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18492B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18492B
TW418492B TW087106611A TW87106611A TW418492B TW 418492 B TW418492 B TW 418492B TW 087106611 A TW087106611 A TW 087106611A TW 87106611 A TW87106611 A TW 87106611A TW 418492 B TW418492 B TW 4184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oxide
oxide film
film
groov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06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sushi Matsuda
Hirohiko Yamamoto
Hirofumi Shimizu
Masamichi Kobayashi
Shuji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Ulsi Sys Co Ltd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Ulsi Sys Co Ltd,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Ulsi Sy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18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184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3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0405, H01L21/0445, H01L21/06, H01L21/16 and H01L21/18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46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428
    • H01L21/477Thermal treatment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annealing, si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01L21/76229Concurrent filling of a plurality of trenches having a different trench shape or dimension, e.g. rectangular and V-shaped trenches, wide and narrow trenches, shallow and deep tren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01L21/7623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of trenches having a shape other than rectangular or V-shape, e.g. rounded corners, oblique or rounded trench w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01L21/7623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of trenches having a shape other than rectangular or V-shape, e.g. rounded corners, oblique or rounded trench walls
    • H01L21/76235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of trenches having a shape other than rectangular or V-shape, e.g. rounded corners, oblique or rounded trench walls trench shape altered by a 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 process step, e.g. trench corner rounding by LOCO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81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isolation region manufacturing related aspects, e.g. to avoid interaction of isolation region with adjacent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ment Separation (AREA)

Description

4 184 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 本發明之背景: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係有關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技術,尤指 有效於在半導體基板中元件隔離凹槽之形成方法方面的技 術。 L 0 C 0 S (區域性矽片氧化)的技術乃一般所知之 元件隔離技術,而且根據半導體元件的尺寸縮減,已經提 昇用以取代L 0 C 0 S技術之新的元件隔離技術之硏發* 透過藉由在半導體基板上所形成之凹槽中埋入像矽氧 化物膜或與其性質相同之物一樣的絕綠膜而被形成之元件 隔離凹槽可以獲得下列絕佳的優點。 (a )能夠減小介於元件隔離凹槽之間的元件隔離間 (¾ β ΓΤΠ (b )能夠幫助元件隔離膜之膜厚的控制並且能夠很 容易地實施場強反轉電壓的設定。 (c )藉由將雜質分開噴注至凹槽的側壁及底部能夠 爲元件隔開反強反轉層與擴散層及通道區域,使得能夠維 持次臨界特性並且能夠有利地減小連接漏泄及反閘極效應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〇 爲了在半導體基板中形成元件隔離凹槽,半導體基板 容易受到熱處理而形成薄矽氧化物膜(或者墊氧化物膜) |當於稍後的步驟中燒結一層在凹槽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 膜時,爲了減輕在基板上之應力,以及當去除由於氧化而 被用來當作遮罩的矽氮化物膜時,爲了保護主動區域的目 的而形成該墊氧化物膜· i紙張尺度逍用中國S家榇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4- 經濟部中央樣隼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184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其次,一層矽氮化物膜藉由CVD (化學氣相沈積) 法而被沈積在墊氧化物膜之上,而藉由蝕刻以便從具有一 光阻之遮罩的元件隔離區域上去除矽氮化物膜,因爲矽氮 化物膜具有幾乎不被蝕刻的特性,所以矽氮化物膜被用來 當作遮罩用來防止在該膜的下面之基板表面的氧化,除此 之外,當蝕刻基板以形成凹槽時,矽氮化物膜也被用來當 作遮罩。 接著,藉由蝕刻而以矽氮化物膜當作遮罩在半導體基 板中形成凹槽,而其後基板被氧化於溫度爲1 0 〇 ot或 者更高之蒸氣環境中,以便在凹槽的內壁上形成一層薄矽 氧化物膜,該氧化物膜的形成係爲了去除在凹槽之內壁上 所造成之蝕刻損害的目的,以及爲了減輕於稍後的步驟中 在凹槽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上的應力之目的。 隨後,使用CVD方法,藉由沈積一層矽氧化物膜於 半導體基板上而在凹槽中埋入一層矽氧化物膜,而其後在 凹槽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易於受到燒結,燒結係一用以 改善在凹槽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的膜品質之步驟。 接下來,一種化學機械硏磨法或與其性質相同的方法 被用來去除在矽氮化物膜上面的矽氧化物膜的部分,使得 在凹槽中僅剩下矽氧化物膜,於是形成一個以矽氧化物膜 來塡補的元件隔離凹槽,其後,藉由蝕刻去除由於氧化而 被用來當作遮罩的矽氮化物膜,而進一步在主動區域中形 成一半導體元件。 如果藉由上述方法所形成之元件隔離凹槽的肩膀部分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洗格(210X297公釐) ^^1 n^— ^^1 ·-1 ^^1 m ^^1 I ^ tn {诗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1. ! -5 - A7 4 184 9 2 B7 五、發明説明(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係有角的,那麼於稍後的步驟中在元件隔離凹槽的上面所 形成之閘極氧化物膜在該肩膀部分的地方被局部地薄化, 而造成汲極電流即使具有低電壓仍流動的問題(圓丘特性 ),因此•已經提出用以圓化元件隔離凹槽之肩膀部分的 技術· 雖然濕式或蒸氣氧化對燒結在凹槽中所埋入之矽氧化 物膜被認爲係有效的,但是如果實施濕式氧化,凹槽的內 部(或者尤其是側壁)很容易就被氧化(也就是凹槽的底 部相當難被氧化,因爲氧化從凹槽的表面開始),如果側 壁被如此氧化1那麼出現一個問題在於主動區域被窄化, 除此之外,如果氧化物膜係厚的,那麽在與基板的介接處 產生大的應力而且該大的應力造成曾經被圓化之肩膀部分 再次變得有角的問題,因此•已經提出以矽氮化物膜覆蓋 凹槽的內壁來防止凹槽的側壁被氣化之技術。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負工消费合作杜印装 日本專利公開第2 — 260660號案揭示一種技術 ,在該技術中,藉由配合在半導體基板之主動區域的表面 上所形成之熱氧化物膜灰矽氮化物膜之遮罩的使用來蝕刻 而在半導體基板之元件隔離區域形成一凹槽,而其後從凹 槽之端面所露出之墊氧化物膜被濕式蝕刻而向後凹陷 〇 . 1微米(//m),使得在氧化期間鳥嘴更容易進入, 隨後,在凹槽的內壁上形成一層熱氧化物膜以圓化該凹槽 的肩膀部分,依照此法,能夠藉由圓化凹槽的肩膀部分來 限制寄生通道效應,而使得能夠獲得具有良好之截止特性 的MO S積體電路。 本纸浪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棋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6·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18 4-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在日本專利公開第4 — 3 0 3 9 4 2號案中所說明的 凹槽形成方法中,藉由以熱氧化物膜,矽氮化物膜,以及 在半導體基板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上所形成之P S G膜的遮 罩之使用來蝕刻而在半導體基板的元件隔離區域形成凹槽 ,而其後藉由濕式蝕刻去除該P S G膜(其中在矽氮化物 膜下面的熱氧化物膜被向下切割大約5 0 0到1 〇 〇 〇埃 ),接著,該半導體基板被氧化以形成一層熱氧化物膜於 底部,側壁,以及向下切割的部分之上,藉以圓化肩膀部 分,其後,一層絕緣膜被埋在凹槽之中,依照此方法,向 下切割的部分以一層熱氧化物膜來塡補,藉以去除下凹的 部分,因此,一層絕緣膜被完全埋在凹槽之中而且能夠防 止孔洞的形成。 如下係在日本專利公開第8 — 9 7 2 7 7號案中所說 明之凹槽形成的方法,首先,在基板中彤成凹槽,並且在 該凹槽之內表面上(包括底部及側壁的表面)形成一層熱 氧化物膜,在該墊氧化物膜之上形成一層矽氮化物膜•而 更在該矽氮化物膜之上形成一層矽膜(其爲非晶矽,或多 晶矽,或單晶矽),其後,凹槽的內部塡補一餍矽氧化物 膜並且使其表面平坦,在基板的整個表面上沈積一層矽氧 化物膜,而後在實施平坦化之前,該矽膜在包含蒸汽溫度 在大約9 5 0 °C的氧化環境中被氧化並且變成爲一層矽氧 化物膜,在此狀態下,矽基板被該矽氧化物膜所保護而因 此不被氧化,依照此方法,一層矽氧化物膜能夠被埋入且 不會因形成一層薄膜(例如一層矽膜)於與矽氧化物膜具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橾率(CNS ) A4规格< 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掣 41849 2 A7 _B7_ 五、發明说明(5 ) 有良好之相容性的凹槽之表面上而造成孔洞,雖然在凹槽 中之矽膜必須被氧化且稍後變成一層矽氧化物膜,但是當 氧化該矽膜時*因爲在矽膜與基板之間提供一層矽氮化物 膜,所以矽基板未被氧化,因此,元件特性沒有變差· 本發明之槪述: 在如上所述之傳統的凹槽形成法中,在1 0 0 ot或 者更高之高溫時實施熱處理以圓化元件隔離凹槽的肩膀部 分,但是,如果晶圓具有大的直徑,在溫度爲1 0 0 o°c 或者更高之高溫的熱處理中很容易發生錯位(其造成有缺 陷的中心),使得在將來當晶圓的直徑已經被增大時,難 以導入溫度爲1 0 0 o°c或者更髙之高溫熱處理製程,另 一方面,如果係溫度爲1 0 0 o°c或者更低之低溫熱處理 ,則有難以圓化元件隔離凹槽之肩膀部分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其能夠使元件隔離 凹槽的形狀達最佳化以增進減少元件之尺寸以及改善電氣 特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其能夠降低來 自由於被埋入元件隔離凹槽中之矽氧化物膜的燒結所造成 之主動菡域上的應力而對元件特性之有害的影響。 本發明之這些和其他目的以及新穎的特色將從在此說 明書中之下列敘述及伴隨之圖形而變得顯明。 在此說明書中所揭示之本發明的代表性觀點可以被簡 略地槪述於下。 本纸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 1 ^^1 {请先M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X ) 訂 -8- 4^84 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失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杜印掣 (1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 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一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 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之主表面上|接著形成一 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元 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氣化物膜 ,和半導體基扳,藉以形成一凹槽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 上:(b)蝕刻自該凹槽之第一矽氧化物膜露出的部分以 便向後位移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主動區域;(c)熱氧 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凹槽的內 壁上:(d)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之主 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c)該半 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三矽 氧化物膜;(f)去除位在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 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第三矽氧化物膜:以及 (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該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區 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在主動區域處 形成一半導體元件,其中: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置被設 定爲等於或大於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 膜厚的兩倍;而且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 第一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2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用以形成第一矽氧化物膜之熱氧化溫度,用以 形成第二矽氧化物膜之熱氧化溫度,以及用以燒結第三矽 氧化物膜之熱處理溫度的每一個係等於或低於1 0 0 0°C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 4条?71〇661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 民國7月呈五、發明説明(7 ) 〇 (3)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用以形成第二矽氧化物膜的熱氧化溫度係等於 或高於8 0 0°C並且等於或低於1 0 〇 crc。 (4)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凹槽以一種等於或小於8 5 °C之傾斜角度0而 逐漸傾斜。 (5)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在步驟(c )之後於步驟(d)之前,凹槽的 內壁受到氧化/氮化處理,藉以形成一層矽氮化物層在介 於在凹槽的內壁上所形成之第二矽氧化物膜與半導體基板 的主動區域間之介面的附近。 (6)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在步驟(c )之後於步驟(d )之前,氮氣被 離子植入在介於在凹槽的內壁上所形成之第二矽氧化物膜 與半導體基板的元件隔離區域間之介面的附近,藉以形成 一層矽氮化物層在介於在凹槽的內壁上所形成之第二矽氧 化物膜與半導體基板的元件隔離區域間之介面的附近。 (7)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在步驟(f )之後實施步驟(e )。 (8)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在步驟(c)被實施於包含氮氣的環境中’藉 以形成一層具有膜厚被設定爲大於第一矽氧化膜之膜厚並 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之第二矽氮化物膜。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嫠) -1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me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1849 2 a? _B7 五、發明説明(8 ) (9 )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中,在步驟(c )之後於步騍(d )之前,一層第 二矽氮化物膜被形成於至少該第二矽氮化物膜的一個表面 之上。 (1 0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稹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之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一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及第一矽氧化物 膜;(b)自該第一矽氧化物膜露出之半導體基板的表面 部分受到等向性蝕刻;(c)在元件隔離區域中選擇性触 刻半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 ;(d)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 膜於凹槽的內壁上:(e)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 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 槽:(ί)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形成之第三矽氧化物膜:(g)去除位於矽氮化物膜上 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第三矽 氧化物膜:(h)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區域所界定 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上之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形成一 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處。 (11)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圉家標率(CNS ) A4规格(210XW7公釐) (讀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11 - 4 18 4 9 2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9 )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莴本頁) —層第一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 步在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第一矽氮化物膜,第一 矽氧化物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半導體 基板的主表面上:(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 化物膜的部分以便向後位移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 區域:(c)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 化物膜於凹槽的內壁上;(d)以CVD法形成一層第二 矽氮化物膜於包括該凹槽之內部的半導體基扳上:(e) 形成一層第三砂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以便 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f)該半導體基板受 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負工消费合作杜印裝 (g )去除位於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 第二矽氮化物膜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 第二矽氮化物膜;(h)藉由蝕刻來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 件隔離區域所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 膜的部分:(i)熱氧化在元件隔離凹槽之肩膀部分處的 第三矽氧化物膜以便加厚該第三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藉以 塡補當藉由蝕刻來去除第一矽氮化物膜時在元件隔離凹槽 的肩膀部分因去除第二矽氮化物膜所形成之凹陷:以及( j )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該第一矽氧 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係等於或大於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 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該第二矽氧化物膜 的膜厚被設定係大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 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规格(210X297公釐) -12- 4 184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1 2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一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一層第一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 步在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去除該第一矽氮化物膜,第一 矽氧化物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 表面上形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砂 氧化物膜的部分以便向後位移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 動區域;(c)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砂 氧化物膜於該凹槽的內壁上;(d)以CVD法形成一層 第二矽氮化物膜於包括該凹槽之內部的半導體基板上:( e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 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f)去除位於第 一矽氮化物膜的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第二矽氮化物膜 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第二矽氮 化物膜;(g)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該 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並且氣化第一矽氮化物 膜的表面以及在元件隔離凹槽的肩膀部分之第二矽氮化物 膜的表面;(h)藉由蝕刻來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 凹槽所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部 分;以及(i )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係等於或大於第二矽氧 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而且該第二 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係大於第一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k 1. 經濟部中央搮率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本紙乐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現格(210X297公釐) -13 - 4 184 9 2 a? _B7 五、發明説明(11 ) 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3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一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氣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的部分以便向後位移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 )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 上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d)熱氧化該 半導體基板以便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二矽氧化物膜, 並且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凹槽的內壁上:(e) 去除位於矽氮化物膜的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膜的部分而使 得在該凹槽中僅剩下第二矽氧化物膜:以及(ί)去除位 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 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匾 域,其中: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係等於或大 於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 而且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係大於第一矽氧化物 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4 )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半導體稹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一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本紙張尺度遢用中國國家橾準(CM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4 184 9 2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12) —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的部分以便向後位移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 上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d)去除位於 該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該凹 槽中僅剩下第二矽氧化物膜:(e)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 以便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二矽氧化物膜,並且形成一 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凹槽的內壁上;以及(f )去除位於 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 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其中: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係等於或大於 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而 且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係大於第一矽氧化物膜 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5 ) —種依據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 造方法包括步騄:(a)熱氧化-半導體基扳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一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 ^------訂------咬 (t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圉固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5- A7 A 1849 2 _B7__ 五、發明説明(13) 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第二矽氧化物膜於 該凹槽的內壁上:(d)形成一層多晶矽膜於該半導體基 板的主表面上;(e)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 體基板的主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 (f )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所塡 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並且氧化該多晶矽膜,藉以將至少 該多晶矽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矽氧化物膜;(g)去除 位於該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該矽氧化物膜 的部分而使得在該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及該砂 氧化物膜;以及(h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 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 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該第一矽氧化物 膜的位移量被設定係等於或大於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 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而且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 厚被設定係大於第一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 膜厚的三倍》 (1 6 )—種依據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一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丨衣. -1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兵工消f合作杜印裴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规格(210X2?7公董) -16- 經濟部中央橾隼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 184 9 2 a? __B7__ 五、發明説明() 14 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 於該凹槽的內壁上:(d)形成一層多晶矽膜於該半導體 基板的主表面上;(c)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半 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 :(f)去除位於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多 晶矽膜的部分而使得在該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 及多晶矽膜;(g)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 在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並且氧化該多晶矽膜 ,藉以將至少該多晶矽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矽氧化物膜 :以及(h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 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形成一半 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 童被設定係等於或大於第二矽氧化物膜旳膜厚並且等於或 小於其膜厚的兩倍:而且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 係大於第一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 倍。 (1 7 ) —種依據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一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一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洗格(2丨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17-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4 184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 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氮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氮化物膜 於該凹槽的內壁上;(d)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該 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 槽:(e)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二矽氧化物膜;(f)去除位於第一矽氮化物 膜的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該凹槽中僅剩 下第二矽氧化物膜;以及(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 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 部分*而其後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18)—種依據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 於該凹槽的內壁上,而接著氮化該第二矽氧化物膜,藉以 將至少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第二矽氮化 物膜;(d)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 主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e)該 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之第三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揉牟(CNS ) A4規格{ 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彼! -18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1849 2 at ____B7_ 五、發明説明(16 ) 矽氧化物膜;(f)去除位於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 矽氧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該凹槽中僅剩下第三矽氧化物 膜:以及(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 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後形 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1 9 )—種依據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 造方法包括步驟:(a)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 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接著形成 —層矽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接著進一步在 元件隔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 膜,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 成一凹槽;(b)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 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形成一層多晶矽膜於該半導體基板上,而接著氮化 該多晶矽膜,藉以將至少該多晶矽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 矽氮化物膜;(d)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 基板的主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塡補該凹槽;( e )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該凹槽中所塡 補之第二矽氧化物膜:(f)去除位於第一矽氮化物膜上 面之第二矽氧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該凹槽中僅剩下第二 矽氧化物膜:(g)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 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其 後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本纸浪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讀背备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19 - 4 184 9 2 A7 _B7_ 五、發明説明(1乃 附圖之簡略說明: 圖1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6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7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8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9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1 0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横斷面圖; 圖1 1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横斷面圖: 圖1 2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本纸張尺度連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0- 418492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髖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請先Μ讀背曲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 3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横斷面圖; 圖1 4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横斷面圖: 圖1 5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1 6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通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1 7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1 8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1 9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0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髖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圖2 1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2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3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2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4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2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本紙涑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4消费合作社印裂 4 1849 2 A7 _B7_ 五、發明説明(19)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5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2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6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2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7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8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2 9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0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稹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1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2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3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4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3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5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4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6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4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格(210X297公釐)-22 -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订 d 1 8 4 9 2 經濟部中央橾隼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A7 B7___五、發明说明(29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7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4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8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4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3 9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5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0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5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1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6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2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6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3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6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4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6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5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7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6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7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7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7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茚分的橫斷面圖; 圖4 8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7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浪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樣窣(CNS > A4規格(210X297公* ) -23-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r… A7 ______B7_ 五、發明説明〇21 )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4 9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0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1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2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3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顯示半導體稹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4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顯示半導體稹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 圖5 5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9顯示半導體稹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等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6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9顯示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7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 0顯示半導體積體電 路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5 8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 0顯示半導體積體電 路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横斷面圖: 圖5 9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 1顯示半導體稹體電 路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圖6 0係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 1顯示半導體積體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芈(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24 ---II ----裝 — n I ___訂 (讀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κ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18492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路之製造方法的半導體基板之主要部分的橫斷面圖; 符號說明 1 半導體基板 2 矽氧化物膜(墊氧化物膜) 3 矽氮化物膜 4 元件隔離凹槽 4a 凹槽 5 矽氧化物膜 6 矽氮化物膜 7 矽氧化物膜 8 多晶矽膜 8 a 矽氧化物膜 9 閘極氧化物膜 10 P型井 1 1 η 型 井 1 2 閘 極 電極 1 3 頂 蓋 絕緣 膜 1 4 η 型 半導 體 區 域 ( 源 極 和 汲 極 ) 1 5 Ρ 型 半導 體 區 域 ( 源 極 和 汲 極 ) 1 6 側 壁 間隙 壁 1 7 矽 氧 化物 膜 1 8 接 觸 孔 1 9 導 線 2 0 矽 氮 化物 膜 2 1 矽 氮 化物 膜 2 2 多 晶 矽膜 2 3 矽 氧 化物 膜 2 4 矽 氮 化物 膜 2 5 矽 氧 化物 膜 2 6 矽 氮 化物 膜 2 7 多 晶 矽膜 2 8 矽 氮 化物 膜 Θ 1 傾 斜 角度 Θ 2 傾 斜 角度 d 位移 量 T P 矽 氧 化物 膜 ( 2 ) 的 膜 厚 T Γ 矽 氧 化物 膜 ( 5 ) 的 膜 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 Α4規格(21〇X2S»7公釐) ---.-----‘装------ΐτ------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184 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23 )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現在將藉由提出一些實施例爲例來做詳細說明 ’從頭到尾所有用於本發明之說明書的圖形中,同樣的參 考數字被指定給具有相同功能的組件並且省略對類似組件 的重複說明。 (實施例1 ) 現在將參考圖1到圖2 2而對當作本發明之實施例的 互補式MISFET (CMOSFET)做說明。 如在圖1中所顯示,舉例來說,一個由具有大約1到 10 Ω cm之電阻率的p型單晶矽所做成之半導體晶板1被 熱氧化於8 0 0到8 5 Ot並且爲了減輕應力及保護主動 區域的目的而在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上形成一層矽氧化 物膜(或者墊氧化物膜)2,之後,在該矽氧化物膜2的 上面形成一層矽氮化物膜3。 接著,如在圖2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光阻當作遮罩進 行蝕刻以便從元件隔離區域上去除該矽氮化物膜3及矽氧 化物膜2。之後,如在圖3中所顯示,藉由以該矽氮化物 膜3當作遮罩進行蝕刻以便在半導體基板1的元件隔離區 域處形成一具有深度爲3 5 0到4 0 0毫微米(nm)的 凹槽4 a ,藉由調整被用來鈾刻半導體基板1之氣體的成 分來使該凹槽4 a的側壁逐漸傾斜(例如以8 5 °或少於 85°的角度01及θ2),藉由如此地逐漸傾斜之凹槽4 a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嫠) I--.------袭------、訂------A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6- 經濟部t央揉隼扃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___B7 五、發明説明(24) 的側壁,一層絕緣膜可以被輕易地埋入該凹槽4 a之中· 用不同的方法•藉由以一光阻當作遮罩的使用,可以 在元件隔離區域依序蝕刻該矽氮化物膜3,矽氧化物膜2 ,以及半導體基板1而形成該凹槽4 a,如果如此地以光 阻當作遮罩來飩刻半導體基板1,防止爲熱氧化而被用來 當作遮罩之矽氮化物膜3的去除,使得該矽氮化物膜3的 最初膜厚能夠被薄化係可能的。 . 接著*凹槽4 a的內部被濕式淸洗以便去除蝕刻的殘 留物,而其後藉由含有氫氟酸的蝕刻溶液來去除自凹槽 4 a的內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矽 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該矽氧化物膜2的位移量(d )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在稍後之熱氧化步驟中於凹槽4 a 的內壁上所形成之矽氧化物膜(5 )的膜厚(T r )並且 等於或小於其膜厚(T r )的兩倍(也就是:Tr‘dg 2 T r )的範圍)。 因爲自凹槽4 a的內壁所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 被向後移位一在如上所述的範圍之內的位移量’所以當在 稍後之熱氧化步騍中於凹槽4 a的內壁上形成一層矽氧化 物膜(5 )時,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係可能的*如 果矽氧化物膜2所露出之部分並未向後移位朝向主動區域 或者該位移量小,那麼就會限制凹槽4 a之肩膀部分的氧 化而使得難以圓化該肩膀部分於1 〇 〇 〇°C或者低於 1 0 0 0 °C的熱處理溫度,如果該位移量太大,那麼該肩 膀部分也難以圓化|在此情況下’在凹槽4 a的內壁上所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0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_ 27 - -II :二| ί »1. I—I « -- ^^1 ^^1 -II ?-1 a^i ^^1 ^^1 I '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18A9 2 A7 ___B7____ 五、發明説明(25) 形成之矽氧化物膜的鳥嘴被延長而朝向主動區域並且窄化 該主動區域,因此,控制該矽氧化物膜2的位移量(d ) 在上述的範圍(T r Sd客2T r )之內係重要的。 接下來,如在圖6及圖7中(特別在圖6的放大圖中 )所顯示,半導體基板1被熱氧化於例如9 5 0°C以便形 成一層矽氧化物膜5於凹槽4 a的內壁上,此矽氧化物膜 5被形成來補償於稍後的步驟中在凹槽4 a之內壁上蝕刻 的損害並且減輕在該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6 )上的應力「在此情況下。藉由控制熱處理時間能夠圓化 凹槽4 a的肩膀部分而使得矽氧化物膜5的膜厚(T r ) 大於矽氧化物膜(或者墊氧化物膜)2的膜厚(Tp)並 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Τρ)的三倍(也就是Tp<Tr S3Tp)的範圍),在800°C或者低於800°C之熱 處理溫度時,此矽氧化物膜5難以生長•而且錯位很容易 發生於1 ο 〇 or或者高於1 ο 〇 o°c之熱處理溫度時, 尤其在具有大直徑之晶圓的情況下,必須在溫度範圍從 8 0 Ot:到1 0 0 0°C之內實施熱處理。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ί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如果矽氧化物膜5的膜厚(ΤΓ)係等於或少於矽氧 化物膜(或墊氧化物膜)2的膜厚(T p ),則難以圓化 凹槽4 a的肩膀部分,如果矽氧化物膜5的膜厚(T r ) 係矽氧化物膜2之膜厚的三倍或高於三倍,則在介於已經 生長的矽氧化物膜5與用於熱氧化而當作遮罩的矽氮化物 膜之間產生大的應力,使得難以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 分,在此情況下,有主動區域被窄化的問題,因此,控制 本紙張尺度速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规格(210X297公嫠) .28 4 1 8 A 9 2.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矽氧化物膜5的膜厚(T r )在如上所述的範圍(Tp< TrS3Tp)之內係重要的* 接著,如在圖9中所顯示,一層矽氧化物膜7藉由以 C VD法來沈積一層矽氧化物膜7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 上而被埋入凹槽4 a之中,該矽氧化物膜7使用一具有像 以例如臭氧(〇3)及四乙氧基甲矽烷 ((C2H5〇) 4S i )的使用所形成之矽氧化物膜一樣 的優異之流動性的矽氧化物材料,在此情況下,早在沈積 矽氧化物膜7的歩驟之前1如在圖8中所顯示|一層矽氣 化物膜6可以藉由CVD法而被薄薄地沈積於凹槽4 a的 內壁上,因爲當在稍後的步驟中燒結在凹槽4 a中所埋入 之矽氧化物膜7時,該矽氮化物膜6抑制在凹槽4 a之內 壁上的矽氧化物膜朝向主動區域生長,所以防止矽氧化物 膜5在主動區域處施加應力於半導體基板1上而形成漏泄 路徑的問題係可能的。 接著*半導體基板1被濕式氧化於1 ο 〇 or或 1 0 0 0 °C以下的溫度時,例如8 5 0 °C,藉以實施#燒結 來改善在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7的膜品質。 而後,如在圖1 0中所顯示,該矽氧化物膜7被硏磨 ,例如以化學機械硏磨(CMP )法,來使該矽氧化物膜 7的表面平坦,在此硏磨中’一層覆蓋主動區域的矽氮化 物膜3被用來當作阻止物,使得在凹槽4 a之內僅剩下該 矽氧化物膜7,以此方式來完成其中埋入一層矽氧化物膜 7的元件隔離凹槽4,其後,如在圖1 1中所顯示,藉由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Λ格(210X297公釐)_ 29 - I LI n I - - ^^1 Hi , ^^1 - - (請先閏讀背面之注意^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樣隼局負i消费合作杜印^ 經濟部中央樣率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4 184 9 2 A7 A7 B7五、發明説明(2乃 例如熱磷酸的蝕刻溶液來去除覆蓋該主動區域之矽氮化物 膜3。 燒結在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7可以被’實施 在藉由化學機械硏磨法來硏磨該矽氧化物膜7之後而同時 在該凹槽4 a中僅剩下該矽氧化物膜7,在此情況下*被 燒結之矽氧化物膜7比在燒結被實施於硏磨該矽氧化物膜 7之前所燒結的矽氧化物膜7薄,而使得燒結的時間周期 能夠被縮短。 當該矽氧化物膜7在上面所述之步驟中被沈積於半導 體基板上時,如果凹槽4 a的尺寸非常小,當矽氧化物膜 7被埋入凹槽4 a之中時*在該膜中可能產生孔洞,爲了 避免這樣,首先沈稹一層具有不致造成孔洞之膜厚的矽氧 化物膜7,而後藉由CVD法沈稹一層多晶矽膜8於矽氧 化物膜7之上,使得以包含該矽氧化物膜7及該多晶矽膜 8之兩層膜來完全塡補凹槽4 a的內部,在此情況下’早 在沈積一層矽氧化物膜7的步驟之前,可以藉由CVD法 薄薄地沈積一層矽氮化物膜6於凹槽4 a的內壁及矽氮化 物膜3之上*以便在燒結期間抑制矽氧化物膜5朝向主動 區域生長。 接著,如在圖1 3中所顯示,半導體基板1在上面所 述的情況下受到熱處理以便燒結矽氧化物膜7,在此步驟 中,在顯示於圖1 4,在該矽氧化物膜7之上的多晶矽膜 8被熱氧化並且改變成爲一層矽氧化物膜8 a » 之後,如在圖1 5中所顯示,該矽氧化物膜8 a及矽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30 - ^^1 ^^^1 i —i- m 1 fi m m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1849 2 A? B7 五、發明説明(迚) 氧化物膜7被硏磨以便獲得沒有孔洞的元件隔離凹槽4 » 接著,一互補式Μ I S F E T藉由以下的方法而被形 成於半導體基板1的主動區域處,其周邊爲上述之元件隔 離凹槽4所界定。 首先.,藉氫氟酸溶液或與其性質相同之物來去除殘留 在主動區域之表面上的矽氧化物膜(或墊氧化物膜)2 * 而其後半導體基板1被熱氧化於8 0 0到8 5 Ot的溫度 以便形成一層乾淨的閘極氧化物膜9於半導體基板1的表 面上,如在圖1 6中所顯示。在此情況下,因爲元件隔離 凹槽4的肩膀部分被圓化,所以防止該閘極氧化物膜9被 薄化於該肩膀部分之上的問題係可能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如在圖17中所顯示,像Ρ(磷)一樣的η型 雜質被離子植入於半導體基板1的一部分之中,而像Β( 硼)一樣的Ρ型雜質被離子植入於半導體基板1的另一部 分之中,之後,半導體基板1受到熱處理於1 0 0 0°C或 者低於lOOOt的溫度,例如950 °C,藉以展開並擴 散上面所述的兩種雜質,以此方式,一 P型井1 0被形成 在形成一 η通道型MI SFET的區域中,而一 η型井1 1被形成在形成一 Ρ通道型Μ I S F ΕΤ的區域中。在這 些井被形成之後,該閘極氧化物膜9可以被形成在ρ型井 10及η型井11的表面之上。 接著,如在圖1 8中所顯示,在ρ型井1 0的上面形 成一η通道型Μ I S F Ε Τ的閘極電極1 2,並且在η型 井1 1的上面形成一Ρ通道型MI SFET的閘極電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率(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31 _ 經潦部中央搮率扃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1 2,爲了形成閘極電極1 2 ’藉由CVD法形成一層摻 雜P的多晶矽膜,例如一層W (鎢)金靥矽氧化物膜,和 —層頂蓋絕緣膜1 3被沈積於半導體基板1上,而後這些 膜藉由以光阻當作遮罩來蝕刻而被形成圖案|該頂蓋絕緣 膜1 3係由一層矽氧化物膜或者一層矽氮化物膜所做成。 接著·如在圔1 9中所顯示,η型雜質,例如p或與 其性質相同之物,被離子植入於Ρ型井1 0之中以便形成 η通道型Μ I S F ΕΤ的η型半導體區域(或源極和汲極 )14,而Ρ型雜質,例如Β (硼)或與其性質相同之物 ,被離子植入於η型井11之中以便形成ρ型半導體區域 (源極和汲極)15,因此,獲得一 η通道型 MISFET Qn及一ρ通道型MISFET Qp。 接下來,如在圖2 0中所顯示•在閘極電極1 2的側 壁上形成側壁間隙壁1 6,該側壁間隙壁1 6藉由CVD 法來沈積一層矽氧化物膜或一層矽氮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 1之上並再藉由非等向性蝕刻來形成此膜的圖案而被形成 〇 之後,如在圖2 1中所顯示,一層矽氧化物膜1 7藉 由CVD法而被沈積於半導體基板1之上,其後,如在圖 22中所顯示,在位於η通道型MISFET Qn之η 型半導體區域(或源極和汲極)14的上面及位於ρ通道 型MI SFET Qp之ρ型半導體區域(或源極和汲極 )15的上面之矽氧化物膜17的部分上形成接觸孔18 |而後,藉由濺鍍法所沈積在矽氧化物膜1 7之上的一層 t- m tn i l^i m a^n n>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率{ CNS > A4规格(210 X 297公釐} · 32 · 五、發明説明(3〇) A 1 (鋁)合金膜被形成圖案而形成導線1 9。 (實施例2 ) (請先埘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2 3 .到圖2 6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2 3中所顯示,一半導體基板1被熱氧 化於8 0 0到8 5 0°C以便形成一層矽氧化物膜(或墊氧 化物膜)2於該半導體基板1的主表面上,之後•一層矽 氮化物膜3藉由CVD法而被沈稹於該矽氧化物膜2上* 其後|藉由以光阻當做遮罩來蝕刻以便去除在元件隔離區 域處的矽氧氮化物膜3及矽氧化物膜2。 經濟部中央梂準局黃工消费合作社印袈 接著·如在圖2 4中所顯示,在半導體基板1之元件 隔離區域處的表面被淺淺地且等向性地蝕刻以便在該半導 體基板1之元件隔離區域的末端部分處形成底切(a) » 其後,如在圖2 5中所顯示,在半導體基板1之元件 隔離區域處爲了改變其組成而以蝕刻氣體來非等向性蝕刻 ,以便在半導體基板1於元件隔離區域處形成一凹槽4 a ,接著,如在圖2 6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被熱氧化 於例如9 5 0 °C以便形成一層矽氧化物膜5於凹槽4 a的 內壁上並且同時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其後的步驟 和在實施例1中的步驟相同。 依據本實施例,因爲早在形成一層矽氧化物膜5於凹 槽4 a的內壁上的步驟之前在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形成 底切,所以能夠很容易地圓化凹槽4 a的肩膀部分而不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a國家揉準(CNS > A4洗格(210X297公釐)-33-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A7 B7 五、發明説明(31) 移位自該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朝向 主動區域•注意採取實施例1的方法|其中自凹槽4 a的 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被移位朝向主動區域,以 及本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底切被形成在凹槽4 a的肩膀部 分,兩者.係可能的。 . (實施例3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2 7到圖‘3 4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2 7中所顯示,一層矽氧化物膜5被形 成於凹槽4 a的內壁上並且藉由依據實施例1或2的方法 來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之後•如在圖2 8中所顯 示,藉由C VD法來薄薄地沈稹一層矽氮化物膜6於半導 體基板1之上,當在稍後的步驟中燒結在凹槽4 a中所埋 入之矽氧化物膜7 *爲了抑制在凹槽4 a的內壁上之矽氧 化物膜5朝向主動區域生長的目的而形成該矽氮化物膜6 〇 接著,如在圖2 9中所顯示 > 一層矽~氧化物膜7藉由 CVD法而被沈稹於半導體基板1上,而且該矽氧化物膜 7被埋入凹槽4 a之中,之後,在上面所述的溫度條件下 濕式氧化半導體基板1,藉以實施用以改善在凹槽4 a中 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7的膜品質之燒結。 其後,如在圖3 0中所顯示,一種化學機械硏磨法被 用來硏磨矽氧化物膜7而使得在凹槽4 a中僅剩下該矽氧 本紙伕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IOX297公釐)-34 - I 1 1_ i ·_· · I 11 1 ' - - - nf It >n --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Ϋ項再填寫本頁) A18492 A7 _ B7 五、發明説明(32) 化物膜7,藉以形成一元件隔離凹槽4,之後,如在圖 3 1中所顯示,當藉由例如熱磷酸或與其性質相同之物的 蝕刻溶液來去除覆蓋主動區域之矽氮化物膜3時》同時蝕 刻在元件隔離凹槽4之內壁上的矽氮化物膜6,因此,該 矽氮化物.膜6被向內凹陷入元件隔離凹槽4之中,而且在 該元件隔離凹槽4的肩膀部分形成凹陷,如果凹陷被形成 ,那麼在蝕刻於稍後的步驟中所沈積之像多晶矽或與其性 質相同之物一樣的閘極電極材料之後,在元件隔離凹槽4 中所埋入之砍氧化物膜7的表面可能闖入外來物質或者在 凹陷中可能產生蝕刻殘留物。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杜印裝 (請先W讀背面之注f項再填寫本頁) 爲了避免這些缺點,舉例來說,如在圖3 2中所顯示 ,於去除矽氮化物膜3之後*在該元件隔離凹槽4之肩膀 部分處的矽氧化物膜7被再次氧化於8 5 0 °C到9 0 Ot 的溫度以便被加厚而使得該凹陷被矽氧化物膜7所覆蓋, 爲了以矽氧化物膜7來覆蓋該凹陷•其膜厚必須被增加爲 至少多於矽氮化物膜6之膜厚的兩倍。但是,如果增加的 太多*那麽主動區域被已經生長之矽氧化物膜5所窄化, 因此,必須控制氧化周期而使得膜厚被增加爲矽氮化物膜 6之膜厚的兩倍或者稍做多於兩倍。 如下係防止凹陷被形成在元件隔離凹槽4之肩膀部分 的方法,如在圖3 3中所顯示,藉由化學機械硏磨法來硏 磨矽氧化物膜7而使得在凹槽4 a的內部僅剩下該矽氧化 物膜7,並且其後實施燒結,在此情況下,藉由設定梢長 的燒結周期(或者稍髙的燒結溫度)來氧化覆蓋在元件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A4II格(2丨0X297公釐)-35-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4 1849 2 a| C8 D8 __ 六、申請專利範豳3 離凹槽4之肩膀部分附近的主動區域及矽氮化物膜6之砂 氮化物膜3的表面,而後,藉由蝕刻來去除在矽氮化物膜 3的表面上之氧化物膜,並且隨後藉由蝕刻來去除該矽氮 化物膜3,以此方式,防止凹陷被形成在元件隔離凹槽4 的肩膀部分係可能的。 (實施例4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35到圊36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3 5中所顯示,一層矽氧化物膜5被形 成於凹槽4 a的內壁上並且以先前所述的方式來圓化該凹 槽4 a的肩膀部分,之後,如在圖3 6中所顯示,凹槽 4 a的內壁受到氧化/氮化處理以便隔離氮氣於介在凹槽 4 a之內壁上所形成的矽氧化物膜5與元件隔離區域的側 壁間之交接面的附近,藉以形成矽氮化物層2 0 |爲了使 凹槽4 a的內壁受到氧化/氮化處理,一半導體基板1在 NO(氮氧化物)或者N2〇(氮氧化物)環境中受到熱處 理,在此情況下,由NO或1^2〇之熱分解所產生的氮氣與 介於矽氧化物膜5和半導體基板1的元件隔離區域間之交 接面的附近隔離,而後實施熱處理以便形成矽氮化物層 2 0。 依據本實施例,因爲矽氮化物層2 0被形成在介於矽 氧化物膜5與半導體基板1的元件隔離區域間之交接面的 附近,所以稍後當燒結在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 ^^1 n ^—l· ^^^1 ^^^1 I ^^^1 ^^^1 ^^^1 mJ (請先Η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球寫本頁) 本纸法尺度通用中》國家揲♦( CNS ) ( 210X2S»7公釐)-36-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笨 A7 B7五 '發明説明(34) 7時,難以氧化該交接面的附近,而因此抑制矽氧化物膜 5朝向主動區域生長係可能的》 如下係在介於矽氧化物膜5與半導體基板1的主動區 域間之交接面的附近形成矽氮化物層2 0的另一種方法, 如在圖3. 7中所顯示,以如先前所述之方式形成一層矽氣 化物層2 0於凹槽4 a的內壁上並且圓化該凹槽4 a的肩 膀部分,其後,如在圖3 8中所顯示,氮被離子植入於介 在矽氧化物膜5與半導體基板1的主動區域間之交接面的 附近,並且貧施熱處理。 (實施例5 ) —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39到圖40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3 9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半導體基板1於元件隔離區域處形 成一凹槽4 a,之後,藉由包含氫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除 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移 位該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至此狀態爲止所採取的 步驟和在實施例1中的步驟相同。 接著,如在圖4 0中所顯示,半導體基板1受到氧化 /氮化處理以便形成一層矽氮化物膜2 1於凹槽4 a的內 壁上,並且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被圓化,爲了使半導體 基板1受到氧化/氮化處理,該半導體基板1在例如NO 及N2的混合氣體中受到熱處理於大約9 0 0 °C *在另一種 n m ^na ^^^1 t ^^^1 ^^^1 1 fei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橾丰(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37 -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身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1849 2 A7 _B7_五、發明説明(35) 情況下,該半導體基板1在n2〇in2的混合氣體中受到 熱處理於大約1 0 5 〇 eC。 依據本實施例,因爲一層矽氮化物膜被形成於凹槽 4 a的內壁上•所以當燒結在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化 物膜7時,難以氧化上面所述之交接面的附近,而因此抑 制該矽氧化物膜5朝向主動區域生長係可能的。 (實施例6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4 1到圖4 4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4 1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半導體基板1於元件隔離區域處形 成一凹槽4 a,之後,如在圖4 2中所顯示,藉由包含氫 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除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 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移位該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 到此狀態爲止所採取的步驟和在實施例1中的步驟相同。 接著 > 如在圖4 3中所顯示,藉由C VD法沈積一層 矽氧化物膜7於半導體基板1上,藉以將該矽氧化物膜7 埋入該凹槽4 a之中,其後,如在圖4 4中所顯示,該半 導體基板1被濕式氧化以便形成該矽氧化物膜7,同時, 一層矽氧化物膜5被形成於凹槽4 a的內壁上並且圓化該 凹槽4 a的肩膀部分。 依據本實施例,同時實施矽氧化物膜7的燒結,在凹 槽4 a的內壁上之矽氧化物膜5的形成,以及該凹槽4 a (請先閩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8 _ 4 1849 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杜印装 A7 B7 __五、發明説明(3垮 之肩膀部分的圓化,使得能簡化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步 驟0 (實施例7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彤成方法將參 考圖4 5到圖4 8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4 5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半導體基板1於元件隔離區域處形 成一凹槽4 a ,之後,藉由包含氫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除 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移 位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到此狀態爲止所採取的步 驟和在實施例1中的步驟相同^ 接著,如在圖4 6中所顯示,一層矽氧化物膜7藉由 CVD法而被沈積於半導體基板1上,藉以將該矽氧化物 膜7埋入凹槽4 a之中,其後,如在圖4 7中所顯示,去 除在矽氮化物膜3之上的矽氧化物膜7的部分而使得在凹 槽4 a的內部僅剩下該矽氧化物膜7,藉以形成一矽氧化 物膜7被埋入其中之元件隔離凹槽4,而後,如在圖4 8 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被濕式氧化以便燒結該矽氧化 物膜7,同時,一層矽氧化物膜5被形成於凹槽4 a的內 壁上並且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 依據本實施例,同時實施矽氧化物膜7的燒結’在凹 槽4 a的內壁上之矽氧化物膜5的形成,以及該凹槽4 a 之肩膀部分的圓化,使得能夠簡化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 n ·11 —l·—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39- 4184 9 2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A7 B7____^_五、發明説明(37) 步驟。 (實施例8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4 9到圖5 4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4 9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一半導體基街1於元件隔離區域處 形成一凹槽4 a ,之後,藉由含有氫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 除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 移位該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 接著,如在圖5 0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被熱氧 化以便形成一層矽氧化物膜5於凹槽4 a的內壁上*並且 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至此狀態爲止所採取的步驟 和在實施例1中的步驟相同。 其後,如在圖5 1中所顯示,藉由CVD來薄薄地形 成一層多晶矽膜2 2於半導體基板1上,之後,如在圖 2 2中所顯示,一層矽氧化物膜7藉由CVD法而被沈積 於該多晶矽膜2 2之上•藉以將矽氧化物膜7埋入凹槽 4 a之中。 接著,如在圖5 3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被濕式 氧化以便燒結在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7,在此 狀態中,至少該多晶矽膜2 2的部分被氧化而改變成爲一 層矽氧化物膜2 3,因此,氧化被局限在介於矽氧化物膜 5與半導體基板1的主動區域間之交接面的附近,致使抑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Μ4规格(210X297公釐)-40- 4 1849 2 A7 B7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38) 制該矽氧化物膜5朝向主動區域生長。當該多晶矽膜2 2 被氧化而改變成爲矽氧化物膜2 3時,其體積大約增加兩 倍,因此,甚至當孔洞被形成在凹槽4 a中所埋入之矽氧 化物膜7之中時*獲得由於矽氧化物膜2 3之體積的增加 而能夠縮小孔洞的優點係可能的。 而後,如在圖5 4中所顯示,位在矽氮化物膜3上面 的矽氧化物膜7及矽氧化物膜2 3的部分被去除而使得在 凹槽4 a中僅剩下該矽氧化物膜7及矽氧化物膜2 3,因 此形成一元件隔離凹槽4,在形成該元件隔離凹槽4之後 可以實施矽氧化物膜7的燒結和多晶矽膜2 2的氧化,一 非晶形矽膜可以被用來取代該多晶矽膜22。 (實施例9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55到圖56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圈5 5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半導體基板1中於元件隔離區域處 形成一凹槽4 a ,之後,藉由含有氫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 除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 移位該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至此階段爲止所採取 的步驟和在實施例1中的步驟相同。 接著,如在圖5 6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受到熱 處理於氮環境中,藉以形成一層矽氮化物膜2 4於凹槽 4 a的內壁上,並且圓化該凹槽4 a的肩膀部分》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 41 - :;',3 Α· ό ^. Α7 Β7 五、發明説明(39) 依據本實施例,因爲一層矽氮化物膜2 4被形成於凹 槽4 a的內壁上,所以稍後當燒結一層在凹槽4 a中所埋 入之矽氧化物膜7時,抑制該半導體基板之主動區域被氧 化係可能的*
I (實施例1 0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5 7到圖5 8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5 7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一半導體基板中於元件隔離區域處 形成一凹槽4 a,之後,藉由含有氫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 除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 移位該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至此階段爲止所採取 之步驟和在實施例1中所採取的步驟相同。而後,該半導 體基板1被熱氧化以便形成一層矽氧化物膜2 5於凹槽 4 a的內壁上》 經濟部中夬櫺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1 —^r In H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Ϋ項再填寫本頁) 接著,如在圖5 8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在氮環 境中受到熱處理,藉以將在凹槽4 .a的內壁上之矽氧化物 膜2 5改變成爲一層矽氮化物膜2 6 » 依據本實施例,因爲一層矽氮化物膜2 6被彤成於凹 槽4 a的內壁上,所以稍後當燒結一層在凹槽4 a中所埋 入之矽氧化物膜7時,抑制該半導體基板1之主動區域被 氧化係可能的。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樣車(CNS)A4規格(2丨〇父297公釐)·42· A7 __B7__ 五、發明説明(40) (實施例1 1 ) 一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元件隔離凹槽4的形成方法將參 考圖59到圖60來做說明。 首先,如在圖5 9中所顯示,藉由以一層矽氮化物膜 3當作遮罩來蝕刻而在一半導體基板中於元件隔離區域處 形成一凹槽4 a ,之後,藉由含有氫氟酸之蝕刻溶液來去 除自凹槽4 a的側壁露出之矽氧化物膜2的部分以便向後 移位該矽氧化物膜2朝向主動區域,至此階段爲止所採取 之步驟和在實施例1中所採取的步驟相同,其後,一層薄 的多晶矽膜2 7藉由CVD法而被沈積於該半導體基板1 之上。 接著,如在圖6 0中所顯示,該半導體基板1在氮環 境中受到熱處理,藉以將該多晶矽膜2 7改變成爲一層矽 氮化物膜2 8 » 依據本實施例,因爲一層矽氮化物膜2 8被形成於凹 槽4 a的內壁上,所以當稍後燒結一層在該凹槽4 a中所 埋入之矽氧化物膜7時,抑制該半導體基板1之主動區域 被氧化係可能的》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Μ工消f合作社印装 n Iff· AVI 1 / (請先M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已經結合實施例來做說明,注意本發明並沒有 被限定於這些實施例,並且各種的修改可以被達成而沒有 違反本發明的精神。 本發明的一些代表性優點可以大致槪述如下。 依據本發明,藉由熱處理於1 0 0 0 t或者低於 1 0 0 0eC的溫度時能夠使元件隔離凹槽的形狀達最佳化 本紙張尺度遙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规格(210X297公釐)-43- 4 1849 2 A7 B7五、發明説明(41) ,使得能夠發展元件的尺寸縮減以及改進其電氣特性。 依據本發明|降低來自由於燒結一層在元件隔離凹槽 中所埋入之矽氧化物膜的應力而對主動區域之有害的影響 係可能的。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困家標率(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44 -

Claims (1)

  1. wo κ 〇0 8 λ B c D 4 丨 849 2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087 1 0661 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民國8 9年7月修正 1 _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步 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较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層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以 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物膜於凹槽的內壁之上; (d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 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塡補該凹槽: 經濟·部智惡时'4局a:工消骨合作灶印奴 (e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的第三矽氧化物膜; (f)去除位在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的 部分而使得在該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以及 (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之表面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後形成一半導體元 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景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毯濟部智葸时走局KK工消脅合作社印製 4 1849 2 bs CH D8六、申請專利範園 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以及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氧化 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中用以形成該 第一矽氧化物膜之熱氧化溫度,用以形成該第二矽氧化物 膜之熱氧化溫度,以及用以燒結該第三矽氧化物膜的熱處 理溫度的每一個溫度被設定爲等於或低於1 〇 〇 〇°C。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方法,其中用 以形成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熱氧化溫度係等於或高於 8 0 0°C並且等於或低於1 0 0 CTC。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方法|其中該 凹槽以一種等於或小於8 5 °的傾斜角度Θ而逐漸傾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中在步驟(c )之後於步驟(d )之前,該凹槽的內壁受到氧化/氮化 處理,藉以形成一層矽氮化物層於介在該凹槽的內壁上所 形成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與該半導體基板的主動區域間之 交接面的附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中在步驟(c )之後於步驟(d )之前,氮被離子植入於介在該凹槽的 內壁上所形成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與該半導體基板的元件 隔離區域間之交接面的附近 > 藉以形成一層矽氮化物層於 介在該凹槽的內壁上所形成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與該半導 體基板的元件隔離區域間之交接面的附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中步驟(e ) (汸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丰(CNS ) Λ4規格(2IOX297公釐) 4 18492 Λ 8 Β8 CH DM 六、申請專利範圍 被實施於步驟(f )之後。 (請先閱讀背面之;±意事項再4寫本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中步驟(c ) 被實施於含氮的環境中,藉以形成一層具有膜厚被設定爲 大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 倍之第二矽氮化物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中在步驟(c )之後於步驟(d )之前,一層第二矽氮化物膜被形成於 至少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表面之上。 1 0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_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1其後形成一層矽氮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歩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瞑及該第一矽氧化物膜; (b )使自該第一矽氧化物膜露出之半導體基板的表 面部分受到等向性蝕刻: 4i濟部皙"財是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 )選擇性蝕刻在元件隔離區域中的半導體基板, 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d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物膜於該凹槽的內壁之上: (e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 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塡補該凹槽: (f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耶,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 本紙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梯準(CNS ) A4g ( 2tOX2(>7公缝) 經濟部晳慧时4总貸工消骨合作杜印製 Λ 1 B 4 9 2 Γ8 DH 六、申請專利範圍 (g)去除位在該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 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以及 (h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上之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後形成一半導體元 件於該主動區域。 1 1 .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第一砂 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 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第一矽氮化物膜 > 第一矽氧化物膜 ,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 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物膜於該凹槽的內壁之上; (d )藉以C VD法來形成一層第二矽氮化物膜於包 括該凹槽之內部的半導體基板上: (e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 表面之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填補凹槽; (f )使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 中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 (g )去除位在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氣化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i標準(CNS )\4規格(2丨〇〆297公釐)~7^7 ---------—^------5T------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Ο l)S 4 1849 2 六、申請專利範圍 膜及第二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剩下該第三 矽氧化物膜及第二矽氮化物膜; (h )藉由蝕刻來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 界定之主動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部分; (i)熱氧化在元件隔離凹槽之肩膀部分的第三矽氧 化物膜以便加厚該第三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藉以塡補當藉 由蝕刻來去除該第一矽氮化物膜時由於去除在元件隔離凹 槽之肩膀部分的第二矽氮化物膜所形成之凹陷;以及 (j )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氧化 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2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第一矽 氮化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 離區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第一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 ,以及半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 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刟向一主励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本紙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橾牟(CNS )人4規格(210X297公淹).5 —r - - ------- n In t n I fl T n _ n 1 I ! . (請先間讀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那智慧时產局員工消骨合作社印焚 經濟部智葸时產局员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ΑδΑθ2* «« DH六、申請專利範圍 物膜於該凹槽的內壁之上; (d )藉由C V D法來形成一層第二矽氮化物膜於包 括該凹槽之內部的半導體基板上; (e)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 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f) 去除位在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 膜及第二矽氮化物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 矽氧化物膜及第二矽氮化物膜; (g )使該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 中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並且氧化在元件隔離凹槽之 肩膀部分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表面及第二矽氮化物膜的表 面; (h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藉由蝕刻 來去除在該部分的表面處之氧化物膜;以及 (i )形成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二矽氧化物膜旳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氧化 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3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府矽氮化 ----------^------,訂-------▲ {請毛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X 297公釐> .^ . 8 8 8 8 A BCD 經濟部智"-財走局3(工^骨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歩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 表面上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瞑來塡補凹槽; (d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 之第二矽氧化物膜,並且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該凹 槽的內壁之上; (e )去除位在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膜的 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以及 (f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其後形成一半 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氧化 物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4 .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矽氮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離區 未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_ 7 - ----------裝------訂-------/線 〈--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US CS l)S 4 1849 2 六、申請專利範圍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的主表面之 上以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d )去除位在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膜的 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 C e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使燒結在凹槽中所塡補之 第二矽氧化物膜,並且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凹槽的 內壁上; (f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其後形成一半 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氧化 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5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矽氮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装------訂--------線 (-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漓部智葸5Γ·4局貸工消骨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現格(2]〇><297公缝) * 8 - rs DS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物膜於凹槽的內壁之上; (d) 形成一層多晶矽膜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 (e)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 面之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f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並且氧化該多晶矽膜,藉以將 至少該多晶矽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矽氧化物膜; C g )去除位在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 該矽氧化物'膜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及 該矽氧化物膜;以及 (h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其後形成一半 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氧化 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6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W公犛).9 -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 J _ 1 I、-=1°I In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矽氪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物膜於凹槽的內壁之上; (d )形成一層多晶矽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 上; (e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 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f )去除位在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膜及 多晶矽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 及該多晶矽膜; (g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並且氧化該多晶矽膜藉以將至 少該多晶砍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砂氧化物膜;以及 (h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矽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其後形成一半 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其中: 該第一矽氧化物膜的位移量被設定爲等於或大於該第 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兩倍;以及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 ®家掠準(CNSM1規格(210 X 297公笼) -10- ------------ 裝--------訂---------4Φ_ (請先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资合作社印製 4 184 9 2 | ΠΗ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膜厚被設定爲大於該第一矽氣化 物膜的膜厚並且等於或小於其膜厚的三倍。 1 7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矽氮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扳,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氮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氮化 物膜於凹槽的內壁之上; (d )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扳的主表 面上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e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二矽氧化物膜; (ί )去除位在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 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以及 (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其後形成 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1 8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本紙1玉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1規格(21ϋ X 297公境) ----,-------I I 牡衣· --- {請先閱讀背面之-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續*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费合作社印" 4 184 9 2 g ON 々、申請專利範圍 (a )熱氧化一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一矽鉍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層矽氮化 物膜於該第一矽氧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熱氧化該半導體基板以便形成一層第二矽氧化 物膜於該凹槽的內壁之上,並且隨後氮化該第二矽氧化物 膜,藉以將至少該第二矽氧化物膜的部分改變成爲一層矽 氮化物膜: (d )形成一層第三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基板的主表 面上以便用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e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三矽氧化物膜: (ί )去除位在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三矽氧化物 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三矽氧化物膜;以及 (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其後形成 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1 9 .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步驟: (a )熱氧化-半導體基板以便肜成一廇第一矽氧化 物膜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之上,其後形成一厨矽氮化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0國家標準(CNS)A.l规格(2ΐϋ X 297公釐) -12- ---·.--------- 时衣--------訂ί I 1 ^^1 ^^1 Γ ί cf fl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S m cs 1)8 4 1849 2 六、申請專利範圍 物膜於該第一矽氣化物膜上’而後進一步在一元件隔離區 域上選擇性蝕刻該矽氮化物膜,第一矽氧化物膜’以及半 導體基板,藉以形成一凹槽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主表面中; (b )蝕刻自該凹槽中露出之第一矽氧化物膜的部分 以便向後移位該第一矽氧化物膜朝向一主動區域; (c )形成一層多晶矽膜於該半導體基扳之上,並且 隨後氮化該多晶矽膜,藉以將至少該多晶矽膜的部分改變 成爲一層砂氮化物膜; (d )形成一層第一矽氧化物膜於半導體的主表面上 以便用該第二矽氧化物膜來塡補凹槽; (e )使半導體基板受到熱處理,藉以燒結在凹槽中 所塡補之第二矽氧化物膜; (f )去除位在第一矽氮化物膜上面之第二矽氧化物 膜的部分而使得在凹槽中僅剩下該第二矽氧化物膜: (g )去除位在其周邊由元件隔離凹槽所界定之主動 區域的表面之上的第一砂氮化物膜的部分,並且宜後形成 一半導體元件於該主動區域。 -------^---------- 裝--------訂---------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本紙iR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i規格(21ϋχ 297公釐〉
TW087106611A 1997-04-30 1998-04-2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TW41849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112467A JPH10303289A (ja) 1997-04-30 1997-04-30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18492B true TW418492B (en) 2001-01-11

Family

ID=1458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06611A TW418492B (en) 1997-04-30 1998-04-2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057241A (zh)
JP (1) JPH10303289A (zh)
KR (1) KR19980081825A (zh)
TW (1) TW418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2837B2 (ja) * 1998-07-31 2010-12-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082808A (ja) * 1998-09-04 2000-03-21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99812B1 (en) * 1998-10-23 2003-07-29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thick oxide layer
JP3571236B2 (ja) * 1998-11-09 2004-09-29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955404B2 (ja) * 1998-12-28 2007-08-08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12350B2 (ja) * 1999-10-06 2007-11-21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45400B1 (ko) * 1999-10-08 2002-07-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장자리에 두꺼운 산화막을 갖는 트렌치 형성방법
JP2001144170A (ja) * 1999-11-11 2001-05-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32613A (ja) * 2000-05-24 2001-11-30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345375A (ja) * 2000-05-31 2001-12-14 Miyazaki Ok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406976B1 (en) * 2000-09-18 2002-06-18 Motorola,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the same
JP4285899B2 (ja) 2000-10-10 2009-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溝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
US6451704B1 (en) * 2001-05-07 2002-09-17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for forming PLDD structure with minimized lateral dopant diffusion
ITTO20011038A1 (it) * 2001-10-30 2003-04-30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una fetta semiconduttrice integrante dispositivi elettronici e una struttura per il disaccoppiamento el
JP4173672B2 (ja) * 2002-03-19 2008-10-29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59728B4 (de) * 2002-12-19 2008-01-1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rabenisolations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Grades an Kantenrundung einer Grabenisolationsstruktur in einem Halbleiterbauelement
JP2003249546A (ja) * 2003-01-06 2003-09-05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ウエハ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347636A (ja) * 2004-06-04 2005-12-15 Az Electronic Materials Kk トレンチ・アイソレーション構造の形成方法
JP2006332404A (ja) * 2005-05-27 2006-12-07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KR100698085B1 (ko) * 2005-12-29 2007-03-23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트랜치 형성방법
JP2009283494A (ja) * 2008-05-19 2009-12-03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283492A (ja) * 2008-05-19 2009-12-03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283493A (ja) * 2008-05-19 2009-12-03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0098738A1 (en) * 2018-11-16 2020-05-22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6834A (en) * 1985-05-20 1986-03-18 Nc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s
US4693781A (en) * 1986-06-26 1987-09-15 Motorola, Inc. Trench formation process
JPH07105436B2 (ja) * 1986-07-18 1995-11-1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4906585A (en) * 1987-08-04 1990-03-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ells for CMOS transistor circuits separated by insulating trench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057241A (en) 2000-05-02
JPH10303289A (ja) 1998-11-13
KR19980081825A (ko) 1998-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18492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5911109A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filling and planarizing a trench having an oxygen barrier layer
TW385538B (en) Geometrical control of device corner threshold
TW388100B (en) Semiconductor deiv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5719085A (e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technique
US6284623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with reduced narrow channel effect
US7915173B2 (e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having reduced dislocation density
TWI353651B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
JP2891205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製造方法
JP3923214B2 (ja) 半導体装置のトレンチ素子分離方法
TW200428579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501226B (en) Effective isolation with high aspect ratio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and oxygen or field implant
JPH09321132A (ja) 半導体装置のトレンチ素子分離方法
US20030049893A1 (en) Method for isol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7510927B2 (en) LOCOS isolation for fully-depleted SOI devices
TWI514474B (zh) 用於局部溶解位在絕緣底半導體型結構中的氧化物層之方法
US6221733B1 (en) Reduc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i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process
US20020072196A1 (e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for thin silicon/silicon-on-insulator substrates by utilizing polysilicon
JP3972486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653182B2 (en) Process for forming deep and shallow insulative regions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5010107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575408B2 (ja) トレンチ素子分離領域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088369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装置
GB2368460A (en) Reducing dishing related issue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s
US6773975B1 (en) Formation of a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in integrated circu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