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224B - 溶液流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溶液流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224B
TWI391224B TW095110836A TW95110836A TWI391224B TW I391224 B TWI391224 B TW I391224B TW 095110836 A TW095110836 A TW 095110836A TW 95110836 A TW95110836 A TW 95110836A TW I391224 B TWI391224 B TW I3912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ess
casting method
solution casting
dry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0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40642A (en
Inventor
Kojyu Ito
Satoshi Sakamaki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40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40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2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8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n endless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01/00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viscose, as mould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溶液流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製造被使用作為光學薄膜之薄膜之溶液流延方法。
鑒於韌度和阻燃性,利用纖維素三醋酸酯(下文中稱為TAC)作為照相感光材料的薄膜支撐體。TAC薄膜自TAC形成,其是一種的纖維素酯並具有58.0%至62.5%之平均乙醯化度。因為TAC薄膜在光學各向同性方面亦優良,所以使用此薄膜作為例如近年來已普及之液晶顯示器中偏轉板的保護膜。
TAC薄膜通常係由溶液流延方法製造。與熔體澆注方法等等的其他製造方法比較,利用溶液流延方法可能產生具有優良光學性質等等之薄膜。該溶液流延方法中,聚合物溶液(下文中稱為塗料)係由溶解聚合物在主要成分是二氯甲烷和乙酸甲酯之混合溶劑中予以製造。塗料自鑄模流動至支撐體上成為一種狀態,即,產生流延鎔珠,然後形成流延薄膜。該流延薄膜在支撐體上已具有自支撐性質之後,將此膜(下文中稱為濕膜)自支撐體上剝離並予以乾燥。將經乾燥之薄膜捲取(參閱,例如由日本研究與創新研究所發行之「調查與研究刊物第2001-1745號」。
該溶液流延方法中,為了促進其乾燥,將乾空氣施加至流延薄膜的表面。然而,如果將流延薄膜快速乾燥,其表面狀況有可能會變質。鑒於此,知道將乾燥逐漸地實施之方法(例如,參閱:日本專利特許公開公告案第11-123732號)。此種方法中,當按照適量的乾燥標準包括溶劑時,流延薄膜的乾燥速率是每分鐘300質量%(=每秒鐘5質量%)或更小。此外,亦熟知用於形成具有多層結構之流延薄膜之共流延方法。此種流延薄膜具有形成在被視為中間層之中心層的兩表面上之表皮層。此情況中,增加中心層之塗料黏度來促成流延薄膜的強度,同時降低表皮層之塗料黏度來改良其表面之平滑度(例如,參閱:日本專利特許公開公告案第2003-276037號)。
關於由於最近定向,具有功能性之薄膜,溶液流延方法中,視覺確認厚度的輕微不勻性。因此,非常需要薄膜之平直度。在習見之乾燥條件下,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由於乾燥之時,空氣速度等等,造成條紋狀不勻性和多斑點狀之不勻性。乾燥時所造成之不勻性是一個特別重大問題,其使需要優良平直度之光學薄膜的品質退化。同時,為了改進薄膜之生產率,不僅實施加速流延速率而且加速乾燥速率。此情況中,當使用上述之公告案第2001-1745號中所述之方法時,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因為降低乾燥速率,使薄膜之生產率退化。或者,當使用上述之公告案第2003-276037號中所述之方法時,需要實施多層流延。因此,此方法有時不適合於所意欲之薄膜。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溶液流延方法,此方法中,薄膜的表面變得平坦和平滑,且同時,改良了生產率。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根據本發明,該溶液流延方法包括自鑄模流延塗料至環狀移動之支撐體上,並形成塗料的流延薄膜在支撐體上的步驟。塗料包括聚合物和溶劑。該溶液流延方法另外包括乾燥流延薄膜的表面以形成初始薄膜在其上,及自支撐體上剝離流延薄膜成為薄膜之步驟。形成薄膜自初始薄膜開始。由於初始薄膜的表面張力、流延薄膜的表面狀況變得平坦和平滑。
本申請案之發明人發現當自然空氣,其速度是0.1m/s或以上至3m/s或以下,覆蓋流延薄膜的表面歷流延開始位置與乾空氣鼓風機間之一定期間時,造成條紋形狀和多斑點形狀的不勻性。考慮到此現象,本發明中縮短通過自然空氣的區域所需要之通過時間。流延薄膜已通經該自然空氣區域之後,將流延薄膜快速乾燥而形成初始薄膜。
順便言之,初始薄膜意指一部分的薄膜,與在進行乾燥流延薄膜表面期間其中央部分比較,其具有較低含量的揮發性物質。
較佳實施例中,該初始薄膜係由施加乾空氣至流延薄膜而形成。施加乾空氣至流延薄膜之前,空氣以小於3m/s之速度通過流延薄膜之表面並設定其通過時間為10秒或更短。乾空氣的速度是3m/s或以上且在20m/s或以下。將乾空氣施加至流延薄膜歷20秒或更久。乾空氣的氣體濃度是25%或更小。乾空氣之溫度是40℃或以上且在120℃或以下。
而且,在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薄膜後之後15秒鐘以內,形成該初始薄膜。當流延薄膜的表面開始乾燥時,流延薄膜的剩餘溶劑量以乾燥基計係300質量%或以上且在500質量%或以下。
此外,直至施加乾空氣過後之30秒以前,該流延薄膜中所含之溶劑的減少速率以乾燥基計係每秒1質量%或以上且為每秒12質量%或以下。在流延之時,塗料的黏度是10Pa.s或以上且為100Pa.s或以下。支撐體的移動速率是10m/min或以上且為200m/min或以下。聚合物是醯化纖維素。使用該薄膜作為光學薄膜。
根據本發明的溶液流延方法,可能使薄膜的表面狀況平坦和平滑。此外,不需使用特別設備且不需降低流延速率可能製造此薄膜。
將本發明的實施例詳細敘述如下。然而,本發明並未限制為下列實施例。
[材料]
此實施例中,使用醯化纖維素作為聚合物。關於醯化纖維素,以三乙醯纖維素(TAC)為特佳。較佳之醯化纖維素中,相對於纖維素羥基的氫原子、醯基取代度需符合所有下列各式(I)-(III)。此等式中,A和B代表相對於纖維素羥基的氫原子、醯基取代度,其中A是乙醯基基團的取代度而B是具有3至22個碳原子之醯基基團的取代度。至少90wt%的TAC粒子較佳具有自0.1mm至4mm之直徑。
附帶言之,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合物並未限制為醯化纖維素。
纖維素係由造成倍他(β)-1,4鍵之葡萄糖單位所構成,且每一葡萄糖單位具有一釋出之羥基基團在第二、第三和第六位置上。醯化纖維素是一種聚合物其中部分或全部之羥基基團被酯化以致氫係由具有2或多個碳數之醯基基團所取代。醯化纖維素中醯基基團之取代度是纖維素中第二、第三和第六位置上之酯化程度。因此,當所有(100)的相同位置上之羥基基團被取代時,此位置之取代度是1。
當將第二、第三或第六位置上羥基基團的取代度各自敘述為DS2、DS3和DS6時,第二、第三或第六位置上醯基基團之總取代度(即:DS2+DS3+DS6)較佳在2.00至3.00之範圍,特佳為2.22至2.90之範圍,且尤佳為2.40至2.88之範圍。此外,DS6/(DS2+DS3+DS6)較佳為0.28或更大,特佳為0.30或更大,尤佳為0.31至0.34。
經包含在本發明的醯化纖維素中之醯基基團的種類可能僅是一種,但可包含兩或多種的醯基基團。如果醯基基團種類之數目是至少兩個,其較佳者為種類之一是乙醯基基團。如果將乙醯基基團之總取代度及第二、第三或第六位置上其他醯基基團之總取代度各自敘述為DSA和DSB,則DSA+DSB值較佳為2.22至2.90之範圍,且特佳為2.40至2.88之範圍。此外,DSB較佳為至少0.30,特佳為至少0.7。此外,DSB中,第六位置上之取代基的百分率較佳為至少20%,特佳為至少25%,尤佳為至少30%且最佳為至少33%。此外,第六位置上DSA+DSB值是至少0.75,特佳為至少0.80,尤佳為0.85。自符合上述條件之醯化纖維素,可製備具有較佳可溶性之溶液(或塗料)。特別當使用無氯型有機溶劑時,可製備充分塗料,因為可製備塗料以便具有低黏度且過濾率變得較高。
係為醯化纖維素的原料之纖維素可自棉絨和棉漿之任一者獲得。然而,以自棉絨所獲得之纖維素良好。
具有至少2個碳原子之醯基基團可能是脂肪族基團或芳族基團,但未予特別限制。作為醯化纖維素的實例,有烷基羰基酯、烯基羰基酯、芳族羰基酯、芳族烷基羰基酯等。此外,醯化纖維素亦可能是具有其他取代基之酯類。較佳取代基是丙醯基、丁醯基、戊醯基、己醯基、辛醯基、癸醯基、十二(烷)醯基、十三(烷)醯基、十四(烷)醯基、十六(烷)醯基、十八(烷)醯基、異丁醯基、第三-丁醯基、環己烷羰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基羰基、桂皮醯基等等。其中,以丙醯基、丁醯基、十二(烷)醯基、十八(烷)醯基、第三-丁醯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基羰基、桂皮醯基等等特佳,丙醯基和丁醯基特別佳。
用於製備塗料之溶劑化合物是芳族烴類(舉例而言,苯、甲苯等)、鹵化烴類(舉例而言,二氯甲烷、氯苯等)、醇類(舉例而言,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二甘醇等)、酮類(舉例而言,丙酮、甲乙酮等)、酯類(舉例而言,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醚類(舉例而言,四氫呋喃、甲基溶纖劑等)等等。附帶言之,本發明中,塗料意指聚合物流體和分散體液體,其係由溶解或分散聚合物在溶劑中而獲得。
較佳之溶劑化合物是具有1至7個碳原子之鹵化烴,以二氯甲烷為特佳。鑒於各種物理性質例如光學性質、TAC的溶解度、自支撐體上剝下流延薄膜之可剝離性、薄膜之機械強度等,其較佳者為使用至少一種的具有1至5個碳原子之溶劑化合物連同二氯甲烷。醇類的含量較佳是以溶劑中全部溶劑化合物計,在2wt%至25wt%之範圍,特佳為5mass%至20mass%之範圍。作為醇的具體實例,有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等。其較佳者為使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其混合物。
最近,為了減少對於環境影響的目的,建議使用不含二氯甲烷之溶劑。為了此目的,溶劑含有4至12個碳原子之醚類、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酮類、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酯類、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醇類或其混合物。舉例而言,有乙酸甲醇、丙酮、乙醇和正丁醇之混合溶劑。該醚、酮、酯和醇可具有環狀結構。可將具有其至少兩功能基(-O-、-CO-、-COO-和-OH)之至少一種溶劑化合物包含在有機溶劑中。
醯化纖維素詳細記述於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5-264464號中,可應用此申請案的敘述至本發明。此外,作為醯化纖維素之溶劑及其他添加劑,此申請案詳細揭示塑化劑、變質抑制劑、紫外線(UV)吸收劑、光學各向異性控制劑、阻滯控制劑、染料、消光劑、剝離劑、脫模加速劑等等。
[塗料製造方法]
塗料係使用上文所述及之材料予以製成。首先,將溶劑自溶劑槽送至溶解槽。相繼地,量測被容納在加料斗中之TAC並送至溶解槽。另外,將添加劑溶液自添加劑槽以必須數量送至溶解槽。附帶言之,代替以溶液形式送出添加劑,當添加劑在室溫下是液體時,可能將添加劑以液態送至溶解槽。當添加劑是固體時,可能經由使用加料斗等等送添加劑至溶解槽。當添加複數種類之添加劑時,添加劑槽可含有已將複數種類之添加劑溶解在其中之一種溶液。或者,可使用許多添加劑槽以便各自含有添加劑溶入其中之溶液。此情況中,將各添加劑溶液通過獨立管子各自送至溶解槽。
上述敘述中,將溶劑(此術語包括混合溶劑)、TAC和添加劑以此種次序送至溶解槽。然而,此次序不是獨特。舉例而言,將TAC已量測並送至溶解槽之後,可送出適當數量之溶劑。附帶言之,不一定將添加劑預先容納在溶解槽中。在後繼程序期間,可將添加劑混合入TAC和溶劑之混合物中(下文中,此混合物有時被稱為塗料)。
溶解槽具有夾套以便覆蓋其外表面,及具有由電動機所旋轉之第一攪拌器。其較佳者為該溶解槽另外包括由電動機所旋轉之第二攪拌器。該第一攪拌器較佳包括一個固定葉片而第二攪拌器是溶解器型的偏心之攪拌器。溶解槽的溫度係由使得熱傳介質流動在溶解槽與夾套之間予以調節。較佳之溫度範圍是-10℃至55℃。適當選擇及使用第一攪拌器和第二攪拌器使TAC膨脹在溶劑中以便獲得潤脹液體。
將該潤脹液體經由泵送至加熱器。其較佳者為該加熱器是具有夾套之管路且具有能加壓潤脹液體之構造。經由使用此種加熱器,潤脹液體的固體含量在加熱狀況或加壓/加熱狀況下被溶解而獲得塗料。下文中,此方法被稱為加熱-溶解方法。此情況中,其較佳者為潤脹液體的溫度是50℃至120℃。同時,可實施冷卻-溶解方法,此方法中,將潤脹液體冷卻至-100℃至-30℃。適當選擇並實施加熱-溶解方法和冷卻-溶解方法來充分溶解TAC在溶劑中。藉溫度調節器,使塗料到達大體上室溫之後,將塗料經由過濾裝置來移除包含在其中之雜質。其較佳者為過濾裝置所使用之過濾器具有100μm或更小之平均細孔直徑。而且,其較佳者為過濾流動速率是50L/hr或更大。將已過濾之塗料22送至並匯集在第1圖中所示之薄膜生產線的儲料槽21中。
附帶言之,當製備潤脹液體及如上述,將塗料自該潤脹液體造成時,因為TAC之濃度增加,需要較久之時間。因此,關於生產成本之間題有時發生。鑒於此,其較佳者為製備塗料以便具有相對於所預期濃度之較低濃度。此情況中,製備該塗料之後,實施冷礙程序而獲得所預期濃度。當使用此種方法時,將經由過濾裝置所過濾之塗料送至驟蒸發裝置在其中將塗料之溶劑部分蒸發。由於蒸發所產生之溶劑氣體經由冷礙器(未圖示)冷凝而變成液體,其經由回收裝置回收。所回收之溶劑經由再生產裝置予以循環作為使用於製備塗料之溶劑。關於成本,此項再使用係有效。
將冷凝之塗料經由泵自驟蒸發裝置中萃取。其較佳者為實施消泡程序來移除塗料中所產生之氣泡。多樣的眾所周知方法可應用作為移除氣泡之方法。例如,有超音波照射方法。將塗料送至過濾裝置來移除外來物質。附帶言之,過濾時,其較佳者為塗料之溫度是0℃至200℃。然後將塗料22送至儲料槽21並匯集在其中。
經由上述方法,製造具有5mass%至40 mass%的TAC濃度之塗料。更佳之TAC濃度是15 mass%或以上且在30 mass%或以下。最佳之TAC濃度是17mass%或以上且在25mass%或以下。同時,關於添加劑(主要是塑化劑)之濃度,其較佳者為當將塗料的全部固體含量定義為100mass%時,其範圍是1mass%或以上且在20mass%或以下。關於塗料製造方法,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4-264464號教導溶解和添加物料、原料和溶液流延方法之方法。此申請案亦教導過濾方法、消泡方法等等。此申請案的敘述可應用至本發明。
[溶液流延方法]
其次,敘述經由使用所獲得之塗料來製造薄膜之方法。第1圖是顯示薄膜生產線20之示意舉例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為第1圖中所示之薄膜生產線。該薄膜生產線20包括儲料槽21、過濾裝置30、鑄模31、由輥32、33予以支持之帶34及拉幅機乾燥機35。薄膜生產線20另外包括邊緣切割裝置40、乾燥室41、冷卻室42和捲繞室43。
將攪拌器61附著至儲料槽21以便經由電動機60旋轉。將儲料槽21經由泵62和過濾裝置30連接至鑄模31。
關於鑄模31之材料,以沉澱硬化之不銹鋼較佳,而其較佳者為其熱膨脹係數是2×10 5 (℃ 1 )或以下。可能使用具有抗腐蝕性質之材料,其係與電解質水溶液的腐蝕檢驗中之SUS 316大體上相當。此外,可能使用具有抗腐蝕性質之材料,浸漬在二氯甲烷、甲醇和水之混合物液體中歷三個月之後,此材料不形成麻點腐蝕在空氣-液體界面上。而且,其較佳者為經由研磨自鑄造時起,已流逝至少一個月之後的材料來製造鑄模31。由於此,塗料22均勻流動在鑄模31內部且防止稍後所述之條痕發生在流延薄膜69上。關於鑄模31表面之表面處理精確度,其較佳者為表面粗糙度是1μm或以下而伸直度在任何方向是1μm/m或以下。使鑄模31的模槽間隙適應在0.5mm至3.5mm的範圍內被自動調節。關於鑄模31的突出部邊緣之角部位,使其R在整個寬度適應為50μm或以下。再者,其較佳者為調整剪切速率以使鑄模31的內部是1(1/sec)至5000(1/sec)。
鑄模31的寬度未予特別限制。然而,其較佳者為其寬度成為最終產物之薄膜寬度的1.1至2.0倍。而且,其較佳者為將溫度控制器(未圖示)附著至鑄模31以便在薄膜成形期間維持預定之溫度。此外,其較佳者為使用衣架型之鑄模31。再者,其較佳者為將用於調整厚度之加熱螺栓以預定間隔配置在鑄模31的寬度方向且該鑄模31具有利用加熱螺栓之自動厚度調整機構。此情況中,加熱螺栓設定輪廓並依照由泵(較佳,高精確度齒輪泵)62所送出之液體量,循預定程式形成薄膜。回饋控制可能以厚度計(紅外線厚度計)的型面為基礎,循調整程式予以實施。厚度計被配置在薄膜生產線20上且未圖示。其較佳者為將被定位在除去邊緣部位以外之一個區域以內且被定位在薄膜的寬度方向之任何兩點間之厚度差調整以便是1μm或以下。關於寬度方向之厚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其較佳者為調整彼等間之差以便是3μm或以下,且更佳為調整此差以便是2μm或以下。此外,其較佳者為調整厚度精確性以便是±1.5μm或以下。
較佳,形成一硬化層在鑄模31的突出部邊緣上。用於形成該硬化層之方法未予特別限制。有陶瓷塗覆、鍍硬鉻、氮化處理方法等等。當利用陶瓷作為硬化層時,其較佳者為該陶瓷應具有可研磨之性質、低孔隙度、強度、優良抗腐蝕性、對鑄模31之優良黏著性及對塗料22之不黏著性。具體而言,有碳化鎢(WC)、Al2 O3 、TiN、Cr2 O3 等等。其中,以WC為特佳。可能經由噴霧方法來實施WC塗布。
為了防止流出至槽端之塗料被部分乾燥和固化,其較佳者為將溶劑供應裝置(未圖示)附著至鑄模31的槽端。此情況中,其較佳者為供應能溶解塗料之溶劑(舉例而言,二氯甲烷86.5pts.wt、丙酮13pts.wt和正丁醇0.5pts.wt之混合溶劑)至經由流延鎔珠的兩端部位、模槽之端部位及周圍空氣所形成之三相接觸線的周邊部位。為了防止外來物質進入流延薄膜,其較佳者為以0.1mL/min至1.0mL/min之速率供應該溶劑至終端部位的每一側。附帶言之,作為用於供應此液體之泵,其較佳者為使用具有5%或以下的脈動之泵。
將經由輥32和33所支持之帶34配置在鑄模13下面。輥32和33由未圖示之驅動裝置予以旋轉。伴隨著此等輥之旋轉,帶34以無端方式運轉。其較佳者為帶34之移動速率,或流延速率是10m/min或以上且在200m/min或以下。其較佳者為流延速率是15m/min以上且在150m/min或以下,而最佳者為流延速率是20m/min或以上且在120m/min或以下。當流延速率係小於10m/min時,薄膜的生產率退化。反之,當流延速率超過200m/min時,阻止鎔珠之恒定形成且流延薄膜69之表面狀況有可能變質。
為了保持帶34之表面溫度在預定之數值,其較佳者為將熱傳介質循環器63附著至輥32和33。其較佳者為帶34之表面溫度可調節在-20℃至40℃之範圍。將熱傳介質之通道(未圖示)形成在此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各自輥32和33中。經維持在預定溫度之熱傳介質通經該通道內部來保持各自輥32和33之溫度在預定值。
帶34之寬度未予特別限制。然而,其較佳者為帶34之寬度是塗料22的流延寬度之1.1至2.0倍。較佳,帶34之長度是20m至200m,而其厚度是0.5mm至2.5mm。其較佳者為將帶34研磨以便具有0.05μm或以下之表面粗糙度。帶34較佳係由不銹鋼造成且其更佳者為該帶34係由SUS 316造成以便具有充分抗腐蝕性及強度。而且,其較佳者為整個帶34之厚度不勻性是0.5%或以下。
同時,可使用輥32和33作為直接支撐體。此情況中,其較佳者為各輥能以0.2mm或以下的旋轉不勻性精確地旋轉。此外,其較佳者為輥32和33具有0.01μm或以下之平均表面粗糙度。將輥之表面鍍鉻以便具有充分硬度和耐久性。附帶言之,必須使支撐體(帶34和輥32、33)的表面缺陷減至最少。具體而言,其較佳者為無30μm或以上之針孔,而10μm或以上且在30μm或以下之針孔數目是每平方米至少一個及10μm或以下之針孔數目是每平方米至少2個。
將鑄模31、帶34等等容納在具有溫度調節器65之澆注室64中以便維持其內部溫度在預定值。該澆注室64另外具有冷凝器66用於冷凝並回收汽化之有機溶劑。將用於回收被冷凝及去除揮發物之有機溶劑之回收裝置67配置在澆注室64的外部。其較佳者為配置減壓室68用於控制經形成在鑄模31與帶34間之流延鎔珠的後部位之壓力。
將用於汽化流延薄膜69的溶劑之鼓風機單元70、71和72配置接近帶34之周邊表面。另外,例如第2圖中所示,為了控制經由吹送至恰在流延後之流延薄膜69之乾空氣所造成之流延薄膜69的平面波,將迷宮式密封50配置接近鑄模31。此外,配置用於快速乾燥之另外鼓風機單元73在迷宮式密封50與鼓風機單元70之間。將空氣供應裝置51連接至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和其他鼓風機單元70至72。該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具有複數噴嘴73a,並將乾空氣57施加至流延薄膜69之表面而形成初始薄膜69a在其上。第2圖中,該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具有四個噴嘴。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為此。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與流延開始位置間之距離由L1(mm)表示,而其區域被稱為自然空氣區域A。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的長度由L2(mm)表示。同時,將減壓裝置76(例如,根型鼓風機)連接至減壓室68。附帶言之,其較佳者為將乾空氣57施加至流延薄膜69歷20秒或更久。當施加至乾空氣57之期間少於20秒時,初始薄膜69a之成形可能受到妨礙。此情況中,有一種可能性即,不能獲得具有優良表面狀況之薄膜。
如第3A圖、第3B圖和第3C圖中,關於自噴嘴吹送乾空氣的鼓風機方向,可能採取各種方式。第3A圖中,將乾空氣自經配置在流延薄膜69的兩側之噴嘴52a和52b施加至流延薄膜69的中央部位。第3B圖中,將噴嘴53以其寬度方向配置在流延薄膜69的中央,並將乾空氣自中央部位施加至兩側。第3C圖中,將乾空氣施加至流延薄膜69成一種狀態即,乾空氣自噴嘴54流向抽氣器55。附帶言之,噴嘴可具有任何形狀。
輸送段80具有鼓風機81。將邊緣切割裝置40,其係被配置在拉幅機乾燥機35之下游端,連接至壓碎機90用於自薄膜82上切碎側邊緣。
乾燥室41具有許多輥91。將回收裝置92附著至乾燥室41來吸收和回收由於蒸發所產生之溶劑氣體。第1圖中,將冷卻室42配置在乾燥室41的下游端。然而,可將濕度控制室(未圖示)配置在乾燥室41與冷卻室42之間。將中和裝置(中和桿)93配置在冷卻室42之下游端來調節薄膜82的帶電之電壓在預定之範圍內(舉例而言,-3kV至+3kV)。雖然將中和裝置93配置在第1圖中冷卻裝置42的下游端,但是此設定位置並非獨特。此實施例中,將滾花輥94適當配置在中和裝置93的下游端,經由壓花程序形成滾花在薄膜82的兩邊緣上。此外,捲繞室43的內部具有用於捲繞薄膜82之捲繞輥95及在捲繞時用於控制張力之壓輥96。
其次,敘述經由使用上述之薄膜生產線20用於製造薄膜82方法之實施例。將塗料22經由攪拌器61之旋轉不斷地維持均勻。在攪拌期間,可將塑化劑、UV吸收劑的添加劑混合入塗料22中。
將塗料22經由泵62送至過濾裝置30並在其中過濾。此後,將塗料22自鑄模31施加至帶34上。其較佳者為驅動輥32和33以便調節帶34的張力至104 N/m至105 N/m。而且,調節帶34與輥32和33間之相對速率差以便是0.01m/min或以下。帶34的速率波動較佳為0.5%或以下,而當帶34實行一轉時,在寬度方向所造成之其曲折是1.5mm或以下。為了控制曲折,其較佳者為設置探測器(未圖示)來探測帶34的兩側之位置。以探測器的測量數值為基礎,實施回饋控制以便帶34的位置控制器(未圖示)能調整其位置。關於位於恰在鑄模31下面之一部分的帶34,其較佳者為調整與輥33的旋轉協同所造成之垂直位置波動以便是200μm或以下。此外,其較佳者為將澆注室64的溫度經由溫度調節器65調節在-10℃至57℃之範圍。附帶言之,將澆注室64內部所汽化之溶劑在經由回收裝置67收集之後,循環作為製造塗料之溶劑。
將流延鎔珠形成在鑄模31與帶34之間,及將流延薄膜69形成在帶34上。其較佳者為在流延之時,塗料22的溫度是-10℃至57℃。為了流延鎔珠穩定化,其較佳者為將流延鎔珠的後部經由減壓室68控制以便設定至意欲之壓力值。將鎔珠的後部相對於其前部較佳減壓在-2000Pa至-10Pa之範圍。而且,其較佳者為將夾套(未圖示)附著至減壓室68來維持內部溫度在預定之溫度。雖然減壓室68的溫度未予特別限制,但是其較佳者為設定此溫度至少是有機溶劑的冷凝點。此外,為了保持流延鎔珠的所意欲形狀,其較佳者為將吸氣單元(未圖示)附著至鑄模31的邊緣部位。用於吸引邊緣之空氣量的較佳範圍是1L/min至100L/min。
塗料22自鑄模31流動至帶34上,形成流延鎔珠。在流延之時,塗料22的較佳黏度(由流變儀所量測)是Pa.s或以上且在100Pa.s或以下。更佳之黏度是12Pa.s或以上且在50Pa.s或以下,而最佳黏度是15Pa.s或以上且在40Pa.s或以下。流延鎔珠形成流延薄膜69在帶34上。附帶言之,流延鎔珠到達帶34之位置被稱為流延開始位置34a。當塗料22之黏度小於10Pa.s時,該黏度是太低,乾空氣有可能造成不勻性。由於此,流延薄膜69的表面狀況退化且有時難以形成初始薄膜69a。此外,因為溶劑的含量高,在乾燥流延薄膜69之初始階段。溶劑劇烈地汽化。由於此,乾燥缺陷(例如,起泡沫)有可能產生,且可能需要擴大設備用以回收溶劑。
流延薄膜69係隨著帶34的移動協同移動自然空氣發生在流延薄膜69上面。將迷宮式密封50配置在自然空氣區域A中來防止自然空氣56向著鑄模31流回。自然空氣56通常是具有2m/s或小於速度之弱空氣。然而,如果將無序流動之自然空氣56施加至流延薄膜69的表面,其表面狀況會降解。鑒於此,其較佳者為自然空氣區域A的長度L1(mm)儘可能縮短。然而,考慮到構成薄膜生產線20之各自單元的相對配置位置,如果長度L1(mm)是3000mm或較短,沒有問題。更佳長度L1是2000mm或更短而特佳長度L1是1000mm或更短。同時,其較佳者為流延薄膜69在15秒鐘以內通經該自然空氣區域A。更佳之通過時間是10秒或更短,而特佳之通過時間是7秒或更短。
相繼地,將流延薄膜69連續傳送至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配置在上部部位之位置。將乾空氣57自鼓風機單元73之噴嘴73a向著流延薄膜69發送。於施加乾空氣至流延薄膜69時,初始薄膜69a被形成在流延薄膜69的表面上。此表面經由初始薄膜69a之勻整效應使它平滑,然後加以乾燥。本發明中,用於形成初始薄膜69a之方法未限制為施加乾空氣57。舉例而言,初始薄膜69a可經由紅外線加熱、微波加熱等等來形成。
乾空氣57的較佳速度是3m/s或以上且在20m/s或以下。更佳速度是3m/s或以上且在15m/s以下,且更佳速度是4m/s或以上且在12m/s或以下。最佳速度是4m/s或以上且在10m/s或更小。當乾空氣的速度是小於3m/s時,使初始薄膜69a緩慢形成,且在形成初始薄膜之前,流延薄膜69的表面狀況有可能退化。反之,當乾空氣的速度超過20m/s時,乾空氣57係太強烈施加至流延薄膜69。因此,有一種可能性,即,不能形成具有優良表面狀況之初始薄膜69a。
乾空氣57的較佳氣體濃度是25%或以下。更佳氣體濃度是20%或以下,而最佳氣體濃度是18%或以下。本發明中,氣體濃度意指經由紅外線分析方法所測量之乾空氣57的被蒸發之溶劑。流延薄膜69恰在其形成之後,包括很多溶劑。當乾空氣57的氣體濃度超過25%時,溶劑自流延薄膜69被緩慢蒸發,有時難以形成初始薄膜69a。
乾空氣的較佳溫度是40℃或以上且在120℃或以下,更佳溫度是45℃或以上且在110℃或以下,而最佳溫度是50℃或以上且在100℃或以下。當該溫度低於40℃時,溶劑幾乎不能自流延薄膜69中被蒸發。因此,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難以形成具有良好薄膜表面之初始薄膜69a。反之,當該溫度超過120℃時,流延薄膜69的溶劑有可能起泡沫且快速蒸發。此情況中,有一種可能就是難以形成具有良好表面狀況之初始薄膜69a。
本發明中,施加自然空氣56至流延後之流延薄膜69之較佳時間是15秒或更短。更佳時間是10秒或更短而最佳時間是7秒或更短。當施加自然空氣56至流延薄膜69之時間超過15秒時,阻止實施快速乾燥。由於此,形成均勻初始薄膜69a在流延薄膜69表面上之前,就會造成厚度不勻性在流延薄膜69之表面上。因此,不可能獲得具有均勻表面狀況之薄膜82。而且,因為乾燥時間變長,薄膜82之生產率退化。
剝離之時,流延薄膜69的較佳溶劑含量是300mass%或以上且在500mass%或以下,更佳溶劑含量是320mass%或以上且在450mass%或以下,而最佳之溶劑含量是350mass%或以上且在420mass%或以下。如果溶劑含量低於300mass%,當自帶34上剝離濕膜74之後,拉伸鬆弛等等在後繼程序中被實施時斷裂諸如此類之缺陷有時發生在濕膜74中。反之,如果溶劑含量超過500mass%,則機械強度有可能不夠且關於乾燥濕膜74需要時間。
其較佳者為當輸送乾空氣57至流延薄膜69之後已過了30秒時,該流延薄膜69的剩餘溶劑之減少速率是每秒1mass%或以上且在每秒12mass%或以下。更佳之減少速率是每秒3mass%或以上且在每秒11mass%或以下,而最佳之減少速率是每秒5mass%或以上且在每秒10mass%或以下。當乾燥速率係於每秒1mass%時,初始薄膜69a被緩慢形成且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難以形成具有充分薄膜面強度之初始薄膜69a。反之,當乾燥速率超過每秒12mass%時,初始薄膜69a有可能被不均勻地形成且起泡沫可能發生在流延薄膜69上。此外,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薄膜的表面狀況退化。
流延薄膜69伴隨著帶34之移動而協同移動。此時,將乾空氣經由鼓風機單元70、71和72施加至流延薄膜69來促成溶劑之蒸發。由於乾空氣之吹送,流延薄膜69的表面狀況有時波動。然而,迷宮式密封50防止此波動。附帶言之,帶34的較佳表面溫度是-20℃至40℃。
當流延薄膜69已具有支撐性質之後,將此膜69自帶34上剝離成為濕膜74同時由剝離輥75支持。在剝離時,其較佳者為剩餘之溶劑量以固體為基礎是20mass%至250mass%。此後,將濕膜74沿著具有許多輥之輸送段80傳送,然後將濕膜74輸入拉幅機乾燥機35中。在輸送段80中,將具有所需要溫度之乾空氣自鼓風機81吹送來促成濕膜74之乾燥程序。此時,其較佳者為乾空氣之溫度是20℃至250℃在輸送段80中,可能經由與上游輥的旋轉速率比較,增加下游輥的旋轉速率來給予濕膜74拉延張力。
將被輸入拉幅機乾燥機35中之濕膜74乾燥同時以其兩側使用鋏子予以固持之狀態被傳送。其較佳者為將拉幅機乾燥機35的內部劃分成為許多溫度區域並適當調整每一區域中之乾燥狀況。經由使用拉幅機乾燥機35可將濕膜74向寬度方向拉伸。其較佳者為將濕膜74在輸送段80及/或拉幅機乾燥機35中,關於流延方向及寬度方向之任一,拉伸達到0.5%至300%。
將濕膜74經由拉幅機乾燥機35乾燥直至剩餘之溶劑量達到預定數值。此後,將濕膜74向著下游端送出成為薄膜82。將薄膜82的兩邊緣經由邊緣切割裝置40切掉。將切掉的邊緣由刀具鼓風機(未圖示)送至壓碎機90。將薄膜邊緣經由壓碎機90切碎而變成碎片。因為循環碎片用於製備塗料,所以此方法具有關於成本之優點。可省略薄膜邊緣之切割程序。然而,其較佳者為在流延程序與薄膜捲繞程序之間實施該切割程序。
將其兩邊緣已被切掉之薄膜82送至乾燥室41並予以更進一步乾燥。雖然乾燥室41的溫度未予特別限制,但是溫度的較佳範圍是50℃至160℃。將薄膜82送入乾燥室41中以便環繞各輥91而移動,其中所汽化之溶劑氣體係由回收裝置92來吸收和回收。將自其中已移除溶劑成分之空氣再送入乾燥室41中成為乾空氣。附帶言之,其較佳者為將該乾燥室41分成複數個區域為的是改變乾燥之溫度的目的。同時,在設置預先乾燥室(未圖示)在邊緣切割裝置40與乾燥室41之間來預先乾燥薄膜82之情況中,防止乾燥室41中之薄膜溫度快速增加。因此,此情況中,可能防止薄膜82之形狀改變。
將薄膜82在冷卻室42中冷卻直至薄膜溫度大體上變成室溫。可將溫度調節室(未圖示)設置在乾燥室41與冷卻室42之間。將具有理想濕度和溫度之空氣較佳施加至溫度調節室中之薄膜82。經由如此操作,可能防止薄膜82卷曲及防止捲繞時發生捲繞缺陷。
同時,當傳送薄膜82時,將其帶電之電壓經由中和裝置(中和桿)93保持在預定之範圍(舉例而言,-3kV至+3kV),此中和裝置係被配置在第1圖中冷卻室42的下游端,但是此位置並非獨特。此外,其較佳者為設置滾花輥94,經由壓花程序來形成滾花在薄膜82的兩邊緣上。附帶言之,其較佳者為滾花部位的粗糙度是1μm至200μm。
最後,將薄膜82經由包含在捲繞室43中之捲繞輥95繞緊。此時,其較佳者為捲繞薄膜82呈一種狀態就是所意欲之張力係由壓輥96授予。將張力較佳自捲繞開始至其終止逐漸改變。其較佳者為被繞緊之薄膜82的長度在縱向方向(流延方向)是至少100m。薄膜82之較佳寬度是600mm或以上,其更佳之寬度是1400mm或以上且在1800mm或以下。然而,在寬度係超過1800mm之情況,本發明亦屬有效。本發明可應用至一種情況即,製造其寬度是15μm或以上且在100μm或以下的薄膜。
本發明的溶液流延方法可能是共流延方法,此方法中進行兩或多種塗料之共同流延使塗料可形成多層薄膜,或可能是連續流延方法,此方法中將兩或多種的塗料連續流延以便形成多層薄膜。此外,可聯合此兩種方法。當實施共流延時,可將進料單元附著至鑄模,或可使用多岐管型鑄模。支撐體上多層流延薄膜的每一最上層和最下層之厚度較佳係為多層流延薄膜的總厚度之0.5%至30%的範圍。再者,共流延方法中,當塗料被流延至支撐體上時,其較佳者為較低黏度塗料可能完全覆蓋在較高黏度塗料上。再者,共流延方法中,其較佳者為自模至支撐體之鎔珠中使用其醇含量較大之塗料覆蓋內塗料。
註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4-264464號中詳細教導鑄模、減壓室和支撐體的構造、共流延、剝離和拉伸的各自程序中之乾燥狀況、處理方法、校正平面性和卷曲後之捲繞方法、溶劑之回收方法、薄膜之回收方法等。可將上述申請案的敘述應用至本發明。
[特性、測量方法] (卷曲之程度、厚度)
上述申請案第2004-264464號教導醯化纖維素薄膜的特性和測量方法,可將其應用至本發明。
[表面處理]
其較佳者為進行醯化纖維素薄膜的至少一表面之表面處理。該表面處理較佳為至少一種的輝光放電處理、大氣壓電漿放電處理、UV輻射處理、電暈放電處理、火焰處理及酸或鹼處理。
[功能層] (防止靜電、硬化層、抗反射層、容易黏著、抗眩光)
可將基本塗層形成在醯化纖維素薄膜的至少一表面上。
此外,其較佳者為設置醯化纖維素薄膜之其他功能層作為基膜以便獲得功能物料。功能層可能是至少一種的抗靜電層、固化樹脂層、抗反射層、容易黏著之黏合層、抗眩光層及光學補償層。
該功能層較佳含有至少一種的界面活性劑其範圍自0.1mg/m2 至1000mg/m2 。此外,該功能層較佳含有至少一種的潤滑劑其範圍自0.1mg/m2 至1000mg/m2 。此外,該功能層較佳含有至少一種的消光劑其範圍自0.1mg/m2 至1000mg/m2 。此外,該功能層較佳含有至少一種的抗靜電劑其範圍自1mg/m2 至1000mg/m2 。實施表面處理的條件和方法及提供具有數種功能和特性之功能層記述於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4-264464號中。可將此等敘述應用至本發明。
(應用)
可使用醯化纖維素薄膜作為極化濾波器中之保護膜。為了獲得LCD,配置兩極化濾波器,每一者中將醯化纖維素薄膜黏附至極化器以便將液晶層夾置在其中間。液晶層和極化濾波器的配置並無限制,且可採用眾所周知之各種配置。申請案第2004-264464號中詳細揭示TN型、STN型、VA型、OCB型、反射型及其他實例。可將本發明的薄膜施加至此等型式。此外,該申請案教導具有光學各向異性層之醯化纖維素薄膜及具有抗射射和抗眩光功能之醯化纖維素薄膜。再者,該申請案建議設置具有充分光學功能之醯化纖維素薄膜而因此獲得雙軸醯化纖維素薄膜並使用作為光學補償薄膜,其可同時被使用作為極化濾波器之保護膜。可應用申請案第2004-264464號中所述之其限制至本發明。
經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能獲得具有優良光學性質之纖維素三醋酸酯薄膜(TAC薄膜)。使用該TAC膜作為極化濾波器之保護膜,並亦使用作為感光材料的基膜。此外,可使用TAC薄膜作為光學補償膜用於改良被採用於電視等等中之液晶顯示器的視角之依賴性性質。特別,當亦使用作為極化濾波器的保護膜時,TAC膜亦屬有效。因此,不僅使用TAC薄膜於習用之TN型式而且亦使用於IPS型式、OCB型式、VA型式等等。可利用極化濾波器之保護膜來構成極化濾波器。
[實施例1]
下文中,本發明係關於實施例1之敘述。然而,本發明並未受限為實施例1。下文中,詳細敘述根據本發明之實驗1。關於本發明之實驗2及作為比較例之實驗3和4,其實驗條件和結果集體示於表1中。
[實驗1]
將本發明的實驗敘述如下。關於使用來製造薄膜之聚合物溶液(塗料),在製備塗料時之其組成顯示如下。
[組成]
纖維素三醋酸酯(粉末,其中取代度是2.87、黏度平均聚合度是306、含水量是0.2mass%、6mass%二氯甲烷溶液之黏度是315mPa.s、平均粒子直徑是1.5mm、及其標準偏差是0.5mm) 100pts.wt二氯甲烷(第一溶劑) 320pts.wt甲醇(第二溶劑) 83pts.wt 1-丁醇(第三溶劑) 3pts.wt塑化劑A(磷酸三苯酯) 7.6pts.wt塑化劑B(磷酸二苯酯) 3.8pts.wtUV劑a: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0.7pts.wtUV劑b: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0.3pts.wt檸檬酸酯混合物(檸檬酸、單乙酯、二乙酯、三乙酯混合物)0.006pts.wt細粒子(二氧化矽(其中平均粒子直徑是15nm);Mohs硬度是大約7) 0.05pts.wt
[纖維素三醋酸酯]
關於所使用之纖維素三醋酸酯,剩餘之乙酸不超過0.1mass%、Ca含量是58ppm、Mg含量是42ppm及Fe含量是0.5ppm。該纖維素三醋酸酯包括釋放之乙酸40ppm及硫酸鹽離子15ppm。而且,第六位置上乙醯基基團之取代度是0.91。32.5%的全部乙醯基基團中,羥基的第六位置被取代。丙酮萃取物是8mass%。重量平均分子量對數量平均分子量之比是2.5、所獲得之TAC的泛黃指數是1.7而混濁是0.08、透明度是93.5%、及Tg(由DSC所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是160℃。結晶熱值是6.4J/g。該TAC係自棉花所取出之纖維素予以合成。下文中,此TAC亦被稱為棉花來源TAC。
(1-1)塗料進料
將上述之溶劑混合入具有攪拌器葉片之4000升,不銹鋼溶解槽中並予以攪拌而獲得混合溶劑。關於溶劑的每種原料,其含水量是0.5mass%或更少。連續地,將TAC的薄片粉末自加料斗逐漸添加。將TAC粉末置入溶解槽中並在使用溶解器型的偏心攪拌器實施攪拌之狀況下,分散歷30分鐘。偏心攪拌器之周邊速度最先是5m/sec,而具有中央固定葉片之攪拌器之周邊速度是1m/sec。關始分散時之溫度是25℃而最後溫度是48℃。此外,送入預先製備之添加劑溶液以便使全部重量達2000仟克。終止分散添加劑溶液之後,停止高速率攪拌。連續地,將固定葉片的周邊速度設定為0.5m/sec並更進一步實施攪拌歷100分鐘而獲得潤脹液體,TAC片在其中膨脹。直至膨脹終止,將溶解槽的內部經由氮氣加壓以便保持在0.12MPa。此時,溶解槽的內部氧濃度是低於2vol%,以便關於防塵,維持無問題狀況。同時,潤脹液體的含水量是0.3mass%。
(1-2)溶液和過濾
將潤脹液體送至具有溶解槽夾套之管路並在其中加熱至50℃。此外,將潤脹液體在2MPa之加壓下加熱至90℃而被完全溶解。此時,加熱期間是15分鐘。然後,已溶之液體的溫度經由溫度控制器降至36℃,並使已溶之液體通經具有過濾器元件之過濾裝置此元件之標稱細孔直徑是8μm來製備塗料(下文中,此塗料被稱為未濃縮塗料)。此時,過濾裝置的主要壓力是1.5MPa而其次要壓力是1.2MPa。利用具有優良抗腐蝕性之赫史特(Hastelloy,商標名稱)合金作為過濾器、外殼和施加高溫至其中之管路。而且,設置夾套,使用於隔熱和加熱之熱傳介質通經其中。
(1-3)濃縮、過濾、去除泡沫及添加劑
將以此方式所獲得之未濃縮塗料在具有正常壓力和80℃之驟蒸裝置中驟蒸發,並將汽化之溶劑經由冷凝器回收。驟蒸發之後,塗料22的固體含量濃度是21.8mass%。為了予以循環作為製備塗料之溶劑,被冷凝之溶劑經由回收裝置回收。所回收之溶劑經由再處理裝置處理,然後送至溶劑槽。將蒸餾和脫水在回收裝置和再處理裝置中實施。驟蒸發裝置的驟蒸發槽具有攪拌器(未圖示)包括附著至攪拌軸之固定葉片。該攪拌器攪拌塗料22來實施消除泡沫,塗料係以0.5m/s之周邊速度被驟蒸發。被容納在驟蒸發槽中塗料22的溫度是25℃,塗料22在該槽中之平均留駐期間是50分鐘。取出塗料22在25℃下測量剪切黏度。在10(sec 1 )之剪切速率下,所測得之剪切黏度是450Pa.s。
相繼地,將弱超音波施加至塗料22來移除泡沫。除沫之後,使塗料22通經過濾裝置呈經由泵加壓高達1.5MPa之狀態。在過濾裝置中,塗料首先通經具有10μm的標稱細孔直徑之燒結纖維金屬過濾器。然後,塗料通經具有10μm的相同標稱細孔直徑之燒結纖維過濾器。各自過濾器的主要壓力是1.5MPa和1.2MPa,而其次要壓力各自是1.0MPa和0.8MPa。過濾後,將塗料之溫度調節至36℃,並將塗料送至2000L的不銹鋼儲料槽21以便儲存。儲料槽21包括具有固定葉片之攪拌器61,將固定葉片附著至中央軸。攪拌以0.3m/sec之周邊速度恒定實施。附帶言之,當將塗料自未濃縮塗料製備時,腐蝕等等的問題幾乎不會發生在塗料接觸部位上。
亦,製造具有86.5pts.wt之二氯甲烷、13pts.wt之丙酮和0.5pts.wt之1-丁醇之混合溶劑A。
(1-4)卸料,立即進行之添加、流延、鎔珠減壓)
薄膜82經由使用第1圖中所示之薄膜生產線20予以製造。將容納在儲料槽21中之塗料22經由高精確度齒輪泵62送至過濾裝置30。齒輪泵62具有用於增加其主要壓力之功能,回饋控制係由電流換向器電動機在泵62的上游端予以實施以使使主要壓力達0.8MPa。關於所使用之齒輪泵62的性能,體積效率是99.2%而排出量的波動率是0.5%或更小。而且,排放壓力是1.5MPa。塗料22通經過濾裝置30並被送至鑄模31。
鑄模31實施流延以便使經乾燥之薄膜的寬度和厚度各自是1.8米和80μm,調節鑄模31的排出口之塗料22的流速。此時,塗料22的黏度是20 Pa.s。而且,自鑄模31所排出之塗料22的流延寬度是1700mm。附帶言之,流延速率是20m/min。為了調節塗料22之溫度至36℃之目的,該鑄模31具有夾套(未圖示),將被供應至夾套之熱傳介質的入口溫度設定至36℃。
在薄膜成形期間,將鑄模31和管路全部保持在36℃。使用衣架型之鑄模31。所使用之鑄模31具有以20mm間隔所配置之厚度調整螺栓並具有利用加熱螺栓之自動厚度調整機構。加熱螺栓能依照由齒輪泵62所送出之量,經由預設定程式設定輪廓。此外,所使用之加熱螺栓能經由基於配置在薄膜生產線20上之紅外射線厚度計的型面之調整程式來實施回饋控制。關於除去20mm的其邊緣部位以外之薄膜,實施調整使關於經由50mm所分隔之任何兩點,其厚度差是1μm或以下,並致使寬度方向之厚度波動是3μm/m或以下。此外,調整整個厚度以便是±1.5%或以下。
設置減壓室68在鑄模31的主要邊上來將此部位減壓。調整減壓室68以便造成相對於流延鎔珠的前面和後面之壓力差是1Pa至5000Pa。此項調整係依照流延速率予以實施。此時,設定流延鎔珠的兩側之壓力差以便使流延鎔珠的長度係20mm至50mm。所使用之減壓室68具有一種機構,與環繞流延部位之氣體的濃縮溫度比較,其能設定較高之溫度。將迷宮式密封50(參照第2圖)設置在自鑄模之排出口所排出之鎔珠的前面。排出口的兩側具有孔口,將邊緣吸引裝置(未圖示)附著至鑄模31來調節流延鎔珠的兩側之無序。
(1-5)鑄模
鑄模31的材料是具有2×10 5 (℃)或更小之熱膨脹係數之沉澱硬化之不銹鋼。由於在電解質水溶液中所實施之強制腐蝕檢驗的結果,此材料具有與由SUS 316所造成之材料者相同之抗腐蝕性。此外,由於浸漬此材料在二氯甲烷、甲醇和水之混合溶液中歷三個月之結果,麻點(腐蝕)未形成在氣體-液體界面上。關於鑄模31的塗料接觸表面之表面處理精確度,表面粗糙度是1μm或以下、伸長度在任何方向是1μm/m或以下、及模槽的間隙是1.5mm。關於位於鑄模31的突出部上之塗料接觸部位的角,在模槽的整個寬度上,R是50μm或以下。經容納在鑄模31中之塗料22的剪切速率是1(1'/sec)至5000(1/sec)。同時,經由噴嘴方法實施WC(碳化鎢)塗布來形成硬化層在鑄模31的突出部上。
為了防止流出之塗料22部分乾燥且變成固化,將用於溶解塗料22之混合溶劑A以0.5ml/min供應至鑄模31的排出口。將該混合溶劑供應至經由流延鎔珠的兩側和排出口所界定之界面上。供應混合溶劑之泵的脈動率是5%或以下。使用減壓室68將流延鎔珠的後側壓力與其前側壓力相比較降低達150Pa。為了保持減壓室68的內部溫度在預定之恒定溫度之目的,附著一個將夾套(未圖示)。將調整至35℃之熱傳介質供應入該夾套中。邊緣吸力裝置能調整空氣量以便以1L/min至100L/min範圍內之速率吸引邊緣。此實施例中,將此空氣量適當調節在30L/min至40L/min之範圍。
(1-6)金屬支撐體
關於支撐體,利用具有0.1m寬度和70m長度之不銹鋼無端帶作為帶34。將此帶34磨光以便使其厚度是1.5mm及以便使其表面粗糙度是0.05μm或以下。帶34之材料是SUS 316,且該帶34具有充分之抗腐蝕性和強度。整條帶34之厚度不勻性是0.5%或以下。帶34係由兩輥32和33傳動。當傳動帶34時,調整其張力以便在傳送方向是1.5 N/m2 。另外,調整帶34與輥32和33間之相對速率差以便是0.01m/min或以下。此時,帶的速度波動是0.5%或以下。探測並控制帶34的兩端位置以便限制在一次旋轉期間寬度方向之曲折在1.5mm或以下之範圍。模突出部和鑄模31下面之帶34的垂直位置波動是200μm或以小。將該帶34配置在具有空氣壓力控制單元(未圖示)之澆注室64中。將塗料22自鑄模31流延至帶34上。
所使用之輥32和33能使得熱傳介質通經其內部以便調節帶34之溫度。將流動在輥33中之5℃熱傳介質配置接近鑄模31,及為了乾燥的目的,使40℃熱傳介質流動入另一輥32中。恰在流延之前,帶34的中央表面溫度是15℃,而其兩側間之溫度差是6℃或以下。附帶言之,其較佳者為帶34不具有缺陷在其表面上。鑒於此,所使用之帶34不具有30μm或以上之針孔。10μm至30μm的針孔數目是1/m2 或以下,小於10μm之針孔數目是2/m2 或以下。
(1-7)流延和乾燥
經由使用溫度調節器65,維持澆注室64之溫度在35℃。將塗料22流延至帶34上而形成流延薄膜69。配置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來設定自然空氣區域A的通過時間5秒。將自然空氣之速度調整至0.2m/s。調整來自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之乾空氣57以便具有8m/s之空氣速度,16%的氣體濃度及60℃之溫度。將乾空氣57施加至流延薄膜69的表面而形成初始薄膜69a。流延薄膜69的厚度是100μm,及由於快速乾燥之鼓風機單元73之乾燥速率是以乾燥基計,7mass%/sec。
將135℃之乾空氣自經配置在帶34上面之上游鼓風機單元70送出。而且,將140℃之乾空氣自下游鼓風機單元71送出,及將65℃之乾空氣自經配置在帶34下面之鼓風機單元72送出。每種乾空氣的飽和溫度是約-8℃。將存在帶34上之乾空氣中之氧濃度維持在5vol%。為了維持氧濃度在5vol%,以氮氣取代空氣。而且,為了冷凝並回收經包含在澆注室64中之溶劑,設置冷凝器66並將其出口溫度設定至-10℃。
經由迷宮式密封50,將接近鑄模31之靜壓波動限制在±1Pa或以下之範圍。當流延薄膜69的溶劑比已達到以乾燥基計50mass%時,將濕膜74自帶34上剝離同時經由剝離輥75支撐。附帶言之,以乾燥基計之溶劑含量係由下式予以計算:{(x-y)/y}×100其中x代表取樣時的薄膜質量而y代表經過乾燥之取樣薄膜的質量。剝離張力是1×102 N/m2 。為了防止剝離缺陷之目的,將剝離速度(剝離輥拉延)相對於帶34之速度適當調整在100.1%至110%之範圍。被剝離之濕膜74的表面溫度是15℃。將由於乾燥所產生之溶劑氣體經由-10℃的冷凝器66來冷凝並經由回收裝置67回收。調整所回收之溶劑以便使含水量是0.5%或以下。將自其中已移除溶劑之乾空氣再加熱並循環成為乾空氣。濕膜74經由輸送段80的各輥傳送向前至拉幅機乾燥機35。在輸送段80中,將40℃之乾空氣自鼓風機81施加至濕膜74。當濕膜74經由輸送段80的各輥傳送時,將約30N之張力施加至濕膜74。
(1-8)拉幅機傳送、乾燥及邊緣切割
將濕膜74向前輸送至拉幅機乾燥機35,並將其兩邊緣由鋏子固定。以此狀態,將濕膜74傳送在位幅機乾燥機35的乾燥區域中並在其中經由乾空氣來乾燥。鋏子經由供應20℃之熱傳介質予以冷卻。傳送鋏子由鏈予以實施,該鏈的鏈輪之速率波動是0.5%或以下。同時,將拉幅機乾燥機35的內部劃分成為三個區域,其乾空氣溫度自上游端起各自是90℃、110℃和120℃。乾空氣的氣體組成具有-10℃的飽和氣體濃度。拉幅機乾燥機35中,平均乾燥速率是以乾燥基為基礎每分鐘120mass%。調整各乾燥區域的狀況以便使薄膜82的剩餘溶劑量在拉幅機乾燥機35的出口是7mass%。在拉幅機乾燥機35中,不僅實施傳送薄膜而且實施薄膜向其寬度方向拉伸。拉伸薄膜使經拉伸之薄膜的寬度變成103%。此時,將未經拉伸之濕膜74的寬度定義為100%。剝離輥75與拉幅機乾燥機35的入口間,拉伸比(拉幅機傳動之拉延)是102%。
關於拉幅機乾燥機35中之拉伸比,任何兩點的真實拉伸比之差,此兩點距鋏子的夾特點開始位置分開達到10mm或10mm以上,是10%或以下。此外,任何兩點的拉伸比之差,此兩點距夾持點開始位置分開達20mm或20mm以上,是5%或以下。自夾特點開始位置延伸至夾持點放釋位置之距離,相對於自拉幅機乾燥機的入口延伸至其出口是90%。將拉幅機乾燥機35中所汽化之溶劑在-10℃溫度之狀況下冷凝並回收。設置冷凝器以便冷凝並回收溶劑,並將冷凝器的出口溫度設定為-8℃。調節所包含之含水量至0.5mass%或以下之後,循環被冷凝之溶劑。同時,拉幅機乾燥機35送出薄膜82。
當薄膜離開拉幅機乾燥機35的出口之後30秒以內,將薄膜82的兩邊緣經由邊緣切割裝置40切割。NT型刀具切割兩側的邊緣達50mm。將被切下之邊緣經由刀具鼓風機(未圖示)送至壓碎機90並予以切碎以便變成約80mm2 之碎片。再利用此碎片連同TAC片作為製造塗料之物料。維持拉幅機乾燥機35之乾大氣中之氧濃度在5vol%。為了維持氧濃度在5vol%,以氮氣取代空氣。在下文所述之乾燥室41中實施高溫乾燥之前,將薄膜82在預乾燥室(未圖示)中預熱。將100℃之乾空氣供應入該預乾燥室中。
(1-9)後乾燥及中和
在乾燥室41中實施薄膜82之高溫乾燥。將乾燥室41劃分成為四個區域,將乾空氣經由鼓風機(未圖示)各自供應至各區域。將120℃之乾空氣供應至最上游區域。將130℃之乾空氣供應至其他區域。經由各輥91所傳送之薄膜82的張力是100N/m,實施乾燥歷10分鐘直至剩餘溶劑量最後達到0.3mass%。輥的抱合角是90度和180度。輥91係由鋁和碳鋼任一所造成,並實施鍍硬鉻在其表面上。某些輥91具有平表面形狀而其他者具有由鼓風所處理之壓花形狀。由於輥91的旋轉所造成之薄膜位置的波動是50μm或以下。在100N/m的張力下,所採用之輥的偏轉是0.5mm或以下。
經包含在乾空氣中之溶劑氣體經由使用吸收裝置92吸收並回收。此裝置92中所使用之吸附劑是活性碳,而解吸係使用乾氮來實施。以一種狀態就是調整含水量至0.3mass%或以下,經由冷卻器和預吸附器,移除被包含在其中之溶劑氣體、塑化劑、UV吸收劑及其他高沸點溶劑之後,循環乾空氣。經由冷凝方法所回收之溶劑量是全部汽化溶劑的90mass%,而其餘者係由吸附回收幾乎回收。
將被乾燥之薄膜82傳送至第一濕度調節室(未圖示)。將110℃之乾空氣供應至配置在乾燥室41與第一濕度調節室間之輸送段。將具有50℃溫度和20℃露點之空氣供應至第一濕度調節室。連續地,將薄膜82傳送至第二濕度調節室(未圖示)以便防止薄膜82卷曲。在該第二濕度調節室中,將具有90℃溫度和70%濕度之空氣直接施加至薄膜82。
(1-10)滾花及捲繞條件
調節濕度之後,將薄膜82在冷卻室42中冷卻降至30℃或以下,然後將薄膜82的兩邊緣經由邊緣切割裝置(未圖示)再切割。設置中和裝置(中和桿)93以便在薄膜的輸送期間恒定保持薄膜82的帶電電荷在-3kV至+3kV之範圍。此外,滾花輥94實施薄膜82的兩側之滾花。滾花係由自薄膜82的邊實施壓花程序而形成,滾花的寬度是10mm。設定滾花輥94的壓力以便使不勻性的高度大於薄膜82之平均厚度平均達到12μm。
連續地,將薄膜82傳送至捲繞室43,維持其中溫度在28℃及濕度在70%。亦設置離子-空氣中和裝置(未圖示)在捲繞室43內部來保持薄膜82的帶電電壓在-1.5kV至+1.5kV之範圍。以此方式所獲得之薄膜(其厚度是80μm)82具有1475mm的產物寬度。所使用之捲繞輥95具有169mm之直徑。張力的式樣是使在捲繞開始邊張力是300N/m而在捲繞終止邊是200N/m。被捲繞之薄膜的全長是3940m。捲繞之時,使捲繞偏差的波動適應為±5mm。相對於捲繞輥95,捲繞偏差的循環是400m。相對於捲繞輥95,設定壓輥96之壓力為50N/m。捲繞之時,薄膜82的溫度是25℃,其含水量是1.4mass%,及其剩餘溶劑含量是0.3mass%。整個程序中,平均乾燥速率是以乾燥基計20mass%/min。無捲繞鬆散性和摺皺,且在10G的衝擊試驗時,未造成捲繞偏差。
將薄膜82的薄膜卷保持在25℃和55%RH之儲存架上歷1個月,並相似於上述進行檢驗。其結果是,未看出顯著改變。此外,在薄膜卷中同樣未看出黏著。製成薄膜82之後,帶34上並無流延薄膜69的殘查,其自塗料形成。
[薄膜表面狀況之評估]
視覺觀察薄膜82並以例如下列所示之方式評估其表面狀況。
◎意指:薄膜表面是平坦且光滑。
○意指:有極小之不勻性,唯薄膜表面是平坦且光滑。
△意指:不管薄膜表面的小不勻性,該薄膜可使用作為某些光學薄膜。
光學薄膜。
關於實驗1中所獲得之薄膜82,其表面是平坦且光滑(◎)。
自表1中,可了解:當自然空氣區域A中之通過時間是15秒或更短時,表面狀況良好。而且,可了解:當該通過時間更短時,表面狀況更好。本發明中,在流延之後儘快將經整流之乾空氣施加至流延薄膜69而形成初始薄膜69a。可了解:當初始薄膜69a的表面狀況變成平坦且平滑時,進行將整個流延薄膜69乾燥。
工業上應用性
將本發明較佳應用至用於流延溶液而製造被使用作為光學薄膜之薄膜方法。
20...薄膜生產線
21...儲料槽
22...塗料
30...過濾裝置
31...鑄模
32,33,91...輥
34...帶
34a...澆注開始位置
35...拉幅機乾燥機
40...邊緣切割裝置
41...乾燥室
42...冷卻室
43...捲繞室
50...迷宮式密封
51...空氣供應裝置
52a,52b...噴嘴
53,54...噴嘴
55...抽氣器
56...自然空氣
57...乾空氣
60...電動機
61...攪拌器
62...泵
63...熱傳介質循環器
64...澆注室
65...溫度調節器
66...冷凝器
67...回收裝置
68...減壓室
69...流延薄膜
69a...初始薄膜
70,71,72...鼓風機單元
73...另外之鼓風機單元
73a...噴嘴
74...濕膜
75...剝離輥
76...減壓裝置
80...輸送段
81...空氣鼓風機
82...薄膜
90...壓碎機
92...吸收裝置
93...中和裝置
94...滾花輥
95...捲繞軸
96...壓輥
L1,L2...長度
第1圖為示意舉例說明顯示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溶液流延方法之薄膜生產線;第2圖為第1圖的部分放大圖;及第3A圖、第3B圖和第3C圖為舉例說明顯示用於實施該溶液流延方法之乾空氣施加方式的其他實施例。
31...鑄模
33...輥
34...帶
34a...澆注開始位置
50...迷宮式密封
51...空氣供應裝置
56...自然空氣
57...乾空氣
68...減壓室
69...流延薄膜
69a...初始薄膜
70,71,72...鼓風機單元
73...另外之鼓風機單元
73a...噴嘴
76...減壓裝置
L1,L2...長度

Claims (17)

  1. 一種用於製造薄膜之溶液流延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自鑄模將包括聚合物和溶劑之塗料流延至循環移動(endlessly moving)之支撐體上;使該塗料在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薄膜;乾燥該流延薄膜的表面以形成初始薄膜,將它視為用於形成該薄膜之開始薄膜,由於初始薄膜的表面張力,使該流延薄膜的表面狀況變得平坦且平滑;及自該支撐體上該剝離流延薄膜成為該薄膜;其中該初始薄膜係經由施加乾空氣至該流延薄膜而形成;其中在施加該乾空氣至該流延薄膜之前,使空氣以小於3m/s之速度通過該流延薄膜的表面,並設定其通過時間為15秒以下;其中將該乾空氣之速度設定為3m/s至15m/s之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係將該乾空氣施加至該流延薄膜歷20秒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乾空氣的氣體濃度是25%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乾空氣的溫度是在40℃以上且在120℃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係自經配置在該流延薄膜上面之複數個噴嘴將該乾空氣施加至該流 延薄膜的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噴嘴是狹縫型(slit)噴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初始薄膜係在該支撐體上形成該流延薄膜後之15秒以內被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當該流延薄膜的表面開始乾燥時,該流延薄膜的剩餘溶劑量以乾基計係300質量%以上且為500質量%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乾燥該薄膜,經乾燥之薄膜的厚度是40μm以上且為120μm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直至施加該乾空氣過後之30秒以前,該流延薄膜中所含之溶劑的減少速率以乾基計係每秒1質量%以上且為每秒12質量%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在流延之時,該塗料的黏度是10Pa.s以上且為100Pa.s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塗料之流延係藉由共流延實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支撐體的移動速率是10米/分鐘以上且為200米/分鐘以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支撐體是由兩輥所驅動之無端(endless)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係將該鑄模配置成使接近該輥中之一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該聚合物是醯化纖維素。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溶液流延方法,其中使用該薄膜作為光學薄膜。
TW095110836A 2005-03-30 2006-03-29 溶液流延方法 TWI391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99206 2005-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0642A TW200640642A (en) 2006-12-01
TWI391224B true TWI391224B (zh) 2013-04-01

Family

ID=3707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0836A TWI391224B (zh) 2005-03-30 2006-03-29 溶液流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99954A1 (zh)
JP (1) JP4889335B2 (zh)
KR (1) KR101275609B1 (zh)
CN (1) CN101151133B (zh)
TW (1) TWI391224B (zh)
WO (1) WO20061068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1639B2 (en) * 2006-03-28 2010-08-10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ymer film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119683B2 (ja) * 2007-02-23 2013-0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20090085245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m
KR101352334B1 (ko) * 2009-04-24 2014-01-1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의 제조방법
KR20110070187A (ko) * 2009-12-18 2011-06-2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테프론 코팅롤러를 이용한 셀룰로오스 아실레이트 필름의 제조장치
TW201231244A (en) * 2011-01-27 2012-08-01 Fujifilm Corp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method of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WO2012117662A1 (ja) * 2011-03-03 2012-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96808A (ja) * 2011-03-18 2012-10-18 Fujifilm Corp 耐熱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540032B2 (ja) * 2012-03-05 2014-07-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ラビリンスシール、洗浄装置、洗浄方法、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5710579B2 (ja) * 2012-09-28 2015-04-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TWI476083B (zh) * 2013-02-27 2015-03-11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 film and its cutting method
WO2014197918A1 (de) * 2013-06-10 2014-12-18 Berndorf Band Gmbh HEIZ- ODER KÜHLBARE UMLENKTROMMEL FÜR EINE BANDGIEßANLAGE
KR101767632B1 (ko) * 2014-12-19 2017-08-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필름 건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제조 시스템
CN108290903B (zh) 2015-09-29 2021-09-03 拜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新的大环磺酰二亚胺化合物
CN108368129B (zh) 2015-10-08 2021-08-17 拜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大环化合物
WO2017060322A2 (en) 2015-10-10 2017-04-13 Bayer Pharma Aktiengesellschaft Ptefb-inhibitor-adc
JP6665512B2 (ja) * 2015-12-14 2020-03-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11242356B2 (en) 2017-03-28 2022-02-08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TEFb inhibiting macrocyclic compounds
PL3601253T3 (pl) 2017-03-28 2022-01-17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Nowe hamujące ptefb związki makrocykliczne
CN107650313B (zh) * 2017-11-03 2019-10-29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素酯膜的制备方法
CN112020413B (zh) * 2018-04-26 2022-04-2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5214A (en) * 1987-08-27 1989-03-02 Konishiroku Photo Ind Manufacture of cellulose triacetate film
TW298670B (zh) * 1994-03-14 1997-02-21 Texas Instruments Inc
TW299361B (zh) * 1994-08-10 1997-03-01 Chemiefaser Lenzing Ag
TW476073B (en) * 1999-12-09 2002-02-11 Ebara Corp Solution containing metal component,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in metal film
JP2003053750A (ja) * 2001-08-13 2003-0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偏光板保護膜、光学機能性膜並びに偏光板
TW555799B (en) * 2000-11-09 2003-10-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ellulose acylate solution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acylate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5694A (en) * 1993-10-08 1997-12-09 Teijin Limited Method of producing an acylated cellulose film
JP4547104B2 (ja) * 2001-04-19 2010-09-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イ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57595A1 (en) * 2001-08-13 2003-03-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olvent casting process, polarizing plate protective film, optically function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JP3856114B2 (ja) * 2001-12-18 2006-12-13 富士フイル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2004188844A (ja) * 2002-12-12 2004-07-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173395B2 (ja) * 2003-03-27 2008-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4593180B2 (ja) * 2003-06-26 2010-12-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4607779B2 (ja) * 2005-03-25 2011-0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7024028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ymer film, cyclic polyolefin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5214A (en) * 1987-08-27 1989-03-02 Konishiroku Photo Ind Manufacture of cellulose triacetate film
TW298670B (zh) * 1994-03-14 1997-02-21 Texas Instruments Inc
TW299361B (zh) * 1994-08-10 1997-03-01 Chemiefaser Lenzing Ag
TW476073B (en) * 1999-12-09 2002-02-11 Ebara Corp Solution containing metal component,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in metal film
TW555799B (en) * 2000-11-09 2003-10-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ellulose acylate solution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acylate film
JP2003053750A (ja) * 2001-08-13 2003-0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偏光板保護膜、光学機能性膜並びに偏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99954A1 (en) 2008-05-01
TW200640642A (en) 2006-12-01
KR20080000578A (ko) 2008-01-02
JP2006306055A (ja) 2006-11-09
WO2006106895A1 (en) 2006-10-12
CN101151133B (zh) 2011-01-26
CN101151133A (zh) 2008-03-26
JP4889335B2 (ja) 2012-03-07
KR101275609B1 (ko)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224B (zh) 溶液流延方法
TWI374803B (en) Producing method of polymer film
JP4749741B2 (ja) テンタ式乾燥機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TWI426989B (zh) 溶液流延製法
JP5042074B2 (ja)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溶液製膜設備
JP4610507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TWI411513B (zh) 聚合物薄膜及其製法
JP2007245642A (ja)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49734B (zh) 製造聚合物薄膜之方法及設備、聚合物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器
JP2006265405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69610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4833012B2 (ja)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TWI424915B (zh) 溶液流延方法
JP4607792B2 (ja) 流延装置、溶液製膜設備および溶液製膜方法
TWI382917B (zh) 溶液製膜方法
JP2006188052A (ja) 溶液製膜方法
TWI406885B (zh) 溶液流延設備及溶液流延方法
JP2007261068A (ja) テンタの送風装置及び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35799B (zh) 聚合物薄膜之製造設備及製造方法
KR20090050991A (ko) 용액 캐스팅 방법 및 용액 캐스팅 장치
JP4496114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5037879B2 (ja) 流延装置、溶液製膜設備、流延膜の形成方法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2007137962A (ja) ドープの調製方法
JP2006248136A (ja) 溶液製膜方法
WO200610122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m from d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