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8267A - 膠帶的貼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膠帶的貼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8267A
TW202208267A TW110139767A TW110139767A TW202208267A TW 202208267 A TW202208267 A TW 202208267A TW 110139767 A TW110139767 A TW 110139767A TW 110139767 A TW110139767 A TW 110139767A TW 202208267 A TW202208267 A TW 2022082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bonding
shaped member
belt
referenc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4023B (zh
Inventor
菊池一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8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4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402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2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4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from or with transvers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1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 B65H2301/5113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2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6Illumination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7Tapes
    • B65H2701/377Adhesive tape

Abstract

一種膠帶的貼合裝置,能自動進行膠帶的出頭。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供應部,供應在離型帶上貼合有膠帶的帶狀構件;貼合部,對貼合對象物貼合膠帶的與離型帶為相反側的貼合面;搬送部,將帶狀構件從供應部進給至貼合部;照明部,配置於帶狀構件的膠帶側,光軸朝對貼合部所設定的貼合基準位置,且相對於位於貼合基準位置的膠帶貼合面的垂線方向以預先設定角度斜交設置;攝像部,將光軸對準貼合基準位置,配置於帶狀構件的膠帶側,拍攝位於貼合基準位置的帶狀構件);及判定部,基於由攝像部所得的帶狀構件圖像,判定膠帶的切縫狀態良好與否。

Description

膠帶的貼合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膠帶的貼合裝置
在液晶顯示器、有機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t,EL)顯示器等平面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製造步驟中,需要在作為貼合對象物的基板上安裝電子零件。所述安裝例如利用以下方式進行:在設於基板的周緣上表面的端子部經由膠帶而暫時壓接電子零件後,施加熱和壓力進行正式壓接。
所貼合的電子零件例如是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晶片、帶式載體封裝(Tape Carrier Package,TCP)或膜上晶片(Chip On Film,COF)等。TCP是在薄膜狀的膜上搭載有IC等晶片的封裝。膠帶例如是將異方性導電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作為原材料,寬度為幾毫米且厚度為幾十微米左右的帶。ACF是含有金屬粒子的樹脂制的具有異方性導電性的膜。
這樣,細的膠帶是以貼附在離型帶上的帶狀構件的形式構成。帶狀構件是從卷盤(reel)送出並將膠帶壓接於基板後,僅將離型帶剝離並排出。
帶狀構件在因貼合作業而膠帶用完時,手動更換為新的帶狀構件。具體而言,操作員(operator)進行下述動作。首先,將膠帶用完的卷盤換成未使用的卷盤。並從換上的未使用卷盤中抽出新的帶狀構件。從所抽出的帶狀構件的前端剝下規定長度的膠帶,設置(setting)於貼合裝置。這樣將前端部分的膠帶剝下的原因在於防止下述情況:由於在比貼合作業位置更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膠帶附著於將帶狀構件(離型帶)從兩面夾持並搬送的搬送輥等,而導致帶狀構件發生搬送不良。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8638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如上文所述那樣更換帶狀構件時,為了確保對基板的貼合精度,而進行將膠帶的作為切縫的開頭部分(以下也簡稱為“前端”)對準規定位置的出頭作業。所述現有的出頭作業是操作員利用目測將帶狀構件一邊進給一邊與規定位置、例如貼合作業位置對位元的作業,從裝置的結構方面來看,也有時難以從膠帶側看到帶狀構件,導致帶狀構件的過度進給等,難以與規定位置對位。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所述那樣的問題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自動進行膠帶的出頭的膠帶的貼合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膠帶的貼合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供應部,供應在離型帶上貼合有膠帶的帶狀構件;貼合部,對貼合對象物貼合所述膠帶的貼合面,所述貼合面與所述離型帶為相反側;搬送部,將所述帶狀構件從所述供應部進給至所述貼合部;照明部,配置於所述帶狀構件的膠帶側,所述照明部的光軸朝向針對所述貼合部所設定的貼合基準位置,並且相對於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所述膠帶的所述貼合面的垂線方向以預先設定的角度斜交而設置;攝像部,將所述攝像部的光軸對準所述貼合基準位置,配置於所述帶狀構件的所述膠帶側,拍攝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所述帶狀構件;及判定部,基於由所述攝像部所得的所述帶狀構件的圖像,判定所述膠帶的切縫的狀態良好與否。
所述膠帶的貼合裝置也可包括:切斷部,具有設於所述供應部與所述貼合部之間的切割器,且將所述帶狀構件的所述膠帶切斷而形成成為所述切縫的半切線,並且所述搬送部以所述半切線來到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方式進給所述帶狀構件,所述攝像部拍攝包含所述半切線的所述帶狀構件,所述判定部根據由所述攝像部所得的所述圖像來偵測所述半切線,判定所述半切線的切斷面的形狀良好與否。
所述判定部也可判定所述偵測到的所述半切線是否在包含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容許範圍內。
所述膠帶的貼合裝置也可包括:搬送控制部,算出所述半切線與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距離,並且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為所述半切線偏離所述容許範圍時,所述搬送部基於由所述搬送控制部所算出的所述距離,以使所述半切線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方式進給所述帶狀構件。
也可為:所述貼合部將比所述半切線更靠下游側的所述膠帶貼合於所述貼合對象物,所述攝像部拍攝由所述貼合部進行貼合後的所述帶狀構件,所述判定部在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前後沿著所述膠帶的寬度方向設定有多個的區域內,判定有無所述膠帶,並基於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結果來判定所述膠帶的出頭良好與否。
所述判定部可將所述圖像灰階(gray scale)化,偵測所述切縫。
所述照明部可使所述光軸相對於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所述膠帶的所述貼合面的垂線方向傾斜60°~85°而設置。
所述照明部也可照射白色光或綠色光。
所述膠帶可設為異方性導電膜。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獲得一種能自動進行膠帶的出頭的膠帶的貼合裝置。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以下稱為實施方式)的一例進行具體說明。再者,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所用的帶狀構件2例如是將膠帶21貼合於離型帶22而成。膠帶21例如是異方性導電膜(ACF)。離型帶22是可從膠帶21剝離的帶,例如由聚醯亞胺(polyimide)等的樹脂膜所形成。通常使用的帶狀構件2的寬度為0.5 mm~3.5 mm左右。
[結構] 圖1是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1的概略結構圖。貼合裝置1是將帶狀構件2的膠帶21貼合於貼合對象物的裝置。貼合對象物例如是後述的打料板112或作為構成平面顯示器的構件的基板。
如圖1所示,貼合裝置1包括貼合部11、供應部12、回收部13、搬送部14、剝離部15、切斷部16、照明部17、攝像部18及控制部19。
[貼合部] 貼合部11對貼合對象物貼合帶狀構件2的膠帶21。貼合部11具有加壓頭110及平臺構件111。
加壓頭110利用未圖示的升降裝置而上下移動,由此對貼合對象物進行帶狀構件2的加熱、加壓。因此,加壓頭110中設有未圖示的加熱器,將與帶狀構件2的接觸面加熱至規定溫度。進而,加壓頭110的與帶狀構件2的接觸面上設有緩衝構件110a。此緩衝構件110a例如是由彈性體形成的片材,防止因加熱而軟化的膠帶21附著於加壓頭110。即,帶狀構件2中,膠帶21的與離型帶22為相反側的面成為與貼合對象物的貼合面。
平臺構件111是在利用加壓頭110在貼合對象物上將帶狀構件2加熱加壓時,從下方支撐貼合對象物的構件。平臺構件111在其上表面具有作為支撐貼合對象物的平坦面的支撐面111a。
載置於平臺構件111上的貼合對象物如上文所述,是打料板112或成為製品的基板。例如,打料板112供貼合膠帶21的開頭的不需要部分。此打料板112例如是金屬板,呈與基板同等的大小,配置於平臺構件111的支撐面111a上。再者,打料板112也可使用布帶或塑膠板等來代替金屬板。或者,也可設為在打料板112上利用貼合等而可更換布帶或塑膠板等。
在對貼合部11中進行膠帶21的貼合的貼合作業位置搬送帶狀構件2的搬送路徑上,設定有貼合基準位置10。貼合基準位置10是供帶狀構件2中的膠帶21的切縫20對位的基準位置,此處為帶狀構件2的搬送方向上的、加壓頭110的上游側端部的位置。膠帶21的切縫20例如是帶狀構件2中的膠帶21的開頭部分、由切斷部16所形成的後述的半切線(half-cut line)20b。
[供應部] 供應部12向貼合部11供應帶狀構件2。供應部12具有供應卷盤120、張力機構121及路徑輥122。供應卷盤120為捲繞帶狀構件2並藉由轉動而送出帶狀構件2的卷盤。
張力機構121對帶狀構件2賦予張力。張力機構121是以導引從供應卷盤120抽出的帶狀構件2的移動的方式,上下空開距離而配置的一對輥。其中一個輥是不上下移動的固定輥121a,另一個輥是可上下移動的可動輥121b。可動輥121b利用未圖示的升降機構而上下移動。即,沿著圖中塗黑的箭頭方向移動。
路徑輥122是改變來自張力機構121的帶狀構件2的搬送方向,而向切斷部16送出的輥。
[回收部] 回收部13將貼合部11中從貼合於貼合對象物的膠帶21剝離的離型帶22回收。回收部13具有回收卷盤130及路徑輥131。
回收卷盤130是將離型帶22卷取回收的卷盤。路徑輥131是改變來自貼合部11側的離型帶22的搬送方向,而向回收卷盤130送出的輥。
[搬送部] 搬送部14配置於貼合部11與回收部13之間,將帶狀構件2從供應部12經由貼合部11進給至回收部13。搬送部14具有一對進給輥140及未圖示的進給用馬達。一對進給輥140夾持離型帶22,藉由輥的轉動使帶狀構件2從供應卷盤120側向回收卷盤130側移動。進給用馬達是使進給輥140轉動的驅動源。進給用馬達的旋轉軸與進給輥140連結,藉由所述馬達的驅動而旋轉軸繞此軸旋轉,由此使進給輥140繞旋轉軸轉動。
再者,從供應卷盤120送出的帶狀構件2經由張力機構121的兩個輥121a、輥121b、路徑輥122、路徑輥131而到達回收卷盤130的路徑是帶狀構件2的搬送路徑。另外,為了說明各部的位置關係,相對地將供應部12側稱為帶狀構件2的上游側,將回收部13側也稱為帶狀構件2的下游側。另外,相對於貼合基準位置10而將帶狀構件2的下游側稱為前,將帶狀構件2的上游側也稱為後。
[剝離部] 剝離部15從貼合於貼合對象物的膠帶21剝離離型帶22。剝離部15具有剝離棒150、剝離棒151。剝離棒150、剝離棒151例如為圓棒,是與離型帶22接觸的構件。剝離棒150與離型帶22的表面、即膠帶21側的面接觸,剝離棒151與離型帶22的背面接觸。剝離棒150、剝離棒151利用未圖示的移動機構,如圖1所示那樣,以接觸離型帶22的狀態從貼合部11的下游側水平移動至上游側(圖1中點線的箭頭方向),由此從壓接於貼合對象物的膠帶21剝離離型帶22。
[切斷部] 切斷部16將帶狀構件2的膠帶21切斷。此切斷部16也可進一步以不切斷離型帶22的程度在離型帶22中切入切口。以下,將這樣切斷膠帶21的情況稱為半切,將由切斷部16在膠帶21中形成的線稱為半切線20b。
切斷部16設於供應部12與貼合部11之間,具有切割器160及支承(backup)構件161。切割器160是與膠帶21接觸並切斷的構件,設於供應部12與貼合部11之間。切割器160利用未圖示的升降機構,其前端的刀相對於支承構件161接觸或遠離。切割器160的前端的刀在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上延伸。支承構件161為長方體形狀的塊。所述支承構件161在塊的下表面,具有與切割器160之間夾持帶狀構件2且在水平方向上與離型帶22接觸的平坦面161a。再者,本實施方式中,以切割器160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距離比貼合於基板的膠帶21的長度更短的方式,設定切斷部16的位置。
[照明部] 照明部17在貼合基準位置10的附近,配置於帶狀構件2的膠帶21側。具體而言,照明部17配置於帶狀構件2的下方,從膠帶21側照亮帶狀構件2。
照明部17是使其光軸朝向貼合基準位置10,並且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垂線斜交而設置。所述垂線是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面而正交的直線,更具體而言,相對於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帶狀構件2中膠帶21的所述貼合面而正交的直線。在將帶狀構件2相對於貼合基準位置10水平地搬送時,垂線也可設為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垂直線。照明部17的光軸較佳為相對於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膠帶21的貼合面的垂線方向而傾斜60°~85°。照明部17既可設於帶狀構件2的上游側,也可設於帶狀構件2的下游側。照明部17例如能使用照射可見光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中宜使用白色光或綠色光的LED。再者,所謂照明部17的光軸朝向貼合基準位置10,是指將照明部17朝向貼合基準位置10而配置,在圖1所示的位置,光軸也可與貼合基準位置10完全未交叉。
[攝像部] 攝像部18在貼合基準位置10拍攝帶狀構件2。攝像部18例如是相機(camera)。攝像部18將光軸對準貼合基準位置10,配置於帶狀構件2的膠帶21側,在由照明部17從膠帶21側將帶狀構件2照亮的狀態下,拍攝帶狀構件2。具體而言,攝像部18配置於帶狀構件2的下方且貼合基準位置10的正下方,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2正交。即,攝像部18的拍攝範圍中包含貼合基準位置10,當利用帶狀構件2的進給而膠帶21的切縫20進入所述拍攝範圍時,攝像部18拍攝包含切縫20的帶狀構件2。再者,攝像部18的光軸也可相對於帶狀構件2而不正交。例如,攝像部18的光軸也可從帶狀構件2的搬送方向觀看,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垂線以15°左右斜交。再者,攝像部18中,光軸也無需與貼合基準位置10完全一致,只要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帶狀構件2的所需部分進入拍攝範圍即可。
[控制部] 控制部19是總括控制貼合裝置1的各部的控制裝置。控制部19例如可由專用的電子電路或按規定程式動作的電腦(computer)等構成。即,關於貼合部11、張力機構121、搬送部14、剝離部15、切斷部16、照明部17、攝像部18的控制等,將其控制內容程式設計,並由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或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處理裝置執行。
圖2是控制部19的功能方塊圖。如圖2所示,控制部19具有貼合控制部190、張力機構控制部191、剝離控制部192、切斷控制部193、照明控制部194、攝像控制部195、判定部196及搬送控制部197。
貼合控制部190控制設於貼合部11的加熱器及升降裝置,使加熱器加熱加壓頭110,使升降裝置對經加熱的加壓頭110進行升降。張力機構控制部191控制設於張力機構121的升降機構,使可動輥121b上下移動,由此對帶狀構件2賦予張力。
剝離控制部192控制設於剝離部15的移動機構,使剝離棒150、剝離棒151水平移動,由此將壓接於打料板112的膠帶21從離型帶22剝離。切斷控制部193控制設於切斷部16的升降機構,使切割器160升降。
照明控制部194控制照明部17的點亮、熄滅。攝像控制部195控制攝像部18的攝像。
判定部196基於由攝像部18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判定膠帶21的切縫20的位置良好與否或切斷面良好與否等的狀態良好與否。判定部196將帶狀構件2的圖像灰階化,偵測膠帶21的切縫20的位置。然後,判定部196判定所偵測到的切縫20是否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容許範圍內。當切縫20在容許範圍內時判定為良好,當切縫20在容許範圍外時判定為不良。再者,所謂灰階化,例如是指將圖像的亮度轉換成與所述亮度相應的多階畫素值,典型而言為使用畫素值0(黑)~畫素值255(白)的256灰階的轉換。
判定部196基於由攝像部18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偵測作為切縫20的半切線20b,並判定其切斷面的形狀良好與否。半切線20b的切斷面的形狀為從膠帶21側觀看帶狀構件2時的由切割器160所形成的切口的形狀。關於半切線20b,例如在以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的畫素值大(亮)的一直線狀而檢測出時判定為良好,在畫素值大的部分並非一直線狀而傾斜時,或者成為蜿蜒或缺損等的凹凸時,判定為不良。
另外,判定部196基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前後區域有無膠帶21,來判定膠帶21的出頭良好與否。所謂膠帶21的出頭,是指設置新的供應卷盤120,並將可貼合於成為製品的基板的開頭的膠帶21的前端所形成的半切線20b,對位於包含貼合基準位置10的規定範圍內。所述規定範圍是將半切線20b對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所容許的範圍。判定部196也可將貼合基準位置10前後的各區域進一步分為多個小區域來判定有無膠帶21。
搬送控制部197在由判定部196判定為切縫20的位置不良時,算出膠帶21的切縫20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距離(偏移)。即,當切縫20的位置不良時,切縫20的位置相對於貼合基準位置10而以容許範圍以上偏移,因此需要以切縫20的位置成為容許範圍內的方式修正帶狀構件2的位置。因此,搬送控制部197基於攝像部18的拍攝圖像而算出貼合基準位置10與切縫20的位置的距離,並基於所算出的距離而生成使進給用馬達驅動的控制信號。即,所述控制信號為用於將帶狀構件2以算出的距離進給以使半切線20b來到貼合基準位置10的信號,而輸出給進給用馬達。
[動作] 對具有所述構成的膠帶21的貼合裝置1的動作進行說明。
[膠帶的出頭動作]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1的膠帶21的出頭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再者,作為前提,將新的供應卷盤120設置於供應部12,將帶狀構件2從供應卷盤120抽出,經由張力機構121、路徑輥122、剝離部15、路徑輥131及進給輥140而捲繞至回收卷盤130。另外,所述帶狀構件2的膠帶21是在捲繞之前,由操作員剝離下游側,且使膠帶21的作為切縫20的開頭部分20a位於比攝像部18、即貼合基準位置10更靠上游側。即,在比所述開頭部分20a更靠下游側將膠帶21剝離,離型帶22的表面露出。關於膠帶21的開頭部分20a的形狀,由於由操作員進行剝離,因而為任意形狀。例如,有時為與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平行的線,有時為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而傾斜的線,也有時為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而以山谷形狀蜿蜒的線或凹凸的線。
另外,在平臺構件111的支撐面111a上,預先載置有打料板112。
如圖3所示,利用照明控制部194將照明部17點亮,包含貼合基準位置10而將帶狀構件2照亮(步驟S01)。如圖4的(a)所示,利用搬送部14將帶狀構件2以規定間距逐次進給(步驟S02),利用攝像部18及判定部196判定膠帶21的開頭部分20a(切縫20)的位置良好與否(步驟S03)。即,攝像部18在由搬送部14進給帶狀構件2時,以包含貼合基準位置10的拍攝範圍拍攝帶狀構件2,判定部196將由攝像部18獲得的圖像灰階化,如圖4的(b)所示,根據其濃淡差來判定包含貼合基準位置10的規定範圍R1內是否包含膠帶21的開頭部分20a。有膠帶21的部分變暗,無膠帶21的部分變亮,亮暗的交界成為開頭部分20a。規定範圍R1例如為設定於拍攝範圍內的檢查區。
搬送部14的進給間距是與規定範圍R1的帶狀構件2的搬送方向的長度相同或較其更短的間隔。若判定部196未偵測到開頭部分20a(步驟S03的否(NO)),則回到步驟S02,重複步驟S02及步驟S03直到偵測到開頭部分20a為止。
當由判定部196偵測到開頭部分20a時(步驟S03的是(YES)),在使帶狀構件2停止於偵測到開頭部分20a的位置的狀態下,利用切斷控制部193使切割器160上升,將帶狀構件2半切(步驟S04),如圖4的(c)所示,將膠帶21切斷而形成作為切縫20的半切線20b。然後,由搬送部14將帶狀構件2以切斷部16(切割器160)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距離進給(步驟S05)。然後,由攝像部18拍攝帶狀構件2,由判定部196偵測有無半切線20b(步驟S06)。當未偵測到半切線20b時(步驟S06的否(NO)),回到步驟S04。
當偵測到半切線20b時(步驟S06的是(YES)),如圖4的(d)所示,由判定部196判定所偵測到的半切線20b是否在包含貼合基準位置10的容許範圍內(步驟S07)。當半切線20b不在容許範圍內時(步驟S07的否(NO)),進行帶狀構件2的進給修正。即,搬送控制部197基於在規定範圍R1內識別出的半切線20b的位置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位置,算出半切線20b與貼合基準位置10之間的距離(步驟S08),利用搬送部14將帶狀構件2以所算出的距離進給,以使半切線20b來到貼合基準位置10(步驟S09),回到步驟S07。
當半切線20b在容許範圍內時(步驟S07的是(YES)),膠帶21的從開頭部分20a到半切線20b的部分位於加壓頭110與打料板112之間。在此狀態下,利用預先經加熱的加壓頭110將帶狀構件2下壓,將比半切線20b更靠下游側的不需要的膠帶21在打料板112上打料(步驟S10,參照圖4的(e))。即,利用貼合控制部190使預先經加熱的加壓頭110下降,將從開頭部分20a到半切線20b的不需要的膠帶21貼合於打料板112,使加壓頭110上升。然後,利用剝離控制部192使剝離棒150、剝離棒151水平移動至貼合部11側,使離型帶22從壓接於打料板112的膠帶21剝離(步驟S11)。
剝離離型帶22後,利用攝像部18拍攝帶狀構件2(步驟S12)。再者,此時帶狀構件2並非進給,因而殘留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上游側的膠帶21的切縫20的位置保持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而未改變。判定部196將由攝像部18所得的圖像灰階化,如圖4的(f1)、圖4的(f2)所示,於在貼合基準位置10的前後分別設定各3處而合計6處的作為檢查區的小區域R11~小區域R16中,分別判定有無膠帶21(步驟S13)。前後3處的小區域R11、小區域R12、小區域R13及小區域R14、小區域R15、小區域R16是以在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上並排配置的方式預先設定。關於有無所述膠帶21的判定,例如在各小區域R11~小區域R16內,當成為規定畫素值以上的畫素點(pixel)的比率為規定比率以上時,換言之小於規定畫素值的畫素點的比率小於規定比率時,判定為所述小區域R11~小區域R16內無膠帶21,當成為規定畫素值以上的畫素點的比率小於規定比率時,換言之小於規定畫素值的畫素點的比率成為規定比率以上時,判定為所述小區域R11~小區域R16內有膠帶21。由此,判定部196判斷將不需要的膠帶21剝離後殘留於上游側的膠帶21的前端(半切線20b)的狀態(形狀)良好與否,由此判定出頭良好與否。
判定部196如圖4的(f1)所示,當判定為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前(下游側)的小區域R14~小區域R16的至少任一個中有膠帶21時(步驟S14的否(NO)),視為出頭不良而回到步驟S04。再者,此時想到的是不需要的膠帶21的剝離時一部分膠帶21未剝離而殘留於離型帶22,而發生剝離不良。
另一方面,如圖4的(f2)所示,當判定為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前(下游側)的小區域R14~小區域R16的任一個中無膠帶21時(步驟S14的是(YES)),且判定為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後(上游側)的小區域R11~小區域R13的至少任一個中無膠帶21時(步驟S15的否(NO)),視為出頭不良而回到步驟S04。此時,想到的是在不需要的膠帶21的剝離時,作為開頭的膠帶21的上游側的膠帶21的前端一部分一起剝離。關於其原因,想到的是由切割器160進行的半切不良,而半切線20b中不需要的膠帶21與開頭的膠帶21的一部分相連。
另外,如圖4的(g)所示,當判定為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前(下游側)的小區域R14~小區域R16的任一個中無膠帶21時(步驟S14的是(YES)),且判定為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後(上游側)的各小區域R11~小區域R13的任一個中有膠帶21時(步驟S15的是(YES)),判定為出頭完成而結束。
再者,也想到反復出現下述情況,即:因步驟S06、步驟S14或步驟S15的否(NO)判定而回到步驟S04,在下一次的步驟S06、步驟S14或步驟S15中再次成為否(NO)判定。此種情況下,也可將判定重複次數的步驟設定在步驟S06或步驟S14之前,當設定次數重複時,作為錯誤(error)而中斷出頭動作,藉由警報(alarm)等向操作員告知異常。此種情況下,想到的是由所述切割器160進行的半切不良為一個原因。因此,控制部19也可藉由警報來提示執行清掃或更換切割器160的維護(maintenance)作業。
[作用] 使用圖5的(a)~圖8(b),一方面示出比較例一方面對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1的作用進行說明。
(照明部的傾斜) 圖5的(a)是表示比較例的貼合裝置中帶狀構件2的拍攝狀況的截面圖。圖5的(b)是由比較例的貼合裝置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其中,將針對所述圖像的各位置的畫素值的圖表重疊在圖像上進行記載。畫素值是以將黑設為0、將255設為白的256灰階表示。
如圖5的(a)所示,在攝像部18的內部設有半反射鏡M,照明L的光軸朝向半反射鏡M,照明L的光經半反射鏡M反射,照明L的光以與攝像部18的光軸平行的同軸光的形式從相對於帶狀構件2而垂直的方向入射。
如圖5的(b)所示,膠帶21與離型帶22的畫素值幾乎未獲得差。因此,難以偵測膠帶21的切縫20。
得知若僅這樣設置照明L,則難以偵測膠帶21的切縫20。
圖6的(a)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1中帶狀構件2的拍攝狀況的截面圖。圖6的(b)是由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1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其中,將針對所述圖像的各位置的畫素值的圖表重疊在圖像上進行記載。畫素值是以將黑設為0、將255設為白的256灰階來表示。
如圖6的(a)所示,照明部17的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垂線而斜交,攝像部18的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2而正交。利用這樣構成,如圖6的(b)所示,膠帶21與離型帶22的畫素值產生大的差,有膠帶21的部位與無膠帶21的部位的對比度變明顯。推測這是由離型帶22的表面的微細凹凸的形狀、與膠帶21所含有的微細金屬微粒子的形狀所引起。即,膠帶21的金屬粒子為大致球形,來自照明部17的入射光無論是同軸還是斜交,進入攝像部18的擴散光的量均不會大幅改變。相對於此,離型帶22的表面凹凸隨機,因此推測,藉由使來自照明部17的入射光斜交而進入攝像部18的擴散光的量增大。例如,圖6將照明部17的光軸與帶狀構件2的垂線斜交的角度θ設定為75°,而有膠帶21的部位的畫素值成為97左右,無膠帶21的部位的畫素值成為157左右。這樣濃淡差成為50以上,從而能穩定地偵測膠帶21的切縫20。
因此,發明人等進行了研究照明部17的光軸的角度與進入攝像部18的光量的關係的實驗。圖7表示照明部17的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垂線的傾斜角度θ、與所述角度時的膠帶21的切縫20的偵測結果。再者,偵測結果為使用清和光學製作所製造的白色LED(型號:SBR-15-50W)作為照明部17,使用歐姆龍(Omron)公司製造的相機(型號:FZ-S)作為攝像部18,將帶狀構件2與攝像部18的距離設為100 mm所得的結果。另外,關於作為拍攝對象的帶狀構件2,使用膠帶21的切縫20與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平行地設置的帶狀構件2。
如圖7所示,將傾斜角度θ變更為30°、45°、60°、75°、85°、90°來嘗試偵測切縫20。其結果,30°、45°、90°的情況下,無法良好地偵測切縫20。另一方面,當傾斜角度θ為60°、75°、85°時,能良好地偵測切縫20。即,有膠帶21的部位、與無膠帶21的部位的畫素值差大至50以上,有無膠帶21的偵測的判定精度提高。
這樣,藉由傾斜角度θ設定為60°~85°,能在膠帶21的開頭部分的偵測、形成於膠帶21的半切線20b的偵測、及貼合基準位置10的前後有無膠帶21的偵測中,共同提高有無膠帶21的判定精度。
(帶狀構件的進給修正) 對帶狀構件2的進給修正進行說明。如上所述,切斷部16與貼合基準位置10之間的距離是預先決定,形成半切線20b後,利用搬送部14及搬送控制部197將帶狀構件2以所述距離進給,由此半切線20b來到貼合基準位置10。
但是,實際上有時因產生進給用馬達或進給輥140的旋轉誤差或帶狀構件2的伸縮等,而導致帶狀構件2的進給量產生誤差。關於帶狀構件2的伸縮,帶狀構件2的寬度越細,則在一定的張力下越容易伸長,而且越容易卡在各輥等上。因此,帶狀構件2有時會對於每個品種產生固有的伸長。若這樣帶狀構件2的進給量產生誤差,則膠帶21的進給方向的貼附誤差變大。
因此,本實施方式中,利用攝像部18及判定部196來判定半切線20b是否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容許範圍內,當半切線20b偏離規定範圍時,利用搬送控制部197算出膠帶21的半切線20b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距離,設定利用搬送部14將帶狀構件2以所述距離進給以使半切線20b來到貼合基準位置10的修正量。後述的貼合動作時,以加上所述修正量的進給量將帶狀構件2進給至貼合基準位置10。
即,如圖8(a)所示,當利用帶狀構件2的進給而半切線20b向貼合基準位置10的近前偏移時,將帶狀構件2以偏移的距離D1向貼合部11側進給。另一方面,如圖8(b)所示,當利用帶狀構件2的進給而半切線20b越過貼合基準位置10偏移時,將帶狀構件2以向切斷部16側返回的方式以偏移的距離D2進給。
這樣,偵測半切線20b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偏移,並以消除所述偏移的方式修正帶狀構件2的進給,因此能準確地進行膠帶21的出頭,其結果,能對設於貼合部11的基板準確地貼合膠帶21。
[貼合動作] 圖9是表示貼合裝置1的膠帶21對基板的貼合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0是表示貼合裝置1的貼合動作的圖。
作為前提,如圖10(a)所示,使膠帶21的切縫20(半切線20b)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完成膠帶21的出頭。即,切割器160在出頭動作的過程中已檢查,成為切縫20的半切線20b利用切斷部16而以與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正常地形成。另外,在比切縫20更靠下游側未殘留膠帶21,膠帶21並未附著於進給輥140等與帶狀構件2接觸的構件,能防止帶狀構件2發生搬送不良。
另外,在平臺構件111的支撐面111a上,代替打料板112而載置有例如作為構成平面顯示器的構件的製品用的基板300。再者,在基板300上要以所需長度貼合膠帶21。此處,為了方便起見,設為在基板300的整個搬送方向上貼合膠帶21,且切斷部16與貼合基準位置10之間的距離與基板300的長度及加壓頭111的長度相等。
如圖10(b)所示,首先利用切斷部16將帶狀構件2半切(步驟S21)。然後,如圖10(c)所示,利用搬送部14將帶狀構件2以切割器160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距離進給(步驟S22)。利用所述進給,步驟S21中形成的半切線20b與貼合基準位置10一致。然後,使平臺構件111移動,使基板300的供貼合膠帶21的緣部位於帶狀構件2下。然後,使預先經加熱的加壓頭110下降,利用加壓頭110與平臺構件111夾持基板300及帶狀構件2並壓接,將帶狀構件2的膠帶21貼合於基板300上(步驟S23)。然後,使加壓頭110上升,使剝離部15水平移動至貼合部11側,由此如圖10(d)所示,將離型帶22從貼合於基板300的膠帶21剝離(步驟S24),使剝離部15回到原本的位置。
然後,要在未貼合膠帶21的基板300上貼合膠帶21時(步驟S25的是(YES)),將平臺構件111上的已貼合的基板更換為未貼合膠帶21的新的基板300,回到步驟S21。
另一方面,無需在未貼合膠帶21的基板300上貼合膠帶21時(步驟S25的否(NO)),結束。再者,在進給帶狀構件2的步驟S22中,可進行與所述步驟S06~步驟S09同樣的帶狀構件2的進給修正。
[效果] 實施方式的膠帶21的貼合裝置1包括:供應部12,供應在離型帶22上貼合有膠帶21的帶狀構件2;貼合部11,對貼合對象物貼合膠帶21的與離型帶22為相反側的貼合面;搬送部14,將帶狀構件2從供應部12進給至貼合部11;照明部17,配置於帶狀構件2的膠帶21側,光軸朝向針對貼合部11所設定的貼合基準位置10,並且相對於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膠帶21的貼合面的垂線方向以預先設定的角度斜交而設置;攝像部18,將光軸對準貼合基準位置10,配置於帶狀構件2的膠帶21側,拍攝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帶狀構件2;及判定部196,基於由攝像部18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判定膠帶的切縫20的狀態良好與否。 由此,能自動識別膠帶21的切縫20,因此能自動進行膠帶21的出頭而不手動進行膠帶21的出頭。即,如所述比較例那樣以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2正交的方式設有照明部L的情況下,帶狀構件2的圖像變得不清晰,難以偵測切縫20。相對於此,根據本發明人等的努力研究,獲得了下述見解,即:藉由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垂線斜交而設置照明部17,帶狀構件2的圖像的對比度變明顯。根據基於所述見解的本實施方式,能自動進行膠帶21的出頭。
實施方式的膠帶21的貼合裝置1包括切斷部16,所述切斷部16具有設於供應部12與貼合部11之間的切割器160,且將帶狀構件2的膠帶21切斷而形成成為切縫20的半切線20b,並且搬送部14以半切線20b來到貼合基準位置10的方式進給帶狀構件2,攝像部18拍攝包含半切線20b的帶狀構件2,判定部196根據由攝像部18所得的圖像來偵測半切線20b,判定半切線20b的切斷面的形狀良好與否。
由此,能管理切割器160的消耗。即,當判定為半切線20b不良時,想到的是切割器160的刀消耗。此時,例如能對控制部19連接顯示器等顯示裝置或揚聲器(speaker)等告知部件,在畫面上或藉由聲音提示操作員更換切割器160。
判定部196判定所偵測到的半切線20b是否在貼合基準位置10的容許範圍。
由此,能提高半切線對貼合基準位置10的對位精度。
實施方式的膠帶21的貼合裝置1包括搬送控制部197,此搬送控制部197算出半切線20b與貼合基準位置10的距離,並且當由判定部196判定為半切線20b偏離容許範圍時,搬送部14基於由搬送控制部197所算出的距離,以半切線20b位於貼合基準位置10的方式進給帶狀構件2。
由此,能提高膠帶21的出頭的精度,能提高帶狀構件2的行進方向上膠帶21對成為貼合對象物的基板的貼合位置精度。
貼合部11將比半切線20b更靠下游側的膠帶21貼合於貼合對象物,具體而言貼合於打料板112,攝像部18拍攝由貼合部11進行貼合後的帶狀構件2,判定部196在貼合基準位置10的前後沿著膠帶21的寬度方向設定有多個的區域內,判定有無膠帶21,並基於其判定結果來判定膠帶21的出頭良好與否。
由此,能設為在貼合基準位置10前未殘留膠帶21且在貼合基準位置10後有膠帶21的狀態,能準確地進行膠帶21的出頭。另外,能防止位於比貼合部11更靠下游的搬送部14等的輥上捲入離型帶22上殘留的膠帶21而引起的帶狀構件2的搬送不良。
判定部196將圖像灰階化,偵測切縫20。由此,不僅能準確地偵測有無切縫20,而且也能準確地偵測切縫20良好與否。例如,當切縫20為半切線20b時,想到下述情況,即:因切割器160的刀尖污染或刀鈍化等而導致實際上膠帶21未被完全切斷,膠帶21以比原本的厚度更薄的厚度局部地殘留,半切線20b看起來為點線狀。若對所述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則有時誤偵測為正常地形成半切線20b。即,殘留的膠帶21的厚度薄,因此當所述膠帶21部分的畫素值相對於二值化閾值而為無膠帶21側時,偵測到半切線20b良好。即便此種狀況下,藉由將圖像灰階化,能偵測半切線20b上的膠帶21未從圖像中消失而殘留,從而能偵測到是半切線20b不良。
照明部17是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2的垂線傾斜60°~85°而設置。由此,能使由攝像部18及判定部196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的對比度更明顯,能準確地偵測切縫20。
照明部17照射白色光或綠色光。由此,能使由攝像部18及判定部196所得的帶狀構件2的圖像的對比度更明顯,能準確地偵測切縫20。
尤其在白色光或綠色光的照明部17及膠帶21為異方性導電膜時,對比度更明顯,切縫20的偵測精度提高,結果能提高出頭的精度。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也包含下述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另外,本發明也包含將所述實施方式及下述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全部或任一個組合的形態。進而,也可在不偏離發明範圍的範圍內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各種省略或替換、變更,其變形也包含在本發明中。
所述實施方式中,照明部17相對於貼合基準位置10而設於帶狀構件2的上游側,但也可如圖11所示,設於帶狀構件2的下游側。此時,在膠帶21的打料後,膠帶21的切縫20b的截面在照明部17側露出,由此將所述截面直接照亮,帶狀構件2的圖像的對比度變明顯。雖不限定於以下的機制,但想到其原因在於,經切縫20b的端面或膠帶21內的金屬粒子反射的光,在比切縫20b更靠下游側的離型帶22也發生反射而進入攝像部18,在切縫20b附近反射的光接收量增大。
另外,所述實施方式中,由搬送部14來進行帶狀構件2的進給量的修正,但也可另設置使貼合部11移動的移動機構,並利用此移動機構使貼合部11移動,由此將貼合基準位置10與半切線20b對位。
所述實施方式中,將貼合基準位置10設定為與加壓頭110的上游側的端部一致的位置,但也可設定為其他位置,例如比加壓頭110的上游側的端部更靠上游側的位置。
所述實施方式中,在將新的帶狀構件2設置於貼合裝置1的時刻,將成為膠帶21的開頭部分的切縫20設為由操作員所形成的任意形狀,但也可在設置時刻,與帶狀構件2的寬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切縫20。此時,膠帶21的出頭動作只要為所述步驟S01~步驟S03便可。
1:膠帶的貼合裝置 2:帶狀構件 10:貼合基準位置 11:貼合部 12:供應部 13:回收部 14:搬送部 15:剝離部 16:切斷部 17:照明部 18:攝像部 19:控制部 20:膠帶的切縫 20a:膠帶的開頭部分 20b:半切線 21:膠帶 22:離型帶 110:加壓頭 110a:緩衝構件 111:平臺構件 111a:支撐面 112:打料板 120:供應卷盤 121:張力機構 121a:固定輥 121b:可動輥 122:路徑輥 130:回收卷盤 131:路徑輥 140:進給輥 150、151:剝離棒 160:切割器 161:支承構件 161a:平坦面 190:貼合控制部 191:張力機構控制部 192:剝離控制部 193:切斷控制部 194:照明控制部 195:攝像控制部 196:判定部 197:搬送控制部 300:基板 D1、D2:距離 M:半反射鏡 L:照明 R1:規定範圍 R11~R16:小區域 S01~S15、S21~S25:步驟 θ:傾斜角度
圖1是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的概略結構圖。 圖2是控制部的功能方塊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的膠帶的出頭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4的(a)是表示帶狀構件的進給的圖。圖4的(b)是用於說明膠帶的開頭部分的圖。圖4的(c)是表示半切線的形成的圖。圖4的(d)是用於說明半切線的位置良好與否判定的圖。圖4的(e)是用於說明膠帶的打料的圖。圖4的(f1)是表示判定為在比貼合基準位置更靠下游側有膠帶,從而判定為不良的形態的圖。圖4的(f2)是表示判定為在比貼合基準位置更靠上游側為無膠帶,從而判定為不良的形態的圖。圖4的(g)是表示判定為在比貼合基準位置更靠下游側無膠帶,且在比貼合基準位置更靠上游側有膠帶,從而判定為良好的形態的圖。 圖5的(a)是表示比較例的貼合裝置中帶狀構件的拍攝狀況的截面圖。圖5的(b)是由比較例的貼合裝置所得的帶狀構件的圖像。 圖6的(a)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中帶狀構件的拍攝狀況的截面圖。圖6的(b)是由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所得的帶狀構件的圖像。 圖7表示照明部的光軸相對於帶狀構件的垂線的傾斜角度θ、與所述角度時的膠帶的切縫的偵測結果。 圖8(a)是表示半切線向貼合基準位置的近前偏移時的帶狀構件的進給修正的示意圖。圖8(b)是表示半切線越過貼合基準位置而偏移時的、帶狀構件的進給修正的示意圖。 圖9是表示貼合裝置的膠帶對基板的貼合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0(a)~圖10(d)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的貼合動作的圖。圖10(a)表示膠帶的出頭完成且設置有基板的狀態。圖10(b)表示經半切的狀態。圖10(c)表示帶狀構件經進給的狀態。圖10(d)表示將膠帶貼合於基板且離型帶經剝離的狀態。 圖11是用於說明另一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的照明部的配置形態的示意圖。
1:膠帶的貼合裝置
2:帶狀構件
10:貼合基準位置
11:貼合部
12:供應部
13:回收部
14:搬送部
15:剝離部
16:切斷部
17:照明部
18:攝像部
19:控制部
20:膠帶的切縫
20b:半切線
21:膠帶
22:離型帶
110:加壓頭
110a:緩衝構件
111:平臺構件
111a:支撐面
112:打料板
120:供應卷盤
121:張力機構
121a:固定輥
121b:可動輥
122:路徑輥
130:回收卷盤
131:路徑輥
140:進給輥
150、151:剝離棒
160:切割器
161:支承構件
161a:平坦面
θ:傾斜角度

Claims (7)

  1. 一種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 供應部,供應在離型帶上貼合有膠帶的帶狀構件; 貼合部,對貼合對象物貼合所述膠帶的貼合面,所述貼合面與所述離型帶為相反側; 搬送部,將所述帶狀構件從所述供應部進給至所述貼合部; 攝像部,配置於所述帶狀構件的所述膠帶側,拍攝位於針對所述貼合部所設定的貼合基準位置的所述帶狀構件;及 判定部,基於由所述攝像部所得的所述帶狀構件的圖像,判定所述膠帶的切縫的狀態良好與否,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前後沿著所述膠帶的寬度方向設定有多個的區域內,判定有無所述膠帶,並基於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結果來判定所述膠帶的切縫的良好與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 搬送控制部,算出所述膠帶的切縫與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距離,並且 當由所述判定部判定為所述膠帶的切縫的位置偏離包含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容許範圍時,所述搬送部基於由所述搬送控制部所算出的所述距離,以使所述膠帶的切縫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方式進給所述帶狀構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 切斷部,具有設於所述供應部與所述貼合部之間的切割器,且將所述帶狀構件的所述膠帶切斷而形成成為所述切縫的半切線,並且 所述搬送部以所述半切線來到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方式進給所述帶狀構件, 所述攝像部拍攝包含所述半切線的所述帶狀構件, 所述判定部根據由所述攝像部所得的所述圖像來偵測所述半切線,判定所述半切線的切斷面的形狀良好與否。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膠帶的貼合裝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偵測到的所述半切線是否在包含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容許範圍。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 搬送控制部,算出所述半切線與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距離,並且 當由所述判定部判定為所述半切線偏離所述容許範圍時,所述搬送部基於由所述搬送控制部所算出的所述距離,以使所述半切線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方式進給所述帶狀構件。
  6. 如請求項3項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膠帶的貼合裝置,其中 所述貼合部將較所述半切線更靠下游側的所述膠帶貼合於所述貼合對象物, 所述攝像部拍攝由所述貼合部進行貼合後的所述帶狀構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 照明部,配置於所述帶狀構件的所述膠帶側,所述照明部的光軸朝向所述貼合基準位置,並且相對於位於所述貼合基準位置的所述膠帶的所述貼合面的垂線方向以預先設定的角度斜交而設置。
TW110139767A 2018-03-29 2019-03-28 膠帶的貼合裝置 TWI804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3716 2018-03-29
JP2018063716A JP7131938B2 (ja) 2018-03-29 2018-03-29 粘着テープの貼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8267A true TW202208267A (zh) 2022-03-01
TWI804023B TWI804023B (zh) 2023-06-01

Family

ID=6811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9767A TWI804023B (zh) 2018-03-29 2019-03-28 膠帶的貼合裝置
TW108110898A TWI746954B (zh) 2018-03-29 2019-03-28 膠帶的貼合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898A TWI746954B (zh) 2018-03-29 2019-03-28 膠帶的貼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3) JP7131938B2 (zh)
KR (3) KR102214899B1 (zh)
CN (2) CN110316604B (zh)
TW (2) TWI8040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1049B (zh) * 2021-07-19 2023-06-02 武义聚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贴胶机
CN113996599B (zh) * 2021-09-30 2023-07-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脏污粘结清理机构、产品脏污清理及检测装置
CN116062536A (zh) * 2023-02-07 2023-05-05 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胶贴装组件、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0422A (ja) * 1997-03-21 1998-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異方性導電材の貼付け装置および貼付け方法
KR100292057B1 (ko) * 1998-09-30 2001-11-30 전주범 이방성전도필름의가압착장치및그이방성전도필름의절단장치
JP2000221140A (ja) * 1999-02-02 2000-08-11 Canon Inc Acfテープ貼り付け検査方法
JP2001021333A (ja) * 1999-07-08 2001-01-26 Seiko Epson Corp 異方性導電シートの貼り付け品質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368394A (ja) * 2001-06-08 2002-12-20 Canon Inc 異方性導電膜と回路基板の位置合わせ装置、位置合わせ方法、および異方性導電膜の供給装置
JP3714322B2 (ja) * 2002-12-03 2005-11-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材の貼付け装置および貼付け方法
JP4504211B2 (ja) * 2005-01-27 2010-07-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貼付方法
JP2007030085A (ja) * 2005-07-25 2007-02-0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粘着フィルム切出装置、配線接続装置、粘着フィルム切出方法、配線接続方法及び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508084B2 (ja) * 2005-11-10 2010-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接着テープ貼付検査方法
JP2008213150A (ja) * 2007-02-28 2008-09-18 Fujifilm Corp 感光性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08126376A1 (ja) * 2007-03-30 2008-10-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作業装置、粘着テープ貼付装置およびテープ部材の追加方法
JP5010493B2 (ja) * 2008-02-05 2012-08-29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接着フィルムの転着方法
JP5190024B2 (ja) * 2009-05-27 2013-04-2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Acf貼付装置およ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装置
JP2011007695A (ja) * 2009-06-26 2011-01-13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貼付状態検出装置
JP4769341B2 (ja) * 2009-07-03 2011-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貼り付け装置およびテープ貼り付け方法
CN102192909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深圳市先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的激光切割质量检测系统
JP6040417B2 (ja) * 2012-05-31 2016-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Acf貼着装置及びacf貼着方法
JP6122311B2 (ja) * 2013-02-28 2017-04-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切断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片切断装置
KR101879378B1 (ko) 2016-03-30 2018-07-1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절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792366B2 (ja) * 2016-07-22 2020-1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604B (zh) 2021-07-30
JP2022176189A (ja) 2022-11-25
KR102214899B1 (ko) 2021-02-10
KR20210016009A (ko) 2021-02-10
JP7131938B2 (ja) 2022-09-06
JP2024036396A (ja) 2024-03-15
JP2019172327A (ja) 2019-10-10
KR20190114762A (ko) 2019-10-10
TWI746954B (zh) 2021-11-21
KR20210134273A (ko) 2021-11-09
CN113511547A (zh) 2021-10-19
CN113511547B (zh) 2023-10-20
TW201942992A (zh) 2019-11-01
TWI804023B (zh) 2023-06-01
KR102365982B1 (ko) 2022-02-23
CN110316604A (zh) 2019-10-11
JP7427055B2 (ja)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5982B1 (ko) 점착 테이프의 접착 장치
JP4370341B2 (ja) Acf貼り付け装置
CN108430167B (zh) 电子零件的安装装置和显示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JP2011199056A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KR20090032951A (ko) 감광성 적층체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JP5424976B2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JP5021394B2 (ja) Acf貼付け装置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装置
JP3939159B2 (ja) テープ部材の貼着状態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テープ部材貼着装置
JP7175647B2 (ja) 粘着テープの貼着装置及び粘着テープの貼着方法
KR20040107440A (ko) 전자부품 실장용 필름 캐리어 테이프의 검사장치 및검사방법
JP2006210592A (ja) テープ貼付方法
JP5325669B2 (ja) Acf貼着装置
JP2020107739A (ja) シート状粘着材の貼付け方法およびシート状粘着材の貼付け装置
JP2012227194A (ja) Fpdモジュール組立装置及び時間認識方法
CN114698364A (zh) 部件压接装置以及部件压接方法
JP4660178B2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
CN115249618A (zh) Acf贴附装置以及acf贴附方法
JP2020107740A (ja) シート状粘着材の切断方法およびシート状粘着材の切断装置
JP4249570B2 (ja) テープ貼付方法
JP2021024745A (ja) 剥離装置
CN111383984A (zh) 片状粘合材料的粘贴方法和片状粘合材料的粘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