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1173B - Image captur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Image captur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1173B
TW571173B TW92101187A TW92101187A TW571173B TW 571173 B TW571173 B TW 571173B TW 92101187 A TW92101187 A TW 92101187A TW 92101187 A TW92101187 A TW 92101187A TW 571173 B TW571173 B TW 5711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vex portion
joint portion
lens
im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01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305047A (en
Inventor
Yukio Suzuki
Taizo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305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5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1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1173B/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571173 玖、發明說明 1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用來攝影被攝物之攝像裝置。 [先前技術] 自先前,使用於照相機等的攝像裝置1 〇 〇,如第7圖所 示係具備有:由2枚安裝在鏡框2 0內的透鏡3 0 a、3 0 b所 成之攝像透鏡3 0 ;配設在攝像透鏡3 0後方的濾鏡4 0 ;以 及配設在該濾鏡4 0後方的受光部5 0。 濾鏡4 0係指配合C C D ( C h a r g e C 〇 u p 1 e d D e v i c e )(電荷耦 合元件)攝像元件5 Oa之特性的水晶濾鏡、紅外線截割濾鏡 等之濾鏡,係由入射面及出射面爲相對於光軸被垂直配設 的平行平面構件所構成。而該濾鏡4 0係插入設在鏡框2 0 後部的濾鏡安裝部20a內。 受光部5 0係由C C D攝像元件5 0 a用來保持該C C D攝像 元件5 0 a的組件5 0 b,及在前面用來密封C C D攝像元件5 0 a 於組件5 0 b內的密封玻璃所構成,係藉由黏著劑等對夾持 具6 0固定。而該夾持具6 0係裝於鏡框2 0之後端部,形成 由螺絲6 0 a來固定。且不使用螺絲而是以黏著劑來固定透 鏡部及攝像元件,且以黏著劑之厚度來吸收尺寸之不穩定 等事項係啓示於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 ] 曰本特開平1 1 - 3 4 5 9 5 5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571173 然而,在先前之攝像裝置中,因係將固定有受光部的夾 持具藉由螺絲固定在鏡框之後端部,故在螺絲鎖緊不充分 的狀況,或在鏡框及夾持具不能緊緊地接合時,係具有漏 光從夾持具和鏡框之接合部射進C C D攝像元件的可能性 。又,亦可考量代替螺絲,而由黏著劑來接合鏡框及夾持 具,但於此狀況亦有漏光從黏著劑形成的黏接層射進C C D 攝像元件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爲解決上述問題點硏究出者,乃在於遮斷從夾 持具及鏡框的接合部射進攝像元件的漏光者。 [用來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以上之課題,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例如第1 圖及第2圖所示,具備有攝像透鏡3設於內部的鏡框2 ; 及由該攝像透鏡攝影的被攝物像作光電變換的攝像元件 (CCD光感測器)4設置於內部的攝像元件夾持具(CCD組件)5 ,而互相接合該鏡框2及攝像元件夾持具5所成的攝像裝 置1, 其特徵爲在接合於該攝像元件夾持具5的鏡框2之鏡框 接合部(凸緣部)6,沿鏡框2之周緣部2 a形成有突出攝像 元件夾持具5側的第1凸部6 a, 在接合於該鏡框2的攝像元件夾持具5之夾持具接合部 (組件接合部)7,沿攝像元件5之周緣部5 a形成有突出鏡 框2側的第2凸部7 a, 該鏡框2及攝像元件夾持具5,係被接合成該第1凸部 6a及第2凸部7a爲在與該等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7a 571173 之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呈重疊者。 依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鏡框及攝像元件夾持具,係第 1凸部及第2凸部於與該等之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接合爲 如重疊,故以第1凸部及第2凸部之重疊部分能遮擋從外 部之漏光,因此,可以遮斷從夾持具接合部和鏡框接合部 之間射進於攝像元件的漏光。 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例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於請 求項1記載之攝像裝置1, 其中在該鏡框2之鏡框接合部6,及該攝像元件夾持具5 之夾持具接合部7之間,存在有由黏著劑8的黏接層9, 並由該黏接層9予以接合該鏡框2及攝像元件夾持具5。 依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因在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 部之間,存在有黏接層,故由於調整該黏接層之厚度,能 調整鏡框及攝像元件夾持具之距離。因此,在鏡框或攝像 元件夾持具在製造上有外形上不穩定,亦由於調整鏡框及 攝像元件夾持具之距離,可以容易地進行對攝像透鏡之攝 像元件調整焦點。 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於請 求項2記載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鏡框接合部6及該夾持具接合部7之中,形成突 部(肋)1 8在一側,另一側形成有嵌進該突部1 8的受槽1 9, 存在於該鏡框接合部6及夾持具接合部7之間的黏接層 9,及黏接在該突部1 8及受槽1 9。 於此,該突部及受槽部,亦可以沿鏡框接合部之周緣部 571173 或夾持具接合部之周緣部形成,亦可以規定間隔形成複數個。 又,該突部及受槽部亦可爲1組,形成2組以上也可以。 再者,突部亦可以至少兼爲該第1凸部及第2凸部之中 的一側,突部亦可以與第1凸部及第2凸部另外形成。 又,由於在該夾持具接合部以平行離開形成複數第2凸 部,亦可以將互相相鄰的第2凸部間作爲該受槽部,並由 於在鏡框接合部以平行離開形成複數第1凸部,亦可將互 相相鄰的第1凸部間作爲該受槽。再者,由於形成受槽部 在夾持具接合部,將該受槽部兩側之部位作爲該第2凸部 也可以,並由於形成受槽部在鏡框接合部,亦可將該受槽 部兩側之部位作爲該第1凸部。 依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因存在於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 接合部之間的黏接層係黏接於突部及受槽部,故增大其分 量之黏接面積,由此’提高了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 之黏接強度。 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例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於請 求項3記載之攝像裝置’ 宜中該突部24,突出於與該攝像透鏡3之光軸0交叉的 方向,受槽2 5係凹陷於與該攝像透鏡3之光軸0交叉的 方向。 依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突部乃突出於與攝像透鏡之光 軸交叉的方向,受槽部凹陷於與攝像透鏡之光軸交叉的方 向,亦即,突部及受槽部形成在鏡框接合部或夾持具接合 部之外周面或內周面’所以更能增加黏接面積’並由此’ 571173 更提高了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之黏接強度。 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例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請求 項2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1, 其中該黏著劑8具有遮光性。 依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黏著劑係具有遮光性,故增高 在黏接層的遮光性,亦可以提高從鏡框接合部和夾持具接 合部之間的漏光遮斷性。 [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圖面具體地說明有關本發明攝像裝置之形態 。但是,並不是限定發明之範圍在圖示例。 (第1實施形態) 如第1圖所示第1實施例之攝像裝置1,爲使用於全焦 點(遠近景同時攝影法:pan-focus)照相機等者,由鏡框2 ,設置攝影被攝物的攝像透鏡3在內部;及C C D組件(攝 像元件夾持具)5,在內部設置由攝像透鏡3攝影的被攝物 像作光電變換的C C D光感測器(攝像元件)4,且互相結合 鏡框2及C C D組件5所成者。尙,於以下之說明,在攝影 時的照相機之被攝物側,亦即,稱第1 B圖中上側爲前方 ,稱自被攝物遠離的方向,亦即,第1 B圖中下側爲後方。 鏡框2爲大致矩形筒狀者,具有連通光軸方向,亦即第 1B圖中之上下方的中空部11。該中空部11具備以大致圓 筒狀之第1內壁2b包圍的第1中空部11a,及設於該第1 中空部11 a之後方,愈朝後方以擴徑的推拔筒狀之第2內 壁2c包圍的第2中空部lib。又在形成第1中空部11a的 -10- 571173 第1內壁2b,設置第1攝像透鏡3a,在形成第2中空部 lib的第2內壁2c之中央附近,設置第2攝像透鏡3b。而 由於該第1攝像透鏡3 a及第2攝像透鏡3 b,使攝像透鏡3 作單焦點透鏡的功能。 又鏡框2後端部之外面,形成向外側水平突出的凸緣部 6於沿鏡框2之周方向,該凸緣部6,就形成爲接合於C C D 組件的鏡框2之鏡框接合部6。而在凸緣部6端面6c之大 致中央部,以突出於CCD組件5側的第1凸部6a形成如 延伸於鏡框2之周緣部2 a。 C C D組件5,其寬與縱深爲稍微大於含凸緣部6的鏡框 2之外形,高度爲低於鏡框2高度的矩形板狀者,在前面 之7 c之中央部,設置愈朝後方縮徑爲階段狀的凹部1 2。 該凹部12,從CCD組件5之前面7c由階段狀之段差形成。 然後,自形成該凹部1 2的前方在第4個之段部1 4 b,設置 C C D光感測器(攝像元件)4。又該C C D光感測器4之前方 側,亦即,自形成該凹部1 2的前方第2個段部1 2 b,設置 有完成C C D光感測器4之玻璃蓋任務的光低通濾波器 (OLPF :Optical Low Pass Fillter)15 〇 該O LPF 15,係入射面及出射面對光軸設成垂直的平行 平面構件,〇 L P F 1 5之前面,係配置在從C C D組件5之前 方較第1個段部5 b前方側。尙0 L P F 1 5,係C C D光感測 器4對段部1 4b分別由黏著劑等固定於段部1 2b。 又,由CCD組件5之前面7c,及自前方第1個之段差 7 b,形成第2凸部7 a突出於鏡框2側。該第2凸部7 a係 -11- 571173 形成延伸於C C D組件5之周緣部5 a,爲接合於鏡框2的 C C D組件5之組件接合部(夾持具接合部)7。在此,C C D組 件5之前面7c,係配置在OLPF 15前面之更前方。 又,鏡框2及C C D組件5,係第1凸部6 a及第2凸部 7a,於與該等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7a之突出方向交叉 的方向,接合成大致一半爲重疊。在以第1凸部6 a外側之 側壁6 b,與凸緣部6之端面6 c,及C C D組件5之前面7 c 圍繞的空間,存在有由具有遮光性之黏著劑8的黏接層9 ,並由該黏接層9接合了鏡框2及C CD組件5。又第1凸 部6 a外側之側壁6 b及第2凸部7 a內側之側壁7 b,係以 離開規定間隔配置。 其次,於第1實施形態說明鏡框2及C C D組件5之接合 方法。 首先,塗膜具有遮光性的黏著劑8於C C D組件5之前面 7 c。然後,近接鏡框2之第1凸部6 a及C C D組件5之第2 凸部7 a,以如嵌進第1周緣部6 a於第2凸部7 a之內側, 於該等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7a與其突出方向交叉的方 向重疊大致一半。如此,在第1凸部6a外側之側壁6b, 與凸緣部6之端面6 c,及C C D組件5之前面所圍繞的空間 ,存在有由黏著劑8的黏接層9,並由該黏接層9接合鏡 框2及C C D組件5。 在其時,於黏著劑8凝固之前,因進行對攝像透鏡3之 C C D光感測器4的焦點調整,故予以調整第1凸部6 a外側 之側壁6 b及第2凸部7 a內側之側壁7 b之距離,及凸緣部 -12- 571173 6之端面6 c及C C D組件5前面7 c之距離。 由以上,依第1實施形態,鏡框2及C C D夾持具5,係 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7a於與該等第1凸部6a及第2凸 部7a之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接合成重疊大致一半,故以 第1凸部6 a及第2凸部7 a之重疊部分能遮斷來自外部之 漏光,可以遮斷從凸緣部6及組件接合部7之間射進於C CD 光感測器4的漏光。 又,CCD組件5之前面7c,係配置在OLPF 15之前面的 更前方,故於接合鏡框2及組件5之際,可以防止鏡框2 接觸於OLPF 15之前面,能保護OLPF 15之前面。 又,以第1凸部6a外側之側壁6b,與凸緣部6之端面 6c,及CCD組件5之前面圍繞的空間,存在有黏接層9, 故由於調整該黏接層9之厚度,可予以調整凸緣部6之端 面6 c及C C D組件5前面7 c之距離。因此,由製造上之不 穩定在鏡框2或C C D組件5產生有凸緣部6之端面,或 CCD組件5之前面7c之扁平誤差等時,或者在於OLPF 15 之厚度有不穩定時,亦由於調整上述鏡框2及C C D組件5 之距離,能容易地進行對攝像透鏡3之C C D光感測器4的 焦點調整。 再者,存在於黏接層9的黏著劑8具有遮光性,故提高 了在黏接層9之遮光性,可以提高自凸緣部6及組件接合 部7之間的漏光之遮斷性。 (第2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2實施形態。 •13- 571173 第2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 Ο,如第2圖所示第1實施形 態之第1凸部6 a,在外側將第2凸部7 a改變各個之位置 於內側者,對於其他之構成要素,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因而於攝像裝置1 〇,與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同樣構 ~ 成要素附與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 - 在凸緣部6端面6 c之外側緣部,作成同樣於第1實施形 態,形成爲突出於C C D組件5側的第1凸部6 a如延伸於 鏡框2之周緣部2 a。 在C C D組件5之前方側緣部,自形成凹部1 2的前方以 ® 大致相等於第1個段部5 b的高度,設置向後方凹下的段部 5 c。而由C C D組件5之前面7 c,與形成凹部1 2的第1個 段差7b,及CCD組件5緣部之段差7d,形成爲突出第2 凸部7 a於鏡框2側。又該第2凸部7 a係與第1實施形態 同樣,形成如延伸於C C D組件5之周緣部5 a,乃爲接合在 鏡框2的C C D組件5之組件接合部7。 接著,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的鏡框2及C C D組件5之接 φ 合方法。 首先,塗膜具遮光性的黏著劑8在C C D組件5之段部 5 c,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近接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 7 a,以如嵌合第1凸部6 a於第1凸部7 a之外側,重疊該 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7a於與其突出方向交叉方向大致 一半。如此由第1凸部6 a之前端面6 e,與第2凸部7 a外 側之段部5 c,及第2凸部7 a外側之側壁7 d所圍繞的空間 ,存在有由黏著劑8的黏接層9,並由該黏接層9接合鏡 -14- 571173 框2及C C D組件5。 其時,在黏著劑8凝固之前,因進行對攝像透鏡3之C C D 光感測器4的焦點調整,所以予以調整第1凸部6 a內側之 側壁6 d及第2凸部7 a外側之側壁7 d間之距離,及第2凸 部7a外側之段部5c及第1凸部6a之前端面6e的距離。 由以上依第2實施形態,除了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 果之外,鏡框2及C C D夾持具5,係於第1凸部6 a及第2 凸部7a與該第1凸部6a及第2凸部7a之突出方向交叉的 方向,接合成大致重疊一半。因此,爲第1實施形態之第 1凸部6 a,將外側改變各個之位置於第2凸部7 a於內側者 ,亦自外部之漏光,能在第1凸部6 a及第2凸部7 a之重 疊部分遮斷,可從凸緣部6及組件接合部7之間,遮斷射 進C C D光感測器4的漏光。 又在由第1凸部6 a之前端面6 e,與第2凸部7 a之外側 段部5 c,及第2凸部7 a外側之側壁7 d圍繞的空間,存在 有黏接層9所以由於調整該黏接層9,就能予以調整第2 凸部7 a外側之段部5 c及第1凸部6 a前端面6 e之距離。 因此,於鏡框2或C C D組件5有由製造上之不穩定產生的 第2凸部7a外側之段部5c,或第1凸部6a前端面6e之 扁平誤差等時,亦由於調整鏡框2及C C D組件5之上述的 距離,能容易地進行對攝像透鏡3之C C D光感測器4的焦 點調整。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3圖說明第3實施形態。 -15- 571173 於第3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2 1,鏡框2及設在其內部的 攝像透鏡3、C C D組件(攝像元件夾持具)5及設在其內部的 CCD光感測器(攝像元件)4、OLPF 15等,乃在於與第1及 第實施形態同樣,故予以簡略化該等之圖示,同時與第1 及第2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1 0相同構成要素,附與同 樣符號省略其說明。 第3實施形態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不同點,係在鏡 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夾持具接合部)7之構成,故以下 詳細的說明該等之點。 亦即,在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如沿鏡框2之周方向 延伸形成肋(突部)。該肋1 8係成爲剖面矩形狀,兼作於第 1及第2實施形態的第1凸部6 a。 又在組件接合部7之前面7 c,以如沿C C D組件5之周方 向延伸形成有嵌進該肋1 8的受槽1 9,而該受槽1 9兩側之 部位即兼作在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第2凸部7 a。 而在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及組件接合部7前面7 c之 間,存在有由具遮光性的黏著劑的黏接層9,該黏接層9 係黏接在肋1 8之兩側面及前端面、受槽1 9之內側面及底 面。 欲接合鏡框2及C C D組件5時,首先,塗膜規定量之黏 著劑於C C D組件5之受槽1 9,接著,將鏡框2以其肋1 8 如嵌進受槽19,覆蓋於CCD組件5,重疊肋18(第1凸部 6a)及第2凸部7a、7a於與其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此時 ,肋1 8會壓縮受槽1 9內之黏著劑,故該所壓縮的黏著劑 -16- 571173 擴散於受槽1 9及其周圍,在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及組 件接合部7前面7 c之間,存在有由黏著劑的黏接層9,該 黏接層9,係黏接於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組件接合部 7之前面7 c、肋1 8之兩側面及前端面、受槽1 9之內側面 · 及底面。作成爲如此,乃由黏接層9接合鏡框2及C C D組 -件5。 尙在黏著劑凝固之前,進行對攝像透鏡3之C C D光感測 器4的焦點調整,故予以調整肋1 8 (第1凸部6 a)之側面及 受槽1 9內側面之距離,及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及C C D ^ 組件5前面7 c之距離。 依第3實施形態,鏡框2及C C D夾持具5係助1 8 (第1 凸部6a)及第2凸部7a、7a,接合成於與該等突出方向交 叉的方向重疊,所以可在第1凸部6 a及第2凸部7 a、7 a 之重疊部分,遮斷來自外部的漏光,能遮斷自鏡框接合部 6及組件接合部7之間,射進C C D光感測器4的漏光。 又由於調整黏接層9之厚度,能予調整鏡框2及C C D組 φ 件5的距離,因此,可以容易地進行調整對攝像透鏡3之 C C D光感測器4的焦點調整。 再者,存在於鏡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7間的黏接層 9黏接在肋1 8及受槽1 9,故黏接面積增大其分量,並由此 ,能獲得提高鏡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7的黏接強度之 效果。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4圖說明第4實施形態。 -17- 571173 第4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2 2,與第3實施形態之攝像裝 置2 1不同點,係爲鏡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夾持具接 合部)7之構成,故以下說明該等之點。尙,與第3實施形 態相同構成要素附與同樣符號,省略其說明。 在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以如沿鏡框2之周方向的延 伸且平行離開的形成2個肋(突部)1 8、1 8。肋1 8成剖面矩 形狀,兼作於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第1凸部6a。 又在組件接合部7之前面7c,以如沿CCD組件5之周方 向延伸,且平行離開的形成嵌進該肋1 8、1 8的2個受槽 1 9、1 9,該受槽1 9、1 9之間的部位及受槽1 9 一側方之部 位,分別兼作在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第2凸部7 a。 然後,在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及組件接合部7前面 7 c之間,存在有由具遮光性黏著劑的黏接層9,該黏接層 9係黏接肋1 8、1 8之兩側面及前端面、受槽1 9、1 9之內 側面及底面。 欲接合鏡框2及C C D組件5時,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 塗膜規定量之黏著劑於C C D組件5之2個受槽1 9、1 9, 其次,將鏡框2以其助1 8、1 8如嵌進於受槽1 9、1 9,由 覆蓋於C C D組件5來進行。 依第4實施形態,除可獲得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外,因存在於鏡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7間的黏接層9 ,及黏著在2個肋1 8及2個受槽1 9,故與第3實施形態 比較增大了黏接面積,並由此,更提高了鏡框接合部6及 組件接合部7之黏接強度 -18- 571173 尙,在該第4實施形態,肋1 8、受槽1 9係各個形成2 個,但形成3個以上也可以。 又第3及第4實施形態係形成肋1 8於鏡框接合部6,在 組件接合部7形成了受槽1 9,但與此相反地,形成助1 8 於組件接合部7,在鏡框接合部6形成受槽1 9也可以。 再者,在第1實施形態的凸緣部6之端面6 c,與C C D 組件5之前面7 c部分,或在第2實施形態的第1凸部6 a 之前端面6 e,與第2凸部7 a外側之段部5 c部分,形成在 上述第3及第4實施形態之肋1 8、受槽1 9加以黏接亦可 以。能更加遮斷射進C C D光感測器4的漏光,同時提高了 黏接強度。 (第5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5圖及第6圖說明第5實施形態。 第5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2 3,與第3實施形態之攝像裝 置2 1不同點,係爲鏡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夾持具接 合部)7之構成,所以以下說明該等之點。尙,與第3實施 形態相同構成要素附與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 首先,在鏡框接合部6,以沿鏡框2之周方向延伸形成 突出C C D組件5側的第1凸部6 a。該第1凸部6 a之外周 面以突出於與攝像透鏡3之光軸0正交方向,在周方向以 規定間隔形成複數之矩形板狀肋(突部)24。 又於組件接合部7,如延伸於C C D組件5之周方向延伸 形成突出於鏡框2側的第2凸部7 a。該第2凸部7 a之內 周面,在周方向以規定間隔形成嵌進該肋(突部)24的受槽 571173 2 5。該受槽2 5在正交於光軸0的方向形成如凹陷爲矩形 狀。 然後,鏡框2及C C D組件5,係第1凸部6 a及第2凸部 7a於與該等之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如重疊的予以接合。 在第1凸部6 a之端面6 c及組件接合部7前面7 c之間,存 在有由具遮光性黏著劑的黏接層9,該黏接層9係延伸於 外周側黏接在肋2 4之兩側面及前端面,與受槽2 5之內側 面及底面。 欲接合鏡框2及C C D組件5時,首先,塗膜規定量的黏 著劑在C C D組件5之受槽2 5及前面7 c,其次,將鏡框2 ,其第1凸部6 a如嵌進於第2凸部7 a之內側,且以如其 肋2 4嵌進於受槽2 5,以覆蓋於C C D組件5,使第1凸部 6a及第2凸部7a、7a重疊於與其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 此時,第1凸部6 a之端面6 c會壓縮組件接合部7前面7 c 上之黏著劑,同時肋2 4會壓縮受槽2 5內之黏著劑,故其 壓縮的黏著劑擴散於組件接合部7之前面7 c上或受槽1 9 及其周圍,在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及組件接合部7前面 7 c之間,由黏著劑存在有黏接層9,該黏接層9乃黏接於 鏡框接合部6之端面6 c、組件接合部7之前面7 c、肋2 4 之兩側面及前端面、受槽2 5之內側面及底面。作成如此, 由黏接層9予以接合鏡框2及C C D組件5。 依第5實施形態,鏡框2及C C D組件5,係第1凸部6 a 及第2凸部7a於與該等之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接合爲重疊 ,故能自鏡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7之間,在第1凸部 -20- 571173 6 a及第2凸部7 a之重疊部分遮斷從外部之漏光,能從鏡 框接合部6及組件接合部7之間,遮斷射進C C D光感測器 4的漏光。 又由於調整黏接層9之厚度,能予以調整鏡框2及C C D 組件5之距離,因此,能容易地進行對攝像透鏡3之C C D 光感測器4的焦點調整。 再者,肋24突出於與光軸0正交的方向,而受槽25凹 下於與攝像透鏡之光軸交叉的方向,亦即,肋2 4及受槽 2 5係形成在鏡框接合部6之外周面或組件接合部7之內周 面,故能更增加黏接面積,並由此,更提高了鏡框接合部 6 a及夾持具接合部7 a之黏接強度。 又,由於嵌進肋2 4於受槽2 5,能容易進行鏡框2及C C D 組件5之周方向的定位。 尙,於第1〜第5實施形態的記述內容,係在不逸脫本 發明之宗旨的範圍,能夠作適宜變更。 例如,在第1及第2實施形態,固定在形成C C D組件之 凹部的從前方第2個段部的OLPF,作成爲完成CCD光感 測器之蓋玻璃之任務者,但亦可以將此變更爲光學玻璃, 設置OLPF在第2攝像透鏡後方之第2內壁。又於其時, 係配置第1凸部之前端部較OLPF之後方側表面的後方。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詳細敘述,依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鏡框及攝像 元件夾持具,係接合第1凸部及第2凸部於與該等突出方向 交叉的方向重疊,故從夾持具接合部及鏡框接合部之間能 •2 1- 571173 遮斷射進攝像元件的漏光。 依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當然能獲得與請求項1同樣之 效果外,在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之間存在有黏接層 ,故可以調整鏡框及攝像元件夾持具之距離。因而,在鏡 框及攝像元件夾持具有製造上之外形不穩定時,對攝像透 鏡之攝像元件能容易地進行焦點調整。 依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當然能獲得與請求項2同樣之 效果外,其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之中,在一側形成 突部,另一側形成有嵌進突部的受槽部,而存在於鏡框接 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之間的黏接層乃黏接在突部及受槽部 ,故增大其分量的黏接面積,並由此,提高了鏡框接合部 及夾持具接合部的黏接強度。 依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當然能獲得與請求項3同樣之 效果外,形成突部及受槽部在鏡框接合部或夾持具接合部 之外周面或內周面,故能更增加黏接面積,並由此,更提 局了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之黏接強度。 依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當然能獲得與請求項2至4項 中任一項同樣的效果外,因黏著劑具有遮光性,故增高在 黏接層的遮光性,可以提高從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 之間的漏光遮斷性。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一例者,(A)係攝像 裝置之平視圖,(B )係於第1 ( A )圖的A - A線剖面圖。 第2圖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一例者,(A)係攝像 裝置之平視圖,(B )係於第1 ( A )圖的A · A線剖面圖。 -22- 571173 第3圖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一例者,表示攝像 裝置槪略的剖面圖。 第4圖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一例者,表示攝像 裝置槪略的剖面圖。 第5圖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一例者,表示攝像 裝置槪略的剖面圖。 第6圖表示同C C D組件要部的平視圖。 第7圖先前之攝像裝置剖面圖。 [主要部分之代表符號說明] 1、 10、 21、 22、 23 攝像裝置 2 2a 3 4 5 6 6 a 7 7a 8 9 1 8、24 1 9、 2 5 鏡框 周緣部(鏡框) 攝像透鏡 攝像元件(C C D光感測器) 攝像元件夾持具(C C D組件) 周緣部(攝像元件夾持具(CCD組件)) 鏡框接合部(凸緣部) 第1凸部 夾持具接合部(組件接合部) 第2凸部 黏著劑 黏接層 肋(突部) 受槽 -23-

Claims (1)

  1. 571173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攝像裝置’具備有:鏡框,在其內部設置了攝像透 鏡;及攝像元件夾持具’將由該攝像透鏡攝影的被攝物 像作光電變換的攝像元件設置於內部,而互相接合該鏡 框及攝像元件夾持具所成,其特徵爲, 在接合於該攝像元件夾持具的鏡框之鏡框接合部,沿 鏡框周圍之緣形成突出於攝像元件夾持具側的第1凸部, 在接合於該鏡框的攝像元件夾持具之夾持具接合部,沿 攝像元件夾持具周圍之緣,形成突出於鏡框側的第2凸 部, 該鏡框及攝像元件夾持具,係被接合成該第1凸部及 第2凸部爲在與該第1凸部和第2凸部之突出方向交叉 的方向呈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在該鏡框之鏡 框接合部,及該攝像元件夾持具的夾持具接合部之間, 存在有由黏著劑的黏接層,並由該黏接層接合該鏡框及 攝像元件夾持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鏡框接合部 及該夾持具接合部之中,一側形成有突部,另一側形成 有嵌進該突部的受槽部, 存在於該鏡框接合部及夾持具接合部之間的黏接層, 係黏接於該突部及受槽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突起,係突 出於與該攝像透鏡之光軸交叉的方向,受槽部係凹陷於 -24- 571173 與該攝像透鏡之光軸交叉的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其中 該黏著劑係具有遮光性。
    -25-
TW92101187A 2002-01-22 2003-01-21 Image capture device TW57117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13080 2002-01-22
JP2002343525A JP2003289457A (ja) 2002-01-22 2002-11-27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5047A TW200305047A (en) 2003-10-16
TW571173B true TW571173B (en) 2004-01-11

Family

ID=2780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01187A TW571173B (en) 2002-01-22 2003-01-21 Image capture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289457A (zh)
CN (1) CN1316277C (zh)
TW (1) TW571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6672A (ja) * 2004-09-15 2006-03-30 Nidec Copal Corp 撮像モジュール
JP2006154764A (ja) 2004-11-08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0462763C (zh) * 2004-11-08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JP4582407B2 (ja) * 2005-02-04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695968B2 (ja) * 2005-11-21 2011-06-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047679B2 (ja) 2007-04-26 2012-10-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撮像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115847A (ja) * 2007-11-01 2009-05-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EP2259572A4 (en) * 2008-04-03 2011-05-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MAGING APPARATUS
DE102009055083B4 (de) * 2009-12-21 2013-12-0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ptischer Schichtstape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09055088B4 (de) 2009-12-21 2015-04-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truktur, optisches Bauteil, optischer Schichtstapel
KR20150076661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2492134B (zh) * 2014-12-17 2022-05-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KR102400658B1 (ko) * 2015-07-27 2022-05-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WO2018008255A1 (ja) * 2016-07-05 2019-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6748721B2 (ja) * 2016-08-29 2020-09-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及び移動体
CN112824946A (zh) * 2019-11-18 2021-05-2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359A (ja) * 1992-07-10 1994-02-04 Canon Inc 光学機器の遮光装置
JPH0628917U (ja) * 1992-09-10 1994-04-1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とエクステンションとの取付構造
JPH11345955A (ja) * 1998-05-29 1999-12-14 Sony Corp レンズ一体型固体撮像素子並びにそのレンズ装着方法及びレンズ装着装置
JP4432182B2 (ja) * 2000-01-26 2010-03-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遮蔽装置及び遮蔽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3651577B2 (ja) * 2000-02-23 2005-05-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3032525A (ja) * 2001-05-09 2003-01-31 Seiko Precision Inc 固体撮像装置
CN1237363C (zh) * 2001-06-15 2006-01-18 雅客设计有限公司 数字静物照相机镜头组件区域的有害漏光防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5047A (en) 2003-10-16
CN1316277C (zh) 2007-05-16
CN1442718A (zh) 2003-09-17
JP2003289457A (ja) 200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1173B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CN100459136C (zh) 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09668C (zh) 摄像单元和摄像装置
US10827103B2 (en) Fixed-focus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871534B2 (ja) 撮像装置
JP2004064554A (ja) 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WO2018126565A1 (zh) 一种镜头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摄像头
US7855750B2 (en) Optical filter and optical device with filter holding member for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JP5821394B2 (ja) 撮像装置
KR20010085459A (ko) 촬상 장치
JP2009258557A (ja) 撮像装置
JP4012428B2 (ja) 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US11445095B2 (en) Image-sensor fixing structure
JP4129154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
JPH11341366A (ja) 撮像素子のパッケージ構造及びそのパッケージ構造を用いた撮像素子のレンズ鏡筒へ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8933885A (zh) 影像模块
US20070170475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image pickup device
JP200900305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台座マウント及び撮像装置
JPH1172689A (ja) フォーカス調整機能付きカメラ
JP2003046824A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2010205770A (ja) 撮像装置
TW201902198A (zh) 影像模組
JP5544860B2 (ja)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23530312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S60206377A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生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