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3430B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3430B
CN111093430B CN201880059583.1A CN201880059583A CN111093430B CN 111093430 B CN111093430 B CN 111093430B CN 201880059583 A CN201880059583 A CN 201880059583A CN 111093430 B CN111093430 B CN 111093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neck
toothbrush
thickness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3430A (zh
Inventor
明间洋子
奥田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93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3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specially shaped for holding by the hand
    • A46B5/023Grips or han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儿童口腔内可得到良好操作性的牙刷。其具备由多束毛束(7)形成的植毛部(11)、以及具有在植毛面(2a)上设置有植毛部的头部(2)、颈部(3)和把手部(4)的把手体(5)。在正面视角中,颈部的长度为15mm以上、35mm以下,头部和颈部的总长度为28mm以上、68mm以下,颈部的宽度为4mm以上、6mm以下,在侧面视角中,头部的厚度为2mm以上、4mm以下,在正面视角中,从位于颈部和头部之间的边界的第1位置向把手部侧移动20mm的第2位置与手指拿捏部的棱线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4mm以上、22mm以下,第2位置和手指拿捏部的棱线的位置在侧面视角中的厚度差为3mm以上、9mm以下。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7年9月13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7-175906号的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龋齿、牙周病的预防中,由使用牙刷刷扫带来的口腔内的牙菌斑除去是重要的。以往,为了提高牙菌斑除去效果,有人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牙刷的方案。例如,通过使牙刷的刷头部变薄、颈部变细,可使刷毛到达通常的牙刷难以到达的里牙深处(里牙的咽喉侧)。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刷头部被薄型化,口腔内操作性优异的牙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87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关于儿童用牙刷,第一要求的是牙菌斑除去效果的同时,使不习惯刷牙的儿童能安心、安全地进行刷牙。但是,以口腔内的牙刷的操作性提高为目的的儿童用牙刷的技术开发并未像大人用牙刷那样发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儿童口腔内得到良好操作性的牙刷。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牙刷具备:由多束毛束形成的植毛部,以及具有在植毛面上设置有上述植毛部的头部、颈部和把手部的把手体,在正面视角中,上述颈部的长度为15mm以上、35mm以下,上述头部和颈部的总长度为28mm以上、68mm以下,上述颈部的宽度为4mm以上、6mm以下,在侧面视角中,上述头部的厚度为2mm以上、4mm以下,在正面视角中,从位于上述颈部和上述头部之间的边界的第1位置向上述把手部侧移动20mm的第2位置与手指拿捏部的棱线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4mm以上、22mm以下,上述第2位置与上述手指拿捏部的棱线的位置在侧面视角中的厚度差为3mm以上、9mm以下。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正面视角中的上述颈部宽度与上述侧面视角中的上述颈部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在从上述第1位置至上述第2位置之间的区间中,随着向后端侧推移,厚度的变化量总是为宽度的变化量的同等以上。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从上述第1位置向着第2位置,颈部的宽度和厚度的大小关系出现逆转。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颈部的上述植毛面侧的表面沿着连接第1点与第2点的直线呈直线状,所述第1点在上述侧面视角中为上述头部前端的厚度中央,所述第2点在上述正面视角中的把手部长度方向中央位置,为侧面视角中的厚度中央。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颈部的上述植毛面侧的表面沿着连接第1点与第3点的直线呈直线状,所述第1点在上述侧面视角中为上述头部前端的厚度中央,所述第3点在上述侧面视角中为上述把手部后端的厚度中央。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把手体在上述把手部的靠近上述颈部处具有:在上述植毛面侧凸出的第1手指拿捏部和在与上述植毛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侧凸出的第2手指拿捏部,上述第1手指拿捏部在上述侧面视角中形成在第1曲面与第2曲面交叉的部分,所述第1曲面在上述植毛面侧的上述颈部侧具有曲率中心,所述第2曲面在上述植毛面侧的上述把手部侧具有曲率中心,上述第2手指拿捏部在上述侧面视角中形成在第4曲面与第5曲面交叉的部分,所述第4曲面在上述植毛面侧的上述颈部侧具有曲率中心,所述第5曲面在上述背面侧的上述把手部侧具有曲率中心。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第1手指拿捏部形成为下述形状:在上述正面视角中,形成在上述第1曲面和上述第2曲面之间交叉部分的第1棱线向着上述颈部凸状弯曲,上述第2手指拿捏部形成为下述形状:在背面视角中,形成在上述第4曲面和上述第5曲面之间交叉部分的第2棱线向着上述颈部侧凸状弯曲。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正面视角中,上述颈部在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不变。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把手体的材质为聚丙烯树脂。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把手体的至少一部分被软质树脂包覆。
本发明的牙刷中,可设定为如下构成:上述把手体的全长为110mm以上、170mm以下。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在儿童口腔内可得到良好操作性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3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侧面视图。
【图3B】放大表示图3A的重要部分的侧面视图。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背面视图。
[符号说明]
1…牙刷,2…头部,2a…植毛面,2b…背面,3…颈部,3a…表面,4…把手部,5…把手体,6…握持部,7…毛束,8A…第1棱线,8B…第2棱线,9A…第1手指拿捏部,9B…第2手指拿捏部,11…植毛部,4a1…第1曲面,4a2…第2曲面,4b1…第4曲面,4b2…第5曲面,A1…第1点,A2…第2点,A3…第3点,S1…第1位置(头部和颈部之间的边界),S2…第2位置(从第1位置S1向把手部4侧移动20mm的位置),S3…第3位置(颈部3和把手部4之间的边界),L1、L2、L3…假想直线,L2…头部2的长度,L3…颈部3的长度,L4…把手部4的长度,T2…头部2的厚度,W1…第1宽度,W2…第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牙刷。
另外,以下各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各构成要素,有时会出现根据构成要素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而示出的情况。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牙刷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正面视角的正面视图。图3A和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侧面视角的侧面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背面视角的背面视图。
此处,将设置有植毛部11的头部2的上表面称为植毛面2a。如图3A所示,将构成植毛面2a的假想平面K设为水平的XY平面,将把手体5整体延伸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X轴垂直相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述植毛面2a的法线方向设为Z轴方向。以下的说明中,将各部件的Y轴方向的尺寸称为该部件的宽度,将各部件的Z轴方向的尺寸称为该部件的厚度,将各部件的X轴方向的尺寸称为该部件的长度。
图2的“正面视角”是指,从+Z轴方向观察牙刷1的植毛面2a侧的图。图3A、图3B的“侧面视角”是指从-Y轴方向观察牙刷1的图。图4的“背面视角”是指从-Z方向观察牙刷1、观察与植毛面2a相反一侧的背面2b的图。
(牙刷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备:植毛部11、设置有植毛部11的头部2、从头部2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颈部3和从颈部3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把手部4。即,头部2、颈部3和把手部4一体地形成。以下,将头部2、颈部3和把手部4成为一体的部分称为把手体5。
(把手体5)
把手体5是作为整体一体成形为长条状者,例如,可通过以树脂为材料的注射成形来制作。作为把手体5的构成材料,可列举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醇酯(PCT)、聚缩醛(POM)、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丙酸纤维素(CP)、聚芳酯、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重树脂(AS)等。这些树脂材料中,从强度高、容易使头部变薄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POM、PBT、PEN等材料。
特别是,与聚缩醛等树脂相比,聚丙烯一般而言通用性高,容易加工,成本低,但另一方面具有弯曲弹性模量低的性质。例如,聚缩醛的弯曲弹性模量(JIS K7171)大致为2500MPa左右,而聚丙烯的弯曲弹性模量大致为1500~2000MPa左右。因此,以往,作为头部薄、颈部细的牙刷的材料,聚丙烯是不易使用的材料。
但是,通过采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形状,也可以使用聚丙烯等弯曲弹性模量较低的树脂。
本实施方式中,把手体5尤其是颈部3的构成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JISK7171)优选1000MPa以上、2800MPa以下,更优选1200MPa以上、25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1500MPa以上、2000MPa以下。
上述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树脂,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树脂。此外,把手体5中的把手部4的一部分或全部可被软质树脂包覆。通过使把手部4的一部分或全部被软质树脂包覆,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抓握把手部4时的手的吻合感,能够防止握持的手指打滑。作为软质树脂,可列举例如优选肖氏A为90以下的树脂,更优选肖氏A为10~40的树脂。作为这样的软质树脂,可列举例如聚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体树脂;硅树脂等。使用弹性体等柔软树脂的情况下,从提高粘合性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聚烯烃,更优选聚丙烯。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例如设想构成3岁~9岁的儿童使用的牙刷。如图2所示,可考虑使用者的操作性等确定把手体5整体的长度L5。把手体5整体的长度L5例如为110mm~170mm左右。
(头部2)
如图3A所示,头部2具备: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互平行的植毛面2a和背面2b的平板部2A,以及从平板部2A的一端侧延伸的延伸部2B。
在头部2中,如图2所示,将把手体5的长度方向作为长边,在正面视角中,形成为顶部被曲线切角的平板状。头部2的植毛面2a中,形成有多个植毛孔2h。在该植毛孔2h中,植入刷毛束成的毛束7(图1),形成由多束毛束形成的植毛部11(图1)。
在正面视角中,头部2具有下述形状:从头部2的前端随着向着颈部3而向宽度方向外侧扩展,接着以相同的宽度延伸,接着向宽度方向内侧变窄,并到达与颈部3的边界(第1位置S1)的形状。图2所示的长度(头长)L2表示,从头部2的前端至作为与颈部3的边界的第1位置S1之间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中,第1位置S1为,头部2的正面视角形状中的、形成靠近颈部3的切角的曲线的终点,即,形成切角的曲线的弯曲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即,作为头部2和颈部3之间的边界的第1位置S1是,由正面视角中的头部2中的形成靠近颈部3的切角部分的宽度变窄的两边缘的曲线或直线变成宽度扩展的曲线或直线、或者宽度相同的直线的位置。
此外,在正面视角中宽度随着颈部3向着把手部4而增加的牙刷的情况下,第1位置S1与正面视角中头部2和颈部3中的宽度最小的位置一致。
可考虑口腔内操作性等特性来确定头部2的尺寸。
头部2的长度L2,过长时,易于损害口腔内的操作性,过短时,进行植毛的毛束7(图1)的数量变得过少,易于损害清扫效果。因此,头部2的长度L2例如优选13mm~35mm。另外,图2、图3A中,省略植毛部11的图示。
如图2所示,与把手体5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头部2的宽度(头宽)W2,过大时,口腔内操作性降低,过小时,进行植毛的毛束7的数量变得过少,易于损害清扫效果。因此,头部2的宽度W2例如优选5mm~13mm。
如图3A所示,头部2的厚度越薄,越能提高口腔内操作性,但是,过薄时,头部2的强度易于变得不充分。因此,可考虑把手体5的构成材料、弯曲弹性模量等来确定头部2的厚度(头厚)T2。头部2的厚度T2优选2.0mm以上、4.0mm以下,更优选2.5mm以上、3.5mm以下。
如图2所示,植毛孔2h的形状无特别限定,可为正圆、椭圆等圆形,或者可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植毛孔2h的数量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10个~60个左右。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最前端侧的列设为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2孔,从前端侧开始的第2列设为3孔,最后端侧的列也设为3孔。在中央部分,并排形成有3列4孔的列。
植毛孔2h的直径可根据图1所示的毛束7的粗细来确定,例如优选1mm~3mm。植毛孔2h的排列图案无特别限定,可为所谓格子状、交错状等任意的排列图案。
作为构成毛束7的刷毛,可列举直径向着刷毛前端逐渐变小的刷毛(锥形刷毛)、除了刷毛前端的球状部之外外径大致相同的刷毛(直形刷毛)。刷毛的材质,可使用例如6-12尼龙,6-10尼龙等聚酰胺;PET、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聚酯;PP等聚烯烃;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等合成树脂材料。这些树脂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此外,刷毛可为具有芯部和设置于芯部的外侧的至少1层以上的鞘部的多重芯结构。
刷毛的截面轮廓无特别限定,可举例如正圆形、椭圆形等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星形;三片叶的三叶草形;四片叶的四叶草形等。
刷毛的粗细无特别限定,截面轮廓为圆形时,例如可为3mil~11mil(1mil=1/1000inch=0.025mm)。毛束可全部由相同粗细的刷毛构成,或者可由2种以上不同粗细的刷毛组合。毛长优选为6mm~13mm。
(颈部3)
颈部3将头部2和把手部4一体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颈部3为,在图2所示的正面视角中,从第1位置S1向着把手部4以相同宽度或宽度增加地延伸,接着进一步加宽直至在与把手部4的第3位置S3为止的长度,亦即,从第1位置S1至第3位置S3为止的长度L3。
第3位置S3是,在正面视角中,形成颈部3相同宽度或宽度增加的部分的两边缘的直线的终点,或者形成宽度增加的部分的两边缘的曲线的弯曲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
将头部2插入儿童口腔内时,颈部3与唇相接触,因此颈部3的长度(颈长)L3优选15mm以上、35mm以下,更优选20mm以上、30mm以下。
此外,考虑从儿童的唇至里牙的长度,头部2和颈部3的总长度(L2+L3)优选28mm以上、68mm以下,更优选30mm以上、65mm以下,进一步优选33mm以上、61mm以下。
作为颈部3的长度L3相对于把手体5整体的长度(全长)L5的比例(%),优选5.5%以上、31%以下,更优选8%以上、24%以下,进一步优选10%以上、20%以下。
以下说明中,将图3A所示的侧面视角中的头部2的前端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中央之点设为第1点A1,将图2所示的正面视角中的把手部4的长度方向(X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位置、且图3A所示的侧面视角中的把手部4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中央之点设为第2点A2,将图3A所示的侧面视角中的把手部4的后端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中央之点设为第3点A3。
图3A所示的侧面视角中,颈部3的植毛面2a侧的表面3a的一部分为直线状。具体而言,颈部3中的植毛面2a侧的表面3a的一部分,例如,沿着连接第1点A1和第2点A2的假想直线L1呈直线状。或者,沿着连接第1点A1和第3点A3的假想直线L2呈直线状。或者,沿着连接第1点A1、第2点A2和第3点A3的假想直线L3呈直线状。
此时,颈部3的表面3a并非必须与直线L1、L2、L3中的任一者一致,只要位于以直线L1、L2、L3为中心、在牙刷1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设定的允许范围内即可。本实施方式中,允许范围优选为例如相对于直线L1、L2、L3,在牙刷1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上下分别±1mm左右的范围。
由此,通过颈部3的植毛面2a侧的表面3a的一部分形成为沿着上述直线的形状,由此即使是不习惯刷牙的幼儿,也可以不浪费地将刷牙时的来自于把手部4的力传入头部2的植毛面2a侧,口腔内的操作性变良好。
如图3A所示,颈部3的植毛面2a侧的表面3a向着把手部4侧延伸,与形成第1手指拿捏部9A的第1曲面4a1连续。
此外,颈部3的背面3b向着把手部4侧延伸,与形成第2手指拿捏部9B的第4曲面4b1连续。
[颈部3的宽度W]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颈部3,从第1位置S1至第3位置S3,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宽度W为相同宽度,但也可扩径。通过使颈部3的宽度W为相同宽度的尺寸,刷里牙时,即使不大张开口也能够使头部2到达。
颈部3的宽度W越小,越可以提高口腔内操作性,但是过小时,颈部3的强度易于变得不充分。因此,可以考虑把手体5的构成材料、弯曲弹性模量等来确定颈部3的宽度W。本实施方式中,颈部3的宽度W优选4.0mm以上、6.0mm以下,更优选4.5mm以上、5.5mm以下。
[颈部3的厚度]
颈部3的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如图3A所示,从颈部3的头部2侧向着把手部4侧逐渐变化,颈部3的宽度和厚度的大小关系在长度方向上出现逆转。
亦即,将从第1位置S1向把手部4侧移动10mm的位置设为第4位置S4,将从第1位置S1向把手部4侧移动20mm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S2时,颈部3为下述形状:从第1位置S1至第4位置S4和第2位置S2突然变厚之后,随着向把手部4侧靠近而缓慢变厚的形状。此外,为以下形状:优选颈部3的宽度W与厚度T相比尽可能地变小变细,随着向把手部4侧靠近而增加厚度、截面积变大的形状。由此,即使是薄头部2、短颈部3,也可以得到细而坚固的颈部3。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A所示,在作为头部2和颈部3之间的边界的第1位置S1处,如表1所示,第1宽度W1比第1厚度T1大(W1>T1),形成为幅宽的截面形状。
此外,如图2和图3A所示,在作为从第1位置S1向把手部4侧移动20mm的位置的第2位置S2处,如表1所示,第2厚度T2比第2宽度W2大(W2<T2),形成为壁厚的截面形状。
此外,如图2和图3A所示,在作为从第1位置S1向把手部4侧移动10mm的位置的第4位置S4处,形成为第4宽度W4和第4厚度T4相同的形状(W4=T4)。
具体而言,第1位置S1的厚度为4mm,第4位置S4的厚度为5mm,第4位置S4的厚度为第1位置S1的厚度的1.25倍。此外,第2位置S2的厚度为5.6~5.8mm,第2位置S2的厚度为第4位置S4的厚度的1.12~1.16倍,厚度变化与从第1位置S1至第4位置S4之间的变化相比,较平缓。这样,颈部3的厚度从头部2侧向着把手部4侧方向变大,但厚度变大的比率并不固定。
由此,颈部3的长度方向上,从头部2侧向着把手部4侧厚度逐渐增加,从而刷牙时,颈部3不会挠曲至必要以上地,向头部2良好地传递力,能够稳定地刷牙。
此外,通过上述构成的颈部3,使用时接触唇边的部分的宽度相对于厚度变细,因此,牙刷1在口腔内的操作变良好。此外,使用时接触唇边的部分的厚度相对于宽度变粗,因此,即使在儿童强力咬住颈部3的情况下也不易折断。即使使头部2变薄,也能够确保颈部3的强度。
可分别考虑把手体5的构成材料、弯曲弹性模量等条件来确定成为颈部3的最小厚度的第1厚度T1。颈部3的第1厚度T1优选3.0mm以上、4.5mm以下,更优选3.5mm以上、4.3mm以下。
此外,颈部3的最大厚度例如优选4.5mm以上、7.0mm以下,更优选5.0mm以上、6.5m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头部2变薄,提高了里牙深处的口腔内的操作性。此外,通过使颈部3的相对于宽度而言的厚度从头部2侧向着把手部4侧增厚,由此可应对头部2的薄度,同时可以抑制使用时的颈部3的过度挠曲。因此,握持把手部4刷牙时,头部2的位置不会过度移位,因此,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使毛束7牢固地紧贴牙齿表面。故而,成为儿童易于牢固地抓握且刷牙的牙刷1。
(把手部4)
如图2、图3A和图4所示,把手部4具有:分别形成在靠近颈部3的表里的第1手指拿捏部9A和第2手指拿捏部9B,以及与这些手指拿捏部9A、手指拿捏部9B连续地形成的握持部6。如图2所示,把手部4的长度(把手长)L4是:在正面视角中,从形成颈部3宽度相同或宽度增加的部分的两边缘的直线的终点或形成宽度增加的部分的两边缘的曲线的弯曲方向发生变化的第3位置S3至后端为止的距离。根据作为使用者的儿童手的尺寸,把手部4的长度L4优选80mm~110mm。
作为把手部4的长度L4相对于颈部3的长度L3的比(L4/L3),优选2.5以上、12.0以下,更优选3.0以上、7.0以下,进一步优选3.5以上、5.5以下。
如图2、图3A和图4所示,在把手部4,形成有在植毛面2a侧凸出的第1手指拿捏部9A和在背面2b侧凸出的第2手指拿捏部9B。
(第1手指拿捏部9A)
在图3A所示的侧面视角中,第1手指拿捏部9A形成在凹状的第1曲面4a1与凹状的第2曲面4a2交叉的部分,第1曲面4a1在植毛面2a侧且靠近颈部3处具有曲率中心,第2曲面4a2在植毛面2a侧且靠近把手部4处具有曲率中心。
如图3B所示,第1手指拿捏部9A藉由上述凹状的第1曲面4a1、凹状的第2曲面4a2、以及凸状的第3曲面4a3,在植毛面2a侧形成为凸状,第3曲面4a3为曲面4a1和曲面4a2交叉的部分,且在与植毛面2a相反一侧的背面2b侧具有曲率中心。此处,将连接第1曲面4a1中曲率发生变化的位置P1和第2曲面4a2中曲率发生变化的位置P2的直线设为假想线J。第1手指拿捏部9A向着相对于上述假想线J的垂线G延伸的方向具有所期望的高度,在图3A所示的植毛面2a侧形成凸状。作为一例,在离假想线J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处,形成第1曲面4a1和第2曲面4a2交叉的棱线。
此外,形成在第1曲面4a1和第2曲面4a2之间交叉部分的棱线,在把手部4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状的第1棱线8A。在图2所示的正面视角中,第1手指拿捏部9A形成为第1棱线8A向着颈部3凸状弯曲的圆弧轮廓状。正面视角中,第2位置S2和第1棱线8A之间的距离优选4mm以上、22mm以下,更优选5mm以上、18mm以下,进一步优选6mm以上、15mm以下。第2位置S2和第1棱线8A在侧面视角中的厚度差优选3mm以上、9mm以下,更优选3mm以上、8mm以下,进一步优选4mm以上、7mm以下。
另外,平面视角中,在第1棱线8A为曲线且X轴方向(长度方向)的位置变化时,第2位置S2和第1棱线8A之间的距离由第2位置S2和第1棱线8A之间的最短距离规定。此外,在明确地不存在颈部3侧的曲面和把手部4侧的曲面交叉形成的曲面时,例如,正面视角中,在颈部3和把手部4的连接处曲率发生变化,可将与构成把手部4的直线或曲线连接的位置设定为与上述第1棱线相当的位置。
故而,将牙刷1用作嘴巴小的儿童用时,考虑到短但直至后端为止变细的颈部3这点,和无论握哪里均可一把抓握的从前端部开始粗的把手部4这点,在以短距离连接颈部3和把手部4的情况下,在强度方面应力易于集中,且操作性易于受到影响,但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正面视角中的第2位置S2和第1棱线8A之间的距离以及侧面视角中的第2位置S2和第1棱线8A的位置的厚度差设定在合适的范围,从而可以谋求颈部3的强度提高和操作性提高。
(第2手指拿捏部9B)
在图3A所示的侧面视角中,第2手指拿捏部9B形成在凸状的第4曲面4b1与凹状的第5曲面4b2交叉的部分,第4曲面4b1在由植毛面2a侧、且靠近颈部3处具有曲率中心,第5曲面4b2在与植毛面2a相反的背面2b侧、且靠近把手部4处具有曲率中心。
如图3B所示,第2手指拿捏部9B由凸状的第4曲面4b1和凹状的第5曲面4b2这2个R形成,在背面2b侧形成凸状。
此外,在第4曲面4b1和第5曲面4b2之间的交叉部分,在把手部4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图4所示的第2棱线8B。第2手指拿捏部9B形成为第2棱线8B向着颈部3凸状弯曲的圆弧轮廓状。
如图3A、图3B所示,第1手指拿捏部9A和第2手指拿捏部9B的突出量相互不同。第1手指拿捏部9A由在植毛面2a侧具有曲率中心的2个凹状的曲面形成,因此,第1曲面4a1、第2曲面4a2的交点部分向厚度方向外侧大幅突出。
第2手指拿捏部9B由曲率中心位于植毛面2a侧的凸状的第4曲面4b1和曲率中心位于背面2b侧的凹状的第5曲面4b2形成,因此,各第4曲面4b1、第5曲面4b2的交点部分并不太向厚度方向外侧突出。由图3A也可知,牙刷1的植毛面2a呈水平姿势时,第2手指拿捏部9B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并未相较于颈部3的背面3b而向外侧突出。
第2手指拿捏部9B的突出量比第1手指拿捏部9A小,因此,在口腔内操作时,第2手指拿捏部9B难以接触嘴唇。另一方面,通过充分确保第1手指拿捏部9A的突出量,可以引导手指吸附于第1手指拿捏部9A。
使用者通过将拇指、食指分别接触第1手指拿捏部9A和第2手指拿捏部9B而抓持把手部4,从而能够防止手指打滑而稳定地操作牙刷1。拇指第1关节的腹侧易于接触第1手指拿捏部9A,食指第2关节的横腹侧易于接触第2手指拿捏部9B,因此即使是不习惯刷牙的儿童也可以准确地确定位置,提高握持把手部4时的稳定感。
如图2和图4所示,握持部6的宽度,从各手指拿捏部9A、手指拿捏部9B侧向着握持部6的后端侧逐渐扩径接着缩径,再次扩径,向着后端逐渐增粗。前述的扩径和缩径可重复2~4次。此外,握持部6的厚度,从各手指拿捏部9A、手指拿捏部9B侧向握持部6的后端侧逐渐扩径接着缩径。
如图2、图4所示,正面视角中,握持部6的最小宽度W6min(图4)小于手指拿捏部9A、手指拿捏部9B的最大宽度W9max(图4),握持部6的最大宽度W6max(图4)大于手指拿捏部9A、手指拿捏部9B的最大宽度W9max(图4)。
此处,手指拿捏部9A、手指拿捏部9B的最大宽度W9max优选12.5mm以上、16.5mm以下,更优选13.5mm以上、15.5mm以下。
此外,握持部6的最大宽度W6max优选18.0mm以上、22.0mm以下,更优选19.0mm以上、21.0mm以下。
此外,握持部6的最小宽度W6min例如优选8.0mm以上、13.0mm以下,更优选9.0mm以上、12.0mm。
此外,握持部6的厚度优选7.0mm以上、15mm以下。
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时,即使是儿童的小手也可以牢固地抓握。
在成为握持部6的最小宽度W6min的前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6A。使用者例如可用中指接触凹陷部6A,儿童可以牢固地抓握把手部4,因此,容易刷牙。此外,也可以使拇指、食指分别接触各凹陷部6A中的各个而握持把手部4。故而,例如,在使牙刷1横向而刷扫牙齿侧面时,也能够稳定地操作。
进一步地,握持部6中,在向着后端侧逐渐变粗的部分的侧面,形成有:与各凹陷部6A、6A连接同时向宽度方向外侧凸状弯曲的多个弯曲面,以及形成在这些弯曲面彼此之间的多个凹部。在握持部6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存在弯曲面和凹陷部,从而使用者的手指自然地被引导到凹陷部,抓握感增加,即使是握力弱的儿童也可以稳定地握持。此外,把手部4整体是粗且没有角的形状,因此,即使是儿童小手也可以牢固地抓握。
可以按照以往公知的牙刷制造方法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例如,在模具内注射硬质树脂,成形把手体15。接下来,通过将毛束7植设于所得到的把手体5的植毛面2a,得到牙刷1。作为植设毛束7的方法,可举例如,通过将毛束一折为二并将夹入其间的扁平线打入植毛孔2h中而植设毛束7的扁平线式植毛;将毛束的下端压入成为植毛部11的熔融树脂中并固定的热熔接法;将毛束7的下端加热,形成熔融块后,在模具中注入熔融树脂,成形植毛部11的模内(in-mold)法等。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改变并实施。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如下所示。
<把手体5>·聚丙烯
<毛束7的刷毛>·PBT
关于图1~图4记载的牙刷中,按照表1所示的规格,通过注射成形法制造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1~比较例8的牙刷。
各牙刷的尺寸如表1所示。
[口腔内操作性的评价]
关于使用专业化的儿童用颌模型、到处刷扫整个牙列时的牙刷1的操作性的良好度,按照4个等级得到回答。“非常良好”为4分,“良好”为3分,“稍微良好”为2分,“差”为1分,根据10名的平均分,按照以下的标准评价操作性良好度。
○:2.5分以上
△:1.5分以上且小于2.5分
×:小于1.5分
【表1】
Figure BDA0002410249970000151
由表1可知,通过实施例1、2的牙刷在儿童口腔内可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牙刷1,在儿童口腔内可得到良好的操作性。此外,通过使设定为适合儿童成长的牙刷形状,即使是口腔内难以刷扫的地方也可以干干净净地刷扫。
以上,一边参照说明书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并不用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可明了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想到各种变形例或修改例,并明了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通过适当设计把手部的形状、软质树脂的包覆形状、软质树脂的露出形状等,可谋求防滑效果的提高、设计性的提高。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牙刷。

Claims (10)

1.一种牙刷,其具备:
由多束毛束形成的植毛部、以及
具有在植毛面上设置有上述植毛部的头部、颈部和把手部的把手体,
上述把手部的靠近上述颈部处具有:在上述植毛面侧凸出的第1手指拿捏部(9A),
在正面视角中,
上述颈部的长度为15mm以上、35mm以下,
上述头部和颈部的总长度为28mm以上、68mm以下,
上述颈部的宽度为4mm以上、6mm以下,
在正面视角中,从位于上述颈部和上述头部之间的边界的第1位置(S1)向上述把手部侧移动20mm的第2位置(S2)与第1手指拿捏部(9A)的棱线(8A)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4mm以上、22mm以下,
在侧面视角中,
上述头部的厚度为2mm以上、4mm以下,
从上述第1位置(S1)至上述第2位置(S2)之间的颈部的最小厚度为3.0mm以上、4.5mm以下,
从上述第2位置(S2)向着把手部侧,颈部的宽度和厚度的大小关系出现逆转,
上述第2位置(S2)和上述第1手指拿捏部(9A)的棱线(8A)的位置在侧面视角中的厚度差为3mm以上、9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中,上述正面视角中的上述颈部的宽度与上述侧面视角中的上述颈部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在从上述第1位置至上述第2位置之间的区间中,随着向后端侧推移,厚度的变化量总是为宽度的变化量的同等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
上述颈部的上述植毛面侧的表面沿着连接第1点与第2点的直线呈直线状,
第1点在上述侧面视角中为上述头部前端的厚度中央,
第2点在上述正面视角中的把手部长度方向中央位置,为侧面视角中的厚度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
上述颈部的上述植毛面侧的表面沿着连接第1点与第3点的直线呈直线状,
第1点在上述侧面视角中为上述头部前端的厚度中央,
第3点在上述侧面视角中为把手部后端的厚度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
上述把手体在上述把手部的靠近上述颈部处还具有:在与上述植毛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侧凸出的第2手指拿捏部,
上述第1手指拿捏部在上述侧面视角中形成在第1曲面与第2曲面交叉的部分,第1曲面在上述植毛面侧的上述颈部侧具有曲率中心,第2曲面在上述植毛面侧的上述把手部侧具有曲率中心,
上述第2手指拿捏部在上述侧面视角中形成在第4曲面与第5曲面交叉的部分,第4曲面在上述植毛面侧的上述颈部侧具有曲率中心,第5曲面在上述背面侧的上述把手部侧具有曲率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其中,
上述第1手指拿捏部形成为下述形状:在上述正面视角中,形成在上述第1曲面和上述第2曲面之间交叉部分的第1棱线向着上述颈部凸状弯曲,
上述第2手指拿捏部形成为下述形状:在背面视角中,形成在上述第4曲面和上述第5曲面之间交叉部分的第2棱线向着上述颈部侧凸状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在上述正面视角中,上述颈部在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上述把手体的材质为聚丙烯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上述把手体的至少一部分被软质树脂包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上述把手体的全长为110mm以上、170mm以下。
CN201880059583.1A 2017-09-13 2018-09-06 牙刷 Active CN111093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5906 2017-09-13
JP2017-175906 2017-09-13
PCT/JP2018/033018 WO2019054266A1 (ja) 2017-09-13 2018-09-06 歯ブラ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3430A CN111093430A (zh) 2020-05-01
CN111093430B true CN111093430B (zh) 2021-12-03

Family

ID=6572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583.1A Active CN111093430B (zh) 2017-09-13 2018-09-06 牙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54266A1 (zh)
KR (1) KR20200051640A (zh)
CN (1) CN111093430B (zh)
SG (1) SG11202002225WA (zh)
TW (1) TWI767054B (zh)
WO (1) WO201905426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6503A (en) * 1980-03-26 1981-10-24 Oriental Pharm Synth Chem Tooth brush
JPH10215949A (ja) * 1997-02-03 1998-08-18 Lion Corp 歯ブラシハンドル
JP2001299450A (ja) * 2000-04-27 2001-10-30 Lion Corp 歯ブラシ
JP2003275027A (ja) * 2002-03-22 2003-09-30 Sunstar Inc 歯ブラ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7591B2 (ja) 1993-11-22 2003-03-17 ジョンソン・エンド・ジョンソ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JP3088976B2 (ja) * 1997-09-10 2000-09-18 花王株式会社 乳幼児用歯ブラシ
JP5530776B2 (ja) * 2010-03-24 2014-06-25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6503A (en) * 1980-03-26 1981-10-24 Oriental Pharm Synth Chem Tooth brush
JPH10215949A (ja) * 1997-02-03 1998-08-18 Lion Corp 歯ブラシハンドル
JP2001299450A (ja) * 2000-04-27 2001-10-30 Lion Corp 歯ブラシ
JP2003275027A (ja) * 2002-03-22 2003-09-30 Sunstar Inc 歯ブラ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51640A (ko) 2020-05-13
CN111093430A (zh) 2020-05-01
TW201927205A (zh) 2019-07-16
JPWO2019054266A1 (ja) 2020-10-15
TWI767054B (zh) 2022-06-11
SG11202002225WA (en) 2020-04-29
WO2019054266A1 (ja)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9351B2 (ja) 歯ブラシ
JP5806922B2 (ja) 歯ブラシ
CN108697230B (zh) 牙刷
JP2008006281A (ja) 歯ブラシの柄
CN109890247B (zh) 牙刷
CN109890249B (zh) 牙刷
CN215603803U (zh) 牙刷
CN111297042B (zh) 牙刷
CN111093430B (zh) 牙刷
CN216438707U (zh) 牙刷
CN114025643B (zh) 牙刷
TWI840807B (zh) 牙刷
CN114025643A (zh) 牙刷
KR20210018187A (ko) 칫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45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