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2730A - 濕度調節裝置 - Google Patents

濕度調節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2730A
TW202132730A TW110102603A TW110102603A TW202132730A TW 202132730 A TW202132730 A TW 202132730A TW 110102603 A TW110102603 A TW 110102603A TW 110102603 A TW110102603 A TW 110102603A TW 202132730 A TW202132730 A TW 2021327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ication
humidification
box
water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關謙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2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273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濕度調節裝置。空氣調節機(100)具備第一容器、加濕部、除濕部(30)、第二容器、檢測部(91)以及控制部(20)。加濕部進行加濕。第一容器容納第一水。除濕部(30)進行除濕。第二容器容納由除濕部(30)產生的第二水。檢測部(91)檢測與第一水有關的物理量。控制部(20)根據物理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

Description

濕度調節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濕度調節裝置。
已經開發了具有除濕功能及加濕功能的除加濕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除加濕裝置具備框體、除濕部、加濕部、除濕箱及加濕箱。除濕部通過利用熱交換器對經過框體的內部的空氣進行冷卻,使空氣所包含的水分結露,從而去除空氣所包含的水分,對空氣進行除濕。除濕部產生的水被送到除濕箱。加濕部利用加濕過濾器對經過框體的內部的空氣進行加濕。加濕過濾器設置於加濕托盤內,從加濕托盤供給水。從加濕箱向加濕托盤補給水。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除加濕裝置中,加濕箱及除濕箱分別獨立地設置於框體。
專利文獻1:特開2017-53582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除加濕裝置那樣的濕度調節裝置中,如果加濕箱及除濕箱的雙方沒有被配置,則控制部禁止了所有的運轉。故,在能夠進行除濕的情況下,亦會不適當地禁止了進行除濕的運轉。
本發明係鑒於前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適當地抑制禁止進行除濕運轉的濕度調節裝置。
<用於解決課題的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濕度調節裝置具備第一容器、加濕部、除濕部、第二容器、檢測部以及控制部。前述加濕部進行加濕。前述第一容器容納第一水。前述除濕部進行除濕。前述第二容器容納由前述除濕部產生的第二水。前述檢測部檢測與第一水有關的物理量。前述控制部根據前述物理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
根據本發明所涉及的濕度調節裝置,能夠適當地抑制禁止進行除濕運轉。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另,在圖中,對相同或相當部分標注相同的參照標記而不重複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3,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空氣調節機100的立體圖。圖2及圖3係表示空氣調節機100的內部的示意圖。具體而言,圖2係表示除濕模式時的空氣調節機100的內部的示意圖。圖3係表示加濕模式時的空氣調節機100的內部的示意圖。又,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圖中示出相互正交的X軸、Y軸以及Z軸。Z軸平行於垂直向上,X軸及Y軸平行於水平方向。
如圖1~圖3所示,空氣調節機100具備框體10、控制部20、存儲部21、除濕部30、加濕部40、除濕箱60、加濕箱70及送風部80。空氣調節機100係濕度調節裝置的一個例子。加濕箱70係第一容器的一個例子。除濕箱60係第二容器的一個例子。
空氣調節機100例如係固定式的空氣調節機。在第一實施方式中,空氣調節機100具有“除濕模式”及“加濕模式”。“除濕模式”係對空氣進行除濕的模式。“加濕模式”係對空氣進行加濕的模式。
存儲部21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這樣的主存儲裝置(例如,半導體記憶體),還可以包括輔助存儲裝置(例如,硬碟驅動器)。主存儲裝置及/或輔助存儲裝置存儲由控制部20執行的各種控制程式。
控制部20係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這樣的處理器的硬體電路。具體而言,控制部20通過執行存儲於存儲部21的控制程式,控制除濕部30、加濕部40以及存儲部21。
框體10具有頂板11、底板12、一對的側板13、前面面板14以及後面面板15。前面面板14、後面面板15及側板13分別配置於頂板11與底板12之間。一對的側板13相互對向設置。一對的側板13中的一方設置有用於將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插入框體10的內部10a的插入口10b。
如圖2所示,後面面板15與前面面板14相對配置。並且,後面面板15配置於框體10的X軸的負方向側。後面面板15具有多個吸入口15a。多個吸入口15a分別係開口。
頂板11與底板12相對配置。並且,頂板11配置於框體10的上方側。具體而言,頂板11具有吹出口11a、蓋部件11b以及操作面板11c。吹出口11a係開口。蓋部件11b係大致板狀的部件。蓋部件11b覆蓋吹出口11a。蓋部件11b作為規定從吹出口11a放出的空氣的流動方向的風向板發揮功能。操作面板11c接受來自外部的指示。具體地,操作面板11c接受表示除濕模式及加濕模式中的任意一個的資訊。
框體10還具有供空氣流通的多個流通部50。具體而言,多個流通部50具有第一室51、第二室52、第三室53、第四室54以及第五室55。
第一室51配置於框體10的X軸的負方向側。第一室51經由多個吸入口15a與框體10的外部連通。第一室51具有過濾器51a。過濾器51a例如係除臭過濾器及/或集塵過濾器。
第二室52配置於第一室51的X軸的正方向側。第一室51與第二室52連通。在第二室52的內部配置有除濕部30。除濕部30進行除濕。具體而言,除濕部30被控制部20控制。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除濕部30在除濕模式時被控制部20驅動,如圖3所示,在加濕模式時不被控制部20驅動。
第三室53配置於框體10的Z軸的負方向側。第一室51與第三室53連通。在第三室53的內部配置有加濕部40、除濕箱60以及加濕箱70。具體而言,第三室53具有容納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的容納空間。加濕箱70容納第一水。加濕部40通過加濕箱70內的第一水進行加濕。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加濕箱70在加濕模式時由使用者預先容納第一水。如圖2所示,加濕箱70在除濕模式時由使用者預先設置為空。除濕箱60容納由除濕部30產生的第二水。
第四室54配置於框體10的X軸的正方向側。另,第四室54與第三室53連通。在第四室54配置有送風部80。
第五室55配置於框體10的Z軸的正方向側。第四室54與第五室55連通。另,第二室52與第五室55連通。另,第五室55經由吹出口11a與框體10的外部連通。
接下來,詳細說明空氣的流動。送風部80例如具有風扇及馬達。馬達使風扇旋轉。風扇產生第一氣流F1及第二氣流F2。第一氣流F1依次通過第一室51、第二室52及第五室55。第二氣流F2依次通過第一室51、第三室53、第四室54以及第五室55。
進而,詳細說明除濕模式時的第一氣流F1及第二氣流F2。如圖2所示,首先,使用者使加濕箱70變空。接著,使用者使用操作面板11c通過控制部20驅動除濕部30。其結果係,第一氣流F1在通過第二室52時,被除濕部30除濕。並且,除濕箱60容納由除濕部30產生的第二水。另,第二氣流F2在通過第三室53時,不被加濕部40加濕。由此,從空氣調節機100放出除濕後的空氣。
接著,對加濕模式時的第一氣流F1及第二氣流F2進行詳細說明。如圖3所示,首先,使用者向加濕箱70容納規定量的第一水。又,使用者通過控制部20不驅動除濕部30。其結果係,第一氣流F1在通過第二室52時,不被除濕部30除濕。另,第二氣流F2在通過第三室53時被加濕部40加濕。由此,從空氣調節機100放出加濕後的空氣。
在此,參照圖4及圖5,對空氣調節機100的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進行說明。圖4係表示空氣調節機100的立體圖。圖5係表示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的立體圖。
如圖4及圖5所示,在空氣調節機100中,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在成為一體的狀態下,相對於框體10可裝卸。具體而言,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在成為一體的狀態下,能夠相對於框體10的第三室53向第一方向D1抽出。第一方向D1表示從框體10拆下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的方向。另,第二方向D2表示垂直向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沿Y軸方向延伸。第二方向D2沿Z軸方向延伸。
接著,參照圖5~圖7,對空氣調節機100的除濕箱60以及加濕箱70進行說明。圖6係表示除濕箱60的立體圖。圖7係表示加濕箱70的立體圖。如圖6及圖7所示,在從框體10拆下的狀態下,除濕箱60與加濕箱70能夠分離。即,在從框體10拆下的狀態下,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能夠相互安裝或者拆卸。
如圖6所示,除濕箱60的形狀具有大致矩形的箱狀。除濕箱60的上表面開口。具體而言,除濕箱60具有第二底面61及第二壁部62。第二壁部62具有第一壁63、第二壁64、第三壁65、第四壁66以及第五壁67。另,第二壁64、第三壁65、第四壁66及第五壁67的顏色,例如為透明色。
第一壁63的形狀、第二壁64的形狀、第三壁65的形狀及第五壁67的形狀為大致平面形狀。第四壁66具有朝向內側彎曲的曲面。第一壁63與第三壁65相對配置。第一壁63具有把手63a、第一窗63c及第二窗63b。第一窗63c及第二窗63b的顏色例如為透明色。第一窗63c配置於第二窗63b的第二方向D2側。第一窗63c的形狀及第二窗63b的形狀可以不同。另,第二壁64與第四壁66及第五壁67對向設置。第一壁63及第三壁65分別位於第一方向D1的近前側及裡側。
如圖7所示,加濕箱70的形狀具有大致矩形的箱狀。加濕箱70的上表面開口。具體而言,加濕箱70具有第一底面71、第一壁部72及把持部78。第一壁部72具有第一壁73、第二壁74、第三壁75、第四壁76以及第五壁77。另,第一壁部72的顏色例如為透明色。
第一壁73的形狀、第二壁74的形狀、第三壁75的形狀及第五壁77的形狀為大致平面形狀。第四壁76具有朝向內側彎曲的曲面。第一壁73與第三壁75相對地配置。另,第二壁74與第四壁76及第五壁77相對地配置。第一壁73及第三壁75分別位於第一方向D1的近前側以及裡側。
把持部78的形狀為長方體形狀。把持部78沿第一方向D1延伸。把持部78的一端部與第一壁73的上端部連接,把持部78的另一端部與第三壁75的上端部連接。
更詳細地,如圖5所示,加濕箱70配置於除濕箱60的內部。具體而言,加濕箱70的形狀比除濕箱60的形狀小。加濕箱70的第一壁部72的高度比除濕箱60的第二壁部62的高度低。更具體而言,加濕箱70的壁部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沿著除濕箱60的壁部的內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具體而言,除濕箱60的第四壁66的形狀與加濕箱70的第四壁76的形狀為相似形狀。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加濕箱70未安裝於框體10,亦能夠進行除濕。參照圖8,對除濕模式時的空氣調節機100進行說明。圖8係表示除濕模式時的空氣調節機100的內部的示意圖。如圖8所示,在第三室53的內部配置有除濕箱60。另,在第三室53的內部未配置加濕箱70及加濕部40。
接著,詳細說明除濕模式時的第一氣流F1及第二氣流F2。首先,使用者使用操作面板11c通過控制部20驅動除濕部30。其結果係,第一氣流F1在通過第二室52時,被除濕部30除濕。並且,除濕箱60容納通過除濕部30除濕後的第二水。另,第二氣流F2通過第三室53。故,從空氣調節機100放出除濕後的空氣。
進而,參照圖8及圖9,對空氣調節機100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圖9係表示空氣調節機100的結構的框圖。如圖8及圖9所示,空氣調節機100還具備第一檢測部91及第二檢測部92。第一檢測部91係檢測部的一個例子。
第一檢測部91配置於框體10的規定位置。具體而言,第一檢測部91配置於框體10的第三室53。第一檢測部91檢測關於第一水的第一物理量。第一物理量係物理量的一個例子。例如,第一物理量包括表示是否存在第一量(例如100ml)以上的第一水的資訊。第一量例如係能夠加濕空氣的第一水的量。
第二檢測部92配置於框體10的規定位置。具體而言,第二檢測部92配置於框體10的第三室53。第二檢測部92檢測關於第二水的第二物理量。第二物理量包括表示是否存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資訊。第二量例如為除濕箱60能夠收容的第二水的量。
控制部20基於第一物理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具體而言,在第一物理量表示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控制部20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另一方面,在第一物理量表示不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控制部20判斷為不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在加濕箱70未被安裝於框體10的情況下,第一物理量亦表示不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控制部20判斷為不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
控制部20在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時,進行通知。例如,控制部20在操作面板11c中的顯示部上顯示警告消息、使操作面板11c中的與除濕操作相關的操作按鈕以紅色等亮燈或者輸出警告音。又,控制部20亦可以在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的後,在操作面板11c被操作的情況下進行通知。
以上,如參照圖1至圖9所說明的那樣,控制部20基於第一物理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故,在加濕箱70未被安裝於框體10的情況下,儘管能夠執行進行除濕的運轉,惟可以適當地抑制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另,第一物理量包括表示是否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資訊。故,控制部20能夠更適當地判斷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又,控制部20對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的情況進行通知。故,使用者能夠識別需要使加濕箱70變空的情況。
接著,參照圖9~圖12,對加濕箱70及除濕箱60進行說明。圖10係圖5所示的加濕箱70固定於除濕箱60的內部時的截面圖。詳細地說,圖10係以XY平面切斷圖5所示的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後的截面圖。圖11係圖10所示的XI-XI線的截面圖。圖12係圖10所示的XII-XII線的截面圖。又,圖12中省略了加濕箱70。
如圖10及圖11所示,加濕箱70還具有第一被檢測體93及銀過濾器95。第一被檢測體93係被檢測體的一個例子。第一底面71具有向下方凹陷的第一凹部71a及第二凹部71b。第一被檢測體93配置於第一凹部71a。第一被檢測體93相對於第一底面71能夠移動。具體而言,第一被檢測體93沿旋轉方向RF在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之間轉動。詳細地說,第一被檢測體93包括發泡苯乙烯93a及磁鐵93b。其結果係,在加濕箱70記憶體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第一被檢測體93位於上方位置。另一方面,在加濕箱70內不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第一被檢測體93位於下方位置。
銀過濾器95具有用於抑制積存的第一水劣化的功能,例如具有利用了抗菌性金屬離子的除菌功能、通過藥劑實現的除菌功能、通過電解實現的除菌功能等。銀過濾器95的形狀例如係大致圓柱體。銀過濾器95配置於第二凹部61b。其結果係,即使加濕箱70內的第一水為少量,由於銀過濾器95浸在第一水中,故能夠抑制第一水劣化。
第一檢測部91檢測第一被檢測體93是否存在於規定範圍內。第一檢測部91例如係磁感測器、霍爾元件或簧片開關。第一檢測部91在第一被檢測體93位於上方位置時,向控制部20輸出第一檢測信號。即,第一檢測部91在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向控制部20輸出第一檢測信號。另一方面,第一檢測部91在第一被檢測體93位於下方位置時,不輸出第一檢測信號。即,第一檢測部91在不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不輸出第一檢測信號。
控制部20在被輸入了第一檢測信號的情況下,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詳細地說,加濕箱70安裝於框體10,在加濕箱70記憶體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由於第一被檢測體93存在於規定範圍內,故向控制部20輸入第一檢測信號。其結果係,控制部20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另一方面,在加濕箱70被安裝於框體10且在加濕箱70內不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由於第一被檢測體93不存在於規定範圍內,故不向控制部20輸入第一檢測信號。其結果係,控制部20判斷為不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另,在加濕箱70未被安裝於框體10的情況下,由於第一被檢測體93不存在於規定範圍內,故不向控制部20輸入第一檢測信號。其結果係,控制部20判斷為不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
以上,如參照圖1至圖11說明的那樣,在被輸入了第一檢測信號的情況下,控制部20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故,可以簡化第一檢測部91的構成。
接著,如圖10及圖12所示,除濕箱60還具有第二被檢測體94。第二被檢測體94配置於第三壁65。第二被檢測體94相對於第三壁65能夠移動。具體而言,第二被檢測體94沿上下方向DF在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之間移動。詳細地說,第二被檢測體94包括發泡苯乙烯94a及磁鐵94b。其結果係,在除濕箱60記憶體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情況下,第二被檢測體94位於上方位置。另一方面,在除濕箱60內不存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情況下,第二被檢測體94位於下方位置。
第二檢測部92檢測第二被檢測體94是否存在於規定範圍內。第二檢測部92例如係磁感測器、霍爾元件或簧片開關。第二檢測部92在第二被檢測體94位於上方位置時,將第二檢測信號輸出至控制部20。即,第二檢測部92在除濕箱60記憶體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情況下,將第二檢測信號輸出至控制部20。另一方面,第二檢測部92在第二被檢測體94位於下方位置時,不輸出第二檢測信號。即,第二檢測部92在除濕箱60內不存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情況下,不輸出第二檢測信號。
控制部20在被輸入了第二檢測信號的情況下,判斷為除濕箱60內係滿水。詳細地說,在除濕箱60內不存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情況下,由於第二被檢測體94不存在於規定範圍內,故不輸入第二檢測信號。其結果係,控制部20判斷為除濕箱60內非滿水。另一方面,在除濕箱60記憶體在第二量以上的第二水的情況下,由於第二被檢測體94存在於規定範圍內,故向控制部20輸入第二檢測信號。其結果係,控制部20判斷為除濕箱60內係滿水。故,使用者將除濕箱60內的第二水廢棄到外部。
又,如圖7所示,加濕箱70還具有從第一壁部72的上端部向外側伸出的伸出部81。具體而言,伸出部81具有第一伸出部81a、第二伸出部81b、第三伸出部81c以及第四伸出部81d。第一伸出部81a及第二伸出部81b從第二壁74的上端部朝向外方伸出。第三伸出部81c從第四壁76的上端部朝向外方伸出。第四伸出部81d從第五壁77的上端部朝向外方伸出。
而且,如圖5所示,在將加濕箱70安裝於除濕箱60時,伸出部81的下表面與除濕箱60的第二壁部62的上表面抵接。故,能夠限制加濕箱70的相對於除濕箱60的向下移動。其結果係,能夠抑制相對於除濕箱60的加濕箱70的鬆動。
接著,參照圖5至圖13,對使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體化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3係加濕箱70被插入除濕箱60的內部時的截面圖。詳細地說,圖13係以XY平面切斷圖5所示的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後的截面圖。
如圖6所示,除濕箱60還具有配置於第二壁部62的第二卡合部69。詳細地說,第二卡合部69從第二壁部62的上端部朝向內側突出。具體而言,第二卡合部69具有第一突出部69a、第二突出部69b、第三突出部69c及第四突出部69d。第一突出部69a、第二突出部69b及第三突出部69c各自的形狀為平板形狀。另,第四突出部69d的形狀為大致平板形狀。又,第四突出部69d的形狀亦可以與第一突出部69a、第二突出部69b及第三突出部69c的各自的形狀相同。第一突出部69a及第二突出部69b配置於第一壁63的內周面。第三突出部69c配置於第五壁67的內周面。第四突出部69d配置於第四壁66的內周面。
如圖7所示,加濕箱70還具有配置於第一壁部72的第一卡合部79。詳細地說,第一卡合部79具有從第一壁部72朝向內側凹陷的凹部。具體而言,第一卡合部79具有第一凹部79a、第二凹部79b、第三凹部79c及第四凹部79d。第一凹部79a以及第二凹部79b配置於第二壁74上。第三凹部79c配置於第五壁77。第四凹部79d配置於第四壁76。第一凹部79a的形狀與第一突出部69a的形狀對應。第二凹部79b的形狀與第二突出部69b的形狀對應。第三凹部79c的形狀與第三突出部69c的形狀對應。第四凹部79d的形狀與第四突出部69d的形狀對應。
如圖5及圖13所示,第一凹部79a、第二凹部79b及第三凹部79c分別具有高壁部101及低壁部102。低壁部102的沿著第二方向D2的高度低於高壁部101的沿著第二方向D2的高度。低壁部102配置於高壁部101的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一側。另,第四凹部79d具有空洞部103及低板部104。低板部104配置於空洞部103的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一側。
接下來,詳細說明加濕箱70與除濕箱60的安裝方法。使用者在第一凹部79a內配置第一突出部69a,在第二凹部79b內配置第二突出部69b,在第三凹部79c內配置第三突出部69c,在空洞部103內配置第四突出部69d。使用者使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向下方移動。如果加濕箱70向下方移動,則伸出部81的下表面與除濕箱60的第二壁部62的上表面抵接。其結果係,能夠限制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向下方的移動。
接著,如圖5及圖10所示,使用者使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沿第一方向D1移動。如果加濕箱70沿第一方向D1移動,則第一突出部69a、第二突出部69b、第三突出部69c及第四突出部69d分別配置於低壁部102或低板部104上,並且與高壁部101接觸。即,第一卡合部79與第二卡合部69卡合。其結果係,在第一卡合部79與第二卡合部69卡合的狀態下,限制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的移動。故,能夠將加濕箱70固定於除濕箱60。其結果係,例如,當加濕箱70及除濕箱60成為一體的結構不小心跌倒時,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抑制加濕箱70從除濕箱60上脫落。
接著,參照圖14,對限制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向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動的限制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圖14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的內部的示意圖。如圖14所示,框體10還具有調整部19。具體而言,調整部19配置於第三室53。
調整部19調整加濕箱70相對於框體10的位置。具體來說,調整部19為肋條。詳細地說,在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成為一體的狀態下,相對於框體10的第三室53,朝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被推入。如果相對於第三室53朝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被推入,則在相對於除濕箱60的加濕箱70的第一方向D1的移動不充分的情況下,調整部19與把持部78抵接。其結果係,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朝第一方向D1移動。
故,加濕箱70被配置於框體10的適當位置。另,第一檢測部91配置於框體10的規定位置。其結果係,第一檢測部91能夠高精度地檢測第一被檢測體93的位置。。
進而,參照圖2至圖5,詳細說明配置於第三室53的加濕部40。優選地,加濕部40、加濕箱70以及除濕箱60在成為一體的狀態下能夠相對於框體10裝卸。具體而言,加濕部40、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在成為一體的狀態下,能夠相對於框體10的第三室53向第一方向D1抽出。根據該優選的例子,框體10只要僅具有一個容納空間即可,故能夠使空氣調節機100更加小型化。
更具體而言,如圖2至圖5所示,加濕部40具有過濾器部。過濾器部浸漬有第一水。例如,過濾器部係矩形形狀的片材。片材由具有吸水性及通氣性的材料形成。片材例如由人造絲形成。
加濕部40容納在加濕箱70中。具體而言,加濕部40的一端部與第一壁73連接,加濕部40的另一端部與第三壁75連接。加濕部40的上端部與把持部78接觸,加濕部40的下端部與第一底面71接觸。其結果係,空氣通過加濕部40。故,加濕後的空氣從加濕部40放出。另,加濕部40配置於第一被檢測體93及銀過濾器95之間。
另,在加濕部40、除濕箱60及加濕箱70被從框體10拆下的狀態下,除濕箱60與加濕部40能夠分離。其結果係,能夠容易地更換加濕部40。
接著,參照圖2以及圖3,對配置於第二室52的除濕部30進行詳細說明。如圖2及圖3所示,除濕部30具備蒸發器31、電容器32以及壓縮機。
蒸發器31及電容器32分別具有供介質流通的流通管。介質例如係碳氟化合物。流通管的材質例如為金屬。蒸發器31的流通管、電容器32的流通管以及壓縮機相互連接。
壓縮機壓縮作為低溫氣體的狀態的介質,製作作為高溫氣體的狀態的介質。並且,壓縮機將高溫氣體狀態的介質送出到電容器32的流通管。高溫氣體狀態的介質在電容器32的流通管中一邊傳遞熱一邊液化,成為高溫液體狀態的介質。進一步地,高溫液體狀態的介質膨脹,成為低溫液體狀態的介質。處於低溫液體狀態的介質係製冷劑的一個例子。處於低溫液體狀態的介質在蒸發器31的流通管中接收熱的同時進行氣化,成為低溫氣體狀態的介質。的後,作為低溫氣體的狀態的介質被壓縮機再次壓縮。這樣,介質在蒸發器31的流通管、電容器32的流通管及壓縮機之間迴圈。
蒸發器31在空氣與製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從空氣中除去水蒸氣。具體而言,蒸發器31的流通管在第二室52內蜿蜒。蒸發器31在流通管之間還具有多個金屬板。其結果係,空氣一邊與流通管或金屬板接觸,一邊在第二室52內流通。故,空氣向製冷劑傳遞熱,空氣的溫度降低。其結果係,基於空氣中的水蒸氣的水滴附著於流通管或金屬板。由此,蒸發器31能夠有效地從空氣中除去水蒸氣。
電容器32在空氣與作為高溫氣體的狀態的介質之間進行熱交換,產生規定溫度的空氣。具體而言,電容器32的流通管在第二室52內蜿蜒。電容器32在流通管之間還具有多個金屬板。其結果係,空氣一邊與流通管或金屬板接觸,一邊在第二室52內流通。故,空氣從作為高溫氣體的狀態的介質中接受熱量,空氣的溫度上升。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15,對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進行說明。圖15係表示加濕箱70及除濕箱60的立體圖。在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中,相對於框體10具有調整部19,如圖15所示,在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中,進一步具備限制部件90。
在加濕箱70及除濕箱60成為一體的狀態下,限制部件90配置於加濕箱70的壁部及除濕箱60的壁部之間。具體而言,限制部件90配置於第三壁75與第三壁65之間。限制部件90限制加濕箱70相對於除濕箱60向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的移動。故,能夠更可靠地將加濕箱70固定於除濕箱60。
詳細地說,例如,限制部件90形成漏斗狀。具體而言,限制部件90具有接收部98及孔部99。
接收部98配置於除濕部30的下方。接收部98接受由除濕部30生成的第二水。
孔部99將由接收部98接收的第二水向除濕箱60的內部引導。其結果係,在除濕箱60中容納第二水。故,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將加濕箱70更可靠地固定於除濕箱60,並且能夠在除濕箱60中容納第二水。
故,當除濕箱60被配置於框體10的適當位置處時,加濕箱70亦配置於框體10的適當位置處。另,第一檢測部91配置於框體10的規定位置。其結果係,第一檢測部91能夠高精度地檢測第一被檢測體93的位置。
<第三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16,對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進行說明。圖16係加濕部40、加濕箱70及除濕箱60的截面圖。在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中,相對於加濕箱70配置於除濕箱60的內部,如圖16所示,在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100中,加濕箱70及除濕箱60並列設置。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惟,本發明不限於前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能夠以各種方式實施。另,通過適當組合前述的實施方式中公開的多個構成要素,能夠形成各種發明。例如,亦可以從實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構成要素中刪除幾個構成要素。進而,亦可以適當組合不同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為了易於理解,圖式以各個構成要素為主體示意性地示出,圖示的各構成要素的厚度、長度、個數、間隔等從製圖的觀點出發有時亦與實際不同。另,前述的實施方式所示的各構成要素的材質、形狀、尺寸等為一個例子,沒有特別限定,能夠在實質上不脫離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1)如參照圖1~圖16所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中,第一檢測部91及第二檢測部92例如係在規定條件下輸出檢測信號的磁感測器、霍爾元件或簧片開關,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第一檢測部91及第二檢測部92例如亦可以係紅外線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以規定時間間隔檢測表示第一水或第二水的量的資訊。控制部20基於表示第一水的量的資訊,計算第一水的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具體而言,控制部20在計算出第一水完全不存在的情況下,判斷為不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另一方面,控制部20在計算出存在少量第一水的情況下,判斷為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
(2)參照圖1~圖16如所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中,具有“除濕模式”以及“加濕模式”,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空氣調節機100還可以具有“空氣淨化模式”及/或“衣物乾燥模式”。而且,控制部20亦可以基於第一物理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空氣淨化模式”及/或“衣物乾燥模式”的運轉。例如,在第一物理量表示存在第一量以上的第一水的情況下,控制部20判斷為禁止進行“空氣淨化模式”及/或“衣物乾燥模式”的運轉。
(3)如參照圖1~圖16說明的那樣,在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中,控制部20通知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這件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控制部20亦可以禁止進行除濕的運轉。例如,控制部20亦可以限制操作面板11c,以使其不接受表示加濕模式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4)參照圖1~圖16說明的那樣,在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中,加濕部40收容在加濕箱70中,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加濕部40亦可以不容納於加濕箱70。
(5)如參照圖1~圖16說明的那樣,在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中,風扇使第一氣流F1及第二氣流F2產生,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風扇係離心風扇,亦可以產生通過除濕部30及加濕部40這兩者的一種氣流。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空氣調節機,具有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10:框體 20:控制部 30:除濕部 40:加濕部 60:除濕箱 62:第二壁部 69:第二卡合部 70:加濕箱 72:第一壁部 79:第一卡合部 81:伸出部 90:限制部件 91:第一檢測部 92:第二檢測部 100:空氣調節機 D1:第一方向
圖1係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3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4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立體圖。 圖5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濕箱及加濕箱的立體圖。 圖6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濕箱的立體圖。 圖7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濕箱的立體圖。 圖8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9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構成的框圖。 圖10係表示圖5所示的加濕箱被固定在除濕箱的內部時的截面圖。 圖11係圖10所示的XI-XI線的截面圖。 圖12係圖10所示的XII-XII線的截面圖。 圖13係圖5所示的加濕箱被插入除濕箱的內部時的截面圖。 圖14係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氣調節機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15係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濕箱及除濕箱的立體圖。 圖16係表示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濕部、加濕箱及除濕箱的截面圖。
20:控制部
21:存儲部
11c:操作面板
30:除濕部
91:第一檢測部
92:第二檢測部

Claims (7)

  1. 一種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進行加濕的加濕部; 容納向所述加濕部供給的第一水的第一容器; 進行除濕的除濕部; 容納由所述除濕部產生的第二水的第二容器; 檢測與所述第一水有關的物理量的檢測部;以及 根據所述物理量,判斷是否禁止進行所述除濕的運轉的控制部。
  2. 據請求項1所述的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物理量包括表示是否存在規定量以上的所述第一水的資訊。
  3. 據請求項2所述的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存在所述規定量以上的所述第一水的情況下,所述檢測部向所述控制部輸出檢測信號,在不存在所述規定量以上的所述第一水的情況下,所述檢測部不輸出所述檢測信號; 所述控制部在被輸入所述檢測信號的情況下,判定為禁止進行所述除濕的運轉。
  4. 據請求項1至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部在判斷為禁止進行所述除濕的運轉的情況下,進行通知。
  5. 據請求項1至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部在判斷為禁止進行所述除濕的運轉的情況下,禁止進行所述除濕的運轉。
  6. 據請求項1至5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 進一步具備框體, 所述第一容器配置於所述第二容器的內部, 所述第一容器及所述第二容器在成為一體的狀態下,相對於所述框體可裝卸, 在從所述框體拆下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容器及所述第二容器可以分離。
  7. 據請求項6所述的濕度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底面及相對於所述底面可移動的被檢測體, 所述框體具有調整所述第一容器相對於所述框體的位置的調整部, 所述檢測部配置於所述框體的規定位置,並檢測所述被檢測體是否存在於規定範圍內。
TW110102603A 2020-02-17 2021-01-23 濕度調節裝置 TW202132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4219 2020-02-17
JP2020024219A JP7475888B2 (ja) 2020-02-17 2020-02-17 調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2730A true TW202132730A (zh) 2021-09-01

Family

ID=7722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603A TW202132730A (zh) 2020-02-17 2021-01-23 濕度調節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75888B2 (zh)
CN (1) CN113266892A (zh)
TW (1) TW2021327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3566B (zh) 2021-09-18 2022-05-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管道结构故障诊断装置及诊断方法
CN113932329A (zh) * 2021-09-22 2022-01-14 浙江先导热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加湿除湿一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8633A (ja) * 2006-04-10 2007-10-2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除加湿機
JP2009068802A (ja) * 2007-09-14 2009-04-02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9257632A (ja) * 2008-04-14 2009-11-0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012822A (ja) * 2009-06-30 2011-01-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162514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恒湿机水箱及恒湿机
KR20140067481A (ko) * 2012-11-26 2014-06-05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습도조절장치 및 습도조절장치의 안전제어방법
CN104315643B (zh) * 2014-07-03 2018-01-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KR102504092B1 (ko) * 2014-11-12 2023-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습기 및 제가습기
KR102339659B1 (ko) * 2014-11-27 2021-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만수량감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제습장치
JP6581006B2 (ja) * 2016-02-03 2019-09-25 株式会社コロナ 空気調和機
JP2019174030A (ja) * 2018-03-28 2019-10-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6892A (zh) 2021-08-17
JP7475888B2 (ja) 2024-04-30
JP2021127883A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7617B1 (en) Dehumidifier
TW202132730A (zh) 濕度調節裝置
EP2927618A1 (en) Dehumidifier
JP2015017800A (ja) 加湿装置
JP4324625B2 (ja) 加湿装置及びフィルタ
KR100393840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131153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136580A (ja) 除湿機
JP653375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266891B (zh) 湿度调节装置
JP4629529B2 (ja) 空気調節装置
JP658602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0240977A (ja) 空気調和機
JP658552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4007168A (ja) 除湿機
KR20000053447A (ko) 제습기
JP3075015B2 (ja) 除湿機
JP658602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310466A (ja) 温風暖房機
JP2023147827A (ja) 除湿機
CN112833466A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4116870A (ja) 除湿機
JP360498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37006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27385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