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4300A - 捲線器座 - Google Patents

捲線器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4300A
TW202304300A TW111104843A TW111104843A TW202304300A TW 202304300 A TW202304300 A TW 202304300A TW 111104843 A TW111104843 A TW 111104843A TW 111104843 A TW111104843 A TW 111104843A TW 202304300 A TW202304300 A TW 2023043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nut member
recess
seat
r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5217B (zh
Inventor
秋葉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古洛布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古洛布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古洛布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4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2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6Devices for fixing reels on r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加大遊動帽及螺帽構件的外徑,以簡易的構造組裝產生卡嗒聲的卡嗒機構之捲線器座。 本發明的解決手段為一種捲線器座,具有包含如下的構件之座本體:捲線器腳載置部,與形成竿桿的後端部分所嵌合、固定的開口孔之筒狀部。座本體包含:移動於軸向以固定載置於捲線器腳載置部的捲線器腳之遊動帽60,與以在使遊動帽60止轉的狀態下使其移動於軸向的方式嵌合於遊動帽60之螺帽構件70,與配設於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區域之卡嗒機構80。卡嗒機構80包含:形成於螺帽構件70的內周面,產生卡嗒聲之凹凸82,與形成於遊動帽60的外周面,設置具備與凹凸82卡合的頂部90a的板片彈簧90之圓弧狀的凹處84。

Description

捲線器座
本發明是關於安裝在裝設有捲線器(reel)的各種釣竿,使用於裝設、固定捲線器之捲線器座(reel seat),詳細為關於在使遊動帽移動時產生卡嗒聲(click)的捲線器座。
以往,已知在使用捲線器的釣竿的主竿桿的外周面固定筒狀的捲線器座。一般而言,這種捲線器座成為在捲線器腳載置部的軸向一端側配設有固定罩,在軸向他端側配設有遊動帽之構造。成為前述遊動帽與螺帽(nut)構件止轉卡合,藉由旋轉操作螺帽構件,使遊動帽對固定罩接近/分離之構造。
已知在上述構造的捲線器座配設於旋轉操作螺帽構件時產生卡嗒聲之卡嗒機構。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在螺帽構件與捲線器座之間配設安裝了板片彈簧(flat spring)的支撐構件之卡嗒機構,在專利文獻2揭示有在螺帽構件與捲線器座之間配設安裝螺旋彈簧(coil spring)與球形零件(ball parts)的支撐構件之卡嗒機構。任一構成都在螺帽構件的內表面遍及周向形成有板片彈簧及球形零件彈性卡合的凹凸,藉由旋轉操作螺帽構件以產生卡嗒聲而構成。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0-34212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1-145439號公報
由於習知的卡嗒機構為在螺帽構件與捲線器座之間配設用以安裝彈性構件的支撐構件之構造,因此遊動帽的外徑變粗,外觀變差並且功能上也不佳。此情形,若想抑制遊動帽的外徑,需減小螺桿(screw)外徑,故可使用的範圍有限制。而且,藉由螺旋彈簧推迫球形零件的構造,零件數量多,成本也高,構造上不穩定且容易發生故障等。
本發明是著眼於上述的問題所進行的創作,其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加大遊動帽及螺帽構件的外徑,以簡易的構造組裝產生卡嗒聲的卡嗒機構之捲線器座。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與本發明有關的捲線器座,其特徵在於:具有包含如下的構件之座本體:載置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線器腳之捲線器腳載置部,與形成竿桿的後端部分所嵌合、固定的開口孔之筒狀部,前述座本體包含:移動於軸向以固定載置於前述捲線器腳載置部的捲線器腳之遊動帽,與以在使前述遊動帽止轉的狀態下使其移動於軸向的方式嵌合於前述遊動帽之螺帽構件,與配設於前述遊動帽與螺帽構件的嵌合區域之卡嗒機構,前述卡嗒機構包含:形成於前述螺帽構件的內周面,產生卡嗒聲之凹凸,與形成於前述遊動帽的外周面,設置具備與前述凹凸卡合的頂部的板片彈簧之圓弧狀的凹處。
上述捲線器座的卡嗒機構配設於遊動帽與螺帽構件的嵌合區域,卡嗒機構具有具備與形成於螺帽構件的內周面的凹凸卡合的頂部的板片彈簧。由於該板片彈簧為設置於形成於遊動帽的嵌合區域的外周面的圓弧狀的凹處之構成,因此不需要像習知那樣另外配設支撐構件,而且由於是藉由設置於凹處的板片彈簧的彈性產生卡嗒聲的構成,故構造簡單,且不必加大遊動帽及螺帽構件的外徑。
再者,上述構成的捲線器座可固定於各種釣竿的竿桿(主竿桿)的外周面。
依照本發明,可得到一種不加大遊動帽及螺帽構件的外徑,以簡易的構造組裝產生卡嗒聲的卡嗒機構之捲線器座,以及裝設這種捲線器座的釣竿。
以下就與本發明有關的捲線器座的實施形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1至圖6是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捲線器座的一實施形態之圖。 在以下的說明中,前後方向(軸向)及上下方向是意味著在圖1所示的方向,左右方向(側方向)是意味著與圖1的紙面正交的方向。此外,本實施形態的捲線器座成為適合安裝紡車式捲線器(spinning reel)的釣竿的構造(異形手柄(grip)構造),捲線器裝設於下側。而且,雖然未圖示固著於捲線器座的釣竿,但竿桿的後端部分(主竿桿)藉由捲線器座的開口孔嵌入軸向,藉由接著等固著。關於該釣竿例如有伸縮式、插節式、一根竿等,其構成未被限定。
與本實施形態有關的捲線器座1的座本體1A藉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例如尼龍(nylo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丙烯、胺甲酸乙酯(urethane)等一體成型,以能謀求設計性的提高,可目視辨認到內部而構成。關於色彩,無色透明也可以,且有彩色也可以,只要能目視辨認內部,則關於透過率未被限定。而且,部分地用顏色區分,或部分地透過率不同的構成也可以。或者,藉由非透明的材料形成也可以。
前述座本體1A整體上形成筒狀,在遍及形成於該筒狀部1B的前後方向貫通的開口孔1C插入有構成釣竿的竿桿(主竿桿)的基端側,藉由接著等固定其外周面。此情形,竿桿的基端側直接固定於開口孔1C的內周面也可以,且中介管狀的間隔物(spacer)固定也可以。
在前述座本體1A與被握持、保持的筒狀的手柄50一體化。本實施形態的手柄50安裝在座本體1A的後方側,其本體50A可藉由可謀求握持時的感觸、夾持性與外觀的提高,及輕量化的軟質材料,例如天然軟木(natural cork)、胺甲酸乙酯(urethane)、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熱塑性彈性體(thermo plastic elastomer)、橡膠等形成,或者可藉由將該等材料包覆到硬質構件而形成。 前述手柄50透過後述的覆蓋構件與座本體1A一體化,若兩者被一體化,則遍及本體50A的前後方向貫通的開口孔50B成為與座主體1A的前述開口孔1C同軸上而插通固定竿桿的基端側。此情形,所插通的竿桿的基端側既可以直接固定在開口孔50B的內周面,也可以中介管狀的間隔物而被固定。
在前述座本體1A形成有:載置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腳之捲線器腳載置部3;配設於捲線器腳載置部3的後方側,接受捲線器腳的後端側之固定罩5。而且,在前述座本體1A,與固定罩5對向且在軸向前側配設有:遊動帽60;以在使遊動帽60止轉的狀態下使其移動於軸向的方式嵌合於遊動帽60之螺帽構件70;配設於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區域之卡嗒機構80。也就是說,在座本體1A的前方側(捲線器腳載置部3的前方側)與前述固定罩5對向配設有可進退於軸向的遊動帽60。
前述遊動帽60藉由旋轉操作螺合於形成於筒狀部1B的前方的端部的陽螺旋(male screw)部7的螺帽構件70,不會旋轉而移動於軸向,將載置於捲線器腳載置部3的紡車式捲線器的腳部的前端側鎖緊固定。因此,遊動帽60具備移動於軸向並接受捲線器腳的前端側之罩部61。 此外,關於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構造及卡嗒機構80的構成係於後述。
在前述座本體1A的手柄側的端面(連接端面)8對向配設有手柄50的端面(連接端面)52,在兩者之間中介覆蓋構件30而使兩者被一體化。 此情形,本實施形態的捲線器座1及手柄50係以手柄的軸向的一部分與捲線器座的座本體1A重疊配設的異形手柄構成,謀求外觀的提高。具體而言,座本體1A以在前述筒狀部1B露出的狀態下突出於後方的方式形成,沿著其露出的突出部(以下以露出突出部1B’)的外周面,形成由下方朝上方傾斜的連接端面8。
前述連接端面8係以沿著露出突出部1B’的外周面突出於外方的段部構成,在露出突出部1B’的下端位置具備:在軸向以略半圓形狀突出之突出段部8a;在突出段部8a的兩側,以朝向前方側逐漸上升的方式形成之兩側傾斜段部8b;在露出突出部1B’的上端位置中,以與前述兩側傾斜段部8b連續的方式形成之上側突出段部8c。具備這種突出段部8a、兩側傾斜段部8b、上側突出段部8c的連接端面8係以朝向後方側露出的抵接面構成,覆蓋構件30以密著的方式面接於該抵接面。而且,前述固定罩5從突出段部8a的底面與兩側傾斜段部8b的下方側一體化。
成為前述手柄50的本體50A的連接側的連接端面52在座本體側的連接區域中,以從上端朝向下方傾斜的方式被切割,該切割面以與前述座本體1A的突出段部8a、兩側傾斜段部8b、上側突出段部8c對向的方式具備下側端面52a、兩側傾斜端面52b、上側端面52c。再者,該等面在藉由嵌入前述座本體1A的露出突出部1B’而中介覆蓋構件30的狀態下對向於手柄50的前側的開口孔50B。
在將前述座本體1A的露出突出部1B’嵌入前述手柄50的前側的開口孔50B時,在兩者之間中介有覆蓋構件30。該覆蓋構件30成為延伸於軸向及上下方向,前側彎曲並上升的環狀的框架(frame)構造,藉由非透明的材料形成。 在這種覆蓋構件30中介於座本體1A與手柄50之間的狀態下,座本體1A、覆蓋構件30、手柄50的表面成為略位於同一平面狀,成為在表面無凹凸的容易握持的構成。前述覆蓋構件30例如可藉由樹脂、金屬、木材等一體形成,在其表面附加色彩、花紋也可以,且附加金、銀、銅、鋁等的鍍金屬(plating metal),以具有光亮性也可以。如此,在座本體1A與覆蓋構件30之間的邊界部分,藉由細的線狀的覆蓋構件30露出可提高設計性。
前述覆蓋構件30以一方的面(座對向面)30A與前述座本體1A的連接端面8(突出段部8a、兩側傾斜段部8b、上側突出段部8c)面接的方式彎曲形成,以他方的面(手柄對向面)30B與手柄的本體50A的連接端面52(下側端面52a、兩側傾斜端面52b、上側端面52c)面接的方式彎曲形成。
如上述形成的覆蓋構件30在將竿桿裝設在座本體及手柄之前,中介於座本體1A的連接端面8與手柄50(連接端面52)之間而將兩者一體化,在被一體化的狀態下,將竿桿插通於開口孔1C、50B藉由接著劑等固定。此情形,即使藉由接著劑接著蓋構件30與手柄50,該接著劑也因藉由非透明的覆蓋構件30而無法透過透明的座本體1A目視辨認,故無須像習知那樣在座本體1A形成遮蔽接著劑的塗膜。也就是說,由於無須在座本體1A的連接端面8塗佈遮蔽塗料或施以電鍍處理等的塗膜形成程序,故可減輕成本及加工的勞力時間。而且,因未形成這種塗膜,故透明部分不會減少且外觀不會變差,也無須進行對塗膜的不均進行修正、加工等的後處理。
再者,因座本體1A的連接端面8及手柄50的連接端面52傾斜而形成,故對覆蓋構件30的接觸面積變寬廣且可謀求提高固定力,同時可目視辨認的覆蓋構件表面的面積也變寬廣,設計性提高。
在上述的構成中,覆蓋構件30若預先固定在座本體1A,在該狀態下將手柄50接著於覆蓋構件30,則可容易地進行組裝作業。
而且,在這種構成中,在覆蓋構件30的連接端面(座對向面)30A與座本體1A的連接端面8,形成使兩者不能移動地嵌合的凹凸卡合部較佳。這種凹凸卡合部只要形成在兩構件抵接的區域即可,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座本體1A的連接端面8的突出段部8a的中央部表面形成凹處12,且藉由在覆蓋構件30的連接端面(座對向面)30A形成嵌合於前述凹處12a的凸部32而構成(凹凸相反也可以)。
依照這種凹凸卡合部12、32,可將覆蓋構件30對座本體1A不能移動於軸向及旋轉方向而嵌合固定,在該狀態下,藉由將手柄50接著於覆蓋構件30,可容易地進行組裝作業。
而且,上述凹凸卡合部沿著軸向形成較佳。 藉由兩構件的凹凸卡合部延伸於軸向,可將覆蓋構件30對座本體1A以嵌合於露出突出部1B’的外周面的方式插入軸向,可原封不動地使兩構件一體化,在被一體化的狀態下,蓋構件30可在不移動於旋轉方向的狀態下固定,因此可穩定地固定兩構件。此情形,凹凸卡合部形成在軸向組裝時容易相對移動,且在軸向難以脫落的傾斜面或限制面較佳。據此,組裝容易,且組裝後可使其不移動於周向及軸向。
接著,就前述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構造及前述卡嗒機構80的構成進行說明。
前述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係在遊動帽60的前端部及螺帽構件70的後端部進行,使螺帽構件70外嵌於遊動帽60的徑向外側。螺帽構件70的後端部如圖3(a)所示,膨出於徑向,在其內表面側嵌合有圖4所示的遊動帽60的前端部。
在前述螺帽構件70的內周面形成有內螺紋(female screw)部71,與形成在前述筒狀部1B的前方的端部的陽螺旋部7螺合。因此,一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螺帽構件70就移動於軸向。而且,在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區域配設有使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軸向移動一體地移動的卡合構造。該卡合構造藉由如下構成:在螺帽構件70的後端緣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凸緣(flange)72,與形成於遊動帽60的頂端的圓筒突部63的後側的圓周槽62的卡合關係。
也就是說,藉由螺帽構件70的凸緣72嵌入到遊動帽60的圓周槽62,即使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而使螺帽構件70進退於軸向(前後方向),遊動帽60也與螺帽構件一起一體地移動於軸向。此情形,即使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遊動帽60也不帶動旋轉而成為藉由止轉構造止轉的狀態。該止轉構造例如可藉由在遊動帽60的內周面延伸於軸向而形成突起65,同時在座本體1A側形成延伸於該突起65所進入的軸向的長槽1E而構成。依照這種構成,即使遊動帽60想與螺帽構件70一起轉動,也可藉由突起65與長槽1E的卡合關係使遊動帽60的旋轉被限制,同時使遊動帽60的軸向的移動為可能。 此外,利用這種突起與長槽的止轉構造也可以形成複數處(在本實施例中,以180°間隔的兩處),且將突起形成在座本體1A側,將長槽形成在遊動帽60側也可以。
前述卡嗒機構80配設於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嵌合區域,在本實施形態中,配設於在使遊動帽60與螺帽構件70的軸向移動一體地移動的卡合構造(凸緣72)的前側,且前述遊動帽60的頂端的圓筒突部63的部分的嵌合區域。具體而言,卡嗒機構80具備:在前述螺帽構件70的內周面遍及周向形成,產生卡嗒聲之凹凸82;形成於遊動帽60的外周面,具備與前述凹凸82卡合的頂部90a之板片彈簧90;設置該板片彈簧90之圓弧狀的凹處84。
前述凹處84形成於圓筒突部63的表面,如圖4(a)、(b)所示,鄰接軸向配設於前述遊動帽60的罩部61,以在罩部61的近旁發聲而構成。另一方面,板片彈簧90如圖5所示,形成具備頂部90a及兩端面90b的山形狀,較佳為在左右方向成對稱而形成。可原封不動地設置(載置)在前述凹處84內而構成。也就是說,板片彈簧90不是對圓筒突部63捲繞,而是兩部90a的兩側載置於凹處84內而構成。因此,關於凹處84的形成範圍(從軸向看的圓周方向中的形成範圍的角度θ,參照圖4(c))只要以軸心X為中心形成未滿180°即可。實際上,只要是藉由板片彈簧的彈性有效地產生卡嗒聲的大小即可,若考慮構造的簡化、輕量化、組裝作業性等,則只要是50°~120°的範圍即可,進而為60°~90°的範圍佳。而且,關於板片彈簧90的材質,藉由鋁或SUS(Steel Special Use Stainless)等的金屬材料或樹脂材料形成也可以,關於其形狀可適宜變形。
而且,關於凹處84的深度D,考慮作成與未配設卡嗒機構的習知的捲線器座中的遊動帽的圓筒突部63的壁厚略同等的情形,為了不招致強度降低,形成0.5mm~1.5mm左右較佳。而且,關於設置於這種深度D的凹處的板片彈簧90的厚度T,形成0.15mm~0.5mm較佳。
由前述卡嗒機構80產生的卡嗒聲的報音是在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時藉由旋轉的凹凸82與板片彈簧90的頂部90a的卡合而進行。關於凹凸82的形成個數(成為一組的凸82a與凹82b的周向的形成個數)未被限定,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考慮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時的旋轉容易度,及卡嗒聲的發聲狀態等,以30個以上。而且,關於頂部90a與凹凸82的關係,如圖6(a)所示,頂部90a形成進入鄰接的凸82a之間的凹82b之間的程度,據此,一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就如圖6(b)所示,頂部90a藉由凸82a按壓而使板片彈簧90變形0.2mm左右,藉由透過其彈性使頂部90a進入凹82b之間而產生卡嗒聲。
在上述的卡嗒機構80的構成中,前述板片彈簧90與圓弧狀的凹處84以在將板片彈簧90設置於圓弧狀的凹處84內時,如圖6所示,在板片彈簧90的端面90b與凹處的內壁84a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形成較佳。
藉由形成這種間隙,可容易地進行板片彈簧90的設置,同時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並藉由凸82a使頂部90a被按壓時,板片彈簧容易變形,不會有大的阻力作用於螺帽構件70的旋轉。 此外,如此形成間隙的情形,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在板片彈簧90藉由凹凸82的凸82a與頂板90a的彈性卡合而被按壓時,其端面90b(任一方的端面也可以,且兩側的端面也可以)抵接凹處84的內壁84a較佳。如此,藉由板片彈簧90的端面90b抵接凹處84的內壁84a使得板片彈簧90的舉動穩定,據此可得到穩定的卡嗒聲。
圖7是顯示上述的卡嗒機構80的變形例之圖,(a)是顯示使螺帽構件旋轉而使板片彈簧的頂部位於凹的狀態之圖,(b)是顯示板片彈簧的頂部與凸卡合的狀態之圖。
在該變形例中,在圓弧狀的凹處84的內壁形成有傾斜面84b,以使在將前述板片彈簧90設置於凹處84時,板片彈簧90不脫落到徑向外方。傾斜面84b以隨著移至徑向外側而傾倒於凹處側的方式形成,設置於凹處84內的板片彈簧90成為藉由傾斜面84b限制脫落到徑向外側的狀態。 如此,因板片彈簧90不位移於徑向,故若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則其頂部90a藉由凸82a穩定地按壓,可得到穩定的卡嗒聲。而且,在這種構成中,與圖6所示的構成一樣,在板片彈簧90的端面90b與凹處84的內壁之間形成間隙較佳。
而且,關於板片彈簧90的頂部90a與凹凸82(凸82a、凹82b),如上述,只要是在螺帽構件70的旋轉操作時產生卡嗒聲,則關於其卡合關係未被限定,但是板片彈簧90的頂部90a對凹凸面,曲率半徑變大而形成(頂部90a不進入凹82b內,鄰接的凸82a按壓頂部90a)較佳。藉由如此構成,使旋轉操作螺帽構件70時的阻力減輕,可謀求提高旋轉操作性。
依照如以上的捲線器座的卡嗒機構80,在遊動帽60的外周面(頂端的圓筒突部63)形成圓弧狀的凹處84,由於是在該部分僅設置板片彈簧90的簡單的構造,因此不需要像習知那樣另外配設彈簧構件用的支撐構件。而且,由於是藉由設置於這種凹處84的板片彈簧90的彈性(上下方向的彈性)而產生卡嗒聲的構成,因此構造變得簡單,不必加大遊動帽及螺帽構件的外徑。
以上雖然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被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可進行種種變形。
上述卡嗒機構80雖然對遊動帽60的罩部61鄰接於軸向而形成,但是關於其形成的位置未被限定。而且,由於卡嗒機構80是僅在遊動帽60的嵌合區域形成凹處84之簡單的構造,因此即使沿著周向形成在複數處,也不必加大遊動帽及螺帽構件的外徑。而且,關於座本體1A的形成材料未被限定,關於其表面形狀,形成凹凸、中空部、開口等可進行種種變形。而且,關於上述的螺帽構件70,也可以在其表面安裝手柄等。而且,遊動帽60配設於座本體1A的後方也可以,兩側為遊動帽也可以。再者,雖然本實施形態的捲線器座成為裝設紡車式捲線器的構造,但是也可以為裝設雙軸承捲線器(double bearing reel)之類型,在這種座本體中,在與捲線器腳載置部相反側形成觸發器(trigger)也可以。
1:捲線器座 1A:座本體 1B:筒狀部 1B’:露出突出部 1C:開口孔 1E:長槽 3:捲線器腳載置部 5:固定罩 7:陽螺旋部 8:連接端面 8a:突出段部 8b:兩側傾斜段部 8c:上側突出段部 12、32:凹凸卡合部 12a:凹處 30:覆蓋構件 30A:連接端面 32:凸部 50A:本體 50B:開口孔 52:連接端面 60:遊動帽 61:罩部 62:圓周槽 63:圓筒突部 65:突起 70:螺帽構件 72:凸緣 80:卡嗒機構 82:凹凸 82a:凸 82b:凹 84:凹處 84a:內壁 84b:傾斜面 90:板片彈簧 90a:頂部 90b:兩端面
圖1是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捲線器座的一實施形態的軸向之局部剖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捲線器座部分之分解斜視圖,(a)是從上方看的圖,(b)是從下方看的圖。 圖3是顯示構成捲線器座的螺帽構件,(a)是軸向之剖面圖,(b)是沿著圖(a)的A-A線之剖面圖。 圖4是顯示構成捲線器座的遊動帽,(a)是軸向之剖面圖,(b)是俯視圖,(c)是從軸向的前側看之圖。 圖5是顯示設置於遊動帽的板片彈簧的構成之圖,(a)是前視圖,(b)是側視圖。 圖6是顯示將螺帽構件嵌合在遊動帽的狀態(卡嗒機構的構造)之圖,(a)是顯示使螺帽構件旋轉而使板片彈簧的頂部與凹卡合的狀態之圖,(b)是顯示板片彈簧的頂部與凸卡合的狀態之圖。 圖7是顯示卡嗒機構的變形例之圖,(a)是顯示使螺帽構件旋轉而使板片彈簧的頂部位於凹的狀態之圖,(b)是顯示板片彈簧的頂部與凸卡合的狀態之圖。
1B:筒狀部
1E:長槽
60:遊動帽
63:圓筒突部
65:突起
70:螺帽構件
80:卡嗒機構
82:凹凸
82a:凸
82b:凹
84:凹處
84a:內壁
84b:傾斜面
90:板片彈簧
90a:頂部
90b:兩端面

Claims (6)

  1. 一種捲線器座,其特徵在於:具有包含如下的構件之座本體:載置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線器腳之捲線器腳載置部,與形成竿桿的後端部分所嵌合、固定的開口孔之筒狀部, 該座本體包含:移動於軸向以固定載置於該捲線器腳載置部的捲線器腳之遊動帽,與以在使該遊動帽止轉的狀態下使其移動於軸向的方式嵌合於該遊動帽之螺帽構件,與配設於該遊動帽與螺帽構件的嵌合區域之卡嗒機構, 該卡嗒機構包含:形成於該螺帽構件的內周面,產生卡嗒聲之凹凸,與形成於該遊動帽的外周面,設置具備與該凹凸卡合的頂部的板片彈簧之圓弧狀的凹處。
  2. 如請求項1之捲線器座,其中該板片彈簧與圓弧狀的凹處以在將該板片彈簧設置於該圓弧狀的凹處內時,在板片彈簧的端面與凹處的內壁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形成, 旋轉操作該螺帽構件時,該板片彈簧藉由該凹凸與頂部的彈性卡合而被按壓,其端面抵接該凹處的內壁。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捲線器座,其中在該凹處,在凹處的內壁形成有傾斜面,以使在配設該板片彈簧時,板片彈簧不脫落到徑向外方。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之捲線器座,其中該板片彈簧的頂部對該螺帽構件的凹凸面曲率半徑大。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之捲線器座,其中該板片彈簧的厚度T形成0.15mm~0.5mm,形成該凹處的圓周方向的範圍θ為50°~120°,凹處的深度D為0.5mm~1.5mm。
  6. 一種釣竿,固著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之捲線器座。
TW111104843A 2021-07-15 2022-02-10 捲線器座及具備該捲線器座的釣竿 TWI805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7133A JP2023013160A (ja) 2021-07-15 2021-07-15 リールシート
JP2021-117133 2021-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300A true TW202304300A (zh) 2023-02-01
TWI805217B TWI805217B (zh) 2023-06-11

Family

ID=8485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843A TWI805217B (zh) 2021-07-15 2022-02-10 捲線器座及具備該捲線器座的釣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9517A1 (zh)
JP (1) JP2023013160A (zh)
KR (1) KR20230012424A (zh)
CN (1) CN115606556A (zh)
AU (1) AU2022201598A1 (zh)
TW (1) TWI8052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2677U (ja) * 1982-05-31 1983-12-0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用リ−ルのパイプシ−ト
JPS5942169U (ja) * 1982-09-10 1984-03-1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スピニングリ−ルのドラグ制動装置
JPH0246300Y2 (zh) * 1985-04-19 1990-12-06
US4943012A (en) * 1987-02-09 1990-07-24 Ryobi Ltd.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US5149009A (en) * 1988-10-31 1992-09-22 Shimano Industrial Co., Ltd. Fishing reel
JPH0725028Y2 (ja) * 1989-08-10 1995-06-07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JPH03114964U (zh) * 1990-03-12 1991-11-27
JP2538893Y2 (ja) * 1991-02-20 1997-06-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JP2570445Y2 (ja) * 1993-04-07 1998-05-0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US5518194A (en) * 1993-04-13 1996-05-21 Bando Leports Ltd. Fishing reel with sound generator
JP2573084Y2 (ja) * 1993-10-21 1998-05-28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US5692692A (en) * 1995-07-12 1997-12-02 Zebco Div. Of Brunswick Corporation Clicker element for fishing reel
US5740975A (en) * 1997-01-13 1998-04-21 Johnson Worldwide Associates, Inc. Fishing reel drag mechanism
JP2000041541A (ja) * 1998-05-29 2000-02-15 Daiwa Seiko Inc リ―ル装着式釣竿
JP3706767B2 (ja) 1999-06-04 2005-10-1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
JP4363583B2 (ja) 1999-11-19 2009-11-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リールシート
US6398141B1 (en) * 2000-08-30 2002-06-04 W. C. Bradley/Zebco Holdings, Inc. Discreting brake dial for baitcast fishing reel
JP2003070398A (ja) * 2001-08-31 2003-03-1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2003070388A (ja) * 2001-09-03 2003-03-11 Shimano Inc 釣 竿
JP6177625B2 (ja) * 2013-08-16 2017-08-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2201598A1 (en) 2023-02-02
JP2023013160A (ja) 2023-01-26
TWI805217B (zh) 2023-06-11
US20230019517A1 (en) 2023-01-19
KR20230012424A (ko) 2023-01-26
CN115606556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9161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7802931B2 (en) Lens accessory mounting device
TWI805217B (zh) 捲線器座及具備該捲線器座的釣竿
JP7195379B2 (ja) リールシートのナット
JP4457256B2 (ja) 塗膜転写具
JP2020089310A (ja)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のナット及び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並びに釣竿
JP2006110880A (ja) 筆記具
JP2010256568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10092023A (ja) レンズフード着脱機構
JP7397784B2 (ja) 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竿
JP7011699B2 (ja) 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竿
WO2023068165A1 (ja) リールシート
JP6215598B2 (ja)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竿
JP4363583B2 (ja) リールシート
TW202327448A (zh) 捲線器座
JP7402885B2 (ja) 塗膜転写具
JP2002119178A (ja) リールシート
JP3713101B2 (ja) 絞口径調整機構を有するレンズ鏡筒
JP4070589B2 (ja) 釣竿
GB2125977A (en) Interchangeable camera objective
JPH0822705A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におけるエーミングスクリューの支持構造
JPH06301080A (ja) レンズフードの取付構造
JP3707593B2 (ja) リール装着式釣竿
JP2007029054A (ja) 釣竿
JP3152084U (ja) クリップ取付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