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432A - 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432A
TW202323432A TW111134457A TW111134457A TW202323432A TW 202323432 A TW202323432 A TW 202323432A TW 111134457 A TW111134457 A TW 111134457A TW 111134457 A TW111134457 A TW 111134457A TW 202323432 A TW202323432 A TW 2023234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film
recycled
porous silica
silica particles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4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黒田清徳
開俊啓
多田和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3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43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08K7/26Silicon- 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再生塑膠膜,其係包含化學標籤者,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再生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Description

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先前,廢棄塑膠係進行填埋、海洋傾廢、焚燒等處理,但填埋場所之確保正變得越來越困難,海洋傾廢則因塑膠不會分解而在環境方面成為問題。 進而,雖然藉由焚燒可作為熱量使用,但因排出二氧化碳,而有導致全球暖化之問題。
因此,由於近來之環境問題增多,故需要廢棄塑膠之再利用、再生等再循環(recycle),為此正積極進行研究開發。 又,塑膠在大多數情況下係由化石燃料生產出,就資源之有效利用之方面而言,亦要求建立再生方法。 作為塑膠之一種之聚酯由於耐熱性、耐候性、機械強度、透明性、耐化學品性、阻氣性等性質優異,且價格上亦容易獲取,故通用性較高,現在聚酯係廣泛用於飲料、食品用容器或包裝材、成形品、膜等之樹脂。
特別是,在日本,自1990年代以來開始專注於PET瓶再生,現在,PET瓶顯示較高之再生率。 PET瓶再生原料會被再利用於瓶(瓶到瓶)或膜(瓶到膜),作為與此種PET瓶再生原料之用途相關之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使用PET瓶再生原料所獲得之雙軸配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另一方面,聚酯膜之再生率仍然停留在較低水準。
由於塑膠膜輕便、便宜,且成形加工性較高,故可用於包裝用、電子零件用、電氣絕緣用、金屬層壓用、軟性顯示器等顯示器構成構件用、觸控面板用、抗反射用、防止玻璃飛散用等各種用途。其中,由於聚酯膜,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具有優異之機械特性、耐熱性、耐化學品性,故可廣泛用於上述用途。
當再生塑膠膜(例如:聚酯膜)時,考慮到對所回收之塑膠膜(聚酯膜)進行驗證、識別,以穩定再生品之品質。 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聚酯膜,其相對於對苯二甲酸二甲酯含有1~500重量ppm之作為識別化合物之無機化合物。對於所添加之無機化合物,可藉由螢光X射線分析、原子吸光分析、感應耦合電漿發光分析等檢測金屬成分。 又,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聚酯膜,其相對於總對苯二甲酸二甲酯添加1~1000重量ppm之作為識別化合物之包含碳或/及氫之同位素之對苯二甲酸二甲酯。關於所添加之對苯二甲酸二甲酯之同位素化合物,藉由利用 13CNMR、 1HNMR、氣相層析質譜分析計進行分析,可與原始對苯二甲酸二甲酯進行識別判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0652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2-17358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2-17352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由於近來之環境問題,塑膠製造商正被要求承擔製造責任,認為今後需要追蹤、掌握以聚酯膜為代表之塑膠膜等塑膠製品之流通。例如,於含有能夠驗證、識別之識別化合物或化學標記物等來製造及再生塑膠膜(聚酯膜)之情形時,重要的是識別化合物或化學標記物不會對膜之基本特性造成影響,可實用上沒有問題地使用。
專利文獻2及3係使用識別化合物對識別再生樹脂之用途、或防止使用再生樹脂之製品之品質降低進行研究,但對如下方面未有任何研究:對內含有物品資訊進行回收之塑膠膜本身進行驗證、識別;或對塑膠膜等製品之流通進行追蹤、掌握。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情而成者,其解決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藉由內含之物品資訊進行驗證、識別、追蹤之再生塑膠膜及適合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之塑膠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提供一種聚酯樹脂組合物,其可維持膜基本特性,且可製造實際使用上沒有問題之聚酯膜,特別是可製造適合再生之能夠驗證、識別之聚酯膜。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具有如下構成,可解決上述課題。 本發明具有以下之第1態樣。
[1]一種再生塑膠膜,其係包含化學標籤者,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再生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2]如上述[1]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4]如上述[3]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係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5]如上述[3]或[4]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6]如上述[3]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7]如上述[3]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9]如上述[8]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10]如上述[8]或[9]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再生塑膠膜包含聚酯。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其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13]一種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其係包含化學標籤之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14]如上述[13]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15]如上述[13]或[14]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16]如上述[15]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17]如上述[15]或[16]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18]如上述[15]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19]如上述[15]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20]如上述[13]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21]如上述[20]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22]如上述[20]或[21]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23]如上述[13]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塑膠膜包含聚酯。 [24]如上述[13]至[2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中上述塑膠膜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25]一種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係包含化學標籤者,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26]如上述[25]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27]如上述[25]或[26]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28]如上述[27]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係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29]如上述[27]或[28]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30]如上述[27]至[2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31]如上述[27]至[3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32]如上述[25]至[3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33]如上述[32]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34]如上述[32]或[33]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35]如上述[25]至[3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塑膠膜包含聚酯。 [36]如上述[25]至[3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37]一種再生塑膠膜,其係由如上述[25]至[3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獲得。
[38]一種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具有:準備步驟,其準備包含化學標籤之塑膠膜;及再生步驟,其製造再生塑膠膜;且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且於上述再生步驟中,利用上述物品資訊。 [39]如上述[38]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再生步驟具有製品分級步驟,其利用上述物品資訊。 [40]如上述[38]或[39]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41]如上述[38]至[4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42]如上述[41]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再生步驟中,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讀取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對包含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塑膠膜進行分級。 [43]如上述[41]或[42]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44]如上述[41]至[4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45]如上述[41]至[4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46]如上述[38]至[4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47]如上述[46]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48]如上述[46]或[47]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49]如上述[38]至[4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塑膠膜包含聚酯。 [50]如上述[38]至[4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塑膠膜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又,本發明具有以下之第2態樣。 [1-1]一種聚酯樹脂組合物,其包含聚酯、及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1-2]如上述[1-1]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係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1-3]如上述[1-1]或[1-2]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1-4]如上述[1-3]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具有上述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 [1-5]如上述[1-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1-6]如上述[1-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1-7]如上述[1-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除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以外之粒子(b)。 [1-8]如上述[1-7]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1-9]如上述[1-7]或[1-8]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1-10]一種聚酯膜,其係由如上述[1-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合物獲得。 [1-11]如上述[1-10]所記載之聚酯膜,其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1-12]如上述[1-10]或[1-11]所記載之聚酯膜,其霧度為10%以下。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藉由內含之物品資訊進行驗證、識別、追蹤之再生塑膠膜、及適合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之塑膠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聚酯樹脂組合物,上述聚酯樹脂組合物維持膜之基本特性,且可製造實際使用上沒有問題之聚酯膜,特別是適合再生之能夠驗證、識別之聚酯膜。
繼而,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一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說明之實施方式。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提供以下之再生塑膠膜。
<<再生塑膠膜>> 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以下,亦稱為「本再生膜」)包含化學標籤。 作為再生塑膠膜,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先前公知者,例如可例舉:使聚乙烯、聚丙烯、環烯烴聚合物、聚酯、聚苯乙烯、丙烯酸、聚碳酸酯、聚胺基甲酸酯、三乙醯纖維素、聚氯乙烯、聚醚碸、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醚酮等高分子形成為膜狀之樹脂膜。 又,只要能夠膜化,則再生塑膠膜亦可為將該等材料混合而成者(聚合物摻合物膜)或將構成單位複合化而成者(共聚物膜,聚合物合金膜)。 該等之中,就耐熱性、平面性、光學特性、強度等物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聚酯之聚酯膜。因此,作為再生塑膠膜,可較佳例舉再生聚酯膜。
上述第1態樣中之再生膜含有再生原料作為下述塑膠膜之原料。該再生原料之特徵在於包含上述化學標籤。更具體而言,含有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尤佳為80質量%以上、最佳為100質量%之再生原料。藉由使再生塑膠膜含有化學標籤,不僅使得塑膠膜能夠藉由與物品資訊相關聯而進行驗證、識別、追蹤,含有化學標籤本身即是識別、驗證其為使用再生原料之再生膜。
本再生膜中所含之再生原料可為來自膜之再生原料,亦可為來自PET瓶等瓶之再生原料,亦可為來自盤等容器之再生原料。又,作為本再生膜中所含之再生原料之再生方式,可例舉:材料再生、化學再生、熱再生等。進而,本再生膜中所含之再生原料可為自使用後之塑膠製品回收之再生原料,亦可為自製造塑膠膜之步驟等中回收之再生原料。 再者,該再生原料可單獨使用1種,或併用2種以上。
又,本再生膜可為單層構造,亦可為多層構造(即,積層膜)。於本再生膜為多層構造之情形時,可為2層構造、3層構造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則亦可為4層或4層以上之多層,層數並無特別限定。再者,於本再生膜為積層膜之情形時,只要構成積層膜之多層構造中之至少一層含有上述再生原料,則相當於本態樣中之再生膜。 但,就應對薄膜化或減少製造步驟數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單層構造或3層以下之多層構造。即,只要構成本再生膜之至少任一層包含化學標籤即可。
又,本再生膜可為未延伸膜(片材),亦可為延伸膜,但較佳為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之膜。
上述再生聚酯膜較佳為以聚酯作為主成分樹脂。 又,於再生聚酯膜為多層構造之情形時,各層之主成分樹脂較佳為聚酯。 再者,「主成分樹脂」意指構成膜之樹脂(於為多層構造之情形時,為構成各層之樹脂)之中含有比率最多之樹脂,例如,占構成膜(各層)之樹脂中之50質量%以上、特別是70質量%以上、尤其是80質量%以上(包含100質量%)之樹脂。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提供以下之聚酯樹脂組合物。 <<聚酯樹脂組合物>> 本態樣之聚酯樹脂組合物(以下,亦稱為「本樹脂組合物」)包含聚酯、及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本樹脂組合物較佳為以聚酯作為主成分樹脂。 再者,「主成分樹脂」意指構成本樹脂組合物之樹脂之中含有比率最多之樹脂,例如,占50質量%以上、特別是70質量%以上、尤其是80質量%以上(包含100質量%)之樹脂。
於上述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作為除聚酯以外之樹脂,例如可例舉:聚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氯化聚乙烯系樹脂、聚乳酸系樹脂、聚丁二酸丁二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包含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基戊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聚丙烯腈系樹脂、聚環氧乙烷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聚苯醚系樹脂、聚乙烯醇縮醛系樹脂、聚丁二烯系樹脂、聚丁烯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聚醚醯亞胺系樹脂、聚醚醚酮系樹脂、聚醚酮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酮系樹脂、聚碸系樹脂、及氟系樹脂等。該等除聚酯以外之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於上述第1態樣中,再生聚酯膜中所含之聚酯、或上述第2態樣中之聚酯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聚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例舉:使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縮聚而成之聚酯。
作為二羧酸成分,可例舉: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orthophthalic acid)、鄰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4,4'-聯苯二甲酸、2,5-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4-環己烷二羧酸、對苯二甲酸-2-磺酸鉀、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己二酸、二聚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羧酸、戊二酸、及琥珀酸等。 作為二羧酸成分,亦可使用:偏苯三甲酸及均苯三酸等三羧酸、以及均苯四甲酸等四羧酸。 進而,亦可使用二羧酸之酯形成性衍生物,例如:鄰苯二甲酸酐及偏苯三甲酸酐等酸酐、以及偏苯三甲酸單鉀等羧酸鹽等。
作為二醇成分,可例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丙烷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5-戊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對苯二甲醇、雙酚A-乙二醇加成物、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醚二醇、螺二醇、異山梨醇、及二羥甲基丙酸、以及二羥甲基丙酸鉀等。作為二醇成分,亦可使用:甘油、三羥甲基丙烷等三元以上之醇。 可自上述化合物之中,分別適當地選擇1種以上,藉由慣例之縮聚反應合成聚酯。
又,於第1態樣中,再生聚酯膜中所含之聚酯可包含自來自植物之原料所獲得之生質聚酯,例如:使用來自生質之乙二醇作為二醇成分之聚酯。關於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聚酯,亦同樣地可包含自來自植物之原料所獲得之生質聚酯,例如:使用來自生質之乙二醇作為二醇成分之聚酯。 再者,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當將二羧酸成分設為100莫耳%時,較佳為使用含有50%以上之芳香族二羧酸或脂肪族二羧酸之聚酯。
進而,於第1態樣中,再生聚酯膜中所含之聚酯如上所述包含再生原料,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聚酯亦可包含再生原料。該再生原料之來源並無特別限定,可為來自膜之再生原料,亦可為來自PET瓶等瓶之再生原料,亦可為來自盤等塑膠容器之再生原料。又,該再生原料之再生方式並無特別限定,可例舉:材料再生、化學再生、熱再生等。進而,作為該再生原料,可為自使用後之塑膠製品回收之再生原料,亦可為自製造塑膠膜之步驟等中回收之再生原料。 再者,該再生原料可單獨使用1種,或併用2種以上。
上述聚酯可為同元聚酯,亦可為共聚合聚酯。 於包含同元聚酯之情形時,較佳為使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縮聚所獲得者。其中,作為芳香族二羧酸,更佳為對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作為脂肪族二醇,更佳為乙二醇、1,4-丁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 作為代表性聚酯,可例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就通用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PET。
另一方面,於上述聚酯為共聚合聚酯之情形時,包含第3成分作為共聚合成分,上述第3成分係除成為構成聚酯之二羧酸成分之主成分之化合物、及成為二醇成分之主成分之化合物以外之成分。例如,第3成分在PET中為除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以外之成分。作為主成分及第3成分之二羧酸及二醇之具體例如上所述。
又,亦可將同元聚酯及共聚合聚酯分別併用1種以上。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再生聚酯膜中所含之聚酯中之總二羧酸成分100莫耳%之中,共聚合成分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下。又,再生聚酯膜中所含之聚酯中之總二醇成分100莫耳%之中,共聚合成分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下。 其中,再生聚酯膜中所含之聚酯之80莫耳%以上、較佳為90莫耳%以上較佳為具有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位之PET、或具有乙烯-2,6-萘二甲酸酯單位之PEN,就通用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PET。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本樹脂組合物中之總二羧酸成分100莫耳%之中,共聚合成分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下。又,本樹脂組合物中之總二醇成分100莫耳%之中,共聚合成分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下。 其中,本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聚酯之80莫耳%以上、較佳為90莫耳%以上較佳為具有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位之PET、或具有乙烯-2,6-萘二甲酸酯單位之PEN,就通用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PET。
再者,通常,於將乙二醇作為原料之一來製造(縮聚)聚酯之情形時,自乙二醇副產出二乙二醇。於本說明書中,將該二乙二醇稱為副產二乙二醇。來自乙二醇之二乙二醇之副產量根據縮聚方式等而不同,為乙二醇中之5莫耳%以下左右。於本發明中,於第1態樣及第2態樣之兩者中,5莫耳%以下之上述副產二乙二醇亦包含於乙二醇中。另一方面,根據二乙二醇之含量,更具體而言於含有超過5莫耳%之二乙二醇之情形時,該二乙二醇與乙二醇被加以區分。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作為聚酯之聚合觸媒,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先前公知之化合物,例如可例舉:鈦化合物、鍺化合物、銻化合物、錳化合物、鋁化合物、鎂化合物及鈣化合物等。該等之中,較佳為鈦化合物及銻化合物之至少任一種。 因此,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再生聚酯膜較佳為包含鈦化合物及銻化合物之至少任一種,及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鈦化合物及銻化合物之至少任一種。
為了抑制低聚物成分之析出量,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可將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之聚酯作為原料來製造再生聚酯膜,又,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亦可將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之聚酯作為原料。 於第1態樣中,再生聚酯膜之再生原料可為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之聚酯,除再生原料以外可包含之聚酯原料亦可為低聚物成分含量較少之聚酯,亦可為該等兩者,可根據用途或目的進行適當調整。作為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可使用各種公知之方法,例如可例舉:在聚酯製造後進行固相聚合之方法等。或亦可在使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之聚酯進行酯化或酯交換反應後,進一步提高反應溫度,於減壓下進行熔融縮聚而獲得。
再者,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將再生聚酯膜設為3層以上之多層構造,將再生聚酯膜之至少一個表層設為使用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之聚酯原料之層,藉此可抑制低聚物成分之析出量。作為一例,於再生聚酯膜為3層之多層構造之情形時,如上所述,由於只要至少一層含有再生原料即可,故上述表層可為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且包含再生原料之層,亦可為低聚物成分之含量較少且不包含再生原料之層。於後者之情形時,另一層為包含再生原料之層。
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於第2態樣中,由於該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係作為能夠容易驗證、識別之化合物(光譜標識、光學標識)而包含於樹脂組合物中,故可製成適合再生之能夠驗證、識別之樹脂組合物。關於該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詳情,如下所述。 又,關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以於將本樹脂組合物作為原料來製造聚酯膜之情形時賦予易滑性且防止各步驟中產生損傷作為主要目的,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亦可含有粒子(b),關於該粒子(b)之詳情,亦如下所述。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中,除上述構成成分以外,亦可視需要進一步添加先前公知之抗氧化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潤滑劑、染料、顏料等。
<聚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 製造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以任意比率調配包含作為主成分樹脂之聚酯之樹脂原料、進而其他添加劑成分,於250~350℃左右之溫度(適當選擇)下混練5分鐘~1小時,藉此可製造本樹脂組合物作為原料顆粒。關於上述混練,可使用通常使用之機器,例如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班布里混合機、輥式混合機、塑性儀、捏合攪拌機等進行上述混練。又,例如,亦可在藉由帶式混合機、轉鼓等進行預混合後,進行上述混練。可使用該樹脂組合物獲得聚酯膜。
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再生聚酯膜可為未延伸膜(片材),亦可為延伸膜,又,由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可為未延伸膜(片材),亦可為延伸膜。其中,較佳為使未延伸膜至少在一方向延伸之膜,具體而言單軸或雙軸延伸膜,就力學特性之平衡、平面性及薄膜化之觀點而言,更佳為雙軸延伸膜。
<再生塑膠膜/聚酯膜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又,作為使用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得之聚酯膜之製造方法,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具體而言,以作為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及由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之較佳之態樣德雙軸延伸聚酯膜為例,對上述膜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於再生塑膠膜/聚酯膜為雙軸延伸膜之情形時,首先,製造未延伸片材,其後,使其在兩方向上延伸,可獲得雙軸延伸膜。
關於未延伸片材,較佳為使用擠出機將原料自模頭擠出作為熔融片材,藉由冷卻輥進行冷卻固化而獲得未延伸片材。於該情形時,為了提高片材之平面性,較佳為提高片材與旋轉冷卻筒之密接性,可較佳採用靜電施加密接法及/或液體塗佈密接法。如此,獲得未延伸片材。 再者,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原料、或第2態樣中成為原料之樹脂組合物可以顆粒等形式,進行適當乾燥後供給至擠出機。又,化學標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粒子、紫外線吸收劑、其他添加劑等亦可適當調配成顆粒。
所獲得之未延伸片材繼而在單軸方向上、進而在雙軸方向上延伸。於該情形時,首先,藉由捲筒或拉幅方式之延伸機使上述未延伸片材在一方向上延伸。延伸溫度通常為70~120℃,較佳為80~110℃,延伸倍率通常為2.5~7倍,較佳為3~6倍。 繼而,在與第一階段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於該情形時,延伸溫度通常為70~170℃,延伸倍率通常為2.5~7倍,較佳為3~6倍。
接著,較佳為於180~270℃之溫度下,於拉伸下或30%以內之鬆弛下進行熱處理,獲得雙軸延伸聚酯膜。於上述延伸中,亦可採用以兩個階段以上進行一方向上之延伸之方法。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以最終兩方向之延伸倍率分別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進行延伸。
又,於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膜之製造亦可採用同時雙軸延伸法。同時雙軸延伸法係於溫度通常控制在70~120℃、較佳為控制在80~110℃之狀態下使上述未延伸片材同時在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延伸並配向之方法,作為延伸倍率,面積倍率通常為4~50倍,較佳為7~35倍,進而較佳為10~25倍。 接著,於170~250℃之溫度下,於拉伸下或30%以內之鬆弛下進行熱處理,可獲得延伸配向膜。關於採用上述延伸方式之同時雙軸延伸裝置,可採用螺旋方式、縮放方式及線性驅動方式等先前公知之延伸方式。
再者,膜之長度方向係指膜之製造步驟中膜進展之方向,即膜捲筒之捲繞方向。寬度方向係指與膜面平行且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即,當製成膜捲筒狀時,寬度方向係與捲筒之中心軸平行之方向。
<<化學標籤>> 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中所含之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上述化學標籤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能夠驗證、識別、追蹤塑膠膜。
作為使膜含有上述化學標籤之優點,可例舉如下情況,即作為塑膠製品之生產比率,膜、片材形態之比率最高。即,若含有之對象為膜,則可使塑膠製品之驗證、識別、追蹤性表現最有效地發揮效力。 又,膜與蓬鬆之成形體相比,製品之厚度較薄,因此即便添加少量之化學標籤,亦可充分發揮性能,譬如可獲得特定之反射圖案等。 進而,在與纖維相比之情形時,就讀取面積之觀點而言,若為膜(片材)之形態,則能夠容易地讀取化學標籤之資訊。
上述物品資訊係驗證、識別塑膠膜之資訊,較佳為包含製造者資訊。藉由使製造者資訊能夠驗證、識別,而可追究塑膠製造商之製造責任。 又,藉由驗證、識別製造者資訊,能夠區別所回收之塑膠膜是本公司製品還是另一公司製品,從而穩定再生品之品質。
又,作為上述物品資訊,亦較佳為包含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資訊等。藉由與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資訊等均相關聯,而可以更詳細地瞭解所回收之塑膠膜之來源,從而更加穩定再生品之品質。
作為上述化學標籤,只要具有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日本專利特表2013-531849號公報等所記載之二氧化矽粒子,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表2019-529676號公報等所記載之能夠XRF(X-ray Fluorescent,X射線螢光)特定之標記物等,其係藉由預先將該能夠XRF特定之標記物之特定波長譜輪廓與物品資訊相關聯而使用。該等之中,上述化學標籤較佳為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如上所述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本樹脂組合物由於包含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作為能夠容易驗證、識別之化合物(光譜標識、光學標識),故可成為適合再生之能夠驗證、識別之樹脂組合物。
作為可較佳用作第1態樣中之化學標籤之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第2態樣之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可使用以下詳細描述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下,對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所使用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進行詳細描述。
<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於塑膠膜、特別是聚酯膜領域中,先前以賦予易滑性且防止各步驟中產生損傷作為主要目的而含有二氧化矽粒子。因此,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不會對膜之基本特性造成影響。因此,認為包含該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再生塑膠膜、及使用包含該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樹脂組合物所製造之聚酯膜可實用上沒有問題地使用。 特別是,於使用金屬化合物作為能夠容易驗證、識別之化合物之情形時,於在塑膠膜,例如聚酯膜上設置功能層之情形時,有如下擔憂:金屬化合物在功能層表面遷移;或即便為微量之金屬化合物,在二次加工時亦引起功能層之硬化抑制。 然而,由於先前普遍使用二氧化矽粒子,故認為均不存在上述擔憂,可實用上沒有問題地使用。
作為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例,可例舉:日本專利特表2013-531849號公報等所記載者。更具體而言,在高純度之二氧化矽粒子之表面形成有無數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較佳為微孔、中孔或大孔者,可例舉具有奈米多孔性結構之二氧化矽粒子。
若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則可讀取基於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細孔之特定之反射圖案。可使用基於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細孔之此種特定之反射圖案作為光譜(光學)標記。 具體而言,若使用TruTag公司製造之高光譜攝影機等光學式分光讀取器,則可獲得基於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孔(細孔)形狀之特定之反射圖案(例如:反射光譜、反射峰、反射振幅等),並進行讀取。即,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係可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再者,上述光學式分光讀取器可為,於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終端等安裝軟體或應用程式,能夠使用其等進行讀取。
因此,藉由對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照射光,檢測特定之反射圖案,能夠驗證、識別本再生膜,又,藉由對第2態樣之樹脂組合物照射光,檢測特定之反射圖案,能夠驗證、識別本樹脂組合物。 又,由於該反射圖案根據奈米單位之細孔之結構(形狀)而不同,故藉由將反射圖案與特定之製品資訊(製造者資訊或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資訊等)相關聯,而能夠應用於各種製品之驗證、識別。 再者,此處所指之「各種製品」意指製品等級區別。
於本說明書中,「直徑為奈米單位」意指直徑為10 -12m(皮米單位)以上10 -6m(微米單位)以下。 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所具有之細孔較佳為直徑為0.001 nm(10 -12m)以上100 nm(10 -7m)以下,更佳為直徑為0.001 nm(10 -12m)以上10 nm(10 -8m)以下,最佳為直徑為0.001 nm(10 -12m)以上1 nm(10 -9m)以下。 又,同樣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所具有之細孔亦較佳為直徑為0.01 nm(10 -11m)以上1000 nm(10 -6m)以下,亦更佳為直徑為0.1 nm(10 -10m)以上1000 nm(10 -6m)以下,亦最佳為直徑為1 nm(10 -9m)以上1000 nm(10 -6m)以下。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之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較佳為包含選自由(a1)、(a2)及(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較佳為包含具有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1)及具有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之至少一者。 本實施方式中之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較佳為細孔直徑為0.001 nm(10 -12m)以上50 nm(5×10 -8m)以下,更佳為細孔直徑為0.01 nm(10 -11m)以上50 nm(5×10 -8m)以下,最佳為細孔直徑為0.1 nm(10 -10m)以上50 nm(5×10 -8m)以下。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較佳為包含具有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及具有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3)之至少一者。 本實施方式中之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亦較佳為細孔直徑為2 nm(2×10 -9m)以上1000 nm(10 -6m)以下,更佳為細孔直徑為2 nm(2×10 -9m)以上100 nm(10 -7m)以下。
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上述具有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1)、具有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及具有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3)之組合作為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其中,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較佳為包含具有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作為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又,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具有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作為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如此,由於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及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內含有來自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所具有之細孔之光譜(光學)標記,故可藉由利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讀取此種光譜標識而驗證製品或識別製品。
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0~150 μm,更佳為10~100 μm,進而較佳為10~50 μm,最佳為10~35 μm。若該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上,則可充分發揮性能,如可獲得特定之反射圖案等。又,若該平均粒徑為150 μm以下,則該二氧化矽粒子之分散性變得充分。 再者,關於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可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測定10個以上之粒子之直徑,以其等平均值之形式求出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此時,於非球狀粒子之情形時,可測定最長徑與最短徑之平均值作為各粒子之直徑。
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球狀、塊狀、棒狀、扁平狀、板狀、鱗片狀等任一種。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形狀較佳為非球狀,較佳為長徑、短徑、厚度分別為μm等級以上,關於長徑、短徑、厚度,更佳為具有一個以上之不同之長徑比。作為此種形狀,可例舉板狀或鱗片狀,若為該形狀,則即便於使用智慧型手機之類的光學分光讀取性能較低之器件作為光學式分光讀取器時,亦能夠進行讀取。
於第1態樣中,本再生膜中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較佳為2~6000 ppm。又,於第2態樣中,本樹脂組合物中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較佳為2~6000 ppm。若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 ppm以上,則可充分發揮性能,如可獲得特定之反射圖案等。 另一方面,若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6000 ppm以下,則二氧化矽粒子之分散性變得充分。 於第1態樣中,就本再生膜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2.5~5000 ppm,進而較佳為2.5~1000 ppm,尤佳為2.5~500 ppm,特佳為2.5~100 ppm,例如,具體而言為2.5~50 ppm。 於第2態樣中,就於將本樹脂組合物作為原料來製造聚酯膜等之情形時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本樹脂組合物中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更佳為2.5~5000 ppm,進而較佳為2.5~1000 ppm,尤佳為2.5~500 ppm,特佳為2.5~100 ppm,例如,具體而言為2.5~50 ppm。
再者,關於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於製造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情形時,又,於使用第2樹脂組合物來製造聚酯膜之情形時,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亦可承擔賦予易滑性且防止各步驟中產生損傷之作用。
如此,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由於本再生膜內含有製造者資訊或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等物品資訊,故當回收本再生膜並再度再生時,例如,能夠利用該物品資訊,對每個製品進行分級。
又,由於本再生膜包含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之化學標籤,故亦可追蹤、掌握塑膠膜等塑膠製品之流通。 例如,藉由製造與特定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之塑膠膜,能夠統一管理顧客、用戶之使用量或來自顧客、用戶之回收量。特別是,只要能夠在製造、售賣、回收、分級、再生等各階段中進行追蹤、掌握,則可期待不僅再度再生,亦能夠順利進行製造或售賣等。
再者,作為添加上述化學標籤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將化學標籤與再生塑膠膜之原料(例如:聚酯)預先母料化,亦可於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步驟中之原料投入階段中直接添加化學標籤。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如上所述,由於內含有來自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所具有之細孔之光譜(光學)標記,故可藉由利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讀取此種光譜標識而驗證製品或識別製品。 特別是,由於使用本樹脂組合物作為原料之聚酯製品,例如聚酯膜內含有製造者資訊或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等製品資訊,故當回收聚酯膜並再生時,例如能夠利用該製品資訊,對每個製品進行分級。
又,與上述第1態樣同樣地,由於使用第2態樣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製品包含與物品資訊相關聯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故亦可追蹤、掌握聚酯製品之流通。 例如,藉由製造與特定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之聚酯製品,能夠統一管理顧客、用戶之使用量或來自顧客、用戶之回收量。特別是,只要能夠在製造、售賣、回收、分級、再生等各階段中進行追蹤、掌握,則可期待不僅再生,亦能夠順利進行製造或售賣等。 因此,可以說本樹脂組合物為適合再生之樹脂組合物。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作為添加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將二氧化矽粒子與聚酯預先母料化,亦可於聚酯膜之製造步驟中之原料投入階段中直接添加二氧化矽粒子。
<粒子(b)>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能夠以賦予易滑性且防止各步驟中產生損傷作為主要目的,使本再生膜含有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又,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亦能夠以於將本樹脂組合物作為原料來製造聚酯膜之情形時賦予易滑性且防止各步驟中產生損傷作為主要目的,含有粒子(b)。 作為本發明之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可使用之粒子(b),可例舉以下者。以下,對粒子(b)進行詳細描述。
關於粒子(b)之種類,只要為能夠賦予易滑性之粒子,則並無特別限定。但,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除外。 上述粒子(b)與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不同,較佳為不具有細孔(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所具有之孔)之粒子。此種粒子(b)更佳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作為具體例,例如可例舉:二氧化矽、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鋇、硫酸鈣、磷酸鈣、磷酸鎂、高嶺土、氧化鋁、氧化鈦等無機粒子、以及交聯矽酮樹脂粒子、交聯丙烯酸樹脂粒子、交聯苯乙烯-丙烯酸樹脂粒子、交聯聚酯粒子等交聯高分子粒子、草酸鈣及離子交換樹脂等有機粒子。作為交聯高分子粒子之組成,例如可例舉:二乙烯苯聚合物、乙基乙烯苯-二乙烯苯共聚物、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苯乙烯-乙基乙烯苯-二乙烯苯共聚物、乙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共聚物、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苯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共聚物等交聯高分子粒子。再者,交聯高分子粒子可使用包含3個成分以上之系統者。
上述粒子(b)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進而,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於原料(例如:聚酯)製造步驟中,亦可使用使觸媒等金屬化合物之一部分沈澱、微分散所得之析出粒子作為上述粒子(b),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於本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聚酯製造步驟中,亦可使用使觸媒等金屬化合物之一部分沈澱、微分散所得之析出粒子作為上述粒子(b)。
關於所使用之粒子(b)之形狀,亦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球狀、塊狀、棒狀、扁平狀等任一種。又,對於其硬度、比重、色等,亦無特別限制。
關於所使用之粒子(b)之平均粒徑,若於製造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本再生膜、或由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之情形時,考慮兼具透明性及操作性,則所使用之粒子(b)之平均粒徑通常為0.01~5 μm,較佳為0.03~4 μm,進而較佳為0.05~3μm。 再者,關於粒子(b)之平均粒徑,可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測定10個以上之粒子之直徑,以其等平均值之形式求出粒子(b)之平均粒徑。此時,於為非球狀粒子之情形時,可測定最長徑與最短徑之平均值作為各粒子之直徑。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本再生膜之含有粒子(b)之層中之粒子(b)之含量較佳為0.000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更佳為0.0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1質量%以上0.3質量%以下。於不含有粒子(b)之情形時,或於粒子(b)之含量較少之情形時,所製造之塑膠膜之透明性變高,就透明性之觀點而言,為良好之塑膠膜。另一方面,藉由在上述範圍內含有粒子(b),而在滑動性方面亦變得良好。 於使本再生膜含有粒子(b)之情形時,例如較佳為設置表層及中間層,使至少一個表層含有粒子(b)。 再者,於本再生膜為單層之情形時,含有粒子(b)之層為整個本再生膜。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本樹脂組合物中之粒子(b)之含量較佳為0.000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更佳為0.0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1質量%以上0.3質量%以下。於不含有粒子(b)之情形時,或於粒子(b)之含量較少之情形時,所製造之聚酯膜之透明性變高,就透明性之觀點而言,為良好之聚酯膜。另一方面,藉由在上述範圍內含有粒子,而在滑動性方面亦變得良好。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作為在本再生膜中添加粒子(b)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在製造原料(例如:聚酯)之任意階段中進行添加,於原料為聚酯之情形時,較佳為在酯化或酯交換反應結束後進行添加。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作為在本樹脂組合物中添加粒子(b)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在製造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聚酯之任意階段中進行添加,較佳為在酯化或酯交換反應結束後進行添加。
<其他>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在本再生膜中,除上述構成成分以外,亦可視需要添加先前公知之抗氧化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潤滑劑、染料、顏料等其他成分。 再者,於本再生膜為多層構造之情形時,無需使所有層含有上述其他成分,只要使至少1層含有即可。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可於本再生膜之至少單面設置功能層。功能層之構成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功能層,可例舉:硬塗層、防靜電層、離型層、易接著層、黏著層、印刷層、加飾層、遮光層、紫外線遮蔽層、折射率調整層、低聚物密封層等。 關於功能層之形成,可藉由本再生膜之製膜步驟中對膜表面進行處理之線內塗佈來設置,亦可藉由在暫時製造之膜上在系統外進行塗佈之離線塗佈來設置。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如上所述,於樹脂組合物中,除上述構成成分以外,亦可視需要進一步添加先前公知之抗氧化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潤滑劑、染料、顏料等,因此,由本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亦能夠同樣地包含該等成分。
又,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亦可於由本態樣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之至少單面設置功能層。功能層之構成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功能層,可例舉:硬塗層、防靜電層、離型層、易接著層、黏著層、印刷層、加飾層、遮光層、紫外線遮蔽層、折射率調整層、低聚物密封層等。 關於功能層之形成,可藉由聚酯膜之製膜步驟中對膜表面進行處理之線內塗佈來設置,亦可藉由在暫時製造之膜上在系統外進行塗佈之離線塗佈來設置。
<物性> 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厚度、或由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之厚度只要為能夠製成膜之範圍,則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5~350 μm,更佳為8~125 μm,進而較佳為10~100 μm,尤佳為12~75 μm之範圍。 上述膜之厚度可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本再生膜、及由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係根據用途而具有適當之霧度值。 關於上述膜之霧度值,在需要透明性之用途中,例如,於光學用、包裝用等中,上述膜之霧度值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8%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尤佳為3%以下。只要為該範圍,則具有充分之透明性。根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本再生膜、及由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可達成該霧度值。 再者,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0.01%以上。 上述膜之霧度值可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於本發明之第3態樣中,提供以下之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 <<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 根據本發明之第3態樣,提供一種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以下,亦稱為「本用途」),上述塑膠膜具有上述化學標籤,即具有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本態樣中之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係用作用於再生(recycle)上述塑膠膜即包含上述化學標籤之塑膠膜之原料。再者,用作再生原料之塑膠膜只要包含上述化學標籤即可,可為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亦可為原始塑膠膜,亦可將再生塑膠膜與原始塑膠膜併用。
關於上述原始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除了不使用再生原料以外,與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本再生膜)相同,可全部援用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本再生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
再者,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例舉:膜或瓶、盤等。例如,可為將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製成膜的膜到膜之再生,亦可為將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製成瓶的膜到瓶、或將製品製成盤的膜到盤之類的向不同形態之再生。
上述再生原料例如可為將所回收之塑膠膜粉碎並製成薄片者及/或對該薄片進行碎片(顆粒)化所得者,如上所述,若為包含化學標籤之塑膠膜,則可為將原始塑膠膜粉碎並製成薄片者及/或對該薄片進行碎片(顆粒)化所得者,亦可將來自上述回收之膜之原料與來自原始膜之原料併用。 作為獲得上述薄片之方法,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例如可例舉:藉由粉碎機粉碎塑膠膜而獲得薄片之方法。 又,作為將薄片碎片化之方法,亦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例如,可例舉:使薄片熔融並擠出後,藉由裁斷繩狀熔融擠出物而獲得碎片化原料之方法。
再者,關於本用途中之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除了以再生原料作為必須組成以外,與上述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相同,可全部援用上述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即,於用作再生原料之塑膠膜為再生膜之情形時,亦包含再生原料之較佳之態樣,可援用第1態樣之全部內容,於使用原始膜作為所使用之塑膠膜之情形時,除了不使用再生原料以外,可援用第1態樣之全部內容。 本態樣中所使用之膜(再生膜及/或原始膜)係包含能夠藉由與物品資訊相關聯而進行驗證、識別、追蹤之化學標籤之塑膠膜,適合再生,因此可應用於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
於本發明之第4態樣中,提供以下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 <<再生原料用塑膠膜>> 根據本發明之第4態樣,提供一種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具有上述化學標籤,即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本態樣中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係由具有能夠與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之塑膠膜獲得再生原料,即,將塑膠膜用於再生原料用途。根據本態樣,亦提供一種由上述再生原料用塑膠膜所獲得之再生塑膠膜。
上述第4態樣中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只要包含上述化學標籤即可,可為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亦可為原始塑膠膜,亦可將再生塑膠膜與原始塑膠膜併用。
再者,關於本態樣中所使用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可使用與上述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相同者,可全部援用上述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 又,關於本態樣中可使用之再生原料用原始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除了不使用再生原料以外,與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相同,可全部援用第1態樣之再生塑膠膜之具體之態樣及較佳之態樣。
再者,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例舉:膜或瓶、盤等。例如,可為將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製成膜的膜到膜之再生,亦可為將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製成瓶的膜到瓶、或將使用上述再生原料製造之製品製成盤的膜到盤之類的向不同形態之再生。
於本發明之第5態樣中,提供以下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第5態樣,提供一種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以下,亦稱為「本製造方法」),其具有:準備步驟,其準備包含化學標籤之塑膠膜;及再生步驟,其製造再生塑膠膜。
<準備步驟> 本態樣中之準備步驟係準備塑膠膜之步驟,該塑膠膜具有上述化學標籤即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於上述準備步驟中,以再生為目的而回收上述塑膠膜。所回收之塑膠膜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為捲筒狀,亦可為塊狀。 又,作為要回收之塑膠膜,可包含下述(a)~(c)之膜。 (a)製造塑膠膜時未成為製品之膜(例如:自製品上切割去除之膜端部等) (b)製膜過程中發生了斷裂之膜 (c)因品質不良等而未成為製品之膜
進而,於該準備步驟中,只要為包含化學標籤之塑膠膜,則亦可準備原始塑膠膜。
再者,關於本製造方法之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塑膠膜之具體態樣及較佳態樣,除必需再生原料以外,與上述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相同,可全部援用上述第1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具體態樣及較佳態樣。作為該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塑膠膜,可使用包含再生原料之再生塑膠膜、不包含再生原料之塑膠膜、及其等兩者。
<再生步驟> 本態樣中之再生步驟係利用與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塑膠膜相關聯之物品資訊來製造再生塑膠膜之步驟。
於上述再生步驟中,較佳為具有製品分級步驟(A),其利用所準備之塑膠膜中所內含之物品資訊。 上述物品資訊例如可藉由讀取塑膠膜中所含之化學標籤中內含之光譜(光學)標記而獲得,可驗證、識別塑膠膜。較佳為利用以此方式獲得之物品資訊,對該塑膠膜進行分級(製品分級)。 具體而言,於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態樣中,可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來讀取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對包含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塑膠膜進行分級。 關於上述製品分級,例如可例舉:根據製造者不同來進行分級。於該情形時,上述物品資訊較佳為包含製造者資訊。藉由包含製造者資訊,能夠區別所回收之塑膠膜是本公司製品還是另一公司製品,從而穩定再生原料或再生塑膠膜等再生品之品質。 又,作為上述製品分級,例如可例舉:根據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等進行分級。於該情形時,上述物品資訊較佳為包含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資訊等。藉由包含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資訊等而更詳細地瞭解所回收之塑膠膜之身分,更加穩定再生品之品質。
於上述再生步驟中,可具有再生原料製作步驟(B),其係將所回收之上述塑膠膜粉碎並製成薄片及/或將該薄片碎片(顆粒)化而獲得再生原料。 上述(B)步驟較佳為在上述(A)步驟之後進行,亦可不經過上述(A)步驟,自上述(B)步驟開始進行。 再者,獲得薄片、碎片之方法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
繼而,可具有膜製造步驟(C),其係使用上述(B)步驟中所獲得之再生原料製造再生塑膠膜。於上述(C)步驟中,只要能夠使用上述(B)步驟中所獲得之再生原料成形為膜狀,則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例如,除了利用擠出法之製造方法以外,亦可例舉如下方法,即,藉由將在複數個擠出機等中分別熔融並自模頭出口擠出成形之膜彼此進行層壓之方法等來製造再生塑膠膜,上述擠出法包括將包含上述再生原料之原料投入至至少1個擠出機中並自T型模頭熔融擠出成片材狀之步驟。其中,較佳為前者之利用包括自T型模頭熔融擠出成片材狀之步驟之擠出法之製造方法。 於上述(C)步驟中,較佳為使上述所獲得之未延伸膜(片材)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之膜,具體而言單軸或雙軸延伸膜。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由於再生塑膠膜之較佳之態樣為聚酯膜、特別是雙軸延伸聚酯膜,故本態樣中之再生塑膠膜之較佳之態樣亦為聚酯膜、特別是雙軸延伸聚酯膜。該情形時之詳細之製造方法(延伸溫度、延伸倍率等)與上述第1態樣中之本再生膜之雙軸延伸聚酯膜之製造方法相同。
再者,「使用再生原料」除了意指單獨使用再生原料以外,為了防止再生品之品質降低,亦意指將再生原料與原始原料混合使用,如此,較佳為將再生原料與原始原料混合使用。即,「使用再生原料」抑制包含上述(B)步驟中所獲得之再生原料。 又,「使用再生原料」意指,於再生塑膠膜為多層構造(即,積層膜)之情形時,至少任一層使用再生原料。
又,由於由第2態樣中之樹脂組合物所獲得之聚酯膜(第2膜)亦如上所述包含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作為能夠容易驗證、識別之化合物(光譜標識、光學標識),故於第2態樣中之另一實施方式中,可提供上述第2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於另一實施方式中,可提供再生聚酯膜之製造方法,於進而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作為再生原料用聚酯膜提供。關於上述第1及第3~5態樣中之塑膠膜之實施方式中詳細描述之內容,除了第1態樣中以再生原料作為必須組成以外,可全部援用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之上述另一實施方式中。此時,第1及第3~5態樣中記載為「塑膠膜」之部分在第2態樣中之該另一實施方式中可改稱為「聚酯膜」,「化學標籤」可改稱為「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詞之說明>> 於本發明中,於稱為「膜」之情形時,亦包含「片材」,於稱為「片材」之情形時,亦包含「膜」。 於本發明中,於記載為「X~Y」(X、Y為任意數字)之情形時,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包含「X以上Y以下」之含義、以及「較佳為大於X」或「較佳為小於Y」之含義。 又,於記載為「X以上」(X為任意數字)之情形時,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包含「較佳為大於X」之含義,於記載為「Y以下」(Y為任意數字)之情形時,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亦包含「較佳為小於Y」之含義。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
<評價方法> (1)聚酯之固有黏度(dl/g) 於調配有粒子之情形時,準確稱量去除了粒子之聚酯1 g,加入苯酚/四氯乙烷=50/50(質量比)之混合溶劑100 ml使之溶解,於30℃下進行測定。
(2)平均粒徑 關於粒子之平均粒徑,使用日立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SU8220),觀察10個以上之粒子測定粒子之直徑,以其等平均值之形式求出粒子之平均粒徑。此時,於為非球狀粒子之情形時,測定最長徑與最短徑之平均值作為各粒子之直徑。
(3)膜霧度 依據JIS K 7136:2000,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測霧計NDH-2000進行測定。
(4)膜厚度 關於膜之厚度,藉由1/1000 mm之針盤量規,不特定地測定面內5個部位,將其平均值設為厚度。
(5)標籤性能評價 利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時,使用TruTag公司製造之TruTag採集軟體 1.8.1-EX及mode tpp,並藉由智慧型手機(Samsung GalaxyS9+)進行。 更具體而言,使用TruTag採集軟體,於辦公室照明條件下,於Leneta Drawdown Chart之黑色部分上獲取各膜圖像30片。 繼而,對於所獲取之30片膜圖像,對檢測到之粒數進行計數,算出其平均值(平均粒數)。 再者,標籤性能係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A:由於平均粒數充分,故能夠進行驗證、識別 X:由於平均粒數不充分,故難以驗證、識別
<所使用之材料> (聚酯) 聚酯A: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固有黏度=0.85 dl/g) 聚酯B:在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調配有0.2質量%不具有平均粒徑2.4 μm之細孔之二氧化矽粒子(相當於粒子(b))而成之母料(固有黏度=0.65 dl/g) (化學標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TruTag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TruTags(2型);粒子尺寸3×35 μm(平均粒徑19 μm,含有具有細孔直徑為數十nm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2)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實施例1) 使用塑性儀(東洋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Laboplastomill 4C150),於氮氣下,於280℃下以50 rpm將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0.5質量%與聚酯A 99.5質量%混練10分鐘,從而製作包含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5000 ppm之PET片(聚酯樹脂組合物)。 繼而,使用壓製機(SHINTO Metal Industries公司製造),於270℃下使PET片熔融並進行壓製,製作10 cm見方之片材。其後,藉由冷卻用之壓製機(SHINTO Metal Industries公司製造)急冷片材。 繼而,使用批次延伸機(井元製作所公司製造,IMC-11A9型),於90℃下,以3×3之倍率將片材逐次延伸,藉此獲得雙軸延伸聚酯膜。 再者,將藉由SEM觀察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所得之觀察圖像示於圖1。於圖1中,(a)係以測定倍率500倍觀察到之觀察圖像,(b)係以測定倍率100000倍觀察圖像(a)中框所示之部分所得之觀察圖像。
(實施例2~5) 根據表1所記載之組成,將實施例1之PET片與聚酯A、適當之聚酯B加以混合,於氮氣下,於280℃下以50 rpm混練10分鐘,藉此製作PET片(聚酯樹脂組合物)。再者,實施例2~5合計混練20分鐘。 其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雙軸延伸聚酯膜。
(比較例1) 使用塑性儀(東洋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Laboplastomill 4C150),於氮氣下,於280℃下以50 rpm將聚酯A 100質量%混練20分鐘,從而製作PET片(聚酯樹脂組合物)。 其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雙軸延伸聚酯膜。
[表1]
表1
   實施例 比較例
1 2 3 4 5 1
組成 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質量% 0.5 0 0 0 0 0
聚酯A 99.50 99.20 89.20 99.95 89.95 100
實施例1之PET片 0 0.80 0.80 0.05 0.05 0
聚酯B 0 0 10 0 10 0
含量 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ppm 5000 40 40 2.5 2.5 0
混練 溫度 280 280 280 280 280 280
合計時間 分鐘 10 20 20 20 20 20
[表2]
表2
   實施例 比較例
1 2 3 4 5 1
添加粒子 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化學標籤) ppm 5000 40 40 2.5 2.5 0
二氧化矽粒子(b)* ppm 0 0 200 0 200 0
霧度 % 53.1 2.5 2.5 0.9 7.9 4.3
厚度 μm 75 54 50 56 46 39
*二氧化矽粒子(b):不具有細孔之粒子
進行實施例2~5及比較例1之膜中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觀察。 關於實施例2~5及比較例1之膜,於非照明條件下,利用肉眼無法辨識、識別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TruTags(2型))。 然而,若使用TruTag採集軟體進行觀察,則於照明條件下,TruTags(2型)可識別為綠色粒子。
繼而,根據實施例2~3及比較例1之膜,算出檢測到之平均粒數,進行標籤性能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3及圖2。圖2係用圖表表示表3之結果者。
[表3]
表3
   實施例 比較例
2 3 1
平均粒數 12.6 13.7 0.4
標籤性能 - A A ×
於表3及圖2中,比較例1之平均粒數不為0之原因係由雜訊導致,在圖像處理中能夠藉由過濾器等去除。 再者,於實施例中,使用原始原料作為聚酯原料,於使用再生原料之情形時,由於作用原理亦相同,故能夠與實施例(於為原始原料之情形時)相同地發揮標籤性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藉由包含內含有物品資訊之化學標籤,可獲得能夠藉由內含之物品資訊進行驗證、識別、追蹤之再生塑膠膜。
如此,由於本再生膜包含具有能夠與製造者資訊或製品之構成、組成、用途等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之化學標籤,故可驗證製品或識別製品。 因此,當回收本再生膜並再度再生時,例如,能夠利用該物品資訊,對每個製品進行分級。
又,由於本再生膜包含上述化學標籤,故亦可追蹤、掌握塑膠膜等塑膠製品之流通。 如此,藉由製造包含具有能夠與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之化學標籤之再生塑膠膜,而可以說其為可期待對顧客、用戶中之使用量或自顧客、用戶之回收量進行統一管理等應用、且亦適合反覆再生之塑膠膜。
根據本發明之第2態樣,藉由包含具有特定範圍之細孔直徑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可獲得一種聚酯樹脂組合物,上述聚酯樹脂組合物維持膜之基本特性,且可製造實際使用上沒有問題、特別是適合再生之能夠驗證、識別之聚酯膜。
如此,於聚酯膜領域中,藉由使用通常使用之二氧化矽粒子作為能夠驗證、識別之化合物,可提供一種聚酯樹脂組合物,上述聚酯樹脂組合物維持膜之基本特性,且可製造實際使用上沒有問題之聚酯膜。
又,使用本樹脂組合物作為原料之聚酯製品,例如聚酯膜,包含具有特定範圍之細孔直徑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因此當對其進行回收並再生時,可以說其為可期待驗證、識別等應用、且適合再生之聚酯樹脂組合物。
圖1係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SEM觀察圖像((a)係以測定倍率500倍觀察到之觀察圖像,(b)係以測定倍率100000倍觀察圖像(a)中框所示之部分所得之觀察圖像)。 圖2係表示算出自實施例2~3及比較例1之膜檢測到之平均粒數所進行之標籤性能評價之結果之圖表。

Claims (50)

  1. 一種再生塑膠膜,其係包含化學標籤者, 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再生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2. 如請求項1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3. 如請求項1或2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4. 如請求項3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5. 如請求項3或4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7. 如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9. 如請求項8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其中上述再生塑膠膜包含聚酯。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其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13. 一種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該塑膠膜包含化學標籤, 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14. 如請求項13之用途,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用途,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17. 如請求項15或16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18.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19. 如請求項15至1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20. 如請求項13至19中任一項之用途,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21. 如請求項20之用途,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用途,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23. 如請求項13至22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上述塑膠膜包含聚酯。
  24. 如請求項13至2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上述塑膠膜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25. 一種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係包含化學標籤者, 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
  26. 如請求項25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28. 如請求項27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能夠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進行讀取。
  29. 如請求項27或28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30. 如請求項27至29中任一項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31. 如請求項27至30中任一項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32.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33. 如請求項32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34. 如請求項32或33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35. 如請求項25至34中任一項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中上述塑膠膜包含聚酯。
  36. 如請求項25至35中任一項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其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37. 一種再生塑膠膜,其係由如請求項25至36中任一項之再生原料用塑膠膜獲得。
  38. 一種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具有:準備步驟,其準備包含化學標籤之塑膠膜;及再生步驟,其製造再生塑膠膜;且 上述化學標籤具有能夠與上述塑膠膜之物品資訊相關聯並加以識別之波長譜輪廓,且於上述再生步驟中,利用上述物品資訊。
  39. 如請求項38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再生步驟具有製品分級步驟,其利用上述物品資訊。
  40. 如請求項38或39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物品資訊包含製造者資訊。
  41. 如請求項38至40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化學標籤包含具有直徑為奈米單位之細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
  42. 如請求項41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再生步驟中,使用光學式分光讀取器讀取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對包含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塑膠膜進行分級。
  43. 如請求項41或42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包含選自由以下(a1)~(a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a1)具有細孔直徑為0.001 nm以上且未達2 nm之微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a2)具有細孔直徑為2 nm以上50 nm以下之中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及 (a3)具有細孔直徑超過50 nm且1000 nm以下之大孔之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
  44. 如請求項41至43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10~150 μm。
  45. 如請求項41至44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a)之含量為2~6000 ppm。
  46. 如請求項38至45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包含除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以外之粒子(b)。
  47. 如請求項46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粒子(b)為無機粒子及/或有機粒子。
  48. 如請求項46或47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粒子(b)之平均粒徑為0.01~5 μm。
  49. 如請求項38至48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塑膠膜包含聚酯。
  50. 如請求項38至49中任一項之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塑膠膜至少在一方向上延伸。
TW111134457A 2021-09-13 2022-09-13 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TW202323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8721 2021-09-13
JP2021-148718 2021-09-13
JP2021148718 2021-09-13
JP2021148721 2021-09-13
JP2022-050658 2022-03-25
JP2022050659 2022-03-25
JP2022050658 2022-03-25
JP2022-050659 2022-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432A true TW202323432A (zh) 2023-06-16

Family

ID=85506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4457A TW202323432A (zh) 2021-09-13 2022-09-13 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23432A (zh)
WO (1) WO2023038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0354A1 (ja) * 2022-03-28 2023-10-0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積層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リサイクル原料としての使用、リサイクル原料用積層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及びリサイクル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3585A (ja) * 2000-12-04 2002-06-21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識別方法
JP4678662B2 (ja) * 2000-12-13 2011-04-2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1159339A1 (en) 2010-06-14 2011-12-22 Trutag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producing a packaged item with an identifier
KR102433100B1 (ko) 2016-10-10 2022-08-17 시큐리티 매터스 엘티디. Xrf-식별 가능한 투명 고분자
SG11202109462UA (en) * 2019-03-12 2021-09-29 Basf Se Shaped artificial polymer articles
JP2021105944A (ja) * 2019-12-27 2021-07-2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空包装を含む集合物の処理方法及び空包装回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8138A1 (ja)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9432B2 (ja) 多層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JP2004010875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20100099198A (ko) 편광판용 이형필름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편광특성이 개선된 적층체
JP7049398B2 (ja)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薄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323432A (zh) 再生塑膠膜、塑膠膜之作為再生原料之用途、再生原料用塑膠膜及再生塑膠膜之製造方法
JP5594135B2 (ja) ポリ乳酸系積層シート
JP2004346117A (ja) 離型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380896B2 (ja) 接着性改質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0138024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JP7172025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3595B2 (ja) 遮光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23041655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2006176773A (ja)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41656A (ja) リサイクル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リサイクル原料としての使用、リサイクル原料用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及びリサイクル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583105B2 (ja) 共押出し積層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
JP5298423B2 (ja) 遮光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12406229B (zh) 双轴延伸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H1045923A (ja) 照明器具用ポリエステルシート
KR101375706B1 (ko) 이형필름용 폴리에스테르 기재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6249210A (ja) 光散乱性二軸延伸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
JP5607992B2 (ja) 偏光板離型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24017964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5030828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23033131A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加工品
JP2024000615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