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2221B -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 Google Patents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2221B
TWI322221B TW097137665A TW97137665A TWI322221B TW I322221 B TWI322221 B TW I322221B TW 097137665 A TW097137665 A TW 097137665A TW 97137665 A TW97137665 A TW 97137665A TW I322221 B TWI322221 B TW I3222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rankshaft
crankcase
hole
stroke eng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7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6644A (en
Inventor
Shao Yu Li
Yeu Jou Lin
Huan Lung Gu
Chi Wei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097137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22221B/zh
Priority to EP08017381A priority patent/EP2045449B1/en
Priority to AT08017381T priority patent/ATE537335T1/de
Priority to JP2008258947A priority patent/JP4796111B2/ja
Publication of TW200916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6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2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22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4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pressure in working cylinder or crankcase to operate lubricant feed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2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6Means for keeping lubricant level constant or for accommodating movement or positio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M11/062Accommodating movement or positio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e.g. dry sumps
    • F01M11/064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2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 F01M13/021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9/00Lubrication mean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7/00
    • F01M9/06Dip or 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9/00Lubrication mean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7/00
    • F01M9/10Lubrication of valve gear or auxilia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01M2001/062Crankshaft with passage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Descriptio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四行程引擎,尤指一種用於 引摯之潤滑裝置。 【先前技術】 :前產業所慣用的可攜式工作機具,例如割草機、鏈 I、他修頁器具’為了提供足夠的扭力與長效動力你 採用内燃機引擎作為其動力來源。然而,基於前 i “式工具機之使用狀態必須經常變換傾斜角度,例如 使用鏈鑛時必然因庳切^ , 7 口應、切鋸對象而改變切鋸角度,而非維持 因=應利於手持操作之輕量化與高轉速之: 丨擎之選用型式,理論上應以二行程 引擎比四行程引擎較為適用。 前述二行程引擎於i^ 、運轉狀悲中,排放燃燒廢氣時會同 ^進氣,如此會使排出之廢氣中存在—些未燃燒之燃油或 者燃燒不完全的狀況,故使^ 一 問™程引擎會產生排氣污染 放“:’、、通過一些近期新訂排放污染法規之排 ,準。相反的,四行程料因為燃燒較為完全’則可符 音亦低於二行程引擎故=仃:引擎運轉所產生㈣ ^ 、、 文於動力工作機具之設計中採用四 行程引擎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四行程引擎雖然具有低排放污染以及低噪音之優 =,但也存在-項缺點’即四行程引擎之凸輪及閥組需要 適當的潤滑,因此四行程引擎中必須整合潤滑裝置。然而 110414DP01 5 1322221 當整合潤滑裝置之四行程引擎應用於例如鏈鋸等可攜式 工作機具時,因為使用環境之關係,四行程引擎會操作於 極度傾斜或倒置之狀態’此時潤滑裝置所包含曲軸箱之潤 滑油可能進入進排氣閥處,且可能進入空燃混合氣之流道 路徑内’進而擾亂有效之進氣燃燒以及機油外漏。 為了克服前述四行程引擎應用於可攜式工作機具中 既存的問題,例如US6, 213, 078、US6, 170, 456等美國專 利案中遂提出針對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的改進設計。 如第1A圖及第1B圖所示,US6,213 〇78美國專利 揭示一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系統,其凸輪室1〇下方嗖有 一連通至潤滑油箱12之油孔u,其回油方式是藉由油孔 11回油至满滑油箱12。此種設計在運作於某些傾斜角度 時,會產生潤滑油直接透過凸輪室10 _回闊g,再經由 閥室與空氣濾清器間的呼吸管路流出引擎。 如第2圖所示,US6,17〇 456美國專利揭示一種四 =擎:滑裝置’主要係在曲軸箱13之下方凹設狹窄 =通=二6滑油槽14’並於該潤滑油槽14端部設有 孔15’此種設計雖可阻擋大量潤 二使用下,及時f閥入:軸箱内’但 另外,傳統… 構部件提供有效的潤滑。 • 1 ,通至空氣濾清器之呼吸管中,通常盔住 何過〜之w ’故在引擎呈傾斜狀態時,^ ;呼吸管流出,進而導致不必要之潤滑油耗二 清器汙染問題。 ’』硓興空虱濾 110414DP0] 6 1322221 是故,如何提出一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進而使 潤滑油能連通至閥室以及凸輪室提供有效潤滑之狀態 下,同時避免過多潤滑油流至閥組所致引擎熄火的問題, 使擎可在多種不同的角度下操作,實為本領域技術中亟 待解決之課題。 【發明内容】 鑑於以上所敘述先前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一目的係 在於提供—種四行㈣擎之潤滑裝置,以使引擎可在多種 不同的角度下操作。 本毛月之另-目的係在於提供―種四行程引擎之潤 滑f置,以提供適當潤滑,並防止因潤滑不足而產生引擎 活塞卡缸及凸輪與汽門機構磨耗問題。 严梦之又: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四行裎引擎之潤 :氣,方Λ大量潤滑油自呼吸管流出之潤滑油消耗或 二軋濾清盗汙染問題。 為達上揭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發 :丨擎之潤滑裝置,係包括:潤滑油箱,結合至該== :箱下方以供容裝潤滑油;潤滑油槽,形成於該曲轴箱下 =部位於該潤滑油箱中,並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之 /一油孔;撥油桿’形成 於取於5丨手之活塞連柃—端並容設 油槽内,可供_潤滑油成油霧;供給油路,勺 =擎之,臂室與該曲轴箱之管路、及設於二j ... 奴對應連通該管路與該曲軸箱内邹之#.+ …由通道V'於戎曲軸第一段之第一旋轉角度開 H0414DP01 7 1322221 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至爷 油路,包括設於該曲軸第-二f之凸輪至;以及回吸 相内部之吸油通道,且該吸油 至…亥曲軸 二旋轉角度開放,以回吸油霧至X:以曲軸第二段之第 — W次,由務至該曲軸箱内部。 =述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中,該潤滑油 一位於該潤滑油箱中之狹長凹/、有 Λ u 1 /、丫谷6哀油孔至少可 二於雜長凹部兩側與底端,但非以此為限,各該油孔復 :設於該潤滑油槽底部鄰近該狹長凹部 : 角綱第二旋轉角度係以彼此相錯為基本要 t亚無特定限制’於一實施例中,該第-旋轉角度與該 弟一方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1 8 〇度角。 ’、 於一實施例中,該供油通道又係可包括連通該 部之第一轴向孔、及連通該第一轴向孔與該管路之第一和 向孔。所述該供油通道復可包括連通該第一軸向孔㈣曲 車由箱内部t第一偏心孔’且該曲軸第一段之軸心對應該第 一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一緊配油塞。該曲軸第-段外側係 可配設1應該第-徑向孔例如呈半圓環形斷面結構之 第-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當然’該吸油通道可參照設計,包括連通該曲軸箱内 部之第二軸向孔、及連通該第二軸向孔與該凸輪 二 徑向孔。所述該吸油通道復可包括連通該第二轴向孔與該 曲軸箱内部之第二偏心孔’且該曲轴第二段之轴心對應气 第二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該曲軸第二料側 係可配設-對應該第二徑向孔例如呈半圓環形斷面結構 110414DP01 8 1322221 之第二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於另-實施例中,該供油通道係可包括具有第一端與 第二端之第—斜孔,該第—端係連通該管路、而該第二端 則連通該曲軸箱㈣。所述該供油通道復可包括連通該第 二端與該曲軸箱内部之卜偏心孔,且該曲軸第一段之轴 心對應該第-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緊配油塞。該曲轴第 -段外侧係可配設一對應該第—端例如呈半圓環形斷面 結構之第-阻擔塊,以遮蔽該第—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同樣的,該吸油通道亦可參照設計,包括具有第一端 與第二端之第二斜孔,該第一端係連通該凸輪室、而該第 =則連㈣曲㈣|内部,述該吸油通道復包括連通該 第了端與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二偏心孔,且該曲轴第二段之 應該第二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該曲轴 第一段外側係配設一餅麻马·笛 Aa< .., 對應該弟一糕之例如呈半圓環形斷 、’,。構第二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復提供—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 ^係應用於具有汽虹、曲軸箱、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 輪室、及呼吸管之四行程引擎中,該曲軸箱具有區分為 7軸第-段、連結部與曲㈣二段之曲轴,該〉狂中呈有 該連結部之活塞連桿,而該凸輪室則設有具凸輪抽 輪’该潤滑裝置係包括:潤滑油箱,結合至該曲軸箱 下方以供容裝潤滑油;潤滑油槽,形成於該曲軸箱下方且 =p位m骨油箱中’並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之至少 撥油杯,形成於該活塞連桿一端並容設於該潤滑 110414DP0] 油槽内,可供措動 搖臂室與該曲軸==成油霧;供給油路’包括連通該 該管路與該曲軸箱二 於該曲轴第一段對應連通 曲轴第-段之第—扩= 由通道’且5亥供油通道係於該 至該凸輪室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 該凸輪室與該曲軸p # Μ 神弟一奴對應連通 該曲轴第-段之Ϊ内部之吸油通道,且該吸油通道係於 箱内部走轉角度開放,以回吸… 三徑向:、及連通該第三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 裝置本發明又提供—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 凸輪室^呼吸=汽=曲抽箱、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 ώ M B四行耘引擎中,該曲軸箱具有區分為 =:段、連結部與曲轴第二段之曲轴,該汽 連、至δ亥連結部之活卖、Φ 4曰 χ、 箱,处入塞連杯,遠潤滑裝置係包括:潤滑油 成二L 箱下方以供容裝潤滑油;潤滑油槽,形 =該曲軸箱下方且局部位於該潤滑油箱中,並設有連通 至:潤滑油箱之至少-油孔;撥油桿,形成於該活A ::亚谷設於該潤滑油槽内,可供_滑油成油霧;供 純^包括連通该搖臂室與該曲軸箱之管路、及設於該 ^第;'段對應連通該管路與該曲轴箱内部之供油通 =且„亥供油通迢係於該曲軸第—段之第一旋轉角度開 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至該凸輪室;回吸油路,包括 β又於。玄曲軸第—段對應連通該凸輪室與該曲轴箱内部之 1〇 ⑽1侧1 1322221 之潤滑裝置m於至少具有私2、曲軸|g 3、彼此 連通之搖臂室4與凸輪室5、及呼吸管6的四行程引聲 中,以使潤滑油霧得由曲軸箱3經搖臂室4至凸輪室$ 並吸回曲軸箱3而構成循環,藉使引擎可在多種不同角 度下操作。於本實施例中,潤滑裝置係以應用於濕式設計 (曲軸相與潤滑油箱彼此相通)之四行程引擎為例,但非以 此限制本發明之應用範圍,舉凡必須整合潤滑裝置之四疒 矛i引擎均屬於本發明所得應用者。
本實施例所應用之四行程引擎中,該曲轴箱3係 曲軸,該曲軸係區分為透過連結部31彼此連結而同動之 曲軸第-段32與曲軸第二段33,而該汽紅2中具 至料結,31之活塞連桿21、與結合至該活塞連桿^ 頂端之活塞22。該搖臂室4中呈右始辟」】 H目或至4中具有搖臂41,該凸輪室5 “又有具凸輪軸52之凸輪5卜且該搖臂41並連動㈣ 輪,此外,該凸輪室5並連通一用於外接 圖示)之呼吸管6。由於四杆护2丨敬 孔恿/月〇〇(未 拮淋,亦非太細、四仃扣引擎之内燃原理俱為成熟 技術亦非本發明之創作特點,因此,為 之簡潔易僅,針對引擎之動你β β * u曰 詳加贅述。%擎之動作原理與細部機構料均不再 本發明所提供之潤滑麥罟 ^ A 置係包括:潤滑油箱7,係 結合至該曲韩箱3下方以视六& .. ’、 供谷裝潤滑油71;潤滑油样34, 係形成於該曲軸箱3下方日/由% 卜方且局部位於該潤滑油箱7中,並 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7之 r, ± 至 乂 一油孔 342 ;撥油桿 23, 形成 基連桿21底端並容設於該潤滑油槽34内’
110414DP0I ]2 1322221 動潤編成油霧;供給油路,包括連通該搖臂 上該曲軸箱3之管路42、及設於曲轴箱” 32對應連通”路42與制軸箱3㈣之供油通 k 321,且該供油通道321係於該曲軸第—段32之 :走轉角度時開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4至該凸輪室 ’二?回吸油路’包括設於該曲軸第二段33對應連通該 兩至5與該曲軸箱3内部之吸油通道331,且該吸油通 逼331係於該曲軸第二段33之第二旋轉角度時開放,以 回吸油霧至該曲軸箱3内部。 於本實施例中,該潤滑油槽34係具有—位於該潤滑 ,箱7中之狹長凹部34卜其中,各該油孔⑽除了設於 /狹長凹# 341之兩側與底端之外,並可包含設於該潤滑 油槽34底部鄰近該狹長凹部341之兩側,以分別提供引 ,於各種使用肖度甚至倒轉狀態之滴油通道,亦提供該曲 軸箱3與該潤滑油箱7之間的壓力平衡作用。此外,前述 4曲轴第一段32與曲軸第二段33係透過連結部31彼此 連結而同動’所指第—旋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以彼 此相錯為基本要求,並無特定限制,於本實施例中該第 知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18〇度角為 例’但非以此為限。 “該供油通道321係形成於該曲軸第一段32,請配合 麥閱第4A圖及第4B圖’於本實施例中,該供油通道321 饪包括連通該曲軸箱3内部之第一軸向孔321丨、及連通 °亥第一軸向孔3211與該管路42之第一徑向孔3213。此 13 110414DP01 i322221 外,該供油通道32丨復包括連通該第一軸向孔32ιι與該 曲轴箱3内部之第一偏心孔3215,且該曲軸第一段犯之 •軸心對應該第一偏心孔3215邊緣係設有第一緊配油塞 3217。另外,請配合參閱第4C圖及第4D圖所示,該曲軸 第一段32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一徑向孔% 13,為呈半 圓環形斷面結構之第一阻擋塊323,以遮蔽該曲軸第一段 .32之第一徑向孔3213於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前述 .該管路42 一端係接通至該曲軸箱3 —側對應該第一徑向 孔3213之處,即該第一阻擋塊323相對侧之空間,以透 過該空間而連通至該第一徑向孔3213。 由前揭供給油路之設計,當該曲軸第一段32旋轉 時,可藉離心力將顆粒狀的油滴自該曲轴第一段之端 面甩出,只讓油霧通過供油通道321,亦即,利用該第一 緊配油塞321 7大部封閉該第一軸向孔32丨丨軸心之外端, 使得旋轉時之離心力可將顆粒狀的油滴自該曲軸第一段 32之端面甩出,只讓油霧可透過壓力差之作用而自該第 • 一偏心孔3215進入該第一軸向孔32n。前述該第—徑向 孔3213與該第一阻擋塊323形成控制油霧之供給開關, 於本實施例中,當該曲轴第一段32旋轉至第一旋轉角度 (即4第一徑向孔3213脫離該第一阻擋塊323之區域) 時,配合活塞22下降行程,藉此正壓將油霧藉由管路42 經該搖臂室4而連通至凸輪室5,達成傳輸油霧之效果。 該吸油通道331係形成於該曲軸第二段33,請配合 麥閱第5A圖及第5B圖,於本實施例中,該吸油通道33ι H0414DP0) 14 係=括連通該曲軸箱3内部之第二轴向孔32ii、及連通 該第,軸向孔3311與該凸輪室5之第二徑向孔MU。此 外,j吸油通道331復包括連通該第二轴向孔33ιι與該 曲轴相3内部之第二偏心孔3315,且該曲轴第二段之 軸心對應該第二偏心1 3315邊緣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 33W ’利用該第二緊配油塞3317大部封閉該第二轴向孔 3211軸心之外端,使得旋轉時之離心力可將顆粒狀的油 滴自該曲軸第二段33之端面甩出,搭配壓力差之作用而
防止潤滑油自該第二偏心孔3315進人該第二轴向孔 另外,請配合參閱第5C圖及第5D圖所示,該曲軸 第T & 33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二徑向孔3313例如呈半 圓衣升/之第一阻擋塊333 ,以遮蔽該曲軸第二段犯之第 二徑向孔3313於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一由前揭回吸油路之設計,該第二徑向孔3313與該第 P擋塊333形成控制油霧或油滴之回吸開關,於本實施 例“玄曲軸第二段33旋轉至第二旋轉角度(即該第二 :°孔^13脫離該第二阻擔塊333之區域)時,油霧或油 /可,、二》玄第一控向孔3313、第二軸向孔3311而連通至曲 軸箱3内部,配合活塞22上升行程,藉由曲軸箱3内之 ^壓吸回油霧達成循環。此外,設計第二偏心孔3315藉 二力:用防止油滴自潤滑油槽34回流入第二軸向孔 Ί需特職明的是,於本實施财之第-旋轉角 第—旋轉角度係以彼此相錯i8q度角為例,即當曲轴 弟一段32旋轉至第一旋轉角度時,該曲轴第二段33係與 110414DP01 15 1322221 第二旋轉角度相差180度角’因此,供油通道321與吸油 通道331必處於交互開放之狀態,而非同時開放。 再者,雖本實施例係以該曲軸箱3中具有透過連結部 31彼此連結而同動之曲軸第一段32與曲軸第二段33為 例,但並非據此限制本發明之應用範圍,例如亦可採用單 一曲軸取代之,當然該曲軸係可區分為第一段、連結部與 第二段,並在該曲軸之第一段與第二段分別形成前述之供 油通暹321與吸油通道331即達相同的技術效果,由於在 鲁引擎之曲軸箱中配置單一曲軸或同動之二曲轴均為目前 業界所慣用的技術,亦非本發明之創作特點,因此不再搭 配圖式詳加贅述之。 —凸輪室5内設有凸輪51,該凸輪51與凸輪齒輪53 固疋於凸輪軸52上,並透過固定於曲軸第二段犯之曲軸 齒輪335帶動該凸輪齒輪53。此外,該凸輪軸52中係設 ^排氣通道521以連通凸輪室5與呼吸管6,俾藉該呼吸 e 6連接至空氣濾清器(圖未示)。請配合參閱第μ及第 • 6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排氣通道521係包括設於 該二凸輪轴52且連通該啤吸管6之第三轴向孔52u、及連 通該第三軸向孔5211與該凸輪室5之第三徑向孔MU。 由於該第二徑向孔5213可隨著凸輪51與凸輪轴52之轉 動而產生向外甩之離心力,故可防止顆粒狀的油滴或大量 =在引擎運轉狀態下透過該排氣通道521料空氣遽 清态。 在引擎處於水平操作之狀態下,如第3Α圖、第^ 110414DP01 ]6 至,、及第咖圖所示,獨滑油71可藉曲轴箱3 1*4= 凹部21底部之油孔342進人曲轴箱3内部,當 活塞連r 2〗#二 段33)旋轉時,帶動 活基連才干21下,而之撥油桿23授動狹長凹部341内 滑油形成油滴與油霧,油滴與油霧可均勾分佈於曲私箱3 内:空間中:透過狹長凹部341兩側之油孔342可平衡曲 軸箱3與潤滑油箱7之内部壓力。 當曲軸(包括曲轴第一们2與曲軸第二段33)逆時針 φ運轉至第-旋轉角度使該活塞連桿21進行下降行程時, 曲軸箱3因體積減少而使内部壓力上升,將曲軸箱3内呷 空間之油霧往曲轴第一段32内部之供油通道321送入, 經偏心孔3215、第一軸向孔3211至第一徑向孔3213,此 時第一役向孔3213與第一阻擋塊323之關係為開啟狀 悲,第一阻擂塊323對向之開放空間連結至管路42,故 油霧可連通至管路42,油霧經管路42流至搖臂室4潤滑 搖臂41等組件,同時連通至凸輪室5潤滑凸輪51、凸輪 籲齒輪53與曲軸齒輪335,由於排氣通道521之第三徑向 孔5213設計’可藉離心力防止大量油霧進入空氣濾清 器,滅結之液悲潤滑油與油霧積存於凸輪室5下端;此時 曲軸第二段33中之之第二徑向孔3313與第二阻擋塊333 處於關閉狀態。 當汽缸2中之活塞22到達下死點後,活塞22進入上 升行程’曲軸第一段32之第一徑向孔3213與第一阻擔塊 323處於關閉狀態’曲軸第二段33之第二徑向孔3313與 110414DP01 17 力下降,5於開啟狀態’曲軸箱3因體積膨脹使壓 下γ之浐;軸第二段33之第二徑向孔3313將凸輪室5 吸入至曲軸箱3内部’形成潤滑循環。 =7圖所示’當引擎翻轉9〇。 Π=Γ分佈情況,可利用曲轴箱3狹長凹部二 存之潤滑油潤滑,並可利用潤滑油槽34底部鄰 部⑷兩側之油孔如連續提供油滴滴於曲轴 供^ Α曲軸第—段32旋轉碰撞油滴形成油霧提 气、廣二為避免過多潤滑油進入搖臂室4、凸輪室5、空 導致過度潤滑或引擎熄火,利用供油通道321 力與自動開放與關閉控制提供「油霧通過及 :頁油滴通過」之功能’可有效避免過度潤滑,吸油 逋道331之設計可提供「 凸輪室5之湖滑油」之效果相3内之㈣油及回吸 理與==當:擎翻轉18°。操作時,讀原 用“ 轉【操作之狀態相同,均可利 用=3狹長凹部341中原本健存之潤滑油潤滑,與利 用 =油槽34底部鄰近該狹長凹部341兩側之油孔如 2提供油滴滴於曲軸第—段32上,故不再詳述。由前 H的β兄明’可知本發明所提供之潤滑裝置可提供適 滑之效果,使引擎在各角度下均可正常操作。 1外,本實施例中雖以該供油通道321主要包括設於 乐-段32之第一軸向孔3211與第一徑向孔3213、 110414DP01 18 1322221 及該吸油通道331主要包括設於曲軸第二段33之第二軸向 孔3311與第二徑向孔3313為例,但絕非以此限制本發明。
例如,該曲軸第一@ 32之第一軸向孔3211與第一徑向孔 3213亦可改由g 9圖所示具有第_端與第三端之第一斜孔 3212取代’當然’該第—端係連通管路、第二端連通曲轴箱 内口P以及有關第-偏心孔與第一緊配油塞之設計均盘前一 f施例無異,故不再贅述之。相同的,該曲軸第二段^之 第二抽向孔3311與第二徑向孔3313亦可改由第1〇圖所示 ^有第-端與第二端之第二斜孔3312取代當然,該第一 端ir、連通凸輪至、第二端連通曲軸箱内部、以及有關第二偏 第一緊配油塞之設計亦與前一實施例無異,同樣不再 贅述之。 „心思的是’有關排氣通道521之設計於凸輪室5内, 係可防止大量潤滑油白_ 清器科消耗潤滑油或空氣滤 祕、0潤滑油在呼吸管6累積過多而造成引 ,}2 「τ 5兄明書之簡潔易懂’故-併呈現於上述的實施 所必! ί非用來限制該排氣通道521及呼吸管6為本發明 呼吸-^°又5十位置’並得視實際應用而選擇性的增設或改變 1Γ 之四行程引擎内的位置;如㈣圖所示, 連通於样明之四㈣ 圖3A中中直接將啤吸管6 毛月之四引擎内非凸輪室内5 且 , 該空間係為汽缸2鱼曲 工a 。, 更改#妹 、相3之間的通道61,其餘的設計未 亦可二二空間的實施方式並非為上述内容所限制,其 亦了為_臂室4與凸輪室5連通的通道,如圖Μ實施例所 110414DP01 19 述’如此,由於呼吸管6並未密閉連通該凸輪軸52,故將不 s艰著凸輪51與凸輪轴52之轉動而產生向外恩之離心力, 而適用於產生顆粒較細微的油滴或少量油霧的引擎在非長時 翻轉運轉狀態下’使得空氣能夠很順暢的流入該通道 内’並可避免潤滑油自呼吸管6流出。此外,在本實施例 ’四行則擎之潤滑裝置亦可不設置如前述實施例中之供 人^·、321及吸油通道33卜亦即僅設置排氣通道奶,也包 =本發明㈣請專利範圍内。如第12圖所示,係為 <斤=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的另—實施例,係應用於至少 ς二缸2、曲軸箱3、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凸輪室5、及 的四行程引擎中’以使潤滑油霧得由曲軸箱3經搖 二=輪室5並吸回曲轴箱3而構成循環,藉使引擎可 =種不同的角度下操作。本實施例與前述實關(如圖^ :不)不同的是,其潤滑裝置係省略了濁滑油槽34的,置, 潤料箱7不__計,使得 =二’;:=;直接形成於該活塞二: 者鋏,右閼认似, 邛機具(例如.割卓機)。 ―、有關於供油通道、吸油通道 與前述實施例無異’故不再贅述之。== 將呼吸管6設置在凸輪官5★ 个貝她例除了 汽缸2與曲_3之_通道61^將呼吸f6設置在結合 -置本實施例中’四行程5丨擎之潤滑裝置亦可不 “述貫施例中之供油通道321及吸油通道331: 20 】】〇4】4DP〇] 1322221 第3A及3B圖係分別顯示本發明應用於四行程引擎之 正視圖與側視視圖; 第^圖及第4B圖分別顯示本發明所應用四行程引擎 之曲軸第一段結構正視圖與局部側視示意圖; 第4C圖及第4D圖分別顯示第3A圖中χ區塊之放大 示意圖及其中所示第一阻擋塊之側視示意圖; 第5Α圖及第5Β圖分別顯示本發明所應用四行程引擎 之曲軸第二段結構正視圖與局部側視示意圖; 第5C圖及第5D圖分別顯示第3Α圖中γ區塊之放大 示意圖及其中所示第二阻擋塊之側視示意圖; 第6Α圖及第6Β圖分別顯示第3Α圖中ζ區塊之放大 示意圖及其中所示凸輪及凸輪軸之側視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四行程引擎之潤 引擎翻轉90。操作之狀態示意圖; 心用於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應用於 引擎翻轉18 0 °操作之狀態示意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之 通道另一實施例側視示意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之吸油 通道另一實施例側視示意圖;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四行程引擎之呼吸管另一實施 例之正視圖;以及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應用於四行程引擎之另一實施 例之正視圖。 ' 1J0414DP01 22 132222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凸輪室 -11 油孑L -12 潤滑油箱 13 曲軸箱 14 機油槽 '15 機油孔 16 機油箱 • 2 汽缸 21 活塞連桿 22 活塞 23 撥油桿 3 曲軸箱 31 連結部 32 曲軸第一段 321 供油通道 • 3211 第一轴向孔 3213 第一徑向孔 3215 第一偏心孔 3217 第一緊配油塞 323 第一阻擋塊 33 曲軸第二段 331 吸油通道 3311 第二軸向孔 23 110414DP01 1322221 3313 第二徑向孔 3315 弟—偏心孔 3317 第二緊配油塞 333 第二阻擋塊 335 曲抽齒輪 34 潤滑油槽 341 狹長凹部 342 油孑L 4 搖臂室 41 搖臂 42 管路 5 凸輪室 51 凸輪 52 凸輪軸 521 排氣通道 5211 第三軸向孔 5213 第三徑向孔 53 凸輪齒輪 6 呼吸管 61 通道 7 潤滑油箱 71 潤滑油 X ' Y ' Z 區塊 24 110414DP01

Claims (1)

132222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係應用於具有汽缸、曲 軸柏、及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凸輪室的四行程引擎 中,該曲軸箱内具有區分為曲軸第一段、連結部與曲 軸第二段之曲軸,而該汽缸中具有連結至該連結部之 活塞連桿’該潤滑裝置係包括: 潤滑油箱,結合至該曲軸箱下方以供容裝潤滑 油; • 潤滑油槽,形成於該曲軸箱下方且局部位於該潤 滑油箱中,並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之至少一油孔; 撥油桿,形成於該活塞連桿一端並容設於該潤滑 油槽内’可供攪動潤滑油成油霧; 供給油路,包括連通該搖臂室與該曲軸箱之管 路、及設於該曲軸第一段對應連通該管路與該曲軸箱 二部之供油通道,且該供油通道係於該曲軸第一段之 第一旋轉角度開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至該凸輪 零室;以及 115 —回吸油路,包括設於該曲軸第二段對應連通該凸 輪室與該曲軸箱内部之吸油通道,且該吸油通道係於 該曲軸第二段之第二旋轉角度開放,以回吸油岁 Ί1> 4· * “ 4 口及 曲軸箱内部。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震置,其 中,戎潤滑油槽具有一位於該潤滑油箱中之狹長凹 U0414DP01 25 13222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其 中,各該油孔至少設於該狹長凹部兩側與底端。’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置,其 中,各該油孔復設於該潤滑油槽底部鄰近該狹長凹部 之兩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其 中’该第-旋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曰其 • 該第一㈣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 180度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其 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一軸^ 孔、及連通該第一軸向孔與該管路之第一徑向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褒置,其 中°玄七、,由通道復包括連通該第一軸向孔與該曲軸箱 ㈣之第-偏心孔,且該曲軸第—段之軸心對應該第 攀一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一緊配油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其 中°亥曲軸第一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一徑向孔之 第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帛9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袭置,其 中,該第一阻擋塊係呈半圓環形斷面結構。 11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其 中°玄吸/由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二軸向 U0414DPO] 26 12.如申:第二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二徑向孔。 其四&引擎之潤滑装置, 箱内部:第由通道奴包括連通該第二軸向孔與該曲軸 第二偏心::偏心孔,且該曲轴第二段之轴心對應該 ! ::孔相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 月利範圍第12項之四行、^ ^ 其中,該曲鈿笛—饥, 』租w羊之潤滑裝置, 之第二阻擋塊,::1侧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二徑向孔 14.如申請專利範圍 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其中,該第-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15 , . ^ ^ 一阻擋塊係呈半圓環形。 .口請專利範圍第卜員之 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具有第_ = ^間lf裝置,其 孔,該第一端係連通該管路、而兮第弟^而之第一斜 軸箱内部。 ^第一^則連通該曲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四行寇引參 其中,該供油通道復包括連通2引滑裝置, 部之第-偏心孔,且今 μ ―糕與該曲軸箱内 僬 μ曲轴第一段之軸心對庙兮每 17 孔邊緣係設有第-緊配油塞。 ·“亥弟一 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四行㈣ "中,該曲轴第一段外側係配 -裝置’ 一 a擋塊,以说 j弟—端之第 18.如申請專利範圍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中,該吸油通、=七 行程㈣之潤滑裳置,苴 孔,兮-“。括具有第-端與第二端之第-斜 这弟一鳊係連通該凸輪室、 弟-斜 °系弟一端則連通該 110414DP0] 27 L·厶L 曲軸箱内部。 19. 如巾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四行程料之潤滑裝置 =第該:油通道復包括連通該第二端與該曲轴箱内 。弟—偏,且該曲軸第二段之軸心對應該 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 …/一 20. =申请專利範圍第19㉟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震置, -中,該曲軸第二段外側係配設—對應該第— -輯塊,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係應用於具有汽 ::擎Γ=Γ臂室與凸輪室、及呼吸管之四行 之=,;Γ箱具有透過連結部彼此連結而同動 &與曲軸第二段’該汽缸中具 卜h塞連才干,而§亥凸輪室則設有具&輪軸之凸 輪’该潤滑裝置係包括: 油丨潤π油箱’結合至該曲軸箱下方以供容裝潤滑 、'典,法」1'由槽’形成於該曲轴箱下方且局部位於該潤 ❸:目:並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之至少—油孔; ,.,^ ^形成於该活基連桿—端並容設於該潤滑 /曰内,可供攪動潤滑油成油霧; 路、;3、_J '由路,包括連通該搖臂室與該曲軸箱之管 内 X於為轴第—段對應連通該管路與該曲轴箱 狀二,供油通道,且該供油通道係於該曲軸第一段之 疋^角度開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至該凸輪 1104J4DP01 28 1322221
回吸油路,包括設於該曲軸第二段對應連通該凸 輪室與該曲軸箱内部之吸油通道,且該吸油通道係於 該曲幸由第二段之第二旋轉角度開放,u回吸油霧至該 曲軸箱内部;以及 / 排氣通道,係包括設於該凸輪軸且連通該呼吸管 之第三軸向孔、及連通該第三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 三徑向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第三徑向孔係垂直於該第三軸向孔。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四行程弓i擎之潤滑農置, 其中’該凸輪轴係連接至該呼吸管。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員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潤滑油槽具有-位於該潤滑油箱中之狹長凹 部,各該油孔至少設於該狹長凹部兩側與底端。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歡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各炫油孔復設於該潤滑油槽底部鄰近該狹長凹 部之兩側。 26.如申δ月專利範圍帛21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第-旋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 180度角。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一軸 向孔、連通該第一軸向孔與該管路之第一徑向孔、及 H0414DP0] 29 27. 1322221 連通5亥第—輛向孔與該曲軸箱内 該曲點笛一 cn <乐一偏心孔,且 第-緊配:塞'之轴心對應該第—偏心孔邊緣係設有 28.:Γ=圍第27項之四行程㈣之潤滑裝置, :第―::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徑向孔 29如申乂 以遮蔽該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21項之四行料擎之㈣裝置, 二 Μ及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二軸 ^、連通該第二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二徑向孔、 及連通該第二轴向孔與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二偏心 L右ΐ該曲轴第二段之轴心對應該第二偏心孔邊緣係 設有第二緊配油塞。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四行程料之潤滑裝置, 其卜該曲軸第二段外側係配設—對應該第二徑向孔 之第二阻擒塊,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之第一 斜孔,該第-端係連通該管路、而該第二端則連通該 曲軸箱内部。 32. —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係應用於具有汽缸、曲 軸箱、及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凸輪室的四行程引擎 中,該曲軸箱内具有區分為曲軸第一段、連結部與曲 軸第二段之曲軸,而該汽缸中具有連結至該連結部之 活塞連桿,該潤滑裝置係包括: 110414DP01 30 i012221 潤e油箱,結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裝湖滑 油; 山撥油桿,形成於該活塞連桿對應該潤滑油箱的一 端’可供攪動潤滑油成油霧; 供給油路,包括連通該搖臂室與該曲軸箱之管 路、及設於該曲軸第—段對應連通該管路與該曲軸箱 内冲之供油通道,且該供油通道係於該曲軸第一段之 弟力疋^角度開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至該凸輪 室;以及 。吸油路’包括设於該曲軸第二段對應連通該凸 輪室與,曲軸箱内部之吸油通道,且該吸油通道係於 亥曲軸第—丰又之第二旋轉角度開放,以回吸油霧至該 曲軸箱内部。 申月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該四行程引擎之凸輪室復包括呼吸管。 34.如申°月專利執圍帛33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輪室設有具凸輪軸之凸輪,且該潤滑裝置 復包括排氣通道,該排氣通道係包括設於該凸輪軸且 連通,呼吸官之第三轴向孔、及連通該第三麵向孔盘 該凸輪室之第三徑向孔。 / 3 5.如申請專利笳囹势“ 豆 _ 弟34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該第三徑向孔係垂直於該第三軸向孔。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筮 第34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中、亥凸輪軸係連接至該呼吸管。 110414DP0] 3] 1322221 37.::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5亥四仃程引擎内的空間設置呼吸管。 ·· 38二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四行程弓丨擎之潤滑裝置, 丄為該搖臂室與凸輪室連通或該汽虹與 曲軸相之間的通道。 39.如中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2 H旋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 • 40.如申5月專利乾圍帛39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1 其8 〇中度二弟—旋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 4h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轴箱内部之第一轴 向孔、及連通該第一軸向孔與該管 申請專利範圍…之四行程引擎之二: =中’該供油通道復包括料該第—軸向孔與該曲轴 相内部之第一偏心孔’且該曲軸第一段之軸心對應該 第—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一緊配油塞。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曲軸第一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一徑向孔 之第一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4其中,該第一阻擋塊係呈半圓環形斷面結構。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110414DP01 32 其中’該吸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二軸 向孔及連通泫第二轴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二徑向 孔。 46.如申凊專利範圍第4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中,該吸油通道復包括連通該第二軸向孔與該曲軸 相内部之第二偏心孔,且該曲軸第二段之軸心對應該 第二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 i申明專利範圍第46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戎曲軸第二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二徑向孔 飩之第二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第二阻擋塊係呈半圓環形。 49·=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之第一 斜孔,該第一端係連通該管路、而該第二端則連通該 曲軸箱内部。 5〇. ^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中,該供油通道復包括連通該第二端與該曲軸箱内 4之第一偏心孔,且該曲軸第一段之軸心對應該第一 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一緊配油塞。 51·:申請專利範圍第5〇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j中’該曲軸第一段外側係配設—對應該第一端之第 Μ —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H0414DP01 33 53. 53. 54. 55. 其中,該吸油通道係包括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 A± jL\ ^ - ,〜苐一端係連通該凸輪室、而該第二端則 該曲輛箱内部。 、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5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中:該吸油通道復包括連通該第二端與該曲轴箱内 部之第二偏心孔,且該曲軸第二段之軸心對應該第二 偏心孔邊緣係設有第二緊配油塞。 ^申4專利範圍帛53項乂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曲軸第二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一端之第 一阻擋塊,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一種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係應用於具有汽叙、曲 軸箱: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凸輪室、及呼吸管之四行 粒引擎中,該曲軸箱具有透過連結部彼此連結而同動 ::轴第-段與曲軸第二段,該汽缸中具有連結至該 連、…部之活塞連桿,該潤滑裝置係包括: 潤滑油箱,結合至該曲軸箱下方以供容裝潤滑 >由; %潤滑油槽,形成於該曲軸箱下方且局部位於該潤 '月油箱中,並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之至少一油孔; 4 ,由才干,成於該活基連桿一端並容設於該潤滑 '^内’可供攪動潤滑油成油霧; 供給油⑬’包括連通該搖臂室與該曲軸箱之管 及叹於δ玄曲軸第一段對應連通該管路與該曲轴箱 部之供油通道’且該供油通道係於該曲軸第一段之 U0414DP01 34 1322221 第一旋轉角度開放,以供給油霧經該搖臂室至該凸輪 室;以及 回吸油路,包括設於該曲軸第二段對應連通該凸 輪室與該曲轴箱内部之吸油通道,且該吸油通道係於 /曲轴第一丰又之苐二旋轉角度開放,以回吸油霧至該 曲軸箱内部; / 其中,該呼吸管係連通於該四行程引擎 ★ 間。 _ 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其中,該空間係為該搖臂室與凸輪室連通或該汽缸與 該曲軸箱之間的通道。 〃 5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中,該潤滑油槽具有一位於該潤滑油箱中之狹長凹 邛,各該油孔至少設於該狹長凹部兩側與底端。 Μ. ^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中’各該油孔復設於該潤滑油槽底部鄰近該狹長凹 _ 之雨彳目_丨。 59.如★申請專利範圍帛5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其中, 60 Hi旋轉角度與該第二旋轉角度係彼此相錯刚度角。 请專利範圍第5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二中,該供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轴箱内部之第一轴 :孔、連通該第-軸向孔與該管路之第_徑向孔 '及 通該第-軸向孔與該曲軸箱内部之第—偏心孔,且 ’第-段之軸心對應該第—偏心孔邊緣係設有 110414DP01 35 第一緊配油塞。 61 · 士申印專利範圍第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 。玄曲軸第一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一徑向孔 第阻铋塊,以遮蔽該第一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6 2 ·如申請專利f ρη Μ 寻詞乾圍弟55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 .X吸油通道係包括連通該曲轴箱内部之第二軸 向孔:連通該第二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二徑向孔、 及連通該第二軸向孔與該曲軸箱内部之第二偏心 二有:該:轴第二段之軸心對應該第二偏心孔 5又有第二緊配油塞。 63· 專利範圍第62項之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裳置, 一亥曲軸第—段外側係配設一對應該第二徑向孔 R4 . “鬼以遮蔽該第二旋轉角度以外之區域。 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 — , 項 < 四仃私引擎之潤滑裴置, "、中’該供油通道係句括且古贫 〇 、你包括具有第—端與第二端之第一 ’:,该第一端係連通該管路、而哕第_ il山s 曲軸箱内部。 U第一私則連通該 65·:!四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係應用於具有汽紅、曲 軸相、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凸輪室 程引擎中,該曲轴箱且右,h, 之四灯 .., 〃有透過連結部彼此連結而同動 而mu 〃 H錢結部之活塞連桿, 而遠凸輪室則設有且凸鈐缸 咬什 括: U輪軸之凸輪’該潤滑裝置係包 潤滑油箱,結合至兮曲έ 至該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裝潤滑 H0414DP0J 36 1322221 油 潤滑油槽,形成於該曲轴箱下方且局部位於該潤 滑油相中,並設有連通至該潤滑油箱之至少一油孔; :油桿’形成於該活塞連桿—端並容設於該潤滑 油柁内,可供攪動潤滑油成油霧;以及 排氣通道,係包括設於該凸輪Μ連通該呼吸管 “二軸向孔、及連通該第三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 三徑向孔。 祝至ι弟 66.:㈣行程引擎之潤滑裝置,係應用於具有汽紅、曲 Π中及IS彼此連通之搖臂室與凸輪室的四行程 γα缸中具有連結至該連結部之活塞連 才干遠潤滑装置係包括: 潤滑油箱,έ士人$兮t^击丄τ 油; ,、Ό σ至。亥曲軸相下方以供容裝潤滑
潤滑油箱的一 山撥油桿,形成於該活塞連桿對應該 ^,可供攪動潤滑油成油霧;以及 ’係包括設於該凸輪軸且連通該呼吸管 、及連通該第三軸向孔與該凸輪室之第 排氣通道 之第三軸向孔 三徑向孔。 110414DP0] 37
TW097137665A 2007-10-03 2008-10-01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TWI322221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37665A TWI322221B (en) 2007-10-03 2008-10-01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EP08017381A EP2045449B1 (en) 2007-10-03 2008-10-02 Lubrication device of four-stroke engines
AT08017381T ATE537335T1 (de) 2007-10-03 2008-10-02 Schmiervorrichtung für viertaktmotoren
JP2008258947A JP4796111B2 (ja) 2007-10-03 2008-10-03 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37017 2007-10-03
TW097137665A TWI322221B (en) 2007-10-03 2008-10-01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6644A TW200916644A (en) 2009-04-16
TWI322221B true TWI322221B (en) 2010-03-21

Family

ID=4008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7665A TWI322221B (en) 2007-10-03 2008-10-01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045449B1 (zh)
JP (1) JP4796111B2 (zh)
AT (1) ATE537335T1 (zh)
TW (1) TWI3222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3524A (zh) * 2015-03-27 2015-07-08 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风冷四冲程汽油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8412B (zh) * 2022-01-26 2023-10-17 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搅油结构和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35146A (en) * 1934-05-14 1935-09-16 Alfred Prestwich Joh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he lubrication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ompressors and the like
JPH06299830A (ja) * 1993-02-17 1994-10-25 Ishikawajima Shibaura Mach Co Ltd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TW487770B (en) * 1995-12-15 2002-05-21 Honda Motor Co Ltd Lubricating system in a 4-stroke engine
JP2000073729A (ja) * 1998-09-01 2000-03-07 Kioritz Corp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TW370160U (en) 1998-12-31 1999-09-11 Ind Tech Res Inst 4-strok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JP3839993B2 (ja) * 1999-04-19 2006-11-01 株式会社共立 4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JP3975046B2 (ja) * 2000-03-14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ンドヘルド型四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3388229B2 (ja) * 2000-12-25 2003-03-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四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3701946B2 (ja) * 2003-01-14 2005-10-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3524A (zh) * 2015-03-27 2015-07-08 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风冷四冲程汽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92066A (ja) 2009-04-30
ATE537335T1 (de) 2011-12-15
JP4796111B2 (ja) 2011-10-19
TW200916644A (en) 2009-04-16
EP2045449A1 (en) 2009-04-08
EP2045449B1 (en)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647101A (en)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US6202613B1 (en) Four-stroke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U755218B2 (en)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AU755108B2 (en)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US5947068A (en) Four-stroke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10045199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U5767001A (en) Breather structure in four-cycle engine for work machines
AU755188B2 (en)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TWI322221B (en)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JP3894723B2 (ja) エンジンの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JP2002138898A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機構
JP2000136762A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H10288019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US7481197B1 (en) Lubrication device of four-stroke engines
CA2357136C (en) Valve-operating mechanism in 4-cycle engine
US10273843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four-stroke engine
JP3626420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4371563B2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機構
JP3204643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TWI388715B (zh) Engine lubrication device
JP3854050B2 (ja) 四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3968748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3881830B2 (ja) ハンドヘルド型四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動弁機構
JP2002115520A (ja) カム駆動装置用の潤滑装置
EP1201882B1 (en) Engine valve oper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