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5827B - Method for inspecting surface and apparatus inspecting it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inspecting surface and apparatus inspecting 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5827B
TWI235827B TW093117529A TW93117529A TWI235827B TW I235827 B TWI235827 B TW I235827B TW 093117529 A TW093117529 A TW 093117529A TW 93117529 A TW93117529 A TW 93117529A TW I235827 B TWI235827 B TW I2358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t
inspected
light intensity
insp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17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6349A (en
Inventor
Kazuhiro Miyakawa
Yoichiro Iwa
Akihiko Sekine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Kabushiki Kaish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Kabushiki Kaisha filed Critical Topcon Kabushiki Kaisha
Publication of TW20050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6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5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58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4Investigating contamination, e.g. dus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01Semiconductor waf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6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 G01N21/95623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using a spatial filtering metho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1235827 ⑴ 玖、發明說明 t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檢查被檢查面的缺陷的表面檢查方 &及表面檢查裝置,詳細地說是關於一種將光束照射在被 檢查面,並利用檢測其散射光的強度,來檢查被檢查面的 缺陷的方法及裝置的改良。 【先前技術】 習知,眾知檢查如在半導體晶圓等的被檢查體表面( 被檢查面)附著異物,或有傷痕(包含結晶缺陷)等被檢 查面的缺陷的表面檢查裝置。 該表面檢查裝置是例如具備:出射雷射光等所定光束 的光源,及對於被檢查面以所定入射角入射從該光源出射 的光束的照射光學系,及變位被檢查體使得光束掃描被檢 查體的掃描手段,及檢測入射的光強度的光強度檢測手段 ,及將從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的部分(照射域)出射的 散射光,導光至光強度檢測手段的散射光檢測光學系;按 照藉由光強度檢測手段所檢測的散射光,檢查有無缺陷者 (專利文獻1)。 在此,所謂來自照射域的散射光,是指入射在被檢查面 的光束散射在照射域中正反射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光線。 因此,散射光檢測光學系是其光軸設定在正反射方向以 外的方向,例如對於被檢查面以所定俯角設定光軸成朝著照 射域。 (2) (2)1235827 又,本案申請人是提案一種對於至少一種方向將散射光 分解成複數光路並加以檢測的表面檢查方法及裝置,作成 可識別照射域內的缺陷的單複別,或缺陷大小或種別等者 (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6-677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願2003- 1 6545 8號(未公開) 但是,將散射光分解成複數光路並加以檢測時,僅依據 在各光路別是否檢測有散射光,雖可檢測上述的缺陷大小等 ,惟依據各光路別地檢測的散射光的光強度大小,進行缺陷 分析等時,必須精確度優異地檢測其散射光的光強度大小。 另一方面,入射於被檢查面的光束是在其橫剖面內並未 具有均一光強度分布,例如在雷射光束一般呈高斯分布。 如此地光強度分布並不均一的光束入射於被檢查面時, 其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是在空間上當然成爲具有依存於其入 射光束的光強度分布的光強度分布特性。 •亦即,雷射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的部分中,入射有雷 射光束的光束中央部的領域,呈成爲比入射有雷射光束的光 束周緣部的領域,入射有光強度還強的光,即使同一缺陷存 在於各該部分,在對應於光束中央部所入射的領域的光路所 檢測的光強度,是成爲比對應於光束周緣部所入射的領域的 光路檢測的光強度還大。而依據所檢測的光強度大小,無法 正確地進行其缺陷的分析等。 如此,本發明是鑑於上述事項而創作者,其目的是在 於提供一種將散射光分解成複數光路並加以檢測時,可減 冬 (3) 1235827 低或解決依存於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的光強度分布的不 均一的檢測光強度的不均一性的表面檢查方法及表面檢查 裝置。 【發明內容】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面的表面檢查方法 及表面檢查裝置,是在檢測散射光之前,事先將被檢查面 部分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至少對於所定方向(對應於複 數光路排列的一維方向的方向)提高均一性,俾減低檢測 光強度的不均一性者。 亦即,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表面檢查方 法,屬於將所定光束以所定入射角入射在表面檢查對象的 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相對地變位光束及上述被檢查體中至 少一方,使得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而將光束所入射的被 檢查面的部分被反射的散射光強度,有關於對應於光束所入 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所定方向的方向的一維方向空間地分解 複數光路,藉由個別地檢測該分解所得到的各分解散射光的 光強度,俾進行被檢查面的檢查的表面檢查方法,其特徵 爲· 能提高有關於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至少所定 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的均一性。 在此,作爲被檢查體,其代表性有半導體晶圓或各種 基板等,惟並不被限定於此者,若有沒有附著於被檢查面的 異物或形成於被檢查面的傷痕或是藉由檢測此些位置能進行 -7- (4) (4)1235827 表面檢查者,則任何一種均可以° 又,作爲入射於被檢查面的光束’通用高可干涉性的 電射光較理想。 「針對於至少一維方向」是指包含不但僅對於入射面 內的一維方向分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測’針對於正交於 該一維方向的正交方向(該入射面內)也分解成複數通道 並加以檢測,亦即分解成二維矩陣狀並加以檢測者的意思 〇 此些說明是在以下說明也同樣° 所謂「提高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線的光強 度分布的均一性」,是指對於成爲散射光的檢測對象的被 檢查面部分,提高依入射光束的受光強度的分布均一性的 意思,將該受光強度的分布作成大約均一較理想。 依照如此地所構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表 面檢查方法,提高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 布的均一性之故,因而潛在地依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 度分布的檢測散射光強度,是不管被檢查面部分中的缺陷 所存在的「位置」,成爲大約同一値。 亦即,按照被檢查面部分的缺陷存在位置,不是藉由 其缺陷的存在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値本體成爲不相 同値(沒有強度値的空間依存性),僅按照缺陷的存在位 置來變更檢測光路(有檢測光路的空間依存性)。 當然有按照缺陷的凹陷量等使得強度値本身成爲不相 同値的情形,惟並不是依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者, 冬 (5) (5)1235827 只不過依其缺陷的輕重者。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 如此地藉由精度優異地檢測分解散射光強度,依據分 解散射光的強度大小,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 分析。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表面檢查方法,是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表面檢查方法中,對於所定方向使 1%複數先束排列地’藉由將該複數光束入射於被檢查面部分 ,大約均一地設定光線的光強度分布,爲其特徵者。 依照如此地所構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表 面檢查方法,各光束的強度分布是分別呈高斯分布,惟在 此些排列的光束間,相鄰接的光束重疊而提高光強度。 又,在排列有此些複數光束的多光束所照射的被檢查 面部分中,有關於其複數光束的排列方向的光強度分布被設 定成大約均一。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而依照分解散射光強度的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 的詳細分析。 又,藉由調整多光束的各光束間的節距,可調整光束 間的重疊程度,由此,簡單地,大約均一地可設定多光束 整體的光強度分布。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表面檢查裝置,其 特徵爲具備:出射所定光束的光源,及將從光源所出射的光 冬 (6) 1235827 束以所定入射角入射在表面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 的照射光學系,及相對地變位光束及被檢查體中的至少一方 ’使得光束掃描被檢查面的掃描手段,及檢測所入射的光強 度的光強度檢測手段,及將從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的部分 所出射的散射光,導光至光強度檢測手段的散射光檢測光學 系;光強度檢測手段是針對於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入射面內 的至少一維方向,設定成將散射光分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 測,俾提高有關於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至少所定方 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的均一性。 在此,作爲被檢查體,其代表性有半導體晶圓或各種 基板等,惟並不被限定於此者,若有無附著於被檢查面的異 物或形成於被檢查面的傷痕或是藉由檢測此些位置能進行表 面檢查者,則任何一種均可以。 又,作爲光源,適用將高可干涉性的雷射光作爲光束 而出射的電射光源[半導體雷射光源(LD),氬離子雷射 光源等]較理想。 散射光檢測光學系是能聚光從照射域所出射的正反射 光以外的散射光中至少一部分般地,設定其光軸方向就可以 ;例如能聚光對於將入射於被檢查面的入射光束投影在被 檢查面時的入射光束的進行方向大約正交的方向地散射的散 射光般地,可設定散射光檢測光學系的光軸。 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入射面內的一維方向,是對應於光 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照射域)的所定方向之故,因 而將散射光在該一維方向分解成複數通道時,這些分解所得 (7) (7)1235827 到的各分解散射光,是成爲從針對於所定方向分割照射域的 各分割部分分別出射的散射光。 因此,藉由各別地檢測各分解射光的光強度,可檢測 照射域內的每一光束所入射的照射域內的位置(相對應於 所定方向的位置)的散射光強度之故,因而可提昇散射所 產生的位置亦即表面的缺陷位置的檢測分解能。 又,藉由在相鄰接通道間依次比較依排列在一維方向 的複數通道所產生的各檢測強度,可識別缺陷爲離散的複數 小缺陷,或連續的大缺陷。 又,作爲將所入射的散射光針對於入射面內的一維方 向分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測般地所設定的光強度檢測手段 ,例如代表性地可使用多陽極光電倍增器 (PMT:光電倍增 器)等,惟並不被限定於此種陽極PMT者,而是將多通道型 受光器或單一通道受光器對應於各通道排列複數個的構成也 可以。 又,「針對於至少一維方向」是指包含不但僅對於入 射面內的一維方向分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測,針對於正 交於該一維方向的正交方向(該入射面內)也分解成複數 通道並加以檢測,亦即分解成二維矩陣狀並加以檢測者的 意思。 所謂「提高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線的光強 度分布的均一性」,是指對於成爲散射光的檢測對象的被 檢查面部分,提高依入射光束的受光強度的分布均一性的 意思,將該受光強度的分布作成大約均一較理想。 -11 > (8) (8)1235827 依照如此地所構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表 面檢查裝置,提高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 布的均一性之故,因而潛在地依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 度分布的檢測散射光強度,是不管被檢查面部分中的缺陷 所存在的「位置」,成爲大約同一値。 亦即,按照被檢查面部分的缺陷存在位置,不是藉由 其缺陷的存在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値本體成爲不相 同値(沒有強度値的空間依存性),僅按照缺陷的存在位 置來變更檢測光路(有檢測光路的空間依存性)。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 如此地藉由精度優異地檢測分解散射光強度,依據分 解散射光的強度大小,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 分析。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表面檢查裝置,是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表面檢查裝置中,光源是出射複數 光束的光源,上述照射光學系是從光源所出射的複數光束朝 所定方向排列地,藉由將該複數光束入射於上述被檢查面部 分,大約均一地設定有關於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 爲其特徵者。 依照如此地所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表面 檢查裝置,從光源出射’藉由照射光學系,在被檢查面部 分中朝所定方向排列所入射的各光束的強度分布分別呈高斯 分布,惟在此些排列的光束間,相鄰接的光束重疊而提高光 -12 - (9) (9)1235827 強度。 又’在排列有此些複數光束的多光束所照射的被檢查 面部分中,有關於其複數光束的排列方向的光強度分布被設 定成大約均一。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而依照分解散射光強度的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 的詳細分析。 又,藉由調整多光束的各光束間的節距,可調整光束 間的重疊程度,由此,簡單地,大約均一地可設定多光束 整體的光強度分布。 又依本發明的第二面的表面檢查方法及表面檢查裝置 ’恰如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是有否均一 地’對於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施以修正處理(規 格化),可解決檢測光強度的不均一者。 亦即,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表面檢查方 法,屬於將所定光束以所定入射角入射在表面檢查對象的 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相對地變位光束及被檢查體中至少一 方,使得光束掃描被檢查面,而將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的 部分被反射的散射光強度,有關於對應於光束所入射的被檢 查面部分的所定方向的方向的一維方向空間地分解複數光路 ,藉由個別地檢測該分解所得到的各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 俾進行被檢查面的檢查的表面檢查方法,其特徵爲:將有 關於所檢測的一維元方向的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分布,按照 有關於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至少所定方向的光線的 -13- (10) (10)1235827 光強度分布作成規格化。 在此’所謂「按照有關於被檢查面部分的至少上述所 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作成規格化」,是指在成爲散射 光的檢測對象的被檢查面部分中,至少對於所定方向,按照 依入射光束的受光強度分布,假設視爲均一地修正處理該受 光光度的不均一的意思。 亦即,被檢查面部分的強度分布爲不均一,而將在該 不均一下所檢測的分散射光的光強度,作成被檢查面部分的 強度分布爲均一,則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藉由信 號處理或放大率等的後續處理,加以修正者。 在此,用以規格化的修正係數,放大率等,是使用成 爲基準的被檢查體,對應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各領域的分解散 射光別,事先實驗性地求出就可以。 依照如此地構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表面 檢查方法’藉由將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加以規格化 ,就不會依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的不均一性,而 可得到精確度優異的分解散射光強度。 又’依照如此地精確度優異地所得到分解散射光的強 度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分析。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表面檢查方法,是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表面檢查方法中,所定方向是對於 上述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的方向呈大約正交的方向,爲其 特徵者。 在此’成爲散射光的檢測對象的領域的「被檢查面部 一 14 - (11) (11)1235827 分」,正確地有與光束入射於被檢查面的「被檢查面部分 」不一致的情形。 亦即,光束入射於被檢查面的被檢查面部分是照射域 。惟先前在該照射域,如上述地受光強度呈高斯分布之故 ,因而在照射域的周緣部近旁受光強度極小,因此從周緣 部近旁所出射的散射光強度也變小,而依據從該周緣部近 旁所檢測的散射光的分析是信賴性較低。 所以,不必將照射域整體作爲散射光的檢測對象領域 ,忽略來自該周緣部領域的散射光,僅檢測來自比周緣部 更接近於光束中心部分的散射光較理想。 例如將依光束中心部的受光強度(高斯分布的最大強 度)作爲10時’在將強度IO/e2以下(或不足)的受光領域 不做爲散射光的檢測對象時,則將成爲檢測對象的強度超 過IO/e2 (或以上)的領域重新視爲照射域亦即視作爲上述 「被檢查面部分」而本發明是被通用。 但是,即使爲強度IO/e2以下(或不足)的受光強度的 領域,依照本發明,對於該強度是所定値以下的領域,藉 由作成提高強度分布的均一性的對象,也成爲可擴大檢測 對象領域。 另一方面,掃描對象的被檢查體爲如半導體晶圓地圓 板狀者,作爲掃描採用組合朝旋轉方向的主掃描與朝半徑方 向的副掃描的跡螺掃描時,則螺旋狀的掃描軌跡所延伸的方 向爲掃描方向,而正交於此方向的方向是掃描軌跡的節距方 向。 -15- (12) Ϊ235827 如此,如上述地,藉由本發明擴大檢測對象領域,並 將被檢查面部分的所定方向(空間地分解散射光所檢測的 方向),對於掃描方向作成大約正交的方向(節距方向) ,即使擴大掃描軌跡的節距,也成爲可掃描被檢查面全面。 如此地,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表面檢查 方法,可實質地擴大被檢查面上的散射光的檢測對象領域 ,由此,可擴大掃描節距,並可縮短掃描時間。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表面檢查裝置, 其特徵爲具備:出射所定光束的光源,及將從上述光源所出 射的光束以所定入射角入射在表面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的被 檢查面的照射光學系,及相對地變位上述光束及上述被檢查 體中的至少一方,使得上述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的掃描手 段,及檢測所入射的光強度的光強度檢測手段,及將從上述 光束所入射的上述被檢查面的部分所出射的散射光,導光至 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的散射光檢測光學系;上述光強度檢 測手段是針對於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入射面內的至少一維 方向’設定成將上述散射光分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測,並 將有關於所檢測的上述一維方向的上述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 分布,按照至少有關於上述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上 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設定成規格化。 依照如此地所構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 表面檢查裝置,藉由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被規格化 ,不必依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的不均一性,可得 到精確度優異的分解散射光強度。 -16· (13) (13)1235827 又,依據如此地精確度優異所得到的分解散射光的強 度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分析。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表面檢查裝置, 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表面檢查裝置中,上述光強度 檢測手段是在上述各光路別地具備放大器,對應於上述各光 路的放大器的放大率,是按照至少有關於上述光束所入射的 被檢查面部分的上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而將有關 於上述一維方向的上述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分布設定成規格 化,爲其特徵者。 依照如此地所構成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 表面檢查裝置,藉由分別事先調整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各光 路別地所設置的放大器的放大率,可簡單地規格化分解散射 光的光強度分布。 又’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表面檢查裝置, 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表面檢查裝置中,上述所定方 向對於上述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的方向呈大約正交的方向 ,爲其特徵者。 如此地,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表面檢 查裝置’可實質地擴大被檢查面上的散射光的檢測對象領 域’由此,可擴大掃描節距,並可縮短掃描時間。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詳述本發明的表面檢查方法及表面檢 查裝置的具體式實施形態。 -17 - (14) (14)1235827 (實施形態1)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表面檢查裝置 100° 該表面檢查裝置100是具備:出射雷射光L0的半導體 雷射光源(以下稱爲LD) 1 0,及將從LD1 0所出射的雷射 光L0以所定俯角α (=入射角(90'α))入射在大約真圓 板的晶圓(被檢查體)200的被檢查面210照射光學系20, 及雷射光L0能螺旋狀[參照第2 (a)圖]地掃描被檢查面 2 1 0地變位晶圓200的掃描手段30,及檢測所入射的光強度 的光強度檢測手段5 0,及將在雷射光L 0所入射的被檢查面 210的部分(以下稱爲照射域)220所反射的散射光L2,導 光至光強度檢測手段5 0的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 0。 在此’如以下所詳述地,光強度檢測手段50是針對於 該光強度檢測手段5 0的入射面內一維方向(Y軸方向), 將散射光L2設定爲分解成10個通道(ch)並加以檢測。 又,將晶圓200的被檢查面210內的正交軸作爲YZ軸 ,而將正交於被檢查面2 1 0的軸作爲X軸時,則被檢查面 2 1 0是被保持在稍旋轉於水平軸的Y軸周圍的傾斜狀態,結 果,X軸點是對於有關於水平面的垂直軸形成傾斜[參照第 1圖及第2 (b)圖]。 從LD10所出射的雷射光L0是照射光學系20,一直到 照射域220,被導光至XY面內。因此,當將雷射光L0沿著 X軸投影在被檢查面2 1 0上,其投影軌跡是重疊於Y軸。又 ,在表示於第2 (a)圖的俯視圖中,成爲沿著有關於水平面 -18- (15) (15)1235827 的垂直軸的投影軌跡之故,因而雷射光L0對於被檢查面 2 1 0上的投影軌跡,是不會重疊於Y軸。 又,在照射域220正反射的雷射光L0的反射光L1是 以仰角α [出射角(90°- α )],從照射域220出射。 又,雷射光L0入射於被檢查面2 1 0而形成於被檢查面 的雷射光點的照射2 2 0,是呈在Υ軸方向成爲長徑的大約橢 圓形狀。 掃描手段30是由將晶圓200以其中心〇作爲旋轉中心 (X軸)進行旋轉的旋轉台(旋轉手段)3 1,及將晶圓200每 一旋轉台3 1朝Υ軸方向直線移動的線性馬達(線性移動手 段)32所構成。 如此,藉由旋轉台31旋轉晶圓200的狀態下,藉由線 性馬達32直線變位晶圓200,雷射光L0是成爲螺旋狀地掃 描晶圓200上。 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是配設成其光軸02大約正交於Υ 軸,同時朝照射域220且對於被檢查面210形成俯角点(在 本實施形態中yS =30。,聚光散射在照射域220所反射的 反射光L 1以外的方向的散射光L2,同時將該被聚光的散射 光L2導光至光強度檢測手段50。 在此,如第2圖所詳示地,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是從 散射光L2的進行方向上游側依次地具備:聚光從照射域220 所出射的散射光的聚光透鏡4 1,及調整入射的散射光L2的 波面的偏光板4 2,及對於散射光L2的垂直方向成分具有功 率,而對於Y軸方向成分僅具有正功率的柱面透鏡43、以 -19- (16) (16)1235827 ,及對於Y軸方向成分未具有功率,而對於垂直方向成僅 具有正功率的柱面透鏡45,及將散射光L2的擴展縮小至後 段的光強度檢測檢測手段5 0的入射面大小的視野光圈4 5 ,及ND濾光器47。 又,藉由有關於依上述的三個柱面透鏡42、43、44的 Υ軸方向的功率與有關於垂直方向的功率的倍率差,有關於 Υ軸方向的結像倍率是大約70倍,而有關於垂直方向的結 像倍率是大約等倍(1倍);例如沿著照射域220的Υ軸方 向的長徑爲0.14mm時,則沿著視野光圈46的Υ軸方向的 開口長度是被設定在9.8mm ( = 0.14x70)。 又,配置有視野光圈46的位置,是有關於散射光檢測 光學系40的Y軸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共役位置。 又,本實施形態的聚光透鏡4 1是被設定成焦距f=2 1 mm ,開口數NA = 0.3’柱面透鏡43是設定成焦距f=210mm;柱 面透鏡44、45是均設定焦距f=21mm。 又,在各圖中,爲了模式地表示光跡或透鏡的曲率, 透鏡間距離等之故,因而各透鏡41、43〜45的焦距f是來正 確地表現。 又,柱面透鏡43、44是構成所謂焦闌光學系,而在位 置P,結像有從照射域220所出射的散射光的像。 另一方面,光強度檢測手段50是具備:將入射的散射光 L2,分解成沿著Y軸並排的10個通道(ch),並每一該分 解所得到的各通道chi,ch2,…,chlO地檢測光強度的多 陽極PMT5 1,及將表示從各通道ch〗,…所輸出的光強度的 -20- (17) (17)1235827 各該信號個別地放大的1 0個放大器52 (對應於Ch 1的放大 器5 2a;對應於ch2的放大器52b,…,對應於chlO的放大 器5 2^j),及從藉由各放大器5 2所放大的信號分別截斷所定 雜訊成分的10個BPF (帶通濾波器)53,及將通過各BPF53 的信號分別變換成數位信號的1 〇個A/D變換器54,及將藉 由各A/D變換器54所數位化的數位信號分別記憶的1 〇個記 憶體55,及依據被記憶在各記憶體55的各通道的每一光強 度的數位信號,判定照射域220內的被檢查面2 1 0的缺陷大 小或種別等的分析手段56。 在此,多陽極PMT51的10個通道chi、ch2、…chlO是 藉由與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的關係,如第3圖所示地,對 應於將照射域220沿著Y軸方向所分割的10個領域220a, 220b,…220」,而設定成從第1領域220a所出射的散射光 La (以實線表示)是入射在chi;從第2領域220b所出射的 散射光Lb是入射在ch2;以下同樣地,從第1〇領域22(^所 出射的散射光Lj (以線表示)是入射在chlO。 又,代替具備分析手段56,也可作成具備將被記憶在 各記憶體55的各通道別的光強度的數位信號,如通道別地 圖表顯示,或顯示作爲數位數値的顯示手段的構成,或是具 備將各週道別的光強度的數位信號,如通道別地圖表顯示, 或印刷作爲數位數値的印字機或繪圖機的構成。 又,對應於各光路ch 1,···所設置的1 〇個放大器52a, 5 2b,…,52」的放大率是並不相同,將有關於照射域22〇的 各領域2 20a,2 20b,…,22(^的雷射光lq的光強度分布假 -21 - (18) (18)1235827 設性視作爲均一性,而規格化來自各光路ch 1,…ch 1 0的輸 出値,分別設定在不同値。 亦即,入射於被檢查面210的雷射光LO,是在其橫斷 面內並未具有均一的光強度分布,而是呈高斯分布。 如第5 (b)圖所示地,在入射具有此種光強度分布的雷 射光L0所形成的照射域220,Y軸方向的各位置別的受光 強度是依存於雷射光L0的強度分布,成爲呈在照射域220 的中心0較大,且愈接近周緣愈小的大約高斯分布。 如此,照射域220的受光強度,若在沿著Y軸的領域 2 20a,2 20b,…220」(參照第3圖)間呈不均一的分布時, 即使在各領域220a,220b,…220j存有同一缺陷,則從各 領域220a,2 20b,…,220」分別檢測的分解散射光強度, 是也呈依存於受光強度I的分布的分布情形。 又,與進行表面檢查時同樣的條件下,對於成爲基準 的被檢查體事先入射雷射光,而作爲對應於來自形成在該基 準被檢查體的照射域220的各領域220a,…220」的分解散 射光的強度者,分別求出有關於各領域220a,…220j的受 光強度II,12,…,110,將求出作爲呈如第6圖所示的強 度分布者的受光強度11,12,…11 〇,能修正成爲均一強度 10 ’ 10 ’…10地,設定各放大器52a,52b,…;52j的放大 率。 因此’被連接於相對應於接近照射域2 2 0的Y軸方向 中心〇的領域(例如在第3圖中領域220e,220f等)的ch5 ’ ch6的放大器52e,52f的放大率被設定最小,而被連接於 - 22 - (19) (19)1235827 對應於距照射域220的γ軸方向中心〇愈遠的領域的ch的 放大器52,其放大率是愈變大,使得被連接於對應於距照 射域220的Y軸方向中心最遠的領域(例如在第3圖中爲 領域220a,220j)的Chl,chlO的放大器52a,52」的放大率 被設定最大。 又’柱面透鏡43,44是構成焦闌光學系之故,因而從 各領域220a ’ 220b,…22(^出射並通過柱面透鏡43後的各 散射光La,Lb,…L]的主光線,是成爲與光軸〇2平行的 狀態。 又’代替分析手段56在具有顯示手段或印字機等的構 成的光強度檢測手段5 0的表面檢查裝置1 〇 〇中,判定照射 域2 20內的被檢查面210的大小或種別等,依據顯示在顯 不手lx的貝5只或印刷在紙寺媒體的資訊,觀察其輸出的資訊 的分析者可加以判定。 當然分析手段56是作爲再具備上述的顯示手段或印字 機等的構成也可以。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表面檢查裝置1 〇〇的作用。 首先,雷射光60從LD10出射,該出射的雷射光L0是 錯由照射光學系20,從Y軸的負方向以俯角α入射在晶圓 200的被檢查面210的Υ軸上的中心〇近旁。 這時候,在被檢查面2 1 0的雷射光L0所入射的部分, 形成光出射的情形。 對於此,在照射域220存有傷痕時,藉由形成其傷痕的 微小凹凸等使得雷射光L0漫反射之故,因而除了正反射光 -23- (20) 1235827 L 1之外,還發生該漫反射的散射光。 與此同樣地,在照射域220附著有異物時,藉由該異物 的凸壁等使得雷射光L0進行漫反射之故,因而除了正反射 光L1之外,還發生依該漫反射的散射光。 又,藉由存在此些傷痕或異物等缺陷所產生的散射光 的一部分(以下簡稱爲散射光)L2,是入射在大約正交於Y 軸,同時具有對於被檢查面以俯角石朝照射域220的光軸 〇2的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 另一方面,當雷射光L0從LD10出射,則構成掃描手 段30的旋轉台3 1朝箭號R方向以等角速度地旋轉,同時線 性馬達32是將旋轉台3 1朝箭號方向(Y軸正方向)等速地 變位。 由此,如第2 (a)圖所示地,設在旋轉台31上的晶圓 2 00的被檢查面210的照射域220,是螺旋狀地相對移動在 被檢查面2 1 0上。因此,結果成爲雷射光L0螺旋狀地掃描 被檢查面2 1 0。 又,藉由調整旋轉台3 1的旋轉再速度及線性馬達32的 變位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就可調整有關於晶圓200的半徑方 向的掃描軌跡的節距的寬窄,藉由調整照射域220的大小, 同時調整掃描軌跡的節距,雷射光L0是可全面掃描被檢查 面 2 1 0 ° 在照射域220存有缺陷,藉由該缺陷所產生的散射光 ]2,藉由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 0的聚光透鏡4 1被聚光並藉由 偏光板42來調整波面,入射在柱面透鏡43,44,45,而藉 -24- (21) (21)1235827 由視野光圈46,除去來自照射域220以外的光(包含逆光) 的入射,而藉由ND濾光鏡47被減光,而被入射於多陽極 PMT51。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爲了簡化說明,對於雷射光 L0 入射在被檢查面的部分的整體照射域22 0,作爲散射光的 檢測對象,惟正確地,以第5 (a)圖的兩點鏈線所示的符 號22 (Γ的領域,爲雷射光L0入射於被檢查面的部分的真 正照射域,而以實線所示稱爲照射域220的領域,是真正 照射域22 (Γ中,對於最大光強度10的所定比率 (10/e2) 以上的光強度I的領域,成爲散射光L2的檢測對象的領 域。 該照射域220是藉由視野光圈46來縮小來自真正照 射域22 (Γ的散射光L2所形成,惟除了特別加以說明的情 形之外,包含既述的說明,照明域2 2 0與真正照射域2 2 (Γ 是作爲一致者加以說明。 因此,如第3圖所示地,多陽極ρ Μ T 5 1的c h 1是檢 測從照射域2 2 0出射的散射光L 2中在從照射域2 2 0的長 徑方向最位於Y軸負方向的領域2 2 0 a所出射的散射光La 的光強度,以下同樣地,ch2是檢測從鄰接於領域2 2 0a的 領域2 2 0 b所出射的散射光Lb的光強度;^ h 1 0是檢測從照 射域220出射的散射光L2中從最位於γ軸正方向的領域 2 2 0j所出射的散射光Lj的光強度。 又,藉由多陽極Ρ Μ T 5 ]的各c h ]〜1 〇分別對應於照射 域2 2 0的領域2 2 0a至2 2 0j而分別檢測的散射光La〜L」的 -25 - (22) (22)1235827 光強度,是被光電變換而輸出作爲所定電性信號。 又,在該階段中,各散射光L a,…,L j的光強度, 是依存於上述的雷射光L 0的強度分布。 此些輸出信號是分別被輸入在對應於各光路ch 1,… 所設置的各放大器5 2而被放大,惟如上述地,各放大器 5 2a ’ 5 2b,…52j的放大率,是將散射光La〜Lj的光強度 信號値,規格化成若雷射光L 0的光強度分布爲均一所能 得到的信號値地,分別被設定成不相同値之故,因而散射 光La〜Lj的光強度信號値是被規格化。 結果’從各放大器52a,52b,…5 2j所輸出的光強度 信號値’是成爲未依存於雷射光L 0的強度分布的高精確 度値。 又’此些被規格化的各光強度信號,是分別輸入在對 應的B P F 5 3而使得所定雜訊成分分別被截斷,被輸入在 A/D變換器54而被數位信號化後,被儲存在對應的記憶 體55。 當藉由分析手段5 6分析如此地表示儲存於各記憶體 5 5的散射光La,Lb,…,Lj的各強度V的數位信號,如 桌4 (a)圖所不地,在存有照射域2 2 0的多數領域全面地 所形成的傷痕時,從對應於各通道的記憶體5 5分別讀出 的散射光La,Lb,…,Lj的各強度V是如第4 (a)圖所 示地,被認定作爲在多通道間連續的正輸出V。 對於此,如第4 (c)圖所示地,在照射域22 0的好幾 個領域點在異物時,從對應於各頻道的記憶體5 5分別讀 -26- (23) (23)1235827 出的散射光La,Lb,…Lj的強度V是如第4 (f)圖所示 地,雖在複數通道中被認定有正輸出v,惟,被認定其正 輸出V的通道是並未連續而被離開。 因此,當在某一通道檢測有所定位準以上的光強度\/ 時,鄰接於其通道的通道,也被檢測某程度同位準的光強 度V,而在檢測此種光強度v的通道多數連續時[第4 (d) 圖],則可分析判定存在有在對應於通道的排列方向(Y軸 方向)的照射域220內朝Y軸方向延伸的大缺陷(傷痕等); 另一方面,而使當在某一通道檢測有所定位準以上的光強度 V,鄰接於其通道的通道所檢測的光強度V,在所定位準呈 有意相差的光強度V時[第4 (f)圖],或即使在相鄰接的 通道中,檢測有某一程度同一位準的光強度,而在此種光強 度V所檢測的通道頂多僅連續2至3通道左右時[第4 (e) 圖],則分析爲並不是在照射域內的所定方向連續的缺陷, 而爲表示於第4 (c)圖或第4 (b)圖的小缺陷(附著異物等) ,並可加以判定。 結果,可精確度優異地,且容易地識別難以識別的複 數小缺陷與單一的大缺陷。 又,成爲對於通道的至少排列方向’可正確地檢測照 射域2 2 0內的缺陷存在位置。 又,若將缺陷區分成所形成的傷痕與所附著的異物時 ,則傷痕是大都較長地形成,而異物是大都其尺寸較小之 故,因而按照其尺寸的長短,也可識別傷痕與異物。 因此,如第4 (d)圖所示地,連續於多數通道檢測到 -27- (24) 1235827 光強度 V時,可判定爲較長尺寸的缺陷亦即傷痕;另一 方面,如第4 (e)圖,第4 (f)圖所示地,連續於相鄰接 的2至3通道而檢測到光強度V時,或僅單一通道檢測到 光強度V時,可判定爲短尺寸的缺陷亦即爲異物。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將散射光L2說明作爲從照射 域220所出射者,惟實際上從真正照射域22 (Γ也能出射散 射光L2。 在此,將照射域222作爲散射光L2的檢測對象領域 時,如第7 (a)圖所示地,雷射光L0掃描被檢查面210 的掃描軌跡S的節距P 1,是必須設定比至少沿著照射域 220的Y軸方向的長度(照射域的長徑方向長度)還小。 如此’在習知的表面檢查裝置中,針對於真正照射域 2 2 (Γ中比照射域22 0還外側的領域,雷射光L0的受光強 度比其他領域的受光強度還小 (ΙΟ/e2以下)之故,因 而不得不將該照射域220設定在散射光L2的檢測對象領域 〇 但是,在本實施形態的表面檢查裝置1 〇〇中,可均一 化照射域220的受光強度分布之故,因而對於真正照射域 22(Γ中的照射域220的外側領域的受光強度分布,也可與照 射域220的受光強度均一化相同程度。 如此也可採用將檢測對象領域擴大至真正照射域22(Γ ,且能除去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的視野光圈46,同時按照 擴大檢測對象領域來增加多陽極ΡΜΤ5 I的光路數,俾適當 地設定放大器5 2.的放大率的構成。 -28- (25) (25)1235827 依照如此地所構成的實施形態的表面檢查裝置,可將 散射光L2的檢測對象領域擴大至真正的照射域22(Γ之故, 因而如第7 (b)圖所示地,可將雷射光L0掃描雷射光L0掃 描被檢查面210的掃描軌跡S的節距,可將照射域220作 成比檢測對象領域時的節距P1還擴大。 因此,可增加朝Y方向的掃描速度,也可縮短操作時 間。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表面檢查方法及表面檢查裝置 100中,藉由調整光強度檢測手段50的放大器52的放大率 ’雖規格化各ch別地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惟本發 明是並不被限定於該形態者,藉由依分析手段5 6或其他未 圖示的控制手段等的畫像處理裝置等的信號處理,俾進行規 格化處理也可以。 [實施形態2] 第8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表面檢查裝置的一實施形態 的表面檢查裝置1 00的槪略構成圖。 圖示的表面檢查裝置1 〇〇是具備:出射1 〇條雷射光L0 (L01,L02 ’ ···,L10)的多 LD10f,將從該多 LD10,所出射 10 條雷射光L0 ’對於大約真圓板的晶圓2〇〇的被檢查面210以 所定俯角α,朝Y軸方向重複一部分並排列所入射的照射光 學系20,及該雷射光L0螺旋狀地掃描被檢查面210般地變位 晶圓2 0 0的:w描手段3 0 ’及檢測入射的光強度光強度檢測手 段50,及藉由10條雷射光L01,…排列所入射而將從細長狀 -29- (26) (26)1235827 形成的照射域220 (參照第9圖)所出射的散射光L2,導光至 光強度檢測手段50的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 在此,從多LD1(V所出射的1〇條雷射光L01,…,是設定 成大約相同的光強度。 又,照射光學系20,散射光檢測光學系40及光強度檢測 手段5 0的基本上的構成及作用,是除了特記之外,與上述的 實施形態1的表面檢查裝置1 00相同之故,因而省略說明。 又,光強度檢測手段50是如實施形態1地,各放大器52a ,…並不是具有分別不相同的放大率者,所有放大器52a, …具有相同的放大率。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表面檢查裝置1 〇〇的作用。 首先,從多LD 1 0f出射1 0條雷射光L0,該出射的1 0條雷 射光L0是藉由各該照射光學系20,而從Y軸的負方向以俯角 α ,朝Y軸方向排列而入射於晶圓200的被檢查面210的Y軸 上的中心Ο近旁。 這時候,在被檢查面210的10條雷射光L0所入射的部分 ,如第9圖的上段所示地,形成有朝Υ軸方向延伸的細長狀 照射域2 2 0。 在此,在照射域220依各雷射光L01,L02,…L10的受 光強度的分布,是分別呈高斯分布,惟相鄰接的雷射光L0 1 與L02,L02與L03,…L09與L10是各該分布的裙帶部分彼此 間互相重疊之故,因而藉由重疊的原理,如第9圖下段所示 地,有關於照射域220的Υ軸的受光強度部分’是與僅入射 單一雷射光時相比較,可提高均一性,而在本實施形態中, -30- 1235827 (27) 設定成大約均一。 結果,表示從照射域220出射,經由散射光檢測光學系 40而藉由多陽極PMT51的各chi〜10被光電式地檢測的分解散 射光La〜U的強度的電性信號,是依據大約均一的受光強度 分布之故,因而比以往具更高精確度,成爲高信賴性的數値 〇 因此,依據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 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分析。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將入射於半導體晶圓200的被檢 查面210的雷射光L0的條數作爲10條,而與多陽極PMT51的 分解檢測光路數1 0個作爲同數,惟在本發明的表面檢查方 法及表面檢查裝置,並不一定將兩者作成同數。 亦即,將多陽極PMT5 1的分解檢測光路數,設定比雷射 光L0的條數還多也可以,相反地,雷射光L0的條數,設定 比多陽極PMT5 1的分解檢測光路數還多也可以。 又,上述的各實施形態是線性馬達3 2藉由沿著Y軸方 向等速變位晶圓2 0 0,使得照射域2 2 0的長徑方向成爲沿著 掃描軌跡的螺旋法線方向者,惟本發明的表面檢查方法及 表面檢查裝置,是並不被限定於該形態者。 亦即,照射域2 2 0形成於被檢查面2 ] 0的Z軸上地配置 照射光學系2 0,同時線性馬達構成沿著Z軸方向等速變位 晶圓2 0 1也可以,這時候,照射域2 2 0的長徑方向是成爲沿 著掃描軌跡的螺旋切線方向者。 又,在各實施形態中,形成在晶圓2 0 0的被檢查面2 ] 0 -31 - (28) (28)1235827 上的掃描軌跡,是從晶圓2 Ο 〇的中心〇側朝外周緣側的螺旋 ,惟藉由將被檢查面2 1 0上的照射域2 2 0的初期位置設定在 晶圓2 00的外周緣側,也可將掃描軌跡作成從晶圓2 00的外 周緣側朝中心〇側的螺旋,而在此種形態,也可得到與上 述的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及效果。 又,依掃描手段的掃描軌道是如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地 ’並不被限定於螺旋狀者,例如成爲同心狀者也可以。亦 即,每當結束一個同心圓的掃描,作成朝半徑方向移動而 掃描下一同心圓的所謂依次軌道掃描所產生的掃描軌道者 〇 當然,也可爲形成僅鋸齒狀掃描軌跡者,惟依據可形 成平滑螺旋狀的掃描軌跡的上述實施形態的掃描手段3 0, 不容易受到被掃描對象(晶圓200)的慣性力影響,而可 提昇表面檢查裝置1 00的信賴性。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於長徑方向空間分解來 自橢圓形狀的照射域220的散射光而檢測光強度者,惟本 發明的表面檢查方法及表面檢查裝置,是針對於橢圓形狀 的短徑方向或對於短徑方向(對於短徑方向形成〇度以外角 度的方向)施以空間分解作成檢測光強度者也可以;又, 將照射域不是作成橢圓形而是作成大約真圓形狀也可以,這 時候,按照對於被檢查面的入射角(或是俯角),分別設 定依照照射光學系有關於正交於被檢查面的方向及平行於 被檢查面的方向的折射力就可以。 -32- (29) 1235827 (發明的效果) 如上所詳述地,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表 面檢查方法,提高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 布均一性之故,因而潛在地依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 分布檢測散射光強度,是不管被檢查面部分中的缺陷所存 在的位置,成爲大約同一値。 亦即,按照被檢查面部分的缺陷存在位置,不是藉由 其缺陷的存在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値本體成爲不相同 値(沒有強度値的空間依存性),僅按照缺陷的存在位置 來變更檢測光路(有檢測光路的空間依存性)。 當然有按照缺陷的凹陷量等使得強度値本身成爲不相 同値的情形,惟並不是依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者, 只不過依其缺陷的輕重者。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 因此地藉由精度優異地檢測分解散射光強度,依據分 解散射光的強度大小,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分 析。 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表面檢查方法,各 光束的強度分布是分別呈高斯分布,惟在此些排列的光束間 ’相鄰接的光束重疊而提高光強度。 又,在排列有此些複數光束的多光束所照射的被檢查 面部分中,有關於其複數光束的排列方向的光強度分布被設 定成大約均一。 -33- (30) (30)1235827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而依照分解散射光強度的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 的詳細分析。 又,藉由調整多光束的各光束間的節距,可調整光束 間的重g程度,由此,簡單地,大約均一地可設定多光束 整體的光強度分布。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表面檢查方法 ’藉由將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加以規格化,就不會依 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的不均一性,而可得到精確 度優異的分解散射光強度。 又’依照如此地精確度優異地所得到分解散射光的強 度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分析。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表面檢查方法 ’可實質地擴大被檢查面上的散射光的檢測對象領域,由此 ’可擴大掃描節距,並可縮短掃描時間。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表面檢查裝 置,提高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的均一 性之故,因而潛在地依存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的 檢測散射光強度,是不管被檢查面部分中的缺陷所存在的 「位置」,成爲大約同一値。 亦即,按照被檢查面部分的缺陷存在位置,不是藉由 其缺陷的存在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値本體成爲不相 同値(沒有強度値的空間依存性),僅按照缺陷的存在位 置來變更檢測光路(有檢測光路的空間依存性)。 -34 - (31) (31)1235827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 如此地藉由精度優異地檢測分解散射光強度,依據分 解散射光的強度大小,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 分析。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表面檢查裝置 ,從光源出射,藉由照射光學系,在被檢查面部分中朝所定 方向排列所入射的各光束的強度分布分別呈高斯分布,惟在 此些排列的光束間,相鄰接的光束重疊而提高光強度。 又,在排列有此些複數光束的多光束所照射的被檢查 面部分中,有關於其複數光束的排列方向的光強度分布被設 定成大約均一。 因此,精確度優異地可檢測各光路別的分解散射光強 度,而依照分解散射光強度的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 等的詳細分析。 又,藉由調整多光束的各光束間的節距,可調整光束 間的重疊程度,由此,簡單地,大約均一地可設定多光束 整體的光強度分布。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表面檢查裝 置’藉由所檢測的分解散射光的強度被規格化,不必依存 於被檢查面部分的光強度分布的不均一性,可得到精確度優 異的分解散射光強度。 又,依據如此地精確度優異所得到的分解散射光的強 度大小等:也可進行缺陷的輕重等缺陷的詳細分析。 - 35- (32) (32)1235827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表面檢查裝 置,藉由分別事先調整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各光路別地所設 置的放大器的放大率,可簡單地規格化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 _ 分布。 又,依照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表面檢查裝 置’可實質地擴大被檢查面上的散射光的檢測對象領域, 由此,可擴大掃描節距,並可縮短掃描時間。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表面檢查裝置的一實施形 態的槪略構成圖。 - 第2 (a)圖是表示圖示於第1圖的表面檢查裝置中主 要針對於散射光檢測光學系及光強度檢測手段的俯視圖。 第2 (b)圖是表示圖示於第1圖的針對應於散射光檢測 光學系及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側視圖。 第3圖是表示照射域的分割領域與多陽極pmt所分解 φ 的通道的對應關係的圖式。 桌4圖是表示缺陷的種別或狀態[(a) , (b) , (c)] 及檢測光強度[(d) , (e) ’ (f)]的對應關係的圖式。 第5 (a)圖是表示照射域與真正照射域的關係的模式圖 〇 第5 (b)圖是表不沿著第5 (a)圖的照射域的γ軸方向 的受光強度分布的圖式。 第6圖是表示將受光強度分布視作爲均一的規格化( -36- (33) (33)1235827 修正處理)的槪念圖式。 第7圖是表示被檢查面上的照射域的大小與掃描軌跡 的節距的關係的圖式;(a)是表示與習知同樣的照射域的情 形;(b)是表示擴大至真正照射域的情形。 第8圖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表面檢查裝置的一實施形 態的槪略構成圖。 第9圖是表示依圖示於第8圖的表面檢查裝置的入射 雷射光的照射光點及受光強度的分布圖式。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〇:LD (光源),20:照射光學系,30:掃描手段,31:旋 轉台,32:線性馬達,40:散射光檢測光學系,50:光強度檢測 手段,61:多陽極PMT,100:表面檢查裝置,200:晶圓(被 檢查體),210:被檢查面,220:照射域,L0:雷射光,L2:散 射光。 -37 -

Claims (1)

1235827 ⑴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表面檢查方法,屬於將所定光束以所定入射角 入射在表面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相對地變位 上述光束及上述被檢查體中至少一方,使得上述光束掃描 上述被檢查面,而將上述光束所入射的上述被檢查面的部 分被反射的散射光強度,有關於對應於上述光束所入射的 被檢查面部分的所定方向的方向的一維方向空間地分解複 數光路,藉由個別地檢測該分解所得到的各分解散射光的 光強度,俾進行被檢查面的檢查的表面檢查方法,其特徵 爲: 能提高有關於上述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至少 上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的均一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表面檢查方法,其中 ’對於上述所定方向使得複數光束排列地,藉由將該複數 光束入射於上述被檢查面部分,大約均一地設定上述光線 的光強度分布。 3 · —種表面檢查方法,屬於將所定光束以所定入射角 入射在表面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相對地變位 上述光束及上述被檢查體中至少一方,使得上述光束掃描 上述被檢查面,而將上述光束所入射的上述被檢查面的部 分被反射的散射光強度,有關於對應於上述光束所入射的 被檢查面部分的所定方向的方向的一維方向空間地分解複 數光路,藉由個別地檢測該分解所得到的各分解散射光的 光強度,俾進行被檢查面的檢查的表面檢查方法,其特徵 (2) (2)1235827 爲: 將有關於所檢測的上述一維元方向的上述分解散射光 的光強度分布,按照有關於上述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 分的至少上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作成規格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或第3項所述的表面檢查方 法,其中,上述所定方向是對於上述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 面的方向呈大約正交的方向。 5 · —種表面檢查裝置,其特徵爲具備;出射所定光束 的光源,及將從上述光源所出射的光束以所定入射角入射 在表面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的照射光學系,及 相對地變位上述光束及上述被檢查體中的至少一方,使得 上述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的掃描手段,及檢測所入射的 光強度的光強度檢測手段,及將從上述光束所入射的上述 被檢查面的部分所出射的散射光,導光至上述光強度檢測 手段的散射光檢測光學系;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是針對於 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的入射面內的至少一維方向,設定成 將上述散射光分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測,俾提高有關於 上述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至少上述所定方向的光 線的光強度分布的均一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表面檢查裝置,其中 ,上述光源是出射複數光束的光源;上述照射光學系是從 上述光源所出射的複數光束朝上述所定方向排列地,藉由將 該複數光束入射於上述被檢查面部分,大約均一地設定有關 於上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布。 (3) (3)1235827 7.—種表面檢查裝置,其特徵爲具備:出射所定光束 的光源’及將從上述光源所出射的光束以所定入射角入射在 表面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的被檢查面的照射光學系,及相對 地變位上述光束及上述被檢查體中的至少一方,使得上述光 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的掃描手段,及檢測所入射的光強度的 光強度檢測手段,及將從上述光束所入射的上述被檢查面的 部分所出射的散射光,導光至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的散射光 檢測光學系;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是針對於上述光強度檢 測手段的入射面內的至少一維方向,設定成將上述散射光分 解成複數通道並加以檢測,並將有關於所檢測的上述一維方 向的上述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分布,按照至少有關於上述光 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上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分 布設定成規格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表面檢查裝置,其中 ,上述光強度檢測手段是在上述各光路別地具備放大器,對 應於上述各光路的放大器的放大率,是按照至少有關於上述 光束所入射的被檢查面部分的上述所定方向的光線的光強度 分布而將有關於上述一維方向的上述分解散射光的光強度分 布設定成規格化。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表面檢查裝置,其中 ,上述所定方向對於上述光束掃描上述被檢查面的方向呈大 約正交的方向。
TW093117529A 2003-06-30 2004-06-17 Method for inspecting surface and apparatus inspecting it TWI23582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88102A JP4641143B2 (ja) 2003-06-30 2003-06-30 表面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6349A TW200506349A (en) 2005-02-16
TWI235827B true TWI235827B (en) 2005-07-11

Family

ID=33535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17529A TWI235827B (en) 2003-06-30 2004-06-17 Method for inspecting surface and apparatus inspecting it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54597B2 (zh)
JP (1) JP4641143B2 (zh)
KR (2) KR20050005760A (zh)
TW (1) TWI235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7406A (ja) * 2005-02-04 2006-08-17 Sony Corp 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方法、復号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TWI282842B (en) * 2005-03-31 2007-06-21 Dainippon Screen Mfg Unevenness inspecting apparatus and unevenness inspecting method
TWI276775B (en) * 2005-03-31 2007-03-21 Dainippon Screen Mfg Unevenness inspecting apparatus and unevenness inspecting method
JP4897334B2 (ja) * 2006-03-31 2012-03-1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表面検査方法及び表面検査装置
US7710557B2 (en) 2007-04-25 2010-05-0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urface defect insp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8298623A (ja) * 2007-05-31 2008-12-11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JP5466377B2 (ja) * 2008-05-16 2014-04-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欠陥検査装置
US7912658B2 (en) * 2008-05-28 2011-03-22 Kla-Tencor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wo or more characteristics of a wafer
JP2012137350A (ja) * 2010-12-27 2012-07-1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欠陥検査方法および欠陥検査装置
US8885158B2 (en) 2011-03-10 2014-11-11 Kla-Tencor Corporation Surface scanning inspection system with adjustable scan pitch
US20130115720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Arnold Allenic Surface measurement
US8643833B1 (en) * 2012-08-31 2014-02-04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System for inspecting surface defects of a specimen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03728318A (zh) * 2013-12-31 2014-04-1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屏幕清洁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0324045B2 (en) 2016-08-05 2019-06-18 Kla-Tencor Corporation Surface defect inspection with large particle monitoring and laser power control
JP6380582B1 (ja) * 2017-03-08 2018-08-29 株式会社Sumco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裏面検査方法、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裏面検査装置、エピタキシャル成長装置のリフトピン管理方法およ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US11703460B2 (en) 2019-07-09 2023-07-18 Kl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cal surface defect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7739A (en) 1979-11-06 1981-06-08 Toshiba Corp Defect inspecting apparatus
JPS6475943A (en) * 1987-09-18 1989-03-22 Hitachi Ltd Method for irradiation with laser beam
JPH01314988A (ja) * 1988-06-16 1989-12-20 Toshiba Corp プラズマ電子温度測定装置
JP2796316B2 (ja) * 1988-10-24 1998-09-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欠陥または異物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52262A (ja) * 1991-06-26 1993-01-08 Hitachi Ltd 異物検査装置
JPH06242012A (ja) * 1993-02-16 1994-09-02 Toshiba Corp 異物検査装置
JPH06258246A (ja) * 1993-03-04 1994-09-16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マルチモードレーザによるディスク表面検査方法
JPH0783840A (ja) * 1993-09-13 1995-03-31 Nikon Corp 回転型欠陥検査装置
JPH0815177A (ja) * 1994-06-29 1996-01-19 Kawasaki Steel Corp 表面欠陥撮像方法及び装置
JP3520356B2 (ja) * 1995-05-02 2004-04-19 日立電子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磁気ディスクの磁気膜欠陥検査装置
JPH10260027A (ja) * 1997-03-17 1998-09-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絶縁テープの異物検出・除去装置
JPH1114501A (ja) * 1997-06-26 1999-01-22 Nikon Corp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US6608676B1 (en) * 1997-08-01 2003-08-19 Kla-Tencor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anomalies and/or features of a surface
JP4089798B2 (ja) 1998-04-13 2008-05-2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表面検査装置
JP3190913B1 (ja) * 2000-10-18 2001-07-23 レーザ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トマスクの欠陥検査装置
US7046353B2 (en) * 2001-12-04 2006-05-16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Surface inspec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6349A (en) 2005-02-16
KR20050005760A (ko) 2005-01-14
US7154597B2 (en) 2006-12-26
US20040263835A1 (en) 2004-12-30
KR100710926B1 (ko) 2007-04-24
JP4641143B2 (ja) 2011-03-02
JP2005024327A (ja) 2005-01-27
KR20060069819A (ko) 200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5827B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surface and apparatus inspecting it
US9702983B2 (en) Multi-spot collection optics
JP5349742B2 (ja) 表面検査方法及び表面検査装置
US11009461B2 (en) Defect investigation device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photoluminescence and scattered light
WO2010137431A1 (ja) 多結晶ウエハの検査方法
US20080027665A1 (en) Surfac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surface inspection method
US20050069090A1 (en) Optical alignment of X-ray microanalyzers
JP5090147B2 (ja) 欠陥検査方法、欠陥検査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ライン状光源装置
US200200312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amining through holes
JP4536337B2 (ja) 表面検査方法および表面検査装置
JP6039119B1 (ja) 欠陥検査装置
CN113075216A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10663393B2 (en) Spectrum inspecting apparatus
US10101199B2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JP2011153903A (ja) パターン検査装置及びパターン検査方法
JP3850181B2 (ja) 光計測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233670A (ja) X線分析装置
JP2006125967A (ja)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基板の製造方法
JP7082091B2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紫外線探傷装置
TW202349433A (zh) 檢查裝置、檢查元件及檢查方法
JPH1123482A (ja) ビームの照射位置調整方法、レーザビームを用いた異物検出装置、走査型電子顕微鏡及び組成分析装置
JP2008216149A (ja) 表面検査装置及び表面検査方法
JP2004347434A (ja) 微小欠陥検査装置及び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H04159551A (ja) 異物検査装置
KR20040069787A (ko) 웨이퍼 표면 분석용 광학 시스템 및 그 분석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