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0276A - 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0276A
TW202140276A TW110100603A TW110100603A TW202140276A TW 202140276 A TW202140276 A TW 202140276A TW 110100603 A TW110100603 A TW 110100603A TW 110100603 A TW110100603 A TW 110100603A TW 202140276 A TW202140276 A TW 2021402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icarboxylic acid
film
retardation
retarda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0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田善也
亀井慎一
増田永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阪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阪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阪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0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027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5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31Specific parts for the modulation of light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4Invariable transmission
    • B32B17/10458Polarization selective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24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polyam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5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7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7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6Organic displays, e.g.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12Biaxial compensa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相位差膜,其係將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以及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予以組合而形成者。前述聚酯系樹脂可含有具有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前述聚酯系樹脂可包含選自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之單元之茀二羧酸單元(A1)、以及含有下述式(2)所表示之單元之茀二醇單元(B1)的至少1種構成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1-0001-1
式中,R1、R2表示取代基,k、m表示0至8的整數,X1a、X1b、X2a、X2b表示烴基,A1a、A1b表示伸烷基,n1、n2表示0以上的整數。
前述相位差膜兼具高的相位差顯現性與反波長色散性。

Description

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於電視或智慧型手機等所安裝之圖像顯示裝置中,因應其種類等而使用有各種相位差膜。
例如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半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觸控面板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中,為了控制偏光狀態並顯示圖像或是吸收反射光並確保觀看性,而使用:以使偏光板的吸收軸相對於1/4波長板的慢軸成為45°的角度之方式貼合1/4波長板與偏光板(直線偏光板)所形成之圓偏光板。尤其,有機EL顯示器由於不僅在智慧型手機中,就連在電視中的採用亦逐漸增加,故從防止外光反射並提高觀看性及對比之必要性來看,在廣波段中波長色散性優異之圓偏光板的重要度亦增加。詳細而言,於有機EL顯示器中,藉由利用圓偏光板吸收反射光而抑制漏光,可防止藍色的著色而提升觀看性,並且亦可防止伴隨前述著色而來之黑顯示不足,所以亦可提升對比。因此,於圓偏光板不具有在可見光的廣波段中相位差幾乎成為1/4波長之顯示反波長色散性之相位差膜(廣波段1/4波長板)之情形時,特定波長的反射光會漏光,而有觀看性或對比降低之疑慮。
一般的高分子大多是顯示波長愈長相位差愈小之順波長色散性、或是相位差不太有變化之平坦色散性,而顯示波長愈長相位差愈大之反波長色散性之高分子則有限。就顯示此種反波長色散性之高分子的膜而言,已開發出含有具有使主鏈的芳香環與側鏈的芳香環呈正交之卡多結構(cardo structure)(亦即9,9-雙苯基茀骨架)之結構單元、以及具有異山梨醇環或環己烷環之結構單元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或共聚合聚酯等聚酯系樹脂膜,並且係採用於圓偏光板中(專利文獻1至3)。
另一方面,於大型的液晶顯示裝置(LCD),尤其是液晶電視中,亦要求顯示反波長色散性之相位差膜。於垂直配向方式(VA-LCD)及平面轉換方式(IPS-LCD)的2種方式中,液晶電視是以正面對比高且上下左右的視角極寬廣之VA-LCD為主流。於此VA方式中,由於難以確保在斜向之對比高的視角,所以將相位差膜設置在液晶單元與被配置於其上下方之各偏光板之間來確保前述在斜向的視角。
於VA-LCD用相位差膜中,從在可見光的全區域中進行相位差的補償(或視角的補償)之觀點來看,反波長色散性極為重要,尤其被視為能有效地抑制伴隨視角變化而來之色調變化之色偏移。此種VA-LCD用相位差膜的材料係利用一種可藉由添加劑來賦予反波長色散性之乙酸丙酸纖維素(CAP)。
然而,近年來,液晶面板採用以簡易包裝運送至電視機製造商之開放單元的方式增多,於運送中會發生由於CAP的吸濕而引起圖像顯示機能不良之問題。因此,採用環狀烯烴系共聚物(COP)來取代吸水性高的CAP之情形增多,但COP為平坦色散性而無法有效地抑制色偏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342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3136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8-151627號公報
近年來,為了追求顯示器的薄型化或輕量化,對於相位差膜亦要求薄膜化,惟由於相位差與膜的厚度係成比例,故為了保持期望的相位差並且薄膜化,必須將雙折射調整為較高。專利文獻1至3所記載之顯示反波長色散性之膜雖藉由單軸延伸來顯現相位差,但任一者之固有雙折射(或相位差顯現性)皆小,故為了成形為薄膜,若不嚴格化延伸條件來提高配向雙折射,則難以得到期望的相位差。然而,此等高分子主要是以含有卡多結構及異山梨醇環或環己烷環等環結構之僵固的結構所形成,所以膜具有脆性並容易因延伸而破裂,就嚴格化延伸條件仍有極限。尤其是藉由延伸條件較單軸延伸更嚴格之雙軸延伸來調整相位差之VA-LCD用相位差膜的成形,乃極為困難。
此外,即使可藉由延伸來成形為薄膜,但由於具有脆性,故機械強度不足而有難以處理之疑慮,並且在嚴格的延伸條件下會由於殘留應力而導致膜的收縮,耐環境可靠度(耐熱性及耐水性(耐濕性)以及對於熱或水分之尺寸穩定性及相位差穩定性)亦有降低之疑慮。因此,無法簡便或有效率地製造薄型且高品質之相位差膜。
再者,一般而言,高的相位差與反波長色散性係有成為取捨(trade off)關係之傾向。亦即,具有反波長色散性之膜會隨著嚴格化延伸條件而相位差變高,但波長色散特性容易從反色散往順色散(或正色散)的方向變化。因此,並不容易藉由延伸條件來同時滿足期望的相位差及反波長色散性。尤其是具有反波長色散性之膜,通常如前述般而為相位差顯現性低,所以變得更難以兼具相位差與反波長色散性。
因此,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兼具高的相位差顯現性與反波長色散性(面內相位差Ro的反波長色散性)之新穎的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本發明人等係為了達成前述課題而進行精心探討,結果發現到在將於單獨膜時之配向雙折射為負且顯示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以及於單獨膜時之配向雙折射為正且顯示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予以組合來形成相位差膜時,會顯示出高的相位差顯現性及反波長色散性,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揭示之相位差膜含有: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以及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
前述聚酯系樹脂可含有具有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前述聚酯系樹脂可含有選自茀二羧酸單元(A1)及茀二醇單元(B1)的至少1種構成單元作為前述具有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前述茀二羧酸單元(A1)可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前述茀二醇單元(B1)可含有下述式(2)所表示之二醇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05-4
式中,R1表示取代基,k表示0至8的整數,X1a及X1b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05-5
式中,R2表示取代基,m表示0至8的整數,X2a及X2b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A1a及A1b分別獨立地表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n1及n2表示0以上的整數。
前述茀二醇單元(B1)可含有下述式(2A)所表示之二醇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05-6
式中,Z1a及Z1b分別獨立地表示芳烴環,R3a及R3b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p1及p2分別獨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數,R2、m、A1a及A1b、n1及n2分別與前述式(2)中所述者相同。
前述聚酯系樹脂可含有下述式(3)所表示之(聚)烷二醇單元(B2)。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06-7
式中,A2表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q表示1以上的整數。
關於前述聚酯系樹脂,於前述式(1)中,X1a及X1b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
於前述式(2A)中,Z1a及Z1b可為C6-12芳烴環,R3a及R3b可為C1-4烷基或C6-10芳基,p1及p2可為0至2的整數,A1a及A1b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n1及n2可為0至2的整數,
於前述式(3)中,A2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q可為1至4的整數。
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06-8
式中,Y1表示直接鍵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R4a及R4b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
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來自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二羧酸單元)。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於前述式(4)中,Y1為C1-4伸烷基,R4a及R4b為C1-4烷基,r1及r2為0或1之二胺單元;以及來自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4-16烷-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二羧酸單元)。
於前述相位差膜中,聚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與聚醯胺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之差可為0至20℃左右。前述相位差膜可為包含含有聚酯系樹脂之第1層與含有聚醯胺系樹脂之第2層之積層膜。前述相位差膜可為於前述第1層的雙面積層有前述第2層之3層構造的積層膜,較佳可為於前述第2層的雙面積層有前述第1層之3層構造的積層膜。於前述相位差膜中,前述第1層的總厚度與前述第2層的總厚度之比例可為前者/後者=1/1至10/1左右。前述相位差膜的厚度可為20至70μm左右。
前述相位差膜可為單軸延伸膜。前述相位差膜可為相對於膜長度方向而在斜向延伸後所成之單軸延伸膜,膜面內的慢軸與膜長度方向所形成之角度可為40至50°左右。前述相位差膜在將於波長λnm之面內相位差作為Ro(λ)時,Ro(550)可為100至160nm左右,Ro(450)/Ro(550)可約為0.7以上且未達1。前述相位差膜可為1/4波長板。
此外,前述相位差膜可為雙軸延伸膜。前述相位差膜之膜面內的慢軸相對於膜長度方向可大致垂直,例如可為85至95°左右。前述相位差膜在將於波長λnm之面內相位差作為Ro(λ)且將厚度方向相位差作為Rth(λ)時,Ro(550)可為30至50nm左右,Ro(450)/Ro(550)可約為0.7以上且未達1,Rth(589)可為 120至140nm左右。前述相位差膜可為垂直配向方式液晶顯示器用的光學補償膜。
本揭示亦包括:包含前述相位差膜之偏光板,以及包含此偏光板之圖像顯示裝置。前述圖像顯示裝置可為有機EL顯示器或垂直配向方式液晶顯示器。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配向雙折射(或配向雙折射性)及固有雙折射為「正」,係意指於高分子的配向膜(或單軸延伸膜)面內,配向方向(或延伸方向)的折射率顯示大於垂直於前述配向方向之方向的折射率之值之性質,所謂為「負」,係意指配向方向的折射率小於垂直於前述配向方向之方向的折射率之性質。
此外,關於波長色散性,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順波長色散性」或「順色散(或正色散)」,係意指面內相位差Ro的絕對值會隨著波長變長而變小之性質,尤其是意指於測定溫度20℃之Ro(450)/Ro(550)大於1.05;所謂「反波長色散性」或「反色散」,係意指面內相位差Ro的絕對值會隨著波長變長而變大之性質,尤其是意指於測定溫度20℃之Ro(450)/Ro(550)未達1;所謂「平坦色散性(或平坦色散)」,係意指面內相位差Ro的絕對值幾乎不會因波長的變化而改變之性質,尤其是意指於測定溫度20℃之Ro(450)/Ro(550)為1至1.05。
此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二醇單元」或「來自二醇成分之構成單元」,係意指從所對應之二醇成分的2個羥基中除去2個氫原子後而成之單元(或2價基),「二醇成分」(包含作為二醇成分而例示之化合物)有時係以與所對應之「二醇單元」為同義之方式來使用。
同樣的,所謂「二羧酸單元」或「來自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係意指從所對應之二羧酸的2個羧基中除去2個OH(亦即羥基)後而成之單元(或2價基),「二羧酸成分」(包含作為二羧酸成分而例示之化合物)有時係以與所對應之「二羧酸單元」為同義之方式來使用。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二羧酸成分」,是以除了包含二羧酸之外還包含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例如二羧酸低級烷酯、二羧醯鹵、二羧酸酐等)之涵義來使用。前述二羧酸低級烷酯,例如可列舉出甲酯、乙酯、第三丁酯等C1-4烷酯等。前述二羧醯鹵例如可列舉出二羧醯氯、二羧醯溴等。另外,「酯形成性衍生物」亦可為單酯(半酯)或二酯。
此外,「二胺單元」或「來自二胺成分之構成單元」係意指從所對應之二胺的2個胺基中各自除去1個氫原子後而成之單元(或2價基),「二胺成分」(包含作為二胺成分而例示之化合物)有時係以與所對應之「二胺單元」為同義之方式來使用。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有時以C1、C6、C10等來表示取代基之碳原子的數目。例如碳數為1之烷基係以「C1烷基」來表示,碳數為6至10之芳基係以「C6-10芳基」來表示。
由於本揭示之相位差膜是將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以及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予以組合而形成,所以可兼具高的相位差顯現性與優異的(或適當的)反波長色散性。因此,即使形成為薄膜,亦能夠形成容易保持期望的相位差且薄度、相位差及反波長色散性的均衡優異之相位差膜。此外,即使在 相對溫和的延伸條件下亦容易顯現相位差,所以成形性(或生產性)及耐環境可靠度亦高。尤其,在將含有具有既定的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之聚酯系樹脂、以及含有具有既定的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予以組合時,可調製韌性(或柔軟性)亦優異之膜,所以可進一步提升成形性或處理性。因此,可容易或有效率地形成廣波段1/4波長板、或可抑制色偏移之VA-LCD用相位差膜。
於本揭示中,係組合既定的聚酯系樹脂與既定的聚醯胺系樹脂來形成相位差膜。
[聚酯系樹脂]
聚酯系樹脂若為於其單獨膜(單軸延伸膜)時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順波長色散性之樹脂即可。從容易調製反波長色散性優異之相位差膜之觀點來看,聚酯系樹脂的順波長色散性為相位差相對於波長之變化量大之順波長色散性(急遽的順波長色散性),例如於測定溫度20℃之Ro(450)/Ro(550)為1.1至1.3左右,較佳為1.12至1.25,更佳為1.15至1.2。聚酯系樹脂可列舉出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酯碳酸酯樹脂等。此等聚酯系樹脂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此等聚酯系樹脂中,從成形性或相位差顯現性等之觀點來看,較佳為聚酯樹脂。
顯示上述特性之聚酯系樹脂例如可列舉出含有具有茀-9,9-二基(或亞茀基)、9-茀基等含茀環基(亦即含有茀環之基)之構成單元之聚酯系樹脂等,較佳為含有具有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之聚酯系樹脂(茀環的9位係位於主鏈上且具有茀環作為側鏈之樹脂)等。
聚酯系樹脂較佳係含有二羧酸成分(A)及二醇成分(B)作為聚合成分,具有含茀環基之構成單元可為來自任一聚合成分之單元,惟較佳係至少二羧酸單元(A)具備具有含茀環基之二羧酸單元(以下,亦稱為茀二羧酸單元)(A1),特佳係二羧酸單元(A)及二醇單元(B)兩者皆具備具有含茀環基之構成單元。
(二羧酸單元(A))
茀二羧酸單元(A1)
茀二羧酸單元(A1)可列舉出下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等。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11-9
式中,R1表示取代基,k表示0至8的整數,X1a及X1b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
於前述式(1)中,X1a及X1b中的2價烴基可為伸苯基等2價芳香族烴基,惟較佳為伸環己基等2價脂環族烴基、2價脂肪族烴基,特佳為2價脂肪族烴基。於會形成主鏈之X1a及X1b為2價脂環族或脂肪族烴基時,藉由與側鏈的茀環結構(茀-9,9-二基)之組合,主鏈方向之折射率的波長相依性變小,而與主鏈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的波長相依性變大。因此,容易調製出配向雙折射為負、順波長色散性且波長相依性大之聚酯系樹脂。尤其在X1a及X1b為2價脂肪族烴基時,相位差顯現性變高,可在更溫和的延伸條件下進行延伸,再者,可提升聚酯系樹脂的韌性(柔軟性)而形成難以破裂且成形性及處理性優異之膜,或是 可減緩因殘留應力所造成之熱收縮等,故就形成更薄的膜之相位差膜之觀點而言為佳。
基X1a及X1b所表示之2價脂肪族烴基亦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烯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炔基等,惟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例如可列舉出: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Trimethylene)、伸丙基(Propylene)、1,2-丁烷二基、2-甲基丙烷-1,3-二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8伸烷基等。此等當中,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6伸烷基,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伸烷基,又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當中較佳為伸乙基、伸丙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3伸烷基,特佳為伸乙基。另外,X1a及X1b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的基。
此外,X1a及X1b所表示之2價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出苯基等芳基、環己基等環烷基等。取代基的數目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0至10,較佳為0至2,更佳為0或1,尤其是0。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例如可為1-苯基伸乙基、1-苯基丙烷-1,2-二基等。另外,X1a及X1b較佳為不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
於前述式(1)中,基R1可為對聚合反應呈非活性之非聚合性基或非反應性取代基,例如可列舉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鹵素原子;烷基、芳基等烴基等。前述芳基可列舉出苯基等C6-10芳基等。較佳的基R1為氰基、鹵素原子或烷基,尤其是烷基。
前述烷基例如可列舉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等C1-12烷基,較佳為C1-8烷基,尤其是甲基等C1-4烷基等。
另外,於基R1的取代數k為複數個(2個以上)時,於構成茀環之2個苯環中,於同一苯環取代之2個以上之基R1的種類可為相同或不同,於不同苯環取代之2個以上之基R1的種類可為相同或不同。此外,基R1的鍵結位置(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出茀環的2位、7位、2,7位等。
取代數k例如可為0至6左右的整數,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至4、0至3、0至2的整數,較佳為0或1,尤其是0。另外,於構成茀環之2個苯環中,基R1的各自的取代數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
前述式(1)所表示之具代表性的二羧酸單元可列舉出X1a及X1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伸烷基之構成單元,例如來自9,9-雙(2-羧基乙基)茀、9,9-雙(2-羧基丙基)茀等9,9-雙(羧基C2-6烷基)茀之構成單元等。此等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此等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中,較佳係包含來自9,9-雙(羧基C2-6烷基)茀之構成單元,更佳係包含來自9,9-雙(羧基C2-4烷基)茀之構成單元,特佳係包含來自9,9-雙(2-羧基乙基)茀、9,9-雙(2-羧基丙基)茀等9,9-雙(羧基C2-3烷基)茀之構成單元。
茀二羧酸單元(A1)可為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的比率,相對於茀二羧酸單元(A1)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較佳係茀二羧酸單元(A1)實質上僅含有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的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
此外,於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中,X1a及X1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尤其是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伸烷基)之構成單元的比率,相對於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較佳係前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實質上僅含有X1a及X1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尤其是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伸烷基)之構成單元。X1a及X1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尤其是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伸烷基)之構成單元的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的聚酯系樹脂之疑慮,並且有難以形成更薄的膜之相位差膜之疑慮。
第2二羧酸單元(A2)
聚酯系樹脂亦可不含有與茀二羧酸單元(或第1二羧酸單元)(A1)不同之二羧酸單元(第2二羧酸單元(A2))作為二羧酸單元(A),惟只要在不損害本揭示之效果的範圍,就可視需要而含有。
第2二羧酸單元(A2)例如可列舉出: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惟排除茀二羧酸成分(A1)]、脂環族二羧酸成分、脂肪族二羧酸成分等之構成單元。
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出:苯二羧酸、烷基苯二羧酸、多環式芳烴二羧酸、二芳基烷二羧酸、二芳基酮二羧酸及此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苯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
烷基苯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4-甲基間苯二甲酸、5-甲基間苯二甲酸等C1-4烷基-苯二羧酸等。
多環式芳烴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稠合多環式芳烴二羧酸、聯環芳烴二羧酸等。
稠合多環式芳烴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1,2-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2,3-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等萘二羧酸;蒽二羧酸;菲二羧酸等稠合多環式C10-24芳烴-二羧酸,較佳為稠合多環式C10-14芳烴-二羧酸等。
聯環芳烴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2,2’-聯苯二羧酸、3,3’-聯苯二羧酸、4,4’-聯苯二羧酸等聯C6-10芳烴-二羧酸等。
二芳基烷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4,4’-二苯基甲烷二羧酸等二C6-10芳基C1-6烷-二羧酸等。
二芳基酮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4.4’-二苯基酮二羧酸等二(C6-10芳基)酮-二羧酸等。
脂環族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出:環烷二羧酸、橋環式環烷二羧酸、環烯二羧酸、橋環式環烯二羧酸及此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環烷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1,4-環己烷二羧酸等C5-10環烷-二羧酸等。
橋環式環烷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十氫萘二羧酸、降莰烷二羧酸、金剛烷二羧酸、三環癸烷二羧酸等二或三環烷二羧酸等。
環烯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環己烯二羧酸等C5-10環烯-二羧酸等。
橋環式環烯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降莰烯二羧酸等二或三環烯二羧酸等。
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出烷二羧酸、不飽和脂肪族二羧酸及此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烷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等C2-12烷-二羧酸等。
不飽和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出: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伊康酸等C2-10烯-二羧酸等。
此等第2二羧酸單元(A2)可為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
茀二羧酸單元(A1)的比率,相對於二羧酸單元(A)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較佳係實質上不含第2二羧酸單元(A2)。茀二羧酸單元(A1)的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
(二醇單元(B))
於聚酯系樹脂中,二醇單元(B)較佳係具備具有含茀環基之二醇單元(以下,亦稱為茀二醇單元)(B1)。
茀二醇單元(B1)
茀二醇單元(B1)可列舉出下述式(2)所表示之二醇單元等。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17-10
式中,R2表示取代基,m表示0至8的整數,X2a及X2b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A1a及A1b分別獨立地表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n1及n2表示0以上的整數。
於前述式(2)中,R2所表示之取代基及其取代數m係包含具體的基、取代數的範圍、取代位置等較佳樣態在內,分別與前述式(1)中之R1所表示之取代基及其取代數k相同。
於X2a及X2b中,就2價烴基而言,與前述式(1)中的X1a及X1b同樣地,可列舉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等2價脂肪族烴基、伸環己基等2價脂環族烴基、伸苯基等2價芳香族烴基等。較佳的2價烴基為2價脂肪族烴基、2價芳香族烴基。
於X2a及X2b中,2價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為對聚合反應呈非活性之非反應性基或非聚合性取代基,例如可列舉出:鹵素原子、烴基(或基[-Rh])、基[-ORh](式中,Rh表示前述烴基)、基[-SRh](式中,Rh表示前述烴基)、醯基、硝基、氰基、單或二取代胺基等。
鹵素原子例如可列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前述Rh所表示之烴基例如可列舉出烷基、環烷基、芳基、芳烷基等。
烷基例如可列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10烷基,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6烷基,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烷基。
環烷基例如可列舉出環戊基、環己基等C5-10環烷基。
芳基例如可列舉出苯基、烷基苯基、聯苯基、萘基等C6-12芳基。烷基苯基例如可列舉出:甲基苯基(或甲苯基)、二甲基苯基(或二甲苯基)等單至三C1-4烷基-苯基。
芳烷基例如可列舉出苄基、苯乙基等C6-10芳基-C1-4烷基。
前述基[-ORh]例如可列舉出烷氧基、環烷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等,具體而言可列舉出對應於前述烴基Rh的例示之基。烷氧基例如可列舉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10烷氧基。環烷氧基例如可列舉出環己氧基等C5-10環烷氧基。芳氧基例如可列舉出苯氧基等C6-10芳氧基。芳烷氧基例如可列舉出苄氧基等C6-10芳基-C1-4烷氧基。
前述基[-SRh]例如可列舉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硫基、芳烷硫基等,具體而言可列舉出對應於前述烴基Rh的例示之基。烷硫基例如可列舉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正丁硫基、第三丁硫基等C1-10烷硫基。環烷硫基例如可列舉出環己硫基等C5-10環烷硫基。芳硫基例如可列舉出硫基苯氧基等C6-10芳硫基。芳烷硫基例如可列舉出苄硫基等C6-10芳基-C1-4烷硫基。
醯基可列舉出乙醯基等C1-6烷基-羰基等。
單或二取代胺基例如可列舉出二烷基胺基、雙(烷基羰基)胺基等。二烷基胺基例如可列舉出二甲基胺基等二C1-4烷基胺基。雙(烷基羰基)胺基例如可列舉出二乙醯基胺基等雙(C1-4烷基-羰基)胺基。
於X2a及X2b中,2價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的數目例如可選自0至10左右的範圍,較佳為0至2,更佳為0或1,尤其是0。
X2a及X2b的種類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
伸烷基A1a及A1b例如可列舉出:伸乙基、伸丙基(1,2-丙烷二基)、三亞甲基、1,2-丁烷二基、四亞甲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伸烷基等,於重複數n1或n2為1以上時,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更佳為伸乙基、伸丙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3伸烷基,特佳為伸乙基。
氧伸烷基(-OA1a-)及(-OA1b-)的重複數(加成莫耳數)n1及n2若分別為0以上即可,例如可選自0至15左右之整數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至10、0至8、0至6、0至4、0至2、0至1。此外,於X2a及X2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等2價脂肪族烴基時,重複數n1或n2較佳為0,於如後述式(2A)般X2a及X2b為2價芳香族烴基時,從可提升聚合反應性之觀點來看,重複數n1及n2較佳分別為1以上,例如分別可選自1至15左右之整數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至10、1至8、1至6、1至4、1至3、1至2,特佳為1。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重複數(加成莫耳數)」可為平均值(算術平均值、相加平均值)或平均加成莫耳數,較佳樣態係與上述較佳範圍(上述整數的範圍)相同。重複數n1及/或n2過大時,折射率或耐熱性有降低之疑慮。
此外,2個重複數n1及n2可互為相同或不同。於n1或n2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氧伸烷基(-OA1a-)或(-OA1b-)的種類可互為相同或不同。此外,經由醚鍵(-O-)而鍵結於X2a及X2b之(聚)氧伸烷基(-OA1a-)n1及(-OA1b-)n2的種類可互為相同或不同。
前述式(2)所表示之具代表性的二醇單元可列舉出:X2a及X2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之二醇單元(以下,亦簡稱為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後述之式(2A)所表示之二醇單元(以下,亦簡稱為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等。此等茀二醇單元(B1)可為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
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
由於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的X2a及X2b為脂肪族烴基的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所以與前述式(1)所表示之茀二羧酸單元之情形相同,藉由與側鏈的茀環結構(茀-9,9-二基)之組合,主鏈方向之折射率的波長相依性變小,而與主鏈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的波長相依性變大,因此容易調製出配向雙折射為負、順色散且波長相依性大之聚酯系樹脂。此外,相位差顯現性亦高,不僅可在更溫和的延伸條件下進行延伸,並且可提升韌性(柔軟性)而形成難以破裂且成形性及處理性優異之膜,或是可減緩因殘留應力所造成之熱收縮等,故就形成更薄的膜之相位差膜之觀點而言為佳。
於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中,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X2a及X2b例如可列舉出: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伸丙基、1,2-丁烷二基、2-甲基丙烷-1,3-二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8伸烷基等。此等當中,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6伸烷基,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伸烷基,又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3伸烷基,當中較佳為亞甲基、伸乙基等C1-2伸烷基,特佳為亞甲基。 另外,此等伸烷基中,於n1及/或n2為0時,從可抑制因2級醇所造成之聚合反應性的降低之觀點來看,較佳為直鏈狀伸烷基。
具代表性的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可列舉出:9,9-雙(羥基甲基)茀、9,9-雙(2-羥基乙基)茀、9,9-雙(3-羥基丙基)茀、9,9-雙(4-羥基丁基)茀等9,9-雙(羥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6烷基)茀等。
此等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可為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較佳的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為9,9-雙(羥基直鏈狀C1-6烷基)茀,更佳為9,9-雙(羥基直鏈狀C1-4烷基)茀,又更佳為9,9-雙(羥基直鏈狀C1-3烷基)茀,當中較佳為9,9-雙(羥基直鏈狀C1-2烷基)茀,特佳為9,9-雙(羥基甲基)茀。
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
下述式(2A)所表示之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係因其卡多結構,而具有使聚酯系樹脂成為配向雙折射為負、順色散且增大波長相依性之效果(設為急遽的順波長色散性之效果)。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係對應於前述式(2)的X2a及X2b為2價芳香族烴基之單元,主鏈方向的折射率及其波長相依性相對較大,在與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相比時,雖然調整為前述光學特性(相位差顯現性及波長色散特性)之效果、以及來自膜韌性之成形性或處理性有若干降低之疑慮,惟由於容易提升聚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所以可減緩因殘留應力所造成之熱收縮等,而有效地提升耐環境可靠度(耐熱性及耐水性(耐濕性)以及對於熱或水分之尺寸穩定性及相位差穩定性),因此,係比起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而為更佳。亦即,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係可有效地調整相位差顯現性及波長色散特性與耐環境可靠度之均衡。因此,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較佳係與前述式(1)所表示 之茀二羧酸單元及/或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組合,更佳係至少與前述式(1)所表示之茀二羧酸單元組合。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22-11
式中,Z1a及Z1b分別獨立地表示芳烴環,R3a及R3b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p1及p2分別獨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數,R2、m、A1a及A1b、n1及n2係以包含各自的較佳樣態在內而分別與前述式(2)中所述者相同。
於前述式(2A)中,Z1a及Z1b所表示之芳烴環(芳香族烴環)例如可列舉出苯環等單環式芳烴環、多環式芳烴環等。多環式芳烴環可列舉出稠合多環式芳烴環(稠合多環式芳香族烴環)、聯環芳烴環(聯環多環式芳香族烴環)等。
稠合多環式芳烴環例如可列舉出稠合二環式芳烴環、稠合三環式芳烴環等稠合二至四環式芳烴環等。稠合二環式芳烴環例如可列舉出萘環、茚環等稠合二環式C10-16芳烴環等。稠合三環式芳烴環例如可列舉出蒽環、菲環等稠合三環式C14-20芳烴環等。較佳的稠合多環式芳烴環為萘環等稠合多環式C10-14芳烴環。
聯環芳烴環例如可列舉出:聯苯環、苯基萘環、聯萘環等聯芳烴環;三聯苯環等三聯芳烴環等。較佳的聯環芳烴環為聯苯環等C12-18聯芳烴環。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聯環芳烴環」,係意指2個以上的環系(芳烴環系)以單鍵(single bond)或雙鍵來直接鍵結,且將環直接鍵結之鍵結的數目係較環系的數目僅少1個之芳烴環。例如,如上述般,聯苯環、苯基萘環、聯萘環等聯芳烴環係即使具有萘環骨架等稠合多環式芳烴環骨架而仍被分類為聯環芳烴環。因此,「聯環芳烴環」係與萘環(非聯環芳烴環)等「稠合多環式芳烴環」有明確區分。
較佳的環Z1a及Z1b可列舉出C6-14芳烴環,更佳為苯環、萘環、聯苯環等C6-12芳烴環,又更佳為苯環、萘環等C6-10芳烴環,特佳為苯環。
環Z1a及Z1b的種類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另外,鍵結於茀環的9位之環Z1a及Z1b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於環Z1a為苯環時,可為任一位置,於環Z1a為萘環時,則為1位或2位中任一位置,較佳為2位,於環Z1a為聯苯環時,則為2位、3位、4位中任一位置,較佳為3位。關於環Z1b亦同。
就R3a及R3b所表示之取代基而言,可列舉出於前述式(2)的X2a及X2b中,作為2價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而例示之取代基等。於此等基R3a及R3b中,具代表性者可列舉出:鹵素原子;烷基、環烷基、芳基、芳烷基等烴基;烷氧基;醯基;硝基;氰基;取代胺基等。於取代數p1及/或p2為1以上時,較佳的基R3a及/或R3b可列舉出烷基、環烷基、芳基、烷氧基,更佳為甲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6烷基、環己基等C5-8環烷基、苯基等C6-14芳基、甲氧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烷氧基。此等當中,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烷基等烷基、芳基,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3烷基、C6-10芳基,又更佳為甲基等C1- 2烷基、苯基。另外,於基R3a為芳基時,基R3a可與環Z1a一起來形成前述聯環芳烴環。關於R3b及Z1b亦同。
基R3a及R3b的取代數p1及p2若分別為0以上的整數即可,可因應環Z1a及Z1b的種類來適當地選擇,例如可為0至8左右的整數,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至4的整數、0至3的整數、0至2的整數,當中較佳為0或1,特佳為0。
另外,取代數p1及p2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此外,於取代數p1為2以上時,於同一個環Z1a取代之2個以上之R3a的種類可互為相同或不同。關於p2、Z1b及R3b亦同。此外,基R3a及R3b的種類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尤其,於p1為1時,環Z1a可為苯環、萘環或聯苯環,基R3a可為甲基。關於p2、Z1b及R3b亦同。此外,基R3a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制,若為於環Z1a與茀環的9位及基[-O-(A1aO)n1-](以下,亦稱為含醚基,亦即含醚之基)之鍵結位置以外的位置取代即可,於環Z1a中,相對於含醚基,較佳係於鄰位(鄰接於含醚基的鍵結位置之碳原子)取代。關於R3b、Z1b及[-O-(A1bO)n2-]亦同。
基[-O-(A1aO)n1-]之相對於環Z1a之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若為於環Z1a的適當位置取代即可。於環Z1a為苯環時,前述含醚基的取代位置係在鍵結於茀環的9位之苯基的2位、3位、4位中任一位置取代,當中較佳為於3位或4位取代,特佳為於4位取代。此外,於環Z1a為萘環時,含醚基較佳係於鍵結於茀環的9位之萘基的5至8位中任一位置取代,例如較佳係相對於茀環的9位而在萘環的1位或2位進行取代(以1-萘基或2-萘基的關係進行取代),並相對於此取代位置而以1,5-位、2,6-位等的關係進行取代,特佳為以2,6-位的關係進行取代。此外,於環Z1a為聯環芳烴環時,前述含醚基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可於鍵結於茀的9位之芳烴環或鄰接於此芳烴環之芳烴環取代。例如於環Z1a為聯苯環(或環Z1a為苯環,p1為1,R3a為苯基)時,聯苯環的3位或4位可鍵結於茀的9位,於聯苯環的3位鍵結於茀的9位時,前述含醚基的取代位置例如可為聯苯環的2位、4位、5位、6位、2’位、3’位、4’位中任一位置,較佳係於6位或4’位取代,特佳為於6位取代。關於基[-O-(A1bO)n2-]、Z1b、p2及R3b亦同。
具代表性的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例如可列舉出對應於「前述式(2A)中,n1及n2為0之9,9-雙(羥基芳基)茀類;n1及n2為1以上(例如為1至10左右)之9,9-雙[羥基(聚)烷氧基芳基]茀類」之二醇單元等。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在無特別言明時,所謂「(聚)烷氧基」,是以包含烷氧基及聚烷氧基兩者之涵義來使用。
9,9-雙(羥基芳基)茀類例如可列舉出:9,9-雙(羥基苯基)茀、9,9-雙(烷基-羥基苯基)茀、9,9-雙(芳基-羥基苯基)茀、9,9-雙(羥基萘基)茀等。
9,9-雙(羥基苯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4-羥基苯基)茀等。
9,9-雙(烷基-羥基苯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茀等9,9-雙[(單或二)C1-4烷基-羥基苯基]茀等。
9,9-雙(芳基-羥基苯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等9,9-雙(C6-10芳基-羥基苯基)茀等。
9,9-雙(羥基萘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6-羥基-2-萘基)茀、9,9-雙(5-羥基-1-萘基)茀等。
9,9-雙[羥基(聚)烷氧基芳基]茀類例如可列舉出:9,9-雙[羥基(聚)烷氧基苯基]茀、9,9-雙[烷基-羥基(聚)烷氧基苯基]茀、9,9-雙[芳基-羥基(聚)烷氧基苯基]茀、9,9-雙[羥基(聚)烷氧基萘基]茀等。
9,9-雙[羥基(聚)烷氧基苯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苯基]茀等9,9-雙[羥基(單至十)C2-4烷氧基-苯基]茀等。
9,9-雙[烷基-羥基(聚)烷氧基苯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甲基苯基]茀等9,9-雙[(單或二)C1-4烷基-羥基(單至十)C2-4烷氧基-苯基]茀等。
9,9-雙[芳基-羥基(聚)烷氧基苯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苯基苯基)茀等9,9-雙[C6-10芳基-羥基(單至十)C2-4烷氧基-苯基]茀等。
9,9-雙[羥基(聚)烷氧基萘基]茀例如可列舉出: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9,9-雙[5-(2-羥基乙氧基)-1-萘基]茀、9,9-雙[6-(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2-萘基]茀、9,9-雙[6-(2-羥基丙氧基)-2-萘基]茀等9,9-雙[羥基(單至十)C2-4烷氧基-萘基]茀等。
此等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中,較佳係來自9,9-雙[羥基(單至六)C2-4烷氧基C6-10芳基]茀等9,9-雙[羥基(聚)烷氧基芳基]茀類之構成單元,更佳係來自9,9-雙[羥基(單或二)C2-4烷氧基-C6-10芳基]茀之構成單元,又更佳係來自9,9-雙[4-(2-羥基乙氧 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等9,9-雙[羥基C2-3烷氧基-C6-12芳基]茀之構成單元,當中較佳係來自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等9,9-雙[羥基C2-3烷氧基-苯基]茀之構成單元。
於茀二醇單元(B1)中,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及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及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之總量的比率,相對於茀二醇單元(B1)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較佳係茀二醇單元(B1)實質上僅為雙烷基茀二醇單元(B1-1)及/或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前述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從均衡性佳地滿足相位差顯現性及波長色散特性與耐環境可靠度之觀點來看,茀二醇單元(B1)較佳僅含有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
此外,茀二醇單元(B1)的比率相對於二醇單元(B)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至100莫耳%、50至99莫耳%、60至98莫耳%、70至97莫耳%、80至96莫耳%,特佳為85至95莫耳%。茀二醇單元(B1)的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過多時,成形性或處理性有降低之疑慮。
(聚)烷二醇單元(B2)
聚酯系樹脂可視需要而含有下述式(3)所表示之(聚)烷二醇單元(B2)作為二醇單元(B)。含有(聚)烷二醇單元(B2)時,可提升聚酯系樹脂的聚合反應性而增加 分子量,或是可藉由柔軟的化學結構來提升韌性,所以可有效地調製成形性及處理性優異之相位差膜。因此,較佳係與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組合。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28-12
式中,A2表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q表示1以上的整數。
於前述式(3)中,A2所表示之伸烷基例如可列舉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1,2-丁烷二基、1,3-丁烷二基、四亞甲基、1,5-戊烷二基、1,6-己烷二基、1,8-辛烷二基、1,10-癸烷二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12伸烷基等。較佳的伸烷基A2係下列階段性地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10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8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更佳為伸乙基、伸丙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3伸烷基,特佳為伸乙基。
重複數q例如可選自1至10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至8、1至6、1至4、1至3、1至2,特佳為1。另外,重複數q可為平均值(算術平均值或相加平均值),較佳樣態係與前述整數的範圍相同。於q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氧伸烷基(-A2O-)的種類可互為不同,惟較佳係相同。
對應於(聚)烷二醇單元(B2)之二醇成分例如可列舉出烷二醇(或烷烴二醇)、聚烷二醇(或聚烷烴二醇)等。
就烷二醇而言,例如為對應於前述式(3)中q為1且A2為前述例示的伸烷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出:乙二醇、丙二醇、三亞甲基二醇、1,2-丁烷二醇、1,3-丁烷二醇、四亞甲基二醇(或1,4-丁烷二醇)、1,5-戊烷二醇、新戊 二醇、1,6-己烷二醇、1,8-辛烷二醇、1,10-癸烷二醇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12烷二醇等,較佳樣態係對應於前述伸烷基A2而相同。
就聚烷二醇而言,例如為對應於前述式(3)中q為2以上(例如為2至10左右)且A2為前述例示的伸烷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出: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等二至十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12烷二醇等,較佳為二至六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烷二醇,更佳為二至四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烷二醇。
此等(聚)烷二醇單元(B2)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從不易降低耐熱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的(聚)烷二醇單元(B2)為來自烷二醇之二醇單元,更佳為來自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6烷二醇之構成單元,又更佳為來自乙二醇、丙二醇、1,4-丁烷二醇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烷二醇之構成單元,當中較佳為來自乙二醇、丙二醇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3烷二醇之構成單元,特佳為來自乙二醇之構成單元。
(聚)烷二醇單元(B2)的比率相對於二醇單元(B)整體為0至100莫耳%,例如可選自1至5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至30莫耳%、5至20莫耳%、7至15莫耳%,特佳為8至12莫耳%。(聚)烷二醇單元(B2)的比率過多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過少時,成形性或處理性有降低之疑慮。
於組合茀二醇單元(B1)與(聚)烷二醇單元(B2)時,其比例B1/B2(莫耳比)例如可選自1/99至99/1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0/90至99/1、30/70至99/1、50/50至99/1、60/40至98/2、70/30至97/3、80/20至96/4,特佳為85/15至95/5。尤其,於組合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與(聚)烷二醇單元(B2)時,其比例B1-2/B2(莫耳比)係以包括較佳樣態在內而與上述B1/B2的比例 相同。茀二醇單元(B1)或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的比例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過多時,成形性或處理性有降低之疑慮。
第3二醇單元(B3)
聚酯系樹脂亦可不含有與茀二醇單元(或第1二醇單元)(B1)、(聚)烷二醇單元(或第2二醇單元)(B2)不同之第3二醇單元(B3)作為二醇單元(B),惟若在不損及本揭示之效果之範圍內,則可視需要而含有。
第3二醇單元(B3)例如可列舉出:來自脂環族二醇、芳香族二醇[惟排除對應於茀二醇單元(B1)之二醇]、以及此等二醇成分的環氧烷(碳酸伸烷酯或鹵烷醇)加成物之構成單元等。
脂環族二醇例如可列舉出:環己烷二醇等環烷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雙(羥基烷基)環烷;雙酚A的氫化物等後文所例示之芳香族二醇的氫化物等。
芳香族二醇例如可列舉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等二羥基芳烴;苯二甲醇等芳香脂肪族二醇;雙酚A、雙酚F、雙酚AD、雙酚C、雙酚G、雙酚S等雙酚類;p,p’-聯苯酚等聯苯酚類等。
此等二醇成分的環氧烷(所對應之碳酸伸烷酯或鹵烷醇)加成物例如可列舉出:C2-4環氧烷加成物,較佳為環氧乙烷加成物、環氧丙烷加成物等C2-3環氧烷加成物,加成莫耳數並無特別限制。具體而言可列舉出:相對於雙酚A等二醇1莫耳加成了2至10莫耳左右的環氧乙烷而成之加成物等。
二醇單元(B)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此等第3二醇單元(B3)。
茀二醇單元(B1)及(聚)烷二醇單元(B2)之總量的比率,相對於二醇單元(B)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較佳係實質上不含第3二醇單元(B3)。
從容易調整既定的配向雙折射性及波長色散特性之觀點來看,聚酯系樹脂較佳係含有茀二羧酸單元(A1)與茀二醇單元(B1),更佳含有茀二羧酸單元(A1)、雙芳基茀二醇單元(B1-2)及(聚)烷二醇單元(B2)。
於聚酯系樹脂中,具有含茀環基之構成單元,亦即茀二羧酸單元(A1)及茀二醇單元(B1)之總量的比率相,對於聚酯的構成單元整體,例如為10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3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50至100莫耳%、60至100莫耳%、70至100莫耳%、80至100莫耳%、90至99莫耳%,更佳為92至98莫耳%。具有含茀環基之構成單元的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及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之疑慮。
另外,樹脂亦可不含有與二羧酸單元(A)及二醇單元(B)不同之其他構成單元(C),惟可視需要而在不損及本揭示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其他構成單元(C)例如可列舉出來自「羥基烷酸或所對應之內酯、具有3個以上的羧基及/或羥基之多官能性聚合成分、碳酸酯鍵形成成分等」之構成單元。
前述羥基烷酸或所對應之內酯例如可列舉出:乳酸、3-羥基丁酸、6-羥基己酸等C2-10羥基烷酸;ε-己內酯等對應於羥基烷酸之內酯等。
前述多官能性聚合成分例如可列舉出:偏苯三甲酸(trimellitic acid)、焦蜜石酸(pyromellitic acid)等3元以上的多元羧酸,或是甘油、新戊四醇 等3元以上的多元醇等具有合計為3個以上的羧基及/或羥基之多官能性聚合成分等。
就碳酸酯鍵形成成分而言,若為可藉由與2個二醇成分之反應來形成碳酸酯鍵之化合物即可。亦即,所謂「來自碳酸酯鍵形成成分之構成單元」,係意指羰基,並且連同鄰接於此羰基而鍵結之2個二醇單元的末端氧原子來形成碳酸酯鍵。具代表性的碳酸酯鍵形成成分例如可列舉出:光氣、三光氣等光氣類;碳酸二苯酯等碳酸二酯類等。
此種其他構成單元(C)的比率相對於構成單元整體(二羧酸單元(A)、二醇單元(B)及其他構成單元(C)的總量)例如為50莫耳%以下,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40莫耳%以下、30莫耳%以下、20莫耳%以下、10莫耳%以下、5莫耳%以下,較佳係實質上不含其他構成單元(C)。另外,前述比率可為0至10莫耳%左右,例如可為0.01至1莫耳%。
(聚酯系樹脂的製造方法及特性)
前述聚酯系樹脂的製造方法可因應樹脂的種類或其他聚合成分(共聚合成分)等而利用慣用的方法。例如,於聚酯系樹脂為聚酯樹脂時,使對應於前述各二羧酸單元等之二羧酸成分(A)與對應於前述二醇單元等之二醇成分(B)進行反應來製造即可,可藉由慣用的方法,具體而言為酯交換法、直接聚合法等熔融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等來調製,較佳為熔融聚合法。另外,反應可因應聚合方法而在溶劑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進行。
關於二羧酸成分(A)與二醇成分(B)之使用比例(或投入比例),前者/後者(莫耳比)=例如為1/1.2至1/0.8,較佳可為1/1.1至1/0.9,惟並不一定需要位於此範圍,亦可相對於預定的導入比率而過剩地使用選自各二羧酸成分(A)及 各二醇成分(B)之至少1種的成分來進行反應。例如,可從反應系中餾出之乙二醇等(聚)烷二醇成分(B2),係可較被導入於樹脂中之比率(或導入比率)而過剩地使用。
反應可在觸媒的存在下進行。觸媒可利用慣用的酯化觸媒,例如金屬觸媒等。金屬觸媒例如可使用包含「鈉等鹼金屬;鎂、鈣、鋇等鹼土金屬;鈦、錳、鈷等過渡金屬;鋅、鎘等週期表第12族金屬;鋁等週期表第13族金屬;鍺、鉛等週期表第14族金屬;銻等週期表第15族金屬等」之金屬化合物。金屬化合物例如可為:烷氧化物;乙酸鹽、丙酸鹽等有機酸鹽;硼酸鹽、碳酸鹽等無機酸鹽;氧化物等,亦可為此等之水合物。具代表性的金屬化合物例如可例示出:二氧化鍺、氫氧化鍺、草酸鍺、四乙氧化鍺、正丁氧化鍺等鍺化合物;三氧化銻、乙酸銻、乙二醇銻等銻化合物;鈦酸四正丙酯、鈦酸四異丙酯、鈦酸四正丁酯(亦即四丁氧化鈦(IV))、草酸鈦、草酸鈦鉀等鈦化合物;乙酸錳四水合物等錳化合物;乙酸鈣一水合物等鈣化合物等。
此等觸媒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於使用複數種觸媒時,可因應反應的進行來添加各觸媒。此等觸媒中,較佳為乙酸錳四水合物、乙酸鈣一水合物、二氧化鍺、四丁氧化鈦(IV)等。相對於二羧酸成分(A)1莫耳,觸媒的使用量例如為0.01×10-4至100×10-4莫耳,較佳為0.1×10-4至40×10-4莫耳。
此外,反應可視需要而在熱穩定劑或抗氧化劑等穩定劑的存在下進行。通常較多是使用熱穩定劑,例如可列舉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丁酯(亦稱為磷酸二丁基酯或二丁基磷酸酯)、亞磷酸、亞磷酸三甲酯、亞磷酸三乙酯等磷化合物等。此等當中,較多是利用磷酸二丁酯。相對 於二羧酸成分(A)1莫耳,熱穩定劑的使用量例如為0.01×10-4至100×10-4莫耳,較佳為0.1×10-4至40×10-4莫耳。
反應可在非活性氣體,例如氮氣;氦氣、氬氣等稀有氣體等環境中進行。此外,反應可在減壓下,例如在1×102至1×104Pa左右下進行。酯交換反應較佳是在氮氣等非活性氣體環境下進行,聚縮合反應較佳是在減壓下進行。反應溫度可因應聚合方法來選擇,例如,熔融聚合法中的反應溫度為150至320℃,較佳為180至310℃,更佳為200至300℃。
如此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例如可為80至250℃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00至200℃、110至170℃、110至160℃、115至150℃、120至140℃、120至130℃。玻璃轉移溫度過高時,成形性降低而有難以熔融製膜之疑慮,過低時,耐環境可靠度(耐熱性及耐水性(耐濕性)、對於熱或水分之尺寸穩定性及相位差穩定性)有降低之疑慮,並且在安裝於圖像顯示裝置後,於濕熱環境下的可靠度(或耐久性)亦有降低之疑慮。
另外,於如後述般地形成相位差膜作為多層膜(積層膜)之情形下,將聚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調整為聚醯胺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附近時,可有效地提升成形性,故較佳。
聚酯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等來測定,以聚苯乙烯換算時,例如可選自20000至150000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25000至120000、30000至100000、35000至90000、40000至80000、45000至75000、50000至70000、55000至65000。重量平均分子量過低時,製膜性或延伸性等成形性降低,會有因延伸等而產生破裂或是膜的機械 強度不足而使處理性降低之疑慮。重量平均分子量過大時,熔融黏度變得過高,而有成形性降低之疑慮。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玻璃轉移溫度Tg、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藉由後述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
[聚醯胺系樹脂]
聚醯胺系樹脂若為於其單獨膜(單軸延伸膜)時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平坦色散性之樹脂即可。就聚醯胺系樹脂而言,若在主鏈具有至少含有醯胺鍵(或醯胺基)之化學結構即可,可列舉出聚醯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酯醯胺樹脂等。此等聚醯胺系樹脂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此等聚醯胺系樹脂中,從成形性或相位差顯現性等之觀點來看,較佳為聚醯胺樹脂。
顯示上述特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例如可列舉出含有具有脂環骨架(或脂環族烴基)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等,較佳可列舉出含有在主鏈上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
以往係於相位差膜中採用環狀烯烴系共聚物(COP)作為具有脂環骨架之樹脂。COP為平坦色散性,且通常相位差顯現性低。相位差顯現性(相位差的顯現容易度)雖若將芳香環骨架導入於化學結構中則可提升,然而波長色散特性會從平坦色散性往順波長色散性的方向大幅變化,所以極為難以兼具高的相位差顯現性與平坦色散性。
然而,本發明人等係發現到:在具有脂環骨架之聚醯胺系樹脂中,或許是因為存在於主鏈之醯胺基可在不會使波長色散特性往順色散的方向大幅變化的狀況下提升相位差,而意外地可兼具高的相位差顯現性與平坦色散性,再者,在與前述既定的聚酯系樹脂組合時,可兼具高的相位差顯現性與反波長色散 性,尤其可形成提升成形性(或生產性)及耐環境可靠度且薄度、相位差及反波長色散性之均衡優異之相位差膜。
另外,脂環骨架若為脂肪族烴環(非芳香族性的或不具有芳香環之烴環)即可,於環中可含有雙鍵等多重鍵,惟較佳係不含多重鍵。脂肪族烴環可大致區分為單環式脂肪族烴環、橋環式脂肪族烴環。
單環式脂肪族烴環例如可列舉出環烷環、環烯環等。環烷環例如可列舉出:環丙烷環、環丁烷環、環戊烷環、環己烷環、環庚烷環、環辛烷環等C3-20環烷環等。環烯環可列舉出環戊烯環、環己烯環等C3-20環烯環等。
橋環式脂肪族烴環例如可列舉出橋環式環烷環、橋環式環烯環等。橋環式環烷環可列舉出:十氫萘環、降莰烷環、金剛烷環、三環癸烷環、四環十二烷環等C7-20二至四環烷環等。三環癸烷環可列舉出三環[5.2.1.02,6]癸環等。四環十二烷環可列舉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環等。橋環式環烯環可列舉出:降莰烯環、三環癸烯環、四環十二烯環等C7-20二至四環烯環等。
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可於化學結構中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此等脂環骨架。此等脂環骨架中,較佳為不含多重鍵之環烷環、橋環式環烷環,從平坦色散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屬於單環式之環烷環,更佳為C5-10環烷環,當中較佳為環己烷環等C5-8環烷環。
聚醯胺系樹脂可藉由二胺成分及二羧酸成分之聚合、胺基羧酸成分及/或內醯胺成分之聚合、二胺成分及二羧酸成分與胺基羧酸成分及/或內醯胺成分之聚合等來形成,因應其型態而於會形成聚醯胺系樹脂之聚合成分中的至少1種具有脂環骨架即可。因此,聚醯胺系樹脂若含有選自後述脂環族二胺成分、脂環族二羧酸成分及脂環族胺基羧酸成分的至少1種聚合成分來形成即可, 具代表性的聚醯胺系樹脂較佳是從含有二胺成分(D)及二羧酸成分(E)之聚合成分來形成,且至少二胺成分具有脂環骨架。
(二胺單元(D))
脂環族二胺單元(D1)
二胺單元(D)較佳係含有具有脂環骨架之脂環族二胺單元(D1)。脂環族二胺單元(D1)若為於化學結構中具有前述例示的脂環骨架之二胺單元即可,例如可為來自環己二胺等C5-10環烷二胺、雙(胺甲基)環己烷等雙(胺基C1-4烷基)C5-10環烷等之二胺單元等,較佳係至少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37-13
式中,Y1表示直接鍵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R4a及R4b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
於前述式(4)中,Y1可為直接鍵結,惟較佳係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2價烴基可為伸苯基等2價芳香族烴基,惟從平坦色散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伸環己基等2價脂環族烴基、2價脂肪族烴基,特佳為2價脂肪族烴基。
Y1所表示之2價脂肪族烴基例如可列舉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烯基,具體而言為伸乙烯基、1-甲基伸乙烯基、伸丙烯基、1-伸丁烯基、2-伸丁烯基、1-伸戊烯基、2-伸戊烯基等直鏈或分枝鏈狀C2-20伸烯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炔基,具體而言為伸乙炔基、伸丙炔基、3-甲基-1-伸丙炔基、伸丁炔基、2- 伸戊炔基、2-伸己炔基、3-伸庚炔基、4-伸辛炔基、4-伸壬炔基、5-伸癸炔基、6-伸十一炔基、6-伸十二炔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20伸炔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二至三炔基,具體而言為1,3-伸丁二炔基、2,4-伸戊二炔基、1,3,5-伸己三炔基等。惟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
Y1所表示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例如可列舉出:亞甲基、伸乙基、甲基亞甲基(亞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丙烷-2,2-二基(二甲基亞甲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20伸烷基等,較佳係下列階段性地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10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6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3伸烷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2伸烷基,更佳為亞甲基。
此外,Y1所表示之2價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出苯基等芳基、環己基等環烷基等。取代基的數目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0至10,較佳為0至2,更佳為0或1,尤其是0。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例如可為1-苯基伸乙基、1-苯基丙烷-1,2-二基等。另外,Y1較佳為不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
R4a及R4b所表示之取代基可為對聚合反應呈非活性之非反應性基或非聚合性取代基,例如可列舉出:與於前述式(2)的X2a及X2b中,作為2價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而例示之基為相同之基等。此等取代基中,較佳為烷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5烷基,又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4烷基,當中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3烷基,特佳為甲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2烷基。
R4a及R4b的取代數r1及r2分別可選自例如0至3左右之整數的範圍,較佳為0至2,更佳為0或1,當中較佳為0,特佳為r1及r2兩者皆為 0。於r1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R4a的種類可分別相同或不同。關於r2及R4b亦同。此外,於不同的環己烷環取代之R4a及R4b的種類可互為相同或不同。
前述式(4)所表示之具代表性的二胺單元可列舉出來自雙(胺基環己基)烷類之構成單元等,例如可列舉出:來自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2,2-雙(4-胺基環己基)丙烷等雙(胺基環己基)C1-6烷;雙(4-胺基-3-甲基環己基)甲烷、雙(4-胺基-3,5-二甲基環己基)甲烷、2,2-雙(4-胺基-3-環己基)丙烷等雙(胺基-單至三C1-6烷基-環己基)C1-6烷等之構成單元。
此等前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此等前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中,較佳為來自雙(胺基環己基)烷之構成單元,更佳為來自雙(胺基環乙基)C1-4烷之構成單元,又更佳為來自雙(胺基環己基)C1-3烷之構成單元,當中較佳為來自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等雙(胺基環己基)C1-2烷之構成單元。
脂環族二胺單元(D1)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於脂環族二胺單元(D1)中,前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的比率相對於脂環族二胺單元(D1)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脂環族二胺單元(D1)較佳係實質上僅為前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前述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及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之疑慮。
第2二胺單元(D2)
聚醯胺系樹脂亦可不含有與脂環族二胺單元(或第1二胺單元)(D1)不同之二胺單元(第2二胺單元(D2))作為二胺單元(D),惟若在不損及本揭示之效果之範圍內,則可視需要而含有。
第2二胺單元(D2)例如可列舉出來自脂肪族二胺成分、芳香族(或芳香脂肪族)二胺成分等之構成單元。
脂肪族二胺成分例如可列舉出:四亞甲二胺、六亞甲二胺、2-甲基五亞甲二胺、九亞甲二胺、2-甲基八亞甲二胺、三甲基六亞甲二胺、十亞甲二胺、十二亞甲二胺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20烷二胺等。
芳香族(或芳香脂肪族)二胺成分例如可列舉出二胺基芳烴,具體而言為:間苯二胺、對苯二胺等二胺基C6-14芳烴;雙(胺基烷基)芳烴,具體而言為間苯二甲胺等雙(胺基C1-4烷基)芳烴等。
此等第2二胺單元(D2)可為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
脂環族二胺單元(D1)的比率相對於二胺單元(D)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二胺單元(D)較佳係實質上僅含有脂環族二胺單元(D1)。前述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及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之疑慮。
(二羧酸單元(E))
二羧酸單元(E)可含有或是不含有後述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較佳係含有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
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
若含有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時,則可將聚醯胺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調整為適當的範圍,並容易提升成形性,所以當與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例如前述脂環族二胺單元(D1)等)組合時,即使具有脂環骨架,亦可有效地提升成形性。
會形成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之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可列舉出:由2個羧基鍵結於作為前述式(4)的Y1而具體地例示之2價脂肪族烴基而成之二羧酸成分等。
此等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此等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中,較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烷二羧酸成分。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烷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1-20烷-二羧酸成分等,較佳為己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4-16烷-二羧酸成分,更佳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6-14烷-二羧酸成分,特佳為1,10-癸烷二羧酸等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8-12烷二羧酸成分。另外,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烷二羧酸成分中,較佳為直鏈狀烷二羧酸成分。
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的比率相對於二羧酸單元(E)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二羧酸單元(E)較佳係實質上僅為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前述比率過少時,成形性有降低之疑慮。
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
二羧酸單元(E)並不一定需要含有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例如在二胺單元(D)含有脂環族二胺單元(D1)時可不含有之,惟可視需要而作為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來含有。
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可列舉出:具有1個或複數個作為脂環骨架而例示之前述脂肪族烴環之二羧酸單元等。前述脂環骨架可單獨具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具有,於具有複數個時,脂環骨架彼此可直接鍵結或是經由作為前述式(4)中的Y1而具體地例示之2價脂肪族烴基等而鍵結。此外,前述脂環骨架可具有取代基,例如烷基等,具體而言可具有甲基等C1-6烷基。
具代表性的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可列舉出:來自作為前述第2二羧酸單元(A2)而具體地例示之脂環族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等。此等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較佳的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可列舉出環烷二羧酸,更佳為1,4-環己烷-二羧酸等C5-10環烷-二羧酸。
第3二羧酸單元(E3)
聚醯胺系樹脂亦可不含有與脂肪族二羧酸單元(或第1二羧酸單元)(E1)、脂環族二胺單元(或第2二羧酸單元)(E2)不同之二羧酸單元(第3二羧酸單元)(E3)作為二羧酸單元(E),惟若在不損及本揭示之效果之範圍內,則可視需要而含有。
第3二羧酸單元(E3)例如可列舉出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等之構成單元。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列舉出:相對於芳香族烴環(例如苯環、萘環、蒽環、茀環等C6-20芳香族烴環)取代了2個羧基而成之二羧酸成分等。另外,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具有1個或複數個前述芳香族烴環,可單獨具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具有。於具有複數個時,芳香族烴環彼此可直接鍵結或是經由作為前述式(4)中的Y1而具體地例示之2價脂肪族烴基或2價脂環族烴基等而鍵結。此外,前 述芳香族烴環骨架可具有取代基,例如烷基、環烷基等,具體而言可具有甲基等C1-6烷基、環己基等C3-6環烷基等。
具代表性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列舉出:作為前述第2二羧酸單元(A2)而具體地例示之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例如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苯二羧酸成分等。
此等第3二羧酸單元(E3)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
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及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之總量的比率,相對於二羧酸單元(E)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二羧酸單元(E)較佳係實質上僅含有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及/或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前述比率過少時,會有成形性降低或是無法形成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及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之疑慮。
(胺基羧酸(或內醯胺)單元(F))
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或不含有胺基羧酸(或所對應之內醯胺)單元(F)。
脂環族胺基羧酸單元(F1)
胺基羧酸單元(F)可含有或是不含有脂環族胺基羧酸單元(F1)。脂環族胺基羧酸單元(F1)例如可列舉出來自胺基環烷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具體而言為來自胺基環己烷羧酸等胺基C5-10環烷-羧酸成分等之構成單元。此等脂環族胺基羧酸單元(F1)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
第2胺基羧酸單元(F2)
聚醯胺系樹脂亦可不含有與脂環族胺基羧酸單元(或第1胺基羧酸單元)(F1)不同之胺基羧酸單元(第2胺基羧酸單元)(F2)作為胺基羧酸單元(F),惟若在不損及本揭示之效果之範圍內,則可視需要而含有。
第2胺基羧酸單元(F2)例如可列舉出來自脂肪族胺基羧酸成分(或所對應之內醯胺成分)、芳香族胺基羧酸成分等之構成單元。
脂肪族胺基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出:6-胺基己酸、11-胺基十一烷酸、12-胺基十二烷酸等胺基C2-20烷基羧酸成分等,較佳為胺基C4-16烷基羧酸成分,更佳為胺基C5-11烷基羧酸成分。此外,所對應之內醯胺成分例如可列舉出:ε-己內醯胺、ω-月桂內醯胺等4至12員環的內醯胺等,較佳為7至12員環的內醯胺。
芳香族胺基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出胺基苯甲酸等胺基芳烴羧酸等。
此等第2胺基羧酸單元(F2)可單獨含有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
會形成聚醯胺系樹脂之二胺單元(D)及二羧酸單元(E)之總量的比率,相對於聚醯胺系樹脂的構成單元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莫耳%以上、50莫耳%以上、60莫耳%以上、70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上,尤其是100莫耳%,聚醯胺系樹脂較佳係實質上僅含有二胺單元(D)及二羧酸單元(E)。
此外,聚醯胺系樹脂若至少含有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即可,脂環族二胺單元(D1)、脂環族二羧酸單元(E2)及脂環族胺基羧酸單元(F1)之總量的比率,相對於聚醯胺系樹脂的構成單元整體,例如為1莫耳%以上,具體而言 可選自10至100莫耳%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5至90莫耳%、20至80莫耳%、30至70莫耳%、40至60莫耳%,更佳為45至55莫耳%。前述比率過少時,會有無法形成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及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之疑慮,過多時,成形性有降低之疑慮。
較佳的聚醯胺系樹脂為含有脂環族二胺單元(D1)與脂肪族二羧酸單元(E1)之聚醯胺系樹脂;更佳為含有前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與來自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烷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又更佳為含有來自雙(胺基環己基)烷之構成單元與來自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4-16烷-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當中較佳為含有來自雙(胺基環己基)C1-4烷之構成單元與來自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8-12烷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特佳為含有來自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等雙(胺基環己基)C1-3烷之構成單元與來自1,10-癸烷二羧酸等直鏈狀C8-12烷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之聚醯胺系樹脂。
聚醯胺系樹脂可藉由習知的方法來製造,亦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例如可列舉出:Daicel Evonik股份有限公司製「Trogamid CX7323」、EMS-Chemie股份有限公司製「GRILAMID TR90」、Arkema公司製「RILSAN G350」、「RILSAN G850」等。
聚醯胺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例如可為80至250℃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00至200℃、110至170℃、115至150℃、120至145℃、125至140℃、130至135℃。玻璃轉移溫度過高時,成形性降低而有難以熔融製膜之疑慮,過低時,耐環境可靠度(耐熱性及耐水性(耐濕性)、對於熱或水分之尺寸穩定性及相位差穩定性)有降低之疑慮,並且在安裝於圖像顯示裝置後,於濕熱環境下的可靠度(或耐久性)亦有降低之疑慮。
另外,在如後述般地形成相位差膜作為多層膜(積層膜)時,若將聚醯胺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調整為聚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附近時,則可有效地提升成形性,故較佳。
聚醯胺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等來測定,以聚苯乙烯換算時例如可選自20000至100000左右的範圍。重量平均分子量過低時,製膜性或延伸性等成形性降低,會有因延伸等而產生破裂或是膜的機械強度不足而使處理性降低之疑慮。重量平均分子量過大時,熔融黏度變得過高,而有成形性降低之疑慮。
[相位差膜]
(構成)
相位差膜若至少含有前述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即可,在不妨礙本揭示之效果下,可含有1種或複數種其他慣用的熱塑性樹脂等,惟較佳係不含有。其他慣用的熱塑性樹脂的比率,相對於前述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的總量,例如為30質量%以下,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0至5質量%。
此外,在不妨礙本揭示之效果下,相位差膜可含有各種添加劑。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出:酯類、鄰苯二甲酸系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碸醯胺類等塑化劑;無機系阻燃劑、有機系阻燃劑、膠體(colloid)阻燃物質等阻燃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等穩定劑;抗靜電劑;氧化物系無機填充劑、非氧化物系無機填充劑、金屬粉末等填充劑;發泡劑;消泡劑;滑劑;天然蠟類、合成蠟類、直鏈脂肪酸或其金屬鹽、醯胺類等脫模劑;易滑性賦予劑。具體而言可列舉出:二氧化矽、氧化鈦、碳酸鈣、黏土、雲母、高嶺土等無機微粒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交聯)苯乙烯系樹脂等有機微粒子;相溶化劑等。此等添加劑 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此等添加劑可藉由慣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單軸或雙軸擠製裝置來進行熔融混練之方法等來添加。添加劑的合計比率,相對於前述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的總量,例如為30質量%以下,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0至5質量%。
相位差膜可為含有前述聚酯系樹脂與前述聚醯胺系樹脂之單層膜,惟較佳是多層膜(或積層膜)之情形。於多層膜之情形,可於多層膜中的同一層內含有前述聚酯系樹脂及前述聚醯胺系樹脂,惟從耐環境可靠度或是在與偏光板等其他光學元件(或光學膜)之積層時的易接著性等之觀點來看,較佳為於各層含有各別的樹脂之樣態,亦即為具有含有前述聚酯系樹脂之第1層(聚酯系樹脂層)、及含有前述聚醯胺系樹脂之第2層(聚醯胺系樹脂層)之積層膜。
另外,於第1層中,前述聚酯系樹脂的比率相對於會形成第1層之樹脂成分整體例如為1質量%以上,具體而言可選自10至100質量%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3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上,更佳為100質量%,第1層中的樹脂成分較佳係實質上僅含有前述聚酯系樹脂。此外,第2層中之前述聚醯胺系樹脂的比率(相對於會形成第2層之樹脂成分整體之比率)亦對應於上述第1層中之聚酯系樹脂的比率,以包括較佳樣態在內而相同,第2層中的樹脂成分較佳係實質上僅含有前述聚醯胺系樹脂。
此外,於多層膜之情形下,相位差膜若分別包含至少1層的第1層及第2層即可,亦可包含複數層的第1層及/或複數層的第2層。此外,相位差膜亦可視需要而包含或不包含未含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之第3層。
於多層膜之情形時的層數,例如可選自2至10層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2至8層、2至6層、2至4層、2至3層,更佳為3層。
於3層構造之情形,較佳是於位在中央之核心層的雙面積層有由相同種類的樹脂所形成之表層之3層構造(2種3層構造),更佳為雙面之表層的厚度(平均厚度)幾乎為同等程度之3層構造。於多層膜中,於會形成各層之樹脂間的成形後的收縮力存在有差距時,會有多層膜捲曲而使處理性降低之疑慮,惟藉由設為前述3層構造,則可藉由雙面的表層來抵銷收縮力的差距,而有效地抑制成形後之相位差膜的捲曲。
於3層構造之情形,亦可將核心層作為第1層(聚酯系樹脂層)並將雙面的表層作為第2層(聚醯胺系樹脂層)來形成,惟較佳係於作為核心層之第2層的雙面形成作為表層的第1層之3層構造。將由吸水率高之聚醯胺系樹脂所形成之第2層作為核心層來配置於內部,並於外側配置聚酯系樹脂層作為表層,藉此可有效地提升水分(或濕熱環境下)之耐環境可靠度(尺寸穩定性及相位差穩定性)。此外,在與偏光片(或偏光板)等其他光學元件積層而利用之情形,表層(最外層)為聚酯系樹脂層時,就易接著性之觀點而言為佳,尤其即使在與由耐水性低之PVA膜所形成之偏光片積層之情形下,表層為聚酯系樹脂層時,可有效地抑制偏光片之光學特性的降低。
由於相位差膜係藉由組合既定的聚酯系樹脂與既定的聚醯胺系樹脂來形成,所以可兼具優異的(或適當的)反波長色散性與高的相位差。亦即,即使是多層膜的型態,亦可將顯示期望的相位差及反波長色散性的相位差膜形成為較薄。因此,相位差膜的膜厚(平均厚度)例如可為20至70μm左右,較佳範 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25至60μm、30至60μm、30至50μm、30至45μm,更佳為30至40μm。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膜厚(平均厚度)可藉由後述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
膜的厚度過薄時,於製膜步驟中之捲取性差(變得容易形成皺褶,或變得容易破碎而難以捲取),而有無法穩定地捲取之疑慮,並且於延伸步驟中有破裂之疑慮。過厚時,會有無法因應相位差膜的薄型化要求之疑慮。此外,過厚時,於在濕熱環境下產生因收縮等所造成之應力之情形,過大的負荷施加於膜而使相位差大幅地變化,光學特性有降低(耐環境可靠度降低)之疑慮。再者,在與偏光片(或偏光板)貼合而利用時,於貼合步驟的乾燥中容易產生翹曲,偏光片的光學特性亦有降低之疑慮。
於相位差膜為包含第1層及第2層之多層膜時,第1層的總厚度(各第1層之平均厚度的合計值)與第2層的總厚度(各第2層之平均厚度的合計值)之比例,例如為前者/後者=0.1/1至100/1,具體而言可選自0.3/1至50/1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5/1至30/1、0.7/1至20/1、0.9/1至15/1、1/1至10/1、1.3/1至8/1、1.5/1至7/1、1.8/1至6/1,於調製後述1/4波長板時,更佳為2/1至5/1,又更佳為2/1至4.5/1,於調製後述VA-LCD用相位差膜時,更佳為2/1至5.5/1,又更佳為2.2/1至5/1。
另外,由於相位差膜(延伸膜)中之前述第1層的總厚度與第2層的總厚度之比例大多是與延伸前的積層膜(胚材膜或未延伸膜)為同等,所以前述比例可為胚材膜中之比例。相對於第2層的總厚度,第1層的總厚度為過薄時,會有無法得到優異的反波長色散性之疑慮,過厚時,亦有無法得到反波長色散性之疑慮。此外,第1層的厚度過厚時,會有無法調製1/4波長板之疑慮。
(製造方法、特性及用途)
相位差膜可藉由至少經過下列步驟來調製,亦即:將前述聚酯樹脂及前述聚醯胺系樹脂進行製膜之製膜步驟,以及將製膜步驟中所得到之胚材膜延伸之延伸步驟。
製膜方法例如可列舉出鑄製(casting)法(溶液鑄製法或溶液澆注法)、擠製(extrusion)法、壓延(calender)法等。擠製法可列舉出充氣(inflation)法、T模具法等熔融擠製法。從不僅成形性優異且可防止因殘留溶劑所造成之光學特性降低之觀點來看,較佳為T模具法等熔融擠製法。
此外,於相位差膜為多層膜時,可在將含有前述聚酯樹脂之第1層與含有前述聚醯胺系樹脂之第2層分別製膜及延伸後再積層,惟從成形性(或生產性)之觀點來看,較佳係對藉由共擠製所得到之積層膜(胚材膜)進行共延伸。於此種方法中,不僅可省略各層各自的製膜及延伸步驟以及將各層積層之步驟等,並且可有效地減少因各層的光軸偏差等所造成之不良(貼合不良)。
藉由共擠製所進行之具代表性的製膜方法可列舉出:在以使水分率成為例如未達100ppm之方式來對顆粒狀的各樹脂進行乾燥後,量秤各樹脂顆粒及添加劑並混合,供給至擠製機,使用狹縫狀的模具(T模具)使各熔融樹脂合流,並從模具中熔融擠製為片狀而使胚材膜成形之方法等。
前述擠製機中之各樹脂的熔融溫度,相對於各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例如設為Tg+50至Tg+180℃左右,更佳為Tg+80至Tg+150℃。擠製機中的熔融溫度過低時,樹脂的流動性會有不足之疑慮,相反的,熔融溫度過高時,樹脂有劣化之疑慮。
於擠製機中熔融後之各樹脂,可視需要而經由過濾器、齒輪泵等來連續地供給至模具,為了有效地去除各熔融樹脂中所含有之雜質,也可進行高精度過濾。熔融樹脂的高精度過濾所使用之濾材並無特別限定,惟不鏽鋼燒結體之濾材係因去除性能優異而為較佳。
狹縫狀的模具(T模具)係例如可列舉出多歧管模具、進料區塊模具等。從精密地控制層厚之觀點來看,較佳係配合各樹脂的黏度來設計T模具之多歧管模具。
製膜步驟中所得到之胚材膜(由共擠製所得到之積層膜)的平均厚度(總厚度),例如可選自10至1000μm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20至500μm、30至200μm、40至170μm、50至150μm、60至140μm、70至130μm、75至125μm、80至120μm。膜胚材的平均厚度過厚時,會有無法充分地薄膜化相位差膜之疑慮,平均厚度過薄時,捲取性變差(難以捲取),而有無法穩定地捲取之疑慮,並且於延伸步驟等中有破裂之疑慮。另外,平均厚度可藉由後述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
於延伸步驟中,可將製膜步驟中所得之各樹脂膜延伸,惟如前述般從成形性之觀點來看,較佳係將製膜步驟中所得到之共擠製膜進行共延伸。
於共延伸中,各樹脂間之玻璃轉移溫度Tg的差,尤其是前述聚酯系樹脂與聚醯胺系樹脂之Tg的差較佳係較小。因此,前述聚酯系樹脂與聚醯胺系樹脂之Tg的差係例如可調整成為0至30℃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至20℃、0至15℃、0至10℃、0至8℃、0至5℃。Tg的差位於此範圍內時,即使是多層膜,亦容易使期望特性的相位差膜成形,而能夠薄膜化。
詳細而言,共延伸中的延伸溫度、延伸速度、延伸倍率等延伸條件通常是根據各層在單膜(單獨膜)時之延伸實驗的結果來決定。亦即,從以同一延伸條件進行延伸後之各層之單獨膜的相位差、波長色散特性、厚度等特性中,以使於重疊各單獨膜時成為期望的特性之方式來探討延伸條件。然而,各樹脂間之玻璃轉移溫度Tg的差過大時,可調整為期望的特性之延伸條件的範圍會變窄,而使成形性(或生產性)降低或是無法成形為期望的特性,或根本有使延伸變得困難之疑慮。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於合計含有3種以上的前述聚酯系樹脂及前述聚醯胺系樹脂時之前述Tg的差,係意指顯示最大的Tg之樹脂與顯示最小的Tg之樹脂之差。
此外,延伸方法例如可列舉出輥間延伸、加熱輥延伸、壓縮延伸、拉幅延伸等慣用的方法等,可為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
此等延伸方法以及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速度等延伸條件,可因應對相位差膜所要求之特性或用途等來適當地選擇。例如於調製1/4波長板等波長板(尤其是有機EL顯示器等所利用之廣波段1/4波長板)時,可為單軸延伸。此外,於調製VA-LCD用的相位差膜時,可為雙軸延伸。
(1/4波長板)
就單軸延伸而言,可為在將垂直於延伸方向之膜面內方向(寬度方向)的長度維持或固定為一定(或抑制頸縮(收縮))的同時並進行延伸之固定端單軸延伸,亦可為在不使應力作用於膜寬度方向的狀態下進行延伸之自由端單軸延伸。當中,從頸縮較少且容易調整物性值之觀點來看,較佳是屬於拉幅延伸之固定端單軸延伸。
此外,單軸延伸中的延伸方向,可為相對於膜長度方向幾乎呈平行地延伸之縱向延伸,亦可為在垂直的寬度方向延伸之橫向延伸,還可為相對於膜長度方向以成為既定角度之斜向來進行延伸之斜向延伸。此等當中,較佳為斜向延伸,膜面內之慢軸(於膜面內折射率成為最大之軸)的方向(延伸方向)相對於膜長度方向所形成之角度係例如可選自30至60°左右的範圍,較佳為35至55°,更佳為40至50°,又更佳為42至48°,尤其幾乎是45°。於如此地經斜向延伸之相位差膜中,在藉由卷對卷(roll to roll)來貼合於直線偏光板等偏光板時,由於可容易調整為使慢軸相對於偏光板的吸收軸呈45°的角度,所以在製造圓偏光板時不需藉由裁切並貼合之分批式來貼合,就成形性(或生產性)優異之觀點而言為特佳。
於各層中所含有之全部樹脂成分的Tg中將最小值設為Tgmin時,延伸溫度係例如為Tgmin -10至Tgmin +20℃,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Tgmin -5至Tgmin +17℃、Tgmin至Tgmin +15℃、Tgmin +3至Tgmin +13℃、Tgmin +5至Tgmin +11℃、Tgmin +6至Tgmin +10℃、Tgmin +7至Tgmin +9℃。具體的溫度例如為117至147℃,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22至144℃、127至142℃、130至140℃、132至138℃、133至137℃、134至136℃。延伸溫度過高時,不僅難以顯現期望的相位差,膜亦無法均一地延伸而使膜厚變得不均一。延伸溫度過低時,不僅難以顯現期望的相位差,膜亦有破裂之疑慮。
延伸倍率例如可選自1.1至10倍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3至8倍、1.5至6倍、1.8至5倍、2至4倍、2至3倍,更佳為2.2至2.8倍。延伸倍率過低時,會有無法得到期望的相位差之疑慮。不過,本揭示之相位差膜係相位差顯現性高,即使為薄膜,亦容易調整為期望的相位差。另一 方面,延伸倍率過高時,相位差變得過高、或膜有破裂之疑慮,並且膜的殘留應力大,由於在濕熱環境下之膜的收縮而有相位差產生變化之疑慮。然而,本揭示之相位差膜係相位差顯現性高,即使在相對溫和的延伸條件下延伸,亦可調整為期望的相位差,所以可有效地抑制伴隨收縮而來之相位差變化。此外,成形性或延伸性優異,即使成形為薄膜亦具有靱性,所以膜不易破裂。
延伸速度(伸長率/分鐘)例如可選自50至600%/分鐘左右的範圍,較佳為100至500%/分鐘,更佳為200至400%/分鐘。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的伸長率是以(延伸後的長度-延伸前的長度)/延伸前的長度×100[%]來定義。延伸速度過快時,膜有破裂之疑慮。延伸速度過低時,會有無法得到期望的相位差之疑慮。
另外,可於延伸前進行預熱處理及/或於延伸後進行熱固處理。藉由此等處理,可縮小延伸後之相位差的變異性,而縮小伴隨曲折(bowing)(由於應變而使慢軸(或配向軸)在寬度方向呈不均一(呈弓狀)之現象)而來之配向角(膜長度方向與慢軸(或配向軸)所形成之角)的變異性。可進行預熱處理及熱固處理中任一者,惟較佳係進行兩者。此等處理較佳係藉由夾鉗(或拉幅機)來握持而進行,特佳係與延伸步驟連續地進行。
於預熱處理中,於各層中所含有之全部樹脂成分的Tg中將最小值設為Tgmin時,加熱溫度例如可選自Tgmin -10至Tgmin +20℃左右的範圍,較佳為Tgmin +7至Tgmin +9℃,較佳係與延伸溫度為相同之溫度。預熱時間例如可選自1秒至20分鐘左右的範圍,較佳為1至15分鐘,更佳為5至12分鐘。
於熱固處理中,於各層中所含有之全部樹脂成分的Tg中將最小值設為Tgmin時,加熱溫度例如為Tgmin -5至Tgmin +25℃,較佳為Tgmin至Tgmin +15℃。此外,加熱溫度可為延伸溫度以下,例如為比延伸溫度低1至50℃左右的溫度,較佳為低2至40℃之溫度,更佳為低3至30℃之溫度。再者,加熱溫度特佳為延伸溫度以下且為Tgmin以下。熱固的處理時間例如可選自1秒至10分鐘左右的範圍,較佳為5秒至4分鐘,更佳為10秒至2分鐘。於熱固時,相對於延伸結束後的寬度,拉幅的寬度較佳係縮小0至10%左右。
如上述般在以進行單軸延伸來形成1/4波長板之情形下,在將於波長λnm之面內相位差設為Ro(λ)時,相位差膜的Ro(550)例如可為100至170nm左右,較佳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10至160nm、120至155nm、125至150nm、130至145nm、133至143nm。
此外,Ro(450)/Ro(550)例如可約為0.7以上且未達1,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75至0.95、0.8至0.9、0.81至0.87。
另外,於理想的廣波段1/4波長板之情形,Ro(550)為137.5nm,Ro(450)/Ro(550)約為0.818,Ro(550)及Ro(450)/Ro(550)愈接近於上述理想值,則愈可稱為優異的廣波段1/4波長板。於面內相位差Ro(550)、色散性Ro(450)/Ro(550)及厚度(薄度)之特性中,尤其更重視面內相位差Ro(550)接近於理想值者。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Ro(550)及Ro(450)/Ro(550)可藉由後述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
(VA-LCD用相位差膜)
VA-LCD用的相位差膜(光學補償膜)可藉由雙軸延伸來調製。雙軸延伸可為於縱向及橫向同時進行延伸之同時雙軸延伸,或是每次在一方向逐一進行延伸 之逐次雙軸延伸。此外,可為縱向及橫向的延伸倍率相等之等延伸,或是延伸倍率不同之偏延伸。
從容易自由地調整延伸條件且成形性優異並且可抑制膜面內之慢軸的變異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的雙軸延伸可列舉出逐次雙軸延伸。於逐次雙軸延伸中,在膜長度方向延伸之縱向延伸與在膜寬度方向延伸之橫向延伸可為非連續性的延伸(在某一方向的延伸後捲取,然後提供至另一方向的延伸),惟從成形性(或生產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連續性的延伸。具體的延伸方法可列舉出前述方法等,縱向延伸較佳為輥間延伸或拉幅延伸,橫向延伸較佳為拉幅延伸。
縱向延伸及橫向延伸的順序並無特別限定,惟較佳係於縱向延伸後進行橫向延伸,更佳係於縱向延伸後以較此縱向延伸更強的延伸條件(使分子鏈進一步配向而使相位差變得更高之延伸條件)進行橫向延伸。於此種逐次雙軸延伸中,因能夠以使膜面內的慢軸(於膜面內折射率成為最大之方向)相對於膜長度方向大致呈垂直,例如成為80至100°,較佳成為85至95°的角度之方式來成形,故較佳。
詳細而言,如前述般,VA-LCD用的相位差膜係配置在液晶單元與於該液晶單元上下所配置之直線偏光板(直線偏光膜)之間,具體而言,係以使相位差膜之膜面內的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的吸收軸大致呈垂直之方式來積層之型態而利用。通常,直線偏光板是以在膜長度方向具有吸收軸之方式來配置,所以如前述般,在與慢軸相對於膜長度方向大致呈垂直之相位差膜積層時,可藉由卷對卷來貼合,就成形性(或生產性)之觀點而言為有利。
就延伸溫度而言,於縱向延伸與橫向延伸中可為相同或不同。於各層中所含有之全部樹脂成分的Tg中將最小值設為Tgmin時,延伸溫度例如為 Tgmin-10至Tgmin+30℃,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Tgmin至Tgmin+20℃、Tgmin+5至Tgmin+15℃、Tgmin+7至Tgmin+13℃、Tgmin+8至Tgmin+12℃、Tgmin+9至Tgmin+11℃。具體的溫度例如為117至157℃,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27至147℃、132至142℃、134至140℃、135至139℃、136至138℃。延伸溫度過高時,不僅難以顯現期望的相位差,膜亦無法均一地延伸而有膜厚變得不均一之疑慮。延伸溫度過低時,不僅難以顯現期望的相位差,膜亦有破裂之疑慮。
就延伸倍率而言,於縱向延伸與橫向延伸中可為相同,惟較佳係不同,更佳係橫向延伸的延伸倍率大於縱向延伸。縱向延伸(或MD方向(或膜長度方向)的延伸)的延伸倍率例如可選自1.1至10倍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2至2.5倍、1.3至2.3倍、1.4至2.1倍、1.5至2倍、1.6至1.9倍,更佳為1.7至1.8倍。橫向延伸(或TD方向(或膜寬度方向)的延伸)的延伸倍率例如可選自1.1至10倍左右的範圍,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5至5倍、1.8至3.5倍、2至3倍、2.1至2.8倍、2.2至2.6倍,更佳為2.3至2.5倍。延伸倍率過低時,會有無法得到期望的相位差之疑慮。然而,本揭示之相位差膜係相位差顯現性高,即使為薄膜,亦容易調整為期望的相位差。另一方面,延伸倍率過高時,相位差變得過高、或膜有破裂之疑慮,並且膜的殘留應力大,由於在濕熱環境下之膜的收縮而有相位差產生變化之疑慮。然而,本揭示之相位差膜係相位差顯現性高,即使在相對溫和的延伸條件下延伸,亦可調整為期望的相位差,所以可有效地抑制伴隨收縮而來之相位差變化。此外,成形性或延伸性優異,即使成形為薄膜亦具有靱性,所以膜不易破裂。
延伸速度(伸長率/分鐘)於縱向延伸與橫向延伸中可為相同或不同。縱向延伸的延伸速度(伸長率/分鐘)例如可選自50至600%/分鐘左右的範圍, 較佳為100至500%/分鐘,更佳為200至400%/分鐘。橫向延伸的延伸速度(伸長率/分鐘)例如可選自50至600%/分鐘左右的範圍,較佳為100至500%/分鐘,更佳為200至400%/分鐘。延伸速度過快時,膜有破裂之疑慮。延伸速度過低時,會有無法得到期望的相位差之疑慮。
另外,可於延伸前進行預熱處理及/或於延伸後進行熱固處理。藉由此等處理,可縮小延伸後之相位差的變異性,而縮小伴隨曲折(由於應變而使慢軸(或配向軸)在寬度方向呈不均一(呈弓狀)之現象)而來之配向角(膜長度方向與慢軸(或配向軸)所形成之角)的變異性。可進行預熱處理及熱固處理中任一者,惟較佳係進行兩者。此等處理較佳係藉由夾鉗(或拉幅機)來握持而進行,特佳係與延伸步驟連續地進行。
於預熱處理中,於各層中所含有之全部樹脂成分的Tg中將最小值設為Tgmin時,加熱溫度例如可選自Tgmin -10至Tgmin +30℃左右的範圍,較佳為Tgmin +9至Tgmin +11℃,較佳係與延伸溫度為相同之溫度。預熱時間例如可選自1秒至20分鐘左右的範圍,較佳為1至15分鐘,更佳為5至12分鐘。
於熱固處理中,於各層中所含有之全部樹脂成分的Tg中將最小值設為Tgmin時,加熱溫度例如為Tgmin -5至Tgmin +25℃,較佳為Tgmin至Tgmin +15℃。此外,加熱溫度可為延伸溫度以下,例如為比延伸溫度低1至50℃左右的溫度,較佳為低2至40℃之溫度,更佳低3至30℃之溫度。再者,加熱溫度特佳為延伸溫度以下且為Tgmin以下。熱固的處理時間例如可選自1秒至10分鐘左右的範圍,較佳為5秒至4分鐘,更佳為10秒至2分鐘。於熱固時,相對於延伸結束後的寬度,拉幅的寬度較佳係縮小0至10%左右。
如上述般在以進行雙軸延伸來形成VA-LCD用的相位差膜之情形下,在將於波長λnm之面內相位差設為Ro(λ)時,VA-LCD用的相位差膜的Ro(550)例如可為20至65nm左右,較佳係下列階段性地為25至60nm、30至55nm。
VA-LCD用的相位差膜的Ro(450)/Ro(550)例如可約為0.7以上且未達1,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0.75至0.95、0.78至0.93、0.8至0.92、0.81至0.91、0.818至0.9。
此外,在將於波長λnm之厚度方向相位差設為Rth(λ)時,Rth(589)例如可為100至160nm左右,較佳範圍係下列階段性地為110至150nm、115至145nm、120至140nm、125至135nm。
另外,在VA-LCD用的相位差膜尤其在適合TV的用途中,於面內相位差Ro(550)、色散性Ro(450)/Ro(550)、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89)及厚度(薄度)之特性中,Ro(550)、Ro(450)/Ro(550)及Rth(589)被視為重要度高之特性,尤其最重視Ro(550)及Rth(589)位於上述較佳範圍者。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Ro(550)、Ro(450)/Ro(550)及Rth(589)可藉由後述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
[實施例]
以下係根據實施例來更詳細地說明本揭示,惟本揭示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以下係顯示評估方法及原料的詳細內容。
[評估方法]
(玻璃轉移溫度Tg)
使用微差掃描熱析儀(Seiko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DSC 6220」),將試樣裝入於鋁盤,並於氮氣環境下以升溫速度10℃/分鐘於30℃至200℃的範圍中測定Tg。
(分子量)
使用凝膠滲透層析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HLC-8120GPC」),將試樣溶解於三氯甲烷中,並測定以聚苯乙烯換算計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面內相位差Ro及厚度方向相位差Rth)
使用遲滯測定裝置(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RETS-100」),於測定溫度20℃,分別測定延伸膜的於波長450nm之面內相位差Ro(450)以及於波長550nm之面內相位差Ro(550)來作為各試樣的在厚度之實測值,從所得到之結果中,將Ro(450)除以Ro(550)而算出Ro(450)/Ro(550)。此外,延伸膜的於波長589nm之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89)亦藉由相同的裝置來測定。
(平均厚度)
使用測厚計(Mitutoyo股份有限公司製「MICROMETER」),隔著既定的間隔測定複數個點並算出其平均值。另外,於實施例的各胚材膜及各延伸膜中之任一膜中,平均厚度與膜中心附近的厚度皆幾乎相同。
[原料]
FDPM:9,9-雙(2-甲氧基羰乙基)茀[別名:9,9-雙(2-羧基乙基)茀的二甲酯、或是茀-9,9-二丙酸的二甲酯],於日本特開2005-89422號公報所記載之實施例1中,除了將丙烯酸第三丁酯56.6g(0.44莫耳)變更為丙烯酸甲酯37.9g(0.44莫耳)之外,其他皆以相同方式進行而合成者
BPEF: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Osaka Gas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
EG:乙二醇
聚醯胺樹脂:其係由在式(4)中之Y1為CH2基且r1及r2為0之二胺單元與來自十二烷二酸之二羧酸單元[-OC-(CH2)10-CO-]所形成之聚醯胺樹脂,Daicel Evonik股份有限公司製「TROGAMID CX7323」、玻璃轉移溫度Tg:132℃
[合成例1]
將作為酯交換觸媒的乙酸錳四水合物2×10-4莫耳及乙酸鈣一水合物8×10-4莫耳加入於FDPM 1.00莫耳、BPEF 0.90莫耳、EG 2.10莫耳中,一面攪拌一面緩慢地加熱熔融。升溫至230℃後,加入磷酸三甲酯14×10-4莫耳、氧化鍺20×10-4莫耳,並一面緩慢地升溫、減壓至到達270℃、0.13kPa以下為止,一面去除EG。在到達既定的攪拌扭矩後,從反應器中取出內容物,而調製出含有茀環之聚酯的顆粒。
藉由1H-NMR來分析所得到之顆粒,得知導入於含茀環之聚酯中之二羧酸單元的100莫耳%係來自FDPM,所導入之二醇單元的90莫耳%係來自BPEF,10莫耳%係來自EG。
所得到之含有茀環之聚酯的玻璃轉移溫度Tg為127℃,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0000。
[實施例1至5]
以合成例1所製作之含有茀環之聚酯作為表層,以聚醯胺樹脂作為核心層,而製作出將表層積層於核心層的雙面之2種3層的多層膜。詳細而言,在分別對含有茀環之聚酯、聚醯胺樹脂進行乾燥後,分別投入於裝設有進料區塊式T模 具(模寬300mm)之擠製機(表層用擠製機: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62-22
25mm、L/D=25;核心層用擠製機: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62-23
30mm、L/D=38),以成為表1所記載之胚材膜的設定膜厚(各層的厚度、總厚度)之方式進行熔融擠製成形,而製作出2種3層的總厚度平均100μm之多層膜(胚材膜)。
將所得到之多層膜裁切為60mm×60mm的大小,使用拉幅式延伸裝置(井元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IMC-1A97型」),以表1所記載之延伸溫度及延伸倍率、以及延伸速度120mm/分鐘(300%/分鐘),在TD方向對排除夾具(chuck)部分以外之有效寬度40mm的區域進行固定端單軸延伸,而製作延伸膜。另外,於延伸前,以與延伸溫度為相同之溫度對多層膜施行10分鐘的預熱處理。此外,所得到之延伸膜中之各層的厚度比係與胚材膜中之各層的厚度比為同等。
將所得到之延伸膜的Ro(450)、Ro(550)、Ro(450)/Ro(550)以及延伸後之膜的平均厚度(總膜厚)表示於表1。
另外,表1中,胚材膜的表層膜厚係表示2層的合計膜厚,表層每1層的膜厚為37.5μm。
[表1]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63-14
從表1中,得知實施例1至5中所得到之相位差膜係具有適於廣波段1/4波長板之特性,並且被調製成膜厚30μm左右之薄膜。此外,會形成實施例1至5的相位差膜之含有茀環之聚酯及聚醯胺樹脂的Tg係相對較高,耐熱性(耐環境可靠度)亦優異。當中,從接近於理想之廣波段1/4波長板中的特性(Ro(550)為137.5nm、Ro(450)/Ro(550)為0.818)且為薄膜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實施例1至4,更佳為實施例1、2及4,又更佳為實施例2及4。
[實施例6至8]
除了以成為表2所記載之胚材膜的設定膜厚(各層的厚度、總厚度)之方式進行熔融擠製成形並且設為2種3層的總厚度平均170μm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進行相同操作,以合成例1所製作之含有茀環之聚酯作為表層,以聚醯胺樹脂作為核心層,而製作出將表層積層於核心層的雙面之2種3層的多層膜(胚材膜)。
將所得到之多層膜裁切為60mm×60mm的大小,使用拉幅式延伸裝置(井元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IMC-1A97型」),以表2所記載之延伸溫度及延伸倍率、以及各延伸方向的延伸速度120mm/分鐘(300%/分鐘),對排除夾具部分以外之有效寬度40mm的區域進行逐次雙軸延伸(在MD方向進行延伸後,在TD方向進行延伸)而製作延伸膜。另外,於延伸前,以與延伸溫度為相同之溫度對多層膜施行10分鐘的預熱處理。此外,所得到之延伸膜中之各層的厚度比係與胚材膜中之各層的厚度比為同等。將所得到之延伸膜的Ro(450)、Ro(550)、Ro(450)/Ro(550)、Rth(589)及延伸後之膜的平均厚度(總膜厚)表示於表2。
[表2]
Figure 110100603-A0202-12-0065-15
另外,表2中,胚材膜的表層膜厚係表示2層的合計膜厚,表層每1層的膜厚為65μm。此外,延伸溫度在MD方向及TD方向的延伸中為同一溫度,延伸倍率係意指縱向(MD方向或膜長度方向)的倍率×橫向(TD方向或膜寬度方向)的倍率。
從表2中,得知實施例6至8所得到之相位差膜係具有適於VA-LCD用的光學補償膜之特性並且被調製為薄膜。尤其,從Ro及Rth位於更佳的範圍來看,較佳為實施例6及7。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之相位差膜係相位差顯現性與反波長色散性優異。因此,可藉由溫和的延伸條件來製作,薄型且韌性等機械強度(或處理性)優異,並且耐環境可靠度亦優異。所以,可適用於在廣波段中具備抗反射性能之圓偏光板及具備前述圓偏光板之有機EL顯示器,以及VA-LCD用相位差膜及垂直配向方式液晶顯示裝置。
Figure 110100603-A0202-11-0003-3

Claims (23)

  1. 一種相位差膜,其含有:顯示負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順波長色散性之聚酯系樹脂、以及顯示正的配向雙折射性且相位差顯示平坦色散性之聚醯胺系樹脂。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酯系樹脂含有具有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含有具有脂環骨架之構成單元。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酯系樹脂含有選自茀二羧酸單元(A1)及茀二醇單元(B1)的至少1種構成單元作為前述具有茀-9,9-二基之構成單元,前述茀二羧酸單元(A1)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之二羧酸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3-0001-16
    式中,R1表示取代基,k表示0至8的整數,X1a及X1b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
    前述茀二醇單元(B1)含有下述式(2)所表示之二醇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3-0001-17
    式中,R2表示取代基,m表示0至8的整數,X2a及X2b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A1a及A1b分別獨立地表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n1及n2表示0以上的整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茀二醇單元(B1)含有下述式(2A)所表示之二醇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3-0002-18
    式中,Z1a及Z1b分別獨立地表示芳烴環,R3a及R3b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p1及p2分別獨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數,R2、m、A1a及A1b、n1及n2分別與請求項3中所記載之式(2)中所述者相同。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酯系樹脂含有下述式(3)所表示之(聚)烷二醇單元(B2),
    Figure 110100603-A0202-13-0002-20
    式中,A2表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伸烷基,q表示1以上的整數。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關於前述聚酯系樹脂,於式(1)中,X1a及X1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
    於前述式(2A)中,Z1a及Z1b為C6-12芳烴環,R3a及R3b為C1-4烷基或C6-10芳基,p1及p2為0至2的整數,A1a及A1b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n1及n2為0至2的整數,
    於前述式(3)中,A2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2-4伸烷基,q為1至4的整數。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之二胺單元,
    Figure 110100603-A0202-13-0003-21
    式中,Y1表示直接鍵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烴基,R4a及R4b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醯胺系樹脂含有來自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醯胺系樹脂係含有:於前述式(4)中,Y1為C1-4伸烷基,R4a及R4b為C1-4烷基,r1及r2為0或1之二胺單元;以及
    來自直鏈狀或分枝鏈狀C4-16烷-二羧酸成分之構成單元。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聚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與前述聚醯胺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之差為0至20℃。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為包含含有前述聚酯系樹脂之第1層與含有前述聚醯胺系樹脂之第2層之積層膜。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相位差膜,其為於前述第2層的雙面積層有前述第1層之3層構造的積層膜。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前述第1層的總厚度與前述第2層的總厚度之比例為前者/後者=1/1至10/1。
  1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厚度為20至70μm。
  1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為單軸延伸膜。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在將於波長λnm之面內相位差設為Ro(λ)時,Ro(550)為100至160nm,Ro(450)/Ro(550)為0.7以上且未達1。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相位差膜,其為1/4波長板。
  1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位差膜,其為雙軸延伸膜。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相位差膜,其中,在將於波長λnm之面內相位差設為Ro(λ)且將厚度方向相位差設為Rth(λ)時,Ro(550)為30至50nm,Ro(450)/Ro(550)為0.7以上且未達1,Rth(589)為120至140nm。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相位差膜,其為垂直配向方式液晶顯示器用的光學補償膜。
  21.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所述之相位差膜。
  22.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包含請求項21所述之偏光板。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圖像顯示裝置,其為有機EL顯示器或垂直配向方式液晶顯示器。
TW110100603A 2020-01-08 2021-01-07 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TW2021402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1626 2020-01-08
JP2020-001626 2020-01-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0276A true TW202140276A (zh) 2021-11-01

Family

ID=7678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0603A TW202140276A (zh) 2020-01-08 2021-01-07 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1159A1 (zh)
JP (1) JP7121207B2 (zh)
KR (1) KR20220125260A (zh)
CN (1) CN114930208A (zh)
TW (1) TW202140276A (zh)
WO (1) WO2021140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5512B (zh) * 2018-08-17 2023-06-30 大阪燃气化学有限公司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22070729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KR102647432B1 (ko) * 2021-05-28 2024-03-14 에스케이마이크로웍스솔루션즈 주식회사 폴리아마이드계 복합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095722A1 (ja) * 2021-11-26 2023-06-01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243651A1 (ja) * 2022-06-15 2023-12-21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ーテル系樹脂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3045A (ja) * 2006-01-18 2007-08-02 Nitto Denko Corp 位相差板、及び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34232A (ja) 2008-12-05 2010-06-17 Teijin Chem Ltd 光学フィルム
WO2011062163A1 (ja) 2009-11-17 2011-05-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れよりなる透明フィルム
JP5544876B2 (ja) * 2009-12-25 2014-07-09 東ソー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
TWI522661B (zh) * 2012-11-23 2016-02-2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
CN105308122A (zh) * 2013-04-10 2016-02-03 大阪燃气化学有限公司 包含芴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以及波长色散调节剂和树脂的波长色散调节方法
KR20150037440A (ko) * 2013-09-30 2015-04-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투습도가 낮은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05942B1 (ko) * 2014-03-17 2017-0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위상차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28460B1 (ko) * 2014-03-20 2021-11-17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광학 필름
KR101757025B1 (ko) * 2014-09-30 2017-07-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광학 부재 및 광학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6581796B2 (ja) * 2015-03-31 2019-09-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98956A (ja) * 2016-04-25 2017-11-02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円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51627A (ja) 2017-03-09 2018-09-27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円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25260A (ko) 2022-09-14
JPWO2021140927A1 (zh) 2021-07-15
US20230091159A1 (en) 2023-03-23
JP7121207B2 (ja) 2022-08-17
CN114930208A (zh) 2022-08-19
WO2021140927A1 (ja)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40276A (zh) 相位差膜及其用途
CN112585512B (zh)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97848A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JP6688121B2 (ja) 多層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14465B2 (ja) 樹脂の流動性改善方法
JP6267013B2 (ja) 多層一軸延伸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反射型偏光板、ips方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光学部材およびips方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894662B2 (ja) 偏光板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029879A (ja) 光学用樹脂及びこれを含有したフィルム
JP7014519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円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51627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円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285781B2 (ja) 結晶化促進剤
JP2007004143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7377794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用ポリマー、位相差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JP7373695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16976B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5554752B2 (ja) Vaモード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光学部材およびvaモード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WO2020230597A1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偏光板
TWI840396B (zh)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
JP7331205B2 (ja)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