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5766A - 椅子型按摩機 - Google Patents

椅子型按摩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5766A
TW202135766A TW109142332A TW109142332A TW202135766A TW 202135766 A TW202135766 A TW 202135766A TW 109142332 A TW109142332 A TW 109142332A TW 109142332 A TW109142332 A TW 109142332A TW 202135766 A TW202135766 A TW 202135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massage machine
chair
massaging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2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9264B (zh
Inventor
石川哲也
清水新策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5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5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9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92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4Feet or leg, e.g. pedal
    • A61H2201/1642Hold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椅子型按摩機,其具備在使用者已就座於椅子等的狀態下可對足部・小腿肚・腿等任一下肢賦予按摩動作的下肢用按摩機。 [解決手段]在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70中,擱腳部73係作成按摩使用者的下肢之下肢用按摩機。此下肢用按摩機1具有:對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含有足部的施術部進行按摩的下部按摩機構37;對比下部按摩機構37所按摩的部位還上側的施術部進行按摩的上部按摩機構11;驅動上部按摩機構11及下部按摩機構37的驅動機構23;及將上部按摩機構11以可繞著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的方式支持的擺動支持部30。

Description

椅子型按摩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椅子型按摩機,其在座部的前部具備有對使用者的下肢,特別是從小腿肚到腿的部位及足部賦予按壓按摩動作的下肢用按摩機。
以往,在椅子型按摩機方面,有在座部之前具備按摩下肢的下肢用按摩機者。 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有關具備以下的按摩機之技術,該按摩機係具有相對於座部傾動自如地配備的靠背部及相對於座部傾動自如或進出自如地配備的腳踏部,且自動地執行按摩動作之椅子型按摩機,其具有:藉由配備在靠背部或腳踏部的檢測件來檢測被施術者的體形資訊的檢測裝置;及伴隨著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使靠背部或腳踏部自動地傾動或使腳踏部自動地進出的控制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87737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近年來,對於按摩的期望有各式各樣,例如由使用者一直舉出期望提供不僅是對腳尖,還可對從小腿肚到腿(大腿)賦予按摩動作的下肢用按摩機,具備那樣的下肢用按摩機的椅子型按摩機。 於是,有鑑於上述問題點,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椅子型按摩機,具備下肢用按摩機,其藉由構成為可切換對下肢的施術部賦予按摩動作之按摩機構的位置,而例如可在使用者已就座於椅子等的狀態下,對足部・小腿肚・腿等任一下肢賦予按摩動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中採取以下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為,具備:座部,供使用者就座;靠背部,設於前述座部的後部;及擱腳部,設於座部的前部,其特徵為:前述擱腳部係作成按摩使用者的下肢之下肢用按摩機。
較佳為,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可具有: 下部按摩機構,對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含有足部的施術部進行按摩; 上部按摩機構,對比前述下部按摩機構所按摩的部位還上側的施術部進行按摩; 驅動機構,驅動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及前述下部按摩機構;及 擺動支持部,將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以可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的方式支持。
較佳為,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亦可具有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且前述下部按摩機構具有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 前述擺動支持部係設在前述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的上部,以透過朝向左右方向的擺動軸且以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的前端側可立起的方式將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的基端側以擺動自如的方式支持。
較佳為,可構成為:在將前述第1按摩構件以和前述第2按摩構件鄰接的方式往前倒時,前述第1按摩構件係朝向前方,而在將前述第1按摩構件以自前述第2按摩構件離開的方式立起時,前述第1按摩構件係朝向上方。 較佳為,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可具有:第1旋轉軸,以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設置且藉由前述驅動機構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配備在前述第1旋轉軸的中途部且藉由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而接近離開以夾住前述上側的施術部;及第1轉換部,將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前述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的接近離開動作。
較佳為,可前述擺動軸和前述第1旋轉軸是由同一軸體所構成。 較佳為,可在前述椅子型按摩機的前側配備有前述下肢用按摩機, 在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具備上部按摩機構,其對前述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小腿肚進行按摩,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以電動方式且繞著軸心朝向左右方向的前述第1旋轉軸轉動, 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係配備成以電動方式在前後方向轉動自如。
較佳為,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可具有:下部按摩機構,對前述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含有足部的施術部進行按摩;及前述上部按摩機構,按摩比前述下部按摩機構所按摩的部位還上側的施術部, 在前述下部按摩機構的上部具備有防止夾住的安全開關。
較佳為,可配備有感測器,用以掌握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利用電動進行旋轉的位置,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以可繞著朝向左右方向軸心擺動的方式支持。 較佳為,可配備有感測器,用以掌握配備成在前後方向轉動自如的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於前後方向的擺動位置。 較佳為,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可藉由上下移動機構以電動方式在上下方向移動。
較佳為,可具備有在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伸縮之際用以掌握其伸縮位置的感測器。 較佳為,可在以使前述上部按摩機構抬起之方式旋轉時,旋轉角之限制值係依前述下肢用按摩機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及/或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沿著伸縮方向伸縮時的位置而決定。
較佳為,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可具有: 第1旋轉軸,以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設置且藉由前述驅動機構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 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配備在前述第1旋轉軸的中途部且藉由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而接近離開以夾住前述上側的施術部;及 第1轉換部,將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前述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的接近離開動作,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繞著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轉動,該軸心係作成與前述第1旋轉軸相同軸心。
較佳為,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和前述下部按摩機構可以相同的驅動馬達驅動。 較佳為,前述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寬度可作成依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寬度而可改變,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作成在前述按摩寬度調整後進行轉動的構成。
較佳為,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可作成透過繞轉動軸在90度~180度之間旋轉而可作為能載置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腳凳使用的構成。 較佳為,可配備有在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是腳凳狀態時辨識位置狀態的感測器,且作成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在該腳凳狀態時被停止的構成。
較佳為,可事先設成將配備在前述下部按摩機構的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拘束前述使用者的足部之狀態, 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並在包夾著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狀態下朝上方轉動。 較佳為,可事先設成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包夾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狀態,且使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以往下方垂下的方式一邊轉動,一邊逐漸降下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本體,或使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利用電動伸長的方式移動。
較佳為,可事先設成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包夾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狀態、及將配備在前述下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拘束前述使用者的足部之狀態的任一者,且使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以往下方逐漸垂下的方式一邊轉動,一邊逐漸降下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本體,或使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利用電動伸長的方式移動。
較佳為,可事先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在前述使用者的腿的位置設成關閉的狀態,且構成為進行如下之驅動:使配備在前述座部的氣囊反覆膨脹和收縮之動作或者使配備在前述座部的座部按摩機構至少進行左右方向的揉按動作、捶敲動作、上下方向的進退動作、在前後方向移動之任一者。
較佳為,可在和前述使用者的膝蓋對應的位置,設有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的揉按停止區域。 較佳為,可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搭載有將前述使用者的下肢加熱的加熱器。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特別是配備在座部的前部之下肢用按摩機,透過作成可切換對下肢的施術部賦予按摩動作的按摩機構的位置之構成,例如在使用者已就座於椅子等的狀態下可對足部・小腿肚・腿等任一下肢賦予按摩動作。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首先,依據圖10來說明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70的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椅子型按摩機70具備可供使用者就座的椅子形狀的外觀。 此椅子型按摩機70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71及讓已就座於座部71的使用者依靠的靠背部72。又,椅子型按摩機70係在座部71的前部具備按摩使用者的下肢之擱腳部73。此擱腳部係後述的下肢用按摩機1。
就構成椅子型按摩機70的座部71、靠背部72及擱腳部73作簡單說明。此外,以下說明中的方向(例如,左右方向等)係設成由已就座在此椅子型按摩機70的使用者所見的方向。 座部71係沿著水平方向(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水平擴大的構件。在座部71的上部設有緩衝材,讓使用者容易就座。在座部71的下側設有將座部71支持在地板等的支持框74。此支持框74係將面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的方桿(棒材)組合成格子狀(塔狀)者,形成在自地板往上方離開的位置可保持座部71。
靠背部72係配備在座部71的後側之構件。此靠背部72的面向使用者之側和座部71同樣是用緩衝材形成,又在靠背部72的內部內建有對就座的人的肩部、背、腰部、臀部等之施術部按摩(施術)的按摩機構(未圖示),及沿著上下方向配設並將上述的按摩機構沿著上下方向引導的移動軌道(未圖示)。
成為可在維持座部71與靠背部72成一體的狀態下繞著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往前後傾斜(reclining)。擱腳部73係成為可對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構成。此擱腳部73係適合被相對於座部71接近離開的構造所支持。 以下,就作為擱腳部73使用的下肢用按摩機1作詳細說明。
參照圖1~圖9說明下肢用按摩機1的實施形態。此外,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具體化的一例,並非以其具體例來限定本發明的構成。又,關於圖1~圖9,為了容易觀看,係將一部分省略描繪。 本實施形態的下肢用按摩機1係藉由改變按摩位置而可對使用者的下肢L的各種部位(施術部)進行按摩者。
本實施形態中,將腿T~小腿肚C~足部F的部位稱為下肢L。又,本說明書中,將人的下肢L中之膝蓋上的部分稱為「腿T」,膝蓋下且踝部(腳脖子)之上的部分稱為「小腿肚C」,踝部之下且從腳後跟到腳尖為止的部分稱為「足部F」。
又,說明中的方向係適當地顯示在圖面,與在已就座於椅子等的狀態下從將下肢L插入於下肢用按摩機1作使用的使用者所見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在以下的說明中,亦有將「小腿肚C」稱為「第1施術部」,將「腿T」稱為「第2施術部」的情形。 又,關於按摩位置,例如,將圖7所示的位置,亦即,將以和小腿肚C對應之方式使第1按摩構件13朝大致水平方向切換的按摩位置設為「第1位置」。
將圖8所示的位置,亦即,將以和小腿肚C的上部、膝蓋等對應之方式使第1按摩構件13朝斜前上方切換的按摩位置設為「第2位置」。 將圖9所示的位置,亦即,將以和腿T對應之方式使第1按摩構件13朝比鉛直還稍靠後方切換的按摩位置設為「第3位置」。
本實施形態的下肢用按摩機1,係構成為可同時地進行:以載置於地板R等且已就座於椅子等之使用者的左右雙方的下肢L作為按摩對象(施術部),對構成下肢L的足部F以夾住的方式揉按的按摩;及對小腿肚C或腿T等任一者以夾住方式揉按的按摩。又,此下肢用按摩機1係成為也可進行對腳底S指壓那樣的振動及按壓按摩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下肢用按摩機1具有:藉由按摩部對使用者的左右雙方的小腿肚C或腿T等任一賦予按摩動作的上部按摩機構11;對使用者的左右雙方的足部F賦予按摩動作的下部按摩機構37;及驅動此等上部按摩機構11及下部按摩機構37的驅動機構23。
上部按摩機構11係內建於上殼體2。又,下部按摩機構37係內建於下殼體8。驅動機構23係以架設上殼體2和下殼體8之方式配備。 上殼體2係長形構件,且在第1位置看來係形成為朝前方突出成彎曲狀的凸狀。其上殼體2的內部係設為空間,在其空間內建有構成上部按摩機構11、驅動機構23(詳如後述)的第1齒輪箱28等。
此上殼體2係作成藉由擺動支持部30(詳如後述)的支持而可對下殼體8在前後方向擺動。也就是說,上殼體2係作成可與繞內建的上部按摩機構11的朝向左右方向軸心的擺動連動而擺動。 上殼體2係上方被開口,且具有安裝有上部按摩機構11及構成其上部按摩機構11的基盤體15之下蓋體3;及將其下蓋體3以從上部覆蓋之方式配備的上蓋體4。
下蓋體3係朝上方作成開放狀且以可收容上部按摩機構11等之方式形成凹狀。又,下蓋體3係左右兩端和左右方向中央朝前方突出的叉狀構件。在此下蓋體3的內部,設有供構成上部按摩機構11的基盤體15安裝的安裝部5。
又,在下蓋體3的下側且中央形成有按摩位置在「第1位置」時收容覆蓋擺動支持部30的帽蓋體34的凹部6。 上蓋體4係作成朝向下方呈開放狀且為將下蓋體3從上方覆蓋的構件。又,上蓋體4亦和下蓋體3同樣為左右兩端和左右方向中央朝前方突出的叉狀構件。
關於上蓋體4的左右方向中央之構件,其前端部係朝前方斜下方形成傾斜狀,在此傾斜部設有使下肢用按摩機1驅動、停止的開關60。因為在傾斜面設有開關60,故如圖7所示,即便上部按摩機構11的按摩部在第1位置(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時,仍成為可由使用者確實地確認開關60者。同樣地,即使如圖8般按摩部是在第2位置(對應小腿肚上部、膝蓋等的位置),如圖9般按摩部是在第3位置(對應腿的位置)的情況,仍可由使用者確實地確認開關60的位置、狀態。如此,在從使用者看來始終可目視確認的位置、場所設置開關60係非常好。
上殼體2係形成朝前方突出的彎曲狀,使用者的左右雙方的小腿肚C或腿T等可插入的第1施術凹部7是左右一對相互分開地並設。 此第1施術凹部7,例如在圖7所示的第1位置時,設成朝上方・前方・下方呈開放狀。在此等左右一對的第1施術凹部7內雖未圖示出,但設有具彈力性及柔軟性且具備適度的通氣性的內襯材。
以上,藉由上蓋體4和下蓋體3在上下方向對頂而形成上殼體2,在其上殼體2的內部所設置的空間,內建有上部按摩機構11等。 又,藉由持著上殼體2的左右兩側,可使上部按摩機構11在前後方向擺動,使之在預定的位置停止以切換按摩位置。也就是說,相對於左右的第1施術凹部7,例如,在圖1、圖7等所示的「第1位置」時,可嵌入左右的小腿肚C。在圖8所示的「第2位置」時,可嵌入左右的小腿肚C、膝蓋等。在圖5、圖9等所示的「第3位置」時,可嵌入左右的腿T。
下殼體8係形成上面朝上方隆起成彎曲狀的圓頂狀(凸狀)。其下殼體8的內部係設為空間,在其空間內建有下部按摩機構37和驅動機構23(皆於後闡述)等。在此下殼體8的內部,設有供擺動支持部30安裝的載置部32。 在其下殼體8的上面,朝上方設為開放狀且可插入使用者的左右雙方的足部F的第2施術凹部9是左右一對相互分開地並設。又,在此等左右一對的第2施術凹部9內雖未圖示出,但設有具彈力性及柔軟性且具備適度的通氣性之內襯材。
又,在下殼體8的左右兩側設有把持部10,透過將使用者的手放入其把持部10,可持著下肢用按摩機1並使其移動。 此處,就儲存在上殼體2的內部之上部按摩機構11作說明。 如圖1~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的上部按摩機構11具有: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設置且藉由來自於構成驅動機構23(詳如後述)的上部傳送軸27a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的第1旋轉軸12;配備在第1旋轉軸12的中途部且藉由第1旋轉軸12的旋轉驅動力而接近離開以夾住小腿肚C或腿T等上側的施術部之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及將第1旋轉軸12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接近離開動作之第1轉換部14。
此上部按摩機構11係配備於以浮置狀態位在下殼體8上方的基盤體15上,且隔介其基盤體15安裝於上殼體2。 在基盤體15的左右兩端部形成有軸心是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支持部16,在其軸支持部16嵌入有軸承(bearing)。軸支持部16係透過軸承將第1旋轉軸12的兩端部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持。又,基盤體15係藉由擺動支持部30(詳如後述)而被支持成擺動自如。
第1按摩構件13係配備在基盤體15的構件,以可夾住小腿肚C或腿T等的施術部之方式左右分開地配備一對。第1按摩構件13係對小腿肚C或腿T賦予夾住(按壓)按摩動作。第1按摩構件13係設成長形的板狀構件,長邊方向中途部被彎曲。
第1按摩構件13在圖1、圖7等所示的「第1位置」時,為前端往下方彎曲的狀態,對小腿肚C(第1施術部)賦予按摩動作。又,第1按摩構件13在圖8所示的「第2位置」時,為前端朝向前方的狀態,對小腿肚C、膝蓋的側部等賦予按摩動作。第1按摩構件13在圖5,圖9等所示的「第3位置」時,為前端在前方彎曲的狀態,對腿T(第2施術部)賦予按摩動作。
第1旋轉軸12係以軸心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配備且將第1按摩構件13的基端側(第1轉換部14)跨左右方向貫通配置。此第1旋轉軸12係藉由構成驅動機構23的第1齒輪箱28及一對的軸支持部16所支持。 第1轉換部14具有:和第1旋轉軸12一體旋轉的第1傾斜凸出部17;設在第1按摩構件13的基端側且以和第1傾斜凸出部17相對旋轉自如的狀態外嵌的第1環狀嵌合部19;及限制第1按摩構件13伴隨第1旋轉軸12旋轉的第1限制部20。
第1傾斜凸出部17係在外周面具有對第1旋轉軸12呈傾斜狀的凸輪面18,相對於第1旋轉軸12的軸心傾斜旋轉。此第1傾斜凸出部17(凸輪面18)的傾斜為,在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間,相對逆向地相互傾斜著。藉由第1環狀嵌合部19所外嵌的第1傾斜凸出部17之傾斜旋轉,第1按摩構件13係進行擺動運動。
第1限制部20具有:配備在第1環狀嵌合部19的基端側且設在第1環狀嵌合部19的第1限制銷21;及設在基盤體15且供第1限制銷21滑動自如地嵌入的第1限制溝22。 第1限制銷21係從第1環狀嵌合部19朝和第1按摩構件13相反側的方向突設。在和此第1限制銷21對面的基盤體15,設有在左右方向長的第1限制溝22。在第1限制溝22以可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有第1限制銷21,第1限制銷21在大致水平方向左右地擺動。藉此,限制第1環狀嵌合部19和第1傾斜凸出部17一起轉。
如此一來,以第1按摩構件13與上殼體2的左右第1施術凹部7相對應的方式配備共二組。藉由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進行接近離開的擺動動作而對小腿肚C或腿T賦予有效的夾住按摩。 驅動機構23係儲存在下殼體8內,使上部按摩機構11的第1旋轉軸12及下部按摩機構37(詳如後述)的第2旋轉軸38一起旋轉驅動,使各個夾住按摩機構作動。
如圖4所示,驅動機構23具有:輸出旋轉驅動力的驅動馬達24;將從該驅動馬達24所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輸入到上部按摩機構11的上部傳送軸27a;將從驅動馬達24所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輸入到下部按摩機構37的下部傳送軸27b;將所傳送的旋轉驅動力傳送到第1旋轉軸12的第1齒輪箱28;及將所傳送的旋轉驅動力傳送到第2旋轉軸38的第2齒輪箱29。
藉由以上部傳送軸27a所傳送的旋轉驅動力,使上部按摩機構11驅動的同時,藉由以下部傳送軸27b所傳送的旋轉驅動力,使下部按摩機構37驅動。 驅動馬達24係在下殼體8內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且配備在構成下部按摩機構37的左側的內側第2按摩構件39和右側的內側第2按摩構件39之間。又,驅動馬達24係配備在上部傳送軸27a和下部傳送軸27b之間。
此驅動馬達24的輸出軸25係以在前方突出的方式配備。也就是說,驅動馬達24無論在下殼體8內的上下方向或在左右方向,都可說是配備在大致中央。 減速齒輪箱26係配備在驅動馬達24的前方且供輸出軸25插入。
上部傳送軸27a係軸心朝向上方,且上端是朝向斜後方地配置。又,下部傳送軸27b係軸心朝向下方,且上端是朝向斜前方地配置。 將此等上部傳送軸27a和下部傳送軸27b看成一體的軸體時,可以說是以將下殼體8內及上殼體2跨上下方向架設且被第1齒輪箱28及第2齒輪箱29所支持之方式配備。
在上部傳送軸27a和下部傳送軸27b之間配備有減速齒輪箱26,上部傳送軸27a和下部傳送軸27b係被插入於其減速齒輪箱26而配置。 也就是說,驅動馬達24係輸出旋轉驅動力,在減速齒輪箱26以預定的速度減速,其旋轉驅動力藉由上部傳送軸27a輸入到上側的第1齒輪箱28而傳送到第1旋轉軸12,同時藉由下部傳送軸27b輸入到下側的第2齒輪箱29而傳送到第2旋轉軸38,藉此使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同時地驅動。
第1齒輪箱28係配備在構成上部按摩機構11的內側的第1按摩構件13b間。第1齒輪箱28係被擺動支持部30所支持且供上部傳送軸27a的上端插入。第1旋轉軸12貫通於第1齒輪箱28,該第1旋轉軸12係在上殼體2內跨左右方向配備。在藉由上部傳送軸27a將旋轉驅動力輸入於第1齒輪箱28時,貫通配置的第1旋轉軸12會旋轉。
第2齒輪箱29係配備在構成下部按摩機構37(詳如後述)之內側的第2按摩構件39a間,且供下部傳送軸27b的下端插入。第2旋轉軸38貫通於第2齒輪箱29,該第2旋轉軸38在下殼體8內跨左右方向配備且構成下部按摩機構37。在藉由下部傳送軸27b將旋轉驅動力輸入於第2齒輪箱29時,貫通配置的第2旋轉軸38會旋轉。此外,在各齒輪箱26、28、29的內部儲存有預定的蝸齒及蝸輪。
以上,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1係將從驅動機構23的驅動馬達24所輸出的旋轉驅動力分配給上部傳送軸27a和下部傳送軸27b,對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輸入。也就是說,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1係以一驅動馬達24驅動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此外,亦可作成準備複數個驅動馬達24,以一驅動馬達驅動上部按摩機構11,以其他驅動馬達驅動下部按摩機構37。
如圖1~圖9等所示,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1係成為可將上部按摩機構11藉由擺動支持部30以繞著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的方式支持之構成。茲就其擺動支持部30作詳細說明。 如圖4、圖6等所示,擺動支持部30係設於下殼體8的上部,且以透過朝向左右方向的擺動軸31使上殼體2的前端側可立起的方式,將上殼體2的基端側(上部按摩機構11的中央)擺動自如地支持。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擺動軸31係設成由和第1旋轉軸12相同的軸體所構成。也就是說,第1旋轉軸12的長邊方向中央成為擺動軸31。
擺動支持部30係從被安裝在下殼體8內的上部中央的載置部32朝上方豎設的支持構件,在下殼體8的中央設有一個。擺動支持部30係從下殼體8內的載置部32朝上方延伸設置,成為將構成驅動機構23的第1齒輪箱28從下方支持者。 載置部32係在下殼體8內的後面側且設在其上部中央的安裝構件。載置部32係成為透過載置擺動支持部30而從下方支持者。此外,於位在此載置部32上方的下殼體8的上面,形成有開口部33。安裝在載置部32的擺動支持部30係以通過其開口部33在上方突出之方式配置。在此開口部33中,安裝有覆蓋擺動支持部30及第1齒輪箱28等的帽蓋體34。
也就是說,擺動支持部30係隔介載置部32從設於下殼體8上部的開口部33設置成突出狀。該擺動支持部30係將第1齒輪箱28從下方支持,透過配備在該第1齒輪箱28的軸承,將第1旋轉軸12(擺動軸31)的長邊方向中央以繞左右方向軸心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持。藉由此種構成,擺動支持部30係將上部按摩機構11以擺動自如的方式支持。
藉由設在下殼體8上部中央的擺動支持部30的一點支持,上部按摩機構11係成為宛如浮置在下殼體8上方的狀態。 本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在將藉擺動支持部30所支持的上殼體2設成以和下殼體8鄰接的方式往前倒時,收容於該上殼體2內的第1按摩構件13係朝向前方,在將上殼體2以自下殼體8離開的方式立起時,收容於該上殼體2內的第1按摩構件13係朝向上方。
也就是說,本實施形態中,可將第1按摩構件13在從圖7所示的「第1位置(朝向斜前下方的位置)」迄至圖9所示的「第3位置(朝向上方的位置)」為止之間作切換。亦即,第1按摩構件13係以可與小腿肚C(第1施術部)、腿T(第2施術部)等任一部位對應之方式在「第1位置(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第3位置(比鉛直還稍靠後方的位置)」的複數個階段作切換。
擺動軸31係亦可設置為有別於第1旋轉軸12的第2軸體。這時,屬於第2軸體的擺動軸31,例如係事先在擺動支持部30內將朝向左右方向的軸體設成和第1旋轉軸12的軸心同方向且平行。亦可作成藉由配備成繞其軸體的左右方向軸心,將第1齒輪箱28與第1旋轉軸12支持成一起旋轉自如,而將上部按摩機構11以擺動自如的方式支持。
此外,關於擺動支持部30的構成,若為可將上部按摩機構11支持成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之構成,則亦可採用本實施形態所例示的以外的構成。擺動支持部30係亦可例如在下殼體8的上部左右兩側以在上方突出的方式設置一對。亦即,設成將朝向左右方向的第1旋轉軸12(擺動軸31)左右兩端部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持,設成透過該第1旋轉軸12將上部按摩機構11的左右兩側以擺動自如的方式支持。
在本實施形態的上部按摩機構11,由於在小腿肚C、腿T大的這種下肢L的形狀(大小)也有因人而異的差別,所以配備有可調整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寬度之寬度調整機構35。寬度調整機構35係設於外側的第1按摩構件13a側,且由設於第1旋轉軸12上,形成螺旋狀之具有外齒的螺桿部36,及與其螺桿部36螺合之具有內齒的外側的第1傾斜凸出部17a所構成。又,亦可將指示寬度調整機構35進行寬度調整的按鈕(未圖示)等配備在上殼體2等。
在使用者按壓配備在上殼體2等的按鈕等時,成為外側的第1傾斜凸出部17a在螺桿部36上在左右方向移動,外側的第1按摩構件13a在左右方向移動。藉此,可任意調整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寬度。 此外,由於在足部F的形狀(大小)上也有因人而異的差別,故亦可在後述的下部按摩機構37具備寬度調整機構35。
又較佳為,事先在內部具備距離感測器、荷重感測器等之檢測部,其檢測部檢測使用者的小腿肚C、腿T、足部F等的下肢L的形狀(大小),事先具備依據其測量結果使寬度調整機構35連動以調整一對的按摩構件的寬度之構成即可。 關於寬度調整機構35,雖亦可採用其他機構,但最佳為日本特開2017-153734號公報所揭示的機構,亦即上述的機構。
本實施形態的下部按摩機構37具有:第2旋轉軸38,以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設置且藉由來自構成驅動機構23的下部傳送軸27b之旋轉驅動力而旋轉;左右一對第2按摩構件39,配備在第2旋轉軸38的中途部且藉由第2旋轉軸38的旋轉驅動力而接近離開以夾住至少含有從腳尖到腳後跟為止的足部F之施術部;及第2轉換部40,將第2旋轉軸38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的擺動動作。
第2按摩構件39係設在下殼體8的底部且為第2旋轉軸38的上方。第2按摩構件39係分別突出於前後方向的板狀的構件,且以沿著腳尖・腳背・踝部・腳後跟等之足部F的形狀且包住的方式形成包覆的彎曲狀。第2按摩構件39係以可夾住足部F的施術部之方式左右分開地配備一對,對該足部F賦予夾住(按壓)按摩動作。
第2旋轉軸38係以軸心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配備且透過軸承(bearing),被設於下殼體8底部的2個支持構件47和驅動機構23的第2齒輪箱29所支持。此第2旋轉軸38係以將第2按摩構件39(第2轉換部40)的基端側跨左右方向貫通的方式設置。 第2轉換部40具有:和第2旋轉軸38一體旋轉的第2傾斜凸出部41;設於第2按摩構件39的基端側,且以相對旋轉自如的狀態外嵌於第2傾斜凸出部41的第2環狀嵌合部43;及限制第2按摩構件39伴隨著第2旋轉軸38旋轉的第2限制部44。
第2傾斜凸出部41係在外周面具有相對於第2旋轉軸38呈傾斜狀的凸輪面42,相對於第2旋轉軸38的軸心傾斜旋轉。此第2傾斜凸出部41(凸輪面42)的傾斜為,在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間,相對逆向地相互傾斜著。藉由第2環狀嵌合部43所外嵌的第2傾斜凸出部41之傾斜旋轉,第2按摩構件39係進行擺動運動。
第2限制部44具有:配備在第2環狀嵌合部43的基端側且設於第2環狀嵌合部43的第2限制銷45;及設於下殼體8上且供第2限制銷45滑動自如地嵌入的第2限制溝46。 第2限制銷45係從第2環狀嵌合部43往第2按摩構件39的相反側的方向突設。在和此第2限制銷45對面的下殼體8,設有在左右方向長的第2限制溝46。第2限制銷45係以可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第2限制溝46,第2限制銷45在大致水平方向左右地擺動。藉此,限制第2環狀嵌合部43和第2傾斜凸出部41一起旋轉
再者,下部按摩機構37具有對腳底S的長邊方向中央(腳心A)賦予按壓按摩動作的腳底按摩輥48。 腳底按摩輥48係配備在被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包夾的位置。腳底按摩輥48係軸心朝向左右方向之旋轉自如的圓筒狀的構件,以穿刺狀地貫通安裝於第2旋轉軸38。
在腳底按摩輥48的外周面,設有複數個在圓周方向及第2旋轉軸38的軸向上隔有間隔並朝向徑向外側的施術件49。 如此一來,將第2按摩構件39和腳底按摩輥48設為一組,以此組合與下殼體8的左右的第2施術凹部9相對應的方式配備共二組。
藉由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進行接近離開的擺動動作,對從腳尖到腳後跟為止的足部F賦予有效果的夾住按摩。又,藉由腳底按摩輥48進行旋轉動作,使施術件49對腳底S的腳心A賦予有效的按壓按摩。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的下肢用按摩機1具備有振動按摩機構50。振動按摩機構50具有:產生旋轉驅動力的馬達51;將旋轉驅動力轉換成振動的振動產生部(未圖示);及藉由振動產生部進行振動的腳底按摩構件52。
腳底按摩構件52係矩形狀的框體,在其框體上配備有安裝了腳底按摩輥48的第2旋轉軸38。在腳底按摩構件52,於對應腳底S的前側及後側的位置設有複數個突起狀的施術件53。施術件53係以將腳底按摩輥48在前後方向包夾的方式在前側和後側設置複數個。在腳底按摩構件52的下部,以橡膠等的彈性體所形成的振動體54至少設置在框體的四個角落。振動體54係安裝在下殼體8的底部。
馬達51的輸出軸係朝向下方,在其前端安裝有偏心凸輪(未圖示)。偏心凸輪係被嵌入於設置在腳底按摩構件52的凹部(未圖示)。也就是說,振動產生部具有被安裝在馬達51的輸出軸之偏心凸輪及腳底按摩構件52的凹部。 藉由在凹部內偏心凸輪一邊旋轉一邊接觸而產生振動,使腳底按摩構件52顫動。又,因為振動體54也會同時振動,所以腳底按摩構件52更加顫動。藉此,振動的腳底按摩構件52之施術件53對腳底S的前側及後側賦予振動按摩。
此處,針對「第1位置」~「第3位置」中的第1按摩構件13之狀態,依據圖7~圖9作說明。 例如,在圖7所示的「第1位置」時,第1按摩構件13係配備成在大致水平方向且朝前方突出。此外,第1施術凹部7係成為上方・前方・下方被開放的狀態。此外,覆蓋擺動支持部30的帽蓋體34係被收容在形成於下蓋體3的凹部6。
使用者係將小腿肚C插入下肢用按摩機1的第1施術凹部7,並將足部F插入第2施術凹部9。 第1按摩構件13係在「第1位置」對插入第1施術凹部7內的小腿肚C(第1施術部)以從外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此外,上部按摩機構11係藉由夾住小腿肚C而被固定。
詳細而言,如圖7所示,第1按摩構件13係被設成長邊方向中央的部分將小腿肚C的前部從側方覆蓋,基端側將小腿肚C的後部從側方覆蓋者,對其小腿肚C全體以從外側及內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此外,依使用者的小腿肚C之大小,第1按摩構件13所按壓之長邊方向上的位置並不相同。
又,第2按摩構件39係在「第1位置」對插入第2施術凹部9內的足部F(第2施術部)以從外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 詳如圖7所示,第2按摩構件39係被設成前端側將腳尖從側方覆蓋,後端側將腳後跟從側方覆蓋者,對從其腳尖到腳後跟為止的足部F以從外側及內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
此處,在使用者把持上殼體2的前端側的側方,對上部按摩機構11繞第1旋轉軸12(擺動軸31)的軸心以一定的力往上方抬起時,可朝「第2位置」移動。 在圖8所示的「第2位置」時,第1按摩構件13配備成被稍往上方抬起的狀態,朝斜前方突出。
第1按摩構件13係在「第2位置」,例如對插入於第1施術凹部7內的小腿肚C的上部到膝蓋下的側方以從外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此外,上部按摩機構11係藉由將小腿肚C的上部到膝蓋下之間夾住而固定。 詳細而言,如圖8所示,第1按摩構件13係長邊方向中央的部分將小腿肚C的上部到膝蓋下附近從側方覆蓋,對其小腿肚C的上部等以從外側及內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此外,圖8所示的第2位置可說是顯示從第1位置朝第3位置遷移的過程。
此處,在使用者把持上殼體2的前端側的側方,對上部按摩機構11繞第1旋轉軸12(擺動軸31)的軸心以一定的力再往上方抬起時,可朝「第3位置」移動。 在圖9所示的「第3位置」時,第1按摩構件13被配備成往後方壓入的狀態且朝後斜上方立起。此外,第1施術凹部7係成為上方・前方・後方被開放的狀態。
第1按摩構件13係在「第3位置」,對插入於第1施術凹部7內的腿T(第1施術部)以從外側推壓之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此外,上部按摩機構11係藉由夾住腿T而固定。 詳細而言,如圖9所示,第1按摩構件13係設成上端側將腿T的上部從側方覆蓋,長邊方向中央的部分將腿T從側方覆蓋者,對其腿T全體以從外側及內側推壓的方式賦予夾住的按壓按摩動作。
若顛倒上面述及的順序來進行,則能再度於「第1位置」、「第2位置」等切換(恢復)按摩位置。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位置」~「第3位置」的按摩位置係為一例,未受限於已例示的上部按摩機構11之角度。 以上,如同在本發明的說明所述般,將上部按摩機構11藉由擺動支持部30以可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之方式支持,藉由作成切換成前後方向的預定按摩位置(「第1位置」~「第3位置」)中任一位置而使用的構成,亦即藉由作成使第1按摩部的位置可變的構成,例如在使用者已就座於椅子等的狀態下,可藉由上部按摩機構11對小腿肚C或腿T等任一下肢L的施術部賦予按壓按摩。與此同時,亦可藉由下部按摩機構37對足部F賦予按壓按摩。
此外,本次揭示的實施形態當可想成所有點係為例示而非限制用。 特別是,本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示的事項,例如,作動條件、操作條件,構成物的尺寸、重量等並未脫離業者通常實施的範圍,只要為一般的業者,則容易採用可想定的事項。
例如,在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1亦可事先具備送風泵及加熱來自送風泵的空氣之加熱裝置。亦即,亦可設置透過將藉加熱裝置所加熱的溫風往下肢用按摩機1的內部送風,將第1按摩構件13、第2按摩構件39的附近加熱以對足部F、小腿肚C、腿T等的施術部進行溫熱按摩的構成。
又,亦可在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1具備對使用者的施術部賦予按壓按摩的氣囊構件。亦可在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位置具備一對氣囊構件,在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的位置具備一對氣囊構件。 又,亦可在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1設置可停止上部按摩機構11的擺動的定位機構。亦即,定位機構亦可作成透過使上部按摩機構11藉由定位機構於預定的位置卡合,將上部按摩機構11在前後方向的預定位置(按摩位置)停止擺動的構成。
定位機構,例如亦可作成在擺動支持部30的附近,亦即上部按摩機構11的中央配備一個。又,關於定位機構,例如,採用可階段性調整的棘輪機構即可。 雖然在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之間的第1旋轉軸12分別安裝有圓筒構件55,但亦可在此圓筒構件55的外周面設置按壓施術部(小腿肚C、腿T的後側等)的突起,作為旋轉按摩構件。
又,關於形成上述的上殼體2及下殼體8之素材並不受限定。亦可用像塑膠那樣的硬質體形成上殼體2及下殼體8,亦可用像布材那樣的軟質體形成上殼體2及下殼體8。 又,例如,亦可作成可變更朝下肢L賦予的按摩動作之強弱、律動。而且,在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中的一方或雙方,事先具備檢測使用者的下肢之大小,依據其結果使寬度調整機構35連動而調整一對的按摩構件(第1按摩構件13、第2按摩構件39)的寬度之構成即可。關於寬度調整機構35,最佳為日本特開2017-153734號公報所揭示的機構。亦可具備調整一對的按摩構件(第1按摩構件13、第2按摩構件39)的擺動角度之機構。
在將以上所述的圖1等所揭示之下肢用按摩機1作為擱腳部73使用之際,事先作成可檢測擱腳部73的伸長量(滑動量)、擱腳部73的上升・下降之角度、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即可。按照那樣,依據所獲得之滑動量、各角度,可決定擱腳部73的伸長量、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之適當值。
亦即,關於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70及下肢用按摩機1(擱腳部73),較佳為具有以下所示那樣的構成。此外,關於現在要提及的本發明的構成(採用的構件之種類、形狀、檢測手段等)係為一例,未受限於以下所示者。 其中,關於擱腳部73的上下移動方向(伸縮),由於亦有傾斜的情況,故依擺動運動而未成為嚴格的上下方向,將擱腳部73載置於地板時的上部側稱為上方,將下部(底部)稱為下方。
如圖10~圖15等所示,在具有收容對已就座的使用者的臀部等進行按摩的機構之座部71及收容對使用者的背部等進行按摩的機構之靠背部72的椅子型按摩機70的前側,配備有對足部F等進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機1(擱腳部73)。 在下肢用按摩機1具備對小腿肚C等賦予揉按按摩的上部按摩機構11。其上部按摩機構11係藉由擺動驅動機構75以電動方式繞著軸心朝向左右方向的第1旋轉軸12,對下部按摩機構37在上下方向轉動。
如圖15等所示,擺動驅動機構75係配備在驅動機構23的下方,安裝在基盤體15。擺動驅動機構75具有:輸出旋轉驅動力的驅動馬達76;藉其旋轉驅動力而旋轉的旋轉軸77;安裝在其旋轉軸77且伴隨著旋轉的齒輪78;及和齒輪78嚙合且被安裝於基盤體15的齒輪79。
驅動馬達76係配備成輸出軸朝向上方。旋轉軸77係配備成軸心朝向左右方向且和輸出軸正交。齒輪78係配備成和輸出軸相鄰。齒輪79配置在齒輪78的上方,同時安裝在第1旋轉軸12且伴隨著旋轉。 當從驅動馬達76輸出旋轉驅動力時,旋轉軸77因旋轉驅動力而旋轉,齒輪78連同旋轉軸77之旋轉而一起旋轉。因齒輪78之旋轉使齒輪79旋轉,基盤體15繞第1旋轉軸12旋轉。藉此,第1按摩構件13係繞第1旋轉軸12在前後方向擺動。
在上部按摩機構11,配備有藉由驅動機構23對從小腿肚C到腿T為止進行揉按按摩的第1按摩構件13(揉按板)。此外,關於其上部按摩機構11,採用反覆膨脹和收縮的氣囊亦無妨。 又,下肢用按摩機1係以藉由轉動機構80利用電動方式在前後方向轉動(擺動)自如的方式被支持即可。
如圖11~圖14等所示,轉動機構80具有:安裝在座部71(支持框74)的前側之可擺動的臂構件81;與該臂構件81轉動自如地連結的連桿臂構件82;及使該連桿臂構件82往前後方向移動的驅動部83。 臂構件81係安裝在支持框74的前側,繞軸心81a往上下方向轉動自如。臂構件81係連結在支持下肢用按摩機1的側方支持構件84。側方支持構件84係以包夾擱腳部73的方式左右配備一對,將擱腳部73從側方支持。關於驅動部83,本實施形態中採用致動器(直動運動機構)。
當致動器83一輸出驅動力時,連結在該致動器83的連桿臂構件82被往前方推出,或被往後方拉入。連結在連桿臂構件82的臂構件81是繞著軸心81a轉動。在藉臂構件81之轉動使側方支持構件84在上下方向轉動(擺動)時,下肢用按摩機1(擱腳部73)係於座部71(支持框74)的前側,以軸心81a為中心而上下轉動。藉此,可改變下肢用按摩機1(擱腳部73)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
下肢用按摩機1係由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所構成。在該下部按摩機構37的上部具備有安全開關(極限開關、壓力感測器等)。 安全開關並未圖示出,但被安裝在第2按摩構件39的上緣。該安全開關係構成為在判斷與在上下方向轉動的上部按摩機構11(第1按摩構件13)之間有存在異物(例如,使用者以外(小孩子等)的手等)而妨礙(接觸)轉動時,將其信號傳送至控制部。控制部依據該信號向停止部發出指令。停止部係立即停止上部按摩機構11在上下方向之轉動。此外,安全開關係包含於後述的安全調整機構。
在下肢用按摩機1配備有用以掌握上部按摩機構11的旋轉位置之感測器(未圖示)。也就是說,感測器係辨識第1按摩構件13藉擺動驅動機構75以電動方式繞第1旋轉軸12在上下方向擺動時的位置。就檢測任意位置之感測器而言,例如可舉出極限開關和旋轉感測器[例如,旋轉編碼器(rotary encoder)]等。
又例如事先備有檢測下部按摩機1之旋轉的旋轉感測器,若旋轉感測器的檢測值與預先賦予的旋轉之指令不一致,則可判斷在與上部按摩機構11之間包夾有異物。 又,在下肢用按摩機1配備有掌握該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的轉動位置之感測器(未圖示)。也就是說,感測器係辨識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藉轉動機構80以電動方式繞著臂構件81的軸心81a在上下方向擺動時的位置。
就檢測任意位置之感測器而言,例如,可舉出極限開關(檢測在致動器83(驅動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移動的滑塊87之位置的手段)、和檢測旋轉感測器(例如,致動器83的螺紋構件(供滑塊87移動的桿83a)之旋轉的手段(旋轉編碼器等))等。 下肢用按摩機1係在座部71的前側藉由電動方式進行伸縮的構成。也就是說,下肢用按摩機1係藉由上下移動機構86(詳如後述)而在上下方向移動的構成。又,亦可為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之間會擴展,亦即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會在上下方向伸縮的構成。
又,在下肢用按摩機1配備有用以掌握該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的伸縮位置之感測器(未圖示)。也就是說,感測器係辨識在下肢用按摩機1藉上下移動機構86以電動方式在上下方向移動時的位置。 就檢測任意位置之感測器而言,例如,可舉出極限開關(檢測在致動器89(升降驅動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移動的滑塊91的位置之手段)、和檢測旋轉感測器(例如,致動器89的螺紋構件(供滑塊91移動的桿89a)的旋轉之手段(旋轉編碼器等))等。
關於上部按摩機構11的最大旋轉角,係受到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的上下轉動所產生之高度位置,或沿著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的伸長方向(上下方向)伸縮時的伸縮位置的至少一者所限制。 也就是說,可為在第1按摩構件13藉擺動驅動機構75以電動方式抬升之方式旋轉時所限制之第1按摩構件13的旋轉角的最大值(擺動的容許範圍),係依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是存在於什麼樣的位置(高度・伸長方等)而決定之構成即可。
上部按摩機構11(第1按摩構件13)係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轉動者。其軸心係設為和第1旋轉軸12(揉按軸)為相同的軸心。 此外,上部按摩機構11和下部按摩機構37係用相同的驅動馬達24驅動。 又,上部按摩機構11的揉按寬度,也就是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寬度係藉由寬度調整機構35而可變更。例如,在從小腿肚C朝向腿T使上部按摩機構11在上下方向轉動(擺動)時,藉由寬度調整機構35擴大揉按寬度(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間隔)後使之轉動即可。也就是說,可藉由使用者的下肢的粗細來改變揉按寬度(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的間隔)的構成。
下肢用按摩機1係設成本體以朝向左右方向的軸(第1旋轉軸12)為中心轉動即可。藉由使其下肢用按摩機1繞轉動軸88的軸心旋轉(反轉)90度~180度,成為可作為腳凳(ottoman)使用。也就是說,藉由將下肢用按摩機1翻過來(以底面側設為上面,第2施術凹部9側設為下側的方式旋轉),成為位在上側的底面或後壁面側可載置足部F的腳凳。
此外,就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的旋轉角度(用以切換成腳凳的旋轉角度)而言,較佳為相對於轉動軸88呈90度。 又,在下肢用按摩機1配備有辨識本體切換成腳凳狀態的位置之感測器85。在其下肢用按摩機1正成為腳凳狀態時,藉由位置檢測使信號被傳送至控制部,控制成上部按摩機構11不進行轉動動作即可。
本實施形態中,在側方支持構件84(本實施形態中為左側)設有2個辨識腳凳狀態之極限開關85a及辨識足部揉按位置之極限開關85b(參照圖11~圖15等)。 又,下肢用按摩機1較佳為可對以下所示那樣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伸展(stretch)動作之構成。
亦即,事先設為將配備在下部按摩機構37之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關閉以拘束使用者的足部F之狀態,在將配備在上部按摩機構11之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關閉以包夾使用者的下肢L的狀態下朝上方轉動即可。 又,事先設為將配備在上部按摩機構11之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關閉的狀態(包夾腿T、小腿肚C等之狀態),一邊使第1按摩構件13往下方轉動(以垂下的方式移動),一邊降低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或者,使下肢用按摩機1藉上下移動機構86以電動方式伸長的方式移動即可。
又,事先設成將配備在上部按摩機構11之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關閉的狀態(包夾腿T、小腿肚C等之狀態)、及將配備在下部按摩機構37之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39關閉以拘束足部F的狀態的任一狀態,一邊使第1按摩構件13往下方轉動(以垂下的方式移動),一邊降低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或使下肢用按摩機1藉上下移動機構86以電動方式伸長的方式移動即可。
再者,事先設成將配備在上部按摩機構11之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在腿T的位置關閉的狀態,雖未圖示,但例如使配備在座部71內的氣囊反覆膨脹和收縮之動作、或者配備在座部71內的座部按摩機構至少在前後方向移動、揉按、捶敲、上下方向的進退動作之任一者驅動即可。
如圖11等所示,膝蓋位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伸縮方向(上方)。因此,以在和膝蓋對應的位置,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不進行揉按動作的方式進行控制。亦即,於膝蓋所位在的範圍,設有揉按停止區域。 又,在上部按摩機構11搭載加熱下肢的加熱器即可。在上部按摩機構11到達與膝蓋對應的位置(揉按停止區域)時,將所搭載的加熱器啟動(ON)並進行加熱。此外,在揉按停止區域以外的位置(小腿肚C、腿T等)也是,以將加熱器啟動(ON),加熱下肢全體(施術部)的方式控制即可。再者,亦可作成在下部按摩機構37亦搭載加熱器以加熱足部F的構成。
再者,亦可具備事先設成將上部按摩機構11的第1按摩構件13抬起狀態且將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關閉以包夾腿T的狀態,藉由使上部按摩機構11往一方向轉動或往復而對腿T全體按摩的模式。 又,亦可具備事先設成將上部按摩機構11的第1按摩構件13垂下的狀態且將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13關閉以包夾小腿肚C的狀態,藉由使上部按摩機構11往一方向轉動或往復,以對小腿肚C全體進行按摩的模式。
再者,關於擱腳部73的上升・下降角度之檢測、擱腳部73的伸長量(滑動量)之檢測、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之檢測,雖亦有上述重複的部分,但要作更具體的說明。 具體言之,擱腳部73(下肢用按摩機1)係在座部71的前側,藉由轉動機構80以電動方式在上下方向轉動,同時藉由上下移動機構86以電動方式在上下方向滑動。又,第1按摩構件13係藉由擺動驅動機構75以電動方式在上下方向擺動。
下肢用按摩機1係成為透過安裝在支持框74前側之可擺動的臂構件81,以臂構件81的軸心81a為基點在上下方向以電動方式上升或下降這種上下轉動的構成。 下肢用按摩機1係被左右一對的側方支持構件84從側方支持。側方支持構件84係為板構件且和L字形狀的臂構件81連結。臂構件81安裝在支持框74的前側,成為可繞軸心81a在上下方向擺動。下肢用按摩機1係透過側方支持構件84和臂構件81以對座部71轉動自如的方式被支持。
在座部71(支持框74)的下部,配備有和臂構件81轉動自如地連結的連桿臂構件82、及使其連桿臂構件82在前後方向移動的驅動部83。也就是說,下肢用按摩機1係藉由臂構件81和連桿臂構件82及驅動部83所構成的轉動機構80以上下轉動自如的方式被支持。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驅動部83係採用直動運動機構(致動器),沿著座部71的前後方向進行直動運動。其中,關於驅動部83的構成,未受限於致動器。
連桿臂構件82係藉由驅動部83之驅動而從支持框74往前後方向出退。此外,臂構件81和側方支持構件84亦可設為一體。 在下肢用按摩機1具備有安全地調整下肢用按摩機1本體之上升及下降的角度(擺動角度)之安全調整機構。安全調整機構具有:檢測配備在驅動部83(致動器)的滑塊87在前後方向的位置之檢測部,及基於該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使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下轉動停止的停止部。
也就是說,安全調整機構係依據配備在驅動部83(致動器)的滑塊87的位置,檢測下肢用按摩機1之上升及下降的位置,藉由控制部的指令安全地調整成預定的位置。 檢測部係例如在已到達依據使用者的任意位置之情況、已到達上下轉動的極限位置之情況等,將停止的信號朝控制部傳送。停止部係依據來自於控制部的停止信號而將驅動部83停止。
作為檢測部,例如亦可在致動器83具備檢測行程位置的感測器,亦可作成在可動範圍的兩端部設置極限開關等。又,關於檢測部,亦可作成檢測繞著軸心81a旋轉的臂構件81的旋轉角度那樣的構成。也就是說,只要檢測部可檢測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下轉動的位置(任意位置)即可,不受限於已例示的部位。
於使下肢用按摩機1正在上下方向轉動時,在滑塊87一到達預定的位置時,藉由檢測部檢測出滑塊87的位置,依據該檢測結果使停止部停止致動器83的驅動,將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升及下降的位置(轉動角度)作安全地調整。 此外,在側方支持構件84設有軸心是朝向左右方向的轉動軸88。也就是說,下肢用按摩機1係藉由繞轉動軸88的軸心旋轉,底面往上面移動,而切換成可載置下肢的腳凳。在已成為該腳凳的狀態時,控制成維持其狀態且不將上部按摩機構11上下轉動即可。
又,如圖11~圖13等所示,在下肢用按摩機1已切換成腳凳狀態時,藉由安裝在側方支持構件84(本實施形態中為左側)的感測器85(極限開關85a)辨識位置,傳送依據其之信號,上部按摩機構11係依控制部的指令而停止。 在下肢用按摩機1已切換到足部揉按位置時,藉由安裝在側方支持構件77的感測器85(極限開關85b)辨識位置,傳送依據其之信號,上部按摩機構11、下部按摩機構37等係可依據控制部的指令而驅動。
下肢用按摩機1係成為藉由上下移動機構86而在上下方向伸縮(沿著已就座的使用者的身長方向移動)的構成。 上下移動機構86具有:產生使下肢用按摩機1在上下方向移動的驅動力之升降驅動部89;及使下肢用按摩機1在上下方向移動的滑動構件90。
升降驅動部89配備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背面側。本實施形態中,升降驅動部89採用直動運動機構(致動器),沿著下肢用按摩機1的後壁面在上下方向進行直動運動。其中,關於升降驅動部89的構成,未受限於致動器。 滑動構件90配備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背壁面,安裝有升降驅動部89的滑塊91。滑動構件90係藉由升降驅動部89的直動運動而在上下方向移動。
又,安全調整機構具備安全地調整下肢用按摩機1的伸長量(滑動量)之機構。安全調整機構具有:檢測配備在升降驅動部89(致動器)的滑塊91在上下方向的位置之上下檢測部;及依據其上下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使上下移動機構86(下肢用按摩機1)停止的上下停止部。
也就是說,安全調整機構係依據配備在升降驅動部89(致動器)的滑塊91的位置,檢測下肢用按摩機1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藉由控制部的指令安全地調整成預定的位置。 上下檢測部係例如在已到達取決於使用者的任意位置之情況、下肢用按摩機1的底部已接觸被插入第2施術凹部9的腳底時等而成為比預定還超出的負荷之情況、或已到達上下移動的極限位置之情況等,朝控制部傳送停止的信號。停止部係依據來自於控制部的停止信號而停止升降驅動部89。
此外,就上下檢測部而言,例如,亦可在致動器89具備檢測行程位置的感測器,亦可作成在可動範圍的兩端部設置極限開關等。也就是說,上下檢測部只要可檢測下肢用按摩機1在上下方向伸長的位置(任意位置)即可,不受限於已例示的部位。 於使下肢用按摩機1正在上下方向移動時,在滑塊91一到達預定的位置時,藉由上下檢測部檢測出滑塊91的位置,依據該檢測結果使停止部停止致動器89的驅動,將下肢用按摩機1的伸長量(滑動量)安全地調整成預定者。
此外,上下檢測部係亦可設成檢測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下移動被妨礙的狀況(例如,突然夾住異物的狀況、到達上下移動的極限位置等)之構成。又,上下檢測部亦可具有檢測下肢用按摩機1的後緣與座部71的前緣之距離的構成。 再者,安全調整機構具備有將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安全地調整成預定的角度之機構。在該安全調整機構配備有:檢測第1旋轉軸12的旋轉角度之軸角度檢測部;及依據該軸角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使第1按摩構件13的擺動(驅動機構23的驅動)停止的停止部。
此外,在安全調整機構亦可具備檢測第1按摩構件13的擺動的極限位置之位置檢測部。也就是說,藉由安全調整機構檢測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藉由控制部的指令安全地調整成預定的位置。 軸角度檢測部係安裝於第1旋轉軸12即可。此外,就軸角度檢測部而言,例如,採用旋轉編碼器等即可。
又,位置檢測部係依下肢用按摩機1的位置來檢測在第1按摩構件13立起之際的可到達的上端的位置即可。此外,位置檢測部亦可具有檢測被抬起的第1按摩構件13的邊緣和座部71的前緣之距離的構成。關於此種檢測,第1按摩構件13立起之際的可到達位置係依據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部與座部71的前緣之距離而改變。
於使第1按摩構件13正在前後方向擺動時,在第1旋轉軸12成為預定的旋轉角度時,藉由軸角度檢測部檢測第1旋轉軸12的旋轉角度,藉由依據該檢測結果之來自於控制部的指令使停止部停止第1旋轉軸12的旋轉,在所決定的位置停止第1按摩構件13的擺動。 亦即,如圖11所示,例如,在下肢用按摩機1往後方傾斜且滑動構件84位在上下方向中途部,亦即位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中間位置的情況,安全調整機構係以藉由來自於控制部的指令使第1按摩構件13不和座部71的前側接觸之方式,使第1按摩構件13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方且往稍前側跳起。
另一方面,如圖12所示,例如,在下肢用按摩機1往後方傾斜且滑動構件84位在上端側(上側極限點),亦即位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最下位置之情況,安全調整機構係以藉由來自於控制部的指令,使第1按摩構件13不和座部71的前側接觸之方式,使第1按摩構件13在下肢用按摩機1上方且跳起到後方。
也就是說,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部與座部71的前緣之距離是如圖11所示較近的情況,第1按摩構件13係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部往稍前側跳上,在如圖12所示較遠的情況,第1按摩構件13係在下肢用按摩機1的上部往稍後側跳上。 參照圖11、圖12等可知,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藉由安全調整機構而被調整成適當的角度,可避免因第1按摩構件13的後方傾斜而和座部71接觸。
此外,關於依據此檢測的下肢用按摩機1之位置、第1按摩構件13的跳起角度等,亦可作為資料記憶在控制部等。 又,安全調整機構亦可具備在檢測部判斷因異物(例如,使用者以外(小孩子等)的手)的存在而妨礙移動,停止部立即停止上下移動機構86之驅動,以使下肢用按摩機1的移動停止之構成。又,在發生下肢用按摩機1的前後擺動被妨礙的狀況時,立即停止擺動即可。
依據以上構成的本發明,即便是使用者的下肢的長度(身長的高度)不同這種各式各樣的狀況,亦可對施術部適當且安全地賦予按摩動作。又,若為本發明的構成,則可避免上部按摩機構11接觸於座部71等其他的構件。 此外,本發明中,關於上部按摩機構11及下部按摩機構37的基本的裝置構成並未特別限定。也就是說,作為上部按摩機構11及下部按摩機構37,可採用各式各樣者。
1:下肢用按摩機 2:上殼體 3:下蓋體 4:上蓋體 5:安裝部 6:凹部 7:第1施術凹部 8:下殼體 9:第2施術凹部 10:把持部 11:上部按摩機構 12:第1旋轉軸 13:第1按摩構件 13a:外側的第1按摩構件 13b:內側的第1按摩構件 14:第1轉換部 15:基盤體 16:軸支持部 17:第1傾斜凸出部 17a:外側的第1傾斜凸出部 18:凸輪面 19:第1環狀嵌合部 20:第1限制部 21:第1限制銷 22:第1限制溝 23:驅動機構 24:驅動馬達 25:輸出軸 26:減速齒輪箱 27a:上部傳送軸 27b:下部傳送軸 28:第1齒輪箱 29:第2齒輪箱 30:擺動支持部 31:擺動軸 32:載置部 33:開口部 34:帽蓋體 35:寬度調整機構 36:螺桿部 37:下部按摩機構 38:第2旋轉軸 39:第2按摩構件 39a:內側的第2按摩構件 40:第2轉換部 41:第2傾斜凸出部 42:凸輪面 43:第2環狀嵌合部 44:第2限制部 45:第2限制銷 46:第2限制溝 47:支持構件 48:腳底按摩輥 49:施術件 50:振動按摩機構 51:馬達 52:腳底按摩構件 53:施術件 54:振動體 55:圓筒構件 60:開關 70:椅子型按摩機 71:座部 72:靠背部 73:擱腳部 74:支持框 75:擺動驅動機構 76:驅動馬達 77:旋轉軸 78:齒輪 79:齒輪 80:轉動機構 81:臂構件 81a:軸心 82:連桿臂構件 83:驅動部(致動器) 83a:桿 84:側方支持構件 85:感測器 85a:極限開關 85b:極限開關 86:上下移動機構 87:滑塊 88:轉動軸 89:升降驅動部(致動器) 89a:桿 90:滑動構件 91:滑塊 L:下肢 F:足部 C:小腿肚 T:腿 S:腳底 A:腳心 R:地板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之構造的前方立體圖,係顯示已切換成使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部朝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對應小腿肚的位置、第1位置)的狀態之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之構造的後方立體圖,係顯示已切換成使按摩部朝向比鉛直還稍靠後方的位置(對應小腿肚的位置、第1位置)的狀態之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之前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的內部構造之前方立體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下肢用按摩機的構造之前方立體圖,係顯示已切換成使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部朝大致鉛直方向的位置(對應於腿的位置、第2位置)的狀態之圖。 圖6係顯示使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部朝大致鉛直方向後位置的內部構造(擺動支持部)的前方立體圖。 圖7係顯示已切換成使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部朝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對應於小腿肚的位置、第1位置)的狀態之側視圖。 圖8係顯示已切換成使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部朝斜前上方的位置(對應於小腿肚上部、膝蓋等的位置、第2位置)的狀態之側視圖。 圖9係顯示已切換成使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部朝向比鉛直還稍靠後方的位置(對應於腿的位置、第3位置)的狀態之側視圖。 圖10係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及配備於此的下肢用按摩機。 圖11係顯示配備在椅子型按摩機的擱腳部(下肢用按摩機)已切換成足部揉按位置時的一例之側視圖。 圖12係顯示配備在椅子型按摩機的擱腳部(下肢用按摩機)已切換成足部揉按位置時的一例之側視圖。 圖13係顯示配備在椅子型按摩機的擱腳部(下肢用按摩機)已切換成腳凳狀態時的一例之側視圖。 圖14係顯示擱腳部(下肢用按摩機)的構成之後方立體圖。 圖15係顯示擱腳部(下肢用按摩機)的構成之前方立體圖。
11:上部按摩機構
39:第2按摩構件
70:椅子型按摩機
71:座部
72:靠背部
73:擱腳部
74:支持框

Claims (24)

  1. 一種椅子型按摩機,具備:座部,供使用者就座;靠背部,設於前述座部的後部;及擱腳部,設於座部的前部,其特徵為:前述擱腳部係作成按摩使用者的下肢之下肢用按摩機。
  2. 如請求項1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 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具有: 下部按摩機構,對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含有足部的施術部進行按摩; 上部按摩機構,對比前述下部按摩機構所按摩的部位還上側的施術部進行按摩; 驅動機構,驅動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及前述下部按摩機構;及 擺動支持部,將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以可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的方式支持。
  3. 如請求項2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具有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且前述下部按摩機構具有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 前述擺動支持部係設在前述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的上部,以透過朝向左右方向的擺動軸且以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的前端側可立起的方式將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的基端側以擺動自如的方式支持。
  4. 如請求項3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構成為:在將前述第1按摩構件以和前述第2按摩構件鄰接的方式往前倒時,前述第1按摩構件係朝向前方,而在將前述第1按摩構件以自前述第2按摩構件離開的方式立起時,前述第1按摩構件係朝向上方。
  5. 如請求項4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具有:第1旋轉軸,以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設置且藉由前述驅動機構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配備在前述第1旋轉軸的中途部且藉由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而接近離開以夾住前述上側的施術部;及第1轉換部,將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前述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的接近離開動作。
  6. 如請求項5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 前述擺動軸和前述第1旋轉軸是由同一軸體所構成。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 在前述椅子型按摩機的前側,配備有前述下肢用按摩機, 在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具備上部按摩機構,其對前述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小腿肚進行按摩,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以電動方式且繞著軸心朝向左右方向的前述第1旋轉軸轉動, 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係配備成以電動方式在前後方向轉動自如。
  8. 如請求項7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 前述下肢用按摩機具有:下部按摩機構,對前述使用者的下肢中之至少含有足部的施術部進行按摩;及前述上部按摩機構,按摩比前述下部按摩機構所按摩的部位還上側的施術部, 在前述下部按摩機構的上部具備有防止夾住的安全開關。
  9. 如請求項7或8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配備有感測器,其用以掌握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利用電動進行旋轉的位置,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以可繞著朝向左右方向之軸心擺動的方式支持。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配備有感測器,其用以掌握配備成在前後方向轉動自如的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於前後方向的擺動位置。
  11. 如請求項7至10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係藉由上下移動機構以電動方式在上下方向移動。
  12. 如請求項11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具備有在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伸縮之際用以掌握其伸縮位置的感測器。
  13. 如請求項10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在以使前述上部按摩機構抬起之方式旋轉時,旋轉角之限制值係依前述下肢用按摩機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及/或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沿著伸縮方向伸縮時的位置而決定。
  14. 如請求項7至13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具有: 第1旋轉軸,以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設置且藉由前述驅動機構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 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配備在前述第1旋轉軸的中途部且藉由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而接近離開以夾住前述上側的施術部;及 第1轉換部,將前述第1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前述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的接近離開動作,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繞著朝向左右方向的軸心轉動,該軸心係作成與前述第1旋轉軸相同軸心。
  15. 如請求項14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前述上部按摩機構和前述下部按摩機構係以相同的驅動馬達驅動。
  16. 如請求項14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前述上部按摩機構的按摩寬度係作成依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寬度而可改變, 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作成在前述按摩寬度調整後進行轉動的構成。
  17. 如請求項7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係作成透過繞轉動軸在90度~180度之間旋轉而可作為能載置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腳凳使用的構成。
  18. 如請求項17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配備有在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是腳凳狀態時辨識位置狀態的感測器,且作成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係在該腳凳狀態時被停止的構成。
  19. 如請求項7至13、16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事先設成將配備在前述下部按摩機構的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拘束前述使用者的足部之狀態, 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並在包夾著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狀態下朝上方轉動。
  20. 如請求項7至13、16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事先設成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包夾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狀態,且使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以往下方垂下的方式一邊轉動,一邊逐漸降下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本體,或使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以利用電動伸長的方式移動。
  21. 如請求項20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事先設成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包夾前述使用者的下肢的狀態、及將配備在前述下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或氣囊關閉以拘束前述使用者的足部之狀態的任一者,且使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以往下方逐漸垂下的方式一邊轉動,一邊逐漸降下前述下肢用按摩機本體,或使前述下肢用按摩機以利用電動伸長的方式移動。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事先將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在前述使用者的腿的位置設成關閉的狀態,且構成為進行如下之驅動:使配備在前述座部的氣囊反覆膨脹和收縮之動作或者使配備在前述座部的座部按摩機構至少進行左右方向的揉按動作、捶敲動作、上下方向的進退動作、在前後方向移動之任一者。
  23. 如請求項7至22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在和前述使用者的膝蓋對應的位置,設有配備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之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或氣囊的揉按停止區域。
  24. 如請求項7至23中任一項之椅子型按摩機,其中在前述上部按摩機構搭載有將前述使用者的下肢加熱的加熱器。
TW109142332A 2019-12-10 2020-12-02 椅子型按摩機 TWI849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2963 2019-12-10
JP2019-222963 2019-12-10
JP2020188099A JP7453685B2 (ja) 2019-12-10 2020-11-11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20-188099 2020-1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5766A true TW202135766A (zh) 2021-10-01
TWI849264B TWI849264B (zh) 2024-07-21

Family

ID=76312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2332A TWI849264B (zh) 2019-12-10 2020-12-02 椅子型按摩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53685B2 (zh)
CN (2) CN116942463A (zh)
SG (1) SG11202113010VA (zh)
TW (1) TWI849264B (zh)
WO (1) WO20211174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6811B2 (ja) * 2021-09-10 2024-05-20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I801021B (zh) * 2021-12-07 2023-05-01 建國科技大學 人體背部氣動舒壓按摩裝置
CN114587917A (zh) * 2022-03-17 2022-06-07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按摩机芯的调节机构及其按摩机芯和按摩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8990A (ja) * 2004-01-19 2005-07-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椅子
JP5078115B2 (ja) * 2006-10-06 2012-11-2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WO2011150563A1 (zh) * 2010-06-02 2011-12-08 Wu Yi 美腿机
CN102379800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足用按摩机
JP2012135565A (ja) 2010-12-28 2012-07-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フットマッサージャー
JP2012157429A (ja) * 2011-01-31 2012-08-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フットマッサージャー
JP2017006581A (ja) * 2015-06-26 2017-01-12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6412517B2 (ja) * 2016-03-02 2018-10-24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6934160B2 (ja) * 2017-02-21 2021-09-1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7257672B2 (ja) * 2018-04-04 2023-04-14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7281A (zh) 2021-08-03
SG11202113010VA (en) 2021-12-30
WO2021117420A1 (ja) 2021-06-17
CN116942463A (zh) 2023-10-27
TWI849264B (zh) 2024-07-21
JP7453685B2 (ja) 2024-03-21
CN113207281B (zh) 2023-12-01
JP2021090727A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35766A (zh) 椅子型按摩機
JP5847765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I700082B (zh) 下肢用按摩機
JP462820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4283266A (ja) 休息用椅子型施療機
JP4851861B2 (ja) 施療機
JP72823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27469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078676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686771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070889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50319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WO2019234941A1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I770573B (zh) 下肢用按摩機
JP7351722B2 (ja) フットマッサージャー
JP2022150848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04933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7314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002850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308294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1801521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2132390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002562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609322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0065902A (ja) マッサー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