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7448A - 捲線器座 - Google Patents

捲線器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7448A
TW202327448A TW111142981A TW111142981A TW202327448A TW 202327448 A TW202327448 A TW 202327448A TW 111142981 A TW111142981 A TW 111142981A TW 111142981 A TW111142981 A TW 111142981A TW 202327448 A TW202327448 A TW 2023274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d reel
axial direction
cap
reel seat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2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髙原剛
山本憲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4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6Devices for fixing reels on r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即使捲線器腳的長度改變,握持的觸感也不易改變之捲線器座。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一種捲線器座(1),係具備:捲線器座本體(2),其具有保持釣魚用捲線器(200)的捲線器腳(201)之第1端部(202)的固定帽(11)、和第1卡合部;及可動帽(3),其具有卡合於第1卡合部的第2卡合部,在捲線器座本體(2)以限制朝周方向的移動並可朝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用以保持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其特徵為,可動帽(3)具有:第1收容部(22);及對第1收容部(22)在周方向上分離,比起第1收容部(22),朝軸方向更接近固定帽(11)之第2收容部(23),第1收容部(22)或第2收容部(23)選擇性地收容第2端部(203)。

Description

捲線器座
本發明係關於用來將釣魚用捲線器固定於釣竿之釣竿用捲線器座。
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捲線器座具備筒狀可動帽,該可動帽對筒狀的捲線器座本體可朝軸方向移動。捲線器座本體具備固定帽,該固定帽保持捲線器腳的一端部。可動帽保持捲線器腳的另一端部。可動帽在周方向上的全周之一部位具備供捲線器腳的一端部插入之收容部。
在大型的捲線器的情況,捲線器腳的兩端部間的距離大。另一方面,在小型的捲線器的情況,捲線器腳的兩端部間的距離短。因此,在將大型的捲線器安裝於捲線器座的話,則可動帽位於從固定帽相對地朝軸方向遠離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將小型的捲線器安裝於捲線器座的話,則可動帽位於朝固定帽相對地接近的位置。在捲線器腳的周方向之相反側,於捲線器座本體的外周面與可動帽的外周面之間,在軸方向上產生間隙,但,此間隙在可動帽位於接近固定帽的情況較小,在可動帽位於從固定帽遠離的位置的情況則較大。亦即,依據捲線器腳的大小,間隙的尺寸改變,握持該部分的手之觸感也改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03829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即使捲線器腳的長度改變,握持的觸感也不易改變之捲線器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捲線器座,係具備:捲線器座本體,其具有固定帽和第1卡合部,該固定帽用來保持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線器腳之第1端部;及可動帽,其在捲線器座本體設置成限制周方向的移動並可朝軸方向移動,用來保持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並具有卡合於第1卡合部之第2卡合部,可動帽具有: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其對第1收容部朝周方向分離,較第1收容部在軸方向上更接近固定帽,第1收容部或第2收容部選擇性地收容第2端部。
在將大型的捲線器安裝於捲線器座的情況,讓捲線器腳的第1端部保持於固定帽,並將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收容於第1收容部,且使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保持於可動帽。另一方面,在將小型的捲線器安裝於捲線器座的情況,將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收容於第2收容部,且使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保持於可動帽。第2收容部較第1收容部在軸方向上更接近固定帽。因此,在將小型的捲線器安裝於捲線器座的情況時可動帽的軸方向的位置、與在將大型的捲線器安裝於捲線器座的情況時可動帽的軸方向的位置之差很小。如此,在捲線器的尺寸改變的情況,可動帽對捲線器座本體之軸方向的位置不易改變。因此,即使換成尺寸不同的捲線器,握持手感之變化的程度也小。
理想為,第1卡合部與第2卡合部選擇性地卡合為:第1收容部與固定帽在軸方向上對向之第1姿勢;及第2收容部與固定帽在軸方向上對向之第2姿勢。若依據此結構,藉由第1卡合部與第2卡合部,可動帽選擇性地限制為第1姿勢與第2姿勢,可與固定帽穩固地保持捲線器腳。
理想為,第1收容部具有從可動帽的中心軸朝徑方向位於預定距離處的第1開口端部,第2收容部具有從可動帽的中心軸朝徑方向位於預定距離處且較第1開口端部在軸方向上更接近固定帽之第2開口端部。若依據此結構,第1收容部的第1開口端部與第2收容部的第2開口端部,自可動帽的中心軸起之徑方向的距離互相相等。因此,在將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收容於第1收容部的情況和收容於第2收容部的情況,在握持手感上不易產生變化。
理想為,捲線器座本體具有鼓出端部,其對於固定帽設在周方向的相反側且位於從捲線器座本體的中心軸起之預定距離處,並與第1開口端部或第2開口端部選擇性地對向。若依據此結構,捲線器座本體的鼓出端部與可動帽的第1開口端部及第2開口端部,自捲線器座的中心軸起之徑方向的距離互相相等。因此,在捲線器座的鼓出端部與可動帽的第1開口端部對向的情況,鼓出端部與第1開口端部成為齊平。又,在捲線器座的鼓出端部與可動帽的第2開口端部對向的情況,鼓出端部與第2開口端部成為齊平。因此,可獲得良好的握持手感。
理想為,還具有第1抵接體,其設在第1收容部,抵接於第2端部,第1收容部在內周面具有保持第1抵接體之第1保持部。若依據此結構,可將第1抵接體在採用具有例如優良的緩衝性之材質。因此,能夠容易防止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受損。
理想為,第1保持部具有:第1卡止部,其限制第1抵接體在軸方向上的移動;及第1限制部,其限制第1抵接體的周方向的移動及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若依據此結構,藉由第1卡止部限制第1抵接體的軸方向的移動,又,藉由第1限制部限制第1抵接體的周方向的移動和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因此,第1抵接體變得穩定,抵接於第1抵接體之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也變得穩定。
理想為,還具有第2抵接體,其設在第2收容部,抵接於第2端部,第2收容部在內周面具有保持第2抵接體之第2保持部。若依據此結構,可將第2抵接體在採用具有例如優良的緩衝性之材質。因此,能夠容易防止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受損。
理想為,第2保持部具有:第2卡止部,其限制第2抵接體在軸方向上的移動;及第2限制部,其限制第2抵接體的周方向的移動及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若依據此結構,藉由第2卡止部限制第2抵接體的軸方向的移動,又,藉由第2限制部限制第2抵接體的周方向的移動和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因此,第2抵接體變得穩定,抵接於第2抵接體之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也變得穩定。
理想為,第1抵接體和第2抵接體互相呈相同形狀。若依據此結構,可將第1抵接體與第2抵接體在作成為共通的零件。又,可將第1保持部與第2保持部作成互相呈相同形狀,可使可動帽的結構變得簡單,可動帽的製作也變得容易。 [發明效果]
如以上所述,即使捲線器腳的長度改變,握持手感也不易產生變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釣竿用捲線器座。本實施形態之捲線器座1係用來將捲線器200安裝於釣竿100之構件。捲線器座1裝設於釣竿100的竿本體101。捲線器座1為被稱為管片之筒狀的構件。捲線器座1裝設於竿本體101的徑方向外側並接著固定在預定位置。本實施形態的捲線器座1適合安裝(紡車式)捲線器200,但亦可適合安裝(雙軸承)捲線器200。在一般的使用狀態,紡車式捲線器200位於釣竿100的下側。捲線器200具備捲線器腳201。捲線器腳201具有: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的端部亦即第1端部202;及軸方向的第2方向Z2的端部亦即第2端部203。第1端部202朝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第2端部203朝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相反方向亦即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再者,軸方向的第1方向Z1可為竿梢側,亦可為竿根側。捲線器腳201的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3互相朝向軸方向的相反方向。藉由分別將捲線器腳201的第1端部202與第2端部203固定於捲線器座1,能將捲線器200固定釣竿100。
在捲線器座1,可安裝相對大的捲線器200、和相對小的捲線器200。大型的捲線器200具有較大的捲線器腳201亦即軸方向的長度長之捲線器腳201。小型的捲線器200具有較小的捲線器腳201亦即軸方向的長度短之捲線器腳201。圖1及圖3顯示在捲線器座1安裝大型的捲線器200之狀態,圖2及圖4顯示在捲線器座1安裝小型的捲線器200之狀態。
捲線器座1具備:在竿本體101的外周面直接或經由未圖示的間隔件接著固定之筒狀的捲線器座本體2;在捲線器座本體2的徑方向外側不能旋轉地且可朝軸方向移動地覆蓋之筒狀的可動帽3;用來使可動帽3朝軸方向移動之筒狀的螺帽4。可動帽3與螺帽4位於捲線器座本體2的軸方向之第2方向Z2。再者,對於捲線器座本體2,在軸方向的第1方向Z1,設有由EVA、軟木等所構成的筒狀之手柄5。手柄5裝設在從捲線器座本體2的外周面到竿本體101的外周面的範圍。
捲線器座本體2為例如合成樹脂製,藉由射出成形一體地形成。捲線器座本體2的軸方向第1端部2a朝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捲線器座本體2的軸方向第2端部2b朝向軸方向的第2方向Z2。捲線器座本體2具有用來載置捲線器腳201之腳載置面10。再者,在將捲線器座1朝與軸方向正交的方向截斷之剖面視角,將腳載置面10面向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將與該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稱為左右方向。圖中,以符號Y顯示上下方向,以符號X顯示左右方向。在腳載置面10的軸方向之第1方向Z1的端部,設有用來保持捲線器腳201的第1端部202之固定帽11。固定帽11一體地形成於捲線器座本體2。固定帽11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開口,捲線器腳201的第1端部202從該開口朝軸方向的第1方向Z1插入於固定帽11。
在捲線器座本體2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部12。公螺紋部12較腳載置面10位於更靠近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公螺紋部12形成直到捲線器座本體2的軸方向第2端部2b。如圖5及圖6所示,在公螺紋部12的形成區域,設有第1卡合部13。第1卡合部13為公螺紋部12部分地缺落之導引溝,朝軸方向延伸,到達至捲線器座本體2的軸方向第2端部2b。第1卡合部13可將可動帽3朝軸方向移動地導引,並且限制可動帽3的周方向的移動。亦即,第1卡合部13限制可動帽3的周方向的旋轉,並且以可動帽3不旋轉而朝軸方向移動的方式限制可動帽3。第1卡合部13設在公螺紋部12的形成區域的全周中之至少180度相對向的兩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第1卡合部13設在上下方向Y相對向的兩個部位。再者,第1卡合部13,亦可在周方向上隔著90度的間隔設在總計四個部位。
在捲線器座本體2的外周面且較公螺紋部12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之部分,設有軸方向的第1方向Z1成為大徑之階差部14。階差部14設在與腳載置面10周方向的相反側。在捲線器座本體2的外周面,設有鼓出端部15。鼓出端部15位於與腳載置面10周方向的相反側。鼓出端部15連接於階差部14的軸方向之第1方向Z1。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朝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2端部3b朝向軸方向的第2方向Z2。鼓出端部15與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在軸方向上相對向。鼓出端部15位於從捲線器座本體2的中心軸2c起之徑方向上的預定距離L處。再者,捲線器座本體2的中心軸2c與可動帽3的中心軸、螺帽4的中心軸及竿本體101的中心軸一致。以下,將捲線器座本體2的中心軸2c僅稱為中心軸2c。捲線器座本體2的鼓出端部15較公螺紋部12更朝徑方向外側鼓出。從鼓出端部15的中心軸2c起之預定距離L是與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之最大半徑一致。鼓出端部15位於從公螺紋部12朝軸方向的第1方向Z1遠離之處。
在捲線器座本體2的公螺紋部12螺合有螺帽4。可動帽3位於螺帽4與固定帽11之間。可動帽3為筒狀,覆蓋於捲線器座本體2的徑方向外側。如圖6及圖9所示,可動帽3的內周面,設有第2卡合部20。第2卡合部20與第1卡合部13卡合。第2卡合部20為沿著軸方向延伸之突條。藉由可動帽3的第2卡合部20卡合於捲線器座本體2的第1卡合部13,可動帽3不會繞著中心軸2c旋轉,可邊被第1卡合部13導引,邊朝軸方向呈直線移動。第2卡合部20設有一對,呈180度相對向。在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2端部3b的內周面,形成有朝徑方向內側突出之環狀的突條21(第1周方向卡合部)。另一方面,在螺帽4的軸方向的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徑方向內側凹陷之環狀溝90(第2周方向卡合部)。可動帽3的環狀的突條21卡合於螺帽4的環狀溝90。藉此,伴隨螺帽4邊旋轉邊朝軸方向移動,可動帽3、螺帽4也皆朝軸方向移動。再者,亦可在螺帽4設置環狀的突條,在可動帽3設置環狀溝。
若使螺帽4朝周方向的第1方向旋轉,則可動帽3逐漸接近固定帽11,若使螺帽4朝周方向的第1方向相反方向之第2方向旋轉,則可動帽3逐漸與固定帽11分離。藉由使螺帽4朝周方向的第1方向旋轉,以固定帽11和可動帽3,可將捲線器腳201夾持於軸方向。藉由使螺帽4朝周方向的第2方向旋轉,能夠解放捲線器腳201。又,若使螺帽4朝周方向的第2方向旋轉,則螺帽4最終會從公螺紋部12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分離。若螺帽4從公螺紋部12分離,則可使可動帽3的第2卡合部20從捲線器座本體2的第1卡合部13朝軸方向脫離,進而能夠讓可動帽3從捲線器座本體2朝軸方向分離。若使可動帽3從捲線器座本體2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分離,則可使可動帽3朝周方向旋轉。然後,使可動帽3朝周方向旋轉180度,使可動帽3的第2卡合部20再次卡合於捲線器座本體2的第1卡合部13,使可動帽3朝軸方向的第1方向Z1覆蓋於捲線器座本體2。亦即,可使可動帽3反轉180度。圖1及圖3顯示可動帽3處於第1姿勢之狀態。圖2及圖4顯示可動帽3處於對於第1姿勢反轉180度後的第2姿勢之狀態。第2姿勢為對第1姿勢,呈上下顛倒之姿勢。
可動帽3具有用來收容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之第1收容部22及第2收容部23。第1收容部22和第2收容部23選擇性地收容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第1收容部22及第2收容部23朝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開口。第1收容部22設在可動帽3的全周中之第1位置。第2收容部23設在可動帽3的全周中之第2位置。第2位置對於第1位置在周方向分離。在本實施形態,第1位置與第2位置在周方向分離180度。亦即,第1位置和第2位置互相處於180度對向之位置關係,第1收容部22和第2收容部23互相設成相對向180度,具體而言,第1收容部22與第2收容部23互相在上下方向Y上相對向。圖1及圖3為第1收容部22與固定帽11在軸方向相對向的狀態,圖2及圖4為第2收容部23與固定帽11在軸方向相對向的狀態。
如圖8所示,第1收容部22與第2收容部23為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的全周中之180度相對向的兩個部位局部地徑方向外側鼓出之部分。將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朝軸方向觀察時的形狀,並非圓形狀,而是對第1收容部22與第2收容部23相對向之方向長的長圓形狀。亦即,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為對上下方向Y長、對左右方向X短之形狀。第1收容部22具有第1開口端部24,第2收容部23具有第2開口端部25。第1開口端部24與第2開口端部25設在可動帽3的軸方向第1端部3a。第1開口端部24與第2開口端部25皆位於可動帽3的外周面之部分,亦即從中心軸2c起朝徑方向之預定距離L處。第2開口端部25較第1開口端部24設在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
第2收容部23較第1收容部22更接近固定帽11。第1收容部22適合在安裝大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第2收容部23適合在安裝小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第1收容部22相對地接近環狀的突條21,第2收容部23相對地遠離環狀的突條21。亦即,第2收容部23位於較第1收容部22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第1收容部22與第2收容部23亦可為互相不同的結構,但在本實施形態,為互相共通的結構,僅軸方向的位置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可動帽3由三個零件構成。可動帽3具備:筒狀的帽本體30;及裝設於帽本體30的內周面,供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抵接之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再者,在圖7~圖9,對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賦予多數個點加以表示。第1抵接體31和第2抵接體32選擇性地抵接於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
帽本體30為可動帽3的主要部分。在帽本體30,設有環狀的突條21。帽本體30的外周面成為可動帽3的外周面。帽本體30為由例如金屬、合成樹脂等構成。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分別與帽本體30不同體,以例如合成樹脂構成。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為較帽本體30更軟性質為佳。在帽本體30為金屬製的情況,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為合成樹脂製為佳。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可為互相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形狀,但,在本實施形態,為互相共通的零件,互相呈相同形狀,並為相同材質
在第1收容部22設有第1抵接體31,在第2收容部23設有第2抵接體32。第1收容部22具有保持第1抵接體31之第1保持部40,第2收容部23具有保持第2抵接體32之第2保持部41。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以互相對向180度的方式配置。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軸方向的位置互相不同。第2抵接體32位於較第1抵接體31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在帽本體30的內周面,設有第1保持部40和第2保持部41。第1保持部40和第2保持部41以互相對向180度的方式設置。第1保持部40與第2保持部41,軸方向的位置互相不同。第2保持部41位於較第1保持部40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由於第1抵接體31和第2抵接體32互相呈相同形狀,故,第1保持部40與第2保持部41互相呈相同形狀,軸方向的位置互相偏移。
第1抵接體31和第2抵接體32互相為相同零件。圖13單體顯示第1抵接體31。第1抵接體31係朝周方向及軸方向延伸的板狀為佳。第1抵接體31具有:本體部51,其在內表面具有供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抵接之抵接面50;及延伸部52,其從本體部51起延伸設置於軸方向的第2方向Z2。本體部51為第1抵接體31的主要部分。抵接面50設置直到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1端部51a。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1端部51a為第1抵接體31的軸方向第1端部。延伸部52係從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2端部51b朝軸方向延伸。在延伸部52的外表面的周方向兩端部,分別設有朝軸方向延伸的限制突起53。限制突起53呈圓柱狀並朝徑方向外側突出。限制突起53從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2端部51b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延伸。在第1抵接體31,設有第2卡合部20。第2卡合部20設在第1抵接體31的內表面,並朝中心軸2c突出。第2卡合部20從本體部51形成到延伸部52。第2卡合部20形成直到延伸部52的軸方向第2端部。延伸部52的軸方向第2端部為第1抵接體31的軸方向第2端部。
第1保持部40具有供第1抵接體31嵌入的第1凹部42,第2保持部41具有供第2抵接體32嵌入的第2凹部43。第1凹部42與第2凹部43分別朝徑方向外側凹陷。
第1保持部40具有:第1卡止部44,其限制第1抵接體31的軸方向的移動;及第1限制部45,其限制第1抵接體31的周方向的移動及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在本實施形態,第1卡止部44限制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1端部51a及軸方向第2端部51b。第1卡止部44具有:限制第1抵接體31朝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的移動之第1前止擋器44a;及限制第1抵接體31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的移動之第1後止擋器44b。第1前止擋器44a設在帽本體30的軸方向第1端部,朝徑方向內側呈鍔狀突出。第1前止擋器44a為對周方向長的凸條,以預定角度的範圍繞著中心軸2c設置。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1端部51a(第1抵接體31的軸方向第1端部)抵接在第1前止擋器44a。第1後止擋器44b對於第1前止擋器44a,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分離。第1後止擋器44b為朝向徑方向內側之階差面。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2端部51b抵接在第1後止擋器44b。
第1限制部45具有:分別供第1抵接體31的本體部51的周方向兩端部抵接之一對第1限制凸部45a;及分別供第1抵接體31的延伸部52之一對限制突起53卡合之一對第1限制凹部45b。第1限制凸部45a設在第1凹部42的周方向之兩開口緣部。第1限制凸部45a朝徑方向內側突出。具體而言,第1限制凸部45a朝左右方向X突出。第1限制凹部45b是與第1凹部42連續,從第1凹部42更朝徑方向外側凹陷。對第1限制凹部45b,限制突起53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插入。
第2保持部41具有:第2卡止部46,其限制第2抵接體32的軸方向的移動;及第2限制部47,其限制第2抵接體32的周方向的移動及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在本實施形態,第2卡止部46限制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1端部51a及軸方向第2端部51b。第2卡止部46具有:限制第2抵接體32朝軸方向的第1方向Z1的移動之第2前止擋器46a;及限制第2抵接體32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的移動之第2後止擋器46b。第2前止擋器46a設在帽本體30的軸方向第1端部,朝徑方向內側呈鍔狀突出。第2前止擋器46a為對周方向長的凸條,以預定角度的範圍繞著中心軸2c設置。第2抵接體32的軸方向第1端部抵接在第2前止擋器46a。第2後止擋器46b對於第2前止擋器46a,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分離。第2後止擋器46b為朝向徑方向內側之階差面。第2抵接體32的本體部51的軸方向第2端部51b抵接在第2後止擋器46b。
第2限制部47具有:分別供第2抵接體32的本體部51的周方向兩端部抵接之一對第2限制凸部47a;及分別供第2抵接體32的延伸部52之一對限制突起53卡合之一對第2限制凹部47b。第2限制凸部47a設在第2凹部43的周方向之兩開口緣部。第2限制凸部47a朝徑方向內側突出。具體而言,第2限制凸部47a朝左右方向X突出。第2限制凹部47b是與第2凹部43連續,從第2凹部43更朝徑方向外側凹陷。對第2限制凹部47b,限制突起53朝軸方向的第2方向Z2插入。
圖1及圖3顯示將大型的捲線器200安裝在捲線器座1的狀態。在安裝大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在固定帽11,使可動帽3的第1收容部22在軸方向相對向。第2收容部23與捲線器座本體2的鼓出端部15在軸方向相對向。第2收容部23位於較第1收容部22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在鼓出端部15與第2收容部23之間,具體而言,在鼓出端部15與第2開口端部25之間,產生第1間隙G1。從中心軸2c起到鼓出端部15為止之徑方向的距離L、和從中心軸2c起到第2開口端部25為止之徑方向的距離L相同。因此,鼓出端部15與第2開口端部25經由第1間隙G1形成為齊平。
圖2及圖4顯示將小型的捲線器200安裝在捲線器座1的狀態。在安裝小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在固定帽11,使可動帽3的第2收容部23在軸方向相對向。第2收容部23位於較第1收容部22更靠近軸方向的第1方向Z1。亦即,第2收容部23形成為較第1收容部22更接近固定帽11的狀態。因此,即使在從大型的捲線器200更換成小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可動帽3對捲線器座本體2之在軸方向的位置的變化也小。因此,即使換成尺寸不同的捲線器200,在握持手感上也不易產生差異。釣者可在變化少的狀態下握持釣竿100。
又,在圖2及圖4的情況,對鼓出端部15,第1收容部22在軸方向相對向。在鼓出端部15與第1收容部22之間,具體而言,在鼓出端部15與第1開口端部24之間,產生第2間隙G2。第1間隙G1與第2間隙G2之差小。主要是手掌抵接於鼓出端部15。因第1間隙G1與第2間隙G2之差小,所以,在手掌的觸感上變化小。
且,從中心軸2c起到鼓出端部15為止之徑方向的距離L、從中心軸2c起到第1開口端部24為止之徑方向的距離L、及從中心軸2c起到第2開口端部25為止之徑方向的距離L皆相同。因此,在安裝大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鼓出端部15與第1開口端部24經由第1間隙G1形成為齊平。又,在安裝小型的捲線器200的情況,鼓出端部15與第2開口端部25經由第2間隙G2形成為齊平。即使在任一個情況,由於距離L相等,故,手掌接觸的觸感不易產生變化。
因在第1收容部22設置第1抵接體31,在第2收容部23設置第2抵接體32,所以,藉由將該等第1抵接體31和第2抵接體32作成為合成樹脂製,可防止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受損。又,藉由將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作成為共通的零件,可削減製作成本,並且對第2端部203之抵接狀態也容易成為一定,能夠穩定且確實地保持第2端部203。並且,可將第1保持部40與第2保持部41互相作成為相同形狀,使軸方向的位置互相地偏移即可。因此,可使帽本體30的結構變得簡單,帽本體30的製作也變得容易。
如此,作成為與帽本體30不同的構件之第1抵接體31及第2抵接體32分別藉由第1保持部40和第2保持部41保持。因此,即使不使用接著劑,也可裝設至帽本體30,又,即使在使用接著劑的情況,亦可削減其使用量。尤其是因藉由第1卡止部44和第2卡止部46限制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的軸方向之移動,所以,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的軸方向的位置不會改變。因此,能夠穩定地保持第2端部203。又,亦可防止第1抵接體31和第2抵接體32從帽本體30朝軸方向脫離。且,因藉由第1限制部45和第2限制部47,限制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的周方向的移動,所以,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的周方向的位置也不會改變。因此,能夠穩定地保持第2端部203。又,藉由第1限制部45和第2限制部47,亦限制第1抵接體31與第2抵接體32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因此,亦可防止第1抵接體31和第2抵接體32從帽本體30的脫落。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收容捲線器腳201的第2端部203之收容部設在兩個部位,但,亦可設在三個部位、四個部位等。
1:捲線器座 2:捲線器座本體 2a:軸方向第1端部 2b:軸方向第2端部 2c:中心軸 3:可動帽 3a:軸方向第1端部 3b:軸方向第2端部 4:螺帽 5:手柄 10:腳載置面 11:固定帽 12:公螺紋部 13:第1卡合部 14:階差部 15:鼓出端部 20:第2卡合部 21:環狀的突條 22:第1收容部 23:第2收容部 24:第1開口端部 25:第2開口端部 30:帽本體 31:第1抵接體 32:第2抵接體 40:第1保持部 41:第2保持部 42:第1凹部 43:第2凹部 44:第1卡止部 44a:第1前止擋器 44b:第1後止擋器 45:第1限制部 45a:第1限制凸部 45b:第1限制凹部 46:第2卡止部 46a:第2前止擋器 46b:第2後止擋器 47:第2限制部 47a:第2限制凸部 47b:第2限制凹部 50:抵接面 51:本體部 51a:軸方向第1端部 51b:軸方向第2端部 52:延伸部 53:限制突起 90:環狀溝 100:釣竿 101:竿本體 200:捲線器 201:捲線器腳 202:第1端部 203:第2端部 X:左右方向 Y:上下方向 Z1:軸方向的第1方向 Z2:軸方向的第2方向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具備捲線器座的釣竿的主要部分之正面圖。 [圖2]係顯示該釣竿的主要部分之正面圖。 [圖3]係該釣竿之與圖1對應的剖面圖。 [圖4]係該釣竿之與圖2對應的剖面圖。 [圖5]係圖3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6]是圖5的A-A線剖面圖。 [圖7]係顯示該捲線器座的可動帽之立體圖。 [圖8]係朝軸方向觀察該可動帽的圖。 [圖9]係圖8中的B-B剖面圖。 [圖10]係圖9中的B-B剖面圖。 [圖11]係圖9中的C-C剖面圖。 [圖12]係圖9中的D-D剖面圖。 [圖13](a)係顯示該捲線器座的第1抵接體之立體圖,(b)係該第1抵接體之剖面圖。
1:捲線器座
2:捲線器座本體
3:可動帽
4:螺帽
5:手柄
10:腳載置面
11:固定帽
15:鼓出端部
22:第1收容部
23:第2收容部
24:第1開口端部
25:第2開口端部
100:釣竿
101:竿本體
200:捲線器
201:捲線器腳
202:第1端部
203:第2端部
Z1:軸方向的第1方向
Z2:軸方向的第2方向
G1:第1間隙
Y:上下方向

Claims (9)

  1. 一種捲線器座,係具備:捲線器座本體,其具有固定帽和第1卡合部,該固定帽用來保持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線器腳之第1端部;及 可動帽,其在前述捲線器座本體設置成限制周方向的移動並可朝軸方向移動,用來保持前述捲線器腳的第2端部,並具有卡合於前述第1卡合部之第2卡合部, 前述可動帽具有: 第1收容部;及 第2收容部,其對前述第1收容部朝周方向分離,較前述第1收容部在軸方向上更接近前述固定帽, 前述第1收容部或前述第2收容部選擇性地收容前述第2端部。
  2. 如請求項1的捲線器座,其中,前述第1卡合部和前述第2卡合部選擇性地卡合為: 前述第1收容部與前述固定帽在軸方向上對向之第1姿勢;和 前述第2收容部與前述固定帽在軸方向上對向之第2姿勢。
  3. 如請求項1或2的捲線器座,其中,前述第1收容部具有從前述可動帽的中心軸朝徑方向位於預定距離處的第1開口端部, 前述第2收容部具有第2開口端部,其從前述可動帽的中心軸朝徑方向位於前述預定距離處且較前述第1開口端部在軸方向上更接近前述固定帽。
  4. 如請求項3的捲線器座,其中,前述捲線器座本體具有鼓出端部,其對於前述固定帽設在周方向的相反側且位於從前述捲線器座本體的中心軸起之前述預定距離處,並與前述第1開口端部或前述第2開口端部選擇性地對向。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的捲線器座,其中,還具有第1抵接體,其設在前述第1收容部,抵接於前述第2端部, 前述第1收容部係在內周面具有保持前述第1抵接體之第1保持部。
  6. 如請求項5的捲線器座,其中,前述第1保持部具有: 第1卡止部,其限制前述第1抵接體的軸方向上的移動;及 第1限制部,其限制前述第1抵接體的周方向的移動及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
  7. 如請求項5或6的捲線器座,其中,還具有第2抵接體,其設在前述第2收容部,抵接於前述第2端部, 前述第2收容部係在內周面具有保持前述第2抵接體之第2保持部。
  8. 如請求項7的捲線器座,其中,前述第2保持部具有: 第2卡止部,其限制前述第2抵接體的軸方向上的移動;及 第2限制部,其限制前述第2抵接體的周方向的移動及朝徑方向內側的移動。
  9. 如請求項7或8的捲線器座,其中,前述第1抵接體和前述第2抵接體互相呈相同形狀。
TW111142981A 2021-12-24 2022-11-10 捲線器座 TW2023274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10287A JP2023094781A (ja) 2021-12-24 2021-12-24 リールシート
JP2021-210287 2021-12-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448A true TW202327448A (zh) 2023-07-16

Family

ID=8687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2981A TW202327448A (zh) 2021-12-24 2022-11-10 捲線器座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94781A (zh)
KR (1) KR20230097980A (zh)
CN (1) CN116326555A (zh)
TW (1) TW20232744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8290B2 (ja) 1994-06-09 2000-05-08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り用リールシートの摺動フー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6555A (zh) 2023-06-27
KR20230097980A (ko) 2023-07-03
JP2023094781A (ja)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0805B1 (ko) 릴 구조
CN109310074B (zh) 渔轮座、钓竿以及渔轮座的下构件
JP2015071406A (ja) 自転車用車輪固定機構
KR20070103665A (ko) 스피닝 릴 장착용의 릴 시트
TW202327448A (zh) 捲線器座
JP6839879B2 (ja) リール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釣り竿
JP4959567B2 (ja) 筆記用具
US6378238B1 (en) Fishing rod structure
JP5135489B1 (ja) 釣竿
US10349644B2 (en) Handle knob for a fishing reel
JP2006110880A (ja) 筆記具
US6357165B1 (en) Fishing rod structure
JP5898503B2 (ja) リールシート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フードユニット
JP2001128594A (ja) 竿体の嵌合構造
JP6499119B2 (ja) 装飾キャップを備えたリールシート
JP5933203B2 (ja) 筆記具用軸筒
TWI805217B (zh) 捲線器座及具備該捲線器座的釣竿
JP3994182B2 (ja) 繰り出し容器
JP2019097545A (ja) 釣竿
US11102965B2 (en) Handle assembly for spinning reel and spinning reel
JPH044529Y2 (zh)
JP3948693B2 (ja) リールシート
WO2021132280A1 (ja) 塗布容器
JP5658027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4229302B2 (ja) リール係止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