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8535B - 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8535B
CN101198535B CN200680017111.7A CN200680017111A CN101198535B CN 101198535 B CN101198535 B CN 101198535B CN 200680017111 A CN200680017111 A CN 200680017111A CN 101198535 B CN101198535 B CN 101198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terraced floor
boarding
car
terra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71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8535A (zh
Inventor
岩田雅史
文屋太阳
盐崎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98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8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8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85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在控制1个或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每个时间段的各楼层的乘梯人数和下梯人数、在上述轿厢的乘客下梯的楼层待机并连续地乘坐上述轿厢的每个时间段的连续乘梯人数、从上述乘梯人数、上述下梯人数和上述连续乘梯人数预测的乘梯预定者的等待轿厢时间,而选择停梯楼层的设定或停梯楼层的非设定的某一个,在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决定停梯楼层。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至少具备1个轿厢的电梯系统中高效地运行轿厢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缩短乘梯预定者的等待轿厢的时间,将电梯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没有乘客的时刻使轿厢在预料到接着会有乘客的楼层或与其接近的楼层(停梯楼层)待机。作为这样的电梯控制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4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09837号公报)中,预测各楼层的厅站呼叫发生概率,在存在多个该值处于既定范围内的楼层的情况下,在预测至少半数的厅站呼叫的方向为下方向时,将这些楼层中最上的楼层定为停梯楼层。 
在专利文献2(特开2004-99206号公报)中,根据每个时间段的乘客数,利用预先进行模拟得到的停梯楼层设定评价函数来评价设定了停梯楼层的情况下的等待时间,按照停梯楼层设定评价函数的值来决定停梯楼层。 
在专利文献3(特开2005-324953号公报)中,从每个时间段的各楼层的乘梯人数和下梯人数预测并运算乘梯预定者的等待轿厢时间,根据该运算结果决定停梯楼层,即不进行模拟而决定停梯楼层。由此,不管大楼中具备的电梯是什么样的电梯,都能决定停梯楼层。 
但是,在较多地发生乘客的特定楼层间的往复行动或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移动的巡回行动等、某个乘客的下梯楼层与下一个乘客乘梯楼层为同一楼层那样的状况的情况等下,有时不适合设定停梯楼层。作为其对策,在专利文献4(特开2004-99279号公报)中将某个乘 客的下梯楼层与下一个乘客乘梯楼层为同一楼层的概率定为非停梯动作有利率,对于非停梯动作有利率的值,进行模拟等而预先设定了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条件。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09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99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324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4-99279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在乘客的特定楼层间的往复行动或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移动的巡回行动等、某个轿厢的乘客的下梯楼层与下一个预定乘坐该轿厢的使用者所等待的楼层为同一楼层的情况下,由于在停梯楼层的决定中没有不设定停梯楼层这样的选择项,故存在不能缩短乘梯预定者等待轿厢的时间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2由于利用事先进行模拟得到停梯楼层设定评价函数,故如果不成为与模拟的状况一致的状况,则不能最佳地决定停梯楼层。此外,在停梯楼层的决定中没有不设定停梯楼层这样的选择项。 
专利文献3也与专利文献1或2同样,在停梯楼层的决定中没有不设定停梯楼层这样的选择项。 
专利文献4在停梯楼层的决定中包含不设定停梯楼层这样的选择项,但由于事先进行模拟得到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条件,故如果不成为与模拟的、不设定停梯楼层那样的状况一致的状况,则不能最佳地决定不设定停梯楼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也考虑某个轿厢的乘客的下梯楼层与下一个乘坐该轿厢的乘梯预定者等待的楼层为同一楼层的情况,可以以包含不设定停梯楼层的选择项的方式设定停梯楼层的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控制1个或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每个时间段的各 楼层的乘梯人数和下梯人数、在上述轿厢的乘客下梯的楼层待机并连续地乘坐上述轿厢的每个时间段的连续乘梯人数、从上述乘梯人数、上述下梯人数和上述连续乘梯人数预测的乘梯预定者的等待轿厢时间,而选择停梯楼层的设定或停梯楼层的非设定的某一个,在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决定停梯楼层。 
按照本发明,由于包含不设定停梯楼层的选择项并可设定停梯楼层,故即使有某个轿厢的乘客的下梯楼层与下一个乘坐该轿厢的乘梯预定者所等待的楼层为同一楼层那样的乘客,也能缩短乘梯预定者的等待轿厢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上下梯数据检测部检测的乘梯数据的图。 
图3是上下梯数据检测部检测的下梯数据的图。 
图4是交通量数据的图。 
图5是表示在控制参数表中存储的每个时间段的停梯楼层的数据。 
图6是具备组管理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的暂定停梯楼层决定流程。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的停梯楼层决定流程。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第1扫描处理的流程。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第2扫描处理的流程。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平均停梯楼层决定处理的流程。 
图13是具备组管理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第1扫描处理的流程。 
图16是实施方式3的第2扫描处理的流程。 
图17是表示在带有索引的控制参数表中存储的每个时间段的停梯楼层的数据。 
图18是表示开门数据的图。 
图19是开门时间数据保存处理的流程。 
图20是表示在开门时间数据保存部中存储的开门时间数据的图。 
图21是计算统计开门时间DTS的平均值的处理流程。 
图22是具备组管理装置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23是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24是实施方式4的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的暂定停梯楼层决定流程。 
图25是实施方式4的平均停梯楼层决定处理的流程。 
图26是表示在控制参数表中存储的每个时间段的主停梯楼层和模糊停梯楼层的数据。 
图27是模糊停梯动作装置的停梯楼层决定处理的流程。 
符号说明 
10电梯控制装置、12轿厢、14厅站呼叫装置、16轿厢控制装置、18控制参数设定装置、20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2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4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6停梯动作决定部、28控制参数表、30控制参数设定部、32组管理装置、 
110电梯控制装置、118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20上下梯数据检测部、122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124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128控制参数表、130控制参数设定部、132组管理装置、134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136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138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 
210电梯控制装置、218控制参数设定装置、220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22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4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32组管理装置、234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236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238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242带有索引的动态停梯 动作决定部、244带有索引的控制参数表、246开门时间数据检测部、248开门时间数据保存部、250开门时间动作决定部、 
310电梯控制装置、318控制参数设定装置、320上下梯数据检测部、322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324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330控制参数设定部、334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336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354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6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8控制参数表、360模糊停梯动作装置、 
Tp时间段、f楼层、U/D行进方向、PN乘梯人数、PF下梯人数、PC、连续乘梯人数、CN乘梯总人数、CF下梯总人数、PRN乘梯比率、PRF下梯比率、PRC连续乘梯率、E平均等待轿厢时间、Tr等待轿厢时间、X假定停梯楼层、H停梯楼层、n(H)停梯楼层数、EE平均等待轿厢时间、 
PNS统计乘梯人数、PFS统计下梯人数、PCS统计连续乘梯人数、CNS统计乘梯总人数、CFS统计下梯总人数、PRNS统计乘梯比率、PRFS统计下梯比率、PRCS统计连续乘梯率、G暂定停梯楼层、PNSA平均的统计乘梯人数、PFSA平均的统计下梯人数、CNSA平均的统计乘梯总人数、CFSA平均的统计下梯总人数、PRNSA平均的统计乘梯比率、PRFSA  平均的统计下梯比率、PRCSA平均的统计连续乘梯率、HA平均停梯楼层、 
I索引编号、To开门继续时间、DT开门时间、t时刻、DTS统计开门时间、DTSN新的统计开门时间、DS开门时间设定值、 
XM主停梯楼层、JA模糊停梯楼层、XMA平均主停梯楼层、JAA平均模糊停梯楼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概要. 
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根据每个时间段的各楼层的乘梯比率和下梯比率、每个时间段的连续乘梯率而按每个时间段设定在没有乘客(也包含预定者)时(在没有电梯的呼叫时)轿厢所待 机的停梯(park)楼层。也有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在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轿厢在最后乘客下梯的楼层停止。后面叙述乘梯比率、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 
具体地说,控制参数设定装置决定停梯楼层或进行不设定停梯楼层的决定,以使对于在在各时间段在停梯楼层待机的轿厢(根据情况,与在停梯楼层待机的轿厢一起存在于停梯楼层以外的楼层的轿厢)进行了厅站呼叫登录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的等待轿厢时间(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 
为了使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事前先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出现几种称为停梯楼层的术语。例如暂定停梯楼层、平均停梯楼层、(平均)主停梯楼层、(平均)模糊停梯楼层。这些是为了决定停梯楼层而存在的计算上的停梯楼层。 
此外,所谓时间段,是从任意的开始时刻到任意的结束时刻的确定了的时间间隔,例如表现为从时刻0时0分0秒到时刻0时1分0秒。根据需要可变更构成时间段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时间间隔。 
再者,所谓呼叫登录,是对轿厢指示移动目的地的指令,厅站呼叫登录是在某个楼层等待的使用者指示轿厢到该楼层来的指令,目的地楼层呼叫登录是使用者指示轿厢使该乘坐的轿厢到所希望的楼层去的指令。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利用于单轴·单梯电梯系统(在1个升降路中容纳了1个轿厢的电梯装置)或单轴·多梯电梯系统(在1个升降路中容纳了多个轿厢的电梯装置),在施设了电梯系统的全部建筑物中控制多个轿厢。 
根据以上所述,以下说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概略地表示了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电梯控制装置10的结构,具有:N个轿厢12(1)~12(N);分别在M楼层的厅站设置的厅站呼叫装置14(1)~14(M);以及从轿厢12(1)~12(N)各自的内部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装置(未图示)和厅站呼叫装置14(1)~ 14(M)取得呼叫登录信息以个别地控制轿厢12(1)~12(N)的N台轿厢控制装置16(1)~16(N)。符号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符号N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10具有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8,该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8从轿厢控制装置16(1)~16(N)取得关于轿厢运行状态的信息,从所取得的信息计算轿厢的控制中使用的控制参数并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上述参数。 
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8作为设定停梯楼层以使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的构成要素,具有: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0;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停梯动作决定部26;控制参数表28;以及控制参数设定部30。以下详细地说明这些构成要素,同时说明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8进行的停梯楼层决定方法。 
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0从轿厢控制装置16(1)~16(N)取得关于轿厢12(1)~12(N)的运行状态的信息,从目的地楼层呼叫装置(未图示)或厅站呼叫装置14(1)~14(M)取得关于呼叫登录的信息。在所取得的信息中包含上下梯开始时刻、乘梯楼层、下梯楼层、轿厢的行进方向、上下梯人数,根据这些信息,例如用图2或图3的形式生成上下梯数据。从下述电梯系统得到用图2或图3的形式表示的上下梯数据,即在该电梯系统中厅站呼叫装置14(1)~14(M)分别具有用于呼叫登录上下目的地楼层方向的UP/DOWN(上/下)按钮,另外轿厢12(1)~12(N)内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装置具有多个用于登录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按钮。 
图2表示了由下述信息构成的乘梯数据,即该信息包括:乘梯预定者向厅站呼叫装置14(1)~14(M)以厅站呼叫方式登录了目的地楼层方向的时刻(乘梯开始时刻)、乘梯预定者存在的楼层(乘梯楼层)、所登录的目的地楼层方向、乘梯预定者的人数(乘梯人数)。图3表示了由下述信息构成的下梯数据,即该信息包括:向目的地楼层以呼叫的方式登录了目的地楼层的时刻(下梯开始时刻)、所登录 的目的地楼层(下梯楼层)、到达下梯楼层为止的轿厢的行进方向、在该下梯楼层下梯了的人数。例如根据利用在轿厢中设置了的重量传感器来检测的重量的变化而计算这些上下梯人数。 
乘梯开始时刻或下梯开始时刻也可以不是进行了呼叫登录的时刻,而是使用者实际上乘坐轿厢的时刻或下梯的时刻、即产生了重量传感器检测的重量变化的时刻。在该情况下,也可使用在厅站具有目的地楼层呼叫装置的电梯系统。 
直到后述的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结束至少包含乘梯开始时刻或下梯开始时刻的时间段的上下梯人数数据的生成为止,保存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0检测的上下梯数据。 
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使用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0检测了的图2或图3中表示的上下梯数据,计算某个时间段的上下梯人数数据。在乘梯人数数据中,在任意的时间段Tp中的M楼层中的任意的f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方向而呼叫登录上方向(UP)或下方向(DOWN)后在轿厢中乘坐的人数表示为PN(Tp、f、UP)或PN(Tp、f、DOWN)。也有将PN(Tp、f、UP)和PN(Tp、f、DOWN)省略地表示为PN(Tp、f、U/D)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下梯人数数据中,将在任意的时间段Tp中的在上方向(UP)或下方向(DOWN)上移动并到达了的M楼层中的任意的f楼层中下梯了的人数表示为PF(Tp、f、UP)或PF(Tp、f、DOWN)。也有将PF(Tp、f、UP)和PF(Tp、f、DOWN)省略地表示为PF(Tp、f、U/D)的情况。 
再者,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使用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0检测的图2或图3中表示的上下梯数据,计算连续乘梯人数数据。所谓连续乘梯,指的是在某个轿厢的乘客下梯的楼层中下一个乘客在待机、该下一个乘客在该轿厢接着乘梯的情况。用PC(Tp)表示在时间段Tp中的连续乘梯的人数。 
对于全部的时间段Tp、全部的f楼层(全部的M楼层)、全部的行进(目的地)方向U/D计算乘梯人数PN(Tp、f、U/D)、下梯 人数PF(Tp、f、U/D)。对于全部的时间段计算连续乘梯人数PC(Tp)。 
再有,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也可使用观察并记录电梯的交通状况的交通实测装置(未图示)得到的交通量数据,生成上下梯人数数据。交通量数据表示在任意的时刻(移动时刻)在乘梯楼层与下梯楼层之间移动的人数,例如,在图4中表示交通量数据。在交通量数据中,移动时刻是厅站呼叫登录时刻、目的地楼层呼叫登录时刻、乘梯时刻、下梯时刻的某一个,或使用这些时刻计算的时刻。由于交通量数据的生成方法是众所周知的,故简单地说明,例如,是根据在轿厢出发到返回为止的动作中得到的乘梯楼层、下梯楼层、乘梯人数、下梯人数的信息而推测用于表示交通量的在乘梯楼层与下梯楼层之间移动的人数的方法。在交通量数据中,在下梯楼层是比乘梯楼层高的楼层的情况下,将移动方向定为上方向(UP),另一方面,在下梯楼层是比乘梯楼层低的楼层的情况下,将移动方向定为下方向(DOWN),由此可从交通量数据生成上下梯人数数据。 
直到后述的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决定至少包含乘梯开始时刻或下梯开始时刻的时间段的停梯楼层为止,保存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生成的上下梯人数数据或连续乘梯人数数据。 
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在每个时间段Tp使用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计算的上下梯人数数据对上下梯比率进行运算。从乘梯人数PN(Tp、f、U/D)计算在时间段Tp中在轿厢中乘坐的总人数CN(Tp)。用数学式1表示乘梯总人数CN(Tp)。在用数学式1表示的式中,FL是M楼层的最下楼层,FU是最上楼层。 
[数学式1] 
CN ( Tp ) = Σ f = FL FU { PN ( Tp , f , UP ) +PN ( Tp , f , DOWN ) }
接着,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计算对于乘梯总人数CN(Tp)的、在时间段Tp中的f楼层中的乘梯比率PRN(Tp、f)。用数学式2表示乘梯比率PRN(Tp、f)。 
[数学式2] 
PRN ( Tp , f ) = PN ( Tp , f , UP ) + PN ( Tp , f , DOWN ) CN ( Tp )
在求下梯比率的情况下,首先,从下梯人数PF(Tp、f、U/D)计算在时间段Tp中从轿厢下梯了的总人数CF(Tp)。用数学式2表示下梯总人数CF(Tp)。在用数学式3表示的式中,FL是最下楼层,FU是最上楼层。 
[数学式3] 
CF ( Tp ) = Σ f = FL FU { PF ( Tp , f , UP ) + PF ( Tp , f , DOWN ) }
接着,计算对于下梯总人数CF(Tp)的在时间段Tp中的f楼层中的下梯比率PRF(Tp、f)。用数学式4表示下梯比率PRF(Tp、f)。 
[数学式4] 
PRF ( Tp , f ) = PF ( Tp , f , UP ) + PF ( Tp , f , DOWN ) CF ( Tp )
在每个时间段Tp中计算数学式1的乘梯总人数CN(Tp)和数学式3的下梯总人数CF(Tp)。在每个时间段Tp中对于全部f楼层计算数学式2的乘梯比率PRN(Tp、f)和数学式4的下梯比率PRF(Tp、f)。 
此外,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在每个时间段Tp中用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计算的上下梯人数数据对连续乘梯率进行运算。 
在此,说明连续乘梯率。连续乘梯率,如数学式5中所示,是用乘梯总人数CN(Tp)除在乘客下梯了的楼层中接着乘梯了的连续乘梯人数PC(Tp)的值。表示:在该连续乘梯率高的情况下,为了减小下一个使用者的等待时间,最好不进行停梯动作,直接在上一次的乘客下梯楼层以电梯空的状态停止。 
[数学式5] 
PRC ( Tp ) = PC ( Tp ) CN ( Tp )
在每个时间段Tp中计算数学式5的连续乘梯率PRC(Tp)。 
停梯动作决定部26从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计算了的乘梯比率PRN(Tp、f)和下梯比率PRF(Tp、f)、连续乘梯率PRC(Tp)决定时间段Tp中的停梯楼层H(Tp)。 
具体地说,停梯动作决定部26在任意的楼层中设定停梯楼层或不设定停梯楼层,使得设定了停梯楼层时(也包含不设定停梯楼层)的大楼整体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 
将在时间段Tp中停梯楼层假定为X(Tp)时,用数学式6表示该时间段Tp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Tp))。以下,为了省略起见,式中X(Tp)用X表示。 
[数学式6] 
E ( Tp , X ) = Σ f = FL FU [ PRN ( Tp , f ) Σ d = FL FU { PRF ( Tp , d ) min ( Tr ( f , d ) , Tr ( f , X ) ) } ]
在数学式6中,时间Tr(f、d)表示在d楼层停梯了的轿厢到乘梯预定者等待的f楼层的移动时间,时间Tr(f、X)表示在停梯楼层X待机的轿厢到乘梯预定者等待的f楼层的移动时间。min(Tr(f、d)、Tr(f、X))表示了时间Tr(f、d)和时间Tr(f、X)中最小的一个时间,即轿厢到达f楼层的最小时间。由于d楼层是乘客下梯了的楼层,故轿厢在d楼层停梯了的概率以下梯比率PRF(Tp、d)来给出。此外,以乘梯比率PRN(Tp、d)给出多个乘梯预定者等待的比率高的f楼层。 
再有,将在时间段Tp中停梯楼层假定为X(Tp)时,也可用数学式7求出该时间段Tp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Tp))。 
[数学式7] 
E ( Tp , X ) = Σ f = FL FU [ PRN ( Tp , f ) min { ( Σ d = FL FU PRF ( Tp , d ) Tr ( f , d ) ) ,Tr ( f , X ) } ]
在时间段Tp中是停梯楼层H(Tp)时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H(Tp)),如数学式8中所示,由数学式6或数学式7中表示的假定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Tp))的最小 值给出,将停梯楼层H(Tp)决定为假定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Tp))为最小时的假定停梯楼层X(Tp)。 
[数学式8] 
E(Tp,H(Tp))=min(E(Tp,X)) 
另一方面,在时间段Tp中,用数学式9表示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Fno)。 
[数学式9] 
E(Tp,Fno)=EFno(Tp) 
在此,说明数学式9中表示的EFno(Tp)的计算。由于连续乘梯了的乘梯预定者的等待时间是0,故实际上从不连续乘梯的乘梯预定者的等待时间来计算在时间段Tp中的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Fno(Tp)。因而,不能如数学式6或数学式7中表示的等待时间E(Tp、X)那样按原样使用乘梯比率PRN(Tp、f)或下梯比率PRF(Tp、f)来求出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Fno(Tp),而在求出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连续乘梯的乘梯预定者。换言之,考虑不连续乘梯的乘梯预定者来求出。 
在时间段Tp中的不连续乘梯的人数对于乘梯总人数的的比率由1-PRC(Tp)来给出,如果用乘梯比率PRN(Tp、f)和下梯比率PRF(Tp、f)表示1-PRC(Tp),则成为数学式10中表示的式。 
[数学式10] 
1 - PRC ( Tp ) =
Σ f Σ d = f { [ PRN ( Tp , f ) -min ( PRN ( Tp , f ) , PRF ( Tp , f ) ) × η } × { PRF ( Tp , d ) -min ( PRN ( Tp , d ) , PRF ( Tp , d ) ) × η } ]
在数学式10中,η是求出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Fno(Tp)时使用的对于乘梯比率PRN(Tp)和下梯比率PRF(Tp)的校正率。由于校正率与连续乘梯率相对应,故以下称为连续乘梯确定率。 
如果为了求出连续乘梯确定率η而改写数学式10的式,则成为数学式11中表示的式。 
[数学式11] 
2-Bη+C=0 
A = Σ f Σ d = f { min ( PRN ( Tp , f ) , PRF ( Tp , f ) ) × min ( PRN ( Tp , d ) , PRF ( Tp , d ) ) }
B = Σ f Σ d = f { PRN ( Tp , d ) min ( PRF ( Tp , f ) , PRF ( Tp , d ) ) }
+ Σ f Σ d = f { PRF ( Tp , d ) min ( PRN ( Tp , f ) , PRF ( Tp , f ) ) }
C = Σ f Σ d = f { PRN ( Tp , f ) × PRF ( Tp , d ) } - 1 + PRC ( Tp )
用数学式12表示从数学式11求出的连续乘梯确定率η。 
[数学式12] 
η = B - B 2 - 4 AC 2 A
用数学式13和数学式14表示省略了连续乘梯的乘客的乘梯比率和下梯比率、即用于求出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Fno(Tp)的校正乘梯比率PRN′(Tp)和校正下梯比率PRF′(Tp)。 
[数学式13] 
PRN′(Tp,f)=PRN(Tp,f)-min(PRN(Tp,f),PRF(Tp,f))×η 
[数学式14] 
EFno ( Tp ) = Σ f [ PRN ′ ( Tp , f ) Σ d = f { PRF ′ ( Tp , d ) Tr ( f , d ) } ]
如数学式15中所示,从校正乘梯比率PRN′(Tp)和校正下梯比率PRF′(Tp)计算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Fno(Tp)。 
[数学式15] 
E(Tp)=min(E(Tp,H(Tp)),E(Tp,Fno)) 
根据以上所述,根据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用数学式16表示在时间段Tp中的最小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时间E(Tp)。 
[数学式16] 
E(Tp)=min(E(Tp,H(Tp)),E(Tp,Fno)) 
在E(Tp)=E(Tp、H(Tp))的情况下,停梯动作决定部26 在时间段Tp中将停梯楼层设定为H(Tp)。另一方面,在E(Tp)=E(Tp、Fno)的情况下,停梯动作决定部26在时间段Tp中不设定停梯楼层。 
迄今为止,说明了轿厢是2个、设定1个停梯楼层(或不设定)的情况,但也可轿厢有N(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且决定多个停梯楼层。 
在轿厢有N个、将在时间段Tp中的假定停梯楼层定为X1(Tp)~Xi(Tp)时,用数学式17表示该时间段Tp中的乘梯预定者的假定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1(Tp)、...、Xi(Tp))。 
[数学式17] 
E ( Tp , X 1 , · · · , Xi ) =
Σ f = FL FU [ PRN ( Tp , f ) ] Σ d 1 = FL FU · · · Σ dj = FL FU { PRF ( Tp , d 1 ) · · · PRF ( Tp , dj )
min(Tr(f,d1),…,Tr(f,dj),Tr(f,X1),…,Tr(f,Xi))}] 
楼层d1~dj是在时间段Tp中在假定停梯楼层X1~Xi中待机了的轿厢以外的轿厢存在的楼层。在N个轿厢中,i个轿厢在假定停梯楼层X1~Xi中待机,j个轿厢存在于楼层d1~dj。符号i、j、N满足j=N-i。 
时间Tr(f、X1)~Tr(f、Xi)是在假定停梯楼层X1~Xi中待机的轿厢分别从该停梯楼层X1~Xi移动到A乘梯预定者以厅站呼叫的方式进行登录后的f楼层的轿厢移动时间。时间Tr(f、d1)~Tr(f、dj)是在假定停梯楼层以外的楼层d1~dj中存在的轿厢分别从该楼层d1~dj移动到乘梯预定者以厅站呼叫的方式进行登录后的f楼层的轿厢移动时间。时间Tr(f、X1)~Tr(f、Xi)和时间Tr(f、d1)~Tr(f、dj)中最小的时间成为乘梯预定者的等待时间,由min(Tr(f、d1)、...、Tr(f、dj)、Tr(f、X1)、...、Tr(f、Xi))来给出。在楼层d1~dj中轿厢存在的概率由数学式4的PRF(Tp、d1)~PRF(Tp、dj)来给出。 
再有,在将时间段Tp中的假定停梯楼层定为X1(Tp)~Xi(Tp)时,该时间段Tp的乘梯预定者的假定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 X1(Tp)、...、Xi(Tp))也可由数学式18的式来求出。 
[数学式18] 
E ( Tp , X 1 , · · · , Xi ) =
Σ f = FL FU [ PRN ( Tp , f ) ] Σ d 1 = FL FU · · · Σ dj = FL FU { PRF ( Tp , d 1 ) · · · PRF ( Tp , dj )
min(Tr(f,d1),…,Tr(f,dj),Tr(f,X1),…,Tr(f,Xi))}] 
如数学式19中所示,由数学式17或18中表示的假定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1、...、Xi)的最小值来给出在时间段Tp中在是停梯楼层H(Tp)时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H(Tp))。因而,停梯楼层H(Tp)的集合决定为假定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X1、...、Xi)为最小时的i个假定停梯楼层的集合{X1、...、Xi}。 
[数学式19] 
E′(Tp,H(Tp))=min(E(Tp,X1,…,Xi)) 
根据以上所述,用数学式20来表示根据设定多个停梯楼层或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的时间段Tp中的最小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时间E(Tp)。 
[数学式20] 
E(Tp)=min(E′(Tp,H(Tp)),E(Tp,Fno)) 
在E(Tp)=E′(Tp、H(Tp))的情况下,停梯动作决定部26在时间段Tp中将多个停梯楼层设定为H(Tp)的集合。另一方面,在E(Tp)=E(Tp、Fno)的情况下,停梯动作决定部26在时间段Tp中不设定停梯楼层。 
此外,为了使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为最小,也可设定停梯楼层H(Tp)的集合的构成要素数n(H(Tp))、所谓的停梯楼层的数目。如数学式21中所示,由数学式17或18中表示的假定的等待轿厢时间E(Tp、X1、...、Xi)的最小值来给出在时间段Tp中是停梯楼层H(Tp)的数量为n(H(Tp))时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E(Tp、n(H(Tp)))。因而,将停梯楼层的数n(H(Tp))决定为假定的等待轿厢时间E(Tp、X1、...、Xi)为最小时的集合{X1、...、Xi}的个数n(X(Tp))。X(Tp)={X1、...、Xi}。
[数学式21] 
EE(Tp,n(H(Tp)))=min(E(Tp,X1,…,Xi))=min(EE(Tp,n(X(Tp))) 
停梯楼层的数n(H(Tp))是0~N的范围的数。在停梯楼层的数n(H(Tp))是0的情况下,意味着不存在可使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为最小的停梯楼层。因而,在时间段Tp中停梯楼层的数n(H(Tp))是0时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E(Tp、0)用数学式22来表示。在此,j=N(i=0)。该EE(Tp、0)与E(Tp、Fno)是相同的值。 
[数学式22] 
EE ( Tp , 0 )
= Σ f = FL FU [ PRN ( Tp , f ) ] Σ d 1 = FL FU · · · Σ dj = FL FU { PRF ( Tp , d 1 ) · · · PRF ( Tp , dj ) min ( Tr ( f , d 1 ) , · · · , Tr ( f , dj ) ) } ]
= E ( Tp , Fno )
由此,停梯动作决定部26在每个时间段Tp中决定1个停梯楼层或停梯楼层H的集合或不设定停梯楼层。以下,为了省略起见,在表示为停梯楼层(也包含下述暂定停梯楼层、平均停梯楼层、主停梯楼层、模糊停梯楼层)的情况下假定其中又包含停梯楼层的集合、又包含不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 
在控制参数表28中以图5中表示的表的形态存储停梯动作决定部26决定了的每个时间段Tp的停梯楼层H(Tp)。 
控制参数设定部30在每个时间段Tp中参照控制参数表28,检索与时间段Tp对应的停梯楼层H(Tp),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该停梯楼层H(Tp)或不设定停梯楼层。轿厢控制装置16(1)~16(N)根据所设定的停梯楼层H(Tp)而控制轿厢12(1)~12(N)。 
此外,如图6中所示,在电梯控制装置10具有根据轿厢12(1)~12(N)的组管理而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控制参数的控制组管理装置32的情况下,也可在组管理装置32中实施停梯楼层H(Tp)的设定。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电梯控制装置,不进行事先的模拟,在各时间段中,使用乘梯人数、下梯人数、连续乘梯率这3个值,进行在某个楼层设定了停梯楼层的情况下和未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的等待时间的预测运算,在每个时间段中,根据大楼设备和电梯的利用状况,选择停梯楼层的设定或停梯楼层的非设定中的某一个,在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通过最佳地决定停梯楼层,可减少乘梯预定者的等待时间。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不是根据进行模拟得到设定条件而是与实际的电梯利用状况(而不是从模拟得到了的设定条件)对应地在某个楼层设定停梯楼层或不设定停梯楼层,故例如没有必要分别与所设置的多个大楼内的不同的电梯系统对应地进行设计变更或再设定。此外,即使在1个大楼中,例如在大楼因用途或承租人的变更而电梯系统的利用状况变化了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对电梯控制装置进行再设定。即不管是什么样的电梯系统、而且即使电梯系统的利用状况变化,电梯控制装置都能减少乘梯预定者的等待时间。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基本部分与实施方式1是相同的,但在对过去已计算的上下梯人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使用进行了统计处理的上下梯人数数据来决定每个时间段的停梯楼层这一点上不同。此外,在鉴于沿时序而前后不同的时间段间的电梯的交通状况而决定停梯楼层这一点上不同。 
在图7中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110。由于轿厢、厅站呼叫装置、轿厢控制装置与实施方式1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110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18作为设定停梯楼层以使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的构成要素,具有:上下梯数据检测部120;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122;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134;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136;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124;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控制参数表128;以及控制参数设定部130。以下详细地说明这些构成 要素,同时说明控制参数设定装置118进行的停梯楼层决定方法。 
由于上下梯数据检测部120或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122与实施方式1的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0或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 
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134根据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122生成了的乘梯人数PN(Tp、f、U/D)、下梯人数PF(Tp、f、U/D)和连续乘梯人数PC(Tp),进行在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136中保存了的统计上下梯人数数据的更新。统计上下梯人数数据由统计乘梯人数PNS(Tp、f、U/D)、统计下梯人数PFS(Tp、f、U/D)和统计连续乘梯人数PCS(Tp)构成。 
具体地说,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134按照数学式23、数学式24、数学式25中表示的式,进行在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136中保存的统计上下梯人数数据的更新。式中,α、β是常数,α+β=1。在每个时间段Tp中,关于全部的f楼层(全部M楼层)、全部的行进(目的地)方向U/D更新统计乘梯人数PNS(Tp、f、U/D)和统计下梯人数PFS(Tp、f、U/D)。关于全部时间段Tp更新统计连续乘梯人数PCS(Tp)。 
[数学式23] 
PNS(Tp,f,U/D)←αPNS(Tp,f,U/D)+βPN(Tp,f,U/D) 
[数学式24] 
PFS(Tp,f,U/D)←αPFS(Tp,f,U/D)+βPF(Tp,f,U/D) 
[数学式25] 
PCS(Tp)←αPCS(Tp)+βPC(Tp) 
与实施方式1的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同样,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124使用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136内的统计乘梯人数PNS(Tp、f、U/D)、统计下梯人数PFS(Tp、f、U/D)和统计连续乘梯人数PCS(Tp)来求出统计上下梯总人数、统计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用数学式26~30表示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统计下梯总人数CFS(Tp)、统计乘梯比率PRNS(Tp、f、 U/D)、统计下梯比率PRFS(Tp、f、U/D)、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Tp)。关于全部时间段Tp计算数学式26的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和数学式27的统计下梯总人数CFS(Tp)。在每个时间段Tp中对于全部的f楼层计算数学式28的统计乘梯比率PRNS(Tp、f、U/D)和数学式29的统计下梯比率PRFS(Tp、f、U/D)。对于全部时间段Tp计算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Tp)。 
[数学式26] 
CNS ( Tp ) = Σ f = FL FU { PNS ( Tp , f , UP ) +PNS ( Tp , f , DOWN ) }
[数学式27] 
CFS ( Tp ) = Σ f = FL FU { PFS ( Tp , f , UP ) + PFS ( Tp , f , DOWN ) }
[数学式28] 
PRNS ( Tp , f ) = PNS ( Tp , f , UP ) + PNS ( Tp , f , DOWN ) CNS ( Tp )
[数学式29] 
PRFS ( Tp , f ) = PFS ( Tp , f , UP ) + PFS ( Tp , f , DOWN ) CFS ( Tp )
[数学式30] 
PRCS ( Tp ) = PCS ( Tp ) CNS ( Tp )
与实施方式1的停梯动作决定部26使用乘梯比率PRN(Tp、f)、下梯比率PRF(Tp、f)、连续乘梯率PRC(Tp)来决定停梯楼层H(Tp)的方法同样,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使用统计乘梯比率PRNS(Tp、f)、统计下梯比率PRFS(Tp、f)、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Tp)来决定暂定停梯楼层G(Tp)。 
具体地说,在图8中表示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进行的、用于决定每个时间段Tp的暂定停梯楼层G(Tp)的处理的流程。以下,根据需要,为了个别地表示由多个来构成的时间段Tp,有时用P个时间段Tp(1)~Tp(P)来表示。例如,Tp(1)是0时0分0秒至0时1分0秒、Tp(2)是0时1分0秒至0时2分0秒、...、Tp(P)是23时59分0秒至0时0分0秒。用Tp(p)表示任意的时间段。 以下,说明在每个时间段Tp(p)中决定暂定停梯楼层G(Tp(p))的处理。 
在步骤1002中,将时间段Tp(p)初始化为最初的时间段Tp(1)。 
接着,在步骤1004中将时间段Tp(p)中的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p))与规定值THC进行比较判定。在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p))非常小的情况下,是因为使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而决定了的停梯楼层的妥当性低。在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p))比规定值THC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008,将G(Tp(p))定为未设定,前进到步骤1010。在比规定值THC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006。 
在步骤1006中,决定暂定停梯楼层G(Tp(p))。与实施方式1的停梯动作决定部26使用乘梯比率PRN(Tp、f)、下梯比率PRF(Tp、f)、连续乘梯率PRC(Tp)来决定停梯楼层H(Tp)的方法同样,使用统计乘梯比率PRNS(Tp、f)、统计下梯比率PRFS(Tp、f)、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Tp)来决定暂定停梯楼层G(Tp)。 
接着,在步骤1010中,进行时间段Tp(p)与最后的时间段Tp(P)的同一判定。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012,变更为下一个时间段Tp(p+1),返回到步骤1004,对时间段Tp(p+1)时的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p+1))与规定值THC进行比较判定。 
在步骤1010中判定为时间段Tp(p)与最后的时间段Tp(P)为同一,结束全部的时间段Tp(1)~Tp(P)的暂定停梯楼层G(Tp(1))~G(Tp(P))的决定(也包含未设定)。 
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使用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决定了的暂定停梯楼层G(Tp(p)),来决定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的停梯楼层H(Tp(p))。图9中所示,由步骤1100的第1扫描处理和步骤1200的第2扫描处理构成从暂定停梯楼层G(Tp(p))决定停梯楼层H(Tp(p))的处理。第1扫描处理在暂定停梯楼层G(Tp(p))的值连续的情况下,将该值决定为停梯楼层H(Tp(p))的值。此外,对于用第1扫描处理不能决定的时间 段Tp(p),第2扫描处理根据其前后的平均的状况而决定其前后的停梯楼层H(Tp(p))。以下,详细地说明第1和第2扫描处理。 
在图10中表示第1扫描处理进行的处理的流程。首先,在步骤1102中,将时间段Tp(p)初始化为最初的时间段Tp(1)。 
接着,在步骤1104中进行暂定停梯楼层G(Tp(p))与停梯楼层G(Tp(p-1))的同一判定。在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06,暂定停梯楼层G(Tp(p))成为停梯楼层H(Tp(p))。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08。 
在步骤1108中,确认从时间段Tp(p-1)到以前的时间段Tp(p-C1)的停梯楼层H(Tp(p-1))~H(Tp(p-C1))全部是未被设定。C1是常数,是根据在何种程度上经过去的时间段容许停梯楼层的设定变更来给出的值。在是全部未设定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10,在不是全部未设定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14。 
在步骤1110中,确认从时间段Tp(p-C1)到时间段Tp(p)的暂定停梯楼层G(Tp(p-C1))~G(Tp(p))全部为同一的情况。在全部为同一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12,在不是全部为同一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14。 
在步骤1112中,暂定停梯楼层G(Tp(p))成为从时间段Tp(p-C1)到时间段Tp(p)的停梯楼层H(Tp(p-C1))~H(Tp(p))。接着,前进到步骤1116。 
在步骤1114中,在确认为在步骤1108中停梯楼层H(Tp(p-1))~H(Tp(p-C1))不是全部未设定的情况下或确认为在步骤1110中暂定停梯楼层G(Tp(p-C1))~G(Tp(p))不是全部为同一的情况下,将停梯楼层H(Tp(p))定为未设定。 
在步骤1116中进行时间段Tp(p)与最后的时间段Tp(P)的同一判定。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118,变更为下一个时间段Tp(p+1),返回到步骤1104。 
在步骤1116中判定为时间段Tp(p)与最后的时间段Tp(P)为同一,结束第1扫描处理。 
接着,在图11中表示第2扫描处理进行的处理的流程。首先,在步骤1202中,将时间段Tp(p)初始化为最初的时间段Tp(1)。接着,在步骤1204中,将变量TMP初始化为0。TMP是用于判定停梯楼层H(Tp(p))的未设定状态在怎样程度的数的时间段中连续的变量。 
接着,在步骤1206中,确认停梯楼层H(Tp(p))被设定的情况。在确认为被设定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08,使变量TMP返回到0,接着前进到步骤1226。在未确认为被设定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10。 
在步骤1210中,确认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p))是0的情况。在是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12,在不是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16。 
在步骤1212中,确认停梯楼层H(Tp(p+1))被设定。在确认为被设定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14,停梯楼层H(Tp(p))成为停梯楼层H(Tp(p+1)),接着,前进到步骤1208(处理内容参照上述),接着前进到步骤1226。 
在步骤1212中,在不能确认停梯楼层H(Tp(p+1))被设定的情况时,前进到步骤1218。 
在步骤1216中,在步骤1210中确认了统计乘梯总人数CNS(Tp(p))不是0的情况下,将变量TMP与C2进行比较判定。C2是停梯楼层的未设定状态在C2数的时间段中连续了的情况下用于设定为同一停梯楼层的常数,与C1同样,是根据在何种程度上经过去的时间段容许停梯楼层的设定变更而给出的值。在TMP比C2小(不包含同一的情况)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18,在比C2大(包含同一的情况)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22。 
在步骤1218中,在步骤1212中不能确认停梯楼层H(Tp(p))被设定的情况下或在步骤1216中变量TMP比C2小(不包含同一的情况)的情况下,将停梯楼层H(Tp(p))定为未设定。其后,前进到步骤1220,对变量TMP加1,接着,前进到步骤1226。 
在步骤1222中,在变量TMP比C2大(包含同一的情况)的情况下,进行将从时间段Tp(p-C2)到Tp(p)的停梯楼层H(p-C2)~H(p)设定为平均的停梯楼层的处理。以下,在图12中表示并详细地说明该平均停梯楼层设定处理。 
关于平均停梯楼层设定处理,首先,在步骤1222A中,使用在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136中保存了的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统计乘梯人数PNS(Tp、f、U/D)和统计下梯人数PFS(Tp、f、U/D),计算数学式31、数学式32中表示的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的统计乘梯人数PNSA(Tp(p-C2)、Tp(p)、f、U/D)和平均的统计下梯人数PFSA(Tp(p-C2)、Tp(p)、f、U/D)。 
[数学式31] 
P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U / D ) = Σ s = Tp ( p - C 2 ) Tp ( p ) { PNS ( s , f , UP ) +PNS ( s , f , DOWN ) } C 2
[数学式32] 
P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U / D ) = Σ s = Tp ( p - C 2 ) Tp ( p ) { PFS ( s , f , UP ) + PFS ( s , f , DOWN ) } C 2
与实施方式1的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4同样,使用由数学式31、数学式32中表示的平均的统计乘梯人数PNSA(Tp(p-C2)、Tp(p)、f、U/D)和平均的统计下梯人数PFSA(Tp(p-C2)、Tp(p)、f、U/D),计算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的统计上下梯总人数和平均的统计上下梯比率。用数学式33~36表示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的统计乘梯总人数CNSA(Tp(p-C2)、Tp(p))、平均的统计下梯总人数CFSA(Tp(p-C2)、Tp(p))、平均的统计乘梯比率PRNSA(Tp(p-C2)、Tp(p)、f)和平均的统计下梯比率PRFSA(Tp(p-C2)、Tp(p)、f)。 
[数学式33] 
C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
Σ f = FL FU { P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UP ) + P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DOWN ) }
[数学式34] 
C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
Σ f = FL FU { P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UP ) + P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DOWN ) }
[数学式35] 
PR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
PNSA ( Tp ( p - C 2 ) , Tp , f , UP ) + PNSA ( Tp ( p - C 2 ) , Tp , f , DOWN ) C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数学式36] 
PR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
P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UP ) + P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f , DOWN ) CF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此外,如数学式37、38中所示,计算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的统计连续乘梯人数PCSA(Tp(p-C2)、Tp(p))和平均的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A(p-C2)、Tp(p))。 
[数学式37] 
PC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 Σ s = Tp ( p - C 2 ) Tp ( p ) PCS ( s ) C 2
[数学式38] 
PRC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 PC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CNSA ( Tp ( p - C 2 ) , Tp ( p ) )
接着,在步骤1222B中,与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进行的暂定停梯楼层决定处理流程的步骤1004同样,将平均的统计乘梯总人数CNSA(Tp(p-C2)、Tp(p))与规定值THC进行比较判定。在比规定值THC大(不包含同一的情况)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22C。 
在步骤1222C中,与实施方式1的停梯动作决定部26使用乘梯比率PRN(Tp、f)、下梯比率PRF(Tp、f)、连续乘梯率PRC(Tp)来决定停梯楼层H(Tp)的方法同样,使用在表示1222A中计算了的平均的统计乘梯比率PRNSA(Tp(p-C2)、Tp(p)、f)、平均 的统计下梯比率PRFSA(Tp(p-C2)、Tp(p)、f)、平均的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A(Tp(p-C2)、Tp(p))来决定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停梯楼层HA(Tp(p-C2)、Tp(p))。用EA(HA(Tp(p-C2)、Tp(p)))或EEA(HA(Tp(p-C2)、Tp(p)))表现在是平均停梯楼层HA(Tp(p-C2)、Tp(p))时的乘客的等待轿厢时间。 
接着,在步骤1222E中,在步骤1222B中判定为CNSA(Tp(p-C2)、Tp(p))比规定值THC小(包含同一的情况)的情况下将平均停梯楼层HA(Tp(p-C2)、Tp(p))定为未设定。接着,前进到步骤1222D。 
在步骤1222D中,将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停梯楼层H(Tp(p-C2))~H(Tp(p-1))设定为停梯楼层HA(Tp(p-C2)、Tp(p)),结束平均停梯楼层设定处理。 
返回到图11中表示的第2扫描处理,在步骤1222中将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停梯楼层H(p-C2)~H(p)设定为平均停梯楼层HA(Tp(p-C2)、Tp(p))后,前进到步骤1224,使变量TMP返回到0。接着,前进到步骤1226。 
在步骤1226中,进行时间段Tp(p)与最后的时间段Tp(P)的同一判定。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228,变更为下一个时间段Tp(p+1),返回到步骤1206。 
在步骤1226中判定为时间段Tp(p)与最后的时间段Tp(P)为同一,结束第2扫描处理。 
返回到图9,结束步骤1100的第1扫描处理和步骤1200的第2扫描处理,并结束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的停梯楼层H(Tp)的决定。 
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参数表28同样,在控制参数表128中存储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决定了的每个时间段Tp的停梯楼层H(Tp)。 
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参数设定部30同样,控制参数设定部130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停梯楼层H(Tp)。轿厢控制装置16(1)~16(N)根据所设定的停梯楼层H(Tp)而控制轿厢12(1)~12(N)。
此外,如图13中所示,在电梯控制装置110具有根据轿厢12(1)~12(N)的组管理而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控制参数的控制组管理装置132的情况下,也可在组管理装置132中实施停梯楼层H(Tp)的设定。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2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针对交通状况进行了停梯楼层的设定。因此,可通过与该停梯楼层的设定的变化相一致地变更其它的控制参数,进行与交通状况相一致的控制参数的变更。在实施方式3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中,设定停梯楼层和开门时间的控制参数。希望根据使用者多的情况或使用者的属性(年龄等)而调整开门时间。此外,在高级公寓等限制使用者的建筑物中,预想交通状况的变化与使用者的变化密切相关。依据这样的特性,以下说明控制开门时间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在图14中表示了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210的概略的结构。由于轿厢、厅站呼叫装置、轿厢控制装置与实施方式1或2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控制参数设定装置218中,上下梯数据检测部220、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222、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234、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236、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224、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238进行与实施方式2的部件相同的处理,故省略其说明。 
与实施方式2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同样,带有索引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242决定停梯楼层H(Tp),同时决定时间段Tp中的索引I(Tp)。与实施方式2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进行的处理同样地由第1扫描处理和接着的第2扫描处理构成,但由于处理内容不同,故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图15中表示带有索引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242进行的第1扫描处理的流程。在图15中,由于到步骤1102~1118为止的处理与 实施方式2的第1扫描处理是相同的,故只说明不同的处理。 
在步骤1120中,进行已发行的最新索引编号i的初始化。每当停梯楼层的设定不同的阶段、即交通状况改变时更新已发行的最新索引编号i。I(Tp)表示任意的时间段Tp的索引编号。 
在步骤1122中,由于在步骤1104~1106中将时间段Tp(p-1)与时间段Tp(p)的停梯楼层H(Tp(p))设定为同一,故将索引I(Tp(p))设定为与I(Tp(p-1))相同的i。 
在步骤1124中,对索引编号i加1。 
在步骤1126中,将索引I(Tp(p-C2))~I(Tp(p))设定为i。 
接着,在图16中表示带有索引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242进行的第2扫描处理的流程。由于到步骤1202~1230为止的处理与实施方式2的第2扫描处理是相同的,故只说明不同的处理。 
在步骤1230中,将索引I(Tp(p))设定为与I(Tp(p-1))相同的i。 
在步骤1232中,对索引编号i加1。 
在步骤1234中,将索引I(Tp(p-C1))~I(Tp(p))设定为i。 
带有索引的控制参数表244以图17的形式存储带有索引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242决定了的停梯楼层。 
开门时间数据检测部246从轿厢控制装置16(1)~16(N)取得关于开闭门的信息,作为开门数据,以图18中表示的形式生成。开门数据是表示在任意的f楼层(开门楼层)在时刻t(开门时刻)开始开门、开门状态在To(开门继续时间)间继续了的情况的数据。作为按照图19中表示的处理在图20中表示的形式的每个时间段的开门时间数据,将开门数据存储在开门时间数据保存部248中。 
说明保存图19中表示的每个时间段Tp(p)的开门时间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步骤2002中,将时刻t初始化为时间段Tp(p)的开始时刻。 
在步骤2004中,将时间段Tp(p)的全部的f楼层、全部的目的地方向(行进方向)U/D中的开门时间DT(Tp(p)、f、U/D)初始化为0。 
在步骤2006中,将分别与时间段Tp(p)的开门时间DT(Tp(p)、f、U/D)对应的多个n的全部初始化为0。 
在步骤2008中,在时刻t进行了开门的情况下,在对于该开门的开门楼层f和该开门前的行进方向U/D的开门时间DT(Tp(p)、f、U/D)上加上该开门的开门继续时间To。此外,在对应的n上加1。前进到步骤2010。 
在步骤2010中,确认时刻t是时间段Tp(p)的结束时刻的情况。在确认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012。在未确认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018。 
在步骤2018中,在时刻t上加1秒,其后,返回到步骤2008,进行时刻t+0:00:01的处理。 
在步骤2012中,检索在开门时间数据保存部248中保存了的时间段Tp(p)中的统计开门时间DTS(Tp(p)、f、U/D)。接着,前进到步骤2014。 
在步骤2014中,利用数学式39中表示的式,计算新的开门时间DTSN(Tp(p)、f、U/D)。γ+δ=1。前进到步骤2016。 
[数学式39] 
DTSN(Tp(p),f,U/D)=γDT(Tp(p),f,U/D)/n+δDTS(Tp(p),f,U/D) 
在步骤2016中,在开门时间数据保存部248中保存了的DTS(Tp(p)、f、U/D)变更为在步骤2014中计算了的开门时间DTSN(Tp(p)、f、U/D)。 
结束步骤2016的处理,结束时间段Tp(p)的开门时间数据的保存。在每个时间段Tp(p)中进行该开门时间数据保存处理。 
开门时间动作决定部250关于带有索引的控制参数表244中存储了的索引编号i是相同的时间段Tp间按照图21中表示的处理流程来计算统计开门时间DTS(Tp(p)、f、U/D)的平均值。将所计算的 平均值和索引编号i不相同的时间段Tp的统计开门时间DTS(Tp(p)、f、U/D)作为最终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了的开门时间设定值DS(Tp(p)、f、U/D)以图18中表示的形式保存在带有索引的控制参数表244中。 
在图21的计算平均值的处理流程中,在步骤2102中将f初始化为最下楼层、在步骤2104中将U/D初始化为上方向、在步骤2108中将时间段Tp(p)初始化为Tp(1)、在步骤2108中将TMP初始化为0、在步骤2110中将DTMP初始化为0。TMP是同一索引编号i连续的数目、DTMP是同一索引编号i连续的时间段的统计开门时间DTS(Tp(p)、f、U/D)的和。 
在步骤2112中,对时间段Tp(p)和Tp(p-1)的索引编号I(Tp(p))和I(Tp(p-1))进行同一判定。在同一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14。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20。 
在步骤2116中,在TMP上加1,前进到步骤2118。 
在步骤2118中,进行对时间段Tp(p)和最后的时间段Tp(P)的同一判定。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26,变更为下一个Tp(p+1)。在为同一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28。 
在步骤2128中,确认U/D是下方向。在不是下方向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30,将U/D定为下方向。另一方面,在是下方向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32。 
在步骤2132中,确认f是最上楼层。在不是最上楼层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2134,在f上加1,返回到步骤2104。另一方面,在是最上楼层的情况下,结束开门时间DTS(Tp(p)、f、U/D)的处理。 
在步骤2120中,在索引编号I(Tp(p))和I(Tp(p-1))不相同的情况下,将开门时间设定值DS(Tp(p-TMP-1)、f、U/D)~DS(Tp(p)、f、U/D)设定为DTMP/TMP。接着,前进到步骤2122。 
在步骤2122中,将TMP初始化为0,接着,在步骤2124中,将DTMP初始化为0,前进到步骤2118。 
控制参数设定部252在每个时间段Tp中在轿厢控制装置16 (1)~16(N)中设定带有索引的控制参数表244中保存了的该时间段Tp中的停梯楼层H(Tp)和开门时间设定值DS(Tp、f、U/D)。轿厢控制装置16(1)~16(N)根据所设定的停梯楼层H(Tp)控制轿厢12(1)~12(N)。
此外,如图22中所示,在电梯控制装置210具有根据轿厢12(1)~12(N)的组管理而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控制参数的控制组管理装置232的情况下,也可在组管理装置232中实施停梯楼层H(Tp)和开门时间设定值DS(Tp、f、U/D)的设定。 
在本方式中,将开门时间作为停梯楼层以外的轿厢控制装置的控制参数来设定,但即使是门开闭速度等,也可使用索引与交通状况相一致地进行设定。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3中,将乘梯预定者的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的楼层作为停梯楼层来决定。但是,可考虑轿厢的动作根据停梯楼层的设定而增多。本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进行:在与停梯楼层的评价值(表示使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的适当性的评价值)的差为阈值内的楼层中待机的轿厢不进行朝向停梯楼层的移动这样的模糊停梯动作。 
在图23中表示了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310的概略的结构。由于轿厢、厅站呼叫装置、轿厢控制装置与实施方式1~3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控制参数设定装置318中,上下梯数据检测部320、上下梯人数数据生成部322、上下梯人数数据学习部334、上下梯人数数据保存部336、上下梯比率和连续乘梯率运算部324进行与实施方式2或3的部件相同的处理,故省略其说明。 
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4决定每个时间段Tp的暂定停梯楼层G(Tp)。在图24中表示该决定处理。 
在图24中,除步骤3014、3016、3018外,与实施方式2的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决定暂定停梯楼层的处理(图8中表示的处理)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 
与实施方式2的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38决定暂定停梯楼层的步骤1006的处理(参照图8)同样,在步骤3014中决定每个时间段Tp的主停梯楼层XM(Tp(p))。 
接着,在步骤3016中,计算将停梯楼层X1(Tp(p))~Xi(Tp(p))的集合假定为主停梯楼层XM(Tp(p))时的评价值、换言之、作为成为比数学式17、18中表示的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Tp(p)、XM(Tp(p)))与规定时间THE的和小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的停梯楼层的集合的模糊停梯楼层JA(Tp(p))。在数学式40中表示这些关系。根据容许增加何种程度的等待时间而给出阈值THE。 
[数学式40] 
E(Tp,JA(Tp(p)))<E(Tp,XM(Tp(p)))+THE 
此外,也可使用数学式20决定模糊停梯楼层。在该情况下,计算成为比主停梯楼层XM(Tp(p))的数是n(XM(Tp(p)))时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EE(Tp(p)、n(XM(Tp(p))))与阈值THE的和小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的楼层即模糊停梯楼层JA(Tp(p))。在数学式41中表示这些的关系。 
[数学式41] 
EE(Tp,n(JA(Tp(p))))<EE(Tp,n(XM(Tp(p))))+THE 
在步骤3018中,将主停梯楼层XM(Tp(p))和在步骤3016中计算了的模糊停梯楼层JA(Tp(p))决定为数学式42中表示的暂定停梯楼层G(Tp(p))。 
[数学式42] 
G(Tp(p))={XM(Tp(p)),JA(Tp(p))} 
再有,在主停梯楼层XM(Tp(p))的集合是Fno(p)的情况下,即不设定主停梯楼层的情况下,也不设定模糊停梯楼层。 
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6根据从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4决定的暂定停梯楼层G(Tp(p))而决定停梯楼层H(Tp(p))。由于决定处理是除图12中表示的平均停梯楼层设定处理外与实施方式2 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140的处理(图9~12中表示的处理)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以下,在图25中表示并说明本方式的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6进行的平均停梯楼层设定处理。 
在图25中,由于除步骤3222F、3222G、3222H以外与实施方式2的平均停梯楼层设定处理(图8中表示的处理)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 
与实施方式1的停梯动作决定部26使用乘梯比率PRN(Tp、f)、下梯比率PRF(Tp、f)、连续乘梯率PRC(Tp)来决定停梯楼层H(Tp)的方法同样,在步骤3222F中,使用在步骤1222A中计算的平均的统计乘梯比率PRNSA(Tp(p-C2)、Tp(p)、f)、平均的统计下梯比率PRFSA(Tp(p-C2)、Tp(p)、f)、平均的统计连续乘梯率PRCSA(p-C2)、Tp(p)),来决定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的平均主停梯楼层HMA(Tp(p-C2)、Tp(p))。在决定后,前进到步骤3222G。 
在步骤3222G中,计算成为比停梯楼层是平均主停梯楼层HMA(Tp(p-C2)、Tp(p))时的等待轿厢时间EA(HMA(Tp(p-C2)、Tp(p)))与规定时间THE的和小的等待轿厢时间的停梯楼层、或作为成为比平均主停梯楼层XMA(Tp(p-C2)、Tp(p))的数是n(XMA(Tp(p-C2)、Tp(p)))时的等待轿厢时间EEA(n(XMA(Tp(p-C2)、Tp(p))))与规定时间THE的和小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的楼层,即平均模糊停梯楼层JAA(Tp(p-C2)、Tp(p))。在数学式43和数学式44的式中表示这些的关系。 
[数学式43] 
EA(JA(Tp(p-C2),Tp(p)))<EA(XMA(Tp(p-C2),Tp(p)))+THE 
[数学式44] 
EEA(n(JA(Tp(p-C2),Tp(p))))<EEA(n(XMA(Tp(p-C2),Tp(p))))+THE 
接着,在步骤3222H中,将平均主停梯楼层XMA(Tp(p-C2)、Tp(p))和在步骤3222G中计算的平均JAA(Tp(p-C2)、Tp(p))设定为从时间段Tp(p-C2)到时间段Tp(p-1)的停梯楼 层H(Tp(p-C2))~H(Tp(p-1))。 
静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4或动态停梯动作决定部356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也决定了乘梯预定者的平均等待轿厢时间为最小的停梯楼层。这些相当于主停梯楼层XM(Tp(p))。也将这些设定为停梯楼层H(Tp(p))。因而,在控制参数设定表358中,如图26中所示,在每个时间段中设定主停梯楼层或模糊停梯楼层。 
模糊停梯动作装置360(1)360(N)根据在轿厢控制装置16(1)~16(N)中设定了的停梯楼层(主停梯楼层或模糊停梯楼层)和轿厢12(1)12(N)的停梯位置而决定该轿厢的待机位置。在图27中表示待机位置决定处理。在步骤3302中,确认决定对象的轿厢的停梯位置是主停梯楼层或模糊停梯楼层。在确认的情况下,轿厢在主停梯楼层或模糊停梯楼层待机,直到新的呼叫被登录。另一方面,在未确认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3304,为了使轿厢在主停梯楼层待机而利用轿厢控制装置来移动轿厢。 
可在轿厢控制装置中分别安装模糊停梯动作装置,也可将其设置在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210中来实施模糊停梯动作。在如实施方式1~3那样具有组管理装置的情况下,也可对于该组管理装置设定停梯楼层。 

Claims (2)

1.一种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控制至少一台轿厢的电梯系统中,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各楼层的乘梯人数和下梯人数、在上述轿厢的乘客下梯的楼层待机并连续地乘坐上述轿厢的每个时间段的连续乘梯人数、在根据上述乘梯人数和上述下梯人数而设定停梯楼层时预测的等待轿厢时间,计算在根据上述乘梯人数、上述下梯人数和上述连续乘梯人数而不设定停梯楼层时预测的等待轿厢时间,选择设定停梯楼层或不设定停梯楼层中的某一个以使两个上述等待轿厢时间为从最小值开始的预定范围,在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决定一个以上的停梯楼层,
在将上述停梯楼层设定为假定停梯楼层、在持续的预定时间内的假定停梯楼层为相同时,将上述持续的时间的停梯楼层设为上述假定停梯楼层,在持续的预定时间内的假定停梯楼层不相同时未设定停梯楼层,
在未设定停梯楼层的时间持续了预定时间时,根据未设定上述停梯楼层的持续的时间内的上述乘梯人数、上述下梯人数和上述连续乘梯人数而计算平均乘梯人数、平均下梯人数和平均连续乘梯人数,计算在根据上述平均乘梯人数和上述平均下梯人数而设定停梯楼层时预测的等待轿厢时间,计算在根据上述平均乘梯人数、上述平均下梯人数和上述平均连续乘梯人数而不设定停梯楼层时预测的等待轿厢时间,选择设定停梯楼层或不设定停梯楼层中的某一个以使两个上述等待轿厢时间为从最小值开始的预定范围,在设定停梯楼层的情况下,决定一个以上的停梯楼层,设定为上述持续的预定时间的停梯楼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平均乘梯人数求所有楼层以及方向的乘梯人数的总和,在上述平均乘梯人数的总和比预定值还小时,未设定上述持续的预定时间的停梯楼层。
CN200680017111.7A 2005-05-17 2006-03-13 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8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4390 2005-05-17
JP144390/2005 2005-05-17
PCT/JP2006/304919 WO2006123470A1 (ja) 2005-05-17 2006-03-13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8535A CN101198535A (zh) 2008-06-11
CN101198535B true CN101198535B (zh) 2013-06-19

Family

ID=3743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711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8535B (zh) 2005-05-17 2006-03-13 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879887B2 (zh)
KR (1) KR100961023B1 (zh)
CN (1) CN101198535B (zh)
TW (1) TWI298055B (zh)
WO (1) WO2006123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3717B2 (ja) * 2011-02-16 2015-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交通流検出装置
CN102689824B (zh) * 2011-03-25 2015-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中的参数和设备的推荐装置
CN111192117B (zh) * 2020-01-02 2024-03-12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订单生成方法及其系统
CN111532912B (zh) * 2020-03-30 2022-07-08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基站调整方法
CN111422719B (zh) * 2020-06-10 2020-09-25 广东梯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能耗智能管理统计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2723047B (zh) * 2020-12-24 2022-09-20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391A (zh) * 1995-11-30 1999-02-17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单一来源客流量的条件下的动态编程电梯调度器
JP2004099206A (ja) * 2002-09-05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04099279A (ja) * 2002-09-11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9280A (ja) * 1983-02-15 1984-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管理装置
US5024295A (en) * 1988-06-21 1991-06-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lative system response elevator dispatcher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vary bonuses and penalties
JP4538264B2 (ja) * 2004-05-17 2010-09-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391A (zh) * 1995-11-30 1999-02-17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单一来源客流量的条件下的动态编程电梯调度器
JP2004099206A (ja) * 2002-09-05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04099279A (ja) * 2002-09-11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98055B (en) 2008-06-21
JP4879887B2 (ja) 2012-02-22
JPWO2006123470A1 (ja) 2008-12-25
CN101198535A (zh) 2008-06-11
KR20080013912A (ko) 2008-02-13
WO2006123470A1 (ja) 2006-11-23
KR100961023B1 (ko) 201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8535B (zh) 电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装置
CN110861983B (zh) 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KR890014358A (ko) 복수케이즈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US5250766A (en)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car direction reversal floor
DE69928432T2 (de) Steuerungsgeraet fuer aufzugsgruppe
KR960008701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 제어방법과 장치
JP7437353B2 (ja) エレベータ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分析方法
EP1641696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elevator hall calls to minimize energy use
CN109626149A (zh) 侯梯时间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76539B (zh) 基于物联网的高层电梯协同调度方法
WO2008150252A1 (en) Design process for elevator arrangements in new and existing buildings
CN113891846B (zh) 电梯分析系统及电梯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
KR940009412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장치
KR20000069292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운행관리 제어장치
CN101001802A (zh) 三层电梯用设备计划支援装置
JPH0217471B2 (zh)
JP453826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57485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57020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WO201819381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移動予測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移動予測装置
Barney Can Lift Traffic Simulators be Verifiable, Transparent, Repeatable and Reproducible?
Al-Sharif The HARint Plane, a Methodology for Systematic Elevator Traffic Design (METE VIII)
Reneke et al. Simple Estimates of Combined Stairwell/Elevator Egress in Buildings
KR100237616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5023716A (zh) 激发用于客运群组控制的偏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