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50313B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50313B
TW550313B TW090111934A TW90111934A TW550313B TW 550313 B TW550313 B TW 550313B TW 090111934 A TW090111934 A TW 090111934A TW 90111934 A TW90111934 A TW 90111934A TW 550313 B TW550313 B TW 5503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patent application
particles
item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11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shihiro Naruse
Toshihiro Sasaki
Yoshitaka Matsumur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494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32942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703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34873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50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503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7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includ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ulate ma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Description

550313 五、發明説明(1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含有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聚酯纖維及 其製法。本發明的聚酯纖維的吸濕性高,可使用爲內 衣、運動服、衣裡等編織品的舒適材料。 [技術背景] 代表聚酯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爲p E 丁) 具有優越的物理、化學特性,被廣泛地使用爲纖維、薄 膜及其他的模塑品。但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爲疏水 性所以缺乏吸放濕性,當作衣服的材料使用時在高溫下 會有”悶熱感”,而冬天低溫時會發生靜電,是一種穿著舒 適性不佳的材料。又,當作樹脂或薄膜使用時,因低吸 濕性所以會帶電造成問題。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提議在聚酯中以具有吸濕性能的 化合物進行共聚或添加的方法。例如和側鏈含有氧乙 二醇的二醇共聚之方法,以及和含有磺酸金屬鹽的二羧 酸共聚之方法。但是將這類吸濕成分共聚的方法中會 有強度或耐氣候性降低等問題。 又,除了改變上述聚酯的性質之外,也提議使吸濕性 化合物黏附在聚酯纖維的方法。例如將丙烯酸或甲基 丙烯酸在聚酯中進行接枝聚合,以鹼金屬取代這些的羧 基以增強吸濕性的方法。但是,因爲吸濕性化合物黏附 在纖維的表面,會發生滑溜或降性強度,甚至是耐光性 降低等問題。 爲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提議以纖維用途中具高吸濕性 550313 五、發明説明(2) 的吸濕性樹脂作爲心部,以聚酯的鞘部覆蓋形成芯鞘型 複合纖維。但是追些芯鞘型複合纖維會因進行精製或 染色等熱水處理時,芯部吸濕性樹脂因含水而膨脹使纖 維表面有少許裂痕(鞘部裂痕),導致吸濕性樹脂流到外 部變成染色堅固性不足且價値低落的紡織物等問題。 爲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提議使用具吸濕性的無機顆粒 取代吸濕性有機化合物或樹脂等各種方法。但是,使一 般的聚酯中含有吸濕性無機顆粒時,吸濕性無機顆粒的 活性基會埋入聚合物中,無法充分發揮吸濕性。特開平 8 - 1 1 3 8 2 7提議原料聚合物以聚醚酯取代聚酯,混合有細 微粒狀二氧化矽膠的纖維。的確,若使用此法因爲聚醚 酯具有少許吸濕性可使纖維具有某個程度的吸濕性,但 是因爲原料聚合物爲聚醚酯,會有強度較聚酯弱等問 題。 [發明的揭示] 本發明的目的除了要解決上述以前技術上的問題之 外,保持聚酯優越特性的同時提供具優越吸濕性的聚酯 纖維及其法也是目之一。 本案之發明者們硏究的結果,發現根據上列的方法在 聚酯中添加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時,可以不破壞聚酯原 本的性質而且具有充分的吸濕性。 亦即,本發明爲一種聚酯纖維其中含有符合下列A〜C 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1〜20重量%,而吸濕參數(AMR) 在1 %以上。 -4- 550313 五、發明説明(3) A .細孔容積V在0.4 (m 1 / g)以上,而且和此顆粒的比 表面積S(m2/g)的關係爲下列的式子 100^ S/V<1500 Β·平均粒徑D(// m)爲〇·〇1〜1〇μηι C·吸濕參數(AMR)在7%以上 [圖面的簡單說明] 此圖爲本發明中使用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模式 圖,表示顆粒的短徑(1)和長徑(2)。 [進行發明的最佳型態] 以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內容。 本發明使用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不限定其組成,顆 粒的50%以上由二氧化矽組成的無機顆粒。具體而言, 例如利用乾式法、濕式法等製得的白碳黑、二氧化矽 溶膠、矽膠、二氧化矽•氧化鋁複合顆粒等。其中以 濕式法製得的二氧化矽無機顆粒較理想,因爲此法較易 具有提供聚酯充分的吸濕性所必須的細孔容積或比表 面積、平均粒徑。特別以二氧化矽含量在95 %以上由 濕式法製得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更理想。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中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之含量 爲1〜2 0重量%。添加量少於1重量%時聚酯纖維的吸 放濕性不足,若多於20重量%,則組成纖維的聚合物的 溶融黏度會明顯地增高造成模塑時的困難。較適當的 添加量爲3〜15重量%又以5〜15重量%更理想。 本發明的纖維爲具有穿著舒適性其△ MR必須在1 % 550313 五、發明説明(4) 以上,以2 %以上較佳,又以2.5 %以上更理想。所謂的△ M R是以3 0 °C、9 0 % R Η時的吸濕率(M R 2 )減2 0 °C、 6 5%RH 時的吸濕率(MR1 )的値(△ MR(%) = MR2-MR1 )。 這裡的△ MR是穿依服衣服內的濕氣釋放到外面而有舒 適感的驅動力(d r i v i n g f 〇 r c e ),進行輕〜中度的工作或輕 〜中度的運動時衣服內的溫度表示爲30°C、90%RH,外 面空氣的溫度則表不爲2〇C、65%RH,再求兩者的差 値。本發明使用△ MR爲參數作爲評估吸濕性的標準。 △ M R的値越大其吸放濕能力越高,相對地穿著時的舒 適性也越好。不規定其上限但實用上而言約爲2 0 %。 本發明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其細孔容積V必須在 0. 4 ml/g以上。此細孔容積若太小,吸濕性能、透氣性 能皆不佳。細孔容積在0.7 m Ι/g以上較理想,又以 1. 〇ml/g以上更佳。不特別規定其上限,約爲5.0ml/g。 爲了發揮此二氧化矽無機顆粒的高吸濕能性,細孔容 積V(ml/g)和比表面積S(m2/g)的關係必須滿足下列的 式子。 100^ S/V< 1 5 00(m2/ml) 從具有高吸濕性的觀點考量S/V在200〜1 000之間較佳, 又以3 00〜8 00更理想。此値若低於100,在高溼度環境 下無法具有充分的吸濕性。若此値高於1 5 0 0時,在低 溼度環境下的吸濕率會過高而無法具有期望的吸濕特 性。 本發明中使用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平均粒徑爲 -6_ 550313 五、發明説明(5 ) 0.0 1〜1 0 μιη,這裡所謂的平均粒徑是指體積平均粒徑。 若小於〇 . 0 1 V m,聚合或混煉時的增稠情形會過度激烈 而無法製得高聚合度的樹脂。若大於1 0 // m,不僅在熔 融模塑時導致濾膜壓力急速上升,而且在纖維膜塑時, 大顆粒的振動容易引起斷線較不理想。以0 . 1〜5 μιη較 理想,又以0.2〜2 // m更佳。 表示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吸濕特性之參數(△ MR) 必須在7%以上,以20%以上較佳,又以30%以上更理想, 不限制其上限但大約1 5 0%。使△ MR値在此範圍內可 以有期望的吸濕特性。 本發明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從吸濕性的觀點考量, 相對於顆粒的全表面積矽烷醇基個數在2個/nm2以上 較適當。矽烷醇基太少則纖維的吸濕性差,較理想的矽 烷醇基個數爲5個/nm2以上。 本發明的聚酯中含有的二甘醇(以後簡稱爲DEG)其 含爲2重量%以下,羧基(簡稱COOH)末端基含量爲 10〜50當量/t較理想。若DEG含量過多吸濕性較差,其 理想目前尙不確定,可能因爲DEG含量過多使構成纖 維的聚酯的軟段部分會增加,容易覆蓋二氧化矽類無機 顆粒表面的活性基。較適當的DEG含量在1重量%以 下。 羧基末端基含量越多其吸濕性也越好,但若過多會促 進聚酯的熱分解反應,從纖維強度的觀點考量並不理 想。較適當的羧基末端基含量爲20〜30當量/ t。 -7- 550313 五、發明説明(6 ) 本發明聚酯纖維中黏附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料上的 聚酯之黏附量,以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lg而言,爲0.3 g 以下較適當。聚酯的黏附量可利用後面敘述的方法測 定。若聚酯黏附量增多則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活性 基被限制使吸濕性變差。較理想的聚酯黏著量,以二氧 化矽類無機顆粒1 g而言爲〇. 1 g以下。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最好經過溼熱處理,所謂的溼熱處 理是指使纖維和熱水或蒸氣接觸,具體而言即在溫度8 0 °C以丄、壓力1氣壓以上的環境下經過3 0分鐘以上的 處理。也可以設置其他的工程,若能滿足一定的條件藉 由通過製造聚酯纖維製品時的染色、鹼性減量工程等 也可達成。本發明的聚酯纖維經由溼熱處理可使聚酯 纖維充分具有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吸濕性。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其中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中4 // m以上的顆粒之含量在5 %以下較理想。4 // m以上的 顆粒若超過5%,在紡絲工程中常會發生單絲脫落或斷 絲等現象安定性較差,最好在4%以下更佳。 本發明的聚酯纖爲複合式纖維較理想。複合式的型 態例如芯鞘型、海島型、多層型等,從工程安定性的觀 點考量,以芯鞘複合式纖維、海島型、多層型等,從工 程安定性的觀點考量,以芯鞘複合式纖維較理想。此時 具有吸濕性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可以位於芯部及/或 鞘部,但從製造纖維時不易發生導向削等問題的觀點考 量,使多量的顆粒位於芯部的方式較適合。特別是只位 550313 五、發明説明(7 ) 於芯鞘的芯部最好。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也可用於產業材料等用途,特別適 用在衣料方面。使用爲內衣、運動服、衣裡等編織品 的舒適材料更理想。 形成本發明聚酯纖維之聚酯從強度的觀點考量,以其 中80旲耳%以上爲㈣本__甲一^酸醋爲重複單位形成者 較理想。具體而言,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 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等較適用。其中 以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爲主要重複單位的聚酯因爲強 度、耐氣候性佳所以更理想。 在不影響本發明的目的之原則下,以對苯二甲酸乙三 酯爲主要重複單位的聚酯可以和其他第三成分進行共 聚。這類的化合物例如間苯二甲酸、2,6-奈二羧酸、 二苯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I,4-環己烷二羧酸等 的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二羧酸及這些的衍生物。 二醇化合物例如丙二醇、四甲二醇、1,4-環己烷二甲 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聚烯烴乙二醇、雙苯酚 A、雙苯酚S等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環族的二醇化合 物等。 以不影響本發明的目的爲原則,本發明的聚酯纖維可 含有氧化鈦、碳黑等染料、烷基苯磺酸鹽等界面活性 劑、常用的抗氧化劑、抗著色劑、耐光劑、抗靜電 劑、細孔形成劑等。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中,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粒徑分 -9- 550313 五、發明説明(8) 布範圍之指標d90/dl0値在2.0以下較理想。dlO是測 定顆粒的粒徑分布時,以粒徑爲橫軸、體積累積値爲縱 軸進行繪圖後,與體積累積値10%對應的粒徑値。而 d 9 0是與體積積値9 0 %對應的粒徑値。d 9 0 / d 1 0値若超 過2.0,在聚酯聚合中加入此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而製 得聚合物時,會聚合中的聚合物之增黏變大,無法製得 高聚合度的樹脂,結果導致形成纖維時的強度不足。以 1 . 9以下更理想。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中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之偏平 率在1 . 〇〜1 · 5之間較佳。所謂的偏平率是指顆粒的長 軸和短軸的長度比。使偏平率介於1 . 0〜1 . 5之間則顆 粒的形狀接近球形,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佳,其結果爲 吸濕特性良好。又以1.0〜1.2之間更理想。 使聚酯組成物含有二氧化矽類顆粒有下列的,即在聚 酯的聚合工程中任一階段添加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 方法,或預先使聚酯聚合之後進行混煉使含有二氧化矽 類無機顆粒的方法等。其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1 ) 使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和聚酯直接或預先以混合機、 攪拌機等混合後,使用一般的一軸或二軸壓出機進行熔 融混煉的方法,(2)使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和聚酯直接或 預先以混合機、攪拌機等混合等,使用一般的排氣式一 軸或二軸壓出機進行熔融混煉的方法,(3)在聚酯的製造 反應工程中添加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等方法。特別是 在聚酯的聚合工程中添加此顆粒的方法,其顆粒的分散 -10- 550313 五、發明説明(9 ) 性較佳所以較適當。但是,在聚酯的I 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方法,因爲大量萄 的熔融黏度急速增加,亦即發生增稠g 度增加至適合應用的程度。 解決此問題的一個方法,使二氧化ί 他顆粒一起加入較理想。更適當的方 化矽類無機顆粒和其他顆粒混合,或經 聚酯。這裡所謂的處理是指在加入反 他的顆粒加入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 接著進行加熱處理等。在反應系中添 機顆粒時,藉著和其他顆粒一起加入可 發生。 和二氧化砂類無機顆粒一起使用的 顆粒較適用。鹼性顆粒例如氧化鋁、 鋇、碳酸鈣、尖晶石等,其中以氧化銘 聚酯,鹼性顆粒的添加量或處理量約爲 以0.5〜5重量%更理想,以以1 ·〇〜3重 本發明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從I 第4週期的過渡金屬化合物、鋰化合 鉀化合物、鎂化合物、鈣化合物、鋇 物、磷化合物及矽烷偶合劑等當中選 進行處理後因爲可抑制聚合時的增稠 想。所謂的處理即使只是在加入聚合 類無機顆粒混合,或混合後進行加熱等 :合工程中添加二 :加顆粒使反應物 ,象,無法使聚合 7類無機顆粒和其 法是預先將二氧 過處理後再加入 應系之前先將其 泥狀物中,或之後 加二氧化矽類無 抑制增稠現象的 其他顆粒以鹼性 氧化銷、硫酸 較理想。相對於 0 . 1〜1 0重%較佳, 匱%最適當。 i化合物、週期表 物、鈉化合物、 化合物、硼化合 擇至少一種以上, 現象所以較理 物前和二氧化砂 ;都可以,例如也 -11- 550313 五、發明説明(1G ) 可以使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分散在乙二醇泥狀物的狀 態下進行。經由這些處理這些化合物可連接在二氧化 矽類無機顆粒的表面上。這些化合物的添加量爲 0 . 1〜1 0重量%較佳,以〇 . 5〜5重量%更理想,又以1 . 0〜3 重量%最適當。 以鋁化合物、週期表第4週期的過渡金屬、鋰、 鈉、鉀、鎂、鈣、鋇及硼化合物等爲例子,各個的金屬 的硫酸鹽、硝酸鹽、碳酸鹽、氯化物、羥化物等。其 中以鋁化合物及週期表第4週期的過渡金屬化合物較 適當。又,週期表第4週期的金屬化合物,以錳化合 物、鈷化合物及鐵化合物特別理想。鋁化合物例如鋁 的硫酸鹽、硝酸鹽、碳酸鹽、氯化物、羥化物或羥化 氧化鋁、羥化氯化鋁、矽酸鋁、硼酸鋁等,其中以乙酸 鋁或氯化鋁更理想。 磷化合物例如磷酸、次磷酸、三甲基磷酸、三苯基 磷酸、二甲基苯基磷酸酯、三乙基磷基乙酸酯、苯基 磷酸、羧乙基甲基次磷酸等。其中以磷酸、次磷酸、 苯基磷酸等殘留多數羥基者較理想。本發明的矽烷偶 合劑包括從低分子量到高分子範圍者,也包括單邊末端 的矽烷單體。利用矽烷偶合劑處理是指在加入聚合物 之前,使矽烷偶合劑以化學方式連接在二氧化矽類無機 顆粒,例如使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分散在乙二醇中,調 整反應系的p Η値後在任何的溫度下反應。矽烷偶合 劑例如六甲基二矽烷基胺、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乙 -12- 550313 五、發明説明(n) 烯三氯矽烷等乙烯型,7 -環氧丙烷基丙基三甲氧基矽 烷等環氧型,N- /3 (胺乙基)r -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胺 型,水溶性有機聚矽氧烷樹脂或二甲基聚矽氧烷化合物 般聚矽氧烷型等。其中和聚酯的親和性佳且爲疏水性 者較適當,以六甲基二矽烷基胺或二甲基二甲氧基烷特 別理想。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其中銻元素的含量在2 0 Oppm以 下較理想,若銻元素的含量低於20 Oppm,在聚酯的製造 工程的縮聚反應階段可抑制因顆粒的表面活性產生的 顆粒凝聚或聚合物的熔融黏度急速上升,顆粒的分散性 佳又可製得高分子量的聚酯。而且,可抑制熔融模塑時 過濾膜的壓力急速上升,減少形成纖維時斷絲的現象。 較適當的銻元素含量爲0.1〜1500ppm,以5〜lOOppm較 理想,又以10〜5 Oppm特別適當。若銻元素的含量超過 2 OOppm則顆粒的分散性不佳,在聚酯的製造工程中熔 融黏度會急速上升,無法製得高分子量的聚酯,除了纖 維的模塑性差之外纖維的強度也會降低。 製造本發明的聚酯纖維時可使用一般的製法,下列爲 其中的一種製法。 使含有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聚酯熔融,導入紡絲部 分再從紡絲頭的紡絲孔紡出。紡出的長絲以固定的速 度拉引後進行捆捲包裝,而未伸長的絲則往伸長機進行 伸長。而此伸長作用可在拉出紡絲後不捲出而直接往 上捲,也可以以4000m/分以上的高速退出不進行伸長而 -13- 550313 五、發明説明(12 ) 具有期望的纖維性能之方法。 直接紡絲伸長法例如紡絲以1 000〜5 000m/分的速度 退出,再以3 000〜6000m/分的速度進行伸長•熱固定的 方法等。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的切面形狀可以是圓形,也可以爲 三角、扁平、葉形、多角、H形、Π形等異形切面。 此纖維的絲狀形態不一定必爲長絲或短纖維,可依用途 作適當的選擇。 本發明的聚酯纖維可依用途以編織物、不織布等紡 織物的型態來使用。 [實施例] 下列以實施例對本發明做更詳細的說明。又,以下面 的方法求出實例中的各特性。 A .聚酯的極限黏度 在25 °C下求鄰氯酚溶液的黏度。 B·顆粒及含有此顆粒的纖維之吸濕參數(△ MR) 測定吸濕率時若爲顆粒則使用1 g的顆粒,若爲纖維 則使用原絲或紡織物1〜3 g來測定。利用下列式子,全 乾時的重量和在20°C、65%RH的恆溫恆濕器(他拜公 司製PR-2G)中放置24小時後的重量,由此重量變化求 吸濕率MR1。 吸濕率(%) = (吸濕後的重量-全乾時的重量)/全乾時的重 量 X 1 0 0 同樣地,全乾時的重量和在30°C、90%RH的條件中 -14- 550313 五、發明説明(13 ) 放置24小時後的重量,由此重量變化求吸濕率MR2。 從上述測定的MR1及MR2,求吸濕率差△ MR(°/〇) = MR2-MR1 C. 聚酯的DEG含量 聚酯在單乙醇胺中加熱分解後使用1,6 -己烷醇/甲醇 稀釋,再以對苯二甲酸中和後利用氣相層析儀分析,可 由波峰面積求得含量。 D. 聚酯的羧基末端基量 將聚酯熔解在鄰甲酚溶液中,使用氫氧化鈉以電位滴 定法求其含量。 E .顆粒的平均粒徑及分布寬度 使用HORIBA製粒徑分析裝置(LA-700)測定顆粒的 體積平均粒徑及分布寬度。又,d90/d 10爲粒徑體積累 積値的90%和10%之比。 F .顆粒的比表面積 可根據氣體吸附法(BET法,N2)求得。 G.顆粒的細孔容積 利用水銀壓入法測定。 Η .顆粒的矽烷醇基之定量 使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在壓力〇」KPa、溫度120°C 下經過24小時以上的乾燥後,在二噁烷中和Li A 1H4進 行反應,測定氫含量以求矽烷醇基含量。 I.顆粒的偏平率 從電子顯微鏡照片(選擇適當的倍率,例如1 5 00倍) -15- 550313 五、發明説明(14 ) 測定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最大長徑和最小短徑的長 度,求1 0 〇個顆粒的平均値。 J. 強度、伸長度 使用Tensilon拉引測試機(東洋波爾頓因公司製),試 驗品長度2 0 cm、拉引速度1 0 cm /分的條件下測定纖維 的應力-應變曲線,再求出強度、伸長度之値。 K. 聚酯組成物中的銻含量 根據螢光X線測定,使銻含量的強度和由標準物質得 到的檢量線比較而加以定量。 L. 銻以外的金屬顆粒的處理量之測定 使用理學(股)公司製的螢光X線分析裝置(FLX)測定 有各種金屬及顆粒黏著或鍵結的二氧化矽類無機顆 业丄 松。 M. 從聚酯中分離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 在含有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絲1 〇g中加入鄰氯酚 100ml,以100°C溶解後使用日立工機製高速冷卻離心分 離器,在1 6000rpm(3 2000G)下進行1小時的離心分離。 去除上淸液重新加入鄰苯酚50ml,使沈澱的顆粒均勻地 分散後再進行一次離心分離以洗淨顆粒,重複3次此洗 淨過程。再以丙酮30ml洗淨3次,在60 °C下進行真空 乾燥1小時後可製得分離顆粒。 N. 聚酯黏著量 依據上述方法從聚酯纖維分離的顆粒,其聚酯黏著量 可秉MAC SCIENCE公司製的差式熱重量同時測定裝 -16- 550313 五、發明説明(15 ) 置TG-DTA2000S型,將8〜10mg的試驗品放在氧氣中, 從室溫至5 0 0 °C以1 0 °C /分的速度昇溫時測定熱重量曲 線,從πS K7 12 0的標準方法得到的質量減少率求黏著 量。 0 ·評估聚合物進行聚合時的增稠行爲 以無機顆粒類聚酯的極限黏度[77 ]達到0.66 dl/g時 的聚合時間及攪拌轉矩爲基準,評估在同一聚合條件下 進行聚合時達到攪拌轉矩的時間。達到轉矩爲止的時 間在1/2以下而急速增黏者爲x(不佳),:ι/2〜2/3者爲△ (可),2/3〜3/4者爲〇(良),3/4以上者爲〇〇(優)。 實施例1 使用平均粒徑0.5 // m、細孔容積1.2ml/g、S/V爲 6〇〇、吸濕性參數(△ MR)爲40.6%的濕式二氧化矽類無 機顆粒,加入二甲基對苯二甲酸1 9 4單位、乙二醇1 2 4 單位,乙酸鎂0.05單位,在140〜230 °C下蒸餾出甲醇同 時進行酯交換反應,之後添加含磷酸三乙酯0.08單位 的乙二醇溶液。接著,加入含上述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8 單位的乙二醇泥狀物及三氧化銻〇. 1單位,慢慢地減壓 至O.lkPa以下同時昇溫至290 °C,經過3小時30分的 聚合可製得聚酯細片。此聚酯細片的二氧化矽類無機 顆粒含量爲7.0重量%,△ M R爲2.8 %。 此細片在290°C下熔融,以紡出量25 g/分的速度從紡 絲頭紡出,又以l〇〇〇m/分的紡絲速度捲出可得未伸長 絲。此未伸長絲以伸長溫度90。(:、熱設置溫度1 3〇 -17-
五、發明説明(16) °c、伸長速度8 0 0 m /分的條件進行3 · 0倍伸長,製得 107tex-24f的伸長絲。纖維物性爲4.0cN/dtex,伸長度 4 2 · 0 %。將此伸長絲編織成筒狀,使用局壓蒸氣签在 1 5 0 °C下進行溼熱處理後測定編織物的吸放濕性,結果 △ M R爲2.8 %顯示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2,3及比較例1,2 除了改變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添加量之外利用和 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在比較例1中 因爲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含量過少,所以無法提供足 夠的吸濕性。而比較例2中因爲添加量過多所以常發 生斷絲的現象,因此無法製得纖維。 實施例4及比較例3 除了改變顆粒的細孔容積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 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在比較例3中因爲細孔容積 小所以無法提供足夠的吸濕性。 實施例5,6及比較例4,5 除了改變S/V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 聚酯及纖維。在比較例4,5中因爲S/V値在申請專利 範圍外所以無法提供足夠的吸濕性。 實施例7,8及比較例6,7 除了改變顆粒的平均粒徑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 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在比較例6中因爲粒徑過小 所以發生聚集,分散性不佳。比較例7中則因爲粒徑過 大所以常發生斷絲,無法製得纖維。 -18- 550313 五、發明説明(17 ) 實施例9 除了改變△ M R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 得聚酯及纖維。測定吸放性,結果△ MR爲1.1%,顯示具 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1 0,1 1 除了改變D E G量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 得聚酯和纖維。測定吸濕性,結果實施例1 〇的△ M R爲 2 · 3 %,實施例1 1爲1 . 2 %,顯示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1 2,1 3 , 1 4 除了改變羧基末端基量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 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測定吸放濕性,結果實施例1 2 的△ M R爲3.0 %,實施例1 3爲2.2 %,實施例1 4爲3 . 5 %, 顯示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1 5,1 6 除了改變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PET黏著量之外利 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測定吸收 濕性,結果實施例1 5的△ M R爲2.2 %,實施例1 6爲 1 . 1 %,顯示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1 7,1 8 除了改變大顆粒的含量(指顆粒中4 // m以上顆粒的 比例)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 維。測定這些纖維的吸放濕性,結果△ MR爲2· 8%,顯示 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19,20 -19- 550313 五、發明説明(18 ) 實施例1 9除了改成雙金屬絲,實施例2 0除了改成芯 鞘複合絲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及 纖維。測定這些纖維的吸濕性,結果△ MR爲2.6 %,顯示 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21,22 除了改變d90/dl0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 製得聚酯及纖維。測定這些纖維的吸濕性,結果△ MR 爲2· 8%,顯示具有良好的吸放濕特性。 實施例2 3,2 4 - 除了改變顆粒的偏平率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 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測定這些纖維的吸濕性,結果△ MR爲2.8%,顯示具有良好的吸收濕特性。 實施例2 5 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乙二醇泥狀物中加入氧化 鋁顆粒,其添加量爲聚酯的2重量%,之後除了和聚酯混 合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和纖維。 藉著添加氧化鋁顆粒可抑制聚合時的增稠現象,而且可 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維。 實施例2 6 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乙二醇泥狀物中加入硫酸 鋇顆粒,其添加量爲聚酯的2重量%,之後除了和聚酯混 合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 藉著添加硫酸鋇顆粒可抑制聚合時的增稠現象,而且可 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維。 -20- 550313 五、發明説明(19 ) 實施例2 7 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乙二醇泥狀物中加入氯化 鋁,其添加量爲聚酯的1 · 5重量%,將此泥狀物加熱至6 〇 °C後,除了和聚酯混合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 製得聚酯及纖維。藉著使用氯化鋁進行處理可抑制聚 合時的增稠現象,而且可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 維。 實施例2 8 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乙二醇泥狀物中加入矽酸 鋁顆粒,其添加量爲聚酯的2重量%,之後除了和聚酯混 合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和纖維。 藉著添加矽酸鋁顆粒可抑制聚合時的增稠現象,而且可 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維。 實施例2 9 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乙二醇泥狀物中加入乙酸 錳,其添加量爲聚酯的1.2重量%,將此泥狀物加熱至60 t後,除了和聚酯混合之外和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 製得聚酯及纖維。藉著使用乙酸錳進行處理可抑制聚 合時的增稠現象,而且可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 維。 實施例3 0 在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乙二醇泥狀物中加入磷酸, 其添加量爲聚酯的1 · 〇重量%,將此泥狀物加熱至6 0 °C 後,除了和聚酯混合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 -21- 550313 五、發明説明(2(3) 得聚酯及纖維。藉著使用磷酸進行處理可抑制聚合時 的增稠現象,而且可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維。 實施例3 1 預先以六甲基二矽烷基胺處理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 其處理量爲顆粒的2重量%,之後除了和聚酯混合之外 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藉著使 用六甲基二矽基烷基胺進行處理可抑制聚合時的增稠 現象,而且可製得顆粒分散性佳的聚酯及纖維。 實施例3 2 除了改變銻含量爲3 0 p p m之外利用和實施例1相同 的方法製得聚酯及纖維。減少銻含量使聚酯的聚合度 緩慢上升,藉此可抑制聚合時的增稠現象。 -22- 550313 五、發明説明( 2 Δ Μ 刀(% ) ^>5t(CN\dte 雛ni>M ( ρ ρ m ) α 9 〇 \ d 1 Ο ΡΕΤ1^__ ( g ) D Ε G ( w t % ) JD\ ιιιί^ιί^ΔIsR ( % ) |< ( m |1\ S \ V ( m " \ mΜΜΜΜηΝ^
log) J.V lffl>»w ( w t % ) ml 200 私.0
Is 1 1 .1 3.5 008 25 °8 0.5 600 1 ·: 7 601 3^0 3二 1CJ10 1 ·2 3.; 008 201 0·ί έ· 0.5 600 1.2 20 Ο 1 : 150 1 : 301 008 25 0·8 S.2 001 600 1 ·2 ί m 200 150 1.2 3.CJ1 0·08 25 000 έ·: 0.5 600 0.5 7 2.6 為2.0 私1 0 40 3·9 150 1.2 1 . 301 008 25 0·8 3°°2
PCJI 1500 1 ·2 7 WT 窆5 150 1.2
3.CJI 0.08 25 0·8 1 50 001 100 1 ·2 7
Ml諸 室6 200 38.0 3·5 150 1 · 3.5 0.08 25 0.8 έ_ 1 0·0 600 1 7 2.8 私3·0 私·1 150 1 ·: 3_5 008 25 000 001 600 1 ·: 7 繭諸 窆100 3·9 lcno 1.2 • 5 008 25 0·8 1 60 0.CJ1 600 1.2 7 Μ ί 2·3 έ·0 為_0 1010 1 _2 3.5 008 25 1.5 0·5 600 1 ·2 7 33. 10 1 : 私3.0 3·8 1010 1 _2 3.5 008 25 2·5 έ- 0.5 600 1 -23- 550313 五、發明説明(22) 表2 V4- 鱗 Μ 鄉 盥 Χμί· DJ> w Ό Ό 3 、^〆 麵 书 Cl CO 〇 \ a ^JL 〇 >f 憩 DJ> _; W H _ 〇q 難 CD Ώ \ r+- Ό m Q iH- )m 薄 > 刀 书 3 ω \ < 3 ro \ 3 < ✓^Ν 3 \ 0Q 時 浙 r4- 爹 > 刀 審 Mm urn m 砘 o Z \ a r+- CD X > CO ο «α. o CO 00 Cl o ro CJI CO cn 〇 o 00 o o 00 o 05 ο cn σ> ο ο κ> --j > Ν3 Ν> 4^ ro o 〇 ai o mmmL N> —A. cn CO ai o o 00 cn o 00 o σ> ο αι Oi ο ο --JL ΓΟ •^j n > CO cn CO σ> o CO ro —λ. cn 〇 ro cn 0J CJI o o 00 σ> o o CO o σ> ο cn σ> ο ο ro -^ϊ|. 室 > N> N> K> o o m—i, CJI o —a. h〇 —a. CJI CO CJI o N> cn N3 cn o 00 o σ> ο οι σ> ο ο ro -1 Λ 01詻 > •mmk. 私 o o CO CD mmJL CJI o ro mmmL· CJI CJ <J1 〇 CJI N) Ol o oo o σ> ο αι σ> ο ο ro > N) 00 CO CD o CO 00 CJI o mmJL ro •mmL· CJI 00 o o 00 ro CJI o 00 私 ο 05 ο CJ1 σ> ο ο —Λ. ho > h〇 CO CO ND 〇 ro Cl cn o N> «a. CJI σ> 〇 o o 00 ro CJI o 00 私 ο σ> ο αι σ> ο ο ro 00詻 > K> σ> ro o o •-a. cn o N> —X CJI CO Cl o o 00 ai o 00 ο σ> ο cn σ> ο ο ho > to σ> 私 cn o cn cn o to —JL cn CO CJI o o 00 N> CJI o 00 ο C0 ο CJ1 σ> ο ο m^JL ro 1^¾ -24- 550313 五、發明説明(23 ) 表3 Δ Μ 刀(0/0 —S0~ Δ 2.8 2.00 ®M(CN\dtex sQi>liis( p p 3 ) 1¾¾¾%) α 9 0 \ d 1〇 商IM-Mlff時 _ ( 0/0 ) (g ) (e q \ D Ε G ( w t % )
Mli^livA M R ( 0/0 ) V ( 時ww ( w t 0/0 ) έο 310 厂9 1 50 2.0 .5 008 201 0.8 έ. 0.5 600 1· 1 50 l.rso 2.5 3.5 0.08 25 0.8 έσ> 0.5 600 1.: 2 2 Δ 2.8 39· 3.9 150 3.5 ο·08 25 o.ob έ.ι 0.5 600 7 »3® 窆 2 3 Δ 一 2·8 200 2.3 3.0 2*0 33.0 μη .0 ζιο έο μη .〇 2.2 私.0 4.0 3.9 4.0 150 .27 i.5 0-08 25 0.8 έ· 0.5 600 1.2 7 lcno 2.0 1· .5 008 25 0·8 έ· 0.5 600 1· MJ6 窆 201 1 50 2.0 §m 1.2 3.5 008 rocn 0. έ· 0.5 600 MJS 室 2 6 150 1· ®{cvis 1.2 1.5 3.5 οοοό 0.8 έ. 0.5 600 1.: 7 150 20 1.2 1· 008 25 000 έ.6 001 600 1.2 〇〇 2.8 Ζ2.0 私.0 150 10 00 1.2 3.5 008 25 10.8 ζο. 0.5 iso 1 ·2 7 IWJS 室 2 9 -25- 550313 五、I务明説明(24 ) 表4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3 0 3 1 3 2 含有量(w t % ) 7 7 7 V (m 1 / g ) 1. 2 1.2 1.2 S / V ( m 2/ m 1 ) 600 600 600 平均粒徑(μ m ) 0· 5 0.5 0. 5 顆粒之△ M R ( % ) 40. 6 40. 6 40.6 D EG ( w t % ) 1. 0 0.8 0. 8 竣基末端 (eq/t) 25 25 25 PET附著量 U ) 0. 08 0.08 0. 08 粗大顆粒含量(% ) 3. 5 3.5 3. 5 d 9 0 / d 1 0 1. 5 1. 5 1.5 偏平率 1.2 1. 2 1.2 顆粒、化合物種類 磷酸 六甲基二矽 烷基胺 — 顆粒、金屬也合滅乏 處理·添加量(%) 1.0 — 1. 2 鍊含量(P P m ) 150 150 30 纖 強度(cN/dtex) 4.0 4. 3 4. 0 維 伸長度(% ) 42.0 40. 0 44. 0 物 AMR ( % ) 2· 8 2. 4 2. 8 性 增稠現象 00 〇〇 〇〇
-26- 550313 五、發明説明(25 ) 表5 比較 例1 比較 例2 比較 例3 比較 例4 比較 例5 比較 例6 比較 例7 含有量(w t % ) 0. 5 22 7 7 7 7 7 V (m 1 / g ) 1.2 1. 2 0. 2 1. 2 1 . 2 1 . 2 1 . 2 S / V ( m 2/ m 1 ) 600 600 600 50 1800 600 600 平均粒徑(M m ) 0.5 0.5 0. 5 0.5 7. 0 0. 005 12 顆粒之△ M R ( % ) 40. 6 40. 6 6. 5 6. 0 9. 5 40. 6 40. 6 DEG ( w t % ) 0.8 0· 8 0.8 0. 8 0. 8 0· 8 0. 8 羧基末端 (e q / t ) 25 25 25 25 25 25 25 PET附著量 (g) 0. 08 0. 08 0. 08 0.08 0. 08 0. 08 0. 08 粗大顆粒含量(% ) 3. 5 3.5 3. 5 3. 5 3· 5 3.5 3. 5 d ! 9 0 / d 1 0 1 . 5 1. 5 1 . 5 1 . 5 1. 5 1 . 5 1.5 偏平率 1.2 1. 2 1.2 1.2 1. 2 1.2 1. 2 鍊含量(P P m)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 50 纖 強度(cN/d t ex) 4.2 — 4.0 4. 0 4. 0 — — 維 伸長度(% ) 44. 0 — 41. 0 42. 0 42.0 — — 物 性 AMR ( % ) 0· 2 8. 0 0. 5 0· 4 0· 7 2.8 2.8 增稠現象 〇 X Δ Δ Δ X 〇 -27- 550313 五、發明説明(26 ) [應用在產業的可能性] 本發明製得的合成纖維因具有穿著舒適性所以其吸 濕性佳,而且具有乾爽的感覺和高染色堅固性或耐光 性。本發明的合成纖維適用於內衣、襯衫、短外套、 運動衣、寬長褲、外套、內襯、窗簾、壁紙,以及床單, 床罩,棉被的內棉等寢具。 符號說明 1 ...顆粒短徑 2...顆粒長徑
-28-

Claims (1)

  1. 550313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9 0111934號「聚酯纖維及聚酯組成物之製法」專利案 (91年8月16日修正) -八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聚酯纖維,其特徵係含有符合下列A〜C之二氧化 矽類無機顆粒1〜20重量%,其中組成纖維之聚酯其 80%以上是由對苯二甲酸二酯重複單位而成,且其吸 濕參數(△ MR)在1%以上, A·細孔容積V在0.4(ml/g)以上,而且和此顆粒的 比表面積S(ni2/g)的關係爲下列的式子 100$ S/V<1 500, B. 平均粒徑ϋ(μΐΏ)爲0.01〜ΙΟμιη, C. 吸濕參數(△ MR)在7%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組成纖維的 聚酯中的二甘醇(DEG)含量在2wt%以下,羧基末端基 量爲10〜50當量/t。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聚酯纖維,其中黏著在纖維 中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上的聚酯量,以1 g顆粒而言 其黏著量在0.3g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纖維經過溼 熱處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二氧化矽 類無機顆粒中4 // m以上的顆粒佔5%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二氧化矽類 550313 六、申請專利範圍 無機顆粒係經由濕式法製得的顆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纖維係一種 複合纖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聚酯纖維,其中複合纖維係 一種芯鞘複合纖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二氧化矽類 無機顆粒之粒度分布寬的指標d90 / d 1 0値在2 . 0以 下。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二氧化矽 類無機顆粒的偏平率在1.0〜1 · 5範圍內。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用途爲衣料 用。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除了二氧 化矽類無機顆粒之外尙含有其它顆粒。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聚酯纖維,其中其它顆粒 係鹼性顆粒。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聚酯纖維,其中鹼性顆粒 係從氧化鋁、氧化锆、硫酸鋇、碳酸鈣及尖晶石中 選擇至少一種。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從鋁化合 物、週期表第4週期的過渡金屬化合物、鋰化合 物、鈉化合物、鉀化合物、鎂化合物、鈣化合物、 銀化合物、棚化合物、隣化合物及砂院偶合劑等呈 550313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中選擇至少一種以上的化合物來處理二氧化矽類無 機顆粒。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聚酯纖維,其中以鋁化合 物來處理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聚酯纖維,其中週期表第 4週期的過渡金屬化合物係從錳化合物、鐵化合物及 鈷化合物中選擇至少一種。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聚酯纖維,其中磷化合物 係從磷酸、次磷酸及苯磷酸衍生物中選擇至少一種。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聚酯纖維,其中砂院偶合 劑係從六甲基二矽烷基胺及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中 選擇至少一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纖維,其中銻元素含 量在10〜200ppm範圍內。 2 1 . —種聚酯組成物之製法,其特徵係在製造聚酯之過 程中的任一階段添加符合下列A〜C之二氧化矽類無 機顆粒及其他顆粒, A .細孔容積V在〇 . 4 ( m 1 / g )以上,而且和此顆粒的 比表面積S ( ni2 / g )的關係爲下列的式子 100S S/V< 1 500, B. 平均粒徑ϋ(μη〇爲0.01〜ΙΟμίΏ, C. 吸濕參數(△ MR)在7%以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聚酯組成物之製法,其中 550313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它顆粒係鹼性顆粒。 23 · —種添加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的聚酯組成物之製法, 其特徵係在製造聚酯之過程中的任一階段,從鋁化合 物、週期表第4週期的過渡金屬化合物、鋰化合 物、鈉化合物、鉀化合物、鎂化合物、鈣化合物、 鋇化合物、硼化合物、磷化合物及矽烷偶合劑等當 中選擇至少一種以上的化合物來處理符合下列A〜C 之二氧化矽類無機顆粒, A .細孔容積V在0 · 4 ( m 1 / g )以上,而且和此顆粒的 比表面積S ( m2 / g )的關係爲下列的式子 100S S/V<1 500, B ·平均粒徑D( μιη )爲0 · 〇 1〜1 Ομη, C ·吸濕參數(△ MR)在7%以上。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丨或第23項的聚酯組成物之製 法,其中添加一氧化砂類無機顆粒的階段係聚醋的聚 合工程。
TW090111934A 2000-05-22 2001-05-18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TW55031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49449A JP2001329429A (ja) 2000-05-22 2000-05-22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0170371A JP2001348733A (ja) 2000-06-07 2000-06-07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0313B true TW550313B (en) 2003-09-01

Family

ID=2659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11934A TW550313B (en) 2000-05-22 2001-05-18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838173B2 (zh)
EP (1) EP1288350B1 (zh)
KR (1) KR20020019535A (zh)
CN (1) CN1223712C (zh)
AT (1) ATE337421T1 (zh)
CA (1) CA2378455A1 (zh)
DE (1) DE60122508T2 (zh)
TW (1) TW550313B (zh)
WO (1) WO20010904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8342B (zh) * 2014-12-18 2019-08-1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Hygroscopic core sheath composite wi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4898B1 (ko) * 2001-04-16 2008-07-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네카 폴리에스테르계 섬유
KR100463467B1 (ko) * 2002-02-26 2004-12-29 닛폰 에어로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높은 기계적 강도 및 투명도를 갖는 폴리에스테르 성형체를 제조할 수 있는 분산된 극세 세라믹 분말 집합체를 함유하는 글리콜류 출발물질
KR100449378B1 (ko) * 2002-09-03 2004-09-18 주식회사 효성 환경친화성 폴리에스터 극세 섬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50095222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Taro Suzuki Allergen inhibitor, allergen-inhibiting method, allergen-inhibiting fiber and allergen-inhibiting sheet
US20050255139A1 (en) * 2004-05-14 2005-11-17 Hurd Jonathan L Polymeric compositions with embedded pesticidal desiccants
CN1789330B (zh) * 2005-12-31 2010-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525421B (zh) * 2008-03-04 2012-05-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US8688037B2 (en) * 2008-09-26 2014-04-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gnetic latch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mating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o an accessory device
US20140045958A1 (en) * 2011-04-28 2014-02-1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reated inorganic pigments having improved bulk flow and their use in polymer compositions
DE102011114237A1 (de) * 2011-09-23 2013-03-28 Trevira Gmbh Pillarme Polyesterfaser
RS57590B1 (sr) 2014-04-07 2018-11-30 Trevira Gmbh Polimerno vlakno poboljšane disperzibilnosti
JP6376844B2 (ja) * 2014-05-30 2018-08-22 東洋紡株式会社 高吸湿性繊維
CN105463614B (zh) * 2014-09-12 2020-01-2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放湿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4746173B (zh) * 2015-04-09 2017-01-25 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吸附和吸湿性能的麻秆炭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ES2773535T3 (es) 2015-10-05 2020-07-13 Albany Int Corp Composiciones y métodos para mejorar la resistencia a la abrasión de componentes poliméricos
KR102471577B1 (ko) * 2016-01-12 2022-11-28 주식회사 삼환티에프 기능성 원사 제조방법
KR102486783B1 (ko) * 2016-01-12 2023-01-10 탁병환 시스-코어 구조의 기능성 원사 제조장치
WO2018074544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繊維及び詰め綿
SG11202006937PA (en) * 2018-01-25 2020-08-28 Toray Industries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CN109234844B (zh) * 2018-08-30 2024-03-15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7457A (zh) * 2019-01-17 2019-05-24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的吸湿排汗聚氨酯弹性纤维
CN112553704B (zh) * 2019-09-25 2024-06-18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聚合物纤维
CN111218726A (zh) * 2019-12-19 2020-06-02 浙江麻尚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2569496B1 (ko) * 2021-06-17 2023-08-21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멜트블로운 부직포,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층구조 스펀본드 부직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862828B (zh) * 2021-09-22 2023-06-16 李宁体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持久拒水性能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H720189A2 (fr) * 2022-11-01 2024-05-15 Swatch Group Res & Dev Ltd Fil textile composit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fil textile composite, article textile réalisé à partir de tels fils textiles composi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3348A (en) * 1979-09-18 1981-04-22 Kuraray Co Ltd Preparation of silica-added polyester
US4699627A (en) * 1983-03-09 1987-10-13 Akzona Incorporated Indigo-dyeable polyester fibers and pretreatment of polyester to produce same
JPS63312345A (ja) * 1987-06-16 1988-12-20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H089805B2 (ja) * 1988-06-13 1996-01-31 株式会社クラレ 遠赤外線放射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FR2658840B1 (fr) * 1989-12-20 1994-02-11 Rhone Poulenc Fibres Procede pour l'obtention de fils pet avec une meilleure productivite.
JPH0633317A (ja) * 1992-07-09 1994-02-08 Toray Ind Inc 耐久発水性に優れた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13827A (ja) * 1994-10-17 1996-05-07 Marukoshi Kasei Kk 調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系弾性合成繊維
JPH08291463A (ja) * 1995-04-20 1996-11-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中空太細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8342B (zh) * 2014-12-18 2019-08-1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Hygroscopic core sheath composite w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78455A1 (en) 2001-11-29
US20030088012A1 (en) 2003-05-08
EP1288350A1 (en) 2003-03-05
EP1288350A4 (en) 2005-10-12
DE60122508D1 (de) 2006-10-05
CN1380917A (zh) 2002-11-20
US6838173B2 (en) 2005-01-04
WO2001090455A1 (fr) 2001-11-29
CN1223712C (zh) 2005-10-19
ATE337421T1 (de) 2006-09-15
KR20020019535A (ko) 2002-03-12
DE60122508T2 (de) 2006-12-07
EP1288350B1 (en) 200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50313B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EP0023664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of hollow water-absorbing polyester filaments
KR20170106318A (ko) 스트레치를 갖는 이동 저항 배팅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US4708985A (en) Hydrophilic polyester compounds
JP2004137418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280964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83651A (ja)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7070467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
JP3736432B2 (ja)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40802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
JP2004043553A (ja)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12112050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3342831A (ja) 吸水性アクリ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繊維を含有する繊維構造物
JP2001329429A (ja)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7419540B2 (ja) 自動車内装材用繊維集合体及びこれを含む自動車内装材
CN109610035A (zh) 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和纳米太极石共改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纺织品
JP200401881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繊維
JP2003155626A (ja)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2030521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1348733A (ja)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3155625A (ja) 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2309444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04230A (ja) 吸放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合成繊維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1172859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2275732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構造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