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8707U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8707U
CN216438707U CN202023155673.4U CN202023155673U CN216438707U CN 216438707 U CN216438707 U CN 216438707U CN 202023155673 U CN202023155673 U CN 202023155673U CN 216438707 U CN216438707 U CN 216438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toothbrush
head
neck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556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崎静香
蜂须贺良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8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8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性、操作性和耐久性优异的牙刷。头部(5)的最大厚度为2.0mm以上、不足4mm;侧视牙刷主体(2)时,植毛面侧具有:从植毛面(5a)开始连续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直线区域(S1),在植毛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1拐点(P1)向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1曲线区域(E1),在与植毛面侧相反侧的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第1曲线区域后端的第2拐点(P2)开始、向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曲线区域(E2);颈部的倾斜角度,为8°以上、25°以下。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
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12月26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特愿2019-237178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为了预防龋齿、牙周病,使用牙刷刷牙去除口腔内的牙菌斑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可以使刷毛到达普通牙刷难以到达的臼齿深处(臼齿的咽喉侧)的牙刷,例如,通过在头部前端侧的植毛部设置丛毛(tuft)部,可使毛尖更容易到达臼齿的牙刷已经上市销售。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颈部的牙刷,该颈部中,圆弧中心位于植毛面侧,侧视时植毛面侧凹陷的圆弧轮廓的曲面形成于植毛面侧和背面侧双方。专利文献1公开的牙刷,通过具有上述曲面,提高了对最后方的臼齿的插入性和操作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79114号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的在前端侧的植毛部设置了丛毛部的市售牙刷,在刷牙时齿面只碰到丛毛部,因此存在难以刷牙面较宽区域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由于背面侧的颈部形状是在头部和颈部的边界附近、先向背面侧弯曲后再向植毛面侧弯曲的S形的牙刷,所以在插入口腔内的臼齿深处时,存在颈部的背面侧接触到脸颊、使用感下降的担忧,因此需要使用感更好的牙刷。另外,如果从头部延伸的颈部太粗,则在插入口腔内时需要将嘴张大,操作性下降。
本发明考虑以上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性和操作性优异的牙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牙刷,具备牙刷主体,其沿着长轴方向设有:柄部、从所述柄部的前端延长的颈部、位于所述颈部的前端的头部;在形成于所述头部的植毛面的多个植毛孔中,植入有毛束;所述牙刷主体,具有所述颈部的厚度从所述头部向着所述柄部连续增加的形状;该头部的最大厚度为2.0mm以上、不足 4mm;侧视所述牙刷主体时,所述植毛面侧具有:从所述植毛面开始连续向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直线区域,在所述植毛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1直线区域后端的第1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1曲线区域,在与所述植毛面侧相反侧的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1曲线区域后端的第2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曲线区域;以下两条线相交的角度所表示的所述颈部的倾斜角度,为8°以上、25°以下,这两条线是:所述多个植毛孔中,经过了在所述侧视时位于后端侧最后的所述植毛孔的后端侧缘部、和位于后端侧倒数第二的所述植毛孔的后端侧缘部的假想线,以及经过了在所述侧视时位于后端侧最后的所述植毛孔的后端侧缘部、和所述第2拐点的直线。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在所述侧视时的所述背面侧,具有:从所述头部的背面开始连续向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2直线区域;以及,在所述植毛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2直线区域后端的第3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3曲线区域。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在所述侧视的所述背面侧,具有:在所述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3曲线区域后端的第4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4曲线区域。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所述颈部的最小厚度为3.0~4.0mm 的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为5mm以上。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所述颈部与所述柄部的边界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所述颈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为25mm以上、45mm以下。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在所述侧视时所述植毛面侧的所述长轴方向上所述柄部与所述假想线之间的距离最长的位置,位于比所述柄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中央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牙刷,在所述侧视时,所述头部的前端侧相对于所述假想线,向所述植毛面侧倾斜5°以上、15°以下的角度。
技术效果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插入性、操作性优异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牙刷1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从植毛面5a侧观察到的牙刷1的主视图。
【图3】是头部5的放大主视图。
【图4】是头部5的放大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牙刷、2...牙刷主体、3...柄部、4...颈部、5...头部、5a~5d...植毛面、6...植毛孔、41...毛束、50...假想线、E1...第1曲线区域、E2...第2曲线区域、E3...第3曲线区域、E4...第4曲线区域、P1...第1拐点、P2...第2拐点、P3...第3拐点、P4...第4拐点、S1...第1直线区域、S2...第2直线区域、θ...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牙刷的实施方式。
此外,以下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任意变更。另外,以下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中的比例尺、数量等并不相同。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后述的头部5上设置有植毛面5a的一侧作为牙刷1 的正面侧,将与头部5的植毛面5a所面向侧相对的一侧作为牙刷1的背面侧。另外,将与植毛面5a平行且与牙刷主体2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作为牙刷1的宽度方向,将与植毛面5a垂直相交的方向作为牙刷1的厚度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将设置有头部5的一侧作为前端侧,设置有柄部3的一侧作为后端侧进行说明。
图1是显示牙刷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从植毛面5a侧观察到的牙刷1的主视图。图3是头部5的放大主视图。图4是头部5的放大侧视图。在图2~4中,省略了刷部40的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备:由整体形成为长条状的树脂成型体所构成的牙刷主体2和刷部40。
牙刷主体2上沿着长轴方向设置有:柄部3、从柄部3的前端延长的颈部4、设置在颈部4的前端的头部5。长轴方向是指后述的假想线50的延伸方向。在牙刷1中,可以通过植入在头部5的植毛面5a~5d上的多个毛束41进行口腔内的清洁。
构成牙刷主体2的树脂,优选使用例如,聚丙烯(PP)树脂、聚缩醛(POM) 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在本发明中的应力分散性和强度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PP树脂。
另外,构成牙刷主体2的树脂的弯曲弹性模量(JIS K 7171)优选为 1000~2800MPa,更优选为1200~2500MPa,进一步优选为1500~2000MPa。
(牙刷主体的正面侧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在侧视牙刷主体2时,在牙刷主体2的正面侧,从头部5 的后端侧(关于“头部5的后端侧”见后述)向着柄部3侧,具有:从头部5的植毛面5a开始连续向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直线区域S1;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第1直线区域S1后端的第1拐点P1开始、向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1曲线区域E1;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第1曲线区域E1后端的第2拐点P2开始、向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曲线区域E2。
第1拐点P1位于头部5。第2拐点P2形成在颈部4与柄部3的边界。即,在第2拐点P2更后端侧的是柄部3。后文将详细描述颈部4与柄部3边界的第2拐点P2。
(牙刷主体的背面侧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在侧视牙刷主体2时,在牙刷主体2的背面侧,从头部5 的后端侧向着柄部3侧,具有:从头部5的背面开始连续向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 2近直线区域S2;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第2直线区域S2后端的第3拐点P3 开始、向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3曲线区域E3;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第3曲线区域E3后端的第4拐点P4开始、向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4曲线区域E4。第3拐点P3位于头部5。
第4曲线区域E4是握持柄部3时手指接触到的部分。第4曲线区域E4,是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圆弧状、在背面侧呈凹状弯曲,因此手指会贴合柄部3,提高了握持的容易度,提高了臼齿的易刷性。
将第1曲线区域E1的曲率半径设为R1、第2曲线区域E2的曲率半径设为R2、第3 曲线区域E3的曲率半径设为R3、第4曲线区域E4的曲率半径设为R4时,优选满足 R1<R3、R2<R4的关系。作为曲率半径R1,优选为60mm以上、150mm以下。作为曲率半径R2,优选为50mm以上、100mm以下。作为曲率半径R3,优选为80mm以上、400mm以下。作为曲率半径R4,优选为70mm以上、200mm以下。
作为曲率半径R1,优选为50~250mm,更优选为60~200mm,进一步优选为 60~150mm。
作为曲率半径R2,优选为50~250mm,更优选为60~200mm,进一步优选为 50~100mm。
作为曲率半径R3,优选为50~600mm,更优选为60~500mm,进一步优选为 80~400mm。
作为曲率半径R4,优选为50~400mm,更优选为60~300mm,进一步优选为 70~200mm。
作为颈部4与柄部3的边界(P2)的截面形状,优选为近四边形、近多边形、正圆形、椭圆形,进一步优选为椭圆形。通过上述形状,替换的容易性降低,清洁臼齿时的操作性降低。
颈部4与柄部3的边界的截面积,优选为20~80mm2,更优选为25~55mm2,进一步优选为25~45mm2以下。通过在上述范围内,可以确保耐久性。
(头部)
头部5是通过多个毛束41来清洁口腔内的部分,头部5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同时角部带有圆弧状。在图1、图4的本实施方式中,头部5具有:位于后端侧、具有以正面侧为基准面的植毛面5a的平板部51;以及,位于平板部51的前端侧的倾斜板部 52。平板部51的植毛面5a和与其相反侧的背面相互形成平坦的面。平板部51在侧视时与后述的假想线50大致平行。在图1、图4的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具有倾斜板部52,但也可以不具有倾斜板部52而仅由平板部51构成。
具有倾斜板部52时,优选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向正面侧(即植毛面侧)的方向倾斜。作为倾斜板部52相对于平板部51(侧视时的假想线50)倾斜的角度,优选为5°以上、15°以下的角度。在图1、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板部52相对于平板部51倾斜的角度的一个例子是10°。
通过倾斜板部52相对于平板部51倾斜,与头部5后端的毛束40相比,头部5前端的毛束41的毛长变短,毛束不易挠曲,由此可以提高毛刚度,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臼齿清洁感。倾斜板部52的倾斜角度在5°~15°的范围的话,臼齿的清洁感良好。
如图3和4所示,倾斜板部52具有高度不同的三个植毛面5b~5d。各植毛面5b~5d与植毛面5a平行。植毛面5b~5d根据倾斜板部52的倾斜,向着前端侧依次变高。此外,如图1所示,植入在植毛面5b~5d的毛束41的毛长,与植入在植毛面5a的毛束40 的毛长的高度相等。
另外,植入在植毛面5b~5d的毛束41的毛长,也可以比植入在植毛面5a的毛束 40的毛长低或高。
在植毛面5a~5d上,以交错状排列配置有多个相同直径的植毛孔6。植毛孔6设置在长轴方向的相邻列错开半个间距排列的位置。毛束是通过将多根刷毛(刷丝) 捆扎并对折,在其间夹着被称为平线的金属制固定件(未图示)嵌入植毛孔6,由此植入在各植毛孔6中。
另外,植毛孔6不限于多个排列成格子状的结构,也可以是多个排列成交错状的结构。另外,植毛孔6的内径与植毛毛束的根数有关系,因此会影响毛束的硬度和使用感,但是,可以通过植毛时使用的毛束的粗细和毛长,在某种程度上调整使用感,一般优选1.0~3.0mm的范围。
设置于植毛面5a上的植毛孔6,形成在植毛面5a的法线方向上。作为一个例子,设置于植毛面5b~5d上的植毛孔6,分别相对于植毛面5b~5d的法线方向,开口部向着后端侧的方向倾斜5°。
使用平线将毛束41在折叠状态下嵌入植毛孔中进行植毛时,由于植毛面5a~5d是相对于嵌入方向垂直相交的,因此可稳定地进行植毛。另外,当植毛孔6相对于嵌入方向的倾斜较大时(向着与倾斜板部52垂直相交的方向倾斜时等),毛束41的嵌入可能变得不稳定,但由于设置在植毛面5b~5d的植毛孔6的开口部向着后端侧的方向倾斜5°左右,因此可以顺利地嵌入毛束41。
对于毛束41的刷毛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聚酰胺(例如:尼龙6-12、尼龙6-10)、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烯烃(例如:聚丙烯)、弹性体(例如:烯烃类、苯乙烯类) 等合成树脂材料。此外,这些树脂材料也可以多个组合使用,例如使用如芯鞘结构等的芯部和鞘部可以不同的树脂材料。
另外,作为构成毛束41的刷毛,可举出例如,其直径向着毛尖逐渐变小而毛尖变得尖锐的刷毛(锥形刷毛)、从植毛面5a向着毛尖、其直径大致相同的刷毛(直形刷毛)等。作为直形刷毛,可举出有,毛尖为大致平行于植毛面5a的平面的刷毛,以及毛尖呈半球状弧形的刷毛。
构成植入在植毛面5b~5d的毛束41的刷毛,优选为锥形刷毛或直形刷毛。
构成植入在植毛面5a的毛束40的刷毛,优选为锥形刷毛或直形刷毛。
植毛面5a~5d的任一者的刷毛前端可以经修剪。
刷毛的横截面形状通常为圆形,但并不限定于这种形状,例如,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星形、三叶草形、四叶草形等任意形状。
关于毛束41的毛长,优选为从头部5的植毛面5a开始、成人用为8mm~13mm、儿童用为6mm~9mm。基于口腔中的使用性和使用感的角度,刷毛的粗细(最大直径)优选为0.12mm~0.26mm。另外,也可以考虑使用感、刷扫感、清洁效果、耐久性等,任意组合使用粗细不同的多根刷毛。
作为毛束41的植毛方法,除了上述的将刷毛的毛束对折、其间夹着平线植入到植毛孔6的平线植毛法以外,还可采用将毛束的下端压入成为头部5的熔融树脂中并固定的热熔接法、将毛束的下端加热形成溶融块后在模具的凹模内填充熔融树脂并与头部5一体成型的模内法等。
头部5在正视时具有四个顶部以曲线倒角的近四边形的平板状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5与颈部4的边界O,是头部5在正视形状中的、靠近颈部4的形成倒角的曲线的终点,即形成倒角的曲线的弯曲方向变化的位置。因此,头部5与颈部4 的边界O,是由平视时的头部5上的、靠近颈部4的倒角部分的宽度变窄而形成两个边缘的曲线或直线,变化为宽度变宽的曲线的位置。
另外,头部5只要是易于清洁口腔内的形状和大小即可,对其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从其基端侧向前端侧逐渐变窄的形状。另外,头部5可以是自其基端侧向着前端侧逐渐变薄的锥形形状,也可以是头部5的背面侧的中央部凸起的圆弧形状。
头部5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上、不足4mm,更优选为2.5~3.5mm。另外,在头部 5的厚度不恒定的情况下,头部5的厚度被定义为头部5的最大厚度。
头部5的厚度不足2mm时,耐久性可能下降。头部5的厚度在4mm以上时,向臼齿的插入性和操作性可能降低。通过将头部5的厚度设置为2mm以上、不足4mm,可以在不降低耐久性的情况下改善向臼齿的插入性和操作性。
(颈部)
颈部4是连接柄部3和头部5之间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视和侧视时,颈部4和柄部3的外形形状是:从头部5与颈部4的边界O开始向着柄部3侧、有多条缓和曲线相连的形状。并且,在侧视时,将缓和曲线的弯曲方向逆转的位置设为颈部4与柄部3的边界。即,在图1的侧视时,将正面侧的颈部4的曲线从边界O朝向柄部3侧、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1直线区域S1的曲率中心开始向背面侧变化的位置(第2拐点P2),作为颈部4与柄部3的边界。
颈部4的长轴方向的长度,定义为侧视时的拐点P2的位置与边界O之间的最短距离。
颈部4的长度优选为25~45mm,进一步优选为25~40mm。
通过将颈部4的长度设置为上述范围,可以提高向臼齿的插入性和清洁臼齿时的操作性。
颈部4的截面形状优选为近四边形、近多边形、正圆形、椭圆形,进一步优选为椭圆形。更优选厚度方向成为长径的椭圆形。
颈部4的厚度从前端侧向着后端侧连续地增加。通过连续地增加颈部4的厚度,与颈部4的厚度为恒定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颈部4的强度。另外,通过颈部4的厚度从前端侧向着后端侧连续地增加,在插入口腔内时嘴不用张的太大,可以确保口腔内的操作性。另外,由于在刷牙时施加到颈部4的应力集中位置被设于头部5侧,因此可以充分确保后述的使应力向柄部3方向分散的距离,可以抑制颈部4的挠曲过度。
作为颈部的最小厚度,优选为3.0~4.0mm,更优选为3.0~3.6mm。
作为颈部的最小宽度,优选为3.0~4.5mm,更优选为3.5~4.2mm。
作为颈部4的最小直径,优选为3.0~4.0mm,更优选为3.0~3.6mm。
当颈部的最小厚度、颈部的最小宽度和颈部4的最小直径不足3.0mm时,颈部4 容易挠曲,操作性可能下降。当颈部的最小厚度、颈部的最小宽度和颈部4的最小直径超过4.0mm时,在口腔内的操作性可能下降。
通过使颈部的最小厚度、颈部的最小宽度和颈部4的最小直径为3.0mm以上、4.0mm以下,可以确保操作性。
另外,颈部的最小厚度为3.0~4.0mm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6mm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mm以上。
颈部的最小宽度为3.0~4.5mm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6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mm以上。
颈部的最小直径为3.0~4.0mm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6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mm以上。
通过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向臼齿深处的插入性和操作性。
如上所述,在侧视时形成颈部4的正面侧的第1曲线区域E1、和在侧视时形成颈部4的背面侧的第3曲线区域E3,均为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圆弧状,因此,插入时是沿着齿列的曲线,可以提高清洁臼齿靠脸颊侧时的插入性。
颈部4的倾斜角度θ,由以下两条线的交叉角度表示,即,经过位于侧视时的后端侧最后的植毛孔6的后端侧缘部和第2拐点P2直线,以及图1所示的假想线50。假想线50是在侧视时,经过位于后端侧最后的植毛孔6的后端侧缘部Q1、和位于后端侧倒数第二的植毛孔6的后端侧缘部Q2的直线。Q1和Q2在一般的牙刷中与头部后端侧的植毛面平行。
作为颈部4的倾斜角度,优选为8°以上、25°以下。
颈部4的倾斜角度不足8°时,当清洁臼齿的脸颊侧时,必须将嘴张大,插入性和操作性可能下降。颈部4的倾斜角度超过25°时,在变更刷牙位置时,手腕必须加大弯曲动作,因此在刷臼齿时的操作性可能降低。通过将颈部4的倾斜角度设为8°以上、25°以下,可以确保清洁臼齿的脸颊侧时的插入性和操作性、以及改变刷牙位置时的操作性。
作为侧视时的第2拐点P2与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5mm以上、15mm 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上、12mm以下。由此,可以确保S形形状,可以提高口腔内插入性和使用感。
作为侧视时与第2拐点P2相对的“背面侧的P2’”与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1mm以上、3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3mm以下。由此,可以确保S形形状,可以提高口腔内插入性和使用感。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是背面侧的颈部的形状为在头部和颈部的边界附近先向背面侧弯曲后再向植毛面侧弯曲的S形的牙刷,因此有在插入口腔内时颈部的背面侧接触脸颊,降低使用感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侧视时头部和颈部的背面侧的形状,是从第3拐点开始向正面侧弯曲,形成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3曲线区域E3。即,在头部与颈部的边界附近不具有先向背面侧弯曲的形状。因此,插入到口腔内时,可以减轻颈部的背面侧与脸颊的接触,提升使用感。
另外,通过将头部5的厚度减薄为2~4mm,同时将颈部的厚度、宽度、直径变细为3.0~4.5mm,将其长轴方向的长度设为5mm以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插入性和使用感、操作性。
此外,即使将颈部4的长度缩短为25~45mm,也可以通过拐点P1、P2以缓和的曲线连接第1直线区域S1、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1曲线区域E1、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2曲线区域E2,由此进一步提高使用感和操作性。
(柄部)
柄部3是使用者握持的部分,形成为长柱状。为了确保足够的长度来握住该柄部3并使用,优选将正视时的边界O到柄部3后端的长度设为100~200mm。
本实施方式中,柄部3具有以下形状:侧视牙刷主体2时,从其前端侧(第2拐点P2侧)开始向着后端侧而厚度连续地增加(第2曲线区域E2与第4曲线区域E4之间的距离),在达到最大厚度后,随着朝向其后端侧而厚度减少。
另外,在柄部3中存在多个成为最大厚度的部分的情况下,将位于最靠颈部4 侧的部分明确定义为柄部3的最大厚度的部分。在图1中,柄部3的最大厚度处是柄部3Amax。
柄部3上,侧视时的正面侧的面、与假想线50之间的距离最长的长轴方向的位置P11(即,在侧视时,相对于假想线50,位置P11为最大高度),位于比柄部3的长轴方向的中央更靠前端侧的柄部3A。即,在比柄部3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中央位置更靠头部前端侧的位置,具有位置P11。在侧视时,以位置P11为边界,将头部前端侧作为柄部3A,将柄部后端侧作为柄部3B。为了细微控制毛尖,优选在柄部3中,侧视时的正面侧的面的位置靠近毛束41的前端位置。
在这里,位置P11与假想线50的距离比毛束41的前端长。另一方面,成为柄部3 (柄部3A)的前端的第2拐点P2,与假想线50的距离比毛束41的前端短。另外,柄部3(柄部3B)的后端与假想线50的距离比毛束41的前端长。即,在柄部3的正面侧的面上,位置P11与第2拐点P2之间的区域,相对于毛束41的前端的位置的变化较大,与此相对,位置P11与后端之间的区域,相对于毛束41的前端的位置的变化较小,适合毛尖的细微控制。因此,通过位置P11位于柄部3A上,适合细微控制毛尖的区域变长,在握住柄部3的后端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清洁臼齿。
作为侧视时的柄部3的正面侧的面的位置P11与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20mm以上、32mm以下,更优选为22mm以上、26mm以下。
当位置P11与假想线50之间的距离不足20mm时,或着当位置P11与假想线50之间的距离超过32mm时,在柄部3的后端,侧视时的正面侧的面的位置远离毛束41 的前端,毛尖的控制性可能降低。
在侧视时的柄部3的正面侧的面的位置P11,作为在垂直于假想线50的方向上延伸与位置P11相对的背面侧面的交点的位置P11’和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8mm以上、12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12mm以下。由此,可以确保S形形状,可以提高口腔内插入性和使用感。
另外,柄部3的背面侧的优选形状是,直到柄部的末端部为止、都不与假想线 50相交的形状。
在侧视时,柄部的末端部侧的柄部3B的背面侧的面、与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8mm以上、2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15mm以下。
在侧视时,柄部的最末端部与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8mm以上、20mm 以下,优选为12mm以上、18mm以下。
由此,可以确保S形形状,可以提高口腔内插入性和使用感。
此外,在侧视时,连接边界O和位置P11的线段的最短距离优选为70~110mm,更优选为80~110mm,进一步优选为80~100mm,特别优选为90~100mm。
另外,在侧视时,连接拐点P2和位置P11的线段的最短距离优选为40~80mm,更优选为50~70mm。
柄部3的截面形状优选为近四边形、近多边形、正圆形、椭圆形,进一步优选为椭圆形。更优选为宽度方向作为长径的椭圆形。
柄部3中的厚度在柄部3A中为最大。柄部3A中的最大厚度优选为9mm以上、 14mm以下,更优选为10.5mm以上、12.5mm以下。
另外,柄部3中的宽度在柄部3A中为最大。柄部3A中的最大宽度优选为11mm 以上、16mm以下,更优选为12.5mm以上、14.5mm以下。
由此,可以使柄部3的握持性良好,可以通过手掌握持等获得优良的操作性。
优选在柄部3A中具有最大厚度和最大宽度。由此,在确保S形形状、提高口腔内插入性和使用感的同时,柄部3的握持性良好,可以通过手掌握持等获得优良的操作性。
作为侧视时柄部3的最大厚度的位置(柄部3Amax)与假想线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20mm以上、32mm以下,更优选为22mm以上、26mm以下。
在侧视时柄部3的最大厚度的位置(柄部3Amax)中,作为在垂直于假想线50 的方向上延伸、与柄部3Amax相对的背面侧的面的交点之柄部3Amax‘,与假想线 50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8mm以上、12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12mm以下。由此,在确保S形形状、提高口腔内插入性和使用感的同时,柄部3的握持性良好,可以通过手掌握持等获得优良的操作性。
柄部3的最大厚度相对于柄部3的最大宽度的比率(柄部3的最大厚度/柄部3的最大宽度)优选为0.6以上、1.3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上、1.0以下。
柄部3的最大厚度相对于头部5的最大厚度的比率(柄部3的最大厚度/头部5的最大厚度)优选为2.3以上、7.0以下,更优选为2.8以上、4.2以下。
柄部3的最大厚度相对于颈部4的最小厚度的比率(柄部3的最大厚度/颈部4的最小厚度)优选为2.0以上、5.6以下,更优选为2.6以上、4.8以下。
柄部3中的截面积在柄部3A中为最大。柄部3的截面积优选为70mm2以上、 200mm2以下,更优选为90mm2以上、150mm2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第1拐点P1位于头部5,在其后端侧具有第2拐点P2。在侧视牙刷主体2(图1)时,将在正面侧(图2)观察到的第1拐点P1和第2拐点P2 之拐点P1与拐点P2连接起来的最短距离,优选为28mm以上、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上、35mm以下。由此,在从头部5向着柄部3、颈部4的厚度连续增加的形状下,头部5与柄部3之间的表面可以经由颈部4以平滑的曲线连续地连接。另外,颈部4整体可以成为更细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第1拐点P1位于头部5,在其后端侧具有第2拐点P2。在正视牙刷主体2时,第1拐点P1与第2拐点P2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8mm以上、45mm 以下,更优选为28mm以上、41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上、40mm以下。
由此,在从头部5向着柄部3、颈部4的厚度连续增加的形状下,可以通过颈部4 以平滑的曲线连续地连接头部5和柄部3之间的表面。另外,颈部4整体可以成为更细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具有薄的头部5、细的颈部4以及粗的柄部3,因此在刷牙时对头部5施加负荷时,首先,通过正面侧的第1近直线区域S1向第1拐点P1集中应力。第1拐点P1位于背面侧的与第2近直线区域S2内相对的位置。因此,在第2 近直线区域S2中,向正面方向施加阻力(反弹力),分散在该第1拐点P1的背面方向受到的应力。
在第1拐点P1上集中背面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如果与第1拐点P1相对的区域为近直线形状(第2近直线区域S2)的话,则在第2近直线区域S2中,正面侧出现阻力。然后,该阻力传播到与第2近直线区S2相对的正面侧的第1曲线区域E1。
另外,如果在牙刷主体2的正面侧设置具有曲率中心的第1曲线区域E1,那么,当第1拐点P1上集中背面方向的应力时,由于其弯曲形状的性质,正面侧具有易于产生阻力的性质。另外,第1曲线区域E1的曲率半径越大,阻力越容易分散传播。
另外,如果在牙刷主体2的背面侧设置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3曲线区域 E3,那么,当背面方向的应力传至第3拐点P3时,由于其弯曲形状的性质,在第3 曲线区域E3中,正面侧容易产生阻力。另外,第3曲线区域E3的曲率半径越大,阻力越容易分散传播。
在侧视牙刷主体2时,第2拐点P2位于第3曲线区域E3内的相对的位置。另外,由于第1曲线区域E1和第3曲线区域E3在牙刷主体2的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形状,第2拐点P2中的阻力方向为正面侧。在这里,如果在正面侧设置在牙刷主体2的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2曲线区E2,那么,当正面方向的阻力作用在第2拐点P2上时,由于其弯曲形状的性质,具有阻力易作用在背面侧的性质。另外,第2曲线区域E2 的曲率半径越大,阻力越容易分散传播。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正面方向的阻力作用在第2拐点P2时,来自第2曲线区域 E2的背面方向的阻力变得更容易起作用,并且,可以向柄部3的方向传递,进行应力分散。另外,在第2曲线区域E2中,还传递到来自第3曲线区域E3的正面方向的效力,因此还可以预期,阻力在正面侧和背面侧相互抵消,可以更加分散应力。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通过牙刷主体2侧视时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特征性形状,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到颈部4,使应力在头部5到柄部3的牙刷主体2的整体上进行分散,可以抑制颈部4的挠曲。
柄部3的部分外周面上设置有覆盖材料8。覆盖材料8由软质树脂形成。覆盖材料8随着朝向后端侧,逆时针设置为螺线状。覆盖材料8也可以覆盖柄部3的整个外周面。
作为软质树脂,可使用例如聚烯烃类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体树脂,或者硅树脂等。
通过在柄部3的一部分外周面上设置了覆盖材料8,牙刷1中,握住柄部3时的握持性提高,清洁臼齿时的操作性提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可以提供在刷臼齿时,插入性、操作性和耐久性也优异的牙刷。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涉及的适合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该实施例。上述例子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诸形状或组合等为一各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可适当变更实施。
(实施例1~4、比较例1~3)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下表1显示的规格,制作实施例1~4、比较例1~3的牙刷。
制作了与图1和等同于图1的牙刷。
各例的牙刷的把手体的全长为180mm,各部位为表1所示尺寸。
在头部,将23根刷毛(PBT制:7.5mil)捆扎成毛束,将该毛束以图2所示的植毛图案进行植入,设置了植毛部。
[口腔内的臼齿清洁时的操作性]
由10名检测人员对口腔内进行清洁,并对各例的牙刷的操作性进行了评价。
操作性的评价分为1分~7分共7个阶段,感觉到操作性越好的,得分越高。将10 名检测人员的平均分按以下判定基准分类,判定其在口腔内的操作性。
<判定基准>
◎◎(二个双圆圈,twin double-circle mark):平均分6分以上。
◎(双圆圈,double-circle mark):平均分5分以上、不足6分。
○(圆圈,circle mark):平均分4分以上、不足5分。
△(三角,triangle mark):平均分3分以上、不足4分。
×(叉号,cross mark):平均分2分以上、不足3分。
[口腔内的臼齿清洁时的使用性]
由10名检测人员对口腔内进行清洁,对将各例的牙刷插入口腔时、牙刷接触到颈部背面侧的脸颊时感觉到的使用感进行了评价。
操作性的评价分为1分~7分共7个阶段,插入口腔内时,颈部背面侧的脸颊没有感觉到接触、插入性好的,得分越高。
将10名检测人员的平均分按以下判定基准分类,判定其在口腔内的操作性。
<判定基准>
◎◎:平均分6分以上。
◎:平均分5分以上、不足6分。
○:平均分4分以上、不足5分。
△:平均分3分以上、不足4分。
×:平均分2分以上、不足3分。
【表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10718300000161
如[表1]所示,在头部的最大厚度为2.0mm以上、不足4mm、颈部的倾斜角度为8°以上、 25°以下的实施例1~4的牙刷中,在清洁臼齿时的操作性和清洁臼齿时的使用感这两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上述例子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诸形状或组合等为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牙刷。

Claims (15)

1.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备牙刷主体,牙刷主体沿着长轴方向设有:柄部、从所述柄部的前端延长的颈部,和位于所述颈部的前端的头部,
形成在所述头部的植毛面的多个植毛孔中,植入有毛束,
所述牙刷主体,具有所述颈部的厚度从所述头部向着所述柄部连续增加的形状,
所述头部的最大厚度为2.0mm以上、不足4mm,
侧视所述牙刷主体时,所述植毛面侧具有:从所述植毛面开始连续向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直线区域,在所述植毛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1直线区域后端的第1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1曲线区域,在与所述植毛面侧相反侧的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1曲线区域后端的第2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曲线区域,
以下两条线相交的角度所表示的所述颈部的倾斜角度,为8°以上、25°以下,这两条线是:在所述多个植毛孔中,经过了在所述侧视时位于后端侧最后的所述植毛孔的后端侧缘部、和位于后端侧倒数第二的所述植毛孔的后端侧缘部的假想线,以及经过了在所述侧视时位于后端侧最后的所述植毛孔的后端侧缘部、和所述第2拐点的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最大厚度为2.0mm以上、3.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拐点位于所述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视时的所述背面侧,具有:从所述头部的背面开始连续向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2直线区域,和
在所述植毛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2直线区域后端的第3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3曲线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拐点位于所述头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视时的所述背面侧,具有:在所述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于所述第3曲线区域后端的第4拐点开始、向所述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4曲线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最小厚度为3.0~4.0mm的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为5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最小厚度为3.0~4.0mm的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为8mm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与所述柄部的边界上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为25mm以上、45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与所述颈部的边界附近不具有先向背面侧弯曲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视时所述植毛面侧的所述柄部与所述假想线之间的距离最长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位于比所述柄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中央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侧视时,以侧视时的所述植毛面侧的所述柄部与所述假想线之间的距离最长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P11为边界,将头部前端侧作为柄部3A,将柄部后端侧作为柄部3B时,所述位置P11与假想线的距离比毛束的前端长,成为柄部3A的前端的第2拐点与假想线的距离比毛束的前端短,柄部3B的后端与假想线的距离比毛束的前端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的背面侧的形状是直到柄部的末端部为止、都不与假想线相交的S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前端侧,在所述侧视时相对于所述假想线,向所述植毛面侧倾斜5°以上、15°以下的角度。
CN202023155673.4U 2019-12-26 2020-12-23 牙刷 Active CN2164387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7178 2019-12-26
JP2019-237178 2019-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8707U true CN216438707U (zh) 2022-05-06

Family

ID=76573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55673.4U Active CN216438707U (zh) 2019-12-26 2020-12-23 牙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31553A1 (zh)
CN (1) CN216438707U (zh)
TW (1) TW202123844A (zh)
WO (1) WO20211315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2501A (en) * 1989-02-20 1994-12-13 Solar Wide Industrial Ltd. Dental aid
AU713165B2 (en) * 1995-08-22 1999-11-25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The Toothbrushes
JP3347930B2 (ja) * 1995-12-28 2002-11-20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刷子
JPH11103935A (ja) * 1997-10-03 1999-04-20 Kao Corp 歯ブラシ
KR20160003092U (ko) * 2016-08-24 2016-09-13 (주) 민성정밀 절곡된 각도를 갖는 칫솔
CN109890247B (zh) * 2016-10-28 2021-11-26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31553A1 (zh) 2021-07-01
TW202123844A (zh) 2021-07-01
WO2021131553A1 (ja)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6922B2 (ja) 歯ブラシ
CN108697230B (zh) 牙刷
CN215603803U (zh) 牙刷
JP2023026520A (ja) 歯ブラシ
CN107635432B (zh) 牙刷
CN109890247B (zh) 牙刷
TWI753888B (zh) 牙刷
CN216438707U (zh) 牙刷
CN116018109A (zh) 牙刷
JP2021104237A (ja) 歯ブラシ
CN111093430B (zh) 牙刷
CN216932263U (zh) 牙刷
CN216875417U (zh) 牙刷
KR102622532B1 (ko) 칫솔
CN114025643A (zh) 牙刷
CN114025642A (zh) 牙刷
CN112153919A (zh) 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