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8550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8550A
TW202228550A TW110144838A TW110144838A TW202228550A TW 202228550 A TW202228550 A TW 202228550A TW 110144838 A TW110144838 A TW 110144838A TW 110144838 A TW110144838 A TW 110144838A TW 202228550 A TW202228550 A TW 2022285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head
length
volum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4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本雄也
高井良輔
石川晃大
李佳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55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頸部於寬度方向上彎曲、或者於以長軸方向為中心的周向上扭轉的寬頭型的牙刷。寬度方向上的頭部的最大長度為12 mm以上、18 mm以下,厚度方向上的頭部的最大長度為2 mm以上、4 mm以下,頸部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及厚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為3 mm以上、5 mm以下,於頸部中,將自第二位置至相對於頸部的長度成為65%的第三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C,將自第三位置至相對於頸部的長度成為35%的頸部與握持部的邊界的第四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D時,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於第四位置處,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於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

Description

牙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牙刷。 本申請案基於2020年12月24日於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20-214446號而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引用於本文。
牙刷的頭部的尺寸根據使用者的嗜好及目的而有各種類型。就口腔衛生的方面而言,一般而言適合的是「每一顆牙均可認真刷」的緊湊型頭,但對於刷牙方式的技巧不足的人、重視可於短時間內高效地刷牙的人而言,提供了可同時刷牙頸部、牙縫及牙面的頭部被設為寬幅的「寬頭型」的牙刷(例如,專利文獻1)。
該「寬頭型」的牙刷的課題在於以下方面:由於可同時刷掃多個清掃部位,因此清掃效率性高,但對於各個部位的「清掃的精度」,特別是對於牙縫及牙頸部等間隙部分的清掃,容易劣化。其原因在於,牙刷的毛尖亦會碰觸想刷的地方以外的周邊部位,從而容易引起物理干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1324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考慮到口腔內的操作性將細的頸部採用於「寬頭型」的牙刷的情況下,在刷掃時重心會變得不穩定,因此會產生頸部於寬度方向上彎曲、或者於以長軸方向為中心的周向上扭轉的問題。
本發明是考慮到如上方面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頸部於寬度方向上彎曲、或者於以長軸方向為中心的周向上扭轉的「寬頭型」的牙刷。 [解決課題之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態樣,提供一種牙刷,其特徵在於包括:頭部,位於長軸方向的前端側且具有植毛面;握持部,配置於較所述頭部更靠後端側處;以及頸部,配置於所述頭部與所述握持部之間,與所述植毛面平行且與所述長軸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的所述頭部的最大長度為12 mm以上、18 mm以下,與所述植毛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頭部的最大長度為2 mm以上、4 mm以下,所述頸部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及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為3 mm以上、5 mm以下,於所述頭部中,將於所述長軸方向上自前端至所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最靠後端側的第一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A,將自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頭部與所述頸部的邊界的第二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B,於所述頸部中,將自所述第二位置至相對於所述頸部的所述長軸方向上的長度成為65%的第三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C,將自所述第三位置至相對於所述頸部的所述長軸方向上的長度成為35%的所述頸部與所述握持部的邊界的第四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D時,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於所述第四位置處,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於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滿足(所述區域A的體積)/(所述區域D的體積)≦0.60的關係。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所述區域D的體積為1000 mm 3以上。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滿足(所述區域A的體積與所述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所述區域A的體積、所述區域B的體積、所述區域C的體積與所述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0.70的關係。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11 mm以上,且滿足(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2 mm的關係。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滿足1.5 mm≦(區域A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7 mm的關係。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滿足(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3 mm的關係。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滿足(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平均值)≦2mm的關係。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平均值以由(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最大值+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最小值)/2表示的值定義。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牙刷中,其特徵在於,所述區域C於長軸方向上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4.5 mm以下,且滿足(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1 mm的關係。 [發明的效果]
於本發明中,可提供一種可抑制頸部於寬度方向上彎曲、或者於以長軸方向為中心的周向上扭轉的寬頭型的牙刷。
以下,參照圖1至圖4對本發明的牙刷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再者,以下的實施方式表示本發明的一態樣,並不限定本發明,能夠於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任意地進行變更。另外,於以下的圖式中,為了容易理解各結構,使實際的結構與各結構中的比例尺或數量等不同。
另外,於以下的說明中,將後述的頭部3的設置有植毛面3a的一側(與植毛面相向的一側)設為牙刷1的正面側,將頭部3的植毛面3a所面對之側的相反側設為牙刷1的背面側。此外,將手柄體2延伸的方向設為長軸方向,將與植毛面3a平行且與長軸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牙刷1的寬度方向,將與植毛面3a正交的方向設為牙刷1的厚度方向來進行說明。另外,將於長軸方向上設置有頭部3的一側(頭部3側)設為前端側,將設置有握持部5的一側(握持部5側)設為後端側來適宜進行說明。
圖1是自植毛面3a側觀察牙刷1的正視圖。 圖2是表示牙刷1的結構的側視圖。再者,於圖1中,省略了刷40的圖示。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包括手柄體2及刷40,所述手柄體2包括整體上形成為長條狀的樹脂成形體。作為牙刷1的全長,作為一例,為150 mm以上、200 mm以下。
手柄體2由硬質樹脂形成。手柄體2包括:頭部3,位於前端側且具有植毛面3a;握持部5,配置於較頭部3更靠後端側處;以及頸部4,配置於頭部3與握持部5之間。牙刷1能夠藉由具有植設於頭部3的植毛面3a的多個毛束(未圖示)的刷40來對口腔內進行清掃。
作為形成手柄體2的硬質樹脂,作為一例,可列舉彎曲彈性模數(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7171)為1000 MPa以上、2800 MPa以下的樹脂,較佳為考慮到強度面使用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樹脂、聚縮醛(Polyoxymethylene,POM)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樹脂。
(手柄體的寬度方向兩側的外形輪廓線形狀) 如圖1所示,關於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於正面觀察手柄體2時,相對於位於寬度方向上的中心且沿長軸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手柄體2的寬度方向兩側的外形輪廓線形成為線對稱。因此,於以下的說明中,對寬度方向上的其中一側(圖1中為下側)的外形輪廓線進行說明,省略關於另一側(圖1中為上側)的外形輪廓線的說明。另外,關於呈圓弧狀延伸的曲線區域的曲率中心的位置,相對於外形輪廓線,將寬度方向上的中心側的情況稱為內側,將與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為相反側的情況稱為外側。
關於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於正面觀察手柄體2時,於手柄體2的寬度方向上的外形輪廓線中,具有:第一曲線區域E1,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自頭部3的前端向後端側呈圓弧狀擴展;第一直線區域L1,自第一曲線區域E1的後端向後端側以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恆定的方式延伸直至第一位置P1為止;第二直線區域L2,自第一位置P1至頭部3與頸部4的邊界的第二位置P2為止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變小;第三直線區域L3,自第二位置P2以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恆定的方式向後端側延伸;第二曲線區域E2,於外側具有曲率中心,且自第三直線區域L3的後端向後端側呈圓弧狀延伸;第三曲線區域E3,於內側具有曲率中心,且自第二曲線區域E2的後端向後端側呈圓弧狀延伸;以及第四直線區域L4,自第三曲線區域E3的後端以握持部5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恆定的方式向後端側延伸。
(手柄體的正面側的外形輪廓線形狀) 如圖2所示,關於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於側面觀察手柄體2時,於手柄體2的正面側的外形輪廓線中,自頭部3的後端側朝向握持部5側具有:第五直線區域L5,自頭部3的植毛面3a連續地向後端側呈直線狀延伸;第四曲線區域E4,於正面側具有曲率中心,且自第五直線區域L5的後端向後端側呈圓弧狀延伸直至設置有凸形形狀的頂點51且為頸部4與握持部5的邊界即第四位置P4為止;第五曲線區域E5,於正面側具有曲率中心,且自第四位置P4的頂點51向後端側呈圓弧狀延伸;以及第六直線區域L6,自第五曲線區域E5的後端向後端側呈直線狀延伸。
(手柄體的背面側的外形輪廓線形狀) 關於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於側面觀察手柄體2時,於手柄體2的背面側的外形輪廓線中,具有:第七直線區域L7,自頭部3的前端向後端側呈直線狀延伸;第六曲線區域E6,於正面側具有曲率中心,且自第七直線區域L7的後端向後端側呈圓弧狀延伸;以及第八直線區域L8,自第六曲線區域E6的後端向後端側呈直線狀延伸。 再者,所述牙刷1中的外形輪廓線形狀的直線及曲線為一態樣,例如,亦可為第二直線區域L2及第三直線區域L3等為曲線的結構、或將曲線與直線組合的結構,作為外形輪廓線形狀,不限定於所述記載。
(頭部) 頭部3為藉由多個毛束對口腔內進行刷掃的部分,且如圖1所示,呈於正視下具有圓弧形狀的大致矩形形狀,並且具有角部帶有圓弧的形狀。於本實施方式中,頭部3與頸部4的邊界為頭部3的正視形狀中的形成頸部4側的切角的曲線的終點、即形成切角的曲線的彎曲方向發生變化的第二位置P2。
頭部3於正面側具有植毛面3a。於植毛面3a排列配置有多個植毛孔6。植毛孔6的形狀、孔徑無特別限定,於圖1中作為一例,示出了正視為圓形且為相同直徑的植毛孔6。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對應的於寬度方向上空開間隔地排列有多個(於圖2中為三個~七個)植毛孔6的行於長軸方向上空開間隔地設置有多行(於圖2中為10行)。植毛孔6中分別植毛有構成刷40的毛束。
毛束藉由以下方式植設於各植毛孔6:將多根刷毛(細絲(filament))捆紮並對折,於其間夾持被稱為平線的金屬製的防脫用具(未圖示)並打入至植毛孔6。頭部3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正面側的植毛面3a與背面側的面形成平坦且彼此平行的面。
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例如較佳為12 mm以上、18 mm以下。本實施方式的頭部3是所謂的寬頭型。藉由具有寬頭型的頭部3,可獲取與牙齒的各部位的接觸面積,且可刷多個牙齒,因此可有效率地刷牙。
頭部3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例如較佳為2 mm以上、4 mm以下,更佳為2.5 mm以上、3.5 mm以下。本實施方式的頭部3是所謂的薄型頭。藉由具有薄型的頭部3,即便是寬頭型的頭部3,亦可提高臼齒的操作性,並提升臼齒的清掃力。
於本實施方式中,頭部3中,將於長軸方向上自前端至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最靠後端側的第一位置P1為止的區域設為A,將自第一位置P1至頭部3與頸部4的邊界的第二位置P2為止的區域設為B。
再者,於頭部3的正視的外形輪廓為橢圓等且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最靠後端側的位置不處於較頭部3的長軸方向上的中央更靠後端側處的情況下,可位於在寬度方向上排列的植毛孔6的數量最多的行中、最靠後端側的行中的植毛孔6的後端側緣部的長軸方向上。
於頭部3中,作為植毛孔6的總容積(總孔體積)與將位於最靠外周側的植毛孔6的外側緣部連接的植毛區域的樹脂體積之比,較佳為1:2.5以上。 藉由將植毛孔6的總容積與植毛區域的樹脂體積之比設為1:2.5以上,相對於植毛孔6而植毛區域的樹脂量變大,從而頭部3變得剛直,因此儘管是寬頭型且薄型頭型,但亦可抑制頭部3的翹曲和使用時的撓曲的產生。
作為頭部3的長軸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較佳為25 mm以上。藉由將頭部3的長軸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設為25 mm以上,薄的區域變長,而容易刷至臼齒的深處。另外,可抑制頸部4的長度過度地變長,於頸部4不過度地撓曲的情況下刷。
(頸部) 頸部4為配置於握持部5與頭部3之間且將握持部5與頭部3連結的部分。頸部4與握持部5的邊界為側視下的第四曲線區域E4與第五曲線區域E5相交的第四位置P4。即,為於外側具有曲率中心的第四曲線區域E4與第五曲線區域E5相連且形成有凸形形狀的頂點51的位置。 關於無凸形形狀的頂點的情況、或者無法視覺辨認的情況下的頸部4與握持部5的邊界,設為於側視下的厚度方向上曲率中心切換的位置,於無法確定該位置的情況下,設為例如自硬質樹脂切換為彈性體等軟質樹脂等不同的樹脂的位置,於無法確定該位置的情況下,設為自頭部3的前端起向後端側為75 mm的位置。
關於頸部4,自與頭部3的邊界即第二位置P2朝向握持部5,於圖1所示的正視下外形輪廓線由第三直線區域L3形成的區域恆定且成為最小寬度。關於頸部4,於自第三直線區域L3的後端至成為外形輪廓線經由第二曲線區域E2相連的第三曲線區域E3的後端的第四位置P4為止的區域,寬度自最小寬度逐漸變寬。
作為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較佳為3 mm以上、5 mm以下,更佳為3.5 mm以上、4.5 mm以下。作為頸部4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較佳為3 mm以上、5 mm以下。本實施方式的頸部4是所謂的細長頸型。藉由將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及厚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設為3 mm以上、5 mm以下,即便是寬頭型的頭部3,亦可提高臼齒的操作性,並提升臼齒的清掃力。
自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最靠後端側的第一位置P1至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小時的最靠前端側的第二位置P2為止的長度較佳為9.0 mm以下。 藉由將自第一位置P1至第二位置P2為止的長度設為9.0 mm以下,頭部3的後端側的寬度急遽收斂,從而可減小頸部4成為最細部為止的長度,可提高操作性。
(握持部) 握持部5為由使用者握持的部分,且形成為長條柱狀。 關於握持部5,於圖1所示的側視下,自與頸部4的邊界的第四位置P4朝向後端側,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恆定。
關於握持部5,於圖2所示的側視下,自與頸部4的邊界的第四位置P4朝向後端側,至正面側的外形輪廓線中的第五曲線區域E5於第四位置P4處成為極大值且握持部5成為最小厚度的第五曲線區域E5的後端側端部為止,厚度逐漸變小。關於握持部5,相較於第五曲線區域E5的後端側端部,後端側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恆定。
握持部5於正面側具有供拇指抵接的手指接觸部50作為一例。於側視下,手指接觸部50形成於隨著自頂點51朝向後端側而成為朝向背面側的凹形形狀的彎曲面的第五曲線區域E5的後端側端部。藉由在手指接觸部50設置凹形形狀的彎曲面,於向背面側對手指接觸部50進行加壓時可獲得適配性。
由於手指接觸部50具有凸狀的頂點51及扁平形狀,因此調整為不於厚度方向上過度撓曲,且可抑制撓曲自頸部4向握持部5的傳播。 另外,藉由設置凸狀的頂點51,可將握持部5的正面側的壁厚確保得多,不會於厚度方向上過度地撓曲,且藉由將適度的柔軟性傳遞至握持部5側,可抑制撓曲自頸部4向握持部5的傳播。
作為自頭部3的前端至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側端部(第四位置P4)為止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較佳為77 mm以上、90 mm以下。 藉由將自頭部3的前端至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側端部為止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設為77 mm以上、90 mm以下,相較於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側端部,前端側變得足夠長,從而容易到達臼齒的深處。
作為自頸部4的最細部(第二位置P2)至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側端部(第四位置P4)為止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較佳為52 mm以上、70 mm以下。 藉由將自頸部4的最細部至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側端部為止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設為52 mm以上、70 mm以下,頸部4變得足夠長,從而容易到達臼齒的深處。
較佳為自頸部4至握持部5的後端,厚度方向的背面側或正面側的任意一者為頭部3的背面與握持部5的背面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或者頭部3的正面(植毛面3a)與握持部5的正面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為2.5 mm以下且與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狀為寬幅的扁平,厚度方向的背面側或正面側的任意另一者自頸部4至手指接觸部50為止的厚度逐漸增加。 藉此,自頸部4至手指接觸部50為止的厚度向一個方向增加,因此即便是長型的頸部4,亦可獲得不易撓曲且穩固的刷牙感覺。另外,頸部4與握持部5的厚度方向位置的差小,因此容易刷口腔內的目標位置。另外,第三直線區域L3的後端側端部的位置較佳為處於距後述的第三位置P3起於長軸方向上為±15 mm以內。
於採用該結構的情況下,較佳為於自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小時的最靠後端側的位置至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側端部為止的區域,例如於5 mm~10 mm處厚度急遽增加。另外,較佳為頭部3的背面與握持部5的背面、或者頭部3的正面與握持部5的正面平行。藉此,自握持部5傳遞至頭部3的力以相同向量施加至牙齒,可獲得穩固的刷牙感覺,可提高操作性。
握持部5較佳為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為9.0 mm以上,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為10 mm以上,且具有80 mm以上的厚度及寬度恆定的區域,且僅由硬質樹脂形成,更佳為具有90 mm以上、120 mm以下的厚度及寬度恆定的區域。 於握持部5的厚度及寬度恆定的區域小於80 mm的情況下,無法以整個手掌握住,從而不穩定。於握持部5的厚度及寬度恆定的區域超過120 mm的情況下,握住的部位不定,於後端側握持的情況下重心不穩定。藉由將握持部5的厚度及寬度設為所述範圍內,且僅由硬質樹脂形成,不易撓曲且可穩固地握住,可獲得穩固的刷牙感覺。
自手指接觸部50的前端至握持部5的後端為止的握持部5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為80 mm以上、120 mm以下,如上所述,作為手柄體2的全長,較佳為150 mm以上、200 mm以下。 藉由將握持部5及手柄體2設為所述範圍的長度,可穩固地握住,可獲得穩固的刷牙感覺,並且全長得到充分確保,藉此可確保易握性及口腔內的易到達性。
(區域A~區域D) 如圖1所示,於頸部4中,將自第二位置P2至相對於頸部4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成為65%的第三位置P3為止的區域設為C,將自第三位置P3至相對於頸部4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成為35%的頸部4與握持部5的邊界的第四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D時,較佳為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更佳為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5的關係。
藉由(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即,將頸部4中位於後端側的區域D的體積設為頸部4中位於前端側的區域C的體積以上,可於確保頸部4的前端側處的口腔內操作性的優點的同時使頸部4的握持部5側的根本強固而抑制撓曲及扭轉。
作為區域A~區域D的各體積,根據各區域A~區域D的正視下的面積×側視下的面積/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算出。
作為區域C的後端側端部的第三位置P3處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較佳為6.7 mm以下。 藉由將第三位置P3處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設為6.7 mm以下,頸部4自與頭部3的邊界的第二位置P2至第三位置P3為止持續細的區域,從而可確保操作性。
於區域C的整個長軸方向上,由(區域C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區域C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表示的值較佳為1.0以上、1.8以下。 藉由將由(區域C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區域C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表示的值於區域C的整個長軸方向上設為1.0以上、1.8以下,作為寬頭型的牙刷1的頸部4,設為寬幅,藉此不易扭轉。
相對於作為區域C的起點的第二位置P2,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增大1 mm的位置較佳為以區域C的起點為基準,存在於較成為頸部4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的40%的位置更靠手指接觸部50側處,更佳為存在於較成為頸部4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的50%的位置更靠手指接觸部50側處。 藉由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增大1 mm的位置存在於較成為頸部4的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的40%的位置更靠手指接觸部50側處,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小且細的區域長地存在,因此可提高操作性。
於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即第四位置P4處,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較佳為大於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 藉由在第四位置P4處,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於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可設為於寬度方向上扁平的形狀。
作為區域D的體積,較佳為1000 mm 3以上,更較為1300 mm 3以上。 藉由將區域D的體積設為1000 mm 3以上,頸部4的根本的體積變得足夠大,從而可抑制撓曲及扭曲。
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即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較佳為11 mm以上,且滿足(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四位置P4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2 mm的關係。 藉由將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即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設為11 mm以上,並且滿足(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四位置P4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2 mm的關係,頸部4的根本為寬幅,因此可抑制頸部4於寬度方向上彎曲及扭曲。
另外,較佳為滿足1.5 mm≦(區域A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7 mm的關係。 於(區域A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小於1.5 mm的情況下,不適用作寬頭型的頭部3,或者頸部4的根部變得異常寬幅,從而損及使用感。於(區域A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四位置P4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超過7 mm的情況下,扭轉抑制效果下降。
另外,較佳為滿足(第四位置P4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三位置P3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3 mm的關係。 藉由滿足(第四位置P4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三位置P3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3 mm的關係,可於頸部4的區域D內增大厚度的差。因此,可抑制使厚度方向上的撓曲向握持部5傳播。因此,藉由在短的區域D內頸部4的厚度急遽增加,可於確保操作性的優點的同時抑制扭曲。
關於頭部3的區域A及頸部4的區域D,較佳為滿足(區域A的體積)/(區域D的體積)≦0.60的關係,更佳為滿足(區域A的體積)/(區域D的體積)≦0.40的關係。關於區域A的體積,除去植毛孔6的容積(總孔體積)。 藉由設為(區域A的體積)/(區域D的體積)≦0.60,可相對於頸部4的後端側的體積,減小頭部3的體積。因此,藉由設為(區域A的體積)/(區域D的體積)≦0.60,可於確保利用薄型寬頭的有效率的刷掃及操作性的優點的同時使頸部4的後端側牢固而抑制撓曲及扭轉。
關於頭部3的區域A及區域B以及頸部4的區域C,較佳為滿足0.7≦(區域A的體積)/[(區域B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關於區域B的體積,除去植毛孔6的容積(總孔體積)。 藉由滿足0.7≦(區域A的體積)/[(區域B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區域A的體積相對於區域B的體積與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變小,因此可確保操作性。
較佳為滿足(第三位置P3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平均值)≦2 mm的關係。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平均值以由(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最大值+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最小值)/2表示的值定義。 藉由滿足(第三位置P3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於長軸方向上的區域A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平均值)≦2 mm的關係,自頭部3至頸部4的前端側(頭部3側)的65%的厚度不會大幅變化,因此可提升操作性。
區域C較佳為於長軸方向上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4.5 mm以下,且滿足(第三位置P3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三位置P3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1 mm的關係。 藉由區域C於長軸方向上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4.5 mm以下,且滿足(第三位置P3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三位置P3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1 mm的關係,可於在至頸部4的根部為止的部分確保操作性的優點的同時頸部4為寬幅,且抑制頸部4於寬度方向上撓曲及扭曲。
較佳為滿足(區域A的體積與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區域A的體積、區域B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與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0.70的關係,更佳為滿足0.20≦(區域A的體積與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區域A的體積、區域B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與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0.50的關係。 藉由滿足(區域A的體積與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區域A的體積、區域B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與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0.70的關係,可減小誘發扭曲的區域相對於手柄體2的整體的比例,從而可不易扭曲。
圖3是將頭部3及頸部4的一部分局部地放大的正視圖。 如圖3所示,於正視下,線段S1與線段S2交叉的角度中小側的角度α較佳為40°以上、60°以下,所述線段S1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後端側的頭部3的其中一個側緣的點P11與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小時的位於最靠前端側的點P12連接,線段S2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後端側的頭部3的兩側緣的點彼此連接。 藉由將線段S1與線段S2交叉的角度α設為40°以上、60°以下,頭部3的後端側的寬度急遽收斂,從而可減小頸部4成為最細部為止的長度,可提高操作性。
如圖3所示,於正視下,線段S3與線段S2交叉的角度中小側的角度β較佳為75°以上、85°以下,所述線段S3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後端側的頭部3的其中一個側緣的點P11與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小時的位於最靠後端側的點P13連接,所述線段S2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後端側的頭部3的兩側緣的點彼此連接。 藉由將線段S3與線段S2交叉的角度β設為75°以上、85°以下,可確保頸部4成為最細部時的長度,可提高操作性。
圖4是將頭部3及頸部4的一部分局部地放大的正視圖。 如圖4所示,於正視下,線段S4與線段S5交叉的角度中小側的角度γ較佳為70°以上、80°以下,所述線段S4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前端側的頭部3的其中一個側緣的點P14與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小時的位於最靠前端側的點P12連接,所述線段S5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前端側的頭部3的兩側緣的點彼此連接。 藉由將線段S4與線段S5交叉的角度γ設為70°以上、80°以下,成為厚度薄的區域長的頭部3,因此容易刷臼齒的深處。
如圖4所示,於正視下,線段S6與線段S5交叉的角度中小側的角度Δ較佳為80°以上、85°以下,所述線段S6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前端側的頭部3的其中一個側緣的點P14與頸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小時的位於最靠後端側的點P13連接,所述線段S5將頭部3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位於最靠前端側的頭部3的兩側緣的點彼此連接。 藉由將線段S6與線段S5交叉的角度Δ設為80°以上、85°以下,成為厚度薄的區域長的頭部3,因此容易刷臼齒的深處。另外,可抑制頸部4的長度過度地變長,於頸部4不過度地撓曲的情況下刷。
如以上所說明般,於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中,可提供一種可抑制頸部4於寬度方向上彎曲、或者於以長軸方向為中心的周向上扭轉的寬頭型的牙刷。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進一步明確本發明的效果。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可於不變更其主旨的範圍內適宜變更來實施。
(實施例1~實施例9、比較例1~比較例2) 於本實施例中,依照下述[表1]所示的規格製作實施例1~實施例9、比較例1~比較例2的牙刷的樣品。 各例的牙刷的各部位設為表1所示的尺寸。手柄體的硬質樹脂使用聚丙烯(PP)樹脂。
實施例1~實施例9、比較例1~比較例2的樣品均將頭部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設為15.0 mm,將頭部的厚度方向上的長度設為恆定的3.0 mm,將頸部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設為4.0 mm,將頸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設為4.0 mm。
[評價方法] 10人的專業化小組利用各例的牙刷的樣品對口腔內進行清掃,以下述的評價基準對此時的「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進行了評價。基於10人的專業化小組的平均分設為下述評價。將專業化小組10人的平均分為5.5分以上設為「◎(非常好(Very Good))」,將平均分為4.0分以上、小於5.5分設為「○(好(Good))」,將平均分為3.0分以上、小於4.0分設為「△(不壞(Not Bad))」,將平均分小於3.0分設為「×(壞(bad))」。
(1)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 [評價基準] 7分:非常不易撓曲。 6分:相當不易撓曲。 5分:稍微不易撓曲。 4分:都不是。 3分:稍微容易撓曲但可接受。 2分:相當容易撓曲。 1分:非常容易撓曲。
(2)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 7分:完全不扭曲而可穩固刷。 6分:幾乎不扭曲而可穩固刷。 5分:不太扭曲而可穩固刷。 4分:都不是。 3分:稍微扭曲而無法穩固刷但可接受。 2分:相當扭曲而無法穩固刷。 1分:非常扭曲而無法穩固刷。
[表1]
   實施例 1 實施例 2 實施例 3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實施例 6 實施例 7 實施例 8 實施例 9 比較例 1 比較例 2
區域A的體積(mm 3 900 900 500 330 900 900 350 900 650 900 900
區域B的體積(mm 3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00.0 50.0 150.0 50 50.0
區域C的體積(mm 3 400 400 840 840 1000 1300 500 400 800 500 400
區域D的體積(mm 3 400 600 840 840 1000 1300 500 400 1650 400 400
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的寬度(mm) 10.5 11.0 11.5 11.5 12.0 12.5 11.0 11.0 12.5 10.5 10.0
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的厚度(mm) 10.0 10.0 10.5 10.5 11.0 11.5 10.0 9.0 10.5 10.0 10.5
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 1.0 1.5 1.0 1.0 1.0 1.0 1.0 1.0 2.1 0.8 1.0
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的寬度與厚度的關係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寬度<厚度
區域A的體積/區域D的體積 2.25 1.50 0.60 0.39 0.90 0.69 0.70 2.25 0.39 2.25 2.25
區域A、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區域A、區域B、區域C、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 0.74 0.67 0.60 0.57 0.64 0.62 0.49 0.74 0.45 0.76 0.74
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的寬度-厚度(mm) 0.5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0.5 -0.5
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 評分 3.0 5.5 3.5 4.8 4.5 5.0 3.5 4.5 6.0 2.0 1.5
評價 + × ×
不撓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 評分 3.0 5.5 3.5 4.8 5.0 5.5 3.2 3.3 6.0 2.0 2.3
評價 + × ×
如[表1]所示,於寬度方向上的頭部的最大長度為12 mm以上、18 mm以下,厚度方向上的頭部的最大長度為2 mm以上、4 mm以下,頸部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及厚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為3 mm以上、5 mm以下,且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的位置即第四位置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於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的實施例1~實施例9的牙刷的樣品中,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獲得良好的評價。
另外,於滿足(區域A的體積)/(區域D的體積)≦0.60的關係的實施例3~實施例4、實施例9的牙刷的樣品中,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獲得良好的評價。
另外,於區域D的體積為1000 mm 3以上的實施例5~實施例6、實施例9的牙刷的樣品中,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獲得良好的評價。
另外,於滿足(區域A的體積與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區域A的體積、區域B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與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0.70的關係的實施例2~實施例7、實施例9的牙刷的樣品中,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獲得良好的評價。
另外,於第四位置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11 mm以上,且滿足(第四位置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第四位置處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2 mm的關係的實施例8~實施例9的牙刷的樣品中,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獲得良好的評價。
根據所述結果,實施例9的牙刷樣品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獲得特別良好的評價,繼而,於實施例2、實施例6的牙刷樣品中獲得更良好的評價。
另一方面,於不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的比較例1、及區域D的後端側端部的位置即第四位置處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小於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的比較例2中,於「向寬度方向的撓曲難度」及「不扭曲而可穩固刷的感覺」此兩者未獲得良好的評價。
以上,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限定於所述例子。所述例子中示出的各構成構件的諸形狀或組合等為一例,能夠於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基於設計要求等進行各種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適用於牙刷。
1:牙刷 2:手柄體 3:頭部 3a:植毛面 4:頸部 5:握持部 6:植毛孔 40:刷 50:手指接觸部 51:頂點 A、B、C、D:區域 E1:第一曲線區域 E2:第二曲線區域 E3:第三曲線區域 E4:第四曲線區域 E5:第五曲線區域 E6:第六曲線區域 L1:第一直線區域 L2:第二直線區域 L3:第三直線區域 L4:第四直線區域 L5:第五直線區域 L6:第六直線區域 L7:第七直線區域 L8:第八直線區域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P11、P14:側緣的點 P12:最靠前端側的點 P13:最靠後端側的點 S1、S2、S3、S4、S5、S6:線段 α、β、γ、Δ:角度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圖,且是自植毛面3a側觀察牙刷1的正視圖。 圖2是表示牙刷1的結構的側視圖。 圖3是將頭部3及頸部4的一部分局部地放大的正視圖。 圖4是將頭部3及頸部4的一部分局部地放大的正視圖。
1:牙刷
2:手柄體
3:頭部
3a:植毛面
4:頸部
5:握持部
6:植毛孔
A、B、C、D:區域
E1:第一曲線區域
E2:第二曲線區域
E3:第三曲線區域
L1:第一直線區域
L2:第二直線區域
L3:第三直線區域
L4:第四直線區域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Claims (9)

  1. 一種牙刷,其特徵在於包括: 頭部,位於長軸方向的前端側且具有植毛面; 握持部,配置於較所述頭部更靠後端側處;以及 頸部,配置於所述頭部與所述握持部之間, 與所述植毛面平行且與所述長軸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的所述頭部的最大長度為12 mm以上、18 mm以下, 與所述植毛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頭部的最大長度為2 mm以上、4 mm以下, 所述頸部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及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小長度為3 mm以上、5 mm以下, 於所述頭部中,將於所述長軸方向上自前端至所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成為最大時的最靠後端側的第一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A,將自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頭部與所述頸部的邊界的第二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B, 於所述頸部中,將自所述第二位置至相對於所述頸部的所述長軸方向上的長度成為65%的第三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C,將自所述第三位置至相對於所述頸部的所述長軸方向上的長度成為35%的所述頸部與所述握持部的邊界的第四位置為止的區域設為D時,滿足(區域D的體積)/(區域C的體積)≧1.0的關係, 於所述第四位置處,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於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 滿足(所述區域A的體積)/(所述區域D的體積)≦0.60的關係。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區域D的體積為1000 mm 3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 滿足(所述區域A的體積與所述區域C的體積的總和)/(所述區域A的體積、所述區域B的體積、所述區域C的體積與所述區域D的體積的總和)≦0.70的關係。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11 mm以上,且滿足(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2 mm的關係。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 滿足1.5 mm≦(所述區域A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7 mm的關係。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 滿足(所述第四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3 mm的關係。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 滿足(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於所述長軸方向上的所述區域A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長度的平均值)≦2 mm的關係。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區域C於所述長軸方向上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為4.5 mm以下, 且滿足(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所述第三位置處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長度)>1 mm的關係。
TW110144838A 2020-12-24 2021-12-01 牙刷 TW2022285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4446 2020-12-24
JP2020214446A JP2022100465A (ja) 2020-12-24 2020-12-24 歯ブラ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550A true TW202228550A (zh) 2022-08-01

Family

ID=82157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4838A TW202228550A (zh) 2020-12-24 2021-12-01 牙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0465A (zh)
KR (1) KR20230120631A (zh)
CN (2) CN116634904A (zh)
TW (1) TW202228550A (zh)
WO (1) WO20221379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03816B1 (ko) * 2001-08-16 2003-10-30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유체를 주입할 수 있는 손잡이를 가지는 칫솔
JP4767637B2 (ja) * 2005-09-16 2011-09-07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および歯ブラシパッケージ
JP6564164B2 (ja) 2014-07-01 2019-08-21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SG11201807607XA (en) * 2016-03-09 2018-10-30 Lion Corp Toothbrush
SG10202104233SA (en) * 2016-10-28 2021-06-29 Lion Corp Toothbrush
JP7190872B2 (ja) * 2018-11-08 2022-12-16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20631A (ko) 2023-08-17
CN216932263U (zh) 2022-07-12
CN116634904A (zh) 2023-08-22
JP2022100465A (ja) 2022-07-06
WO2022137971A1 (ja)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11031A1 (en) Handheld toothbrush
WO2022239598A1 (ja) 歯ブラシ
JP2023026519A (ja) 歯ブラシ
CN107635432B (zh) 牙刷
CN215603803U (zh) 牙刷
JP7086002B2 (ja) 歯ブラシ
TW202228550A (zh) 牙刷
TW202216007A (zh) 牙刷
CN214127439U (zh) 牙刷
CN216438707U (zh) 牙刷
WO2022130770A1 (ja) 歯ブラシ
JP7378472B2 (ja) 歯ブラシ
CN114025643B (zh) 牙刷
WO2017018340A9 (ja) 歯ブラシ
CN219229172U (zh) 牙刷
JP2024053259A (ja) 歯ブラシ
CN114025643A (zh) 牙刷
JP2024021493A (ja) 歯ブラシ
JP2022011649A (ja) 歯間清掃具
JP2020000752A (ja) 歯間清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