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6537B - Supporting sheet for micro-capsu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upporting sheet for micro-capsu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6537B
TWI276537B TW093126082A TW93126082A TWI276537B TW I276537 B TWI276537 B TW I276537B TW 093126082 A TW093126082 A TW 093126082A TW 93126082 A TW93126082 A TW 93126082A TW I276537 B TWI276537 B TW I2765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
sheet
microcapsules
coa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26412A (en
Inventor
Akio Ito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filed Critical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Publication of TW200526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6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6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65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6Drying; Softening; Cleaning
    • B32B38/164Dr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32B2037/243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2038/0052Other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32B2038/0076Curing, vulcanising, cross-linking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1276537 ⑴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微膠囊支承薄片之製造方法,特別是關 於將封裝有機能性材料的微膠囊支承於基材薄片的微膠囊 支承薄片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將各種液體狀機能性材料封裝於微小的膠囊之微膠囊 爲眾所皆知。被微膠囊化的機能性材料是能夠塗佈支承在 薄片材料的表面,賦予薄片材料各種功能。 作爲如此微膠囊支承薄片之利用領域,封裝有染料或 發色劑之複印薄片、封裝有色素之感光記錄薄片、封裝有 揮發性溶劑之發泡性薄片、封裝有香料之具有味道的薄片 等爲眾所皆知。 關於微膠囊支承薄片之製造,藉由在基材薄片的表面 塗佈已分散了微膠囊的塗佈液後加以乾燥,來在基材薄片 的表面形成微膠囊層之方法爲眾所皆知。在工業生產方 面’在連續行進的基材薄片的表面連續地塗佈塗佈液,製 造連續帶狀的微膠囊支承薄片。製造出來的微膠囊支承薄 片’多數是捲繞呈捲筒狀,作成容易進行搬運或保管處 理。 作爲微膠囊支承薄片之使用形態,有在支承微膠囊側 之表面’黏合由不同的材料所構成的薄片或構件加以使用 之情況°例如’對於封裝有因應光或溫度的物質之微膠囊 -4- (2) 1276537 的支承薄片,在支承微膠囊的側之表面黏合玻璃板,來製 造調光玻璃等。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在以往之微膠囊支承薄片的製造技術,會有不易進行 被製造出來的微膠囊支承薄片之處理。
如前所述,當將僅塗佈乾燥微膠囊塗佈液的微膠囊支 承薄片,在該狀態下捲繞成捲筒狀或重疊時,則微膠囊層 會與鄰接之微膠囊支承薄片的基材薄片裏面接觸,微膠囊 在與基材薄片之間容易引起阻擋。當爲了使用微膠囊支承 薄片,而欲由捲繞捲筒解開時,則會有接合於基材薄片的 裏面之微膠囊受到破壞或脫落。
可考量,在將微膠囊支承薄片捲繞成捲筒狀之際,預 先於微膠囊層的表面塗佈脫模劑。亦可考量夾持塗佈有脫 模劑之薄片,捲繞微膠囊支承薄片。藉此,可避免微膠囊 與基材薄片內面引起阻擋,當由捲繞捲筒解放微膠囊支承 薄片時,微膠囊容易由基材薄片裏面分離,微膠囊不會受 到破壞。但,當脫模劑附著於微膠囊的表面之狀態下,在 微膠囊側的表面黏合別的構件後加以使用時,則會有受到 脫模劑之作用,無法獲得充分的密著性或黏合強度之問題 產生。 本發明的課題是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將被製造出來的 微膠囊支承薄片捲預先捲繞成捲筒狀後加以使用,微膠囊 (3) 1276537 也不會受到破壞,在使用微膠囊支承薄片之際,亦可良好 地進行與其他構件之黏合等的容易處理之微膠囊支承薄 片。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微膠囊支承薄片是在基材薄片上呈層狀地支 承有微膠囊之微膠囊支承薄片,其特徵爲:具備前述基材 薄片;接合於前述基材薄片的表面之前述微膠囊的層;及 可剝離地黏合於前述微膠囊層的表面之再剝離薄膜。 [微膠囊] 微膠囊是在成爲隔壁層之微膠囊殼體內裝有呈液體狀 等的芯物質者。藉由構成芯物質的材料,發會各種的功 能。 微膠囊的殼體部分是能夠使用與以往習知的微膠囊之 微膠囊殼體相同之原料來加以形成者。具體而言,在以凝 聚(coacervation )法製造之情況,理想爲具有膠質等的 等電點的化合物或聚乙烯胺等的陽離子性之化合物與亞拉 伯膠、褐藻酸鈉、乙烯-丨暝酐共聚物、乙烯基甲基醚-順酐 共聚物、澱粉之鄰苯二甲酸酯、聚丙烯酸等的陰離子性質 的組合。在使用In-Situ聚合法之情況,理想爲三聚氰胺_ 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預聚體)、自由基聚合性單體 等。在使用界面聚合法之情況,聚胺、乙二醇、多元酚等 之親水性單體;與多元酸鹵化物、雙鹵仿、多元異氰酸酯 -6- (4) 1276537 等的疏水性單體之組合’藉以形成聚胺、環氧樹脂、聚 氨酯、聚尿素等之微膠囊殼體。 亦可在微膠囊殼體的原料添加交聯劑,以獲得具有優 良的耐久性之微膠囊殼體。作爲交聯劑,可舉出例如:甲 醛或乙二醛等的醛基化合物、尿素或硫等的尿素化合 物、三聚氰胺或羥甲基化三聚氰胺等的三聚氰胺化合物、 多官能之噁唑啉化合物、水分散型異氰酸酯化合物、乙撐 二胺或聚乙烯亞胺等的多元亞胺化合物之理想者。這些是 亦可單獨使用或2種以上並用。 作爲內裝於微膠囊之液體狀物質,亦可爲1種或2種 以上或混合液體均可,亦可爲使微粒子等的固體物質溶解 於追些液體而形成之液體或獎體溶液。又,亦可爲使微粒 子等(例如具有熱線吸收能的微粒子等)的固體物質分散 於适些液體或溶液者(所謂分散體)、或亦可爲加以混合 者(所謂混合物)。 在調製液體狀物質’所使用的液體或固體物質的種類 及數量等是考量所欲獲得的微膠囊之用途領域或在最終製 品所被要求之功能等,適宜地選擇即可,不被特別限定。 液體狀物質不被特別限定,但全體爲油性且在水系媒 體中形成油滴而可加以分散者爲佳。 作爲液體狀物質,通常一般爲可作爲微膠囊之芯物質 加以使用之以往習知的液體狀物質即可,不被特別限定, 但可舉出例如:〇 -、m -或p -二甲苯、甲苯、苯、十二烷基 苯、己基苯、苯基二甲基乙烷、環烷系烴等的芳香族系烴 -7- (5) 1276537 類;環己烷、η-己烷、煤油、石蠟系烴等的脂肪族頸類; 癸烷環氧化物、十二烷環氧化物等之環氧化物類;環己基 乙烯醚等的醚類;四氟合二溴合乙烷、三氟氯乙烯的低聚 合物等的鹵化溶媒等之單獨或這些之混合物。這些液體狀 物質是亦可僅使用1種,或並用2種以上。
除了上述液體狀物質之外,亦可舉出例如藉由加熱來 均等地溶解,而當溫度下降時則可固態化之物質,具體而 言有蠟類、以蠛類爲主體之鱲(wax )、高級酒精、聚烯 烴蠟等。 因應需要,亦可在封合於微膠囊的液體狀物質添加添 加劑。在液體狀物質中的添加劑之狀態是溶解或分散之狀 態,不受特別限制。作爲添加劑,例如可舉出染料、顏 料、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農藥、醫藥、化妝 料、觸媒、接著劑、油用性維他命、金屬粉、液晶、樹脂 粒子等。這些是可單獨使用亦可並用2種以上者。
在將這些添加物溶解或分散於液體狀物質之情況,例 如亦可在進行添加之際,進行加熱處理、機械性處理、化 學性處理(親合劑處理等)’或亦可預先在添加前進行。 微膠囊的形狀不特別限定,但球狀等的粒子狀爲佳。 微膠囊的粒子徑不特別限定,但本發明之可用性高者 爲2 0〜2 Ο Ο μ m。當微膠囊的粒子徑過小時,則爲了在薄片 上賦予充分的量之功能性物質,而必須積層微膠囊,在此 情況下,不容易均等地支承。而當粒子徑過大時,則微膠 囊的強度變得不充分,會有微膠囊的裂痕變多之虞。 (6) 1276537 在製造微膠囊之際,理想是使用包含微膠囊化工序之 通常的習知製造方法,具體而言是使用例如凝聚法 (coacervation )(相分離法)、液中乾燥法、融解分解 冷卻法、噴霧乾燥(spray drying )法、盤式塗佈(pan cot aing )法、氣中懸濁披覆法及粉末化法等之界面沉積 法、界面聚合法、In-situ聚合法、液中液化披覆法(孔 口法;orifice )及界面反應法(無機化學反應法)等之所 謂界面反應法。在這些之中,更理想是凝聚法、In-situ 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液中乾燥法、融解分解冷卻法。在 這些各種製造方法的微膠囊化工序,使用前述液體狀物質 作爲封合於微膠囊殻體之芯物質。由於若爲如此的方法, 可非常容易地獲得上述微膠囊’故很理想。 在進行微膠囊化工序之際’通常須要將液體狀物質等 作成作爲芯物質的狀態(例如’液滴狀的形態)’而作爲 該方法,亦可在氣相中進行噴霧或滴下等或使用孔口等作 成液滴狀,或亦可在水系媒體或非水系媒體中藉由分散作 · 成液滴狀,不受特別限定。 例如,將液體狀物質分成水系媒體之際’作爲水糸 媒體,不受特別限定’但理想是使用:水、水與親水性溶 劑(酒精、甲酮、酯、乙二醇等)之混合液、使水溶性高 分子(PVA (聚乙烯醇)、CMC (羧甲基纖維素)、明 膠、阿拉伯橡膠等)溶解於水的溶液、在水中添加界面活 性劑(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 子性界面活性劑等)之溶攸或將追些水系媒體複合β仪 (7) 1276537 體等。又’將液體狀物質分散於水系媒體之量不受特別限 定。 微膠囊化工序之膠囊殼體原料的使用量也不受特別限 定。 在進行微膠囊化工序之際,除了膠囊殼體原料、液體 狀物質等、及因應需要所使用的水系媒體或非水系媒體之 外,亦可使用其他成分。 通常,在藉由微膠囊化工序來調製微膠囊後,因應需 要’藉由過濾等將微膠囊隔離。例如,在將液體狀物質分 散於水系媒體後進行了微膠囊化工序之情況,在調製微膠 囊後’藉由吸引過濾或自然過濾,由水系媒體分離該微膠 在隔離後,通常藉由習知方法,形成期望的粒徑分佈 地將微膠囊分極爲佳。又,爲了除去雜質,使製品品質提 昇,進行將所獲得的微膠囊洗淨之操作爲佳。 [塗佈液] 爲了將微膠囊支承於基材薄片,調製使微膠囊分散之 塗佈液,將塗佈液塗佈於基材薄片。 塗佈液中的微膠囊之含有比率,具體而言爲2〇〜6q 重量%,但理想爲3〇〜5〇%。當微膠囊的含有比率過低 時,則會有乾燥不充分’或在塗佈膜會產生多數的間隙% 成均等I生降低之虞。當過多時,則會產生塗佈液變得溶价 凝聚’或塗佈液的流動性降低,故會有變得無法塗佈々 -10- (8) 1276537 虞。 在塗佈液,除了微膠囊之外,尙可添加分散劑、黏性 調整劑、防腐劑、消泡劑等。 又,在微膠囊與基材薄片之接合力不足之情況時,亦 可使用黏結劑。 塗佈液之黏度,在克氏黏度計之測定値是53〜1⑽ 爲佳。在塗佈液之黏度過低之情況時,會有在塗佈液中微 膠囊變得溶液分離,或塗佈膜變得 一 1闷寺之虞。在黏度過 局之情況’也會有塗佈膜變得不均等之虞。 [黏結劑] 配合於塗佈液之黏結劑的材料不受特別限定,例如可 舉出有機系黏結劑等。這些亦可單獨使用,或亦可並用2 種以上。 ~ 作爲有機系黏結劑,可舉出例如丙烯酸樹脂類、聚酯 樹脂類、氟化樹脂類、醇酸樹脂類、氨基樹脂類、乙烯樹 脂類、環氧樹脂類、聚胺樹脂類、聚氨酯樹脂類、不飽 和聚酯樹脂類、酚醛樹脂類、聚烯烴樹脂類、矽膠類、矽 丙烯酸樹脂類、二甲苯樹脂類、酮類樹脂類、松香變性馬 來酸樹脂類、液狀聚丁二烯、香豆酮樹脂等的合成樹脂系 黏結劑;乙烯-丙烯共聚合橡膠、聚丁二烯橡膠、乙嫌-丁 二烯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合橡膠等的天然或合成橡 膠系黏結劑;蟲膠、松香(松脂)、酯膠樹脂、硬化松 香、脫色蟲膠、白蟲膠等的天然樹脂系黏結劑;硝酸纖維 -11 - 1276537 Ο) 素、纖維素乙酸丁酯、醋酸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羧丙基 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的熱可塑性或熱硬化性高分 子系黏結劑等。再者,作爲上述合成樹脂系黏結劑,亦可 爲可塑性(熱可塑性)之黏結劑,或亦可爲丙烯基系、異 丁烯基、環氧系等的硬化性(包含熱硬化性、紫外線硬化 性、電子線硬化性、濕氣硬化性、及這些之並用等)。這 些有機系黏結劑亦可僅使用1種或並用2種以上者。
作爲黏結劑之形態,不受特別限定,可舉出例如溶劑 可溶型、水溶性型、乳膠型、分散型(水/有機溶劑等的 任意溶劑)等。 作爲水溶性型黏結劑,可舉出例如水溶性醇酸樹脂、 水溶性丙_變性醇酸樹脂、水溶性無油醇酸樹脂(水溶性 聚酉旨樹脂)、水溶性丙烯樹脂、水溶性環氧酯樹脂、水溶 性三聚氰胺樹脂。
作爲乳膠型黏結劑,可舉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 共IS合#散體、聚乙酸乙烯樹脂乳膠、聚乙酸乙烯共聚合 _ ^ 1 Si '乙烯-聚乙酸乙烯共聚合樹脂乳膠、丙烯酸酯 (共)聚合樹脂乳膠、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樹脂乳 膠、環氧樹日匕yri W h礼膠、聚氨酯樹脂乳膠、丙烯-矽乳膠、氟 化樹脂乳膠等。 [基材薄片] 基材U片*是發揮支承微膠囊之功能。 ® ^ g _支承薄片之使用目的或用途,可變更基材 -12- (10) 1276537 薄片之材料。其中’須要可進行滾塗(kiss coat )方式之 塗佈程度的強度或柔軟性。 基材薄片’亦可僅由塑膠薄膜所構成者,或亦可爲以 塑膠薄膜爲基礎,將其表面進行電暈處理、電漿處理、 UV照射處理等者;蒸鍍或層疊鋁、銅、金、銀等者;或 塗佈Sn0、ZnO、ITO、Si〇2等的無機氧化物者般重疊不 同的基材或物質者,不受特別限定。
作爲塑膠薄膜,例如可使用pET等的聚酯系薄膜; 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烴基系薄膜;且氯乙烯、耐綸、聚 亞胺、聚碳酸酯、聚乙烯硫化物等的薄膜。在使用於顯 示媒體等的微膠囊支承薄片之情況時,使用具有優良的透 明性材料爲佳。 基材薄片之厚度是根據使用目的或要求性能而有所不 同。 [易接著性薄片] · 作爲基材薄片,能夠使用在支承微膠囊側之表面具有 易接著性的易接著性薄片。 由易接著性薄片所構成的基材薄片是能夠有效率地將 微膠囊支承於基材薄片。已被支承於基材薄片之微膠囊變 得不易脫落。可稠密地支承單層的微膠囊。 作爲易接著性薄片之材料,根據微膠囊的材料而有所 不同,能夠使用聚酯、丙烯系、環氧系、尿院、噁唑啉、 p v P系、聚羥基烷撐系、纖維素等之水溶性或水分散性、 -13- (11) 1276537 乳膠系樹脂。通常亦可預先在基材薄片的表面塗佈易接著 材料層。對於基材薄片之易接著層的製作,可適用通常之 塗佈技術。 [塗佈裝置] 作爲塗佈裝置,能夠使用利用於通常的微膠囊塗佈技 術之塗佈裝置。作爲基本的塗佈方式,採用滾塗方式爲 佳。 在滾塗方式之塗佈裝置,對於連續行進的基材薄片, 一邊使已附著有塗佈液之塗佈輥子旋轉一邊接觸,由塗佈 輥子使塗佈液移行至基材薄片,將塗佈液塗佈於基材薄片 上。此時,在基材薄片與塗佈輥子接觸之位置,基材薄片 中,與塗佈輥子的接觸面相反側的面開放。通常的輥子塗 佈機或凹板塗佈機等之加壓輥子或備用輥子不存在。 基材薄片是以輕按壓於塗佈輥子之程度的壓力,與其 接觸。具體而言,對於基材薄片,於與塗佈輥子之接觸位 置的上游側及下游側預先配置導引輥子。沿著導引輥子彼 此之切線方向呈直線地行進的基材薄片是受到塗佈輥子所 變形成稍許撓曲。基材薄片之根據撓曲變形的壓力作用於 基材薄片與塗佈輥子之間。 在滾塗方式的塗佈裝置,亦可將基材薄片的行進方向 與塗佈輥子的旋轉方向設定成相同方向,亦可設定成相反; 方向。亦可在相同方向預先施加速度差。 將塗佈輥子的旋轉方向對於基材薄片的行進方向設定 -14- (12) 1276537 成相反方向之塗佈技術,稱爲反轉方式。在反轉方式,附 著於塗佈輥子的塗佈液是在與基材薄片之接點,轉印至基 材薄片上。在此接點,因基材薄片與塗佈輥子僅輕微接 觸,所以不會有過大的壓力施加於微膠囊上。又,在於接 點’由於塗佈液是由基材薄片與塗佈輥子雙方拉引而施加 適度的剪斷力(shear ),故塗佈液被均等地轉印於基材 薄片。
在塗佈滾子的旋轉方向與基材薄片的行進方向相同之 情況時’雖不是反轉方向,但因只要是滾塗方式,在前述 塗佈輥子與基材薄片的接點,基材薄片與塗佈輥子就僅輕 觸,所以不會有過大的壓力施加於微膠囊。 當在塗佈輥子的周速度與基材薄片的行進速度上賦予 適當的差’則根據該速度差,塗佈液在基材薄片上被拉 引,容易形成薄且均等的塗佈層。
基材薄片的行進速度是根據塗佈後的乾燥條件也有所 不同’但通常可設定於 0. 1〜1 Om/分之範圍內。當過慢時 則會使得生產性變差,而當過快時,則變得乾燥不良,容 易形成塊體等。 塗佈於基材薄片的塗佈液之塗佈厚度是根據含於塗佈 液中的微膠囊有所不同,但通常可設定成:在濕潤狀態下 爲1〜3 Ο Ο μ m,而乾燥後的厚度爲1〜1 〇 〇 μ m。可特別有效 地發揮本發明的效果者是乾燥後的厚度爲1〜1 〇 〇 μηι者。 將塗佈液的厚度設定成對於微膠囊的外徑呈1 . 〇〜3 . 0倍 爲佳。 -15- (13) 1276537 在滾塗方式的塗佈裝置,預先將塗佈輥子配置成:在 塗佈作業中,對於基材薄片可接近、遠離地移動。如此, 若調整塗佈輥子與基材薄片的間隔的話,則可正確地調整 塗佈厚度。當塗佈輥子由基材薄片完全地分離之狀態時, 能夠將塗佈液間歇地塗佈至基材薄片的長度方向。形成可 製造微膠囊的支承區域被斷續地配置的微膠囊支承薄片。
[微凹板塗佈機] 微凹板塗佈機,作爲滾塗方式且反轉方向之塗佈裝置 爲眾所皆知。具體而言,以日本特公平5 - 5 3 5 5 3號公報所 揭不的塗佈技術爲基礎。
在塗佈輥子,於外周面具有凹板圖案。凹板圖案是由 細微的凹凸所構成之圖案的花紋,附著於凹板圖案之塗佈 液是在受到凹板圖案的凹凸所確實地支承之狀態下被移 送,塗佈於基材薄片。塗佈液中之微膠囊是藉由凹板圖案 之凹凸,變得容易撥起或移送。可防止僅塗佈液之液體成 分附著於塗佈輥子的表面。 凹板圖案之大小或形狀是由在利用於通常的塗料^ g 水的凸部之微凹板塗佈機所採用之條件中,採用能夠適@ 於微膠囊支承之條件。能夠配合分散於塗佈液的微膠囊之 粒徑,設定凹板圖案之深度或間距間隔。作爲圖案形狀, 能夠將對於塗佈輥子的軸方向呈傾斜之傾斜線,呈纟| j定狀^ 地排列配置於塗佈輥子的周面。以相互交叉的傾斜線可形 成格子狀的凹板圖案。除此之外’亦可採用用於通常的微 -16- (14) 1276537 凹板輥子的凹板圖案。 爲了塗佈已經分散了外徑較大的微膠囊之塗佈液,預 先將凹板圖案的溝槽設定成深且大是有效的。 能夠預先將凹板圖案的囊(cell )容積設定成50〜 2 0 0ml/m2。當囊容積過小時,則不易支承粒子徑大的微膠 囊。而當囊容積過大時,則凹板圖案的凹凸被轉印至塗佈 膜,使得微膠囊變得不易均等地配置。
塗佈輥子的外徑是設定成較一般的凹板塗佈機之塗佈 輥子的外徑小很多。具體而言,根據塗佈液的材料或塗佈 條件而有所不同,但通常設定於直徑 20〜60mm之範圍 內。
塗佈輥子的旋轉是與基材薄片的行進方向呈相反方 向,其旋轉數是根據基材薄片的行進速度等之其他條件亦 有所不同。藉由適當地設定對於基材薄片的行進速度之塗 佈輥子的旋轉數也就是周速度,可使微膠囊均等地支承於 基材薄片。具體而言,能夠將對於基材薄片的行進速度之 塗佈輥子的周速度之倍率也就是速度比設定於2〜2 0倍。 當速度比過小時,則會有塗佈液之塗佈量不足,或支承於 基材薄片的微膠囊之均質性降低。而當速度比過大時,則 塗佈輥子的旋轉變得過快,由塗佈輥子朝基材薄片之塗佈 液的轉印效率降低,塗佈量不足,或塗佈液由塗佈液之儲 存器溢出等。 在微凹板塗佈機,塗佈輥子與基材薄片接觸之正前 側,能夠預先安裝刮刀。刮刀裝置是對於調整附著於塗佈 -17- (15) 1276537 輥子的塗佈液之量,將適當量的塗佈液供給至基材薄片非 常有效。 [乾燥硬化] 藉由將已塗佈於基材薄片的塗佈液乾燥硬化,使微膠 囊支承於基材薄片。
在塗佈液配合有黏結劑之情況,黏結劑可發揮將微膠 囊接合於基材薄片之功能。 乾燥作業是採用自然乾燥及強制乾燥。作爲強制乾 燥,可採用熱風乾燥或遠紅外線乾燥等的習知之乾燥手 段。 塗佈液之硬化是可根據含於塗佈液之黏結劑的成分, 採用不同之硬化手段。可舉出根據溶媒的蒸發之硬化、根 據加熱之硬化、根據紫外線等的放射線照射之硬化等。 [再剝離薄膜之積層] @ 在基材薄片支承有微膠囊之微膠囊支承薄片中’藉由 在微膠囊側的表面黏合再剝離薄膜,形成積層有基材薄 片、微膠囊層及再剝離薄膜之微膠囊支承薄片。 再剝離薄膜是當積層於微膠囊支承薄片之表面時’顯 示較弱的附著性而一體化,但若施加壓力的話可則較容易 地剝離的材料。 藉由再剝離薄膜之積層’可防止:當重疊微膠囊支承 薄片時,受到支承的微膠囊附著於重疊相鄰的微膠囊支承 -18- (16) 1276537 薄片之裏面而造成塊狀之情事產生。亦具有覆蓋微膠囊的 表面來保護微膠囊之功能。以捲繞微膠囊支承薄片形成捲 繞滾筒之狀態進行搬運或處理是容易的。
作爲再剝離薄膜,適合剝離性良好的聚烯烴系薄膜。 例如,可舉出微黏著聚乙烯系薄膜、2軸延伸聚丙烯、未 延伸聚丙烯等的聚丙烯薄膜。作爲微黏著聚乙烯系薄膜, 可使用拌合有黏著性物質之單層構造者、或塗佈微黏著性 物質之複數層構造者。 再剝離薄膜的厚度,4 0〜1 2 Ο μηι爲適當。更理想是 5 0〜1 2 Ο μπι。當厚度過薄時,因容易形成皺褶,所以不易 處理。而當厚度過厚時,則將微膠囊支承薄片作成捲繞滾 筒時變重,會有處理之作業性變差,使用後的廢棄物量增 加之情事產生。
爲了將再剝離薄膜積層於微膠囊支承薄片,僅藉由將 微膠囊支承薄片與再剝離薄膜重疊捲繞,能相互地積層。 在捲繞之前,亦可藉由加壓或加熱,來提高微膠囊支承薄 片與再剝離薄膜之一體性。 將再剝離薄膜黏合於微膠囊支承薄片之微膠囊層之 際,施加 9.8〜1961^/(:1112(1〜2〇]^£/(:1!12)之壓力爲有效 的。壓力越高越可強力地黏合,但壓力過強時,則會產生 微膠囊變形、受到破壞,或在剝離再剝離薄膜之際變得不 易剝離。 [捲繞滚筒] - 19- (17) 1276537 重疊有再剝離薄膜之微膠囊支承薄片,是捲繞成滾筒 狀’以捲k檢筒之形態’能進行輸送保管等的處理。 捲繞作業是能夠採用與通常的薄片材料之捲繞作業相 同的裝置或作業條件。在捲繞狀態下,可於微膠囊支承薄 片與再剝離薄膜之間,作成施壓了某種程度的壓力之狀 態。此捲繞壓力是可設定成與在進行前述黏合時所施加的 壓力相同程度之壓力。於在施加了捲繞壓力之狀態下所保 持的捲繞滾筒,發揮微膠囊層的表面平滑化之功能。微膠 囊支承薄片使用時,會有:當黏合微膠囊層與其他構件 時,接著面積增大之優點。 [微膠囊支承薄片] 微膠囊支承薄片是在基材薄片的表面,接合微膠囊。 旦,在微膠囊層的表面黏合再剝離薄膜。 配合用途或目的,將微膠囊稀疏地支承、或緊密地支 承、或複數層地支承之情事’是可錯由塗佈輕子或塗佈條 件之設定組合,來容易地達到。 微膠囊的支承層之厚度是根據用途而有所不同。在期 g將微膠囊緊密地支承之情況時’將微膠囊層的厚度設定 成1 0〜1 〇 〇 μιτι爲佳。當厚度過小時,則在面方向,於微 膠囊彼此之間容易產生間隙。而當厚度過大時,則無法均 等地塗佈用來形成微膠囊層之塗佈液。 在微膠囊層,微膠囊亦有呈與塗佈液中之微膠囊的形 狀相同之形狀之情況,亦有經過塗佈後之乾燥,產生變形 -20- (18) 1276537 之情況。例如呈球狀’或球狀稍許變形之形狀。鄰接的微 膠囊彼此之接觸部分、或微膠囊與基材薄片之接觸部分 等,亦可變形成相互地壓潰,呈面狀接觸。微膠囊是除了 在1層完全地均等地配置之情況以外,在不損目的功能之 範圍內’亦可將一部處所的微膠囊形成部分或複數層地重 疊。在顯示媒體用途’期望緊密地支承微膠囊。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微膠囊支承薄片,是因在將微膠囊支承於基 材薄片之狀態下,以再剝離薄膜覆蓋微膠囊層的表面,所 以當微膠囊支承薄片移送至下一個處理工序、或暫時地保 管、或輸送時’能夠有效地防止:強度較弱之微膠囊受到 損傷,或封合液洩漏。且亦可藉由再剝離薄膜,來阻止接 合於基材薄片之微膠囊的一部分由基材薄片脫落等之情事 產生。 又,將微膠囊塗佈液塗佈於基材薄片後,即使在微膠 囊尙未完全地接合、或黏結劑尙未充分地乾燥硬化之狀態 下,若以再剝離薄膜覆蓋之狀態的話,則能夠進行保管等 之處理。且,可作成捲繞了微膠囊支承薄片之捲繞滾筒 狀,便於供於保管或輸送。其結果,不會有爲了塗佈後的 養護而花費很長的時間或須要寬廣之空間,可立刻地進行 下一個處理工序或輸送等的處理。 且,藉由平滑的再剝離薄膜抵接於微膠囊支承薄片之 微膠囊側的表面,產生將微膠囊層的表面加以平滑化之作 -21 - (19) 1276537 用。特別是作成藉由在黏合再剝離薄膜之際施加某種程度 之壓力、或將捲繞壓力施壓於捲繞滾筒之狀態,可促進微 膠囊層之平滑化。其結果,消除了在塗佈時所產生的微膠 囊之突起、或表面稍許凹凸或翹曲等,藉由剝離再剝離薄 膜,可獲得表面平滑性非常優良之微膠囊支承薄片。當在 微膠囊層的表面黏合其他構件加以使用時,能夠良好地進 行黏合。
【實施方式】 第1圖所示的實施形態是示意地顯示將液晶微膠囊支 承之微膠囊支承薄片S的構造。 [微膠囊支承薄片之構造] 在由PET等之合成樹脂所構成的基材薄片1 〇的表 面,無間隙地均等地配置大致呈球狀之微膠囊2 0。微膠 囊2 0是在以透明樹脂等所構成之大致呈球狀的外殼2 2之 內部封合有成爲芯物質之封合液2 4。 在第1圖,微膠囊2 0是在埋入於透明之黏結劑層3 2 的狀態下,黏結劑層3 2與基材薄片1 0積層一體化。其 中’亦可並非以明確的黏結劑層3 2,而以少量的黏結劑 僅黏合微膠囊2 0與基材薄片1 0之接觸處所、或微膠囊 20彼此的接觸處所。又,若將覆蓋微膠囊20之黏結劑層 3 2作成較微膠囊2 0的外徑充分大之厚度的話,則亦可發 揮保護微膠囊2 0之保護功能。 -22- (20) 1276537 再者,在實際地製造而使用之微膠囊支承薄片,亦胃 下述情況:微膠囊2 0相互地潰壓地變形而形成非球狀, 或微膠囊20的一部分對於基材薄片丨〇之表面突起,或微 膠囊2 0彼此在一部分相互重疊。根據用途,微膠囊2 〇亦 能以複數層形態存在之情況。 <再剝離薄膜> 在微膠囊2 0及黏結劑層3 2之表面,黏合有再剝離薄 膜1 2。 再剝離薄膜1 2是由具微黏著性之聚乙烯薄膜等所構 成’以較弱之接合力黏合於微膠囊2 0之表面。 因存在有再剝離薄膜1 2,使得微膠囊2 0及黏結劑層 3 2不會露出至外部。可確實地防止塵埃或異物等附著於 表面。在將微膠囊支承薄片S移送至下一個處理工序、或 暫時地保管之間,即使器物等接觸於微膠囊支承薄片S之 表面,再剝離薄膜1 2也能夠良好地防止微膠囊2 0受到損 傷。 [再剝離薄膜之積層] 在第2圖,示意地顯示再剝離薄膜之積層作業。 若一邊將於基材薄片1 0支承有微膠囊2 0的狀態下之 微膠囊支承薄片S連續地行進,一邊朝行進方向供給再剝 離薄膜】2,以軋輥64、64夾持微膠囊支承薄片S與再剝 離薄膜1 2的話,則可將微膠囊支承薄片S與再剝離薄膜 -23- (21) 1276537 1 2 —體地積層。此時’所施加的壓力是可使再剝離薄膜 1 2輕微地附著於微膠囊支承薄片S程度之壓力即可,不 需施加微膠囊2 0被破壞或過度地變形般之大的壓力。 藉由將微膠囊支承薄片S與再剝離薄膜1 2夾持壓 接,能夠以充分的力量黏合再剝離薄膜1 2,並且亦可提 高將微膠囊支承薄片S之表面平滑化的作用。當再剝離薄 膜1 2之平滑的表面抵接於微膠囊支承薄片S而施加壓力 時,則例如即使微膠囊2 0由基材薄片1 〇稍許突起,也能 以再剝離薄膜1 2加以抑制而消除突起。即使在微膠囊2 0 或黏結劑層3 2之表面產生細微的凹凸或翹曲,亦可藉由 平滑的再剝離薄膜1 2所抵接,來加以平整。 若在微膠囊支承薄片S之表面尙未具有附著性或柔軟 性之階段,積層再剝離薄膜1 2的話,則可確實地將再剝 離薄膜1 2積層一體化。亦可良好地發揮前述平滑化之作 用。 積層有再剝離薄膜1 2之微膠囊支承薄片S是能夠捲 繞成滾筒狀後加以回收。在作成捲繞滾筒R之狀態下,容 易進行輸送保管等之處理。在進行此捲繞處理時,於在作 成捲繞滾筒R的狀態下產生捲繞壓力般之條件下進行捲 繞,可促進根據再剝離薄膜1 2之微膠囊20層的平滑化。
當使用微膠囊支承薄片S時,由捲繞滾筒R之一端 解放地拉引出來,再將表面的再剝離薄膜1 2剝離即可。 如第1圖所示,再剝離薄膜1 2是容易由微膠囊支承薄片 S之表面剝離。去除了再剝離薄膜1 2之微膠囊支承薄片S -24- (22) 1276537 是在該狀態下、或與其他薄膜或剝離板等積層後使用於各 種製品之製造。 捲繞滾筒R是因再剝離薄膜12介裝於相互重疊的微 膠囊支承薄片s之間’所以不會有微膠囊支承薄片s彼此 固定黏合、或微膠囊2 〇結塊於相鄰的基材薄片1 0之情事 產生。 特別是在將微膠囊支承薄片S積層或結合於其他薄膜 或構件爲止之中間工序,於保管或處理微膠囊支承薄片S 之際,會有微膠囊支承薄片S之微膠囊側的表面具有強力 的附著性之情事。在如此之情況時,再剝離薄膜1 2的存 在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將含有微膠囊的塗佈液塗佈於 基材薄片1 0而加以乾燥後至含於塗佈液中之黏結劑充分 地硬化爲止之間,微膠囊2 0容易由基材薄片1 〇脫落或移 動,容易造成表面損傷。此時,可藉由再剝離薄膜1 2發 揮保護功能。 [微膠囊之支承工序] 第3〜5圖是顯示關於積層再剝離薄膜1 2前之微膠囊 支承薄片S的製造方法。在此實施形態,使用微凹板塗佈 機,使微膠囊2 0支承於基材薄片1 〇。 [微凹板塗佈機] 微凹板塗佈機是在使用如第3、4圖所示的微凹板輥 子4 0的這一點上具有特徵。 -25- (23) 1276537 [微凹板輥子]
如第4圖所示,在外周面具有凹板圖案42。凹板圖 案4 2是藉由機械性雕刻或蝕刻處理所形成的細微狀之凹 凸者。在第4圖所示的情況,具有··傾斜直線狀的凹槽呈 螺旋狀捲繞於圓筒狀的外周面之狀態下密接配置的凹板圖 案42。凹板圖案42之寬度w是配設基材薄片10之寬度 加以設定。亦可不需完全地與基材薄片1 〇之寬度一致。 如第3圖所示,微凹板輥子4 〇是在水平狀態下被旋 轉自如地支承,以馬達(未圖示)加以旋轉驅動。 在微凹板輥子40之下方,具備塗佈液3(3之儲存器 3 8。塗佈液3 0是使微膠囊2 〇與黏結劑層3 2等分散或溶 解於溶媒’使得容易進行塗佈之微膠囊分散液。若黏結劑 層3 2的材料爲液體狀的話,則僅使微膠囊2 〇分散於黏結 劑液,亦可構成塗佈液3 0。
微凹板輥子4 0之一部分是接觸於塗佈液3 〇,藉由微 凹板輥子4 0之旋轉,將附著於凹板圖案4 2之塗佈液3 0 朝上方側運送。 <基材薄片之行進> 如第3圖所示’在微凹板輥子4 〇的上方且與微凹板 輥子40之前後分離’配置有前後一對導引輥子6〇。導引 輕子ό 0之下端是配置於與微凹板輥子4 〇之上端相同或較 低程度之位置。 -26- (24) 1276537 帶狀的基材薄片1 0是沿著其中一方的導引輥」 下側被連續地供給,經過微凹板輥子4 0之上側, 一方的微凹板輥子4 0之下側送出。基材薄片1 〇是 示的上游側,依序地將捲繞成滾筒狀者拉引使其行 在微凹板輥子4 0之位置,於基材薄片1 〇,由 輥子4 0施加較小的按壓力,使基材薄片丨〇的方向 上地變形。如此,僅將基材薄片1 〇的單面側施力口 壓力來進行塗佈之方式稱爲滾塗方式。由上方按壓 片1 〇之導引輥子6 0由於位於由微凹板輥子4 0遠 置’所以不會有基材薄片1 0受到微凹板輥子4 0與 子6 0所夾持而施加大的力量之情事產生。藉由調 輥子6 0與微凹板輥子4 0之上下方向的位置差,可 加於基材薄片1 0的壓力之大小。 在第3圖,基材薄片10之行進方向是由圖 右。導引輥子60、60之旋轉方向爲逆時鐘旋轉。 此’微凹板輥子4 0之旋轉方向也設定成逆時鐘旋 結果’對於由圖左朝右移動之基材薄片1 0,微凹 40之外周面形成由圖右朝左呈相反方向移動。此 式稱爲反轉方式。 · <塗佈動作> 伴隨著微凹板輥子4 0的旋轉,附著於凹板圖J 塗佈液3 0被供給至基材薄片1 〇的下面進行塗佈。 案4 2之凹凸形狀是可有效地將包含微膠囊2 〇之 F 60之 沿著另 在未圖 進。 微凹板 稍許朝 輕微的 基材薄 離之位 導引率昆 節導引 調整施 左朝 相對於 轉。其 板輥> 塗佈$ -27- (25) 1276537 3 0撥起運送。 藉由適當地設定基材薄片1 0的行進速度與微凹板輥 子4 0的旋轉速度之關係,將塗佈液3 0以一定的厚度塗佈 於基材薄片1 〇之下面。
在塗佈液3 0與基材薄片1 〇接觸的位置之稍微正前 側,接近微凹板輥子4 0之外周面配置有刮刀裝置5 0。由 儲存器3 8附著於微凹板輥子4 0後被舉起之塗佈液3 0是 調整厚度以形成相當於刮刀裝置5 0的前端與微凹板輥子 4 0的外周面之間隙的厚度後,與基材薄片1 〇接觸進行塗 佈。藉此,可更正確地設定形成在基材薄片1 〇的塗佈液 30之厚度。
塗佈液3 0之凸部厚度是設定成較微膠囊2 α的外徑稍 微厚之程度。未滿微膠囊2 0的外徑之2倍爲佳。因此, 期望預先將刮刀裝置5 0的前端設定位置配合欲塗佈的微 膠囊2 0之外徑來加以調整。當然,微凹板輥子4 0的旋轉 數及基材薄片1 〇的行進速度也預先配合微膠囊2 0的外徑 設定在適當的範圍。 再者,以通常的凹板塗佈機進行塗佈時,因由凹板塗 佈機使塗佈液3 0移送至基材薄片1 〇時,藉由凹板塗佈機 與備用輥子強力地夾持基材薄片1 0,所以會有塗佈液3 0 被按壓至較基材薄片1 0的寬度更外側,突出至基材薄片 1 〇的內側(上面側)產生附著之情事。但,在上述實施 形態之微凹板塗佈機,因微凹板輥子4 0僅輕微地按壓於 基材薄片1 0,所以不易引起塗佈液3 〇突出至基材薄片1 0 -28- (26) 1276537 的內側產生附著之問題。若不將大的壓力施加於塗佈液 3 〇的話,則也不容易引起微膠囊2 0遭到破壞或過度地變 形。
如第3圖的虛線所示,在滾塗方式的微凹板塗佈機’ 附著於微凹板輥子4 0的外周面之塗佈液3 0是在微凹板車昆 子4 0與基材薄片1 〇之間點轉印於基材薄片1 〇。此時, 因基材薄片1 0與微凹板輥子4 0僅輕微地接觸’所以不會 有過大的壓力施加於微膠囊2 0。又,在上述接點,塗佈 液3 0藉由由基材薄片1 〇與微凹板輥子4 0的雙方朝相反 方向拉引而施加適當的剪斷力,均等地轉印於基材薄片 1 0上。且也不容易引起微凹板輥子4 0之凹板圖案轉印於 形成在基材薄片1 0的塗佈液3 0層。 [塗佈後之處理]
如第5圖所示,在基材薄片1 0塗佈有預定厚度的塗 佈液3 0之微膠囊支承薄片S是當將塗佈液3 0乾燥時,則 使微膠囊2 0強力穩固地支承於基材薄片1 0。 能夠將含於塗佈液3 0之溶媒蒸發,以殘留下來的黏 結劑將微膠囊2 0結合於基材薄片1 0。亦可含於塗佈液3 〇 之黏結劑硬化,形成埋入有微膠囊2 0之黏結劑層3 2。爲 了將微膠囊2 0結合於基材薄片1 0、或使黏結劑層3 2硬 化,可進行送風乾燥處理、加熱處理或放射線照射處理 等。 在獲得於基材薄片]0支承有微膠囊2 0之微膠囊支承 -29- (27) 1276537 薄片S後,進行前述再剝離薄膜1 2之積層作業。 【實施例】 製造微膠囊支承薄片,顯示評價其性能之結果。 [微膠囊支承薄片之製造] <微膠囊塗佈液A-1之製造〉
在2 0 0重量部之高沸點油KMC-1 13 (吳羽化學公司 製),溶解 5重量部之結晶紫內酯(crystal violet 1 a c t ο n e ),獲得發色劑(1 )。
在200重量部之水,溶解24重量部之阿拉伯橡膠、8 重量部之明膠。將此水溶液保持於4 3 °C ’ 一邊以攪拌機 (特殊機化工業公司製;製品名稱:ROBOMICS )攪拌, 一邊添加前述發色劑(1 )。將攪拌速度逐漸地提昇至旋 轉數1 0 0 Orpm,在該狀態下持續進行攪拌,獲得發色劑之 懸濁液。 在發色劑懸濁液添加7 5 0重量部之溫水,添加2 0重 量部之1 〇%的醋酸水溶液後,冷卻至1 使其凝聚。接 著,藉由添加10重量部之37%福馬林、45重量部之10% 碳酸鈉水溶液後昇溫至室溫,獲得封合有發色劑(1 )之 微膠囊(1 )的分散液。以雷射繞射/散亂式粒度分佈測定 裝置LA-910 (堀場製作公司製)測定微膠囊(〗)之粒子 组’爲體積平均粒子徑7 0 μ πι。 由分散液吸引過濾微膠囊(】)後脫水,獲得微膠囊 -30- (28) 1276537 濃度5 1重量%之糊狀體。 均等地混合1 9.6重量部之微膠囊分散糊狀體、2.6重 量部之黏結劑(曰本觸媒公司製、p 01 ym e n ts κ - 1 0 0 0、濃 度3 8重量% ) 、5 · 3重量部之脫離子水,獲得微膠囊塗佈 液 A-1。 微膠囊塗佈液A- 1之固態成分濃度爲4 5重量%,以 克氏黏度計之測定値是62KU。
<微膠囊支承薄片之塗佈製造〉 作爲塗佈裝置,使用具備如第3圖所示的基本構造之 微凹板塗佈機(康井精機公司製)。使用微凹板輥子之直 徑爲2 0 m m,在外周面全體雕刻有凹板圖案者。凹板圖案 是深度3 Ο Ο μηι之傾斜直線狀溝槽以每英吋2 5條之密度密 接,配置成平行螺旋狀者,溝槽部分的內部容積也就s囊-容積爲1 7 0 m i / m 2。
以行進速度lm/分,將作爲基材薄片之魯密拉T60 (LUMIRROR T60 )(東麗公司製、P E T薄膜、厚度 1 2 5 μ m、全光線透過率8 5 · 6 % )連續地行進。 設定成微膠囊輥子之旋轉數64rpm (與基材薄片之行 進方向相反旋轉),將前述微膠囊塗佈液A - 1塗佈於基材 薄片。塗佈微膠囊塗佈液A- 1所獲得之微膠囊支承薄片是 以90°C、風速1 Om/分進行強制送風之噴射乾燥機將其乾 燥。 如此所獲得之微膠囊支承薄片是微膠囊強力固定地接 -31 - (29) 1276537 合於基材薄片之表面者。微膠囊是不會有不平均,而均等 地支承,沒有微膠囊受到破壞或過度變形之情事產生。也 沒有由基材薄片的兩端突出或附著於內側之微膠囊產生。 <再剝離薄膜之黏合> 於在前工序所獲得之乾燥後的微膠囊支承薄片,重疊 著下述所示的各種薄膜之狀態下,在室溫環境下,施壓 4 9 N / c m2 ( 5 k g f / c m2 )之荷重加以黏合,捲繞成捲筒狀。 將捲繞後的積層薄片滾筒,在室溫下養護1天。然 後,由積層薄片滾筒拉出積層薄片,將薄膜剝離。其結 果,以下述基準加以評價。 <評價基準〉 ◎:在剝離之際無剝離阻抗,於剝離面全體出現光 澤。 〇:雖在剝離之際無剝離阻抗,但在剝離面之一部分 會有光澤不佳之處所。 X :在剝離之際剝離阻抗大,剝離面的微膠囊受到損 傷。 <薄膜材料與其評價> 薄膜1〜8爲再剝離性薄膜,薄膜9爲不具有再剝離 性之薄膜。 薄膜〗:Τ ο 1· a y t e c h 7 5 3 1 (商品名稱;東麗合成薄膜公 -32- (30) 1276537 司製、微黏著性聚乙烯系薄膜、厚度5 0 μηι )=評價◎ 薄膜2 : T 〇 r a y t e c h 7 1 2 1 (商品名稱;東麗合成薄膜公 司製、微黏著性聚乙烯系薄膜、厚度60 μπι )=評價◎ 薄膜3 : Τ 〇 r a y t e c h 7 7 2〗(商品名稱;東麗合成薄膜公 司製、微黏著性聚乙烯系薄膜、厚度1 〇〇 μηι )=評價◎ 薄膜4 : Τ ο 1· a y t e c h 7 1 1 1 (商品名稱;東麗合成薄膜公 司製、微黏著性聚乙烯系薄膜、厚度1 ΟΟμηι )=評價〇
薄膜5 :保護帶(ρ 1· 〇 t e c t t a p e ) 6 2 2 Β (商品名稱;積 水化學公司製、微黏著性聚乙烯系薄膜、厚度6 0 μηι )=評 價〇 薄膜 6 :撒尼帖克· PAC2-70 (商品名稱;三榮化硏 公司製、微黏著性聚乙烯系薄膜、厚度70 μηι )=評價◎ 薄膜7 :東麗房Ν03 93 1 (商品名稱;東麗合成薄膜 公司製、未延伸聚丙烯系薄膜、厚度1 ΟΟμπι )=評價◎
薄膜 8 : Pylen ΟΤΡ2 002 (商品名稱;東洋紡公司 製、2軸延伸聚丙烯系薄膜、厚度1 0 0 μηι )=評價〇
薄膜 9 :魯密拉 Τ60 ( LUMIRROR Τ60 )(商品名 稱;東麗公司製、PET薄膜、厚度125 μηι )=評價X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微膠囊支承薄片的 示意斷面圖。 第2圖是顯示再薄離薄膜的積層工序之示意斷面圖。 第3圖是顯示微膠囊的塗佈形成工序之示意斷面圖。 -33- (31) ^ 1276537 第4圖是微凹板輥子之正面圖。 第5圖是再剝離薄膜積層前的微膠囊支承薄片之示意 斷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0…基材薄片 12···再剝離薄膜 20…微膠囊 φ 22…外殼 24…封合液 3 0…塗佈液(微膠囊分佈液) 32…黏結齊[(層 3 8···儲存器 4 0…微凹板$昆子 42…凹板圖案 50···刮刀裝置 ® 60···導弓i輥子 6 4…車L奉昆 S…微膠囊支承薄片 -34-

Claims (1)

  1. (1) 127653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微膠囊支承薄片,是將微膠囊呈層狀地支承於 基材薄片上之微膠囊支承薄片,其特徵爲: 具備:前述基材薄片; 接合於前述基材薄片的前述微膠囊層;及 可剝離地黏合於前述微膠囊層的表面之再剝離薄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膠囊支承薄片,其中微 膠囊支承薄片捲繞成滾筒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微膠囊支承薄片,其 中前述再剝離薄膜由以2軸延伸聚丙烯、未延伸聚丙烯、 具有微黏著性之聚乙烯組成的群選出的材料所構成,厚度 爲 40 〜120μηιο 4.一種微膠囊支承薄片的製造方法,是將微膠囊呈層 狀地支承於基材薄片上之微膠囊支承薄片的製造方法,其 特徵爲: 包含:在前述基材表面,塗佈分散有前述微膠囊的塗 佈液後加以乾燥硬化,在基材薄片的表面形成微膠囊層之 工序(a ); 在進行了前述工序(a)後’在前述微膠囊層的表面 黏合再剝離薄膜加以捲繞之工序(b )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微膠囊支承薄片的製造方 法,其中在前述工序(b ),進行前述黏合之際’施加9.8 〜1 96N/cm2之壓力。
TW093126082A 2003-09-17 2004-08-30 Supporting sheet for micro-capsu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7653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5052A JP4171385B2 (ja) 2003-09-17 2003-09-17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担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6412A TW200526412A (en) 2005-08-16
TWI276537B true TWI276537B (en) 2007-03-21

Family

ID=3445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6082A TWI276537B (en) 2003-09-17 2004-08-30 Supporting sheet for micro-capsu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71385B2 (zh)
KR (1) KR100704569B1 (zh)
CN (1) CN100368100C (zh)
TW (1) TWI276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59799B1 (ko) * 2005-11-16 2008-09-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분산성이 향상된 유기화된 층상 점토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나노복합재
KR101001362B1 (ko) 2009-10-09 2010-12-14 이미지랩(주) 제 1 기판 시트, 제 1 기판 시트를 구비한 액정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517204B1 (ko) * 2014-05-02 2015-05-04 주식회사 위테이프 캡슐 내장형 기능성테이프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826159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丁要武 药带和包括该药带的吸粉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1294B1 (ja) * 1997-07-07 1998-12-24 ケミテ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磁気表示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8378A (ja) * 1997-07-08 1999-02-02 Fuji Seiki Mach Works Ltd ダンボール箱入り書類等を細断する方法
CN1089556C (zh) * 1998-05-28 2002-08-28 华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赶蚊虫的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制成的贴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6412A (en) 2005-08-16
CN1597144A (zh) 2005-03-23
JP2005088363A (ja) 2005-04-07
KR100704569B1 (ko) 2007-04-06
JP4171385B2 (ja) 2008-10-22
KR20050028322A (ko) 2005-03-22
CN100368100C (zh)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8512004A (ja) 保護された反射画像
TW201429666A (zh) 壓印用模具的製造方法
TWI276537B (en) Supporting sheet for micro-capsu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159514A (ja) 粘着ラベル、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ベル発行装置
WO2018235301A1 (ja) 接着剤インクを用いた転写方法、転写物、及び転写装置
JP3712923B2 (ja) 粉体層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06198551A (ja) 電子部材用基板の塗膜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TW548193B (en) Power monolayer coating laminate and method of forming it
JP3696774B2 (ja) 粉体単層皮膜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87878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担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7744718B2 (en) Microsystem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gluing microcomponents to a substrate
JP5521166B2 (ja) 感熱ラベル長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49493A (ja)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ラミネート方法、印画物
CN112368350A (zh) 胶粘剂层压件和胶粘剂层压件的制造方法
JP4257840B2 (ja) 剥離紙の製造方法及び塗工装置
JP4493971B2 (ja) 再剥離性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JP2006335517A (ja) 塗膜転写具
JP6928898B2 (ja) 撥水性積層体の製造方法、該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撥水性積層体および該撥水性積層体により形成される包装体
JP3734387B2 (ja) フィラー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138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受容層転写シー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17675A (ja) 加飾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加飾画像の形成方法
JPH05293428A (ja) 樹脂被膜の平滑化方法
JPH0763914A (ja) 樹脂被膜の平滑化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326016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含有易剥離ラベル
JP2004174967A (ja)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ラミネート印画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