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9908B -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Google Patents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9908B
TWI269908B TW092123360A TW92123360A TWI269908B TW I269908 B TWI269908 B TW I269908B TW 092123360 A TW092123360 A TW 092123360A TW 92123360 A TW92123360 A TW 92123360A TW I269908 B TWI269908 B TW I2699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lens
cam
lens barrel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3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6603A (en
Inventor
Hiroshi Nomura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47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8593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6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9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99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Description

1269908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種可伸縮攝影(圖像)透鏡(可伸縮透鏡筒),其在回縮 狀態下的長度小於在準備攝影(操作)狀態下的長度。 【先前技術】 "安餘諸如相機之_光學設備巾的透·的小型化需求_直在不斷 增長。最重是,需要可伸輯影透鏡魏—步小型化,特別是其在非 狀態下的長度。爲了滿足這些需要,本發明的發明人已經在中國提出 第〇31062G8·3號專辦請案其係_種可伸縮攝影透鏡,其巾攝影光學系統 的光學7〇件收綱與攝影光學攝影光軸偏離的位置 ’並且同時,當 攝影透鏡完全收料,向-圖像平面㈣該光學元件(與該攝影光學系統 的其他光學元件-起)。實現光學元件的這魏雜操作的機構,需要以高精 度動作。在具有這種光學元件回縮機構的攝影透鏡巾,希望把包括該可伸 細光學it件_f彡光料、統的每個絲元件以節省空間方式放置在透鏡筒 中。然而’當致動諸如快門和可調節光圈之類的曝光控制元件的驅動器位 於可伸縮光學元件附近時,難以以節省空間方式放置這些光學元件。 【發明内容】 爲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伸縮攝 影透鏡(可伸縮透鏡筒),它能够把攝影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收縮到與攝影 光學系統的攝影光軸偏離的位置,其中至少兩個驅動曝光控制元件的驅動 器被以節省空間方式放置在透鏡筒中。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伸縮透鏡筒的相機。 因此,爲了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關於一種可伸縮透鏡筒,包括·· 環形環(8),其具有平行於透鏡筒的光軸(zl)且相對於光軸Z1偏心的軸 1269908 =⑽;框架(6),裝在該環形勒並且支_透 f可沿-繼彳爾,細觀雜峨吻_雜的= ^置與雜*透鏡組相對於光軸移動的移動位置之間;第—透触(灿), 开:所述光㈣麵且細㈣—透鏡組裝人所述彻彡勒綱可向所述環 开 =運動力曝先控制元件的第—驅動器〇31),該第—驅絲位於所述環 内’在所物與的關絲面與裝在所述環與巾騎述第一透鏡 =絲狀間的第—空間中;所述曝光控制元件的第二驅動器⑽), ^第二義驗於所述環形環内在所述卿環的朗緣表面與所述框架透 鏡組的所述運動路徑之間的第二空間中。 /、 光軸位於蝴於卿縣_—側,並且其中所述飾位 於該__線的另-側。所述移動位置的所述軸線、所述環形環 軸線、及先_位於二直線上。所雜架通過姉連接到所述_ 在所述對準位置與所述移動位置之間運動。 根據本發明的可伸縮透鏡筒,進—步包括後透鏡組(LG]),‘亥框加 透鏡組已經運_所述移動位置時,該後透鏡組可向所述卿環運 且在所述框架透鏡組的對準位置處,該後透鏡_人該環形環的内周緣^ 面内。§所速後透鏡組裝在所述環形環㈣,所述後透鏡組的—部分和所 述框架透鏡組的-部分在所述環形環減_同位置處。 刀口 輯本發明所述可伸縮透鏡筒,所述第一驅動器包括朗驅動器,而 所述第二驅動器包括光圈驅動器。所述曝光控制元件和所述第—與 動器包括連接到所述環形環上的配件(76)。 ^ 所述%形1衣包括内法蘭(8s),該内法蘭是從該環形環徑向向内凸出並 且认置成關所述曝光控制元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的運動,所述第一與第 二驅動器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分別位於所述内法_相對側。所述環形環可 1269908 々其所述軸線絲運動而不轉動;其巾所述框架透鏡組設置成與所述環形 環-起在所述環職祕方向上運動;並且,其中所述可伸輯鏡筒進一 V I括光予7G件回縮機構(21&和4()),當所述可伸縮透鏡筒從操作狀態運 動到回縮狀態時,通騎述環料_縮運祕所雜架透鏡缝縮到所 述移動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可伸縮透鏡筒,進—步包括至少—個可轉動環⑴、15 和18)’柯轉動環與職獅環同^定位以通過所述可獅環的轉動沿所 述械/¼的所述軸線直線移動所述環形環。所述至少一個可轉動環包括具 有凸輪槽的凸輪壞(U)。另外,所述至少一個可轉動環也可以包括設置成 由馬達驅動的螺環(18)。 根據本發明的可伸縮透鏡筒,進—步包括軸線位置調節裝置(36、37、 34X、34Y和其他),其位於所述環形環内,設置成沿所述光軸調節所述框 架透鏡組的位置;其中所述軸線位置調節裝置和第二驅動器(132)位於繞 所述環形環軸線的不同圓周位置處。 本發明還關於一種包括上述可伸縮透鏡筒的相機。 具體而言,本發明還關於一種可伸縮透鏡筒,包括: 多個光學元件,包括前透鏡組(LG1)、中間透鏡組(LG2)、後透鏡組 (LG3)及至少一個曝光控制元件(S和A),該多個光學元件在所述透鏡 筒的操作狀態下位於攝影光軸(Z1)上·,和 環形環(8) ’在所述透鏡筒的回縮狀態下容納所述多個光學元件; 至少兩個驅動器(131和132),設置成驅動所述至少一個曝光控制元 件; 其中所述攝影光軸平行於所述環形環的轴線(Z0)並且相對於Z0偏心; 1269908 其中,當所述透鏡筒從操作狀態運動到所述回縮狀態時,所述前透鏡 、、且和所述後透鏡組向後運動同時沿所述攝影光轴彼此接近,所述中間透鏡 、、且攸所述攝影光概綱所述獅環的所述軸線的相對—朗徑向回縮位 置’亚且所述巾間透鏡組在所賴影光軸方向上向後運動,從而所述中間 透鏡組的至少—部分和所述後透鏡組的至少—部分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基本 上相同的位置範圍内; 其中所述至少兩個驅動器之一(m)位於所述環形環内,在所述環形 環的内周緣表面與裝在所述環形環中的所述前透鏡組的外邊緣之間 空間中,及 :中所述至4兩個驅動H的所述另—個(I%)位於所述環形環内,在 所輕形=的_緣表面與裝在所述環形環巾的所述後透鏡_外邊緣之 、1的第〜間中’亚錄於所述巾間透鏡組的運祕徑外側,在所述攝影 光軸方向上與所述兩個驅動器中所述的軸向位置不同的軸向位置處。 Θ本I明亚細路了日本專利申請案(纖年8月27曰 k出申睛)和 No. 2003-25496 t 〇 〇 25496 (_年2月3日提出中請)的主要内容, I專利巾睛案—併包括於本案中作為參考。 【實施方式】 此元件被$置在2卜在—㈣面圖巾,為了描述得更清楚,儘管-二疋在不同的周邊位置上,但其表示於同—個制平面上。 的样’―個變焦透鏡(變焦透鏡筒)71的本實施例的一些元科 至第關v其分财干⑻株/)、“(R)”和“⑽”(見第5圖 9 =定的;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轴功(見第 線略動’但不繞透鏡筒轴zo轉動;元件繞透鏡筒轴汉 1269908 轉動’但不沿透軸ZG移動;以及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軸zg移動,同時 繞透鏡筒轴zo轉動。另外在第22圖中,變焦透鏡71的一些元件符號的尾 瑪符號“(R’RL) ’’表示變焦操作期間元件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但不沿透鏡 筒轴zo移動,還表示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71從相機體72伸出或回縮期 間,元件沿透鏡筒軸zo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而變隹透鏡71的 ^些元件標號的尾碼符號“(S,L),,表示:魏透鏡71處於可以進行變焦 操作的變焦祕内時該元件是固定的,以及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Μ從 相機體72伸出或回縮期間該元件沿透鏡筒軸ζ〇線性移_不繞透鏡筒: ζ〇轉動。 如第9圖和第Η)圖所示’組合到數位相機7G中的變焦透鏡71的該實 施例配置有-個攝影光學系統,該系統由—個第—透餘lg卜—個快門 S、一個可調光圈A、-個第二透鏡組LG2、_個第三透鏡組lg3、一個低 通慮波器(航片)LG4和一個CCD圖像感測器(固態像傳感裝置)6〇 組成。第9圖和第1G财所示的“Z1”表獨影光學祕的光軸。攝影光轴 zi與形成變焦透鏡71外觀的外透鏡筒的共同轉軸(透鏡筒軸zg)平行。 並且,攝影光軸Z1位於透鏡筒軸Z0之下。第一透鏡組LGl和第二透鏡組 LG2沿攝影光軸Z1被以預定的方式鶴,從而執行變焦操作,而第三透鏡 組LG3被沿攝影光軸Z1驅動,從而執行調焦操作。在下文中,“光軸方向” 一詞意指平行於攝影光軸Z1的方向,除非另有不同的注解。 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相機7G設置在相機體72巾,其帶有一個固 定到相機體72上的固定透鏡筒22,和-個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後部的ccd 支架21。CCD圖像感測n 60被安裝到CCD支架21上,通過一個ccd基 板62固定。低通渡波器LG4被CCD支架21通過遽波器支架部分灿和^ 形密封件61固定到CCD 60前方的位置^慮波器支架部分2比是與ccd支 1269908 架21成為一體的一個部分。相機7〇設置在cCD支架21後面,帶有一個 表示動態圖像的液晶顯示器(LCD)板20,使得操作者可以在拍攝之前看到 要拍攝的圖像如何,捕獲到的圖像使得操作者可以看到他或她已經攝得的 影像圖以及各種拍攝資訊。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中,帶有一個AF透鏡框(支撐並固 定第三透鏡組LG3的第三透鏡框)51,該AF透鏡框在光軸方向上被線性 導引,不繞攝影光軸轉動。具體地說,變焦透鏡71配置有一對AP導軸52、 53,它們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在光軸方嚮導引Ap透鏡框51,不使 AF透鏡框51繞攝影光軸zi轉動。該對af導軸52、53的每個導軸的前 || 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上。AF透鏡框51設置在與 一對導孔Ma、51b徑向相反的一側,該對af導軸%、53分別適配在該對 導孔中,使得AF透鏡框51可以在該對af導軸52、53上滑動。在此具體 實施例中,AF導軸53和導孔51b之間的縫隙量大於处導軸52和導孔 之間的縫隙量。即,AF導軸52作為實現較高位置精度的一個主導轴,而 AF導軸53作為辅助導軸。相機7〇配置有一個AF馬達16〇 (見第丨圖), 該馬達具有一個設有螺紋以作為進給螺紋軸的轉動驅動軸,此轉動驅動軸 方疋入形成在AF螺母54 (見第1圖)上的螺絲孔。該ap螺母54具有一個 · 防止轉動凸起54a。該AF透鏡框51具有-個沿平行於光軸Z1延伸的導槽 51瓜(見第127圖),該防止轉動凸起54a可滑動安裝於該導槽5im中。此 外’该AF透鏡框51具有一個位於該…螺母54後面的止擅凸起加(見 十图)4 AF透鏡框51由作為偏置元件的拉伸盤簧55沿光軸方向向 刖偏移’並由該止擔凸起51n和該Μ螺母54的接合確定該处透鏡框Μ 運動的刖界限。當向該AP螺母54施加一個向後力時,該透鏡框Η克 服拉伸盤黃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由於這種結構,向前和向後轉動处 10 1269908 馬達160的轉動驅動軸使得AF透鏡框51在光軸方向上向前和向後移動。 另外,當一個向後力直接施加給該AF螺母54時,該AF透鏡框51克服拉 伸盤簧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 如第5圖和第6圖所示,相機70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之上,帶有安 裝在固定透鏡筒22上的變焦馬達150和減速齒輪箱74。減速嵩輪箱74包 含一個用於將變焦馬達150的轉動傳遞到變焦齒輪28的減速齒輪系(見第 4圖)。變焦齒輪28可轉動地裝配到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的變焦齒輪軸 29上。變焦齒輪軸29的前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 上。變焦馬達150和AF馬達160的轉動由控制電路14〇 (見第22圖)經 撓性PWB75控制,該撓性PWB部分位於固定透鏡筒22的週邊表面上。控 制電路140綜合控制相機70的整個操作。 如第4圖所示’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設置有一個陰螺旋面22a、 一組二個線性導槽22b、一組三個傾斜槽22c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陰螺旋面22a的螺紋在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光軸方向和圓周方向傾斜的 方向延伸。三個一組的線性導槽22b平行於攝影光軸2延伸。三個一組的 傾斜槽22c平行於陰螺旋面22a延伸。三個-組的轉動滑動槽22d形成在固 定透鏡筒22内周表面的前端附近,沿固定透鏡筒22的圓周延伸,分別連 通-組三麵斜# 22c的前端。陰螺旋面22a不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 周表面的特定前區(非螺旋區22z),該特定前區位於一組三個線性導槽22b 的緊後面(見第11圖、第23圖至第26圖)。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上帶有一個螺環18。螺環18在其外 圓周面上设置有-個陽螺旋面i8a和-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陽螺旋面 18a與陰螺旋面22a銜接,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分別與一組三個傾斜 才曰22c或組二個轉動滑動槽22d配合(見第4圖和第12圖)。螺環18在 1269908 陽螺旋面18a上設置有一個與變焦齒輪28嚙合的環形齒輪18c。因此,當 變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環形齒輪18c時,螺環18在光軸方向上向前或 向後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轴Z0在預定範圍内轉動,在該預定範圍内陽螺旋 面18a保持與陰螺旋面22a嚙合。螺環18相對固定透鏡筒22的向前移動超 過預定點使得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開,從而通過一組三個轉動滑 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接合,螺環18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 但不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移動。 -組二個傾斜槽22c形餘固定透鏡筒22上以防止一組三個轉動滑動 22 22a 干擾。為此,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每個傾斜槽22c,這些傾 斜槽從陰螺旋面22a的底部徑向向外定位(見第31圖中的上部),如第 圖所不。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大於陰螺旋面瓜 的另外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其中前兩個相鄰螺紋之間定位三個 傾斜槽22c中的-個,後兩個相鄰螺紋之間一個也不設置傾斜槽故。陽螺 方疋面18a包括三個寬螺紋i8a-W和十二個窄螺紋。三個寬螺紋分別 位於光軸方向上三個轉動滑動凸起肠之後(見第12圖)。三個寬螺紋 的每個圓周寬度大於十二個窄螺紋的圓周寬度,使得三個寬螺⑹㈣的 每-個可以處於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相連的位置,其中在該相鄰 的兩個螺紋之間有三個傾斜槽22c中的一個(見第n圖和第12圖)。 固定透鏡筒22配置有-健向穿過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擔件插孔以。 具有止擋凸起施的止齡%通過一個安賴釘π固^到峡透鏡筒a 上,使得止播凸起26b可以插入到止擔件插孔瓜或從止擔件插孔瓜中移 除(見第40圖和第41圖)。 從第9圖和第_可以理解,相機%的變焦透鏡71是_種可伸縮型, 12 1269908 其有二個外望遠鏡筒:第一外透鏡筒12、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三外透鏡筒 15 ’它們同心地繞透鏡筒軸Z0分佈。螺環18在其内圓周面上三個不同的 圓周位置設置有三個轉動傳遞槽18d (見第4圖和第13圖),該凹槽的前端 在螺環18的前端敞開,而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對應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 處’第三外鏡筒15設置有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 (見第4圖和第Μ圖), 這些凸起從第三外透鏡筒15的後端向後伸出插入到三個轉動傳遞槽 中。二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I8d在透鏡筒軸z〇方向上彼 此相對移動,但不繞透鏡筒軸Z0彼此相對轉動。即,螺環18和第三外透 鏡筒15作為一個整體轉動。嚴格地講,三對轉動傳遞凸起丨元和三個轉動 傳遞槽18d分別可以繞透鏡筒軸Z0彼此相對輕微轉動,轉動量為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15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18d之間的縫隙量。下面詳細描述這種結 構。 在螺環18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處三個轉動滑動凸起丨此的正面上設置 :組三個接合凹槽18e,它們形成在螺環18的内圓周面上,在螺環Μ二前 端敞開。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的對應三個不同圓周位置處,第三外透鏡筒 15配置有-組三健合凸起15b,這些凸起從第三外透鏡筒Μ的後端向後
伸出,虹還徑向向外凸出,分別從前面與一組三個接合凹槽收接合。 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合凹槽18e接合的—組三個接合凸起说也在該 組三個旋回滑動凸起18b與-組三轉動滑動槽创接合時與該組三個接 合凹槽接合(見第33圖)。 變焦透鏡在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設置有三個壓缩盤菩 25,它們在光軸方向上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偏置第三外透鏡筒Η和螺㈣ 二個壓縮盤簧25的後端分別插入到形成在螺 則柒的三個彈簀支撐巩 非通)料,而三個壓縮鮮25的前端分別與形成在第三外透鏡價 13 1269908 15後端的三個接合凹槽15c壓接。因此,第三外透鏡筒15的一組三個接合 凸起15b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力壓到轉動滑動槽22d的前導向表 面22d-A (見第28圖至第30圖)上。與此同時,螺環18的一組三個轉動 滑動凸起18b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力被壓到轉動滑動槽22d的後 導引面22d-B(見第28圖至第30圖)上。 第二外透鏡筒15在其内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形成在其不同圓周位置處 的相對轉動導引凸起15d,一個繞透鏡筒軸Z0在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向槽❿ 和一組三個平行於透鏡筒軸z〇延伸的轉動傳遞槽15f (見第4圖和第Μ 圖)。多個相對轉動導引凸起1Sd在第三外透鏡筒的圓周方向伸長,處於一 顺透鏡筒軸Z0正交的平面中。從第14圖可以看出,每個轉動傳遞槽i5f 與環向槽15e成直角交又。形成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環向位置分別與三對 轉^傳遞凸起l5a的壞向位置對應。每個鶴傳遞槽所的後端在第三外透 ^筒15的後端敞開^環18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個在圓周方向繞透 延伸的環向槽18g (見第4圖和第㈣)。變焦透鏡Μ第三外 在m螺環18 _有—轉,導向環14。第—_向環14 序依次樹-㈣瓣㈣L 14咖雜的順 第二組姉轉動導向凸起14e和—個環向^^目_動導向凸起14b、 組三個線性導向凸起14a徑向向外凸向 圖和弟15圖)。該 一組相對轉鱗向凸起14b在第_線;14的後端附近。第 向外凸出,並且每個在第一線性導向 =向;V4上不同的環向位置處徑向 筒軸Z0正交的平面中 》的%向方向上伸長,處於與透鏡 向環Η上不同^1=’ 轉14°在第一線性導 州的%向位置處凸出,並且每 守 方向上伸長,處於與透鏡筒軸 —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 的+面中。環向槽14d是-個中心處 14 1269908 於透鏡筒軸zo上的環形槽。第一線性導向環14分別通過一組三個線性導 向凸起Ma與-組三個的線性導槽細的接合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透 鏡筒22被導引1三外透鏡筒15通過第二組姉轉動導向凸起…與環 向槽15e之間以及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咐之間的接合而 輕接到第一線性導向環M上,可以繞透鏡筒軸z〇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 Η轉動。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c和環向槽…彼此接合,可以在光 轴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同樣’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和環向 7 Hd也可以在光軸方向上彼此姆地輕微滑動。螺環18連接到第一線性 導向環14上,通過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撕與環向槽峋的接合而可❿ 相對料-線性導向環14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 b與%向槽18g接合,從而可以在光軸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 第-線性導向環14配置有-組三個徑向穿過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通 =⑷。如第15圖所示,每個通槽14e包括前環向槽部分⑽、後環向槽 邛刀14e-2和-個連結前環向槽部分14Μ和後環向槽部分的傾斜前 =槽部分⑽。前環向槽部分14Μ和後環向槽部分_彼此平行地在 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延伸。變焦透鏡71配置有—個凸輪環⑴,其前^ 部位於第一外透鏡筒u的内部。固定到凸輪外圓周面的不同環向位 # 置的-組三個從動滾检32分別與一組三個通槽…接合(見第3圖)。每 個從動滾柱32通過安裝:^累釘32a固定到凸輪環u。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 還分別通過該組三個通槽14e接合到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i5f中。變焦透鏡 71在第-線性導向環14和第三外透鏡筒15之間設置有—個從動偏置環菁 17。-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從從動偏置環| 17自後凸出,分別與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的前部接合(見第14圖)。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向後 擠壓-組三個從動絲32,當__組三搬域柱32接合到—組三個通槽 15 1269908
He的前環向槽部分叫中時,消除一組三搬動滾㈣和一組三個通 槽14e之間的間隙。
下面將參考數位相機70的上述結構討論變焦透鏡71的活動元件從固 疋透鏡筒22刚伸到凸輪環的操作。通過變焦馬達15〇在透鏡筒前伸方 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得螺環18由於陰螺旋面瓜與陽螺旋面18&的接合, 在繞透鏡筒軸ZG躺的同時向前飾^螺環18轉動導料三外透鏡筒 15與_ 18 一起向前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轴z〇與螺環18 —起轉動,並還 较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8和第三外頭鏡筒5 _起向前移動,因為 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每個都輕接到第一線性導向王袁14,使得由於第 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18g的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 起⑷與環向槽15e的接合以及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⑷ 的接合’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以及螺環叫第一線 性導向環14之間分別有相對轉動,並可沿共同轉軸(即,透鏡筒軸如的 =向起移動。第三外透鏡筒丨5的轉祕—組三個轉轉遞槽⑸和一組 三個從動錄32傳遞恥輪環U,它們分顺—組三轉動傳遞槽议接 口。因為-組三個從動滾柱32也分別與三個一組的通槽Me相接合,所以 凸輪環U按照-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㈣的輪廊,相胁第一 線性導向環丨4繞透鏡筒軸ZG轉動的同時向前移動。如上所述,因為 線性導向環14本核第三透鏡筒15和螺環18 —起向前移動,所以凸輪严 η通過-組三個從驗柱32分別與—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 的接合,在光軸方向向前移動-定的量,其移動量對胁第一線性導向产 14的向前移動量和凸輪環n的向前移動量的和。 °衣 只有當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接合時,_組三個轉 起18b分別在一組三個傾斜槽22c令移動,此時,凸輪環u、# —滑1 又、弟三外透 16 1269908 同15和螺% 18執行上述的躺前伸操作。當螺環18向前移動默的移動 量時’陽螺旋面18a和陰職面22a彼此脫開,使得一組單個轉動滑動凸起 撕從-組三麵斜槽瓜向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加飾。因為即使當陽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開時轉動,螺環18也不在光轴方向上相對於 固定透鏡筒22移動,所以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在各自的轴固定位置 處轉動’不會由於-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加 的接合而在光轴方向移動。另外,當一組三轉動滑動凸起⑽分別從一 組三麵斜槽22c中滑入到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中時,基本上同時, -組三做動滾柱32分別進入到通槽…的前環向槽部分㈣中。在此 情況下,因為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移動到前環向槽部分⑽的同時第一 線性導向環Μ停止,所以不會給働環u任何力使凸輪環1丨向前移動。 因此,凸輪仙只在軸向固定位置根據第三外透· 15的轉動而轉動。 通過變焦馬達15〇 ’變餘輪28在透鏡筒回縮方向的 透=_讀元件,彳賴歧_如触丨丨吨战前伸娜 m 椒肖謝,^峨71恤_件通過螺環 18的輅動退回到第10圖中所示豆 … 置’直到—組三個從動滾 柱32刀別進入一組三個通槽14e的後環向槽部分。 置口環14在其内圓周面上設置有一組三對形成在不同圓周位 置、+仃於攝衫光軸Z1延伸的第一線性導槽⑷, 圓周位置、平行於攝影光軸2 …、誕成在不同 _每—_*二:==^ 相連的線性導槽14g的相對—側。變焦透鏡7ι在第 ^ 、 部設置-個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第二 環=^哀14的内 细二個铲笙—仏α $人 衣10在其外邊緣上設置有一 個攸第—線性導向環1〇的環部勘徑向向外伸出的分又凸起10a。每 17 I269908 個分叉凸起1〇a在其徑向外端設置有一對徑向凸起,雛向凸起分別盘相 關聯的-對第-線性導槽14f相接合(見第3圖和第18圖)中的。另一方 面,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3外圓周表面後端上徑向向外伸出(見第3圖) 組六個徑向凸起13a接合到一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啤中並可分別 沿财動。因此’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0都經第-線性導 向環14在光軸方向被導引。
變焦透鏡7丨在凸輪仙内部設置有__個間接支撐顧定第二透鏡組 、(見第3圖)的第-透鏡組活動框8。第-外透鏡筒12間接支撑第一 透鏡組LG卜並位於第二外透鏡筒13的内部(見第2圖)。第二線性導向 p充Jt-铜於線性導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但不使其轉動的線性導引 ,而弟二外透鏡筒13充當—侧於線性導⑽—外透鏡筒U但不使其 轉動的第二外透鏡筒13。
&第二線性導向環1G在環部上設置—組三個彼此平行地從環部κ 向别伸出的線性導鍵l〇c (具體地說,是兩個窄線性導鍵他和一個宽線, 導鍵10C-W)(見第3圖和第18圖)。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配置有一組乳 的二個導槽8a (具體地說,是兩個窄導槽8a和—個寬導槽8a_w),三側 =導鍵10c分別與導槽8a接合。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環部的私 卜邊緣與形成在凸輪環u後部内圓周表面上的不連續環向槽…接合 :而可相對於凸輪環U繞透鏡筒軸ZG猶,並且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凸輕 裱η不能移動。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從環部分10b向前伸出,定位則 輪環11的内部。第二線性導向環10環向中每個線性導鍵i〇c的相對邊緣 充,當分別鮮二透餘活雜8 _連賴8a Μ環向相解向面接細 平:引導姐’該邊緣在凸輪環u巾粒並被支撐,由此在雜方向上髮 随V?丨第二透鏡組活雜8 ’但爾透鏡筒軸ZG轉_活動框8。 18 1269908
f線性導鍵丨㈣有-贿度大於其他兩録性導鍵的環向寬 度,從而也充當支揮用於曝光控制的撓性卿π (見第%圖至第^圖) 的支撑件。寬線性導鍵10c_w在其上設置有一個徑向通孔·繞性卿^ 從中穿過(見第18圖)。寬線性導鍵1〇c_w從環部挪的一部分向前伸出, 該=分被部分切除,使得徑向通孔1〇d的後端延伸穿過環部滿的後端。 如=9圖和第125圖所示,用於曝光控制的挽性卿77穿過徑向通孔祕 ^寬線性導鍵1Ge_W的外表碰卿職面肖觀伸,雜在寬線性 V鍵10〇W的前端附近徑向向内f曲,從而沿寬線性導鍵1㈣的内表面 向後延伸。寬導鍵純有一個比其他兩個導槽如寬的環向寬度,使得寬 2性導鍵1〇c-W可以與寬導槽㈣接合並可沿其滑動。從第a圖中可以 清楚地看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寬導槽8^中設置有可將撓性PM π $於其中的—倾向凹槽8a_Wa和兩個位於徑肖凹槽8娜對邊上以支揮 寬雜導鍵_的分開的紐_。喊他__3每個形成為: 個間早的底槽,其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週邊表面。 導鍵麟和寬導槽㈣椒兄筒⑽方向對齊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〇才可以彼此耦接。
凸輪%11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多個用於移動第二透鏡組⑽的内凸 T山。如第Π圖所示,這多_凸輪槽lla由—組三個形成在不同圓 周位置的前内凸輪槽叫和—組三個形成在三個前内凸輪槽心後面的 不同%向位置處的-組三個後内凸輪槽Ua_2組成。每倾内凸輪槽㈣ 形成在凸輪環U上作為不連續的凸輪槽(見第17圖),後面將詳細描述。 弟二透鏡組活雜8在其外周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輪從動件此。如第 19圖所示,這多個凸輪從動件8b包括—組三個形成在不同環向位置分別盘 三個一組的前内凸輪槽叫接合的前凸輪從動件_,和—組三個形餘 19 1269908 二凸輪攸動件8M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分別與—組三個後内凸輪槽 接合的三倾凸輪從動件心。 因 第 一 ill ¥ 、鏡細活動框8通過第二線性導向環10在光軸方向無轉動地 ^導引,所以凸輪環11的轉動導致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以 預疋的移動方式按照多個内凸輪槽⑴的輪廊移動。 文“、、透鏡>71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設置—個支撐並固定第二透 的第—透鏡框向可回縮的透鏡框)。第二透雜6以樞軸33 =轉動’軸的前後端分別由前、後第二透鏡框纖(―對第二透鏡框 3 和37支標(見第3圖和第102圖至第_)。該對第二透鏡 H板36和37通過—個安裝螺釘66111定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極 開攝影光轴Z1預定的距離,並且平行與攝影光轴 33""9 ^ 其中在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第二透鏡組迎的 攝衫光軸Ζ1重合,在笫〗 軸偏離攝影絲ZW_二透1 ’弟二透触LG2的光 動_测—卿 方向消除第二透鏡框6的間隙。 上在先軸 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 21在其前表面上設置-個位置控制凸輪桿叫,化〇 ^動。咖支架 與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4圖)。如果第…、^21向前伸出’ 後移動以接近⑽支架21,卿成在位_^=細縮方向向 縮凸輪表面21c (見第103圖)與第二干a則端表面上的回 二透鏡框6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P的特定部分接觸’從而將第 20 1269908 第-外透鏡筒I3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一組三個線性導槽Ub,這些導 才曰开7成在不同的環向位置,在光軸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第_外透鏡筒12 在其後端的週邊表面上設置-組三個接合凸起12a,這些凸起分別可以與一 j一個線性導槽13b可滑動銜接(見第2圖、第圖和第2丨圖)。因此, $第=透鏡筒丨2通過第-線性導向環M和第二外透鏡筒13在光軸方向被 雜導引,不、繞透鏡筒軸ZG轉動。第二外透鏡筒Η還在其後端附近的内 -表面上叹置個沿該第二外透鏡筒13的圓周延伸的不連續的内法蘭 13:凸輪& U在其週邊表面上設置—個不連續的環向槽&,不連續的内 蘭13c可在其中滑動銜接,使得凸輪環η可繞透鏡筒軸zo相對於第二 ^透鏡,同13轉動’並且使得第二外透鏡筒13不可在光轴方向相對於凸輪 衣11和動。另-方面,第一外透鏡筒12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一組三個徑 向向内伸出的凸輪從動件31,而凸輪環11在其外周表面上設置-組三辦 2輪槽Ub (用於移動第—透鏡組LG1的凸輪槽),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 为別可在其中滑動銜接。 框2透鏡71在第一外頭鏡筒12的内部設置一個第一透鏡框1,該透鏡 經弟-透鏡組調節環2由第—外透鏡筒12支樓。第—透鏡組⑹由固 =其上ϋ第一透鏡框1支撐。第一透鏡框1在其週邊表面上設置一個陽 的ϋ [透鏡組調節環2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個與陽螺紋la配合 一农…、文^。可以通過陽螺紋1a和陰螺紋h調節第-透鏡框i相對於第 二鏡_節環2的軸向位置。第一透鏡框i和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組 夕°疋位在第—外透鏡筒12的⑽並由此支撐,並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第_ =筒12可以移動。„、透鏡71在第—外透鏡筒12的前面設置一個固 、/ 3 ’其通過兩個絲了 64_定到第—外透鏡筒丨2上以防止第一 、鏡、”且σ周節環2向前移動並離開第-外透鏡筒12。 21 1269908 變焦透鏡71在第一和第二透鏡組⑹和LG2之間設置一個包括快門 S和可調光圈A的快門單元76 (見第】圖、第9圖和第。快門單元 %定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中,並由此支撑。快門s和第二透鏡組⑽ 之間的空間距離固定。同樣,光圈A和第二透鏡組⑹之間的空間距離固 定。變焦透鏡71在快門單元76的前面設置一個快門驅動器i3i用於驅動 决門S ’亚在朗^76的後面設置__個細驅動^ 132用於驅動光圈a (見第140圖)。撓性PWB 77從快門單元76延伸以在控制電路14〇和每 個快門驅㈣131以及細驅純132之間建立導電連結。注意,在第9 圖中’為了使撓性PWB77和周圍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清晰.可辨,儘管撓 φ 性PWB 77實際上只設置在變焦透鏡71中攝影光軸以上的空間,但變焦^ 鏡71在攝影光軸Z1 (變紐鏡71設置在翻端)以下的下半部分的剖面 圖中示出了撓性PWB77。 變焦透鏡71在第一外透鏡筒12的前端設置一個透鏡遮擋機構,在數 位相機不使用時,該機構在變焦透鏡71回縮到相機體72中以防止變焦透 鏡71的攝影光學糸統的隶前透鏡元件、即第一透鏡組[οι受到應變時自動 關閉變焦透鏡71的前端孔徑。如第1圖、第9圖和第!〇圖所示,透鏡遮 擋機構配置有一對遮擋葉片104和105。該對遮擋葉片104和1〇5可分別繞 馨 兩根樞軸轉動,該二樞軸向後伸出,定位到攝影光軸Zi的徑向相對兩側。 該透鏡遮擋機構還配置有一對遮擋葉片偏壓彈簧106、一個遮播葉片驅動環 103、一個驅動環偏壓彈簧107和一個遮擋葉片固定板102。該對遮擋葉片 104和105分別被一對遮擋葉片偏置彈簧1〇6偏置,在反方向轉動閉合。該 遮擋葉片驅動環103可繞透鏡筒軸Z0轉動,並且與該對遮擋葉片ι〇4和1〇5 接合’當被驅動到在預定的轉動方向轉動時打開該對遮擔葉片1〇4和1〇5。 遮擋葉片驅動環103被驅動環偏置彈簧107偏置,在遮擋葉片打開的方向 22 1269908 轉動以打開該對遮擔葉請和1〇5。該遮_固定板_於葉片驅動 壞1〇3和該對遮擋葉片1〇4和1〇5之間。驅動環偏置彈菩浙的彈菩力大 於該對遮擋葉片偏置彈菁的彈菁力,使得在第9圖所示的狀鮮遮擋 茱片驅動環!03被驅動環偏置彈簣1〇7的彈力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轉動位 置’從而頂著該對遮擋葉片偏置彈簣的偏置力打開該對的遮擋葉片辦 和1〇5 ’其中第9圖所示的狀態中變焦透鏡71向前延伸到可以執行變焦操 作的變纽域_-點。在魏透鏡71從魏區域㈣已给位置到第川 圖所示的回縮位置的回縮運動過程中,遮擋葉片驅動環1〇3通過形成在凸 11 drive ring posing surface)^ # 第3圖和第16圖),在與前述遮擋打開方向相反的遮擋件閉合方向上受力轉 動。遮擋葉片驅動環1〇3的轉動使遮擋葉片驅動環1〇3與遮擋葉片1〇4和 ^脫開,從而該對遮擋葉片104和1〇5通過該對遮擋葉片偏置彈菁ι〇6的 彈簧力閉合。變焦透鏡71在緊靠透鏡遮檔件機構的前方設置—個基本上為 圓形的透鏡遮擋蓋(裝飾板)1()卜該遮擋蓋覆蓋透鏡遮撞件機構的正面。 下面討論具有上述結構的變焦透鏡71的透鏡筒前進操作和透鏡筒回 縮操作。 上面已經討論了凸輪車由11受到驅動從第1〇圖所*回縮位置前進到冑9 _ 圖所示位置的階段,在第9圖所示位置處凸輪環u在輛向固定位置處轉 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下面將對其作簡要介紹。 在第10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變焦透鏡71被完全置於 相機體72内,從而使變焦透鏡71前表面與相機體72前表面充分平齊。通 過變焦馬達150沿透鏡筒前伸方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螺環18和第三外透 鏡筒15的組合件由於陰螺旋面22a與陽螺旋面18a的接合而前移,同時繞 透鏡筒軸zo轉動,並進一步使第一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 23 1269908 筒15 -起向前移動。同日夺,通恥輪環u和第一線性導向環μ之間的前 端結構,即通過該組三個從動滾柱分別與該組三個通槽…的前端槽部分 14e-3之間的接合,借助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而轉動的凸輪環η沿光抽 料向前移動,鑛量等於第—雜導向環14的前移量和凸輪環^的前 料之和。—旦螺環18與第三外透鏡筒15的組合件前進到職點,那麼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瓜脫離,同時該组三個從動滾柱32脫離前端槽 部分14e-3而分職入前環向槽部分14M。因此,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 15之中的每一個都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而不會沿光轴方向運動。p
▲由於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Μ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接合以 及雜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_接合所 以凸輪環U的轉動使得位於凸輪環u内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按:預定 運動方式姆於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義。在第1Q _示贱透鏡^产 於回縮狀態下,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⑽㈣二透鏡框6⑽繞^
轉動’並由位置控制凸輪桿加保持在高於攝影光軸ζι的徑向回縮位置 内’從而使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從攝影光軸Z1移動到高於攝 的回縮光軸Z2處。當第二透細續框8從該回縮位置移_第 變焦範圍内的-個位置處的過程中,第二透鏡框6脫離位置控制凸輪不 2U,繞樞軸33從徑向回縮位置轉動到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在 位置處,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通過前扭魅簧%的彈性力而與攝影: Z1重合。因此’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攝影位置,直/ 機體72内。 u',,、魏7丨回縮相 分別與該組三個外凸輪槽11b接 筒12按照敢獅料,相對於 外透鏡筒12位於凸輪環U周圍、 此外,由於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 合,因此凸輪環11的轉動使第一外透鏡 凸輪11沿光轴方向運動,其中該第一 24 1269908 並沿光轴方向猶性料,而錢透賴軸Z0轉動。 因此,當第-透鏡組LG1從回縮位置前移日 圖像平面(CCD圖像感測㈣的光敏表面)的軸向位置,==目· 確疋而备弟二透鏡組LG2從回縮位置向前運 里 相對於_面_位置,由_ 11相_定魏^且1f 和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n的移動量之和麵。:移里 在攝影光㈣上轉第—料二透鏡虹叫LG2 二搞通過 =來t實^驅動_鏡71從第· 兄“Γ進入弟9圖中攝影光軸Z1以下部分所示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 ^態。接著,變焦透鏡71進人第9圖中攝影光轴ζι以上部分所^ 恕’該狀態下變紐鏡71通過變焦馬達⑼沿透鏡伸方⑽進一 動=遠攝端。從第9圖中可_,_、_處於類端喃一 °弟-透鏡組LG1和LG2之_距離大於㈣、透鏡71處於遠攝端時第一 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η上方 表不的遠攝端時,第-和第二透鏡組LG1和⑽已經彼此移近到一定距 離,該距離小於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相應距離。變焦操作中第一和 第一透鏡組LG1和LG2之間距離的變化可以通過多個内凸輪样 lla(叫,lie)和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lb的輪廓獲得。在廣角端㈢和遠攝端之 間的變焦範圍内,凸輪環η、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在它們各自的轴 向固定位置處轉動,亦即不沿光軸方向移動。 當第一到第三透鏡組LG卜LG2和LG3處於變焦範_時,通過根據 物距轉動AF馬達160,沿攝影光軸Z1方向移動第三透鏡組u來實: 操作。 貝 25 1269908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G,使變焦透鏡71按照與上述前伸 插作相反的方式㈣,使該變鱗鏡η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如第⑺ 圖所不。在交焦透鏡71回縮過程中,第二透鏡框6借助定位控制凸輪桿仏 繞樞軸33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同時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卜起向後運 動。當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二透鏡組⑹徑向回縮 到-個空間内,該空間位於第1G圖所示的第三透鏡組⑹、低通渡波器 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的回縮空間的徑向外側,即第二透鏡組⑽徑 向回縮到-個軸向細内,該範圍基本等於第三透鏡組⑹、低通滤波器 1^4、0^圖像制請在光軸方向的軸向範圍。#變焦透鏡完全回縮時,φ 用這種方式使第二透鏡組LG2回縮的照相機70的構造減小了變焦透鏡71 的長度,因此能夠減小相機體72在光軸方向即第1〇圖所示水平方向的厚 度。 如上所述,在蜒焦透鏡71從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 準備攝影狀態(其中第-至第三透鏡組LG卜LG2、LG3保持在變焦範圍 内)過程中,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環n向前運動的同時轉動, 而s ’交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 壞11在各自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不沿光軸方向移動。通過使三對轉動 φ 傳遞凸起15a分別插入三個轉動傳遞;f曹i8d内,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 彼此接合,一起繞透鏡筒軸zo轉動。在三對轉動傳遞凸起i5a分別接合在 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的狀態下,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接合在該組 二個接合槽18e内,三個接合槽18e分別形成在螺環18内周表面上,在三 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内(見第37圖和第38圖)。在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 環18之間繞透鏡筒軸Z0的相對轉角能夠使三對轉動傳遞凸起丨允分別接 合在二個轉動傳遞槽18d内以及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接合在該組 26 1269908 二個接合槽18e内的狀能 :外透鏡Η Η 個魏錄25的前端分顺形成在第 -外透鏡同15後端上的三個接 凡料 的後端分—^P 4 15c^接’其中該組三個壓縮盤簧25 氣別插人螺環18前端上的三個彈簀支撐謂内。 外糊15_娜-瓣向環Μ上,由於第一 i4d^, -後σ —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相對轉動以及螺環18和第 二卜壤14之間的相對轉動成為可能。如第%圖至第 =對:向凸起14c和環向槽15e彼― 祕動,痛姆轉鱗向凸起15d和勒槽⑷彼 方向相對輕嶋,第-組相對轉鱗向凸起Mb與 細 能夠沿雜拘峨雜⑽,_綱叫^透 向經第-線性導向環14彼此全部分離,但是也可峨它們沿光轴 方向相對輕微運動。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沿光軸方向的遊隙 (間㈤量大於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_量。 當第三外透鏡筒15㈣環18彼此接合,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4轉 動時,三個彈簧支擇孔卿三個接合槽1Sc之間在光轴方向的空隙小於三 個壓縮盤簧25的自由長度’從而將三個壓縮盤菁25壓縮固定在第三外透 鏡筒15和螺環18的相對端表面之間。被壓縮在第三外透鏡筒丨5和螺環a 的相對端表面之間的三個壓縮盤簧25借助三個壓縮盤簧Μ的彈性力使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偏離,即,借助三個壓縮般箬 25的彈性力分別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沿光轴方向向前和向後偏移。 如第27圖至第31圖所示’固定透鏡筒22在三個傾斜槽22c中的每個 槽内設置扣姉韻職Φ22&Α和22e_B,該喊面测魏鏡筒環 27 1269908 向彼此分離。螺環18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中每個凸起沿螺環μ環向 的相對側邊緣上,設置有兩個環向端表面⑽-A和刪,它們分別面向相 應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c_A和_。每侧斜槽说内的 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c-A和22c_B令的每個表面都平行於陰螺旋面❿的 螺紋延伸。這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中的每一個上的兩個環向端表面說 和18b-B都分別平行於相應傾斜槽故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Ια和 22c-B。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18以和勵的形狀應 該都不干涉相應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c_a和IB。更具體 而言,當陽螺旋面版與陰螺旋面瓜接合時,每個傾斜槽攻内的兩個相鲁 對傾斜表面22οΑ和22c_B不能將相應轉動滑動凸起撕固定在二者之 ^ ’如第31圖所示。換句話說,當陽螺旋面版與陰螺旋面仏接合時, 每個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瓜部22c_b不能夠分別與相應 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181>八和18b_B接合。 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巾的-個凸起的環向端表面181>A上設置有一 個能夠與止擔件26的止擔凸起26b接合的接合表面181>E (見第37圖、第 38圖、第39圖、第42圖和圖43)。 如上所述,固定透鏡筒22在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中的每個滑動# _ 内設置有兩個相對表面:前導向表面DM和後導向表面创七,它們沿^ 軸方向向彼此分開的方向平行延伸。王個轉動滑動凸起脱中每個凸起都 设置有-個前滑動表面181>C和一個後滑動表面18WD,這兩個表面彼此平 行地延伸,並能夠分別在前導向表面22d-A和後導向表面22灿上滑動。 如第37圖至第39圖所示,該組三個接合槽18e分別形成在螺環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181>C上,在螺環18的前端處開口。 在第23圖和第27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儘管該組三個 28 1269908
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但是每個獅滑動凸 ,兩個核向端表面18b_A和獅不接觸每個傾斜槽22c内的兩個 表面22C-A和22οΒ ’如第31圖所示。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孤接合,同時該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 LL合在該組三個傾斜槽故^。因此,如果螺環18借助變焦齒輪28 ^轉動而峨㈣物(第23瞻上的額)觸,㈣變焦齒 輪^、螺環18的環形齒輪i㈣合,那麼螺環18沿光軸方向(第仏圖 中朝左的方向)向前運動,同時由於陽螺旋面版與陰螺旋錢接合而繞 透鏡筒軸Z0轉動。在螺環18轉動前進操作期間,由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⑽分別在該組三個傾斜槽公内沿該傾斜槽移動因此該組三個轉 動滑動凸起18b不干涉固定透鏡筒22。 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時,該 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不會分別受到三個傾斜槽故的限 制,此外,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絲面财和後滑動麵18b_D 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也都不受相應傾斜槽22e的限制。如第%圖和第%圖
^示’由於三侧缝簧25的雜力而她反方向彼此絲的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螺環18沿光軸方向稍微分開一定距離,該距離相當於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 14c和15d为別與環向槽呢、15e和⑷之間的間隙量即 相當於_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沿光軸方向的遊隙(_:)量和第三 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M在光軸方向的遊隙㈤隙)量之和。在 此狀態下,由於三個壓_簧25沒有受大的壓縮力,所以使第三外透 鏡筒I5和螺環< 18朝相反方向彼此偏離的三個壓縮盤簧μ力彈性力較小, 從而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的剩餘的空隙較大。因為在變焦透 鏡71從回縮m度到準備攝影狀態期間,即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挪 29 1269908 ^在三麵斜槽22e内時,不能夠拍攝任何照片,所以存在剩餘較大的 二隙不是個大問題。在_紐鏡力的本實施例的可收縮式遠 變焦謝,通常,變纖處於輸置的糊(包括斷電時間)大 =_ (操作日_。因此’不希_置元件如三悔縮麟㈣ =^了^观偏置元細_瓣化魏,_變焦透鏡處於 準備攝滅⑨、。此外,如果三個壓縮盤簧25崎性力小,那麼在變隹透鏡 π從回縮狀態過渡到準備攝影狀態_,只有_賴純施加到變焦透鏡 71的相應運動部件上。這就減少了施加給變焦馬達⑼的負載。
由於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i8g接合,螺環18沿光轴 方向向前運動使得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8 一起沿光軸方向向前運 動。同時,螺環18的轉動通過第三外透鏡筒15傳遞到凸輪環丨丨,推動凸 輪環11沿光㈣向猶物,同時雜三做驗柱32分難触 三個通槽Me的前端槽部分14e领接合,使凸輪環u相對於第一線性導 向壤14繞透鏡筒軸ZG轉動。凸輪環u的轉動使第—透鏡組l⑴和第二 透鏡組LG2根據用於推動第一透鏡組LG1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训的輪廊 和用於推動第二透鏡組LG2的多個内凸輪槽山(叫,㈣)的 以預定推動方式沿攝影光軸Z1運動。 厂旦運動到三個傾斜槽故的前端之外,那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刀別進入.亥組一個轉動滑動槽22d内。陽螺旋面收和陰螺旋面瓜在螺環 1S和固讀賴22上的成職域分腐確定,麟當該組三轉動滑動凸 起18b分別進入三個轉動滑動槽创内時,陽螺旋面收和陰螺旋面咖 彼此脫離。更具體而言,_透鏡筒22在其絲面上的_該組三個轉動 ’月動L 22d之後’叹置有上述非螺旋面區域故,該區域上沒有形成陽螺旋 面22a的‘、次’非螺旋面區域公沿光軸方向的寬度大於螺環料周表面 30 1269908 域有陽螺疑面18的區域在光軸方向的寬度。另一方面,確定陽職面 矛亥、、且_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之間在光轴方向的空隙,使得當該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l8b分別位於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時,陽螺旋面版和該 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沿光軸方向位於非螺旋面區域您内。因此,在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進入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時,陽螺旋 成、#陰±;Γ、旋面22&彼此脫離,從而使螺環18即使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繞透^似〇轉動,也不會沿光軸方向移動。此後,根據變焦齒輪28在 、伸方向的轉動,螺環18繞透鏡筒軸ζ〇轉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 動如第24圖所示,即使在螺環1S已經運動到其固定軸線位置之後,變 φ ^齒輪28仍然與環形齒輪⑻保持接合,在該位置處,由於該組三個轉動 /月動凸起18b與该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接合,螺環繞透鏡筒轴別 轉動’而不沿:¾轴方向移動。這樣就能夠連續將變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 螺環18。 第4圖和帛28圖所示變焦透鏡71 #狀態下,當該、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已經在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輕微移動時,螺環1S在軸向固定位置 處k動4狀悲對應於變焦透鏡Μ處於廣角端的狀態。如第Μ圖所示變 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每個轉動滑動凸起娜位於相麟動滑動槽现 φ 内轉動/月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i8b-C和後滑動表面181>D面對相應 心動/月紙22d内的前導向表面22d-A和後導向表面22d_B,從而能夠防止 螺環18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運動。 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運動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 時,如第33圖所示,第三外透鏡筒15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分別在同 -時間移動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内,從而借助三個壓縮盤簧Μ的彈 性力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壓靠三個轉動滑動槽现内的前導向表 31 1269908 2 22d-A,亚且借助三麵_簧25的·力使職π的舰三轉動滑 么凸起18b分別壓靠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㈣後導向表面2細。確定
Jit表面22从和後導向表面22d'B之間在光軸方向的空隙,使該組三 “滑動凸起18b和触三個接合凸起⑼在光軸方向的位置嶋且三 固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既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條 内時彼此更靠近。當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 沿先軸方向的位置更靠近時,三個壓縮盤簧25受到較大壓縮,從而給該植 二個接合凸起15b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施加比變焦透鏡?!處於回 縮狀態時三個壓縮盤簣25所提供的彈性力更大的彈性力。之後,當該组三 個飾骨動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位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 内日年H個接合凸起15b和触三轉動滑動凸起·借助三個壓缩 盤黃25的彈性力碰此壓靠。這樣使第三外透節5和螺環18相對於固 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的軸向位置保持穩定。即,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 環18由固定透鏡筒22支撐,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在光轴方向 沒有遊隙。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從第三外透鏡筒ls和螺環1S各自的廣角端(從第 24圖和第28圖所示的位置)開始轉動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使得該組三個 接合凸起15b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其後滑動表面脉d)首先朝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終端移動(第28圖中向上方向),並由前導向 表面22d-A和後導向表面22d_B導向,接著到達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a 的遠攝端(第25圖和第29圖所示位置)。由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 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動滑動槽加内,防止了螺環ls和第三外透鏡筒^ 相對於m定透鏡筒22¾光軸方向飾,使它們繞透鏡祕ZG轉動,而不 會相對於_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移動。在此狀態下,由於螺環18借助 32 1269908 讀買25沿光軸方向朝後偏置,即沿—個後滑動表面丨㈣分別與 後‘向表® 22οΙ·Β勤接觸的方向(見帛32目)減偏置,触主要通過 顧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後滑動表面脉〇和固定透鏡筒U的後導向 表面22d-B引導螺環18使其能约繞透鏡筒車由z〇轉動。 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時,由於該組三個從紐柱32分別 ,合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⑽内,凸輪環u也在轴向固 讀,處_,而私目對於第—雜導向環m沿光軸方向糖。因此,第 矛第-透鏡組LG1和LG2按照默鶴方式沿光軸方向相對運動
二個内凸輪槽Ua⑽丨和lla勒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各自的變焦^ 刀的輪廓貫現變焦操作。 …、° 和㈣Γ㈣㈣^㈣㈣進—輸外透鏡筒Μ ^ 15峨18姆咖各 亥組三轉動滑動凸起18b到達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在Γ6圖和第30圖所示狀態下,變焦透鏡71的可活 動轉如弟-至弟三外透鏡筒12 固定透鏡筒上拆卸下來。外,如果=W疋透鏡筒22前部從該 定透η / Λ 到1 ®所稀止擋件26固定於固 ^ 聰&_可輯树不關朗定透簡22上拆卸下 ,除非將止齡26從_透賴22 ± 動滑動凸起撕t特定-個凸起上的接合表面i8b_E==== 轉 的終端(安裝拆卸部分)。 _凸起⑽達到三個轉動滑動槽细 33 1269908 22dr,H 士而分別壓靠三個轉動滑動槽咖内的前導向表面 ’同時螺環18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借助 彈咖分卿馳轉騎韻22d _勵加2,=第的 15和螺環18 —起繞透鏡 z_,且它們之間在光軸方向 自的^鏡筒贿方向進—步轉料透鏡筒15和螺環18使它㈣動到各 脱的 第24圖和第28圖所示位置)’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面―18b-B分別與該組三麵斜槽22c内的傾斜表面故倾 /疋由於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⑽^和版七 〇弟圖所示分別平行於相應傾斜槽瓜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故姊 2c B’因此’螺環18沿透鏡筒回縮方向的運動在,個方向上產生了分力, ㈣使該組三轉歸動凸起的環向端表面丨触絲軸方向上 2組二侧斜槽22c的傾斜表面22c_b向後移動,同時在賴斜表面上滑 ,口此螺18按照與螺環18朝前移動並轉動時相反的方式,開始沿 ^軸方向向後軸並繞透鏡筒軸ZG猶。通過触三個轉崎動凸起^ 2與論三個傾斜槽22c的接合,螺環18沿光軸方向稍微向後移動導致 累=收與陰螺旋面22a再次接合。之後,沿透鏡筒轴回縮方向進—步 I動螺% 18,使螺環18通過馳三個轉動滑動凸^⑽分別與該組三個傾 *的接口而繼績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直到螺環18到達如第23圖 和^ 27圖所示的回縮位置,即直到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由於螺環以和 弟-線=導向環14的結構,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 凡透鏡=軸zo轉動。在第三外透鏡筒15向後運動期間,該組三個接合凸 另I’、-亥组二個傾斜槽22C内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一起運 34 1269908 動。當螺環神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向後運 環Η也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使第一線性導向環 ,,泉“向 轴方向向議。此外,當物8在軸峨 :=Π沿光 並轉動時,雜三搬崎32分顺接合在前端槽^=朝^ 向槽部分旧麟,㈣輪環u = 後運動,同時繞透鏡筒軸Z0轉動。 衣14向 -旦該組三鋪動滑動凸起18_從該組三個轉崎動槽 組三侧斜鋒内,那麼第三外透鋪15和螺環18之 第
靖.撕示準備攝影狀態下麵變回到第35圖和第36圖H 係,在第33圖和第34圖所示關係中,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 方向的相對位置_鮮確確定,在第35圖和第% _係中,
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在光軸方向的位置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在 光轴方向的位置分別不受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的限制,使得第三外 f鏡筒15與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接合在光轴方向帶有間隙,纽螺 每18與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接合在光軸方向也存在間隙,所以第^ 外透鏡同15和螺環18的軸向位置只能粗略確定。在第%圖和帛%圖所 示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接合在驗三個傾斜槽攻内的狀態下,·由 於變焦透鏡71不再處於準備攝影狀態,·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以名 自在光軸方向上位置不必精確確定。 °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具有該陽螺旋 面收和陰螺旋面22a(它們具有分別形成在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的徑 向相對的外周和内周表面的數個陽螺紋和陰螺紋)的簡單機構、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一組三個傾斜槽22c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簡星 把夠使螺環18實現轉動前伸和轉動回縮的操作,其中螺環18轉動 35 1269908 的同⑽光軸方向前移或後退,以及使螺環18實現固定位置的轉動操作, 其中螺環is在預定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會相對於固定透鏡筒沿光 輛方向移動。採用螺紋(陽螺紋和陰螺紋)配合結構通常能夠實現兩個環 轉如螺環is和m定透鏡筒22之間的簡單配合,該配合在相對於其中一 個%轉㈣另-環元件時具有可靠的精度。此外,—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和-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用於使螺環18在螺紋不能夠達到的轴 向口疋位置處轉動,也構成了—個類似上述制螺紋配合結構的簡單凸起 ,槽、°構此外,一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i8b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形成在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Μ的外周和關表面上,該賴和内周表面 一還力有陽螺方疋面1如和陰螺旋面22a。這樣在變焦透鏡η内安裝一組 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_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就不需要額外的安裝空 2此可以才木用-個簡單、緊凑和低成本的結構實現由螺環Μ的轉動 而執行的上述轉動前伸/轉動回縮操作和在固定位置的轉動操作。 又一輪28在光軸方向具有足夠的長度,不管其與螺環以的環形齒 =在光財向的位置如何變化,都足以保持它們之間的接合。因此, 丁:18的母-轉動所伸/轉細縮操作和在固定錄的轉動操作中,作為 早個ui輪的、龜齒輪π始終能夠將轉動傳遞給螺環π。因此,在該實 ==魏㈣獲得,單繼哺糊麵,其提供將轉 心_螺% 18的複雜運動,並且可以高精度地驅動螺環18以及位於螺 衣内的與該螺環相連接的部件。 告^目和第32圖所不’陰螺旋面18a❺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 nr螺旋—個歡_,耻—組三麵鋪瓜和一組 :隹2滑細22d w大於峨㈣的螺纟_高。另一方面, 交28軸定透鏡筒22切,以便形成在變焦齒輪則_輪齒從 36 1269908 與環形齒輪18c接合的图定、# 、兄_ 22的内周表面(從陰螺旋面22a的齒面) 瓜向朝内突出,該環形齒輪 m ^^ 成在除^疋面的每個螺紋的外周表面上。 因此,從變焦透鏡71的前 y 耆,—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變焦齒輪28 =^_、_目_繩域(_域)。但是,變焦齒 ^…且—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移動路徑並不交疊,這細為變焦齒 輪28位於固定透鏡筒22圓周方向的-組三麵斜槽料的兩個之間,
、·為文“、、u/輪28安裝在光軸方向上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挪的位置 不同的-個位置上。因此,即使與_組三麵斜槽瓜或一組三鋪動滑 接口 1且_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也不會與變焦齒輪^發生干涉。 a通過減少變焦齒輪28的輪齒從固定透鏡筒22内周表面的凸起量(從 陰虫歲面22a的-個齒面),使變焦齒輪μ的齒高比陽螺旋面版的齒高 月b夠防止^且_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和變焦齒輪相互干擾。但是,
=此情況下,變焦嵩輪28的輪齒與陽螺旋面收的輪齒的嗔合量小,使得 韋螺環18在軸向固^位置轉動時很難獲得穩定的轉動。換言之,如果陽螺 旋面18a的齒同增加,而不改變每個轉動滑動凸起⑽❾凸起量,那麼固 定透鏡筒22的直独及變錢輪28與透鏡筒軸Z()之間的距轉將相應增 加。故使變焦透鏡71的直徑增加。因此,如果改變陽職面18a的齒高或 者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在螺環18徑向上的凸起量,以防止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變焦齒輪28之間的相互干涉,那麼螺環18就不能夠 被穩定地驅動;此外,也不能充分減少變焦透鏡筒71的尺寸。相反,根據 第27圖至第30圖所示的變焦齒輪28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構 造,可以毫無問題地防止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變焦齒輪28之間的 相互干涉。 在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在一個時刻在一個軸向固定位置處轉 37 1269908 動’而在另一時刻沿光軸方向轉動前伸或回縮的變焦透鏡71被分成兩個部 分··第三外透鏡筒15,以及可以沿光軸方向相互稍稍移動的螺環18。此外, 借助二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分別將第三外透鏡筒15的一組三個接合凸 起bb壓靠於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的前導向表面22d_A上,並且將 螺裱18的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丨此分別壓靠於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内的後導向表面22d-B上,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 間隙以及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 18沿光軸方向彼此朝相反的方向偏離。如上所述,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和一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是驅動機構的元件,用於在軸向固定位置處 馨 轉動螺% 18 ’或者在沿光軸方向推動螺環18的同時轉動螺環18,它們也 用做消除上述間隙的元件。這將減少變焦透鏡71的元件數量。 因為壓縮盤黃25被壓縮和保持在作為整體繞透鏡筒軸2〇轉動的第三 外透鏡同I5和螺環18的相對端面之間,所以變焦透鏡γι不必在透鏡筒^ 附近固定設置的-侧於容納消除_的三個壓縮盤簣25的附加空間。此 二,-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容置在一組三個接合槽版…這就節省 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連接部分的空間。 如上所述,只有當魏透鏡71處神照狀態時,三個壓輸料 · 受到大的壓縮,給-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施 力恨強的彈育力。亦即’當變焦透鏡γι沒有處於準備拍照的狀態時,例如 處於回縮狀態時,三個壓縮盤簧μ沒有受到很大的壓縮,不能給一組三個 接合凸起15b和-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提供很強的彈菁力。這使得在 變焦透鏡71從回脉_變騎備狀態的_,尤其是在壯驅動透 鏡筒内的變紐鏡進行前伸操作時,能_少施加在變紐鏡η的相關移 動部件上的負載,同時還提高了三個壓縮盤簧25的财久性。 38 1269908 在拆卸變焦透鏡7i時首先使螺環ls矛口第三外透鏡筒ls脫離連接。下 面將描述-種便於安裝和拆卸變焦透鏡?1的變焦透鏡安裝機構,以及與螺 環和第三外透鏡筒15相連接的該變焦透鏡安裝機構的主要元件。 如上所述,固定透鏡筒22設置有徑向穿透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擋件插 孔22e,該孔從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通到一組三轉動滑動槽挪之 中-個的底表面。固定透鏡筒22在其靠近止播件插孔以的一個表面上, 設置有-個螺孔22f和-個止撞件定位凸起22g。如帛41圖所示,固定於 固定透鏡筒22上的止播件26言免置有一個沿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伸出 的臂部26a,和從臂部施徑向朝内凸出的前述止擔凸起2奶。在止播件% φ 的-端設置有-個插入安裝螺釘67的插孔26c,在其另一端還設置有一個 勾部26d。如第41圖所示,通過將安裝螺釘67穿過插孔—旋入螺孔级 内,勾部26d與止播件定位凸起22g接合,將該止擔件%固定於固定透鏡 筒22上。在止擋件26以這種方式固定於固定透鏡筒22的狀態下,止擋凸 起26b位於止擋件插孔22e内,以使止擋凸起2价的頂端伸入到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槽中-個特定的轉動滑動槽咖内。該狀態表示在第圖内。 注思’固定透鏡筒22未表示在第37圖中。 固定透鏡筒22在其前端,三個轉動滑動槽22(1的前壁上設置有三個插 儀| 入河拆卸孔22h,通過這些孔,固定透鏡筒22d的前端分別與三個轉動滑 動槽22d在光軸方向相通。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之中的每一個孔都有一 個足夠的寬度,能夠使三個接合凸起15b中相連接的一個凸起沿光軸方向 插入到該插入/可拆卸孔22h内。第42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乃圖和 第29圖所示的遠攝端時,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的其中一個和周邊部分。 從第42圖可清楚看到,在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的情況下,因為—組二 個接合凸起15b和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分別不沿光軸方向對齊(如第 39 1269908 圖所示的水平方向),所以,這三個接合凸起15b不能夠從三個轉動滑動槽 22d通過這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朝變焦透鏡71的前面拆卸。儘管在第^ 圖中只表示了三健入/可拆卸孔中的一個,該位置關係對其餘的兩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也成立。另一方面,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圖和第α圖所 示的廣角端時,這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由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定位, 而不是由第25圖和29所示的變焦透鏡?1位於遠攝端時的三個接合凸起祝 疋位。這意味著當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照相狀態時,即當變焦透鏡7丨位 於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焦距時,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不能夠分別通過 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從三個轉動滑動槽22d中拆卸。 為了使三個接合凸起说和三個插入河拆卸孔22h在第42圖所示變焦 透鏡71位於遠攝端的狀態τ,在光軸方向成_條絲,需要使第三外透鏡 筒15進一步按照從變焦透鏡71的前面看去逆時針方向與螺環18 一起轉 動,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第42圖上部所示)轉動一轉角(拆卸轉角) 如(見帛42圖)。但是,在第41圖所示的止播凸起施插人止擋件插入 孔22e的狀怨下,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沿從變焦透鏡71前面觀察的逆時 針方向,與螺環18-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轉動一轉角(許可轉角)脱 (見第42圖)’且該轉角小於第42圖所示狀態下的拆卸轉角觅丨,那麼, 在第42圖所示的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下,形成在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之一上的接合表面18b_E與止擋件26的止擋凸起26b接觸,防止第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進一步轉動(見第37圖)。由於許可轉角R〇小 於拆卸轉角Rt2 ’因此三個接合凸起151)和三傭入/可拆卸孔不能夠在光 輛方向分別對齊,使得不能夠分別從三個轉動滑動槽22d通過三個插入/可 拆卸孔22h拆卸該組三個接合凸起丨沁。即,儘管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的*而部分別通過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與歐透鏡筒22前部相通,用做安 1269908 W拆卸部分’但疋只要止撞件26保持固定於固定透鏡筒22上,其中止浐 凸起26b社擋件插入孔22e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15就不能夠同螺環: 起轉動到-她置,而這她置是触三個接合凸起⑼分歡位於該^ 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端部的位置。 在拆卸變焦透鏡71的操作中,首先需要將止擋件%從固定透鏡筒u 拆下。如果拆下止播件26,那麼止擔凸起26b就從止擋件插孔办中露出。 旦止播凸起從止播件插孔公露出,那麼可以將第三外透鏡筒b和 螺環18 -起轉動拆卸轉角Rtl。在變焦透鏡7H立於遠攝端狀態下將第三外 透鏡筒15和螺環18 -起轉動拆卸轉角Rtl,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μ _ 置於它們各自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以下稱為安裝術卸角位置)的特定轉 動位置’如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第26圖和第30圖表示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環18已經從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被一起轉動了拆卸轉角 如’攸而被定位於各自的安裝/拆卸角位置時,變焦透鏡71的一種狀態。 在變焦透鏡的該狀態下,第王外透鏡筒15和螺環Γ8定位於各個安裝^卸 角位置,該狀態以下稱為安裝/拆卸狀態。帛43 表示上面形成有三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的固定透鏡筒22❾一部分以及處於能夠被安裝/拆卸狀態❺ 周邊元件部分。從第43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 · 環18已經如第43圖所示轉動了拆卸轉角Rtl,那麼三個插入河拆卸孔] 和形成在一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上的三個接合槽18e將在光轴方向上 對齊,以便將容納在三個接合槽18e内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通過三個 插入/可拆卸孔22h分別從變焦透鏡前面拆卸下來。即,第三外透鏡筒 能夠從的前面將其從該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從一組三個接合槽版 上分別將-組二個接合凸起15b拆卸下來,使得第三外透鏡筒15的該組三 個接合凸起15b和螺環18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脫離三個壓縮盤簧 41 1269908 =的㈣力,賴_ 25驗__合_料她 4凸起撕糊咖_輪_細。_,三轉動 凸起的-個用於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22之:動 及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的功能被取消了。當該組:^: 凸起说分別接觸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端部(第28圖中看到的上二 :果:健Γ起15b和三個插入河拆卸孔22h在光軸方向對齊。因此, 如果弟三外透簡15和騎18—起姆棚定透鏡筒2 匕 前面看去的逆時針方向充分轉動,即如果第三外透賴15和螺環18透鏡71
轉動到各_姆㈣位置,替三健合凸_和三_ 孔22h將在光軸方向自動對齊。 诉卸 儘管當被轉動到第26圖和第3〇圖所示的安骑卸角位置時,
透鏡筒15能夠從峡透簡22上拆卸下來,但是通過—_對轉轉 凸起15d與環向槽14d的接合以及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與周邊样 15:的接合,第三外透鏡筒15仍然與第—線性導向環14接合。如第^ 牙第15圖所不’第_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以不規則的間隔沿環向形^ 在第-線性導向環14上,其中第二組中的一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與另 y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同樣,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 以不規則的間距沿環向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其中—些相對轉動導向 凸起15d與另-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獨。第三外透鏡筒Η在後端 又置有夕们插入/可拆卸孔15g,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Μ位於相對於第三 外透鏡筒15的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巴起⑷可以通過孔 15g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拆卸下來。同樣,第一線性導向環叫 前端設置有乡讎人/可拆卸孔Mh,对料三外透賴⑴嫌相對於第 -線性導向環14的特定轉動位置時,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5d可以通過 42 1269908 孑L 14h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i4d上拆卸下來。 第44圖至第4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展開圖,表 示在不同狀悲下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具體而言,第44圖表示在變焦透鏡 71處於回縮狀悲(對應於第23圖和第27圖中每幅圖中所表示的狀態)時, 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45圖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廣角端(對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巾每幅®巾所示的狀態)時, 第二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牝圖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25圖和第29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 二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47圖表示當變焦透 籲 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對應於第26圖和第3〇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 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耦合狀態。如第44圖至第47圖 所不,由於一些第二組的相對導向凸起14c和一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丨^分 別接合在環向槽15e和環向槽Hd内,因此當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和遠攝 端之間或者甚至在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所有的第二組相對導向凸起 14c和相對導向凸起15d不能同時分別通過多個插入河拆卸孔咏和多個插 入/可拆卸孔14h沿光軸方向插入環向槽15e和環向槽刚内,或者從中拆卸。 只有當第二外透鏡筒I5和螺環1S一起轉動到已經拆除止撲件的第%圖和帛 # 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4c到達環向 槽15e内的各個特定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起和多個 插入/可拆卸孔15g在光軸方向對齊,同時,一組相對獅導向凸起⑼到達 環向槽14d内的各個特定位置,在此位置處,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和 夕们插入/可拆卸孔Hh沿光軸方向對齊。如約7圖和第%圖所示,這樣就能 夠k第、線性導向壤μ的前面從該環上拆卸第三外透鏡筒^。注意,在第 56圖令/又有表_定透鏡筒22。如果拆除第三外透鏡郎,膽要保持在 43 1269908 第三外透鏡m5和螺賴之_三健健簧μ就暴露於魏透鏡η的外 側,因此也能夠被相應拆卸(見第39圖和第56圖)。 兄 因此,如果在止擋件已經被拆除後,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 一起轉 動到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那麼第三外透鏡筒狄 能夠同時從固定透鏡筒22和第-線性導向環14上拆除。換句話說,^撞件 26用做-轉祕織置,跡限_三外魏郎和魏職透^轴 Z0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轉動範圍,使得變焦透鏡?1正常工作狀態時,第 三外透鏡筒15和_18不能夠-起轉_它們各自的安裝/拆卸角位置。從 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由-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挪、_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φ 22d和-組三麵斜槽说構成的導向結觸單而緊凑;此外,只要該導向 結構中增加止擋件26,那絲三外魏肋和螺環職·透鏡筒卿相 對於岐透鏡筒22_絲隨受到嚴格的關,使得變紐鏡71處於正 常工作狀態時,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不能夠—起轉動到的它們各自的 安裝/拆卸角位置。 從變焦透鏡71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使得能夠進一步拆卸變焦透鏡 7卜下面描述其拆卸方式。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第三外透鏡筒15的前端 設置有-個最前面的内法蘭15h,其徑向朝内凸起,封閉_組六個第二線性 _ $槽啤的别知。第二外透鏡筒13的一組六個徑向凸起丨^分別與一組六個 第二線性導槽Mg接合,由於最前面的内法蘭说防止分別從—組六個第二 線性導槽Mg中拆卸一組六雛向凸起Ua,在第三外透鏡郎和第一線性 V向ί哀Μ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第二外透鏡筒^不能夠從變焦透鏡71的前面 拆卸。因此,一旦第三外透鏡筒15已經拆卸下來,那麼就能夠從第一線性 V向%14上拆卸第二外透鏡筒13。但是,如果不連續的内法蘭13〇保持與凸 輪環11的不連續的環向槽lle接合,那麼第二外透鏡筒13就不能夠沿光軸方 44 1269908 向從凸輪環11上拆卸。如第2〇圖所示,不連續的内法蘭13c形成—個不連續 的槽,該槽沿第二外透鏡筒13的環向不等間隔地斷開。另—方面,如第Μ 圖所示,凸輪%11的外周表面設置有一組三個徑向向外凸起的外凸起Hg, 同時’只在一組二個外凸起llg的各個外表面上形成有不連續的環向槽He。 在三個外ίί;起iig中的每個外&起上設置有不連續的環向槽Uc,並且在該外 凸起llg的前端開有一個插入/可拆卸孔Ur。這些插入/可拆卸孔山不等間隔 地設置在凸輪環11的環向。 第52圖至第55圖是凸輪環η、第一外透鏡筒12和第二外透鏡筒13的展 開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顧在不同狀態下的連接 鲁 關係。更具體而言’第表示魏透鏡71處_職態(對應於第㈣ 和27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⑽凸輪環^ 的連接狀態,第53圖絲當·透鏡71處於廣肖端(對應於第24圖和第μ 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外透鏡糾和外透鏡郎與凸輪環_ 連接狀態’第表示當變紐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和第· 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郎與凸輪環丨丨的連接 狀態’第55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對應於第%圖和第3〇 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⑽連 φ 接狀態。如第52圖至第54圖所示’由於不連續内法蘭以中的—些部分盘不 連續環向槽丨財的至少-部分相接合,因此#變紐鏡⑽於廣角端秘 攝端之間時’或者甚至當其位於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第二外透簡 U不能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u上拆卸下來。只有當第三外透鏡邮和螺 賴-起轉動到第期和63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三外透鏡筒 15的轉動才能使凸輪·轉動到—個軟的轉動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 外透鏡m3的科續峡財部分都㈣正好與三傭人/可拆卸 45 1269908 孔11 r或二個外凸起11 g間的二個環向間隙對齊。這樣就能夠如第5 5圖和第$ 7 圖所示的那樣從&輪環11的前面將第二外透鏡筒13從凸輪環^上拆卸下 來。 此外,在第55圖所示的變焦透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的狀態下,第一 外透鏡筒12上的一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位於靠近一組三個外凸輪槽 lib前開口端,以便能夠如第58圖所示從變焦透鏡71前面拆卸第一外透鏡筒 12。此外,在如第2圖所示鬆開兩組螺釘64,拆下固定環3之後,能夠將第 一透鏡組調節環2從第二外透鏡筒12上拆下來。之後,也能夠從第一透鏡組 調節環2前面將該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支撐的第一透鏡框縱該第一透鏡組 馨 調節環2上拆卸下來。 儘管在第58圖所示狀態下,第一線性導向環14、螺環18、凸輪環 凸輪環11_其他-些藉,比如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仍然保留在固定透鏡 筒22内,但可以根據需要進一步拆卸變焦透鏡71。 如第57圖和第58圖所示,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由從固定透鏡筒22充分 向前伸出的變焦透鏡71上拆卸下來,那麼就可以拆卸三組螺釘32&中的每一 個。之後,如第59圖所示,如果一組三個從動滾柱32與一組三個螺釘32&一 起拆卸下來,那麼由於變焦透鏡71中再沒有元件能夠阻擒凸輪環㈣光# 馨 方向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4向後移動,因此就可以從第一線性導向環Μ 後面將凸輪環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的組合件從第一線性導向環14上拆卸 下來。如第15圖和第59圖所示,與每對第一線性導向環Mf相連接的相關分 又凸起10a的該對徑向凸起與每對第一線性導向環Mf的前端相接合,其中每 一前端都形成一個封閉端,而每一後端都在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後端作為 開口端。因此,凸輪環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的組合件只能從第一線性導 向環Η的後面從該第—線性導向環上拆卸下來。儘管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 46 1269908 凸輪環11彼此連接,其巾環部丨_科續外邊緣接合在不連續崎向样… 内’能夠繞透鏡筒軸Z0相互轉動,當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凸輪環^它^之 間相互處於-個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線性導向環1G和凸輪考山可^^ 圖所示那樣彼此脫開。 當第王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起轉動到如第26圖和第63_示的各個 安裝/拆卸位置時,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可以沿光轴方向從凸輪環Η 前面從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lla]中拆卸下來,同時,該組三個後凸2動 件8b-2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Ua_2的前開口端部Ua_2x。因此,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能夠如第3圖所示從凸輪環丨丨的前部從該凸輪環上拆卸下 馨 來。由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的前開口端部lla_2x是一個沿光軸方向 延伸的線性槽,所以不管第二線性導向_是否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第二 透鏡組移動框8,也就是說,不管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修]和該組三個後 凸輪從動件8b-2是否分別接合在三個前内凸輪槽na]和三個後内凸輪槽 Ua-2内’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都能夠從凸輪環11前面從該凸輪環上拆卸下 來。在第58®所示凸輪環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聰留在第―線性導向環14 内的狀態下,只能拆卸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 在鬆開-組螺釘66後,將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37拆卸下來,(見鲁 第3圖),隨後,就能夠將樞軸33和第二透鏡框6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拆 下。 除了位於凸輪環11内的元件,螺環18也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在此情況下,在CCD支架21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之後,螺環18 k安裝/拆卸角位置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使其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在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螺環18使得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從該組三個轉 動/月動槽22d回移進入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使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 47 1269908 嚙合,從而使螺環1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的同時後移。一旦螺環18後移超出 第23圖和第27圖所示位置,那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就能夠分別從三 個傾斜槽22c的後開口端部22ox從該三個傾斜槽22c上拆卸下來,同時使陽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離。這樣,螺環18就能夠與線性導向環14一起從 固定透鏡筒22的後部從該固定透鏡筒上拆卸下來。 螺環18和線性導向環14通過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與環向槽呢 的接合而彼此接合。與第二相對躺導向凸起14e類似,第'_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沿第-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不等間隔地形成在其上上,其中第一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中的-些凸起的環向寬度與另一些不同。螺環_ 馨 内周表面設置有多個插入/拆卸槽18h,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M相對於螺環 18位於特定轉動位置時,第對轉動導向凸起撕才能夠通過槽碰沿 光軸方向進入螺環18。 第18圖至第51圖表示第一線性導向環^和螺環18的展開圖,表示在不 同狀心下&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具n而言,第48圖表示當變焦透鏡處於 回^狀怨(對應於第23®和第27®巾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_線性導向 %14和螺%18之間的連接狀態,第侧表示當變紐鏡71處於廣角端(對 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線性導向則4和螺環18 · 之間的另-種連接n獅圖絲當變紐鏡71處於第25圖和第29圖所 不的遠攝鱗的連接狀態,第51圖絲#透顧處於安裝/拆卸狀態時 (對應於第26圖和第3G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第—線性導向賴和螺環18 之間的另-種連接狀態。如細圖至糾騎示,當變紐鏡Μ位於回縮 位置和安裝/拆卸狀態的位置之間,其中第三外透飾利位於_ 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這時,所有的第-組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Hb不能夠同時分別插入多個插入河拆卸槽娜中或從中拆却下來, 48 1269908
這樣就不關使顧18和第-雜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彼此麟。只有當 螺環18進—步沿透鏡筒回縮方向(在第48圖中向下的方向)轉動到第^ 所示的超出螺環18回縮位置的—個特定轉動位置時,第___對轉動導向 凸起Mb才能夠同時分靡人知插人/拆卸卿#或從帽卸下來。在螺 =18轉動到該特定位置之後,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向前(在第仙圖至 第51圖中向左的方向)移動螺環18,使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分別從 多個插入/拆_槽18_環向卿g後部的位置上物下b齡之,能夠改 進第-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之間的連接結構,使所有第一組相對轉匕動導 向凸起Hb能夠在螺環18和線性導向環M位於上述各個轉動位置的同時沿 光軸方向穿過多個插入/拆卸槽18h通過螺環18,在上述轉動位置處螺環U 和線性導向環14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
接合在第三外透鏡筒15的環向槽15e内的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 :光軸方向形成在第-線性導向環14上㈣—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的 =面。如上所逑,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4b在第一線性導向環卿不f 環向位置形成環向加長凸起’科第二_對轉動導向凸起^在第一線卜 導向環14的不同環向位置處形成環向加長凸心更具體而言,儘管第一植 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的各個位置與第二組相對轉解向凸起^的位置在 Γ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並不重合,但是如第關所示,第—組相對轉動 ㈣凸起14b和第二組相對轉鱗向凸起14e的凸起數量、凸_隔和對應 凸起的環向寬度彼此相同。即,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He和多個插入/ 拆卸槽18h之咖有—個敏的挪勸錄,在紐置處,第二組相_ 動導向凸起He和多個插入/拆卸槽版能在光轴方向彼此脫離開 。如果在第 二組相=轉動導向凸起14。和多個插人/彳物槽脱處於這雖定相對轉動位 置的狀態下’從第-線性導向環14朝郝動螺柳,那麼每個相對轉動導 49 1269908 向凸起14c都能夠從對應的插入/拆卸槽18h的前端插入到該插入/拆卸槽18h 中,因此也同樣能夠從相同的插入/拆卸槽18h的後端從該插入/拆卸槽18h中 拆卸下來,從而能夠將螺環18從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前面從該第一線性導 向裱14上拆卸下來。因此,每個插入/拆卸槽18h的前端和後端都分別形成開 口端’從而使相連接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沿光軸方向穿過該插入/拆卸槽 18h而通過螺環18。 即,直到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下,並相對 地轉動一個預定的轉動量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才能夠處於脫離 狀怨。換言之’當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彼 此接合,並被支撐在固定透鏡筒22内部。由於不允許第一線性導向環14脫 離接合,因此安裝過程方便。 從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在止擋件26已經從 固疋透鏡同22上拆卸下來之後,執行轉動前伸/轉動回縮操作和固定位置轉 動知作的弟二外透鏡间15 ’可以通過將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起轉動 到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而容易地從變焦透鏡71上拆 卸下來,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安裝/拆卸角位置不同於它們在變焦範圍或 回縮範圍内各自的任何位置。此外,通過從變焦透鏡71中拆去第三外透鏡 筒15,可以取消三個轉動滑動凸起i8b的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 22之間間隙和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間隙的作用。此外,當變焦透鏡 71處於能夠在變焦透鏡71上插入或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的安裝/拆卸狀態 時,在第三外透鏡筒15從變焦透鏡71上拆卸下來之後,第二外透鏡筒13、 第一外透鏡筒12、凸輪環11、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其他元件也都處於它們 各自的安裝/拆卸位置,也能夠一個接一個地從變焦透鏡71拆卸下來。 儘管上面只描述了變焦透鏡71的拆卸過程,但是也可以進行與上述拆 50 1269908 卸過程相反的過程,如變焦透鏡71的安裝過程。這還改善了組裝變焦透鏡 71的可操作性。 下面將主要參照第60圖至第72圖描述與第三外透鏡筒15 (還有螺環18) 相關的變焦透鏡71的另一個特點。在第60圖至第63圖中,線性導向環“和 第二外透鏡筒15以及用於偏移一組三個從動滾柱%的從動偏置環筈口的一 些部分通常是看不見的(即假定由虛線表示),但是為了說明起見也用實線 表示出來了。第64圖至第66圖表示從内部看時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以的 部分,因此,如第64圖和第65圖所示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_3的傾斜方向與 其他圖中的相反。 從上述描述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剛好位於固定透 鏡筒22 (即從固定透鏡筒22側面看去的第_可轉動透鏡筒)⑽可轉動透 鏡筒分成兩部分: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在下面的描述中,為了清楚 起見,在-些情況下(如見第23®至第26®,第6帽至第62圖),第三外透 鏡筒15和螺環18被稱為可轉動透鏡筒κζ。可轉動透鏡筒^的基本功能是將 運動傳遞給三個從滅柱32,使三健臟柱32繞透鏡筒軸ZG轉動。凸輪 環11受力,該力使凸輪_繞透鏡筒軸動,同時在光軸方向移動,: 過三個從動滾柱32,以預定的移動方式沿光軸方向移動第_和第二透鏡植 LGi和LG2。與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即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接合的可轉 動透鏡筒KZ的接合部分滿足下面將要討論的一些條件。 百先’與紐三做動雜32接合的該組三轉轉遞槽1觸長度必 須對應於驗三做動滾柱32在光齡向的㈣細。這是因為每個從動 滚柱32不僅經過第61圖所示的對應於變焦透鏡71的廣角端的位置在第⑹ 圖所示的回縮位置和純_示對應於變紐鏡71遠攝端的位置之間繞透 鏡筒卿轉動,而且由第-線性導向環14的相關傾斜前端槽部分_多動 51 !269908 而相對於可轉動透鏡筒kz沿光軸方向運動。 …第三外透鏡m5和職·本作為—健體··可轉紐鏡筒來操作。 匕疋因為二對機傳遞凸起丨域三轉祕遞獅d的接合分別防止第三 外透鏡筒15和_18姉㈣。但是,在㈣、透鏡的本實施射,由於第 三外透鏡m5和螺環18為了安裝和拆卸透鏡71的目的而設置成分離的
元件,因此在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物相關的轉動傳遞槽18d之間,在轉動 方向(第_中所示_直方向)上存在小更具體而言如第66圖 所不,形成三對轉動傳遞凸起師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從而使彼此平行 =伸的每個轉動傳遞槽18納的螺咖的環向相對的_表面18似之間的 環向空間wm ’ _大於也彼此平行延伸__每對轉動傳遞凸起㈣ =對端表面以-s之間的環向空間TO2。由於該間隙的存在,當第三外透鑛 同I5和螺環I8之巾的-個姆於另—個繞透鏡筒軸轉树,第三外透鏡 m5和螺賴相對於彼此繞透鏡筒_作輕微轉動。例如,在第64圖所示 的狀態下,如果螺賴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⑸靡圖中箭頭趣所示的透 3前伸方向(第_和第_中向下的方向)轉動,那麼螺環職相對 =三外透飾5糊方向猶,編實,,從崎每個轉動傳遞 2内的糊_兩姆義处—修·蝴目關的轉動傳 2獅的相對端表面⑽之中相對應的—個表面相接觸。因此,該組 動彳«槽1似須域料以卜魏邮上,使料管每對轉動傳遞 2 =目__遞槽18d之間存在的_是列起第三外透鏡筒15和 位置的改變,都能夠始終沿光軸方向平滑地引導該組 -個攸動雜。為了清楚起見,該間隙在_中被放大了。 在該Μ透鏡的本實補中,沿練方向向紐伸的三對轉動傳遞凸 起15a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作為使t外透賴15和螺獅接合的接 52 1269908 3 。在第二外透鏡筒15上形成三個轉動傳遞槽充分利用了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15a的這種結構。更具體而言,每個轉動傳遞槽15f的主要部分都形 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5的内周表面上,從而使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環向位置 分別對應二對轉動傳遞凸起15a的環向位置。此外,每個轉動傳遞槽15f的其 餘後端部沿光軸方向朝後延長,形成在相關的一對轉動傳遞凸起15a的相對 導向表面15f-S (見第66圖)之間。 由於每個轉動傳遞槽15f只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因此在每個轉動 傳遞槽⑸内沒有形成間隙或臺階,沒有形成一個延伸到第三外透鏡筒15和 螺環18上方的槽。即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的相對轉動位置由於 · 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相應的轉動傳遞槽igd之間的間隙而稍微變化,每 個轉動傳遞槽15f的相對導向表sl5f:s的形狀保持不變。因此,該組三個轉 動傳遞槽⑸始終賴沿綠方向平滑地導向驗三個從動滾柱%。 違組二個轉動傳遞槽15f通過充分利用三對分別沿光軸方向突出的轉動 傳遞凸起l5a ’ %夠在光軸方向具有足夠的長度。如第6帽至第㈤圖所示, 該組三個從如袞柱32在光軸方向的移動範齡丨(見第侧)大於第三外透 鏡筒I5的關表面上—個區域在光軸方向的軸向長度(除了三對轉動傳遞 _ 凸起15a) ’在5亥區域上可以形成沿光軸方向延伸的槽。具體而言,在第邠 圖和第64圖所示的狀態,即變焦透鏡71處於第1()圖所示回縮狀態下,每個 ^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到螺環18的前端和後端之間的—點(回縮 1處。但疋’因為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需要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動傳 d内而母個轉動傳遞凸起l5a沿光軸方向向後延伸到螺環18的前端 矛後端之附镜於回縮點的—點處,因此即使三個從動滾柱现向後推到 自回縮』_個彳<動滾柱32也能夠與三個轉動傳遞槽⑼保持接合。因此, PI'、一個攸動滾柱%接合(以導向三個從動餘U)的導向部分(三個 53 1269908 轉動傳遞槽15f)只形成在可轉動透鏡筒^的第三外透鏡筒15上,也能夠沿 光軸方向在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整個移動範圍内導向三個從動滾柱 32 〇 即使環向槽15e與第三外透鏡筒15内周表面上的每個轉動傳遞槽丨分交 又,環向槽i5e也不會破壞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導向作用,因為該環向槽i5e 的深度比每個轉動傳遞槽15f的深度小。 第67圖至第68圖表示-個與第64圖至第66圖主要表示的上述結構相比 較的對比實例。在該對比實例中,前環15,(對應於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 的第三外透鏡筒15 >設置有一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轉動傳遞槽丨分,籲 (在第67圖和第68圖中只表示了其中的一個),同時後環18’(對應於變焦透 鏡的本實施例中的螺環18)設置有一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延伸槽 18x。一組三個從動滾柱32,(對應於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的一組三個從 動滾柱32)接合在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或該組三個延伸槽版内,從而 使母個從動滾柱32’能约沿光軸方向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5f和相應延伸槽 内移動。即,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可以在前環15,和後環以,的範圍 内延伸的-組三個槽内移動。前環15’和後環18,通過前環15,的多個轉動傳 遞凸起ISa,和後環1S,的相應的多個轉動傳遞槽脱,彼此接合,其中多娜 · 動傳遞凸起15a’分別接合在各轉動傳遞槽内。多轉動傳遞凸起以,形成在 前環15’面對後,前表面的—個後端表面上,而多個轉動傳遞卿d,形成 在後環18’的前表面上。多個轉動傳遞凸起15a,和多個轉動傳遞獅&之間 在轉動方向(第68圖中所補垂直方向)上存在微小間I第π圖表示三 個轉動傳遞槽所’和三個延伸槽版沿光轴方向準確對齊的一種狀態。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觀實射,在第67騎示的_下,如果前環18, 相對於後環18,沿第_帽頭趣,所示的方向(第67圖和第68圖中向下的 54 1269908 方向)轉動,那麼由於多個轉動傳遞凸起i5a,和多個轉動傳遞槽舰,之間存 、、述間隙,後3衣18也沿相同的方向稍微轉動。這使得一組三個轉動傳 遞^ 15f和—組三個延伸槽18χ不能夠對齊。因此,在第侧所示的狀態下, 在每個轉動傳遞操lsf’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版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 =縫隙。言亥縫隙會干擾每個從動滾柱3r在相應轉動傳遞槽l5f,和相應延伸 才曰版内^光财向的魏,候齡縣倾動雜κ,平穩運動。如果該 縫隙义大’那麼每做紐柱32,有可能不能夠在相應轉動傳遞槽所,和相 應延伸槽18χ之間鑛並跨過二者之間的邊界。 假定去除雜轉動傳遞槽⑸,或該組延伸槽版,以避免在每個轉動傳 φ 遞槽⑸’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版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生縫隙,那麼 可能需要另_組轉動傳遞槽⑸,或延伸槽版沿光轴方向加長。因此,前環 I5或者後%18’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將增加。例如,如果想要省略該組延伸槽 版,那麼就必須朝前加長每個轉動傳遞槽lsf,,加長的長度相應於每個延 伸才曰18x的長度。這就增加了變焦透鏡的尺寸,尤其是增加了它的長度。 與該對照實例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沿光軸方向向後延 伸的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作為使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聊接合的接合部分,該魏透鏡的本實酬_點是該組三個轉 Φ 動傳遞槽所分継終能夠平穩地沿光軸方向導向三做動雜% ,並在該 組二個轉動傳遞槽所内不會產生任何縫隙。此外,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 的另-個優點是:不需要沿光軸方向向前加長第三外透鏡筒15,每一轉動 傳遞槽15f就可以具有足夠的有效長度。 §、交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對該組三個從動滾柱施 加個方向的力,使它們繞經過一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透鏡筒軸初轉 動將引起凸輪環11繞透鏡筒軸zo轉動,並由於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 55 1269908 與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14e-3接合而同時沿光軸方向轉動。當變焦 透鏡71位於魏細内時,由於該組三個從動滾柱%分別與該組三個通槽 14e的前環向槽部*M4e]接合,凸輪環叫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沿光 軸方向㈣。由於凸輪環Η在魏透鏡71準備難的狀態下柿向固定位 置處轉動’因此凸輪環11必須沿光軸方向準確定位於_個預定位置處,以 確保變焦透鏡71的可移動透鏡組如第一透鏡組LG1和第二透鏡組乙(}2的光 學精度。儘管在凸輪環11在沿光軸方向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時凸輪環u 在光軸方向的位置由該組二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該組三個通槽i4e的三個 河環向槽部分Me-l的接合確定,但是,在三個從動滾柱%和前環向槽部分 ·
He-l之間存在間隙,從而使三個從動滾柱32能夠分別在三個通槽丨如的三個 刖裱向槽部分14e-l内平穩地移動。因此,當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接合 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三個前環向槽部分14e-1内時,就必須消除由間隙引起 的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用於消除空隙的從動偏置環簧17定位於第三外透鏡筒μ内,該從動偏 置環貫17的支撐結構表示在苐33圖、第35圖、第63圖和第69圖至圖第72圖 中。最前部的内法蘭15h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從第三外透鏡筒15内周 表面的前端徑向向内延伸。如第63圖所示,從動偏置環簧17是一個不平整 · 的環形元件,設置有多個沿光軸方向彎曲的能夠沿光軸方向彈性變形的彎 頭。更具體而言,從動偏置環簧17的佈置應當能夠使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 起17a沿光軸方向定位於從動偏置環簧π後端。從動偏置環簣17設置有一組 二個沿光轴方向向前突出的前凸5瓜形部分17b。三個前凸孤形部分i7b和三 個攸動壓制凸起17a交替設置’形成第4圖、14和63所示的從動偏置環簧17。 從動偏置環簧17佈置在最前部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之 間,處於輕微受壓狀態,以便不會從第三外透鏡筒15内部脫離該透鏡筒。 56 1269908 如果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被安裝在最前部的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 動導向凸起15d之間,同時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和該組三個轉動傳遞 槽15f沿光軸方向對準,那麼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的各個前部,並因此得到支撐。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不連接 在第二外透鏡筒15上時,每個從動壓制凸起i7a在光軸方向都與第三外透鏡 筒15的最前部内法蘭I5h間隔開足夠的距離,如第72圖所示,以便能夠在一 定程度上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5f内移動。 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連接於第三外透鏡筒15上時,從動偏置環簧口的 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由於受到線性導向環14的前端的向前壓制而朝 最前部内法蘭15h變形,使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的形狀接近平面形 狀。當從動偏置環簧17按照這種方式變形時,第一線性導向環14由於從動 偏置環簧17的彈性而朝後偏移,從而固定第一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上 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的位置。同時,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槽内的 前導向表面壓靠在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的各個前表面上,而第二組相 對轉動導向凸起14c的各個後表面沿光軸方向壓靠在第三外透鏡筒15的環 向槽15e内的後導向表面上,如第69圖所示。同時,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前 端沿光軸方向位於最前部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之間,而 從動偏置環簧17的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的前表面並不完全與前内法 蘭15h壓制接觸。因此,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確保在該組三個從 動壓制凸起17a和最前部内法蘭15h之間的微小間距,從而使每個從動壓制 凸起17a在相應轉動傳遞槽15f内沿光軸方向移動在一定長度。此外,如第% 圖和第69圖所示,朝後延伸的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的頂端(沿絲方向的 後端)位於相應的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部分i4e-l内。 在第60圖和第64圖所示的變焦透鏡Ή處於回縮狀態下,從動偏置環 57 1269908 簧17不接觸除第-線性導向環14之外的任何元件。同時,儘管接合在該 組三鋪動傳遞槽内,但是由於每敏動滾柱Μ接合在相應的後環向 槽部分14e.2内,而定位於其後_近,因此触三個從練柱32仍然分 別遠離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如第6〇圖至第_中向上的方向)轉動第三外透 鏡筒15,使得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分別朝上推動該組三個從動滾柱^, 如第6刪命9騎示,將減通#1_的每赌紐独從後環向槽部 分14e-2移動到傾斜前端槽部分14e士由於每個通槽M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沿一個方向延伸,該方向上在第一線性導向環14環向有一個元件,光 軸方向有-個元件,因此當從動滾柱32在相應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内朝前環向槽部分14Μ移動時,每個從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逐漸朝前 移動。但疋,只要從動滾柱32位於相應通槽i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_3内, 那麼從動滾柱32總是遠離相應壓制凸起i7a。這意味著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 根本就沒有被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偏置。然而,由於當每個從動 滾柱32分別接合在後環向槽部分14e-2或相應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内,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或從回縮狀態到準備攝影狀態的過渡狀 態下,因此,即使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被徹 底消除了,也不會產生任何大的問題。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變焦透鏡71 上的負載將隨每個從動滾柱32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如果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借助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的進一步轉 動而分別從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i4e-3移動到通槽I4e的前環 向槽部分14e-l,那麼第一線性導向環14、第三外透鏡筒15和該組三個從動 滾柱32將位於如第61圖和第70圖所示的位置,從而使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 端。由於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頂端如上所述位於相應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 58 1269908 部分14e-l内,因此每個贱滚柱32一旦進入相應的前環向槽部内就 與相應從祕制凸起Ha接觸(見第33圖、第61圖和第7〇圖)。這使得每一 從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朝前壓制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從而引起從動偏置 彈簣17進-步變形,使該組三個前凸_部分17b更接近平面形狀。同時, 由於從動偏置的雜’每赌驗柱观沿雜方向壓#在械树 向槽部分1&销的後導向表面’從而分綱除雜三個贱餘32和該組 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此後,在變焦透鏡71處於第61圖和第7G圖所示廣角端位置和處於第心 圖和第71圖所示的遠攝端位置之間的變焦操作期間,即使該組三個從動滚 φ 柱32在該組三個通槽He的前環向槽部糾糾内移動,由於當每個從動滾柱 32在僅沿第-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延伸的相應前環向槽部分内移動 時,每個從動綠32並不沿光軸方向在減轉動傳遞槽⑸内移動,因此每 個從動滾柱32仍然與相應從動壓制凸起17a保持接觸。因此,在能夠攝影的 變焦透鏡的變焦範圍内,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總是被該環菁口沿光轴方 向朝後偏置,這樣就能夠使該組三個從紐柱32相對於[線性導向環Μ 獲得穩定的定位。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第三外透鏡筒15,使第一線性導向環14和該組籲 三個從動滾柱32按照與上述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在該滅的操作中,每 個從動雜32 -旦通過相應職14e _應於變焦透鏡71廣角端(第& 圖中減通槽Me鱗個從動滾柱32的位置)的點(廣角端點),就與相 應從動壓制凸起17a脫離。從廣角端點下降到相應通槽内對應於變焦透 鏡71回縮位置(第60圖中相應通槽14e内每個從動滾32的位置)的點(回 縮點),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各自都沒有受到來自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巴起 Ha的壓力。如果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秘該組三個從動滚柱32施 59 1269908 加任何壓力,那麼當每個從動滾柱32在相應通槽14e内移動時,每個從動 滾柱32的摩擦阻力變小。因此,變焦馬達150上的負載隨每個從動滾柱32 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當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該組三 個從動壓制凸起Ha分別被沿光軸方向固定在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内三 個從動滾柱32的位置處,在由該組三個通槽M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3 導向而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的三個從動滾柱32到達軸向固定位置處(即在 前環向槽部分14e-l内)轉動範圍内的各個攝影位置之後,該組三個從動壓 制凸起17a隨即自動地向後偏置三個從動滾柱32,使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 壓靠在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14Μ的後導向表面上。採用這種構 &可以通過採用單個偏置元件的一種簡單結構消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 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該單個偏置元件是從動偏置環箬Η。此 外,由於從動偏置環簧17是一種沿内周表面佈置的很簡單的環形元件,以 及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a分別定位於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内,因此 T偏置環簧17在變紐鏡71内佔職少的空間。因此,儘管構造小而 動偏置綠17關在變焦透鏡71處神備彡的狀態下使 繼術⑽物&細f麵賴影光 和第二透鏡組LG2的光學精度。此外,由於該組 二1= 7b被___在最前部的内法_和多個 勸=輪㈣♦嶋_卩贱峨菁17。 攸動偏置環黃17不僅呈 轴方向上精確咖輪環==方f置該组三個從動繼,在光 且具有沿光軸方向向後偏置第一線^生導向壞14的位置的作用,而 -線性導向環14相對_ 14 ’在光軸方向上穩定定位第 對於弟二外透鏡筒15的位置的作用。當多個相對轉動 60 1269908 導向凸起15d和環向槽14d彼此接合,如第69圖_72所示可沿光抽方向相 ,十;彼匕精作私動日可’儘官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和環向…彼此接 合,可以沿光軸方向相對於彼此稱作移動,但是由於第—線性導向環Μ的 前端接觸從動偏置環簧1?,被該從動偏置環簧17沿光軸方向向後偏置,因 此能夠消除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和環向槽…之間的空隙以及多個 相對導向凸起15d和環向槽⑷之間的空隙。因此,在將凸輪環η、第一 線性導向環14和第三外透鏡筒15三個環形元件看作一個轉動前伸/轉動回 =早疋的情況下’通過-個單個偏置元件一從動偏置環簧17就能夠消除 正個轉動刚伸/轉動回縮單元内的所有不同的空隙。這樣 簡單的空隙消除結構。 十刀 第73圖至第75圖表示線性導向結構元件的剖面圖,該線性導向結構 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第一外透鏡筒12 (支樓第一透鏡組⑽)和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支撐第二透鏡組LG2),而不使第一外透鏡筒η和第二透 8繞透鏡筒軸Z_。第76圖至第78縣示該線性導向結構 土礎碰的軸測透視圖。第73圖、第74圖、第乃圖分別表示當變焦透鏡 71處於廣角端、遠攝端以及回縮狀態時的線性導向結構。在第73圖至第 7佥5圖所示的每幅剖面圖中,為了便於說明,線性導向結構的元件用截面線· 旦出陰影1外,在第73圖至第75 _每幅剖_中,為了便於說明, 所有轉動7G件中只有凸輪環用虛線將截面線畫出。 A凸輪環u是_種雙側有槽的凸輪環,斜環表面上設置有用於按昭預 多動方式移動第-外透鏡筒12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lb,凸_ u的内 2表面設置衫铜於舰默軸方式_第二親組活_ 8的内凸 4曰11a (lla-l,ila_2)。因此,第一外透鏡筒12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Η 外側,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η内側。另-方面,用 61 1269908 於線I*生‘向第一外透鏡同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g,且不使第一外透鏡筒 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的第一線性導向環μ,沿徑 向定位於凸輪環外側。 在第一線性導向環14、第一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 有上述位置關係、的線性導向結構中,第—線性導向環M直接沿光轴方向丨 導第二外透鏡筒η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外透鏡筒u,且不把 一外透鏡筒12繞透鏡雜ZG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㈣二線性導向環^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地引導第二透鏡組活驗8,而錢第二透鏡組約 框=透鏡筒軸Z0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且不使它們繞透鏡筒轴z〇轉 動°第^外透鏡筒13徑向位於凸輪環u和第—線性導向環Μ之間,如 形^在第二外透鏡筒u外周表面上的該組六個徑向凸起以分別與該組;
第雜導槽Ug的接合而沿光軸方向線性移動,而不繞透鏡筒轴功車 動此外—通過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u内周表面上的該組三個線性導槽U 分別與第—外透鏡筒12的驗三個接合凸起仏賴合,第二外透鏡曰筒1 錢軸方向線_丨導第—外透鋪u,㈣健繞透鏡筒㈣轉動^ it内^轉向環1G,為了使第—瓣向環14料位㈣ =向突出8,環部位於凸輪環後面,從環部他向 1 大㈣m個分叉凸起1Ga,並分難合在雜三 :::沿_向從環部勘向前突出形成: 刀別與该組三個導槽8a接合。 ,、 内部可鶴 17(1圖2的_導向轉錢下,兩個祕導向外部和 開槽的凸====二透鏡·祕咖)分別位於雙側 環一環外部,當-個線性導向=: 62 1269908 與上述狀態類似時,作為外部可移 外透鏡筒於凸輪環外側,同時,由==導向元件(對應第二 性導向而不轉動的一個線性導向的可移 ^ ¥向轉沿光軸方向勒 設置有-組線性導向部分,用於 (對應第—外透鏡筒⑵上 為内部移動元件(對鄉第、 °線性引導位於凸輪環内部 η對應於弟二透鏡組活動框 移動元件在常規變焦透鏡中轉動。 ^動讀,但不使該可 内部延伸到凸輪她卩,並爾個_ 凸輪環外部向
類常規線性導向結構,當 /、 軸4接合”采用這 =元件的線性導向操作而產生的阻力增加。此二可 疋/σ光軸額财外部可雜元件被Fawl#$MtJ± σ几件 精度無轉動;沿光轴方向線性導向内難因此以高運動 71的==^1向結_反’ _第73圖至第75圖所示變焦透鏡 構,可轉過當第二雜導向環1G與舰三對第—線 接合時’其中第二線性導向環1G用作—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第二
導==:(位於凸輪環11内部)而不讓其繞透鏡筒軸z°轉動的線性 _ ° 弟—外透鏡筒13與該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14g接合,其中第 -外透鏡筒13用作一個沿光轴方向線性引導第一外透鏡筒12(位於凸輪環 卜P)而不讓其繞透鏡筒轴ZQ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從而由第—線性導 °通過兩條路徑直接引導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0,這 兩條路徑是:從該組三對第―線性導槽14f延伸到該組三個分又凸起此 的第-路徑h路),和從該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14g延伸到該組六個徑向 凸起13a力第二路徑(外路),這樣得到的結構能夠避免上述阻力問題。此 63 1269908 外,同時直接引導每個第二線性導向環10和第二外透鏡筒13的第一線性 導向環14,實際上由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第二外透鏡筒13加強。這種結 構容易使線性導向結構確保足夠的強度。 此外採用八間七成有相關第二線性導槽叫的兩個相對側壁,形成 每對第-線性導槽14f’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而不 j鏡同軸Z0轉動第_線性導向環i〇。該結構在的優點是使線性導向結構 簡單’並且不會嚴重影響第—線性導向環M的強度。
下面將詳細描述凸輪環u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關係。如上7 述,形成在凸輪環η内周表面上的多個内凸輪槽Iia由形成在不同位置〖 二個前内凸麟.丨和三刪__la_2減,其巾㈣凸輪槽⑴ 形成在光軸方向上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如第^ 斤丁每们後内凸輪槽lla_2都形成為一個不連續的凸輪槽。凸輪環11自 =六個_ :該組三個前_槽叫和該組三_凸輪槽他· 郷狀和尺寸相_六個參考凸輪圖“ντ,、每個參考凸輪圖 二二=邮輪槽,!和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似中每個凸輪獅 操作:二二筒操作部分和—個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其中細 用作^第P焦部分和—個透鏡筒回縮部分構成。辑_作部分 。在朽 咖她繼U蝴她卩分,其稀 卸變焦透鏡71時使用的綱安鱗卸部分。變焦部細 框8相對於凸輪環11運動,尤其是控鄕二透鏡姻 以::輪槽1叫編的後嶋槽lla_2看作-對,那麼就可 A 11的環㈣間距地設置有麟料第二透鏡组LG2的三對内 64 1269908 凸輪檜11a 方向(第17 個㈣凸輪槽Ha·1的參考凸輪圖VT在光軸 槽叫的㈤Γ平方向)上的轴向長度Wl相當於該組三健内凸輪 環π沿光!=ΓΓΤ在光·向上的畅長度,姉向長度大於凸輪 μ)的=軸=三個前_槽(或後内凸輪槽 由第17㈣1Γ 卜魏部分沿光軸糊長度 味著如_1示,_僅__環11 ™ W2。這意 規的凸輪槽成形方法進行設計,其中—組完全示蹤一組對
=輪_長凸輪槽形成在凸輪環周表面上,那麼凸輪環η的本實施 的凸幹機槿』凸輪_不能触得足_長度。根據魏透鏡的本實施例 ,壬JM«’不物铺環u _方㈣長歧训_二透鏡組 /動框8沿光財向有足夠的細。這種凸輪機構畴細情況將在下 面進行討論。 /每個前内凸輪槽以·1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VT❺全部區域,同時每 個後内凸輪槽11^2也錢蓋減參考凸輪圖ντ的全部區域。包括在相應 參考凸輪圖VT中的每個前内凸輪槽叫的區域與包括在相應參考凸輪圖 ντ内的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的區域有部分不同。每個參考凸輪圖乂丁大 致分成四個部分:第-部分VT1至第四部分VT2。第—部分ντι在光轴方 向上延伸。第二部分VT2從位於第—部分VT1後端的第—拐點VTh延伸 到光轴方向上位於第一拐點VTh後面的第二拐點VTm。第三部分ντ3從 第二拐點VTm延伸到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拐點VTm前面的第三拐點 VTn。第四部分VT4從第三拐點VTn延伸。第四部分VT4僅在安裝和拆卸 變焦透鏡71日守使用’並且包括在每個前内凸輪槽lla_l和每個後内凸輪槽 lla-2内。每個前内凸輪槽uy形成在凸輪環u的前端附近,其不包括整 65 1269908 個第一部分VT1和一部分第二部分VT2,包括位於第二部分VT2中間點處 的一個前端開口 ΓΠ,以便使該前端開口 R1開在凸輪環11的前端表面上。 另一方面,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形成在凸輪環11的後端附近,不包括第 二部分VT2的毗連部分以及在第二拐點VTm相反側上的第三部分VT3。 此外,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形成時包括位於第一部分VT1前端的一個 前端開口 R4 (對應於上述前開口端部lla-2x),從而使前端開口 R4開在凸
輪ί哀11的別端表面上。在相應參考凸輪圖VT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ηa_i 的缺少部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前内凸輪槽lla-1後面的相應後内凸輪 槽lla-2内,而在相應參考凸輪圖VT上的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的缺少匈 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後内凸輪槽lla-2前面的相應前内凸輪槽Ua-1 内。即,如果每個前内凸輪槽Had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Ua-2組合成單布 凸輪槽,該單個凸輪槽將包括一個參考凸輪圖VT的所有部分。換句話說 每個前内凸輪槽lla-Ι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Ua_2中的一個凸輪槽由另一布 來補充。每個前内凸輪# 11Μ的寬度和每個後内&輪槽Ua_2的寬度相同 同時’如第19圖所分別與多個内凸輪槽lla接合的多個凸輪從重 件8b 成在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b],和形成名 光軸方向上触三個前凸輪從鱗㈣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拖 後⑽從動件8b-2構成,其中每個前&輪從動件卜以及在光轴方向」 =前凸輪從動件後面的後凸輪從動件㈣也象每對内凸輪槽lla那樣· :置。叙二個W凸輪從鱗8b]和三健凸輪從動件㈣之間沿光如 ^ 8-'2 --2 接 — 一 1的直杈與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的直徑相同 弟79圖表示當變隹读於 夂…透鏡7丨歧第1G圖所示回縮狀態時,多個内凸泰 66 1269908 槽1 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8b之間的位置關係。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 態時,每個珂凸輪從動件8b-l位於相應前内凸輪槽lla-1内第三拐點VTn 附近’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位於相應後内凸輪槽lla-2内第三拐點VTn 附近。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lla-1和每個後内凸輪槽Ua_2中各有一部分位 於第二拐點VTn附近,因此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8b-2分別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ila-1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接合。 在第79圖所示回縮狀態下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79圖所示的向上的 方向)轉動凸輪環11,通過相應的前内凸輪槽lla_i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 lla-2 ’分別沿光軸方向向後引導每個前凸輪從動件肋-丨和每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使其在第三部分VT3上朝向第二拐點移動。在每個凸輪從動件牝 運動的中間,由於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不包括第二部分㈣^第王部分 VT3在位於第二拐點VTm相對側上的毗鄰部分,因此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8b-2通過其開在凸輪環u後端表面上的第一後端開口 μ脫離相應的後内 lla-Ι包括一個在光軸方向的後 凸輪槽lla-2。同時,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 部,該部分對應於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在光軸方向的缺少的後部因此每 個所凸輪從動件8b.l與減前内凸輪槽叫轉接合。在每個後凸輪從 動件8b-2 it過第-後端開口 R3與相應後内凸輪槽Ua_2脫離時和脫離之 後,僅由於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Had的接合,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就借助凸輪環11的轉動而沿光軸方向移動。 第8〇圖表示當變焦透鏡^處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Zl下方所示的廣角 端時,多個内凸輪槽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之間的位置關係。在所示低 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Z1的狀態下’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位於第二部分 VT2内,稱微超過第二拐點VTm。儘f每倾凸輪從動件㈣通常通過上 述第-後端開口 R3脫離相應後㈣輪槽Ua_2,但是由於位於後凸輪從動 67 1269908 件8b-2前面的相應前凸輪從動件_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叫保持接 合’因此每嫩战從鱗心保持在減參考凸輪圖VT内。 在第8 ®所τ又紐鏡力處於廣角端的狀態下,沿透鏡筒前伸方向 _圖中所示向上的方向)轉動凸輪環u,通過相應前内凸輪槽叫 沿光軸方向向前引導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使其在第二部分Μ π"〇 ^ 辦槽Ua-2脫離的每倾凸輪從動件㈤在第二部分π lla, ^ 〇 ^_2 ^ ==重新接合喊接合後,每細輪從動件叫每個後凸輪 θ ―刀別由相應别内凸輪槽lla'i和相應後内凸輪槽lla-2導向。但 疋,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件1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 1 la-2重新接合之後,由 ==H_ VT上峡個納_叫™部,因此 二凸“動件8Μ通過前端開口 R1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心卜此 分對庳;凸輪槽Ua_2在光軸方向包括有—個前端部分,該前端部 :二」母個簡凸輪槽Ua_1在光軸方向上的缺少的前端部分,因此每個 1此二從動1队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lla-2保持接合。在每個前凸輪從動 备键通過則端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脫離時或脫離後,僅由於 私/凸輪從動件8b_2與相應的後内凸輪槽姻的接合,第二透鏡組活 匚8通過凸輪環11的轉動而沿光軸方向移動。 遠二8士1圖夕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上賴影光軸Z1上方所示的 运攝,’多個内凸輪槽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8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 圖中:於攝影光輛Z1部分所表示的狀態下,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位於 一部分VT2内,第一拐點VTh附近。儘管每個前凸輪從動件肋_1當前 68 1269908 =過上核端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脫離,但是由於位於前凸輪 動件1之後的相應後凸輪從動件8b_2與相應後内巴輪槽山J保持接 合’因鱗個前凸輪從動件8b]保持在相應參考凸制ντ上。
第圖所示又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狀態下,進一步沿透鏡筒前伸 方向(第81騎示向上的騎)轉動凸輪環11,使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 通韻-拐點vTh進入第一部分VT1,如第82圖所示。此時,每個前凸 輪仗動件8b 1已城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心丨,只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8卜2與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相應後内凸輪槽Ha-2的前端部分(第-部分 )接π彳<而月匕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丨丨前部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仗凸輪% 11上拆卸下來,進而通過前端開口 Μ從減後内凸輪槽山_2 上拆卸每倾凸輪從動件8b_2。因此m圖麵凸輪環11和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絲在—起和彼此·的狀態。 如上所述’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參考凸輪圖VT相同的每對凸輪 槽’即光轴方向在凸輪環u的不同點處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和相 應後内凸輪槽lla_2,此外,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和相應的後内凸輪 槽lla-2 ’使A内凸輪槽Ua]的一端開口在凸輪環”的前端表面,其中前
内凸輪槽lla-Ι不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還使後内凸輪槽Ua_2的 -立而開口在凸輪的後端表面,其中後内凸輪槽llaj不包括整個相應 參考凸輪目VT ;此外,前内凸輪槽lla_l和後内凸輪槽lla-2之中的-個 由另一個補充’以便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圖VT。此外,當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11的軸向運動的前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高 於攝影光轴zi部分所表示的狀態,該狀態下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只 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ua-2接合,而當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11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 69 1269908 低於攝影細Z1部分所絲陳態,離訂變紐鏡71處於廣角端), 只有每備凸輪從動件叫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接合。_這種結構, 可以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獲得比凸輪環π的移動範圍更大 的足夠的移動細。即,不用犧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移動範圍就能狗 減少凸輪環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車由方向上通 過第二透鏡框6支撐第二透鏡組lG2。 在具有-個可轉動凸輪環和—個驅動元件的典型凸輪機構中,其中該 .凸輪μ晴,瓣樹—时職組^ 接合的凸輪從鱗,俩凸輪社每㈣輪槽姆機城雜動方㈣ 傾斜度變小,即由於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接近凸輪環的環向方向,所以 牡位凸輪環轉動量的每個凸輪從動件的移動量減少,從而能夠通過凸輪 _轉動以更高的定位精度移動該驅動元件。此外,由於凸輪環上每個凸 輪槽相對於凸輪環轉動方向的傾斜度變小,因此凸輪環轉動時受到的阻力 w、,因此使凸輪環轉_驅動力矩變小。驅動力矩減少使得凸輪機構的 =件耐久如曰加’且使用於驅動凸輪環的馬達的功率消耗減少,因而能夠 知用小型馬達驅動凸輪環,從而減小了透鏡騎尺寸。齡已經知道考慮 各種因^如⑽#期_肖纟_纽峨铺躲捕角來確定凸 輪槽的實際輪廓,但卻通常是凸輪槽有上述傾向的情況。 述如果將每個w内凸輪槽lla-1和在光轴方向上位 内凸輪槽心看作—對⑻,那麼就可以說在凸輪仙 間距地設_稱第高咖的项心嶋心同樣 如=母翁凸輪鶴件81>1和在雜方向上錄其後峨凸輪從動件 -2作-對(組)’那麼就可以說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 間距織㈣⑷⑽彻8b。聯_嶋…的參考凸寻 70 1269908 輪圖VT,如果在&輪環11内周表面上,沿凸輪環u内周表面上的一條沿 凸輪壤11 ¥向延伸的線’只佈置三個參考凸輪圖,那麼儘管每個參考凸輪 圖VT為波浪形’但是三個參考凸輪圖ντ在凸輪環u的内周表面上也不 會相互干擾。但是’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由於必須在凸輪環u内周 表面的前、後部分上,沿光軸方向分別獨立形成三個前内凸輪槽和相 應的三個後凸輪槽(三個不連續的後凸輪槽)以_2總共六個凸輪槽,因此 為了縮短凸輪環U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從喊少縣顧?1的長度,必 須在凸輪環11内周表面上總共佈置六個參考凸輪圖VL儘管六個内凸輪 槽lla-i和Ua-2中每個凸輪槽都比參考⑽圖冗短,但是通常的情況是",春 當凸輪槽數量大時,則凸輪環u上内凸輪槽山]和㈤的間距更緊密。 因此,如果凸輪概量大,聰祕難做觀要在&輪環上形成凸輪槽, 又要使凸輪槽不相互干擾。為了防止該問題出現,已經按照慣例增加玲 個凸輪槽相對於凸輪環轉動方向的傾斜度(即,使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 接近凸輪_環向方向),或增加凸輪_紐來齡凸 侧表輪f卿⑽觸繼軸梅度和^ ’用於轉動凸輪環的驅動力矩而言,不希望增加每個凸輪槽的傾斜度,此 外由於會增加變焦透鏡的尺寸,因此也不希望增加凸輪環的直徑。 肇 與讀傳統做法相反,根據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本發明的發明人 已經發現了下述事實··當每對凸輪從動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料目應 的後凸輪從動件队2)中的一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的内凸輪槽叫或⑽ 保持接口’同時另一個凸輪從動件叫或⑽通過前内凸輪槽_和後 内凸輪槽以·2之間的交叉點時,只要六個内凸輪槽lla (叫和lla_2) 的’考凸輪圖VT相同,那麼即絲個前内凸輪槽與三個後内凸輪槽 Μ中一個凸輪槽相交,也能夠保持凸輪機構的基本工作特性。基於這個 71 1269908 二==::::=r_u™ 鄰“ !=Γ:!不增加凸輪環11 _。更具㈣,如果 凸斤G3',如第^作對凸輪槽⑺,第二對凸輪槽G2和第三對 凸輪槽G3,如弟17圖所示 ^ 〇1 lla, ^ VL π ^ 乐对凸輪槽G2的後内凸輪槽lla-2彼此
Ha" Π 〇2 03 ^ 11
叫 的第二對凸輪槽G3的前内凸輪槽lla-1和第一針凸G1的 後内凸輪槽Ua-2彼此相交。 W和弟對凸輪槽㈣
件8h W /子凸輪攸動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和相應的後凸輪從動 二的一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内凸輪槽Ha-1或者Ha-2,在另外的 ^動件8b_l或者8b_2通過肋凸輪槽和後内凸輪槽Ha]之間 、交^點時,_合當的接合,第一到第三對凸輪槽⑴、G2、G3中每對 、)内凸輪寺曰lla-1和後内凸輪槽Ua一2+僅形成在光軸方向的不同軸向 位置處’而轉成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第—到第三對凸輪槽 G2、G3中每對槽的前内凸輪槽lla-l和後内凸輪槽lla-2之間在凸輪 缞Η的環向的位置差在第17圖中用“HJ”表示。該位置差改變前内凸輪槽 la 1和後内凸輪槽llaj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交叉點。因此,在第一到第 -對凸輪槽Gl、G2、G3的每對槽中,交叉點位於前内凸輪槽lla心的第 —部分VT3上的第二拐點VTm附近,也位於第一部分VT1前端處的前端 開口 R4(前開口端部分lla-2x)、第一拐點VTh附近。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通過按照上述方式形成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 Ua·1和相應三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該組三個前内凸輪從動件8]>1通過 72 1269908 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lla]⑽交又科,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心斑 違組二個後内凸輪槽11a·2保持接合,從而使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ι、 能夠分別通過這些交叉點,而不會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⑴切離(8= 们圖)。儘管每個前内凸輪槽叫具有位於變焦部分和透鏡筒回縮部分^ 間,即在透鏡筒操作部分内的交又點,但是不管每個前内凸輪槽是否 存在-部分包滅叉闕槽,敎透鏡Ή都能夠可靠地與凸輪環—起前伸 和回縮。 ^ 儘管當每個後凸輪從動件Μ到達如第a圖所示的後内凸輪槽Ha]
内的交又點時,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_已經脫離相應的前内凸^槽a 11七1,但是該交又點位於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即在透鏡筒操作部分之 外,因此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不處於從凸輪環獲得轉矩的狀態。因此, 對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在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不 必要考慮每個後凸輪從動件sb_2在凸輪槽_交又點處油應後内凸輪槽 lla-2脫離的可能性。
母個W内凸輪槽lla]的交叉點位於該前内凸輪槽的一部分内, 相應的則&輪從動件81>1通過該交叉點在變焦透鏡^纽第Μ圖所示的 回、、宿狀L和第8G ®所示的廣角端狀態之間進行狀態交換,而每個後凸輪槽 Ha_2中的交叉點位於上述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因此,在變焦範圍處於 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每個前内凸輪槽lla]或者每健内凸輪槽㈣中 都’又有父叉點。14樣’不管凸輪槽之間是否存在交叉點,都能夠保證在變 焦透鏡71的魏操作朗以高定位精度驅動第二透鏡組⑹。 即’通過调即上述位置差b,能夠改變每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凸輪槽的 接Μ間和脫離時間。此外,通過調節上述位置差^^,可以使兩個凸輪槽 (a 1和lla-2)之間的交叉點位於槽中不會對變焦操作產生不利影響的 73 1269908 一個適當部分内。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在該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令,通過有意使在 凸輪環11的環向彼此相鄰的每個前内凸輪槽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 u心2毗鄰該前内凸輪槽的一個後内凸輪槽交又,以及進一步通過不僅在光 耗方向的不同軸向位置處,而且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形成每個 前内凸輪槽lla-Ι和減、後内凸輪槽㈤,將每個前内凸輪槽—i和每 個後内凸輪槽1 la.2崎省空間又不會破壞鶴第二透鏡組L(}2定位精度
t方式,成功的佈置在凸輪環U的内周表面上。因此,不僅能夠減少凸輪 每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而且能夠減少凸輪環U #直徑。 ^利用凸輪環11的上述結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的運動量 比=透鏡長度大。但是傳統的方法通常很難通過—個小型線性導向結構 —2 ‘個在光軸方向線性鶴細大騎航件,啊又不使該活動 :光=;Γ透鏡的該實施例中’能夠沿光轴方向線性可靠地 V弟一透鏡軸活動框8,同時又不使豆繞透锖饩鉍絲么 加第二透鏡组活動框8的尺寸。 透鏡同轴ZG轉動,同時也不增 严ln π圓芏弟82圖中可以看出,第二線性驾
ί部娜的Γ環11沿綱向鶴°糊為第:線性導向環1 相對;^/ ~的外邊緣與凸輪環11的不連續的環向槽lle接人,▲ 向移動ϋ ㈣_,科咖軸輪環U沿知 面,在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通過廣 顧内,當該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附近的—辦第】1端咐 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二透鏡如 於遠攝端時,第- 处而备變焦透鏡71 _ 錢框8位於其相對於_ 11 __ §,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s 74 1269908 刀,位於相應前内凸輪槽叫的第二拐點他和相應後内凸輪槽山j 的第才刀.點VTm上時’即當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_和每個後凸輪從動 件8b 2都位於該廣角位置和回縮位置之間靠近其廣角位置時,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 _向運_後界限處。 T第二線性導向環❿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73圖和第⑽圖所示的 廣角端日7,该組三個線性導鍵1〇c沿光軸方向從環部肌向前突出而第 透鏡斯動框8的後端向後突出,到第二線性導向環㈣環部·之外。 為了使具有這樣-種結構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川 沿光軸方向移動’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環部設置有—個中心孔伽_丁 一(見⑽圖),該孔的直徑簡允許第二透鏡組活输8通過該孔。該組 二個線性導鍵10c位於向前突出通過該中心孔i〇b_T的位置。換句話說,該 組三個線性導賴形成在第二線性導向環ω上不會干擾環㈣的徑向 錄處。形成在第二賴組活驗8上鱗個物&的前端和後端,在該 =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和後端表面上開口,從而使相應的線性導鍵10c 此夠分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和後部向前和向後伸出。 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ι〇位於光轴方向上 ,壬何位置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都不干擾第二線性導向環ι〇的環部 2這樣就能細每個線性導鍵收和每個導料的整個長度作為滑動 。,用於線性引導弟二透鏡组活動框8 ,而同時又不使其繞透鏡筒轴 ㈣。例如,在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狀態下,該狀態表示當變焦透鏡71 :角糾(即鏡組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川 =運:後界崎)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⑴的位 ^,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半部差不多都沿光财向通過中心孔.T 從環部向後突出,每個導⑽在其後端附近沿光軸方向的後部 75 1269908 分與相應導槽8a在其前端附近沿光軸方向的前部分接合。此外,每個線性 導鍵10c的前端從相應導槽8a向前突出。假定不同於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 例,每個線性導鍵10c不是沿徑向定位於環部1〇b内,而是從環部隱的 前部向前突出,那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將不能夠向後移動到第84圖和% 所示位置以外,這是因為一旦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接觸到環部i〇b,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就不能向後運動。
此後,如果變焦透鏡71的焦距從廣角端改變到遠攝端,那麼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時,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環部勘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的後部,已經從環部1〇b沿光軸方向穿過中心孔.τ向前運動,從而使 整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環部勘的前面,如第86圖和87所示。結 ^每個線性導鍵10c的後端從相應導槽8a向後突出,使得只有每個線性 導鍵l〇c的前部和相應導槽8a的後部沿光軸方向彼此接合。在變焦透鏡力 的焦長從廣角端變換到遠攝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軸方向運動期 ΟΙ、/亥組二個線性導鍵1〇C與該組三個導槽8a保持接合,從而能夠可靠地 々光軸=向線,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而不會使其繞透鏡筒軸轉動。 〜在只考慮第二線性導向環1G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之間的線性導向功 =兄下光軸方向上的每個線性導鍵1〇c的幾乎全部部分和光轴方 、每8a的&乎全部部分理論上都被用作有效導向部分 °八 在彼此脫離之前一古仅杖& = &人 ‘ 口丨刀 持相接β。但是,各個有效導向部分巾的每個有 組三個,以便不會娜ω、_鍵10c和該 鏡”處於廣角端的狀態;二在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變焦透 ^ 一 〜下# 84圖和弟85圖所示的該組三個線性導鐽ln ”吏相應線性導鍵l〇c進_步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的空 76 1269908 間’但仍然能夠保證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〇c和該組三個導槽&之間有足夠 的接合量。儘管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㈣分別位 一;才應相凸輪才曰lla-l的第二拐點VTm上和相應後内凸輪槽山_2的第 -和點上時’即當母麵凸輪觸件8|>1和每個後凸輪從鱗_位於上 述該廣角位置和回縮位置之間靠近其廣角位置附近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進__祕錄,但是,即使第二透鏡組活 忙8位於;^樣j固其相對於凸輪環u進行的軸向運動後界限,也能夠保 職組三個線性導向建咖與該組三個導槽如之間具有足夠的接合量。在 第86圖和第87圖所示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的狀態下,當變焦透鏡W φ 處於安褒/拆卸狀態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進—步向前運酬第二線 性導向環ίο ’在安裝/拆卸狀態下每個線性導鍵1〇c與相應導槽如保持接 合(見第82圖)。 3如上所逃’為了提高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的最大移動 量’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多個凸輪從動件8b包括: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 件8b-卜它們形成在不同環形位置處,分別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1 相接合’以及-組三個後&輪從動件㈣,它們形成在触三個前凸輪從 動^ 81>1後面的不同環形位置處,並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以以目_ 接。虽艾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被驅動到廣角端時,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從環部10b向後運動,當變焦透鏡71從廣角端被驅動到遠攝端時, 該組三錢凸輪從動件Μ從環部l〇b向前^動。當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分別從第一後端開口 μ或者第二後端開口 μ脫離該組三個後内凸 輪槽lla-2時’該組三個後内凸輪從動件牝_2位於環部之後。環部⑺匕 内邊緣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三個徑向槽他,該組三個後&輪從動件 8Μ可以沿軸向分別通過這些槽通過環部l〇b (見第88圖和第89圖)。 77 ^269908 三個徑向槽l〇e形成在環部1〇b上,在與該电 接合時分別與這些從動件在光軸方向對準。因此,錢=輪從動件8b_2 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叫 在後凸輪從動件8b-2相 隹,於71由 圖所福回縮位置朝第80圖所示的對庫你 f鏡71廣角端位置的向後運動期間,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二^ 後内凸輪槽lla_2的第一後端開 達i相應 盥:個第-德朗 1 R3…三個徑向槽收也在光軸方向上 =^ ? Sb-2 個第—後端開〇 Μ向後移動到環部1Gb之外。此後,
: 考凸輪_的第二拐點I處改變運動 …,,边沿光龄向向前運動,並繼續位於環部 : 的弟一後‘開口 R2,那麼此時三個徑 ^他沿光軸方向與三個第二後端開口幻對準,允許該組三個後凸輪從 動件81>2分別通過三個徑向槽收和三個第二後端開口 μ進人該組三個 輪槽山·2中。因此’由於環部設置有三個徑向槽1〇e,通過這 二個徑向槽H)e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齡能夠沿光轴方向通過環部
所以第一線性導向核1〇的環部勘不干擾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2 的運動。 \述“述可以理解’根據上述線性導向結構,在光軸方向運動範圍 較大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由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可靠地進行線性導 向’同時不會繞透鏡筒軸Z0轉動,而且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的環部也 :干擾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由第79圖至第82圖可見,因為在光轴方向上, 每個、泉鍵10c的長度比凸輪環u的長度小,所以該實施例中的線性導 向結構不大於傳統線性導向結構。 78 1269908 位於凸輪環11内的第二線性導向環1G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 支擇結構在上面已經討論過了。下面將討論位於凸輪環u外部的第一外透 鏡筒12和第二外透鏡筒13之間的支撐結構。 、凸=環U和第-外透鏡筒12圍繞透鏡筒轴z〇同心設置。通過從第〆 外透鏡筒12向魄向突出的驗三個凸輪從動件3ι與形成在凸輪環^外 «面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lb的接合,第一外透鏡筒口在光轴方向上以 預二運動方式運動。第90圖至第1〇〇圖表示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和該 組二個外凸輪槽lib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〇圖至第卿圖中,第一外透 鏡筒12由單點劃線表示’而第二外透鏡筒13由雙點劃線表示。 女第16圖所示’形成在凸輪環u外周表面上的每個外凸輪槽仙的 -端W端)設置有-個開σ在凸輪環u前端表面的前端開口部分, 在另-端(後端)設置有-個開口在凸輪環11後端表面的後端開口部分 m-γ。因此,每個外凸輪槽llb的相對端分別形成開口端。每個外凸輪槽 仙的前端開口部分騎和後端開口部分财之間,設置有一倾後端 1 P刀lib γ朝光軸方向月部傾斜線性延伸的傾斜前端部分,以及 -個位於傾斜前端部分llb_L和前端開口部分ub_x之間的彎曲部分,該 彎2部分將沿光軸方向向後料(第16騎示向下的方向)。麟在照相 #文又又焦透鏡71的焦距的變焦部分包含在每個外凸輪槽11b的脊曲部 刀lib Z内。如第94圖至第100圖所示,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可以分 別通過其前端開口部分llb_X插入三個外凸輪槽仙内,也可以分別從中 將其取出j魏透鏡7丨處於麵辦,每個⑽從鱗Μ如第%圖和 第99圖所示位於相應彎曲部分Ub_z内前端開口部分仙韻近。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每個&輪從動件31如第92圖和第98圖所示位於 相應彎曲部分llb-Z内傾斜前端部分Ub_L附近。 79 1269908 止擋部分確定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u軸向運_後界限,所以 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也不會分別通過三個後端開σ部分llb_Y脫離該组 三個外凸輪槽lib, 在第90圖和第95圖所示變焦透㈣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從動 件31位t相應後端開口部分llb-Y内。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 麟的見度大於傾斜前端部分llb丄和彎曲部分llb_z在凸輪環η環向 的寬度’從社縣個凸輪從畴3丨在—定贿上抽驗賴口部分 111>丫内/。凸輪11%向運動。儘管每個外凸輪槽1化的後端開口部分1阶 開口在凸輪環U後部,但是_凸輪環u設置有至少-個止擋部分,該 更具體而言,凸輪環u在其前端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如第16圖所 示沿光軸方向向前突出的一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上述形成在凸輪環η 上向外徑向突㈣三個外凸起llg分卿成在光财向上·三個前凸起 部分Ilf後面。每個外凸起llg設置有一個相應的不連續環向槽部分山。 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通過三個安裝螺釘32a固定在三個外凸起叫 上。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前端分別設置有一組三個前止擔表面叫, 這些前止擔表面位於-個與攝影光軸21垂直的平面内。該組三個外凸起 iig的前端設置有-組三個後止擔表面lls-2,這些後止播表面位於一個與 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另一方面,如第21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12 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一組三個凸起,且在這些凸起的後端表面上設置有 一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i ,該表面12S-1與相應的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 lis-ι相對,以便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1能夠分別接觸三個前止擋表面 lls-Ι。第一外透鏡筒12的後端設置有與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iis_2對應的 一組二個後止擋表面12s-2,以便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能夠分別接觸三個 後止擅表面lls-2。每個前止擋表面12s-l和每個後止擋表面i2s_2分別平行 !2699〇8 於母個前止播表面lls-1和每個後止擔表面lls-2。該組三個前止於夺面 lls-Ι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liS-2之間的距離與該組三個前止撐夺面η 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相同。 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每個前止擋表面i2s-l非常靠近相應 前止擋表面lls-Ι,而每個後止擋表面12s-2非常靠近相應後止梓參面 lls-2,從而使第一外透鏡筒12不能夠進一步向後運動到第9〇圖和第%圖 所示的位置之外。在變焦透鏡71的透鏡筒回縮操作中,因為當該組三個凸 輪從動件31由於每個後端開口部分lib-γ具有較寬的環向寬度而分別進入 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ib的後端開口部分ub-Y時,第一外透鏡筒12停止由 凸輪環11通過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沿光軸方向驅動,因此,在每個前 止播表面12s-l和每個後止擋表面12s-2分別即將接觸相應前止擋表面Us] 和相應後止擋表面lls-2之前,第一外透鏡筒12立即停止向後運動。在變 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和該組三個前土擋 表面12s-l之間的距離被確定為大約〇 imm。同樣,在變焦透鏡?!處於回 縮狀態下,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lls_2和該組三個後止擔表面12s_2之間的 距離也被確定為大約0.1mm。但是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允許第一外透 鏡荀12依罪慣性回縮,從而使前止擔表面和i2s_i與後止擔表面-2 和12s-2分別相互接觸。 苐外透鏡同12的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徑向向内突出的内法蘭 12c。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i2S-i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内法蘭12c前面。第〆 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12c設置有一組三個徑向槽12d,該組三個前凸起部 分iif可以分別通過這些徑向槽沿光軸方向通過内法蘭12c。當該組三個前 止擋表面lls-Ι接近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1時,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ilf 通過該組三個徑向槽12d而通過内法蘭12c。 81 1269908 儘管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11和第一外透鏡筒12的 前部和後部都沿光軸方向設置有一組前止擋表面(113_丨或12s_D和一組 後止擋表面(lls-2或12S-2),但是每個ώ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12僅能 設置有該組前止擋表面或該組後止擋表面中的一個表面,以確定第一外透 鏡筒12補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相反,每個凸輪環n和第 一外透鏡筒I2都能設置有-組或多組附加止擋表面。例如,除了前止播表 面山作叫以及後止擋表面山姊12s_2之外,還可以形成每個都處 於兩個相^凸起部分Ilf之間的三個前端表面Uh,其能夠接觸内法蘭⑵ 的後表面12h,以確定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u的轴向運動後界 · 限。注意,在所述實施例中,該前凸起部分llf不與後表面12h接觸。 在三個外凸輪槽llb中的每個凸輪槽中,除了用作透鏡筒安裝/拆卸部 分的前關口部分llb_X之外,其他所有部分都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 回縮部分«的透鏡龍作部分。即,㈣紐鏡處於簡狀態,第90圖 和第95圖所示外凸輪槽llb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即後端開口部 分llb-Y) ’延伸到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狀態第93圖和第"圖所示外凸 輪槽仙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的三個凸輪槽llb中的每個凸輪槽的 個特疋部分,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回縮部分組成的透鏡筒操作部 _ 分。在變焦透鏡71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财 /成個開在凸輪% 11後社的開口 i這種結構使得不必在每個後端開口 部分-部分凸輪環u上形餘财—定厚度的_壁,因此 減二了凸輪衣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在_種有凸輪槽的常規凸輪環中,至 少每姆編物—個㈣_嶋1端,爾—歧— 細,應晴插入到該凸輪槽内的開口端)必須形成為一個封閉 端,這就要求凸輪環有一個且右_〜 /、’一疋厚度的端壁來封閉每個凸輪槽的操作 82 1269908 4刀的dgU端。_端壁不必形成在魏透鏡該實闕的凸輪環Η上, 這有利於減少凸輪環11的尺寸。 每1卜凸輪;f曹llb的後端順利形成為一個開口端,比如後端開口部分 libj其翻κ ’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η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 由前止播表面(_和叫)和後止擋表面(US-2和!2s-2)確定’這也 表雜^不受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和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Μ的限制。 假定凸輪壞11和第—外透鏡筒12採用這種操作不受該組 三個外凸輪槽lib 三個凸輪從動件31限_止齡面,比如前止絲面和後止播表面 (lls-Ι λ 12s-1 > ii〇^9 ι〇 \ ^ 2s-2),如果凸輪從動件31脫離相應凸輪槽丨化, p麼?尤月匕夠消除每個凸輪從動件si不能夠通過後端開口部分1阶再次與 相應外凸輪槽lib相接合的可能性。 ’、 當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 内時’由於變焦透鏡71處於第1〇圖所示的回縮狀態所以變 …、透見71的先學元件不必具有高度 端開口部分llb-Y且右作i由以原因’即使母個後 π:Υ ΓΓ 31 私〃Λ 也不a有很大問題。相反,由於允許相 =一定為 _二二:::: 功地形成為一個開口端如後卿:=作部分 為了=凸輪從動件S1從凸輪從動件si較鬆接合的細口部分 的不目應外凸輪槽llb的傾斜前端部分祖,凸輪環11 的不问_位置歧置由L傾翁端表面llt, 83 1269908 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Ι2ί。該組三麵斜前端表 面lit晚鄰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上的該組三個前止措表面叫,使^ 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川和該組三個前止擔表面11M分別變成—组三個^ 續的表面。第-外透鏡筒12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組三個後端= 以,該每個後端凸起都是基本上等腰的三角形。該組三個接合凸起仏分 卿成在該組三個後端凸起12fh每個後端凸起12f的兩個等邊中有2 形成為三麵斜前端表面之—。如第95圖至第i⑻騎示,每個傾斜㈣ 表面lit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仙七延伸。
—在第9〇圖和第95圖所示變焦透鏡γι處於回縮狀態下,三個内法蘭仏 中每-個的—個邊緣ED1的位置與相鄰的傾斜前端表面川環向相對/
外’三個外凸起Ug中每-個的—個邊緣咖❼位置與相鄰傾斜前表面⑵ 軸相對。此外,在第9〇圖至第95圖所示相同的狀態下,每個内法蘭仏 的邊緣EDI猶微離開該相鄰傾斜前端表面nt,而每個外凸^ μ的邊緣 咖^微離開該相鄰傾斜前端表面12卜在第9〇圖和第%圖所示狀態下, 凸輪環11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91圖和第96圖所示向上的方向)的轉動 弓/起=固傾斜前端表面llt接觸相鄰内法蘭以的邊緣咖,同時引起每個 傾斜㈣表面⑵如第%圖和第96圖所示接觸相應外凸起Μ的邊緣 ♦因此’在凸輪環u從第%圖所示的三個邊緣脳和三個邊緣腦 刀別離開二個傾斜前端表面山和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⑵的狀態,轉動到第 寿圖所不的二個邊緣ED1 *三個邊緣咖分別接觸三個傾斜前端表面川 -個傾斜月,』端表面m的狀態轉動的初始 個凸 相應後端如軸㈣峨環崎纖,耻,二透;; 不口為凸輪% 11的轉動而相對於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移動。 在第91圖和第96圖所示三個邊緣EDI和三個邊緣腿分別接觸三個 84 1269908 傾斜前端表面叫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⑵的狀態下,每個凸輪從動㈣ 位於相應外凸輪槽Ub _斜前端部分Ub_L _人端。凸輪環η的進— f _每個邊_在她_端表面1H上滑動,断引起每個 f脱在相應傾斜前端表㈣上滑動,以便依照三個邊細i和=個 邊緣分別在三個傾斜前端表面_三個傾斜前端表面12t上輸 動,㈣_前端表㈣姆於凸輪環11㈣爾-外透鏡筒12。 由於母個傾斜瞒表面llt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 舰延伸,因此通過凸輪環„的轉動經三個傾斜前端表面师用在第— 外透鏡间12上的力’使母個凸輪從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Ub的後端開 口部分㈣運動到其傾斜前端部分飢内。在每個凸輪從動件31如第 97 _不完全進入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斜前端部分飢内之後,每個 傾斜前端表面m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分別脫離相應邊緣咖和相應邊 緣ED2,因此,只是由於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與該組三個外凸輪槽 lib接合,使得第一外透鏡筒12沿光軸方向被線性引導。 因此’在變焦透鏡71從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開始的透鏡筒前伸操作 中二假山定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12帶有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⑴和三麵 斜前端表面12t ’這些表面的魏分別與三麵斜前端部分飢的那些表 面的功能_,再假定第—外透顧U帶有三個邊緣咖和三個邊緣 ^ ’它能分顺三如輪從鱗31的那些邊緣的功能相同,那麼 就此夠使每個凸輪從動件31正確進入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斜前端部分 llb-L内’甚至在其中從第95圖所示每個凸輪從動件31較鬆接合在相=後 端開口部分llb-Y的狀態開始朝相應彎曲部分llb_z運動。這樣能夠避免 變焦透鏡71不正常工作。 儘管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令每個凸輪環11和第-外透鏡筒12設置 85 1269908 钭叫表面(lit或12t),但是,凸輪環π和 12中只能夠在j:中一倘 弟卜透鏡同 ,、中個上玟置有一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Ut 在每個凸輪環n和第一外透 -)或者 卜透删12上狄置—組以上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 弟⑴圖表不弟95圖所示結構的另一個實施例,其 於回縮狀態。第101圖φ&^οςϊ2Ιι1^门 ’’、、达’兄7丨處 ^ - 圖中與弟95 ®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但都附帶有‘‘”,的附 圖標記表示。 母個外凸輪槽11b’在其每個傾斜前端部分llb_L,的後端設置有一個 代替第95 輪環11的後端開口部分1财的後端開口仙心盘每 個後端=部分llb_Y不同’每個後端開口 Ub_K形成為相應外凸輪槽仙# 的-個簡單端部開σ。在變紐鏡處於廣角微態下進行透鏡筒回縮操 作’引起每個凸輪從動件31,在相應傾斜前端部分仙丄,内向後運動(第簡 圖所示向右的方向),從而使變紐m彳達回置,每個凸輪從動件 31’就通過相應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開口此尺從凸輪槽ub,中出來。如果 每個凸輪從動件31,通過相應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開口 111>K&凸輪槽 lib’中出來,則第一外透鏡筒12,停止由凸輪,經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 31’驅動,從而停止向後運動。同時,由於每個前止擋表面,和每個後 止擋表面12s-2’的位置分別非常靠近相應前止擋表面lls_r和相應後止擋表 鲁 面lls-2,,因此避免第一外透鏡筒12,進一步向後運動。因此,即使每個凸 輪從動件31’通過相應外凸輪槽lib’的後端開口 ilt>K從凸輪槽Ub,中出 來’也可以避免第一外透鏡筒12’過度地向後運動。在第ι〇1圖所示實施例 中,與第95圖所示實施例類似,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 個前止擔表面lls-Γ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l’之間的距離大約為 0.1mm。同樣,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個後止擔表面lls一2, 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大約也為〇jmm。但是在另一個實 86 1269908 施例中,可以允許[外透賴12,憑顏性鋪,從而使前止絲面叫, 和12s-l’與後止擋表面ils-2,和12s_2,分別相互接觸。 根據第101圖所示結構,其中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 k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llb,中出來,能夠進一步減小凸輪環ip的尺寸, 因為每個外&輪槽lib’*必設置任何祕在變焦、透鏡處於晴狀態時容納 相應凸輪從動件的容納部分,該部分相當於凸輪環u的每個後端開口部分 llb-Y 〇 在第101 ®所不回縮狀態下,每個内法蘭nc,的邊緣脑,與相應前!
起部分Hf的傾斜前端表面llt,接觸,而三個外凸起ng,中的每個外邮 邊、、彖ED2與相應後凸起部分Uf,的傾斜前端表面⑵,接觸。每麵斜前雜 表面iu和母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仙丄,延伸。由於言: 結構,在第侧騎示狀態下轉動凸輪環11,,從而使第-外透鏡筒12,祐 • 1於凸輪% 11向則軸,接著使當前位於相應外凸輪槽卜的每個^ =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 llb-K進入該相應外凸輪槽 b的傾馬J端部分11b七内。此後,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進一步轉動凸輪驾
lib z使母個凸輪從動件31,運動到相應外凸輪槽Ub,内的相應彎曲部分 後每個凸輪從崎31,在減外凸輪槽lib,内運動,依照£ 的轉動執行變軸乍。將每個凸輪從動件31,移動到相應外凸輪槽 1 所端開σ部分_,就能夠從凸輪環11,上拆卸下第-外透鏡筒12,‘ ^上面可以理解’在第101圖所示實施例中,能夠可靠確定第-外透 嗜到才目對於凸輪% 11的轴向運動的後界限,同時,即使在變焦透鏡回 =_ 從動件31,通過其後端開σ n⑽相應外副 钭〜〃每们凸輪攸動件31,也都能夠適當進入相應外凸輪槽lib,的傾 斜別端部分llb_L,内。 87 1269908 下面將詳細描述當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未示出)關閉時,容納第9 圖所示相機體72内的變焦透鏡71的變焦透鏡結構,該結構組合了使第二 透鏡框6(第二透鏡組LG2)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結構。在下面的描述中, 術語“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別指從數位相機7〇前面和後面觀看時的垂 直和水平方向’例如第110圖中的垂直方向和第⑴圖中的水平方向。此外, 術語“向前/向後方向”對應光軸方向(即平行於攝影光轴ζι的方向)。
如^ 102圖所示’第二透鏡組LG2由第二透鏡活動框8經由周邊元讲 支撐。第二透鏡框6設置有—個圓柱透鏡固定座&…個帶樞軸圓柱部分 6b…個擺臂部分6e和—個接合凸起6e。該圓柱透定座如直接固定 和支撐第二透鏡組LG2。擺臂部分6c沿圓柱透鏡固定座知的徑向延伸, 將圓柱透顧定座6a連接縣姉_部分6b j^接合凸起&形成在圓 柱透鏡固疋座6a上’綺雜臂較肖战伸。帶姉圓柱部分 处設置有-個通孔6d ’該通孔沿平行於第二透鏡组迎光抽方向延伸。帶 枢軸圓柱部分6b的前端和後端,連細_分&的―部分雜轴圓柱 4刀6b的别、後側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前彈簣支撐部分沉和一個後彈菩支 撐部分6g。摘麵簧續料6f前_近,贿彈簧捕部分沉的外 周表面上設財—個麵純糾起6h。顧娜料卿分6g後端附 近"亥後彈η支撑部分6g的外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後彈簧保持凸起.帶 fe軸圓柱部分6b在其外周表面上設置有_個沿背離擺臂部分&的方向延 伸的位置控制臂。雜置控制f 6j設置有—個第-彈簧接合孔伙,擺臂 4刀-又置有個-個第二彈簧接合孔6以見第ιΐ8圖至第⑽圖)。 第二透舰6設置有個—懿細方向從猶部分6e向後如的後凸 起部分6m。該後凸起部分6m的後端設置有個一個接觸表面如該表面位 於一個與第二透鏡组LG2的光_直,即編娜ζι垂直的平面内。 88 1269908 儘管光遮蔽環9如第104圖、第105圖、第128圖和第129圖被固定,但 是接觸表面6n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光遮蔽環的後面。即,接觸表 面6n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LG2的最後位置的後面。
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是一個垂直加長的窄板,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 較窄寬度。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設置有一個第一垂直延長孔36a、一個 樞軸孔36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6c、一個螺釘插孔36d、一個水平延長孔 36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36f,這些孔按照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内。所有這些孔36a到36f都是沿光軸方向穿過前第 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外邊緣上,第一 垂直延長孔36a附近設置有一個彈簧接合槽36g。 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類似,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也是一個在 水平方向上具有較窄寬度的垂直加長窄板。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設置有 一個第一垂直延長孔37a、一個樞軸孔37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7c、一個 螺釘孔37d、-個水平延長孔37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讲,這些孔按照 該順序從蘭縣概置錢帛二透舰捕板37 .所有這些孔W到
都是沿光軸方向穿過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幻的通孔。在該後第二透 鏡框支樓板37的凸輪桿可插孔爪的内邊緣上,設置有一個導鍵可插槽 %。前第二透鏡框支_ 36的通孔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的 通孔37a-37f分別沿光軸方向對準。 該組螺針66設置有一個螺紋軸部祝和一個固定於螺紋轴部 =員部。該頭部設置有一個用作調節工具的菲力浦螺絲刀(未示出)的項 Μ月&夠插入的十字槽66b。前第-读κ 心 弟一透鏡框支撐板36的螺針插孔36d的直名 ^夠使該組螺釘66的螺紋轴部66a通過該孔插入。該 部恤鎮繼二麵切Wd,卿項== 89 1269908 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 變焦透鏡71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之間 設置有-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偏心軸34χ。第—偏心轴34χ設置有一 個大直徑部分34X-a,在大直徑部分34χ,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 轴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一個前偏心銷34χ七和一個後偏心鎖Μ·。。前偏 心銷34X-b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大直徑部分潘&的轴線不同心的共 同軸線。前偏心銷34X_b的前端設置有—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刀螺 絲刀(未示出)的端部插入的槽34X-d。 變焦透鏡71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 設置有-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二偏心軸34γ。第二偏心軸34γ的結構與 第-偏心軸34Χ的結構侧。即,第二偏心、軸34γ設置有_個大直徑部分 34Y-a ’在大直徑部分34Y_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抽方向向前和 向後突出的一個前偏心銷34Y_b和一個後偏心銷34Y_c。前偏心銷MY_b 和後偏心銷34Y-C具有與大直徑部分34Y_a的軸線不同心的共同軸線。前 偏心銷34Y_b的前端設置有一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 出)的尖端插入的槽34Y-d。 穿過第二透鏡框6的通孔6d後端部的孔徑增大,形成一個彈菩容置大 直徑孔6Z (見第126圖),從而使壓縮盤簧38容置在彈簧容置大直徑孔釔 内。前扭轉盤簧39和後扭轉盤簧40分別裝配在前彈簧支撐部分6f和後彈 簧支撐部分6g上。前扭轉盤簧39設置有一個前彈簧端39a和一個後彈箬 端3%,後杻轉盤簧40設置有一個前固定彈簧端4〇a和一個後可活動彈菩 端 40b。 枢軸33從通孔6d後端裝配在通孔6d内,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的帶樞 軸圓柱部分6b能夠在樞軸33上沿徑向沒有游隙的自由轉動。樞軸33的前、 1269908 後縞的直徑與別第二透鏡框支樓板36的樞軸孔36b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7的樞軸孔37b相符,以便樞軸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裝配在樞軸孔3处和 樞軸孔37b内,由該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支 撐。在樞軸33裝配在通孔6d内的狀態下,樞軸33的軸線平行於第二透鏡 組LG2的光軸延伸。如第n3圖所示,樞軸%的後端附近設置有一個法蘭 33a ’該法蘭插入彈簧容置大直徑孔6Z内,與容置在彈簧容置大直徑孔 内的壓縮盤簧38的後端接觸。 如第100圖和第1〇7圖所明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是一環形元件, 其具有沿光軸方向穿過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貫穿内部空間如。第二透 春 鏡組活動框8的關表面上在沿光軸方向社致中心、處,設置有一個中心 内法蘭8s。中心内法蘭8s的内邊緣形成一個能夠讓第二透鏡框6在其中擺 動的垂直加長關π 8t。快門單元76峡在中如法蘭&的前表面上。 第-透鏡組活動框8在沿光軸方向上中心法蘭8s後面的内周表面上,設置 有-個控向向外(第m圖所示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二徑向槽叫(見第 111圖和第112圖)’其形狀與第二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外周表面 的形狀相符,以便陳透鏡gj定座6a能夠部分進人徑向槽%内。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在巾战蘭8禮面_職社,還設置有—個徑向㈣(帛 « in圖所示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二徑向槽8r(見第m圖和第ιΐ2圖), 其形狀與第二透鏡框6的接合凸起6e外邊緣的雜相符,以便接合部分& 此夠部分進入第二徑向槽gr内。 曰如第106圖和帛107圖所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表面上(特 別疋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峨察時,在垂直加長開口 &的右手側上, 第-透鏡組活動框8前端表面的右側部分),設置有—個垂直加長前固定表 面8c’其上固定有所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為了便於說明,在第舰圖^ 91 1269908 第图中A 口疋表面8C用陰景多線表示。前固定表面&在光軸方向與垂直 加長開a 8t不重$ ’並位於與透鏡筒軸功(攝影光軸ζι,第二透鏡組脱 的光軸)垂直❸個平面内。前固定表面8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76 刚面wEl疋表© 8e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第二透鏡組活動 汇8的A端叹置有-組二個沿光軸方向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分%。該組三個 延伸4刀8d形成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g的延伸部分,其從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則端向A延伸。该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_分別形成在該組三個延伸 4刀8d的外周表面上。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上(特別是從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後面觀察時,在垂直加長的開口汾左手側上,第二透鏡組 φ 活動框8後端表_左側部分),設置有_個垂直加長後固定表面^,其上 口疋有後第-透鏡框支撐板3?。後固定表面以位於中心内法蘭私上沿光 轴方向與前固定表面8c相對的對側,與該前固定表面8c平行。後固定表面 8e形成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表面的—部分;即,後固絲面如與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齊平。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設置有—個第—偏心軸讀孔8f,—個帶極轴圓 柱部分接收孔8g,—個螺釘插孔8h和―個第二偏心軸支撑孔沿,它們按照 該順序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頂部到底部進行設置。所有這些孔社,%,%,φ 81都疋通孔,在光軸方向上前gj定表面&和後@定表面&之間穿過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通孔8f、8h、扮在光轴方向上分別 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36a、36d和36e對準,而且分別與後第二 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37a、37d和W對準。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 周表面上帶姉陳部分接收孔8g峡置有_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鍵槽 8P。鍵槽8P在光軸方向上前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之間穿過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第-偏心軸支揮孔8f的直徑敕為能夠使大直徑部分3偽 92 1269908 可轉動裝配在第-偏4支撐孔8f内n心轴支撐孔8i的直徑確定為 能夠使大直徑部分34Y-a可轉動裝配在第二偏心軸支撐孔沿内(見第η] 圖)。另一方面,螺釘插孔8h的直徑確定為能夠使螺紋軸部6如插入該螺 釘插孔内,並且螺紋軸部66a和螺釘插孔8h的内周表面之間具有相當的間 隙(見第113圖)。第二透鏡组活動框8的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知 上分別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個前凸起部Sj和_個後凸起 部8k。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8k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共同轴線。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垂直加口 8t下面設置有—個沿綠方向穿過中心 内法蘭8s的通孔8m,以便轉動限制轴35能夠插入該垂直延長孔汾内。 轉動限制軸35設置有-個大直徑部分3Sa,此外在其後 個沿光軸方向向後突出的偏心銷35b。偏心銷35b的軸線與大直徑部分说 的軸線偏心。轉動限制軸35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槽35e ’能夠讓用作調節工 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出)的頭部插入槽中。 第108圖至第112圖表示從不同角度觀察時,將第1〇2圖至第1〇7圖 所不上述70件組裝在-起的_歡態。下面將描述將元件組裝到一起的一 種方式。 首先,前扭轉盤箐39和後扭轉盤簧4〇被固定於第二透鏡框6上。同 時’前扭轉盤簧39的-個簧圈部分裝配在帶枢軸圓柱部分你的前彈菁支 撑部分6f上,雜彈箐端3%無於帶娜_部分叫擺料分&之 間的一部分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腦圖)。前扭轉盤簣39的前彈簣端 39a不與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接合。後扭轉盤菁4〇的一個菩圈部分裝 配在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後彈簧支撑部分知上,其前固定彈菁端撕和 後可活崎簧端.分臟人擺臂部分6。的第二彈簣接合孔#和位置控 制臂6j的第-彈簧接合孔6kt。前固定彈菁端伽被固定於第二彈菁接合 93 1269908 孔6p中,同時允許後可活動彈簧端40b在第一彈簧接合孔妝中在第 圖所示範圍“NR1”内運動。在自由狀態下,後扭轉盤簧4〇由其上的第一透 鏡框6支撐,其中前固定彈簧端4〇a和後可活動彈簧端4%輕微受壓,以 相反方向運動,彼此靠近,以便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與第一彈筈接合孔伙 内的位置控制臂6j的内壁表面壓接(見第120圖)。通過前彈簧保持凸起 6h防止前扭轉盤簧39從前彈簧支撐部分矸的前端沿光軸方向離開該前彈 簧支撐部分,同時通過後彈簧保持凸起6i防止後扭轉盤簧4〇從後彈簧支撐 部分6g的後端沿光轴方向離開該後彈簧支撐部分。 除了前扭轉盤簀39和後扭轉盤簧40的安裝之外,在壓縮盤箬插入 形成在後彈簧支撐部分6g後端部分内的彈簧容置大直徑孔6Z之後,樞軸 33被插入到通孔6d内。同時,樞軸33的法蘭33a進入後彈簧支撐部分6g, 與壓縮盤簧38的後端接觸。樞軸33的軸向長度大於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 軸向長度,從而使樞軸33的相對端分別從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前、後端 伸出。 在上述帶樞軸圓柱部分6b安裝操作的同時,第一偏心軸34X和第二偏 心轴34Y被分別插入弟一偏心轴支撐孔8f和第二偏心轴支撐孔内。如第 113圖所示,第一偏心軸34X的大直徑部分34X-a前端部(第113圖所示 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34X-a其餘部分的直徑,第一偏心軸支 撐孔8f的相應前端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大於第一偏心軸支 撐孔8f其餘部分的内徑。同樣,第二偏心軸34Y的大直徑部分34Y-a前端 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34Y-a其餘部分的直 徑,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的相應前端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 大於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其餘部分的内徑。因此,當從第一偏心轴支撐孔 8f前端(第in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一偏心軸34X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 1269908 8f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X-a和第一偏心轴34X的其餘部分之間的 階梯部分接觸第一偏心軸支撐孔紅的大直徑前端部的底部,如第113圖所 示,就能夠防止第一偏心轴34X進一步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計内。同樣, 當從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前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二偏心軸34γ 插入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Y-a和第二偏心軸 34Y的其餘部分之間的階梯部分接觸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的大直徑前端部 的底部,如第113圖所示,就能夠防止第二偏心軸34Y進一步插入第二偏 心軸支撐孔8i内。在此狀態下,前偏心銷34X-b和前偏心銷34Y-b沿光軸 方向從前固定表面8c向前突出,而後偏心銷34X-c和偏心鎖34Y-C沿光軸 方向從後固定表面8e向後突出。 接著,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固定於 鈾固疋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而從帶樞軸圓柱部分奶的前彈簧支撐 部分6f前端突出的樞軸33的前端,被裝配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的樞 軸孔36b内,同時,樞軸33的後端裝配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樞軸 孔37b内。此時,從前固定表面8c向前突出的前偏心銷34乂七、前偏心銷 34Y-b和刖凸起部8j分別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3如、水平延長孔和第二 垂直延長孔36f内’此外,從後固定表&8e向後突出的後偏心銷34x_c、 後偏〜銷34Y_e和後凸起部8k分職人第-垂直延長孔u平延長孔 37e和第二垂直延長孔37f μ。前偏心銷34x_b在第一垂直延長孔他内分 別/=該第垂直延長孔36a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n〇圖所示垂直和 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前偏心銷34Y_b在水平延長孔施内分別 σ ^平^長孔如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0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 17彳不可^動’ Θ凸起部8」·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6f内分別沿第二垂直 延長孔祕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削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 95 1269908 和不可移動。同樣,後偏心銷34X_e在第—垂直延長孔m内分別沿第一 垂直延長孔37a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⑴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 移動和不可移動,後偏心銷抓c在水平延長孔%内分別沿水平延長孔 /的長度方向和見度方向(第lu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 私·動後凸起部8k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开内分別沿第二垂直延長孔讲的 長度=向和寬度方向(第U1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鶴和不可移動。 最後,該組螺釘66的螺紋軸部66a被插入到螺釘插孔36d和螺釘插孔 8h内,並穿過螺針孔37d鎖入,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㈣和後第二透鏡框 支撐板37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在該狀態下,鎖緊安裝螺釘% φ 使該組安裝螺釘66與螺釘孔37d喷合,使前第二透雜支撐板%和後第 -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壓靠前固定表面以和後固定表面知,從而使將前 第-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它們之間有-定的間距,該間距等於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 之間沿光軸方向的距離。結果,通過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 框支樓板37防止第-偏心軸34χ和第二偏心軸34γ脫離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由於樞軸33的法蘭33a接觸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防止其向後移 動到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外,從而利用壓在後彈簀支撐部分· 簧容置大直徑孔6Z内的壓縮盤簧38的彈性力,使樞軸%沿光軸方向向前 偏置,因此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前端壓靠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這就保 持了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的位置。在第 二透鏡框支撐板37被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狀態下,導鍵可插槽% 與鍵槽8p在光軸方向相通(見第112圖)。 在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後,前扭轉 盤簧39的岫彈簧端39a置於彈簧接合槽36g内。前扭轉盤簧39的後彈筈 96 1269908 端3%與如上所述位於帶樞軸圓柱部分0b和擺臂部分&之間的_邱八第 二透繼接合:將前彈普端39a置於彈簣接合槽⑽中使前扭轉盤二 從而働二透鏡框6偏置而繞樞軸33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如從第 一透鏡框6珂面看到的那樣(第114圖所示的逆時針方向)。 ^ 了安裝第二透福之外,轉糊軸%從通孔8m前端插 =鏡組活咖的通孔8m内。通孔8m的内周表面用於防止轉動限制轴 5仗弟糊和第109圖所示轉動限制軸35的位置進一步插入通孔紕 =轉祕 35適當插人通孔8m _狀態下,轉動限娜%的偏心 銷如第109圖所示從通孔8〇1後端向後突出。 〜在以上述方式將第二透鏡框6正確安裝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二透鏡框6可以繞樞軸33擺㈣二透鏡組活動框S鳴轴圓 孔足夠A,所以#第二透鏡框6擺動時,帶樞軸圓柱部分6b 口_勿6c不干涉帶插軸圓柱部分接收孔故内的内邊緣。由於拖㈣ 二二透鏡_2的光軸延伸,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 = ' =透鏡組LG2繞樞軸33擺動,同時其光軸保持與攝影光似! 凸起6 Γ 1圖所不,第二透鏡框6繞樞軸33的轉動範圍-端通過接合 偏35b雌合確定。前扭梅3刚二透鏡框6 ⑽向轉動’使雜合凸起6e的頭部接觸偏心、銷35b。 1者將决門早疋76破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以獲得-個如 弟108輯112騎示的元件。如請輯112騎示,;;= 7的6Γ^γ嶋 18順部。刪μ 76峡朴嫩•前部 :二,㈣定表面&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76内快門s和可調 先= 的前面。M m㈣112圖_,㈣:麵6相對於第 -透兄,,且活咖的位置如何變化,第二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如的 97 1269908 則部都倾垂直加長開σ 8t内,也就是剛好在快Η單it 76後面。 时透鏡、、且’舌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從快 門單^76,伸的撓性_77如第125圖所示進行安裝。如上所述,第二 ^性導向環1〇的寬線性導鍵10c_W接合在寬導槽8a-W内。在透鏡筒軸Ζ0 /向上的撓ilPWB U、寬導槽8a_w和寬線性導鍵l〇c_W都位於變隹透鏡 71的相同環向位置處。即,撓性PWB 77、寬導槽8a-W和寬線性導鍵·W 2在垂直於光軸方向的徑向對準。如第125圖所示,撓性剛包括一個第 直# 77a、-個核形彎部7几、一個第二直部%和一個第三直部別,它 們U順序攸快門單元%側面依次設置。撓性卩呢W的一個管部形成 _ 在在,線性導鍵1G(>W前_近,第三直部77e和第三直部別之間。從 决門單τ〇76的韻開始(第125騎示的左如,首先第—直部7%沿光 軸方向攸快門早疋76向後延伸,接著撓性ρ·77徑向向外弯曲,向前延 伸’從崎環形彎部77b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附近,使第二直 邛77c沿見線性導鍵1〇c_w的内表面在光軸方向上向前延伸。接著,挽性 PWB徑向向外彎曲’向後延伸’從而使第三直部顶沿寬線性導鍵咖-W 外表面在光軸方向上向後延伸。接著,第三直部77d的頂端(挽性pM的 頂端}穿過徑向通孔10d向後延伸,並進一步穿過通孔% (見第*圖和第« 40圖)延伸到固定透鏡筒22外側,並通過主電路板(未示出)連接至㈣ 電路H0。第三直部77d通過固定裝置如雙面帶(未示出)被部分固定魏 線性導鍵IGoW的絲®,從而使_彎部77b的尺柯啸據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進行變化。 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面的处透鏡框51由不透明材料製成,並 設置有-個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一個第一臂部5M和一個第1臂部 5le。第-臂部別和第二臂部仏位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仏的徑向相 98 !2699〇8 十兩側鈾犬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一臂部和第二 臂部516之前。内部分別安裝有該對AF導向軸52和53的該對導向孔51a 和52a分別形成在第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上。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仏形成為-盒形(矩形環狀),其包括一個基本成正方形的前端表面⑽ 和四個側表面51c3、51c4、51c5和51c6。前端表面51cl位於一個與攝影 光軸zi垂直的平面内。四個側表面51c3、遍、51。5和遍沿大致平行 於攝〜光軸Z1的方向向後延伸,從前端表面5lel的四翻CCD圖像感測 器60延伸。刚犬透鏡假寺架部分51c的後端形成一個朝低通渡波器LG4 及CCD ®像感測器6〇開口的開口端。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㈣前端表 φ 面51cl上形成有一侧形開口遍,其中心與攝影光車由&重合。第三透 鏡組LG3位於該圓形開口 51c2内。第一臂部训和第二臂部A沿概背 離的減額從前突透舰持铸分51e徑向延伸。更具體而言,第一臂 部51d沿從AF透鏡框μ前面看去的下右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51c位於兩個側表面51e3和51e6之間的-個角徑向延伸,同時第二臂部51e 沿從AFit鏡框51前面看去的上左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i位 ㈣侧表面51c4和51c5之間的另一個角徑向延伸,如第13〇圖所示。如 第128圖和第129圖所示,第一臂部训被固統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k · 位於兩個側表面51c3和51c6之間的角的後端,同時第二臂部%被固定於 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他位於兩個側表面和化5之間的角的後端。 如第:圖所示,第-臂部51d和第二臂部51e的徑向外端徑向定位於 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22k的外側。該對導向孔51a和52a分別形成在第 U51d和第二臂部516的徑向外端,該徑向外端都位於圓柱壁孤的 外側。因此,AF導向車由52裝配在導向孔51a内,並用作沿光轴方向以高 定位精度引導AF透鏡框Μ的主導向轴,該AF導向軸a位於圓柱壁级 99 1269908 外側,而AF導向軸53較鬆地裝配在導向孔51b内,並用作沿光軸方向輔 助引‘ AF透鏡框51的輔助導向軸,該Ap導向軸53也位於圓柱壁22k外 側。如第9圖所示,圓柱壁22k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 兩個徑向凸起22tl和22t2。在徑向凸起22tl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軸支撐 孔22vl。同樣,在徑向凸起22t2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軸支撐孔π”。
支杀21的别表面上設置有兩個在光軸方向上分別與軸支撐孔和 22v2相對的軸支撐孔2M和21v2。^導向軸52的前端和後端分別通過 (固疋到)軸支撐孔22vl和軸支撐孔21ν1支撐。μ導向軸%的前端和 後端分別通過(固朗)軸支撐孔22ν2和軸支撐孔21ν2支撐。 圓柱壁22k設置有兩個切掉部分22m和22n (見第u圖),其沿^導 立向軸52和53被切掉,用來在处透鏡框51沿光轴方向運動時防止第一臂 部51d和第二臂部516與圓柱壁扱發生干涉。如第122圖和第⑽圖所 示,該對導向孔51a和52a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因此,該對 AF $向輛52和53位於攝影光轴zi的徑向相反側。 该AF透鏡框51能夠沿光軸方向,向後動到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與形成在CCD支架21前表面上的渡波器保持器部分训(見第㈣)的 接觸點(AF透鏡框51軸向動的後界限)。換句話說,ccd支架21包括
-個止播表面(濾、波器保持器部分21b的前表面),其確定af透鏡框Μ 軸向運動的後界限。在别突透鏡保持架部分接觸遽、波器保持器部分訊 的狀態下,從CCD支架^向前突出的位置控制凸輪桿叫的前端在光轴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的前面(見第121圖、第123圖和第以圖)。葡 第二透鏡框捕板36的凸輪桿可插孔36e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凸 輪桿可插孔阶位於位置控制凸輪桿21a的軸線上。即,四輪桿可插孔说 凸輪桿可插孔37e和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沿光㈣向對準。 100 1269908 如第103圖和第刚圖所示’位置控制桿叫的前端設置有上述的回 縮四輪表面仏,其相對於光軸方向傾斜,並且在位置控制凸輪桿叫的内 侧邊緣還設置有-個拆卸位置保持表面Μ,其從回縮凸輪表面Me沿光轴 方向向後延伸。如第m圖至第12G圖和第122圖所示,其中位置控制凸 輪桿21a從其前面看,位置控制桿21a在大致為攝影光轴ζι徑向的方向上 有-定的厚度。回縮凸輪表面21e形成為—個傾斜表面絲面大體沿回 縮凸輪表面…的寬度方向’在從位置控制凸輪桿叫的徑向内侧到徑向外 側的方向上(即攸更減跡光軸Z1的—則離攝影光軸Z1較遠的一側) 向前傾斜。換句話說’回縮凸輪表面21e形成為一個傾斜表面,其沿離開 · 攝影光軸Z1的方向向前傾斜。在第118_第12G圖中為了便於說明, 回縮凸輪表面21c劃有陰影線。此外,形成位置控制凸輪桿2ia使其上、下 表面分別是凹表面和凸表面,以防止位置控制凸輪桿加干涉第二透鏡框6 的帶樞軸圓柱部分6b。換句話說,位置控制凸輪桿仏形成一個以第二透 鏡組6的樞軸33為中心的圓柱的-部分,回縮凸輪表面21。是―個形成在 該圓柱周邊(邊緣表面)上的傾斜表面i位置㈣凸輪桿—的下表面 上設置有-個沿光軸方向延長的導鍵心該導鍵…從位置控制凸輪桿加 後端延伸到位置控制凸輪桿2ia前端之後的一個中點。因此,該導鍵仏 _ 中/又有。[5分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1a上其前端附近。導鍵&的橫截面 形狀使其能夠沿光軸方向進入導鍵可插槽37g内。 上述容置結構包括一個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的結 構,下面將时論由該結構支撐的第二透鏡組^^2,第三透鏡組[〇3和其他 相關70件物作。第二透鏡組活雜相對於①^支架^在光軸方向的位 置’通過凸輪環11根據多個内凸輪槽lla (lla_i和lla-2)的凸輪圖進行 的軸向運動與凸輪環11自身的軸向運動相結合來較。當變焦透鏡71大 101 1269908 、,位於弟9圖所不攝影光㈣上部所示的廣角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距咖支架U最遠,當變焦透鏡處於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時,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最靠近CCD支架2丨。利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從其最前轴向位 置(廣角端)到最後軸向位置⑴縮位置)的後縮運動,第二透鏡框㈣ 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
在廣角端和遠攝端的變焦範圍内,如第⑴圖所示,通過接合凸起& 頂端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接合,第二透鏡框6仍然保持在一個固 定位置處。同時’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與攝影光軸Zl重合,從而使第 二透鏡框6位於其攝影位置處。當第二透鏡框6位於如第⑴圖所示的攝 影位置時’-部分位置控制臂6j和後扭轉盤簧奶的後可活動彈簧端勸 通過凸輪桿插可孔37c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部。
在憂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下,一旦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斷開, 那麼控制電路140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AF馬達16〇,如第121圖、第 123圖和第124圖所示將AF透鏡框51向後朝CCD支架21移動到最後位 置(回縮位置)。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將第三透鏡組LG3保持在其前端 表面51cl附近。緊鄰在第三透鏡組LG3後的空間是一個由四個側表面 51c3、51c4、51c5和51c6包圍的開口空間,以便由CCD支架21 (濾波器 保持器部分21b)支撐的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能夠進入 緊鄰在第三透鏡組LG3後面的空間内,從而在AF透鏡框51回縮到最後位 置時減少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濾波器LG4之間的間隙。在AF透鏡框51 處於如第10圖所示最後位置的狀態下,位置控制凸輪桿21a的前端在光軸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前面。 隨後,控制電路140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0,執行上述透 鏡筒回縮操作。沿透鏡筒回縮方向持續驅動變焦馬達150,使其超過變焦透 102 1269908 =廣角端,使得凸輪環u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同時由於該組三個從 動滾柱32分別與該組三個通槽14e的接合而繞透鏡筒㈣轉動。從第η 圖所不多個内凸輪槽lla和多個ώ輪從動件此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即使 第二透敎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凸輪環u的位置,在變隹透鏡71 處於回縮位置時比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更靠近變焦透鏡η前部, ^由於在透帽祕中,凸鱗U姆於蚊透賴22的向後運動 里比弟-透鏡組活動框8在凸輪環„内相對於該凸輪環u的向前運動量 更大’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也能 CCD支架21。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與第二透鏡框6一起進一步回縮,引起位置控制 凸輪桿2la前端進入凸輪桿可插孔% (見第1〇5圖)内。如上所述,一部 分位置鮮!臂6j和後扭触簧4G的射活動彈簧端.如第⑴圖所示通 過凸輪桿可插孔37e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部。第118圖表示此 時從變焦透㈣_贿時,錄贿6j、彳_峨端概和位置 控制凸輪桿2la之間的位置_。在攝影光軸ζι的徑向上,後可活動彈菩 端働比位置控制臂6j (除了形成在其上的一個用於形成第一彈菩接合孔 ㈣凸起之外)更靠近位置控輪桿21a。另—方面,回縮凸輪表面m H-個雜簡影光㈣的方向向前傾斜龍斜表心在第118圖所 j態下’回縮凸輪表面21c的最前部分緊鄰在後扭轉盤簣4〇的後可活動 彈簧端40b的後面。使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朝⑽支 架21向後運動,同時保持第118圖所示位置關係,引起回縮凸輪表面❿ 接觸後可活動彈貫端佩,而不是第二透鏡框G的位置控制臂q。第⑵ 圖絲後可活動彈簣端佩剛剛接觸回縮凸輪表面2k之前第二透鏡框6 的位置。 103 1269908 射使第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起進-步向後運動,同時保 σ動彈κ端40b與回縮凸輪表面…接觸,使得後可活動彈簧端勸 縮^輪表面仏的形狀,沿第⑽圖所示順時針方向在回縮凸輪表 lc九月動。後可活動彈簧端.的順時針轉動通過前固定彈菁端他 r遞給第二透鏡框6。與第118圖所示情況概,後扭轉盤簧40的彈性力 …疋預先確定好& ’其能夠通過前固定彈簧端40a將扭矩從後可活 3菁端儀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而不會使前固定彈簧端40a和後可活動 ^端.進—步受—沿相反的彼此接近的方向運動。即,在前扭轉盤 貫39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於攝影位置時,後扭轉盤簧如的彈性被設計為 大於前扭轉盤簧39的彈性。 一旦通過後扭轉盤簧4G從回·輪表面2le接收轉動力,那麼第二透 將抵抗月〕扭轉盤I 39的彈性力,根據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回縮運 ^堯樞軸33從第1U圖所示攝影位置朝第m圖所示徑向回縮位置轉動。 隨者第二透鏡框6的轉動’後扭轉盤簧在回縮凸輪表面21c上從第118 圖所祕置滑動到第119圖所示位置。一旦第二透鏡框6轉動到第ιΐ2圖 所_向回縮位置’那麼後可活動彈簧端猶就從回縮凸輪表面⑴運動 到與其接合輯㈣細_叫。之後^鏡框S沒有通過第二透 鏡組活練8 _縮運動沿姉33雛向賴位置轉^在第三透鏡框6 破保持於第112 _示徑向回縮位置的狀態下,透鏡峡座如的外周 部分進入徑向槽8q内,同時接合凸起0e的外邊緣進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第二徑向槽8r。 在第二透鏡框6到達徑向回縮位置之後,第二透鏡细活動框8繼 後運動,直刺達第1G圖所示的回縮位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向後運 動期間,第一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起向後運動到第以圖所 104 1269908 不的位置處’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其愤可活動彈簧端 .曰與回縮凸輪表面21c保持接合。同時,位置控輪桿21&的前端從凸 輪桿可插孔37C通過凸輪桿可插孔和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向前突 出。
如第10圖和第m圖所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6a已經運動到緊鄰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化的上 方空間内’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e已經運朗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的遠空間内’其中S二透鏡組LG2位於變紐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的 置第透鏡.,且LG3緊鄰在快門單元76後面。此外,通過前突透鏡保持 架部分51c的向後運動’低通遽波器L(}4和⑽圖像感測㈣已經從後 面進^前冑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内,因此,通過比較第9圖和第ι〇圖可以 看出’第三透鏡、组LG3和低通濾波器LG4之間以及第三透鏡组l⑺和咖 圖像感測器6G之間在光軸方向的距離,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要 比變焦透鏡準備攝影時小。即,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驗態下,第二透鏡 組⑹在徑向上位於裝有第三透鏡組LG3、低通濾、波器LG4和咖圖^ 感測器⑼的郎之外的内。在包括衫個光學元件的纽攝影透鏡筒 中,其中-個和多個可活動光學元件僅可以沿攝影光軸方向移動,不可能 使攝影透鏡筒的長度小於所衫個光學元件的總厚度。但是,根據變焦= 鏡71的谷置結構’基本上不必要在攝影光軸ζι上保障容置第二透鏡組⑽ 的任何空間。這樣就可能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小於變焦透鏡71的多個光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AF透鏡框M在形狀和支撐結構方面有多 種特點,使其能夠以—種高度節省空間的方式將變紐鏡71回缩到相^ 72内。下面將詳細討論這些特點。 ^ 105 1269908 用作以高定位精度沿光軸方向引導AF透鏡框51的主導向軸的AP導 向軸52,和用作沿光軸方向輔助引導处透鏡框51的輔助導向軸的处導 向軸53 ’位於攝景夕光軸zi徑向相對兩側上,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2沈 外側(位於不干涉變焦透鏡的任何活動元件的位置)。由於处導向軸 52矛AF ‘向車由53都不是干擾第-至第三透鏡虹⑴、LG2和⑹以及 低通;慮波g LG4之巾-個或者乡個轉礙,因此當變紐鏡71醜到相機 體72内時’ AF透鏡框51的這種結構有助於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 換句話說,根據AF透鏡框Η的這種結構,由於該對处導向轴η和
53能夠自由佈置,而不受蚊親筒22比如第二透鏡框㈣義部件的限 制,因此可以使在光軸方向上引導AF透鏡框51的每個从導向轴52和^ 的長度足夠長,以高粒精度沿練拘丨導处透鏡框51。如第9圖和 第1〇圖所示’該LCD板20剛好位於變焦透鏡筒71之後(在光姉的向 後延伸線上)補對AF導向軸52和53錢㈣徑向上位於該lcd 板科側。這種方案獲得的該對ΛΡ導向軸52和53,都具有甚至朝相機 ^後部大纽伸__度,耐奸涉尺找較大的⑽板如。
貫際上’ AF導向軸52後端延伸到如第9圖所示相機體72内低於咖板 20的一個位置處。 —此外,由於這種結構,其中AF透鏡框51所具有的形狀使第一臂部 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位於兩側表面5lc3和加之間的那個角你 向外徑向延伸,第二臂部51e從前突透鏡保触部分A位於兩側表& 和加之間的那鋪的後端向外徑向延伸,從而使由前突透鏡保持% 化的外周表面’第-臂部51d,第二臂部5le和固定透鏡筒22的内周 =導向轴52和53)所圍成的環形空__ 1娜空間不僅; 谷置第二透鏡組LG2,而且用於容置環形元件如第—至第三外透鏡筒 106 1269908 13和15以及螺環18的後端部,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相機的的内部空間。 此外,該環形空間有助於使變焦透鏡71在相機體72内進一步回縮(見第 10圖)。如果AF透鏡框51沒有上述節省空間的結構,即如果每個第一和 第二臂部Md和Sle形成在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le上從其轴向中部和轴 向4端部徑向延伸’ 1¾不像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卿樣,那麼像第二透鏡 組LG2雜的元件就不能夠回縮到第1〇圖所示它們各自的位置處。 此外’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透鏡框51構成為能夠使第三透 鏡組LG3由在其前端郎_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a讀,使低通遽波 器⑽和CCD®像感測器6〇在變焦透鏡?1回縮狀態下容置於前突透鏡保# 持木心51e後部的空間内。這就進—步最大限度地了變焦透鏡η的 内部空間。 一旦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開啟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該控 制電路140將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驅動处馬達16〇,使上述活動部件按昭斑 上翻賴_反的方式操作。當凸輪環Η㈣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轉 動日:’凸輪壞11前進,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一外透鏡筒U與凸 兩衣11义起別進’而不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轉動。在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錢的起始階段,由於後可活解簧端仍然與拆除位置保持表· 八^接。’因此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該徑向回縮位置内。如第12〇圖所 第-透鏡組活動框8進一步向前運動,使後可活動彈簧端働首先到 置置控制凸輪桿21a前端,接著脫離將與回縮凸輪表面21c接合的拆卸位 “寺表面21d。在娜段中,第二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已經沿 向^向運動到前突透鏡座部分51C前,因此即使第二透鏡框6開始沿朝 二心位置的方向繞樞軸33轉動,圓柱透鏡固定座如也不會干涉前突 鏡座部分5lc。裳一悉、 一還’·兄、、且活動框8進一步向前運動,引起後可活動彈簧端 107 1269908 4〇b在回縮凸輪表面21c上滑動,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通過前扭轉盤菁39 的彈性力,開始從徑向回縮位置轉動到攝影位置。 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進一步向前運動首先引起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沿 離開拆卸位置保持表面21d的方向在回縮凸輪表面21e上保持滑動(第ιΐ8 圖所示從左到右的方向),接著在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運動到回縮凸輪表面 21c上的預定點時,使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脫離回縮凸表面21〇。此時,從 第二透鏡框6前面觀察時,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和回縮凸輪表面2ic之間 的相對位置對應於第118圖所示的相對位置關係。結果,第二透鏡框6完 全不受位置控制凸輪桿2la的限制。因此,第二透鏡框6如第ln _所示被 φ 保持在攝影位置,而接合凸起6e的頂端受到前扭轉盤簧39的彈性力壓制 而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壓接。即,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與攝影 光軸zi重合。當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開啟時,在變焦透鏡71已經延伸到 廣角端之前,第二透鏡框6完成從徑向回縮位置到攝影位置的轉動。 § ’交焦透鏡71從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準備攝影狀 態時,儘管AF透鏡框51從其最後位置處向前運動,但是甚至在第9圖所 示準備攝影狀態下,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仍然覆蓋低通濾波器LG4和CCD 圖像感測态60的前部,所以前端表面5ici和四個側表面51c3、5ic4、51c5 · 和51 c6能夠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光通過除了第三透鏡組LG3外的任何其 他部件入射到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上。因此,af透鏡 框5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不僅作為一個支撐第三透鏡組LG3的元件,而 且還作為一個在變焦透鏡71回縮狀態下容置低通濾波器LG4和CCD60的 疋件,並且用作一個在變焦透鏡71準備照相狀態下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 光入射到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上的光遮蔽元件。 通常,支樓攝影透鏡系統的可活動透鏡組的結構必須是精密的,以便 108 1269908 不損害攝影透鏡纽的光學性能。在變紐鏡的該實施射,由於第二透 鏡組LG2受到驅動不僅沿攝影光軸Zi運動,而且轉動回縮到徑向回縮位 置,因此尤其要求每個第二透鏡框6和樞轴33具有高尺寸精度,該精度比 間單的可活動元件的精度高幾健量級。例如,在快門單元% (具有曝光 控锻置如快H S和光圈A)設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部時,如果一 個對應於樞轴33的樞軸設置在快門單元76的前面和後面,那麼該姉的 長度將受舰制,或是使___臂型婦。_,由於必縣證該 樞軸(如樞軸33)和-個用於裝入該樞軸,並相對轉動的通孔(例如通孔 6d)之間的最小間隙,因此如果該樞轴是一個短轴和一個懸臂姉,那麼L _ 職-侧隙可能引起通孔的軸線相對於樞軸的軸線傾斜。由於要求每個 第-透鏡框6和姉33具有非常高的尺寸精度,所以即使在傳統透鏡支撐 、、。構的A差内,在聽、透鏡的該實施例巾也必須防止仏見這種傾斜。 在第透鏡框6的上述回結構中,由於在第刚圖、第1〇9圖和第 113—圖中可以看到,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π分別 固疋於刖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它們在光軸方向上分別位於快門 早兀76的前面和後面,還可以看見樞軸33設置為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牙後第一透鏡框支撑板37之間延伸,因此樞軸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由 Φ 刖第-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支撐。因此,樞轴%的 軸、·泉不谷易相對於第二透鏡框6的通孔Μ的軸線傾斜。此外,由於作為支 撐樞軸33的結構的元件的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 37矛τ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位於不與快門單元%重叠的位置,因此可 以加長柩轴33而不必考慮快門單元76 (不干涉快Η單it 76)。實際上,樞 轴加長’從而其長度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的長度。依照樞 轴33的長度,延長帶樞軸圓柱部分6b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即,保證在帶 109 1269908 =:Γ*_3之間在光_上具有-個寬的接合範圍。採 透鏡框6幾村可能相對於樞軸33傾斜,因此能夠使第 -透鏡框6以高定位精度繞她%轉動。 J㈣ 從珂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 別確定前第二魏框猶板36 Η〜大㈣祕起部8j和後凸起料分 —透鏡框支魏37的位置,該前第 後第二活雜8上。制這騎構,前第二細_板36和 U做37以局定位精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行定 。=’樞軸33也以高定位精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咖進行定位。 動框8 鏡的該實Γ财’該組三個延伸部分8d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 、舌鮮^、面上’在前蚊表面8<:前面,而後蚊表面86與第二透鏡組 8地後面奸。即,_定表面&稀餘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端表面上。蚁’ _二透鏡_框8形成為—個沒有凸起的 料®柱耕,如該組三個延伸部分8d,那麼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 弟-透鏡框支撐板37就能夠分綱定在該簡單圓柱元件的最前端和最後端 表面上。 在第二透鏡框6的上述_結構中,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轴 方向從對應廣角端的位置到回縮位置的運動範圍,充分用於使第二透鏡框6 繞樞轴33從攝影位題_徑㈣錄置,那麼第二透雜6將在移向徑 向回縮位置途中干涉AF透鏡框S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Mc。為了防止該問 題的發生,在第三透雜6的上述_賴巾,在—舰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沿轴向的運動範圍足夠短的軸向運動範圍内,第二透鏡框6完成到徑 向回縮位置的獅,之後,第二透鏡框6關柱透鏡固定座&沿平行於光 軸的方向向後運動到緊鄰在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上面的一個空間内。因此, 110 1269908 ==中必須保證使圓桎透鏡固定座如平移物在前突透鏡座 較i距_ 間。為了紐第"透_在_方向運動的 光軸方向的傾細,㈣以t 的移動方向即相對於 凸輪桿2U的‘ ^⑴形成在CCD支架21的位置控制 _凸料面力「 後運動期間,以這種方式形成的 ==Γ㈣鳴端 _,彳—_墙作用力施 下靜/ 仏和第二透餘活動框8上;這樣—個反作用力比
相對;I第IP侧力A,在該情訂…個凸輪表面(對應凸輪表面21c) 動期心組活動框8運動方向的傾斜度小,在第二透鏡組8向後運 動』間该凸輪表面播壓後可活動彈簧端稱。
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是-種與固定透鏡筒22類似的固定元件,而第二 $組活動框8是-個線性可活航件;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間一 疋透鏡筒22通過中間元件比如第一和第二線性導向環叫口 1〇,而非直接 2疋魏筒22線性導向,_不繞透軸ZG轉動。在下面兩個接 ^的母個接合都存在—個間隙’這兩個接合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與 ⑴^向% 1G的接合,以及第二線性導向環1()與第—線性導向環μ 的接合。由於該原因,如果在位置控制凸輪桿⑴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施加—個很大的反作用力,就必須考慮到這種_可能導致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和CCD支架21在垂直於透鏡筒軸z〇的平面内不對準,從而給第 j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回縮操作帶來不利影響。例如, 當弟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對於其繞柩轴%的轉 動’如果該第二透鏡框6轉動到其原始徑向外界限(見第ιΐ2圖)以外, 那麼圓柱透_定座&可能會干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軸周表面。同 111 1269908 樣,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如果第二透鏡框6 在原始位置前停止轉動,即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簡位置時, 如果第二透鏡框6沒有轉動到原始徑向外界限,那麼圓柱透鏡固定座如可 能會干涉AF透鏡框51和其他元件。 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見第1〇6圖)時,通過 料鍵入導鍵可插槽37g中,使第二透鏡—精確地保持在徑向回 縮位置内,從而避免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不對準。 具體而δ,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朝回縮位置__縮過程中,其 中第二透鏡框6已經通過後扭轉盤簧4〇的後可活動彈筹端與拆卸位f 泰 保持表面21d接合而被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内,這時,導鍵a通過導鍵 可插槽37g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進入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鍵样 8P内。由於導鍵21e和鍵槽8p是沿光軸方向延伸的—個延長凸起和一觀 長槽,因此當導鍵21e接合在鍵槽8p内時,導鍵仏可以在光軸方向上相 對於鍵槽8p自由運動’避免在鍵槽8p的寬度方向上運動。由於該結構, 當回縮凸輪表面21e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祕時即使有-佩較大的反 側力施加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導鍵仏與鍵槽印的接合也能夠防 止弟4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2u在垂直於透鏡筒轴z〇的平面籲 内不對準。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能 夠精確地將第二透鏡框6鱗麵向回縮位置。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财,鮮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動到徑向回縮 仏開始接合在鍵槽8p内,但是也可以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 <向回I®位置之則或朝向徑向回縮位置作回縮運動的過程中,使導鍵 仏開始接合在_ρ内。_說,•透_最終娜持在徑向 位置時〜貞只錢第二透鏡組活祕8和位置㈣凸輪桿2丨&精確 112 1269908 對準。導鍵21e與鍵槽8p開始接合的時間可以通過例如改變導鍵2ie在光 轴方向上結構的軸向範圍而自由確定。 V鍵2le和鍵槽8p可以分別用一個與該鍵槽8p相當的鍵槽和一個與 該導鍵21e相當的導鍵代替。 儘官在上述實施例中,導鍵21e形成在包括回縮凸輪表面21c的位置控 制凸輪桿21a上,但是與導鍵2le ;(:目當的一個元件可以形成在除位置控制凸 輪才干21a之外的CCD支架的任何位置上。但是,從結構觀點,希望導鍵… 與回縮凸輪表面21e _起形成在位置控熟輪桿21a上。此外,為了將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精確地對準,希望導鍵仏形成在位置 ⑽凸輪桿2laJl,該凸輪桿用作一個能夠通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側面 與第二透鏡框6接合的接合部分。
不僅在簡凸輪表面m壓迫後可活娜簧端時施加給第二透鏡 2活動框8上的上述反作用力,而且第二透鏡框6_結射每個元件的 =位精度崎第二透鏡框6嶋作精度產生補影響。如上所述,不希望 弟二透^1 6繞_3從攝影位置雜向回馳置的__剩或不 足但疋一,如果給第二透鏡框6施加一個能夠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超過第 112圖所不役向回縮位置的力,那麼由於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圓柱 =定座6a和接合凸起㈣常靠近第二透鏡組活_的内周表面,從 峨传一種具有節省空間的回縮結構的第二透鏡框6 (見第ιΐ2圖),因此 弟-透鏡框6_縮結構受到_個機械應力。 為了防4賊械應力施加鄉三透鏡框6的贿結構上,而^ 枢軸圓柱部分的位置控婦6j上,後扭轉錄4q的後可活動彈菩端: ==1^編從输姆㈣嘛置時_ 表面1e和拆卸位置保持表面加接合的部分,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 113 1269908 動的微小誤差被後扭轉盤簧4G的彈性變形吸收。與第118圖至第12〇圖所 不上述變焦透鏡處於正常回縮操作中的前固定彈簧端4〇a和後活動彈簀端 40b相比儘f後杻轉盤簧4〇通過前固定彈簧端4如將扭矩從後可活動彈 A獅傳遞給第—透鏡框6時,前固定彈簣端術和後可活動彈簧端獅 ’又有艾到進步壓^而沿彼此接近的相反方向運動,但是由於後可活動彈 貫端4〇b可以如上所述在第一彈簧接合孔⑥内在範圍^内運動,因此如 果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從第⑽目中所示原始位置稍微向左偏離,那麼與 在第120圖所不範圍ql内第118圖至第12()圖所示的後可活動彈菁端屬 相比,該後可活動彈簧端概受到進_步壓縮而沿#近前固定彈簣端他 _ 的方向運動。耻,該後可活動彈簧端.在範圍職_這種運動能夠 吸收位置控制凸輪桿2la與其原始位置的偏差。即,在圓柱透鏡固定座如 ^接合凸起6e接觸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狀態下(在圓柱透鏡固 定座6a的外周部分和接合凸起6e的外邊緣已經分別進入徑向肖%和第二 徑向槽_狀態下),即使位置控制凸輪桿…進_步壓返後可活動彈箬端 也能夠通過後扭健簧40的彈性變形防止給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 構施加額外的機械應力。 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中,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第112圖所示徑 · 向=縮位⑽’擺料分6。陳向外表面B轉寬導槽底部,部分靠 近寬導槽8a-W底部。換句話說’寬導槽㈣底部形成在一條在柩㈣ 的軸線和第二透餘LG2#回縮光軸22之間延伸的直線中點的徑向外 側’—部分撓性PWB 77位於寬導槽8a_W内。由於這種結構,當第二透鏡 框6位於徑向回縮位置時,擺臂部分&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側支撑該 部分撓性PWB 77,如第112圖所示。第126圖中用實線表示當第二透鏡框 6處於徑向回縮位置時的撓性酬77和第二透鏡框6,並用雙關線表示 114 1269908 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第二透鏡框6。從第126圖t可以理解, 通過徑向向外推壓撓性PWB 77的第一直部77a和環形彎部77b,擺臂部分 6c防止撓性PWB 77徑向向内彎曲。 具體而言,擺臂部分6c的徑向外表面設置有一個直平表面6q,並緊接 著該直平表面6q之後設置有一個傾斜表面6r。後凸起部分6m沿光軸方向 從緊鄰直平表面6q之後的一部分擺臂部分6c向後突出(見第105圖)。在 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直平表面6q徑向向外推壓第一直部77a,同時 傾斜表面6r和後凸起部分6m徑向向外推壓環形彎部77b。該傾斜表面6r 是傾斜的,以對應環形彎部77b的彎曲。 在典型的可回縮透鏡中,撓性PWB在一個沿光軸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 件和一個固定元件之間延伸情況下,該徺性pwB必須足夠長,以便覆蓋可 活動元件的全部運動範圍。因此,當可活動元件的前進量最小時,即當可 回縮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撓性PWB傾向於下垂。由於在變焦透鏡71處 於回縮狀態下,通過回縮第二透鏡組使其位於回縮光軸Z2上和通過變焦透 鏡71採用二級伸縮結構,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大大減少,因此在該變焦 透鏡的本實施例中,該撓性PWB的這種下垂傾向特別強。由於撓性PWB 的任何下垂對可回縮透鏡的内部元件的干擾,或者撓性pWB的下垂部分進 入可回縮透鏡内部兀件内可能引起可回縮透鏡故障,因此可回縮透鏡必須 提供一種防止相關撓性PWB出現這種問題的結構。但是,在傳統可回縮透 鏡中’ 種防止結構通常很複雜。在變焦透鏡71的該實施例中,考慮到撓 性PWB 77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趨向於下垂這個事實,通過位於 徑向回縮位置内的第二透鏡框6,將環形彎部77b徑向向外推壓,這樣能夠 通過一種簡單的結構可靠的防止撓性pwB77下垂。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内 ,由於第二 Π5 1269908
透鏡框6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又繞樞軸33轉動,因此第二透鏡框6從 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運動路徑,是從攝影光軸Z1上的一點(前點) 傾斜延伸到位於前點之後和高於攝影光軸Z1的一點(後點)。另一方面, 在AF透鏡框51上其前端表面51cl和側表面51c5之間設置有一個有槽傾 斜表面51h。s亥有槽傾斜表面51h沿從攝影光軸zi徑向向外的方向從光軸 方向的前面向光軸方向的後面傾斜。沿圓柱透鏡固定座6a的運動路徑切掉 位於前端表面51el和織面51e5之間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ΐς的邊緣,從而 形成有槽傾斜表面51h。此外,有槽傾斜表面51h形成為—_表面,該表 面與圓柱透鏡固定座6a的相關外表面的形狀相符。
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開始運酬徑向晴位置之前, AF透鏡框51向後運動到其軸向運動的後界限(即回縮位置),在該位置處, AF透鏡框Si (前突透鏡座部分⑽接觸渡波器保持器部分现(止擔表 面)。在第m騎示織下,其巾处透鏡框51接贼細祕器部γ 2—lb同一第一透鏡框6還未開始從攝影位置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如果第 二透鏡框6開始沿光齡向向魏動,_又繞樞軸33齡,賴到徑向 回縮位置’那麼圓柱透定座6a的後端首先向後傾斜運動,同時接近有 槽傾斜表面51h,接著進_步向後傾斜運動,同時剛好錯過(就近掃穿 2峨,最終達到第124圖所示的完全回縮位置。即,第二透鏡框6從 ^位置聰向回縮位置_縮操作,可以__上更靠近处透鏡框 的點處完成,靠近量為該傾斜表面51h的凹入量。 ^果有槽傾斜表面51h或—個類似的表面不形成在Μ透鏡框Μ上, =二:Γ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回縮操作必須在-個比所 Κ 0更早的階段完成’續止透編a干涉料 為此,必須增加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向後運動量和位置控制凸輪桿叫 116 1269908 從CCD支架22的突出量;這與進-步使魏透鏡7卜】、型化相違背。如果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向後運動量固定,那麼就不得不增加回縮凸輪表面 21c相對於攝影光軸方向的傾斜度。但是,如果傾斜度過大,那麼當回縮凸 輪表面2lc S迫後可活動彈簣端時,就要增加施加給位置控制凸輪桿 21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不希望通過增加回縮H 表面2lc的傾斜度來防止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操作中發生螺動。相反,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由於有槽傾斜表面51h的形成,甚至在处透鏡 框51已經回縮到非常靠近af透鏡框51的點之後,也能夠進行第二透鏡框 6從攝影位置_向_位置_縮運動^即使f二透敎活動框8 的向後運動量有限,_凸輪表面仏也秘姆於雜方向很大程度地 傾斜。這樣能夠使變焦透鏡71進一步小型化,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回縮運動平穩。與AF透鏡框51類似,CCD支架21的其頂表面上有槽傾 斜表面51h後面設置有—個有槽傾斜表面抓,其形狀與有槽傾斜表面仙 的开/狀相同有彳胃傾斜表面51h和有槽傾斜表面加依次沿圓柱透鏡固定座 6a的運祕徑形成’形成為—個單—傾斜表面。儘管該处透鏡框μ作為 -個在所不實施例中被沿光軸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件,但是即使類似处透 鏡框5丨的該透鏡框是一種不沿光轴方向被導向的透鏡框,一個類似处透 鏡框51的透鏡框也可以形成—個相當於有槽傾斜表面灿的有槽傾斜表 面,並具有類似上述有槽傾斜表面51的特點。 ^ 中可以理解,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结構被設計成在AF ϋ ^ 51如弟123圖和弟124 _示已經回縮職处透舰5丨軸動^ 界限(回縮位置)的肤能 ’ 心,在弟二透鏡框6向後運動同時又向外徑向 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第- 弟一逯鏡框6不會干涉AF透鏡框51。在該狀態Ί 一旦主開關斷開,控制雷跤你/机〜 〇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AF馬達160, 117 1269908 AF透鏡框51向後移動到其回縮位[但是,如果处透鏡㈣在主開關 斷開時由於某種原因意外地不能夠回縮到回縮位置,那麼处透鏡框Μ可 能干涉該第二透鏡框6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起向後運動並同時轉動到 徑向回縮位置過程中間的運動路徑(見第127圖和第129圖)。 外二方止心生化種問題’魏透鏡71設置有一個自動保險結構。即, 透見忙6的擺以刀6c上设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後突出到第二透鏡紐 ⑹後端以外的後凸起部分6m,而处透鏡框51的面對後凸起部分如的 刖突透鏡座部分51e的那部分前端表面如上,設置有—個從前端表面 Mcl向刖突出的肋狀延長凸起Mf(見第⑵圖、第124圖和第⑵圖至第 130圖)。如第13G圖所示’延長凸起则直延長,並位於—個垂直於攝 影光轴Z1的平_,在第二透鏡6從攝影位置轉_徑向回縮位置的轉動 中,對應後凸起部分6m (接觸表面6n)繞框軸33的轉動範圍。後凸起部 分6m和肋狀延長凸起51f是上述自動保險結構的元件。 採:自動保險結構,一旦主開瞒開,在处透鏡框Μ不回縮到回縮 位置㈣外地未到達回縮位置的狀態下,即使第二透鏡框6開始回縮到徑 向回縮位置,後凸起部分6m的接觸表面6n也能夠首先可靠地接觸处透 鏡框的肋狀延長凸起51f。這樣,即使發生故障,也能防止第二透鏡組 LG2與AF if鏡框51碰撞而被擦傷或損壞。換句話說,由於第二透鏡框6 在任何角位置處’後凸起部分6〇1的勒路縣雜方向上不鮮三透鏡組 LG3重合’所以除了後凸起部分6m之外,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都不可 能接觸第三透鏡組LG3轉傷第三透鏡组⑹。因此,由於後凸起部分細 和延長凸起51f ?、是第二透触LG2與处透雜51㈣相互接觸的部 刀,因此即使在主開關斷開時处透鏡框51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也能夠 防止第一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LG3的性能變差。如果發生這樣一種故 118 1269908 ㈣麼處於向後運綱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過程中的第二透鏡框6,就 月匕夠通過後凸起部分6m強有力的推動未到達回縮位置的af透鏡框^。 注意,儘管在所述實施例中,接觸表面6η和肋狀延長凸起^是(可 能)接觸表面,但是也可以提供另一個實施例,其中第二透鏡框6和^透 鏡框51的(可能)接觸表面不同於所述實施例中的接觸表面。例如,可以 在AF透鏡框51上設置一個凸起,其類似後凸起部分的凸起。即,可以提 供-:適當的位置’在第二透餘LG2和第三透鏡組⑽接觸任何其他元 件之4,使上述凸起和另一個元件彼此接觸。 —接觸表面6η位於-個與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而延長凸起讲 φ 的前表面形成為-個傾斜接觸表面51g,如第128圖所示,該鱗表面向垂 直於攝影光軸Z1的光軸的一個平面傾斜,傾斜角度為赠。該傾斜接觸表 面5_沿後凸起部分6m從第二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位置運動到第 二透鏡框6處於徑向回縮位置時的位置的運動方向(第128圖至第⑽圖 所不向上)上’朝光軸方向的後部傾斜。不像所述實施例那樣,如果該延 長凸起51f的前表面形成為一個平行於接觸表面如的純粹平面,那麼在延 長凸起沿和接觸表面6n之間產生的雜阻力敎,阻礙第二透鏡框6的 順繼動’結果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向後運動同時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 =私中接觸表面6n接觸延長凸起5lf。相反,根據自動保險結構的該實 把例’ sS—透鏡框6纽向後運制時又躺顺向回驗置的過程中 間時,即使接觸表面如接觸延長凸起51f,由於延長凸起沿相對於接觸 表面如傾斜’因此不會在延長凸起训和接觸表面如之間產生很大的摩擦 力。化樣即使發生上述故障’也能夠可靠地回縮變焦透鏡71,而在延長凸 (51f和接觸表面6n之間只有很小的摩擦力。在該自動保險結構的本實施 例中,將第128圖所示的傾斜角_所希望的傾斜角度設定為3度。 119 1269908 可以形成該延長凸起51f,使有槽傾斜表面51h與固定在圓柱透鏡固定 座6a後端的光遮蔽環9接觸,在af透鏡框51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而未 到達部分比後凸起部分⑹接觸延長凸起部分少的情況下,使該有槽傾 斜表面5lh與该自動保險結構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傾斜接觸表面5匕起同樣 作用。 7 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位置,即使第二透鏡組LG2處於攝影位置,在 第二透鏡組LG2沒有觸影練Z1精確重合的航下,第二透餘收 的光軸位置可以在-個垂直於攝影光軸Z1的平面内的多個方向上進行調 整。這種磐通過兩個定位裝置實現:第_定位裝置,其調整前透鏡 ^ 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及 第二定位裝置,其用於調整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與第二透鏡框6的 接a凸起6e的接合點。第一偏心軸MX和第二偏心軸My是第一定位裝置 的疋件;前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的位置通過轉動第—偏心軸34χ和第二偏心軸3代進行調整。轉動限 制軸35是第二定位裝置的元件;偏心銷说與接合凸起&❸接合點通過 轉動轉動限制軸35進行調整。 首先’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前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P # 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的第—定位裝置。如上所述,第一偏心 軸34X的刖偏心銷34x_b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恤内,在第—垂直延長孔 地内能夠沿孔縱向運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而第二偏心軸阶的後偏 心銷34Y-b插入水平延長孔地内,在水平延長孔旅内能夠沿孔縱向運 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如第11G圖、第114圖和第115圖所示。第一垂直 延長孔36a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〇的垂直方向一致,垂直於水平延長孔施 的縱向’水平延長孔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的水平方向—致,如第⑽圖、 120 1269908 第U“4齡第115圖所示。在下面的描述中,第—垂直延長孔恤的縱向被 %為Y向”,而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被稱為“χ向,,。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上的第一垂直延長孔37a的縱向平行於前第二 透鏡框蝴反36的第-垂直延長孔36a的縱向。即,第一垂直延長孔Μ 沿Y向加長。該第-垂直延長孔36a和第一垂直延長孔37a沿光轴方向分 卿成在前、鄕二舰框支魏36和3?上的械位置處。水平延長孔 37e的縱向平行於水平延長孔他的縱向。即,水平延長孔…沿χ方向加 長。水平延長孔36e和水平延長孔37e沿光軸方向分別形成在前、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36和37上的相對位置處。與前偏心鎖3偏類似,後偏心銷 · 34XC在帛$直延長孔37a内可以沿γ向運動,但不能沿X向運動。前 偏、銷34Υ b在水平延長孔37e内沿X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γ向運動。 與該對第-垂直延長孔36a和37a以及該對水平延長孔脱和%類 似,前第二透鏡框支雜36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6f驗向平行於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7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7f的縱向,同時,第二垂直延長孔祕 和第-垂直延長孔37f沿光軸方向形成在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卩 上的相對位置處。該對第二垂直延長孔36f> 37f都沿γ向加長,平行於該 對第-垂直延長孔36a和m延伸。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附内的前凸起 _ 部8j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6f内沿γ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X向運動。與前 凸起部8j類似,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7f内的後凸起部8]^第二垂直延 長孔37f内能夠沿Y向運動,但不能沿X向運動。 如第113圖所示,大直徑部分34X-a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奵内,因 而不沿其徑向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x_a的軸(調節軸ρχ)轉動。 同樣,大直徑部分34Y-a插入到第二偏心軸支撐孔沿内,從而不沿孔徑向 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Y-a的軸(調節軸ργι)轉動。 121 1269908 前偏心銷34Y七和後偏心銷34Y-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Y-a的轴 偏心的共同軸線。因此,第二偏心軸34γ在調節軸ργΐ上的轉動引起前、 後偏心銷34Y-b和34b-c繞調節軸PY1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轴ργι 的圓圈内轉動,從而引起前偏心銷34¥七沿¥向推壓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6 ϋ沿X向運動’同時引起後偏心銷34Y_c沿γ向推壓後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37並沿X向運動。此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孔3如和第二垂直延長孔 36f沿Y向加長,因此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沿丫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前 偏心銷34Y-b和前凸起部8j沿相同的方向導向,同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 孔37a和第二垂直延長孔祝沿γ向延長,因此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才反3厂沿 # Y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後偏心銷34丫<和後凸起部&沿相同的方向導向。 因此,可以改變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前固定表面仏 上的位置,從而調整第二透鏡組1^2在丫向的光軸位置。 前偏心銷34X_b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X-a偏心 的共同軸線。因此,第-偏心軸34χ在調節軸叹上的轉動引起前、後偏 。銷34X-b和34X-C繞5周整ρχ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軸ρχ的圓圈 内轉動,從而使祕,34X.b沿X向推麟第二透鏡框支撐板%並沿γ 向運動,同時使後偏心銷34X_C沿Χ向推動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並沿Υ · 向運動。同時,儘管前偏心銷34Y_b和後偏心鎖34Y_c可以分別在水平延 長孔36#水平延長孔37e_X向運動,但是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附 不能在X向上減於前凸起部㈣動,前第二透鏡框捕板%繞— 個波動抽(未示出)擺動,該波動軸沿大致平行於前、後凸起部8』和汰 的共同軸的方向在該共同軸附近延伸,同時由於第 X向上相對於前凸起部叫因此該後第二透鏡框二繞::動在 轴擺動。該波動軸的位置對應於下面兩個結果位置:—個前結果位置,其 122 1269908 位於涉及別偏〜銷34Y-b的水平延長孔細的位置和涉及前占起部幻的第 二垂直延長孔36f的位置之p彳4 ^, 曰 1和一個後、纟σ果位置,其位於涉及後偏心銷 3似的水平延長孔37e的位置和涉及後凸起部故的第二垂直延長請 2置之卩a1 ϋ此,姐動麵過前、後第二透雜支撐板36和37繞該 f織辭躲自_ m魏晴⑽和37繞該波 動軸的擺動,引起樞轴33、、儿y ^ n i a /D X向大致祕性運I目此,第二透鏡組LG2 通過弟-偏心轴34X在調節轴ρχ上的轉動而沿χ向運動。
弟=圖表不第一定位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該第一定位裝置用於調 :二後:二透鏡框支軸、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該 弟疋位衣置的办施例與上述第—定位裝置的不同在於:與前凸起部 Γ4凸起部8k接合的—個前傾斜延長謂,和—倾傾斜延長孔戰替 == 延Γ3:第二垂直延長孔聊別形成在前和後第二透鏡框支 牙 上。β亥刚傾斜延長孔36f和該後傾斜延長孔37f,相互平行地 =孔ϋ向和γ向都有—定的傾斜度’都與光轴方向對準。由於前傾斜 ^長孔36f和後傾斜延長孔37f的每個孔都包含乂向分量和γ向分量,因
H-偏心軸34Y在調節軸ργι上的轉動使得前傾斜延長謂,和一個 2斜延長孔37f,相對於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狄沿γ向運動同時輕微 日士動。因此’前、後第: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Υ向運動,同 守匕們各自的下端部沿χ向輕微擺動。 軸ΡΧ上的轉動使門龍一納士 弟一偏心軸34Χ在調節 咏動使传别、後弟一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χ向運動,同時 γ向上輕微運動(擺動)。因此’可以通過第一偏心轴34χ的操作鱼第 -偏㈣34Υ的操作相結合,在一個垂直於攝影光軸ζι的平面内,在多個 方向调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在通過操作第—偏心軸縱和第二偏心軸34γ調整第二透鏡組⑹ 123 1269908 的光軸位置之前’需要鬆開安裝螺釘66。在調整操作結束之後再鎖緊安裝 螺釘66。之後,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36和37被緊固於前固定表面& 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保持在各自的調整位置處。因此,樞轴33也保持 在其調整位置處。因此,由於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取決於樞轴幻 的位置’所以第二透餘LG2的綠位置核持在其機位置處。由於光 軸位置調整操作的結果,安裝螺釘66已經從其以前的位i徑向運動;但是, 因為安裝螺釘66沒有徑由於敎軸部分-較鬆裝配在第ιΐ3圖 所示螺釘插孔8h内’通過光滅置操作而干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程度,因此也不會出現問題。 φ -種二維定位裝置組合了-個可沿第一方向線性運動的第一可運動階 段和-個可以沿垂直於第-方向的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二可運動階段,其中 將要被調整位置的-個物體在第二可運動階段被固定,該二維定位裝置是 本領域公知技術。這種傳統二維定位裝置通常很複雜。相反,由於每個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被支撐在一個對應的單個平 表面(刖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可以沿χ向和γ向在該平 表面上運動,使其能夠獲得-賴單的二維定位裝置,於調整前、 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36和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的位置的上述第 · 一定位裝置很簡單。 儘管上述第-定位裝置包括兩個用於支撐第二透鏡框6的支撐板(該 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它們沿光軸方向彼此分開以便增加支撐第 ^透鏡框6的結構的穩定性。第二透鏡框6可以侧其中的_個支樓板支 撐’在此情況下,第-定位裝置只能提供在這一個支撐板上。 :」而在第一定位裝置的上述實施例中,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 第-透鏡框支撐板37佈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每個第一和 124 1269908
第二偏心軸34X的前蠕和後端都分別設置有—對偏心鎖(34χ姊3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分別設置有—對凸起部⑼和%)、言 種方案’偏心軸34X和34γ _動都能夠使該對第二透鏡框讀板^ 37作為整體讀平行熟.而言,用—個接合在槽順内的螺絲刀 轉動第-偏心轴34Χ,使前、後偏心銷_和34x_e沿相同的轉動方向 -起轉_ _齡量,從而韻對^透鏡框支撐板%和37作為—個 顏元件沿X向平行運動。_,用―個接合在槽34γ相的獅刀轉動 第二偏心軸34Υ ’使得前、後偏心銷34仰和34y_c沿相同的轉動方向— 起轉動相同的轉動量,從而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3γ作為_個整 體元件沿Υ向平行運動。當分別採用接合在槽3偏和3偏内的螺絲刀 轉動第-和第二偏心轴漱和34γ時,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無偏差地 完全追隨鮮二透麵支魏36的。鼠,第二透敝lg2的光轴不 會由於第-定位裝置的操作而傾斜,這樣就能夠在—個垂直於攝影光轴^ 的平面内’以高餘精度沿多個方向二維調整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轴位置。
由於第一和第二偏心軸34χ和34γ被支撐和固定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其中該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和37佈置於快門單元76的前、後側,所以每個第一和第二偏心軸34χ和 34Υ被加長’使其長度像樞軸33的長度那樣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 軸方向的長度。這防止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傾斜,因此能夠在一個垂直於 攝影光軸Ζ1的平面内’以高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在二維平面上調整第二透 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與第二透鏡框6的接 合凸起6e的接合點的第二定位裝置。如第111圖和第112圖所示,轉動限 制轴35的大直徑部分35a可轉動裝配到通孔加内,其中偏心銷35b從通 125 1269908 後端向後突出 對於通孔8m轉動, I部分35a。 。>主意,轉動限制軸35的大直徑部分35a自身並不相 但疋如果預先施加一定量的力,那麼就能夠轉動該大直
如弟109圖所示,偏心銷说位於第二透鏡框6接合凸起㈣端的運 ,徑-端,偏心銷35b從大直徑部分故後端向後突出,使偏心銷扮 ^第117圖所示偏離大直徑部分故的軸。因此,偏心銷35b在其軸 周即軸PY2)上的轉剌起該偏心銷说繞調節軸^轉動,從而使該 銷35b沿Y向運動。由於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用作一個確定第 一透鏡框6的攝影位置的元件,因此偏心銷35b在Y向的位移引起第二透 生.2/σΥ向運動。因此’第三透餘lg2的光軸位置可以通過轉動限 J軸35的钴作而在γ向進行調整。因此,第二透鏡組_的光轴位置可 Γ通過結合使轉驗娜35和第三偏心軸34Y而在Y向進行調整。在 —爲車由34Y的調整範圍不足的特定情況下,希望輔助操作位置限制 35 〇 如第110圖所示,第-偏心軸34Χ的槽34X_d,第二偏心軸34γ的样 34Y-d和轉動限制軸35的槽35C都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面。二 1 ’設置奸字槽_的安賴釘66 _«露於第二透鏡組活驗8的# :面。由於這種結構,第二透鏡组LG2的光軸位置可以用上述第—和第二 =位裝置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在二維平面内進行調整,即第一和 弟二定位裝置的所«作元件都可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接觸 到。另—方面’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徑向外側的第-外透鏡筒12的内 周表面上&置有内法蘭12e,該内法蘭徑向向内突出,與固定環3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如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12c上設置有 126 1269908 四個螺絲刀插孔12gl、12g2 ' 12g3、12g4。這些插孔分別沿光軸方向穿透 内法蘭12c,以便槽34X-d、槽34Y-d、槽35c和十字槽66b分別暴露於第 一外透鏡筒12的前部。一個螺絲刀可以分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通過四個螺絲刀插孔12gl、12g2、12g3、12g4分別與槽34X-d、槽34Y-d、 槽35c和十字槽66b接合,而不用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拆卸第一外 透鏡间12。如第2圖、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切掉與螺絲刀插孔、 12g3、12g4對準的固定環3的部分,以便不干涉螺絲刀。通過拆卸透鏡擋 蓋1〇1和緊鄰在該透鏡擋蓋101之後的上述透鏡遮擋機構,使四個螺絲刀 插孔12gl、12g2、12g3、12g4各自的前端暴露於變焦透鏡71前部。由於 该結構’採用上述第一和第二定位裝置,基本上除了透鏡遮擋機構,不用 拆卸變焦透鏡71的元件,即在大致完整的形式下,就能夠從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前部二維地調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因此,即使組裝過程 中’第二透鏡組LG2的偏向度超過公差,採用第—和第二定位裝置也能夠 在最後組裝過程忖便地在二料面_整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轴位置。 這能夠提高組裝過程的可操作性。 上面主要討論在數位相, ν 阳财丨叩町,不日微篮内容置|
透鏡組LG2和位於第二透鏡組之後的其他光學元件的結構。下面將中 論當數位相機70的主__時,容置第—透鏡組LGi的變焦透鏡7 結構改谁。 如第2圖所示’第-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仏在其相對於攝影光㈣ 的徑向相對位«分別設置有-對第—物⑶,同時第_透鏡_節環2 的外周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對應的-對導向凸起2b,這些導向峡沿彼此背 離的相反方向軸向向外突出,並被可滑動裝配在該對第一導槽必内 第9圖、第⑷圖和第142圖中只表示了 —個導向凸起㈣目應的第一導 127 1269908 4對第—導槽12b平躲攝影光軸η -透鏡組挪環2的組合件可以通過 透鏡框!和第 的接合:相_-外_ 12沿絲_第_導槽⑶ 導二=;。:::於第-外透鏡^上,_對 U疋ί衣3在其相對於攝影朵羞 — 設置有-對彈簧接收部分3a,以便一對壓縮盤菩 =_對位置處 裝在該對彈簀接收部分3a和該對導向凸起以之 #財式分別安 盤簧24的彈性力,第 口此,借助該對壓縮 向後偏置。 透鏡組她2在光財向上相對第-外透鏡筒12 在數位相機70的組裝過程中,第一透鏡 2在光轴方向的位置可以通過改變陽螺紋丨 ^—透鏡組調節環 陰螺紋仏的接合位置進行調整/於《透鏡組調節環2的 了1顧整㈣可以在變_鏡71處於第141 ° ^141 ”第一透鏡組LG1 -起树於第,鏡_ ::嘯⑼—魏叫_元1 =1: 一步向後運動之後(見第142圖),第-外透_= Γ 相對於第一透鏡框1和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一起向後運動, 24。即姻魏71 __驗置時,第-外 ^ 回m種-定方式被容置,該方式能夠減少第 2轴方触置調整的轴向餘量(空間)。這種結構能夠使變焦透鏡全部更 w %入械體72内。通過螺紋(類似於陰螺紋以和陽螺紋⑷將透鏡 框(相當於帛—軸1 υ伽獅侧(嫩帛-外透鏡筒⑵ 上,亚在该透鏡框和該外透鏡筒之間不設置任何中間元件(相當於第一透 128 1269908 鏡組調節環2)的傳統伸縮透鏡筒在本領域是公知的。在這種伸縮式透鏡筒 =,由於斜透鏡筒縮人相機翻的縮人勒量誠雜的械縮入運動 量相同’因此該外透鏡筒不能姆於該透鏡框進—步向後運動,不像該變 焦透鏡的本實施例的第一外透鏡筒12那樣。 第-透鏡框1的後端設置有—個環形端凸起lb (見第133圖、第以 圖、第田⑷圖和第142圖),其後端位於第一透鏡組⑹後表面上沿光轴方 :的取後點,因此環形端凸起lb的後端接觸快門單元%的前表面,從而 當變焦透鏡7丨回__位置時防止第—透鏡組⑽後表面接觸快 76以避免其被損壞。 ^ 在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可以形成兩個以上 的導向凸起’其中每個導向凸起職每料向凸起⑪,並且每個導向 的形狀可以任選。根據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導向凸起的數量,在固定環3 从可以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彈簧接收部分,其中該每個彈簧接收部分對應 母=餐接收部分3a,並且每個彈簧接收部分的形狀可以任選。此外,該 ,黃,收部分3a不是必需的;該對壓縮盤箐%可以以受壓方式分別安 裝在固定環3後表面上對應的兩個區域和該對導向凸起沈之間。 第-透鏡組調節環2在其外周表面前端上,繞攝影光轴21大致等相 # _設置有-組四健合凸起2e (見第2圖),這些接合凸起都與固定環3 的刚表面3c接合。通過該組四個接合凸起2c與固定環3的前表面3c (見 弟9圖和第⑷圖)的接合(卡銷接合)奴第—透鏡組調節環2相對於 固定環3 (即姆於第-外透· 12) _向勒後界限。触四個接合 凸起2c用作一組接合卡銷。 --而。的内邊緣上設置有_組四個槽儿(見第:圖),分 別對應於該㈣财凸起2e,㈣《合娜可峨面分別插入 129 1269908 :=:3b内,並在該組四個接合凸起2c從後面插入該 後通過轉動第-透鏡組調節環2和固定環 2之 射另-個環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從續=接 =的前表心接合。在第—透鏡組調節環2和固^環ς 的轉動操作之後,每個接合凸於的後端表面2ci通過 rrrt嶋簡叫陶帛2 _見的固定 的個表面)上。献四個接合凸起2c與固
結合防止第-透舰i和第—透鏡組靖環2的組合件從2==^= 的後部_來,並_定第-透鏡_環2姆料-外= 的軸向運動後界限。 #夕卜透鏡同12 :變焦透鏡71如第1G圖和第142圖所示全部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 祕弟-透鏡組爾環2已經通過進—步齡_縮盤簧%,而相對於 Γ外透賴12從第141 _示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位置處稍微向前運 ^,因此救四個接合凸起2e的後表面加脫離固定環3的前表面允。但 是’:旦變焦透鏡7i進人請圖所示準備攝影狀態,那麼後表面加重 新與财表面3e接合。因此,在透鏡筒71醇備攝餘態下,四個接 合凸起2c的後表面2cl和前表面3c用作確定第一透鏡組⑹相當於第一 外透鏡筒12在光財向位㈣參考表面。_這麵構,即使在變隹透鏡 71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一透鏡組⑹相對於第-外透簡12的軸向 位置發_化,只要魏透鏡7卜準備攝影,第—透鏡組⑹就借助該對 壓細盤貫24的動作自動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可以在第-透鏡組調節環2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形成至少兩個但 除四個之外的任意個接合凸起,其巾每個凸起對應於四健合凸於中的 -個凸起。根據第-透鏡_節環2的接合凸起數,可以在固定環3上設 130 1269908 置至少兩個但除四個之外的任意個槽,其中每個槽對應於四個槽北中的一 個槽。此外,只要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每個接合凸起可插入固定環3的 對應槽内,那麼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每個凸起的形狀以及固定環3的每 個彈簧接收部分的形狀就可以任選。 如上所述,當變焦透鏡71從準備攝影狀態變化到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鏡柩㈣定第二透鏡組LG2 _柱透鏡座部分6a,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著月離攝影光軸Z1的方向繞樞軸33轉動,同時固定第三透鏡組⑹ 的AF透鏡框51進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中的一個空間内,其中該透鏡座 部分6a已經從該空間中回縮(見第134圖、第136圖和第137圖)。此外,φ «又焦透鏡71仗準備攝影狀態變換到回縮狀態時,固定第—透鏡电⑹ ㈣一透餘丨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進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見 第133圖和第135圖^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必須設置兩個内部空間: 一個緊鄰在中心内法蘭私之前的前内空間,它允許第一透鏡框i沿光轴方 向在其中運動’以及-個緊鄰在中心内法蘭8s之後的後内空間它允呼第 二透鏡框6沿—個垂直於攝影光㈣的平面縮入,並允許AF透鏡框51 H。光軸方向運動。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快門單元%,更具體 為其個執仃機構,被設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内部,其以節省空間的φ 方式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空間最大化,從而容置—偏上的透鏡 7圖顯示快門單以的元件。該快門單元%設置有-個底細, 2座=-個中心圓孔咖,其中心位於攝影光軸ζι上。該底座則前 :此夠在第140圖中看見的—個表面)上高於圓孔施的部位,設置 t ^座12 —彳爾綱1胸__構撕 °又~個谷置快門執行機構⑶的大體為__容置槽讓。 131 1269908 在快門執行機構131裝入容置槽議i之後,一個固定板i2i被固定於該 快門執行機構支樓部·上,從而使該快門執行機構⑶通過底座⑽支 撐在該底座前部。 該快門翠元76設置有-個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〇c,該元件固定於 -沖後Ρ坆底座120後面觀察,其位於圓柱槽l2〇bl的右側。該快 門單元76設置有一個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該支撑蓋具有一個容置光 圈執行機構m的大體為圓柱形的容置槽既。該光圈執行機構支樓蓋⑵ 固定於細執行機構支揮元件120c後部。在光圈執行機構132裝入容置槽 心之後,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m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⑽後φ 部\從而能夠由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既將光圈執行機構ΐ32支撑在該 κ—灸卩㈣單70 %②置有—個蓋環123,該環111定於光圈執行機 構支撐盍122上,用於覆蓋其外周表面。 固定板121通過安裝螺钉129a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撐部隱上。 該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0c通過安裝螺钉12%固定於底座⑽後部。 此外,該細執彳请_树12G_—個絲衡i29e峡於固定板 ⑵上。細執行觸讀元件版的下端赠置有—侧_人錢螺 釘12%的螺釘孔,該下端部形成為—個後凸起岭腕。 、# 快門S和可調光圈A安裝於底座12〇後部,緊鄰在光圏執行機構支撑 元件隱財邊。嫌似置有—雜賴&和Μ,該可調光圈A 設置有-對光圈^ A1和A2。該對朗^ si和幻分別峨底座⑽ 後部向後突出的第-對鎖(未示出)為轴轉動,該對光圈葉片〜和…分 別以從底座120後部向後突出的第二對鎖(未示出)為軸轉動。第一和第 二對銷在第則令未表示出來。快門單元76在快門s和可調光圈A之間 設置有-個隔板125,用於防止快門s和可調光圈a相互干涉。快門s、隔 132 1269908 板125和可調光圈A按照該順序從前到後沿光軸方向固定於底座12〇後 部,隨後,葉片固定板126被固定於底座120後部,以便將快門δ、隔板 125和可調光圈A固定在底座120和葉片固定板126之間。隔板125和葉 片固定板126分別設置有-個圓孔125a和一個圓孔驗,待攝物像的光線 通過這些孔,通過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濾波器LG4入射到CCD圖像感 測态60上。圓孔125a和126a與底座120的中心圓孔i20a對準。 快門執行機構131設置有一個轉子13ia、一個轉子磁鐵(永久磁鐵) 131b、一個鐵製定子131c和一個卷軸131d。轉子131a設置有一個徑向臂 部,和一個偏心銷131e,該偏心銷從徑向臂部頂端向後突出,插入該對快 · 門葉片S1和S2的凸輪槽Sla和S2a内。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77控 制轉子131a轉動的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卷軸1314上。電流通過繞在 卷軸131d上的導線束,使轉子131&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 後轉動。轉子131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131e向前和向後擺動,從 而通過該偏心銷131e與凸輪槽Sla和S2a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快門葉片W 和S2開啟和關閉。 μ 光圈執行機構132設置有一個轉子132&和一個轉子磁鐵(永磁鐵) 132b。該轉子132a設置有一個具有兩個九十度彎的徑向臂部。以及一個從 · 向臂部頂端向後突出的偏心銷132c,該偏心銷插入該對光圈葉片八工 和A2的凸輪槽Ala和A2a中。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77控制轉子η% 轉動的導線束(未不出)捲繞在該光圈執行^^施和該光圈執行機構支 撐盖122上。電流通過繞在光圈執行機構12〇c和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 上的導線束,使轉子132a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後轉動。轉 子132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必向前和向後擺動,從而通過偏心 銷132c與凸輪槽Ala和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光圈葉片和八2開啟 133 1269908 和關閉。 决門單元76製備成-個預製元件,裝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並固定 在其上。如第1G8圖和第11G圖所示,快門單元%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中由”支撺’使底座1〗G緊鄰在中心内法蘭&的前面。撓性p·77的終 端部77M皮固定於固定板121的前表面上(見第1〇8圖:第ιι〇圖、第⑶ 圖和第135圖)。
,第-透鏡組活動框8是與其他轉動環如凸輪環u同軸關柱形。第」 透鏡組活動框8的軸線與變焦透鏡71的透鏡筒軸z〇重合。攝影光轴η ^ 下偏離透鏡祕Z0,保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有—些可以使第二透辦 =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空間(見第11〇圖至第ιΐ2圖)。另一方面,^ 、姜第透鏡、’且LG1的第透鏡框!是圓柱形,其中心位於攝影光轴η上 並被沿攝影光㈣導向。由於這種結構,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由第_ 透鏡組⑽佔據的空間被確保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喊鏡筒軸ζ〇的下 面。因此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從攝影光軸ζι開始透鏡筒轴z〇细 j即面於透鏡筒軸Z0)的中心内法蘭8s前面,很容易保較夠的空間◦ 刚方蝴,以便快門執行機構131及其支撐元件(快門執行麟支撐箱 和固定板叫位於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上前方空間内。採月 儀構’即使第-透鏡框丨如第135圖所示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 部進入如動框8,第-透鏡框丨料干涉快門執行結構ΐ3ι,也不干獅 疋板⑵。具體而言’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崎⑵和綱 固定板⑵之後的快門執行結構m位於—個軸向範圍内,第㈣ 被沿光軸方向定位於該㈣範即,固定板⑵和快門執行 =Γ鏡組LG1的徑向外側。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利用第二透_ 動框8的内祕1 ’從而有助於進—步減小變焦透鏡71的長度。 134 1269908 儘管為了便於說明,第133圖和第135圖中沒有表示出圍繞第一透鏡 框1的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但是固定第-透鏡組⑽的第-透鏡框i位 於弟-外透鏡筒丨2内並得到支撑,通過第m圖所示的第一透鏡組調節環 2與弟一外透鏡筒12 一起沿光軸方向運動。第一外透鏡筒㈣内_ 在其南棚定第-透鏡框i和第—透鏡_節環2 _分設置有—個通孔 12C1,該通孔從第—外透賴12前面錢峨察大致為伽,並沿光轴方 向穿過第-外透鏡筒12。通孔12cl的形狀能夠使固定板⑵從後面進入通 孔咖。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位置時,固定板ΐ2ι如第糊所示進入 通孔12cl。 在位於中心内法蘭8s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内空間内,不僅 AF透鏡㈣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 (第三透鏡组lg3)沿高於攝影光軸 U的光軸方向移進和移出,其中攝影光㈣低於透鏡筒簡,而且當變 焦透鏡71縮人相频72 „,_鏡_ & _娜η縮入位 於透鏡筒軸zo對面的空間内。因此,在與透鏡筒㈣和攝影光轴η都正 交的-條直線見㈣圖)的方向上(垂直方向),在第二透鏡組活 咖内中心法蘭8S後面,基本上不存在額外空間。在與直線⑽垂直並 與攝衫先軸Z1正交的一條直線M2的方向上(見第,在第二透鏡 組活咖⑽直線M1 _ (左側和糊)娜二透鏡罐框8的中 心法蘭8S後面的_表面,成魏轉了既不干涉第二透鏡組LG2也不干 涉弟二槪组LG3的兩側空間。如第m圖和第ιΐ2圖所示,兩側空間中 位於如第m圖所示左侧(從第二透鏡框8後部觀察時,透鏡筒軸z〇和攝 影光轴Z1的左側)的左側空職部分用作可擺動第二透鏡框6擺臂部分& 仏動的‘用作谷置上述第_定位裝置的空間,這樣就能夠調整前、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上述兩 135 1269908 側空間位於如第m圖所示右側的右側空間被用作容置光圈執行機構出 及其支撐元件(細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123)的郎,以便光圈執 行機構132及其支撐元件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周表面定位。更具體 而言,光圈執行機構132及其支撐元件(光圈執行機構支擇蓋122和蓋環 123)位於直線M2上。因此,如第⑴圖、第112圖和第137圖中能夠理 解的那樣’光圈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123既不干 涉第二透鏡組LG2的獅顧,也不干涉第三透鏡組LG3的運動範圍。 具體而言,當魏透鏡71處於回縮狀騎,在第二魏贿動框8内 中心内法蘭8s後面,第二透鏡組LG2(圓柱透鏡固定座6a)和第三透鏡組LG3 (前突透鏡座部分51c)分別容置在透鏡筒軸2_上、下兩側,而上述第 -定位裝置和細執行機構132靠於透鏡筒軸ZG的糊和左側。這樣, 當變焦透鏡71的醜狀態下,就關最大限度地_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内部空間。在該狀態下,錢執行機構支撐蓋122、蓋環123和光圈執行 機構132在徑向上位於容置第二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⑹的空間外側 的空間内。這樣就有助於進一步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 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快門單元12〇的底座12〇位於中心内法 蘭8s丽面,而光圈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η]都 位於中心内法蘭8s後面。為了使光圈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 122和盍環123能夠在中心内法蘭8S後面延伸,中心内法蘭8s設置有一個 大體為圓形的通孔8sl (見第110圖至第112圖),其中該環123安裝在該 通孔8sl内。在通孔8sl下面,該中心内法蘭&還設置有一個容置槽8s2, 其谷置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0c的後凸起部分i2〇cl。 AF透鏡框5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上,圍繞該前突透鏡座部分51c 的四側表面5lc3、51c4、51c5、51c6中的側表面5ic4上設置有一個槽51i, 136 1269908 其疋通過切掉一部分前突透鏡座部分51c而形成的。該槽5li的形狀對應於 %蓋123外周表面的形狀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容置槽8s2的形狀,以便 前突透鏡座部分51e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錢下不會干涉環蓋123和容 置才曰8s2。即,當變焦透鏡全部縮入相機體72内時(見第122圖、第130 圖彳第137圖)’環盍123的外周部分和容置槽8s2部分進入槽义内。這樣 就進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空間,減少了變焦 透鏡71的長度。 /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4至在構造快門執行結構⑶和光圈執 行機構132時也考慮到利用變焦透鏡71的内部空間。 一因為快門單元76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受其讀,並朝向該活動框 的前部,所以底座120前面的空間在光軸方向很窄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 由於底座i20前面空間的限制,該快門執行結構i3i採用了這種結構,立 中轉子磁鐵131b和雜131d在光向地,但都沿—個垂直 於先軸方向的方向彼此分別定位,以便通過定子131(:將卷轴㈣侧面產 ,精蝴_子磁仙丨卜關顧少了峨行結構i3i在 上的厚度’從犠門執行結構131能夠咖題地位於底㈣ 丽面的有限空間内。 一 面因為第二透鏡組⑹和其他可回縮部件都位於底座120後 二口此’ _座12〇彳_封繼直於光財向的—個方向 限制。由於底座120後面的空間限制,該光圈執行結構 構,其中導線束直接纏繞在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 'σ 咖的光眺行機構繼⑵上。 ::轉子磁鐵 直於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 了棚執行機構132在垂 位於底請後_構邮無問題地 137 1269908 數位相機70在高於變焦透鏡71的部位設置有一個變焦取景器,其焦 距對應變焦透鏡71的焦距而發生變化。如第9圖、第1〇圖和第143圖所 示’變焦取景器設置有一個變焦型觀察光學系統,其包括一個物鏡孔板81a (第143圖中未表示),一個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一個第二可活 動動力變化透鏡81(:、一個反射鏡81d、一個固定透鏡81e、一個棱鏡(正 像系統)81f、一個目鏡和一個目鏡孔板81h,它們按照上述順序沿取景器 光軸從物體一側開始佈置。物鏡孔板81a和目鏡孔板81h固定於相機體72 上’其餘光學元件(8lb-81g)由取景器支撐框82支撐。在由取景器支撐框 82支撐的光學元件81b-81g中,反射鏡81d、固定透鏡81e、稜鏡81f和目 鲁 鏡81g都固定在取景器支撐框82上它們各自的預定位置處。該變焦取景器 設置有分別固定在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 鏡81c上的一個第一可活動框83和一個第二可活動框84。第一可活動框 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分別由一根第一導向軸85和一根第二導向軸86沿 光軸方向導向,該第一導向軸85和第二導向轴86沿平行於攝影光軸Z1的 方向延伸。第—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c 有個共同軸,不管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81C之間的相對位置怎樣變化,該軸始終保持與攝影光軸Z1平行。帛 · /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糾分別由第一壓縮盤簧们和第二壓縮盤簀 88向前朝物體—側偏置。該變焦取景ϋ設置有-個大致為圓柱形的組合有 凸輪的㈤輪%。$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安裝在—個轉軸上,並由該轉 車由支撐。該轉輪89固定於取景器支撐框幻上,平行於光軸Z3 (攝影光軸 Z1)延伸。 該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正齒輪部分9〇a。該組合有 凸輪的函輪9G錢鄰正錄部分_後面設置有_個第—凸輪表面_, 138 1269908 在第一凸輪表面9〇b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後端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二凸輪 表面90c。该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由一個壓縮盤簧9〇d向前偏置,以消除 間隙。-個從第一可活動框83突出的第一從動銷—(見第圖)通過 第壓縮盤I 87的彈性力壓靠在第一凸輪表自9〇b上,同時從第二可活動 。大出的第一彳足動銷84a (見第143圖、第146圖和第148圖)通過第 [縮心88❺彈性力壓罪於第二凸輪表面9〇c上。組合有凸輪的齒輪 的轉動使^•分別固定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_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81c❺第一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按照預定運動方式沿光軸 口運動同日守根據第一凸輪表面9〇b和第二凸輪表面⑻。的輪廓改變三 Φ 者之間的工間’以便與變紐鏡7丨的焦關步改變變焦取景㈣焦距。第 圖疋、’且σ有凸輪的齒輪9Q的外周表面展關,表示在三種不同狀態, P在夂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遠攝端和回縮位置的每種狀態下,第一從動 銷83a和第凸輪表面9〇b的位置關係,以及第二從動銷8如和第二凸輪表 ^之間的位置關係。除了物鏡孔板81a和目鏡孔板81h之外,變焦取景 Γ的斤有το件組裝在_起,製成一個如第⑷圖所示的取景器單元(配件) 8〇。該取景ϋ單元8G通過第5圖所示的安裝螺釘.安裝在固定透 2 頂部。 φ α數位相機7〇在螺壤ls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如之間設置有一個取景器 j動W輪30和一個齒輪系(減速齒輪幻91。取景器驅動齒輪%設置有 ^輪°卩刀3〇a ’其與螺環18的環形齒輪18c相嚙合。變焦馬達15〇 的轉動通過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和齒輪系% (見第⑽圖和第⑷圖)從環 輪ISc傳遞給組合有凸輪的齒輪%。該取景器驅動齒輪如在其正齒輪 立八❺後面叹置有—個半圓柱部分鳩,並進一步設置有分別從正齒輪 月J端和半圓桂部分3〇b後端突出的一個前轉動鎖3〇c和一個後轉動 139 1269908 銷30d,使該前轉動銷30c和後轉動銷30d位於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一個 共同轉軸上。該前轉動銷30c可轉動安裝於一個軸承孔22p内(見第6圖), 該軸承孔22p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上而後轉動銷3〇c可轉動安穿於另一軸 承孔21g内(見第8圖),該轴承孔21g形成在CCD保持器21上。由於這 種結構,取景器驅動齒輪30可繞其平行於透鏡筒軸z〇 (螺環18的轉軸7 延伸的轉轴(轉動銷30c和30d)轉動,但不能沿光軸方向運動。齒輪系 91由多個齒輪構成:-個第一齒輪91a、一個第二齒輪仙、—個第三齒 叫和-個第四齒輪9M。第-至第三齒輪―灿心中每個齒二^ 由-個大齒輪和-個小齒輪構成的雙齒輪,第四齒輪别是如第$圖和第 146圖所示的一個簡單的正齒輪。第一至第四齒輪9u、灿、叫和训分 別可轉動钱細辦行於攝f彡输Z1觀妓簡22突丨的轉動銷 上。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個齒輪固定板%通過安裝螺釘92a固定於 該固定透鏡筒上,緊鄰在第—至第四齒輪仙、仙、%和則前面, 防止第-至第四齒輪91a、91b、91c和91d從它們各自地轉動銷中出來。如 第则至第则所示’採用這種恰當固定於其固定位置的齒輪系%, 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轉動能夠通過齒輪系%傳遞給組 9〇。㈣至第赚示咖驅驗輪3Q、取和齒輪㈣ 都固定在固定透賴22上時,M、透鏡71所處的—種狀態。 如上所述,螺環18受到連續驅動,在繞透鏡筒軸z〇相對於固定透鏡 筒22一和第-線性導向環14轉動的同時,沿透鏡筒軸zg (攝影光轴⑴方 向向前,直到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達到廣角端(變焦範圍)為止。 之後’螺% 18在iU位置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和第—線性導向環㈣透 鏡筒軸Z0轉動,即不沿透鏡筒轴别(攝影光轴ζι)運動。第^圖至第 25圖、第144圖和第145圖表示螺環18的不同操作狀態。具體而言,第 140 1269908 23圖和第144圖表示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下的螺環18,第24圖和第i45 圖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螺環18,圖25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 遠攝端時的螺環18。在第144圖和第145圖中,為了容易理解取景器驅動 齒輪30和螺環18之間的位置關係,固定透鏡筒22沒有畫出。
在螺環18繞透鏡筒轴Z0轉動的同時沿光軸方向運動期間,即變焦透 鏡71從回縮位置向前延伸到緊鄰在廣角端之後的一個位置(即緊鄰^變焦 範圍之後)期間,取景器驅動齒輪30不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僅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變焦範圍内時,取景器驅動齒輪%燒透 鏡筒軸Z0在一個固定位置轉動。即,在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内,形成在其 上的正齒輪部分3〇a僅佔用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前部的一小部分,這樣,由 於環形齒輪18c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位於前轉動鎖3〇c後面,所以此正 齒輪部分施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不與螺環的18的環形齒輪收 嗤合。在變焦透鏡7丨_到達廣角端之前,環職輪收剛好到達正齒輪 部分她並與其喷合。之後,從廣角端到賴端,由於螺環1S不沿光軸方 向^如第23圖至第25圖、第144圖和第145圖所示水平方向)運動,因 此環形齒輪18c與正齒輪部分3〇a保持嚙合。 ❿ 攸弟153 @至第155圖中可以理解,取景器驅動齒輪%的半圓柱4 30b設置有-個不完整的圓柱部分3〇Μ和一個平表面部分遍评 部分形成為該不完全圓柱部分刪的_個切掉部分以便該平表晚 働2沿取景器驅動齒輪3G的轉軸延伸。因此,半圓柱部分鳩且㈠ 圓形的橫截面,即大致為D形的橫截面。如第153圖至第155圖所示, 齒輪撕上-纽鄰平表面部分細的特定#,沿該正齒輪撕時丨 定齒與環職輪Me齡的方—騎示水平方向),徑向向夕| 出到超過平表面部分·的位置。當變焦透鏡7丨處於回縮狀態時,取 141 1269908 器驅動齒輪3〇處於其特定角度位置,在該位置平表面部分遍如第⑸ 圖所不面向螺環18的環形齒輪18m 部分撤非常靠近環職輪18。的齒,取1=^下,_平表面 、 厅、盗驅動齒輪30即使被驅 能下_b,說’即使__輪3()試_⑸圖所示狀 如果螺環18向前運動,直到螺環18的環 恰當地與取景器驅動齒㈣的正齒輪部分3Ga接合,那麼二== 18e 分 3〇b 的前面。在 /六,二:半圓柱部分3%在變焦透鏡71的轴向上不與環形齒輪收 宜^此取g驅動齒輪30通過螺環18的轉動而轉動。 18b ^中螺% Μ在其補齒輪收前面設置有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卜、中母傳動滑動凸起18b的徑向高度大於環形齒輪收的徑向高度 把 當取景器驅動齒輪30在螺環18的環向上位於該三個轉 中兩個凸起之間時’用於驅動變焦透㈣回縮位置到廣 門運=Γ18的_束,耻當螺環18在翻端位置和_位置之 ^動同⑽透鏡筒軸zo轉動時,該組三轉動滑動凸起撕不干涉取 •’4 30 後’由於在環形齒輪收與正齒輪部分施接合的狀 f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在光轴方向上位於正齒輪部綠前面, 口此趣三讎崎動凸起18b和正齒輪部分地不相互干涉。 輪方^上述Λ ^种,至於在—種狀態下繞透鏡雜ZG轉動的同時又沿光 螺戸^動在另種狀‘悲下在透鏡筒軸Z〇上的—個固定位置處轉動的 在二’正1輪部分3Ga形成在取景器齒輪3〇的特定部分上,該部分只有 q Μ在J定的麵固定位置處猶時才與環形齒輪⑻接合。此 142 1269908 外,半圓 Γ而在ir動齒輪3〇上其正齒輪部分30a後面, 攸而在_ 18繞透軸ZG轉__光財向運树 麦面 齒輪3〇由於半圓柱部分嫌與環形齒祕發生干涉而動:動 結構=當變蝴71在回縮位置和緊鄰廣角端之後的—個位置之= 伸和回縮¥ ’取景器轉錄3G不獅,但是取景器购龄 焦透鏡71受馳__端和魏端柳概辦轉動。\+之在1 =^動齒輪3〇僅在其需要與變焦透鏡71的攝影光學錢相聯接。時才受
假定無論螺環18何時轉動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都轉動,那麼由於即禮 妹景魏動齒輪30不必驅動變焦取景器時,即魏透鏡Μ從回縮狀能 7延伸_稱,取景_齒輪3G也轉動,所以從該取景器驅辦 輪延伸到變餘景ϋ可活動透鏡的驅輯遞镇就不得不設置—個使可活 動透鏡不與取景n驅動錄接合的空轉部分。第is7圖是—類似於第⑸ 圖的展開圖’表示設置有這樣—種雜部分的組合有凸輪_輪9〇,的夕Μ 表面(相當於變焦透鏡71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在第ΐ56圖和第ΐ57 圖中,為了表示清楚,都未畫出正齒輪部分9〇a。
齡有凸輪的齒輪90,的第-凸輪表面働,相當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 9〇的第-凸輪表面,設置有一個長線性表面鳴丨,,絲面即使在組合 有凸輪的齒輪9G轉動時也能夠防止從_8%,(相#於從動銷孤)沿光 轴方向Z3,(相當於光軸Z3)運動。同樣,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第二凸 輪表面90c’相當於、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❸第工凸輪表面,,設置有一個 長線性表面9Gcl,,該表面即使在組合有凸輪的齒輪%轉動時也能夠防止 k動銷84a (相當於從動銷84a)沿光軸方向Z3,運動。通過比較第156圖 和第157圖可以理解,該長線性表面9〇Μ,佔用了第一凸輪表面9此,的一個 143 1269908
1的%向區域因而縮短了該第二凸輪表面9Gb,的其餘環向區域’該其 餘%向區域用作沿光軸方向推動從動銷83a,的凸輪表面;這不可避免地增 加了該凸輪表面的傾斜度。同樣,該長線性表面_,佔用了第二凸輪表9面 9〇C,’的-她大的環向區域,因而脑了該第二凸輪表面%c,的其餘=區 域’该其餘環向區域用作沿光轴方向推動從動鎖咖,的凸輪表面;這不可 避免地增加了該凸輪表面的傾斜度。如果第—凸輪表面·和第二凸輪表 =,中每個表面的傾斜度都大,那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每單位^動 2每個從動銷83,和84,沿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即沿光轴⑶的運動 置變大,it使得很難以高定位精度移動每個從動銷83,和私,。如果減少第 凸輪表面90b和第一凸輪表面9〇c’中每個表面的傾斜度以避 生’那麼就不得不增大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直徑,這將不利於°變焦透鏡 的小型化。在採用凸健代側柱形凸輪元件如組合有凸輪_輪的情況 下,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其中當取景器驅動齒輪%不必要 心動%其不會被驅動,在該實施例中,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不必在第一 和第二凸輪表® 90b和9〇c上都設置一個空轉部分。因此,既不用增加該 凸輪表面的傾斜度,也不用增加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直徑,就可以在第 -和第二凸輪表面働和9〇c中的每個表面上保障一個凸輪表面的有效環 向區域,該區域用於沿光軸方向移動從動銷83a和84a。換句話說,既能夠 使變焦取景H的驅動系統小型化,又能_高精度取景器光學系統的 可活動透鏡。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為考慮到第⑽圖至第⑽圖 所示齒輪之間存在間隙和遊隙,當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向前延伸時,在 變焦透鏡71 _j達到變焦區域(廣角端)之前,環形齒輪收即將與正齒 輪部分3〇a嗜合,因此,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第-和第二凸輪表面9〇b 144 1269908 和90c分別設置有與上述線性表㈣Μ’和_樣的線性表祕!和 9〇〇1 〇 9〇bl 90cl ^ 表面90bl’和90cl,的環向長度。 的正2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環形齒輪Ik形成為使取景器驅動齒輪30 ^齒輪部分30a能夠平穩地與環形齒輪1㈣合的型式。具體而言,環形 齒中有一個齒’即一個短齒輪齒_的齒高比環形齒請 的其他正常齒輪齒18b2的齒高短。 第149圖至弟152圖表示在變焦透鏡71從第⑷圖所示 =疋在螺㈣沿,罐__爾财間獲得的。 二妾近正齒輪部分3°a,並如第一 圖所示::;圖1 中53可= 嚙合。正常坪rn M到,短齒輪齒18cl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〇a 沒有與正齒=輸18el轉正錄部分3Ga更遠,因此也 作抑作 在螺環18外周表面的特定部分上沒有形成用 ; ,3 ; ;- t 1801 ^ 15〇 螺環=Γ 該環形齒輪18c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㈣合,以致 ” 的轉動不能夠傳遞給取f 5| ^ ^ -3 ,.J;:rr, ^150 ffl 30b2,以防止該取景器驅動齒輪3G轉動。屬面向該平表面部分 螺環18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的進一步轉動,使短齒輪齒腕到糾 145 1269908 第151圖所示位置。在證 一 3加的-個齒,然後沿透鏡階段’短齒輪錢1接觸正齒輪部分 並開始輸驅動:::方向 18c2 中正常齒輪咖而持f動取景器驅動齒輪30,其 —18cl ;1; ;";Γ # 18C1 輪部分3〇a的該齒輪齒的接入衣开〜輪18C通過正常齒輪18c2與正齒 齒輪30。在第145⑽將螺% 18的進—步轉動傳遞給取景器驅動 阳已㈣馳 8相其廣角雜置階段,由於該短齒輪齒 螺产15f K、正齒輪部分3〇a的嘴合點,因此短齒輪齒18lcl不再用於 '、衣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變焦範圍内的後續轉動。
輪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首先與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齒 ^ &。的―部分環形齒輪18c形成至少-個短齒輪齒(18cl),JL 輪部分3Ga唾合。形齒輪可靠和安全地與正齒 端具有非常不同的相對角I輪齒情況下’由於相鄰高齒輪齒頂 們夕門ΛΑ ^匕們的嚙合很淺(初始嚙合區窄),以致於它 動 裔。有可献敗(失去接合)。然而,由於短歯輪齒18cl -直運 之門w /輪1"1而和南齒輪齒(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正齒輪部分30a) =對㈣輪鴨本彳嗎止,暖難㈣合(初始 2),使它們之間不可能有失去接合的機會(失去接合)。此外,該 穩地/ 了娜齿輪18c於正齒輪部分30a的4合過程的衝擊,從而能夠平 包括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變焦取景器驅動系統的操作,並減少變 …、景為驅動系統產生的噪音。 146 1269908 ,儘官上述描社要涉及在魏透鏡71從回齡置_紐圍前伸的操 作過私中發現的概,但是當魏透鏡η雜到回縮位置簡作中也轉恭 有同樣的特徵。 貝
么從上文理解,在變焦透鏡的上述實施例中,帛二透鏡組LG2在第二透 兄、且活動框8巾⑽偏離攝影光軸Ζ卜並且隨後沿攝影光軸Z1收縮到第 二透鏡組LG3、低通濾波器LG4及CCD圖像感測器6〇所處空間(轴線上 空間)的徑向外側的空間(軸線外空間)中。同時,第一透鏡組⑹回縮 到第二透鏡組_框8巾緊触門單元76之前的—她處。這使得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完全回縮狀態時,變焦透鏡71縣度能够减小到最小,長度 變得比一般可伸縮變焦透鏡的長度顯著减小。 如上所述,在具有這種光學元件回縮機構的變焦透鏡71中,用來驅動 曝光控制元件的兩個驅動器··快門驅動器131和光圈驅動器132,是快門單 元76的兩個基本树,它們能以節省方式布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以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空間最大。
本發明不局紐上述具體實_。本發明不顧適麟諸如上述變隹 透鏡^之類的可伸縮變焦透鏡,而且也適用於當相機使用和不使用時透鏡 筒分別從相機體伸出和回縮到相機體内的可伸縮固定焦距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光學元相_構不觀包括找如上述触相機7〇之 類的數位相機中,而且也能包括在其他光學儀器中。 147 1269908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變焦透鏡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是支撐該變焦透鏡第一透鏡組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是支撐該變焦透鏡第二透鏡組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是用於從固定透鏡筒伸出和回縮第三外透鏡筒的該變焦透鏡的 透鏡筒伸縮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是該變焦透鏡的透視圖、局部分解立體圖,表示取景器單元到 變焦透鏡的安裝程式以及從齒輪系到變焦透鏡的安裝過程; 第6圖是由第5圖中所示元件組成的變焦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 第7圖是第6圖中所示變焦透鏡裝置的侧視圖; 第8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6圖中所示變焦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第9圖是安裝有第6圖至第8圖所示的變焦透鏡裝置的數位相機的一 個實施例的軸向截面圖,其中攝影光軸的上半部和攝影光軸的下半部分別 表示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和廣角端的狀態; 第10圖是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9圖所示數位滅的轴向截面 圖; 第11圖是第1圖巾所示g)定透鏡筒的展_ ; · 第I2圖是第4圖中所示螺環的展開圖; 第13圖是第1圖中所環的展開圖,虛線表示其内圓周表面的結構; 第14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三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15圖是第U中所示第一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16圖是第1圖中所示凸輪環的展開圖; 第Π圖❿圖中麻吻趟_,纽絲其咖表面的結 148 1269908 f 18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I9圖疋第1圖中所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架的展開 第20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21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_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弟22圖疋料焦透鏡元件的概念圖,表示這些元件之間與操作有關的 關係, ^顺峨、㈣魏胸纖輪卩,表示該變焦 透鏡處於Θ縮狀鱗,上述元件之_位置關係; 第24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賴# 焦透鏡的廣角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土圖疋。亥螺&、第二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 焦透鏡的逖攝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6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它們之 間的位置關係; 第27圖是„亥固&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變焦透鏡❺回縮狀態時,螺 環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28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籲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29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30圖疋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 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31圖是沿第27圖中M2-M2線的截面圖; 第32圖是沿第23圖中M1-M1線的截面圖; 149 1269908 第33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上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4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下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5圖是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上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6圖是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下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之間連結部分的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 第38圖是與第3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拆去止擋元件的狀態;
第39圖是與第3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38圖所示的狀態下第三外 透鏡筒和螺環在光軸方向上彼此脫離的狀態; 第40圖是固定透鏡筒、止擋元件和一組安裝螺釘的基礎部分的透視 圖,表示從固定透鏡筒中拆去止擋元件和安裝螺釘的狀態; 第41圖是相似於第40圖的透視圖,表示通過安裝螺釘止擋元件被正 確安裝到固定透鏡筒上的狀態; 第42圖是與固定透鏡筒的相應基礎部分有關的螺環基礎部分的放大展 開圖;
第43圖是與第4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上的特定轉動滑動凸起與 固定透鏡筒的圓環槽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4圖疋與固疋到凸輪壞上的一從動滾柱組有關的第三外透鏡筒和第 一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45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 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6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 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7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 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表示螺環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 150 1269908 關係; 士 $ 48圖是螺環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表示變焦透鏡在回縮狀態 时,匕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 49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和第-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闕係; 斤第50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
第51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和第一線性 位置關係; ^ 第52圖是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雜導向環的 展開圖表不t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53圖疋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凸輪 環、第-外透鏡筒、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二4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j筒和第—雜導向環在魏透鏡的遠攝端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驗置關係; 第56圖疋遠變焦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一線性導向環 中拆去第三外透鏡筒的狀態; 第57圖疋雜紐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麵,表示從第%圖所示的 夂…透鏡塊巾拆去第二外透鏡筒和從動偏魏簧的狀態; 第58圖疋魏透鏡元件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57圖所示的變焦透 鏡塊中拆去第一外透鏡筒的狀態; 第59圖疋魏透鏡元件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圖所示的變焦透 151 1269908 鏡塊中拆去第二線性導向環,同時從包含在該變焦透鏡塊中的凸輪環中拆 去從動滾柱組的狀態; 第60圖疋與固定到凸輪環的從動滾柱組有關的螺環、第三外透鏡筒、 第-線性導向環和從動偏置環簀的展開圖;表示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61圖是與第60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第二外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62圖是與第60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第三外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φ 第63圖是與第60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 '第三外透鏡筒、第一線 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64圖是與固定到凸輪環的該組從動滾柱有關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 的基礎一從第二外透鏡筒和螺環的内部徑向觀察的放大展賴; 第65圖是與第6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虫練在透鏡筒伸出方向上轉動 的狀態; 第66圖是第64圖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部分的放大展開圖; 第67圖是-比較例中前環和_部分放大展開圖;該比較例是與第料· 圖至第66圖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相比較; 第68圖疋與第6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後環相對於前環從第67圖所示 的狀態下輕微轉動的狀態; 第69圖是第6〇圖(第44圖)中所補關局部放大圖; 第7〇圖是第61圖(第45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1圖是第62圖(第46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2圖疋第63圖(第47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2 1269908 第73圖是第5圖和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線性導向結構元件的上 半部的軸向截面圖,表示該變紐鏡在翻 第縦卿,㈣繼魏蝴=的線性 導向結構; 第75暇與第74 __«,表示該魏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的 線性導向結構; 第76圖是第5圖至第1〇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第-外透鏡筒、外透鏡筒、第二線性導向環、凸輪環和其他元件,表示分 別徑向位於&輪環内側和外側的第一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齡 φ 置關係; 第77圖是第5圖至第1〇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第77圖中所示的所有元件和第一線性導向環,表示第一外透鏡筒向其組裝 /拆卸位置伸出的狀態; 第78圖是第77圖所示的部件從其斜後方看去的透視圖; 第79圖疋凸輪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以及第二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帛80圖疋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日夺,凸輪 _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81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凸輪 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82圖疋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 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83圖是該凸輪環的展開圖,表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一組前凸輪從 動件穿過該凸輪環的一組前内凸輪槽和一組後内凸輪槽之間交點的狀態; 153 l2699〇3 視圖,其蝴Ζΐζ贿=㈣1G®中所示_、透鏡部分的透 其他元件; I麵組活雜、第二魏導向環、快Η單元和 =85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4圖懷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2 8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組框動口位於其相 關係;-線性V向環軸向運動的前界限處時與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 =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弟88圖是第二線性導向環的正視圖; f 89岐第二透鏡組活_ n性導向環和其他元件處於 怨的後視圖; 狄弟90圖是與第—外透鏡筒的—組凸輪從動件有關的凸輪環和第一外透 鏡间的展_ ’表示在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外透鏡筒和凸輪 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91圖是與第90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的每個凸輪從動 件通過凸輪環在透鏡筒前伸方向的轉動,定位於該凸輪環的—組外凸輪槽 的有關外凸輪槽傾斜料部分的插人端處陳態; 第92圖是與第9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該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第 一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93圖是與第9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該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第 一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94圖是與第9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的 位置關係; 第95圖是第9〇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4 1269908 第96圖是第91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7圖是與第95圖和第96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的每個 凸輪從動件位於凸輪環的有關外凸輪槽的傾斜導引部分的狀態; 第98圖是第92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苐99圖是第93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0圖是第94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1圖是與第95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凸輪料凸輪槽組的結構的 另一實施例’表示該變鱗鏡處於_狀態時,第—外透鏡肺凸輪環之 間的位置關係; φ 第1〇2圖是該變焦透鏡用於支撐裝有第二透鏡組的帛二透鏡框的結構 的分解立翻’該結構同時將第二透鏡__徑向回縮位置並調節 第二透鏡框的位置; 第103圖是第10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處於組裝態的結構以及電荷 耦合器件(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的斜前方透視圖; 第104圖是第103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的結構的 斜後方透視圖; 第1〇5圖是相似於第1〇4圖的視圖,表示位置控制凸輪桿在進入一個 · 凸輪桿可插孔過程中的狀態,該凸輪桿可插孔位於安裝在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的一個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上; 第106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第107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透視圖; 、第H)暖㈣餘灘从舰㈣斜前方透 視圖; 第109圖是第108圖中所示的繁 口甲所不的弟—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 155 !2699〇8 透視圖; ^ ^ 林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正視圖 弟111圖疋弟108圖中戶斤示的货一 — 、苐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弟112圖是相似於第in圖的相 — 著心心 的硯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回縮到徑向回縮七 夏的狀態; 第113圖是沿第11〇圖中M3_M3線的剖面圖; 至第11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的結 110圖所示拍攝位置時的狀態; 第114圖是第105圖和第1〇8圖 構正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保持在第
第115圖是第m圖中所示第; 第—116圖是相似於第115圖的視圖,但表示不同的狀態; 第117圖是第105圖和第圖至第116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結構 的部分正視圖; 第118圖是第105圖和第108圖至第116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結構 的。p刀正視圖’表不當第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1〇9圖和第m圖所示拍攝 位置時’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19圖是相似於第118圖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 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0圖是是相似於第118圖的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 112圖所不的徑向回驗置時,第二透麵和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 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1圖是從CCD支架的斜前下方觀察的第J圖和第4圖中所示的自 動調焦(AF)透鏡框和CCD支架的透視圖,表* AF透鏡框完全回縮到與 CCD支架接觸的狀態; 第122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156 Ϊ269908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透鏡框 第123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 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 第124圖是與第12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雜$全向後移動並 完全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狀態; 第125圖是第9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半部基礎部分的轴向截面圖, 表示用於該魏親㈣紐_離_電雜(pWB)的佈線結構; 第则是第二透鏡、撓性PWB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表示由第二透 鏡框支撐撓性PWB的方式; 第127®是第二透鏡框和处透鏡框的透視圖,表示第 緊靠AF透鏡框的狀態; 一透鏡框回縮到
第128圖是第二透鏡框和八£透鏡框的側視圖 透鏡框剛剛接觸前的狀態;
表不第二透鏡框與AF 第129圖是與第128圖相似的視圖, 時的狀態; 表示第二透難與AFit鏡框接觸 係 .第糊是Μ獅AF透細蝴,㈣㈣的位置關 第131圖是包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第一外透鏡 . 固定的第-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框的透視圖; 弟一外透鏡π 第132圖是第—外透鏡筒和第__透鏡框的正視圖; 二第133圖是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鏡框姆門― 斜則方透視圖,麵在該變紐贼於待賴賴時 、早冗| 係; 匕們之間的位置廢
第134圖是第133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組活動框、AF透 157 1269908 第135圖是與第133圖相似的視^ ^ .. 衣不弟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AF透鏡框和快門單元之間 …士 罝關心 、,表不该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 怨%,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36圖是第135圖中所示的笫一读於 如 的弟魏框、弟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第137圖是第135圖中所示的第一读於「— ’兄框、弟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第U8圖是第-透驢、第一外透鏡筒、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处透鏡
框秘Η,。刪紐物^糊喊聲纟爾焦透鏡處 於回縮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B9圖是第別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外透鏡筒、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AF透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正視圖; 第140圖是該變焦透鏡的快門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⑷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上半部中的第一透鏡組附近的變焦 透鏡部分的縱喊©圖,其巾該變焦、透鏡處於待拍攝狀態·,
第142圖是與第141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1〇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 半部的相同部分,其中,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 第M3圖是第5圖至第8圖中所示取景器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144圖是與第23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齒輪及取景器驅 關的螺環和第三外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它 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 第⑷圖是與第24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齒輪及取景器驅動齒輪有 關的螺環和固定透鏡筒的制U,表示在該M、透鏡的廣角鱗,它們之 間的位置關係; 158 1269908 第146圖是該變焦透鏡的功率傳輪系統的透視圖,其用於將變焦馬達 的轉動通過螺環傳遞給織在取景H單元巾的取景器光學线的可活動透
JhiL· · 鏡, 第I47圖是帛I48 ®中所示功率傳輸系、统的正視圖; 第I48圖是第I48圖中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側視圖; 第149圖是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放大展開_,表示螺旋環在透 鏡筒伸出方向上從第M4 ®所示的_位置轉_第145 _示的廣角端 的過程中,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5〇圖疋與第H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⑽圖十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 第151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15〇圖中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第152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151圖中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第153 ®是第150目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4圖是第151目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5圖是第152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6圖是取景器單元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展開圖; —第I57圖是與第W圖相似的視圖,是組合有怠速部分帶凸輪的齒輪 與第156圖中所示的帶凸輪的齒輪相比較的實施例。 [主要元件符號對照說明] 76…快門單元 120…底座 120a…中心圓孔 120b…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 120bL···容置槽 120c…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 120cl···後凸起部分 121···固定板 159 1269908
12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 132···光圈執行機構 122a…容置槽 132a…轉子 123…蓋環 132b…轉子磁鐵 125···隔板 13 2c…偏心鎖 125a…圓孔 A···可調光圈 126···葉片固定板 A1···光圈葉片 126a…圓孔 Ala…凸輪槽 129a…安裝螺釘 A2···光圈葉片 129b…安裝螺釘 A2a…凸輪槽 129c…安裝螺釘 S…快門 131···快門執行機構 S1…快門葉片 131a…轉子 Sla…凸輪槽 131b…轉子磁鐵 S2···快門葉片 131c…鐵製定子 S2a…凸輪槽 131d…卷軸 131 e…偏心銷 160

Claims (1)

1269908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可伸縮透鏡筒,包括: 衣⑻具有平行於透鏡筒的光轴⑵)且相對於光轴η偏心的 軸線(ζο); 、框木(6),衣在板形壞内並且支撑框架透鏡組(lg2),該框架可沿 運動路控勒’該運祕徑在該轉透解所述練的解位置與該 框架透鏡㈣目.光軸移動的移紐置之間; s 透鏡組(LG1) ’與所贼軸鱗並且在所述第—透鏡組裝入所述 環形環内期間可向所述環形環運動; -光u元件的第_驅齡(131),該第—驅動驗於所述環形環内, 在所述環形環關緣表面與餘所述環形環中的所述第—透鏡組的外邊緣 之間的第一空間中; η斤L暴光&制兀件的第二驅動器(132),該第二驅動器位於所述環形 :内在所柄形j衣的内周緣表面與所述框架透鏡組的所述運動路徑之間的 第二空間中。 s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透鏡筒,其中光軸位於相對於 ^的側’並且其中所述移動位置的軸線位於相對於該環形環轴 線的另一側。 士申°月專利耗圍第1或2項所述的可伸縮透鏡筒,其中所述移動位 置的所相線、鄉雜線、及綠皆位於_直線上。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透鏡筒,其中框架通過樞軸連 接到所述環形環上,在所述對準位置與所述移動位置之間運動。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賴可侧透賴,進—步包括後透鏡組 161 1269908 α⑶,當雜架透鏡組已經運_物_置時,該後透鏡組可向所 述環形環運動,並且,在所述框架透鏡組的對準位置處,該後透鏡組裝入 該環形環的内周緣表面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伸縮透鏡筒,其中當所述後透鏡组 裝在所《形環内時,所述後透鏡組的一部分和所述框架透鏡組的—部分 在所述環形環軸線的相同位置處。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透鏡筒,其中所述第-驅動器 包括快門驅動裔,所述第二驅動器包括光圈驅動器。 ^如申糊瓣丨韻物健侧,纟 件和弟一轉糊二咖包蝴撕軸t地件(76)。 内巾物8酬_™姻,州卿環包括 2法鬧㈤,勒法蘭是馳^彡環彳__並 光控制元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運動 成_所这曝 述光轴方向上分別位於所翻法__=。叾_二驅動器在所 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的 其軸線直線運動而不轉動; 了伸,,,但透鏡同,其中所述環形環可沿 上動=^框架透鏡組設置成與所述環形環一起在所述環形環軸線方向 運動將所述框架透鏡缝縮到所述移動位置Γ ^環形環的回縮 個可第陶所觸可伽_,進—步包括至少一 述可轉__動),該可轉動環與所述環形環同心定位以通過所 動揭翻沿所述卿獅鱗麵移騎《形環。 162 1269908 12.如申請專利第n項所述的可伸_ 可轉動環包括具有凸輪槽的凸輪環(11)。 ,、甲所述至少一個 Ϊ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或12 可 -個可轉動環包括設置成由馬達驅動的螺環(:掏,其中所述至少 K如申請細_丨顧物伸縮蝴, 調節裝置(36、37、Μ、,細㈣輪置^ 所述光軸調節所述框架透鏡組的位置; 叹置成沿 其中所述轴線位置調節裝置和第二驅動 i
線的不同®周位置處。 形環軸 K如申《機_ i項崎的可舰透鏡筒,其 筒裝設於相機中。 ^ Η甲、、伯透鏡 16· —種可伸縮透鏡筒,包括: 多個光學元件,包括前透鏡組⑽)、中間透鏡組(LG2)、後砂 巧)及至,一個曝光控制元件(s和A),該多個光學元件在所述』 同的操作狀態下位於攝影光轴(21)上.和
環形環(8),在所述透鏡筒的回縮狀態下容納所述多個光學元件; 至少兩们驅動(131和132),設置成驅動所述至少一個曝光控制 件; t y 其中所述攝影光軸平行於所述環形環的轴線(z〇)並且相對於別偏心; /、中胃所:4透鏡筒《%倾態運動騎述回驗紐,所述前透於 组和所述後透鏡組向後運動同時沿所述攝景_彼此接近,㈣中間透= 且攸所这攝⑹光軸到所述環形獅所述減的減—觸徑向回縮位 置,並且所述中間透鏡組在所述縣光軸方向上向後運動 ,從而所迷中間 163 1269908 上相同的觸=所錢她㈣省蝴㈣上位於基本 環形ΪΓ斤4至少兩個驅動器其中之—〇31)位於所述環形環内,在所述 二二、内周緣表面與裝在所述環形環中的所述前透鏡組的外邊緣之間的 罘~空間中,及 产二中所迹至少兩個驅動器的另-個(132)位於所述環形環内,在所述 =娜内周緣表面與裝在所述環形環中的所述後透鏡_外邊緣之間的 乐二空間中,並且位於所述中間透鏡組的運動路徑外側,在所述攝影光軸 方向上與所述兩個驅動器中所速一軸向位置不同的軸向位置處。
164
TW092123360A 2002-08-27 2003-08-26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I26990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47338A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2-08-27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JP2003025496 2003-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6603A TW200406603A (en) 2004-05-01
TWI269908B true TWI269908B (en) 2007-01-01

Family

ID=2879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3360A TWI269908B (en) 2002-08-27 2003-08-26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088916B2 (zh)
KR (1) KR100846172B1 (zh)
CN (1) CN100485513C (zh)
DE (1) DE10339378B4 (zh)
GB (1) GB2394791B (zh)
HK (1) HK1065855A1 (zh)
TW (1) TWI2699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371A (ja)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TWI229231B (en) * 2002-02-21 2005-03-11 Pentax Corp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7079762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27727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6952526B2 (en) 2002-08-27 2005-10-04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50713B2 (en)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7085486B2 (en)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31604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US6978088B2 (en) * 2002-08-27 2005-12-20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JP3863829B2 (ja) 2002-08-27 2006-1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88916B2 (en) * 2002-08-27 2006-08-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97367B2 (en) 2002-08-27 2006-08-29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6990291B2 (en) 2002-08-27 2006-01-24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US6963694B2 (en) * 2002-08-27 2005-11-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2004085934A (ja) *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31603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79761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7058293B2 (en) 2002-08-27 2006-06-06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6987930B2 (en) 2002-08-27 2006-01-1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106961B2 (en) * 2002-08-27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43154B2 (en) 2002-08-27 2006-05-09 Pentax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68929B2 (en) * 2002-08-27 2006-06-27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6965733B1 (en) 2002-08-27 2005-11-15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035535B2 (en) * 2002-08-27 2006-04-25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25512B2 (en) *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US6959148B2 (en) 2002-08-27 2005-10-25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10224B2 (en) 2002-08-27 2006-03-0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39311B2 (en) 2002-08-27 2006-05-0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229223B2 (en) * 2004-02-03 2007-06-1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4520190B2 (ja) * 2004-03-18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390199B2 (ja) * 2004-07-26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463034B2 (ja) * 2004-07-26 2010-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EP1771766B1 (en) * 2004-07-26 2018-06-13 Ricoh Company, Ltd.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8537478B2 (en) 2004-07-26 2013-09-17 Ricoh Company, Ltd.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JP4684597B2 (ja) * 2004-08-13 2011-05-1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
JP4628039B2 (ja) * 2004-08-13 2011-02-09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520253B2 (ja) * 2004-09-02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703992B2 (ja) 2004-09-02 2011-06-15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2006145704A (ja) * 2004-11-17 2006-06-08 Olympus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電子機器
JP4632814B2 (ja) * 2005-03-04 2011-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727300B2 (ja) * 2005-05-31 2011-07-20 Hoya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の可動部材支持構造
JP4722567B2 (ja) * 2005-05-31 2011-07-13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ばね張設構造
JP4744939B2 (ja) * 2005-06-01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537892B2 (ja) * 2005-06-01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7025640A (ja) * 2005-06-17 2007-02-01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003970A (ja) * 2005-06-27 2007-01-11 Pentax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偏光フィルタ回転制御方法
JP4537896B2 (ja) * 2005-06-27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44964B2 (ja) * 2005-07-22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44963B2 (ja) * 2005-07-22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202802B2 (ja) * 2005-11-16 2013-06-05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
JP4969859B2 (ja) * 2006-01-31 2012-07-04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079277B2 (ja) * 2006-07-20 2012-11-21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US7612958B2 (en) * 2006-08-31 2009-11-03 Yugen Kaisha Tokyosukopu Telescopic sight
JP5020026B2 (ja) * 2007-10-19 2012-09-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4917053B2 (ja) * 2008-02-04 2012-04-18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進退カム機構
JP5172376B2 (ja) * 2008-02-14 2013-03-27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の遮光構造
JP2009217243A (ja) * 2008-02-14 2009-09-24 Hoya Corp 撮像装置
JP5214268B2 (ja) * 2008-02-14 2013-06-19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収納構造
JP2009222874A (ja) * 2008-03-14 2009-10-01 Hoya Corp レンズ鏡筒
JP5064271B2 (ja) * 2008-03-14 2012-10-31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383347B2 (ja) * 2008-07-02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917075B2 (ja) * 2008-07-04 2012-04-1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KR101505440B1 (ko) * 2008-08-01 2015-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이동 장치
JP5335467B2 (ja) * 2009-02-17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009334B2 (ja) * 2009-05-01 2012-08-22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枠の退避構造
US8265471B2 (en) * 2009-07-24 2012-09-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JP5610788B2 (ja) * 2010-02-19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296836B2 (ja) 2010-06-14 2013-09-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2107966A1 (ja) 2011-02-09 2012-08-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807847B2 (en) * 2011-02-09 2014-08-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TWI422951B (zh) * 2011-02-22 2014-01-11 Preoptix Jiangsu Co Ltd 光圈調整裝置
US8814447B1 (en) 2011-03-14 2014-08-26 Google Inc. Moveable lens assembly within a display bezel of a computing device
JP5788203B2 (ja) 2011-04-05 2015-09-3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5191095A1 (en) * 2014-06-09 2015-12-17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Employing a target risk attribute predictor while drilling
JP6562642B2 (ja) * 2015-02-04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CN114415313B (zh) 2016-05-10 2024-06-2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设备、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USD810174S1 (en) * 2016-09-15 2018-02-13 Breakthrough Photography, LLC Step-up ring
TWI671979B (zh) * 2018-11-13 2019-09-11 高明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滾動支撐結構之線性馬達總成
JP7490343B2 (ja) * 2019-08-20 2024-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ランジバック調整部材
JP7446907B2 (ja) * 2020-05-11 2024-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6A (en) * 1850-11-26 htjbbard
US17738A (en) * 1857-07-07 Tjpsettiktg tires
US181953A (en) * 1876-09-05 Improvement in harvesters
US3377427A (en) * 1965-07-29 1968-04-09 George J. Fischer Light-sensitive optical control system for a television camera
US4451129A (en) * 1981-03-05 1984-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 plurality of built-in lenses
JPS58145930A (ja) 1982-02-24 1983-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系切替式カメラの切替機構
NL8201058A (nl) * 1982-03-15 1983-10-03 Philips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tot stand brengen van een conferentieverbinding in een tdm communicatiestelsel.
JPS58202435A (ja) * 1982-05-19 1983-11-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自己現像処理カメラ
US4643554A (en) * 1982-12-20 1987-0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focal length varying device
US4597657A (en) * 1983-10-17 1986-07-01 Nippon Kogaku K. K. Compact camera capable of encasing a phototaking optical system
US4669848A (en) * 1983-12-07 1987-06-02 Nippon Kogaku K. K. Camera having partially retractable taking optical system
JP2515718B2 (ja) * 1984-09-12 1996-07-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二焦点カメラのレンズ位置情報伝達装置
US4771303A (en) * 1984-11-10 1988-09-1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US5099263A (en) * 1984-11-10 1992-03-2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EP0207162B1 (en) * 1984-12-04 1993-01-20 Koni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focus regulating method and camera with automatic focus regulator
US5223873A (en) * 1985-05-14 1993-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ification change-over device for a camera
JP2540502B2 (ja) * 1985-05-25 1996-10-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保護部材を備えたカメラ
US5136324A (en) * 1986-03-03 1992-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speeds
US4937609A (en) * 1986-05-09 1990-06-26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having soft focus filter
US4887107A (en) * 1986-07-29 1989-12-1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JPH052911Y2 (zh) 1986-10-28 1993-01-25
JPH0690350B2 (ja) * 1986-12-15 1994-11-14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
DE3752322T2 (de) * 1986-12-24 2001-01-18 Minolta Co., Ltd. Kamera mit Brennweiten-Umschaltung
US4974949B1 (en) * 1987-12-21 1996-06-04 Asahi Optical Co Ltd Zoom lens barrel
JPH02220014A (ja) * 1989-02-21 1990-09-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5086312A (en) * 1989-08-31 1992-0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with focus adjusting device
US5602607A (en) * 1989-11-06 1997-02-11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lens protection barrier member opened/closed with uniform force
JP2802950B2 (ja) * 1989-11-20 1998-09-24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のカム機構
JP2710450B2 (ja) * 1990-09-06 1998-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方向変更装置
JP3041083B2 (ja) * 1991-05-31 2000-05-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GB2261298A (en) 1991-11-08 1993-05-12 Ind Tech Res Inst Zoom lens mount having openended slots
JPH0584908U (ja) * 1992-04-17 1993-11-1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遊び除去装置
US5264939A (en) * 1992-05-29 1993-1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nterlaced viewing signal from the output signal of a non-interlaced camera system
JP2575125Y2 (ja) * 1992-12-14 1998-06-25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US5636062A (en) * 1992-12-14 1997-06-03 Nik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ens
JP3312345B2 (ja) * 1993-01-13 2002-08-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ンバータレンズを内蔵したレンズ鏡胴
US5661609A (en) * 1993-07-06 1997-08-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mount
JP3240758B2 (ja) 1993-07-15 2001-12-2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
JP3358260B2 (ja) * 1993-12-06 2002-12-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沈胴式ズーム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鏡筒装置
US5818647A (en) * 1993-12-21 1998-10-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JPH07239437A (ja) * 1994-02-25 1995-09-12 Sony Corp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電磁駆動装置を用いたレンズ駆動機構
JPH08146278A (ja) * 1994-11-24 1996-06-07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069974C (zh) * 1995-02-08 2001-08-22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筒
US5765049A (en) * 1995-06-26 1998-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lens system change-over mechanism
JP3344193B2 (ja) * 1996-01-31 2002-11-1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US5909600A (en) * 1996-05-31 1999-06-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tructure
DE19623066A1 (de) 1996-06-10 1997-12-11 Eastman Kodak Co Photographische Kamera
US5790911A (en) * 1996-06-10 1998-08-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at film cassette for compact photographic camera
JP3334031B2 (ja) * 1996-08-06 2002-10-1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JP3793291B2 (ja) * 1996-09-11 2006-07-0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コンパクトカメラのレンズ収納方法及び装置
US5791441A (en) * 1996-11-25 1998-08-11 Matos; Anthony Brake failure monitoring system
JPH10293239A (ja) * 1997-04-18 1998-11-0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H114371A (ja) *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US5926322A (en) * 1997-08-04 1999-07-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Zoom lens device with zooming position detector
JP3887081B2 (ja) * 1997-10-01 2007-02-2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3231680B2 (ja) * 1997-10-24 2001-11-2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繰出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762533B2 (ja) * 1998-01-28 2006-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機構
US6069745A (en) * 1998-02-04 2000-05-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l
JP4285846B2 (ja) * 1998-09-09 2009-06-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0111786A (ja) * 1998-10-02 2000-04-21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00250092A (ja) * 1999-02-26 2000-09-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絞り装置
US6064533A (en) * 1999-03-31 2000-05-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Zoom assembly
US6597518B2 (en) 2000-01-31 2003-07-22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US6520691B2 (en) * 2000-01-31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i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movable lens barrel
US6570718B2 (en) * 2000-02-01 2003-05-27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having a cam mechanism
JP2001215391A (ja) * 2000-02-01 2001-08-10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可動フード機構
JP2001235669A (ja) * 2000-02-23 2001-08-31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装置
JP2002099030A (ja) * 2000-09-21 2002-04-05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2277712A (ja) * 2001-03-21 2002-09-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ガイド機構
US6522482B2 (en) * 2001-03-22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assembly
US6665129B2 (en) * 2001-03-22 2003-12-16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a zoom lens barrel
JP3742562B2 (ja) * 2001-03-22 2006-02-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ストッパ構造
JP3574629B2 (ja) 2001-05-31 2004-10-06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766609B2 (ja) * 2001-07-06 2006-04-1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構造
US6717744B2 (en) * 2001-10-31 2004-04-06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3655865B2 (ja) * 2001-10-31 2005-06-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3650599B2 (ja) * 2001-10-31 2005-05-1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TWI229231B (en) * 2002-02-21 2005-03-11 Pentax Corp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6990291B2 (en) * 2002-08-27 2006-01-24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US6963694B2 (en) * 2002-08-27 2005-11-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85486B2 (en) *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50713B2 (en) *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6987930B2 (en) * 2002-08-27 2006-01-1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97367B2 (en) 2002-08-27 2006-08-29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6952526B2 (en) 2002-08-27 2005-10-04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68929B2 (en) * 2002-08-27 2006-06-27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25512B2 (en) *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US7039311B2 (en) * 2002-08-27 2006-05-0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79762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27727B2 (en) *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106961B2 (en) * 2002-08-27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JP3863829B2 (ja) * 2002-08-27 2006-1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35535B2 (en) * 2002-08-27 2006-04-25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58293B2 (en) 2002-08-27 2006-06-06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43154B2 (en) * 2002-08-27 2006-05-09 Pentax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31603B2 (en) *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79761B2 (en)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6965733B1 (en) 2002-08-27 2005-11-15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JP2004085934A (ja) *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10224B2 (en) * 2002-08-27 2006-03-0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2004085932A (ja) *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6978088B2 (en) * 2002-08-27 2005-12-20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31604B2 (en) *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US7088916B2 (en) 2002-08-27 2006-08-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6711349B1 (en) * 2003-05-29 2004-03-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assembly having a traveler and pivotable turret driven by an over-center mechanism
JP4520190B2 (ja) 2004-03-18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5513C (zh) 2009-05-06
GB0320054D0 (en) 2003-10-01
US7088916B2 (en) 2006-08-08
KR100846172B1 (ko) 2008-07-14
DE10339378A1 (de) 2004-03-18
GB2394791A (en) 2004-05-05
HK1065855A1 (en) 2005-03-04
CN1485679A (zh) 2004-03-31
DE10339378B4 (de) 2009-07-16
KR20040019244A (ko) 2004-03-05
GB2394791B (en) 2006-02-15
TW200406603A (en) 2004-05-01
US20060193625A1 (en) 2006-08-31
US7289725B2 (en) 2007-10-30
US20040042090A1 (en) 2004-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9908B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I267670B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TWI269896B (en) A guide mechanism for a lens barrel
TWI269902B (en)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TWI269904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7B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3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5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11B (en) A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TWI278680B (en)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TWI269909B (en)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7671B (en) Lens barrel
TWI272414B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TWI269897B (en)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TWI269898B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3470A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200403472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TW200403480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4175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519A (e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TW200403469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3464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TW200403483A (en) A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479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518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