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1676B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st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using it plating proc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ne metal part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st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using it plating proc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ne metal par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1676B
TWI281676B TW91133924A TW91133924A TWI281676B TW I281676 B TWI281676 B TW I281676B TW 91133924 A TW91133924 A TW 91133924A TW 91133924 A TW91133924 A TW 91133924A TW I281676 B TWI281676 B TW I2816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onductive
metal powder
conductive past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1133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9144A (en
Inventor
Jun Yorita
Shinji Inazawa
Masatoshi Majima
Hideki Kashihara
Toshihiro+ Sakamato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9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9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1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16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 H05K3/2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using a pattern electroplated or electroformed on a metallic carri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00Electroforming
    • C25D1/08Perforated or foraminous objects, e.g. sie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00Electroforming
    • C25D1/10Moulds; Masks; Masterfor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5/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Pretreatment or 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 C25D5/02Electroplating of selected surface areas
    • C25D5/022Electroplating of selected surface areas using mas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8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liquid,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 H01L21/28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liquid,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using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urrent, i.e. electro-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3Conductive materials
    • H05K2201/0332Structure of the conductor
    • H05K2201/0335Layered conductors or foils
    • H05K2201/035Paste overlayer, i.e. conductive paste or solder paste over conductiv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 H05K3/2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using self-supporting metal foil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21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 H05K3/323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by apply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layer over an array of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ly Coat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Description

1281676 玖、發明說明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 [發明的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新型導電糊、使用此導電糊形成之導電膜 、使用前述導電糊之鍍敷方法、及應用此鍍敷方法之微細 金屬零件。 [背景技術] 傳統上,導電膜(印刷配線基板之導體電路等)的形成材 料、或使用於電氣零件間之導電黏著(對導體電路之元件等 的安裝、導體電路間之連接等)的導電黏著劑等,廣泛地應 用導電糊。 導電糊之製造上,會以特定比率將粉末狀導電成分調合 於樹脂等之黏著劑及溶劑內。又,例如,亦有導電糊使用 液狀硬化性樹脂等液狀黏著劑,而省略溶劑。 另外,導電成分之平均粒徑爲1〜數十程度,且一般 會使用粒狀、薄片狀(鱗片狀、石片狀)等形狀之金屬粉末 。又,形成金屬粉末之金屬例如Ag、Cu、Ni、A1等。 然而,使用叩述傳統金屬粉末,想要更進一步使導電膜 或導電黏著劑之導電黏著部分(以下統稱爲「導電膜」)之 電阻係數少於現有水準,有其技術上之限宝,而很難實現 〇 亦即,_電獲上,電工& :3 U分散於黏著劑中之多數金. 屬粉末而:¾目::。m ,以,以高密度將金屬粉芣充塡至黏著劑 -7- 1281676 中’增加金屬粉末間之直接接觸的接觸,點數,應該爲有效 降低導電膜之電阻係數的方法。而其具體方法上,就是縮 小金屬粉末之粒徑。 然而,一般金屬粉末之製造方法中,除了不易製造次微 米級之金屬粉末以外,即使有辦法製造,此種微小金屬粉 末之粒徑愈小就愈容易凝集在一起,而有無法均—'分散至 黏著劑中之傾向。 而且,實際之金屬粉末的表面會覆蓋著氧化覆膜等,在 各個接觸點上,會因爲此氧化覆膜等而產生接觸電阻,故 接觸點數愈增加,則膜整體之接觸電阻就會愈大,導電膜 之電阻係數反而呈現愈大之傾向。 所以,利用縮小金屬粉末之粒徑、及提高其充塡密度來 降低導電膜之電阻係數的方法,有其技術上的限度。 另外,傳統之金屬粉末因爲具有如前面所述之粒狀、薄 片狀等縱橫比較小之形狀,其厚度方向及面方向之導電膜 電導率會大致相同。亦即,會形成電導率之各向異性較小 的導電膜。 然而,相對的會有例如無法形成只有厚度方向電導率較 高而其他方向電導率較低之優良電導率各向異性的導電膜 之問題。 又,近來針對將導電糊塗敷於底層上並形成導電膜後, 在該導電膜上利用將該導電膜當做電極進行鍍敷而使鍍敷 覆膜生長的方法、以及利用此鍍敷方法製造厚度約爲 iOO//m以下且具有次微米級之微細圖案部的金屬零件(以下 1281676 稱爲「微細金屬零件」)之方法,發明者進行了實用化檢討 〇 然而’在這些方法中使用傳統導電糊時,形成之鍍敷覆 膜中的金屬晶粒的粒徑,因在該鍍敷覆膜之厚度方向會有 非連續變化之分布,故無法獲得在整體厚度方向有均一晶 體構造之鍍敷覆膜,而無法製造具有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 零件。 針封其原因進彳了進一步檢討,發現以下之事實。 亦即,使用傳統導電糊形成之導電膜,含有如前面所述 之導電成分--平均粒徑1 // m以上之、相對於微細金屬零件 並非極小之金屬粉末。 所以,依據微細金屬零件之尺寸水準來放大觀察導電膜 之表面,可以發現,金屬粉末外露之導電部份、及其間之 絕緣部份,會配合金屬粉末之尺寸而爲不規則斑狀分布之 狀態,而非電性均一之狀態。 此外,依據微細金屬零件之尺寸水準來放大觀察導電膜 之表面,可以發現,會有相對於金屬粉末之尺寸並非極小 之凹凸,即使相對於微細金屬零件之尺寸亦非極小之凹凸 ,故表面並不平坦。 利用鍍敷所得之鍍敷覆膜的晶體構造很容易受到底層的 影響,除了前面所述之表面電性不均一以外,將不平坦之 導電膜當做底層實施鑛敷覆膜之生長時,尤其是成膜初期 階段時在覆膜中產生之晶粒的粒徑,會呈現遠大於例如在 平坦金屬表面實施鍍敷覆膜之生長時所得之應有粒徑的傾 - 9- 1281676 向。 其次,在覆膜持續生長且其表面接近平坦金屬面之階段 ,才會開始產生具有和在平坦金屬表面實施生長時相同之 應有粒徑的晶粒,其後,會繼續以該粒徑生長鍍敷覆膜。 因此,鍍敷覆膜無法整體具有均一晶體構造’形成該鍍 敷覆膜之金屬晶粒的粒徑在厚度方向亦爲非連續變化分布 。具體而言,會具有形成鍍敷覆膜之金屬晶粒的粒徑大於 應有粒徑之區域、以及粒徑爲應有粒徑之區域的2層構造 〇 又,應用此鍍敷方法之微細金屬零件的製造方法中,首 先會經由導電糊構成之導電膜,在金屬板等之導電性基體 上,黏著、固定具有對應微細金屬零件形狀之微細通孔圖 案而由樹脂等絕緣材料所構成之模而形成電鑄模。 其次,在從電鑄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之導電性基體或 導電膜之表面,利用以前述表面爲電極之鍍敷實施鍍敷覆 膜之選擇性生長,而形成對應通孔圖案形狀之微細金屬零 件。 接著,除去模及導電性基體即可得到微細金屬零件。 亦可在導電性基體之整面塗敷導電糊並將模黏著於導電 性基體上,然後進行乾燥及固化,在導電性基體之整面形 成導電膜。此時’在從電纟#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之導電 膜上實施鍍敷覆膜之生長,即會形成微細金屬零件。 又,亦可在模和導電性基體黏著側之表面塗敷導電糊使 模黏著導電性基體上並實施乾燥及固化,而只在模及導電 -10- 1281676 性基體之黏著部份形成導電膜。此時,會在從電鑄模之通 孔圖案部份外露之導電性基體上實施鑛敷覆膜之生長而形 成微細金屬零件。 然而,後者之構成上,將模黏著於導電性基體上時,不 易防止導電糊被擠壓至通孔圖案內。所以,電鑄模之通孔 圖案的邊緣部份,導電糊會被擠壓至通孔圖案內並乾燥及 固化而形成導電膜,所以在通孔圖案亦有鍍敷覆膜生長而 形成微細金屬零件。 所以,不論前述何種情形,所製造之微細金屬零件都有 下述問題,亦即,含有在導電膜上生長之前述晶粒粒徑大 於應有粒徑之區域,整體觀察時,無法得到期望之物理、 機械、或電性特性。 又,微細金屬零件爲具有前述晶粒粒徑較大之區域、及 其他晶粒粒徑爲應有大小之區域的2層構造,因爲此2區 域之物理及機械特性不同,故會因爲溫度_化等外在條件 而使微細金屬零件產生變形,有時,還有可能因而破損。 因此,爲了除去通孔圖案內之導電膜而使導電性基體外 露,鍍敷前應以溶劑淸洗通孔圖案之內部(濕蝕刻),或實 施乾蝕亥!1。 然而,不論何種處理,都容易對樹脂之樣:造成傷害,尤 其Y p , ' Ci μ f: r ,或遲孔圖案之側壁 仁1〔而愎1 G / 。桥以,而有徵細金 屬s件形狀之再現柱降低的新K題。 [發召之槪述] -11- 1281676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可使導電膜之電阻係數低 於現狀水準之新型導電糊。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就是提供因爲具有電導率各向異性 而可使用於目前爲止未曾應用之甩途上的新型導電膜。 本發明之另一其他目的,就是提供可以形成使整體具有 均一晶體構造之鍍敷覆膜的新型鍍敷方法。 本發明之另一其他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新型製造方法, 可以優良形狀再現性製造因爲具有整體均一晶體構造而具 有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零件。 本發明之導電糊之特徵,係含有之導電成分爲具有由微 細金屬粒形成多數之鏈狀相連形狀的金屬粉末。 在本發明中,被當做導電成分使用之鏈狀金屬粉末,因 係以後面所述之還原析出法等形成多數次微米級之微細金 屬粒、且預先具有鏈狀相連之形狀,故可使各金屬粒間之 接觸電阻比目前爲止可實現之接觸電阻更小。 又如後面所述,鏈跃之金屬粉末亦可使馬在相連之多數 金屬粒周圍更進一步具有含有金屬膜析出之構造者,此金 屬粉末中,因爲金屬膜會使各個金屬粒間形成電性相連, 故可更進一步降低其接觸電阻。 此外,稆拉狀等之傳統金屬粉末相比,运狀金屬粉末之 比表面積較大,若π會產生凝集等情彤,而可均一分散至 i.f ϊ 齊:;中。 ,使吊鍵狀金屬粉末,可g爲形成【金屬粉末之微 細金屬粒,而κ上不可能實現之次微米級粒狀金屬粉 1281676 比例爲5重量%以下時,會減少金屬粉末間之接觸點數’而 可能降低導電膜之導電性。 相反的,若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鏈狀金屬粉末之含 有比例超過9 5重量%時,會使黏著劑之含有比率相對不足 ,而可能無法充份利用該黏著劑使多數金屬粉末黏著並形 成強固導電膜。 所以,本發明之導電糊中,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的鏈 狀金屬粉末含有比率最好爲5〜95重量%。 本發明之導電膜如前面所述,將含有附與磁力之鏈狀金 屬粉末的導電糊塗敷於底層而形成塗膜’並從特定方向對 此塗膜施加磁場,故具有下述特徵,亦即使該塗膜中之鏈 狀金屬粉末對應前述磁場而形成特定方向之配向,同時, 利用塗膜之固化來固定金屬粉末之配向。 在本發明中,利用如前面所述之磁場施加,使分散於塗 膜中之金屬粉末沿該磁束方向而成特定方向之配向的狀態 下,並可利用塗膜之固化來固定配向。其次,鏈狀金屬粉 末只有在配向之方向上具有特高之電導率且其他方向之電 導率會極低,而具有電導率各向異性。 所以,利用本發明可以形成例如只有在其厚度方向、相 對於厚度方向具有特定角度之特定方向、,或只有面內之單 1方向具有高電導率之特殊導電膜,並可將龀導電膜應用 於目前爲止未曾使用之尾述上。 本發明之銀敷方法的特徵,係含有將本發明之導電糊塗 敷於底層上並形成導電膜之步驟、以及在此導電膜上利用 -15- 1281676 以該導電膜爲電極之鍍敷來實施鍍敷覆膜生長之步驟。 利用本發明之導電糊形成之導電膜,如前面所述,具有 高導電性。 不但如此,依據微細金屬零件之尺寸水準來放大觀察前 述導電膜之表面,構成鏈狀金屬粉末且相對於前述微細金 屬零件而爲極小之金屬粒,經由利用多數金屬粉末之相互 接觸形成之導電網路會成爲整體電性相連的狀態,且大略 爲均一分散狀態。所以,導電膜之表面爲電性均一。 此外,依據微細金屬零件之尺寸水準來放大觀察導電膜 之表面,可以發現,只有相對於金屬粉末之尺寸而爲極小 之凹凸,故表面大致平坦。 所以,在此導電膜表面利用鍍敷實施鍍敷覆膜生長時, 從成膜初期階段即會生成和在平坦金屬表靣生長時相同之 具有應有粒徑之晶體粒,故可以形成整體具有均一晶體構 造之鍍敷覆膜。 使用於本發明鍍敷方法之導電膜的體積本質電阻最好爲 1 Ω · c m以下。 導電膜之體積本質電函爲前述範¥內時,可降低鍍敷時 之'1: IS,亦可減少發熱等之能量損失。 又,使兩於本發明錶敷方法之導電較,芡鏈狀金屬粉末 悬$至少含有1種金屬和鍍敷覆膜Φ含茗者相同。 :和芾此横成,可以在導電膜表面露i Z.鍵狀金屬粉 面~ f r :r 又弋,體成長。所以:可更容易將鏡敷 覆a之晶a小控制爲應有之粒徑。 - 1 6 - 1281676 本發明之微細金屬零件製造方法的特徵,係含有:經由以 本發明導電糊構成之導電膜,將具有對應微細金屬零件形 狀之微細通孔圖案、由絕緣材料構成之模固定於導電性基 體上而形成電鑄模之步驟;以及 在從此電鑄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之導電性基體或導電 膜表面上,利用以該表面爲電極之鍍敷,實施鍍敷覆膜之 選擇性生長而形成對應通孔圖案形狀之微細金屬零件的步 驟。 如前面所述,在使用本發明導電糊形成之導電膜表面, 利用鑛敷形成之鍍敷覆膜,因爲鏈狀金屬粉末之特性,整 體會具有和直接在金屬製導電性基體表面形成者相同之均 一晶體構造。 所以,在從電鑄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之導電膜表面實 施鍍敷覆膜生長時、以及在從電鑄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 之導電性基體表面實施鍍敷覆膜生長時,不論那一種方式 ,都會因爲晶粒具有應有粒徑,而可製造具有可發揮期望 之物理、機械、及電性特性之單一層構造且具有良好特性 之微細金屬零件。 又,因爲不需要可< t / ΐ [I / i二χ害之去_導電 膜使導性基體外露之步驟·,=可製造再現性良好旦忠實 實現模彤狀之^,金晨零件。 又,再利用前述製造方法旦以:1:形氐彡:..:7式含有鍵賦 震粉末及黏著劑之導電糊中,若相變:於:ΐ彭成分Z總量, 鏈狀金屬粉末之含有比率超過20 ^ 5诗,則黏著劑之含 1281676 有比率會相對減少,可能導致導電糊之黏著力降低’而無 法強力固定由不同材料所構成之導電性基體及模。 針對前述情況,使鏈狀金屬粉末之含有比率爲2〇體積% 以下,則可提高導電糊之黏著力,而可更強力固定導電性 基體及模。此外,使用此種導電糊形成之導電膜,因爲前 述鏈狀金屬粉末之特性,會具有比例如使用同量之粒狀爲 其他形狀之金屬粉末者更低的電阻並維持高導電性狀態。 所以,可以製造如前面所述之具良好特性的微細金屬零件 〇 然而,含有比率爲0.05體積%以下,即使使用鏈狀金屬 粉末,因會明顯減少金屬粉末間之接觸點數,導電膜之導 電性會大幅降低,可能無法製造具有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 零件。 所以,使用於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上的導電糊,相對於 固形成分之總量,鏈狀金屬粉末含有比率最好爲〇 . 〇 5〜2 0 體積%。 使用含有具上述含有比率之鏈狀金屬粉末的導電糊所形 成的導電膜,因爲具有前述之鏈狀金屬粉末特性,故具有 充份之高導電性。 然而,即使在前述範圍內’其含有比率愈小時,依據微 細金屬零件之尺寸水準來放大觀察導電膜之表面,可以發 現在由黏著劑所形成之絕緣部份當中,鏈狀金屬粉末外露 之導電部份會呈現所謂海島構造之分布狀態的傾向。其次 ,鍍敷開始時之供電點的分布密度不足時’尤其會出現此 -18- 1281676 傾向。 因此,在此種情況時,最好使用含有鏈狀金屬粉末、及 粒徑比該鏈狀金屬粉末更小之球狀金屬粉末的導電糊。 此種構成中,因會以粒狀金屬粉末塡埋導電膜之由鏈狀 金屬粉末形成的導電部份之間,而可增加鍍敷開始時之供 電點的分布密度,故可製造具有更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零 件。 又,前述之導電糊中,基於前述相同理由,相對於固形 成分之總量的鏈狀金屬粉末含有比率最好爲0 . 05〜20體積 又,粒狀金屬粉末之含有比率爲0 . 0 5體積%以下時,可 能無法以該金屬粉末塡埋導電膜導電部份之間,而無法有 效增加鍍敷開始時之供電點的分布密度。 所以,粒狀金屬粉末之含有比率上,若考慮以塡埋導電 部份間來增加鍍敷開始時之供電點的分布密度,則是愈大 愈好。 然而,因爲係鏈狀金屬粉末及粒狀金屬粉末混合存在之 系統,粒狀金屬粉末之含有比率超過20體積%時,黏著劑 之含有比率會相對變小。因此,除了會降匕4,J之黏著 力以外,亦可能降低導電膜本身之強度,且無法強力固定 ^電性基體及模。 π以,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粒狀金V a末之含有比 乂好爲〇. os〜2〇性r 。 本發明之微細金屬零件的其傲賴造方法之^徵,爲具有: -19- 1281676 除了在導電性基體上依序形成由本發明導電糊所形成之第 1導電膜、以及以含有粒徑小於第1導電膜含有之鏈狀金 屬粉末之金屬粉末的導電糊所形成之第2導電膜以外,尙 經由兩導電膜,將由具有對應微細金屬零件形狀之微細通 孔圖案的絕緣材料所構成之模固定於導電性基體上,形成 電鑄模之步驟;以及 在從此電鑄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的第2導電膜表面, 以利用該表面做爲電極之鍍敷實施鍍敷覆膜之選擇性生長 ,來形成對應通孔圖案形狀之微細金屬零件之步驟。 利用本發明,會以第2導電膜中之金屬粉末塡埋第1導 電膜之島狀分布的導電部份間,和前述情形相同,可增加 鍍敷開始時之供電點的分布密度,而製造具有更良好之特 性的微細金屬零件。 又,第2導電膜之基本材料的導電糊中,相對於固形成 分;Z總量的金屬粉末含有比率爲〇.〇5體積%以下時,可能 無法以該小粒徑金屬粉末充份塡埋前述第1導電膜之導電 部份間而獲得增加鍍敷開始時之供電點分布密度的效果。 因此,第2導電膜之基本材料的導電糊中之金屬粉末含 有比率,若考慮以塡埋導電部份間來增加鍍敷開始時之供 電點分布密度的效果,則愈大愈好。又,因爲只要能黏著 由瓦樣是樹脂材料所構成之第1導電膜及模即可,和第1 導θ膜相比,此導電糊之黏著劑含有比率可大幅減少。 蒙而,金屬粉末之含有比率超過70體積%時,黏著劑之 含有比率則會相對太小,除了會降低導電糊之黏著力以外 -20- 1281676 故,前述公報亦和本發明無關。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 A圖〜第1 F圖係本發明導電糊分別含有之鏈狀金屬 粉末導電成分的一個實施例之部份放大剖面圖。 第2A圖〜第2D圖係本發明微細金屬零件製造方法中使 用、形成由絕緣材料構成之模的步驟實施例剖面圖。 第3A圖、第3B圖係使用前述模形成電鑄模之步驟的實 施例剖面圖。 · 第4 A圖〜第4 C圖係使用則述模形成電鑄模之步驟的另 一實施例剖面圖。 第5A圖〜第5D圖係使用前述電鑄模以本發明製造方法 製造微細金屬零件之步驟的實施例剖面圖。 第6 A圖、第6 B圖係使用前述模形成電鑄模之步驟的另 一實施例剖面圖。 第7A圖〜第7C圖係使用前述模形成電鑄模之步驟的另 | 一實施例剖面圖。 第8圖係本發明實施例1製造之鏈狀N i粉末粒子構造的 電子顯微鏡圖。 第9圖係本發明實施例2製造之鏈狀局導磁合金粉末粒 子構造的電子顯微鏡圖。 [本發明之良好實施形態] <導電糊> 本發明之導電糊的特徵,係含有金屬粉末,而前述金屬 -22_ 1281676 金屬粉末在施加磁場時會進行沿著該磁束方向之配向。 其次,在此狀態下進行塗膜之乾燥及固化、或含有硬化 型樹脂時則進行硬化,實施金屬粉末之固定,只有鏈狀金 屬粉末之配向方向會有極高之電導率而其他方向則有較低 之電導率,形成具有電導率各向異性之導電膜。 例如,只有其面內之單1方向具高電導率之導電膜,在 下述之鍍敷方法及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中適合當做電 極使用。 又,只有其他方向具有高電導率之導電膜,亦具有可應 用於到目前爲止未曾思考過之各種用途上的可能性。 以鏈狀金屬粉末之配向爲目的而對塗膜施加之磁場的強 度,應大約爲7 . 9 A / m以上。磁場之強度在此範圍之內時, 可能會出現無法充分實施鏈狀金屬粉末之配向的情形。 <鏡敷方法> 本發明之鍍敷方法中,在底層上塗敷含有鏈狀金屬粉末 之導電糊並形成導電膜後,實施將此導電膜當做電極之鍍 敷。亦即,將導電膜當做陰極 > 並將想要鍍敷之金屬或合 金等當做陽極,將其浸入鍍敷槽中並施加電壓,即可形成 如前面所述之厚度方向整體具有均一晶體構造之鍍敷覆膜
C 1¾時,導電膜之體積本質電阻應調整爲ΐΩκιτι以下較好 。其理由如前面所述。要將導電膜之體積本質電阻調整至 範圍內時,只要提高導電糊中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 的㈣狀金屬粉末比率即可。 -29- 1281676 又,使用之導電糊中的鏈狀金屬粉末,最好含有和鍍敷 覆膜含有之金屬相同的金屬、或至少含有1種和鍍敷覆膜 含有之金屬相同的金屬。其理由亦如前面所述。 又,如前項所示,只對鏈狀金屬粉末實施導電膜面內之 單1方向的配向,亦爲有效的方法。本方法中,可以在未 增加鏈狀金屬粉末之比率的情形,將導電膜之同方向的體 積本質電阻調整至前述範圍內。其次,例如在導電膜之前 述配向方向的端部配置以連接電源爲目的之導電端子,亦 可實施不會有能量損失之良好鍍敷。 又,若將兩種方法進行組合,亦可能進一步降低導電膜 之體積本質電阻。例如,若鏈狀金屬粉末之比率爲前述之 5 0重量%時,且對鏈狀金屬粉末實施面內單1方向之配向 ,亦可使導電膜之同方向體積本質電阻爲1 x 1 0·4 Ω * c m以下 〇 又,導電膜之體積本質電阻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制。只要 利用以上說明之方法而可實現之極限値,都可採用而不會 有任何問題。 d 3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之1> 徽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之I中,首先如第2D圖所示, 以具有對應微紹± ! 口‘'今髟h之微厂:'i孔E S 3 a的絕緣材 料::、成模3。 植3可以利尾各種7:.1去來髟成’ Μ而,最:,用微影 術::::::…電鑄法製作Ζ 來進行射出:或反S 等宏彭成。又,徵彭衛則應採炤對錢劑實Η 1281676 S Κ ( S y n c h r 〇 t r ο n R a d 1 a t i 〇 η :同步加速輻射)光等之χ射線 照射、及利用照射後之顯影形成微細圖案的X射線微影術 〇 具體而言,首先利用X射線微影術及電鑄法,如第2A圖 所示’在導電性基板1 M2上形成微細金屬零件之基礎的母 模1 Μ 1後,再以射出成型或反應性射出成型,形成對應前 述母模1 Μ 1形狀且具有通孔圖案3 a之基礎的微細凹部3 b 之模3的前驅物3,(第2B、2C圖)。 硏磨前驅物3 Μ吏凹部3 b貫通,如第2D圖所示,形成具 有對應母模1 Μ 1形狀之通孔圖案3 a的模3。 利用此方法,可以重複使用1個母模1Μ1來形成大量模 3 ’結果,可將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成本大幅降低至低於到 目前爲止之成本。 其次,本發明中,如第3 A、3 Β圖所示,在金屬板等導電 牲基體2的整面塗敷導電賴1 ’後,將模3重£於其上。接 著’使導電賴1 :乾澡,又,_著劑爲硬化型樹脂時實施硬 化’形成導電膜1,同時將模3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上, 霧:::丈電鏡模ΞΜ 。 或者,Η::第U〜4C圖;示/在金屬:飯等ZJi:電性 ^ ::ϊ面Mj:導m _ r後:前述第κ:圖所得,::模3的前 雙3 f以凹部3 b朝下方式重疊。其次:使導fl糊V乾燥 :又,I::::著寵:爲硬化型樹脂時實施硬化:涔鼠勝1, 冗’碧植3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l後,進5 F: 賞刀,亦可Γ jg «舊模EM。 -31 - 1281676 利用前述步驟製成之電鑄模EM,因爲通孔圖案3 a之底 部整面會覆蓋著前述具優良特性之導電膜1,在無需去除 該導電膜1之情形下,可以製造具有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 零件。 又,雖然圖上未標示,在模3之下面塗敷導電糊後,在 使其疊合於導電性基體2上之狀態下進行乾燥,又,黏著 劑爲硬化型樹脂時則實施硬化,亦可製成電鑄模EM。同樣 爲圖上未標示,將導電糊塗敷於凹部3b爲下側之前驅物3 | 的下面後,使其疊合於導電性基體2上之狀態下進行乾燥 ,又,黏著劑爲硬化型樹脂時則實施硬化,然後硏磨前驅 物3 ’使凹部3 b貫通,亦可製成電鑄模EM。 此時,如前面所述,基本上,導電性基體2會從通孔圖 案3a之底部外露,其中,尤其是通孔圖案3a之邊緣部的 --部份,會有由被擠壓出之導電糊所彭成的導電膜,然而 ,因爲此種導電膜具有_前面所述之^良待性,故無需將 其云除。故此時無需去除導電膜亦T k成:^有良好特性之 微細金屬零件。 導電膜〜e 7 1;,最r >兰:λ r 'y末 3: ^ S; Si .Z :1: :77- , I:」涛 #…ί]今固 ΐ ^ 金震粉末丨±軍調整爲Ο Λ:_〜、夂::〕體積。冥.理由如前面月斤 鍵狀金屬黏著劑 馨電糊1。::璧:歡厚度應爲〜7 G ^ 塗敷厚度爲0 . .,ν ί . 、占電 將 1281676 模3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上之效果,鍍敷時容易產生模偏 離等的情形,而可能降低微細金屬零件之形狀的再現性。 相反的,若超過7 0 // m,將模3重疊於導電性基體2上時 ,因重疊時之應力或模3之重量等而被擠壓出之過剩導電 糊,會有不少量被擠壓至通孔圖案3 a內而形成波狀或水滴 狀,結果.,因鍍敷開始面並非平坦面而無法形成具有均一 晶體構造之鑛敷覆膜,或是導電糊堆積較高部份之鑛敷覆 膜會較薄,而無法製成具有特定厚度之微細金屬零件。 導電性基體2可以利用噴鍍法等,在如不銹鋼、A 1、Cu 等金屬系或合金系基體上、或是Si、玻璃、陶瓷、塑膠等 非導電性基體上實施導電層之積層而形成之複合物等。又 ,必要時,亦可利用噴鍍法等,在前述金屬系或合金系基 體上實施由同種或他種金屬所構成之導電層。 形成模3之絕緣材料,應採用可實施前述之射出成型、 反3 ·:生射出成型等之樹脂。此種樹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聚碳酸脂、環氧樹脂等。 其次,本發明中,以前述方法製造之電鑄模EM,在第5A 圖所示之從通孔圖案3a部份外露之導電膜1表面、圖上未 標示之從通孔圖案3 a儀份外露之導電性基體2表面、及由 被濟墜至r處之導電诨P搆成的導電膜1表面上,可利用 差部位當做電極之P敷實施鍍敷覆膜之選擇性生長。 ::P,L導電膜1 7 ^電性基體2當做陰極,而將想要 ::::、-之金3家合金等Γ 、陽極,將其浸入鍍敷槽並施加電 壓,實施f: 3, : ^如此的話,可如前面所述,在 -33- 1281676 其整體形成具有均一晶體構造、對應通孔圖案3 a形狀、以 及成爲微細金屬零件之基礎的鍍敷覆膜4 ’(第5B圖)。 其次,同時對形成之鍍敷覆膜4 ’及模3進行硏磨或硏削 等使其具有特定高度後,去除模3 (第5C圖)。 去除模3之方法,爲了避免勉強施加應力導致鍍敷覆膜 4 ’變形,應採用如利用氧等離子之灰化、或利用照射X射 線、紫外線之分解等不接觸之方法。 最後,去除導電膜1及導電性基體2即完成微細金屬零 件4(第5D圖)。 去除導電膜1及導電性基體2之方法,爲利用適當溶媒 溶解、或以乾蝕刻等分解並去除導電膜1之方法。利用此 方式消除導電膜1後,再去除殘餘之導電性基體2即可。 <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之I I > 本發明之微細金屬零件製造方法之I I中,除了使用含有 鏈狀金屬粉末、及粒徑小於該鏈狀金屬粉末之金屬粉末之 導電糊以外,其餘和前述製造方法之I相同,如第5A圖所 示,經由導電膜1,將由具有對應微細金屬零件形狀之微 細通孔圖案3a之絕緣材料所構成之模3固定於導電性基體 2二,製造電鑄模EM。 其具體步驟和製造方法之1時相同。 即,以 (A )如第3A、3B圖所示’在導電性基體2之整面塗敷 糊1’後,將模3重疊於其上,實施導電糊1’之乾燥、 固1:;、或者硬化,形成導電膜1’同時將模3固定於導電 一 34- 1281676 性基體2上; (B )圖上並未標示,將導電糊塗敷在模3 將其疊合於導電性基體2上之狀態下,實施 、固化、或者硬化,將模3固定於導電性基儀 (C)如第4A〜4C圖所示,在導電性基體 導電糊1 ’後,將模3之前驅物3 ’以凹部3 b 其上,實施導電糊1 '之乾燥、固化、或者硬 固定後,進行硏磨使凹部3 b貫通; (D )圖上並未標示,將導電糊塗敷於凹部 前驅物3 ’的下面,使其疊合於導電性基體2 實施乾燥、固化、或者硬化使其黏著、固定 使凹部3 b貫通; 之其中任一種方法來製作電鑄模EM。 前述(A)、(C)時之電鑄模EM,通孔圖案3 會覆蓋著導電膜1。又,前述(B)、(D)時, 性基體2會從通孔圖案3a之底部外露,其後 圖案3 a之邊緣部的一部份,會出現由被擠壓 形成之導電膜的狀態。 無論那一種狀態,導電膜1除了會具有· 末%性之優良^ 5 : : / ,尙金;I: 可壇加供電點之_分布密度。 兒-以,持^ : - 5 J ; ;; \ 之金更€ Ί。 導電膜1之基γ έΓ二電_ 1: S ?丨变,基 之下面後,在 導電糊之乾燥 丨2上; 2之整面塗敷 朝下方式重疊 化使其黏著、 3 b朝下時之 上之狀態下, 後,進行硏磨 a之底部整面 基本上,導電 ,尤其是通孔 出之導電糊所 自C± 粉 汾末之行爲面 造具良好特性 於前面所述之 -35 1281676 微粒子狀析出。 此方法係利用在溶液爲鹼性狀態時,安定之Cu ( I )氨(配 位子)錯合物會使溶液處於氧化狀態而不安定化,錯合物中 之Cu(I)離子(Cu1 + )會歧化分解反應成Cu(II)離子(Cu2+)及 Cu(Cu),而在溶液中析出金屬Cu。 利用此方法,可在不使用還原析出法中當做還原劑使用 之危險物質…聯氨或聯氨化合物而更安全地製造Cu粉末。 0以,無需實施嚴格安全管理之生產設備及保存設備等。 义,含有Cu(I)氨錯離子之溶液,可以如下述方式製成 ,將含有硫酸Cu( II )、氨、及硫酸氨之溶液中添加金屬Cu ,在無氧條件下使其反應,而在下一步驟中析出金屬Cu得 到Cu粉末後之含有Cu( II)離子的溶液,可再度利用爲製 ,年食Cu( I )氨(配位子)錯離子之溶液時的起G 料。亦即 .溶液可爲竿永久地fe用。 · 辦以,可以將Cu粉末之&造或龙,W以鋒怎I:比到目前 截止之成本更低的成本。 $,前面所述之從含Cu(I)氨錯離子之溶液的調製步驟 析出金屬Cu製作Cu粉末之步驟爲止的§:蕾_步驟中, 枚:4 % )」' r Cu 共析之? j且,1久化分解反應之條件,一 Si 快刻可更進一步減少雜質之酒入量 y以,儀5[:在調製含Cu f ::)氨(配位子)銳霞二义浦液時 c使使兒再生:::u等之 ^ 之純度_持:¾高綠度。 1281676 又,前述歧化分解反應例如在捏合下進行’金屬Cu之析 出因可在溶液中均一進行,故產生之c u粉末的複數粒子間 會有大致一致之粒徑。 而且,在捏合下進行歧化分解反應,可以防止只在各粒 子之特定部份選擇性析出金屬c u,粒子之生長因爲全方向 且平均化,故產生之C u粉末的形狀會大致都爲球形。 所以,使用前述C u粉末,不但可使導電膜之導電性更進 一步均一化,亦可更進一步提高其表面之平滑性,故可製 造具有更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零件。 <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之I Π > 本發明之微細金屬零件製造方法之I I I中’如第6A圖所 示,除了在導電性基體2之整面塗敷導電糊來形成第1導 電膜1以外,尙在其上塗敷含有粒徑小於該第1導電膜1 含有之鏈狀金屬粉末的金屬粉末之導電糊5 ’後,再如第6B 圖所示,將模3疊合於上面。 其次,實施導電糊5 ·之乾燥,同時黏著劑爲硬化型樹脂 時實施硬化,形成第2導電膜5 ’同時將模3固定於導電 性基體2上,製成電鑄模EM。 或者又’如第7 A〜7 C圖所不,在弟1導電膜1上塗敷導 電糊5’後,將模3之前驅物3’以凹部3b朝下方式重疊其 :二:實施導電糊5’之乾燥、固化、或者硬化使其黏著、固 ::: :::後’進丫了該則驅物3 '之硏磨使凹3 b貫通’而製成電 G模EM亦可。 無論何種方式,電鑄模EM之通孔圖案3a之底部整面會 -38- 1281676 覆蓋著第2導電膜。 因此’即使第1導電膜1之表面在鍍敷開始時之供電點 分布密度不足時,第2導電膜中之金屬粉末亦會塡埋該間 隙’而增加供電點之分布密度。 所以,持續實施第5 A〜5 D圖之步驟即可製造具良好特性 之微細金屬零件4。 第1導電膜1之基礎的導電糊1·可以使用和前述製造方 法之I相同者。 又,導電糊1 ’塗敷厚度,亦基於前面所述之相同理由, 應爲0 · 5〜7 0 // m較好。 又,第2導電膜5之基礎的導電糊5,之塗敷厚度,應爲 〇·5〜70#ιώ較好。 塗敷厚度爲0.5# m以下時,無法充份獲得利用導電糊將 模3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上之效果,鍍敷時容易產生模偏 情形,而可能降低微細金屬零件之形狀的再現性。 相反的,若超過70//m,將模3重疊於導電性基體2上時 ’因重疊時之應力或模3之重量等而被擠壓出之過剩導電 糊。會有不少量被擠壓至通孔圖案3a內而形成波狀或水滴 :結果,因鏟敷開始面並非平坦面而無法形成具有均一 3鐘構造之鍍敷覆膜,或是導電糊堆積較高部份之鍍敷覆 二較薄,而無法製成具有特定厚度之微細金屬零件。 >:2導電膜5之基礎的導電糊5 ·,最好爲含有粒徑小於 第::導電膜1含有之鏈狀物的金屬粉末、及黏著劑之固形 ,且將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的金屬粉末比率調整爲 -39- 1281676 0.05〜70體積%者。其理由如前面所述。 黏著劑則可使用和前面所述相同之物。 金屬粉末之粒徑只要小於第1導電膜含有之鏈狀物即可 ,其範圍並無特別限制,但平均粒徑最好爲400nm以下。 平均粒徑爲40 Onm以下,可以提高裝塡密度,而增加金屬 粉末間之接觸點數。因此,可更進一步提高利用第2導電 膜增加供電點分布密度之效果。 金屬粉末係由Ag、Cu、Ni、Al、Au、Rh等形成,可使用 粒徑小於第1導電膜含有之鏈狀金屬粉末且具有鏈狀、粒 狀、薄片狀等各種形狀之金屬粉末。 其中之鏈狀金屬粉末可以如前面所述之方法來製造。 又,粒狀金屬粉末亦可以如前面所述之方法來製造。 尤其是粒狀金屬粉末,如前面說明所示,可使用以降低 含Cu(I)氨(配位子)錯離子之溶液的pH來使金屬Cu以超 微粒子狀析岀者。使用此種Cii粉末,不但可使導電膜之導 電性更進一步均一化,亦可更進一步提高其表面之平滑性 ,故可製造具有更良好特性之微細金屬零件。 以前述製造方之I〜Z I I I I:: 的微颂金屬零拜,皆 芄Η面所述,因晶粒具有應有之粒涇,擁有可發擇薬之 _理、機校、及電性之特性的單一層構造,而具有良好特
-40- 1281676 [產業上之利用性] 如上面所述,本發明之導電糊因爲可使導電膜之電阻係 數小於目前水準,故可有效地當做導電膜之形成材料或導 電黏著劑等來應用。又,本發明之導電膜因爲具有不同於 一般之電導率各向異性,亦可以應用於到目前爲止未曾應 用過的用途上。又,本發明之鍍敷方法、以及應用其之微 細金屬零件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具有優於到目前爲止之 良好特性的微細金屬零件。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及比較例來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 <鏈狀Ni粉末之製造> 將三氯化鈦及檸檬酸三鈉加入純永中,調製雨成分之濃 度妬表1所示數値的還原劑溶液。 η 衣丄 成汾 濃度(mol/L) 1281676 再將此溶液1 Ο 0 m 1添加至前面之還原劑溶液1 Ο 0 m 1內, 在3 5 °C進行1小時捏合後,將析出於溶液中之固形成分進 行過濾及水洗後實施乾燥,製成N :粉末。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圖觀察所得到之N i粉末的形狀,如 第8圖所示,確認微細金屬粒具有鏈狀相連之形狀。 又,從前述電子顯微鏡圖測量金屬粒之粒徑及N i粉末之 鏈徑,金屬粒之粒徑約1 Ο Ο n m、鏈徑約2 Ο Ο n m。 <導電糊之調製> 將90重量%之以前述方法製造的鏈狀Ni粉末、及10重 量%之當做黏著劑使用的聚氟化亞乙烯基樹脂,和當做溶媒 使用之N -甲基-2 -吡咯啶酮一起混合,調製導電糊。 <導電膜之形成> 在當做底層之聚醯亞胺薄膜的一側面,以固形成分之附 著量爲20mg/cm2之方式塗敷利用.....t述方法調製之導電糊後 ,實施1 0 G t:、4 〇'、時之乾燥來去除镑媒,_成導電膜。 以金屬顯微夏ί s甚4電腠f F,:^ ..表:三之―孓1凹凸 而爲大致平坦。評佶表面狀態爲良好。又,測得之導電膜 的體積本質電阻爲xlO·4 Qm。 C :,… 其次,在此導電膜裝設導電議::v.當傲s 1281676 表2
Ni鍍敷槽(PH3.5〜4.5) 成份 濃度
氨基磺酸鎳 450g/L
硼酸 30g/L 鍍敷後,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在導電膜上形成之鍍敷覆膜 剖面’測量厚度方向之上下各5%位置之晶粒尺寸。若導電 膜側之晶粒尺寸爲A i,而覆膜表面側之晶粒尺寸爲0 2,則 由公式(U : R 0 = 0 1 / 0 2 ( 1 ) 求取晶粒尺寸之比率R 4爲1 · 1 ’晶粒之尺寸幾乎沒有誤 差,確認鍍敷覆膜在厚度方向整體具有均一之晶體構造。 (實施例2 ) <鐽狀高導磁合金粉末之製造〉 將氯化鎳6水合物及氯化鐵加入純水中,調製兩成分之 濃度如表3所示數値的溶液。 表3 0.008 0.032 氯化鎳 氯化鐵 ]:將& _液1 00m 1添加至和實施例1相同之還原劑溶液 -43- 1281676 10 Oml內,在35t進行1小時捏合後,將析出於溶液中之 固形成分進行過濾及水洗後實施乾燥,製成高導磁合金 [Νι ( 20%) -Fe 合金]粉末。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圖觀察所得到之高導磁合金粉末的 形狀,如第9圖所示,確認微細金屬粒具有鏈狀相連之形 狀。 又,從前述電子顯微鏡圖測量金屬粒之粒徑及高導磁合 金粉末之鏈徑,金屬粒之粒徑約50nm、鏈徑約lOOnm。 <導電糊之調製> 將90重量%之以前述方法製造的高導磁合金粉末、及10 重量%之當做黏著劑使用的聚氟化亞乙烯基樹脂,和當做溶 媒使用之N -甲基-2-吡咯啶酮一起混合,調製導電糊。 <導電膜之形成> : 除了使用前述導電糊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在當 夂,:¾層之聚醯亞胺薄膜的一側面上形成導電膜。 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導電膜表面,確認表面幾乎沒有凹凸 而爲大致平坦。評估表面狀態爲良好。又,測得之導電膜 的體積本質電阻爲2χ10·4Ω·(:Γη。 :敷覆膜之形成> 其次,除了使用此導電膜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 # N i之鍍敷後,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在導電膜上形成之鍍 二S旲剖面’利用公式(1 )求取之晶粒尺寸比率R 0爲〇 . 9 • 粒之尺寸幾乎沒有誤差,確認鍍敷覆膜在厚度方向整 fl: Ή均一'之晶體構造。 - 4 4 - 1281676 (實施例3 ) <導電膜之形成> 在當做底層之聚醯亞胺薄膜的一側面,以固形成分之附 著量爲20mg/cm2之方式塗敷利用和實施例1調製之導電糊 相同的導電糊後,沿著面方向施加強度79A/m之磁場,並 實施1 00 °C、4小時之乾燥以去除溶媒,形成導電膜。 導電膜之鏈狀N i粉末會沿著前述磁場方向配向,而只有 面內之前述配向方向具有高電導率。亦即,導電膜之面內 之鏈狀N!粉末配向方向的體積本質電阻雖然爲5x10 _5Ω· cm 之低値,然而,相同面內而和配向方向垂直之方向的體積 本質電阻爲3x1 0_3Ω· cm,導電膜之厚度方向的體積本質電 阻則爲 2 . 5 X 1 0'3 Ω · c m。 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導電膜表面,確認表靣幾乎沒有凹凸 而爲大致平坦。評估表面狀態爲良好。 <鍍敷覆膜之形成> 其次,除了在此導電膜之配_方_的靖部裝設導電端子 並當做供電部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實施N i之鍍敷 後,1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在導電上彤成之鏡敷覆膜劃面, 利局公式(1 )求取晶粒尺τ Z比率R ώ爲i ..i,晶粒之尺寸 幾乎沒有誤差,k ,裏右=二v L , Λ•有t --之 構造。 (:,例 1 ) …糊之^二:乂 5 90重二.::二平均匕::[…::.2 Κ _狀粉末、及1 0 1281676 重量%之當做黏著劑使用的聚氟化亞乙烯基樹脂,和當做溶 媒使用之N -甲基-2 -吡咯啶酮一起混合,調製導電糊。 <導電膜之形成〉 除了使用前述導電糊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在當 做底層之聚醯亞胺薄膜的一側面上形成導電膜。
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導電膜表面,確認表面有對應N i粉末 尺寸之不均一凹凸而非平坦。評估表面狀態爲不良。又, 測得之導電膜的體積本質電阻爲8χ10_4Ω·(:πι。 <鍍敷覆膜之形成〉 其次,除了使用此導電膜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 實施N i之鍍敷後,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在導電膜上形成之鍍 敷覆膜剖面,利用公式(1 )求取之晶粒尺寸比率R Φ爲3.0 ,晶粒之尺寸有較大的誤差,確認鍍敷覆1具有金屬晶粒 較大之區域、及晶粒較/」、之區域的2層構造。 (比較例2 )
<導電糊之調製> 將9 0重量%之平均粒徑爲1 . 2 μ m的球狀A g粉末、及1 0 3量%之當做黏著· /使$ \ ^氟( "^ ^ = 溶 :::::f:用之 N-甲基-2 ^ ; ,: - c 、:X電膜之形成> 。々了使周前述導公A a ·其齡:和賞施例]「,,·:_」; 層之聚醯亞胺薄膜的一側面」:::¾戚導電膜< ::’.金屬顯微鏡觀察導電膜表面,養認表靣有5 粉示 1281676 測得之導電膜的體積本質電阻爲ixl〇_5i2#em° <鍍敷覆膜之形成> 其次,除了使用此導電膜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 實施N i之鍍敷後,以金屬顯微鏡觀察在導電膜上形成之鍍 敷覆膜剖面,利用公式(1 )求取之晶粒尺寸比率R 4爲2 · 0 ,晶粒之尺寸有較大的誤差,確認鍍敷覆膜具有金屬晶粒 較大之區域、及晶粒較小之區域的2層構造。將以上結果 匯整成表4。 表4 導電膜之 表面狀態 導電膜之 體積本質電阻 R0 實施例1 良 2xl〇·4 1.1 實施例2 優良 2xl〇-4 0.9 實施例3 優良 5xl〇-5 1.1 比較例1 劣 8x10.4 3.0 it較例2 劣 lx!〇-5 2.0 1281676 板1 Μ 2上形成微細金屬零件之基礎的母模1 Μ 1。 其次,利用此母模1 Μ 1以反應性射出成型實施光硬化性 樹脂[長瀨產業(株)製、商品名稱XNR5 5 0 7 ]之成形後,實 施光硬化,得到對應前述母模1 Μ 1形狀、具有通孔圖案3 a 之基礎的微細凹部3 b的模3之前驅物3 ’ [第2B、2C圖]。 光硬化條件爲照射線量3J / cm2、壓力0 . IMPa。 其次如第4A圖所示,在當做導電性基體2之Cu基板上 ,以刮刀塗敷厚度5 // m之以前述方法調製之導電糊1 ’後, 並以凹部3 b朝下方式疊合前述前驅物3 ’,以0 . 1 MP a之壓 接力進行壓接,實施80 °C之2小時加熱,使導電糊1 ’中之 熱硬化型丙烯酸漿體硬化,形成導電膜1,同時將前驅物3 ’ 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上(第4B圖)。 其次,對被固定之前驅物V進行硏磨,使其厚度成爲150 /im並使凹部3b貫通,製成具有對應母模1 Ml形狀之通孔 二案3 a的模3之、弟4 C圖/不的#鏡漠E Μ ° 利用導電糊之固定十分強固,實v Ρ面m述之前驅物3 ’ 硏磨時,亦不會有偏離或剝離等情形。 •,細金屬零件之匕:’告> :—王前述電:' .久 Z. @ - ;、ΐ 'ΐ :,..:浸入下述表房示濃度;Z N : I I::槽π,在電浅密度10 1281676
表5 Ni鍍敷槽(pH3, .5〜4.5) 成份 濃度 氨基磺酸鎳 450g/L 硼酸 30g/L 實時2小時前述鍍敷,如第5B圖所示,電鑄模EM之通 孔圖案3 a會被鍍敷覆膜4 ·塡埋,故從鍍敷槽取出進行充 份水洗後’同時對鍍敷覆膜4 '及模3進行硏磨,使厚度一 致爲6 0 // m。 其次,利用氧等離子進行灰化,分解去除模3後,以濕 餓刻溶解去除導電膜1,再去除導電性基體2,製成對應前 述母模1M1形狀之微細金屬零件4。 以 3次元表面構造解析顯微鏡[ZYGO公司製之 NewVieW5010]測量製成之微細金屬零件4表面的表面粗度 ’中心線平均粗度R a爲0 . 5 // m以下。 又’測量製成之微細金屬零件4的抗拉強度,抗拉強度 ^強度比來表示,而強度比則爲測得之抗拉強度相對於直 + ®平坦Cii基板上依相同條件實施鍍敷所形成之同尺寸微 ::金屬零件抗拉強度的百分比,故其測量値爲9 0%。 :¾前述事實可知,實施例4中製造之微細金屬零件4, 二膜初期階段開始,即會產生具有和在平坦金屬表面生 ··.$相同之應有粒徑的晶粒,且其整體因具有均一晶體構 _49~ 1281676 造,擁有可發揮預期之物理、機械、及 構造,而具有良好特性。 (實施例5 ) <導電糊之調製> 將20重量%之前述實施例1製造的鏈 量%之平均粒徑 50nm的球狀Ag粉末、 硬化型樹脂的熱硬化型丙烯酸漿體混合 對於三者之總量的鏈狀N i粉末比率爲 Ag粉末比率爲2體積%。 <電鑄模之製作> 如第4A圖所示,在當做導電性基體、 ,塗敷以前述方法調製之導電糊1 ’後, 相同方式形成之前述前驅物3 ’,以凹部 ,並以0 . 1 MP a之壓接力進行壓接,實施 ,使導電糊 P中之熱硬化型丙烯酸漿體 1,同時將前驅物3’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 其次,對被固定之前驅物3 '進行硏磨 # m並使、凹部3b貫通,製成具有對應母 3a的模3之、第4C圖所示的電鑄ί 利用導電糊之固定十分強固,實施前ΐ Τ·時,亦不會有偏離或剝離等情形。 其後,利用此電鑄模ΕΜ,和賨施例4 、同尺寸之微細金屬零件4。 以丽述相同方式,測量製成之微細金f 電性特性的單一層 狀N i粉末、2 0重 及60重量%之液狀 ,調製導電糊。相 2 . 5體積%,而球狀 ^使用之Cu基板上 並將以和實施例4 3b朝下方式疊合 80°C之2小時加熱 硬化,形成導電膜 i上(第4B圖)。 ,使其厚度成爲150 模1 Μ 1形狀之通孔 莫ΕΜ ° 5所述之前驅物3· 相同,製成同形狀 隱零件4表面的表 -50- 1281676 面粗度,中心線平均粗度R a爲Ο . 2 // m以下。 又,測量製成之微細金屬零件4的抗拉強度,求取和前 述相同之強度比,而爲9 5 %。 由前述事實可知,實施例5中製造之微細金屬零件4, 從成膜初期階段開始,即會產生具有和在平坦金屬表面生 長時相同之應有粒徑的晶粒,且其整體因具有均一晶體構 造,擁有可發揮預期之物理、機械、及電性特性的單〜層 構造,而具有良好特性。 (實施例6 ) <導電糊之調製〉 將.75重量%之平均粒徑 50ηηι的球狀Ag粉末、及25 _ 量%之液狀硬化型樹脂的熱硬化型丙烯酸漿體混合,調製_ 電糊。相對於兩者之總量的球狀A g粉宍5爲2 0體_ %。 <電鑄模之製作> 如第7 A圖所示,在當傲導電性基體2使周之C u _板^ ,以刮刀塗敷以實施例4 _同方法調義、含有N丨粉末> _ 度5/zm的導電賴後,實施80 u之2小時加熱,使導電糊ψ 之熱硬化型Η烯酸漿遌硬化,rf二氕1導電膜。 其次,在i比第1導餐膜1上:·塗敷以前述方法+調s_、^ 球狀Ag粉末之導電糊5 5後,L:.膂以和實施例4相 ., v: 夂成之前驅物3 凹咅3 b朝 下方式疊合:傷:以 0 P 置接力進行壓接 f施8 0 t:之 2小時加熱… ^ -, η硬化型丙烯酸漿1 B w. it , ΐϊ: Ϊ第2.導電> 5 : 驅物3 s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上 -51 - 1281676 ;Λ 對被固疋之驅物3 ’進行硏磨,使其厚度成爲1 5 〇 V m並使凹部3 b貫通,製成具有對應母模1 μ形狀之通孔 圖案3 a的模3之、第7 C圖所示的電鑄模ΕΜ。 利用導電糊之固定十分強固,實施前面所述之前驅物3, 硏磨時’亦不會有偏離或?離等情形。 其後’利用此電鑄模ΕΜ,和實施例4相同,製成同形狀 、同尺寸之微細金屬零件4。 以前述相同方式,測量製成之微細金屬零件4表面的表 面粗度,中心線平均粗度R a爲〇 . 2 // m以下。 又,測量製成之微細金屬零件4的抗拉強度,求取和前 述相同之強度比,而爲95%。 由前述事實可知,實施例6中製造之微細金屬零件4, 從成膜初期階段開始,即會產生具有私1在平坦金屬表面生 長時相同之應有粒徑的晶粒,且其整體因具有均一晶體構 造,攘有可發揮預期之_理、機域 '及電性特性的單一層 構造,而具有良好特性。 (比較例3) <導電糊之調製> 將2 :重量%之.學圪 量%之液栽硬化聖棱:脂的熱須化型西 核: 在當.儀導電性基體
如第 1281676 ’塗敷以前述方法調製之導電糊丨,後,將以和實施例4相 同方式形成之前驅物3 1,以凹部3 b朝下方式疊合,並以 0 · 1 MP a之壓接力進行壓接,實施8 〇 t之2小時加熱,使導 電糊中之熱硬化型丙烯酸漿體硬化,形成導電膜1,同時 將前驅物3 ’固定於導電性基體2上(第4B圖)。 其次’對被固定之前驅物3,進行硏磨,使其厚度成爲1 5 〇 並使凹部3b貫通,製成具有對應母模ιΜι形狀之通孔 圖案3 a的模3之、第4C圖所示的電鑄模EM。 利用導電糊之固定十分強固,實施前面所述之前驅物3· 硏磨時,亦不會有偏離或剝離等情形。 其後,利用此電鑄模EM,和實施例4相同,製成同形狀 、同尺寸之微細金屬零件4,然而,在至模3之厚度 (1 5 0 // m )爲止之間,並未形成可發揮微細金屬零件4機能 之連續鍍敷覆膜。 (比較例4 ) <導電糊之調製> 將75重量%之平均粒徑1 . 2 // m的球狀Ni粉末、及25重 量%之液狀硬化型樹脂的熱硬化型丙烯酸漿體混合,調製導 電糊。相對於兩者之總量的球狀Ni粉末比率爲25體積%。 、、靈鑄模之製作> 在當做導電性基體2使用之Cu基板上,塗敷以前述方法 之導電糊後,將以和實施例4相同方式形成之前驅物 2 *,以凹部3b朝下方式疊合,並以0 . IMPa之壓接力進行 W接,實施80°C之2小時加熱,使導電糊中之熱硬化型丙 -53- 1281676 烯酸漿體硬化,然而,無法將前驅物3 ’固定於導電性基體 2上。 以上結果匯整成表6。 表6 先質之 固定 Ra (// m) R ψ (%) 實施例4 良 <0.5 90 實施例5 良 <0.2 95 實施例6 良 <0.2 95 比較例3 良 — -- 比較例4 劣 — -- [元件符號之說明]
Ml〜M6 金屬粉末 ml 金屬粒 EM 電鑄模 1 導電膜 1 ’ 導電糊 2 導電性基體 5 模 ...... 条:: - 党敷覆膜

Claims (1)

1281676 第91 133924號「導電糊及使用它之導電膜、鍍敷方法及微 細金屬零件之製法」專利案 (2006年11月27日修正)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導電糊,其特徵係:含有金屬粉末作爲導電成分,該 金屬粉末係含有藉由磁性連接成鏈狀形狀之多數個微細 金屬粒’該微細金屬粒係包含具有強磁性之金屬;其中, 具有強磁性之金屬係選自於由Ni、C〇、Fe所構成族群之 至少一種金屬、或由此等之中2種以上的金屬所成之合金 〇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電糊,其中鏈狀金屬粉末、或 形成該金屬粉末之各金屬粒係由 •具有強磁性之單體金屬、 •具有強磁性之2種以上金屬的合金、 •具有強磁性之金屬及其他金屬之合金、或 •含有具強磁性之金屬的複合物 所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導電糊,其中鏈狀金屬粉末或金 屬粒之整體或一部份,係在含有1種或2種以上具有強磁 性之金屬離子之金屬離子的溶液中,利用還原劑將該離子 is原成金屬’並使其在丨谷液中析出成金屬粒,並藉由磁性 將該金屬粒連接成鏈狀而形成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導電糊,其中還原劑爲三價之鈦 1281676 化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電糊,其中金屬粒之粒徑爲 - 400nm以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電糊,其中金屬粉末之鏈徑爲 1 // m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電糊,其中含有鏈狀金屬粉末 及黏著劑作爲固形成分,且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的鏈狀 金屬粉末含有比率爲5〜95重量%。 φ 8·—種導電膜,其特徵爲:將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導電糊 塗敷於底層上形成塗膜,從特定方向對該塗膜施加磁場, 使該塗膜中之鏈狀金屬粉末對應前述磁場而爲特定方向 之配向’固化塗膜以固定金屬粉末之配向。 9.一種鑛敷方法,其特徵爲:具有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導電糊塗敷於底層上形成導電膜之步驟;及將該導電膜當 做電極實施鍍敷’在該導電膜上實施鍍敷覆膜之生長的步 驟。 · 1 0 ·如申sra專利範圍第9項之鍍敷方法,其中導電膜之體積本 質電阻爲lo.cm以下。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鍍敷方法,其中導電糊中之鏈狀 , 金屬粉末含有至少丨種和鍍敷覆膜所含之金屬相同。 1 2 · —種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有:經由以申請 專利Ie圍第1項之導電糊所構成的導電膜,將具有對應微 細金屬零件形狀之微細通孔圖案、由絕緣材料構成之模固 1281676 定於導電性基體上而形成電鑄模之步驟;以及在從此電鑄 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露之導電性基體或導電膜表面上,利 — 用以該表面爲電極之鍍敷,實施鍍敷覆膜之選擇性生長而 形成對應通孔圖案形狀之微細金屬零件的步驟。 _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其 中使用之導電糊係含有鏈狀金屬粉末及黏著劑之固形成 分’且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的鏈狀金屬粉末含有比率爲 0.05〜20體積%。 籲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其 中使用之導電糊係含有鏈狀金屬粉末、以及粒徑小於該鏈 狀金屬粉末之球狀金屬粉末。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其 中使用之導電糊係含有鏈狀金屬粉末、粒狀金屬粉末及黏 著劑之固形成分’且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的鏈狀金屬粉 末含有比率爲〇·〇5〜20體積%,且粒狀金屬粉末含有比率 爲0.05〜20體積%。 φ 1 6 · —種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有:除了在導電 性基體上依序形成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電糊所形成 之第1導電膜、以及以含有粒徑小於第1導電膜含有之鏈 、 狀金屬粉末之金屬粉末的導電糊所形成之第2導電膜以外 ,尙經由兩導電膜,將由具有對應微細金屬零件形狀之微 細通孔圖案的絕緣材料所構成之模固定於導電性基體上 ,形成電鑄模之步驟;以及在從此電鑄模之通孔圖案部份外 1281676 露的第2導電膜表面,以利用該表面做爲電極之鍍敷實施 鍍敷覆膜之選擇性生長,來形成對應通孔圖案形狀之微細 金屬零件之步驟。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微細金屬零件之製造方法,其 中形成第2導電膜所使用之導電糊,係含有金屬粉末及黏 著劑之固形成分,且相對於固形成分之總量的金屬粉末含 有比率爲〇·〇5〜70體積%。
TW91133924A 2001-08-22 2002-11-21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st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using it plating proc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ne metal part TWI28167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51833 2001-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9144A TW200409144A (en) 2004-06-01
TWI281676B true TWI281676B (en) 2007-05-21

Family

ID=1908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1133924A TWI281676B (en) 2001-08-22 2002-11-21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st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using it plating proc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ne metal par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20370B2 (zh)
EP (1) EP1426978A4 (zh)
JP (1) JPWO2003019579A1 (zh)
KR (1) KR100804924B1 (zh)
CN (1) CN1290120C (zh)
TW (1) TWI281676B (zh)
WO (1) WO2003019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2743B2 (ja) * 2001-11-08 2007-08-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微細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479161B2 (ja) * 2002-03-25 2010-06-09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とこの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塗布液および透明導電性積層構造体と表示装置
JP2004162096A (ja) * 2002-11-11 2004-06-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無電解めっき用ペーストと、これを用いた金属構造体および微細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094480B2 (ja) 2003-05-08 2008-06-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連鎖状金属粉末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電性付与材
US7850760B2 (en) 2004-04-30 2010-12-1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hain metal powders, chain metal powders produced thereby, and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formed using the powders
US7055756B2 (en) * 2004-10-25 2006-06-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position fabrication using inkjet technology
JP2006161066A (ja) * 2004-12-02 2006-06-22 Seiko Epson Corp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並びに液体噴射ヘッド
WO2006076609A2 (en) 2005-01-14 2006-07-20 Cabot Corporation Printable electronic features on non-uniform substrate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same
US7824466B2 (en) 2005-01-14 2010-11-02 Cabot Corporation Produc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WO2006076613A2 (en) 2005-01-14 2006-07-20 Cabot Corporation Metal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US20060163744A1 (en) * 2005-01-14 2006-07-27 Cabot Corporation Printable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8383014B2 (en) 2010-06-15 2013-02-26 Cabot Corporation Metal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JP4967771B2 (ja) * 2007-04-11 2012-07-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US20100031501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Napra Co., Ltd. Method for filling through hole or non-through hole formed on board with filler
US8519817B2 (en) * 2009-06-17 2013-08-27 Showa Denko K.K. Discharge gap filling composition an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or
KR101108769B1 (ko) * 2010-05-28 2012-02-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금속분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적층콘덴서용 내부전극의 제조 방법
JP5614135B2 (ja) 2010-07-06 2014-10-2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接着剤、その製造方法、接続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22213B (zh) * 2012-11-21 2014-12-03 苏州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无色差修补镀银工件表面缺陷的方法
KR102410173B1 (ko) * 2014-05-14 2022-06-20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페이스트, 도전 페이스트의 제조 방법, 접속 구조체 및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5219202A (zh) * 2015-09-15 2016-01-06 熊平伟 用于非金属电镀的导电胶及其制成的模具及其电镀方法
CN106498464B (zh) * 2016-10-24 2019-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金属纳微米枝晶有序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6757173B (zh) * 2016-11-25 2019-02-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表面配体的银多面体微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CN106604560B (zh) * 2017-02-22 2020-10-02 武汉光谷创元电子有限公司 电路板加工方法
CN108878678A (zh) * 2018-06-14 2018-11-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导电胶结构制作方法、导电胶结构及显示面板组件
EP3792962A1 (en) * 2019-09-12 2021-03-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process of forming a sinterable connection layer by photometric measurements
CN112663098B (zh) * 2020-12-08 2023-01-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电铸芯模快速脱模的粘性导电箔及快速脱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526A (en) * 1979-07-11 1981-02-09 Tdk Corp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US4923739A (en) * 1987-07-30 1990-05-08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Composit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dium comprising a conductive network, and article, assembly, and method
US5958590A (en) 1995-03-31 1999-09-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ndritic powder materials for high conductivity paste applications
US5851644A (en) 1995-08-01 1998-12-22 Loctite (Ireland) Limited Films and coatings having 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thways therein
JP3790869B2 (ja) 1996-01-11 2006-06-2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金属めっき下地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JP2000124662A (ja) * 1998-10-14 2000-04-28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透明導電膜および表示装置
US6620344B2 (en) * 1999-05-28 2003-09-16 Dowa Mining Co., Ltd. Copper particle clusters and powder containing the same suitable as conductive filler of conductive paste
JP2001085397A (ja) * 1999-09-10 2001-03-30 Toshiba Corp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3597098B2 (ja) 2000-01-21 2004-12-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合金微粉末と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成型用材料、スラリーおよび電磁波シールド材料
JP3952743B2 (ja) 2001-11-08 2007-08-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微細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26978A4 (en) 2008-09-10
TW200409144A (en) 2004-06-01
EP1426978A1 (en) 2004-06-09
KR20040044466A (ko) 2004-05-28
JPWO2003019579A1 (ja) 2004-12-16
US7220370B2 (en) 2007-05-22
CN1290120C (zh) 2006-12-13
CN1557000A (zh) 2004-12-22
US20040232386A1 (en) 2004-11-25
WO2003019579A1 (fr) 2003-03-06
KR100804924B1 (ko) 2008-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1676B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st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using it plating proc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ne metal part
EP2638990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etal particles
TWI570196B (zh) 銀被覆銅粉
WO2012023566A1 (ja) 銀被覆球状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銀被覆球状樹脂を含有する異方性導電接着剤、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導電スペーサー
EP3192597A1 (en) Silver-coated copper powder, and conductive paste, conductive coating material and conductive sheet, each of which uses said silver-coated copper powder
Tierno et al. Using electroless deposi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n sized polymer/metal core/shell particles and hollow metal spheres
EP3275571A1 (en) Silver-coated copper powder and conductive paste,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conductive sheet using same
WO2016151858A1 (ja) 銅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銅ペースト、導電性塗料、導電性シート
JP4900674B2 (ja) 異方導電膜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07211305A (ja) 複合電解銅箔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51254B1 (ko) 사슬형상 금속분말의 제조방법과 그것에 의해서 제조되는사슬형상 금속분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이방도전막
JP2004162096A (ja) 無電解めっき用ペーストと、これを用いた金属構造体および微細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912244B2 (ja) 異方導電膜
JP4670659B2 (ja) 蛍光標識金属粉末、ならびに該蛍光標識金属粉末を含有する異方導電膜、実装品
JP3952743B2 (ja) 微細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257566B2 (ja) 微細金属構造体の形成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セラミックパッケージ、マルチチップ用基板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
JP4193094B2 (ja) 金属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70103B2 (ja) 鎖状金属粉末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鎖状金属粉末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異方導電膜
Cho et al. Study of complex electrodeposited thin film with multi-layer graphene-coated metal nanoparticles
JP2004303461A (ja) 異方導電膜
JP2004292850A (ja) 金属粉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異方導電膜
Argañaraz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d Ni-W alloys with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hardness
JP2007002299A (ja) 管状金属粉末とその製造方法、異方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ペーストならびに触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