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2757B - Knitted la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knitted lace - Google Patents

Knitted la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knitted la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2757B
TWI352757B TW096132673A TW96132673A TWI352757B TW I352757 B TWI352757 B TW I352757B TW 096132673 A TW096132673 A TW 096132673A TW 96132673 A TW96132673 A TW 96132673A TW I352757 B TWI352757 B TW I3527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heat
knitted fabric
crochet
loo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2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9048A (en
Inventor
Shigeo Yoshita
Original Assignee
Yoshita Te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ta Tex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ta Tex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3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9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7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1/00Croche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04B21/12Open-work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HMARKING, INSPECTING, SEAMING OR SEVERING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lace or embroidery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135275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編製花邊之數造方法及藉由該製造方法而 製造之編製花邊。 【先前技術】
日本專利特公昭63_52142號公報中所揭示之花邊針織 物丄係將熱溶解性之熱接著紗織入扇形部分。於編製之後 ί化邊針織物進行加熱,由此熱接著紗熔融。藉由熱接著 二:將鋸齒邊紗之基部與其他紗之重合部分接著,且將重 ”Ρ刀以外之熱接著紗之露出部分熔解除去。藉此可防止 於編製花邊令之扇形部分綻開。 日本專利特開平1 ^則號公報中所揭示之花邊針織 二:將包覆紗織入扇形部分。包覆紗包括具有熱熔融性 、及作為熱可塑性合成纖維紗之被覆紗。於編製之 後對花邊針織物進行加熱,由此包覆紗中之芯紗之一部分 物自被覆紗之間渗出。而l將該溶融物固化 綻開者帛之其他紗。藉此可防止編製花邊中之扇形部分 fc·邊針織物係僅於扇形部分織人熱接著紗。於該情 形時’對於眩从*金 ' 、化邊針織物加熱而形成之編製花邊而言,扇 製;之部分依然易於產生統開。又,有時於製造編 熱接著紗自殘餘之紗分離。於該情形時,藉 離部分產二複數根紗之結合被解除,有時紗自分 123203.doc 【發明内容】 由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 花邊及其製造方法。 種可防止紗綻開 之編製 編Μ知“叙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針織物 裝步驟,W釣編紗㈣成形成有複數個㈣狀部 鉤編組織’將熔融溫度低於鉤編紗之熔融溫度之的 紗織入上述鉤編組織,編製具有伸縮性之針織物;、 加熱步驟,將含有熱接著紗之針織物加熱至鉤編紗之熔 :溫度以下且熱接著紗之溶融溫度以上;及破斷步驟,對 含有熱接著紗之針織物施加張力,而使熔融後之熱接著紗 破斷為複數個部分。 根據本發明’將花邊針織物加熱至鉤編紗之熔融溫度未 滿且熱接著紗之熔融溫度以上之溫度,由此熱接著紗之一 局ϋ溶解。熔解部分之—部分附著於釣編紗。以該 、二進行m化’由此對於使用花邊針織物製造之編製花邊 可防止與熱接著紗連接之鉤編紗自熱接著紗游離 開又,可藉由熱接著紗而使與熱接著紗連接之各紗彼此 接著。藉此可維持各紗之連接狀態,防止紗綻開。 進而利用破斷步冑,對含有熱接著紗(針織物施加張 力。:時針織物之伸長量超過熱接著紗之伸長限度,由此 ’、’、接著》斷裂成複數個部分°藉由將附著於鉤編紗之炫融 後n著紗斷裂成複數個部分,而於鉤編紗上形成隔開 3 _置有熱接著紗之溶接部分。附著於鉤編炒之溶接部 分’成為抵抗鉤編紗鬆開之抵抗冑。例如,溶接部分陷入 123203.doc 1352757 至鉤編紗之紗圈狀部分,由此可進_步防止鉤編紗㈣。 如此,根據本發明,可防止將花邊針織物加熱而製造之 編製花邊之各紗統開。例如,可防止因編製花邊之缝製或 者裁剪等製造過程而導致紗之關,及防止因穿著或者洗 蘇等使用狀態而導致紗之淀開,從而可提高品質。又,由 於鉤編組織係用熱接著紗以外之紗而達成者,故可藉由使 用鉤編紗作為具有耐熱性之㈣使編製花邊整體之形態穩 定0
又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設定針織物編製步驟之編 製條件及加熱步驟之加熱條件’以使加熱步驟後之除熱接 著紗以外之針織物整體之伸長限度ε1,大於加熱步驟後之 熱接著紗之伸長限度量ε2。
根據本發明’設定㈣物編製㈣之編製條件及加熱步 驟之加熱條件,以使加熱步驟後之針織物整體之伸縮限度 量,大於加熱步驟後之熱接著紗之伸長限度量。例如,織 入伸縮紗,或者使鉤編紗自身具有伸縮性,由此製造具有 伸縮性之針織物。使具有伸縮性之針織物伸長大於加熱步 驟後之熱接著紗之伸長限度量,由此鉤編紗等除熱接著紗 以外之紗不會破斷’而可使熱接著紗產生破斷,從而可防 止花邊針織物之強度降低,且防止針織物淀開。 又’於本發明t,較好的是同時進行上述加熱步 述破斷步驟。 ,據本發明,可同時進行加熱步驟與破斷步驟。藉此可 進仃加熱步驟與破斷步驟,從而可縮短製造時間。例 123203.doc 1352757 如,於將針織物整理為預定形狀之熱定型步驟令’可同時 進行加熱步驟及破斷步驟。於該情形時,可僅進行. 步驟’而於一個步驟中實現炫 …、疋型 為複數個料。中接料'及料著秒破斷 又,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 疋將上述加熱步驟之加埶條 件設定為使熱接著紗熔融,並 " |且防止針織物中所包含之除 熱接著紗以外之紗脆性化的加熱條件。 、
根據本發明’以防止熱接著紗以外之紗脆性化之加哉條 件’使熱接著㈣融。藉此可防止綻開,並且防止針織物 之強度降低。 又,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將上述加熱步驟之加熱條 件設定為藉由熔融而使熱接著紗斷裂化之加熱條件。 根據本發明,於破斷步驟使熱接著紗斷裂,並且適當設 定加熱條件,由此亦於加熱步驟使熱接著紗斷裂化。藉 此,可增加熱接著紗之斷裂量,且可更確實地形成作為抵 抗鉤編紗之鬆開之抗抵抗體的熔接部分,從而可更確實地 防止鉤編紗鬆開。 又,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於針織物編製步驟中,將 1 〇丹尼〜300丹尼之聚酯系熱可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用 作熱接著紗,以17(rc_195〇c之加熱溫度,加熱3〇 sec〜9〇 sec之時間。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將10丹尼〜300丹尼之聚酯系熱可塑 性聚胺基曱酸酯彈性紗用作熱接著紗,以170°C〜195。(:加 熱30 sec〜90 sec之時間,而防止針織物中所含有之除熱接 123203.doc 1352757 著紗以外之紗脆性化,並且 接著紗斷裂化。 可使熱接著紗充分,溶融以使熱
又,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針織物編製步驟中,除織 入熱接著紗以外,亦織入其他插入紗,上述鉤編部令,於 第!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交互連接並於緯圈方向排 列有複數段’第2紗圈狀部分插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圈 方向前段之第i紗圈狀部分向緯圈方向後段延伸且插通 上述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圈方向同段之第i紗圈狀部分,並 與緯圈方向後段之第〗賴狀部分料,藉此形成為鍵狀 於緯圈方向延伸,於均織入有熱接著紗及其他插入紗之部 分中,以熱接著紗與其他插入紗插通第丨紗圈狀部分與第2 紗圈狀部分之間的方向各不相同。 根據本發明,均織入有熱接著紗及其他插入紗之部分 中,以熱接著紗與其他插入紗插通第丨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 圈狀部分之間的方向各不相同。藉此可減小其他插入紗與 熱接著紗接觸之接觸量’且可容易使熔融之接著紗附著於 鉤編紗,從而可容易於鉤編紗形成熔接部分。例如,熱接 著紗以外之其他插入紗,亦可為用於在編製花邊上形成圖 案之花紋紗或者提花紗,或用於使編製花邊具有伸縮性之 伸縮紗。 又,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於針織物編製步驟中,除 織入有熱接著紗以外,亦將具有伸縮性之伸縮紗以伸長狀 態織入,上述鉤編部中,於第〖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 分交互連接並於緯圈方向並排列有複數段,所注目之第2 123203.doc •10· 1352757 紗圈狀部分插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圈方向前段之第1紗 圈狀部分並向緯圈方向後段延伸,且插通上述第2紗圈狀 部分之緯圈方向同段之第丨紗圈狀部分,並與緯圈方向後 段之第1紗圈狀部分連接,藉此形成為鏈狀於緯圈方向延 伸,且於均織入有熱接著紗及伸縮紗之部分中,以熱接著 紗與伸縮紗插通第丨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之間的方 向各不相同。
根據本發明,於均織入有熱接著紗及伸縮紗之部分中, 以熱接著紗與伸縮紗插通第⑽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 之間的方向各不相同^藉此可減小伸縮紗與熱接著紗接觸 接觸里且可谷易使熔融之熱接著紗附著於釣編紗,從 而可容易於鉤編紗上形成熔接部分。 ;接著〜相對於鉤編紗之分離性高於伸縮紗相對 ^句編紗之分離性之情形時,熱接著紗附著於伸縮紗與釣 之兩者時’該熱接著紗容易自鉤編紗分離。本發明 二可:讀接著紗附著於伸縮紗與釣編紗之兩者,由此 可降低熱接著紗自鉤編紗分離之 绽開之抵抗體之熔接部分殘留於鉤:紗上且可谷易使作為 製:邊本發明係藉由上述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而製造之編 根據本發明,藉由對上述花 邊針織物中所包含之熱接著紗之1物進行加熱’而使花 紗之牢固性。由此可防止 4分炫融,從而強化各 邊淀開…可藉由使熱接著織物而形成之編製花 /破斷而形成熔接部分,而 123203.doc 1352757 進一步防止綻開。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式^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例。 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花邊針織物i 2 0之一部 分的編製組織圖。圖2係表示作為花邊針織物i2G之前驅體 之第1剷驅體針織物20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圖3係省略 鉤編紗21及熱接著紗23以外之紗的^前驅體針織物糊 編製組織圖。料圖卜圖3係為了易於理解而模式表示編 製組織者,花邊針織物120及第1前驅體針織物20之實物之 針織組織為如下狀態,即,第1紗圈狀部分24及第2紗圈狀 部分25之曲率半徑較小’且各紗21 ' 22、23非常接近或者 接觸。又’於本發明中’將藉由各紗21、22、23而編製之 針織物稱作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β又,將對第丨前驅體針織 物20加熱而成者稱作第2前驅體。又,將第2前驅體中所含 有之熱接著紗23破斷為複數個部分者稱作花邊針織物 120,將使用花邊針織物12〇而製造之製品稱作編製花邊。 本實施^/態中,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為藉由織紗而編製之 經編針織物。 化邊針織物120及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 ,形成有複數個透 孔,且藉由該等透孔之形狀及配置而形成花邊圖案。又, 花邊針織物120及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具有:每單位面積上 所配置之紗的量較密之花紋部,及每單位面積上所配置之 紗的ΐ:稀疏之底部,且藉由該等花紋部及底部之形狀及配 置而形成花紋圖案。具有如此般之花紋圖案之花邊針織物 123203.doc 1352757 可用於例如女性用内衣等β 圖2所示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之構成包括鉤編紗21、熱 接者紗23及插人紗22 〇鉤編紗21亦有時被稱作經紗或者底 織編製紗。又,插入紗22亦有時被稱作緯紗。熱接著紗 係熔融溫度低於用作第丨前驅體針織物2〇之其他紗之熔融 溫度的紗,且具有熱可塑性。 圖4係表不本實施形態之花邊針織物12〇之製造步驟之流 程圖。首先於步驟a0中,完成用於編製花邊之各織紗之選 擇、應形成於編製花邊上之花紋圖案之規定及用於形成所 期望之編製組織之針織物的設計等之後,完成針織物編製 之準備,其後進入步驟al,開始製造花邊針織物12〇。 於步驟a 1中,使用編織機,進行編製作為花邊針織物 120之前驅體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的針織物編製步驟。編 織機依照步驟a0中所設計之編織順序,將熱接著紗23等各 紗2 1、22織入鉤編紗2 1,編製圖2所示之第i前驅體針織物 20。由此,第2前驅體針織物20中,藉由鉤編紗21而形成 形成有複數個紗圈狀部分之鉤編組織,並且於上述鉤編組 織中織入有熱接著紗23 » 第1前驅體針織物20所具有之紗中,至少一種具有伸缩 性。具體而言,鉤編紗21、熱接著紗23及其他紗中,至少 一種具有伸縮性。編織機以使具有伸縮性之紗伸長之狀 態’而執行編製動作》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藉由以伸長 狀態所織入之紗的復原力,而於編製後收縮,從而具有伸 縮性。如此完成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之編製之後,進入步 123203.doc •13· 驟a2。 於步驟a2中,進行將步驟幻中所編製之第丨前驅體針織 物20,加熱至鉤編紗21之熔融溫度以下且熱接著紗23之熔 融溫度以上的加熱步驟。藉此形成熱接著紗23之一部分局 部性熔解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第2前驅體針織物之熔解部 分之一部分,附著於鉤編紗21及插入紗22 ^於該狀態下, 熱接著紗23固化,由此可防止與熱接著紗23連接之鉤編紗 2 1及插入紗22,相對於熱接著紗23而游離開。又,藉由熱 接著紗23而使與熱接著紗23連接之各紗21、22彼此接著。 使以如此方式而熔融之熱接著紗23附著於其他紗21、22之 後進入步驟a3。 於步驟a3中,進行破斷步驟,即,對步驟&2中所形成之 第2前驅體針織物施加張力而使之伸長,將溶融後之熱接 著紗23破斷為複數個部分。當對第2前驅體針織物施加張 力時’第2前驅體針織物之伸長量83,超過熱接著紗23之 伸長限度量εΐ ’由此熱接著紗23斷裂成複數個部分。如 此’熔融後之熱接著紗23破斷後,可形成圖i所示之花邊 針織物12 0,進入步驟a4。 於步驟a4中,於步驟a3之後,對已形成之花邊針織物 120進行精煉後,進行亦被稱作最後熱定型之熱處理以固 定形態,使用如此般之花邊針織物製造花邊製品,結束花 邊針織物120之製造。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花邊針織物12〇,較之 完成了針織物之編製後不久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係使 123203.doc •14- 1352757 熔融接著於各紗之熱接著紗23斷裂而形成者。換言之,花 邊針織物120之熱接著紗23,間斷性地位於緯圈方向c。 已斷裂之熱接著紗23 ’構成分別於緯圈方向C隔開間隔 而配置之複數個熔接部分丨〇〇。各熔接部分i 〇〇隔開間隔而 分別附著於熱接著紗23以外之紗21、22 »各熔接部分1 〇〇 與其他熔接部分1 〇〇無關聯地,與所附著之紗一起移位。 又,如圖1所示,熔接部分1〇〇亦有時附著於熱接著紗23 以外之一根纱上,亦有時附著於熱接著紗23以外之複數根 紗上。例如,一個熔接部分1〇〇,亦有時連接並附著於鉤 編紗21與插入紗22。又,一個熔接部分1〇〇亦有時連接並 附著於鉤編紗21中之兩個部分。 於熱接著炒23以外之紗21、22中,附著有熔接部分1〇〇 之部分,形成自不存在有熔接部分1〇〇之露出部分之表面 突出的隆起部分。換言之,附著有熱接著紗23之紗21、 22,因熔接部分1〇〇之附著而形成凸部。藉此附著於各紗 21、22之熔接部分100 ’成為抵抗各紗21、22鬆開之抵抗 圖5A及圖5B係用於說明熔接部分1〇〇成為抵抗鬆開之抵 抗體之圖。圖5A係表示於鉤編紗21之破斷部分21A產生破 斷之狀態。圖5B係表示自破斷部分21A拉伸鉤編紗21之狀 態。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A所示,若以破斷部分21A為起點 而於緯圈方向c後段侧拉伸鉤編紗21,則鉤編紗21中與破 斷部分21A鄰接之部分,有時將被依序拉出,且通過緯圈 123203.doc 15 1352757 方向C前段側之第1紗圏狀部分24。然而,如圖5B所示, 鉤编紗2丨中,炫接部分100所附著之部分到達第丨紗圈狀部 分24後,熔接部分1〇〇鉤住第!紗圈狀部分24。如此,熔接 部分100鉤住第i紗圏狀部分24,由此抵抗鉤編紗21拉出, 從而防止鉤編紗21進一步拉出。藉此可防止鉤編紗21之綻 開進展,從而可防止鉤編紗21鍵開。 又,於圖5B中,第i紗圈狀部分24之空間1〇2,為易於理 解而圖示成熔接部分100可通過之大小,但實際之第丨紗圈 狀部分24之空間1〇2,形成為充分小於熔接部分1〇〇。由 此,可達成因熔接部分1〇〇之鉤住而可防止綻開之效果。 圖6A及圖6B係用於說明成為抵抗已隆起之熔融附著物 即熔接部分100鬆開之抵抗體之圖。圖6八表示於鉤編紗21 之其他破斷部分21B產生破斷之狀態。圖6B表示自其他破 斷部分21B拉伸鉤編紗21^之狀態。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八所示’以其他破斷部分21B為起 點,於緯圈方向C後段側拉伸鉤編紗2丨後,鉤編紗2丨中與 其他破断部分21B鄰接之部分,有時自紗圈狀部分依序被 拉出,且通過緯圈方向C前段側之第1紗圈狀部分24。然 而,如圖6B所示’鉤編紗21中,經由熔接部分100而附著 於插入紗22之部分’到達第1紗圈狀部分24後,接著於鉤 編、y 21之插入紗22,鉤住第^紗圈狀部分。如此插入紗 22鉤住第i紗圏狀部分24,由此抵抗鉤編紗η拉出,防止 釣名心21進一步拉出。藉此可防止鉤編紗21之綻開進展, 從而防止鉤編紗21綻開。 123203.doc -16- 1352757 又於圖6]3十,圖示有插入紗22之一部分通過第1紗圈 狀部分24之空間102的狀態,但亦可有引入形成插入紗22 之單纖維(單絲纖維)之一部分,不引入殘餘之單纖維,而 使插入紗22鉤住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亦可充分達成因插 入紗22之鉤住而防止綻開之效果。 又,假設即使熔接部分1〇〇與插入紗22分離,若熔接部 分1 〇〇附著於鉤編紗21,則亦可與圖5 A及圖5B所示之情形 時相同,熔接部分1〇〇成為抵抗鬆開之抵抗體,而防止鉤 編紗2 1綻開。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破斷步驟,而積極地使附 著於鉤編紗21之熱接著紗23斷裂,而破壞熱接著紗23之原 形。藉此,於鉤編紗21附著有熱接著紗23隔開間隔而配置 之熔接部分100。如此,使熱接著紗23之形狀變化,而於 鉤編紗2 1上形成凹凸。換言之,使鉤編炒2 i產生纖度不均 (細度不均)。該熔接部分1〇〇成為抵抗鉤編紗21鬆開之抵抗 體,彳之而可防止鉤編紗21之鬆開進展。又,因於花邊針織 物120上未殘留有紗狀之熱接著紗23,故熱接著紗23對花 紋圖案之影響較少,從而可提高美感。 又’本實施%,癌中’言史定針織物編製步驟之編製條件及 加熱步驟之加熱條件,以使除熱接著紗23以外之第2前驅 體針織物整體之伸長限度量ε1,切加熱步職之熱接著 紗23之伸長限度量ε2 (ε1>ε2)。例如,將伸縮紗以伸長狀 態織入鉤編紗21 ’或者使鉤編紗自身具有伸縮性,或者設 123203.doc •17- 1352757 為易於伸縮之針織組織編製,從而增大除熱接著紗23以外 之弟2前驅體針織物整體之伸長限度量£1。 對此’使用纖度較小之熱接著紗23,或者使用熔融後之 長限度里U、之熱接著紗23 ’或者料解後產生脆性化 材料實現熱接著紗23 ’從而縮小加熱步驟後之熱接著紗 23之伸長限度量ε2« · 1由進行如此β又定,而使破斷步驟中伸長之第2前驅體
針織物之伸長#ε3,超過熱接著紗23之伸長限度量ε2,且 未=除熱接著紗23以外之仏前驅體針織物整體之伸長限 度量εΐ (ε2<ε3<ε1)。藉此鉤編紗21等除熱接著紗23以外之 紗21、22不會破斷’且可使熱接著紗_生破斷,防止花 邊針織物120之強度降低,從而可防止花邊針織物12〇綻 開。 又,加熱步驟之加熱條件,設定為使熱接著紗23熔融, 並且防止針織物中所包含之熱接著紗23以外之紗脆性化的 加熱條件。X,較好的是,加熱步驟之加熱條件,設定為 藉由熔融而使熱接著紗23斷裂化之加熱條件。藉此,即使 於破斷步驟之前,亦可於加熱步驟後使斷裂成複數個部分 之熱接著紗23附著於各紗。即,亦可使熱接著紗23 一部分 熔融,亦可使熱接著紗23整體熔融。又,可藉由設為使熱 接著紗23整體熔融,且無法維持作為紗狀之原形,而形成 較大之熔接部分1〇〇,從而可更痛實地防止綻開。 加熱條件中例如設定有加熱溫度及加熱時間。若將熱接 著紗23熔融之最低熔融溫度設為B1,則將以最低熔融溫度 123203.doc -18- 1352757 進行加熱時直至軟化為止之時間設為Di ^又,若將熱接著 紗23以外之紗脆性化之最低熔融溫度設為B2,則將以最低 熔融溫度進行加熱時直至軟化為止之時間設為D2。於該情 形時,本實施形態中,若將加熱步驟中之加熱溫度設為 B3,將加熱時間設為D3 ’則設定為B1<B3<B2, D1<D3<D2。 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熱接著紗23,使用1〇丹尼~3〇〇丹 尼’較好的是10丹尼〜50丹尼之聚酯系熱可塑性聚胺基曱 酸酯彈性紗。又,以170艺〜195。〇:之加熱溫度,進行熱處 理30 sec〜90 see之加熱時間。藉此,使熱接著紗23熔融, 並且防止殘餘之紗脆性化。又,可藉由熔融而使熱接著紗 23斷裂化。又’熱接著紗23熔融後固化,故較好的是由較 炫融前脆性化即強度降低之材料而形成。 例如’於使加熱時間固定之情形時,若加熱溫度未滿 1 7〇 C ’則已熔融之熱接著紗23與殘餘之紗的接著力變 小°又’接著紗不斷裂’接著紗自身殘留,從而導致第2 刖驅體針織物變硬。又,若加熱溫度超過195。〇,則導致 尼龍等殘餘之素材產生熱脆性化。對此,本實施形態中, 如上所述’將加熱溫度設為17(TC〜195°C,由此可防止產 生上述問題。 又’若纖度過大,則熱接著紗23難以破斷。又,若纖度 過小’則接著力變小,並且無法增大熔接部分丨〇〇。對 此’將熱接著紗23之纖度設為1〇丹尼〜300丹尼,由此可容 易地進行破斷’並且可維持接著力,增大熔接部分1〇〇。 123203.doc •19- 1352757 將熱接著紗23之纖度進而設為10丹尼〜50丹尼,由此可防 止熱接著紗23相對於花紋圖案較顯眼,而且可提高鉤編紗 21與熱接著炒23之接著力。 表1表示使熱接著紗23破斷之本實施形態之編製花邊、 與未使熱接著紗23破斷之比較例之編製花邊的綻開試驗結 果。 [表1] 本實施形態之编製花邊 比較例之编製花邊 紗之破斷狀態 存在紗之破斷 不存在炒之破斷 财 洗 滌 性 試 驗 洗滌次數 30次 扇形部分之綻開 ◎(未觀察到異常) 〇(觀察到稍微綻開) 花邊裁剪面之綻開 〇(觀察到稍微綻開) △(觀察到綻開) 洗滌次數 50次 扇形部分之綻開 ◎(未觀察到異常) 〇(觀察到稍微綻開) 花邊裁剪面之綻開 〇(觀察到稍微綻開) △(觀察到綻開) 绽開試驗係使用 JIS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 日本 工業標準)-L-0217 103法中所規定之洗滌方法,進行反覆 洗滌,從而進行調查花邊是否產生綻開之試驗。 如表1所示,使熱接著紗23破斷之本實施形態,較之不 使熱接著紗23破斷之比較例,綻開之程度較小。由此亦可 以說本實施形態之編製花邊,較之比較例更可防止綻開。 又,較好的是,熱接著紗23使用利用熔融紡紗技術而製 造之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中、除聚醚系聚胺基甲酸酯彈性 紗以外者。藉此,可防止熱接著紗23自鉤編紗2 1分離,從 而較佳地進行熱接著紗23之破斷。 圖7係表示花邊針織物120之其他製造步驟之流程圖。首 先步驟b0中,與步驟a0相同,完成針織物編製之準備之 123203.doc •20- 1352757 後’進入步驟b1,開始製造花邊針織物120。 步㈣中,與步驟以相同,進行編製作 120之前驅體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的針織物編製步驟織: 成針織物編製之後進入步帮b2。 v 。元
步驟b2中,進行將針織物整理為預定形狀之 驟。熱定型步驟係使針織物維持為預定形狀:疋型步 形狀為平坦形狀,或者為形成有褶之形狀…’預定 中,於使第!前驅體針織物伸長並保持為所欲維=型步驟 之狀感下m前驅體針織物加熱至熱接著紗2炫, 溫度以上。藉此,熱接著紗⑽融並„於其他紗。= 著紗㈣化後’將針織物保持為熱定型時所維持之㈣接 狀’而防止針織物自維持形狀變形。如此熱定型步驟中 同時進行熔融熱接著紗23之上述加熱步驟,及使針織物伸 長之上述破斷步驟。完成熱定型步驟後,可形成如圖^ 示之花邊針織物120,進入步驟b3。 步驟b3中’使用步驟b2之後所形成之花邊針織物12〇, 製造包含花邊針織物12。之花邊製品,結束花邊針織物12〇 之製造。 如以上所述,於將針織物整理為預定形狀之熱定型步驟 中,並列進行加熱步驟與破斷步驟。藉此僅進行熱定型步 驟,便可熔融熱接著紗23及將熱接著紗23破斷為複數個部 分。如此同時進行加熱步驟與破斷步驟,由此可縮短製造 時間。本實施形態中,於將針織物整理為預定形狀之熱定 型步驟中,同時進行加熱步驟與破斷步驟,但亦可不以熱 123203.doc 1352757 疋型為目的,而同時進行加熱步驟與破斷步驟。又,加熱 • v驟與破斷步驟,亦可於染色步驟等其他步驟中進行。 • 如圖3所不,於第1前驅體針織物20中,鉤编紗21藉由鉤 ’為而形成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第i紗圈 . 狀。卩刀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交互連接且於緯圈方向c並排 . 形成有複數段。此處,有時將第1紗圈狀部分24稱作織針 、v'圈,將第2紗圈狀部分2 5稱作沉片紗圈。 • 第1紗圈狀部分2 4與第2紗圈狀部分2 5交互連接且於緯圈 方向c延伸,由此形成經圈26。經圈26排列於緯圈方向匸 上且形成有複數個,該等經圈26彼此連接,由此形成鉤編 組織,換s之形成絞花組織(chain stitch)。又鉤編紗U 適當地橫向擺動,與在經圈方向冒鄰接之經圈26連接,由 - 此形成具有防止綻開功能之鉤編組織。將鉤編紗21橫向擺 動之部分稱作止動部分42。 各第1紗圈狀部分24大致形成為u字狀,且大致並排配置 鲁於預定緯圈方向C及與緯圈方向C正交之經圈方向|。又, 各第i紗圈狀部分24,於緯圈方向C前段打開。第i紗圈狀 : 部分24於經圈方向w排列成一行而形成緯圈,且第i紗圈 狀部分24於緯圈方向C排列成一行而形成經圈%。 . 第2紗圈狀部分25,與排列於緯圈方向C上之第i紗圈狀 部分24連接。例如,注目於一個第2紗圈狀部分25^所注 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25a之一端部,連接於與所注目之第2 紗圈狀部分25a為同一段之第i紗圈狀部分24a之端部。隨 著所注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25a自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 123203.doc -22· 1352757 所注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25 碴 之4圈方向C前段的第1紗圈狀 部分24b自一側插通至另一側,Β α & 1貝J且延伸至緯圈方向C後段, 且與所注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25 & 刀25a為同一段的第1紗圈狀部 分24a自另一侧插通至一側,曰^ ▲ W 且延伸至緯圈方向C後段,與
所注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25a之緯圈方向c後段的第i紗圈狀 部分24c之端部連接。如此各紗圈狀部分24、_狀地連 接,從而形成於緯圈方向c延伸之經圈26。插入紗22及熱 接著紗23等各紗22、23 ’夾持於糾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 圈狀部分2 5之間’藉此織入至經圈2 6。 第【前驅體針織物20之外部針織物,係藉由插入紗22及 熱接著紗23而掩藏第!紗圈狀部分24。由此第!前驅體針織 物20之外部針織物,較之背部針織物’形成於第丨前驅體 針織物20上之花紋圖案及花邊圖案更明瞭。
例如,所注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25a,向外部針織物側插 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25a之緯圈方向c前段的第i紗圈狀部分 24b ’且向背部針織物側插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25a之緯圈 方向C同段的第1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後段之第玉 紗圈狀部分24c連接。 插入紗22係用以於鉤編組織上形成花邊圖案之紗。插入 紗22分別織入於經圈方向w鄰接之經圈26,由此與於經圈 方向W鄰接之兩個經圈26連接。如圖1及圖2所示,插入紗 22具有:自於經圈方向w鄰接之一方的經圈%延伸至他方 的經圈26之橫向擺動部分,及織入至經圈26之插入紗織入 部分。 J23203.doc 23· 1352757 於由排列於緯圈方向k兩個橫向擺動^ 部分連接之經圈所包圍之空間上,形成有於針織物: 方向插通之透孔。選擇性地配置插入紗22之橫向擺心 /刀,由此整理透孔之形狀及配置。藉此,於第旧羅體針 織物20上,形成由透孔之配置及形狀所表現之花邊圖案。 此處,由橫向擺動部分與經圈26所包圍之透孔,有時藉由 下述花紋紗而填埋’形成花紋圖案。 曰
插入紗22較之第卜紗圈狀料24而向外部針織物側延 伸。插人紗22插通預定之第丨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圏狀部 分25之間,且於經圈方向w延伸。又,本實施形態中,於 鉤編組織中,織入有複數個插入紗22,各插入紗U於經圈 方向W並排織入。各插入紗22所織入之位置係根據形成於 第1前驅體針織物20之花邊圖案而適當選擇。 熱接著紗23係藉由融點溫度低於鉤編紗2丨及插入紗22之 融點溫度的紗而實現。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於第丨前驅體 針織物20之編製後進行之加熱步驟中的加熱狀態下局部性 炼融之紗。熱接著紗23用以防止形成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 之鉤編紗2 1及插入紗22綻開。本實施形態中,熱接著紗23 藉由非被覆紗,即未由被覆紗被覆之裸紗,所謂之裸紗線 而實現’且藉由熔融溫度約為19〇。〇〜195°C之聚胺基曱酸 酉旨彈性紗而實現。熱接著紗23相對於自然狀態而以伸長狀 態織入至鉤編組織。 又’本實施形態中,使用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中之低耐 熱性者作為熱接著紗23。具體而言,使用以下表2中之任 123203.doc •24· 1352757 一熱接著紗23。 [表2] 類型名 纖度 (dtex) 破斷伸長率 (%) 破斷強度 (cN/dtex) 100% 伸長應力(cN) 300% 伸長應力(cN) 彈性紗 20 370 1.5 2.6 16.2 44 470 1.1 3.1 13.5 又,本實施形態之熱接著紗23 ,於處理時間為6〇分鐘時 維持伸長率100%之基礎上,若設濕熱處理溫度為i 〇5它則 定型率為約85%。又,若設濕熱處理溫度為12(rc則定型率 為約93%。又,若設濕熱處理溫度為13〇c>c則定型率為約 93%。 又,於處理時間為1分鐘維持伸長率i〇〇%之基礎上,若 叹濕熱處理溫度為1201則定型率為約78%。又,若設濕熱 處理溫度為14 0 °C則定型率為約§ 5 〇/〇。 熱接著紗23沿經圈而延伸,且織入至形成經圈之所有紗 圈狀部分。由此,於鉤編組織之中,於每單位面積之紗的 量稀疏的底層部分’及每單位面積之紗的量較底層部分密 的花紋部分,均織入有熱接著紗23〇又,本實施形態中, 第1前驅體針織物20具有複數根熱接著紗23,各熱接著紗 23分別織入至各經圈。如此於鉤編組織之所有區域織入有 熱接著紗23。 熱接著紗23較之第1紗圈狀部分24而配置於靠近外部針 織物側(圖卜圖3中垂直於紙面之近前侧),且較之第2紗圈 狀部分25而配置於靠近背部針織❹卜熱接著紗23隨著沿 123203.doc •25· 1352757 對應之經圈於緯圈方向c進展而鋸齒狀地進展。例如,於 所注目之第1紗圈狀部分24a與第2紗圈狀部分25a之間,熱 接著紗23於緯圈方向C自一方的經圈通過至另一方的經 圈,則於所注目之第丨紗圈狀部分24c之緯圈方向c後段(圖 1圖3上方)的緯圈之第1紗圈狀部分24c與第2紗圈狀部分 25c之間,自一方的經圈通過至另一方的經圏。 於編製後不久,熱接著紗23通過較之第丨紗圈狀部分24 而更靠近外部針織物側,且延伸至較之插入紗22而更靠近 第1前驅體針織物20之背部針織物側之區域。由此,於熱 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插通相同之第i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 圈狀部分25之間的區域上,熱接著紗23插通第i紗圈狀部 分24與插入紗22之間。又,插入紗22插通熱接著紗23與第 2紗圈狀部分25之間。於該情形時,鉤編紗21於緯圏方向c 拉伸,藉此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之曲率半 徑變小,且熱接著紗23配置於插入紗22與第1紗圈狀部分 24之間,且與插入紗22及第i炒圈狀部分24接觸。 本實施形態中’於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插通相同之第 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之間的區域上,熱接著 紗23與插入紗22彼此交叉,通過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 圈狀部分25。具體而言,熱接著紗23,自所注目之第i紗 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之前段(圖丨〜圖3中為下方)的第2 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通過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 24a與緯圈方向◦之同段緯圈之第2紗圈狀部分25a。 對此’插入紗22,自所注目之第1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 123203.doc •26- 1352757 方向c之前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的相反側,通 過所注目之第1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之同段緯圈之 第2紗圈狀部分25a。於該情形時,藉由第1前驅體針織物 2〇於緯圈方向C拉緊,而於均通過第2紗圈狀部分25之部分 3 1,使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接近。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中,於熱 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均織入至釣編紗21之部分,熱接著紗 _ 23與插入紗22插通第1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之間的 方向各不相同。 藉此,可減小插入紗22與熱接著紗23接觸之接觸量可 容易地使加熱步财溶融之熱接|紗23附著於釣編紗21, ’ 於花邊針織物120中’容易於鉤編㈣形成溶接部分100。 • 又,本實施形態中,除熱接著紗23以外設定有插入紗,但 亦可為其他紗。例如’作為不是沿著熱接著紗以而是與熱 2者紗23交又之紗,亦可為用以於編製花邊上形成圖案之 • &紋紗或者提花紗,或使編製花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紗。 又,於編製後不久,所織入至鉤編組織之插入紗22及熱 : 接著々23,並未完全被限制於鉤編組織中,因此插入紗22 • 肖熱接著紗23接觸之複數個部分中之幾個部分,有時存在 熱接著紗23較之插入紗22配置於更靠近外部針織物側。即 使於該情形時’插入紗22與熱接著紗23接觸之複數個部分 中之大4矢中,熱接著紗23較之插入紗22配置於更靠近背 部針織物侧。 又,鉤編紗21及插入紗22使用纖度為5〇丹尼以下,尤其 123203 .doc •27· 1352757 4〇丹尼以下之複絲。鉤編紗21之纖度使用於用作編製花邊 製品時不會切斷之細度,且盡可能細者。例如,可藉由尼 龍(聚醯胺系合成纖維)、人造絲、聚酯、丙烯酸、羊毛、 棉、麻、人造絲及聚丙烯等各種纖維而實現。又,如此般 之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各種紗只不過為例示,亦可使用 其他種類之炒。本實施形態中,鉤编紗2 1由尼龍纖維而形 成,且選擇纖度為30丹尼者。又,插入紗22由複絲纖維而 形成,且選擇纖度為30丹尼者。
又’熱接者紗23使用纖度為1〇丹尼〜300丹尼之聚胺基甲 酸酯彈性紗。又,除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以外,熱接著紗 23亦可為熔融溫度比較低’且具有熱可塑性之材料,亦可 藉由聚醯胺系合成纖維等而實現。又,亦可使用不具有伸 縮性之紗作為熱接著紗23。
本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於編製後以熱接著 紗23之熔融溫度以上,且未滿殘餘紗21、22之融點溫度進 订加熱。藉此,熱接著紗23之一部分局部性熔解。熔解部 分之一部分,附著於鄰接之鉤編紗21及插入紗22〇於該狀 態下固化,由此可防止與熱接著紗23連接之鉤編紗21及插 入紗22,自熱接著紗23而游離開。又,可藉由熱接著紗η 而使與熱接㈣23連接之各紗21、22彼此接著。藉此,可 維持各紗之連接狀態,而防止紗綻開。 如此,於熱接著紗23附著於其他紗之附著部分上,強 鉤編組織之牢固性。且辦_ 八體而δ ,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 圈狀部分25經由熱接著紗23接 伐考藉此,即使鉤編紗: 123203.doc -28· 1352757 之一部分斷裂,亦可防止第2紗圈狀部分25自第i紗圈狀部 分24而游離開。藉此,可於第】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 部分25之接著部分阻止鉤編紗21鬆開,從而可防止鉤編紗 2 1之鬆開超過接著部分。由此,上述熱接著紗23之破斷前 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0A,亦具有防止鬆開之效果。以下’ 對第2前驅體針織物20A之防止綻開效果加以敍述。 圖8係用於說明防止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〇A 鬆開的編製圖,圖9係表示比較例之花邊針織物丨〇A之編製 圖。圖8中表示將織入有熱接著紗23之第!前驅體針織物2〇 加熱而成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〇A。又,圖9所示之比較例 之花邊針織物10A,表示未織入熱接著紗23之花邊針織物 10A。 圖9所示之比較例之花邊針織物10A中,排列於緯圈方向 C之兩個第2紗圈狀部分25於斷裂部分4〇、w被切斷之情形 時,緯圈方向C後段的斷裂部分4〇被拉伸至外部針織物 側,由此導致鉤編紗21所卡止之部分斷裂,且鉤編組織較 之斷裂部分40而更沿緯圈方向C前段鬆開。比較例之花邊 針織物10A中’鉤編組織之鬆開係沿緯圈方向前段進展, 到達止動部分42,由止動部分42抑制鬆開。由此,為了縮 短鬆開之進展’必須增加止動部分42 ^若增加止動部分 42,則導致沿經圈方向W延伸之紗增多,損及花邊針織物 10A之通透感° 對此,如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〇a 中,熱接著紗23沿緯圈方向C延伸,因此於各緯圈上同段 123203.doc •29· 1352757 之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接著。 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0A中,於排列於緯圈方 向C之兩個第2紗圈狀部分25於斷裂部分4〇、41切斷之情形 時’即使緯圈方向C後段的斷裂部分40被拉伸至外部針織 物側’亦於較之緯圈方向C後段之斷裂部分4〇而更靠近緯 圈方向C後段,存在有第!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 25接著之接著部分44,因此由該接著部分44而阻止鉤編組 織鬆開,且防止鬆開進一步進展。由此,與比較例之花邊 針織物10A相比較,第2前驅體針織物20A可防止鉤編組織 鬆開。又’由接著部分43、44而抑制鬆開,因此可減少或 除去止動部分42,從而與比較例相比較,可提高編製花邊 之通透感。又,本實施形態中,於各緯圈方向c,緯圈方 向c同段之第i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乃接著因 此即使第2紗圈狀部分25之一部分斷裂,亦可防止經圈於 緯圈方向C斷裂。如此本實施形態中,以沿經圈延伸之方 式而編製熱接著紗23,因此對於鉤編組織而言,可提高緯 圈方向C之牢固性,且可提高耐久性。 圖ίο係用於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〇A绽開 之編製圖,圖U係表示比較例之花邊針織物i〇a之編製 圖。圖10中表示將織入有熱接著紗23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2〇加熱而成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〇A。又,圖u所示之比較 例之花邊針織物10A表示未織入熱接著紗23之花邊針織物 l〇A。圖1〇及圖"中,遍及複數個經圈而織入插入紗η。 如圖11所示,比較例之花邊針織物10A中,插入紗22於 123203.doc •30· Ϊ352757 斷裂部分45切斷之情形時,插人紗22中較之斷”分_ 超過-個或複數個經圈的經圈方向w—側的部分耗,被拉 伸至經圈方向W-側,由此導致斷裂部分45脫離經圈而 插入紗22自花邊針織物1〇A脫離。例如,插人心係藉由 與鉤編紗21之摩擦力而阻止移動之程度,因此有時因施加 較大之力,而使插入紗22自、織入部分偏移或者脫落。
對此’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撤 中,將熱接著紗23織人至各經圈26,因此於各經圈插入紗 22接著於第1紗圈狀部分24及第2紗圈狀部分25。 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2〇A中,於插入紗22於斷 裂部分45切斷之情形時,即使插入紗22中較之斷裂部分45 而超過一個或複數個經圈之經圈方向%一側的部分扑,被 拉伸至經圈方向W-側,亦因插人紗22與經圈26之接著部 分47、48接著,由此防止斷裂部分45脫離經圈%,使插入 =22之偏移進展。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插人紗抑由熱接 著紗23之接著力而固定於鉤編組織,因此可防止插入紗η 偏移及脫離。 又’於經圈方向w上鄰接之經圈26,經由插人紗22而彼 此接著,®此可防止鄰接之經圈之間隔變寬或變窄,且可 防止花邊針織物120之花邊圖案錯乱。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狀,μ游Λ、咕,a ^ "j防止形成第2前驅體針織物 20A之各紗綻開。又,即僅蔣埜 仗將第2刖驅體針織物2〇a之熱接 著紗2 3破斷為複數個部分,& < — 々炎1刀而形成花邊針織物120,花邊 針織物120亦可進一步提苒Α_ A, /捉阿由第2刖驅體針織物2〇A所達成
•3U I23203.doc 1352757 之防止綻開效果。藉此,可防止因花邊針織物12〇之縫製 或者裁剪等製造狀態而導致紗之綻開,可防止因穿著或者 洗務等使用狀態而導致紗之鍵開,從而可提高s質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熱接著紗23之表面部分係具有熱 熔融性之裸紗。由此,若對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進行: 熱,則熱接著紗23中與鉤編紗21接觸之部分熔融,並附著 於鉤編紗2卜X ’熱接著紗23中與插入紗22接觸之部㈣ 融,並附著於插入紗22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埶接著 紗23中與其他紗直接接觸之露出部分,成為附著於:他紗 之部分,因此可增加熱接著紗23附著於其他紗的附著量, 從而可提高接著力。由此’可更確實地防止各紗綻開。
#又,用非被覆紗即未由被覆紗而被覆之裸紗來實現熱接 著紗23’由此可進一步減少底部紗之量,而增大底部盥花 紋部之紗的疏密差,從而可提高花邊針織物12〇之通透 感’且可使花紋圖案更清晰。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鉤編組織之整個區域織入熱接 著紗23,因此可防止花邊針織物12〇整體之紗綻開。例 如,即使將花邊針織物120於任意位置縫製或者裁剪,亦 可防止紗自缝製部分及裁剪部分綻開。 』防止化邊針織物丨20整體之紗綻開,因此,例 如,即使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花邊針織物120作為用於形成 睫毛化邊之花邊針織物,亦可防止睫毛狀部歧開。又, 麟使將花邊針織物―㈣位置㈣之花紋切割而 ,’亦可防止該切割部綻開,亦可應用於寬幅花邊等。 I23203.doc •32· 1352757 又,可防止花邊針織物120整體綻開,因此亦可於要求耐 久性之外衣之一部分使用花邊針織物120。如此,根據本 實施形態’可防止花邊針織物12〇整體之紗綻開,因此可 擴大使用用途。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熱接著紗23及插入紗22藉由插通 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之間,而織入至鉤編 組織。花邊針織物120相對於織入至鉤編組織之插入紗 22,而配置有第1紗圈狀部分24之側的面為背面,其相反 側之面為表面。本實施形態中,共同織入有熱接著紗23與 插入紗22之部分中,插入紗22較熱接著紗23而配置於靠近 表面方向z 1。由此’若自表面觀察花邊針織物12〇,則由 插入紗22掩藏熱接著紗23及第1紗圈狀部分24。 如此,可藉由插入紗22而掩藏熱接著紗23,從而難以自 表面觀察到熱接著紗23。藉此,可使形成於花邊針織物 120上之圖案明瞭。又,即使熱接著紗23熔融,亦可減小 對自表面觀察之花紋圖案所帶來之影響。又,可藉由熱接 著紗23通過第1紗圈狀部分24與插入紗22之間,而使第1紗 圈狀部分24與插入紗22接著’從而可防止插入紗22自鉤編 組織脫離》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插通相同 之第1紗圈狀部分24與第2紗圈狀部分25之間的區域上,熱 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於各不相同之方向上通過紗圈狀部分 25。於該情形時,於經圈方向w拉伸花邊針織物12〇,由 此由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所包圍之區域彼此於經圈方向 123203.doc •33· 1352757 w接近,從而產生熱接著紗23、插入紗22、第i紗圈" 分24及第2紗圈狀部分25彼此接近之接近部分34。如此, 亦於經圈方向w拉伸之狀態下對第i前驅體針織物2〇進行 加熱,由此可於接近部分34使熱接著紗23之一部分熔融, 從而可提高接著熱接著紗23、插入紗22、第i紗圈狀部分 24及第2紗圈狀部分25之接著力。 又,本實施形態中,熱接著紗23之纖度設定為丨〇丹尼 〜300丹尼,鉤編紗之纖度設定為2〇丹尼〜7〇丹尼。若接著 紗23之纖度未滿1〇丹尼,則有編製花邊之熱接著紗全部熔 融之顧慮,又,即使熱接著紗23之一部分熔融,亦有其他 紗與熱接著紗23之接著量不足之顧慮。於該情形時,有時 產生紗之鍵開。又’若熱接著紗23之纖度超過3〇〇丹尼, 則因熱接著紗23中底部與花紋部之紗的疏密差變小,而導 致編製花邊之通透感降低,從而美感降低。又,導致編製 花邊變硬。對此,本實施形態中,將熱接著紗23之纖度設 為10丹尼〜300丹尼,由此可消除紗之綻開,並且可抑制美 感降低。又,因熱接著紗23之纖度為70丹尼以下,從而可 進一步抑制美感降低。 圖12係表示用於編製第1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 之拉舍爾經編機60之編製部的側視圖。第1前驅體針織物 2〇可藉由例如反面提花拉舍爾經編機而编製。反面提花拉 舍爾經編機60(以下僅稱作編織機60)具有導紗機構,該導 紗機構將鈞編紗2 1、插入紗22及熱接著紗23導向設置於鉤 針72附近之編製位置73 ^本實施形態中,將熱接著紗23導 123203 .doc •34- 向編製位置73之導紗機構,軔之眩私 較之將插入紗2 2導向編製位置 73之導紗機構,而配置於編雞 為織機後方。此處所謂編織機後 方係指自鉤針72之背面朝向鉤部之方向。 具體而言’編織機所具有之導紗機構,係藉由熱接著紗 用㈣,提花桿62、63’複數個花紋箱“及地箱“而實 現。鉤編紗21由地@65通、紗’插人紗22由提花⑽、^通 紗,熱接著紗23由熱接著紗用如通紗^ χ,於將作為用 於形成花紋圖案之紗的花紋紗織入至經圈%的情形時該 等花紋紗由複數個花紋|S64通紗。以下,除熱接著紗加 插入紗22以外,對織入有花紋紗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此般之各導紗機構61〜65,朝向鉤針72捕捉鉤編紗21 之編製位置73,放射狀地排歹,],且隨著朝向作為釣針 捉鉤編、,:/ 21之方向的編織機後方,而依序配置有地筘6 5、 複數個花紋筘64、提花桿62、63及熱接著紗用筘61。由 此,各紗以鉤編紗21、複數個花紋紗 '插入紗22及熱接著 紗23之順序,而自預定編製位置排列於編織機後方。 鉤針72於與編織機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而排列形成有複 數個,且固定於作為保持各鉤針72之保持機構的針架69 上。針架69使各釣針72升降運動。又,針架69動作,而將 由各導紗機構61〜65導紗之各紗引導至預定編製位置。 各個導紗機構61〜65使所對應之各紗與鉤針72之升降運 動同步’進行使於編織機後方的空間對應於鉤針72之各 紗,於鉤針72排列之方向上移動之針前墊紗(線圈編製運 動)’及使於編織機前方的空間對應於鉤針72之各紗,於 123203.doc -35- 1352757 鉤針72排列之方向上移動之針背塾紗(插入運動)。又,除 進订該等塾紗運動以外,亦於與釣針72排列方向正交之方 向上移動即所明之擺動(揺動運動)。具體而言,有兩個擺 動動作。 . 作為第1擺動動作之擺動進(後擺動)動作,通過鉤針72 ‘ <側方,而使相對於鉤針72自編織機後方之空間至編織機 前方之空間所對應的各紗移動。又,作為第2擺動動作之 • 擺動出(前擺動)動作,通過釣針72之財,而使相對於釣 針72自編織機前方之空間至編織機後方之空間所對岸的各 紗移動。使安裝於各導紗機構61〜65之導向構件動作,藉 &使所對應之各紗沿敎路錢㈣針72之周g,而形成 包含所對應之各紗的針織物。 又,編製部具有針跡精梳桿(stitch comb bar) 71、柵狀 板桿(trick plate bar)68&舌板桿(t〇ngue 7〇。舌板桿川 於前端部形成有與各鉤針對應之複數個舌板。編織機藉 • 由導紗機構6卜65及針架69之動作,而編製上述第工前驅‘ 針織物20。而且,藉由針跡精梳桿71之編製輔助作用而輔 - 助編製已編製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使之通過柵狀板桿 • 68,且設置於編製部附近之捲取部上,蘚此摄俶# 干 .體針織物20。 藉此捲取第!前驅 圖13A〜圖13E係模式表示用於說明鉤編部分之鉤針”與 地箱65之動作的剖面圖,按照圖ΠΑ〜圖UE之順序而進^ 鉤編紗21之鉤編部分之編製作業。鉤針72於前端部形成= 卡止鉤編紗21之鉤部50,且於基端部形成有鉤針桿η。 123203.doc •36- 1352757 又,於舌板桿70之前端部,形成有用於開關藉由鉤部“而 • 形成之開口的舌板52。鉤針72及舌板52形成為可相對於地 筘65而單獨升降。使用圖13A〜圖13E,首先僅說明經圈26 之編製,其後說明織入至經圈26之插入紗22及熱接著紗 . 23 ° 如圖13A所示,以地箱65配置於鉤針72之前方之狀態, 將鉤部50鉤住由鉤編紗21而形成之新的第i紗圈狀部分 • 24j’舌板52堵塞鉤部5〇之開口。其次,如圖13B所示,鉤 針72相對於舌板52而向地筘65上升。藉此打開鉤部5〇之開 口,鉤部50所鉤住之鉤編紗21之第i紗圈狀部分2句·自鉤部 50脫離,而移動至釣針桿51。 其次,如圖13C所示,地筘65相對於鉤針72而進行背擺 動。其次,地筘65進行針前墊紗,進而進行前擺動。藉 此,由地筘65而導紗之鉤編紗21,以捲入鉤針72之方式而 移動,從而形成新的第1紗圈狀部分24k。該新的第i紗圈 • 狀部分24k被鉤部50鉤住。其次,如圖nD所示,舌板52向 鉤部50上升,而堵塞鉤部5〇之開口。此時於鉤針^上,形 :成有形成於鉤針桿51上之舊的第i紗圈狀部分24j及鉤部5〇 所卡止之新的第1紗圈狀部分24k。 其次,如圖13E所示,鉤針72與舌板52一起降下,藉此 舊的第1紗圈狀部分24j脫離鉤針72,而移動至栅狀板(tdck Plate) 53側。而且,以地筘65配置鉤針72之前方的狀態, 鉤。卩50鉤住由鉤編紗21而形成之新的第1紗圈狀部分24k, 成為與圖I3A大致相同之狀態。而且,藉由將使用圖】3A〜 123203.doc •37· 1352757 圖13E所示之動作擴環反覆進行,而依序形成第卜紗圈狀部 分24,並且形成依序形成有與各第i紗圈狀部分μ』、2仆 連接之第2紗圈狀部分25j的經圏26。本實施例中地㈣ 適當地進行針背墊紗,藉此使複數個經圈26於緯圈方向c 連接。一面進行如此般之經圈26之編製作業,一面將插入 紗22及熱接著紗23等插入紗織入至經圈26,藉此可編製本 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 圖14A〜圖14C係模式表示用於說明提花桿62及熱接著紗 用筘61之動作的剖面圖,按照圖14A〜圖14(:之順序進行動 作。圖14A對應於圖13C,圖14B對應於圖13D,圖i4c對 應於圖13E,且係分別追加表示有提花桿62及熱接著紗用 筘61之圖。上述編織機60中,提花桿62、63較之對鉤編紗 進行導紗之地筘65而配置於編織機後方。又,作為熱接著 紗用筘之熱接著紗用筘61,較之提花桿62、63而配置於編 織機後方。 如圖14A及圖14C所示,於地筘65相對於鉤針72而配置 於編織機後方之狀態下,提花桿62及熱接著紗用筘61亦又 相對於鉤針72而配置於編織機後方。又,如圖14B所示, 於地筘65相對於鉤針72而配置於編織機前方之狀態下,提 花桿62及熱接著紗用筘61亦又配置於鉤針72之前方。 又’提花桿62及熱接著紗用筘6 1,如圖14B所示,以地 筘65進行背擺動之狀態’進行針背墊紗,藉此被導紗之熱 接著紗23及插入紗22跨過鉤編紗2 1。於該狀態下,藉由鉤 編紗21而形成新的紗圈之後,將熱接著紗23及插入紗22織 123203.doc -38- 1352757 入至該紗圈。如此,熱接著紗用筘61及提花桿62,與地箱 65之擺動動作同步地動作。 提花桿62較之熱接著紗用筘61而配置於編織機前方。藉 此,當於藉由地筘65而形成之鉤編部分上織入有熱接著紗 23及插入紗22之情形時’被導紗至编製位置之熱接著紗 23,較之被導紗至編製位置之插入紗22而配置於編織機後 方’且插入紗22較之熱接著紗23而位於第1前驅體針織物 20之表面側。 圖15A及圖15B係模式表示圖3中之s區域之組織圖,圖 15A表示鉤編紗21之組織圖,圖15B表示熱接著紗23之組 織圖。 例如’將位於任意位置上之鉤針72設為第1鉤針72a,將 相對於第1鉤針72a而於經圈方向w—側鄰接之鉤針72設為 第2鉤針72b,將相對於第2鉤針72b而於經圈方向w一側鄰 接之鉤針72設為第3鉤針72c。將第1鉤針72a與相對於第1 鉤針72a而配置於經圈方向w另一側之鉤針72之間的間隔 设為第1鉤針間L1,將第1鉤針72a與第2鉤針72b之間的間 隔設為第2鉤針間L2,將第2鉤針72b與第3鉤針72c之間的 間隔設為第3鉤針間L3,將第3鉤針72c與相對於第3鉤針 72c而配置於經圈方向W—侧之鉤針72之間的間隔設為第4 鉤針間L4。 對各鉤編紗21進行導紗之地转65 ’對各鉤編紗21進行相 同的編製動作。於第1緯圈C1,著重說明將第2鉤針72b鉤 住鉤編紗21之鉤編紗導向構件,且省略說明其餘鉤編紗導 123203,doc -39- 丄妁2757 向構件。 株如圖15績示’第1緯圈C1中,所注目之鉤編紗導向構 件於第3鉤針間L3背擺動,進行針前塾紗且通過第2釣針間 U進行前擺動。第2緯圈〇中,所注目之釣編紗導向構件 於第2鉤針間L2背擺動’進行針前塾紗且通過第2鉤針間L2 進行前擺動》 第3緯圈。中,所注目之鉤編紗導向構件,針背墊吵至 第4鉤針間L4,於第4釣針間"進行背擺動,進行針前” 且通過第3鉤針間L3進行前擺動。第4緯圈^中,所注目之 ^扁紗導向構件,於第3鉤針間u進行背擺動,進行針前 、^且通過第4鉤針間L4進行前擺動。第5緯圈。中,所主 目之鉤編紗導向構件,於第4釣針間L4進行背擺動,進行 針前塾紗且通過第3針間L3進行前擺動。 第:緯圈以中,進行與第4緯圈以相同之動作,第7緯圈 、 進仃與第5緯圈C5相同之動作。第8緯圈C8中,所 之釣編料向構件,於第4鉤針間[4進行針背塾紗, 門L3隹句針間Μ進仃背擺動’進行針前塾紗且通過第3鉤針 二=:動。第9緯圈C9中,所注目之釣編紗導向構 動,進行針^!2釣針間L2,於第2鉤針間L2進行背擺 則墊、V且通過第3鉤針間L3進行前擺動。 及Jt、〜地筘65使用針對各鉤編紗21而設置之導向構件, 進行於各緯圈由各鉤針72触特定鉤編紗^動作。 t,二Γ鍵狀地延伸之釣編部分。又,本實施形態 、〇於各緯圈由鉤針72鉤住鉤編紗21之過程中, 123203.doc 比2757 k田地進仃針背墊紗。藉此,可使第2紗圈狀部分25橫向 擺動至經圏方㈣-側及經圏方向W另一側,而與於經圈 向4接之經圈26連接,從而可形成具有防止統開功能 之鉤編組織。 藉由熱接著鈔用筘61,而使熱接著紗23與地筘“同步地 進行擺動動作°對各熱接著紗23進行導紗之熱接著紗用箱 對各熱接著紗23進行相同之編製動作。於第丨緯圈 。卜著ί說明使熱接著紗23位於第2鉤冑間L3之熱接著紗 導向構件’且省略說明其餘熱接著紗導向構件。 如圖⑽所不’第1緯圈C1中,所注目之熱接著紗導向 構件,於第2釣針間L2進行針背墊紗後到達第3鉤針間[3。 又,第2緯圏C2中,於第3鉤針間[3進行針背塾紗後到達第 十]L2所/主目之熱接著紗導向構件,於第2緯圈C2以 後三依序反覆進行第i緯圈C1及第2緯圈之動作。如此,熱 接著办23藉由熱接著紗用箱61,而與地箱65之擺動動同步 地,往復於鄰接之兩個鉤針間之間而進行針背墊紗。 广對於除了熱接著紗以外之插入紗,例如插入紗22而 言,亦係提花桿62與地筘65之擺動動作同步地,於預定位 置上於預定距離及方向而反覆進行針背墊紗。同樣地,對 於花紋紗而言,亦係花紋以4與地㈣之擺動動作同步 地’於預定位置上於預定距離及方向而反覆進行 紗。 如此,熱捿著紗用箱61、提花桿62、63、複數個花紋箱 64、地箱65及織針72進行編製動作,由此可形成s區域上 123203.doc 41 所形成之化邊針織物部分。編織機6G藉由隨著向編織機 方依序配置有地纪以 5、提花桿62、63及熱接著紗用箱6工 可將插入紗22#夕勒# 較之熱接者紗23而配置於第1前驅體針 :::::從而可―施形態〜 圖16係表示編製花邊製品之製造順序之流程圖。首先, 於步驟sO中,規定應編製之編製花邊的圖案後,進入步驟 si於步驟si中,準備鉤編紗21、插人紗22、熱接著紗U 及化紋紗’以成為步驟sQ中所規定之圖案的方式,而輸入 編織機6G之各導紗機構之動作程式。其次,使編織機⑽動 作。藉此,可編製具有所期望之圖案的第丨前驅體針織物 20。疋成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之編製作業後進入步驟a。 步驟S2中,對步驟31申所編製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0進 行染色,完成染色後,進入步驟s3〇於步驟33中,為了整 理第1前驅體針織物20,而將第丄前驅體針織物2〇加熱至預 定溫度。此時,以於經圈方向w拉伸之狀態而加熱第1前 驅體針織物20。藉此整理針織物,並且使上述熱接著紗23 之一部分熔融並附著於鄰接之其他紗。以預定溫度、預定 時間加熱第1前驅體針織物20後,進入步驟S4。本實施形 態中,以保持於1 80。(3〜1951:之狀態維持60秒,藉此製造 ?匕邊針織物120。花邊針織物120中,因第1前驅體針織物 20被加熱,故而熱接著紗23之一部分固著於其他紗。又, 花邊針織物120與步驟S2步驟後相比較被拉伸,因此將熱 接著紗23斷裂成複數個部分。 123203.doc •42· ’並且縫製所裁剪之 製品’製造編製花邊 步驟s4中,將花邊針織物12〇裁剪 花邊針織物120,藉此製造編製花邊 製品後進入步驟s5,結束作業。 时驟d中之裁剪縫製步驟時,因熱接著紗23之_部分 固者於其他紗’故而鉤編組織之牢固性得到強化。由此, 於=剪或者缝製時’可防止各紗绽開,且提高所製造之编 製花邊製品之良率’從而可提高品質。又,對於所製造之 編製花邊製品而言,鉤編組織之牢固性亦得到強化,故而 可防止因穿著或者洗滌等使用而導致綻開且可提高編製 花邊製品之耐久性。 又’步驟S3所示之加熱步驟中,以將第丨前驅體針織物 2〇於經圈方向W拉伸之狀態,而對該第1前驅體針織物20 進行加熱,藉此使插入紗22與熱接著紗23接近於紗圈狀部 分24、25。藉此,可利用熱接著紗23而使紗圈狀部分24、 25牢固地接著於插入紗22。 圖17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第丨前驅體針織物 2〇B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第2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 織物20B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0相比較, 熱接著紗23通過第2紗圈狀部分25之方向不同,其他構成 則相同。由此’對與第i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相 同之構成’附上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同方向地通過第 2紗圈狀部分25,且插通第1紗圈狀部分24與插入紗22之 間。具體而言,熱接著紗23及插入紗22,自所注目之第1 123203.doc •43· 1352757 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前段以之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 接之側的相反側,通過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 方向同段之第2紗圈狀部分25a。 如此,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同方向地插通第2紗圈部 分25 ,由此可增大插入紗22與熱接著紗23之接觸部分,且 可提高熱接著紗23接著於插入紗22之接著力。藉此,可更 確實地防止插入紗22綻開。 又,作為其他實施形態,熱接著紗23及插入紗22,自所 注目之第1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前段的第2紗圈狀部 分25b連接之側,通過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24&與緯圈 方向c同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a的情形,亦包含於本發 明。 又,熱接著紗23自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 向C剷发的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通過與所注目之 第1紗圈狀部分24a於緯圈方向c同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 25a,且插入紗22自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 向C刚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的相反侧,通過與 所注目之第1紗圈狀部分24a於緯圈方向c同段的第2紗圈狀 部分25a的情形,亦包含於本發明。 圖18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第丨前驅體針織物 20D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圖19係省略鉤編紗2ι、熱接 著紗23及伸縮炒27以外之紗而模式表示第丨前驅體針織物 20D之編製組織圖。第3實施形態之第i前驅體針織物 20D,與第2實施形態之第i前驅體針織物2〇B相比較,除 123203.doc -44 - 織入有熱接著紗23以外,亦進而織入有具有伸縮性之伸縮 紗27,而其他構成則相同。對與第丨實施形態之第丨前驅體 針織物20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3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d,除織入有熱接著 紗23以外,亦將伸縮紗27以伸長狀態而織入,由此编製後 之第1刖驅體針織物20D收縮。藉此,可賦予第1前驅體針 織物20D伸縮性。例如,伸縮紗可使用聚胺基甲酸酯彈性 紗’即所謂之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 伸縮紗27較之插入紗22延伸過第1紗圈部分24側。又, 伸縮紗27與熱接著紗23,於交又方向通過第2紗圈狀部分 25,而織入至鉤編組織。換言之,熱接著紗23沿與伸縮紗 2 7不同之方向延伸並織入。伸縮紗2 7織入至各經圈,且隨 著沿各經圈於緯圈方向C進展而鋸齒狀地通過。 本實施形態中,伸縮紗27自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24a 與緯圈方向C前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通過所 注目之第1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同段的第2紗圈狀部 分25a。又,插入紗22及熱接著紗23,自所注目之第i紗圈 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前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 的相反侧,通過所注目之第i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 同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a。由此,於伸縮紗27、熱接著紗 23及插入紗22均通過相同紗圈之部分中,伸縮紗27、熱接 著紗23及插入紗22交又》 如第3實施形態般,即使於將伸縮紗27織入至第丨前驅體 針織物20D之情形時,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 123203.doc -45- 1352757 果。即’藉由熱接著紗23接著於其他紗,而防止各紗淀 開。又,可藉由熱接著紗23接著於伸縮紗27及鉤編紗21 , 而防止伸縮紗27自鉤編組織脫離,即所謂之短纖脫離。 又,第3實施形態中,於經圈方向w拉伸第丄前驅體針織 物細,由此由伸縮紗27與插入紗22所包圍之區域彼此於 經圈方向w接近,而產生熱接著紗23、插人紗22、伸縮紗 27、第1紗圈狀部分24及第2紗圈狀部分乃彼此接近之接近 部分34。如此,以於經圈方向贾拉伸之狀態而對第ι前驅 體針織物20D進行加熱,由此可於接近部分34使熱接著紗 23之一部分熔融,從而可提高接著熱接著紗23、伸縮紗 27、插入紗22、第1紗圈狀部分24及第2紗圈狀部分25之接 著力。 本實施形態中,插入紗22與熱接著紗23沿相同方向延 伸,藉此可增加熱接著紗23與插入紗22接觸之接觸部分, 從而可更確實地防止插入紗22脫離。又,熱接著紗Μ與伸 縮々27父又,藉此熱接著紗23接著於伸縮紗27,從而可減 少限制伸縮紗27之限制部分。藉此,可一面抑制花邊針織 物之伸縮性降低,一面防止短纖脫離。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第i前驅體針織物2〇中於熱接 著、、’y 23與伸縮紗27均被織入至鉤編紗2丨之部分,以熱接著 々23與伸縮紗27插通第i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之間 的方向各不相同。 。藉此,可減少伸縮紗27與熱接著紗23接觸之接觸量,且 可易於使於加熱步驟中炫融之熱接著紗23附著於釣編紗 123203.doc • 46 - 1352757 2 1 ’於花邊針織物120中,可易於於鉤編紗21上形成熔接 部分10 0。 有時熱接著紗23與伸縮紗27為聚胺基曱酸酯系之同類素 材’且鈞編紗21為尼龍(聚醯胺系合成纖維)等與熱接著紗 23不同之素材。於該情形時,熱接著紗23若附著於由同類 素材而形成之伸縮紗27則難以分離,相反若附著於由不同 素材而形成之鉤編紗21則易於分離。 於該情形時,於熱接著紗23附著於伸縮紗27與鉤編紗2 1 兩者之情形時,該熱接著紗23易於自鉤編紗21分離。本實 施形態中’可防止熱接著紗23附著於伸縮紗27與鉤編紗21 兩者’因此可降低熱接著紗23自鉤編紗21分離之可能性, 從而可使熔接部分1 〇 〇易於殘留於鉤編紗2丨上。 圖20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20E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第4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 織物20E,與第3實施形態之第i前驅體針織物2〇D相比 較,伸縮紗27之延伸方向不同,而其他構成則相同。本實 施形態中,伸縮紗27自所注目之第j紗圈狀部分24a與緯圈 方向C前段的第2紗圈狀部分25b連接之側的相反侧,通過 所注目之第1紗圈部分24a與緯圈方向c同段的第2紗圈狀部 分25a。由此,於伸縮紗27、插入紗22及熱接著紗23均通 過相同之第2紗圈狀部分25之情形時,於相同方向通過。 於伸縮紗27、插入紗22及熱接著紗23均通過相同之第二紗 圈狀部分之部分中,該等各紗22、23、27位於接近之位 置。由此,於熱接著紗23熔融之情形時,可提高插入紗以 123203.doc •47· 1352757 與伸縮紗27之接著力。 圖21係表不用於編製第3、4實施形態之第丄前驅體針織 物20D、20E之反面提花拉舍爾經編機6〇c之編製部的側視 圖,為織機60中,於提花桿62與熱接著紗用筘6丨之間,配 置有作為將伸縮紗27導向編製位置73之導紗機構的伸縮紗 用箱66。Μ於其他構成,則與圖12所示之編織機之構成相 同,故而省略說明。 如此配置有伸縮紗用筘66及熱接著紗用筘61,由此於較 之插入紗22而靠近裏側處配置有伸縮紗用筘66及熱接著紗 用筘61。藉此,於自外側觀察花邊針織物12〇之情形時, 由插入紗22而掩藏伸縮紗27及熱接著紗23。藉此,可使花 邊針織物之圖案明瞭。又,藉由使提花桿62、63、伸縮紗 用筘66及熱接著紗用筘61之動作不同,而可編製第3及第4 實施形態所示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D、20Ε。又,伸縮紗 用筘與熱接著紗用筘,亦可配置為前後相反。於該情形 時’第3及第4實施形態之花邊針織物中,伸縮紗與熱接著 紗上下相反。即使更換如此般之伸縮紗與熱接著紗的紗之 上下位置的情形時亦包含於本發明。又,除上述反面提花 編織機以外,用將提花桿6 2、6 3配置於較之花紋紗而靠近 編織機前方之正面提花編織機編製的花邊針織物,於織入 有熱接著紗23之情形時,亦包含於本發明。 圖22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20F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較好的是,熱接著紗23配置 於較之插入紗22而靠近裏側,如圖22所示,將熱接著紗23 123203.doc -48- 1352757 較之插入紗22而織入靠近外側之情形時亦包含於本發明。 圖23係表示用於編製第5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〇F 之反面提花拉舍爾經編機60F之编製部的側視圖。編織機 6〇中’於較之提花桿62而靠近編織機前方配置有熱接著紗 用箱61。關於其他構成,則與圖2〇所示之編織機相同,故 而省略說明。 即使為以上第2〜第5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20Β、 20D〜20F,於編製步驟後經過加熱步驟及破斷步驟,藉此 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又,上述本發明之 一實施形態,只不過為發明之例示而已,可於發明之範圍 内變更構成。例如’本實施形態中,於具有防止綻開功能 之鉤編組織中,織入有熱接著紗23及插入紗22,但作為基 礎之針織物,亦可形成為鉤編組織,且並不限定於上述鉤 編組織。例如,即使為鉤編紗2丨之第2紗圈狀部分不橫向 擺動之鉤編組織,即不具有防止綻開效果之鉤編組織,亦 可獲彳寸相同之效果◊又,作為基礎之針織物,除基本之釣 編組織以外,亦可為紗網針織物,亦可形成為彈性織物組 織。藉由形成為彈性織物組織,而於多個方向具有伸縮 性,且可形成清晰之花紋圖案。又,作為基礎之針織物, 亦可為寬幅花邊(all over lace)及窄幅花邊。 又,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編織機而編製之花邊針織物,由 於將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織入至鉤編組織中故而具有伸縮 性。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_,本發明亦包含用不織入斯 潘德克斯彈性纖維之編織機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 I23203.doc -49· 丄乃2757 編織機所編製之花邊針織物。於該情形時, 乎不具有伸縮性,成為所謂之硬質花邊針織物。又織:幾 著紗23亦可為伸縮性較低者或者不具有伸縮性:接 紗23亦可於熔接後破斷,亦可由上述素材以外之_接著 成。 卜之材質而形 又’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插人紗作為花紋紗, 為起絨紗。又,熱接著紗23無須織人至所有鉤㈣八2 :於經圈方向W及緯圈方向c隔開間隔而織入二; 二。如此,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花邊針織物組織只不過為 列不’關於作為基礎之針織物之組織、各插入吵 方法、鉤編紗及各插入紗之種類,則可適當變更。又 接著紗23可為非被覆紗,亦可藉由由芯紗與被覆紗所構: 之包覆紗而實現。 /所構成 又,上述任一實施形態中,可有以下之對應⑴〜⑺。 ⑴-種花邊針織物,其特徵在於,其具有藉由 而形成複數個紗圈狀部分之釣編組織,且包括:紗稀疏之 底部,其於鈞編組織中具有織入有熔融溫度 熔融溫度之埶桩篓釙认如八 v 之 …、接考、,/的σ卩刀;及紗較密之花紋部,盆且 於釣編組織中樓人古μ,+fa| * 紗的部分,有上述熱接者紗與用於形成圖案之插入 2化邊針織物具有每單位面積之紗的量較密之花紋部, =早位面積之紗的量稀疏之底部。可藉由組合花紋部斑 :利用紗之疏密差於針織物上形成反差,從而可形 成具有化紋圖案之花邊針織物。將花邊針織物加熱至釣編 123203.doc 1352757 此熱接Γγ度未滿且熱接著紗之炫融溫度以上之溫度,由 著 之部分局部性熔解。熔解部分之-部分,附 鉤編紗及插入紗。於該狀態下固化,由此對使用花邊 針織物所製造之編塑Μ ”更用化邊 、4製化邊而言,可防止與熱接著紗連接之 鉤編紗及插自熱接著㈣游離開。又,藉由熱接著 、而使與熱接著紗連接之各紗彼此接著。藉此可維持各紗 之連接狀態,而防止紗鍵開。 於熱接著纱附著於其他紗之附著部分,鉤編組織之牢固 性得到強化。藉此,即使形成鉤編組織之鉤編紗之—部分 斷裂’亦可阻止鉤編組織於附著部分鬆開,從 2 組織之鬆開超過附著部分。又’於括入紗與釣編紗 部分附者有熱接著紗之一部分,由此可防止插入紗自釣編 組織偏移或者背離。又’於熱接著紗延伸於鄰接之兩個釣 編紗之情形時,插人紗經由熱接著紗而接著於各釣編紗, 由此可防止鄰接之兩個鉤編紗彼此背離。 如此,對於加熱花邊針織物所製造之編製花邊而古,。 防止各紗绽開。例如,可防止因編製花邊之縫製或者裁剪 等製造狀態而導致紗統開’及因穿著或者洗蘇等使用狀離 而導致紗淀開,從而可提高品質。又,因釣編組織係由= 接著紗以外之紗而達成,故使用具有耐熱性之紗作為鉤編 紗’由此可穩定編製花邊整體之形態。 例如’於使用熱接著紗形成鉤編組織之情形 ^ 馬了於 加熱後亦殘存有鉤編組織’而必須使熱接著紗變粗 致形成底部之紗增加,從而導致底部與花紋部之於的疏e 123203.doc 51 ⑶ Z/57 差減小。 對此,使用不同於熱接著紗之鈞編紗而形成鉤編組織, 由U為了殘存有鉤編組織而使熱接著紗變粗,可使釣 編紗及熱接著紗變細。藉此,可減少形成底部之紗的單位 體積之量,而增大底部與花紋部之紗的疏密差。藉此可提 咼=製花邊之通透感,而使花故圖案清晰。又’可減少熱 接著、y之熔融量’減小熔融部分對編製花邊整體所帶來之 〜β從而可防止相及花紋圖案。進而可使鉤編紗變細, 因此可使編製花邊柔軟,換言之可易於變形。藉此,例如 可較佳地將編製花邊用作内衣等之布料。 (2)種化邊針織物,其特徵在於,上述熱接著紗沿複 數個紗圈狀部分連接而形成之緯圈方向延伸,且織入至釣 編組織。 /。緯圈延伸之熱接著紗織入至鉤編組織,故可提高釣編 組織之編織方向之牢固性。藉此,為了防止鉤編組織鍵 1可減/所形成之鉤編紗之橫向擺動部分即止動部分。 如此,可減少形成於將花邊針織物加熱而成之編製花邊上 之止動部分,由此可防止於鄰接之經圈間延伸有不期望之 紗,從而可進一步提高美觀。 (3)-種花邊針織物,其特徵在於,上述熱接著紗係表 面部分具有熱熔融性之裸紗。 从熱接著紗係表面部分具有熱溶融性之裸紗。由此,若對 化邊針織物進行加熱,則熱接著紗中與釣編紗接觸之部分 熔融並附著於釣編紗。χ,熱接著紗中與插入紗接觸之部 123203.doc -52- 1352757 分熔融並附著於插入紗。 如此,熱捿著紗中與其他紗接觸之露出部分,成為附著 力其他紗之部分’因此可增大祕著紗附著於其他紗之^ 著里,且可提高接著力。由此,可更確實地防止各紗綻 開。又,利用非被覆紗即未由被覆紗被覆之裸紗而實現熱 #者紗’由此可進一步減少底部之紗的量,增大底部與花 紋部之紗的疏密差,從而可提高編製花邊之通透感,且可 使花紋圖案清晰。 (4) 種花邊針織物,其特徵在於,於鉤編組織之整個 區域織入有熱接著紗。 因於鉤編組織之整個區域織入有熱接著紗,故可防止編 " 冑化邊整體上之炒綻開。例如,即使於任意位置縫製或者 - $剪編製花邊,亦可防止紗自縫製部分及裁剪部分統開。 如此,可防止編製花邊整體上之紗綻開,因此可擴大使用 用,。例如,可防止編製花邊整體上旋開,因此亦可將編 ^ 製彳邊用於要求耐久性之上衣之一部分。 (5) —種花邊針織物,其特徵在於,上述鉤編部中第】 , 、’/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交互連接且於緯圈方向排列 - 冑复數#又所'主目之第2紗圈狀部分插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 . 之緯圈方向前段的第1紗圈狀部分並向緯圈方向後段延 申且插通上述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圈方向同段的第丨紗圈 狀部分,並與緯圈方向後段之第丨紗圈狀部分連接,藉此 形成為鏈狀並於緯圈方向延伸,且於織入有熱接著紗及插 、.y之兩者之。p分中’插入紗插通第i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 123203.doc •53- 圈狀部分之間,且 之間。 …、接者紗插通插入紗與第1紗圈狀部分 以熟接者紗及插入紗插通 分之門而鏰入 ,y圏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 組織之插入炒,配置有第冑入至鉤編 其相反側之面為表面。於之側的面為背面’ 邱八…, 於共问織入有熱接著紗與插入紗之 口 Ρ /7,插入紗較之熱接著紗而 觀察花邊針織物時,藉由插 ;則。由此’自表面 圈狀部分。 錯由插入紗而掩藏熱接著紗及第!紗 可藉由插入紗而掩藏熱接著紗,從而可難以自表面觀察 =接著紗。藉此,對於將花邊針織物加熱而形成之編製 化邊而言’可使所形成之圖案明瞭。X,即使熱接著紗溶 融’亦可減少對自表面觀察到之花紋圖案所帶來之影響。 又’可藉由熱接著紗通過第1紗圈狀部分與插人紗之間, 而使第i紗圈狀部分與插人紗接著,且可防止插入紗自釣 編組織脫離。 (6)-種花邊針織物’其特徵在於,於鉤編組織中分別 具有於鉤編_中織人有熱接著紗之部分及編人有具有伸 縮性之伸縮纱之部分。 具有伸縮性之伸縮紗以伸長狀態織入至鉤編組織,由此 可賦予編製彳匕邊伸縮性。又,對如此般之編製花邊於編製 後進行加熱,由此熱接著紗與伸縮紗連接之部分中,熱接 著7、之。卩分附著於伸縮紗。藉此,可防止伸縮紗自鉤編 組織脫離。藉此,例如可防止伸縮紗自縫製部分脫離。 123203.doc -54- 1352757 如此,藉由將熱接著紗織入至鉤編組織,亦可防 伸縮性之編製花邊之紗绽開。又, 反覆伸縮,亦可藉由執接著二防編製後編製花邊 秸田…接者々而防止各紗偏移。藉此,可 1 方止伸縮時之編製花邊之花紋圖案相對於伸㈣之編以 =花紋圖案有較大之不同’從而可長期維持編製花邊之 (7)藉由上述花邊針織物而製造之編製花邊。 藉由對上述花邊針織物進行加熱,而使花邊針織物中所 包含之熱接著紗之一部分熔融,從而各紗之牢固性得到強 :::由此,可防止使用花邊針織物而形成之編製花邊绽 -又,使用不同於熱接著紗之釣編紗形成釣編組織,由 此無須為了殘留鉤編組織而使熱接著紗變粗,而是可使熱 接著紗及鉤編紗變細,由此可減少形成底部之紗的單位體 積之量,增大底部與花紋部之紗的疏密差。 如此’使用上述花邊針織物製造編製花邊,可防止 開,,且可增大底部與花紋部之紗的疏密差,從而可提高 偬化紋圖案清晰,並且可抑制美觀之 择低。 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者主要特徵 他各種形態實施。由此,上述1 用八 上述實施形態之所有方面只不過 =例示,本發明之範圍係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表示者並未 =說明書本文之任何限制。進而,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 變形或變更全部係本發明之範圍内者。 【圖式簡單說明】 123203.doc -55· 圖特色及優點,可根據下述詳細的說明及 部 圖i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實 分的編製組織圖。 …之化邊針織物之- 圖2係模式表示作為花邊針織物之前驅體 織物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 則β - 圖3係省略鉤編紗及熱接著紗以之 ^ 驅體針織物20之編製組織圖。 、果式表示第1則 圖 圖4係表不本實施形態之花邊針織物之製造步驟的流程 圖5 Α及圖5Β係用於說明抿抗饺桩邱八 圖 圖 低机β接部分鬆開之抵抗體之 〇 圖6Α及圖6Β係用於說明抵抗溶接部分鬆開之抵抗體之 圖7係表示花邊針織物之其他製造步驟之流程圖。 圖8係用於說明防止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鬆開 之編製圖。 圖9係表示比較例之花邊針織物之編製圖。 圖10係用於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2前驅體針織物綻開之 編製圖。 圖11係表示比較例之花邊針織物之編製圖。 圖12係表示用於編製第1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之 拉舍爾經編機之編製部的側視圖。 圖13Α〜圖13Ε係用以說明鉤編部分之鉤針與地筘之動作 123203.doc -56· 1352757 而模式表示之剖面圖。 • 圖14A〜圖WC係用以說明提花桿及熱接著紗用筘之動作 而模式表示之剖面圖。 圖15A及圖15B係模式表示圖3中之S區域之組織圖。 • 圖16係表示編製花邊製品之製造順序之流程圓。 圖17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之一部分的編製組織圖。 • 圖18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之一部分之編製組織圖。 圖19係省略鉤編紗、熱接著紗及伸縮紗以外 而模式 表示第1前驅體針織物之編製組織圖。 圖2 0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 之一部分之編製組織圖。 圖21係用以編製第3及第4實施形態之苐1前驅體針織物 之反面提花拉舍爾經編機之編製部的側視圖。 • 圖22係模式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 之一部分之編製組織圖。 . 圖23係表示用以編製第5實施形態之第1前驅體針織物之 . 反面提花拉舍爾經編機之編製部的側視圖。 %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0 第1前驅體針織物 21 鉤編紗 22 插入紗 23 熱接著紗 123203.doc 57· 1352757 24 25 26 120 C w 第1紗圈狀部分 第2紗圈狀部分 釣編部分 花邊針織物 緯圈方向 經圈方向
123203.doc -58 -

Claims (1)

  1. 丄议757 第096132673號專利申請案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8月) 1($ 8 :^ ’其特徵在於包括:
    針織物編製步驟’藉由鉤編紗而形成形成有複數個紗 圈狀部分之鉤編組織,並且於上述鉤編組織中織入有熔 融溫度較鉤編紗之熔融溫度低的熱接著紗,編製具有伸 縮性之針織物; 加熱步驟,將含有熱接著紗之針織物加熱至鉤編紗之 溶融溫度以下且熱接著紗之熔融溫度以上;及 破斷步驟,對含有熱接著紗之針織物施加張力,將熔 融後之熱接著紗破斷為複數個部分。 2.如凊求項1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設定針織物編 製步驟中之編製條件及加熱步驟中之加熱條件,以使加 熱步驟後之除熱接著紗以外之針織物整體之伸長限度量 εΐ ’大於加熱步驟後之熱接著紗之伸長限度量ε2。 3·如請求項1或2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同時進行上 述加熱步驟與上述破斷步驟。 4.如請求項1或2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將上述加熱 步驟中之加熱條件,設定為使熱接著紗熔融並且防止針織 物中所包含之熱接著紗以外的紗之脆性化的加熱條件。 5·如請求項1或2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將上述加熱 步驟中之加熱條件,設定為藉由熔融而使熱接著紗斷裂 化之加熱條件。 6.如請求項1或2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針織物編製 步驟中,使用10丹尼~300丹尼之聚酯系熱可塑性聚胺基 123203-1000822.doc 曱酸酯彈性紗作為熱接著紗,以170°C~195°C之加熱溫度 加熱30 sec〜90 sec之時間。 如請求項1或2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針織物編製 步驟中’除織入有熱接著紗以外,亦織入有其他插入 紗’上述鉤編部係於第1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交 互連接且於緯圈方向排列有複數段,第2紗圈狀部分插 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圈方向前段之第丨紗圈狀部分且 向緯圈方向後段延伸,且插通上述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 圈方向同段之第1紗圈狀部分,與緯圈方向後段之第上紗 圈狀部分連接,藉此形成鏈狀並於緯圈方向延伸,且於 均織入有熱接著紗及其他插入紗之部分中,以熱接著紗 與其他插入紗使插通第丨紗圈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之 間的方向各不相同。 8· 如請求項1或2之編製花邊之製造方法,其中針織物編製 步驟令,除織入有熱接著紗以外,亦以伸長狀態織入有 具有伸縮性之伸縮紗’上述鉤編部中,於第圈狀部 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交互連接並於緯圈方向排列有複數 段,所注目之第2紗圏狀部分插通該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 圏方向前段之第丨紗圈狀部分並向緯圈方向後段延伸, 且插通上述第2紗圈狀部分之緯圈方向同段之第】紗圈狀 部分,與緯圈方向後段之第〗紗圈狀部分連接藉此形 成為鏈狀並於緯圈方向延伸,且於均織入有熱接 伸縮紗之部分中,以熱接著紗與伸縮紗使插通第】紗圈 狀部分與第2紗圈狀部分之間的方向各不相同 J 23203-1 〇〇〇822.doc
TW096132673A 2007-03-28 2007-08-31 Knitted la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knitted lace TWI35275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6052A JP2008240211A (ja) 2007-03-28 2007-03-28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9048A TW200839048A (en) 2008-10-01
TWI352757B true TWI352757B (en) 2011-11-21

Family

ID=3980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2673A TWI352757B (en) 2007-03-28 2007-08-31 Knitted la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knitted la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039826B1 (zh)
JP (2) JP2008240211A (zh)
KR (1) KR101057973B1 (zh)
CN (1) CN101426971B (zh)
TW (1) TWI352757B (zh)
WO (1) WO20081204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866A (zh) * 2012-01-19 2012-07-11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柔软舒适及延伸性好的内衣花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8931B (zh) * 2012-09-18 2016-02-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薄片材料的线穿孔装置及方法,以及裁断机中的记号线附加方法
JP5486723B1 (ja) * 2013-07-24 2014-05-07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経編地
CN103478948B (zh) * 2013-09-06 2015-07-29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面料防脱缝缝合方法
JP5577445B1 (ja) * 2013-10-31 2014-08-20 株式会社Yoshita Tex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JP5853057B2 (ja) * 2014-06-06 2016-02-09 株式会社Yoshita Tex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CN104404701B (zh) * 2014-10-28 2016-08-24 江南大学 一种纬编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
JP6625378B2 (ja) * 2015-09-07 2019-12-25 宮城レース株式会社 レース地及びレース地の編成方法
WO2017175396A1 (ja) * 2016-04-08 2017-10-12 株式会社Yoshita Tex レース編地
CN109477250B (zh) * 2016-07-26 2021-08-31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胺复丝和使用它的花边针织物、长筒袜
JP6295358B1 (ja) 2017-04-24 2018-03-14 宮城レース株式会社 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31383A1 (ja) * 2018-08-10 2021-08-02 株式会社クロダレース レース編地
CN109505054A (zh) * 2018-12-27 2019-03-22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非热熔材质的任意裁蕾丝花边织物
KR102643019B1 (ko) * 2021-09-10 2024-03-04 (주)대광레이스 광섬유 기반 원단 및 이를 편성하는 라셀 경편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850A (ja) * 1984-07-09 1986-01-28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細幅レ−ス地におけるピコツトの形成方法
JPS61266650A (ja) * 1985-05-17 1986-11-26 栄レ−ス株式会社 ピコツトを有する編組レ−スの製法
US4748078A (en) 1985-12-05 1988-05-31 Sakae Lace Co., Ltd. Warp knitted lace fabrics
FR2591620B3 (fr) 1985-12-12 1988-02-26 Cheynet Fils Ets Dentelle realisee sur metier crochet ou rachel ayant une rigidite transversa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H0238959Y2 (zh) * 1985-12-27 1990-10-19
US4786549A (en) * 1987-08-05 1988-11-22 Liberty Fabrics, Inc. Warp knit fabric with ravel resistant laid-in elastic yar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S6352142A (ja) 1987-08-14 1988-03-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フオトマスク
JPH0434052A (ja) * 1990-05-23 1992-02-05 Toyobo Co Ltd 伸縮性経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20863B2 (ja) * 1996-02-23 2000-03-15 栄レース株式会社 レース編物の編成方法及びレース編物
JP3346237B2 (ja) 1997-09-01 2002-11-1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レース用カバリング糸及びこの糸を用いたレース地
JP3614831B2 (ja) * 2002-05-17 2005-01-26 株式会社クロダレース 柄模様入り編レースおよび製造方法
WO2004053218A1 (ja) * 2002-12-12 2004-06-24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混用織編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SI1658398T1 (sl) 2003-08-29 2008-10-31 Penn Elastic Gmbh Surovec iz blaga, postopek za izdelavo takega surovca in oblaäśilo, ki vsebuje surovec iz blaga
JP4883280B2 (ja) * 2005-03-31 2012-02-22 日清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融着性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を用いた織編物
JP3966423B2 (ja) * 2005-11-24 2007-08-29 株式会社Kuroda Tex レース編地および編レー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971A (zh) 2009-05-06
KR101057973B1 (ko) 2011-08-19
KR20080105153A (ko) 2008-12-03
EP2039826A4 (en) 2013-06-12
TW200839048A (en) 2008-10-01
CN101426971B (zh) 2011-01-12
EP2039826B1 (en) 2014-11-12
JP5044463B2 (ja) 2012-10-10
EP2039826A1 (en) 2009-03-25
JP2008240211A (ja) 2008-10-09
JP2009013554A (ja) 2009-01-22
WO2008120407A1 (ja) 200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2757B (en) Knitted la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knitted lace
JP3966423B2 (ja) レース編地および編レース
JP5697887B2 (ja) レース編地および編レース
TWI461582B (zh) 用於製造具有牢固末緣之橫編織物,尤其是繃帶之方法
JP5342974B2 (ja) 経編地及び筒状経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669425B (zh) 花邊編織物
JP5577445B1 (ja)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JP2006026193A (ja) 面ファスナー
CN108729009B (zh) 拉舍尔蕾丝编织面料的制造方法
JP6293965B1 (ja) 編レース
JP2007107135A (ja) 編レースおよび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JP3614831B2 (ja) 柄模様入り編レース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1181073A (ja) レース用カバリング糸及びこの糸を用いたレース地
JP4884061B2 (ja) 弾性繊維を含有する編地
JP6578314B2 (ja) レース編地
JP5853057B2 (ja)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JP2021014653A (ja) 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の製造方法
JP6747738B1 (ja) 編レース
JPWO2020031383A1 (ja) レース編地
JP3001009U (ja) ラッセル編地
JP2021001423A (ja) 自由に裁断できる緯編み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42889A (ja) 洗濯用ネ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03333A (ja) 縁取りテープ
JPH11229216A (ja) インサイドベル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