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8100C -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8100C
CN100368100C CNB2004100787174A CN200410078717A CN100368100C CN 100368100 C CN100368100 C CN 100368100C CN B2004100787174 A CNB2004100787174 A CN B2004100787174A CN 200410078717 A CN200410078717 A CN 200410078717A CN 100368100 C CN100368100 C CN 1003681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s
microcapsule
sheet
substrate sheet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787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7144A (zh
Inventor
伊藤彰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hokub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hokub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7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7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81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810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6Drying; Softening; Cleaning
    • B32B38/164Dr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32B2037/243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2038/0052Other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32B2038/0076Curing, vulcanising, cross-linking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胶囊担载片材,其被卷绕成辊状后即使使用微胶囊也不发生破坏,微胶囊担载片材与其他的部件良好地进行贴合等,易于使用。本发明的微胶囊担载片材是基材片材10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20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具有基材片材10和粘合在基材片材10表面上的微胶囊20的层,及可剥离地粘贴在微胶囊层20表面上的再剥离薄膜12。

Description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讲,以封入功能性材料的微胶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形成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作为对象。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把各种的液状功能性材料封入微小胶囊中的微胶囊技术。微胶囊化的功能性材料涂布载负在片材的表面,可对片材赋予各种各样的功能。
作为这样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利用领域,已知有封入染料或发色剂的复写片材、封入色素的感光记录片材、封入挥发性溶剂的发泡性片材、封入香料的带香味片材等。
有关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已知通过将分散了微胶囊的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片材的表面上,干燥,在基材片材的表面形成微胶囊层的方法。工业上生产时,连续地将涂布液涂布在连续移动的基材片材表面上,制造连续带状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制得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多数情况下卷绕成辊状,便于搬运或保管的操作。
作为微胶囊担载片材的使用形态,有时在载负微胶囊侧的表面贴合其他材料制的片材或部件使用。例如,对封入应答光或温变物质的微胶囊担载片材,有时在载负微胶囊侧的表面贴合玻璃板制造调光玻璃等。
发明内容
以往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技术,存在所制得的微胶囊担载片材难使用的问题。
如前所述,只是涂布微胶囊涂布液使其干燥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直接卷绕成辊状层合时,微胶囊层与相邻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基材片材背面相接触,在微胶囊与基材片材之间容易引起粘连。为了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从卷绕辊上解开时,与基材片材背面粘合的微胶囊遭到破坏或脱落。
曾设想把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成辊状时,预先在微胶囊层的表面涂布脱模剂。也考虑过夹入涂有脱模剂的片材、卷绕微胶囊担载片材。认为通过这样,能避免微胶囊与基材片材背面引起粘连。从卷绕辊上解开微胶囊担载片材时,使微胶囊容易从基材片材背面侧分离,而不破坏微胶囊。然而,如果脱模剂直接粘在微胶囊表面,要想在微胶囊侧的表面贴合其他部件时,由于脱模剂的作用,会发生不能得到足够的密合性或贴合强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将所制造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成辊状后即使是使用微胶囊也不会产生破坏、在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时也良好地进行与其他部件的贴合等容易使用的微胶囊担载片材。
本发明微胶囊担载片材是在基材片材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具有前述基材片材、粘合在前述基材片材表面上的前述微胶囊层、以及可剥离地粘贴在前述微胶囊层表面上的再剥离膜。
[微胶囊]
微胶囊是作为隔壁层的壳体中内包着呈液状等芯物质的胶囊。利用构成芯物质的材料发挥各种的功能。
胶囊的壳体部分可以使用与过去公知的微胶囊中胶囊壳体同样的原料形成。具体地,采用凝聚法制造的场合,可以使用明胶等有等电点的化合物或聚乙烯亚胺等的阳离子性的化合物与阿拉伯树胶、褐藻酸钠、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基甲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淀粉邻苯二甲酸酯、聚丙烯酸等的阴离子性物质的组合物。采用原地(in-situ)聚合法的场合,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预聚物)、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等。采用界面聚合法的场合,使用多元胺、乙二醇、多元酚等的亲水性单体与多元酸卤化物、二卤缩甲醛、多元异氰酸酯等的疏水性单体的组合物,形成聚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尿素等的胶囊壳体。
胶囊壳体的原料中也可以加入交联剂、可以制得具有优异耐久性胶囊壳体的微胶囊。作为交联剂、可优选列举甲醛或乙二醛等的醛化合物、尿素或硫脲等的尿素化合物、三聚氰胺或羟甲基化三聚氰胺等的三聚氰胺化合物、多官能的环氧化合物、多官能的噁唑啉化合物、水分散型异氰酸酯化合物、乙二胺或聚乙烯亚胺等的多元胺化合物。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一起使用。
作为胶囊中内包的液状物质,可以只是1种或2种以上的液体或混合液,这些液体可以是使微粒子等的固体物质溶解的溶液或浆状溶液。另外,可以是使微粒子等(例如有热线吸收能的微粒等)的固体物质分散在这些液体或溶液中的分散液(所谓的分散体)、也可以是混合的混合液(所谓混合物)。
液状物质的制备中,所使用的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种类与数量等,可考虑所得微胶囊的用途领域或最终制品所要求的功能等适当地进行选择,没有特殊限定。
液状物质虽然没有特殊限定,但整体来讲优选是油性在水系介质中可形成油滴分散的液状物。
作为液状物质,只要是通常一般可作为微胶囊的芯物质使用的以往公知的液状物质,则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邻-、间-、或对-二甲苯、甲苯、苯、十二烷基苯、己基苯、苯基二甲苯基乙烷、萘系烃等的芳香族系烃类;环己烷、正己烷、煤油、链烷烃系烃等的脂肪族烃类;环氧癸烷、环氧十二烷等的环氧化合物类;环己基乙烯基醚等的醚类;四氟三溴乙烷、三氟氯乙烯的低聚物等的卤化溶剂等的单独或这些的混合物。这些液状物质可以只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
除了上述的液状物质外,例如还可列举通过加热均匀地溶解,降低温度时可固化的物质,具体地,可列举蜡类、蜡类为主体的蜡、高级醇、聚烯烃蜡等。
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微胶囊内包的液状物质中添加添加剂。添加剂在液状物质中的状态,溶解或分散的状态没有特殊限定。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染料、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农药、医药、化妆品、催化剂、粘合剂、油用性维生素、金属粉、液晶、树脂粒子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一起使用。
使这些添加物质在液状物质中溶解或分散的场合,例如可在添加时进行加热处理、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偶联剂处理等)等,也可以在添加前进行这些预处理。
微胶囊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球形等的粒子状。
微胶囊的粒径没有特殊限定,但本发明适用性高的是20~200μm。微胶囊的粒径太小时,要在片材上赋予足够量的功能性物质,必须层积微胶囊,这种场合难均匀担载。粒径太大时,微胶囊的强度不充分,微胶囊往往可能产生龟裂。
制造微胶囊时,可采用通常包含微胶囊化工序的公知制造方法,具体地,可优选使用凝聚法(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熔解分解冷却法、喷雾干燥法、平面涂布法、气中悬浮被覆法与粉床法等所谓的界面沉积法,或界面聚合法、原地聚合法、液中固化被膜(被覆)法(锐孔法)与界面反应法(无机化学反应法)等所谓的界面反应法。其中,更优选凝聚法、原地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液中干燥法、熔解分解冷却法。而且,这些各种制造方法的微胶囊化工序中,作为胶囊壳体所内包的芯物质要使用前述的液状物质等。如果是这样的方法,由于极容易地制得上述微胶囊而优选。
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通常必须使液状物质等成为芯物质的状态(例如液滴状的形态),作为这种方法,可以是使用在气相中进行喷雾或滴下等的锐孔等形成液滴状,也可以通过使液状物质在水系介质或非水系介质中分散形成液滴状,没有特殊限定。
例如,使液状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中时,作为水系介质没有特殊限定,但可优选使用水、或水与亲水性溶剂(醇、酮、酯、二醇等)的混合液,使水溶性高分子(PVA(聚乙烯醇)、CMC(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阿拉伯树脂等)溶解于水的溶液,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或者将这些水系介质层合的液体等。另外,液状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中的量没有特殊限定。
微胶囊化工序中微胶囊壳体原料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定。
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除了胶囊壳体原料液状物质等,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水系介质或非水系介质外,也可以适当使用其他的成分。
通常,经微胶囊化工序制得微胶囊后,根据需要采用过滤等分离微胶囊。例如,使液状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等中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制备微胶囊后,采用吸滤或自然过滤从水系介质等中分离出微胶囊。
分离后,通常采用公知的方法,优选将微胶囊进行分级使之成为所期望的粒径分布。另外,为了除去不纯物,提高产品质量,优选对得到的微胶囊进行洗涤操作。
[涂布液]
为了使微胶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制备含微胶囊的分散涂布液,把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片材上。
涂布液中的微胶囊的含有比例,具体地是20~60重量%,优选是30~50重量%。微胶囊的含有比例太少时,干燥不充分,涂布膜上形成很多间隙,有可能降低均匀性。太多时,涂布液容易凝聚,或由于涂布液的流动性降低,因此有可能难涂布。
涂布液中除了微胶囊以外,还可以添加分散剂、粘性调节剂、防腐剂、消泡剂等。
另外,微胶囊与基材片材的粘合力不足时,可以使用粘合剂。
涂布液的粘度,克雷布斯粘度计的测定值优选53~100KU。涂布液的粘度太低时,在涂布液中微胶囊容易分离,或者涂膜有可能不均匀。粘度太高时,也有可能涂膜不均匀。
[粘合剂]
配合在涂布液中的粘合剂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列举有机系粘合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一起使用。
作为有机系粘合剂,例如,可列举丙烯酸树脂系、聚酯树脂系、氟树脂系、醇酸树脂系、氨基树脂系、乙烯基树脂系、环氧树脂系、聚酰胺树脂系、聚氨酯树脂系、不饱和聚酯树脂系、酚醛树脂系、聚烯烃树脂系、有机硅树脂系、丙烯酸硅酮树脂系、二甲苯树脂系、酮树脂系、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系、液状聚丁二烯、香豆酮树脂等的合成树脂系粘合剂;乙烯-丙烯共聚橡胶、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等的天然或合成的橡胶系粘合剂;虫胶、松香(松脂)、酯树脂、固化松脂、脱色虫胶、白虫胶等的天然树脂系粘合剂;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堆素等的热塑性或热固性高分子系粘合剂等。此外,作为上述合成树脂系粘合剂,可以是可塑性(热塑性)的粘合剂,也可列举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环氧系等的固化性(包含热固性、紫外线固化性、电子线固化性、湿气固化性,这些的并用等)的粘合剂。这些有机系粘合剂可以只用1种,也可将2种以上一起使用。
作为粘合剂的形态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溶剂可溶型、水溶性型、乳液型、分散型(水/有机溶剂等的任意的溶剂)等。
作为水溶性型的粘合剂,例如,可列举水溶性醇酸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水溶性无油醇酸树脂(水溶性聚酯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环氧酯树脂、水溶性三聚氰胺树脂等。
作为乳液型的粘合剂,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分散液、醋酸乙烯树脂乳液、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乳液、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乳液、丙烯酸酯(共)聚树脂乳液、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乳液、环氧树脂乳液、聚氨酯树脂乳液、丙烯酸-硅酮乳液、氟树脂乳液等。
[基材片材]
基材片材起担载微胶囊的作用。
基材片材的材料可根据微胶囊担载片材的使用目的或用途变更。但必须是可用吻涂方式涂布的强度或柔软性。
基材片材可以是只由塑料薄膜构成的片材,也可以是以塑料薄膜为基材,对塑料薄膜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UV照射处理的薄膜,或者如蒸镀或层合铝、铜、金、银等金属的层合膜,或者涂布SnO、ZnO、ITO、SiO2等无机氧化物的涂膜等层合其他的基材或物质的薄膜,没有特殊限定。
作为塑料薄膜,例如,可优选使用PET等的聚酯系薄膜,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系薄膜,还可以使用聚氯乙烯、尼龙、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亚乙基硫醚等的薄膜。显示媒体等使用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场合,优选使用透明性好的材料。
基材片材的厚度根据使用目的或要求性能而不同。
[易粘着性片材]
作为基材片材,可以使用在担载微胶囊侧的表面有易粘着性的易粘着性片。
易粘着性片构成的基材片材可有效地使微胶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的微胶囊难脱落。易稠密地担载单层的微胶囊。
作为易粘着性片的材料也根据微胶囊的材料而不同,可以使用聚酯系、丙烯酸系、环氧系、氨基甲酸酯系、噁唑啉系、PVP系、聚氧链烷烯系、纤维素不等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乳液系树脂。可在通常的基材片材表面涂布易粘着材料的层。对基材片材上易粘着层的制作可采用通常的涂布技术。
[涂布装置]
作为涂布装置,可以使用通常微胶囊涂布技术中利用的涂布装置。优选基本涂布方式采用吻涂方式的涂布装置。
吻涂方式,是使附着涂布液的涂布辊相对于连续移动的基材片材边旋转边接触,使涂布液从涂布辊上移到基材片材上,从而将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片材上。此时,在基材片材与涂布辊进行接触的位置,基材片材的内涂布辊的接触面与相反侧的面呈开放状。不存在通常的辊涂布机或照相凹版涂布机等中的加压辊或支撑辊。
基材可在轻轻放到涂布辊上程度的压力下进行接触。具体地,预先在基材片材与涂布辊的接触位置的上游侧与下游侧配置导向辊。沿导向辊之间切线方向直线地移动的基材片材用涂布辊略微弯曲地变形。基材片材弯曲变形产生的压力作用于基材片材与涂布辊之间。
吻涂方式的涂布装置,可以将基材片材的移动方向与涂布辊的旋转方向设定成相同方向,也可以设定成相反方向。相同方向时可预先设定速度差。
把涂布辊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基材片材移动方向设定成反方向的涂布技术称作逆涂布方式。采用逆涂布方式时,附着在涂布辊上的涂布液在与基材片材的接点转印到基材片材上。由于在接点基材片材与涂布液只是轻轻地接触,故对微胶囊不施加过大的压力。另外,在接点处涂布液从基材片材与涂布辊两方拉伸后由于施加适度的负荷(剪切力),故涂布液均匀地转印在基材片材上。
涂布辊的旋转方向与基材片材的移动方向相同的场合,虽然不是逆向涂布方式,但只要是吻涂方式,则在前述的涂布辊与基材片材的接点处,由于基材片材与涂布辊只是轻轻地接触,故对微胶囊不施加过大的压力。
如果对涂布辊的圆周速度与基材片材的移动速度设定适宜的差别,则利用其速度差,涂布液在基材片材上被拉伸后易薄薄地形成均匀的涂布层。
基材片材的移动速度也根据涂布后的干燥条件而不同,通常可设定在0.1~10m/分的范围。太慢时生产效率差,太快时干燥不好,容易粘连。
涂布液在基材片材上的涂布厚度也根据涂布液中所含的微胶囊而不同,通常在湿状态下设定成1~300μm,干燥后的厚度可设定成1~100μm的范围。最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是干燥后的厚度在10~100μm的范围。优选设定涂布液的厚度是微胶囊外径的1.0~3.0倍。
吻涂方式的涂布装置,配置涂布辊要使之在涂布作业中可以对基材片材时而靠近时而离开地移动。这样如果调节涂布辊与基材片材的间隔,则可以正确地调节涂布厚度。如果涂布辊完全成离开基材片材的状态时,可断续地沿基材片材的长度方向涂布涂布液。可以制造断续地配置微胶囊担载领域的微胶囊担载片材。
[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
众知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是吻涂方式且为逆向涂布方式的涂布装置。具体地,以特公平5-53553号公报公开的涂布技术为基础。
涂布辊外周面有照相凹版图案。照相凹版图案是微细凹凸形成的图案状的花纹,附着在照相凹版图案上的涂布液呈可靠地被照相凹版图案的凹凸支撑的状态输送、涂布在基材上。涂布液中的微胶囊利用照相凹版图案的凹凸易于带起或输送。可以防止只是涂布液的液体成分附着在涂布辊的表面上。
照相凹版图案的大小或形状,可以从通常涂布涂料或油墨所使用的微细照相凹版涂布机采用的条件中,选用适合于微胶囊担载的条件,可对照分散在涂布液中的微胶囊的粒径设定照相凹版图案的深度或沟间距。作为图案形状,可以将相对于涂布辊轴向倾斜的倾斜线在涂布辊的周面上呈螺旋状地并列配置。也可以利用相互交叉的倾斜线形成格子状的照相凹版图案。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通常微型照相凹版辊采用的照相凹版图案。要涂布含外径较大微胶囊的分散涂布液,预先设定深而大的照相凹版图案的沟效果好。
照相凹版图形的槽容积可设定成50~200ml/m2。槽容积太小时,难担载粒径大的微胶囊。槽容积太大时,照相凹版图案的凹凸转印在涂布膜上,难均匀地配置微胶囊。
比一般照相凹版涂布机中的涂布辊外径相当小地设定涂布辊的外径。具体地,根据涂布液的材料或涂布条件而不同,通常直径设定在20~60mm的范围。
涂布辊的旋转是与基材片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涂布辊的旋转根据基材片材的移动速度等的条件而不同。通过适当地设定涂布辊相对于基材片材移动速度的旋转数,即周速,可以使微胶囊均匀地涂布在基材片材上。可以设定涂布辊相对于基材片材移动速度的圆周速度的倍率,即速度比为2~20倍。速度比太小时,涂布液的涂布量不够,担载在基材片材上的微胶囊的均质性降低。速度比太大时,涂布辊的旋转速度太快,涂布液从涂布辊向基材片材上的转印效率降低,涂布量不够,或者引起从涂布液的储存器中溢出。
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可在涂布辊与基材片材接触的前面设刮板装置。刮板装置调节附着在涂布辊上的涂布液的量,有利于向基材片材供给适量的涂布液。
[干燥固化]
通过使涂布在基材片材上的涂布液干燥固化,可以使微胶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
在涂布液中配合粘合剂的场合,粘合剂起将微胶囊粘在基材片材上的作用。
干燥作业采用自然干燥与强制干燥。作为强制干燥可采用热风干燥或远红外线干燥等公知的干燥方法。
涂布液的固化,可根据涂布液中所含粘合剂的成分采用不同的固化方法。可列举利用溶剂的蒸发固化、加热固化、紫外线等的放射线照射固化等。
[再剥离薄膜的层合]
微胶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的微胶囊担载片材,通过在微胶囊侧的表面粘贴再剥离薄膜,可以形成基材片材、微胶囊层与再剥离薄膜层合的微胶囊担载片材。
再剥离薄膜是层合在微胶囊担载片材的表面上时,呈现较弱的附着性形成一体化,则若施加力则可以比较容易地剥离的材料。
通过再剥离薄膜的层合,在层合微胶囊担载片材时,可以防止所载负的微胶囊粘附在重叠相邻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背面引起粘连。也有被覆微胶囊的表面保护微胶囊的作用。把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后以卷绕辊的状态搬运或使用均容易。
作为再剥离薄膜,适合使用剥离性良好的聚烯烃系薄膜。例如,可列举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未拉伸聚丙烯等的聚丙烯薄膜。作为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可以使用混入粘着性物质的单层结构的薄膜,或涂布微粘着性物质的多层结构的薄膜。
再剥离薄膜的厚度适合40~120μm,更优选50~100μm。厚度太薄时容易折皱,难使用。厚度太厚时,将微胶囊担载片材卷成辊时加重,使用的操作性差,使用后废弃物量增加。
将再剥离薄膜层合在微胶囊担载片材上,通过将微胶囊担载片材与再剩离薄膜简单地重合卷绕,可以彼此层合。在卷绕之前,通过加压或加热,也可以提高微胶囊担载片材与再剥离薄膜的一体性。
在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微胶囊层上粘贴再剥离薄膜时,施加9.8~196N/cm2(1~20kgf/cm2)的压力效果好。压力越高越可以牢固地粘着,但压力太大时,使微胶囊变形或破坏,在剥离再剥离薄膜时难剥离。
[卷绕辊]
层合有再剥离膜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成辊状,可以以卷绕辊的形态进行搬运、保管等的操作。
卷绕作业可以采用与常用片材卷绕作业同样的装置和作业条件。卷绕状态可以成为对微胶囊担载片材与再剥离薄膜之间施加某程度卷压的状态。该卷压可以设定成与前述的粘贴时所施加的压力同程度的压力。在施加卷压的状态下保持的卷绕辊,有微胶囊层的表面平滑化的作用。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时,具有微胶囊层与其他的部件贴合时增大接触面积的优点。
[微胶囊担载片材]
微胶囊担载片材系在基材片材的表面粘合微胶囊。再在微胶囊层的表面粘贴再剥离薄膜。
根据用途或目的,通过涂布辊与涂布条件的设定组合,可容易地实现稀松地担载微胶囊或稠密地担载微胶囊或多层担载微胶囊。
微胶囊担载层的厚度根据用途而不同。需要稠密地担载微胶囊的用途中,优选将微胶囊层的厚度设定成10~100μm。厚度太小时,在面方向微胶囊彼此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厚度太大时,形成微胶囊层用的涂布液难均匀涂布。
微胶囊层中也有时微胶囊形成与涂布液中的微胶囊形状一样的形态,也有时涂布后干燥产生变形。例如,有时成球状、有时成球略微变形的形状。邻接的微胶囊彼此的接触部分或微胶囊与基材片材的接触部分等,也可以类似于彼此挤碎一样地变形以面状接触。微胶囊除了完全均匀地配置一层以外,在不破坏所期望功能的范围内,一部分位置的微胶囊也可以部分地或多层地层合。
显示媒体用途时,最好稠密地担载微胶囊。
本发明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由于是微胶囊担载在基材上的状态下,用再剥离薄膜覆盖微胶囊层的表面,因此将微胶囊担载片材移送到下面的处理工序,或暂时保管或输送时,可有效防止强度较差的微胶囊损伤、或防止封入被泄漏。可以利用再剥离薄膜阻止粘合在基材上的部分微胶囊从基材片材上脱落。
另外微胶囊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片材上后,即使是微胶囊还没有完全粘合、或粘合剂没有充分干燥固化的状态,只要是用再剥离薄膜覆盖的状态,则可以保管等的操作。可以将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成卷绕辊供于保管或搬运。结果,不需要长时间地涂布后的养生或占很大的空间,可以立即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序或运输等的操作。
此外,通过在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微胶囊侧的表面粘贴平滑的再剥离薄膜,微胶囊层的表面产生平滑化的作用。尤其是通过粘贴再剥离薄膜时施加某程度的压力、或通过成为对卷绕辊施加卷压的状态,促进微胶囊层的平滑化。结果,消除涂布时产生的微胶囊的浮起或表面的微小凹凸、弯曲变形等,在剥离再剥离薄膜后,可得到表面平滑性非常好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在微胶囊层的表面贴合其他的部件使用时,可以良好地进行贴合。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模式上的截面图。
图2表示再剥离薄膜层合工序的模式上的截面图。
图3表示微胶囊涂布形成工序的模式上的截面图。
图4微型照相凹版辊的正面图。
图5再剥离薄膜层合前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模式上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    基材片材
12    再剥离薄膜
20    微胶囊
22    外壳
24    封入液
30    涂布液(微胶囊分散液)
32    粘合剂
38    贮存器
40    微型照相凹版辊
43    照相凹版图案部
50    刮刀装置
60    导辊
64    夹紧辊
S     微胶囊担载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模式性地表示担载液晶微胶囊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的结构。
[微胶囊担载片材的结构]
在PET等合成树脂材料制的基材片材10的表面,无间隙地均匀配置呈略球状的微胶囊20。微胶囊20是在透明树脂等构成的略球状外壳22的内部,封入作为芯物质的封入液24。
图1中,微胶囊20是埋入透明粘合剂层32中的状态,粘合剂层32与基材片材10层合一体化,但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粘合剂层32,只是微胶囊20与基材10的接触部位或微胶囊20彼此的接触部位用少量的粘合剂粘合。另外,如果使被覆微胶囊20的粘合剂层32比微胶囊20的外径足够地厚,则也可以起保护微胶囊20的作用。
此外,实际制造使用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微胶囊20有时彼此压碎地变形呈非球状、或者微胶囊20的一部分相对于基材片材10的表面略微浮起、或者微胶囊20彼此一部分重合。有时微胶囊20中也根据用途而以多层存在。
[再剥离薄膜]
在微胶囊20与粘合剂层32的表面上粘贴再剥离薄膜12。
再剥离薄膜12由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等构成,采用较弱的粘合力粘贴在微胶囊20的表面上。
由于存在再剥离薄膜12,故微胶囊20与粘合剂层32不露到外部。可确保防止尘埃或异物附着在表面上。将微胶囊担载片材S移送到下面的处理工序,或在暂时保管期间,即使器物与微胶囊担载片材S的表面接触,再剥离薄膜12可以良好地防止微胶囊20损伤。
[再剥离薄膜的层合]
图2模式性地表示再剥离薄膜的层合作业。
边连续地使基材片材10担载微胶囊20状态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移动,边向移动方向供给再剥离薄膜12,利用夹紧辊64、64,将微胶囊担载片材S与再剥离薄膜12夹拢,微胶囊担载片材S与再剥离薄膜12一体地层合。此时施加的压力可以是再剥离薄膜12轻轻地附着在微胶囊担载片材S上的程度,不施加使微胶囊20破坏或过度变形的太大的压力。
通过使微胶囊担载片材S与再剥离薄膜12夹拢压接,可以用足够的力粘贴再剥离薄膜12,同时也提高使微胶囊担载片材S的表面平滑化的作用,再剥离薄膜12的平滑表面与微胶囊担载片材相接施加压力时,例如,即使微胶囊微微从基材片材10浮起,也可以用再剥离薄膜12抑制消除浮起。即使在微胶囊20或粘合剂层32的表面产生微细的凹凸或起伏,也通过相接平滑的再剥离薄膜12实现均匀化。
如果微胶囊担载片材S的表面在还有粘附性或柔软性的阶段层合再剥离薄膜12,则确保再剥离薄膜12层合一体化。也良好地发挥前述的平滑化的作用。
层合有再剥离薄膜12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可以卷绕成辊状回收。如果以卷绕辊的状态进行输送或保管等操作,则容易进行操作,在这种卷绕处理时,通过在卷绕辊R的状态下产生卷压的这种条件下卷绕,促进使用再剥离薄膜12的微胶囊20层的平滑化。
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S时,从卷绕辊R的一端解开拉出,可以剥离表面的再剥离薄膜12。如图1所示,可以容易地从微胶囊担载片材S的表面上剥下再剥离薄膜12。除去再剥离薄膜12的微胶囊担载片材12,直接与其他的薄膜或玻璃板等层合用于制造各种制品。
卷绕辊R由于在重合的微胶囊担载片材之间存在再剥离薄膜12,故微胶囊担载片材S彼此不粘合,或者微胶囊20与邻接的基材片材10不粘连。
尤其是,在将微胶囊担载片材S与其他的薄膜或部件层合或接合的中间工序中,在保管或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S时,有时微胶囊担载片材S的微胶囊侧的表面有强的粘附性。这样的场合,再剥离薄膜12的存在则有效。例如,在基材片材10上涂布含微胶囊的涂布液,干燥后,到含于涂布液中的粘合剂充分固化之间,微胶囊20容易从基材片材10上脱落或移动或损伤表面。这时利用再剥离薄膜12有效地保护。
[微胶囊担载工序]
图3~5表示有关层合再剥离薄膜12前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方法,该实施方案中,使用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使微胶囊20担载在基材片材10上。
[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
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具有使用图3、4所示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特点。
[微型照相凹版辊]
如图4所示,辊外周面有照相凹版图案部42。照相凹版图案部42是采用机械雕刻微细的凹凸或采用蚀刻处理形成的凹凸。图4的场合,在圆筒状的外周面有倾斜直线状的凹沟呈螺旋状卷绕的状态紧贴配置的照相凹版图案部42。照相凹版图案部42的全幅W与基材片材10的宽度一致地设定。也可以与基材片材10的宽度完全不一致。
如图3所示,微型照相凹版辊40呈水平状态旋转自如地被支撑态,利用发动机(省略图示)等驱动旋转。
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下方备有涂布液30的贮存器38。涂布液30是使微胶囊20与粘合剂层32的材料等在溶剂中分散或溶解后,容易涂布的微胶囊分散液。如果粘合剂层32的材料是液状,只要是使微胶囊20预先分散在粘合剂液中也可以构成涂布液30。
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一部分与涂布液30接触,通过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旋转,附着在照相凹版图案部42上的涂布液30移到上方侧。
[基材的移动]
如图3所示,在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上方,分成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前后,配置前后一对导向辊60。导向辊60的下端与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上端配置在相同或略低程度的位置。
带状基材片材10沿着一方导辊40的下侧连续地供给,经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上侧,沿另一方导辊40的下侧送出。基材片材10在省略图示的上游侧,把卷绕成辊状的基材片材顺序地拉出移动。
在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位置,由微型照相凹版辊40对基材片材10施加较小的挤压力,使基材片材10略微朝上改变方向发生变形。把这样轻轻只对基材片材10的一面侧施加压力进行涂布的方式称作吻涂布方式。从上方压基材片材10的导向辊60,由于处于离开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位置,因此利用微型照相凹版辊40与导向辊60夹紧基材片材10不需要施加大的力,通过调节导向辊60与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差,可以调节施加给基材片材10的压力的大小。
图3中,基材片材10的移动方向从图的左方向右方移动。导向辊60、60的旋转方向是反时针旋转。反之,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旋转方向也可以设定成反时针旋转。结果,相对于从图的左方向右方移动的基材片材10,变成与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外周面从图的右方向左方呈逆向移动。这样的涂布方向称作逆向涂布方式。
[涂布动作]
随着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旋转,附着在照相凹版图案部42上的涂布液30供给基材片材10的下面进行涂布。照相凹版图案部42的凹凸形状高效率地带起含微胶囊20的涂布液30运转。
通过适当地设定基材片材10的移动速度与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旋转速度的关系,在基材片材10的下面按一定的厚度涂布涂布液。
在涂布液30与基材片材10接触位置的略前侧,靠近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外周面配置刮刀装置50。由贮存器38附着在微型照相凹版辊40上带起的涂布液30,将其厚度调整到相当于刮刀装置50的顶端与微型照相凹版40外周面的间隙后,与基材片材10接触进行涂布。因此可以更正确地设定基材片材10上所形成的涂布液30的厚度。
把涂布液30的涂布厚度设定成比微胶囊20的外径略厚的程度。优选不到微胶囊20外径2倍的厚度。因此,最好调节刮刀装置50的顶端位置与进行涂布的微胶囊20的外径一致。当然,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旋转数与基材片材10的移动速度也要按照微胶囊20的外径设定在适宜的范围。
此外,若使用通常的照相凹版涂布机进行涂布,使涂布液30从照相凹版辊上移到基材片材10上时,由于利用照相凹版辊与背撑辊夹紧基材片材10,故涂布液30被挤到比基材片材10的幅宽的外侧,有时甚至在基材片材10的背面(上面侧)溢出粘着。然而,上述实施方案的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由于微型照相凹版涂布辊只是轻轻地压基材片材10,故涂布液30难在基材片材10的背面产生溢出粘着问题,如果对涂布液30施加大的压力,也难引起微胶囊20破坏或过度地变形。
如图3中虚线所示,使用逆向涂方式的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附着在微型照相凹版辊40外周面上的涂布液30,在微型照相凹版辊40与基材片材10的接点处转印在基材片材10上。此时,由于基材片材10与微型照相凹版辊40只是轻轻地接触,对微胶囊20不施加过大的压力。另外,在上述接点,液布液30从基材片材10与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两方逆向地拉伸通过施加适度的剪切力而均匀地转印在基材片材10上。也难发生微型照相凹版辊40的照相凹版图案转印在基材片材10上所形成的涂布液层上。
[涂布后的处理]
如图5所示,基材片材10上涂布有设定厚度涂布液30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使涂布液30干燥后,使微胶囊20牢固地担载在基材片材10上。
使含于涂布液30中的溶剂蒸发,可利用残留的粘合剂使微胶囊20与基材片材10结合。含于涂布液30中的粘合剂固化后可形成包埋微胶囊20的粘合剂层32。为了使微胶囊20与基材片材10结合,或为了使粘合剂层32固化,可以进行吹风干燥处理或加热处理、放射线照射处理等。
获得基材片材10上担载有微胶囊20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后,进行前述的再剥离薄膜12的层合作业。
[实施例]
制造微胶囊担载片材,列举评价性能的结果。
[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
<催胶囊涂布液A-1的制造>
使龙胆紫内酯5重量份溶解于高沸点油KMC-113(吴羽化学公司制)200重量份中,制得发色剂(1)。
将阿拉伯树脂24重量份、明胶8重量份溶解于200重量份水中。将该水溶液保持在43℃,用分散器(特殊机化工业公司制,制品名:ROBOMICS)边搅拌边添加前述发色剂(1)。将搅拌速度慢慢升到转数1000rpm,在该状态下继续搅拌,得到发色剂的悬浮液。
在发色剂悬浮液中添加温水750重量份,再添加10%醋酸水溶液20重量份后,冷却到10℃凝聚。然后添加37%甲醛水溶液10重量份、10%碳酸钠水溶液45重量份,温度升到室温,制得封入有发色剂(1)的微胶囊(1)的分散液。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910(堀场制作所公司制)测定微胶囊(1)的粒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70μm。
从分散液中吸引微胶囊(1)进行过滤、脱水,得到微胶囊浓度51重量%的浆糊。
把微胶囊分散糊19.6重量份、粘合剂(日本触媒公司制,ポリメントSK-1000,浓度38重量%)2.6重量份,脱离子水5.3重量份均匀地进行混合,制得微胶囊涂布液A-1。
微胶囊涂布液A-1的固体成分浓度是45重量%,采用克雷布斯粘度计(ブルックフィ一ルド公司制,KU-1)测定的粘度是62KU。
[微胶囊担载片材的涂布制造]
作为涂布装置,使用具有图3所示基本结构的微型照相凹版涂布机(康井精机公司制)。微型照相凹版辊使用直径20mm,外周面全部雕刻着照相凹版图案的辊。照相凹版图案是深度300μm的倾斜直线状的沟,以每英寸25条的密度稠密相接,呈平行螺旋状配置,沟部分的内部容积即槽容积170ml/m2
使作为基材片材的ルミラ一T60(东丽公司制,PET薄膜,厚度125μm,全光线透过率85.6%)采用移动速度1m/分连续移动。
设定微型照相凹版辊的转数为64rpm(与基材片材的移动方向逆旋转),把前述的微胶囊涂布液A-1涂布在基材片材上。涂布微胶囊涂布液A制得的微胶囊担载片材,使用强制送风的喷射干燥机在90℃,风速10m/分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这样制得的微胶囊担载片材是微胶囊牢固地粘合在基材片材表面上的担载片材。微胶囊没有斑驳地而均匀地担载,没发现微胶囊的破坏或过度的变形。没发现从基材片材的两端渗出或粘在背面的微胶囊。
[再剥离薄膜的粘贴]
在前述制得的刚干燥的微胶囊担载片材上,在室温环境下施加49N/cm2(5kgf/cm2)的荷重,呈层合状态粘贴下述所示的各种薄膜,卷绕成辊状。
把卷绕后的层合片辊在室温下养生一天。然后,从层合片辊上拉出层合片,剥下薄膜。用下述标准评价剥离结果。
[评价标准]
○:剥离时没有剥离阻力、剥离面全部出现光泽。
○:剥离时虽然没有剥离阻力,但剥离面的一部分有光泽差的地方。
×:剥离时没有剥离阻力,剥离面的微胶囊损伤。
[薄膜材料及其评价]
薄膜1~8是再剥离性薄膜,薄膜9是无再剥离性的薄膜。
薄膜1:トレテック7531(商品名,东丽合成薄膜公司制,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厚度50μm)=评价◎
薄膜2:トレテック7121(商品名,东丽合成薄膜公司制,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厚度60μm)=评价◎
薄膜3:トレテック7721(商品名,东丽合成薄膜公司制,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厚度100μm)=评价◎
薄膜4:トレテック7111(商品名,东丽合成薄膜公司制,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厚度100μm)=评价○
薄膜5:Protect tape 622B(商品名,积水化学公司制,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厚度60μm)=评价○
薄膜6:サニテクトPAC 2-70(商品名,サンエ一化研公司制,微粘着聚乙烯系薄膜,厚度70μm)=评价◎
薄膜7:トレファン NO 3931(商品名,东丽合成薄膜公司制,未拉伸聚丙烯系薄膜,厚度100μm)=评价○
薄膜8:パィレン OTP 2002(商品名,东洋纺公司制,双向拉伸聚丙烯系薄膜,厚度50μm)=评价○
薄膜9:ルミラ一T60(商品名,东丽公司制,PET薄膜,厚度125μm)=评价×

Claims (8)

1.微胶囊担载片材,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片材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的微胶囊担载片材,
备有前述基材片材、粘合在前述基材片材表面上的前述微胶囊的层、以及在前述微胶囊层表面上对于该微胶囊层可剥离地粘贴的有微粘性的单层结构的聚乙烯制成的再剥离薄膜。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其特征在于,前述再剥离薄膜是可以不使微胶囊产生损伤地从微胶囊层剥离的。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其特征在于,卷绕成辊状。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其特征在于,前述再剥离薄膜的厚度是40~120μm。
5.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其特征在于,前述再剥离薄膜的厚度是40~120μm。
6.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材片材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含在前述基材片材的表面上涂布分散有前述微胶囊的涂布液,使其干燥固化,在基材片材的表面上形成微胶囊层的工序(a),和
前述工序(a)之后,在前述微胶囊层的表面对于该微胶囊层可剥离地粘贴有微粘性的单层结构的聚乙烯制成的再剥离薄膜后进行卷绕的工序(b)。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再剥离薄膜是可以不使微胶囊产生损伤地从微胶囊层剥离的。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工序(b)中,在前述粘贴时施加9.8-196N/cm2的压力。
CNB2004100787174A 2003-09-17 2004-09-17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1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5052A JP4171385B2 (ja) 2003-09-17 2003-09-17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担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25052/2003 2003-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7144A CN1597144A (zh) 2005-03-23
CN100368100C true CN100368100C (zh) 2008-02-13

Family

ID=3445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7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100C (zh) 2003-09-17 2004-09-17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71385B2 (zh)
KR (1) KR100704569B1 (zh)
CN (1) CN100368100C (zh)
TW (1) TWI276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59799B1 (ko) * 2005-11-16 2008-09-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분산성이 향상된 유기화된 층상 점토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나노복합재
KR101001362B1 (ko) 2009-10-09 2010-12-14 이미지랩(주) 제 1 기판 시트, 제 1 기판 시트를 구비한 액정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517204B1 (ko) * 2014-05-02 2015-05-04 주식회사 위테이프 캡슐 내장형 기능성테이프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826159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丁要武 药带和包括该药带的吸粉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4830A (zh) * 1997-07-07 1999-01-13 凯密株式会社 微胶囊磁性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556C (zh) * 1998-05-28 2002-08-28 华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赶蚊虫的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制成的贴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378A (ja) * 1997-07-08 1999-02-02 Fuji Seiki Mach Works Ltd ダンボール箱入り書類等を細断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4830A (zh) * 1997-07-07 1999-01-13 凯密株式会社 微胶囊磁性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556C (zh) * 1998-05-28 2002-08-28 华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赶蚊虫的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制成的贴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6412A (en) 2005-08-16
CN1597144A (zh) 2005-03-23
JP2005088363A (ja) 2005-04-07
KR100704569B1 (ko) 2007-04-06
JP4171385B2 (ja) 2008-10-22
KR20050028322A (ko) 2005-03-22
TWI276537B (en) 200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4176B (zh) 电泳显示用片材的制造方法、电泳显示用片材及其用途
JP2533456B2 (ja) ラベル及びそのラベル基材とインク
CN101080470B (zh) 微结构化的隔离衬片
JPH06510554A (ja) 型押した感圧接着剤転写テープ
CN103890117B (zh) 压力变色胶带及其制造方法
EP2106568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mage display elemen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phoretic image display element
CN100392510C (zh) 微胶囊及其用途
CN105246704A (zh) 热转印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68100C (zh)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JP3115402B2 (ja) ホットメルト含有w/o型エマルジョンイン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箔転写方法
JPH03203977A (ja) 強い投錨力と良好な再剥離性をもった粘接着ラベルと、製造法
JP2005087878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担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493971B2 (ja) 再剥離性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CN103365018B (zh) 电泳显示媒质、光电显示器及其组件和制作方法
CN208649193U (zh) 一种无离型材料的背胶pp合成纸
CN1119317A (zh) 标签连续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01526A (ja) カラー画像転写方法
JP4163457B2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含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066477A (ja) 固相−液相混合液の塗工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表示媒体フィルム並びに感圧複写紙
JP2011075812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型電気泳動表示パネルと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型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S58191188A (ja) 薄膜印刷方法
JP2001239799A (ja) カラー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7157624A (ja) 粘着層付き磁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183381A (ja) 微粒子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134141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用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