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8748B - Refractory ceramic component - Google Patents

Refractory ceramic compon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8748B
TWI238748B TW092121387A TW92121387A TWI238748B TW I238748 B TWI238748 B TW I238748B TW 092121387 A TW092121387 A TW 092121387A TW 92121387 A TW92121387 A TW 92121387A TW I238748 B TWI238748 B TW I2387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s
scope
patent application
sec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1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4951A (en
Inventor
Alexander Retschnig
Bernhard Longin
Dieter Pirkner
Original Assignee
Refractory Intellectual Pro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fractory Intellectual Prop filed Critical Refractory Intellectual Prop
Publication of TW200414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4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8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87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35/00Equipment for conveying molten metal into beds or moulds
    • B22D35/04Equipment for conveying molten metal into beds or moulds into moulds, e.g. base plates,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0Supplying or treating molten metal
    • B22D11/103Distributing the molten metal, e.g. using runners, floats, distribu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003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with impact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 Ink Jet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 In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ramic Product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Refinement Of Pig-Iron, Manufacture Of Cast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 Other Than In Revolving Furnaces (AREA)

Description

1238748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耐熱陶党元件,其可設計成例如擂板 釜(baffle pot,衝擊墊)或熔融槽的型式。 【先前技術】 金屬熔體因其部分高的流速(例如:3 m/s),在例如在澆 斗過私之後麵成餵槽(tundish)時,會對有炫體衝擊其上之 耐熱餵槽襯壁區域產生向機械載荷。除此之外,至少在衝 擊點的四週會產生紊流(turbulence)。熔體噴射(meU」叫的 動能相當於例如2至10 Ws/kg。 為了維持正常耐熱襯壁的磨耗於限制範圍内,已知的原 則是以所謂的擋板強化熔體的衝擊區域。 该擋板可由高度耐磨的耐熱材料製成。 此外,分別使用所謂的擋板釜或衝擊墊也是已知的(w〇 00/06324 ^ WO 97/37799 ^ EP 0 729 393 B1 > EP 0 790 873 B1) 〇 此擋板釜的底部基本上相當於—個擋板。已知的擋板釜 係設計成在其上端(亦即熔體流入的該點)及熔體再離開該 釜的該點,顯現錐狀(tapering)截面的型式。此產生一種 ”回添(cut-back),,的狀態。 【發明内容】 本發明是以能使此耐熱陶瓷元件的設計發揮最大效用的 問題為基礎,因而使下列目的之至少一個,較佳地是全部 都能獲得解決: -低磨耗; 87193 1238748 •金屬熔體的特定引導; -流料紊流的最小化; -易於製造。 解決這些問題時,本發明對元件的設計概念,係使一方 面導向金屬熔體之方向可以偏向,同時另一方面熔體動能 可以降低。 、在此情況下,期望流料偏向是由元件的侧邊界來完成。 為了降低動此本發明以界線壁之相考内側表面的特殊排 列/傾斜度預做安排。 例如’藉由元件之垂直剖面(金屬熔體由此通過流入)的 漏斗形叹计(應了解”漏斗形π一詞表示元件之内侧開口截 面),動能可由一種擴散效應降低。 月匕量降低的型怨和大小視該壁之内侧表面的傾斜角而 定。 這些考量可應用到設計成槽狀型式,亦即具有一個底部 和兩個相對侧邊壁的元件上。然而,這些考量也可用到蒼 狀的7L件上,尤其是不拘(水平)截面幾何形狀,例如具有約 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内部截面的擒板蒼。 因此,在其一般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晛係關於一種具有 下列特性的耐熱陶瓷元件·· "一個底部; 至少兩個壁; 該兩壁是由底部的相對剖面以這樣的方式延伸:其内 侧表面至少在部分剖面是以對垂直^底部之—個平 87193 1238748 面主>〇且<90度的角度向上延伸,並具有相反的傾斜 度; ' 有一個開口在兩壁的自由端間形成,· 在底邵和開口間至少有一個剖面,其兩壁間的距離小 於朝開口和底部連結的區域。 在此h況下,在兩壁自由端和底部端區域之兩壁内側表 面間的距離可以大於在其間之至少一個區域。 在底部端(亦即金屬熔體於鑄造時衝擊的該點)和相對的 開口端(亦即在金屬熔體流出的該點)間,兩壁内側表面的該 路段會有一種,,頸部結構,,產生。該”頸部結構”導出該元件的 結構和功能性部分。 在底邵和頸邵結構間的區域間,熔體的動能有效地降 低。除此之外,將避免金屬熔體之難以控制的潑濺(難控制 的反彈)。 在頸部結構和(上方)出口端間的區域間,一種擴散形 成。由於出口端的截面變寬,其目的為將可避免流出金屬 熔體與(中央)導入熔體喷射間之相互作用。相對地,應調整 其大小以使逆流的金屬熔體可利用機械流工具穩定下來。 這些功能性的需求係在以金屬熔體的體積、黏度、溫度、 和/或速度為基礎的設計方式下執行。例如為了一方面達到 所要的熔體動能的降低,一方面又要使熔體噴射以所要的 方式轉向,依此選擇底部區域以使能量的去除夠大;至於 元件的上方出口端,至少在其周邊上希望有一種儘可能接 近層流的穩定金屬流。 87193 1238748 根據一個具體實施例,該傾斜角是在丨〇和80度間;而根 據另一個具體實施例,其在30和60度間。 因為相當的裝置(元件)已經填滿金屬熔體,所述之該内 側壁表面的傾斜路段原則上是足夠的。因此,在槽狀物中, 一種金屬熔體之”V-形截面的運送區域”至少會在變窄處之 上形成。因為該形體可被填滿,視衝擊角度而定,金屬熔 體在其被由底部再引上來並流出元件前,會難以控制地到 處流動。現在這已可由(底部上方)兩壁間截面的減少來預
為了避免難以控制的流動偏向,本發明的又一具體實施 例對於個別的壁或該壁之數個内侧表面的剖面以不同傾斜 角度設計的方式預做安排。依此方式,將彎道(chicanes)、 流料制動器(flow brakes)、或流料導溝(fl〇w guides)設置在 元件的内侧壁上,且形成非對稱幾何形狀是可能的。 在此情況下,一個鄰近該壁自由端的剖面比鄰近元件底 部的剖面顯現較大傾斜角之具體實施例是可能的。在每種 情況下’元件的内侧截面應朝自由開口端放大。 個別的傾斜剖面可各自互相直接(連續)結合(亦如所示以 不同角度結合)。然而,將該壁的内侧表面(以各剖面分開考 量)设汁成銀齒斷面也是可能的,因此”回添區域,,係在壁邊 上形成,其有效地做為金屬熔體的流料制動器。所提的變 窄處至此可由此一 ’’齒狀幾何形”形成。 壁的内部表面也可以呈現圓形且相對的斷面或凹槽狀的 鋸齒形(groove-shaped indentation)。 87193 •10- 1238748 在槽狀型式中, 設計成鏡像的選擇 稱的。 例如可提供一種將相對之壁的内部表面 ,且若適當的話,整個配置可設計成對 此-具體實施例在下面的圖形描述中會作更詳細的說明。 除了所述的槽狀型式外,元件也可以設計成荃狀物。 利用壁表面形成的彎曲,其可在終端邊連結,因此形成 一種具有例如Μ圓或圓形内部截面(和/或外部截面)的密閉 元件。同樣地,至少尚可提供兩個壁以與已提及的兩壁連 接,形成一種(矩形或多邊形的)釜狀物。 1 從技術流動的觀點來看,迴轉對稱的型式是一種選擇。 在此情況下之周圍内壁的側面配置可以螺旋(screw)、螺紋 (thread)或盤旋(spiral)的型式向上蔓延。 向對寬(屬於由該壁所界定之内部區域者)的比可在寬廣 的範圍間變動。此通常相當於>2:1至1:4,但也可毫不費力二 地延伸至1:1 5的比。同理可用到上述具爸狀幾何形者之高 對最大直徑的比。
I 特別是對於上述的具體實施例(其中在炫體出口端之兩 壁間的開口截面係大於在底部端者),該元件通常可以順利 地,例如以鑄造或鍛造的方式設計成一種單品。可能的回 添可以例如藉由填料(其可在製造過程中燒掉)形成。 分別藉由不同傾斜角的選擇或内側壁的斷面配置,可獲 得一種精確且獨特設計的元件以適應形狀和特性性質(流 入之金屬喷射的體積、流速、流動直徑)。其亦容許流料的 偏向及動能的降低。 87193 -11 - 1238748 在流料偏向的表面(特別是傾斜到垂直軸的表面)間,連 接表面也可以水平地(平行於底部)、垂直地(垂直於底部), 以對垂直軸呈>90。之傾斜角配置,或具有彎曲的斷面。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可由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和其他申請 文件的特點中獲得。 下文將以各種不同的具體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在 此情況下,圖1至4 (每一種情況均以大量圖樣代表且以截面 表示)顯示根據本發明元件之不同具體實施例形狀。 相同的或具有相同效果的要件乃以相同的參考號碼表示。| · 【貫施方式】 根據圖1之具體實施例顯示一種根據本發明元件之可能 的基本幾何形,具有底部1 〇。兩個壁丨2、丨4以壁剖面丨2u、 14u,由底部1〇的相對剖面1〇丨、1〇r延伸,特別是以相同方 向(亦即向上),但以相反的傾斜度延伸;特別是起初是互相「 相對的(直到一個最小的距離dmin);然後再互相分離地向上 延伸(壁剖面12〇、14〇)。 在兩壁12、14之下方壁剖面12u、14u間的最大距離以d零 表不’而在其自由端12r、i4r區域中之兩壁12、14之上方壁 剖面間的距離是以D表示,依此,。兩壁 12、14係以對一個對稱概念平面E-E呈鏡像的方式延伸。兩 壁12、14之下方剖面對底部1〇的上方約呈7〇。的傾斜角& 兩壁12、14冬上方剖面以對一個平行於平面E_E的平面呈約 20°的角b向上延伸。 因此’衍生出一種由該兩壁所界定之内部區域尺之元件的 87193 •12- 1238748 整個截面幾何形,其係類似於蛋形計時器的形狀。 以箭頭zi的方向將金屬熔體導入底部1〇之上,並偏轉到 奇 >員Z2的方向,然後在壁邊以箭頭u的方向將其引導向 上,直到其由壁的外邊緣121·、14r導出。導向熔體的動能在 底邵10和該變窄點丨i間降低。由於截面的變窄,熔體之難 以控制的潑濺可同時避免。在變窄處u和上方開口0(邊緣 剖面12r、14Γ之内側表面)間的剖面形成一個擴散區域,在 其中熔體可由元件中平靜地且以層流的方式流出,同時中 央的(根據箭頭Z1)新金屬熔體可以進入該元件中。 根據圖1之元件係設計成一種槽狀物。 同理應用到根據圖2的元件,其亦做成對對稱平面E呈鏡 像的設計,因此更多的幾何形係以左邊的壁12為主說明, 然後類推用到壁14上。 由底邵10開始,第一内壁剖面丨2 · 1首先以對平面E-E呈約 45度的角度向上延伸。連接到此剖面的是剖面122,其以
平行於底部10的方式向内(朝對面之壁14的方向)延伸。連接 到此剖面12.2的是又一剖面12·3,其係以對平面Ε·Ε呈約4〇 度的角度冷向上延伸直到壁12之上緣12r。因此,兩壁間的 取小距離間隔心化是在剖面^二和^^間。 在底邵10和外緣121*、14r間衍生出一種元件内部區域尺的 整個基本V-形幾何形,但具有一個回添區域2〇,此可獲得 控制導入金屬熔體之方向偏向的結果。偏向的熔體噴射產 生而經歷完全的旋渦渦流效應,該熔體失去其流動方向。 動能直接在鑄造後產生,且之後大程度地消散。 87193 -13 - 1238748 根據圖3之具體實施例類似於根據圖2者,在此狀況下所 表示的元件是一種迴轉對稱設計的釜狀元件,換言之是一 種擋板釜。迴轉對稱是相對於概念中心縱軸所衍生出 來的結果。 做為根據圖2之具體實施例的衍生,在剖面丨2」和丨2 3間 足内壁12的特徵為尚有一個傾斜剖面124和一個水平的延 伸剖面12.5,其結果是產生一個附加的回添區域22。剖面 I2.4的傾斜角r乃大於剖面n 3的傾斜角万。 在本發明的觀念和目的中,圖3所示之對面壁表面命名為· 壁表面14。此壁由於所述的釜幾何形,係環繞其周緣延伸, 技術考置上當然將其視為與圖形左邊部分所示的壁表面Η 是相同的。 底部10顯示一種球狀的表面10〇,其可在相反的方向彎 曲。 * — 圖4顯示擋板釜的又一具體實施例,依此,壁剖面12 6連 接到下万的斜壁剖面12·ι並垂直於底部1〇向上延伸,之後 接著一個似桶腹的内壁表面12.7,其向外延伸直到擔板爸· 的自由外緣12r,因此擋板釜在上方自由端展現一個比在底 部1〇(直稜q)之衝擊表面24之區域中明顯更大的内徑卩。空 巧之/、有取小截面(qmin)的位置是在底部區域和開口〇 之間。 根據圖4所述的幾何形,產出一種周圍的回添(凹槽狀)區 域20 ’其作為偏向及穩定冶金熔體與驅散其動能之用。 亥主隨可由一種鑄塊(例如以Al2〇3為主者)製成單品。 87193 1238748 圖4亦以虛線顯示—種可能的具體實施例。在此情況下, 係將約以直線互相連接之壁剖面12丨、12 6和12 7設計成互 相融合,依此’直接朝向開口 〇之表面剖面12 7的部分係以 附加的凹狀曲線設計。相反的曲線(凸狀曲線)亦符合所申請 的目的。 通常,所用的原則是所述擋板體(元件)之一或多個内底部 和壁表面可以直線或曲線(且特別是凸出和凹陷曲線)延 伸,並以相同或不同的傾斜角度/曲度半徑互相融合。因 此,熔體的流動行為可適用於特定的應用狀況。 · 若圖4所示之直線壁剖面(其與平面e-E形成一個> 〇且< 9〇°的角)以彎曲壁剖面取代,則並不是整個壁剖面都是以對 平面E-E呈單一的角度傾斜。因此,藉由每一獨立點之切線 與該平面形成的角對壁剖面之内侧周線的每一點進行角万 (壁剖面之個別部份以此角度對平面E-E傾斜)的測量。 因為其曲度,彎曲壁剖面12」、12.6和12.7的每一個部分 均以對平面E-E呈不同的角度延伸。 例如在圖4中,切線τ與點p(其位於直接朝向開口◦之表面% d面12.7上)接觸,在點p處,表面剖面12 7以對平面呈 約80度的角召延伸。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一種根據本發肩_元件之可能基本幾何形; 圖2是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其顯示一種鏡像設計的 元件; 圖3是本發明之又一具體實施例,其顯示一種迴轉對稱設 87193 •15-

Claims (1)

1238748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2. 一種耐熱陶瓷元件,其包括: 11 一個底部(10); 12 至少兩個壁(12、14);
該兩壁(12、14)是由底部(10)的相對剖面(1〇1、 1〇Γ)延伸而出,其中該兩壁之内側表面至少在部 分剖面(12·!、丨2.3、12.4)是以相對於底部(1〇) 之一平面E-E呈>0度且<90度的角度,並具有相
反的傾斜度; 4在一形成於兩壁Ο2、M)的自由端(12Γ、141〇間 之開口(0); 5 在底邵(10)和開口(0)間,至少有一個剖面(11) 其在兩壁(12、14)間的距離(dmin、qmin)小於與其 在朝開口(0)和底部(10)方向連接的區域(12u、 14ιι ; 12ο、14ο)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每一個内侧表面均 形成有數個具有不同傾斜角的剖面(12.1、12.3、12.4、 12.7)。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每一個内側表面均 形成有數個具有不同傾斜角的剖面(丨2.1、12.3、12.4、 12.7),且該兩壁(12、14)之鄰近自由端(12Γ、14r)的剖面 (12.3、12·7)較之鄰近底邵(1〇)的剖面(12.1)顯現較大的 傾斜角。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該兩壁(12、14)之内 87193 1238748 側表面在各剖面上開形成 5, 9. ,^ $成有一鋸齒狀的側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兀件,其中該兩壁Π2、Izn、如 側表面形成有圓形的、相 内 相對的斷面(1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μ ^ 頁 <兀件,其中該兩壁(12、14)之内 表面形成有—凹槽狀的鑛齒形(20、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亓杜甘士、、 (20 ”、六甘 心牛,其中孩凹槽狀的鋸齒形 22)在其縱向上,具有—傾斜延伸段。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I 甘A、、 示/、又兀件,其中-薇兩壁(12、14)之相 對内側表面係設計成鏡像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元半, 月 < 兀仟其係主開口朝上的槽狀 型式。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K之元件,進一步包括兩個與該兩 壁(12、14)連接的壁,因而形成一個釜狀物。 1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元件,其具有一種具橢圓形、 矩形、或圓形幾何形狀平面的釜狀物。
如申w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由該兩壁(丨2、丨4)圍成 、巴域(R)具有2:1至1:4之南對寬、或高對最大直徑的 比。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由該兩壁(12、14)圍成 的區域(R)具有直至1:15之高對寬、或高對最大直徑的 比。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該兩壁(12、14)之内 側表面的傾斜角是在1〇度和80度間。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該兩壁(12、14)之内 87193 1238748 16. 17. 18. 19. 側表面的傾斜角是在30度和60度間。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形成一單件式。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具有一種球狀底部 (10)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該兩壁(12、14)之内 侧表面間的距離係朝自由端(12r、14〇漸宽。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元件,其中在該兩壁(12、14) 之内側表面與底部端(1〇卜1 〇Γ)間的距離大於其間之至少 一個區域(11)的距離。 87193
—p4S2l2l387號專利申請案 整正替處晉明書替換1(94年3月} —LiSf\J蒼狀元件或一種播板蒼;且 圖4是圖3的又一具體實施例。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0 1(H、10r 10〇 11 12、14 12u、12〇、14u、14〇 12r、14r 11 卜 12.2、12·3、12·4、12·5、12·6、12.7 20 > 22 24 a b、β、γ D d dmin Λ Qmin Ε-Ε Μ-Μ Ο Ρ Qmax R Τ Ζ 卜 Ζ2、Ζ3 底部 底部的兩相對剖面 球狀的底部表面 兩壁間距離最小處之剖面 相對的兩壁 壁剖面 自由端 兩壁之内側表面的剖面 回添區域 衝擊表面 傾斜角 傾斜角 兩壁上方自由端間的距離 的最大距離 兩壁之内側表面間的最小距離 概念平面 概念中心縱軸 上方開口 朝向開口之表面剖面上的點 兩壁上方自由端間的最大距離 内部區域 切線 金屬熔體的流動方向 87193-940325.doc -16-
TW092121387A 2002-08-05 2003-08-05 Refractory ceramic component TWI23874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35867A DE10235867B3 (de) 2002-08-05 2002-08-05 Feuerfestes keramisches Bautei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4951A TW200414951A (en) 2004-08-16
TWI238748B true TWI238748B (en) 2005-09-01

Family

ID=3150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1387A TWI238748B (en) 2002-08-05 2003-08-05 Refractory ceramic component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8247B2 (zh)
EP (1) EP1526940B1 (zh)
CN (1) CN1298464C (zh)
AT (1) ATE312678T1 (zh)
AU (1) AU2003258559B2 (zh)
BR (1) BR0305743B1 (zh)
CA (1) CA2466646C (zh)
DE (2) DE10235867B3 (zh)
EG (1) EG23513A (zh)
ES (1) ES2253708T3 (zh)
MX (1) MXPA04005836A (zh)
PL (1) PL199731B1 (zh)
RU (1) RU2284246C2 (zh)
TW (1) TWI238748B (zh)
WO (1) WO2004014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35452B4 (de) 2007-07-26 2013-02-21 Pa-Ha-Ge Feuerfeste Erzeugnisse Gmbh & Co. Kg Pralltopf
US8066935B2 (en) * 2007-12-14 2011-11-29 The Harrison Steel Castings Company Turbulence inhibiting impact well for submerged shroud or sprue poured castings
ES2398511T5 (es) 2010-07-19 2016-04-29 Refracto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 Co. Kg Cubeta de impacto cerámica ignífuga
RU2507028C1 (ru) * 2012-12-06 2014-02-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Группа "Магнезит" Металлоприемник
PL2769785T3 (pl) * 2013-02-25 2016-12-30 Ognioodporna płyta rozpryskowa
EP2865464B1 (en) * 2013-10-22 2016-03-16 Refracto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 Co. KG Fireproof ceramic impact pad
US9308581B2 (en) * 2014-03-28 2016-04-12 ArceloMittal Investigacion y Desarrollo, S.L. Impact pad, tundish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KR102461605B1 (ko) * 2015-08-17 2022-11-02 닛테츠 닛신 세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환상 둑
JP6452633B2 (ja) * 2016-01-18 2019-01-16 東京窯業株式会社 焼成プレキャストブロッ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4A (en) * 1849-04-17 Piston-valve cut-off
US729393A (en) * 1902-04-19 1903-05-26 William Newman Knotter for grain-binders.
US790873A (en) * 1905-01-03 1905-05-23 Lodge & Shipley Machine Tool Company Head-stock for lathes.
US5188796A (en) * 1990-05-29 1993-02-23 Magneco/Metrel, Inc. Tundish impact pad
US5358551A (en) * 1993-11-16 1994-10-25 Ccpi, Inc. Turbulence inhibiting tundish and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CN2192420Y (zh) * 1994-06-07 1995-03-22 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 组合式大包注流保护及钢液导向装置
EP0790873B1 (en) * 1994-11-09 1998-06-03 Foseco International Limited Tundish impact pad
GB9517633D0 (en) * 1995-08-30 1995-11-01 Foseco Int Tundish impact pad
DE19542367C2 (de) * 1995-11-14 1999-06-02 Feuerfest Technik M B H Ges Metallurgisches Gefäß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oder Reparatur desselben sowie Platte hierfür
GB9607556D0 (en) * 1996-04-11 1996-06-12 Foseco Int Tundish impact pad
US6102260A (en) * 1996-11-21 2000-08-15 Psc Technologies, Inc. Impact pad
GB9816458D0 (en) * 1998-07-29 1998-09-23 Foseco Int Tundish impact pad
GB9903937D0 (en) * 1999-02-22 1999-04-14 Foseco Int Tundish impact pad
GB9913241D0 (en) * 1999-06-08 1999-08-04 Foseco Int Impact pad for tundish
US6554167B1 (en) * 2001-06-29 2003-04-29 North American Refractories Co. Impact pad
DE10143396C1 (de) * 2001-09-04 2002-11-28 Rhi Ag Wien Pralltopf
CN2516294Y (zh) * 2001-12-25 2002-10-16 王文刚 连铸中间包冲击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G23513A (en) 2006-03-08
MXPA04005836A (es) 2005-05-17
BR0305743A (pt) 2004-09-28
US20040256775A1 (en) 2004-12-23
WO2004014585A1 (de) 2004-02-19
CN1298464C (zh) 2007-02-07
PL369961A1 (en) 2005-05-02
AU2003258559A1 (en) 2004-02-25
CA2466646A1 (en) 2004-02-19
DE50301952D1 (de) 2006-01-19
DE10235867B3 (de) 2004-04-08
CN1628006A (zh) 2005-06-15
BR0305743B1 (pt) 2011-05-31
CA2466646C (en) 2009-07-28
AU2003258559B2 (en) 2005-06-02
US7128247B2 (en) 2006-10-31
TW200414951A (en) 2004-08-16
RU2004113204A (ru) 2005-08-20
PL199731B1 (pl) 2008-10-31
EP1526940B1 (de) 2005-12-14
ES2253708T3 (es) 2006-06-01
RU2284246C2 (ru) 2006-09-27
ATE312678T1 (de) 2005-12-15
EP1526940A1 (de) 2005-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8748B (en) Refractory ceramic component
JP4583508B2 (ja) ダイヤモンドバック状の内部ジオメトリを有する鋳造用ノズルおよび変化する有効流出角を有する複数パート鋳造用ノズルならびにこれを通る液体金属の流動方法
TW200827063A (en) Casting nozzle
AU770032B2 (en) Impact pad for a tundish
BR112017028284B1 (pt) Bloco para controlar fluxo a partir de um recipiente refratário
TWI241226B (en) Metallurgical impact pad
JP2010069539A (ja) ストッパーロッド
US6102260A (en) Impact pad
JP2005125389A (ja) 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
RU2358834C2 (ru) Погружной выпускной разливочный стакан (варианты)
AU2004221863B2 (en) Submerged entry nozzle with dynamic stabilization
ES2693128T3 (es) Almohadilla de impacto de artesa de colada
EP2209056B1 (en) Flow control device in a continuous casting steel-making process
BR112015015980B1 (pt) bocal de entrada submerso
US5916472A (en) Immersed outlet for casting metal
CN207299895U (zh) 一种熔铁台及使用熔铁台的燃气冲天炉
TW495401B (en) Refractory assembly
JP2003501608A (ja) 溶融炉と鋳鍋の湯出し通路
JP2004188421A (ja) 連続鋳造用浸漬ノズルおよび連続鋳造方法
JP2016533907A (ja) 耐火性セラミック衝撃パッド
JP4564774B2 (ja) 鋼の連続鋳造用ノズル
JPH05200536A (ja) 出湯機構
JP2020116591A (ja) 浸漬ノズル
PL67400Y1 (pl) Kształtka do grawitacyjnego wylewania ciekłego metalu
JPH0685349B2 (ja) 連続鋳造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