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5417U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5417U
CN216875417U CN202123151451.XU CN202123151451U CN216875417U CN 216875417 U CN216875417 U CN 216875417U CN 202123151451 U CN202123151451 U CN 202123151451U CN 216875417 U CN216875417 U CN 216875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soft
hard
grip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14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井良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5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5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specially shaped for holding by the hand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稳定的抓握感并且能够大范围变形而不是局部变形的牙刷。牙刷具有:头部,其位于长轴方向的前端侧且具有植毛面;握持部,其与头部相比配置在更靠向后端侧;以及颈部,其配置在头部与握持部之间。颈部和握持部分别具有硬质部和软质部,该硬质部由硬质树脂形成,该软质部由软质树脂形成且覆盖硬质部的至少一部分。颈部中,在该颈部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70%以上且颈部与握持部之间的整个边界位置,硬质部的整个周边被软质部覆盖。在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颈部中的软质部的长轴方向前端侧的端部位置设为A、位置A处的软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1、长轴方向的边界位置设为C、位置C处的软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2时,由S2/S1表示的值为4.5以上且6.0以下。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刷。
背景技术
在刷牙时,一般推荐刷扫中以轻巧的力,对每一颗牙齿仔细良好地刷洗。因此,优选使手柄体具有适度的弹力性(柔软性)。另一方面,牙刷的握持部若过度柔软,则力不能良好地传递,使用感差,因此要求能够牢固地抓握。
因此,采取了利用弹性高的硬质树脂、使颈部变细等赋予弹力的措施。另外,关于抓握,提出了如下的构造,通过在颈部或者握持部组合弹性体和硬质树脂,从而局部容易挠曲的构造。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具有如下规格的牙刷,通过在颈部与握持部之间的边界截面上组合弹性体,从而减轻刷扫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具有如下规格的牙刷,通过在头部与颈部之间的交界处具有球状构造、在颈部具有波纹构造,从而通过两处赋予变形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340189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从颈部到握持部之间通过1个部位或者2个部位变形的情况下,施加给握持部的力会局部地衰减,因此在刷扫时存在不适感,使用性不充分。另外,由于应力局部地集中,因此还存在断裂等强度不足、因长期使用而产生塑性变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以上的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稳定的抓握感并且能够大范围变形而不是局部变形的牙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有:头部,所述头部位于长轴方向的前端侧且具有植毛面;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头部相比配置在更靠向后端侧;以及颈部,所述颈部配置在所述头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所述颈部和所述握持部分别具有硬质部和软质部,该硬质部由硬质树脂形成,该软质部由软质树脂形成且覆盖所述硬质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颈部中,在该颈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的70%以上且该颈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的整个边界位置,所述硬质部的整个周边被所述软质部覆盖,在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颈部中所述软质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前端侧的端部位置设为A、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软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1、所述长轴方向的所述边界位置设为C、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软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2时,由S2/S1表示的值为4.5以上且6.0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位置处的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所述颈部的总截面积设为S3、所述硬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4时,由S3/S4表示的值为2.0以上且4.0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在与所述植毛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植毛面相对的正面侧具有手指拿捏部,所述截面中,所述手指拿捏部呈与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厚度方向的长度长的扁平形状。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观察的侧面视角中,所述手指拿捏部在所述正面侧具有凸形状的顶点,且具有从所述顶点起朝向所述后端侧、在所述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凹形状的弯曲面;在从所述正面侧观察的正面视角中,所述宽度方向的外形轮廓线之间的宽度在所述边界位置至所述手指拿捏部呈最大宽度的位置之间扩大;所述手指拿捏部的所述硬质部露出在所述正面侧;在超过所述边界位置至呈所述最大宽度的位置之间,在夹着所述手指拿捏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面,所述软质部覆盖所述硬质部。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部至少在所述厚度方向的、与所述正面侧相反一侧的背面侧,超出所述边界位置,向所述后端侧延伸。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颈部起朝向所述握持部的后端侧,依次配置有:所述软质部在整个周边覆盖所述硬质部的第一区域、所述软质部仅在所述侧面和所述背面侧覆盖所述硬质部的第二区域、以及所述软质部仅在所述背面侧覆盖所述硬质部的第三区域。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呈所述最大宽度的位置处的所述握持部在所述截面中具有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该第一面部面向所述正面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分别以所述第二面部与所述第一面部之间的交叉部为棱线,随着从所述交叉部分别移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着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正面侧相反一侧的背面侧倾斜,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棱线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从呈所述最大宽度的位置起向着后端侧逐渐变小之后,到所述握持部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之间又逐渐扩大。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面部彼此之间的交叉角度中,表示所述截面中所述硬质部所占范围的交叉角度在从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棱线彼此之间的距离呈最小的位置起向着所述握持部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逐渐变小。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截面中,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在与所述植毛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更靠向与所述植毛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A1、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更靠向与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A2,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截面中,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更靠向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背面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C1、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更靠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C2时,满足(C2/A2)/(C1/A1)>2.5的关系。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C2为2.7mm以上且4.0mm以下,所述厚度C1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厚度设为A1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厚度设为A12,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宽度设为A2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宽度设为A22,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厚度设为C1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厚度设为C12,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宽度设为C2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宽度设为C22时,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为0.95以上且1.15以下,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为0.70以上且0.90以下。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稳定的抓握感并且能够大范围变形而不是局部变形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示牙刷1的结构的侧面视图。
图2是从植毛面3a侧观察牙刷1的正面视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牙刷1的背面视图。
图4是位置A处的颈部4的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颈部4与握持部5之间的边界的位置C处的颈部4的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图。
图6是手指拿捏部50呈最大宽度的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图。
图7是在正面视角中第九曲线区域E9显示极小值的位置F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图。
图8是从一对棱线57为恒定宽度的部位的后端侧的端部起算握持部5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H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 牙刷
2 刷主体
3 头部
3a 植毛面
4 颈部
5 握持部
50 手指拿捏部
51 顶点
52 侧面(第二面部)
56 上表面(第一面部)
57 棱线
60、63、64、65 硬质部
70、73、74、75 软质部
C 位置(边界位置)
E2 弯曲面(第二曲线区域)
R1 第一区域
R2 第二区域
R3 第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牙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后述的头部3的设置有植毛面3a的一侧(与植毛面相对的一侧)设为牙刷1的正面侧,将头部3的植毛面3a所面对的一侧的相反侧设为牙刷1的背面侧。除此之外,将刷主体2延伸的方向设为长轴方向,将与植毛面3a平行且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牙刷1的宽度方向,将与植毛面3a正交的方向设为牙刷1的厚度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将在长轴方向上设置有头部3的一侧(头部侧)设为前端侧,将设置有握持部5的一侧(握持部侧)设为后端侧而适当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牙刷1的结构的侧面视图。
图2是从植毛面3a侧观察牙刷1的正面视图。此外,在图2中,省略刷部40的图示。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牙刷1的背面视图。在图2中,省略刷部40的图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备刷主体2和刷部40,该刷主体2由整体上形成为长条状的树脂成形体形成。作为牙刷1的全长,作为一例,为18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刷主体2具有:头部3,该头部位于前端侧且具有植毛面3a;握持部5,该握持部与头部3相比配置在更靠向后端侧;以及颈部4,该颈部配置在头部3与握持部5之间。牙刷1能够通过刷部40来清扫口腔内,该刷部具有植入于头部3的植毛面3a中的多个毛束(未图示)。
刷主体2分别具有: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硬质部60和由软质树脂形成的软质部70。硬质部60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硬质部60形成头部3、颈部4和握持部5的至少一部分。硬质部60包括:位于头部3的硬质部63、位于颈部4的硬质部64、以及位于握持部5的硬质部65。
软质部70在头部3、颈部4和握持部5中,分别覆盖硬质部60的至少一部分。软质部70包括:位于头部3的软质部73、位于颈部4的软质部74、以及位于握持部5的软质部75。
作为硬质树脂,作为一例,可列举弯曲弹性模量(JIS7171)为1000MPa以上且2800MPa以下的树脂,例如,考虑强度方面而优选使用聚丙烯(PP)树脂、聚缩醛(POM)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
作为软质树脂,更优选肖氏硬度A为30以上且80以下。作为软质树脂,可列举例如弹性体(例如,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聚)硅酮。
(刷主体的正面侧的外形轮廓线形状)
如图1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在侧面观察刷主体2时,在刷主体2的正面侧的外形轮廓线中,从头部3的后端侧朝向握持部5侧,具有:从头部3的植毛面3a起连续地在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直线区域L1;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一直线区域L1的后端起到凸形状的顶点51之间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一曲线区域E1;以及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顶点51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二曲线区域E2。另外,关于牙刷1,在侧面视角下的正面侧具有: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二曲线区域E2的后端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三曲线区域E3。
(刷主体的背面侧的外形轮廓线形状)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在侧面观察刷主体2时,在刷主体2的背面侧的外形轮廓线中,从头部3的后端侧起朝向握持部5侧,具有:从头部3的背面起连续地在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直线区域L2;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二直线区域L2的后端侧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四曲线区域E4;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四曲线区域E4的后端起到顶点51A之间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五曲线区域E5;以及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从顶点51A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六曲线区域E6。
(刷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外形轮廓线形状)
如图2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在正面观察刷主体2时,相对于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心且沿长轴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刷主体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外形轮廓线呈线对称地形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在图2中,下侧)的外形轮廓线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呈圆弧状延伸的曲线区域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将相对于外形轮廓线,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的情况称为内侧,将与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反侧的情况称为外侧。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在正面观察刷主体2时,在刷主体2的宽度方向的外形轮廓线中,具有:从头部3与颈部4之间的边界(详细情况后述说明)起到位置B之间在后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三直线区域L3;在外侧具有曲率中心、从位置B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七曲线区域E7;在内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七曲线区域E7的后端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八曲线区域E8;在外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八曲线区域E8的后端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九曲线区域E9;以及在内侧具有曲率中心、从第九曲线区域E9的后端起在后端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十曲线区域E10。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的颈部4从后述的与头部3之间的边界的位置J起到位置B之间以恒定的宽度延伸。即,位置B为,颈部4的宽度呈恒定的后端侧的端部的位置。
(头部)
头部3为通过多个毛束来刷扫口腔内的部分,如图2所示,呈大致长方体状,并且具有角部带有圆角的形状。头部3具有:在正面视角中4个顶部被曲线切角的大致四边形的平板状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3与颈部4之间的边界为,头部3的正面视角下的形状中的、形成颈部4侧的切角的曲线的终点,即,形成切角的曲线的弯曲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
头部3在正面侧具有植毛面3a。在植毛面3a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植毛孔6。植毛孔6的形状、孔径没有特别限定,在图2中作为一例,示出在正面视角下为圆形且具有相同直径的植毛孔6。关于植毛孔6,在与头部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对应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图2中,2个~4个)而得的列在长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列(在图2中为10列)。在植毛孔6中,分别植入有构成刷部40的毛束。
通过将多根刷毛(filament)束起并一折为二,在其间夹着被称为扁平线(flatplate)的金属制的防脱用具(未图示)并打入植毛孔6中,从而将毛束植入于各植毛孔6中。对于头部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正面侧的植毛面3a与背面侧的面形成相互平坦且平行的面。
头部3只要是容易在口腔内进行刷扫的形状、大小即可,对于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为下述形状:从其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另外,头部3可为从其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厚度逐渐变薄的锥形形状,或者可为头部3的背面侧的中央部隆起的具有圆角的形状。
头部3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7mm以上且16mm以下。该宽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则能够充分确保植设毛束的面积,该宽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
头部3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mm以上且33mm以下。头部3的长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则能够充分确保植设毛束的面积,该长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
头部3的整个区域中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优选为3.0mm以上且6.0mm以下。头部3的厚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头部3的强度。头部3的厚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则可以提高达到臼齿的深处的到达性,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头部3的背面侧的一部分中的硬质部63的一部分被软质部73覆盖。软质部73将从头部3的前端侧起超过中央的区域全面覆盖,将与该区域相比更靠向后端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局部地覆盖。软质部73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刮治器(scraper)73A和多个刮治器73B。刮治器73A为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扩展的V字形的肋拱(rib),在长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刮治器73B为线状的突起,散布配置。此外,上述刮治器73A和刮治器73B的形状为一例,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可为在头部3不设置刮治器73A和刮治器73B的结构。
(颈部)
颈部4是配置在握持部5与头部3之间、且将握持部5和头部3连结的部分。颈部4与握持部5之间的边界为正面视角中的第七曲线区域E7与第八曲线区域E8相交的位置C。即,其为下述位置:在外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七曲线区域E7与在内侧具有曲率中心的第八曲线区域E8相连时曲线方向的变化开始的位置。从头部3的前端起到位置C之间的长轴方向的距离优选为65mm以上且85mm以下。
关于颈部4,从与头部3之间的边界起朝向握持部5到位置B之间,在图2的正面视角中外形轮廓线由第三直线区域L3形成的区域为恒定的最小宽度。关于颈部4,外形轮廓线由第七曲线区域E7形成的从位置B起到位置C之间的区域的宽度从最小宽度开始逐渐变宽。作为颈部4的最小宽度,从使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mm以上且6.0mm以下。作为颈部4的最大宽度,从使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4.0mm以上且15.5mm以下。
关于颈部4,从与头部3之间的边界起朝向握持部5,在图1的侧面视角中,外形轮廓线由第一直线区域L1和第二直线区域L2形成的区域为恒定的最小厚度,外形轮廓线由第一曲线区域E1和第四曲线区域E4形成的到位置C之间的区域的厚度从最小厚度开始逐渐变宽。作为颈部4的最小厚度,从使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mm以上且6.0mm以下。作为颈部4的最大厚度,从使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9.0mm以上且12.5mm以下。
关于颈部4,从与长轴方向的颈部4的中央位置相比更靠向头部3侧的位置A起,在颈部4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70%以上且其与握持部5之间的整个边界位置即位置C,颈部4的硬质部64的整个周边被软质部74覆盖。位置A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优选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33~45mm。
位置A处的软质部74的截面积设为S1、位置C处的软质部74的截面积设为S2时,则由S2/S1表示的值优选为4.5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4.8以上且5.7以下,特别优选为5.1以上且5.5以下。另外,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4.8以上,特别优选为5.1以上。另外,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7以下,特别优选为5.5以下。在由S2/S1表示的值小于4.5的情况下,在接近握持部5的位置处,颈部4的变形有可能变得过小。在由S2/S1表示的值超过6.0的情况下,在接近握持部5的位置处,颈部4的变形有可能变得过大。另外,在接近头部3的位置处,颈部4的变形有可能变得过大。通过将由S2/S1表示的值设为4.5以上且6.0以下,能够使用作为加强材料的软质部74来控制弯曲容易度,以将变形的中心置于颈部4的前端侧,随着朝向握持部5侧而减小变形的程度。
另外,位置C处的颈部4的总截面积设为S3、硬质部64的截面积设为S4时,则由S3/S4表示的值优选为2.0以上且4.0以下,更优选为2.4以上且3.6以下,特别优选为2.7以上且3.3以下。另外,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4以上,特别优选为2.7以上。另外,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6以下,特别优选为3.3以下。在由S3/S4表示的值小于2.0的情况下,在接近握持部5的位置处,颈部4的变形有可能变得过小。在由S3/S4表示的值超过4.0的情况下,在接近握持部5的位置处,颈部4的变形有可能变得过大。
图4是位置A处的颈部4的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图。
图5是位置C处的颈部4的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在位置A处的截面中,将与硬质部64相比位于更靠向背面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设为A1,将与硬质部64相比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设为A2。
如图5所示,在位置C处的截面中,与硬质部64相比位于更靠向背面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设为C1、与硬质部64相比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设为C2时,则作为由(C2/A2)/(C1/A1)表示的值,优选超过2.5,更优选超过2.5且小于3.8,更优选为3.0以上且3.6以下,特别优选为3.2以上且3.4以下。另外,优选超过2.5,更优选为3.0以上,特别优选为3.2以上。另外,优选小于3.8,更优选为3.6以下,特别优选为3.4以下。在由(C2/A2)/(C1/A1)表示的值为3.8以上时,壁厚变得过厚,因此有可能在宽度方向上不容易变形。在由(C2/A2)/(C1/A1)表示的值为2.5以下的情况下,软质部74的宽度方向的壁厚薄,因此在宽度方向上容易变形。通过使由(C2/A2)/(C1/A1)表示的值超过2.5,从而可以抑制短轴(宽度)方向的变形。
作为由C1/A1表示的值,优选为0.9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上且1.15以下。作为由C2/A2表示的值,优选为2.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上且4.0以下。作为由C1-A1表示的值,优选为0mm以上且0.6mm以下。作为由C2-A2表示的值,优选为1.8mm以上且3.5mm以下。
作为厚度C1,优选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在厚度C1小于0.7mm的情况下,厚度方向的挠曲变大,存在接触感觉降低、抓握性劣化的可能性。在厚度C1超过1.5mm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对头部3的向背面侧的加压、变形性降低的可能性。通过将厚度C1设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能够维持相对于向背面侧的加压的变形性,并且提高接触感觉和抓握性。
作为厚度C2,优选为2.7mm以上且4.0mm以下。在厚度C2小于2.7mm的情况下,宽度方向的挠曲变大,存在接触感觉降低、抓握性劣化的可能性。在厚度C2超过4.0mm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对头部3的向背面侧的加压、宽度方向的变形性降低的可能性。通过将厚度C2设为2.7mm以上且4.0mm以下,能够维持宽度方向的变形性,并且提高接触感觉和抓握性。
作为颈部4中的硬质部64的最小宽度,优选为3.0mm以上且4.0mm以下。作为颈部4中的硬质部64的最大宽度,优选为7.0mm以上且8.5mm以下。
作为颈部4中的硬质部64的最小厚度,优选为3.0mm以上且4.0mm以下。作为颈部4中的硬质部64的最大厚度,优选为6.0mm以上且7.5mm以下。作为一例,作为位于颈部4的中途的、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37mm的位置处的颈部4的厚度,优选为3.3mm以上且3.5mm以下。作为一例,作为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56mm的位置处的颈部4的厚度,优选为4.2mm以上且4.5mm以下。作为一例,作为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77mm的位置处的颈部4的厚度,优选为8.7mm以上且8.9mm以下。通过使颈部4中的硬质部64的厚度处于上述的范围,从而成为整体容易从颈部4的中腹起挠曲的锥形形状。
如图4所示,将位置A处的颈部4的最大厚度设为A11,将硬质部64的最大厚度设为A12,将颈部4的最大宽度设为A21,将硬质部64的最大宽度设为A22。如图5所示,将位置C处的颈部4的最大厚度设为C11,将硬质部64的最大厚度设为C12,将颈部4的最大宽度设为C21,将硬质部64的最大宽度设为C22。
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优选为0.95以上且1.15以下,更优选为0.97以上且1.10以下,特别优选为1.00以上且1.05以下。另外,优选为0.95以上,更优选为0.97以上,特别优选为1.00以上。另外,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特别优选为1.05以下。在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小于0.95的情况下,挠曲变得过大,存在接触感觉降低、抓握性劣化的可能性。在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超过1.15的情况下,软质部74变得过薄而不容易在宽度方向上挠曲,存在柔软性降低的可能性。通过将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设为0.95以上且1.15以下,能够抑制柔软性的降低并且提高接触感觉和抓握性。
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优选为0.70以上且0.90以下,更优选为0.74以上且0.86以下,特别优选为0.77以上且0.83以下。另外,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74以上,特别优选为0.77以上。另外,优选为0.90以下,更优选为0.86以下,特别优选为0.83以下。在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小于0.70的情况下,挠曲变得过大,存在接触感觉降低、抓握性劣化的可能性。在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超过0.90的情况下,软质部74的厚度变化小,因此整体上刚直且不容易一体弯曲,存在柔软性也降低的可能性。通过将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设为0.70以上且0.90以下,能够抑制柔软性的降低并且提高接触感觉和抓握性。
作为由A12/A11表示的值,优选为0.6以上且0.8以下。作为由A22/A21表示的值,优选为0.6以上且0.8以下。作为由C12/C11表示的值,优选为0.6以上且0.9以下。作为由C22/C21表示的值,优选为0.4以上且0.6以下。
作为颈部4的变形量,在颈部4与握持部5之间的边界即位置C处固定,将200g的锤置于头部3的宽度方向和长轴方向的中央,并悬吊10秒时,头前端的分型线(parting line)位置变形6~9mm。
满足上述的值时,则颈部4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大致四边形、大致多边形、正圆形、椭圆形。
(握持部)
握持部5为使用者握持的部分,形成为长条柱状。
关于握持部5,从与颈部4之间的边界的位置C起朝向后端侧,到第八曲线区域E8显示极大值的位置D之间,在正面视角中握持部5的外形轮廓线的宽度逐渐变宽。在正面视角中,从表示第八曲线区域E8的极大值的位置D起,到第九曲线区域E9显示极小值的位置F之间,后端侧的外形轮廓线的宽度逐渐变窄。在正面视角中,从第九曲线区域E9显示极小值的位置F起,到第十曲线区域E10显示极大值的位置G之间,后端侧的外形轮廓线的宽度逐渐变宽。本实施方式的握持部5在第十曲线区域E10显示极大值的位置G处成为最大宽度。在正面视角中,从第十曲线区域E10显示极大值的位置G起到后端侧的端部之间,后端侧的外形轮廓线的宽度逐渐变窄。
关于握持部5,在图1的侧面视角中,从握持部5与颈部4之间的边界的位置C起,朝向后端侧,到第二曲线区域E2为极小值且握持部5呈最小厚度的位置E之间,在侧面视角中握持部5的外形轮廓线的厚度逐渐变小。
位置E优选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70~90mm。在侧面视角中,从第二曲线区域E2显示极小值的位置E起,到第三曲线区域E3和第六曲线区域E6显示极大值的位置H之间,后端侧的外形轮廓线的厚度逐渐变大。本实施方式的握持部5在位置H处成为最大厚度。从位置H起到后端侧的端部之间,后端侧的外形轮廓线的厚度逐渐变小。
关于握持部5,在正面侧,作为一例,具有供大拇指抵接的手指拿捏部50。在侧面视角中,手指拿捏部50形成于第二曲线区域E2,该第二曲线区域E2呈从顶点51起朝向后端侧到位置E之间朝向背面侧的凹形状的弯曲面。通过在手指拿捏部50设置凹形状的弯曲面,在向背面侧对手指拿捏部50加压时能够发挥柔软性。
通过手指拿捏部50具有凸状的顶点51和扁平形状,藉此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得在厚度方向上不会过度挠曲,并且能够将适度的柔软性传递给握持部5侧。
另外,通过设置凸状的顶点51,藉此能够将正面侧的软质部75的壁厚确保得多,在厚度方向上不会过度挠曲,并且将适度的柔软性传递给握持部5侧,由此能够朝向握持部5逐渐抑制颈部4的柔软性。
优选地,上述的位置D为手指拿捏部50呈最大宽度的位置,与顶点51相比位于更靠向后端侧。优选地,位置D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65~85mm。
图6是手指拿捏部50呈最大宽度的位置D处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为在正面侧具有直线的大致六边形状。握持部5具有:面向正面侧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面(第一面部)56;以及,侧面(第二面部)52,关于该侧面(第二面部)52,分别以其与上表面56之间的交叉部为棱线57,随着从交叉部分别移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向着背面侧倾斜。上面56为手指拿捏部50的手指拿捏面。
手指拿捏部50的截面形状呈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厚度方向的长度长的扁平形状。通过将手指拿捏部50的截面形状设为扁平形状,从而在对手指拿捏部50施加向背面侧的力时容易变形。通过将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设为扁平的大致六边形状,从而在厚度方向上容易挠曲。关于手指拿捏部50的截面形状,只要正面侧为平面,则可为四边形状等其他的形状。
颈部4的宽度恒定的后端侧的端部的位置B优选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45~65mm。作为位置B处的颈部4的宽度,优选为5.0~6.0mm。作为位置B处的硬质部6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优选为0.7~1.1mm。
作为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宽度,优选为13.5~16.0mm。作为位置D处的硬质部65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软质部75的厚度,优选为2.1~2.5mm。作为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优选为8.0~10.0mm。
位置B的颈部4的宽度与位置D的握持部5的宽度之比率优选为1:2.0~1:3.0。另外,位置B的颈部4中与硬质部64相比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外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与位置D的握持部5中与硬质部65相比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外侧的软质部75的厚度之比率优选为1:2.0~1:4.0。
优选地,相比于从位置B的颈部4的宽度起向位置D的握持部5的宽度的增加率,从与位置B的硬质部64起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外侧的软质部74的厚度起向位置D的握持部5中与硬质部65相比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外侧的软质部75的厚度的增加率较大。
通过在扁平形状的手指拿捏部50上按照上述范围设置软质部75,从而维持适度的柔软性,并且得到不会过度弯曲的效果。另外,通过伴随着宽度从位置B到位置D变大,增大软质部74和软质部75的宽度方向的厚度的增加比,从而能够对手指拿捏部50赋予一定的变形性。因此,在对背面侧加压而颈部弯曲时,头部3、颈部4和握持部5能够一体地变形。作为由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宽度/位置D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表示的值,优选为1.4以上且1.8以下。
在手指拿捏部50中,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上面56的硬质部65露出在正面侧,软质部75露出在夹着硬质部6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更详细地说,在超过与颈部4之间的边界位置C延伸至超过手指拿捏部50呈最大宽度的位置D的位置之间,在硬质部65的两侧的侧面52,软质部75覆盖侧面52。通过在手指拿捏部50的侧面52上还配置软质部75,能够保持宽度方向的弹力性。
另外,如图2所示,在手指拿捏部50中硬质部65为,以位置C的宽度方向中央为起点,随着朝向后端侧而宽度逐渐变宽的大致椭圆状。手指拿捏部50的后端部为如下的位置F:在硬质部65朝向后端侧扩展成大致椭圆状之后,与露出在正面侧的软质部75的后端侧端部相比,在更靠向后端侧逐渐变窄,然后变化为恒定的宽度的位置F。即,手指拿捏部50的后端部为位于正面侧的两股棱线相连的位置F。如上所述,位置F为第九曲线区域E9显示极小值的位置。
长轴方向的手指拿捏部50的开始位置为,硬质部65露出在正面侧的起点的位置。换言之,长轴方向的手指拿捏部50的开始位置为,在颈部4中软质部74覆盖整个周边的后端的位置。长轴方向的手指拿捏部50的开始位置为,与长轴方向的顶点51相同的位置C。此外,在规定位置C的正面视角中的第七曲线区域E7与第八曲线区域E8相交的位置不清楚的情况下,设为在侧面视角中在从握持部5起朝向颈部4的为凸出的棱线中位于最靠向颈部4侧的位置。手指拿捏部50的位置优选位于与颈部4与握持部5的边界位置C在后端侧相距0~30mm的区域。
关于手指拿捏部50(参照图2的正面视图),如图1的侧面视角所示,还形成于握持部5呈最小厚度的位置E,硬质部65薄,因此由软质部75平缓地覆盖,由此在保留弹力性的同时抑制弯曲。关于握持部5,在与手指拿捏部50相比更靠向后端侧的位置未设置软质部75,不会向正面侧弯曲,因此通过使软质部75露出在背面侧并设置成线状,从而与仅利用硬质部65形成握持部5的情况相比,具有厚度方向的柔软性。
位置E优选位于在长轴方向上与位置C在后端侧相距7~20mm的范围。作为由(位置E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位置C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表示的值,优选为0.4以上且0.7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上且0.6以下。作为位置C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作为一例,为10.5~12.5mm。作为位置E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作为一例,为6.0~7.5mm。
如图3所示,握持部5在手指拿捏部50的背面侧,作为一例,具有供食指抵接的手指拿捏部55。手指拿捏部55形成为大致椭圆状。手指拿捏部55由覆盖硬质部65并露出在背面侧的软质部75形成。在握持部5的背面侧,软质部75被硬质部65夹着,软质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与硬质部65同一面地露出并延伸到握持部5的后端侧的端部附近。
因此,关于刷主体2,从颈部4起朝向握持部5的后端侧,依次配置有:软质部74在整个周边覆盖硬质部64的第一区域R1;软质部75仅在侧面52和背面侧覆盖硬质部65的第二区域R2;以及软质部75仅在背面侧覆盖硬质部65的第三区域R3。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在长轴方向的整体上维持弹力性,以使得头部3、颈部4和握持部5描绘连续的一系列的弧。
作为由(位置E处的背面侧的软质部75的厚度)/(位置E处的握持部5的厚度)表示的值,优选为0.1以上且0.3以下。在上述的值小于0.1的情况下,柔软性有可能降低。在上述的值超过0.3的情况下,以位置E为起点向背面侧的弯曲有可能变得过大。通过将上述的值设为0.1以上且0.3以下,能够在位置E处对于向背面侧的力赋予适度的柔软性。作为位置E处的软质部75的厚度,作为一例,为1.0mm。
如图2所示,上面56与侧面52交叉的一对棱线57从位置D起随着朝向后端侧而逐渐接近,在位置F处变化为恒定的宽度。第九曲线区域E9在平面视角中在位置F处硬质部65缩进而显示极小值。通过在握持部5的正面侧设置棱线57,从而握持部5不容易挠曲,能够牢固地握持握持部5。另外,通过在握持部5中具有硬质部65在宽度方向上缩进的极小值,能够使握持部5保持柔软性。宽度方向的缩进(极小值)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优选相对于牙刷1的全长,位于与头部3的前端侧相距45~60%的位置。
优选地,位置D处的手指拿捏部55的最大宽度相对于位置F处的缩进的握持部5的最小宽度,为1.3~1.8倍。优选地,位置G处的握持部5的最大宽度相对于位置F处的缩进的握持部5的最小宽度,为1.3~1.8倍。作为一例,位置D处的手指拿捏部55的最大宽度为14.0~16.0mm。作为一例,位置F处的缩进的握持部5的最小宽度为9.0~11.0mm。作为一例,位置G处的握持部5的最大宽度为14.0~16.0mm。
优选地,位置F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为位置E处的握持部的厚度的1.2~1.6倍。优选地,位置G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为位置E处的握持部的厚度的1.5~2.3倍。另外,优选为(位置G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位置F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位置E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作为一例,位置F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为7.5~9.5mm。作为一例,位置G处的握持部的厚度为12.0~14.0mm。
一对棱线57为恒定宽度的部位(位置F)的前端侧的端部相对于牙刷1的全长,为与头部3的前端侧相距50~60%的位置,作为一例,为与头部3的前端侧相距95~120mm的位置,为与位置D相距5~10mm的位置。一对棱线57为恒定宽度的部位的后端侧的端部为与位置F相距80~90mm的位置。图7是位置F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位置F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为在正面侧具有顶点的大致五边形状。一对棱线57优选在位置F处相连成一根。一对棱线57从恒定宽度的部位的后端侧的端部起到握持部5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H之间,逐渐变宽。位置H为与头部3的前端侧相距160~190mm的位置,为与位置F在后端侧相距50~70mm的位置。
侧面52的宽度在位置F处为3~7mm。侧面52的宽度从位置F起向后端侧扩大,在位置H处为12~17mm。一对侧面52彼此之间以交叉角度θ交叉。交叉角度θ表示截面中硬质部65所占的范围。从一对棱线57彼此之间的距离呈最小的位置F起向着握持部5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H,交叉角度θ逐渐变小。优选地,在从握持部5的前端起向着后端侧的握持部5的全长的95%以下的区域中,交叉角度θ向着握持部5的后端侧逐渐变小。例如,在相对于牙刷1的全长190mm,在与头部3的前端相距179mm的位置处交叉角度θ为最小的情况下(179mm/190mm=94.2%的位置),在与该位置相比更靠向后端侧,在侧面视角中正面侧的外形轮廓线朝向背面侧带有圆角,因此不形成侧面52。
图8是位置H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位置H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为在正面侧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状。握持部5的截面从后端侧起朝向手指拿捏部50,依次变化为大致三角形状、大致五边形状和大致六边形状。由此,后端粗、中腹部细、刚直,在用手掌抓握(palm grip)进行握持时,能够牢固地用手的整个手掌稳定地握持。位置H处的握持部5的截面未必一定是大致三角形状。
通过交叉角度θ从位置F朝向位置H而逐渐变小,从而在握持部5中朝向后端侧抑制弹力性的效果变大。即,能够与正面侧的顶点的角度不同的大致三角形状的截面对应地使变形性不同。作为一例,位置F处的交叉角度θ优选为90~120°,位置H处的交叉角度θ优选为50~70°。
在上述结构的牙刷1中,颈部4在其长轴方向的长度的70%以上且其与握持部5之间的整个边界位置,硬质部60的整个周边被软质部70覆盖,通过将位置A处的软质部70的截面积S1与位置C处的软质部70的截面积S2的关系S2/S1所表示的值设为4.5以上且6.0以下,能够维持稳定的抓握感,并且能够大范围变形而不是局部变形。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明确。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能够在不变更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地实施。
(实施例1~7、比较例1~6)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下述[表1]、[表2]所示的规格,制作实施例1~7、比较例1~6的牙刷的样品。
各例的牙刷的各部位采用表1、表2所示的尺寸。刷主体的硬质树脂使用PP树脂,软质树脂使用热塑性弹性体(TPE)。
实施例2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宽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变大。实施例3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宽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变小。实施例4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厚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变大。实施例5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厚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变小。实施例6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采用在手指拿捏部的侧面不配置弹性体的结构。实施例7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采用在握持部的正面侧不具有棱线的结构。
比较例1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颈部中的弹性体的长轴方向的覆盖率变小。比较例2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宽度和全部厚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和厚度方向的厚度变大。比较例3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宽度和全部厚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和厚度方向的厚度变小。比较例4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使位置A和位置C处的全部厚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变小。比较例5的样品相对于比较例3的样品,使位置C处的全部宽度相同,使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的厚度进一步变小。比较例6的样品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采用不使用弹性体的结构。
[评价方法]
(1)力的控制容易度
[试验方法]
由开发负责人实施使用感评价(n=7),对各项目进行7级绝对评价,对于各项目将评价5分以上作为目标值。
<判定基准>
◎(double circle mark:双圆圈标记):平均分为6.0分以上
○(circle mark:圆圈标记):平均分为5.0分以上且小于6.0分
×(cross mark:交叉标记):平均分小于5.0分
(2)牙齿整体的清扫实感(对牙齿传递力的感觉)
由开发负责人实施使用感评价(n=7),对于各项目进行7级绝对评价,对于各项目将评价5分以上作为目标值。
<判定基准>
◎:平均分为6.0分以上
○:平均分为5.0分以上且小于6.0分
×:平均分小于5.0分
(3)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cushion)性的优良性)
由开发负责人实施使用感评价(n=7),对于各项目进行7级绝对评价,对于各项目将评价5分以上作为目标值。
<判定基准>
◎:平均分为6.0分以上
○:平均分为5.0分以上且小于6.0分
×:平均分小于5.0分
[表1]
Figure BDA0003412827720000181
[表2]
Figure BDA0003412827720000191
如[表1]、[表2]所示,在弹性体相对于颈部的长轴方向的整个周边覆盖率为70%以上,且关于位置A处的弹性体的截面积S1和位置C处的弹性体的截面积S2,由S2/S1表示的值为4.5以上且6.0以下的实施例1~7的样品中,在力的控制容易度、牙齿整体的清扫实感(对牙齿传递力的感觉)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中全部得到良好的评价。
并且,在关于边界位置C处的总截面积S3与硬质部的截面积S4,由S3/S4表示的值为2.0以上且4.0以下的实施例1~7的样品中,在力的控制容易度、牙齿整体的清扫实感(对牙齿传递力的感觉)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中全部得到良好的评价。
另外,关于在位置A处的截面中在厚度方向上位于背面侧的弹性体的厚度A1、相比于硬质部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弹性体的厚度A2、在位置C处的截面中在厚度方向上位于背面侧的弹性体的厚度C1、相比于硬质部位于更靠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弹性体的厚度C2,在满足(C2/A2)/(C1/A1)>2.5的关系的实施例1~7的样品中,在力的控制容易度、牙齿整体的清扫实感(对牙齿传递力的感觉)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中全部得到良好的评价。
关于位置A处的颈部的最大厚度A11和硬质部的最大厚度A12、位置A处的颈部的最大宽度A21和硬质部的最大宽度A22、位置C处的颈部的最大厚度C11和硬质部的最大厚度C12、位置C处的颈部的最大宽度C21和硬质部的最大宽度C22,在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为0.95以上且1.15以下的实施例1~3、6~7的样品中,在力的控制容易度、牙齿整体的清扫实感(对牙齿传递力的感觉)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中全部得到良好的评价。在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为0.70以上且0.90以下的实施例1、4~7的样品中,在力的控制容易度、牙齿整体的清扫实感(对牙齿传递力的感觉)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中全部得到良好的评价。
与此相对,在弹性体相对于颈部的长轴方向的整个周边覆盖率小于70%、不满足(C2/A2)/(C1/A1)>2.5的关系、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偏离0.70以上且0.90以下的范围的比较例1的样品中,关于力的控制容易度、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另外,在由截面积比S2/S1表示的值偏离4.5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由截面积比S3/S4表示的值偏离2.0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偏离0.95以上且1.15以下的范围、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偏离0.70以上且0.90以下的范围的比较例2的样品中,在全部的评价项目中均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在由截面积比S2/S1表示的值偏离4.5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偏离0.70以上且0.90以下的范围的比较例3的样品中,关于力的控制容易度、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在由截面积比S2/S1表示的值偏离4.5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偏离0.95以上且1.15以下的范围、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偏离0.70以上且0.90以下的范围的比较例4的样品中,关于力的控制容易度、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在由截面积比S2/S1表示的值偏离4.5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由截面积比S3/S4表示的值偏离2.0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偏离0.70以上且0.90以下的范围的比较例5的样品中,关于力的控制容易度、以及对牙龈的接触感觉的优良性(施加给牙龈的缓冲性的优良性),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在不具有弹性体的比较例6的样品中,在全部的评价项目中均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于该例。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各结构部件的诸形状、组合等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1)

1.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有:
头部,所述头部位于长轴方向的前端侧且具有植毛面;
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头部相比配置在更靠向后端侧;以及
颈部,所述颈部配置在所述头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
所述颈部和所述握持部分别具有硬质部和软质部,所述硬质部由硬质树脂形成,所述软质部由软质树脂形成且覆盖所述硬质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颈部中,在其所述长轴方向的长度的70%以上且其与所述握持部之间的整个边界位置,所述硬质部的整个周边被所述软质部覆盖,
在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颈部中所述软质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前端侧的端部位置设为A、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软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1、所述长轴方向的所述边界位置设为C、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软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2时,
由S2/S1表示的值为4.5以上且6.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位置处的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所述颈部的总截面积设为S3、所述硬质部的截面积设为S4时,
由S3/S4表示的值为2.0以上且4.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在与所述植毛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植毛面相对的正面侧具有手指拿捏部,
所述截面中,所述手指拿捏部呈与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厚度方向的长度长的扁平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观察的侧面视角中,所述手指拿捏部在所述正面侧具有凸形状的顶点,且具有从所述顶点起朝向所述后端侧、在所述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凹形状的弯曲面,
在从所述正面侧观察的正面视角中,所述宽度方向的外形轮廓线之间的宽度在所述边界位置至所述手指拿捏部呈最大宽度的位置之间扩大,
所述手指拿捏部的所述硬质部露出在所述正面侧,
在超过所述边界位置至呈所述最大宽度的位置之间,在夹着所述手指拿捏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面,所述软质部覆盖所述硬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质部至少在所述厚度方向的、与所述正面侧相反一侧的背面侧,超出所述边界位置,向所述后端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颈部起朝向所述握持部的后端侧,依次配置有:所述软质部在整个周边覆盖所述硬质部的第一区域、所述软质部仅在所述侧面和所述背面侧覆盖所述硬质部的第二区域以及所述软质部仅在所述背面侧覆盖所述硬质部的第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呈所述最大宽度的位置处的所述握持部在所述截面中具有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
所述第一面部面向所述正面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
分别以所述第二面部与所述第一面部之间的交叉部为棱线,随着从所述交叉部分别移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着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正面侧相反一侧的背面侧倾斜,
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棱线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从呈所述最大宽度的位置起向着后端侧逐渐变小之后,到所述握持部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之间又逐渐扩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二面部彼此之间的交叉角度中,表示所述截面中所述硬质部所占范围的交叉角度在从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棱线彼此之间的距离呈最小的位置起向着所述握持部的厚度呈最大的位置,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截面中,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在与所述植毛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更靠向与所述植毛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A1、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更靠向与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A2,
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截面中,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更靠向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背面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C1、与所述硬质部相比位于更靠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所述软质部的厚度设为C2时,
满足(C2/A2)/(C1/A1)>2.5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C2为2.7mm以上且4.0mm以下,
所述厚度C1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厚度设为A1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厚度设为A12,
所述位置A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宽度设为A2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宽度设为A22,
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厚度设为C1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厚度设为C12,
所述位置C处的、所述颈部的最大宽度设为C21、所述硬质部的最大宽度设为C22时,
由(C12/C11)/(A12/A11)表示的值为0.95以上且1.15以下,
由(C22/C21)/(A22/A21)表示的值为0.70以上且0.90以下。
CN202123151451.XU 2020-12-16 2021-12-15 牙刷 Active CN2168754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8534 2020-12-16
JP2020208534 2020-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5417U true CN21687541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05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1451.XU Active CN216875417U (zh) 2020-12-16 2021-12-15 牙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30770A1 (zh)
CN (1) CN216875417U (zh)
TW (1) TW202228549A (zh)
WO (1) WO20221307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7001227A2 (pt) * 2014-07-30 2017-11-28 Colgate Palmolive Co implemento de higiene oral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um implemento de higiene oral
CN107920654A (zh) * 2015-07-23 2018-04-17 高露洁-棕榄公司 口腔护理器具
JP7190872B2 (ja) * 2018-11-08 2022-12-16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30770A1 (zh) 2022-06-23
WO2022130770A1 (ja) 2022-06-23
TW202228549A (zh) 202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7230B (zh) 牙刷
CN110801097B (zh) 牙刷
CN113208262B (zh) 牙刷
CN109890247B (zh) 牙刷
KR102418459B1 (ko) 칫솔
CN216875417U (zh) 牙刷
CN114007464B (zh) 牙刷
CN114025643B (zh) 牙刷
CN216393352U (zh) 牙刷
CN218528014U (zh) 牙刷
CN216438707U (zh) 牙刷
CN216932264U (zh) 牙刷
CN111093430B (zh) 牙刷
WO2022137971A1 (ja) 歯ブラシ
CN114025642A (zh) 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