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0443A -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0443A
TW202400443A TW111124246A TW111124246A TW202400443A TW 202400443 A TW202400443 A TW 202400443A TW 111124246 A TW111124246 A TW 111124246A TW 111124246 A TW111124246 A TW 111124246A TW 202400443 A TW202400443 A TW 2024004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ing
generating device
wire
op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4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4463B (zh
Inventor
郭榮彬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4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446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4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0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44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包括有一連動煞車系統、一獨立煞車系統以及一制動鎖定桿,連動煞車系統包括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一煞車導線以及一第二煞車導線,獨立煞車系統包括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連接件,制動鎖定桿樞設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其特徵在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一第一煞車槓桿設有一第一卡位及一第二卡位,制動鎖定桿設有一干涉部,該干涉部可選擇式地接觸干涉第一卡位,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或接觸干涉第二卡位,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

Description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尤指一種適用於機車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為提升機車騎乘安全,政府對於車輛安全相關法令強制安裝連動煞車系統,以有效縮短煞車距離。
請參閱圖1及圖2,其分別為習知煞車駐車裝置之側視圖以及圖1之A-A剖視圖。圖中出示一種習知煞車駐車裝置9,其揭示於中國專利公告號第CN108883809號專利案,制動鎖定桿93是經由一第二支撐安裝件95設置於一制動支架92,當騎乘者操作一制動鎖定桿93時,將使制動鎖定桿93的一鎖定銷96與一制動均衡器94扣合,此時制動均衡器94將無法回復到初始狀態,制動均衡器94將長時間對後輪施一煞車力以達成駐車目的。
然而,一般駐車裝置設置於後輪,但對於小型機車多數是使用主腳架方式停放機車,此時後輪將處於懸空狀態,使所設置的駐車裝置降低應有效果。。
發明人緣因於此,本於積極發明之精神,亟思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連動煞車駐車裝置,藉由在第一煞車槓桿設有一第一卡位及一第二卡位,並在制動鎖定桿設有可對應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之一干涉部,故騎乘者可依車輛使用狀況將干涉部接觸干涉第一卡位,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或將干涉部接觸干涉第二卡位,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藉此,本發明可解決先前技術所述當使用主腳架方式停放機車時,因後輪處於懸空狀態,若僅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會使所設置的駐車裝置降低應有效果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包括有一連動煞車系統、一獨立煞車系統以及一制動鎖定桿,連動煞車系統包括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一煞車導線以及一第二煞車導線,獨立煞車系統包括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連接件,制動鎖定桿樞設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其中,第一煞車導線可將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第二煞車導線可將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獨立煞車系統,煞車連接件可將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使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
其特徵在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一第一煞車槓桿設有一第一卡位及一第二卡位,制動鎖定桿設有一干涉部,該干涉部可選擇式地接觸干涉第一卡位,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或接觸干涉第二卡位,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藉由上述設計,騎乘者可依車輛使用狀況可選擇第一煞車產生裝置與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同時駐車,或只單一由第一煞車產生裝置進行駐車,實為一種優化設計。
上述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可包括一第一固定架、一平衡件以及一第一煞車槓桿,第一固定架設置於一把手或一車架上,平衡件係以一第二樞接點樞接於第一固定架上並設有一第二定位部,第一煞車槓桿係以一第一樞接點樞接於平衡件上並設有一第一定位部,第一煞車導線可將第一定位部之施力傳輸至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第二煞車導線可將第二定位部之施力傳輸至獨立煞車系統,煞車連接件可將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使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
上述第一煞車導線可包括一第一內線及一部分包覆第一內線之第一套管,第一內線之一端連接第一定位部,另一端連接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第一套管之一端裝置於第一固定架,另一端連接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第二煞車導線可包括一第二內線及一部分包覆第二內線之第二套管,第二內線之一端連接第二定位部,另一端連接第二煞車操作裝置,第二套管之一端裝置於第一固定架,另一端連接第二煞車操作裝置,煞車連接件之一端連接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另一端連接第二煞車產生裝置。
上述第一內線可介於第一卡位與一第二卡位之間。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而有關本發明的其他目的與優點,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請參閱圖3至圖6,其分別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之配置圖、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及制動鎖定桿之側視圖、圖4之A方向之部分視圖以及圖5之B-B剖視圖。圖3出示一種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包括有一連動煞車系統1、一獨立煞車系統2以及一制動鎖定桿3。連動煞車系統1包括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一第一煞車導線81以及一第二煞車導線82。獨立煞車系統2包括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以及一煞車連接件8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係以一第一煞車導線81連接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可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之一鼓式煞車結構61作動煞車。所述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係為一鼓式煞車,包括一鼓式煞車結構61、一回彈彈簧62以及一煞車搖臂63,回彈彈簧62設置於鼓式煞車結構61與煞車搖臂63之間,可長時間直接或間接對第一煞車導線81施力,使第一煞車導線81復位。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之一煞車總泵51係以一煞車連接件83連接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可使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之一碟式煞車結構71作動煞車,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亦包括一回彈彈簧52,可長時間直接或間接對第二煞車導線82施力,使第二煞車導線82復位。所述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係為一碟式煞車,煞車連接件83係為一煞車油管,但不以此為限,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亦可為一鼓式煞車,煞車連接件83亦可為一煞車導線。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另以第二煞車導線82連接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可使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之碟式煞車結構71作動煞車,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此外,制動鎖定桿3樞設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上。
請一併圖4至圖6,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包括一第一固定架41、一平衡件43以及一第一煞車槓桿42,第一固定架41設置於一把手10或一車架上,平衡件43係以一第二樞接點412樞接於第一固定架41上並設有一第二定位部431,第一煞車槓桿42係以一第一樞接點411樞接於平衡件43上並設有一第一定位部421,第一煞車導線81包括一第一內線811及一部分包覆第一內線811之第一套管812,第一內線811之一端連接第一定位部421,另一端連接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第一套管812之一端裝置於第一固定架41,另一端連接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故可透過第一煞車導線81將第一定位部421之施力傳輸至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產生煞車效果。第二煞車導線82包括一第二內線821及一部分包覆第二內線821之第二套管822,第二內線821之一端連接第二定位部431,另一端連接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第二套管822之一端裝置於第一固定架41,另一端連接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故可透過第二煞車導線82將第二定位部431之施力傳輸至獨立煞車系統2。煞車連接件83則可將第二煞車操作裝置5之施力傳輸至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使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產生煞車效果。
此外,本發明之主要特徵在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之一第一煞車槓桿42設有一第一卡位422及一第二卡位423。制動鎖定桿3係以一第三樞接點413樞設於第一固定架41,制動鎖定桿3設有一干涉部31,且制動鎖定桿3與第一固定架41之間設置有彈性件45可對制動鎖定桿3朝一側施力,使得干涉部31可選擇式地接觸干涉第一卡位422,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或接觸干涉第二卡位423,制動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內線811係介於第一卡位422與第二卡位423之間。
請參閱圖7及圖8,其分別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及制動鎖定桿之第一狀態之側視圖以及圖7之部分剖視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操作第一煞車槓桿42,此時第一煞車槓桿42將以第一樞接點411為支點經由第一定位部421拉動第一煞車導線81之第一內線811,該第一內線811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的鼓式煞車結構61作動產生煞車力。第一煞車槓桿42以第一樞接點411為支點時會承受第一煞車槓桿42拉動第一內線811之合力,合力會推動平衡件43轉動,使平衡件43對第二煞車導線82之第二內線821施力,讓獨立煞車系統2也對車輛產生煞車。在騎乘者持續操作第一煞車槓桿42的同時,騎乘者也操作制動鎖定桿3,使制動鎖定桿3之干涉部31與第一煞車槓桿42之第一卡位422接觸干涉而形成如圖所示之第一狀態,此時騎乘者不再對第一煞車槓桿42施力,第一煞車槓桿42與制動鎖定桿3接觸干涉的第一卡位422將成為一支點,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的鼓式煞車結構61尚未被釋放,且回彈彈簧62持續對第一煞車導線81之第一內線811施力,使第一煞車槓桿42在第一樞接點411持續往平衡件43施力,使平衡件43保持對第二煞車導線82之第二內線821施力,讓獨立煞車系統2仍維持在煞車狀態。此時,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與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都能夠在騎乘者不再對第一煞車槓桿42施力之狀態下,車輛仍保有煞車狀態,即使騎乘者利用主腳架停放車輛讓後輪懸空,前輪仍能保有煞車,更能增加車輛停車的穩固性。
請參閱圖9及圖10,其分別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狀態之獨立煞車系統失效時之側視圖以及圖9之部分剖視圖。如圖所示,當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之第一卡位422與制動鎖定桿3之干涉部31處於接觸干涉之第一狀態下,且獨立煞車系統2在駐車過程中發生異常使獨立煞車系統2喪失煞車功能時,平衡件43將拉空第二煞車導線82之第二內線821使第一煞車槓桿42與第一固定架41接觸支撐於一干涉處424。藉此,第一煞車導線81之第一內線811仍保持在受拉動狀態,並不會對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之鼓式煞車結構61釋放煞車,依然保持在駐車狀態。
請參閱圖11及圖12,其分別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及制動鎖定桿之第二狀態之側視圖以及圖11之部分剖視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操作第一煞車槓桿42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與第二煞車產生裝置7對車輛產生煞車時,操作制動鎖定桿3使制動鎖定桿3之干涉部31與第一煞車槓桿42之第二卡位423接觸干涉而形成如圖所示之第二狀態。
請一併參閱圖13及圖14,其分別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狀態之釋放第一煞車槓桿時之側視圖以及圖13之部分剖視圖。如圖所示,騎乘者不再對第一煞車槓桿42施力,第一煞車槓桿42與制動鎖定桿3接觸干涉的第二卡位423將成為一支點,此時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的鼓式煞車結構61尚未被釋放,且回彈彈簧62持續對第一煞車導線81之第一內線811施力,使第一煞車槓桿42在第一樞接點411持續往平衡件43反向施力,使平衡件43不再對第二煞車導線82之第二內線821施力,此時獨立煞車系統2將會被釋放煞車力,亦即在第一煞車操作裝置4與制動鎖定桿3之駐車第二狀態下,只有第一煞車產生裝置6具備煞車動作。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連動煞車系統 10:把手 2:獨立煞車系統 3:制動鎖定桿 31:干涉部 4:第一煞車操作裝置 41:第一固定架 411:第一樞接點 412:第二樞接點 413:第三樞接點 42:第一煞車槓桿 421:第一定位部 422:第一卡位 423:第二卡位 424:干涉處 43:平衡件 431:第二定位部 45:彈性件 5:第二煞車操作裝置 51:煞車總泵 52:回彈彈簧 6:第一煞車產生裝置 61:鼓式煞車結構 62:回彈彈簧 63:煞車搖臂 7:第二煞車產生裝置 71:碟式煞車結構 81:第一煞車導線 811:第一內線 812:第一套管 82:第二煞車導線 821:第二內線 822:第二套管 83:煞車連接件 9:煞車駐車裝置 92:制動支架 93:制動鎖定桿 94:制動均衡器 95:第二支撐安裝件 96:鎖定銷
圖1係習知煞車駐車裝置之側視圖。 圖2係圖1之A-A剖視圖。 圖3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之配置圖。 圖4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及制動鎖定桿之側視圖。 圖5係圖4之A方向之部分視圖。 圖6係圖5之B-B剖視圖。 圖7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及制動鎖定桿之第一狀態之側視圖。 圖8係圖7之部分剖視圖。 圖9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狀態之獨立煞車系統失效時之側視圖。 圖10係圖9之部分剖視圖。 圖11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及制動鎖定桿之第二狀態之側視圖。 圖12係圖11之部分剖視圖。 圖13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狀態之釋放第一煞車槓桿時之側視圖。 圖14係圖13之部分剖視圖。
10:把手
3:制動鎖定桿
31:干涉部
41:第一固定架
411:第一樞接點
412:第二樞接點
413:第三樞接點
42:第一煞車槓桿
422:第一卡位
423:第二卡位
43:平衡件
45:彈性件
81:第一煞車導線
811:第一內線
812:第一套管
82:第二煞車導線
821:第二內線
822:第二套管

Claims (4)

  1. 一種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包括有一連動煞車系統、一獨立煞車系統以及一制動鎖定桿,該連動煞車系統包括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一煞車導線以及一第二煞車導線,該獨立煞車系統包括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連接件,該制動鎖定桿樞設於該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煞車導線可將該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該第二煞車導線可將該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該獨立煞車系統,該煞車連接件可將該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該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使該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 其特徵在於:該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一第一煞車槓桿設有一第一卡位及一第二卡位,該制動鎖定桿設有一干涉部,該干涉部可選擇式地接觸干涉該第一卡位,制動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該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或接觸干涉該第二卡位,制動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而達到駐車效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其中,該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固定架、一平衡件以及一第一煞車槓桿,該第一固定架設置於一把手或一車架上,該平衡件係以一第二樞接點樞接於該第一固定架上並設有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煞車槓桿係以一第一樞接點樞接於該平衡件上並設有一第一定位部,該第一煞車導線可將該第一定位部之施力傳輸至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使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該第二煞車導線可將該第二定位部之施力傳輸至該獨立煞車系統,該煞車連接件可將該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之施力傳輸至該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使該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煞車效果。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其中,該第一煞車導線包括一第一內線及一部分包覆該第一內線之第一套管,該第一內線之一端連接該第一定位部,另一端連接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該第一套管之一端裝置於該第一固定架,另一端連接該第一煞車產生裝置,該第二煞車導線包括一第二內線及一部分包覆該第二內線之第二套管,該第二內線之一端連接該第二定位部,另一端連接該第二煞車操作裝置,該第二套管之一端裝置於該第一固定架,另一端連接該第二煞車操作裝置,該煞車連接件之一端連接該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另一端連接該第二煞車產生裝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動煞車駐車裝置,其中,該第一內線係介於該第一卡位與該第二卡位之間。
TW111124246A 2022-06-29 2022-06-29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TWI814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4246A TWI814463B (zh) 2022-06-29 2022-06-29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4246A TWI814463B (zh) 2022-06-29 2022-06-29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4463B TWI814463B (zh) 2023-09-01
TW202400443A true TW202400443A (zh) 2024-01-01

Family

ID=88966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4246A TWI814463B (zh) 2022-06-29 2022-06-29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44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8638B1 (ko) * 1996-03-25 2000-01-15 가와모토 노부히코 차량용 전후 연동 브레이크장치
TWI385085B (zh) * 2010-03-18 2013-02-11 Kwang Yang Motor Co Vehicle parking device
TWI717267B (zh) * 2020-04-17 2021-01-21 黃漢珍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TWI782594B (zh) * 2021-06-25 2022-11-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煞車操作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4463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079981A (ja)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装置
EP3069981B1 (en) Motorcycle
TWI814463B (zh)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TWI221132B (en) Braking cable locking implement, braking lever, braking cable connecting device and brake system for bicycle
TWI782594B (zh) 煞車操作裝置
CN219524148U (zh) 连动刹车驻车装置
TWI62920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16943433U (zh) 连动刹车系统
JP3892123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3572539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の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機構
TWI773258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16943436U (zh) 刹车操作装置
TWI828152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113423640B (zh) 具有侧支架的停放制动系统
JP5048744B2 (ja)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
JP7444827B2 (ja) 動作機構
JP2013119341A (ja) ブレーキ装置
JPH0142678Y2 (zh)
JP4138471B2 (ja) ドラムブレーキ
KR20100138077A (ko) 자전거용 멀티 브레이크 장치
JPS6352258B2 (zh)
JP4176183B2 (ja) 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JP439200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装置
WO2020144708A1 (en) Parking brake system with side stand
JP2772714B2 (ja) 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