144之固定有移動體204之側的固定板214R之貫穿孔216R、218R及移動體204之長形孔226R、228R的螺絲222R、224R螺入T形拖架212R之螺絲孔232R、234R,可將其固定於移動體204。
第2支軸206R係朝長形孔238R突出,且受該長形孔238R引導而可滑動。
由於藉由鬆開螺絲222R、224R可使拖架212R及固定板214R相對於移動體204滑動,因此可將第1阻礙片194R之位置調整成適合碟狀物D之直徑的位置。
接著,說明選擇位置固持裝置244。
選擇位置固持裝置244具有將移動體204固持於選擇位置的功能。
換言之,選擇位置固持裝置244具有將第1阻礙片194R固持於阻止碟形物D於第1出口通道172中前進之阻礙位置OP1,並將第2阻礙片194L固持於遠離第2出口通道174之碟形物D的非阻礙位置UP2,並且將移動體204固持於第1固持位置247之功能,或者,將第1阻礙片194R固持於不阻止碟形物D於第1出口通道172之前進的非阻礙位置UP1,並將第2阻礙片194L固持於第2出口通道174中碟形物D之阻礙位置OP2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選擇位置固持裝置244包含有停止器252及長形孔254。
停止器252呈圓桿形,且從基部板144之裡面突出。
弧狀長形孔254係以第1支軸242為中心地形成於移動體204的貫穿孔。
停止器246係插於弧狀長形孔254,且可於該孔中移動。
當長形孔254之一端部256受停止器252阻止時,可將第1阻礙片194R固持於阻礙位置OP1。
當長形孔256之另一端部258受停止器252阻止時,可將第2阻礙片194L固持於阻礙位置OP2。
接著,說明第1阻礙片194R與第2阻礙片194L之驅動裝置262。
驅動裝置262具有分別將第1阻礙片194R與第2阻礙片194L移動至阻礙位置OP1或OP2的功能。
驅動裝置262包含有致動器264及附勢裝置266。
致動器264以電磁線圈268為佳。
電磁線圈268之柱塞272係由銷276透過環274連結於移動體204之第1支軸242的側邊。
柱塞272係經內藏之彈簧273透過承件275賦與向突出方向移動之勢能。
致動器264係固定於基部板144之朝後方彎曲的拖架277上。
附勢裝置266係例如彈簧267,且以鉤固定於相對於第1支軸242與銷276對稱形成之扣孔278和固定於基部板144之鉤282之間。
這樣一來,移動體204會被彈簧267拉動而朝第4圖之順時鐘方向旋轉,當弧狀長形孔254之端部256受停止器252阻止時,便可將第1阻礙片194R固持於阻礙位置OP1。
當電磁線圈268磁化時,由於柱塞272會從第4圖之位置往下降,因此移動體204會從第4圖之位置朝逆時鐘方向旋動,以抵抗彈簧267之力。
這樣一來,移動體204會旋動至第2端部258受停止器252阻止為止,並使第2阻礙片194L移動至阻礙位置OP2,並且使第1阻礙片194R移動至非阻礙位置UP1。
又,電磁線圈268係根據遊戲機等控制裝置之送出方向指示信號,以適當的時機去磁化。
接著,說明彈出裝置176。
彈出裝置176具有彈出通過第1出口通道172或第2出口通道174之第1阻礙裝置194R或第2阻礙裝置194L之碟形物D的功能。
彈出裝置176包含有配置於第1出口通道172之第1彈出裝置272R及配置於第2出口通道174之第2彈出裝置272L。
在本實施例中,第1彈出裝置272R及第2彈出裝置272L分別與第1阻礙裝置186、第2阻礙裝置188形成一體。
當如本實施例般使彈出裝置176與阻礙裝置134形成一體時,便適合裝置之小型化與低成本化。
由於第1彈出裝置272R及第2彈出裝置272L為同一結構,因此在此只說明第1彈出裝置272R,而將第2彈出裝置272L之說明省略。
第1彈出裝置272R包含有第1阻礙片194R、第1桿208R及第1附勢裝置274R。
附勢裝置274R可附與第1阻礙片194R朝靠近第1引導片156之方向移動的勢能。
換言之,在第4圖中,第1桿208R係以第1支軸206R為中心地朝順時鐘方向旋動。
附勢裝置274R係例如彈簧276R,且掛於朝桿208R之裡面突出之銷278R與固定板214R之鉤孔282R之間。
這樣一來,第1桿208R被附與朝第1圖之順時鐘方向移動的勢能。
第1桿208R係受由彎曲固定板214R之一部份而形成之停止器284R阻止,而固持於靜止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1阻礙片194R位於阻礙位置OP1,且被受第1通道導件152與第3通道導件182引導之碟形物D推動時,係將第1阻礙片194R配置於可承受使第1阻礙片194R靠近第1引導片156之力量的自鎖位置200R。
換言之,當碟形物D接觸到第1通道導件152與第1阻礙片194R時,係將第1阻礙片194R設定成可朝離開第3通道導件182之方向旋動。
藉此,將第1阻礙片194R固持於阻礙位置OP1之力量可發揮效用,而可自動鎖定第1阻礙片194R。
又,彈簧276R亦可變換成其他彈性體,例如,橡膠等附勢裝置。
所謂的彈性體係具有伸長量與其回彈力大致成比例之性質者的總稱。
再者,亦可不配置彈出裝置176。
接著,說明碟形物檢測裝置140。
碟形物檢測裝置140具有分別檢測從第1出口136或第2出口138送出之碟形物D的功能。
基部板144之第1引導板146上方之第1感測器284的第1安裝部286R形成於引導通道132之延長路徑的側邊。
第2引導板148上方之第2感測器288的第2安裝部286L形成於引導通道132之延長路徑的側邊。
第1感測器284具有檢測由第1阻礙裝置186彈出之碟形物D及檢測碟形物間接的通過第1出口136的功能。
具體而言,第1感測器284最好與第1阻礙裝置186之下游的第1出口通道172相對配置。
第1感測器284係透過預定數量的門形間隔構件290固定於第1安裝部286R。
第2感測器288亦是進行相同配置。
為了避免因碟形物D之撞擊而產生的損壞或摩擦,第1感測器284及第2感測器288以使用光電式、電磁式等非接觸式的感測器為佳。
如第1、5及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第1感測器284及第2感測器288係透過式光電感測器,而該透過式感測器係將泛光部(圖未示)配置於朝下之門形主體282之碟形物通道的其中一側,並將受光部(圖未示)配置於另一側者。
該等第1感測器284及第2感測器288的輸出係用於計算所送出的碟形物D。
第1阻礙裝置186、第2阻礙裝置188係以反相選擇性地於第1出口通道172或第2出口通道174的預定位置進退。
詳而言之,藉由移動體204之以第1支軸242為支點的旋轉運動,可將第1阻礙裝置186或第2阻礙裝置188以反相選擇性地配置於第1出口通道172或第2出口通道174。
當第1阻礙裝置186、第2阻礙裝置188不具有滾子202R、202L時,第1阻礙裝置186、第2阻礙裝置188最好由具有耐磨性之不繡鋼、陶瓷、或加入玻璃珠之樹脂等構成。
由於第1阻礙裝置186、第2阻礙裝置188及移動體204係因致動器264而移動,因此最好使用用以提昇反應性之樹脂等的輕量材料來形成。
又,電磁線圈268係因例如遊戲機之控制裝置而磁化或去磁化,而使第1阻礙裝置186及第2阻礙裝置188以反相移動至阻礙位置OP1、OP2或非阻礙位置UP1、UP2。
接著,參照第9圖說明實施例之作用。
又,為了說明方便,在此係以最前面的碟形物為D1,並以推動最前面之碟形物D1的下一個碟形物為D2來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將碟形物D朝相對於引導通道132之右側送出的盒體。
在該情況下,如第3圖所示,第1阻礙裝置186位於第1出口通道172之阻礙位置OP1,且第2阻礙裝置188位於第2出口通道174之非阻礙位置UP2。
換言之,當電磁線圈268去磁化時,移動體204會被彈簧267拉動,而以第1支軸242為支點朝第4圖之順時鐘方向旋動,並因弧狀長形孔254之端部256受停止器252阻止而保持於停止狀態。
在該狀態下,硬幣漏斗100之旋轉碟形物(圖未示)會進行旋轉而將保存盆104內的碟形物一個一個送至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126。
碟形物D在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126中係以圓周面接觸之狀態排成一列,並依序朝上方被提起而到達引導通道132。
在引導通道132中,碟形物D亦是以圓周面接觸之狀態排成一列,並依序朝上方被提起。
接著,最前面之碟形物D1係從引導通道132之出口190被送出,並受第1通道導件152與第3通道導件182之引導而引導至第1出口通道172,或受第2通道導件158與第4通道導件184之引導而引導至第2出口通道174。
當最前面之碟形物D1前進至第1出口通道172時,會被下一個碟形物D2推動,且受第1阻礙片194R阻止其前進。
此時,最前面之碟形物D1之周緣與第2通道導件158之間隔係設定為在碟形物D之直徑以上,因此,下一個碟形物D2會受碟形物D1之周緣與第2通道導件158之引導而引導至第2出口通道174。
此時,受第1阻礙片194R阻止之碟形物D1的前進會因與引導至第2出口通道174之碟形物D2的摩擦接觸而受阻並在該情況下進行旋轉,因此可將碟形物D2順利地引導至第2出口通道174。
由於下一個碟形物D2亦同樣的被引導至第2出口通道174,因此碟形物D2會將第2阻礙片194L從第3圖的位置朝上方提起。(參照第9(A)圖)。
藉此,桿208L係以支軸206L為支點朝第4圖之順時鐘方向旋動,以抵抗彈簧276L所賦與之勢能。
當碟形物D2之直徑部通過第2通道導件158與第2阻礙片194L之間後,便立即受彈簧276R所附與之勢能而彈出(參照第9(B)圖)。
碟形物D係在被彈出後,立即切斷從第2感測器288之泛光部至受光部的光軸。
這樣一來,第2感測器288會輸出碟形物D的檢測信號。(參照第9(C)圖)。
又,所彈出之碟形物係從第2出口138送出。
此時,由於第1阻礙片194R與第2通道導件158之間設定為超過碟形物D之直徑的兩倍,因此當碟形物D1因自重而落下時,第1阻礙片194R與碟形物D1之圓周面間形成有間隙。
換言之,碟形物D1可在第1游移路徑191中游移。
接著,說明從前述狀態將碟形物D之送出口改變成第1出口136的情況。
首先,使電磁線圈268磁化,並使柱塞272從第4圖之位置下降至下方,以抵抗彈簧267所附與之勢能。
藉此,移動體204會朝第4圖之逆時鐘方向旋動,並因弧狀長形孔254之端部258受停止器252阻止而停止。
這樣一來,如第7圖所示,第1阻礙片194R會朝非阻礙位置UP1移動,而第2阻礙片194L會朝阻礙位置OP2移動。
因此,朝引導通道132前進之碟形物D2會與前述相同的由前進受第2阻礙片194L阻止之碟形物D1引導至第1出口通道172,並與前述相同的由第1阻礙片194R彈出。
所彈出之碟形物D係經第1感測器284檢測,並從第1出口136送出。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1阻礙片194R與第2通道導件158之間設定為超過碟形物D之直徑的兩倍,因此碟形物D1可在第1出口通道172之第1游移路徑191R中游移。
如前所述,由於碟形物D1在由第2阻礙片194L彈出碟形物D之後不會被第1阻礙片194R推壓,因此可於第1游移路徑191R中游移,且在因自重而落下時,第1阻礙片194R與碟形物D之圓周面間形成有間隙。
這樣一來,只要可於前述可落下範圍中改變碟形物D2之位置的話,便不會影響下一個碟形物D之送出。
換言之,即使在使用直徑不同之碟形物D的情況下,只要下一個碟形物D2位於前述可游移之範圍內的話,即使不改變從硬幣漏斗100至引導通道132之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126的長度,亦可送出碟形物D。
又,由於碟形物D1可游移,因此當使第1阻礙裝置186及第2阻礙裝置188從阻礙位置OP1、OP2移動至非阻礙裝置UP1、UP2或與其相反之位置時,第1阻礙裝置186及第2阻礙裝置188不會受到碟形物D1所產生之較大移動阻力的影響。
因此,可以輸出較小的致動器264移動包含阻礙裝置134之移動體204。
結果,由於可使用小型且輸出較小的致動器264,因此可製造小型且便宜的裝置。
當更換為小徑的碟形物D時,係使第2引導板148朝橫向滑動,並將其與第1引導板146之距離改變成稍微較碟形物D之直徑寬。
藉此,可在長形孔160之範圍內調整第2引導片164的位置,而使第2引導板148之內部尺寸與第2通道導件158順利地連接。
接著,根據碟形物D之直徑替換第3引導片180。
最後,鬆開螺絲222R、224R、222L、224L並調整托架212L、212R之位置,以調整第1阻礙片194R、第2阻礙片194L的位置。
100...硬幣漏斗
102...框架
104...保存盆
106...自動升降階梯
108...基部
112,114...引導板
120...支撐板
122...突出部
124...螺絲
126...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
130...區分裝置
132...引導通道
134...阻礙裝置
136...第1出口
138...第2出口
140...碟形物檢測裝置
144...基部板
146...第1引導板
148...第2引導板
150...長形孔
152...第1通道導件
154...第1傾斜導件
156...第1引導片
158...第2通道導件
160...長形孔
162...第2傾斜導件
164...第2引導片
166...固持板
168...螺絲
172...螺絲
172...第1出口通道
174...視孔
174...第2出口通道
176...彈出裝置
180...第3引導片
182...第3通道導件
184...第4通道導件
186...第1阻礙裝置
188...第2阻礙裝置
190...引導通道出口
191,191R...第1游移路徑
192...第2游移路徑
194R...第1阻礙片
194L...第2阻礙片
196...引導板
196R...第1位置調整裝置
197...Y形孔
198...第1輔助引導板
198R...支軸
199...第2輔助引導板
200R...自鎖位置
202R,202L...滾子
203...選擇位置裝置
204...移動體
205R...位置調整裝置
206R...第1支軸、第2支軸
206L...支軸
208R...桿、第1桿
208L...桿
212R...托架、T形托架
212L...托架
214R...固定板
215R...貫穿孔
216R,218R...貫穿孔
222R,222L,224R,224L...螺絲
226R,228R...長形孔
232R,234R...螺絲孔
238R...長形孔
242...第1支軸
243...第2支軸
244...選擇位置固持裝置
245...弧狀長形孔
246...停止器
247...引導停止器
252...停止器
254...長形孔
256...一端部
258...另一端部
262...驅動裝置
264...致動器
266...附勢裝置
267...彈簧
268...電磁線圈
272...柱塞
272R...第1彈出裝置
272L...第2彈出裝置
273...彈簧
274...環
274R...第1附勢裝置
275...承件
276...銷
276R...彈簧
276L...彈簧
277...托架
278...扣孔
278R...銷
282...鉤
282R...扣孔
284...第1感測器
284R...停止器
286R...第1安裝部
286L...第2安裝部
288...第2感測器
290...間隔構件
292...主體
D...碟形物
D1...最前面的碟形物
D2...下一個碟形物
OP1,OP2...阻礙位置
UP1,UP2...非阻礙裝置
第1圖係安裝有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之硬幣漏斗的整體透視圖。
第2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正視圖。
第3圖係從實施例之區分裝置除去固持板之正視圖。
第4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後視圖。
第5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6圖係實施例之區分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第7圖係在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中朝左向區分時之正視作用說明圖。
第8圖係在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中朝左向區分時之後視作用說明圖。
第9(A)~(C)圖係在實施例之區分裝置中朝右向區分時的作用說明圖。
100...硬幣漏斗
102...框架
104...保存盆
106...自動升降階梯
108...基部
112,114...引導板
120...支撐板
122...突出部
124...螺絲
126...自動升降階梯引導通道
130...區分裝置
D...碟形物

Claims (7)

  1. 一種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包含有將碟形物排列成一列並進行引導之引導通道,且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之前述引導通道的一側配置有第1出口通道,並於另一側配置有第2出口通道,並且於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分別配置有可各自進退之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又,藉由使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前述第2阻礙裝置之其中一者選擇性地進出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而可將前述碟形物引導至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其特徵在於:將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配置成距離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至少有碟形物之直徑量以上。
  2. 一種碟形物之區分裝置,係包含有將碟形物排列成一列並進行引導之引導通道,且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之前述引導通道的一側配置有第1出口通道,並於另一側配置有第2出口通道,並且於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第2出口通道分別配置有可各自進退之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又,藉由使前述阻礙裝置之其中一者選擇性地進出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而可將前述碟形物引導至前述第1出口通道或前述第2出口通道,其特徵在於:前述引導通道之出口處連續地配置有朝前述一側方向延伸之第1遊移路徑及朝另一側方向延 伸之第2遊移路徑,且前述第1遊移路徑及前述第2遊移路徑之端部設有可各自進退之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並且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之下游分別設有碟形物之出口,又,藉由在前述第1遊移路徑、第2遊移路徑中遊移且被前述第1阻礙裝置或第2阻礙裝置阻止前進之碟形物,可將從前述引導通道送出之碟形物引導至另一遊移路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兼用作碟形物彈出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第1阻礙裝置及第2阻礙裝置被安裝於可在支軸上自由旋轉之桿,且該桿朝向可使前述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縮小前述第1出口通道、前述第2出口通道的方向被賦予勢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桿係由移動體所支撐,且該移動體係由第1支軸所支撐,而可自由旋轉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移動體係因電磁致動器而旋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碟形物之區分裝置,其中前述第1阻礙裝置、第2阻礙裝置之位置是可調整的。
TW096109318A 2006-06-12 2007-03-19 The distinguishing device of the dish TWI395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2551A JP5066679B2 (ja) 2006-06-12 2006-06-12 ディスクの振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2190A TW200802190A (en) 2008-01-01
TWI395157B true TWI395157B (zh) 2013-05-01

Family

ID=3893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9318A TWI395157B (zh) 2006-06-12 2007-03-19 The distinguishing device of the dish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66679B2 (zh)
KR (1) KR100868027B1 (zh)
CN (1) CN101089899B (zh)
TW (1) TWI395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4474B2 (ja) * 2009-03-26 2013-10-16 Mina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イン投出装置
TWI402772B (zh) * 2009-11-18 2013-07-21 Int Currency Tech Cash dispenser with push-up coin channels
JP6103330B1 (ja) * 2016-05-23 2017-03-29 株式会社大都製作所 メダル補給装置
CN108115038A (zh) * 2017-12-30 2018-06-05 何淳浩 管子冲孔机的锁止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7353A2 (en) * 1989-05-09 1990-11-14 Sanden Corporation Coin return control system for vending machines
CN1080420A (zh) * 1992-06-19 1994-01-05 环球株式会社 硬币分配器和硬币支付方法
TW360855B (en) * 1995-09-29 1999-06-11 zhi-cheng Ruan Coin device and the coin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0137845A (ja) * 1998-11-04 2000-05-16 Shuko Electronics Co Ltd コイン等の払い出し装置
US20050277397A1 (en) * 2002-11-28 2005-12-15 Niels Christoffers Frequency gen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3712Y1 (ko) * 1987-09-05 1994-06-07 아사히 세이꼬 가부시끼가이샤 주화 송출 장치의 출구 장치
JPH0666073B2 (ja) * 1990-08-02 1994-08-24 旭精工株式会社 コイン搬送ダクト
JPH0644306B2 (ja) * 1990-11-15 1994-06-08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送出装置の出口装置
JP3073804B2 (ja) * 1991-09-13 2000-08-07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メダル投出機
JPH08293051A (ja) * 1995-02-23 1996-11-05 Asahi Seiko Kk 硬貨搬送装置
JP3939427B2 (ja) * 1998-03-19 2007-07-04 Juki株式会社 コイン投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ゲーム機
JP4141075B2 (ja) * 2000-02-08 2008-08-27 株式会社ソフィア コイン貸機
JP2002032824A (ja) * 2000-07-17 2002-01-31 Asahi Seiko Kk ホッパーのエスカレータに装着するコインセンサ
TW544639B (en) * 2001-01-24 2003-08-01 Asahi Seiko Co Ltd Coin hopper
JP3994132B2 (ja) * 2002-01-17 2007-10-17 旭精工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の振分装置
JP4224617B2 (ja) * 2002-12-16 2009-02-18 旭精工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の振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7353A2 (en) * 1989-05-09 1990-11-14 Sanden Corporation Coin return control system for vending machines
CN1080420A (zh) * 1992-06-19 1994-01-05 环球株式会社 硬币分配器和硬币支付方法
TW360855B (en) * 1995-09-29 1999-06-11 zhi-cheng Ruan Coin device and the coin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0137845A (ja) * 1998-11-04 2000-05-16 Shuko Electronics Co Ltd コイン等の払い出し装置
US20050277397A1 (en) * 2002-11-28 2005-12-15 Niels Christoffers Frequency gen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2190A (en) 2008-01-01
KR100868027B1 (ko) 2008-11-10
KR20070118530A (ko) 2007-12-17
CN101089899B (zh) 2010-09-15
CN101089899A (zh) 2007-12-19
JP2007334434A (ja) 2007-12-27
JP5066679B2 (ja)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5157B (zh) The distinguishing device of the dish
US7377846B2 (en) Coin receiving and disbursing apparatus with storage devices capable of propelling coins
JP3441803B2 (ja) 遊技機等のコイン選別装置
US10181234B2 (en) Coin sorting head and coin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2830025B1 (en) 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JP2008097322A (ja) コインホッパ
US20120145741A1 (en) Disk transferring device and disk dispensing device
JP2007334434A5 (zh)
JP4849368B2 (ja) 硬貨払出装置
JP5261656B2 (ja) コインホッパ
JP2009230617A5 (zh)
JP4644773B2 (ja) ディスクの振分装置
JP4711738B2 (ja) 不正防止装置を有するディスクホッパ
JP4224617B2 (ja) ディスクの振分装置
JP2007241551A (ja) ツインホッパ型メダル投出装置
JP4921872B2 (ja) メダル計数機
TW202025095A (zh) 圓板送出裝置
TWI839406B (zh) 圓板送出裝置
JP2007185342A (ja) ストッパ付きメダルセレクタ
JP2008276616A (ja) コインホッパにおける誤検知防止装置
JP4969537B2 (ja) 円板状体繰出装置
JPH0632525A (ja) シートの揃え装置およびソータ
KR101752050B1 (ko) 티켓 배출장치
JP2010020475A (ja) 円板状体繰出装置
JPH0765214A (ja) 釣銭ホッパにおける払出し硬貨の検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