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68310B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68310B
TW468310B TW089114814A TW89114814A TW468310B TW 468310 B TW468310 B TW 468310B TW 089114814 A TW089114814 A TW 089114814A TW 89114814 A TW89114814 A TW 89114814A TW 468310 B TW468310 B TW 4683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communication
group
audio group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14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taka Kato
Tsuyoshi Kobayashi
Yoshiaki Koizumi
Wataru Matsumot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68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683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04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2203/5416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by adding signals to the wave form of the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6 R 3 1 ο 五,發明說明(1)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採用多重載波變調解變調方式之通訊方 法’特別是’關於藉由DMT (Discrete Multi Tone )變調解 變調方式和0FDM(0r1: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 u 11 i p 1 e x)變調解變調方式,而可實現使用既存之電力線 之資料通訊之通訊方法、及可實現該通訊方法之通訊裝 置。但是’本發明係不限於藉由DM T變調解變調方式而執 行電力線通訊之通訊裝置,並可適用於藉由多重載波變調 解變調方式及罩載波變調解變調方式,而執行通過通常之 通訊迴線之有線通訊及無線通訊之所有通訊裝置。 習知技術 | 習知之通訊方法。近年來’為了.有效來利用成本削減 及既#之設備,而以不增設新的通訊線,而利用既存之霞I 力線來執行通訊之「電力線數據機」則受到矚目。該電$ 線數據機係藉由將以電力線所連接之家庭内外、大廈、工 廠、及店鋪等之電器製品予以網路化,而可執行其製 控制和資料通訊等之各種處理。 <
現在*以做為如垮;岁彝數樓機雖可考慮ss(Spread Spectruni)方式’但於使用該方式之場合因為已送出掩 埋掉所給予之頻寬而難以與其他之通訊方式共存,兩會有 對於使用頻寬之轉送速率過低等之問題。而且,於如使用 不以如上述電力線數據機般之資料通訊用之場合,因為成 為以供电為目的而被連接之各種機器之雜訊之來所 也必需對此採取對策。
46 8 31 〇 1五、發明說明(2) 在此,在最近從耐雜訊性古 · 個頻寬使裝載上相^資Κ之? •點,Τ避免於複數 之頻寬,而可利用對雜訊之影響:少訊之影響很大 提案採罔可能之多重載波通訊方t二頻寬之通訊乃首先 重載波通訊方式中,通當係於送:1方法。在如該多 應送訊之資訊資料而執行頻產轅埭7少菱調側),以分割所 由以使用IFFT(反高速富利筆韓=夺之—次變調,其後藉 行多重載波變調,而將_次變調播)之:次變調,即藉由執 載波。因而’藉由收訊在將已分料分散於多重 之資料之收訊側(解變調側),]二,裁波之各音頻上 理,而可將收訊之資料解變調為原相反之處 然而,在上述之使罔f知+二、.貝訊資斜。 法中,係無法以選擇性地變::jU訊方式之通訊方 裝載於複數個載波,進而執行音頻之移料 而無法維持一定以上之通訊品質之問題。付雜訊之影響, 特別是’在電力線通訊'和搭載於汽車之導 丄二通訊裝置、及其他電子機器中之車内通訊和電 嬸:内通訊等之通訊環境下,來自反相器雜訊等之 其^之雜訊位準报大’更進而其雜訊為廣範圍且為具 變動十,其結果,因為維持一定以上之通熟品質變得非當 困難,所以進而要求上述以外之雜訊對策。 … 4 6 8 31 0 五、發明說明(3) 因而 下,也π 太發明係即使在雜訊之影響报大之通訊環境 定之通* ,特性劣化,而以提供可經當在高水疽中維持一 置為目質之通訊方法、及可實現其通訊方法之通訊裝 發明之概述 上之ί ϋ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係以做為在被連接於傳輸路徑 垵用夕舌锢通訊裝置間執行之資料通訊之通訊方式,藉由 嚙!二载波變調解變調方弍,並選擇雜訊影響較少之音 頻’而以可給_1主__ Α ^' 9 句括: 疋之逋訊品質般地來動作,其特徵在於 來執軤傳耠:Ϊ組移動步驟’在定常地執行通訊之狀態令 媒入徑之監視,於無確保某特定之基準之音頻之 頻:之移動為質並以既定之方法來執行音 口 ί匕=數以上之[之場合1斷為可維持通 移動,—方面,於在禮保前述: 頻組之移動而判斷為可,群執仃e 法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了;場合,㈣定之方 音頻内即使執行音頻組之:動也 &驟’於在前述同- €
之場人,以既V:Ϊ 判斷為無法維持通訊品質 之場σ以既疋之方法執行音頻群之移動。 而且,有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方 驟,於電源投入時,藉由監視被 二护 位置之㊆定音頻組,而認識現在音頻組 其狀態;及送訊步驟,_未收二並變更音頻組為 於不·收a别述固定之音頻組之場
2111-3354-PF.ptd 第6頁 46 8 31 Ο 五、發明說明(4) 合’使用於初 並等待來自其 而且,有 次變調方式選 方X,即使在 即使執行前述 之场合,也可 式。 而且,有 驟,於電源投 一次變調方式 態,並變更音 步雜,於不收 所設定之音頻 裝置之響應。 而且,有 方式選擇步驟 序來選擇一次 而且,有 組移動步驟, 之較低方面、 而且,有 組移動步驟, 以良好之音頻
期化時所設定之音頻挺來執行訊框之送 他通訊裝置之響應。 送訊 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方法係更進而 一 擇m選擇^切雜訊性之-次變項 W述同一音頻群内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並且 音頻:之:動:也判斷為無法維持 以既定之基準,來選擇任何之—次變調方、 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方法係包括:變更步 入時,藉由監視現在通訊中之音頻組位置及 所寫入之固定之音頻纟且3而認識現在之狀 頻組位置及變調方式為其狀態;及訊框送訊 訊前述固定之音頻組之場合,使用初期化時 組來執行訊框之送訊,並等待來自其他通訊 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方法係在前述一次 ,依據DQPSK、DBPSK、3BPSK+睹間分隹之順 變調方式。 $ 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方法係在前述第一立 使於同一音頻群内之音頻組之位置以從頻率 或較高方面依順序來移動。、 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方法係在前述第二音 基於是否確保前述特定之基準之確認結^,、 可成為中心般地,移動音頻組之位置: 46 8 310
五、發明說明(5) 而且,有關 動步驟,依音頻 而1,有關 之通訊裝置來收 音頻組之資訊裝 而且,有關 式,藉甴採用多 較少之音頻,而 徵在於:在定常 視,於無確保某 持通訊品質並以 有可確保前述某 判斷為可維持通 於在確保前述基 音頻群内執行音 合,以既定之方 頻内即使執行音 場合,以既定之 而且’有關 藉由監視被寫入 而認識現在之狀 前述固定之音頻 組來執行訊框之 而且’有關 其次之發明 群號碼之;>11 其次之發明 訊訊框之場 載於固定之 其次之發明 重載波變調 可維持一定 地執行通訊 特定之基準 既定之方法 特定基準之 訊品質而不 準之音頻為 頻組之移動 法執行音頻 頻組之移動 方法執行音 其次之發明 現在通訊中 態,並變更 組之場合, 送訊,並等 其次之發明 之通訊方 序移動音 之通訊方 合,使關 音頻組而 之通訊裝 解變調方 之通訊品 之狀態中 之音頻之 來執行音 既定個數 執行音頻 既定個數 而判斷為 組之移動 也判斷為 頻群之移 之通訊裝 之音頻紐 音頻組為 使用於初 待來自其 之通訊裝 法係在前述音 頻群之位置。 法係於從新的 於現在通訊所 送 tfT。 置係以做為通 式,並選擇雜 質來加以構成 來執行傳輸路 場合,判斷為 頻組之移動, 以上之音頻之 組之移動,一 不滿, 可維持 ’並於 無法維 動。 置係於 位置之 其狀態 期化時 他通訊 置係更 頻群移 被連接 使用之 訊方 訊影響 ,其特 徑之監 無法維 而於具 場合, 方面, 在同一 且藉由 通訊品質之場 在前述同一音 持通訊品質之 電源投 固定音 ;及於 所設定 裝置之 進而可 入時, 頻組, 未收訊 之音頻 響應。 選擇不
21]l-3354-PF.ptd 第8頁 4 6 8 3 1 0 ---—_ 五、發明說明(6) 同之耐雜訊性之一次變調方式,即使在前述同一之-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並且即使執行前述音頻 音辞群内 判斷為無法維持通訊品質之場合,也可以 ,動,也 選擇任何之一次變調方式= 〜準,來 :且,有關其次之發明之通訊裝置係於 猎由監視現在通訊中之音頻組位置及—次變調方又入時, ί 2之音頻组,而認識現在之狀態’並變更音 ^變調方式為其狀態;及於不收訊前述固定之音頻組之場 ^=初期化時所設定之音頻組來執行訊框之送訊,益 导待來自其他通訊裝置之響應。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通訊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2係顯示依據訊框電路丨之訊框處理所產生之訊框之 構成、及在其訊框之P0C欄之構成之岡。 圖3係顯,P0C之變調方式攔及控制命令之内容之圖。 圖4係顯示通訊裝置所使用於資料通訊之音頻藓之定 義之圖。 a π , 圖5係顯示音頻群内之音頻組之定義之圖。 圖6係顯示音頻之移動方法之流程圖。 圖7係顯示一般之變調方式之變更方法之流程圖。 圖8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之流程圖 (例1 :其一)。 圖9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之流程圖 (例1 :其二)。
2111-3354-PF.ptd $ 9頁 4 6 8 3 彳 Ο 五、發明說明(7) 圖i 〇係有關本發明 (例2 :其一)。 圖11係有關本發明 (例2 :其二)。 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程圖 之 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程圖 圖1 2係有關本發明 例3 :其一)。 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程圖 圖1 3係有關本發 3月之通 (例3 :其二)。 X截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程圖 圖1 4係有關本發明 (例4 :其一)。 破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程圖 圖1 5係有關本發明 (例4 :其二)。 k %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程圖 圖16係有關本發明之 (例1 :其一)。 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程圖 圖1 7係有關本發明之 (例ί :其二)。 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程圖 圖1 8係有關本發明之、s 圖。 ’ 4 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程 圖19係有關本發明之;^ [gl 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程圖 (例 2 ··其一)。 圖20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程圖 1 (例2 :其二)。 圖21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程圖 (例3 :其一)。
2111-3354-PF.ptd 第10頁 4 6 8 31 0_____ 五、發明說明(8) 流程圖 囷22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 (例3 :其二)。 圖23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 (例4 :其一)。 "圏 圖24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二之流 (例4 :其二)。 &圈 流程 圖25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三之 圖。 符號說明 卜訊框電路; 2〜一次變調器; 3~ 音頻選擇器; 4~IFFT ; 5~P/S ; 6〜D/A ; 7〜傳輸路徑; 8〜結合電路: 9〜雜訊測定_ ; 10〜控制電路; 1卜解訊框電路: 12〜一次解變調器;音頻選擇器; 14〜FFT ; 15〜S /P ; 16〜A /D ; 17~載波檢測器;18~空載波產生器。 為了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基於圖式來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α 訊裝置之實施形態。還有,該發明並被不限定於該實施= 態。 、
本發明之通訊裝置係經常一 g維持高毖率,即經常以 S/N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為既定之臨限值以上來擒 測S/N比之較高音頻,並一面藉由移動向其音頻而可經常
2lll-3354-PF.ptd 第11頁 468310 五 '發明說明(9) 執行最適音頻之通訊,更進而,以可選擇不同之耐雜訊性 之一次變調方式’而藉由根據接收矾號之S/N比來選擇 此’而可維持更高水準4 —定々通訊品質。 、· j 圖1係顯不本發明之通訊裝置之構成之圖。還有,再 i 本實施形態、及在此以後之實施形態中4雖說明以使用既| 設之電力線而執行資料通訊之電力線數據機做為具體例, 但本發明之通訊裝置係不限於電力综數據機,也可適用於 I藉由多重載波解變調方式及罝載波解變調方式,而執行通 過通常之通訊回線之有線通訊及無線通訊之所有通訊裝 i 置。而且,關於在以後之說明中所使用之載波及音頻係可| 做為同義。 i V ί 在圖1中,1係訊框電路,2係一次變調器,3係音頻選 擇器,4係反高速富利葉轉換(〖FFT :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iorm) ’ 5係並列/串列轉換電路(p /s),6 係數位/類比轉換電路(D/A),7係傳輸路徑(電力線),8 \
係結合電路,9係雜訊測定器,1 〇係控制電路,π係解訊 I
框電路’12係一次解變調器,13係音頻選擇器,14係高速I 富利葉轉換(FFT : Fast Fourier Transform),15係串列 /並列轉換電路(S /P),16係類比/數位轉換電路(A / D),1 7係載波檢測器,1 8係空載波產生器,並以訊框電路 ί、一次變調器2、音頻選擇器3、IFFT 4、P /S 5、及D / | Α δ來構成送訊系,並以A/D 16 ' S/P 15、FFT 14、音 | 頻選擇器13、一次解變調器12、及解訊框電路11。 | I 在如此構成之複數JS!填訊裝置為連接於傳送路徑為電
2111.3354-PF‘ptd 第12頁 3 1 〇________' 五、發明說明(ίο) 力線之系統中’例如係藉由各通訊裝置之所連攜,可確實 |地變更載波’同時更進而於執行載波之變更,即音頻移動 之場合’其後被連接之新的通訊裝置為可確實地追隨音頻 |移動及一次變調器之變更。 : 以下S兄明上述通訊裝置之動作。首先說明關於送訊系j 之動作=例如、只要從被連接於上述通訊裝置(電力線數 j 據機)之資料處理裝置(未圖示)一輸入送訊資料,則在訊 j 框電路1中係執行於後述之圖2所示之訊框處理,並將其訊 框輸出於一次變調器2。因而’在—次變調器2係將所收訊 |之訊框以由來自控制電路1〇之一次變調/解變調方式選擇 I資訊所指示之方式加以變調,而於多重載波變調方式之各 j 音頻予以編碼同一訊框之後’將其信號輸出至音頻選擇器i 3。還有’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錯誤時,以可sDQPSiC變調| 方式來執行一次變調而輸入所被指示之一次變調/解變調 方式選擇資訊"而且,在一次變調器2中係以如後述之圖4 j所示般將同一訊框予以編碼成總共5個音頻(以下、稱為音 頻組),即#32 '#48、#64、#80、#96。 之後,在音頻選擇器3中係基於來自控制電路1〇之一 次變調方式變更資訊,例如由前述之音頻組裏來選擇3個 音頻#48、#64、#80,並輸出至IFFT 4。因而,在IFFT 4 中係藉由將所收訊之3個音頻#48、#64、#80做反富利葉轉
換’而可將頻率軸資料轉換成時間軸資料而輸出至P/S 在P/S 5中’係將從IFFT 4所輸出之並列資料轉換成
2111-3354-PF.ptd 第13頁 468310 五、發明說明(11) 串列資料,更進而將其串列資料 ~: D/A 6係對其电列資料執行數位)出至D/A 6,最後,在 信號以通過結合電路8及雪力線9 f'比轉換,而將其類比 7之其他通訊裝置(未圖示)。v 而送訊至連接於電力線 其結果,於電力線7上係如 於在頻率勒上頻率間隔為16音頻之所示’使裝載 出同一個多重裁波f 個e頜,而成為可輸 寬之情料,因為4訊=二使集中於具有雜訊之頻 重載波資料,搿以I妝二、二,隔為16音頻之3個同一多 率間隔空著之部分,^ 2貝料之收訊裝置中係可僅以頻 電力線雜訊上為更強之2 =栽波之電力線通訊在抵抗 其-人,忒明有關收訊系^ 便利起見,因Α # π & A 邛還有,在此以說明之 可使用圖!之收^ 徑7只連接—台通訊裝置,所以 J仗用圖1之收訊系之構成來加 只要從送訊系一送訊冬番穿士咨/月首先,如上述般 之收π备在抽"b L —重載波資料,則在其他之通訊裝置 資料δ。即’、致仃,、送訊系之動作為相反之動作,而解變調 資料,—Λ入從送訊側之通訊裝置送來之3個多重載波
/ Ρ 16並繼續執行類比/數位轉換,更進而S ^ ^ . ”轉換成數位資料之串列資料轉換成並列資料, 而輸出至FET 14。 ! 在FET 14係藉由對前述並列資料執行富利葉轉換,而 將時間軸之多重載波資料轉換成頻率軸上之資料,並將其 =率軸為料輸出至音頻選擇器13及雜訊測定器g。其後在 e頻選擇器13選擇由控制電路10所指定之3個音頻#48、 468310 五、發明說明(12)
#64、及#80 ’而將其輸出至一次解變調器12,而在一次解 變調器12係將在其等3個音頻、#64、及#80中之同一資 料以由來自控制電路丨〇之一次變調/解變調方式選擇資訊 所指定之一次變調方式加以解變調。 最後’在解訊框電路丨】中係藉由將一次解變調所成資 料予以解訊框處理而產生收訊資料,而輸出收訊資料至連 接於該通訊裝置之機器(未圖示)。還有,所謂解訊框處理 係舆依據訊框穹路1之訊極處理為相反之處理,從一次解 變調後之資料之訊框分離為前同步信號及控制碼,而只合 \ 成資料欄之處理’也就是稱為將收钥資料再構成原來之送 訊資料之形狀之處理。 圖2係顯示以依據訊框電路1之訊框處理所產生之訊框 之構成、及其訊框中之P〇C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Overhead Control Field)攔之構成之圖。圖2所示之訊框 | 係由:前同步信號攔,為載波檢測用及符號同步用之信號I 之領域;同步碼襴,預先指定之固定碼之領域;
FrameType (FT)欄,顯示資料攔之長度之信號之領域; HouseCode (HC)攔;P0C攔’在物理層所使用之控制碼之 領域;R-S碼欄,為對於FT、HC、及p〇C之錯誤修正碼之領 域;及資料欄所構成,而該訊框被訊框電路1所產生,並 V以前述之處理予以變調後,被輸出至傳輸路徑7。 I 而且’傳輸路徑上之訊框係被在連接於傳輸路徑之所 | 有通訊裝置所收訊’在控制電路1 0中,係於在執行Hc之識 |
2111-3354-PF.ptd 第15頁 ^ 6 8 3 t Ο ---«ο一 _ 五、發明說明(13) | 料判斷為給自己,則利用RS碼並執行錯誤檢查/修正,來 理解其内容。一方面,於與自己之HC不為一致之場合,則 |不執行動作。 [ I P〇C係由:2位元之通訊模態攔,設定通訊之速度;2 I · I分7L之變調方式襴’顯示可選擇之變調方式;I位元之命I 令摘,顯示控制命令;2位元之次会令,顯示控制命令之 丨 功能;8位元之命令引數,顯示各功能之設定資訊;及1位| 元之擴展位元所構成,例如以做為執行音頻之移動及變調| 方式之變更等之處理而被使用3因而,在poc^之該蓉棘 ί 制命令係藉由訊框處理與資料一起被附加在訊框’更進而| 藉由解訊框處理而從訊框被分離/抽出= | f 圖3係顯示圖2所示之P0C之變調方式欄及控制命令之 i 内容之圖。還有,在此係做為只與本實施形態具有關係之 襴之記載。具體而言,若變調方式攔為[00 ],則做為一次 變調方式以選擇DQPSK,若為[01 ] >則選擇DBPSK,若為 ! [10_i »則選擇DBPSK +時間分集(參考(a)) °而且,命令為 [〇 ]之擬似命令係於以定常地執行通訊時所使用之命令, j
例如於命令為[0]且次命令為N〇p[〇〇]之場合,顯示所謂 I 「N0P :任何動作均不執行」之意思之命令,於不執行音 頻和變調方式變更之時’通常該命令被插入命令攔。一方 面’於命令為[0]且次命令為無[〇〇]之場合’該訊樞表示 無訊框,而於資料欄為無資料,表示現在使用中之音頻仲 | 置資訊,即、活動音頻之位置資訊(參考(b))。還有,對 I |應於各次命令之8位元之命令引數係設定各種音頻組之現 j
第16頁 468310
及變調方 五、發明說明(14) 在設定’即、現在之音頻群、音頻組之位置、 式。 而且,命令為[丨]之通訊設定變更係於執 和變調方式變更時之命令,例如於命令為[丨]且二人移動 指示[1 0 ]之場合,表示為了指示音頻移動和變調人,命^令為 面’命令為[1 ]且次命令為通知π 1]之場厶,矣乙 方 於新的被連接至傳輸路徑7之通訊裝置,予以 ^于 狀態之命令。還有’對應各次命令之8位元之侖 Υ令引數在 頻 設定變更設定/現在設定,即、變更前後之音頻群、音“ 組之位置、及變調方式。而且’在以下之說明,所謂活 音頻組係稱呼使用於資料通訊之特定之音頻群(5條)内 特定音頻組(3條)’所謂之活動音頻係稱呼構成前述活^ 音頻組之3條音頻裏之任意1條音頻,而所謂保留音頻組係 稱呼例如音頻#48、#64、及#80所構成之固定之音胃頻組 而所谓保留音頻係稱呼構成前述保留音頻組之3條音頻裏 之任意1條音頻。
但是’上述圖3(b)所示之控制命令之内容係將以下之 對應做為前提。例如、於「活動音頻組(ATS)尹保留音 頻組(DTS)」之場合,關於通常動作時(控制命令[〇])ATS 成為NOP,而DTS為空的,關於通訊設定變更時(通訊設定 變更[1]) ATS則成為指示,而DTS為空的,於發現新的連接 之通訊裝置之場合,ATS成為通知,而DTS為空的。一方 靣’ 「ATS = DTS」之場合,關於通常動作時(控制命令 [〇]) ATS(DTS)成為N0P,關於通訊設定變更時(通訊設定 2111-3354-PF.ptd 第17頁 J68 3Ί Ο_ 五、發明說明(15) 變更[1]) ATS(DTS)則成為指示 圖4係顯示圖1所示之通訊奘w 〜机I置使用於資料通訊之土 群之定義之圖。例如、在執行電力 卄逋飞之曰頻 电刀線通訊之通訊裝置i, 如(a)般,針對4. 31 2 5 k Η z間隔之s 欠p, ‘ 咏之80條(#丨7〜S96)之立 頻,並將以16條間隔所選出之5停— ' ; < 曰 音頻#17〜音頻#32做為起點之16紐立相* 將 組音頻鮮(音頻群#0〜 如(b)般加以定義。 而且’圖5係顯示前述音頻群内之音頻組之定義之 | 圖。例如構成任意之音頻群内之音頻組之5條音頻裏, | 連續3條音頻一組定義為音頻組。即,將各音頻群内之低 頻率側之連續3條-組所構成之音頻組之組位置做為低位 置’並將南頻座側之連續3條一組所噂成之組位置做為喜 位置,並將中央之音頻組之組位置倣為中央位置。因此,| 資料通訊係以使用被指定在特定之音頻群之中之特定位置 之音頻組來加以執行。 以下’在圖1所示之通訊裝置中,根據圖式來說明一 般的音頻之移動方法、及變調方式之變更方法。圖6係顯 示一般的音頻之移動方法之流程圖。首先,以連在在傳輪 路徑7上之某通訊裝置(電力線數據機)之雜訊測定器9來勃 行雜訊之測定之結果’於現在之音頻群&組位置中判斷通 訊之繼續為困難之場合,其通訊裝置係成為音頻移動處理 之假想主程式而開始假想主程式(步驟S1 〇 〇) ^因而,在該 假想主程式之控制電路1 0係選擇希望移動之音頻群、或組 位置(步驟S101),並將提示其等之音頻變更要求送出至電 468310 I —«>>>一 —____ " -- 一 五、發明說明(16) , 力線7上(步驟S102)。 其後,假想主程式係於預先所設定之既定時間經過 内,從假想主程式以外之通訊裝置來判斷是否收訊顯示變 |更拒絕之資訊(步踢S103、步驟SIM,N0)。 一方面,在收訊來自假想主程式之音頻變更要求(步 驟S20 1 )假想主程式以外之所有通訊裝置係判斷各自音頻 I群&組位置之變更之可否(步驟S2〇2)。還有,所有的通訊 裝置係在物理層以無關於送訊至電力線7上之資料是否給 I 自己而以載波感測流於傳輪路徑上之所有的通訊資料來收I 訊號’例如、其若為給自己,則只將資料攔交給上位層,j 而一方面,若非給自已’則什麼也不必做。 判斷的結果為,於判斷為拒絕音頻群&組位置之變更 之場合(步興S203 ’NO),在其通訊裝置係產生顯示音頻變 更拒絕之資訊’並對於假想主程式來送訊其資訊(步驟 j S204)。一方面,於判斷為不拒絕音頻群&組位置之變更 之場合(步驟S203 ’ YES),在其通訊裝置係移行至後述之 步驟S205之處理。 例如、假想主程式於規定時間内收訊顯示音頻變更拒 絕之資訊之場合(步驟S104,yes),係至少1台之假想主程 式以外之通訊裝置為拒絕音頻群&組位置之變更,而在假| ί 想主程式係放棄音頰群&組位置之變更’並完畢假想主稃| 式處理(步驟S1 0 5)。對此,於假想主程式不收訊於既定時 間内顯示變更拒絕之資訊之場合(步驟sl〇4,Ν0、步驟 S103 ’YES) ’因為所謂之所有的假想主程式以外之通訊裝
468 31 Ο 五、發明說明(17) 置承認音頻群&組位置之變更,所以在假想主程式係產生 提不變更對象之音頻群&組位置之音頻變更指示,並對於 所有的假想主程式以外之通訊裝置,來送訊其指示(步驟i S1 0 6)。因而,將自己之音頻群&組位置變更成在步驟 | !sioi所選擇之音頻群&組位置(步驟! 而且,在步驟S2 0 3之處理中,於判斷假想主程式以外 之通讯裝置為不拒絕音頻群&組位置之變更之場合(步驟 I S20 3,YES),係判斷是否收訊來自其他假想主程式以外之 通訊裝置之變更拒絕(步驟S2〇5),於收訊之場合(YES), I 係不執行音頻之移動即完畢處理。於不收訊之場合(N0) | ,係等待來自主程式之變更指示(步驟S206,N〇),在收訊| 變更指示之階段(步驟S2〇6,YES),並將自己之音頻群& j 組位置變更成變更指示之音頻群&組位置(步驟S207)。 | ' 還有,關於新的連接於傳輸路徑之通訊裝置,因為不! 知道現在通訊所使用之音頻群&組位置,所以立刻使用保 留組並檢索通訊所使兩之音頻群&組位置,以基於其檢索 結杲而執行音頻之移動。而且’音頻之移動為必要之狀 況,通常係因為雜訊導致通訊狀態惡化,並導致產生以一 次之命令即無法收訊之通訊裝置之可能性很高。因此,於 如該場合’係針對在一次無法收訊變更要求和變更拒絕, 而做成可複數次執行變更要求和變更拒絕之送訊。 圖7係顯示一般上之變調方弍之變更方法之流程圖。 首先,在連接於傳輸路徑7上之通訊裝置之雜訊測定 丨 |器9執行雜訊之測定之結果,於判斷在現在之音頻群&組
2111-3354-PF.ptd 第20頁 31 Ο 五、發明說明(18) 位置中通訊之繼續為困難之場合,其通訊裝置係成為變調 方式變更處理中之假想主程式而開始假想主程式處理(步 驟S3 0 0 )。因而,在該假想主程式中之控制電路10係選擇 希望變更之一次變調方式(步驟S3〇1),而將提示其等之變 調方式之變更要求送出至電力線7上(步驟S3〇2)。
ϊ I 其後’假想主程式係於預先所設定之既定時間經過 内’從假想主程式以外之通訊裝置,來判斷是否收訊顯示 變更拒絕之資訊(步驟S3〇3、步驟s3〇4,N0) 3 方面在收訊來自假想主程式之變調方式變更要求 (步驟S40 1,之假想主程式以外之所有的通訊裝置係分別判 -欠變調方式更之可否(步驟S4〇2)。判斷的結果 為,於判斷為拒絕一g ^ ^ . 人變調方式之變更之場合(步驟S403 ,Ν0),在其通訊裝晋 ^ 置係產生顯示變調方式變更拒絕之資 訊,而對於假想主程式详 ^ ^ ^ ^ Λ送訊其資訊(步驟S404)。一方面, m),▲其通訊裝置以!=變更之場合(步驟S4°3, 例如、於假想主之步驟s405之處理。 式變更拒絕之資訊之場_間内㈣顯示變調方 想主程式以外之通訊心(二驟一S3;4,YES),係至少1台假 假想主程式係放棄一次變' _人變調方式之變更,而在 式處理(步驟S305)。對發:〈之變更,而完畢假想主程 不收訊顯示變調方式變更:假想主程式為在既定時間内 NO、步驟S303,ns) H =資訊之場合(步細4, 之通訊裝置承認—次變_方式^之所有的假想主程式以外 8 310 五、發明說明(19) 係產生提示變更後之變調方式之 .、 於所有的假想主程式以外之涓、二更私不,並對 驟S306)。因而,將自己之一吹堪μ + /、訊其扣不(穸 S301所選擇之變調方式(步驟S3〇?)。雙災珉在步驟 而且,在步驟S403之處理伞, 之通訊裝置為不拒絕一次變绅方;1 , Λ 4主程式以外 ςΑη, θ 文奶方式之變更之場合(步驟 S403壯YES),係判斷是否收訊來自其他 外 通訊裝置之變調方式變更柘絕(弗 一式乂外之 〜—祀、步驟S4〇5),於 人 (YES),係不執行變調方式之變更 文2之%, ,、 免更即完畢處理。於不收訊 之場合(N0),係等待來自假相 m心王程式之變調方式變更指 示(步驟酬’N0),在收訊變調方式變更指示之陪段(步 驟S406 ’ YtS),並將自已之—次變調方式變更成變調方式 變更指示之變調方式(步驟S407)。 / 生以 ,I X -} Τίπ --- 私五〜-J Wt* T*L 11X. « 如該場合,係針對在一次無法收訊變更要求和變更 還有,關於新的連接於傳輸路徑之通訊裝置,因為不 知道現在通訊所使用之一次變調方式,所以立刻使用保留 組並檢索通訊所使用之一次變調方式,以基於其檢索結果 而執行變調方式之變更。而且’一次變調方式之變更為必 要之狀況,通常係因為雜訊導致通訊狀態惡化,並導致產 * " 次之命令即無法收訊之通訊裝置之可能性很高。因 此,於 拒絕,而做成可複數次執行變更要求和變更拒絕之送訊。 然而,在上述圖6及圖7所示之音頻移動及變調方式變 更由,即使在某通訊裝置執行變更之判斷之場合’因為在 j連接於傳輸路徑7之所有的通訊裝置也可輸出變更拒絕’
468310 五、發明說明(20) ' -- 所以成為可容易使中斷音頻移動及變調方式變更。因此, 即使傳輸速率多少降低之場合,也早就成為如同在從一個
通訊裝置來之變更拒絕中不執行音頻移動及變調方式變更 之控制。 V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申,立如可經常維持高速率般, 以S /N th可成農嚴家之臨限農^ Λ般,積極地來 比為高的音頻,更進而’不必等待從其他通訊裝置來之拒 絕而移動至其他音頻s藉由經當執行依被最適之音頻之通 訊,而可維持一定之逓i m。 ί • 圖^及圖9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一之流 程圈。在此,係說明關於在定常地執行通訊之狀^下來勃^ 行音頻之移動、即音頻群及組位置之變更之情形\例如、 於以定常地執行通訊之場合’在連接於傳輪路徑7上之所 有的通訊裝置之控制電路1〇中,係執行傳輪路徑7之監視 (圖8、步驟S1)。此時’在控制電路1〇判斷是否有新的連 接於傳輸路徑7之通訊裝置(步驟S61)。於有新的連接於傳 輸路徑7之通訊裝置之場合(步驟S61,Yes),控制裝置10 係將通知命令寫入p〇C(步驟S62),於有訊框送訊要求之場 合則送訊其訊框(圖9、步称S14,Yes、步稀S15),對於新 的連接之通訊裝置予以響應。藉此,對於無法追隨以定常 地執行通訊之通訊裝置之新的連接之通訊裝置,成為可通 知活動音頻組之位置〇還有,該場合,因為不是變更指示 命令之送訊(步称S63 ’No),所以不4行步驟S16以下之處 理。
五、發明說明(21)
一方面’在圖8之步驟S 61之處理中,於無新的連接之 通訊裝置之場合(No),而在控制裝置1〇係是否具有有效音 頻C圖8、步興S2)、即碟認是否破保3條活動音頻所具有之 特足臨限值以上之S / N比(B E R) s例如、於如現在之活動 | 音頻之3條為無法確保特定之臨限值之場合(步驟s2, I Y e s ),而在控制電路1 〇係判斷為無法維持通訊品質,在其-丨 通訊裝置係將使用於S /N比之測定之内部之snr資料緩衝 器(未圖示)予以清除後(步驟S3),執行音頻組之移動(步
驟S4) 。 I ? 在此’執行在同一音頻群内之組位置之移動,例如、 以中位置—高位置—低位置—低位置—中位置之順序執行 音頻組之移動’而在步驟S2之處理中繼續檢測出有效音頻 為止之步驟S1〜S4(步驟S2,No)。還有,移動順序並不 限於此,例如、也可從頻率高之方面依順序移動。 在步驟S2之處理中,於檢測出有效音頻之場合(步驟 S2,No) ’在控制電路1〇係對於在通訊中之音頻組之3條音 I 頻之每一條予以執行SNR資料之平均化(步驟S5),在該狀 態中’例如、判斷是否予以平均1 〇訊框分之SNR資料(步驟 S6)。此時’在未達於1〇訊框之場合(步驟s6,n0),係反 覆執行達於10訊框為止之SI、S2、S5、S6之處理。因而, 在達於10訊框之場合(步驟S6,Yes),在控制電路1Q係臬 於各音頻之SNR資料之平均值、即藉由比較既定之臨限值 (平均值),而確認有效音頻之條數(步驟S7)。還有,在本 I 實施形態中,係並不限於將SNR之平均值做為10訊樞分。 1
五、發明說明(22) | 例如、於有效音頻為2條以上之場合(步驟S7,No '步ί 驟S8) ’而在控制電路1 0係判斷不需做為碹保某程度之s / ί Ν比之音頻移動’而不執行音頻移動,而做為通訊裝置係 再度進入訊框收訊等待狀態(步驟S 1)。一方面,於有效音| |頻為一條之場合(步驟S7,Yes),在控制電路係確認内 [ |部之組移動計數器(未圖示)(步驟§9)。 j 、/‘ \ | 因而’其確認之結果為,若計數器值為2以下(步騍 1 S9,Yes) 5則參考已平均化之snr資料之正均值而判斷良 | 好之音頻組(步驟S12)。其後,將音頻組移動之命令(圖3 之通訊設定變更、指示)寫入於p〇C(步驟S13)。還有,關 |於上述判斷方法則予以後述。而且,確認之結果為,若計 \ 數值為3(步驟S9,No),則在控制電路10係判斷於現在通 ! 訊中之音頻群内無可維持通訊品質之音頻組,並參考已平 I |均化之SNR資料之平均值而判斷良好之音頻群(步驟si〇), | 其後,將音頻組移動之命令(圖3之通訊設定變更、指示) 寫入於P0C(步騍S11)。 在該狀態(將音頻組或音頻群之移動命令寫入於p〇C之 I 狀態)中,控制電路1 0係對於該當通訊裝置予以判斷是否 具有訊框送訊要求(是否送訊使用者資料),於有之場合 (圖9、步驟S14,Yes),在其通訊裝置中’係與通常之訊 框一起,送訊預先所設定之P0C(變更指示)(步驟S15、步 驟S 63,Yes),更進而,執行組移動計數器之值加1(步驟 | S16)、即SNR資料緩衝器之清除(步驟S17) ’並於執行音頻 | I移動後(步驟s 1 8 ),而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圖8、步驟 |
2111-3354-PF.ptd 第25頁 4 6 8 3 10 —___ 五、發明說明(23) si)。因而,在太實施形態中,於自通訊裝置無意思送訊 使闬者資料之場合(圖9、步騾SM,N〇)係不執行&音頻移 | 動。還有’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為消除浪費之送訊,所以| ;僅於對自通説裝直有ifl框送訊要求之場合,送訊含有p Q C ί 之訊框。/ | 一方面,在前述狀態中,於對自通訊裝置產生訊框送| |訊要求之前’於收訊來自其他之通訊裝置之魬變更指示訊j j框之崎〇(步轉S14 ’No、步驟S19 :Yes) >並在其通訊裝 j 置執行SNR資料緩衝器之清除(步驟S17),而於執行音頻組j 移動後(步驟S1 8 ),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圖8、步驟 S1)。而且,在前述狀態中,於對自通訊裝置產生訊框送 訊要求之前’於收訊來自其他之通訊裝置之群變更指示訊
j框之場合(步驟S14,No '步驟S19,No '步驟S20,Yes), S 並在其通訊裝置執行SNP資料緩衝器之清除(步驟S2〗)·而| 於執行音頻組移動後(步騍S22),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 | (圖8、步驟Si) = « j i 還有’圖8所示之通訊方法係僅於具有依據活動音頻 之變更指示之場合’為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移動之變更 指示反應型’而且僅於具有訊框送訊要求之場合,可稱為 對新的連接之通訊裝置執行響應之送訊要求等待型t ! 其次’簡單說明前述步驟S12之處理中之音頻組移動 方法。例如、音頻組係參考⑽只資料之平均值,並移動至 S_NR之數值為良好之方面。還有,於SNr資料之平均值為相 同之場合’例如、係移動向高頻侧。具體說來’例如、於
1^8310 五、發明說明(24) 現在之音頻組在中位置,且S /N比之測定結果為[* * 1 ] 之場合’在控制裝置丨0係判斷頻率較高之音頻之S /N比為 良好’並使音頻組移動於高位置。但是,*係表示無效音 : 頻’ 1係表示有效音頻。而且,於現在之音頻組在中位 j
I 置’且s /N比之測定結果為[* i * ]之場合,在控制裝置 ί 1 〇係使音頻組移動於S / Ν比為良好之方面。而且,於現在 之音頻組在中位置,且S /Ν比之測定結杲為[1 * * ]之場 合’在控制裝置1 0係判斷頻率較低之S /Ντ比為良好,而使 |音頻組移動於低位置。 j 以同樣之基準’例如、在現在之音頻組在高位置,且I s /N比之測定結果為[* *丨之場合,在控制裝置丨〇係在 i 該音頻群内不移動音頻組。而且:於現在之音頻組在高位 j 置’且S /N比之測定結果為[* 1 * ]之場合,在控制裝置 10係使音頻組移動於S/N比為良好之方面。而且,於現在 之音頻組在高位置,且S /N比之測定結果為[1 * * ]之場 合’在控制裝置1 0係判斷頻率較低之S 比為良好,而使 音頻组移動於中位置。 以同樣之基準’例如、在現在之音頻組在低位置,且 s /N比之測定結果為[* * 1 ]之場合,在控制裝置1 〇係判 斷頻率較高之音頻之S/N比為良好,並使音頻組移動於中 位置3而且,於現在之音頻組在低位置,且S /N比之測定 結杲為[* 1 * ]之場合=在控制裝置1 〇係使音頻組移動於S ί /N比為良好之方面。而且’於現在之音頻組在低位置, j 且S / N比之測定結果為[1 * * ]之場合’在控制裂置ί 〇係 i
2111-3354-PF.ptd 第27頁 五、發明說明(25) 在該音頻群内不移動音頻組。 因此,因為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可容易執行至最適之 組位置之移動,所以經常可以最適之條件來執行資料通 訊。 ^ j 如此而來,在本實施形態中,連接於傳輸路徑7之所 |有的通訊裝置無法輸出變更拒絕’更進而以經當可維持高 |速率、及S /N比可成為既定之臨限值以上般地可積極地來 丨檢測出S /N比較高之音頻’而在被檢測击之階段來執行音 頻移動’而為了可經常執行依據最適之音頻之通訊,所以 即使在雜訊影響很大之通訊環境下,也不會使特性劣化, i而成為可經常錐持一定之通訊品質在报高之水準上。 還有,圖10及圖11係與圖8及圖9為同樣,在以定當地 執行通訊之狀態中,雖為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變更之通 訊方法’但僅於具有依據活動音頻之變更指示之場合,即 使為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移動之變更指示反應型,且無 訊框送訊要求,也可為對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執行響應 之即應型(例2)。 - 例如、於在圖10及圖Π中以定常地執行通訊之場合, 在連接於傳輸路徑7上之所有的通訊裝置之控制電路10係 執行傳輸路徑7之監視(圖10、步驟S1)。此時,在控制電 路10係判斷是否有連接於傳輸路徑7之通訊裝置(步驟S61 )。於有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步驟S61,yes),控制裝 置10係將通知合令寫入POC (步騍S6 2) >即使無訊框送訊要 求’也可送机其訊框(步驟S64) 5而對新的被連接之通訊
21U-3354-PF.ptd
468310 五、發明說明(26) 裝置予以響應。還有,因為關於其他步驟係為與圈8及圖9 為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
而且,圖12及圈13也與圖10及圖11為同樣(與圈8及囷 9也為同樣),在以定常地執行通訊之狀態中,係為執行音 頻群及組位置之變更之通訊方法,但是,圖12及圖13係不 限於依據活動音頻之變更指示,而為對應於活動音頻及保 留音頻之所有的控制命令來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移動之 I i 追蹤反應型,且為僅於有訊框送訊要求之場合,對新的被 | 連接之通訊裝置來執行響應之送訊要求等待型(例3)。 | 例如、於在圖12及圖13以定常地執行通訊之場合,在 | 被連接於傳輸路徑7上之所有的通訊裝置之控制電路1〇係 執行傳輸路徑7之監視(圖12、步驟S1)。此時,在控制電 路10係判斷是否有新的被連接於傳輸路徑7之通訊裝置(步 驟S61)。於有新的被連接於傳輸路徑7之通訊裝置之場合 (步驟S61,Yes),控制裝置1〇係將通知命令寫入P〇c (步 称S62) ’而於有訊框送訊要求之場合則送訊其訊框(圖 13、步驟S14,Yes、步驊S1 5),並對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 置予以響應。 / 一方面’在圖12之步驟S61之處理中,於無新的被連 接之通訊裝置之場合(No) ’在控制裝置10係判斷是否自通 訊裝置之現在設定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收訊之訊框之設定 為相同(圖13、步驟S71)。例如、不相同之場合(步驟 S71,Νο),在控制裝置1〇係執行SNR資料緩衝器之清除(步 驟S72),並於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移動後(步驟j,
^68310__ 五、發明說明(27) 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圖12、步驟S1)。而且,在為相同 之場合(圖1 3、步驟S71,Yes),而在控制裝置1 0是否存在 有效音頻(圖1 2、步驟S 2 ),即確認是否確保3條活動音頻 為某特定之臨限值以上之S比(BER)。還有,關於其他 丨 步驟,因為與前述之圖8及圖9為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j 而且’圖14及圖15也舆圖8〜圖13為同樣,在以定當[ 地執行通訊之狀態中’來執行音頻組及纪位置之變更之通丨 訊方法。但是,圖14及圖15係不限於依據活動音頻之變更 指示,而為對應於活動音頻及保留音頻之所有的控制命令 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移動之追蹤反應型,且為即使無訊丨 框送訊要求,而對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來執行響應^即 應型(例4)。關於圖14及圖15之通訊方法,因為係為前靖/ 之圖10及圖Π '以及圖12及圖13之組合,所以給予相同〜之 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 以上 前說明之 在實 上般,積 之階段可 訊環境下 品質於高 移動,而 以既定之 之水準上 ,即使在圖1 0 圖8及圖9 施形態一 極地來檢 立刻執行 ,也不會 水準上。 可選擇不 基準來選 所示之 中5係 測S /N 音頻移 使特性 在本實 同之耐 擇此, 圖15之通訊方法,也可得到先 通訊方法為相同之效果。 以S / N比可忐货 a t '攻為既定之臨限值以 =為高的音頻’而藉由在被檢測 :’即使在雜訊之影響很大之通 劣化’而可鍊参& + . '常維持一疋之通訊 施形態中,f & 尺違而加上上述音頻 雜訊性之—攻 人變調方式,並藉由 而可維持—定+ ,。田 〜通訊品質在更高
2111-3354-PF.ptd 第30頁 468 310 五、發明說明(28) " " ί 圖16、圖丨7'及圏18係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實施| 形態二之流程圖。在此,在以定常地執行通訊之肤態中,| 說明關於執行音頻群及組位置之變更、及執行一次變調方 式之變更之場合。還有’關於本實施形態中之通訊裝置之 I構成,因為係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一之構成為同樣,所以給 I予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而且,即使關於與實施形態I 一之圖8及圖9所示之流程圈為相同之步驟,也給予相同之| 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 | 例如、在圖16之步驟7之處理中,有效音頻為1條之場 合C圈16、步驟S7,Yes),在控制電路1〇係確認内部之组 移動計數器(未圖示)(步驟S9)。因而,其確認之結果,若 訂數器值為2以下(步驟S9 ’ Yes ),則在控制電路ί 〇係執行| 與實施形態一為同樣之處理。一方面,讀認之結果為,若j 計數器值為3(步驟S9,No) >則在控制電路1〇係判斷於現 在通訊中之音頻組内無可維持通訊品質之音頻組,而依音 頻群#〇 — #2----^ #15之順序來變更音頻群(圖18、 步驟S31)。 ^ 因而,於現在之音頻群為#0〜#14之場合(步驊 S31 ’No),在控制電路1〇係選擇現在通訊中之音頻群之下 一個音頻群(圈16、步驟S10),其後,將音頻群移動之命 令(圈3之通訊設定變更、指示)寫入p〇C(步驟SI 1 ) » —方 面’於現在之音頻群為#15之場合(圖18、步驟S31,
Yes) ’在控制電路1〇係確認現在之一次變調方式為何(步 j 驟S3 2)。還有,在本實施形態中,一次變調方式為依 !
2!?l-3354-?F.ptd 第31頁 4 6 8 31 0 ______ 丨 五、發明說明(29) DQPSK —DBPSK —DBPSK+時間分集—·.之順序來加以設定。
其結果為,若現在之一次變調方式為DQPSK(步騍 I
S32 ’ No) ’則在控制電路1 〇係以可將變調方式變更為 I DBPSK般地來加以控制,並锊變調方式變更之命令(圖3之 I |通訊設定變更、指示)寫入p〇C(步驟S34 )。而且,若現在 | |之一次變調方式為DBPSK(步驟S32,No),則以可將變調方 i式變更為DBPSK+時間分集般地加以控制,並將變調方式變 更之命令(圖3之通訊設定變更、指示)寫入p〇c(步驟S34) j 。一方面,若現在之一次變調方式為DBPSK+時間分集(步 | 驟S3 2,No),則將變調方式及音頻組位置返回成保留值 (音頻組#0 ’ 一次變調方式:DQPSK),並將其内容寫入 P0C(步驟S33)。 〆 在該狀態(於P0C寫入音頻組或音頻群之移動命令之狀 態)中,控制電路10係與實施形態一為同樣,對該當通訊 j 裝置予以判斷是否有訊框送訊要求(是否送訊使用者資料)| ’於有之場合(圖17、步轉S14 *Yes),在其通訊裝置中,j
係連同通常之訊框一起,予以送訊預先所設定之p〇C (步雜S1 5) ’更進而,執行組移動計數器之值加丨(步驟 S16)、及SNR資料緩衝器之清除(步驟S17),於執行音頻移 動之後(步驟S18),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步驟S16、步 驟si) 。 l j 一方面’在前述襞態中’於對自通訊裝置產生訊框送| 訊要求之前’於收訊來自其他之通訊裝置之組變更指示訊 框之場合(圖17、步驟S14,No、步驟S19,Yes),在其通
468310 五、發明說明(30) --- 訊裝置中’係執行SNR資料緩衝器之清除(步驟SI 7),於執 行音頻移動之後(步驟S1 8 ),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步驟 i S16、步驟S1)。而且,在前述裝態中,於對自通訊襄置產 j生訊框送訊要求之前,於收訊來自其他之通訊裝置之群^ |更指示訊捏之場合(圖1 7、步驟S1 4,N 〇、步驟S1 9,N 〇、 I步驟S20,Yes),在其通訊裝置中,係執行SNr資料緩衝器 之清除(步驟S21 ) ’於執行音頻移動之後(步驟S22),返^ 訊框收訊等待狀態(步驟S16、步驟S1)。更進而,在前述 裝態中’於對自通訊裝置產生訊框送訊要求之前,於收訊 來自其他之通訊裝置之群一次變調方式要求訊框之場合 (圖17、步驟S14 ’ No '步騍S19,No、步驟S20,No、步轉 S41,Yes) ’在其通訊裝置中,係執行資料緩衝器之清 除(步驟S 42) ’於執行音頻移動及一次變調方式變更之後 (步驟S43),返回訊框收訊等待狀態(步驟S16、步驟si )。 如此而來,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以S/N比可成為既定 之臨限值以上般’積極地來檢測S /N比為高的音頻,而以 在被檢測之階段可立刻執行音頻移動,面可經常執行依據 最適音頻之通訊,更進而可選擇不同之耐雜訊性之一次變 調方式,而藉由以既定之基準來選擇此,即使在雜訊之影 響很大之通訊環境下’也不會使特性劣化,而可維持一定 之通訊品質在更高之水準上。 | 還有’圖1 9及圖2 0係與圖1 6及圖丨7為同樣’在以定常 |地執行通訊之狀態中’雖為執行音頻群、組位置、及一次 !變調方式之變更之通訊方法,但僅於具有依攄活動音頻之
2UU3354-PF.ptd 第33頁
2in-3354-PF.ptd 第34頁 4 6 8 3 1 0 五、發明說明(32)
調方式之變更之情形。而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關於依 據新的被連接於傳输路徑之通訊裝置之音頻群、組位篆' I |及一次變調方式之變更動作。 〆 I
I 圖2 5係有關於通訊方法之實施形態三之流程圖。還 I |有,本實施形態係進入至實施形態一 '及二中所說明之流 程圖之前之動作,在該流程圖為完畢之階段,係成為巧*執 |行圖8、圖1〇、圖12、圖14、圖16、圖19、圖21、及圖23 j之步驟Ϊ之處理。而且,因為圖25之流鋥圖係對應於實施 I 形態二,所以於使對應於實施形態一之場合,係不執行步 驟S54中之—次變調方式之變更動作。 某通 入電源, S51),其 在該初期 之保留音 入等待狀 例如 一收訊保 解其内容 音頻群、 而,在該 一方 ,No、步 而無法收 訊裝置被連接於傳輸路徑7,只要一在該狀態投 則首先在其通訊裝置來執行初期化(圖25、步驟 後、進入訊框收訊等待狀態(步驟S52)。還有, 化中’係執行後述之計時器 '以及圖4和圖5所示 頻群集保留組位置之設定。而且,在通訊裝置進 態之階段予以開始計時器。 以 、於計時器之值T為既定之值T1以下之時,只要 留音頻組之訊框(步驟S53),則在控制電路係理 並於現在通訊中之活動音頻組之位置,來執行 組位置、及一次變調方式之變更(步驟S54)。因 狀態中’該通訊裝置係進入訊框等待狀態。 面’等待保留音頻組之收訊(步驟S52、步驟S53 驟S5d ·Νο),即使計時器之值τ超過既定之值u 訊保留音頻組之訊框之場合(步驟S53,Ν〇、步驟
"llaaleSj杠控制電路10係判斷是否有訊框送訊要求(步 j要求(步驟s56,N〇),則再度進入訊框收訊 他Γ/ ^若有要求(步驟叫,^),則送訊於初 二1 J =疋,音頻組之訓框(步驟S5.7),在該裝態中, '1 ^ 1係連入定長的訊框等待狀態(圖8、圖1 G、圖 ^圖4丄圖1K、圖19、圊21、及圖23,步驟S1)。還 ,在以疋常地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係做為對來 自該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之送訊訊框之響應,而將通知 命令寫入POC,並送訊其訊框。因此,新的被連接之通訊 裝置係成為可追蹤其他通訊裝置之變更(音頻群、組位 置、及一次變調方式)。 / 如 訊裝置 之位置 態,因 變調方 音頻之 如 路徑之 而,可 較高之 經常地 此在雜 而可得 此而來 ,也可 ,更進 為也可 式之變 追蹤成 以上所 所有的 以經常 音頻, 執行依 訊之影 到可經
2m-3354.PF.ptd
,在本實施形態中,即 藉由確認保留音頻而可 而’即使在通訊非執行 執行活動音頻組織音頻 更,所以成為容易地對 為可能。 V 做之說明,若依據本發 通訊裝置無法輸出變更 可維持較高速率般地, 並以在被檢測之階段來. 據最適之音頻之通訊。 響很大之通訊環境下, 常維持一定之通訊品質 第36頁 使在新的被連接之通 容易地知道活動音頻 在傳輸路徑上之狀 群、組位置、及一次 其他通訊裝置之活動 明,則被連接於傳輸 拒絕之資訊,更進 積極地檢測出S / Ν比 執行音頻移動,而可 因此,而達成所謂即 也不會使特性劣化, 在高水準上之通訊方
之發明,即 留音頻而可 電源投入時 以依據自己 音頻群 '及 到對其他通 果。 v 明,則經常 來檢測S /N 執行音頻移 進而,可選 之基準來選 之通訊環境 之通訊品質 使在新 容易地 ’通訊 之通訊 組位置 訊裝置 以S /N 比為高 動,而 擇不同 擇此。 下,也 在更高 五、發明說明(34) 法之效果。 若依據其次 也可错由讀認保 更進而,即使在 之狀態中,也可 I 行活動音頻組之 所謂可容易地得 之通訊方法之效 若依據本發 以上般,積極地 測之階段可立刻 音頻之通訊,更 方式,並以既定 雜訊之影響很大 得到可維持一定 果。 若依據其次 也可藉由確認保 更進而,即使在 之狀態中,也可 行保留音頻組之 而達成所謂可容 以追縱之通訊方 若依據其次
21!l-3354-PF.ptd 第37頁 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 知道活動音頻之位置, 未能執行在傳輸路徑上 裝置之訊框送訊,來執 之變更。藉此,而達成 之活動音頻可予以追縦 比可成為既定之臨限值 的音頻,而藉由在被檢 經常地執行依據最適之 之耐雜訊性之一次變調 因此,達成所謂即此在 不會使特性劣化,而可 水準上之通訊方法之效 之=明’即使在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 留曰頻而可谷易地知道活動音頻之位置, 厂原技入8τΓ ’通訊未能執行在傳輸路徑上 =依據自已之通訊裝置之訊框送訊,來執 ^頻,、及一次變調方式之變更。因此, 易地得到對其他通訊裝置之活動音頻可予 法之效果。 之發明’則藉甴依DQPSK、DBPSK、DBPSK +
時間分集之順序來選擇—次變 考慮特性和簡易性,進而可以 調方式之效果。 V 若依據其次之發明,則藉 !組之位置依照從頻率低之方向 移動,而達成所謂無洩漏並具 動成為可能之效果。
I I 若依據其次之發明,則基 認結果,而藉由以良好之音頻 位置移動,而達成所謂到達最 能之效果= 若依據其次之發明,則藉 順序移動,而達成所謂無洩漏 i組移動成為可能之效果。 若依據其次之發明,則對 訊之通訊裝置之新的被連接之 能通知活動音頻組之效杲。 若依據本發明,則經常以 可成為既定之臨限值以上般, 音頻’而在被檢測之階段可立 執打依據最適之音頻之通訊。 之影響报大之通訊環境下,也 j可經常地維持一定之通訊品質 果。 調 方 式 5 而 達 成 所 謂 成 為 可 效 牽 良 好 地 來 執 行 所 有 的 變 j 由 使 在 同 -- 音 頻 群 内 之 音 1 頻 或 頻 率 高 之 方 向 之 m 序 爽! 效 率 性 地 使 所 有 的 音 頻 組 移i 於 是 否 確 保 特 定 之 基 進 之 1 確丨 可 成 為 中 心 般 地 使 音 頻 組 之丨 適 之 音 W 頻 組 之 移 動 更 成 為 •T i 可 1 由 使 音 頻 群 依 音 頻 群 號 碼 之 並 具 效 率 性 地 使 所 有 的 音 頻 於 法 «· 追 蹤 以 定 常 地 執行 通 通 訊 裝 置 可 達 成 所 謂 成 為 可 維 持 高 速 率 並 以S/N 比 積 極 地 來 檢 測S /N 比 為 高 的 刻 執 行 音 頻 移 動 > 而 經 常 地 因 此 達 成 所 謂 即 此 在 雜 訊 不 會 使 特 性 劣 化 而 可 得 到 在 高 水 準 上 之 通 訊 裝 置 之 效
2111-3354-PF.ptd 38頁 468310 五、發明說明(36) --- 若依據其次之發明’卽使在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裝置, 也可藉由確認保留音頻而可容易地知道活動音頻之位置, 更進而,即使在電源投入時,通訊未能執行在傳輸路徑上 i之肤態中,也可以依據自己之通訊裝置之訊框送訊,來執 行活動音頻組之音頻群、及組位置之變更。因此,而達成‘ j 所謂可容易地得到對其他通訊裝置之活動音頻可予以5縱| 之通訊裝置之效果。 u j 若依據本發明’則經常以S /N比可成為既定之臨限值 以上般’積極地來檢測s /N比為高的音頻,而以在被檢測 之階段可立刻執行音頻移動,而經常地執行依據最適之音 頻之通訊,更進而,可選擇不同之耐雜訊性之一次變調^ 式,並以既定之基準來選擇此,因此,達成所謂即此在雜 訊之影響很大之通訊環境下’也不會使特性劣化,而可^ 到可維持一定之通訊品質在更高水準上之通訊裝置之效- 果。 v_ ^依據其次之發明’即使在新的被連接之通訊袭置, 也可藉由確認保留音頻而可容易地知道活動音頻之位晉, 更進而,即使在電源投入時,通訊未能執行在傳輸路^上 之狀態中’也可以依據自己之通訊裝置之訊框送訊來i 行活動音頻組之音頻群' 組位置、及一次變調方式之變*^ 更β因此’而達成所謂可容易地得到對其他通訊裝置之活 動音頻可予以追蹤之通訊裝置之效果4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之所述,有關本發明之通訊方法及通訊裂置係
468310 五、發明說明(37) 對於使用具有可接受雜訊之影響之傳輸路徑之通訊為有 甩 > 特別是,為適於以使用既存之電力線(電線)而執行資 料通訊之電力緩數據機。
2111-3354-PF.ptd 第40頁

Claims (1)

  1. 468310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種通訊方法,以做為在被達接於傳輸路徑上之複 i數個通訊裝置間執行之資料通訊之通訊方式:藉由採闬多 !重載波變調解變調方式,並選擇雜訊影響較少之音頻,而 I i可維持一定之通訊品質, ! 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音頻組移動步驟,在定常地執行通訊之狀態中來 丨執行傳輸路徑之監視,於無碹保某特定之基準之音頻之場 ι| i合,判斷為無法維持通訊品質並以既定之方法來執行音頻 i 丨組之移動; \ I 第二音頻組移動步驟,於具有確保前述某特定基準之 f 既定個數以上之音頻之場合,判斷為可維持通訊品質而不 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一方面,於在確保前述基準之音頻為 既定個數未滿,且藉由在同一音頻群内執行音頻組之移動 !而判斷為可維持通訊品質之場合,以既定之方法執行音頻 [ |組之移動;及 音頻群移動步驟,於在前述同一音頻内即使執行音頻 組之移動也判斷為無法維持通訊品質之場合,以既定之方 法執行音頻群之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包 括: 變更步驟,於電源投入時,藉由監視被寫入現在通訊 j中之音頻組位置之固定音頻組,而認識現在之狀態,並變 更音頻組為其狀態;及 訊框送訊步驟,於未收訊前述固定之音頻組之場合,
    211l-3354'PF.pld 第41頁 468310
    六、申請專利範圍 使用於初期化時所設定之音頻組來執行訊框之送訊,並等 待來自其他通訊裝置之響應。 ί 3 ·如由請真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士,更 進而包括:一次變調方式選擇步驟,可選擇不同之耐雜訊 性之一次變調方式,即使在前述同一音頻群内執行音頻組 之移動,並且即使執行前述音頻群之移動,也判斷為無法 維持通訊品質之場合,以既定之基準,來選擇任何之一次 變調方式。 4. 如申請鼻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包 | 括: | 變更步驟,於電源投入時,藉由監視現在通訊中之音 頻組位置及一次變調方式所寫入之固定之音頻組,而認識 現在之狀態,並變更音頻組位置及變調方式為其狀態;及 訊框送訊步驟,於不收訊前述固定之音頻組之場合, 使用初期化時所設定之音頻組來執行訊框之送訊,並等待 丨 來自其他通訊裝置之響應= !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在 | 前述一次變調方式選擇步驟,依據DQPSK、DBPSK、BPSK + 時間分集之順序來選擇一次變調方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在 前述第一音頻組移動步驟,使於同一音頻群内之音頻組之 丨 * | I位置以從頻率之較低方面、或較高方面依順序來移動。I i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在 ! ! 丨前述第二音頻組移動步驟,基於是否確保前述特定之基準 丨
    2111-3354^PF.ptd 贫42頁 4 68 3 1 Ο 六、申請專利範圍 -- _ =認結果’以良好之音頻成為中心般地,移動音頻組之 8立如中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通 前述音頻群移動步驟,依奋镅經缺 T 在 位置。 伙3頗%唬碼之順序移動音頻群之 ”二專利窥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 的被連接之通訊努詈夾 “ . - 通訊所使用之音頻細^資1裝哉矾框之場合,使關於現在 Η. -種通气"資1裝載於固定之音頻組而送訊。 載波變調解變為通訊方^藉由採用多重 持—定之通Ϊ =式,並選擇雜訊影響較少之音頻,而维 其特徵在於: 在疋常地勃ί-、其 於無確保某特定訊之狀態中來執行傳輸路徑之監視, 訊品質並以既定 準之音頻之場合,判斷為無法維持通 於具有確仅i方法來執行音頻組之移動; 場合,判斷為某特定基準之既定個數以上之音頻之 方面,於在確C ~通訊品質而不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一 在同一音頻群內基準之音頻為既定個數未滿,且藉由 質之場合,以既ί行音頻組之移動而判斷為可維持通訊品 於在前述同^之方法執行音頻組之移動;及 無法維持通訊i=音頻内即使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也判斷為 動。 貝之場合,以既定之方法執行音頻群之移 u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
    2111-3354-PF.ptd 第43頁 ^ ^-8 3 1 η 六、申請專利^ ' ' — 於電源投入時,藉由監視被寫入現在通訊中之音頻虹位置 之固定音頻組,而認識現在之狀態,並變更音頻組為 態;及 於未收訊前述固定之音頻組之場合’使用於初期化時 所設定之音頻組來執行訊框之送訊,並等待來自其他通訊 裝置之響應。 °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 更進而可選擇不同之耐雜訊性之一次變調方式’即使在前 述同一音頻群内執行音頻組之移動’並且即使執行前述音 頻群之移動,也判斷為無法維持通訊品質之場合,_以既定 之基準’來選擇任何之一次變調方戍° 1 3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 於電源投入時’藉由監視現在通訊中之音頻組位置及一次 變調方式所寫入之固定之音頻組,而認識現在之狀態,並 變更音頻組位置及變調方式為其狀態;及 於不收訊前述固定之音頻組之殤合’使用初期化時所 設定之音頻組來執行訊框之送訊’炎等待來自其他通訊裝 置之響應。
TW089114814A 1999-09-17 2000-07-25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46831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454599A JP3285850B2 (ja) 1999-09-17 1999-09-17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PCT/JP2000/004289 WO2001022635A1 (fr) 1999-09-17 2000-06-29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68310B true TW468310B (en) 2001-12-11

Family

ID=1740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14814A TW468310B (en) 1999-09-17 2000-07-25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680979B2 (zh)
EP (1) EP1133092A4 (zh)
JP (1) JP3285850B2 (zh)
KR (1) KR100387749B1 (zh)
CN (1) CN1321377A (zh)
CA (1) CA2349164A1 (zh)
IL (1) IL142814A0 (zh)
NO (1) NO20012151L (zh)
TW (1) TW468310B (zh)
WO (1) WO20010226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5850B2 (ja) 1999-09-17 2002-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1333053A (ja) * 2000-05-19 2001-1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DE10063675C1 (de) * 2000-12-20 2002-06-20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auf wenigstens einer elektrischen Energieversorgungsleitung
US7023798B2 (en) * 2000-12-27 2006-04-04 Wi-Lan, Inc. Adaptive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188373B1 (es) * 2001-05-25 2004-10-16 Diseño De Sistemas En Silencio, S.A. Procedimiento de optimizacion de la comunicacion para sistema de transmision digital ofdm multiusuario sobre red electrica.
FR2826208B1 (fr) * 2001-06-19 2003-12-05 Thales Sa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audio ou phonie
JP2003224499A (ja) * 2002-01-31 2003-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機器装置
JP3835759B2 (ja) 2003-04-08 2006-10-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外施設・車両間通信装置及び車両外施設・車両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車両外施設・車両間通信装置を用いた通信方法
ES2418356T3 (es) * 2003-07-25 2013-08-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Aparato y método para transmisión/recepción multiportador con evaluación de calidad de transmisión
US7903538B2 (en) * 2003-08-06 2011-03-0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to select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P1683317B1 (en) 2003-09-19 2010-11-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JP4970954B2 (ja) * 2003-12-23 2012-07-11 エスティー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通信プロトコル物理層の動作がダイナミックに選択可能である電力線通信装置
US11152971B2 (en) * 2004-02-02 2021-10-19 Charles Abraham Frequency modulated OFDM over various communication media
JP2006101487A (ja) * 2004-09-02 2006-04-1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並びに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
US7391317B2 (en) 2004-09-08 2008-06-24 Sati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igital data over various communication media
US8126065B2 (en) * 2005-03-23 2012-02-28 Sony Corporation Automatic power adjustment in powerline home network
KR100928416B1 (ko) * 2005-04-25 2009-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더 콘트롤 시스템
US7907509B2 (en) * 2005-05-26 2011-03-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756942B2 (en) * 2005-07-21 2010-07-13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aster component in multiple home networks
WO2007055399A1 (en) * 2005-11-10 2007-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US7876717B2 (en) * 2005-12-09 2011-01-25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ccess in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PLC) network
GB2443009A (en) * 2006-10-17 2008-04-23 Siconnect Ltd Optimising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power line communiation system
JP5032878B2 (ja) * 2007-04-06 2012-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保守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KR101115520B1 (ko) * 2008-12-23 2012-02-27 전자부품연구원 자기장 기반의 저주파 대역(~300㎑) 무선통신의 물리계층 구성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실행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되어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US8391399B2 (en) * 2009-05-13 2013-03-05 Elbit Systems Of America, Llc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system with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US20120027062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tting an adaptive frequency band for power line communciation
JP5498475B2 (ja) 2011-12-27 2014-05-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616376B2 (ja) 2012-02-10 2014-10-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722849B2 (ja) 2012-09-03 2015-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751267B2 (ja) 2013-02-08 2015-07-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レーブ装置
JP5987732B2 (ja) 2013-03-04 2016-09-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子機器
JP2015023477A (ja) * 2013-07-20 2015-02-0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90962B2 (en) * 2013-10-01 2018-10-02 Zte Corporation In-band signaling for reconfiguring software defined optics
US20230199456A1 (en) * 2021-12-17 2023-06-22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estimating distance with transmitted frequency se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31437B1 (ko) 1995-06-30 2002-08-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엠.티.시스템에서적응형비트교환방법및장치
CA2214934C (en) * 1996-09-24 2001-10-30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US6175550B1 (en) * 1997-04-0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ith dynamically scal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0045763A (ja) 1998-07-31 2000-02-15 Chuo Spring Co Ltd ディーゼル用触媒コンバータ
JP3596321B2 (ja) * 1998-09-21 2004-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線搬送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JP2000216752A (ja) * 1998-11-20 200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CN1296682A (zh) * 1998-12-17 2001-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JP3279277B2 (ja) * 1999-02-19 2002-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JP2001036497A (ja) * 1999-07-19 2001-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3285850B2 (ja) 1999-09-17 2002-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1111518A (ja) * 1999-10-04 2001-04-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1197146A (ja) * 2000-01-12 2001-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1268045A (ja) * 2000-03-21 2001-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094526A (ja) 2001-04-06
EP1133092A1 (en) 2001-09-12
EP1133092A4 (en) 2006-08-02
NO20012151L (no) 2001-07-16
KR100387749B1 (ko) 2003-06-18
US20010028678A1 (en) 2001-10-11
CN1321377A (zh) 2001-11-07
CA2349164A1 (en) 2001-03-29
WO2001022635A1 (fr) 2001-03-29
KR20010081023A (ko) 2001-08-25
NO20012151D0 (no) 2001-05-02
US6680979B2 (en) 2004-01-20
JP3285850B2 (ja) 2002-05-27
IL142814A0 (en) 200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68310B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406986B (zh)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JP2018512755A5 (zh)
US201101050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presence of an incumbent signal on a secondary radio channel
JPS60113555A (ja) データモデム
US201600145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luetooth load
RU2008145703A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терминалу доступ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доступе
CN107396455A (zh) 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Vu-Van et al. A sequential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scheme based on cognitive user reputation
CN10407954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管理服务器
WO2013189263A1 (zh) 在移动终端中监控api函数调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18585A (zh) 一种基于多系统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5800B (zh) 信息的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4185057B (zh) 一种Wi‑Fi Display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509170B (zh) 用于临近服务的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80255111A1 (en) Audio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CN105634931B (zh) 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及即时通讯服务器
JP2007181233A (ja) 通信方式選択方法、通信方式選択装置及び通信方式選択プログラム
CN10981948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189817A (zh) 群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互联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14327911A (zh) 分布式服务集群的异地多活实现方法及分布式服务系统
WO2015123877A1 (zh) 一种发现资源时频跳转方法及终端
Vu‐Van et al. A cluster‐based sequential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scheme utilizing reporting framework for cognitive radios
WO201620186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48074A (zh) 一种通信共享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