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6607A - 以圓編機製造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鞋襪之上半部,的製程 - Google Patents
以圓編機製造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鞋襪之上半部,的製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36607A TW202136607A TW109146252A TW109146252A TW202136607A TW 202136607 A TW202136607 A TW 202136607A TW 109146252 A TW109146252 A TW 109146252A TW 109146252 A TW109146252 A TW 109146252A TW 202136607 A TW202136607 A TW 20213660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bric
- needles
- upper half
- manufactured
- need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3—Fabric with at least two, predominantly unlinked, knitted or woven plies interlaced with each other at spaced locations or linked to a common internal co-extensive yarn system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31—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with one or more convex or concave portions of limited extension, e.g. domes or pouch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製造指定表示用於鞋襪之一上半部的一筒狀紡織物品之製程,包含以下步驟:
-規劃界定待製造之一筒狀紡織物品之一紡織機,該筒狀紡織物品以自一第一開口端開始之一無縫方式縱向延伸且由連續的多個縫合列組成;
-藉由執行以下步驟,根據該規劃步驟編織:A)製造該第一端,該該第一端屬於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一織物,指定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尖端;B)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尖部分,該尖部分指定表示圍封腳尖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D)製造一凸片,該凸片屬於該第一織物且指定表示圍封或覆蓋腳背之至少一個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E)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指定表示圍封該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該中間部分具有位於該腳背之至少一個部分上的一縱向開口,及在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側上的兩個側緣;F)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端部分,該端部分指定表示圍封該腳後跟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在步驟D及E中,該凸片及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在對應於該上半部之該縱向展開之一方向上皆具有一同時縱向展開;該編織步驟完全生產該整體、單件筒狀紡織物品;該等步驟連續地執行,使得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從不中斷處理。
Description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藉由用於編織物或針織品之一圓編機製造一筒狀紡織物品的製程。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以藉由該製程獲得之一筒狀編織物製造之鞋上半部。
特別是,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編織設計,較佳地,一種在一圓緯編機上進行之「嵌花」設計,以便獲得指定為一鞋上半部之一單或雙織物筒狀編織物。
發明背景
已知關於使用圓編機來製造針對鞋上半部設計之筒狀物。此等筒狀物一旦由編織機製造,則典型地經歷一系列操作,諸如,切割、縫製、額外部分之塗覆等,以便獲得易於合適地與用於製造鞋之鞋底相關聯的上半部。
亦已知在製造藉由圓編機獲得之上半部時關於製造筒狀編織物,在製造之末尾,該筒狀編織物具有一「雙織物」,亦即,由織物之兩個不同重疊層或布組成,其中一布表示內織物,而另一布表示上半部之外織物。為此目的,自第一端開始生產筒狀編織物,第一端則將表示內織物(或外織物)之腳尖,且該筒狀編織物係在遠至第二端之其總體長度上製造,該第二端則將表示外織物(或內織物)之腳尖。如此製造之筒狀編織物因此在其總長度展開上具有內織物,按連續方式,跟著為外織物(或反之亦然,外織物後跟著為外織物)。在於機器上製造後,合適地操縱筒狀編織物,以便部分地自身將其接通,將內織物折疊(例如,自第二端開始)於外織物(朝向第一端)上,直至獲得兩個重疊織物(內織物及外織物)及因此雙織物上半部。明顯地,在筒狀編織物之中間或另一中間區域(置放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中,外織物在內織物上翻轉,且所得雙織物上半部因此在原始筒狀編織物之前邊緣或邊界(第一端與第二端在此處重疊)與後邊緣或邊界(對應於外織物在內織物上之折疊線)之間展開。
發明概要
在藉由如以上揭露之圓編機的圓編機生產上半部之構架中,本申請者已識別到存在一些缺點。
首先,本申請者已觀察到,已知上半部展現不能夠將具體技術及功能特性賦予至上半部自身之一結構。
本申請者已進一步觀察到,用於藉由圓編機製造上半部(特別是,雙織物上半部)之已知製程實現僅有限數目個用於製造上半部之筒狀編織物之可能結構,此限制了可獲得之結果。
此外,特別是,在用於鞋襪之上半部之構架中,已知製程製造筒狀物,該等筒狀物則可需要添加用於完成上半部的另外編織部分,或需要用於製造上半部之進一步處理。此可使上半部製造複雜及/或昂貴,或進一步需要長時間來完成。
在此等情況下,依據本發明之目標在其各種態樣及/或實施例中將為提議一種用於以一圓編機製造一筒狀編織物之製程,其能夠解決以上揭露之問題及克服已知技術之限制。
特別是,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議一種用於製造一筒狀編織物之製程,該筒狀編織物能夠提供一筒狀紡織物(可自其獲得一單或雙織物上半部),具有可將給定技術性質賦予至上半部自身之具體結構特性。進一步詳細地,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議一種允許製造一筒狀編織物之製程,自該筒狀編織物可獲得具有具體外觀及/或舒適特性及耐磨性之一上半部。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議一種用於製造一筒狀編織物之製程,該筒狀編織物實現創造大量差別化之結構,特別是,以便獲得廣泛多種可能單層或雙層上半部。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議一種實現以一經濟競爭性方式製造鞋上半部之製程。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創造對先前技術之替代解決方案,其用於製造筒狀編織物及單層或雙層上半部,及/或開啟新設計可能性。
應自以下描述顯得更好之此等及其他可能目標基本上係根據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及根據下列態樣及/或實施例以各種方式組合、可能亦與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組合由一種用於製造一筒狀編織物之製程及由一種以藉由此製程獲得之一筒狀編織物製造之鞋上半部來達成。
在一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藉由一圓編機製造一筒狀編織物之製程。
在一個態樣中,該製程製造具有一嵌花設計之一筒狀紡織物。
在本描述中且在附著於此之申請專利範圍中,如在編織衣之領域中已知的措詞「嵌花設計」係關於一種由交替編織區域組成之設計,該等交替編織區域用藉由機器之一或多個喂紗供應之紗線獲得,該機器在相反側上不具有浮動紗線,亦即,連接同一編織進程之部分的紗線,該等部分相互隔開一段距離且藉由其各自的紗線獲得,且該機器在組成一設計區域之各進程部分之端部處不具有紗線切割或修整。概括而言,「嵌花」設計為具有在物件之各種區域中差別化的花紋圖樣、色彩及編織圖案之紡織設計,其不展現修整之紗線及/或可避免存在浮動紗線。
在本發明中及在附著於此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應將在步驟A、B、C、D、E或F中製造之各織物部分理解為針對給定數目個編織進程的鄰近針之一給定群組或區段中包括的物件之任一部分或區域。換言之,各部分具有:一縱向展開,亦即,針對給定數目個進程,沿著對應於形成的織物之向前移動之展開方向;及一側向展開,亦即,針對給定數目個針,在與縱向展開正交(且對應於針床之展開)之一方向上,針數亦可針對該區域中涉及的各進程變化且亦可與針床之總針數重合。各部分可具有任一形狀,具有沿著織物之展開方向(縱向)及沿著編織進程之方向(側向)的給定構型及大小;各部分因此由一給定編織圖案及由正使用之具體紗線表徵。
嵌花設計可以用於編織衣或針織品之直編機或圓編機來製造,從而實現移動喂紗,在喂紗上相對於針固持器來供應紗線,針固持器由一直線針床或一圓筒組成,或反之亦然,亦即,根據相互對置之兩個運動方向(亦即,具有一向前運動且具有一向後運動(藉由交替運動處理)),實現相對於喂紗移動針固持器。
通常,藉由使配置於該針固持器之一區段中的該等針與一喂紗相關且致動該等針及使配置於該針固持器之另一、鄰近或相鄰區段中的該等針與另一喂紗相關且致動該等針,當製造組成嵌花設計之各編織進程時,製造該等嵌花設計。與其相關的針固持器之喂紗及區段之數目根據待獲得的設計之不同區域之數目變化,且如上揭露,針固持區段中之各區段之針數可針對各進程變化,以便變化待獲得的嵌花設計之不同區域之形狀。
針固持器相對於機器之喂紗的交替運動實現用由不同喂紗供應之紗線處理編織進程之部分,而不切割在編織進程之對應的部分之末端的紗線,或不讓相反地浮動未用於處理編織進程之一連續部分及等待再次用於形成編織進程之再一部分的紗線。
用在兩個不同喂紗上供應之紗線處理的該設計之兩個鄰近區域之連接較佳地係藉由致動至少一個針來獲得,該至少一個針位於該等區段之間的界線上且屬於此等區段中之任一者,該兩者在與其針群組相關之喂紗上及在與鄰近或相鄰針群組相關之喂紗上。
通常,嵌花設計用於獲得編織圖案及花紋圖樣,編織圖案及花紋圖樣由用不同色彩或類型之紗線製造的編織織物區域組成,將該等紗線供應至不同喂紗。
以下列出本發明之一些態樣。
在一個態樣中,用於藉由一圓編機製造指定表示用於鞋襪之一上半部的一筒狀紡織物之製程包含以下步驟:配置具有至少一個喂紗及支撐多個針之一針固持器的一圓紡機,界定一圓針床,可操作該圓針床以拾取由該至少一個喂紗分配之線及形成編織織物;該針固持器可相對於該喂紗旋轉,且該喂紗最接近該針固持器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製程包含以下一步驟:規劃該紡織機以便界定待製造之一筒狀紡織物品,該筒狀紡織物品以自一第一開口端開始之一無縫方式縱向延伸且由連續的多個縫合列組成。
在一個態樣中,該製程包含以下一步驟:根據前述規劃步驟用該圓紡機生產紡織織物以便製造該筒狀紡織物之步驟,該筒狀紡織物指定表示鞋襪之一上半部。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A):使用該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該等針製造屬於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一織物的該第一開口端,該第一開口端指定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尖端。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B):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尖部部分,該尖部部分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及由使用呈連續列的每列第一增加或減少數目個針及接著(類似地)每列減少或增加數目個針獲得的一縫合凸出部組成,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可選步驟C):沿著該第一織物之縱向展開製造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一無凸出部部分,該無凸出部部分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其中針對各列,該生產之編織織物具有一閉合圓構型。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D):製造屬於該第一織物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或覆蓋腳之頸部/腳背之至少一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之一凸片,其中製造一凸片之該步驟涉及中斷該等先前列之處理,且針對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使用該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該等針繼續編織,因此生產表示該凸片之一經編織插入物。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E):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鞋底之至少部分及該腳之側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具有指定位於該腳背之至少一部分上的一縱向開口(無縫合),及在該縱向開口之側上的兩個側緣。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係藉由在操作中針對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使用該針床之一各別針段製造,該針區段包含任何數目個針,高達包括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的一數目,有可能針對在該中間部分中包含之各列改變該各別針段。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F):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尖部部分,該尖部部分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及由各使用呈各別連續列的每列第一增加或減少數目個針及接著(類似地)每列減少或增加數目個針獲得的一或多個縫合凸出部組成,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後跟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D及E中,該凸片及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經製造,使得其在對應於該上半部之一縱向展開的一方向上皆具有一實質上同時縱向展開。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D及E將該凸片與該中間部分相對於彼此無縫地製造,使得在自該筒狀編織物產生之該上半部中,該凸片在該縱向開口下方。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全部生產整體、單件筒狀紡織物品,亦即,無單獨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等步驟係連續地執行,使得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從不中斷處理。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D及E將該凸片與該中間部分相對於彼此無縫地製造,使得在自該筒狀編織物產生之該上半部中,該凸片至少部分由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覆蓋或懸伸。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第一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自該第一開口端開始。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最後一個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結束於該第一開口端。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可選步驟) - D - E - F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F - E - D - C (可選步驟)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一般而言,在前述順序中,步驟C係可選的。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連續運動操作之紡織機執行步驟A,亦即,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給定方向上之一連續繞轉來生產數列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來執行步驟A,從而生產數列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A包含製造該第一開口端之一彈性邊緣之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B,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具有該圓針床之各別數目個針的某一針段來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連續運動操作之紡織機執行步驟C,亦即,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給定方向上之一連續繞轉來生產數列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D,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在針對製造該凸片挑選的該圓針床之針段內選擇的許多針之某一群組來製造該凸片。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D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針數可變化以便沿著其縱向展開,一列接一列地成形該凸片。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D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該針段可包含高達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一最大數目的任何數目個針。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D中,僅使用該針床之一個針段,且在此段內,取決於需要用於該凸片之紡織特徵,所有該等針或其中之僅一些可工作。
在一個態樣中,當達成該凸片之所要的長度時,步驟D結束,伴隨著卸載了用於製造該凸片自身之該等針,該凸片結束於一自由邊緣,亦即,不連接至該紡織物品之其他部分,且表示該凸片之該插入物由連接至(僅)在步驟D之開頭製造的縫合部上之該紡織物品之一單一織物層組成。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D:
-藉由以一交替運動選擇用於製造該凸片的針之一段來開始,且在此段內,將某一數目個針保持在閒置位置中用於該凸片之全部處理,該全部處理係藉由該段之其餘針來進行;
-針對為其最終延伸兩倍之一延伸,藉由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展開該凸片而繼續;
-結束於恢復由先前保持在該閒置位置中之以上提到之針進行的處理,使得在步驟D中進行之最後一個縫合部位於在步驟D中進行之第一縫合部處;
以此方式,凸片由雙織物組成,亦即,沿著一折疊線相互折疊之兩個織物層,該折疊線實質上對應於穿過步驟D半途製造之縫合部。
基本上,步驟D產生開始與結束於與紡織物同一處之一凸片,且一旦凸片變平,則其因此具有雙織物結構,其長度對應於在步驟D製造之縫合部之縱向延伸部之一半。
在一個態樣中,製造雙織物凸片提供在步驟D中之紡織處理,以結束於步驟D自身開始於之相同數目個針。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D涉及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藉由術語「按鈕」進行之紡織處理,其允許在同一位置中開始及結束凸片,與紡織物品之其餘處無縫,亦即,與在步驟C或B及E中製造之織物無縫。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D中,中斷該處理之步驟涉及停止在先前列中之操作中毗連的某一數目個針。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D中,繼續編織之步驟涉及僅以該針床之一個針段繼續。
在一個態樣中,若步驟D製造由一雙織物組成之一凸片,則該凸片具有兩個自由側向邊緣,各者沿著該雙織物凸片之全部縱向展開延伸,該等兩個側向邊緣為線形或經成形,該雙織物凸片在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上具有兩個側向開口。
在一個態樣中,若步驟D製造由一雙織物組成之一凸片,則該凸片具有兩個側向邊緣,各者沿著該雙織物凸片之該全部縱向展開延伸,其中:
-藉由在閒置位置中插入一或多個標度(較佳地,多個標度),亦即,減少操作中之針數且留下排除之針,針對凸片之縱向延伸部之第一半製造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亦即,直至該折疊線,其中編織織物保留於針頭中;
-針對凸片之縱向延伸部之第二半製造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亦即,超過該折疊線,從而逐漸恢復以上提到之標度,亦即,增加操作中之針數且將先前排除的針之編織縫合部重新連接至在側向邊緣之第二半中製造的編織織物;
因此獲得雙織物凸片,其中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中之各者具有沿著該縱向展開在其第一半與其第二半之間的系帶,使得在雙織物凸片之側向邊緣上,存在一或多個閉合縫合部,各對應於一各別編織織物標度。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D係關於步驟B無縫地執行,亦即,自第一織物之尖部部分製造凸片,無編織結構之變化。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E,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具有該圓針床之各別數目個針的某一針段來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E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針數可變化以便一列接一列地成形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及縱向開口。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E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針數可為高達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一最大數目的任何針數。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E中,僅使用該針床之一個針段,且在此區段內,取決於需要用於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的紡織特徵,所有該等針或其中之僅一些可工作。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E提供在製造編織織物過程中使用的針數之逐漸變化,以便給予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以上提到之縱向開口一「V」形狀。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E中的針數之該逐漸變化可為:
-若在步驟D後且在步驟F前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則針數之逐漸減少,亦即,藉由首先製造縱向開口之一最終頂點;
-若在步驟F後且在步驟D前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則針數之逐漸增加,亦即,藉由最後製造縱向開口之一最終頂點。
在一個態樣中,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F,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具有該圓針床之各別數目個針的某一針段來製造該第一織物之端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在步驟F之末尾結束於一開口縫合部,亦即,具有無閉合圓構型之一縫合部。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F包含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之一邊緣之一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在自步驟D至步驟E之過渡中,發生正使用的針之替換,亦即,在步驟D中,使用屬於一針段之針來使凸片靠近在步驟E中製造(在縱向上在其上)之縱向開口,及/或針屬於在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之界定期間在步驟E中未使用之一針段,因此使該凸片至少部分由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重疊,且反之亦然,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至少部分展示在其下之該凸片。
在一個態樣中,若在步驟E中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不影響該針床中之所有該等針,則在縱向開口之界定中不使用的該等針中之一或多者對應於在步驟D中對製造凸片有作用或屬於針對製造凸片T選擇的針段之針。
在一個態樣中,若在步驟D中製造該凸片尚未影響該針床中之所有該等針,則在步驟E中,為了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使用屬於在步驟D中對於製造凸片未選擇的針之段之至少一些針。
在一個態樣中,在自筒狀物產生之上半部中,在縱向開口之兩個邊緣之間的區域中,凸片未完全被覆蓋且可在中間部分之縱向開口上自外部(特別是,自上方)存取。
在一個態樣中,上半部之縱向展開與使用者之腳之長度展開重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F'):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無縫地製造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二織物之一初始部分,該初始部分相關於該第一織物以一無縫方式縱向延伸,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及由各使用呈各別連續列的每列第一增加或減少數目個針及接著(類似地)每列減少或增加數目個針獲得的一或多個縫合凸出部組成,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後跟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E'):製造該第二織物之一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具有指定位於腳之頸部之至少一部分上的一各別縱向開口,及在該縱向開口之側上的兩個各別側緣,其中對於某一數目個縫合列,藉由在操作中使用該針床之一各別針段來製造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該針段包含高達包括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一數目的一較佳針數,有可能針對該中間部分中包含之各列改變該各別針段。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C'):沿著該第二織物之縱向展開製造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一無凸出部部分,該無凸出部部分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其中針對各列,該生產之編織織物具有一閉合圓構型。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B'):製造該第二織物之一尖部部分,該尖部部分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及由使用呈連續列的每列第一增加或減少數目個針及接著(類似地)每列減少或增加數目個針獲得的一縫合凸出部組成,該第二織物之該尖部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A'):使用該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該等針製造對應於該第二織物之一端部的該紡織物之一第二開口端,該第二開口端指定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尖端。
在一個態樣中,該紡織物品之縱向展開意謂其沿著紡織機之編織方向的展開;在此意義上,取決於製造的編織織物之類型且取決於用於各列之針,該縱向展開具有一曲線進程。
在一個態樣中,該紡織物之第二開口端與該第一開口端縱向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筒狀紡織物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無縫地展開。
在一個態樣中,該紡織物之第一開口端及第二開口端表示以該圓紡機且根據該規劃步驟進行之該編織步驟之一開頭及一末尾,或反之,一末尾及一開頭。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織物不包括針對將一凸片定義為在步驟D中在第一織物中製造之凸片而組配之編織部分或步驟;換言之,第二織物不包括藉由中間部分之側緣懸伸(部分覆蓋腳頸部)之一凸片。然而,該第二織物可具備在某些位置中抬升之其他編織插入物。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織物係對稱的且在結構上關於該第一織物為鏡像,該凸片例外,亦即,該第二織物包含與藉由相同步驟製造之該第一織物相同的部分,該凸片例外,且其中:
-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一開口端與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二開口端相互對應,兩個開口端皆指定為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個尖端或位於一上半部之一個尖端處;及/或
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與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尖部部分相互對應,兩個尖部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之該一部分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及/或
-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與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相互對應;及/或
-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與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相互對應,且特別是,具有指定位於腳之頸部之同一部分處的對應的縱向開口(無編織織物),及在該各別縱向開口之側上的對應的側緣,兩個中間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之該一部分用於圍封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及/或
-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相互對應,兩個尖部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之該一部分適合於容納或圍封腳之後跟或其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織物係在相對於該第一織物相反之方向上製造,亦即,該第二織物以一鏡像且無縫方式自其初始部分開始,自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之端部展開。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織物係按關於該第一織物之相反次序藉由相同步驟來製造,惟對於該第二織物未包括之步驟D除外。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織物與該第一織物無縫地製造,該筒狀紡織物為整體的且單件,亦即,無單獨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最後一個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結束於屬於該第二織物的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二開口端。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第一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開始於屬於該第二織物的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二開口端。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D - E - F - F' - E'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E' - F' - F - E - D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在以上提到之順序中,步驟C及C'係可選的。
在步驟A'、B'、C'、E'、F'中的紡織機藉由一連續或交替運動之操作較佳地對應於步驟A、B、C、E、F之描述。
在一個態樣中,紡織物品之第一織物為包含凸片之織物,第二織物為無凸片之織物。
基本上,兩個織物中之哪一者首先生產並無關係:第一織物始終為包含在步驟D中製造之凸片的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當製造該第二織物時,該方法可包含該等步驟F'、E'、C'、B'、A'中之甚至僅一者或一些。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織物包含一外部表面及一內部表面,且該第二織物包含一各別外部表面及一各別內部表面,其中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表面連接至該第二織物之該外部表面且在該第二織物之該外部表面中無縫地連續,且該第一織物之該內部表面連接至該第二織物之該內部表面且在該第二織物之該內部表面中無縫地連續。
在一個態樣中,該方法包含,在藉由該圓紡機製造筒狀紡織物品之編織步驟後,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以製造一上半部之一步驟,且按一方式使得:
-為包含該凸片之該織物的該第一織物係沿著一折疊剖面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
-該第一織物之該內部接觸該第二織物之該內部,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兩者皆不接觸使用者之腳或上半部之外部;
-該第一織物之外部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使得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該第一織物之外部面向或引導至使用者之腳;
-該第二織物之外部表示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該上半部之一外部表面。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織物為指定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之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在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之該步驟後,表示該第二織物之該等部分匹配且接觸表示該第一織物之該等對應的部分,且特別是:
-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一開口端匹配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二開口端,從而獲得一雙層開口端;
-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匹配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尖部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尖部部分;
-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匹配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匹配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中間部分;
-該第一織物之該縱向開口匹配該第二織物之該縱向開口,從而獲得一雙層縱向開口;
-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匹配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從而獲得雙層側緣;
-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匹配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端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步驟F涉及在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之端部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端部地帶,該端部地帶指定表示易於圍封使用者之腳踝或其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且步驟F'涉及在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之開頭製造該第二織物之一各別端部地帶,該端部地帶指定表示易於圍封使用者之腳踝或其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地帶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端部地帶相互對應。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端部地帶相關於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地帶無縫地展開。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地帶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端部地帶在屬於該折疊剖面之一折疊曲線上相互接觸(亦即,其具有共同折疊曲線),在該折疊剖面上,該第一織物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
在一個態樣中,對應於該折疊曲線,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該第一織物產生雙織物上半部之一後插入物,其易於自後面圍封使用者之腳踝或其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當將腳引入至上半部內時,該上半部之該後插入物經組配用於被握緊,以便簡化此操作。
在一個態樣中,該上半部之該後插入物經組配用於圍封或保護使用者之腳踝,或用於增加上半部之此部分之舒適性。
在一個態樣中,該折疊曲線將該第一織物與該第二織物分開,將此視為對應於物件自身之製造方向的筒狀物之全面縱向展開。
在一個態樣中,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地帶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端部地帶一起表示沿著物件自身之一製造方向的該筒狀紡織物之一中間部分。
在一個態樣中,該方法包含在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之步驟後的在該紡織物品之一部分下方應用一鞋底之一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在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以便製造一上半部之該步驟後,該凸片到達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兩個縱向開口下方,且至少部分由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該等中間部分之兩對側緣覆蓋或懸伸。
在一個態樣中,該上半部僅包含該第一織物,因此為一單層上半部。
在一個替代態樣中,該上半部包含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因此為一雙層上半部。
操縱該紡織物品以便完成雙織物(或雙層)上半部之總成涉及將包含該凸片之該第一織物插入至無該凸片之該第二織物內,使得屬於該第一織物之該凸片至少部分在該雙層縱向開口下方。
在一個態樣中,該凸片自該第一織物之外部突起(亦即,展開),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接著變為該上半部之內部(面向使用者之腳)。
在一個態樣中,在單一織物(或單層)上半部之情況中,該凸片由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覆蓋(特別是,接觸該第一織物之該內部)。
在一個態樣中,在雙織物(或雙層)上半部之情況中,該凸片由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兩者之該等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覆蓋(特別是,接觸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
在一個可能態樣中,在包含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一紡織物之情況中:
-在步驟E中,藉由在閒置位置中插入一或多個標度(較佳地,多個標度),亦即,減少操作中之針數且留下排除之針,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兩個側緣,其中該編織織物保留於針頭中;
-隨後,在步驟E'中,藉由逐漸恢復在步驟E中引入的以上提到之標度,亦即,增加操作中之針數且將先前排除的針之編織縫合部重新連接至在步驟E中製造的編織織物,製造該第二織物之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兩個側緣;
因此,獲得一雙織物中間部分,其中該第一織物之該等兩個側緣中之各者具有沿著該等邊緣之縱向展開的至該第二織物之該對應的側緣之系帶,使得一旦已操縱筒狀物品以製造雙織物上半部,則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該等對應的側緣對具有一或多個閉合縫合部,各對應於一各別編織織物標度。
基本上,在該第一織物與該第二織物之該等中間部分之間的該等系帶係藉由在步驟E期間停止一些針且在恢復至操作前「等待」步驟E'來獲得。
製造變為上半部之內部的第一織物與變為上半部之外部的第二織物之間的系帶。
在一個態樣中,該等系帶定位於該第一織物與該第二織物之間的折疊剖面上,亦即,沿著該第一織物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之線。
應指出,在操縱期間,系帶使以下操作更容易:導引該第一織物且將其折疊至該第二織物內並匹配該第一織物與該第二織物之縱向開口之對應的側緣以便完成及製造雙層縱向開口。
在一個態樣中,若用於製造該筒狀紡織物品之該編織步驟涉及首先製造該第二織物,且接著製造該第一織物,則標度(亦即,在操作中的針數之減少及留下排除之針,其中保留編織織物)出現於步驟E'中,然而,該等標度之逐漸恢復(亦即,在將先前排除的針之縫合部連接回至編織織物之操作中的針數之增加)發生於步驟E中。
在一個態樣中,該製程包括閉合該第一織物之該第一開口端之一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閉合第一端之步驟可在自生產紡織物之紡織機卸載物件前或在卸載紡織物後直接發生於紡織機上。
在一個態樣中,該製程包括閉合該第二織物之該第二開口端之一步驟。
在一個態樣中,閉合該第二端之該步驟可在自生產紡織物之紡織機卸載物件前或在卸載紡織物後直接發生於紡織機上。
在一個態樣中,該閉合步驟可例如藉由縫製或結合或膠接來發生。
在一個態樣中,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之該步驟製造在一前邊緣與一後邊緣之間展開的一雙織物上半部,在該前邊緣中,該紡織物之該第一開口端與該第二開口端重合,該後邊緣對應於該折疊(或轉動)剖面之至少一個部分,其中該前邊緣經組配用於閉合,以便表示該上半部及其鞋之腳尖,且該後邊緣經設計成收納插入至其內的使用者之腳。
在一個態樣中,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之該步驟引起將該第一織物插入至該第二織物內,該第二織物重疊該第一織物,使得結果,如由編織機在筒狀物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與該第二織物之內表面在雙織物上半部內部面向彼此接觸,且如由該編織機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外表面在該雙織物上半部外部可見,且如由該編織機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外表面表示該雙織物物件之內部;或反之亦然。
在一個態樣中,在配置一圓編機之該步驟中,該紡織機具有以下技術特徵:
-若干喂紗,較佳地,4個喂紗;
-針對各喂紗的沉片紗之選擇;
-在針固持器之兩個移動中,亦即,既在向前移動中,又在向後移動中,在各喂紗中且針對各針製造毛巾布編織織物之可能性,
及/或其中各喂紗可以一給定色彩及/或材料遞送至少一個各別紗線,與其餘喂紗之各別紗線無關,
及/或其中各喂紗具有多個喂紗器,使得其可遞送多個不同紗線。
在一個態樣中,筒狀紡織物品為具有嵌花設計之一物品。
在一個態樣中,在配置一圓紡機之該步驟中,該圓紡機為用於嵌花設計之一圓緯編機,亦即,具有在各種編織區域中差別化的花紋圖樣、色彩及編織圖案之紡織設計,其無在相反側上的修整之紗線及/或浮動紗線。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固持器可藉由相對於該喂紗之一交替旋轉運動來致動,亦即,藉由兩個相反之移動方向——分別一向前移動及一向後移動,以便使該等針一個接一個地面向該喂紗且在該針固持器相對於該喂紗之該向前移動中及該向後移動中皆形成一編織織物。
在其一個獨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以藉由根據先前技術方案中之任一者之一製程獲得的一筒狀紡織物品製造的鞋襪之上半部。
另外特性及優勢將自根據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藉由一圓編機製造一筒狀紡織物品之製程及一種用於鞋襪之上半部的一較佳但不排他之實施例之詳細描述更明顯。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參看提到之圖,數字1總體標示藉由根據本發明之一製程製造的一筒狀紡織物品。
為了執行根據本發明之製程,較佳地,但不排他地,可使用具有至少一個喂紗及具有支撐多個針之一針固持器的一緯紡機,該針固持器界定一針床,該針床可以一本身已知方式致動以便帶走由此喂紗供應之紗線且形成織物。針固持器可關於喂紗旋轉,且喂紗配置於針固持器附近。可藉由關於喂紗之一交替旋轉運動將針固持器以一本身已知方式致動,亦即,根據相互相對的兩個運動方向——分別為向前運動及向後運動,以便使針依序面向喂紗且在針固持器相對於喂紗之向前運動及向後運動兩者中形成織物,如在嵌花設計中所請求。
自編織技術之觀點看,整個編織機之結構及針固持器之操作(例如,針與紗線之間的合作等)未詳細描述,此係由於其在本發明之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
本發明之製程包含以下一步驟:規劃該紡織機以便界定待製造之一筒狀紡織物品1,該筒狀紡織物品以自一第一開口端2開始之一無縫方式縱向延伸且由連續的多個縫合列組成。
該製程接著包含以下一步驟:根據前述規劃步驟用該圓紡機生產紡織織物以便製造該筒狀紡織物1之步驟,該筒狀紡織物指定表示鞋襪之一上半部。
吾人首先考慮圖1至圖9,其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紡織物品之第一實施例。
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A):使用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針製造屬於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一織物10的第一開口端2;該第一開口端2指定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尖端。
該編織步驟亦包含一步驟B):在於製造第一織物10之尖部部分3,其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且由使用呈連續列的首先每列減少數目個針且接著類似地每列增加數目個針獲得之縫合凸出部4組成。
第一織物10之尖部部分3指定表示易於容納或圍封腳尖或其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
應指出,在本發明及申請專利範圍之上下文中,可藉由使用首先每列增加數目個針且接著每列減少數目個針或反之首先每列減少數目個針且接著每列增加數目個針在筒狀物品之各種位置中獲得縫合「凸出部」。
該編織步驟包含一可選步驟C):在於沿著第一織物10之縱向展開L1製造完整筒狀編織織物5之一無凸出部部分,該無凸出部部分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其中針對各列,該生產之編織織物具有一閉合圓構型。
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D):在於製造一凸片T,其屬於第一織物10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或覆蓋腳背之至少一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
製造一凸片之步驟D)涉及中斷先前列之處理,且繼續針對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使用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針編織,因此生產表示凸片T之編織插入物。
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E):在於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其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
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具有:一縱向開口7 (較佳地,無縫合部),其指定位於腳背(或腳之頸部)之至少一部分上;及在縱向開口7之側上的兩個側緣8。
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係藉由在操作中針對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使用針床之一「各別針段」製造,該針區段包含任何數目個針,高達包括該針床之所有針的一數目;前述「各別針段」可針對中間部分6中包含之各列變化。
該編織步驟包含一步驟F):在於製造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其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且由使用呈各別連續列的首先每列減少數目個針且接著類似地每列增加數目個針獲得之一或多個縫合凸出部11組成。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指定表示易於容納或圍封腳後跟或其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
較佳地,在步驟D及E中,凸片T及中間部分6之縱向開口7經製造,使得其在對應於該上半部之一縱向展開的一方向上皆具有一實質上同時縱向展開。
較佳地,步驟D及E將凸片T與中間部分6相對於彼此無縫地製造,使得在自筒狀編織物產生之上半部中,該凸片在縱向開口7下方。
較佳地,該編織步驟全部生產整體、單件筒狀紡織物品1,亦即,無單獨部分。
較佳地,該等步驟係連續地執行,使得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從不中斷處理。
較佳地,步驟D及E將凸片與中間部分6相對於彼此無縫地製造,使得在自該筒狀編織物產生之上半部中,該凸片T至少部分由中間部分6之側緣8覆蓋或懸伸。
較佳地,步驟A為在藉由圓紡機之編織步驟中執行之第一步驟;在此情況中,該紡織物品之編織自該第一開口端2開始。
作為一替代,雖然以一同等可行方式且具有相同結果,但步驟A為在藉由圓紡機之編織步驟中執行之最後一個步驟;在此情況中,紡織物品之編織自該第一開口端2開始。
較佳地,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可選步驟) - D - E - F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作為一替代,然而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F - E - D - C (可選步驟)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應指出,一般而言,在前述順序中,步驟C係可選的。
本發明之製程由一連串可逆步驟表徵,亦即,可自第一端2開始或以第一端2結束來製造織物;在規劃紡織機之前述步驟中設定步驟之順序及編織方向,以便界定待製造之筒狀紡織物1。
較佳地,用以一連續運動操作之紡織機執行步驟A,亦即,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給定方向上之一連續繞轉來生產數列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作為一替代,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來執行步驟A,從而生產數列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較佳地,步驟A包含製造該第一開口端2之一彈性邊緣2A之步驟。
較佳地,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B,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具有圓針床之各別數目個針的某一針段來製造第一織物之尖部部分3。
較佳地,用以一連續運動操作之紡織機執行步驟C,亦即,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給定方向上之一連續繞轉來生產數列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較佳地,步驟D係以一紡織機執行,該紡織機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以經由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交替來製造凸片T,選擇圓針床之一針段用於製造該凸片,且在各繞轉中使用此段之某一數目個針或針集合。
較佳地,在步驟D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針數可變化以便沿著其縱向展開,一列接一列地成形該凸片T。
較佳地,在步驟D中,在紡織機之交替運動中使用的針之段可包含在為了製造凸片選擇之段內的任一較佳數目個針,最多高達針床之所有針(若針對製造凸片選擇之段包含針床之所有針)。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在步驟D中,僅選擇該針床之一個針段,且在此段內,取決於需要用於該凸片T之紡織特徵,所有該等針或其中之僅一些可工作。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當達成該凸片T之所要的長度時,步驟D結束,伴隨著卸載了用於製造該凸片自身之該等針,該凸片結束於一自由邊緣41,亦即,不連接至該紡織物品之其他部分,且表示該凸片之該插入物由連接至(僅)在步驟D之開頭製造的縫合部上之紡織物品之一單一織物層組成。
此實施例藉由圖12中之實例展示。
在再一可能實施例中,作為對先前實施例且藉由圖5及圖6中之實例展示之一替代方案,步驟D:
-藉由以一交替運動選擇用於製造凸片T的針之一段來開始,且在此段內,將某一數目個針保持在閒置位置中用於該凸片之全部處理,該全部處理係藉由該段之其餘針來進行;
-針對為其最終延伸兩倍之一延伸,藉由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展開該凸片T而繼續;
-結束於恢復由先前保持在閒置位置中之以上提到之針進行的處理,使得在步驟D中進行之最後一個縫合列位於在步驟D中進行之第一縫合無上。
以此方式,凸片由雙織物組成,亦即,沿著一折疊線49相互折疊之兩個織物42及43之層,該折疊線實質上對應於穿過步驟D半途製造之縫合部。
基本上,步驟D產生開始與結束於與紡織物1同一處之一凸片T,且一旦凸片變平,則其因此具有雙織物結構,其長度對應於在步驟D製造之縫合部之縱向延伸部之一半。
較佳地,製造雙織物凸片T提供在步驟D中之紡織處理,以結束於步驟D自身開始於之相同數目個針。
較佳地,步驟D涉及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藉由術語「按鈕」
進行之紡織處理,其允許在同一位置中開始及結束雙織物凸片T,與紡織物品之其餘處無縫,亦即,與在步驟C或B及E中製造之織物無縫。
較佳地,在步驟D中,中斷處理之步驟涉及停止在先前列(取決於編織方向及取決於按照紡織機規劃之步驟序列,屬於在步驟C中或若C不存在則在B中或在E中生產之編織織物)中在操作中相鄰的某一數目個針。
較佳地,在步驟D中,繼續編織之步驟涉及僅以該針床之一個針段繼續。
較佳地,如藉由圖6中之實例展示,若步驟D製造由一雙織物(42、43)組成之一凸片T,則該凸片T具有兩個自由側向邊緣44、45,各者沿著該雙織物凸片T之全部縱向展開延伸。此等兩個側向邊緣44及45可為線形或經成形,且該雙織物凸片T在兩個側向邊緣上具有兩個側向開口46、47。
在藉由圖5中之實例展示一替代實施例中,若步驟D製造由一雙織物42、43組成之一凸片T,則該凸片T具有兩個側向邊緣44、45,各者沿著該雙織物凸片之該全部縱向展開延伸,且此外:
-藉由在閒置位置中插入一或多個標度(較佳地,多個標度),亦即,減少操作中之針數且留下排除之針,針對凸片T之縱向延伸部之第一半製造該等兩個側向邊緣44、45,亦即,直至折疊線49,其中編織織物保留於針頭中;
-針對凸片T之縱向延伸部之第二半製造該等兩個側向邊緣44、45,亦即,超過該折疊線49,從而逐漸恢復以上提到之標度,亦即,增加操作中之針數且將先前排除的針之編織縫合部重新連接至在側向邊緣44及45之第二半中製造的編織織物。
因此,因此獲得雙織物凸片T,其中該等兩個側向邊緣44、45中之各者具有沿著該縱向展開在其第一半與其第二半之間的系帶48,使得在雙織物凸片之側向邊緣44及45上,存在一或多個閉合縫合部48,各對應於一各別編織織物標度。
較佳地,步驟D係關於步驟B無縫地執行,亦即,自第一織物10之尖部部分3製造凸片T,無編織結構之變化。
較佳地,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E,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具有圓針床之各別數目個針的某一針段來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
較佳地,在步驟E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針數可變化以便一列接一列地成形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6及縱向開口7 (較佳地,無縫合部)。
較佳地,在步驟E中,在藉由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之各繞轉中使用的針數可為高達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一最大數目的任何針數。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在步驟E中,可僅使用該針床之一個針段,且在此區段內,取決於需要用於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的紡織特徵,所有該等針或其中之僅一些可工作。
步驟E可提供在製造編織織物過程中使用的針數之逐漸變化,以便給予該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之以上提到之縱向開口7一「V」形狀。
較佳地,在步驟E中的針數之此逐漸變化可為:
-若在步驟D後且在步驟F前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則針數之逐漸減少,亦即,藉由首先製造縱向開口7之一最終頂點;
-若在步驟F後且在步驟D前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則針數之逐漸增加,亦即,藉由最後製造縱向開口7之一最終頂點。
換言之,在製造中間部分時的針之增加或減少取決於製造紡織物之方向,亦即,取決於編織步驟之序列。
較佳地,用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來執行步驟F,以便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及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在各繞轉中使用具有圓針床之各別數目個針的某一針段來製造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
較佳地,如在圖1至圖3中,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在步驟F之末尾結束於一開口縫合部,亦即,具有無閉合圓構型之一縫合部。
較佳地,步驟F可包含製造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之一邊緣12之一步驟。
較佳地,在自步驟D至步驟E之過渡中,發生正使用的針之替換,亦即,在步驟D中,使用屬於一針段之針來製造靠近在步驟E中製造之縱向開口7及/或屬於在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之縱向開口7之界定期間未在步驟E中使用的一針段之凸片T。因此,使凸片T至少部分由中間部分6之側緣8重疊,且反之亦然,中間部分6之縱向開口7至少部分在其下展示凸片T。
較佳地,若在步驟E中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不影響針床中之所有針,則在縱向開口7之界定中不使用的該等針中之一或多者對應於在步驟D中對製造凸片T有作用或屬於針對製造凸片T選擇的針段之針。
較佳地,若在步驟D中製造凸片T尚未影響針床中之所有針,則在步驟E中,為了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使用屬於在步驟D中對於製造凸片T未選擇的針之段之至少一些針。
在步驟D及E中使用之此等交替針可在以下將解釋之圖9之圖形表示中觀察到。
較佳地,在自筒狀物1產生之上半部中,在縱向開口之兩個邊緣8之間的區域中,凸片T未完全被覆蓋且因此可在中間部分6之縱向開口7上自外部(特別是,自上方)存取。較佳地,凸片T由縱向開口之兩個邊緣8側向覆蓋,且未覆蓋於其中心部分(在縱向開口7上)中。
圖8藉由實例展示以圖1至圖7之筒狀紡織物1製造的一上半部U;可觀察到由紡織物1呈現之三維形狀,該紡織物如藉由將上半部配合至一模殼上或使上半部硬化(例如,藉由熱成形製程)或藉由添加固定材料來獲得。無論如何,上半部U對應於紡織物品1。
較佳地,上半部U之縱向展開匹配使用者之腳的長度展開,且進一步對應於第一織物10之縱向展開L1。
以下揭露圖9之圖形表示,其示意性展示待在圓形緯編機上執行以便實施根據本發明之製程及製造如在圖1至圖8中展示之一筒狀紡織物的一處理程式之一實例,亦即,僅包含第一織物10。
首先,該表示展示筒狀物1,其經伸展如同其已經沿著對應於編織方向(由箭頭K指示)之一縱向軸線切割,且因此,開口;各水平線對應於一縫合列(線W藉由實例指示一各別列)。
應觀察到,藉由實例,圖9之表示亦可對應於僅筒狀物之一個縱向部分,在處於上部端及下部端兩者上之另外縫合列之情況下,該表示可接著繼續。舉例而言,筒狀物可由編織機以一連續方式製造,且接著藉由切割成若干個筒狀物1來劃分。
黑色區域(以X指示)表示在給定縫合列中不在操作之針區段:此係可能,特別是由於嵌花機之編織特徵,其允許中斷在給定選定針上之縫合部形成,且稍後將其恢復。可藉由在若干連續進程中逐漸恢復或排除在針上之工作來獲得黑色區域之形狀。應觀察到,黑色區域不導致筒狀物中之「孔」,但表示不生產織物的針之區段:此意謂,在存在黑色區域之情況下,然而,鄰近區域相互接觸以便確保縫合部形成之連續性,但在該進程中,形成含有黑色區域少之縫合部,此導致區段收緊。
創造圖9之黑色區域的給定針段之排除致能對筒狀物給定三維形狀,亦即,在筒狀物中創造凹穴、凸出部及「突起」,該筒狀物因此在其整個縱向延伸部上並不完全為圓柱形,而是具有將造成自紡織物1獲得的上半部U之三維形狀之一精確形狀。
圖9中之圖並排指示各種編織步驟(A、B、C、D、E、F):與各步驟相關聯之縫合列屬於在各別步驟中生產的紡織物之編織部分。
此外,該圖指示在各種步驟中獲得且在以上指示之編織結構:第一端2、彈性邊緣2A、尖部部分3、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5、凸片T、中間部分6、縱向開口7、側緣8、端部分9、邊緣12。
該圖進一步指出步驟E中的針數之變化,以便給予縱向開口7 「V」形狀。
應觀察到,黑色區域及因此使用的針區段之形狀允許獲得待在圖1至圖8中看出之凸出部。此等凸出部經精確地設計及規劃以便獲得上半部U之正確形狀。
吾人現在考慮圖10至圖20,其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紡織物品1之第二實施例。
首先,此物包含如以上已描述且藉由步驟A、B、C、D、E及F製造之第一織物10。
除了此第一織物10之外,規劃紡織機以便界定筒狀紡織物1之步驟涉及亦與第一織物10無縫地製造一第二織物20,以便獲得「雙織物」上半部。
該紡織步驟接著包含一步驟F'),在於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無縫地製造紡織物1之第二織物20之一初始部分29,其以相關於第一織物10之無縫方式縱向延伸。
第二織物20之初始部分29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且由使用呈各別連續列的首先每列減少數目個針且接著類似地每列增加數目個針獲得之一或多個縫合凸出部21組成。第二織物20之初始部分29指定表示易於容納或圍封腳後跟或其部分的上半部U之一部分。
該編織步驟可進一步包含一步驟E'):在於製造第二織物20之中間部分26,其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的上半部U之一部分。第二織物20之中間部分26具有:一縱向開口27 (較佳地,無縫合部),其指定位於腳之腳背/頸部之至少一部分上;及在縱向開口27之側上的兩個各別側緣28。第二織物20之中間部分26係藉由在操作中針對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使用針床之一各別針段製造,該針區段包含任何數目個針,高達包括該針床之所有針的一數目;該各別針段可針對中間部分26中包含之各列變化。
該編織步驟可進一步包含一可選步驟C'):在於沿著第二織物20之縱向展開L2製造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一無凸出部部分25,該無凸出部部分包含各別數目個縫合列,且其中針對各列,該生產之編織織物具有一閉合圓構型。
該編織步驟可進一步包含一步驟B'):在於製造第二織物20之尖部部分23,其包含某一數目個縫合列且由使用呈連續列的首先每列減少數目個針且接著類似地每列增加數目個針獲得之縫合凸出部24組成。第二織物20之尖部部分23指定表示易於容納或圍封腳尖或其部分的上半部U之一部分。
該編織步驟可進一步包含一步驟A'):使用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針製造對應於該第二織物之一端部的紡織物1之一第二開口端22;該第二開口端22指定表示上半部之一尖端。
較佳地,該紡織物品1之縱向展開L意謂其沿著紡織機之編織方向的展開;在此意義上,取決於製造的編織織物之類型且取決於用於各列之針,該縱向展開L具有一曲線進程。
較佳地,紡織物1之第二開口端22與第一開口端2縱向對置。
較佳地,該筒狀紡織物1在第一端2與第二端22之間無縫地展開。
較佳地,該紡織物1之第一開口端2及第二開口端22表示以圓紡機且根據前述規劃步驟進行之編織步驟之一開頭及一末尾,或反之,一末尾及一開頭。
應觀察到,特別是,在圖10中,第二織物20之縱向展開L2沿著編織方向關於第一織物10之縱向展開L1無縫地繼續。
較佳地,該第二織物20不包括針對將一凸片定義為在步驟D中在第一織物10中製造之凸片而組配之編織部分或步驟;換言之,第二織物不包括藉由中間部分之側緣懸伸(部分覆蓋腳頸部)之一凸片。然而,該第二織物可具備在某些位置中抬升之其他編織插入物。
較佳地,第二織物20係對稱的且在結構上關於第一織物10為「鏡像」,該凸片例外,亦即,第二織物包含與藉由相同步驟製造之第一織物相同的部分,該凸片例外。特別是:
-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一開口端2與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二開口端22相互對應,兩個開口端皆指定為表示一上半部U之一個尖端或位於一上半部U之一個尖端處;
-在步驟B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尖部部分3與在步驟B'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尖部部分23相互對應,兩個尖部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U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U之該一部分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
-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10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5與在步驟C'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25相互對應;
-在步驟E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與在步驟E'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中間部分26相互對應,且特別是,具有指定位於腳之腳背/頸部之同一部分處的對應的縱向開口7及27 (較佳地,無縫合部),及在該各別縱向開口之側上的對應的側緣8及28;兩個中間部分6及26指定表示上半部U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U之該一部分用於圍封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
-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初始部分29相互對應,兩個尖部部分指定表示上半部U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U之該一部分適合於容納或圍封腳之後跟或其部分。
應指出,用於第一與第二織物之匹配部分的措詞「相互對應」意謂,第一與第二織物之部分以相同或類似方式成形,及/或至少部分具有相同編織結構,及/或經製造以便相互匹配及創造一正確的雙織物結構。
較佳地,第二織物20係在相對於第一織物10「相反」之方向上製造,亦即,該第二織物20以一鏡像且無縫方式自其初始部分29開始,自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之端部展開。
較佳地,第二織物20係按關於第一織物10之相反次序藉由相同步驟來製造,惟對於該第二織物未包括之步驟D除外。
較佳地,第二織物20與第一織物10無縫地製造,該筒狀紡織物1為整體的且單件,亦即,無單獨部分。
較佳地,步驟A'為在藉由圓紡機之編織步驟中執行之最後一個步驟,紡織物品1之編織結束於屬於第二織物20的紡織物品之第二開口端22。
以一替代性且完全等效方式,步驟A'可為在藉由圓紡機之編織步驟中執行之第一步驟,該紡織物品之編織開始於屬於第二織物20的紡織物品之第二開口端22。
較佳地,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D - E - F - F' - E'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作為一替代,雖然按一同等可行方式且具有相同結果,然而編織步驟可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E' - F' - F - E - D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在以上提到之順序中,步驟C及C'係可選的。
在步驟A'、B'、C'、E'、F'中的紡織機藉由一連續或交替運動之操作較佳地對應於步驟A、B、C、E、F之以上描述。
應指出,在本描述中,紡織物品之第一織物為包含凸片T之織物,而第二織物為無凸片之織物。基本上,兩個織物中之哪一者首先生產並無關係:第一織物10始終為包含在步驟D中製造之凸片的織物。
較佳地,當製造第二織物20時,該方法可包含該等步驟F'、E'、C'、B'、A'中之甚至僅一者或一些。
針對圖13至圖14中之第二實施例(亦即,雙織物上半部U)展示的凸片T較佳地與在圖5及圖6中展示之凸片T相同。
較佳地,第一織物包10含一外部表面31及一內部表面32,且第二織物20包含一各別外部表面91及一各別內部表面92,其中第一織物10之外部表面31連接至第二織物20之外部表面91且在第二織物20之外部表面91中無縫地連續,且第一織物之內部表面32連接至第二織物之內部表面92且在第二織物之內部表面92中無縫地連續。
第一或第二織物之表面(內部或外部)意謂其織物之面或側;對於各織物,內部表面與外部表面相對。
較佳地,該方法包含,在藉由圓紡機製造筒狀紡織物品1之編織步驟後,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以製造一上半部U之一步驟,且按一方式使得:
-為包含凸片T之織物的第一織物10係沿著一折疊(或轉動)剖面在該第二織物20內部折疊;
-第一織物10之內部32接觸第二織物20之內部92,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兩者皆不接觸使用者之腳或上半部之外部;
-該第一織物10之外部31在該第二織物20內部折疊,使得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第一織物之外部31面向或引導至使用者之腳;
-該第二織物20之外部91表示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該上半部U之一外部表面。
在一個態樣中,第一織物10或更佳地具備凸片T之織物為指定在該第二織物20內部折疊之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在操縱且折疊紡織物品1之步驟後,表示第二織物之部分匹配且接觸表示第一織物之對應的部分,且特別是:
-在步驟A中製造之第一開口端2匹配在步驟A'中製造之第二開口端22,從而獲得一雙層開口端;
-在步驟B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尖部部分3匹配在步驟B'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尖部部分23,從而獲得一雙層尖部部分53;
-在步驟C中製造的第一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5匹配在步驟C'中製造的第二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25,從而獲得一雙層完整筒狀編織織物55;
-在步驟E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匹配在步驟E'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中間部分26,從而獲得一雙層中間部分56;
-第一織物10之縱向開口7匹配第二織物20之縱向開口27,從而獲得一雙層縱向開口57;
-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6之該等側緣8匹配第二織物之中間部分26之該等側緣28,從而獲得雙層側緣58;
-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端部分9匹配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初始部分29,從而獲得一雙層端部分59。
較佳地,步驟F涉及在第一織物之端部分之端部製造第一織物10之一端部地帶61,該端部地帶指定表示易於圍封使用者之腳踝或其部分的上半部U之一部分,且步驟F'涉及在第二織物之初始部分29之開頭製造第二織物20之一各別端部地帶62,該端部地帶指定表示易於圍封使用者之腳踝或其部分的上半部之一部分。較佳地,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之端部地帶61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二織物之端部地帶62相互對應。
較佳地,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二織物之端部地帶62相關於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之端部地帶61無縫地展開。
較佳地,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端部地帶61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端部地帶62在屬於該折疊剖面之一折疊曲線C上相互接觸(亦即,其具有共同折疊曲線),在該折疊剖面上,該第一織物10在該第二織物20內部折疊。
較佳地,在折疊曲線C上在第二織物20內部折疊第一織物10產生雙織物上半部U之一後插入物R,其易於自後面圍封使用者之腳踝或其部分。
較佳地,當將腳引入至上半部內時,該上半部U之該後插入物R經組配用於被握緊,以便簡化此操作。
較佳地,上半部U之後插入物R經組配用於圍封或保護使用者之腳踝,或用於增加上半部之此部分之舒適性。
較佳地,折疊曲線C將第一織物10與第二織物20分開,將此視為對應於物件自身之製造方向的筒狀物之全面縱向展開L。
較佳地,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一織物10之端部地帶61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第二織物20之端部地帶62一起表示沿著物件自身之一製造方向的筒狀紡織物之一中間部分。
較佳地,該方法可包含在操縱且折疊紡織物品之步驟後的在紡織物品之一部分下方應用一鞋底之一步驟,以便製造具備上半部U之一鞋。
較佳地,在操縱且折疊紡織物品1以便製造一上半部U之步驟後,凸片T到達第一織物10及第二織物20之兩個縱向開口7及27下方,且至少部分由第一織物及第二織物之該等中間部分6及26之兩對側緣8及28覆蓋或懸伸。
上半部U可僅包含第一織物10,因此為一單層上半部,如在圖1至圖9中展示。
根據一不同實施例,上半部U可包含第一織物10及第二織物20,因此為雙層上半部U,如在圖10至圖20中展示。
操縱紡織物品以便完成雙織物(或雙層)上半部之總成涉及將包含凸片T之第一織物插入至無凸片之第二織物內,使得屬於第一織物之凸片至少部分在雙層縱向開口57下方。
較佳地,凸片T自第一織物10之外部31突起(亦即,展開),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接著變為上半部之內部(面向使用者之腳,可能亦與使用者之腳接觸)。
較佳地,在單一織物(或單層)上半部U之情況中,該凸片T由第一織物10之中間部分6之該等側緣8覆蓋(特別是,接觸第一織物之內部32)。
作為一替代,在雙織物(或雙層)上半部U之情況中,凸片T由第一織物10及第二織物20兩者之該等中間部分6及26之側緣8及28覆蓋,特別是,接觸第一織物之外部31。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在包含第一織物10及第二織物20之一紡織物1之情況中:
-在步驟E中,藉由在閒置位置中插入一或多個標度(較佳地,多個標度),亦即,減少操作中之針數且留下排除之針,製造第一織物10之縱向開口7之兩個側緣8,其中該編織織物保留於針頭中;
-隨後,在步驟E'中,藉由逐漸恢復在步驟E中引入的以上提到之標度,亦即,增加操作中之針數且將先前排除的針之編織縫合部重新連接至在步驟E中製造的編織織物,製造第二織物20之縱向開口27之兩個側緣28;
因此,獲得一雙織物中間部分56,其中第一織物10之兩個側緣8中之各者具有沿著邊緣之縱向展開的至第二織物20之對應的側緣28之系帶70,使得一旦已操縱筒狀物品以製造雙織物上半部U,則第一織物及第二織物之對應的側緣對具有一或多個閉合縫合部70,各對應於一各別編織織物標度。
基本上,在第一織物10與第二織物20之中間部分6及26之間的系帶係藉由在步驟E期間停止一些針且在恢復至操作前「等待」步驟E'來獲得。
製造變為上半部之內部的第一織物與變為上半部之外部的第二織物之間的系帶。
在雙織物上半部U中的系帶70之一實例可特別在圖10及圖15至圖17中看出。
較佳地,該等系帶70定位於第一織物與第二織物之間的折疊剖面上,亦即,沿著第一織物在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之線。
應指出,在操縱期間,系帶70使以下操作更容易:導引第一織物10且將其折疊至第二織物20內並匹配第一織物與第二織物之縱向開口之對應的側緣以便完成及製造雙層縱向開口57。
較佳地,若用於製造筒狀紡織物品之編織步驟涉及首先製造第二織物20,且接著製造第一織物10,則標度(亦即,在操作中的針數之減少及留下排除之針,其中保留編織織物)出現於步驟E'中,然而,該等標度之逐漸恢復(亦即,在將先前排除的針之縫合部連接回至編織織物之操作中的針數之增加)發生於步驟E中。
應指出,在圖16中,無法看到凸片,此係由於其已經折疊至紡織物1內,該紡織物已經操縱及折疊以便製造上半部U,因此更好地展示雙層縱向開口57之形狀。
較佳地,經組配用於允許用於上半部U之鞋帶之穿過的合適孔可設置於第一織物及第二織物之側緣8及28上。此等孔可特別見於圖16中。該等鞋帶(未展示,例如,為已知類型)可橫向於縱向開口且在凸片T上方延伸。鞋帶連接雙層縱向開口57之對置側緣。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該方法可包括閉合第一織物10之第一開口端2之一步驟。
較佳地,閉合第一端之步驟可在自生產紡織物之紡織機卸載物件前或在卸載紡織物後直接發生於紡織機上或就在紡織機上發生。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該方法可包括閉合第二織物20之第二開口端22之一步驟。
較佳地,閉合第二端之步驟可在自生產紡織物之紡織機卸載物件前或在卸載紡織物後直接發生於紡織機上或就在紡織機上發生。
較佳地,該閉合步驟可例如藉由縫製或結合或膠接來發生。
根據圖10至圖20中展示之內容,應指出,操縱且折疊紡織物之步驟製造在一前邊緣與一後邊緣之間展開的一雙織物上半部U,在該前邊緣中,紡織物之第一端2與第二端22重合,該後邊緣對應於折疊剖面之至少一個部分,其中前邊緣經組配用於閉合,以便表示上半部及其鞋之腳尖,且後邊緣經設計成收納插入至其內的使用者之腳。
以下揭露圖20之圖形表示,其示意性展示待在圓形緯編機上執行以便實施根據本發明之製程及製造如在圖10至圖19中展示之一筒狀紡織物的一處理程式之一實例,亦即,具有一「雙織物」(包含第一織物10及第二織物20兩者)。
再次,該表示展示筒狀物1,其經伸展如同其已經沿著對應於織物製造方向(由箭頭K指示)之一縱向軸線切割,且因此,開口;各水平線對應於一編織進程(線W藉由實例指示一個列)。
黑色區域(以X來指代)表示在某些縫合列中不在操作之針段。可藉由在若干連續進程中逐漸恢復或排除在針上之工作來獲得黑色區域之形狀。
創造圖20之黑色區域的給定針段之排除致能對筒狀物給定三維形狀,亦即,在筒狀物中創造凹穴、凸出部及「突起」,該筒狀物因此在其整個縱向延伸部上並不完全為圓柱形,而是具有將造成自紡織物1獲得的上半部U之三維形狀之一精確形狀。
圖20中之圖並排指示各種編織步驟(A、B、C、D、E、F、F'、E'、C'、B'、A'):與各步驟相關聯之縫合列屬於在各別步驟中生產的紡織物之編織部分。
此外,該圖指示在各種步驟中獲得且在以上指示之編織結構:第一端2、彈性邊緣2A、尖部部分3、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5、凸片T、中間部分6、縱向開口7、側緣8、端部分9、邊緣12。
線Y對應於無縫製造之第一織物10與第二織物20之間的接面(且與折疊曲線C重合)。
在該圖中可看出用於在凸片T之側緣44及45上製造系帶48之步驟D (針首先排除,且恢復至操作)中的編織織物標度(以M來指代)。
此外,在該圖中可看出在用於在第一織物10之縱向開口7之兩個側緣8與第二織物20之縱向開口27之兩個側緣28之間製造系帶70之步驟E與E' (針首先排除,且恢復至操作)之間的編織織物標度(以N來指代)。
圖21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上半部U之實施例之再一實例,特別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一製程製造。此處,上半部U屬於一軟拖鞋:形狀與先前實施例之上半部不同,然而,可識別紡織物之相同結構元件,特別是,具有凸片T之第一織物指定在第二者內折疊,其無製造凸片之步驟D。
筒狀紡織物品1可包含基於待給予上半部之技術及美學特徵的在其各種部分中之不同編織結構。
舉例而言,紡織物之編織結構可包含毛巾布編織部分。針對該點進一步言之,紡織物可包含透孔織物編織部分。
一般而言,在紡織物1之各種部分中的編織結構為藉由根據下列技術中之一或多者致動該等針而獲得之編織織物:
-不操作之針;
-抽出之針;
-卸載之針。
基本上,可在毛巾布、透孔織物或編織技術之組合當中隨意選擇編織結構。
較佳地,前述毛巾布編織織物可為:
-全毛巾布,亦即,藉由針對各針製造一毛巾布縫合部而製造之毛巾部編織織物;及/或
-半毛巾布,亦即,藉由交替毛巾布縫合部與非毛巾布縫合部而製造之毛巾部編織織物;及/或
-所謂之選定毛巾布,亦即,經製造以便獲得給定形狀或文字之毛巾布編織織物。
本申請者已發現,隨意界定紡織物之各部分之編織結構的可能性允許給予紡織物自身之各種區域某些技術特徵。
較佳地,但非必要,用於實施本發明之製程的用於嵌花設計之圓緯編機可具有下列技術特性:
-若干喂紗,較佳地,4個喂紗;
-針對各喂紗的沉片紗之選擇;
-在針固持元件之兩個移動中,亦即,既在向前移動中,又在向後移動中,在各喂紗中且針對各針製造毛巾布編織織物之可能性;
-在針固持元件之兩個移動中,亦即,既在向前移動中,又在向後移動中,在各喂紗中且針對各針製造透孔編織織物之可能性。
較佳地,各喂紗可以一給定色彩及/或材料遞送至少一個各別紗線,與其餘喂紗之各別紗線無關。
較佳地,各喂紗具有多個喂紗器,使得其可遞送多個不同紗線。舉例而言,有可能具有至少四個不同色彩及因此製造在同一進程上同時具有四個或更多個不同色彩之毛巾布編織織物。
在市場上可售且適合於用來實施本發明並獲得如上所述之筒狀物的圓紡機之一實例由被稱為「X-MACHINE」及「XT-MACHINE」之機器表示,該機器由同一申請者Santoni S.p.A.設計及製造。此等機器允許製造筒狀嵌花物,其包括不同色彩及/或材料之紗線,及在物件之不同區域中的複雜且差別化之編織結構,在相反或修整之紗線上無浮動紗線。
本發明達成重要優勢。
首先,本發明允許克服先前技術之缺點。
詳言之,本發明允許製造一種具有具體結構特徵之筒狀紡織物品,自該筒狀紡織物品,可獲得一單一織物或雙織物上半部。紡織物品之特徵可給予所得上半部某些技術及美學性質。
本發明允許製造一種筒狀紡織物品,自該筒狀紡織物品,可獲得一上半部,該筒狀紡織物品具備整合至該物品自身內之一凸片T,亦即,與紡織物品之其餘部分一起作為單件製造,該筒狀紡織物品係藉由一系列無縫步驟製造。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紡織物品之凸片可準確地定位於物品自身內部(及因此在所得上半部中),且特別是,其可置放於中間部分上及縱向開口下方。
本發明允許製造一種筒狀編織物,自該筒狀編織物,可獲得一雙織物或雙織物上半部,就舒適度、耐磨性、緩衝或減震及/或排汗而言,該筒狀編織物具有具體技術特徵。可藉由本發明之製程獲得之紡織物可具有任一結構,且穩定且耐用。
如上所揭露,本發明之製程實現獲得對因此製造之單織物或雙織物物件之精確技術效應,且特別是,實現將具體技術特性賦予至該物件之給定部分。
本發明之製程允許以高結構特徵且以一快速且經濟競爭性方式製造用於鞋襪之上半部。
1:筒狀紡織物品,筒狀紡織物,筒狀物,紡織物,紡織物品
2:第一端
2A:彈性邊緣
3:尖部部分
4,11,24:縫合凸出部
5: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
6: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
7,27:縱向開口
8,28:側緣
9:第一織物之端部分
10:第一織物
12:邊緣
20:第二織物
22:第二開口端
23:第二織物之尖部部分
25: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無凸出部部分
26:第二織物之中間部分
29:第二織物之初始部分
31:第一織物之外部表面,第一織物之外部
32:第一織物之內部表面,第一織物之內部
41:自由邊緣
42,43:雙織物
44,45:自由側向邊緣,側向邊緣
46,47:側向開口
48,70:系帶
49:折疊線
53:雙層尖部部分
55:雙層完整筒狀編織織物
56:雙層中間部分
57:雙層縱向開口
58:雙層側緣
59:雙層端部分
61:第一織物之端部地帶
62:第二織物之端部地帶
91:第二織物之外部表面,第二織物之外部
92:第二織物之內部表面,第二織物之內部
C:折疊曲線
K:箭頭
L:筒狀物之全面縱向展開
L1:第一織物之縱向展開
L2:第二織物之縱向展開
M,N:編織織物標度
R:後插入物
T:凸片
U:上半部
W:線
X:黑色區域
以下將參看為了純粹指示性且因此非限制性目的而提供之隨附圖式來進行此描述,其中:
- 圖1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第一實例的藉由根據本發明之製程製造的一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其展示該紡織物品之側視圖;
- 圖2展示圖1之筒狀物品之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上半部部分側向部分;
- 圖3展示裡外翻轉的圖1之筒狀物品,亦即,在外部看到內部;圖3中展示之織物之內側與可在圖1中看到之外側相對;
- 圖4展示圖1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上半部前部分;
- 圖5展示圖1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根據根據本發明之一可能實施例的自紡織物品獲得之上半部之凸片;
- 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筒狀物品之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根據表示對圖5之實施例之一替代之再一可能實施例的自紡織物品獲得之上半部之凸片;
- 圖7展示圖1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初始部分;
- 圖8展示表示一鞋上半部的圖1之筒狀紡織物品;
- 圖9藉由實例示意性展示待在圓紡機上執行的一處理程式之圖形表示,以便實施根據本發明之製程及製造根據本發明且如在圖1中展示之一筒狀紡織物品;
- 圖1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第二實例的藉由根據本發明之製程製造的一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其展示該紡織物品之側視圖;
- 圖11展示圖10之筒狀物品之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初始部分;
- 圖1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筒狀物品之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根據表示對圖5及圖6之實施例之一替代之一可能實施例的自紡織物品獲得之上半部之凸片;
- 圖13展示圖10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根據根據本發明之一可能實施例的自紡織物品獲得之上半部之凸片;
- 圖1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筒狀物品之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根據表示對圖13之實施例之一替代之再一可能實施例的自紡織物品獲得之上半部之凸片;
- 圖15展示圖10之筒狀物之細節;
- 圖16展示圖10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上半部部分;
- 圖17展示圖10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側向部分;
- 圖18展示圖10之筒狀物品之再一細節;特別是,其展示紡織物品之端部分;
- 圖19展示表示一鞋上半部的圖10之筒狀紡織物品;
- 圖20藉由實例示意性展示待在圓紡機上執行的一處理程式之圖形表示,以便實施根據本發明之製程及製造根據本發明且如在圖10中展示之一筒狀紡織物品;
- 圖21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第三實例的藉由根據本發明之製程製造的一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該紡織物品表示一展示上半部。
1:筒狀紡織物品,筒狀紡織物,筒狀物,紡織物,紡織物品
2:第一端
2A:彈性邊緣
3:尖部部分
4,11,24:縫合凸出部
5: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部分
6: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
7,27:縱向開口
8,28:側緣
9:第一織物之端部分
10:第一織物
20:第二織物
22:第二開口端
23:第二織物之尖部部分
25: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無凸出部部分
26:第二織物之中間部分
29:第二織物之初始部分
31:第一織物之外部表面,第一織物之外部
61:第一織物之端部地帶
62:第二織物之端部地帶
70:系帶
91:第二織物之外部表面,第二織物之外部
C:折疊曲線
L:筒狀物之全面縱向展開
L1:第一織物之縱向展開
L2:第二織物之縱向展開
T:凸片
Claims (19)
- 一種用於藉由一圓編紡機製造一筒狀紡織物品之製程,該筒狀紡織物品指定表示用於鞋襪之一上半部,該製程包含以下步驟: 配置具有至少一個喂紗及支撐多個針之一針固持器的一圓紡機,界定一圓針床,可操作該圓針床以拾取由該至少一個喂紗分配之線及形成編織織物;該針固持器可相對於該喂紗旋轉,且該喂紗最接近該針固持器配置; 規劃該紡織機以便界定待製造之一筒狀紡織物品,該筒狀紡織物品以自一第一開口端開始之一無縫方式縱向延伸且由連續的多個縫合列組成; 以該圓紡機編織以根據以上提到之規劃步驟製造指定表示用於鞋襪之一上半部的該筒狀紡織物品,其中該編織步驟包含至少下列步驟: A)使用該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該等針製造屬於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一織物的該第一開口端,該第一開口端指定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尖端; B)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尖部部分,該尖部部分包含一定數目的縫合列且係由一縫合凸出部所構成,該縫合凸出部係在呈連續列的每列先使用遞增或遞減的針數,然後每列使用遞減或遞增的針數而獲得,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C)任擇地,沿著該第一織物之縱向展開製造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一無凸出部部分,該無凸出部部分包含各別數目的縫合列,且其中針對各列,該生產之編織織物具有一閉合圓構型; D)製造屬於該第一織物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或覆蓋腳之頸部/腳背之至少一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之一凸片,其中製造一凸片之該步驟涉及中斷該等先前列之處理,且針對一定數目的縫合列使用該針床之一針段或所有該等針繼續編織,因此生產表示該凸片之一經編織插入物; E)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包含各別數目的縫合列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該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具有指定位於該腳之該頸部之至少一部分處的一縱向開口,及在該縱向開口之側上的兩個側緣,其中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係藉由對於一定數目的縫合列,在操作中使用該針床之一各別針段來製造,該針段包含高達包括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數量的一較佳針數,有可能針對該中間部分中所包含之各列改變該各別針段; F)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一端部分,該端部分包含一定數目的縫合列及由各使用呈各別連續列的每列首先增加或減少的針數及每列接著減少或增加的針數獲得的一或多個縫合凸出部所組成,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後跟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其中: 在步驟D及E中,該凸片及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經製造,使得其在對應於該上半部之一縱向展開的一方向上皆具有一實質上同時縱向展開; 該編織步驟整體製造出一體的、單件的該筒狀紡織物品; 該等步驟係連續地執行,使得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從不中斷處理。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步驟D及E相關於彼此無縫地製造該凸片及該中間部分,使得在自該筒狀紡織物品產生之該上半部中,該凸片至少部分由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覆蓋或懸伸,及/或其中步驟D及E相關於彼此無縫地製造該凸片及該中間部分,使得在自該筒狀紡織物品產生之該上半部中,該凸片位於該縱向開口下方; 及/或其中步驟D及E製造與該紡織物品之其餘部分成整體的一凸片,及/或其中該凸片可自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突起,亦即,在自該筒狀物品產生之該上半部中,在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兩個邊緣之間的區域中,該凸片未被完全覆蓋且可在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處自外部接取。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製程,其中: 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第一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自該第一開口端開始,或 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最後一個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結束於該第一開口端; 及/或其中: 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D - E - F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或 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F - E - D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其中在以上提到之順序中,步驟C係可選的。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步驟D係由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一紡織機執行,以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與在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選擇用於製造該凸片之該圓針床之一針段及在各繞轉中使用此段之一定數目的針或針集合來製造該凸片,及/或其中在步驟D中,在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中在各繞轉中使用之該針數可按以便將該凸片沿著其縱向展開逐列成形之此方式變化,及/或其中在步驟D中,在該紡織機之該交替運動中使用的該段之針可包含高達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一最大數目的任何較佳針數,及/或其中當獲得該凸片之所要的長度時,步驟D結束,其中卸載用於製造該凸片自身之該等針,該凸片結束於一自由邊緣,亦即,未連接至該紡織物品之其他部分,且表示該凸片之該插入物由在於步驟D之開始時製造之該縫合部處連接至該紡織物品之一單一織物層組成。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步驟D: 開始於藉由以一交替運動來選擇用於製造該凸片之一區段的針,且在此區段內,一定數目的針於該凸片的整個處理過程中係保持在閒置位置,而該凸片係藉由該區段中之其餘針來製造; 續而藉由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展開該凸片而達最終延伸兩倍之一延伸; 結束於由先前保持在該閒置位置中之前述該等針恢復處理,使得在步驟D中進行之最後一個縫合部位於在步驟D中進行之第一縫合部處; 以此方式,該凸片由一雙織物組成,亦即,沿著一折疊線相互折疊之兩個織物層,該折疊線實質上對應於穿過步驟D半途製造之該縫合部, 及/或其中製造該雙織物凸片使得在步驟D中之紡織處理能以與步驟D自身開始所用相同之針數來結束。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步驟D涉及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藉由術語「按鈕」進行之紡織處理,其允許在同一位置中開始及結束凸片,與紡織物品之其餘處無縫,亦即,與在步驟C或B及E中製造之織物無縫,及/或其中在步驟D中,中斷該處理之該步驟涉及停止在該等先前列中在操作中相鄰的一定數目的針,及/或其中在步驟D中,繼續編織之該步驟涉及僅以該針床之一個針區段繼續。
-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若步驟D製造由一雙織物組成之一凸片,則該凸片具有兩個自由側向邊緣,各者沿著該雙織物凸片之全部縱向展開而延伸,該等兩個側向邊緣為線形或經成形,該雙織物凸片在該等兩個側向邊緣處具有兩個側向開口, 或其中,若步驟D製造由一雙織物組成之一凸片,則該凸片具有兩個側向邊緣,各者沿著該雙織物凸片之該全部縱向展開而延伸,其中: 藉由在該閒置位置中插入一或多個標度,較佳地,多個標度,亦即,減少操作中之該針數且留下該等排除之針,針對該凸片之該縱向延伸部之一第一半製造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亦即,直至該折疊線,其中該編織織物保留於針頭中; 針對該凸片之該縱向延伸部之一第二半製造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亦即,超過該折疊線,從而逐漸恢復該等以上提到之標度,亦即,增加操作中之該針數且將先前排除的該等針之該等編織縫合部重新連接至在該等側向邊緣之該第二半中製造的該編織織物; 因此獲得一雙織物凸片,其中該等兩個側向邊緣中之各者具有沿著該縱向展開在其第一半與其第二半之間的系帶,使得在該雙織物凸片之該等側向邊緣上,存在一或多個閉合縫合部,各對應於一各別編織織物標度。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步驟E係藉由以一交替運動操作之紡織機執行,以經由該針固持器在一個方向上與在該相反方向上之繞轉之一交替來製造該第一織物之中間部分,在各繞轉中使用該圓針床之具有各別針數的一特定針區段,該各別針數至多為該針床之所有的針,及/或其中在步驟E中,在該紡織機之一交替運動中在各繞轉中使用之該針數可按以便使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及該縱向開口逐列成形之此方式變化, 及/或其中步驟E提供在製造該編織織物過程中使用的該針數之一逐漸變化,以便給予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以上提到之縱向開口一「V」形狀,及/或其中: 若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係在步驟D後且在步驟F前製造,亦即,藉由首先製造該縱向開口之一最終頂點,則步驟E中的該針數之該逐漸變化可為該針數之逐漸減少,; 若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係在步驟F後且在步驟D前製造,亦即,藉由最後製造該縱向開口之一最終頂點,則步驟E中的該針數之該逐漸變化可為該針數之逐漸增加。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在自步驟D至步驟E之過渡中,發生正使用的針之一替換,亦即,在步驟D中,使用屬於一針區段之針來使該凸片靠近在步驟E中製造之該縱向開口,及/或針屬於在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之界定期間在步驟E中未使用之一針區段,因此使該凸片至少部分由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重疊,且反之亦然,該中間部分之該縱向開口至少部分展示在其下之該凸片, 及/或其中若在步驟E中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不影響該床中之所有該等針,則在該縱向開口之該界定中不使用的該等針中之一或多者對應於在步驟D中對製造該凸片有作用之針, 及/或其中,若在步驟D中製造該凸片尚未影響該床中之所有該等針,則在步驟E中,為了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使用屬於在步驟D中對於製造凸片未選擇的該區段的針之至少一些針。
-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該編織步驟包含下列步驟中之一或多者: F')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無縫地製造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二織物之一初始部分,該初始部分相關於該第一織物以一無縫方式縱向延伸,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包含一定數目的縫合列及由各使用呈各別連續列的每列首先增加或減少的針數及每列接著減少或增加的針數獲得的一或多個縫合凸出部所組成,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後跟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E')製造該第二織物之一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包含各別數目的縫合列且指定表示適合於圍封該腳之腳底及側之至少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具有指定位於該腳之該頸部之至少一部分處的一各別縱向開口,及在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側上的兩個側緣,其中對於一定數目的縫合列,藉由在操作中使用該針床之一各別針區段來製造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該針區段包含高達包括該針床之所有該等針之數量的一較佳針數,有可能針對該中間部分中包含之各列改變該各別針區段; C')任擇地,沿著該第二織物之縱向展開製造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一無凸出部部分,該無凸出部部分包含各別數目的縫合列,且其中針對各列,該生產之編織織物具有一閉合圓構型; B')製造該第二織物之一尖部部分,該尖部部分包含一定數目的縫合列及由使用呈連續列的每列首先增加或減少的針數及每列接著減少或增加的針數獲得的一縫合凸出部所組成,該第二織物之該尖部部分指定表示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的該上半部之一部分; A)使用該針床之一針區段或所有該等針製造對應於該第二織物之一個端部的該紡織物品之一第二開口端,該第二開口端指定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尖端。
- 如請求項10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二開口端相關於該第一開口端縱向相對,且其中該筒狀紡織物品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按一單一件無縫地展開,及/或其中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一開口端及該第二開口端表示藉由該圓紡機且根據該規劃步驟的該編織步驟之一開頭及一結尾,或反之表示一結尾及一開頭,及/或其中該第二織物不包含經組配以界定在步驟D中在該第一織物中製造的類型之一凸片之編織織物部分或步驟,或該第二織物不包含由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覆疊之一凸片,及/或其中如與該第一織物相比,該第二織物係以一相反方式製造,亦即,該第二織物以一鏡像方式且無縫地自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之端部、自其初始部分開始展開,及/或其中該第二織物藉由相同步驟且按相關於該第一織物之相反順序製造,惟在製造該第二織物過程中不存在之步驟D除外。
-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之製程,其中該第二織物係對稱的且在結構上關於該第一織物為鏡像,該凸片例外,亦即,該第二織物包含與藉由相同步驟製造之該第一織物相同的部分,該凸片例外,且其中: 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一開口端與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二開口端相互對應,兩個開口端皆指定為表示一上半部之一個尖端或位於一上半部之一個尖端處;及/或 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與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尖部部分相互對應,兩個尖部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之該一部分適合於容納或圍封其腳尖或部分;及/或 任擇地,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該部分與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該部分相互對應;及/或 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與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相互對應,且特別是,具有指定位於該腳之該頸部之同一部分處的對應的縱向開口,及在該各別縱向開口之該等側上的對應的側緣,兩個中間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之該一部分用於圍封該腳之該腳底及該等側之至少部分;及/或 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與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相互對應,兩個尖部部分指定表示該上半部之一部分或位於該一部分處,該上半部之該一部分適合於容納或圍封該腳之該後跟或其部分。
-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 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最後一個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結束於屬於該第二織物的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二開口端,或 步驟A'為在藉由該圓紡機之該編織步驟中執行之第一步驟,該紡織物品之該編織開始於屬於該第二織物的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二開口端; 及/或其中: 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D - E - F - F' - E'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或 該編織步驟涉及按一次序A' - B' - C' - E' - F' - F - E - D - C - B - A之順序來在各步驟與接著之步驟之間無縫地執行該等步驟, 其中在該等以上提到之順序中,步驟C及C'係可選的。
-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該紡織物品之該第一織物為包含該凸片之織物,而該第二織物為無該凸片之織物,且其中該第一織物包含一外部表面及一內部表面,且該第二織物包含一各別外部表面及一各別內部表面,其中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表面連接至該第二織物之該外部表面且在該第二織物之該外部表面中無縫地連續,且該第一織物之該內部表面連接至該第二織物之該內部表面且在該第二織物之該內部表面中無縫地連續, 且其中該製程包含,在藉由該圓紡機製造該筒狀紡織物品之該編織步驟後,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以製造一上半部之一步驟,且按一方式使得: 為包含該凸片之該織物的該第一織物係沿著一折疊剖面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 該第一織物之該內部接觸該第二織物之該內部,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兩者皆不接觸該使用者之腳或該上半部之該外部; 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使得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面向該使用者之腳; 該第二織物之該外部表示在該上半部在使用中之情況下該上半部之一外部表面; 且其中該第一織物為指定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之織物。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之該步驟後,表示該第二織物之該等部分匹配且接觸表示該第一織物之該等對應的部分,且特別是: 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一開口端匹配在步驟A'中製造之該第二開口端,從而獲得一雙層開口端;及/或 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尖部部分匹配在步驟B'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尖部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尖部部分;及/或 任擇地,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該部分匹配在步驟C'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完整筒狀編織織物之該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完整筒狀編織織物;及/或 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匹配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中間部分; 該第一織物之該縱向開口匹配該第二織物之該縱向開口,從而獲得一雙層縱向開口; 該第一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匹配該第二織物之該中間部分之該等側緣,從而獲得雙層側緣;及/或 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一織物之該端部分匹配在步驟F'中製造的該第二織物之該初始部分,從而獲得一雙層端部分。
- 如請求項14或15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操縱且折疊該紡織物品以製造一上半部之該步驟後,該凸片位於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兩個縱向開口下方,且至少部分由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該等中間部分之兩對側緣覆蓋或懸伸,及/或其中該紡織物品之該操縱以完成該雙織物上半部之該製造設想,包含該凸片之該第一織物插入於無該凸片之該第二織物內部,使得屬於該第一織物之該凸片至少部分在該雙層縱向開口下方,及/或其中該凸片自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突起,該第一織物之該外部接著變為該上半部之該內部。
- 如請求項10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其中: 在步驟E中,藉由在該閒置位置中插入一或多個標度較佳地,多個標度,亦即,減少操作中之該針數且留下該等排除之針,製造該第一織物之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兩個側緣,其中該編織織物保留於該針頭中; 隨後,在步驟E'中,藉由逐漸恢復在步驟E中引入的該等以上提到之標度,亦即,增加操作中之該針數且將先前排除的該等針之編織縫合部重新連接至在步驟E中製造的該編織織物,製造該第二織物之該縱向開口之該等兩個側緣; 因此,獲得一雙織物中間部分,其中該第一織物之該等兩個側緣中之各者具有沿著該等邊緣之該縱向展開的至該第二織物之該對應的側緣之系帶,使得一旦已操縱該筒狀物品以製造一雙織物上半部,則該第一織物及該第二織物之該等對應的側緣對具有一或多個閉合縫合部,各對應於一各別編織織物標度, 及/或其中該等系帶定位於該第一織物與該第二織物之間的折疊剖面上,亦即,沿著該第一織物在該第二織物內部折疊之線。
-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製程,包含閉合該第一織物之該第一開口端之一步驟, 及/或其中閉合該第一端之該步驟可在自製造該紡織物品之該紡織機卸載該物品前或在該紡織物品之該卸載後直接發生於該紡織機處,及/或其中該方法包含閉合該第二織物之該第二開口端之一步驟,及/或其中閉合該第二端之該步驟可在自製造該紡織物品之該紡織機卸載該物品前或在卸載該紡織物品後直接發生於該紡織機處。
- 一種用於以藉由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所述之一製程獲得的一筒狀紡織物品製造的鞋襪之上半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102020000000766 | 2020-01-16 | ||
IT202000000766 | 2020-01-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6607A true TW202136607A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022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46252A TW202136607A (zh) | 2020-01-16 | 2020-12-25 | 以圓編機製造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鞋襪之上半部,的製程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77887B2 (zh) |
EP (1) | EP4090791A1 (zh) |
CN (1) | CN115066523A (zh) |
TW (1) | TW202136607A (zh) |
WO (1) | WO20211446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2100020774A1 (it) | 2021-08-02 | 2023-02-02 | Santoni & C Spa | Procedimento per realizzare un manufatto tessile tubolare con una macchina tessile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tomaia per calzatura realizzata mediante tale procedimento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01818A (en) * | 1969-09-29 | 1971-08-31 | Wigwam Mills Inc | Low-cut sock and method |
JP2008261079A (ja) * | 2007-04-13 | 2008-10-30 | Yoshitani Kutsushita Kk | フットカバー |
WO2014013790A1 (ja) * | 2012-07-17 | 2014-01-23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 |
CN104703493B (zh) * | 2012-09-25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鞋袜及鞋袜的编织方法 |
FR3002551B1 (fr) * | 2013-02-26 | 2015-08-14 | Anton Percy Spielmann | Procede de tricotage d'un element chaussant et element chaussant obtenu par un tel procede. |
JP6053926B2 (ja) * | 2013-06-21 | 2016-12-27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 |
TWI633851B (zh) * | 2013-09-13 | 2018-09-01 |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 足面覆蓋物及足面覆蓋物之編織方法 |
CN106163316B (zh) * | 2014-03-28 | 2018-03-0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
US10745834B2 (en) * | 2015-08-21 | 2020-08-18 | Shima Seiki Mfg., Ltd. | Footwear provided with knitted fabric having double structure |
ITUB20153915A1 (it) * | 2015-09-25 | 2017-03-25 | Colosio Fabiana | Tomaia per calzature e metodo per la sua produzione |
US10077512B2 (en) * | 2016-08-15 | 2018-09-18 |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thereof |
US10753019B2 (en) * | 2016-11-14 | 2020-08-25 | Nike, Inc. | Upper including a knitted component and a tab element |
IT201700025731A1 (it) * | 2017-03-08 | 2018-09-08 | Jvc Holding Srl |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tomaia per scarpe |
US11401636B2 (en) * | 2018-12-28 | 2022-08-02 | Nike, Inc. | Sock with tab |
-
2020
- 2020-12-23 WO PCT/IB2020/062398 patent/WO2021144645A1/en unknown
- 2020-12-23 CN CN202080092225.8A patent/CN115066523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2-23 US US17/793,246 patent/US1207788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2-23 EP EP20829231.8A patent/EP409079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25 TW TW109146252A patent/TW202136607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44645A1 (en) | 2021-07-22 |
CN115066523A (zh) | 2022-09-16 |
US12077887B2 (en) | 2024-09-03 |
US20230056687A1 (en) | 2023-02-23 |
EP4090791A1 (en) | 2022-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6290B (zh) | 鞋面之編織方法 | |
JP5096487B2 (ja) | アンクルソックスのような衣料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 |
KR100528989B1 (ko) | 개량된 발착용 의류, 그 제조 방법 및 편성기 | |
JP6309570B2 (ja) | 靴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60128428A1 (en) | Shoe upp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e upper | |
CN107105821B (zh) |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 | |
CN106062265B (zh) | 套脚衣物、用于制造这种套脚衣物的方法及用于针织品或袜类的圆机 | |
JP2002526665A5 (zh) | ||
JP7317872B2 (ja) | 円形靴下類編機を用いて、二重層のインシューズ、ショートソックス、ノーショウソックス、靴な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中間製品を作製する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て得られた中間製品 | |
TW202136607A (zh) | 以圓編機製造筒狀紡織物品,特別是鞋襪之上半部,的製程 | |
TWI829767B (zh) | 藉由圓形緯編機製造管狀嵌花針織物的方法 | |
TWI671448B (zh) |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 | |
TW201030199A (en) | Method of constructing handwork with a double layer of fabric and the article manufactured | |
WO2023012573A1 (en) | A process for making a tubular knitted item with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knitwear, and an upper for footwear made by means of this process | |
JPH09291446A (ja) | 無縫製二重靴下の編成方法 | |
JP3408448B2 (ja) | 靴下類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7898524A (zh) | 一种编织鞋体及其织造方法 | |
BR112020017425B1 (pt) | Método para fornecer produtos manufaturados intermediários para a produção de produtos manufaturados, método para a produção de produtos manufaturados, produtos manufaturados intermediários e produtos manufaturados | |
CN114601233A (zh) | 自带包头衬里的针织鞋面及织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