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1405B -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 Google Patents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1405B
TW541405B TW91118256A TW91118256A TW541405B TW 541405 B TW541405 B TW 541405B TW 91118256 A TW91118256 A TW 91118256A TW 91118256 A TW91118256 A TW 91118256A TW 541405 B TW541405 B TW 5414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ort
hollow chamber
sleeve
short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1118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yuki Shimizu
Kinshiro Naito
Hideo Hara
Original Assignee
Amada Co Ltd
Kinshiro Nait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ada Co Ltd, Kinshiro Naito filed Critical Amad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1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14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surfaces of solids of revol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13/0406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for rotar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means, e.g. solenoids, torque-motors
    • F15B13/044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means, e.g. solenoids, torque-motors with rotary electric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16K11/085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having all the connecting conduits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lu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Description

541405 五、發明說明α) [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方向控制閥,可將從油壓泵等壓力 源供給至油壓缸等調節器之作動流體的供給方向予以切換 並控制自如;尤指,為了擴增容量,即使短管大徑化,也 可抑制作動流體的漏泡量,並易於達成短管之輕量化,因 而可輕快進行短管的切換動作之方向控制閥。 [習知之技術] 以往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一般係在形成於控制閥殼 體的短管欲入孔内裝設可滑動自如的短管,藉由將上述短 管從中立位置往右或往左向滑動,以將連接於壓力源的P 開口與連接於致動器的A開口或B開口任一方予以連接,並 將連接於槽的的T開口與A開口或B開口之另一方連接;而P 開口與A開口等的連接,一般係藉由形成於短管外周面的 周溝而進行。 此外,本發明之習知例有日本特開2 0 0 1 - 2 7 3 4 0號公 報。 前述構成之以往之短管閥中,短管之擋圈部分的軸向 厚度係與連通短管嵌入孔而設於控制閥殼體等之A開口、B 開口等各開口徑相對應,且形成於短管之周溝深度有強度 上的限制,以致在達成短管輕量化並輕快動作方面產生問 題。此外,為了連接各開口而使用管線時,一般而言,必 須在内裝有短管的控制閥殼體或集流腔組件進行穿孔加工 流通孔,以連接各流通孔,故各流通孔的交叉部分(例如 垂直交叉部分)會產生棱邊部而無法加工成圓滑的曲緣,
3i3950.ptd 第6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2) 且該部分會產生摩擦損耗而易於成為發熱源。 再者,短管朝轴方向滑動之形式之方向控制閥(例如4 開口 3位置閥)中,在連接於壓力源的P開口之兩側,配置A 開口、B開口;當前述短管位於中立位置時,短管的擋圈 部會密閉P開口,使前述P開口與A開口及B開口的連接呈遮 斷狀態。 然而,短管朝軸向滑動之形式之方向控制閥中,控制 閥殼體的短管嵌入孔内徑與短管外徑間存在有些微空隙, 以致作動流體會由該空隙漏洩。上述空隙的漏洩量,係與 漏沒作動流體處的壓力差及短管之外徑和前述空隙的3倍 成正比,短管中擋圈部分的重搭量與作動流體的黏度(流 動黏度係數)係呈反比。 因此,為了減少漏茂量,將短管外徑縮小時,會導致 容量減少,且增加重搭量時,會導致短管長度變長且重量 過大之問題,故以往採取將空隙縮小,製造8至1 0// m的空 隙。 藉由更加縮小前述空隙,雖可使漏洩量減少,但將空 隙更加縮小時,對控制閥殼體的短管組裝作業必須高精確 度地進行,以防止卡阻現象產生。又,作動流體内存在有 5至1 5// m的微小雜質時,雖可抑制空隙的漏洩量,但卻增 加短管的移動摩擦,故空隙的縮小有限度。另外,無空隙 時,漏泡量為零,但此時會使短管無法滑動。換言之,必 須有些微空隙才能滑動短管,空隙會產生壓力差,使作動 流體從上述空隙產生漏洩。亦即,漏洩量無法為零。
313950.ptd 第7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3) 此外,短管滑動之形式之方向控制閥中,將設於控制 閥殼體的P開口固定一處時,在短管會產生側壓,將短管 推壓至單側,而難以順暢地滑動。因此,為了包圍短管的 擋圈部,亦在嵌入短管的控制閥殼體中,於短管嵌入孔的 内滑動面形成内周溝。 此時,短管的滑動使内周溝的開口度與流量特性呈線 性關係,當短管急速地滑動時,開口度會線性變化,有時 會產生水錘(water hammer)現象。所以,為了抑制上述水 錘現象,在短管的擋圈部加工V型凹槽。如此,在擋圈部 加工V型凹槽時,會減少方向閥的重搭量,並導致漏泡量 的增加,所以希望將其改良。 前述習知例(日本特開2 0 0 1 -2 734 0號公報)中,其構成 係在閥本體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内侧備有大中空室之 短管,藉由轉動該短管,可將供應至油壓缸等各致動器之 作動流體的供應方向予以切換並控制;該構成最好係將整 體構成小型化或增加容量,以達成短管之輕量化。 然而,上述習知例中,由於各種開口的位置關係,可 稍微位移短管,並更加改善作動流體的漏洩量之抑制。 [發明之概述]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 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設置有用以連接壓力源的 P開口、將作動流體供應至致動器的至少兩個供應口、從 上述致動器排出作動流體的至少兩個排出口 、以及使作動 流體流出至外部的T開口;在以可轉動自如或滑動自如之
313950.ptd 第8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4) 方式嵌入前述套管内之短管,分隔設置有第1中空室和第2 中空室;在前述短管,設置用以經常連接前述P開口與前 述第1中空室之供應側流入口 ,以及可將上述第1中空室和 前述各供應開口的連接狀態切換自如之供應側流出口,此 外,在前述短管,設置可將前述第2中空室和前述各排出 口的連接狀態切換自如之排出側流入口 ,以及用以經常連 接上述第2中空室與前述T開口之排出側流出口;前述一側 的供應口與前述供應側流出口相連接時,前述一側的排出 口會與前述排出側流入口相連接,且前述另一側的前述供 應口與前述供應側流出口相連接時,前述另一側的排出口 會與前述排出側流入口相連接;前述供應側流入口係朝前 述短管的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設,且形成於前述套管之前 述各開口 ,係分別係管朝該套的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設。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向控制閥,係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將用以連接形成於前述控制閥 殼體的複數流體孔與形成於前述套管的前述各開口之流體 通路,形成於前述套管的外周面。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向控制閥,係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2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前述流體通路中,與前述流體 孔相連接部附近的剖面積比從前述流體孔分離之部分的剖 面積大。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向控制閥,係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前述短管的前述供應側流入口 係設於前述短管的一端側,在前述短管的另一端側周圍設
313950.ptd 第9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5) 置容器,以儲存朝該短管之軸心方向產生壓力的作動流 體。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向控制閥,係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設於前述短管之前述供應側流 出口以及前述排出側流入口的至少一方,係兩側具有平行 部形狀的孔,設於前述套管的前述供應口或前述排出口, 係具有曲緣的孔。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向控制閥,係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5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前述供應口及前述排出口的至 少任一方,係與前述短管的軸心正交的直線相平行,且以 從該直線傾向前述短管的直徑方向的直線為中心的孔。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向控制閥,係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前述短管之外周面與前述套管 内周面間的空隙,係8// m至10// m。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轴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313950.ptd 第10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6)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 前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可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自如之前述高壓用口與前述低壓用口,且複數前述流入 口、複數前述高壓用口與前述低壓用口 ,係分別朝圓周方 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313950.ptd 第11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7) I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弟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 ••連 通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與 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丨、第2供應孔,以及連 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的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 連接自如之前述第卜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 ,口、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口及 1數個前述第卜第2致動|§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 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 ^ ϋ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室之第1短管,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向分隔設 弟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i短管的 2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 疋f 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别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設 ^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 a ☆將纟至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 之,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丨中空室;藉由上 $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丨中空室所 5又^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 套笞’將經常處於與e又於别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的 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别述弟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述 第^官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管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丨、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
31395〇.Μ
541405 五、發明說明(8) 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 前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 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兩述低壓用開口 ,而複數個前述流 入口、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 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與該 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供應孔,以及連通 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之前述流入口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 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 出口、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 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541405 五、發明說明(9)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f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 於前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而複數個前述 流入口、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 口’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睛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欲入 固疋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官;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官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調節器連接孔設於 月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連
313950.ptd 第14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ίο) 通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及與 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供應孔,以及連 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 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 流出口、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 口、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調節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 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设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 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於豆 f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丨、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f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 於箣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541405 五、發明說明(π) 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而複數個前述 流入口、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 口,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 連通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 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供應孔,以及 連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 述流出口、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 口、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 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313950.ptd 第16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2) 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 於前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而複數個前述 流入口、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 口,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揍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連 通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與 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供應孔,以及連
313950.ptd 第17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3) 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之前述流入口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 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 流出口、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 口、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 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悲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别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 於前述第 自如之# 流入口 、 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而複數個前述
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
第18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4) 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於 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與該流出 二選f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丨、第2供應孔,以及連通設於 月ίι述第2,中空至之a述流入口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自如=刚述第1、第2调節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出 口、複數個岫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口、及 複數個前述第卜第2調節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 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空^之第1短管,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分隔 設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丨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高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 5又於别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 態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 上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 述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 的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 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 前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
313950.ptd 第19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5) 於前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而複數個前述 流入口、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係分 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向分隔設 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的 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 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設 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 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 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所 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的 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述 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管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 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 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與該 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供應孔,以及連通 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 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
313950.ptd 第20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6) 出口、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 等間隔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方向控制閥,其構成係在嵌入 固定於控制閥殼體内的套管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之第1短管,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向分隔設 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之第2短管;藉由上述第1短管的 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短管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 壓用口與低壓用口設於前述套管,此外,將經常處於與設 於前述第1短管的流出口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 管;將經常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 之流入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藉由上 述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的第1中空室所 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 套管;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套管的排放口相連接狀態的 排出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的第2中空室;藉由上述 第2短管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室而設於第2短管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第1、第2調節器連接孔設於前 述套管;在上述該方向控制閥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 前述第1短管之前述流入口,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 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而複數個前述流 入口、複數個前述高壓用開口及前述低壓用開口,係分別 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於前 述第2短管的前述第1中空室之前述流出口 ,及與該流出口
313950.ptd 第21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7)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供應孔,以及連通設於前 述第2中空室之前述流入口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 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出口、 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複數個前述流入口、及複數 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 而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方向控制閥,在申請專利範圍 第8項至第1 9項之任一項的方向控制閥中,直接連結設置 用以操作前述第1短管的前述第1致動器之輸出轴與前述前 述第1短管,並且直接連結設置用以操作前述第2短管的前 述第2致動器之輸出軸與前述前述第2短管。 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在申請專利範圍 第8項至第1 9項之任一項的方向控制閥中,在前述套管的 外周面,形成有用以連接形成於前述控制閥殼體内的複數 個流體孔與形成於前述套管的前述各開口之流體通路。 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方向控制閥,在申請專利範圍 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前述流體通路中,與前述流體孔 連接之部分附近的剖面積,比從前述流體孔分離之部分的 剖面積大。 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方向控制閥,在申請專利範圍 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設於前述短管之前述供應側排出 口及前述排出側流入口的至少一方,係於兩側具有平行部 形狀之孔;設於前述套管之前述開口或前述排出口,係具 有曲緣之孔。
313950.ptd 第22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18) 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之方向控制閥’在申請專利範圍 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中,前述短管之外周面與前述套管之 内周面間的空隙為8 // m至3 0 // m。 [發明之實施形態] 參照第1圖,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方向控制閥1具備筒狀 之控制閥殼體3,並在該控制閥殼體3内,緊密地嵌入固定 套管5,以防止流體漏洩。上述控制閥殼體3設有複數個流 體孔。亦即,上述流體孔係設有:例如連接至油壓泵等各 廢力源7之P開口 9 ;用以將作動流體供應至例如油壓缸的 各適當致動器11之兩個供應口 13A、13B;將來自上述致動 器1 1的作動流體予以排出的兩個排出口 1 5 A、1 5 B ;以及將 作動流體流出至貯槽T之T開口 1 7。 : 一側之供應口 1 3 A經由流路L 1而連接於作為致動界 汽紅1 1中的第1室1 1 A,另一側之供應口 1 3B則經由、、六^ & 而速接於上述汽缸η之第2室11B。此外,—側之排1出口 0A經由流路L3而連接於前述第1室11A,另—加 lL , 4 1則之4非出口 i5B則經由流路L4而連接於第2室11B。 刖述套管5的外周面形成有:設於前述控制 前述P開口 9;供應口 13A、13B;排出口 15八 I又_ 3之 T開口 1 7,且剖面形狀為半圓形並具固定高 B ’及對應 21、23、25、27、29,以作為流體通路;;度之周溝19、 側,則形成有作為流體孔之從前述各開口 9、周溝的外 U;:、17分離而高度逐漸縮短之外周溝19上二 圖)21Α、23Α、25Α、27Α、29Α。 > …、弟 2
3l395〇-ptd
541405 五、發明說明(19) 換言之,含有周溝和外周溝之各流體通路中,與上述 流體孔之連接部分附近的剖面積,比從流體孔分離之部分 的刮面積大。故流體可順暢地流動至從作為流體孔之前述 各開口分離的位置。 =述套管5中,於對應前述周溝19之位置’設有朝放 向)之複數個?開D 3U參照第2圖),各P開 = 溝19及設於套管5内之内部空間32相連通, =失Λ ^間3 2内形成作為容器之固定寬度的内周溝 隔而配置。 间口 31,係朝圓周方向等間 前述周溝2卜2 3係經由朝套总e 置的各複數個供應口 35A、35B :之圓周方向等間隔配 又,上述供應口 35A、35蹄^;^於前述内部空間U。 位置。 、’曰配置在適當的不同相位之
、 上述供應口 35A、35B,與前、十、D 以與套管5的軸心垂直且通過上^開口 3 1相同,亦可為 孔,或如第3A圖所示,與套管軸心之直線為中心之圓 2線相平行’以㈣直線^微的::11直且與通過軸心 線為中心之圓孔。如此二烏向套管5之直徑方向之 置時,如第3B圖所示,供應偏向供應口 35A、35B的位 f =略半圓形部分63A與大略二A、35B的開口部36,係形 宜合j大略雞蛋形狀。 橢0形部分63B(舌狀部分)相 孔,:::應 σ 35Α、35β,最好 ‘、、、圓孔’但若不是圓孔亦
3l3950.ptd 第24頁 且考慮加工等時,也最好鬥、有周緣為具有曲緣的 541405
置 32 I述,溝25、27係藉由朝套管5之圓周方向等間隔g 的各禝數個排出口 37A、37B,而連通於前述内部空間 丨Ο 夕你ί述排出口 37A,係配置於與珂述供應口 35_同相位 =置;排出口 37B則配置於與前述供應d m相同相位之 位置。 ^述周溝29係藉由朝套管5之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的 口稷數個T開口 3 9,而連通於前述内部空間3 2。 # ^述套管5之内部空間32係構成以轉動自如方式將短 吕瓜入^紐官嵌入孔者,其貫通套管5而形成。在嵌入 =上述=官嵌入孔之短管4丨,朝軸方向分隔形成第1中空 =4 3”第2中空室4 5,各中空室4 3、4 5的端部分別由栓構 件4 7、4 9所密封。 斤上述紐官41之第1中空室43,藉由朝短管41之圓周方 向等間隔配置的複數個供應側流入口 5丨,而與前述p開口 3 1相連接。 / λ、上述供應側流入口 5 1,係朝短管4 1的直徑方向貫通而 =、、’對應該供應側流入口 5丨,於短管4丨的外周面形 =周溝41G。因此,短管41的第1中空室43與P開口 31經當 处於連通狀態而不受短管4 1轉動的限制。 十在上述短管41,朝短管41之圓周方向等間隔 ^個供應側流出口 53,其係用以將第丨中空室 ^成有 各供應口 35A、35B的連接狀態自由變換。亦即,如第=
313950.ptd 第25頁 ^41405 五、發明說明(21) 所示,短管4 1位於中立 士 側流出口 5 3的連通会♦位置日寸,各供應口 3 5 A、3 5 B與供應 示箭頭方向A(正向;轉^於/且斷^狀態,將短管41朝第1圖所 口 5 3會相連通;朝箭—動時,丽述供應口 3 5 A與供應側流出 35 B則會與供應側流,方向B(逆向)轉動時,前述供應口 第1圖中’雖朝口 53相連通。 流出口 53,但也可連41的長邊方向設置複數個供應側 會偏離在套管5的長邊^構成。此外,各供應口 35A、35B不 供應側流出口 5 3不兩〜方向之位置,當相位偏移時,上述 前述供應側流ΐ = ΐ設置於短管41的長邊方向。 為使相對於上述供應53與供應口 35Α、35Β連接阻斷時, 樣態,如第1圖所示,、35β之曲線的直線部分為橫切 平行部的4角孔,但士紐管4 1的轉動方向兩側最好為具有 又,在上述短一管J為兩側平行之長孔。 成有與前述供應側流出f短管41之圓周方向等間隔處形 流入口 55,以自由變拖:53大致相同形狀的複數個排出側 37B的連接狀態。亦、,弟空室45與前述各排出口 37A、 口 37A、 37B與供應側官』1位於中立位置時,各排出 短管41朝箭頭a方向55的連通會處於阻斷狀態,將 應側流入口 55相連接f )轉動時,前述排出口 37B會與供 排出口 37A則會血供庫伯朝/頭B方向(逆向)轉動時,前述 曰〜仏應側流入口 55相連接。 來成=為ί i述短管41,朝短管41之圓周方向等間隔處 述τ開口 3^/常官伴的限制且將前述第2中空室45與前 、、吊保持在連通狀態之複數個排出側流出口
541405 五、發明說明(22) 5 7。因此,第2中空室4 5處於經常連接貯槽T之狀態,亦即 開放外部的狀態。 如上所述,來自壓力源7的作動流體,經由形成於套 管5之内部空間3 2—端側的容器(内周溝)3 3,從短管4 1的 供應側流入口 5 1流入第1中空室4 3,但部分作動流體會滲 入套管5的内部空間3 2内周面與短管4 1外周面間的微小空 隙,並發揮潤滑作用,且具有定心(c e n t e r i n g )作用,以 使容器3 3内的流體壓作用於短管4 1的軸心方向,並將短管 4 1的軸心與套管5之内部空間3 2的轴心維持於一致之狀 態。 在前述内部空間3 2的另一端側,形成有與容器3 3相同 的容器5 9,該容器5 9係藉由設於控制閥殼體3、套管5之管 路6 1而連接於前述容器33。因此,在上述容器59中,經由 管路6 1而導入部分作動流體,藉由容器5 9内的作動流體壓 力,潤滑短管4 1與套管5間,並與前述相同地,可發揮潤 滑作用。 另外,滲入短管4 1與套管5的内部空間3 2之内周面間 的微小空隙之作動流體,經由兩側所形成的排放路6 3而回 收至貯槽T。 在前述套管5的一端面,安裝有蓋構件6 5,在另一端 部則安裝有托架6 7,以限制其朝短管4 1的軸向滑動。在上 述托架67,安裝有步進馬達、伺服馬達等作為適當各致動 器的控制馬達6 9,該控制馬達6 9的轉動轴7 1經由連結裝置 7 3而與前述短管4 1一體連結。因此,藉由控制轉動上述控
313950.ptd 第27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23) 制馬達6 9,可控制轉動前述短管4卜另外,也可為直接連 #上述轉動軸7 1與短管4 1之構成。 上述構成中,控制轉動控制馬達6 9 ’而將短管4 1轉動 至第1圖之箭頭A方向時,如前所述,短管41中之第1中空 室43經由供應側流出口 53而與供應口 35A相連接,第2中空 室45則經由排出側流入口 55而與排出口 37B相連接。 因此,來自壓力源7的作動流體,經由P開口 9、周溝 1 9、P開口 3卜供應側流入口 5 1而流入至短管4 1的第1中空 室43内,且經由供應側流出口 53、供應口 35A、流路L1而 流入至汽缸1 1的第1室1丨A。接著,上述汽缸丨丨的第2室nB 内的作動流體,經由流路L4、排出口 15B、周溝27、排出 口 37B及排出側流入口 55而流入至短管4 1的第2中空室45, 且經由排出側流出口 57、T開口 39、周溝29及T開口 17而排 出至貯槽T。 一如此,汽缸11的活塞p會朝第1圖之下方移動。此時, =由適當控制控制馬達69的正反轉動及控制短管41的正 ^ 2速度,可控制前述供應口 35換供應側流出口 5 :5,'亦即可控制供應ΊΑ的開口度,則流入至前 :缸1 1的# 1室i i A之作動流體的流量,進 ::的操作速度,此外過將上述開口度設c舌 將别述活塞p停止於所希望位置。 、、7 了 =上所述,轉動短管,連接供應口 35八與 2 3’並連接排出口 37B與排出側流入口 5 ::: 應口 35A與排出口 37B的開口度時, 控:: 541405 五、發明說明(24) 口 3 7 B係具有曲緣的孔,例如圓孔,且供應側流出口 5 3與 排出側流入口 5 5係於兩側具有平行部形狀的孔,例如四角 孔,故藉由短管4 1的轉動,開口速度與開口度的關係,與 各口 3 5 A、3 7 B在四角孔的情況不同,呈2次曲線變化而非 線性關係。 換言之,即使以特定速度轉動短管4 1,流量控制亦為 2次曲線而非直線式。 如第3B圖所示,供應口 35A的開口部36的形狀為大略 半圓形部分3 6 A與大略橢圓形部分3 6 B相疊合之大致雞蛋形 狀時,短管4 1的轉動速度與供應口 3 5 A的開口度的關係, 在打開動作初期與關閉動作末期中會呈緩慢地變化。 因此,在正反轉動短管4 1,開閉供應口 3 5 A、排出口 3 7B時的打開動作初期與關閉動作末期,會呈類似正弦曲 線上升部分的曲線變化,並變化開口度,以缓慢進行打開 動作、密閉動作,而不會急速變化。 如此,即使以較高速正反轉動短管4 1,進行供應口 3 5 A、排出口 3 7 B的開閉時,可易於抑制水錘現象的產生。 與前述相反,利用控制馬達6 9,朝箭頭B方向轉動短 管4 1時,如前所述,由於可連接供應側流出口 5 3與供應口 3 5 B,並連接排出側流入口 5 5與排出口 3 7 A,故作動流體 會流入至前述汽缸1 1的第2室1 1 B,且從第1室1 1 A排出作動 流體,並可使活塞P上升。此時,與前述相同地,可控制 活塞P的操作速度,並將活塞P停止於所希望位置。 如此,方向控制閥1藉由短管4 1的正反轉動,可切換
313950.ptd 第29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25) 作動流體的流路,在所希望的轉動範圍内亦可藉由適當地 控制短管41的正反轉動進行流量控制,且具有方 與流量控制閥等兩種功能。 % 1 如前所述’轉動短管41,連接第1中空室43與供應口 3 5 A或3 5 Bb守由於供應口 35 A或35 B係分別朝内部空間32的 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且形成於短管41所設之供庫側流 出口 5 3的對應位置痞鈿鬥闽士 &發日日 應W /爪 應口 _供應側:出朝口囫二方隔… 供應口 35㈣口度^目^,固供應側流出口 53與 前述套管5中之短# & 面間的微小空隙係形成8广二内周面與短管41之外周 間隔處之供應口 35a =二# m ’從設於圓周方向等 流體,係、沿著前^部4 述微*空隙之部分作動 各供應口 35A的中門外周面朝圓周方向流動,且在 軸心方向(徑向内側) 机逮為苓,產生朝 定心作用,|圓周方向的流速:突由:在該部分亦 :攻:。換言之,#由滲入前 空;的::::減少 膜,使f管41受支持,並順暢地動作了隙的作動流體之薄 如4所述’由於在前述容器5 9的八 用,故短管41的軸心相對於套管5的’:、刀亦此發揮定心作 持一致,可高精確地保持短管41的姿車“,不會傾斜而能保 :順暢地轉動。另外,短管41為達成大」少摩擦阻力並 定為大徑時,可使第1、第2中空室 谷里化而將整體設 長,以達成薄壁化和輕量化,進 =直控等比增 遂過良好的反應性,可
541405 五、發明說明(26) 更迅速地進行短管4 1的切換動作。 然而,前述構成的方向控制閥1,係藉由個別機械加 工控制閥殼體3、套管5、短管4 1後加以組裝而製成者。在 此,由於與各開口相連接的流體通路,於套管5的外周面 形成周溝,故上述各開口與上述流體通路的連接部可加工 成圓滑之曲面而不會產生稜邊,並且可減少用以流動流體 通路之作動流體的摩擦損耗。 此外,由於套管5的短管欲入孔之前述内部空間3 2之 内周面與短管41之外周面間的微小空隙比為8// m至30// in 大,故較容易進行上述套管5的短管4 1的組裝,且作動流 體内即使存在5至1 5" m左右的雜質亦不會產生堵塞之情 形。 本例係各開口與形成於套管5之外周面的流體通路相 連接的情況,但為形成複雜的流體通路,藉由將與套管5 的圓周方向的流體通路軸心平行或交叉方向的流體通路形 成於套管之5外周面,即使不同方向性的流體通路交差 時,亦可將其交差部份加工成圓滑之曲面,並且可減少摩 擦損耗。 又,形成於套管5之外周面的流體通路中,與上述流 體孔的連接部分附近的剖面積,比形成於從控制閥殼體3 之流體孔分離之部分的剖面積大,故可減少上述流體孔至 形成於套管5之各開口間的流路摩擦,並減少摩擦損失。 然而,設定前述套管5之内周面與前述短管4 1之外周 面間的微小間隙之適當值時,在第1圖所示之構成中,將
313950.pid 第31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27) 短管4 1保持在中立位置(如第1圖所示狀態的位置),將上 述微小間隙(空隙)設定為1 0// m、25/z m及50// m時,測量 作動流體的壓力與上述微小間隙的漏洩量(以每1分間的 升:L / m i η表示),可得到第4 A圖所示之測量結果。 由上述測量結果可得知,空隙為1 0 // m、2 5 // m時,最 大漏茂量係0 . 4 L / m i η、2 . 6 L / m i η,空隙為5 0 // m時,最大 漏戌量則係2 0 . 6 L / m i η ;雖然空隙為5 0 // ιώ時的漏:¾量很 多,但將漏洩量之目標值設定為3 L/m i η時,所容許的空 隙為僅比2 5// m略大之空隙。因此,前述空隙係以習知之 一般方向控制閥1中的空隙程度為下限,而上限為3 0// m左 右。 又,在連接壓力源之P開口之兩側配置有A開口、B開 口,以朝軸方向滑動自如的短管中的擋圈部關閉前述P開 口 ,並藉由滑動短管,使用連接前述P開口與A開口或B開 口之以往之一般構成的4開口 3位置閥,在相同短管徑、相 同作動流體、相同溫度等各條件相同下,測量空隙為1 〇// m、25// m、50// in時之漏泡量,可得到第4B圖所示之測量 結果。 換言之,空隙為10// m、25// m、50// m時之最大漏汽 量,分別為 3.3 L/min、 23.4 L/min、 188 L/min,將目標 值設定為3 L/mi η時,空隙為1 0// m而過大,必須予以縮小 (例如 8// m)。 第5圖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在該例中,採用作為控制 馬達6 9的線性馬達之各線性致動器,且朝軸方向滑動自如
313950,ptd 第32頁 541405 五 、發明說明 (28) 地 -i-TL ό又 置 短 管4卜 如 上 所述 ,藉由朝 軸 方 向 滑 動自如 地構成 短 管 41 5 設於套 管 5的Ρ開 口 3 1、供 應 π 35Α、 • 35Β、 排出口 37A 3 7Β及Τ開 α 3 9與設 於短管4 1的 供 應 側 流入口 5卜供 應 側 流 出 口 53、 排 出 側流 入口 5 5、 排 出 側 流 出口 57的關 係 係 僅 有在短 管 41滑動 方向的位 置 關 係 上 有所變 化,且 與 致 動 器 1 1的連 接 關 係有 些許變化 因 此 在 與短管 41轉動 時 的 前 述 構成發 揮 相 同作 用之構成 部 分 標 上相同 符號, 並 省 略 其 詳細說 明 〇 由 以 上說明 可 得 知, 根據本發 明 可 易 於達成 短管之 輕 量 化 , 且在設 於 套 管之 内部空間 内 易 於 將該内 部空間 的 轴 心 與 短管的 軸 心 保持 在一致的 狀 態 因 而輕快 迅速地 進 行 短 管 的切換 動 作 ,並 藉由控制 馬 達 提 升 短管動 作時的 反 應 性 〇 此 外 ,可減 少 控 制閥 内所形成 之 流 體 通 路的摩 擦,減 少 摩 擦 損 耗,並 抑 制 控制 閥本身之 發 孰 〇 第 6圖係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 態 之 方 向 控制閥 ,該方 向 控 制 閥 8 1係可 白 由 變換 作為壓力 源 之 南 壓 用壓力 源8 3Α 與 低 壓 用 壓力源 8 3 Β之構成。方向控制閥8 1具備與前述控 制 閥 殼 體 3相同的筒狀控制閥殼體8 5, ,在該控制閥殼體8 5 内 後 入 固 定與前 述 套 管5相同的套管8 7 < 在 貫 通前述 套 管 8 7而 設置之套 管 嵌 入 孔 8 7 Η内 ,以轉 動 白 如 方 式嵌合 備 有 中空 室8 9之圓 筒 狀 第 1短管9 1 ,並以 轉 動 白 如 方式欲 合 備 有朝 軸方向分 隔 第 1中空室93與第2中 空 室 9 5之 圓筒狀 第 2短管! 37°
313950.ptd 第33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29) 前述第1短管91的中空室89係前一加— 述中空t 89係藉由安裝於9的構成,上 而密閉。為轉動上述第1短管91,在1 = j側的栓構件99 , 仕月丨J逑套普只7夕 側,藉由馬達托架101裝設第1控制 :端 服馬達或步進馬達等各適當致動器=二3女1作為伺 作為該第1控制馬達】0 3之輸出軸絲 工馬達1 0 3,而 結在前述栓構件99。 、轉動軸103S,係直接連 換言之,第1控制馬達1 〇 3的 合态等連結裝置而直接連結於 …由〇3S’不需藉由耦 制馬達1 0 3而動作的部分可達 ^官9卜因此,由第1控 轉動等的反應速度更快速。 至量化,並使第1短管9 在前述第2短管97的前端部,^ 室9 3之栓構件1 〇 5,在第2短管 女裝有用以關閉第1中空 關閉第2中空室9 5之栓構件丄^ 9 7的基端部側,安裴有用以 在前述套管8 7的另一端側,葬。為轉動上述第2短管9 7, 前述第1控制馬達1 〇 3相同的$由馬達托架1 〇 9安裝作為與 作為第2控制馬達!丨丨的輪出動器之第2控制馬達}丨丨;而 在前述检構件1 〇 7。 , 之轉動軸1 1 1 S ’則直接連結 換言之,第2控制、去1 ^ ^ , 馬達U 1的輸出軸103S係直接連結在 弟Z短官97,鱼筮1短昝^ ” 1相同,可使第2短管9 7之轉動等 的反應速度更快速。 t $ iiu空制闕殼:體8 5,設置有連接於前述高壓用壓力 源83A之高壓用流入口 113,及連接於前述低壓用壓力源 8 3B之低壓用流入口 1丨5。此外,在前述控制閥殼體8 5,設
第34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30) 置有第卜第2供應口 1 1 7 A、1 1 7 B,及第卜第2排出口 1 1 9 A、1 1 9 B。又,在前述控制閥殼體8 5,設置有連接於貯槽 T之T開口 1 2 1及複數個排放口 1 2 2。 前述第1供應口 1 1 7 A係藉由流路L 5而連接於致動器1 1 的第1室11A;第2供應口 117B則藉由流路L6而連接於前述 致動器1 1的第2室11 B。此外,前述第1排出口 1 1 9 A係藉由 流路L 7而連接於前述第1室丨丨A ;第2排出口 1 1 9 B則藉由流 路L 8而連接於前述第2室1 1 B。 在前述套管8 7的外周面形成有:對應高壓用流入口 1 1 3、低壓用流入口 ! ! 5、第1、第2供應口丄i 7A、n 7B、第 1、第2排出口 11 9 a 、1 1 9 b、及τ開口 1 2 1且剖面形狀為半 圓形,並具固定深度之周溝123、125、127、129、131、 1 3 3、1 3 5 ’以作為流體通路。而在各流體通路外之側則分 別形成有從前述高壓用流入口丨丨3、低壓用流入口 1 i 5、第 1、第2供應口 U7A、117B、第卜第2排出口 119A、n9B、 及T開口 1 2 1分離而高度逐漸縮短之外周溝1 2 3 A、1 2 5 A、 127A、 129A、 131A、 133A、 135 A。 、 在刖述套管8 7,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前述周 溝1 2,3與套_官嵌入孔8 7H之複數個高壓用口丨3 7,且朝圓周 方向等,隔配置有連通前述周溝i 2 5與套管嵌入孔8 7 Η之複 數個低,壓用口 139。又,上述複數個高壓用口 137與低壓用 口 1 3 9係配置在不同相位之位置。 口 接著^ ’對應前述高壓用口 1 3 7,在前述第1短管9 1朝 圓周方向等間1¾配置有連通前述中空冑8 9之複數個高壓用
541405
/;IL ^"口 1 4 1 ’且對應前述低壓用口 1 3 9,朝前述第1短管9 1 之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複數個低壓用流入口 1 4 3。又, 在第1短管91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複數個流出口 145, 且對應該流出口 145,在前述套管87的套管嵌入孔87h之内 周面形成有内周溝146。 口此 適^控制前述弟1控制馬達1 0 3,並正反轉動第 1短管9 1時’可連接高壓用口 1 3 7與高壓用流入口 1 4丨,並 可連接低壓用口 1 3 9與低壓用流入口 1 4 3。亦即,藉由轉動 控制^ 1控制馬達1〇3,第1短管91的中空室89可選擇性連 接在高壓用壓力源83A或低壓用壓力源83B。 在岫述套官8 7,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前述周 溝m與前述套管嵌入孔87H之複數個第1流出孔147A,且 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前述周溝i 2 9與前述套管嵌 入孔87H之複數個第2流出孔147B。該第1流出孔147A盥第; 流出孔147B係配置在不同_位處。 ”弟 、, 此外’在前述套管8 7,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 前述周溝131與套管嵌入孔87H之複數個第1流入口 ι49Α, 且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前述周溝1 3 3與套管嵌入 孔8 7 Η之複數個第2流入口 1 4 9 B。第1流入口 1 4 9 A與第2流入 口 1 4 9 B係配置在不同相位處。 另外’别述第1流出孔1 4 7 A與第2流入口 1 4 9 B係配置於 相同相位’弟2流出孔1 4 7 B與第1流入口 1 4 9 A係配置於相同 相位。 又,在前述套管87,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前
313950.ptd 第36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32) 述周溝135與前述套管嵌入孔87H之複數個排放口 ι51,並 設有複數個漏洩口 1 5 3。 在f述第2短管9 7,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有連通外 周面與第1中空室93之複數個流入口 1 55。對應該流入口 ^5,形成於前述套管嵌入孔87H之内周面的内周溝157, 藉由形成於前述套管87的流路159,與前述内周溝157相連 於前述第2短管97,對應前述第丨流出孔U7a盥第2流 =孔147B,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配置 述
;室:3之複數個流出口 16U、161B。在前述;二弟9;中 向=;3二入表口149A與第2流入口 _,分別朝圓周1 It ^ 3 Β Ϊ通前述第2中空室9 5之複數個流入口 間Γ配ΓΓ連;前述排放口151,分別朝圓周方向等 = ;前述排放口 151處於經常連接的狀態… 第短…轉動的限制,朝第2短管97之 制第ΐΛΙΛ成’利用前述第2控制馬達111,並適當控 反轉動時’可連接第1中空室93之第工流 流出孔1 4 7B。机出孔H 7 A,並連接第2流出口 1 6 1 B與第2 可連接第連接第1流出口 161A與第1流出孔147A時, 流且:中之第2中空室95之第2流入口 與第: 連接第2流出口 161Β與第2流出孔147β時,
541405 五、發明說明(33) 玎連接第1流入口 163A與第1流入孔149A。 方向控制閥8 1中,與前述方向控制閥1的構成相同, 套管8 7的短管嵌入孔8 7 Η之内周面與第1短管9卜9 7之外周 面間的微小間隙(空隙)係形成8// m至30// m。設於套管87 之咼壓用流入口 1 4 1、低壓用流入口 1 4 3係具有曲緣的孔, 例如圓孔;高壓用流入口 1 4 1、低壓用流入口 1 4 3係於兩側 具有平行部形狀的孔,例如四角孔。 設於套管87之第1流出孔147A與第2流出孔147B及第1 流入口 149A與第2流入口 149B具有曲緣的孔,例如圓孔; 設於第2短管9 7之第1流出口 1 6 1 A、第2流出口 1 6 1 B及第卜 第2流入口 1 6 3 A、1 6 3 B係於兩側具有平行部形狀的孔,例 如四角孑L 。 因此,轉動第1短管9 1將高壓用口 1 3 7與高壓用流入口 1 4 1或低壓用口 1 3 9與低壓用流入口 1 4 3連接並密閉時,上 述高壓用口 1 37與低壓用口丄39的開口度呈曲線變化。此 外,轉動第2短管9 7連接第1流出孔147A與第1流出口 1 6 1 A,並連接第2流入口 1 4 9 B與第2流入口 1 6 3 B,又,或連 接第2流出孔1 4 7 B與第2流出口 1 6 1 B,連接並開閉第1流入 口 149A與第1流入口 163A時,上述第1流出孔147A與第2流 出孔1 4 7 B及第1流入口 1 4 9 A與第2流入口 1 4 9 B的開口度呈曲 線變化。 上述之構成中,利用第1控制馬達1 〇 3轉動第1短管 9 1,並連接高壓用口 1 3 7與高壓流入口 1 4 1時,高壓用壓力 源8 3A的高壓作動流體會流入至第1短管91的中空室89内。
313950.ptd 第38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34) 此外,連接低壓用口 1 3 9與低壓流入口 1 4 3時,低壓用壓力 源8 3 B的低壓作動流體會流入至前述中空室8 9内。 接著,流入至第1短管9 1的中空室8 9内之作動流體從 設於第1短管9 1的流出口 1 4 5流出,並經由内周溝1 4 6、流 路159、内周溝15 7從設於第2短管9 7的流入口 1 5 5流入至第 2短管9 7的第1中空室93内。 上述第1中空室93内的作動流體,利用第2控制馬達 11 1轉動第2短管9 7,並連接第1流出孔1 4 7 A與第1流出口 1 6 1 A時,經過流路L 5而流入至致動器1 1的第1室1 1 A。上述 致動器1 1的第2室1 1 B内之作動流體係經由流路L8、第2流 入口 1 4 9 B、第2流入口 1 6 3 B,而流入至第2短管9 7的第2中 空室9 5,且經由排出口 1 6 5、排放口 1 5 1而排出至貯槽T。 另一方面,連接第2流出孔1 4 7 B與第2流出口 1 6 1 B時, 第2短管9 7中之第1中空室93内的作動流體,經由流路L6而 流入至致動器11的第2室11B。該致動器η的第1室ΠΑ内的 作動流體,經由流路L 7、第1流入口 1 4 9 A、第1流入口 1 6 3 A 而流入至第2中空室9 5,且經由排出口 1 6 5、排放口 1 5 1而 排出至貯槽T。 如上所述,方向控制閥8 1中,藉由控制第1控制馬達 1 0 3的轉動,可將相對於致動器1 1的作動流體之供應源切 換至高壓用壓力源8 3 A或低壓用壓力源8 3 B °藉由控制第2 控制馬達111的轉動,可將相對於致動器1 1的第1室1 1 A、 第2室1 1 B的作動流體之供應方向予以切換並控制開口 度,並且而進行流量控制,以控制作動流體的供應i。
313950.ptd 第39頁 54l4〇5 _ 五、發明說明(35) 此外,方向控制閥8 1中,與前述方向控制閥1相同, 在套管8 7的外周面形成有周溝1 2 3至1 3 5,以作為流體通 路’此外,由於形成於套管8 7的套管嵌入孔8 7 Η與第1短管 9 1、第2短管9 7間的空隙係相同之空隙,且設於套管8 7的 各流出入孔係例如圓孔,與其對應並設於第1短管9 1、第2 短管9 7的各流出入孔係形成四角形狀,故可發揮與前述方 向控制閥1相同的作用。 另外,方向控制閥8 1中,雖省略前述方向控制閥8 1中 之容器5 9,但也可設置上述容器5 9。此外,可形成高壓用 流入口 1 4 1與低壓用流入口 1 4 3相連接之構成。又,可將高 壓用口 1 3 7與低壓用口 1 3 9配置於不同相位之與套管8 7之軸 心垂直之同一平面内。 同樣地,亦可為連接第1流出口 1 6 1 A、第2流入口 1 6 1 Β 之構成或將第1流出孔147A與第2流出孔147B配置於不同相 位之同一平面内之構成。又,也可為連接第1、第2流入口 163A、163B’並將第1流入口 149 A與第2流入口 1 4 9 B配置於 不同相位之同一平面内之構成。 第7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8 1 A係改變第6圖所示之方向 控制閥8 1中之部分構成的實施形態,因此將發揮相同作用 的構成部分標上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5亥貫施形恶中’係朝軸方向滑動自如地構成第2短管 9 7。因此,為了朝軸方向來回移動第2短管9 7,採用線性 致動為111 A替代弟2控制馬達111 ’且第2短管9 7位於中立 位置時,在設於第1中空室93之流出口 161的軸方向之兩側
541405 五、發明說明(36) 構成有第1流出孔147 A與第2流出孔14 7B,在設於第2中空 室9 5之流入口 1 6 3的轴方向兩側構成有第1流出孔1 4 9 A與第 2流出孔1 4 9 B,而其他構成與前述方向控制閥8 1相同。 因此,在該構成中,如前所述,藉由轉動第1短管 9 1,可進行高壓、低壓的切換,且藉由朝軸方向來回移動 第2短管9 7,可將相對於致動器的作動流體之供應方向予 以切換,並控制作動流體的供應流量,以發揮相同作用。 第8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8 1 B,係前述方向控制閥8 1中 朝轴方向滑動自如地構成第1短管9 1之實施形態;採用線 性致動器1 0 3 A替代第1控制馬達1 0 3,且第1短管9 1位於中 立位置時,在流入口 1 4 1的轴方向兩側構成有高壓用口 1 3 7 與低壓用口 1 3 9 ;由於其他構成與前述方向控制閥8 1的構 成相同,故發揮相同作用的構成部分標上相同之符號,並 省略其重複說明。 該方向控制閥中,藉由朝轴方向來回移動第1短管 9 1,可進行高壓、低壓的切換,其他與前述方向控制閥8 1 相同。 第8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8 1 C係共同朝轴方向滑動自如 地構成前述方向控制閥8 1中之第1短管9卜第2短管9 7之構 成。換言之,第7圖、第8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中,係採用 滑動自如地第1短管9 1、第2短管9 7 ;由於其構成與前述方 向控制閥8 1 A、8 1 B相同,故發揮相同作用的構成部分標上 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1 0圖係改變第6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8 1之部分構
313950.Ptd 第41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37) 成’並構成與第1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1發揮相同作用的方 向控制閥1 A。換言之,第6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8 1係可自 由切換高壓用壓力源83A或低壓用壓力源83B的構成,與連 接於二種壓力源83A、83B之構成相比較,第1圖所示之方 向控制閥1係連接於一種壓力源7的構成。 故直接使用方向控制閥8 1中之控制閥殼體8 5、套管8 7 及備有第1中空室93、第2中空室9 5之第2短管97,以作為 與第1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1發揮相同作用的方向控制閥 1 A 〇 換言之,方向控制閥1 A中,拆除方向控制閥8 1中之第 i短管9 1、馬達托架1 〇丨及第1控制馬達1 〇 3,並取代第m 官91,緊密嵌合固定短管201,以閉鎖高壓用口 137,並藉 由蓋構件203,固定上述固定短管201。 設於前述固定短管201的中空室20 5中,連通有與低壓 用口 1 3 9相連通之複數個流入口 2 〇 7相連通,以及與内周溝 1 4 6相連通之複數個流出口 2 〇 9。 因此’壓力源2 1 0的作動流體係處於經由低壓用口 1 3 9、流入口 2 0 7而流入至中空室2 0 5,且從流出口 2 0 9、内 周溝1 4 6經由流路i 5 9經常作用於内周溝1 5 7的狀態。如 此’在該構成中,由於設於套管8 7的流路1 5 g係處於經常 與壓力源P連接之狀態,因此上述流路1 59係相當於p開 口 ’其係經常與連通設於第2短管9 7之第1中空室9 3的流入 口 1 5 5相連接。 另外’由於其他構成與第6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8 1的
313950.ptd 第42頁 541405 五、發明說明(38) 構成相同,故發揮相同作用的部分標上相同符號,且記載 與作為第1圖所示之致動器之汽缸11的連接關係,並省略 其重複說明。 上述構成中,在壓力源為二種及一種的情況,可共同 使用控制閥殼體8 5、套管8 7及第2短管9 7等,使方向控制 閥的製造費更加便宜。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由以上說明可得知,根據本發明之方向控制閥,為了 達成大容量化,即使將短管大徑化,也可減少套管與短管 間之空隙所導致的漏泡量,並可增長短管的中空室之直徑 而達成輕量化。 此外,由於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有設於套管之 複數個流出入孔及設於短管之複數個流出入孔,故可易於 保持以作動流體將短管支持在套管内之狀態,並減少漏洩 量,輕快且迅速地進行短管的動作。 再者,由於在套管之外周面形成周溝作為流體通路, 故可加工減少流路摩擦的損耗,抑制因摩擦損耗所造成的 發熱,以解決前述之習知問題。
31395〇.ptd 第43頁 541405 圖式簡單說明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方向控制閥的剖視說明 圖。 第2圖為沿著第1圖I I— I I線之剖視說明圖。 第3 A圖為設於套管之供應側排出口與設於短管之供應 口間之關係的剖視說明圖。 第3 B圖為供應口之開口部形狀的說明圖。 第4 A及4 B圖為空隙之漏:¾量的變化的測量結果圖。 第5圖為以滑動自如方式設有短管之方向控制閥的剖 視說明圖。 第6圖為設有高壓、低壓切換用短管之方向控制閥之 實施形態的剖視說明圖。 第7圖為變更第6圖所示之局部方向控制閥之實施形態 的剖視說明圖。 第8圖為變更第6圖所示之局部方向控制閥之實施形態 的剖視說明圖。 第9圖為變更第6圖所示之局部方向控制閥之實施形態 的剖視s兄明圖。 第1 0圖為將第6圖所示之方向控制閥適用在第1圖所示 之方向控制閥之實施形態的剖視說明圖。 [符號之說明] 1、81 方向控制閥 3、8 5 控制閥殼體 5、8 7 套管 7、210壓力源 9 P開口 11 致動器
313950.ptd 第44頁 541405 圖式簡單說明 —— 11 A 第1室 1 1Β 第2室 13A、 13Β、 35Α、 35Β 供應口 15A、 15Β、 37Α、 37Β、 165 排出口 17〜 39、 121 Τ開口 19^ 2 卜 2 3 > 2 5 - 2 7 ^ 29^ 123> 125、 127、129、131、 133 ^ 135 周溝 31P 開口 32 内部空間 3 3 λ 5 9 容器 41 短管 43^ 93 第1中空室 45、 95第2中空室 51 供應侧流入口 53 供應側流出〇 55 排出側流入口 57 排出側流出〇 65 ^ 2 0 3蓋構件 67 托架 69 控制馬達 71 轉動軸 83Α 高壓用壓力源 83Β 低壓用壓力源、 87Η 套管嵌入孔 89' 2 0 5中空室 91 第1短管 97 第2短管 99> 1 0 5 ' 1 0 7栓構件 10卜 1 0 9馬達托架 103 第1控制馬達 103Α 線性致動器 103S 、1 1 1 S轉動軸 111 第2控制馬達 113、 1 4 1南壓用流入口 115^ 1 4 3低壓用流入口 1 17Α 第1供應口 117Β 第2供應口 119Α 第1排出口 1 1 9Β 第2排出口 122、 1 5 1排放口 123Α 、125Α、 127Α、 129Α、 131Α 、133Α、 135Α外周
313950.ptd 第45頁 541405
圖式簡單說明 137 高壓用口 139 低壓用口 145、 161A、 161B、 209 流 出口 146、 157内周溝 147A 第 1流出口 147B 第2流出口 149A 第 1流入口 149B 第2流入口 153 漏 洩口 155〜 163A、 163B、 207 流 入口 159 流路 201 固 定短管 313950.ptd 第46頁

Claims (1)

  1. 541405 六 申請專利範圍 内3:: I)、係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3) 細套管(5),設置連接於壓力源(7)的p開口(9)、 ^流體供應至致動器(11)的至少兩個供應口(13A、 i3B)、從上述致動器(u)排出作動流體的至少兩個排 U5A、15B)、以及使作動流體流出至外部的τ開口 ),在以可轉動自如或滑動自如方式嵌入前述套管 ^内之短管(41),分隔設置第丨中空室(43)和第2中空 至(45);在前述短管(41),設置用以 :⑻與前述第i中空室(43)之供應側流入匕;;1以開 …可將上述第1中空室(43)和前述各供應開口的連接狀 恶切換自如之供應側流出口(53),此外在前述短管 (41),設置有可將前述第2中空室(45)和前述各排出口 的連接狀態切換自如之排出側流入口(55),以及用以 經常連接上述第2中空室(45)與前述丁開口之排出側流 出口(57);前述一側的供應口與前述供應側流出口 (53)相連接時,前述一側的排出口會與前述排出側流 入口( 5 5 )相連接,且前述另—側的前述供應口與前述 供應側流出口( 5 3 )相連接時’前述另一側的排出口會 與前述排出側流入口(55)相連接;前述供應側流入口 (5^係朝前述短管的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設,且形成 於蚰述套管之前述各開口 ,係分別朝該套管的圓周方 向寺間隔而配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丨),其中,將用 以連接形成於前述控制閥殼體(3 )的複數個流體孔與形
    313950.ptd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成於前述套管的前述各開口之流體通路(6 1 ),形成於 前述套管(5 )的外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向控制閥(1 ),其中,前述 流體通路(6 1 )中,與前述流體孔相連接之部分附近的 剖面積比從前述流體孔分離之部分的剖面積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1 ),其中,前述 短管(4 1 )的前述供應側流入口( 5 1 )係設於前述短管 (4 1 )的一端側,在前述短管(4 1 )的另一端側之周圍設 置容器(3 3 ),以儲存朝該短管(4 1 )軸心方向產生壓力 的作動流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1 ),其中,設於 前述短管(4 1 )之前述供應側流出口( 5 3 )以及前述排出 側流入口( 5 5 )的至少一方,係於兩側具有平行部形狀 的孔;設於前述套管(5 )的前述供應口( 1 3 A、1 3 B )或前 述排出口( 1 5 A、1 5 B )係具有曲緣的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向控制閥(1 ),其中,前述 供應口( 1 3 A、1 3 B )及前述排出口( 1 5 A、1 5 B )的至少任 一方,係與前述短管(4 1 )的轴心正交的直線相平行5 且以從該直線偏向前述短管(4 1 )的直徑方向的直線為 中心的孑L 。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向控制閥(1 ),其中,前述 短管(4 1 )之外周面與前述套管(5 )之内周面間的空隙為 8// m 至 10// m〇 8. —種方向控制閥(8 1 ),係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
    313950.ptd 第48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5 )内的套管(8 7 )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 室(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 向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丄 短管(9 1 )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用口( 1 3 7 )與低壓用口( 1 3 9 )設於前述套管(8 7 ),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丨)的流出σ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g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7)的第1中空室(93)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弟1、弟2供應孔没於荊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2中空室(95); 藉由上述第2短管(97)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1 短管(91)之前述流入口(141: 143),及可與該流入口 送擇〖生連接自如之述咼壓用口(137 )與前述低壓用口 (139),且複數個前述流入口(141 : ι43)、複數個前述 高壓用口( 1 3 7 )與複數個前述低壓用口(丨3 9 ),係分別 朝圓周方向專間隔而配置。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9 . 一種方向控制閥(8 1 ),其構成係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 殼體(8 5 )内的套管(8 7 )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 中空室(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 軸方向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之第2 短管(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 第1短管(9 1)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 壓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2中空室(95); 藉由上述第2短管(97)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於前 述第2短管(9 7 )的前述第1中空室(9 3 )之前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 供應孔(147A、147B),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 (9 5 )的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313950.ptd 第50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出口 (1 6 1 )、複數個前述第卜第2供應口( 1 4 7 A、1 4 7 B)、複 數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 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〇 · —種方向控制閥(8 1 ),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8 5 ) 内的套管(8 7 )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9)之第1短管(91),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 3 )和第2中空室(9 5 )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 短管(9 1 )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丨)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2中空室(95); 藉由上述弟2短官(97)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弟1、弟2致動為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了);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1
    313950.ptd 第51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短管(9 1 )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及與該流入口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丨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 口(139)’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Hi: 143)、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 連通设於别述弟2短管(97)的前述第1中空室(93 )之前 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 第1、第2供應孔(1 4 7 A : 1 4 7 B ),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 中空室(95)之前述流入口(163),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 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 述流出口( 1 6 1 )、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 1 4 14 7B)、複數個前述流入口(163)、及複數個前述第i、 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1. 一種方向控制閥(8 1 A)’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 内的套管(87)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輪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 3 )和第2中空室(9 5 )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 短管(9 1 )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髮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0 (145)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7);將經a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二入吊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弟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⑽)·
    313950.ptd 第52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2中空室(95);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A )中,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1 短管(9 1 )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及與該流入口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 口( 1 3 9 ),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137 )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2 · —種方向控制閥(8 1 A ),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8 5 ) 内的套管(87)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轴向分 隔設有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 5)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轉動,將與設於該第1 短管(9 1 )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313950.ptd 第53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2中空室(95);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中,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於前述 第2短管(9 7 )的前述第1中空室(9 3 )之前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丨、第2 供應孔(147A: 147B),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 (9 5 )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 如之别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出 口(161)、複數個前述第卜第2供應口(147Α: Ι47β)、 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 為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3·—種方向控制閥(81 A),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 内的套管(87)内’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 (89)之第1短管(91),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二至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 3 )和第2中空室(9 5 )之第2 _ ^向 (97);藉由上述第1短管(91)的轉動,將與設於t = 短管(91)的流入口(141: 143)選擇性連接自如、°^弟1 兩壓
    313950.ptd 第54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2中空室(95);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5)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1 短管(9 1 )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及與該流入口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 口( 1 3 9 )’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η 1 : 1 4 3 )、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 連通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前述第1中空室(93)之前 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 第1、第2供應孔(147Α: 147Β),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2 中空室(9 5 )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 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
    3l3950.ptd 第55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流出口(161)、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147a: 1 4 7 B )、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卜 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4 · 一種方向控制閥(8 1 B),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8 5 ) 内的套管(8 7 )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 3 )和第2中空室(9 5 )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丄 短管(91)的流入口(141 : 143)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用口( 1 3 7 )與低壓用口(139 )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g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7)的第1中空室(93)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 7 )的第2中空室(9 5 );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B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 1短管(9 1 )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及與該流入口選
    313950.ptd 第56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 口( 1 3 9 ),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5 . —種方向控制閥(8 1 B ),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8 5 ) 内的套管(8 7 )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 3 )和第2中空室(9 5 )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 短管(9 1 )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丨)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7)的第1中空室(9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7)的排放口(151)相連接狀I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 7 )的第2中空室(9 5 );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弟1、弟2致動态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了);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B )中,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於前述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2短管(9 7 )的前述第1中空室(9 3 )之前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卜第2 供應孔(147A: 147B),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 (9 5 )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 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出 口(161)、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147A: 14了B)、 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 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6 · —種方向控制閥(8 1 B ),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w) 内的套管(8 7 )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 9 )之第1短管(9 1)’及以轉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轴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 5)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i 短管(9 1 )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措由上述弟2短管(97)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7)的第1中空室(93)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7);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 )的第2中空室(95 ) ·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轉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B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 1短管(9 1 )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及與該流入口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 口( 1 3 9 ),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係分別 朝圓周方向專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 於前述第2短管(97)的前述第1中空室(93)之前述流出 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工、 第2供應孔(147A: 147B),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 室(9 5 )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 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 出口( 1 6 1 )、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 1 4 7 A : 1 4 7B )、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丄、 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7 · —種方向控制閥(8 1 C ),在篏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8 5 ) 内的套管(8 7 )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9)之第1短管(91),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方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 3 )和第2中空室(9 5 )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 短管(91)的流入口(141 : 143)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芦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 7 )的第2中空室(9 5 );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C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 1短管(9 1 )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及與該流入口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前述低壓用開 口( 1 3 9 ),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 8 · —種方向控制閥(8 1 C ),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殼體(8 5 ) 内的套管(8 7 )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8 9 )之弟1短管(9 1 ),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 )之第2短管 (9 7 );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1 短管(9 1)的流入口( 1 4 1 : 1 4 3 )選擇性連接自如之高壓
    313950.ptd
    第60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用口(137)與低壓用口(139)設於前述套管(87),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的流出q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牌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入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 7 )的第2中空室(9 5 );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C )中,分別設置複數個:連通設於前述 第2短管(97)的前述第1中空室(93)之前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第丨、第2 供應孔(147A: 147B),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2中空室 (9 5 )之前述流入口(丨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 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述流出 口( 1 6 1 )、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 1 4 7 A : 1 4 7 β )、 複數個前述流入口(丨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1、第2致動 為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19·一種方向控制閥(81C),在嵌入固定於控制閥殻體(85) 内的套管(8 7 )内,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備有中空室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9 )之第1短管(9 1 ),及以滑動自如方式設置朝軸方向 分隔設有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之第2短管 (97);藉由上述第1短管(9 1 )的滑動,將與設於該第i 短管Q 9 1 )的流入口 I i 4 1 : i 4 3 )選擇性連接目如之向聲 用口( 1 3 7 )與低壓用口( 1 3 9 )設於前述套管(8 7 ),此 外,將經常處於與設於前述第1短管(9 1 )的流出口 (1 4 5 )相連接狀態之流出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 處於與連接有上述流出孔之流入孔相連接狀態之流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第1中空室(93);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短管 (9 7 )的第1中空室(9 3 )所設置的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 之第1、第2供應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將經常處於與 設於前述套管(8 7 )的排放口( 1 5 1 )相連接狀態的排出 口 ,連通並設於前述第2短管(9 7 )的第2中空室(9 5 ); 藉由上述第2短管(9 7 )的滑動,將與連通上述第2中空 室(8 5 )而設於第2短管(9 7 )的流入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 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設於前述套管(8 7 在上述該 方向控制閥(8 1 C )中,係分別設置複數個:設於前述第 1短管(91)之前述流入口(141: 143),及與該流入0選 擇性連接自如之前述高壓用開口(137)及前述低壓用^ 口( 1 3 9 ),而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4 1 : 1 4 3 )、複數個前 述高壓用開口( 1 3 7 )及複數個前述低壓用開口( 1 3 9 ), 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分別設置複數個: 連通設於前述第2短管(97)的前述第1中空室(93)之前
    313950.ptd 第62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 述流出口( 1 6 1 ),及與該流出口選擇性連接自如之前、, 第1、第2供應孔(1 4 7 A : 1 4 7 B ),以及連通設於前述第< 中二至(9 5 )之鈾述流入口( 1 6 3 ),及與該流入口選摆 連接自如之前述第1、第2致動器連接孔,而複數個前生 述流出口( 1 6 1 )、複數個前述第1、第2供應口( 1 4 7 a · 1 4 7 B )、複數個前述流入口( 1 6 3 )、及複數個前述第^ 第2致動器連接孔,係分別朝圓周方向等間隔而配置。' 2 0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 9項之任一項之方向控制 (8 1 : 8 1 A : 8 1 B : 8 1 C ),其中,直接連結設置用以操Z 前述第1短管(91)的前述第1致動器(103: ι〇3Α)之= 軸以及前述前述第1短管(9 1 );直接連結設置用以操作 前述第2短管(9 7 )的前述第2致動器(1 1 1 A )之輸出轴以 及前述前述第2短管(97)。 2 1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 9項之任一項之方向控制閱 (81: 81A: 81B: 81C),其中,在前述套管(87)的外周 面,形成有用以連接形成於前述控制閥殼體(8 5 )内的 複數個流體孔(113、115、117A、117B、119A、119B) 與形成於前述套管(8 7 )的前述各開口( 1 3 7、1 3 9 )之流 體通路(123、125、127、129、13 卜 133、135)。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8 1 : 8 1 A : 8 1 B : 81C),其中,前述流體通路Q23、125、127、129、 13 卜 133、135)中,與前述流體孔(113、115、117A、 117B、119A、119B)連接部附近的剖面積,比從前述流 體孔分離之部分的剖面積大。
    313950.ptd 第63頁 541405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8 1 : 8 1 A : 8 1 B : 8 1 C ),其中,設於前述短管之前述流出口及前述流入 口的至少一方,係於兩側具有平行部形狀之孔;設於 前述套管之前述供給口或前述排出口,係具有曲緣之 。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向控制閥(8 1 : 8 1 A : 8 1 B : 81C),其中,前述短管(91: 97)之外周面與前述套管 (87)之内周面間的空隙為8// m至30// m。
    313950.ptd 第64頁
TW91118256A 2001-08-15 2002-08-14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TW54140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46545 2001-08-15
JP2002120657 2002-04-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1405B true TW541405B (en) 2003-07-11

Family

ID=26620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1118256A TW541405B (en) 2001-08-15 2002-08-14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4301943B2 (zh)
CN (1) CN100387878C (zh)
TW (1) TW541405B (zh)
WO (1) WO20030167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31290A1 (de) * 2007-01-31 2008-08-07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Schieberventil
FR2914030B1 (fr) * 2007-03-21 2009-07-03 Hispano Suiza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position d'un actionneur par une servovalve a memoire de position en cas de panne
CN101598224B (zh) * 2008-06-02 2011-05-25 周瑛琪 万用型准流体系统
WO2011040552A1 (ja) * 2009-10-01 2011-04-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流量制御バルブ
JP2013113393A (ja) * 2011-11-30 2013-06-10 rui-yuan Zheng 回転式液圧弁
JP5708618B2 (ja) * 2012-11-1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油圧制御弁
CN103711945B (zh) * 2013-09-17 2016-03-09 浙江工业大学 单端式预拉-预扭型全桥式2d电液比例换向阀
GB201320192D0 (en) * 2013-11-15 2014-01-01 Blagdon Actuation Res Ltd Servo Valves
CN104089047B (zh) * 2014-06-30 2016-08-17 浙江泛泰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交叉污染的选择阀
CN105546156B (zh) * 2014-10-30 2017-11-28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柔性连接直接驱动式滑阀
JP7034003B2 (ja) * 2018-04-26 2022-03-11 大電株式会社 方向切換弁
CN108591537B (zh) * 2018-06-19 2023-06-2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流体压力切换阀、变容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9847183B (zh) * 2018-12-22 2021-05-11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一种儿科湿疹患处药膏涂抹器
CN110553081A (zh) * 2019-09-29 2019-12-10 上海羿弓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换向阀及液压换向装置
JP2022092363A (ja) * 2020-12-10 2022-06-2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スプール型流量制御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531160A (zh) * 2021-06-25 2021-10-22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旋转输蜡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1486B1 (zh) * 1969-12-29 1977-10-19
JPS6162678A (ja) * 1984-08-31 1986-03-3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回転式制御弁
JPS6457451U (zh) * 1987-10-05 1989-04-10
JPH0623803Y2 (ja) * 1989-01-11 1994-06-22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流量調整弁
DE4193208T1 (de) * 1990-12-12 1993-11-18 Graeme James Mcalister Steuerventil
CN1045331C (zh) * 1994-03-31 1999-09-29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转换阀
JP4316724B2 (ja) * 1999-04-14 2009-08-19 株式会社アマダ ロータリーサーボバルブおよび同バルブを用いたパンチプレスの液圧サーボ装置
JP4430150B2 (ja) * 1998-04-15 2010-03-10 株式会社アマダ 多ポートロータリーバルブ
JP3410029B2 (ja) * 1998-08-27 2003-05-26 帝人製機株式会社 切換弁
EP1167778B1 (en) * 1999-04-14 2004-12-29 Amada Company, Ltd. Rotary servo valve and punch press hydraulic servo device using the rotary servo valve
JP4663844B2 (ja) * 1999-05-13 2011-04-06 株式会社アマダ 制御バルブ
US6182697B1 (en) * 1999-07-08 2001-02-06 Eaton Corporation Rotary directional valve with integral load holding check
JP4342070B2 (ja) * 2000-02-21 2009-10-14 株式会社アマダ 方向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16761A1 (fr) 2003-02-27
CN1571897A (zh) 2005-01-26
JP4301943B2 (ja) 2009-07-22
CN100387878C (zh) 2008-05-14
JP2009150556A (ja) 2009-07-09
JPWO2003016761A1 (ja) 2004-12-02
JP4966988B2 (ja)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1405B (en)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JP5606087B2 (ja) 流量制御弁
DK2558754T3 (en) stackable shuttle valve
KR20170094077A (ko) 방향 전환 밸브 및 유압 시스템
JP6972746B2 (ja) 流量制御弁
JPS6132560B2 (zh)
US20190101228A1 (en) High pressure anti-cavitation cage
CN107061778B (zh) 低泄漏先导操作的滑阀
JP6619751B2 (ja) エジェクタ配置
JPS5947508A (ja) 直接駆動回転サ−ボ弁
JP2013044354A (ja) ボールバルブ
WO2023132228A1 (ja) 流体制御装置
JPH09177705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付きリリーフ弁
KR930010390A (ko) 일체보조 밸빙을 구비한 유체제어기
JP2001027340A (ja) 制御バルブ
JP3199331B2 (ja) ロータリ制御弁
JP2009121496A (ja) 混合弁装置及びその混合弁装置を用いた給湯機
EP2449211A2 (en) Remotely controllable manifold
KR100420589B1 (ko) 수도콕
JPH0341384B2 (zh)
US11592116B2 (en) Five port valve
JP4527410B2 (ja) 制御バルブ
JP2013057292A (ja) ロータリバルブ
US3435933A (en) Pump typ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with interchangeable spool valves
KR100328121B1 (ko) 볼 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