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25444B - Reciprocating hydroenhancement system - Google Patents

Reciprocating hydroenhancement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25444B
TW425444B TW087112323A TW87112323A TW425444B TW 425444 B TW425444 B TW 425444B TW 087112323 A TW087112323 A TW 087112323A TW 87112323 A TW87112323 A TW 87112323A TW 425444 B TW425444 B TW 4254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patent application
hydraulic
item
hydrom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2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aul F Zolin
Original Assignee
Valme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met Inc filed Critical Valmet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25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254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9/00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textile fabric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8/00Needling machines
    • D04H18/04Needling machines with water je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1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32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open-width materials backwards and forwards between beaming rollers during treatment; Jiggers

Description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25444 Α7 Β7 五、發明説明(f ) 發明背景 1 發明之領崎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循環式水力增質(增加質量)系統 ,尤其與一種水力增質裝置及方法有關。該裝置具有更高 的效率以及更強的紡織品成型能力方面的靈活性’並且與 標準的水力增質系統相比尺寸有所減小。 2.前技之說呷 在傳統的水力增質處理過程中’不織布的纖維網是放 在一種”絞纏,,襯墊網上用高壓流體來處理的β典型情況 是’襯墊網是設置在一個鼓或一個連續平坦的傳送帶上。 該傳送帶上橫置一系列加壓流體泵用以將織物幅中的纖維 絲間縫隙部份絞纏成密實均勻的纖維組和結構。”絞纏” 受流體泵系列運作的影響,這些流體泵能夠引起纖維網中 的每一條纖維絲移動到織物幅中纖維絲間縫隙處”絞纏” 並交織》 在專用於紡織品時’ ”水力增質”一詞用於描繪利用 水力來增加紡織品質量的處理過程。水力增質是透過將紡 織品暴露於一系列作用於形成織物的織線上的高壓水泵之 下來改變(或者說改善)紡織品的品質β在水力增質處理過 程中,相同或者鄰近織線上的纖維絞纏起來,從而改變織 物的品質(通常的結果是減小了經緯線之間的纖維絲間隙)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楯準(CNS ) Α4规格(2丨Ο X 297公釐) (請先鬩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萸) Γ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I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五、發明説明(>) 0 傳統的連續處理增質系統需用較大數量的壓力水泵以 在一個單一行程中提供所需的質量提高程度。比如一個增 質系統中需要6到以至20個之多的壓力水泵來達到所需的 增質程度是很普通的,結果是泵的數量、水壓和織幅速度 必須隨時調整以適應透過系統的不同的織物。總括來說, 可以設想存在一個模範增質系統,其可在一個單一行程中 有能力提供”最大”程度的質量增加並且在此基礎上,在 任何需要小一些質量增加程度的情況下”退減”(藉由比如 關掉一個或更多泵,降低織幅速度或降低出泵水流壓力ρ 前技中裝置的局限性包括需要巨大的底面積來安裝具 有足夠能力來達到上述”最大”增質値的水力增質處理線 。另外,一旦出現某種紡織品需要超過原設備設計能力的 增質程度的情況,整個產品線將需要調整(即需要加入更多 的泵)’或者紡織品將需要完全的重新處理(即再一次經歷 整條增質生產線)。還有,系統的最大生產能力對於許多小 卷紡織品或只需要非常小的增質程度的生產任務來說,,過 於龐大”。在這些情況下,處理的整體效率(和生產線的體 積相比)相當的低。最後,傳統增質系統的連續性在處理新 一輪已處理織物時會出現問題,因爲應付各種待處理織物 所需增質程度的”檢測”能力幾乎不存在^ 所以,在相關技術中仍存在這種需求,即可以完全給 予織物適當增質程度的更自動化的增質處理程序,用起來 更加高效和經濟。 _____5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訂 425444 A7 B7______ 五、發明説明(々) 發明槪要 本發明與一種循環式水力增質處理過程有關’該過程 在一對張力控制循環轉鼓之間設置的壓力泵數量最少。根 據本發明,兩個轉鼓其中之一或全部可以被張力控制A型 架或其他任何適當的機構代替來支持織物’通常工業中在 處理時支持織物的是A型架。織物被裝上第一轉鼓’從水 力增質泵下面透過,再纏繞到第二轉鼓上(這一過程被定義 成透過系統的第一,或者前向”進程”。一旦織幅被全部 纏繞到第二轉鼓上,反轉過程開始,即織物在第二轉鼓上 解纏,從水力增質泵下面透過,再纏繞到第一轉鼓上(這一 過程被定義成透過系統的第二,或者反轉”進程”β這個 ”循環”過程於是重複向前和向後直到達到所需的水力增 質程度。這樣來講,織物一直被包含在水力增質系統之中 直到達到適當的水力增質程度。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利用諸如申請號爲922, 412的本人的一個相關申請中所描述的方法,織物的質量 增加(例如可以由一個預定的織物通透性降低作爲指示)是 可測的,並被用作在達到適當的增質程度時停止水力增質 處理程序的控制信號β另外,本發明的循環特性允許增質 程度在”每一進程”的基礎上進行。所以,各種處理參數 包括(但不僅限於)生產線速度*織幅張力,水力增質泵組 中工作泵的數量和位置(被定義成”身份”),以及水力增質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固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tr-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4254 4 4 A7 B7_ 五、發明説明(Ψ ) 能量(透過噴出水力增質泵的流體壓力來定義)可以在每一 個進程中調節從而爲最終產品提供任何所需的水力增質結 果。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是轉鼓和泵可以配置成能夠使” 正面”(F)和”背面”(B)水力增質按任何所需的配置式樣來 進行。例如’一個正面處理和一個背面處理可以在每一前 向和反轉進程完成,形成一系列的以FB-BF-FB-BF-FB爲 特徵的進程。這個過程會重複直至所需的水力增質程度達 到爲止。同時也可以是一個正面處理可以在每一個前向進 程中完成而一個背面處理在每一個反轉進程中完成,這被 稱作”交替進程”(即F-B-F-B-F-B)。總括來說,任何一種 組合都是可能的並在本發明範圍之內。非常有利的是,在 裝置內任何適當的進程數量可以做到了。 另外,與傳統水力增質裝置相比,本發明的裝置需要 最小的占地面積一僅僅是一對轉鼓,有限數量的水力增質 泵和相關設備所需的空間。實際上,一個標準循環式水力 增質系統可以只包括一個泵及相關的織物支持系統(比如空 心滾筒或移動線網系統);一個能夠實現"正面”和”背面 ”水力增質之系統可以僅由兩三個泵構成(每個泵有其自己 的織物支持系統),取決於泵的控制方法。 附加的處理過程可以和水力增質過程同時進行,係爲 循環式水力增質裝置的效率之一優點(即不用把織物挪到 另外一個機器上)。比如,酸浴(或其他任何適當的”預處 理”和/或”後處理”程序)可以事先,事後或同時加進水力 ____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囷国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〇x297公釐) -----------------ίτ·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2*544 4 at ----- — _B7___ 五'、發明説明(< ) 增質單元裏,使得兩個或更多處堙程序基本上同時完成, 從而透過減少對產品搬來搬去,而提高了整個生產線的效 率。 應瞭解的是,本文將要祥述到的循環式處理過程還可 以應用於某些其他環境給不織布材料提供水力增質。在這 些情況下,不織布材料需要足夠的強度來經受住循環過程 前向和反轉”的考驗而不產生變形或斷裂^本發明其他 的和更進一步的特性和方面在下面的討論過程中並參考附 圖時會變得淸楚。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描述的是一個本發明的單一壓力泵標準循環式 水力增質裝置; 第二圖描述的是本發明的利用一對壓力泵來提供,,正 面”和”背面”水力增質的另一實施例: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貞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1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第三圖描述的是第二圓所示裝置的一個變化,其被設 置成在水力增質程序中包括了另外的一個處理步驟; 第四圖描述的是循環式水力增質系統的另外一種組合 ’用一個移動線網傳送器來代替第一至第三圖中所示的空 心滾筒並且被設置成包括一組三個壓力水力增質泵; 第五圖描述的是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利用一組三個 泵和相關空心滾筒,三個泵可以控制以提供任何所需的正 面和背面處理組合式樣。 _____S_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4 25 五、發明说明()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f诗先閲讀背面之注f項再填Μ*本頁j τ- 第一圖描述了一個本發明相對簡單的循環式水力增質 系統。系統10從一個主滾筒上接收織物12,織物12開始 就是裝載到主滾筒的第一轉鼓上以便準備接受增質處理的 整幅織物都裝載到第一轉鼓Μ上。作爲另一種選擇,第〜 轉鼓I4可以僅僅包含一個手提式主滾筒(例如” Α”型架) ,來把已經處理過的產品轉移到另一個處理程序中去。第 一轉鼓可以包括一個永久或半永久的”張合導向器”用以 提供一種把織物放到第一轉鼓上去的機能,這個在第一轉 鼓處的導向器具有足夠的長度來包容織物的整個增質過程 。較佳地,張合導向器是由金屬絲網構成的,其對染料不 具有吸收性。張合導向器這種材料的應用使每次新的一卷 織物裝上後導向器可以重複利用。織物12透過一對張力調 節機構16,18(其與轉鼓14和30相配合在增質處理過程 中控制生產線的速度和織物的張力)然後從一個空心滾筒20 上透過。在需要單獨的張力調節機構的同時,轉鼓14和 30也可以被設置成直接提供張力並控制張力。一個水力增 質泵與空心滾筒20相配合並被用來對織物12的正面F提 供預定量的質量增加。比如,一個泵22可以按照預定的 psi量(任何介於比如50psi至6000psi的値都可用)噴出液 體(比如水)流至織物12的正面F上。一個液體循環系統23 也可能被利用與泵22和空心滾筒20相聯系來爲水力增質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五、發明説明(1 ) 處理程序提供液體(本例爲水)。總括來說,水系統23包括 一個加壓模組來產生上面提到的預定psi値。另外,系統 23具有過濾從空心滾筒出來的循環水的功能。過濾功能提 供在允許水進入加壓模組之前分離所有纖維的功能。如果 水中有染料,過濾系統必須具有從水中去除纖維但不去除 染料的能力。這種過濾系統是傳統的並在相關技術中爲人 們所熟知。一個真空水源也可以包括在系統23中來影響從 空心滾筒20中流出和流回系統23的水流。泵22可以相對 於空心滾筒20被設置成固定的。另外,泵22也可以相對 於滾筒20振動或輕微擺動,在滾筒20處泵22是用來防止 織物表面任何未經允許的式樣配置處理,或使之發生的可 能性最小β 參考第一圖,一旦織物12的暴露部份經受水力增質處 理,其將透過另一對張力控制機構24,26迪且進入水力增 質程度檢測部28。總括來說,水力增質程度檢測部28可 以是任何一種適於即時評价織物12所得到的水力增質程度 的工具。比如,織物12的通透性是其所得到的水力增質程 度的一種指示所以通透性檢測就可以用來控制水力增質處 理程序。一旦達到所需的水力增質程度,上述控制就可以 簡單地關掉水力增質程序 另外,檢測部28所提供的評价 也可以如前面所描述的和圖中虛線所指示的一樣,被用來 在”每一進程”的基礎上控制一個或更多與水力增質處理程 序相關的程序參數。比如,生產線速度,織物張力,水力 增質能量(即從水力增質泵噴出流體的壓力),或者泵的” ____10____ 本紙張尺度適Λ巾囤囷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釐) {諳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經Μ部中""^^、-^-'消於合竹沿卬繁 4 254 4 4 a? 五、發明説明(/ ) 開/關”序列全部是可控的(手動或自動)從而給予最終產品 以所需的增質類型。非常有利的是’本發明的循環特性允 許上述調節可以在系統的任意進程內完成°前技中的單一 進程系統不具備完成任何這種對被處理織物的即時調節的 能力。一個標準水力增質程度檢測部和控制系統包含在相 關申請中,並且用於本文參考。 在噴出檢測部28上,織物12被裝到第二轉鼓30上》 像第一轉鼓14 一樣,第二轉鼓30也可以包括一個永久或 半永久”導向器”來提供一個機構用以將織物12的底端接 到第二轉鼓30上以給織物在其整個長度上提供增質覆蓋。 在織物12的兩端應用導向器部份可以使產品的整個長度處 在水力增質處理程序中。 織物12透過系統10的速度和織物的張力一樣,必須 要被仔細控制以便織物12的整個長度得到一個統一的水力 增質程度。所以,第一和第二轉鼓14和30均配備了用以 連續監控系統生產線速度和張力並相應調節轉鼓”纏繞/反 纏繞”速率之適當的驅動馬達和監控設備(未畫出)》正像 前面所討論的,生產線速度和/或張力可以在系統任何”進 程”中主動調節以給處理的織物以所需的品質。任何上述 調節只可能出現在進程之間的時隙上以便程序參數在任何 特定進程中在織物的整個長度上保持恒定。 —旦織物12的全部長度都透過系統1〇並且裝載到第 二轉鼓上,系統反轉織物如虛線箭頭所示進入反方向進程 ’透過檢測部28、控制器26和24,此後在與空心滾筒20 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囡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i0X2S>7公釐) (錆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25444 a? ---〜B7 •—---- 五、發明説明(气) 相聯系的壓力泵下接受水力增質處理。在這個反轉處理程 序中織物所增加的水力增質程度可以在第二水力增質部32( 如虛線所示’包含相似的處理參數控制能力)處檢測。像前 向處理一樣,反轉水力增質一直持續到織物全部重新纏縿 到第一轉鼓Μ上爲止。根據檢測部32讀取的增質程度, 邈理可以再一次重複或者如果已達到所需的增質程度,停 此處理。 訂 非常有利的是,循環水力增質處理的”來回”特性使 得織物可以被處理任何想要的次數以便完全達到所需的水 力增質程度。所以’與傳統前技中的可能需要比如6至20 個寧獨的泵(以及與如此多的泵相應的占地面積和水系統支 擦能力)的單進程水力增質系統相比,本發明的循環裝置可 以應用最少達一個泵運行20個進程(可以按照要求或多或 少)來達到基本上與傳統單進程系統相同的水力增質程度。 在”每一進程”的基礎上監測水力增質程度的能力在處壞 新織物時非常非常有用,因爲這時所需的能量和生產線遽 度還不知道。在前技中,織物必須透過整個系統然後分折 看是否增質的太多或太少。顯然’這種試驗對織物存在著 浪費。相反’本發明的循環系統允許在每一進程監視產品 所以’’過處理”或處理不足不會發生β另外,處理程序的 循環特性使得織物張力非常容易控制,因爲張力調節機轎 16 ’ 18和24 ’ 26的配置可以在透過系統的每一進程受中 到監控和重置。尤其是,機構可以重置以在每一進程中保 持織物恒定的張力或者根據需要主動地增加或減少織物張 ----- 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 Λ4規格(2】0X297公釐) 4254 4 4 A7 _B7_ _ 五、發明説明([(}) 力以爲最終產品提供特殊效果。 如前所述,在織物的”正面”和”反面”都能進行水 力增質是非常必需的φ第二圖描述的是一種具有正反面處 理能力的循環水力增質系統β這種裝置與第一圖的區別是 外加了一個第二空心滾筒34和相關壓力泵36。如第二圖 所示,空心滾筒34和泵36被設置在第一滾筒20和泵22 的”下游”並且安排在織物12的”背面” F暴露於泵36噴 出的水流之下。儘管沒有畫出,與第一圖中系統23相似’ —種循環水系統也可以應用來與第二圖中的空心滾筒和泵 裝置相配合。再看第二圖,從第二空心滾筒34處出來的織 物已經接受了分別爲織物12的正反面提供處理的一對泵 22和36和水力增質處理。織物12然後經過水力增質監測 部28—正像前面參考第一圖時所述,並被卷到第二轉鼓30 上。 好浐部中次"'^Λ:^-τ消货合竹沿印家 (讀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旦織物的整個長度已經在其正面F和反面Β上都經 過了水力增質的”第一進程”(如前面定義的FB序列)*並 且有可能沒有達到足夠的水力增質程度(由28部檢測),系 統將進入反向操作狀態,織物12將沿著相反方向透過一如 虛線箭頭所示。再一次,織物12將經受正面和反面水力增 質處理,即首先經過第二水力增質泵36的下面接受一個背 面處理再經過第一水力增質泵接受一個正面處理(如前面定 義的BF序列),最終被重新纏繞到第一轉鼓14上。循環處 理將會以一系列”前向”和”後向”進程一直繼續(即FB-BF-FB-BF)直到檢測部28(或者檢測部32,如果有的話)指 ______13__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榡準(CMS ) A4規格(2丨OX297公釐) 4 25 4 4 4 A7 __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丨) 示已經達到了適當的水力增質量。 好浐為中呔"^/;J;-T'ivif合竹_^印繁 ! 11 11 11 v* ΙΪ I— n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s爲循環處理控制很容易(或者由操作人員手動操作或 者由計算機自動操作),處理過程可以包括任何所需的排列 組合。比如,系統可以被配置成在每一個”前向”進程中( 即從第一轉鼓14至第二轉鼓30的方向)同時提供”正面” 和”背面”(FB)水力增質處理並且在每一個”反向”進程中 (即從第二轉鼓30至第一轉鼓14的方向)只提供一個”正 面”(F)水力增質。另外,”正面”處理也可以應用到前向 進程中而”背面”處理也可以應用到反向進程中(F-B-F-B) 。就處理種類而言循環系統的靈活性要比傳統的單進程系 統所可能具有的要高得多。比如,程序可以透過控制生產 線的速度來控制,也就是說以一種速度實施第一套循環進 程,以第二種速度實施另一套進程。傳統的單進程程序是 不可能實施這種速度的變化的β同樣,織幅張力和/或水力 增質能量(即以psi計的泵噴出流體壓力)可以在”每一進程 ”的基礎上控制或改變。循環裝置的另一個獨特的特性是 ,經受水力增質處理的織物的某一面可以很容易地透過” 打開”和”關閉”不同的泵來控制,這一點下面將會討論 。傳統的單進程設計不具備”停止”處理’轉換織物暴露 於水力增質處理的面,改變生產線速度’調節張力等等能 力。系統可以有無窮的變化;典型的變化將在以下參考第 五圖時討論。第三圖描述的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其中 —個額外的處理步驟”緊跟著”加在水力增質處理程序之 後。任何處理程序,不論是”預處理”和/或”後期處理” ___14______ ^紙張尺度1Ϊ月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 2 5 '1 C · , A7 B7 五、發明説明(θ ) (讀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程序都可以包括進來以基本上同時進行兩個(或更多)操作 從而增加整個系統的效率。參考第三圖,一個酸洗處理區 40已被加在了水力增質檢測部28和第二轉鼓30之間ώ其 他可以加在40區域的處理程序包括(但不局限於)織物的染 色,洗滌,漂白或沖洗。另一個附加部份42如第三圖中的 虛部所示,可以加在第一轉鼓Η和檢測部32(或第一空心 滾筒20,按情況需要)之間,並被用以在織物進入水力增質 處理之前提供一種處理(一種非流體噴射處理,例如紫外線 處理或者添加劑噴射等都是可以的)。總括來說,系統可以 配置成能夠使織物12透過系統10時只在一個單一進程中 透過附加區域40和42(以後只是路過這些區域),或者作爲 另外的選擇,透過系統1〇時在每一個進程都透過這些區域 。選擇只要考慮所引進附加處理程序的設計情況和種類就 可以了。 到此爲止所述的每一個循環式水力增質系統都應用了 空心滾筒和壓力泵的組合來提供水力增質處理。還有其他 各種裝置有能力提供水力增質,它們可以用於循環式水力 增質裝置中作爲很好的替換。總括來說,任何能夠使織物 暴露於壓力泵噴出的液體流之下的裝置都可以,無論平面 或曲面,具有或不具有通透性,有沒有空心都是適用的。 第四圖特別地描述了一個標準的應用一種移動線網傳送器 裝置46的水力增質系統,其被安裝於第一轉鼓48和第二 轉鼓50之間。對於迄今爲止所述的實施例,織物12都是 被完全地放置在第一轉鼓48之上。織物然後透過水力增質 _______15_
表紙張尺度通州中图固家標準(CNS ) Α4規格(2〗0Χ297公H 425444 A7 B7 五、發明说明(〇) 泵之下。作爲例子第四圖畫出了三個分離開可泵52,54和 56。與第一至三圖所示的裝置相比,第四圖中的實施例可 以只包括一個或一對泵。同時還描述了一個水力增質檢測 部58,其被安裝在最後一個泵56和第二轉鼓50之間◊織 物12所得到的水力增質程度於是在其被纏繞到第二轉鼓 50之上時測量。一旦織物12被完全纏繞到第轉鼓50之上 ,處理過程逆轉,織物被完全重新纏繞到第一轉鼓48之上 〇循環處理將一直持續直到達到所需的水力增質程度。應 該明確的是如第三圖所描述的附加處理也可以像第四圖所 描述的那樣加入到循環系統中。 如前所述,在循環系統中應用最少數量的泵可以爲水 力增質程序提供最大的靈活性。第五圖描述了所發明的循 環系統的另一實施例,這個裝置應用了空心滾筒並包括三 個分離開的水力增質泵。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織物12 —開 始是裝在第一轉鼓60之上,然後透過一對張力調節機構 62和64然後經過第一空心滾筒66。第一水力增質泵68是 爲了給織物12提供正面(在第五圖中用字母F表示)水力增 質處理。此後,織物12透過第二空心滾筒70,在此處第 二水力增質泵76被用來爲織物12提供背面(在第五圖中用 字母B表示)處理。最後,織物12透過第三空心滾筒74, 在此處第三水力增質泵76被用來提供正面處理。織物12 然後透過第二張力調節件78然後進入水力增質檢測部80 。織物然後被捲到第二轉鼓82上(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可 以用一個永久或半永久的導向器將織物12安裝於第一轉鼓 ____— ___16_____ &尺度適用不^丨CNS )二ϋ ( 2】〇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肓) 訂 經:-部中Ai;.4(-Ah T.消贽合竹.·^卬妒 4 2 5 4 4 4 A7 B7 五、發明説明(A) 60和第二轉鼓82之間)。根據本發明,一旦織物12的整 個長度都透過處理並被完全纏繞到第二轉鼓82上,處理程 序反轉織物接受如虛線所示的反方向水力增質處理,直到 織物被完全重新纏繞到第一轉鼓60上爲止。爲達到所需的 水力增質程度可以使用任何數量的前向和反向進程β控制 三個分離開的泵68,72和76的能力和前向及反向進程數 量的控制使系統具有極度的靈活性β比如,第五圖所示的 配置可以控制成第一泵68和第二泵72在前向方向(正/反 面處理)使用而第三泵76和第二泵72在反向方向使用(正/ 反面處理,以此提供最富有效率的織物面處理)。作爲另一 種選擇,泵68和76可以在前向方向中使用(一個”單面” 增質兩個正面處理),或者只使用泵72(只提供背面處理)。 還可以有其他的各種修改和替代,本發明都可以想到 ,且視爲在本發明之範疇內。比如,儘管上述討論集中於 一種水力增質過程,同樣的循環技術也可以被應用於某些 處理不織布物質的”水力絞纏”過程之中。尤其是,被” 加強”(比如針織)的不織布物質可以具有足夠的縝密性來 接受水力絞纏系統。 1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Τ 本紙張尺度14用中阖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Χ297公釐)

Claims (1)

  1. --425444 A8 ?i D8 六、申請專利範園 1 ·—種水力增質系統,其包括: 一個用於容納一匹被處理織物的具有張力控制能力的 第一轉鼓: 相配合的水力增質裝置,其從第一轉鼓上接納織物以 爲上述織物提供最小程度的水力增質; 一個用來接納從上述水力增質裝置處出來的織物的具 有張力控制能力的第二轉鼓;以及 反轉裝置,其用於感受何時織物被完全纏繞到第二轉 鼓之上,以及改變水力增質處理方向以便織物能夠以相反 的方向透過水力增質裝置並纏繞到第二轉鼓之上,並在此 之後按前向方向重新啓動系統,以便使系統能夠以一種循 環的方武在上述水力增質裝置內運作任意所需次數的進程 〇 2·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織物的每一端被連接到一個足夠長度的張合導向器之上, 該導向器保証織物在水力增質裝置的每一進程中完全透過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每一張合導向器包括一個對染色材料不具吸收性的金屬線 網罩β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該系統包括一個水力增質檢測部,其用於檢測水力增質 裝置給予織物的水力增質程度並控制反轉裝置,以便在預 定的水力增質程度達到時停止水力增質處理。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ϋ_Ί 經濟部-6-夹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_ 1 425^4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5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水力增質檢測部包括安裝在水力增質裝置和第二轉鼓之間 的通透性檢測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4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水力增質檢測部包括安裝在第一轉鼓和水力增質裝置之間 的通透性檢測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水力增質檢測部包括一個安裝在第一轉鼓和水力增質裝置 之間的第一通透性檢測裝置及一個安裝在水力增質裝置和 第二轉鼓之間的第二通透性檢測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水力增質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壓力水力增質泵,其被安置以 允許暴露於泵噴出的壓力液體流之下的織物表面接受水力 增質處理。 9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中 ,該系統另外包括一個與水力增質檢測部相配的程序控制 裝置,其根據測得的水力增質程度能夠在上述系統的每一 個進程中調節一個或多個下述程序參數:織物透過水力增 質裝置的速度,由第一和第二轉鼓產生的織物張力,在至 少包含一個水力增質泵的泵組中處於激活狀態的泵的身份 ,以及水力增質能量,水力增質能量由噴出上述至少一個 水力增質泵的流體壓力來確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程序控制裝置提供了一個或多個程序參數的手動調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因家標準(CNS )入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Μ讀背面之注$項再f本頁) tr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2544 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程序控制裝置提供了一個或多個程序參數的自動調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裝置另外包括一個爲接受水力增質處理的織物 提供的織物支持面,當織物透過水力增質裝置並被至少與 一個水力增質泵相對放置成一定關係,即織物表面的後續 部份在織物透過上述水力增質裝置時暴露於至少一個泵噴 出的液體加壓流之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裝置另外包括一個安裝在織物支撐面和至少一 個泵之間的循環水系統,該循環水系統收集在水力增質過 程中透過織物的液體,並在其重新進入至少一個水力增質 泵之前將其過濾並加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至少有一個水力增質泵被固定於某一位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至少有一個水力增質泵在水力增質裝置內振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裝置另外包括至少一個空心滾筒用於使織物在 經過上述至少一個空心滾筒時與滾筒相接觸的部份暴露於 相對應的水力增質泵加壓流之下。 Π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6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該系統另外包括一個安裝在至少—個空心滾筒和至少 一個水力增質泵之間的循環式水系統’上述循環水系統收 .3_ (请先聞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訂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策 B8 C8 D« 425444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集在水力增質過程中透過織物的液體,並在其重新進入至 少一個水力增質泵之前將其過濾並加壓。·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系統包括一個單獨空心滾筒和一個單獨相對應 的壓力水力增質泵。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6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系統包括一個第一空心滾筒和一個相對應的第 —壓力泵,以及一個第二空心滾筒和相對應的壓力泵β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9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第一和第二空心滾筒按照預定關係放置,以便在透過水 力增質裝置的每一個前向和反向進程中織物的第一面(F)暴 露於第一泵噴出的液體流之下而織物的第二面即對面(Β)暴 露於第二泵噴出的液體流之下,有效地在上述織物的交替 面上以FB-BF-FB-BF的序列提供增質,在上述水力增質系 統內直到任何所需的進程數量。 21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9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裝置另外包括一個第三空心滾筒以及相對應的 第三壓力泵。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空心滾筒連續排列以便使織物的第一 面(F)暴露於第一或第三泵噴出的液體流之下而織物的第二 面即對面(Β)暴露於第二泵噴出的液體流之下,有效地在上 述織物的交替面上以FB-FB-FB-FB的序列提供增質,在上 述水力增質系統內直到任何所需的進程數量。 _ 4 ___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閏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資) 訂 ^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5 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固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水力增質裝置包括一個移動線網水力增質系統,其包括 一個織物傳送裝置和至少一個以一種其噴出的液體流正好 處理織物的方式安裝在上述傳送裝置之上的泵。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系統另外包括一個安裝在移動線網水力增質系統和至少 一個泵之間的循環水系統,上述循環水系統收集在水力增 質過程中透過織物的液體,並在其重新進入至少一個水力 增質泵之前將其過濾並加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該系統另外包括至少一個附加處理區,其用於在水力 增質程序中提供附加織物處理。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至少有一個附加處理區位於水力增質裝置和第二轉鼓之 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至少有一個附加處理區位於第一轉鼓和水力增質裝置之 間。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上述至少一個附加處理區位於構成水力增質裝置的第一 水力增質元和第二水力增質元之間41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水力增質系統’其 中每一附加處理區是單獨控制的以便可以在水力增質處理 過程中任何預定的時間投入使用’包括在水力增質處理之 ____5_ 本紙張尺度逡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Α4規格(2丨公釐) (請先《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訂 y 經濟部中央橾丰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25444 AS BS SS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前,之中和之後。 30 . —種向織物實施水力增質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 驟: a) 提供要處理的織物’將其裝到具有張力控制能力的 第一轉鼓之上, b) 將上述織物透過一個水力增質處理程序; c) 對上述織物實施預定量的水力增質; d) 在步驟c)之後把織物裝到具有張力控制能力的第二 轉鼓之上; e) 反轉處理程序’以便織物接受步驟b)的處理並且重 新裝到歩驟a)的第一轉鼓之上: ί)繼續前向和反向處理在水力增質處理中達到所需的 進程數量直至達到所需的水力增質程度。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處理過 程另外包括在每一個前向和反向處理中評价水力增質程度 的步驟。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評价透 過檢測織物的通透性來完成。 33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至少有一個壓力水力增質泵被用來給織物表面施 加一柱加壓液體以提供水力增質。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上述的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泵被固定於某一位置。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一 D _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固网家梯準(CNS ) Μ規格(210X297公釐) -----------1,-------訂------弋 (請先S讀背面之注f項再球寫本頁) 經濟部4-央梯準局男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步驟b)時上述的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泉是振動的。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 包含另一控制一個或多個下列處理參數的步驟:織物透過 水力增質裝置的速度,由第一和第二轉鼓產生的織物張力 ,在至少包含一個水力增質泉的泵組中處於激活狀態的泵 的身份,以及水力增質能量,水力增質能量由噴出上述至 少一個水力增質泵的流體壓力來確定。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控制是 手動的。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控制是 自動的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在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泵的下面有一個用於傳輸織 物的織物支撐面以便將織物暴露於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泵噴 出的加壓液體流之下。 4〇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 包含另外在織物支撐面和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泵之間循環用 水的步驟,該循環步驟包括··⑴當其透過織物後過濾液體 流以淸除纖維:以及(Π)在其重新進入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泵 之前給液體流加壓。 W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至少有一個空心滾筒以一對一的關係與上述至少 一個的壓力水力增質泵相配合。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i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 (請先Μ讀背面之•江$項存球寫本頁) tr- 經濟部_央搮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_____ 7______ •·4 •·4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袋 Α8 Β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還包括一個在上述至少一個的空心滾筒和上述至少一個的 水力增質栗之間循環利用水的步驟’這一循環步驟包括⑴ 在其於上述至少一個的空心滾筒內流出後過濾液體流以淸 除纖維:以及(π)在其進入上述至少一個的水力增質泵之前 將液體流重新加壓。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只使用 一個空心滾筒和一個壓力水力增質泵。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使用一對空心滾筒和與之相配合的一對水力增質 泵’一對空心滾筒設置成使織物的第一面接受上述一對泵 中的第一泵處理而第二面接受上述一對泵中的第二泵處理 〇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丨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用一組三個空心滾筒和與之相配合的一組三個水 力增質泵,一組空心滾筒按順序排列使織物的第一面(F)接 受上述一組三個泵中的第一和/或第三泵處理而第二面即對 面(B)接受上述一組三個泵中剩下的第二泵處理°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系統 的每一個前向和反向進程中每一個單獨的泵都可以被控制 成”打開”或,,關閉”以達到任意預定的組合。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進行 步驟b)時在上述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栗的下面設置一個移動 線網水力增質系統以便將織物暴露於至少一個水力增質栗 噴出的加壓液體流之下。 卜紙張尺度埴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八4麟(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1 A8 BS CS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 還包括一個在移動線網系統和上述至少一個的水力增質泵 之間循環利用水的步驟,該步驟包括(I)在其流過織物後過 濾液體流以淸除纖維:以及(II)在其進入上述至少—個的水 力增質泵之前將液體流重新加壓。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〇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 包括進行一個或多個附加織物處理過程的附加方法。 5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至少有 一個附加織物處理過程在步驟d)之前進行。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附加處 理包括下列處理過程中的任何一項:酸洗,染色,刷洗, 洗滌和漂白。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至少有 —個附加織物處理過程是在進行步驟b)之前的一個預處理 過程。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預處理 過程包括一個利用下列任何一種系統的非流體放射處理: 紫外線處理,霧化,以及氧化。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 包括在系統的每一進程中監視織物張力的附加步驟。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織物張 力被監視並被重新調節以便在水力增質處理過程中在每一 進程基本保持恒定。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織物張 本紙浪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梯半(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ί項再填寫本X ) 订 气 經濟部f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簟 A8 BS C8 D8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4254 4 4 六、申請專利範圍 力被監視並被重新調節以在每一進程中增加或減小織物的 張力從而在織物中達到所需的效果。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寊) .ΤΓ. AtI . 10 私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囷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87112323A 1997-09-03 1998-07-28 Reciprocating hydroenhancement system TW42544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922,413 US5791028A (en) 1997-09-03 1997-09-03 Reciprocating hydroenhancement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25444B true TW425444B (en) 2001-03-11

Family

ID=2544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2323A TW425444B (en) 1997-09-03 1998-07-28 Reciprocating hydroenhancement system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791028A (zh)
EP (1) EP0900870A3 (zh)
JP (1) JP4436468B2 (zh)
KR (1) KR100538276B1 (zh)
CN (1) CN1113120C (zh)
CA (1) CA2244529C (zh)
TW (1) TW4254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2809B1 (en) 1997-12-05 2002-09-03 Polymer Group, Inc. Fabric hydroenhancement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CA2341714C (en) * 1999-06-25 2008-12-23 Milliken & Company Napped fabric and process
US6253429B1 (en) 1999-10-12 2001-07-03 Textile Enhancements International, Inc. Multi-vane method for hydroenhancing fabrics
AU2001236789A1 (en) * 2000-02-11 2001-08-20 Polymer Group, Inc. Imaged nonwoven fabrics
US20070154678A1 (en) * 2002-07-15 2007-07-05 Emery Nathan B Napped fabric and process
US7055227B2 (en) * 2002-11-26 2006-06-06 Milliken & Company Process for face finishing fabrics and fabrics having good strength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US20040229538A1 (en) * 2003-05-15 2004-11-18 Love Franklin S. Woven stretch fabric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WO2005059215A2 (en) * 2003-12-15 2005-06-30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Improving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abrics by hydroentangling
DE102004049146A1 (de) * 2004-10-07 2006-04-13 Fleissner Gmbh Wasservernadelungsvorrichtung
FR2877679B1 (fr) * 2004-11-10 2007-04-27 Rieter Perfojet Sa Tambour natamment pour une machine d'enchevetrement d'un nontisse par jets d'eau.
US7562427B2 (en) * 2005-07-25 2009-07-21 Johnson & Johnson Consumer Companies, Inc. Low-density, non-wove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70123131A1 (en) * 2005-07-25 2007-05-31 Hien Nguyen Low-density, non-wove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7562424B2 (en) * 2005-07-25 2009-07-21 Johnson & Johnson Consumer Companies, Inc. Low-density, non-wove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5410006B2 (ja) * 2007-05-28 2014-02-05 ユニチカグラス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無機繊維布帛の洗浄方法
CN109989181B (zh) * 2019-04-30 2021-01-01 聚石化学(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纺布生产的加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0689A (en) * 1976-06-11 1978-12-19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Production of high strength hollow rayon fibers
US4166877A (en) * 1976-07-26 1979-09-04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Non-woven fabric lightly fiber-entangled
US4132592A (en) * 1977-02-22 1979-01-02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Entangled non-woven web-forming apparatus
US4174237A (en) * 1978-07-03 1979-11-13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web forming equipment
US4960630A (en) * 1988-04-14 1990-10-02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ymmetrical fluid entangled non-woven fabrics and related method
US5217796A (en) * 1985-02-19 1993-06-08 Nitto Boseki Co., Ltd. Woven material of inorganic fiber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FR2611752B1 (fr) * 1987-03-02 1989-05-05 Cofp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feutres humides et machine de densification des nappes
US5136761A (en) * 1987-04-23 1992-08-11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ydroenhancing fabric
JP2701926B2 (ja) * 1989-03-15 1998-01-21 株式会社山東鉄工所 布帛の滞留処理装置
US5142752A (en) * 1990-03-16 1992-09-01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textured nonwoven fabric
US5311389A (en) * 1990-04-16 1994-05-10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Hydroentangled fabric diskette liner
US5566434A (en) * 1994-06-15 1996-10-22 Jps Automotive Products Corporation Air bag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DE4429058C2 (de) * 1994-08-16 1997-07-31 Kuesters Eduard Maschf Kleinveredlungsanlage
JPH08176957A (ja) * 1994-12-26 1996-07-09 Shinko:Kk 織成物等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US5657520A (en) * 1995-01-26 1997-08-19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Method for tentering hydroenhanced fabric
KR0165591B1 (ko) * 1995-07-06 1999-01-15 이긍해 한영 혼용 입력장치에 적용되는 한.영 자동 전환 방법
GB9602313D0 (en) * 1996-02-06 1996-04-03 Courtaulds Eng Lt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244529C (en) 2004-08-31
CN1210163A (zh) 1999-03-10
CN1113120C (zh) 2003-07-02
CA2244529A1 (en) 1999-03-03
JPH11152675A (ja) 1999-06-08
KR100538276B1 (ko) 2006-03-24
JP4436468B2 (ja) 2010-03-24
KR19990029272A (ko) 1999-04-26
EP0900870A2 (en) 1999-03-10
EP0900870A3 (en) 1999-09-08
US5791028A (en) 1998-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25444B (en) Reciprocating hydroenhancement system
US4550578A (en) Apparatus for low-temperature plasma treatment of a textile product
CN104420088A (zh) 用于清洗织物的装置和方法
JP4929180B2 (ja) 連続的な繊維加工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2005501985A (ja) 布地一般の仕上げ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758520A (en) Fabric treatment apparatus
KR20120110415A (ko) 고압 분사노즐이 구성된 지거 염색기
KR100934745B1 (ko) 분사노즐이 구비된 사이징 유니트
KR100618419B1 (ko) 원단의 염색 전처리용 다줄 연속 정련장치
KR101378230B1 (ko) 나염직물지 세척장치
JP2001300381A (ja) 繊維製品に処理液を浸透させる装置
JPS59223349A (ja) 不織布製造方法
CN210596616U (zh) 一种往复式浸染水洗机
JPH1046466A (ja) 糸の染色方法、および染色装置
KR100263355B1 (ko) 면시이트의제조방법
JPS5930953A (ja) 布帛の連続湿熱処理装置
CN102758322A (zh) 巾被织物前处理高效水洗装置
JPH08311763A (ja) 布帛の連続精練・漂白方法及び装置
CN117400630A (zh) 处理方法以及处理装置
JP3581768B2 (ja) 人工皮革用基布のリラックス方法およびリラックス装置
JPS6010141B2 (ja) ロ−プ洗絨機
SU1134640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жидкост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движущегос тексти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RU2045593C1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прямого белья
JPH07252766A (ja) 繊維原反の衝撃による水洗方法及び装置
SU376499A1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