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8055B -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of elevator system - Google Patents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of elevator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8055B
TWI298055B TW095117090A TW95117090A TWI298055B TW I298055 B TWI298055 B TW I298055B TW 095117090 A TW095117090 A TW 095117090A TW 95117090 A TW95117090 A TW 95117090A TW I298055 B TWI298055 B TW I2980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floor
time
chassis
elevato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7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fumi Iwata
Akira Fumiya
Hideki Shiozak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 Building Tech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 Building Techn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8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80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1298055 論在具備任何電梯的大樓中都能決定停靠樓層。 但是,對於在乘客於特定樓層間的來回彳^動或每一樓 層移動的巡迴行動等’某—位乘客的τ電梯樓層與下一位 乘客的上電梯樓層為相同的狀況常發生的情形等,有不適 合設定停靠樓層的情形。其處理係在專利文獻4(日本國特 開2004-99279公報)中’以某一位乘客的下電梯樓層與下 -位乘客的上電梯樓層為相同之機率當作非停靠動作有利 率,對非停靠動作有利率的值,藉由模擬等預先設定不設 定停靠樓層的條件。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平10一1〇983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〇4-99206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開2005 —324953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國特開2〇〇4—99279公報 【發明内容】 但是,專利文獻1具有以下的問題:乘客於肖定樓層間 的來回行動或每-樓層移動的巡迴行動等,某—機箱的乘 客的下電梯樓層與下-個在該機箱預定上電梯的利用者所 等待的樓層為相同時,因無在停靠樓層的決定中不設 靠樓層之選項’故無法縮短乘客預^者於機箱的等待時間τ。 專利文獻2因藉由事先的模擬得到停靠樓層設定坪價 函數,故若達不到與模擬上的狀況—致的狀況 最 停Γ層。而且,無在停靠樓層的決定;不:
定停靠樓層之選項。 h A 專利文獻3也與專利文獻1和2 -樣,無在停靠樓層 318203 6 1298055 •的決定令不設定停靠褸層之選項。 專利文獻4雖然包合古/#▲ 靠樓声之選項,枪闷— 罪樓層的決定中不設定停 的條γ:,故二、查猎由事先的模擬得到不設定停靠樓層 的條件故右達不到鱼母中4 目丨4 + ,、疋杈擬上的停靠樓層的狀況一致 的狀況,⑹無法最適切地決定不設定停靠樓層。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得蔣 客的下雷猫搶思“ & 亦考慮某一機箱的乘 等待的靜^機箱接著^梯的上電梯預定者所 > 樓層為相同的情形,包含不設定停靠樓層的選項而 可设疋停罪樓層的電梯系統之控制參數設定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電梯系統控 定裝置之特徵為.·在控制一么 役剌 >數,又 中,㈣.产—士 台機箱的電梯系統 乂 ·在母1間區段的各樓層的上電梯人數及下電 梯人數三在某一機箱的乘客下電梯的樓層待機,並在上述 某-機箱連續上電梯的每—時間區段的連續上電梯人 以及由上述上電梯人數與上述下電梯人數與上述連續上電 梯人數預測的上電梯㈣者的機箱等待時間,而選摆— 停靠樓層或非設定停靠樓層之任一個,並靠:: 的情形下,決定停靠樓層。 T罪樓層 [發明的功效] 依照本發明,因可包含不設定停靠樓層的選項而設— 停靠樓層,故即使產生某-機箱的乘客的下電梯樓居二 該機箱接著上電梯的上電梯預定者所等待的樓層為:同 采客的隋形,也能縮短乘客預定者的機箱的等待护 【實施方式】 、、Τ間。 318203 7 1298055 本發明的電梯系統之控制參數設定裝置 間區段的各樓層的上 糸根據母一時 段的連續上電斜按:Λ率及7電梯比率與每-㈣ 預定者)時(在益電梯的略:士間區段設定在無乘客(也包含 不設定停靠樓層的情形。不設^ ^樓層。也有 後下乘客的樓層停止。關於上 機箱係在最 續上電梯率請容後述。梯下電梯比率、連 俾使…定停靠… “ - 對在分罪樓層待機的機箱〜aS味 為在停罪樓層待機的機箱,以及在停u 月況 在的機箱)進行搭乘處呼叫登錄之/ ζ曰二卜的樓層存 機箱等待時間(平均機箱等待時間)成為最的平均的 設定停靠㈣之蚊。 7域為則、,或者進行不 為了使發明容易理解,兹事先說明。在 被稱為停靠樓層者。即為臨時決定停:::中出現 I停#樓層、(平均)主停靠楂屏 樓層、平均 等係用以決定产靠 ㈢、’均)模糊停靠樓層。此 :終了時刻為正之被決定的時間間隔,任意 時0分0秒至時刻〇時!分0秒。構成時=為時刻〇 刻、結束時刻、時間間隔可依照需要變更 的開始時 而且,呼叫登錄係指示機箱移 處呼叫登錄係在某一樓層等^ ,搭乘 318203 8 1298055 電梯資料檢測部20、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上下電 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停靠動作決定部Μ、押 制參歸28、控制參數設定部3〇。以下詳細地說明此等^ 成要素,並且說明㈣參數設定裝置18所進行 決定方法。 上下電梯資料檢測部20係由機箱控制裝置16(1)至 16〇〇至機箱12(1)至12(N)的運行狀態、目的地呼叫茫置 (未圖示)和搭乘處呼叫裝置14⑴至14〇〇取得關於呼、叫 )登錄的資訊。在所取得的資訊包含彳:上下電梯開始時刻、 上電梯樓層、下電梯樓層、機箱的行進方向、上下電梯人 數,由此等資訊以例如第2圖或第3圖的形式作成上下電 梯資料。以第2圖或第3圖的形式表示的上下.電梯資料係 由每-個搭乘處坪叫農置14⑴至14(M)具有用以呼叫登 錄上下的目的地方向之UP/D〇麗按鈕,而且,機箱丨2(1) f 12(N)内的目的地呼叫裝置具有用以登錄目的地樓層之 、複數個目的地樓層按鈕的電梯系統所得到者。 第2圖是顯示由以下的構成要素構成的上電梯資料·· 上電梯預定者進行搭乘處呼叫登錄目的地方向至搭乘處啤 叫裝置14(1)至14(M)之時刻(上電梯開始時刻)、存在上電 梯預定者的樓層(上電梯樓層)、被登錄的目的地方向、上 電梯預定者的人數(上電梯人數)。第3.圖是顯示由以下的 構成要素構成的下電梯資料··在目的地呼叫裝置呼叫登錄 有目的地樓層之時刻(下電梯開始時刻)、登錄的目的且地樓 層(下電梯樓層)、到達下電梯樓層為止的機箱的行進方 3182.03 10 1298055 向、在該下電梯樓層下電梯的人數。此等上下電梯的人數 例如可由藉由配設於機箱的重量感測器檢測的機箱重量的 變化算出。 上電梯開始時刻或下電梯開始時刻亦可取代被呼叫登 錄的時刻,而為利用者實際上機箱的時刻或下機箱的時 =,亦即為重量感測器所檢測的重量變化產生的時刻。此 時’也能使用於在搭乘處具有目的地呼叫裒置之電梯系統。 上下電梯育料檢測部2〇所檢測的上下電梯資料係被 保存直到後述的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完成至少包
含有上電梯開始時刻或下電梯開始時刻的時間區段的上下 電梯人數資料的作成。 T 上下電梯人數貧料作成部22係使用上下電梯資料檢 :部一20所檢測的在第2圖或第3圖所示的上下電梯資料, 异出每-時間區段的上下電梯人數資料。在上電梯人數資 料中,在任意的時間區段ΤΡ中的Μ樓層中的任意的士樓 ►層\目的地方向係呼叫登錄上方向(UP)或下方向⑽WN), ^機箱的人數係表示為PN(TP,f,UP)或PN(Tp,f,D_)。也 有省略PN(Tp,f,卯)與pN(Tp,f,D〇·),表示為 PN(Tp,f,U/D)的情形。 . 另-方面’在下電梯人數資料中,在移動於任意的時 二:二方向⑽)或下方向_)而到達的M樓層中 的任思的f樓層,下電梯的人數係表示為pF(Tp,f,吧或 PF(TP,f,D_)。也有省略 PF(Tp,f,UP)與 一 PF(Tp,f,D_),表示為 pF(Tp f u/i))的情形。 318203 11 1298055 而且,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係使用上下電梯資 料檢測部20所檢測的在第2圖或第3圖所示的上下電梯資 料,算出連續上電梯人數資料。連續上電梯係指在某機箱 =乘客下電梯的樓層,下一位乘客待機,該下一位乘客接 者該機箱上電梯。時龍段Tp中的連續上電梯的人數係以 PC(Tp)表示。 上電梯人數PNCTp,f,υ/D)、下電梯人數pF(Tp,f,_ 係針對所有的時間區段Tp、所有的層全部)、 ,有的行進(目的地)方向㈣.而算出。連續上電梯人數 PC(Tp)係針對所有的時間區段而算出。 、此外’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係使用由觀測電梯 次=通狀況而記錄的交通實測裝置(未圖示)得到的交通量 二料^成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也可以。交通量資料係顯示 =的時刻(移動時刻)移動於上電梯樓層與下電梯樓層 刻^二y ’例如第4圖所示。在交通量資料中,移動時 電梯B士岁ί备乘處吟叫登錄時刻、目的地呼叫登錄時刻、上 梯時刻的任一個或全部而算出的時刻。交 明,成方法由於已為以往習知者,故簡單地說 電梯=艮據在到機箱出發而反轉為止的動作中得到的上 電梯樓層、下電梯樓層、上電梯 推定移動於用w/电梯人數的貝▲, 間的人數、〜不又通里的上電梯樓層與下電梯樓層之 在交通量資料中,藉由當下電梯樓層為 二;r上面之樓層時,將移動方向設為上方向 面將下電梯樓層為比上電梯樓層還下面之 318203 12 1298055 -樓層時設為下方向(D_),藉此即可由交通量資料作成上 下電梯人數資料。 次…上下?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所作成的上下電梯人數 貝料或連績上電梯人數資料係被保存至後述的上下電梯比 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至少包含有上電梯開始時刻 或下電梯開始時刻的時間區段之停靠樓層被決定為止。 上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係使用每一 時間區段Tp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所算出的上下電 梯人數資料來運算上下電梯比率。由上電梯人數 PN(Tp,f’ U/D)算出在時間區段Τρ中上機箱的總人數 CN(Tp)。上電梯總人數CN(Tp)是以公式丨表示。在以公式 1表不的式子中’ FL為Μ樓層中的最下樓層,Fu為最上 層。 倭 [公式1]
FU c^{Tp) = J^iPN (¾ f.UP) + PN{Tp, f.DOim)} 接著,上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嘗 上電梯總人數CN(Tp)之在時間區段Tp中的f樓層的上。對 梯比率PRN(Tp, f)。上電梯比率PRN(Tp,〇是以公、^電 [公式2] “表示。 PRN(Tpy f) = f\DOWN) CN(Tp) 當求下電梯比率時,首先算出由下電梯人數 PF(Tp,f,U/D)在時間區段Tp中由機箱下電梯的網人 318203 13 -1298055 • /CF(Tp)。下電梯總人數CF(Tp)是以公式3表示。在以公式 3表示的式子中,FL為最下樓層,FU為最上樓層。 [公式3 ] CF(Tp)= J^{PF(TpJ.UP) + PF{Tp,f.D〇n^)}
卜FL 接著,算出對下電梯總人數CF(Tp)之在時間區段Tp 中的f樓層的下電梯比率PRF(Tp,f)。下電梯比率PRF(Tp,f) 是以公式4表示。 •[公式4] pRF(Tv f PF(TpJJJP)+PF(Tp9f^D〇m) ' P'J, CF(Tp) 公式1的上電梯總人數CN(Tp)與公式2的下電梯總人 數CF(Tp)係依每一時間區段Tp算出。公式3的上電梯比 率PRNCTp,f)與公式4的下電梯比率PRF(Tp,f)係依每一時 間區段Tp針對f樓層全部算出。 $ 而且,上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係依每 一時間區段Tp使用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作成部22所算出的 上下電梯人數資料,運算連續上電梯率。 此處係針對連續上電梯率來說明。連續上電梯率如公 式5所示係以上電梯總人數CN(Tp)除在乘客下電梯的樓層 接著上電梯的連續上電梯人數PC(Tp)而得者。顯示當該連 續上電梯率高時,為了減小下一個利用者的等待時間,係 以不進行停靠動作而使電梯在空狀態下停止在上一次的乘 客下電梯樓層較佳。 14 318203 1298055 1公式5] PRC(Tp) = PCjTp) CN(Tp) 公式5的連續上電梯率PRC(Tp)係依每一時間區段T 算出。 …停靠動作決定部26係由上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 率運算部24所算出的上電梯比率PRN(Tp,f)與下電梯比率 、連續上電梯率即以了“決定時間區段以中的 停靠樓層ίί(Τρ)。 土具體言之,停靠動作決定部26係在任意的樓層設定停 罪樓層或不設定停靠樓層,俾使在設定停靠樓層時(也包含 不設定停靠樓層)的大樓全體的乘客預定者的平均機箱 待時間成為最小。 、 ” &在時間區段Τρ中假定停靠樓層為χ(Τρ)樓時,該時間 區段Τρ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Ε(Τρ,χ(Τρ)) ⑩係以公式6的式子表示。以下為了省略起見,公式中χ(Τρ) 係表示為X。 [公式6] 十在$式6中,時間Tr(f,d)係表示在d樓層停止的機 箱至乘客預定者所等待的f樓層的移動時間,時間Tr(f,x) 係表示在停靠樓層X待機的機箱至乘客預定者所等待的f 樓層的移動時間。“^^(^,(^,忏^乂”係表示時間 318203 15 1298055 ’ /Tr(f,d)與時間Tr(f,X)之任一個最小者,亦即表示機箱到 達f樓層的最小時間。機箱在d樓層停止的機率由於是d 樓層為乘客下電梯的樓層,故以下電梯比率PRF(Tp,d)被 給予。而且,許多乘客預定者所等待的比率局的f樓層係 以上電梯比率PRN(Tp,d)被給予。 此外,在時間區段Tp中當假設停靠樓層為X(Tp)樓層 時,該時間區段Τρ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Ε(Τρ,Χ(Τρ))也能以公式7的式子求得。 •[公式7] Ε(Τρ,Χ)二 i [Pm{Tp,f)t^n{(ipRF(Tp,d)THf』)}]
f^FL d^FL 在時間區段Tp停靠樓層H(Tp)時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 均機箱等待時間E(Tp,H(Tp))如公式8所示,係以公式6 或公式7所示的假定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E(Tp,X(Tp))的 最小值被給予,停靠樓層H(Tp)係決定為:假定的平均機 φ箱等待時間E(Tp,X(Tp))為最小時的假定停靠樓層X(Tp)。 [公式8] E(Tp,ff (Γρ)) = ηύη( Ε )) 另一方面,在時間區段Tp中不設定停靠樓層時的上電 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E(Tp,Fno)係以公式9表示。 [公式9] E(Tp9Fm) = EFno(Tp) 此處係針對公式9所示的EFno (Tp)的算出來說明。不 設定時間區段Tp中的停靠樓層時之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 16 318203 * 1298055 機箱等待時間EFno(Tp)因連續卜堂接 ^ ^ n ^ 口連、,上電梯的上電梯預定者的 =間為0,故貫際上變成由不連續上電梯的 疋者的等待時間算出。因 、 -ΛΑ ^ ^ “、、法如在公式6和公式7所 不的專待時間E(TP,X),照樣使用上電梯比率pRN(Tp,f) 和下電梯比率PRF(Tp,f)以求得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EFn〇(TP),在要求得的情形下需要考慮連續上電梯的上電
梯預疋者。換言之,暴A '心要考慮不連續上電梯的上電梯預定者 而求得。 時間區段Tp中的不連續上電梯的人數對上電梯總人 數的比率係以卜PRC(Tp)表示,若以上電梯比率pRN(Tp,f ) 與下電梯比率PRF(TP,f)表示該卜哪⑽,則變成以公式 10表不的式子。 [公式10] \-PRC{Tp)^ 系右[{(取力1ϊώι(Ρ聊取乃,祝八取 在公式10中,77係在求平均機箱等待時間EFno(Tp) 時使用的對上電梯比率PRN(Tp,f)和下電梯比率pRF(Tp,f) 之補正率。補正率由於對應連續上電梯率,故以下稱為連 績上電梯確定率。 為了求連續上電梯確定率7?而重寫公式1 〇的式子的 結果,變成公式11所示的式子。 [公式11] · 17 318203 1298055 Αη1 -5^ + C = 0 h ΣΣ—(歷你/),服(队ο)χ—(歷(㈣)·,服〇>〆))} / d*f B sJ^Yj^RNiTpJUtPRNiTp.dlPRFtTpA)} + 2 Σ {PRF^ d)ttm{PRN(Tpy f\ PRF(Tp, /))} / d^f . = Σ Σ {pRN^ f)x PRF(^ d)h i+PRC(TP) f d^f 由公式11求得的連續上電梯確定率?7係以公式12表 示。 [公式12]
B — V β2 — 4AC 省略連續上電梯的乘客之上電梯比率與下電梯比率’ 亦即用以求不設定停靠樓層時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 等待時間EFno(Tp)之補正上電梯比率PRN,(Τρ)與補正下 電梯比率PRF’ (Τρ)係以公式13與公式14表示。 [公式13] PRNXTp, /) = PRN(Tp, /) ^ min( PRN(TPj f%PRF(Tpy /)) x η [公式14] PRF\Tp, d) = PRF(Tp,d)-min( PRN(Tpy d\PRF{Tp,d)) χ η 不設定停靠樓層時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時 間EFno(Tp)係如公式15所示,由補正上電梯比率PRN’ (Τρ) 與補正下電梯比率PRF’ (Τρ)算出。 [公式15] Ε_ΤΡ):Σ PRN,(Tp,fdpRF、(TP,dymf,d)} 18 318203 •1298055 - 由以上,根據不設定停靠樓層,時間區段Tp中的最小 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等待時間Ε(Τρ)係以公式16表示。 [公式16] E(Tp) = nun(E(Tp,H(Tp)%E(TPiFno)) E(Tp)=E(Tp,H(Tp))時,停靠動作決定部26係在時間 區段Tp中將停靠樓層設定為H(Tp)。另一方面, E(Tp)-E(Tp,Fno)時,停靠動作決定部26在時間區段τρ 中不設定停靠樓層。 到此為止雖然是說明機箱為兩台,設定一層停靠樓層 (或者是不設定停靠樓層)的情形,惟機箱為Ν(Ν為2以上 _的整數)台,且決定複數層停靠樓層也可能。 在設機箱為複數台,時間區段Τρ中的假定停靠樓層為 χ1(Τρ)至Xi(Tp)時,該時間區段Τρ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假 定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Ε(Τρ,χ1(Τρ),···χί(Τρ))係以公式 1 7表示。 •[公式17] 5(办,幻,·",邱= 樓層dl至dj係在時間區段Tp中存在待機於假定停靠 樓層X1至X i的機箱以外的機箱之樓層。N台機箱之中,i 台機箱係待機於假定停靠樓層X1至Xi,]·台機箱係存在於 樓層dl至d j。符號i、j、N係滿足j=N-i。 時間Tr(f,Xl)至Tr(f,Xi)係待機於假定停靠樓層χι 至xi的機箱由該假定停靠樓層XI至Xi的每一層至上電梯 318203 19 Π98055 -預定者進行搭乘處呼叫登錄的f樓層之機箱的移動時間。 時間Tr(f,dl)至Tr(f,dj)係存在於假定停靠樓層以外的 樓層dl至dj的機箱由該樓層dl至dj的每一層至上電梯 預定者進行搭乘處呼叫登錄的f樓層之機箱的移動時間。 時間 Tr(f,Xl)至 Tr(f,Xi)與時間 ^^^。至 Tr(f,dj)i 中最小的時間變成上電梯預定者的等待時間,以 min(Tr(f,dl),..,Tra 予。在樓層dl至d j存在機箱的機率係以公式4的 • PRF(Tp,dl)至 PRF(Tp,dj)被給予。 此外,在設時間區段Tp中的假定停靠樓層為χι(τ“ 至Χι(Τρ)時,該時間區段Tp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假定的平 均機箱等待時間Ε(Τρ,Χ1(Τρ),···χί(Τρ))也能以公式18的 式子求得。 [公式18] Ε (Τρ9Α 1, · · %Λ7)=
gi_Tf,fi“g{Pmrp,扣… 在時間區段Tp、停靠樓層Η(Τρ)時的上電梯預定者的 平均機箱等待時間Ε,(Τρ,Η(Τρ))係如公式19所示,係以 公式17或18所示的假定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Ε(Τρ,XI,"·Χ〇的最小值被給予,因此,停靠樓層Η(Τρ)的 木合係決疋為·假定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Ε(Τρ,XI,…又土) 為最小時的i個假定停靠樓層的集合U1,…,Xi}。 [公式19] E1 (7>5 H (Tp)) = min( Ε (Tp, χ\... ^ 318203 20 1298055 由以上,依照設定有複數層停靠樓層或未設定停靠樓 層之時間區段Τρ中的最小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等待時 間Ε(Τρ)係以公式20表示。 [公式20] E(Tp) = xmxi{E^TpyH(Tp))MTp,Fno)) Ε(Τρ)= (Ε’ (Τρ,Η(Τρ))時,停靠動作決定部26係在 時間區段Τρ中將複數層停靠樓層設定為Η(Τρ)的集合。另 一方面,E(Tp)=E(Tp,Fno)時,停靠動作決定部26係在時 •間區段Τρ中不設定停靠樓層。 而且’為了最小化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等待時間,設 定停靠樓層Η(Τρ)的集合的構成要素數η(Η(Τρ)),所謂的 停罪樓層的數目也可以。在時間區段Τρ、停靠樓層η (Τρ) 的η(Η(Τρ))數時的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EE(Tp, n(H(Tp)))係如公式20所示,係以公式1 rj或18所 示的假定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Ε(Τρ,χ1,···Χί)的最小值被 #給予。因此,停靠樓層的數目η(Η(Τρ))係決定為:假定的 平均機箱等待時間£(?!),11,...1〇為最小時的集合 (XI,…,Xi}的個數 η(χ(Τρ))。χ(Τρ) = {χι,…xi}。 [公式20] ,,
停靠樓層的數目η(Η(Τρ))為〇時的上 ,在時間區段 電梯預定者的平 318203 21 ’I298055 •均機箱等待時間EE(Tp,0)係以公式21表示。此處係 j=N(i = 〇)。該ΕΕ(Τρ,0)係變成與E(Tp,Fno)相同的值。 [公式21] ΕΕ{Τρ,0) -E(Tp9 Fno) 據此,停靠動作決定部26係依每一時間區段Tp決定 鲁層停罪樓層或停靠樓層H的集合,或者不設定停靠樓 層。以下,為了省略起見,表示為停靠樓層(也包含以下的 _ f時決定停靠樓層、平均停靠樓層、主停靠樓層、模糊停 ^樓層)的情形,假設也包含有停靠樓層的集合與不設定停 罪樓層。 彳T罪動作決定部26所決定的每一時間區段Tp的停靠 樓層Η(Τρ)係在控制參數表28被以第5圖所示的表形態記 憶。 • 控制參數設定部30係依每一時間區段Tp參照控制參 數表28,檢索對應時間區段Tp的停靠樓層H(Tp),設定該 ,靠樓層H(Tp)為機箱控制裝置16⑴至16(N),或者不設 =靠樓層。機箱控制裝置16⑴至16⑻係根據所設定的 停靠樓層H(Tp)控制機箱12(1)至12(N)。 味而且,如第6圖所示,電梯控制裝置1〇係具有根據機 :i2(1)至12(N)的群管理,在機箱控制裝置14(1)至14(N) °又=控制苓數的控制群管理裝置32的情形,在群管理裝置 32實施停靠樓層H(Tp)的設定也可以。 318203 22 "1298055 /久t以上#由構成電梯控制裝置,不須事先的模擬, 2間區段中,❹上電梯人數、下轉人數、連續上 的三純,進行設定停靠樓層於某-樓層與不設定 分罪樓層時的等待時_制運算,藉由依每—時間區段 設備與電梯的利用狀況,選擇設定停靠樓層或非 rt停靠樓層之任—個,在設定停#樓層的情形下最適切 地決定停靠㈣,可降低上電梯預定者料待時間。 而且,電梯控制裝置係由不對應由模擬得到的設定條 件,而是對應實際的電梯利用狀況,設定 樓層或不設定停靠樓層,故例如無須對應每一 獲數個大樓内的不同的電梯系統而設計變更或再設定。而 i,即使在_楝大樓巾,例域由在大樓巾變更用途或大 樓内的房客,使電梯系統的利用狀況變化的情形下,電梯 控制裝置也無須再設定。亦即,電梯控制裝置即使是任一 種電梯系統,而且即使電梯系統的利用狀況變化也能降低 上電梯預定者的等待時間。 [第2實施例] 第2實施例的電梯控制裝置係與第1實施例的電梯控 制裴置基本部分相同,惟統計處理過去算出的上下電梯人 數資料,使用統計處理的上下電梯人數資料,決定每一時 間區段的停靠樓層之點不同。而且,鑒於沿著時系列前後 不同的時間區段間的電梯的交通狀況而決定停靠樓層之點 不同。 概略地顯示第2實施例的電梯控制裝置11〇於第 318203 23 ^ 1298055 圖。因機箱、祝垂步 例相同,故省略說二。叫裝置、機箱控制裝置與第1實施 11Rf實施例的電梯控制裝置110的控制參數設定穿¥ 118係使上電梯預定 们/数叹疋裝置 式設定停麵叙構制料相成4最小之方 120、上下電梯人數次紅素為具有:上下電梯資料檢測部 n134 , 貝科作成部122、上下電梯人數資料學 各4134、上下電梯人數 、丁卞予 連續上電懸、ms 存 、上下電梯比率及 二率運异部124、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ι能 =537、控制參數表128、控制參數設定二 定f置ιιΓ= &明此等構成要素,Μ且說明控制參數設 4置118所進㈣停靠㈣蚊方法。 上下電梯資料檢測部120和上下電梯人數資料 22因與第1實施例的上下電梯資料檢測部20和上下電梯 人數資料作成部22相同,故省略說明。 電梯 上下電梯人數資料學習部134係根據上下電梯人 鲁料作成部122所作成的上電梯人數pN(Tp,f,u/D)、下梯 人數PF(Tp,f,U/D)、連續上電梯人數pc(Tp),進行保存於 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保存部136的統計上下電梯人數資料的 更新。統計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係由統計上電梯人數 PNS(Tp,f,U/D)、統計下電梯人數pFS(Tp, f,ϋ/]})、統計連 續上電梯人數PCS(Tp)構成。 、ϋ 具體而言,上下電梯人數資料學習部134係依照公式 22、公式23、公式24所示的式子,進行上下電梯人數資 料保存部136内的統計上下電梯人數資料的更新。式子令 318203 24 ^ 1298055 _ - •的α、/5為常數,α+/3=1。統計上電梯人數PNS(Tp,f,U/D) 與統計下電梯人數PFS(Tp,f,U/D)係依每一時間區段Tp針 對所有的f樓層(Μ樓層全部)、所有的行進(目的地)方向 U/D更新。統計連續上電梯人數PCS(Tp)係針對全時間區段 Tp更新。 [公式22] PNS(Tp, J\U/D) aPNS(Tp, f\U/D) + βΡΝ{Τρ, j\U/D) [公式23] Φ PFS(Tpy f\U/D) aPFS{TpJ\U ίD)^ fiPF(TpJ\U iD) [公式24] PCS{Tp) aPCS{Tp) + βΡ〇(Γρ) 上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124係使用統計 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保存部136内的統計上電梯人數 PNS(Tp,f,U/D)、統計下電梯人數PFS(Tp,f,U/D)、統計連 續上電梯人數PCS(Tp),與第1實施例的上下電梯比率及 •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樣,求統計上下電梯總人數、統 計上下電梯比率、連續上電梯率。統計上電梯總人數 CNS(Tp)、統計下電榉總人數CFS(Tp)、統計上電梯比率 PRNSCTp,f,U/D)、統計下電梯比率 PRFS(Tp,f,U/D)、統計 連續上電梯率PRCS(Tp)係以公式25至29表示。公式25 的統計上電梯總人數CNS(Tp)與公式26的統計下電梯總人 數CFS(Tp)係針對全時間區段Tp而算出。公式27的統計 上電梯比率PRNS(Tp,f)與公式28的統計下電梯比率 PRFS(Tp,f)係根據每一時間區段Tp,針對f樓層全部算 25 318203 * 1298055 出。統計連續上電梯率PRCS(Tp)係針對全時間區段Τρ而 算出。 [公式25] CNS(Tp) = ^{PNSiTp, f,UP) + PMS(Tpy /, D〇m)}
f^FL
[公式26] CFS(Tp) = f^iPFSiTp, /, UP) + PFS(Tp9 /, DOim)}
f=FL
[公式27] PRN^CTp n= PNS(Tp,PNSiTp,fMOWN) CNS(Tp) [公式28] PRFS(Tp,:n: PFSjTp, f,UP) + PFSjTp, f.DOWN) CFS(Tp)~ [公式29]
PRCS(Tp): PCSjTp) CNS(Tp) 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38係與第1實施例的停靠動作 決定部26使用上電梯比率PRN(Tp,f)、下電梯比率 PRF(Tp,f)、連續上電梯率PRC(Tp),決定停靠樓層H(Tp) 之方法一樣,使用統計上電梯比率PRNS(Tp,f)、統計下電 梯比率PRFS(Tp,〇、統計連續上電梯率PRCS(Tp,f),決定 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 詳言之,以第8圖表示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38所進 26 318203 1298055 -行的決定每一時間區段Τρ的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用的 處理流程。以下,依照需要為了各自顯示以複數個構成的 時間區段Tp,有以P個時間區段Tp(l)至Tp(P)表示的情 形。例如Τρ(1)係0時0分0秒至0時1分0秒,Τρ(2)係 0時1分0秒至0時2分0秒,Τρ(Ρ)係23時59分0秒至 0時0分0秒。任意的時間區段係以Τρ(ρ)表示。以下,說 明在每一時間區段Τρ(ρ)決定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 的處理。 _ 在步驟1002中,時間區段Τρ(ρ)被初始化成最初的時 間區段Τρ(1)。 接著,在步驟1004中,比較判定時間區段Τρ(ρ)中的 統計上電梯總人數CNS(Tp(p))與規定值THC。此係因當統 計上電梯總人數CNS(Tp(p))非常小時,為了最小化上電梯 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而決定的停靠樓層的妥當性低 之故。當統計上電梯總人數CNS(Tp(p))比規定值THC還小 $時,前進到步驟1008,將G(Tp(p))設為未設定,前進到步 驟1010。當比規定值THC還大時,前進到步驟1006。 在步驟1 006中,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被決定。 與第1實施例的停靠動作決定部26使用上電梯比率 PRN(Tp,〇、下電梯比率PRF(Tp,〇、連續上電梯率PRC(Tp) 決定停靠樓層H(Tp)之方法一樣,使用統計上電梯比率 PRNS(Tp,f)、統計下電梯比率PRFS(Tp,f)、統計連續上電 梯率PRCS(Tp,f)決定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 接著,在步驟1010中,進行時間區段Tp(p)與最後的 27 318203 1298055 ,時間區段Τρ(Ρ)之相同判定。當為非相同時,前進到步驟 1012,變更為下一個時間區段Τρ(ρ+1),返回到步驟1004, 將時間區段Τρ(ρ+1)時的統計上電梯總人數CNS(Tp(p+l)) 將與規定值THC進行比較判定。 在步驟1010中,時間區段Tp(p)與最後的時間區段 Τρ(Ρ)被判定為相同,所有的時間區段Τρ(ρ)至Τρ(Ρ)的臨 時決定停靠樓層G(Tp(l))至G(Tp(P))的決定(也包含未設 定)結束。 _ 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40係使用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 138所決定的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決定設定於機 箱控制裝置16(1)至16(N)的停靠樓層H(Tp(p))。由臨時 決定停靠樓層G(Tp(p))決定停靠樓層H(Tp(p))之處理係 如第9圖所示,由步驟1100之第一掃瞄處理與步驟1200 之第二掃瞄處理構成。第一掃瞄處理係在臨時決定停靠樓 層G(Tp(p))的值連續的情形下,決定該值為停靠樓層 • H(Tp(p))的值。而且,第二掃瞄處理係對在第一掃瞄處理 無法決定的時間區段Tp(p),由其前後的平均的狀況決定 其前後的停靠樓層Η(Τρ(ρ))。以下,詳細地說明第一第二 掃瞄處理。 顯示第一掃瞄處理所進行的處理的流程於第10圖。首 先在步驟1102中,時間區段Τρ(ρ)被初始化成最初的時間 區段Τρ(1)。 接著,在步驟1104中,進行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 與停靠樓層H(Tp(p-l))的相同判定。當為相同時,前進到 28 318203
在步驟1116 _ 段Tp(P)之相同判定 變更為下一個時間區 在步驟1116中, Τρ(Ρ)被判定為相同, 1298055 步驟11G6 ’臨時決^停靠樓層G(Tp(p))變成停靠樓層 H(Tp(p))。當不為相同時,前進到步驟ιΐ〇8。 在步驟1108中,確認由時間區段Tp(p-l)至以前的時 間=Tp(p-Cl)的停靠樓層町心⑺至H(Tp(p_c⑴均 未设定。ei為常數,係根據允許停靠㈣的設定變更遍及 度的過去的時間區段而給予的值。當均為未設定 τ鈿進到步驟1 110 ,當不為均未設定時’前進到步 1114° &在步驟1110中’確認由時間區段Tp(p_clh時間區 段Tp(p)的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C1))至G(Tp(p))均 ί同。當為均相同時,冑進到步驟1112,當不為均相同時, 前進到步驟1114 〇 士在步驟1112中,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 時間區段TP(P-C1)至時間區段Tp⑻的停靠樓層成由 H(Tp(p C1))至 Η(τρ(ρ))。接著,前進到步驟 1116。 乂驟1114中,當確認為在步驟中 ^ 中㈣決定停靠樓層G(TP(P-C1))至G(Tp(p)) 均非相㈣,將停H(Tp(p))設為未設定。 ,進行時間區段Τρ(ρ)與最後的時間區 。當為非相同時,前進到步驟2〗丨8, 段Τρ(ρ + 1),返回到到步驟11〇4。 當時間區段Τρ(ρ)與最後的時間區段 弟一掃猫處理結束。 318203 29 * K98055 其次,顯示第二掃目苗處理所進行的處理的流程於第11 圖。士首先在步驟1202中,日夺間區段Tp(p)被初始化成最初 的日守間區段Τρ(1)。接著,在步驟12〇4中變數ΤΜρ被初始 ,成0。ΤΜΡ係用以判定停靠樓層Η(Τρ(ρ))之未設定的狀 態遍及哪種程度的數目之時間區段而連續的變數。 接著,在步驟1206中,確認是否有設定停靠樓層 η(Τρ(ρ))。當確認有設定時,前進到步驟12〇8,變數τΜρ =回到〇 ’接著,刖進到步驟丨226。當未確認有設定時, .前進到步驟1210 〇 ^ ^在步驟1210中,確認統計上電梯總人數CNS(Tp(p)) -是否為〇。為0時係前進到步驟1212,不為〇時係前進到 步驟1216。 在步驟1212中確認是否設定有停靠樓| H(Tp(p+l))。當確認有設定時,前進到步驟KM,停靠樓 層H(Tp(p))變成H(Tp(p+1)),其次是步驟12〇8(處理内容 •參恥上述),接著前進到步驟1226。 在步驟1212中,當無法確認設定有停靠樓層 H(Tp(p+1))時,前進到步驟1218。 在步驟1216中,當在步驟1210中統計上電梯總人數 =S(Tp(p))不為〇被確認時,將變數τΜρ與^進行比較判 定。C2係在停靠樓層的未設定狀態遍及C2數目的時間區 段而連續的情形下設定為相同停靠樓層用的常數々同樣 係根據允αΗτ罪樓層的設定變更遍及到何種程度之過去的 日守間區&而給予的值。當變數ΤΜΡ比C2小(不包含相同) 318203 30 -1298055 -時,前進到步驟1218,比C2大(包含相同)時,前進到步 驟 1222 。 在步驟1218中,當無法確認在步驟1212中設定有停 靠樓層H(Tp(p))時,或者當在步驟1216中變數TMP比C2 小(不包含相同)時,將停靠樓層H(Tp(p))設為未設定。然 後,前進到步驟1220,變數TMP被加上1,其次,前進到 步驟1226 〇 在步驟1222中,當變數TMP比C2大(包含相同)時, 參進行將時間區段Tp(p-C2)至Tp(p)的停靠樓層H(p-C2)至 H(p)設定為平均的停靠樓層之處理。以下,以第12圖表示 該平均停靠樓層設定處理的流程並進行詳細地說明。 平均停靠樓層設定處理首先係在步驟1222A中,使用 被保存於上下電梯人數資料保存部136之時間區段 Tp(p-C2)至時間區段Tp(p)的統計上電梯人數 PNS(Tp,f,U/D)與統計下電梯人數PFS(Tp,f,U/D),算出顯 •示於公式30、公式31之時間區段Tp(p-C2)至時間區段 Tp(p)的平均的統計上電梯人數 PNSA(Tp(p-C2),Tp(p),f,U/D)與平均的統計下電梯人數 PFSA(Tp(p-C2),Tp(p),f,U/D)。 [公式30] Τρ{ρ) ^{PNS(s,f,UP、+PNS(s,f,DOWN)} PNSA(Tp(p-C2\Tp{p),f,U/D) = flMEzSIl-- [公式31] 31 318203 1298055 ^pu>) X{PFS (s,f,UP) + PFS (s,f,DOWN)} PFSA{Tp{p^C2)Jp{p)J,U/D)^s^-C1)-- 使用以公式3 0、公式31表示的平均的統計上電梯人 數PNSA(Tp(p-C2),Tp(p),f,U/D)與平均的統計下電梯人 數PFSA(Tp(p-C2),Tp(p),f,U/D),與第1實施例的上下電 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4 —樣,算出時間區段 Tp(p-C2)至時間區段Tp(p)的平均的統計上下電梯總人數 _與平均的統計上下電梯比率。時間區段Tp(p-C2)至時間區 段Tp(p)的平均的統計上電梯總人數 CNSA(Tp(p-C2),Τρ(ρ))、平均的統計下電梯總人數 CFSA(Tp(p_C2),Tp(p))、平均的統計上電梯比率 PRNSA(Tp(p-C2),Tp(p),f)、平均的統計下電梯比率 PRFSA(Tp(p-C2),Tp(p),f)係以公式 32 至 35 表示。 [公式32] # CNSA(Tp(p-C2\Tp ⑽: f {PNSA(Tp(p - C2)? Tp{p\ /, UP)+PNSA(Tp(p - C2\ Tp(p% f,D〇m)} [公式33] CFSA{Tp{p-C2)Jpip))^
1{ΡΡΒΑ(Τρ(ρ - C2),Tp(p),f,UP) + PFSA(Tp(p _ C2)Jp(p\ f,DOWN)} f=FL
[公式34] 32 318203 1298055 PRNSA{Tp{p-C2lTp{p\f)= PNSA(Tp(p - C2\Tp. /? UP) + PNSA(Tp(p - C2\TPi Λ DOWN) CNSA(Tp{p-C2\Tp{p)) 一 [公式35] PRFSA(Tp(p-C2)Jp(p%f)= PFSA(Tp(p-C2)Jp(p%fMP)+PFSA(Tp(p-C2%Tp(plf,D〇jm) CFSA(Tp(p-C2)Jp(p)) 而且,如公式36、37所示,算出時間區段Tp(p-C2) 鲁至時間區段Tp(p)的平均的統計連續上電梯人數 PCSA(Tp(p-C2),Τρ(ρ))與平均的統計連續上電梯率 PRCSA(Tp(p-C2),Tp(p))。 [公式36] J^PCS(s) PCSA(Tp(p- C2)? Tp(p)) = ^{prc±^ —
[公式37] PRCSA(Tp(p - C2),Tp(p)) PCSAjTpjp - C2)y Tp(p)) CNSA(Tp(p ^C2\ Tp(p)) 其次,在步驟1222B中,平均的統計上電梯總人數 CNSA(Tp(p-€2),Tp(p))係與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38所進 行的臨時決定停靠樓層決定處理流程的步驟1 〇〇4 —樣,與 規定值THC比較判定。當比規定值THC還大(不含相同)時, 前進到步驟12220 在步驟1222C中,與第1實施例的停靠動作決定部26 33 318203 1298055 -使用上電梯比率PRF(Tp,〇、下電梯比率PRN(Tp,〇、連續 上電梯率PRC(Tp),決定停靠樓層H(Tp)之方法一樣,使用 在步驟1222A中算出的平均的統計上電梯比率 PRFSA(Tp(p-C2),Tp(p),〇、平均的統計下電梯比率 PRNSA(Tp(p-C2),Tp(p),f)、平均的統計連續上電梯率 PRCSA(Tp(p-C2),Tp(p)),決定時間區段 Tp(p-C2)至時間 區段Tp(p)的平均停靠樓層HA(Tp(p-C2),Tp(p))。平均停 靠樓層HA(Tp(p-C2),Tp(p))時的乘客的機箱等待時間係 春以 EA(HA(Tp(p-C2),Tp(p)))或 EEA(HA(Tp(p-C2),Tp(p))) 表現。 其次,在步驟1222E中,當判定為在步驟1222B中平 均的統計上電梯總人數CNSA(Tp(p-C2),Tp(p))比規定值 THC小(包含相同)時,將平均停靠樓層HA(Tp(p-C2),Τρ(ρ)) 設為未設定。接著,前進到步驟1222D。 在步驟1222D中,時間區段Tp(p-C2)至時間區段 隹Τρ(ρ_1)的停靠樓層H(Tp(p-C2))至Η(Τρ(ρ-1))被設定為 平均停靠樓層HA(Tp(p-C2),Τρ(ρ)),平均停靠樓層設定處 理結束。 返回到第11圖所示的第二掃瞄處理之流程,在步驟 1222中時間區段Tp(p-C2)至Τρ(ρ)的停靠樓層H(p-C2)至 H(p)被設定為平均的停靠樓層HA(Tp(p-C2),Tp(p))後,前 進到步驟1224,變數ΤΜΡ返回到〇。接著,前進到步驟1226。 在步驟1226中,進行時間區段Τρ(ρ)與最後的時間區 段Τρ(Ρ)之相同判定。當不為相同時,前進到步驟1228, 34 318203 1298055 ^ · 變更為下一個時間區段Τρ(ρ+1),返回到步驟l2〇6。 在步驟1226中,時間區段ΤΡ(Ρ)與最後的時間區段 Τρ(Ρ)被判定為相同,第二掃瞄處理結束。 回到第9圖,步驟1100的第一掃瞄與步驟12〇〇的第 二掃瞄結束,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4〇的停靠樓層Η(丁 的決定結束。 θ Ρ 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40所決定的每一時間區段Τρ 的停靠樓層Η(Τρ)係與第1實施例的控制參數表128 一樣 •記憶於控制參數表128。 ’ - 控制芩數设定部130與第1實施例的控制參數設定部 ,30 一樣,係將停靠樓層Η(Τρ)設定為機箱控制裝置16(1) 至1600。機箱控制裝置16(1)至16(Ν)係根據所設定的停 靠樓層Η(Τρ)控制機箱12(1)至12(Ν)。 而且,如第13圖所示,於電梯控制裝置11〇具有根據 機ί目12(1)至12(Ν)的群管理,在機箱控制裝置14(1)至 籲14(Ν)設定控制參數的控制群管理裝置132的情形,在群管 理裝置132實施停靠樓層Η(Τρ)的設定也可以。 [第3實施例] > a第2貫施例的控制參數設定裝置係對應交通狀況進行 停靠樓層的設定。因此,藉由配合該停靠樓層的設定的變 化,變更其他的控制參數,使配合交通狀況的控制參數的 變更是可能的。在第3實施例的控制參數設定裝置中,設 疋V罪樓層與開門時間的控制參數。該開門時間依照利用 者多的情形或利用者的屬性(年齡其他)進行調 整較佳。而 318203 35 '1298055 Μ ^ 且:在大廈等利用者被限定的建築物中,可預期交 的變化與利用者的變化有密切關聯。依照這種特性; 說明控制開門時間的控制參數設定裝置。 在f 14圖顯示有第3實施例的電梯控制農置2 略的構成。機箱、搭乘處呼叫裝置、機箱控制裳置因 1實施例或二相同,故說明省略。而且,在控制表數裝置 =,Ϊ=資料檢測部220、上下嫩 ° Tf梯人數資料學習部234、上下電梯人數 二,236、上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224= 悲停罪動作決定部238因進行與第2實_者 理,故說明省略。 的爽 附有指數(index)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242係 實施例的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4〇 一樣,決定停靠樓声 H(Tp),並^決㈣間區段Tp中的指數丨㈤。與第^ 施例的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140所進行的處理一樣第 -掃猫處理與接著該第—掃猫處理的第二掃瞒處理 惟因處理内容不同,故以下詳細地說明。 顯不附有指數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242所進行的 掃猫處理的流程於第15κ。在第15圖中,步驟⑽至 1118的處理因與第2實施例的第一掃晦處理相同 明不同的處理。 值况 在㈣1120中,進行發行完了最新指數號碼i的初始 化毛订几了取新指數號碼土係每當停靠樓層的設定不同 的階段’亦即每次交通狀況改變進行更新。任意的時間區 318203 36 1298055 ^又Τρ的指數號碼係以i (Τρ)表示。 在乂驟1122中,因在步驟1104至1106中時間區段 TP(P丨)與時間區段ΤΡ(Ρ)之停靠樓層H(Tp(p))被設定為 相同,故指數i(Tp(p))被設定為與KTpO-i))相同的土。 在步驟1124中,指數號碼i被加上1。 •在步驟1126中,指數i(Tp(p—C1))至I(Tp(p))被設定 為i 〇 ♦其次,顯示附有指數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242所進行 的第二2瞄處理的流程於第16圖。步驟12〇2至123〇的處 口 一第2貝%例的第二掃瞄處理相同,故僅說明不同的 處理。 在步驟1230中,指數I(Tp(P))被設定為與I(TP(P-1)) 相同的i 〇 在步驟1232中,指數號碼i被加上1。 為卜在步驟聰中,指數I(Tp(p_cl))至I(Tp(p))被設定 情附動態控制參數表244係在第17圖的形式中記 附有1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242所衫的停靠樓層。 開Η 間資料檢測部246係由機箱控 開門,料係表示在任意的f樓層(開門樓声) V式的母一時間區段的開門時間資料而保 318203 37 1298055 存於開門時間資料保存部248。 說明保存第19圖所示的每一時間區段Τρ(ρ)的開門時 間資料之處理流程。在步驟2〇〇2中將時刻t初始化成時間 區段Τρ(ρ)的開始時刻。 在步驟2004中,將時間區段Τρ(ρ)的所有的f樓層、 所有的目的地方向(行進方向)U/D中的開門時間 DT(Tp(p),f,U/D)初始化成 〇。 _ 在步驟2006中,將對應時間區段Tp(p)的開門時間 DT(Tp(p),f,U/D)的每一個之複數個η全部初始化成〇。 在步驟2008中,當在時刻t中進行開門時,在對該開 門的開門樓層f與該開門前的行進方向㈣之開門時間 DT(Tp(p),f,U/D)加上該開門的開門持續時間τ〇。而且, 對所對應的η加上1。前進到步驟2〇1〇。 步驟2G1G中,確認時刻U否為時間區段Τρ(ρ)的 二時刻。當被確認時,前進到步驟2012。當不被確 ,刖進到步驟2018 〇 在步驟2 018中,對時刻t力μ j 9ηηβ ^ j 1加上1秒,然後返回到步驟 2008,進行在時刻t+〇:〇〇:01的處理。 在步驟2012中,檢索保存於開門時間資料 ^ ^ Tp(p) t ^ ^ Γ, π DTS(TpCp)> 〇 其次,1Γ進到步驟2014。 在步驟2014中,新的開門時間阶 ^ 藉由公式38所示的式子算出。+ i PP)’f’U/D)係 [公式38J 前進到步驟觀。 318203 38 1298055 , 卿(物,,,,=卿祕⑺'_+麵輪,伽D) 在乂驟2016中,保存於開門時間資料保 DTS(TP(P),f,U/D)被變驟、出。"48 的 DTSN(Tp(p),f,U/D)o ^ 2014 异出的開門時間 料的=16的處理結束,時間區段TP(⑽ 枓的保存元了。該開門時間資料 、 段Tp(p)進行。 邶佤母一時間區 Α開門時間動作決定部250係針對記憶於附有 减表244的指數號碼i為相同之時間區段間曰^ 開門時間DTS(TP(P),f,U/D)的平所:、: 處理流程而算出。以所算出的平均值與指數上= =的統計開門時間DTS(Tp(p),f,_當作目 =二機箱控制裝置.16⑴㈣ _ I P,,U/D) ’在附有指數控制參數表244以第18 圖所不的形式保存。 ^ 鲁 中f祜I第21圖的平均值的處理流程中,在步驟2102 上方化成最下樓層,在步驟2104中㈣被初始化成 向,在步驟21〇6中時間區段Tp(p)被初始化成Τρ⑴, 2Π8中ΤΜΡ㈣始化成〇,在步驟2110中售被 儀同口一, t。聊係同一個指數號碼1為連續的數, DT二τ r固:曰數旒碼1為連續的時間區段的統計開門時間 DTS(Tp(p),f,u/D)的和。 瑪驟、2112中’時間區段抑)與⑽―1)之指數號 P p與I(Tp(p-l))進行相同判定。當為相同時,前 318203 39 1298055 進到步驟2114。當不為相同時,前進到步驟212〇。 在步驟2114中,DTMP藉由統計開門時間 DTS(TP(P),f,U/D)被累加而更新。前進到^⑴6。 在步驟2116中,TMP被加上卜前進到步驟2118。 =驟2118中,進行時間區段Tp(p)與最後的時間區 之相同判定。當為非相同時,前進到步驟簡, 雙更為下-個時間區段Τρ(ρ+1),返回到步驟m2。 相同時,前進到步驟2128。 田、、 在步驟2128中,確認ϋ/D為下方向。當不為 前❹i步驟2130,U/D被設為下方向,返回到步驟21。二 另方面’當為下方向時,前進到步驟£ 13 2。 在步驟.2132中,確認、f為最上樓層。當不為最上樓層 2,前進到步驟2134,f被加上卜返回到步驟21〇4。另 一方面,當為最上樓層時,開門時間 平均值算出處理結束。 ’ « 在步驟2120中,在指數號碼1(以(1)))與 不為相同的情形下,將開門時間設定值 DSQiKp-TMP-d,f,"…至 DS(Tp(p),f,U/D)設定為 DTMP/TMP。其次,前進到步驟2122。 在步驟2122中,TMP被初始化成〇,接著在步驟2124 中’ DTMP被初始化成〇,前進到步驟2 u 8。 控制參數設定部252係於每一時間區段Tp將保存於附 有指數控制參數表244的該時間區段τρ中的停靠樓層 Η(Τρ)與開門時間設定值DS(Tp, f,U/D))設定於機箱控^制 318203 40 1298055 η 裝置16(1)至16(Ν)。機箱控制裝置14(1)至14(Ν)係根據 所設定的停靠樓層Η(Τρ)控制機箱12(1)至12(Ν)。 而且,如第22圖所示,電梯控制裝置21〇具有根據機 箱12(1)至12(Ν)的群管理,在機箱控制裝置14(1)至14(1〇 設定控制參數的控制群管理裝置232的情形,在群管理裝 置232實施停靠樓層Η(Τρ)與開門時間設定值 、 DS(Tp,f,U/D))的設定也可以。 > .纟本實_中’耗以開門時間t作停靠樓層以外的 機相控制裝置的控制參數而設定,惟即使是門開關速度等 也能使用指數配合交通狀況而設定。 [第4實施例] ί第一至三實施例中係決定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 等待時間成為最小的樓層為停靠樓層。但是,因停靠樓層 的設定而使機箱的動作變多也是值得顧慮的。本實施形^ 的電梯控制裝置係進行在與停靠樓層的評價值(顯示最小“ !化平均機箱等待時間之適當性的評價值)的差為臨限值内 的樓層待機之機箱不實施移動至停靠樓層之模糊停靠動 作。 在第2 3圖顯示有第4實施例的電梯控制裝置31 〇的概 略的構成。機箱、搭乘處呼叫裝置、機箱控制裝置因與第 1實施例至3相同,故說明省略。而且,在控制參數裝置 =中’上下電梯資料檢測部32fl'上下電梯人數資料成 =二下電,人數資料學習部334、上下電梯人數資料 ’、 下電梯比率及連續上電梯率運算部324係 318203 41 12*98055 進行與第2貫施例或3者相同的處理,故說明省略。 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354係決定每一時間區段Tp的臨 時決定停靠樓層G(Tp)。顯示該決定處理流程於第24圖。 在第24圖中,步驟3104、3016、3018以外因與第2 貫施例的靜悲停靠動作決定部丨38決定臨時決定停靠樓層 的處理(第8圖所示的處理)相同,故說明省略。 在步驟3014中,與第2實施例的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 138決定臨時決定停靠樓層的步驟1〇〇6之處理(參照第8 籲圖)一樣,決定每一時間區段Tp的主停靠樓層。 其次,在步驟3016中,算出假定停靠樓層Π(Τρ(ρ)) 至Xi(TP(P))的集合為主停靠樓層ΧΜ(Τρ(ρ))時的評價 值,換言之,成為比以公式17、18表示的上電梯預定者的 平1機箱等待時間Ε(Τρ(ρ),ΧΜ(Τρ(ρ)))與規定時間ΤΗΕ的 和還小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之停靠樓層的集合之模糊停靠 樓層JA(Tp(p))。此等關係係顯示於公式39。臨限值τηε #係根據允許哪種程度的等待時間的增加而被給予。 [公式39]
E(Tp9JA{Tp(p))) < Ε(Τρ,Μί(Τρ(ρ))) + THE 而且’使用公式20決定模糊停靠樓層也可以。此情 形,异出成為比主停靠樓層χΜ(Τρ(ρ))的數目為 η(ΧΜ(Τρ(ρ)))時的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ΕΕ(Τρ(ρ),η(ΧΜ(Τρ(ρ))))與臨限值ΤΗΕ的和還小的平均機 箱等待時間之樓層的模糊停靠樓層JA(Tp(p))。此等關係 係顯示於公式40 〇 318203 42 1298055 严[公式40]
EE(Tp, n{JA(Tp{p)))) < EE{Tp, n(XM(Tp(p)))) + THE 在步驟3018中’決定主停靠樓層XM(Tp(P))與少驟 3016所算出的模糊停靠樓層JA(Tp(p))為公式41所示的臨 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 [公式41] G(Tp(p)) = {MnTp(p))9JA(Tp(p))} 此外,當主停靠樓層XM(Tp(p))的集合為Fno(p)時, •亦即不設定主停靠樓層時,模糊停靠樓層也不設定。 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356係從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 354所決定的臨時決定停靠樓層G(Tp(p))決定停靠樓層 H(Tp(p))。決定處理因除了第2實施例的動態停靠動作決 定部140的處理(第9至12圖所示的處理)與第12圖所示 的平均停靠樓層設定處理外,其餘均相同,故說明省略。 以下,顯示本形態的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356所進行的平 鲁均停靠樓層設定處理於第25圖來說明。 在第25圖中,步驟3222F、3222G、3222H以外因與第 2實施例的平均停靠樓層設定處理(第8圖所示的處理)相 同,故說明省略。 在步驟3222F中,與第1實施例的停靠動作決定部26 使用上電梯比率PRF(Tp,〇、下電梯比率PRN(Tp,〇、連續 上電梯率PRC(Tp),決定停靠樓層H(Tp)之方法一樣,使用 在步驟1222A中算出的平均的統計上電梯比率 PRFSA(Tp(p-C2),Tp(p),〇、平均的統計下電梯比率 43 318203 -1298055 PRNSA(Tp(p-C2),Tp(p),f)、平均的統計連續上電梯率 PRCSA(Tp(p-C2),Tp(p)),決定時間區段 Tp(p-C2)至時間 區段Τρ(ρ)的平均主停靠樓層HMA(Tp(p-C2),Τρ(ρ))。決定 後,前進到步驟3222G。 在步驟3 2 2 2 G中’异出機廂等待時間比停靠樓層成為 比平均主停靠樓層HMA(Tp(p-C2),Τρ(ρ))時的機箱等待時 間EA(HMA(Tp(p-C2),Tp(p)))與規定時間THE的和還小的 停靠樓層,或者算出平均機箱等待時間比平均主停靠樓層 _ XMA(Tp(p-C2),Tp(p))的數目為 n(XMA(Tp(p-C2),Tp(p))) 時的機箱等待時間EEA(n(XM(Tp(p-C2),Tp(p))))與臨限 值THE的和還小的樓層之平均模糊停靠樓層 JAA(Tp(p-C2), Tp(p))。此等關係係以公式42與公式43 的式子表示。 [公式42]
K4(JA(Tp(p - C2%Tp{p))) < Κ4(Μ£4(Τρ(ρ - C2\ Tp(p))) + THE •[公式43]
EEA{n{JA(Tp{p -C2\Tp{p)))) < EKA{n{MU{Tp{p-C2)Jp{p))))^THE 接著,在步驟3222H中,將平均主停靠樓層 XMA(Tp(p-C2),Tp(p))與在步驟3222G算出的平均模糊停 靠樓層JAA(Tp(p-C2),Tp(p))設定為時間區段Tp(p-C2)至 時間區段Tp(p-1)的停靠樓層H(Tp(p-C2))至H(Tp(p-l))。 靜態停靠動作決定部354或動態停靠動作決定部356 與第2實施例一樣,也決定上電梯預定者的平均機箱等待 時間成為最小的停靠樓層。此等停靠樓層係相當於主停靠 44 318203 ,1298055 樓層XM(Tp(p))。此等停靠樓層也被設定於停靠樓層 H(Tp(p))。因此,在控制參數設定表358如第26圖所示, 每一時間區段設定有主停靠樓層與模糊停靠樓層。 模糊停靠動作裝置360(1 )至36〇(们係由設定於機箱 控制裳置16(1)至16(N)的停靠樓層(主停靠樓層與模糊停 靠樓層)與機箱12⑴至12⑻的停靠位置決定該機箱的待 '機位置。顯示待機位置決定處理於帛27圖。在步驟3302 ^確認決定對象的機箱的停止位置為主停靠樓層或模糊 層。當被破認時,機箱在主停靠樓層或模糊停靠樓 _ =機到新的呼叫被登錄為止。另—方面,當不被確認時, v驟3304 ’藉由機箱控制裝置,機箱 停罪樓層待機。 停靠動作裝置被安裝於機箱控制裝置的每一個 模糊停靠電梯控制裝置210以實施 •裝置的It乍也 【圖式簡單說明】"&裝置設定停靠樓層也可以。 ;2是第1實施例的電梯控制裝置的概略圖。 圖 圖是上下電梯資料檢測部所檢測的上電梯資料的 第 第 第 圖 -疋上下電梯貝料檢測部所檢測的下電梯資料的 圖是交通量資料的圖。 圖是顯示記憶於控制炎 制翏數表的每一時間區段的停 318203 45 1298055 w DTSN 新的統計開門時間 DS 開門時間設定值 E 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EE 平均機箱等待時間 f 樓層 G 臨時決定停靠樓層 H 停靠樓層 HA 平均停靠樓層 •I 指數號碼 JA 模糊停靠樓層 JAA « 平均模糊停靠樓層 n(H) 停靠樓層數 PN 上電梯人數 PF 下電梯人數 PC 連續上電梯人數 φ PRN 上電梯比率 PRF 下電梯比率 PRC連續上電梯率 PNS 統計上電梯人數 PFS 統計下電梯人數 PCS 統計連縯上電梯數 PRNS 統計上電梯比率 PRFS 統計下電梯比率 PRCS 統計連續上電梯率 50 318203 1298055 PNSA 平均的統計上電梯人數 PFSA 平均的統計下電梯人數 PRNSA 平均的統計上電梯比率 PRFSA 平均的統計下電梯比率 PRCSA 平均的統計連續上電梯率 Tr 機箱等待時間 Tp 時間區段 To 開門持續時間 ► t 時刻 U/D 行進方向 X 假定停靠樓層 XM 主停靠樓層 XMA 平均主停靠樓層 51 318203

Claims (1)

1298055 申請專利範圍ί! )ψή·:ι 第95117090號專利申請案 (97年1月29曰) 】· 一種控制參數設定裝置,其特徵為: 根據:在每一 在控制至少一台機箱的電梯系統中^一 :間區段的各樓層的上電梯人數及下電梯::;::機 :的乘客下電梯的樓層待機’並在該機箱連續上電梯的 =一時間區段輯續上電梯人數;以及由該上電梯人數 SI:二人數與該連續上電梯人數預測的上電梯預 等待時間,而選擇設定停靠樓層或非設定停 =之任一個,並於設定停靠樓㈣ 圍第1項之控制參數設定裝置,其中,對 間匚兄’且經設定相同層停靠樓層之時 段之其他控制參Γ並根據該指數來設定該時間區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1 其中,使機箱才 … J、之控制參數設定裝置, 範圍内沾全上電梯預定者的機箱等待時H#A — 靶圍内的時間之樓層待機。 外間係為一定 318203(修正本) 52 1298055 物I ή
118 第7圖 5 1298055 义1年 (月4日修(更)正替換頁 14⑴〜14(M) 16⑴〜16(N) MWs. 機蠢璧制 機廂 12(1)〜12(N) 132 君證 110電梯控制裝置
10
218 第14圖 11 1298055
218 第22圖 17 1298055
3ί8控制參數裝置 第23圖 18
TW095117090A 2005-05-17 2006-05-15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of elevator system TWI29805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4390 2005-05-17
PCT/JP2006/304919 WO2006123470A1 (ja) 2005-05-17 2006-03-13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98055B true TWI298055B (en) 2008-06-21

Family

ID=3743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7090A TWI298055B (en) 2005-05-17 2006-05-15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of elevator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879887B2 (zh)
KR (1) KR100961023B1 (zh)
CN (1) CN101198535B (zh)
TW (1) TWI298055B (zh)
WO (1) WO2006123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3717B2 (ja) * 2011-02-16 2015-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交通流検出装置
CN102689824B (zh) * 2011-03-25 2015-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中的参数和设备的推荐装置
CN111192117B (zh) * 2020-01-02 2024-03-12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订单生成方法及其系统
CN111532912B (zh) * 2020-03-30 2022-07-08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基站调整方法
CN111422719B (zh) * 2020-06-10 2020-09-25 广东梯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能耗智能管理统计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2723047B (zh) * 2020-12-24 2022-09-20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9280A (ja) * 1983-02-15 1984-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管理装置
US5024295A (en) * 1988-06-21 1991-06-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lative system response elevator dispatcher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vary bonuses and penalties
US5786550A (en) * 1995-11-30 1998-07-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Dynamic scheduling elevator dispatcher for single source traffic conditions
JP2004099206A (ja) * 2002-09-05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4027193B2 (ja) * 2002-09-11 2007-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4538264B2 (ja) * 2004-05-17 2010-09-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79887B2 (ja) 2012-02-22
KR100961023B1 (ko) 2010-06-01
CN101198535A (zh) 2008-06-11
JPWO2006123470A1 (ja) 2008-12-25
CN101198535B (zh) 2013-06-19
KR20080013912A (ko) 2008-02-13
WO2006123470A1 (ja) 200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8055B (en)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of elevator system
JP5865729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3979372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11263729B (zh) 电梯运行管理系统以及运行管理方法
JP6230472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002296A (zh) 一种判断模块及其构成的电梯运行控制系统
CN111225866B (zh) 自动呼叫登记系统以及自动呼叫登记方法
JP2019081622A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553570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435215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305178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6370008B1 (ja) エレベ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JP557090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344244A (zh) 组管理控制装置及组管理控制方法
JP2016074525A (ja) 所在人数推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517184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WO201822078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918906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5774301B2 (ja) 群管理学習装置
JP6483559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777494A (zh) 电梯系统
CN111392525A (zh) 电梯调配的方法
JP453826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5963634B2 (ja) エレベータ交通需要予測装置
JP571371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交通流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