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5235A - 細胞培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細胞培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5235A
TW202115235A TW109116621A TW109116621A TW202115235A TW 202115235 A TW202115235 A TW 202115235A TW 109116621 A TW109116621 A TW 109116621A TW 109116621 A TW109116621 A TW 109116621A TW 202115235 A TW202115235 A TW 2021152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container
airtight container
culture
airt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6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篠原健嗣
山田貴之
西川慶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昕芙旎雅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昕芙旎雅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昕芙旎雅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5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523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7/00Means for sterilizing, maintaining sterile conditions or avoiding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 C12M37/04Se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58Reaction vessel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42Integrated assemblies, e.g. cassettes or cartrid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02Stirrer or mobile mix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7/00Means for sterilizing, maintaining sterile conditions or avoiding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 C12M41/18Heat exchange systems, e.g. heat jackets or outer envelo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4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g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8Automatic or computerized contro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封閉系統的細胞培養裝置,其抑制裝置的大型化,且沒有繼代次數的限制。 [解決手段]細胞培養裝置(1),是在內部維持成無菌狀態的密閉容器內培養細胞,含有:房間,其具有可開閉的開閉部(21)及(22);連接路徑(30),其將收容在房間的密閉容器(50)及(60)予以互相連接,內部為無菌狀態;驅動部(40),其透過連接路徑(30)使細胞從密閉容器(50)往密閉容器(60)移動;以及容器裝卸裝置(14)。容器裝卸裝置(14),在細胞從密閉容器(50)往密閉容器(60)移動之後,一邊維持密閉容器(60)及連接路徑(30)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密閉容器50從連接路徑30拆卸,並將搬入至房間的新的密閉容器一邊維持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連接於連接路徑(30)。

Description

細胞培養裝置
本發明,關於培養細胞的細胞培養裝置。
一般來說,在細胞培養之際,是定期地進行排出舊的培養基並注入新的培養基的培養基交換。且,因培養的進行而使細胞增殖的話,是進行將增殖的細胞以既定的密度轉移至新的培養基來進行再度培養的繼代(subculture)。
在這種細胞培養,要求著維持無菌狀態。特別是,在作業員進行培養基交換或繼代的情況,雜菌混入培養系統的風險會增大。因此,從以往開發有可維持無菌性之封閉系統的細胞培養裝置。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細胞培養裝置,可不透過作業員,在無菌條件下自動地進行培養基交換及繼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6058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的構造,首先將培養細胞的培養容器以及藉由繼代來轉移細胞的培養容器,事先設置在裝置的內部,將各個培養容器以導管等來連接,藉此製作出維持無菌狀態的封閉系統。然後,包含繼代之細胞培養的全工程,都是在維持著無菌狀態的封閉系統之中進行。因此,在全工程結束為止,所有的培養容器都無法進行往裝置內外的搬入及搬出。也就是說,事先設置在裝置內的繼代用培養容器的數量,就是繼代的上限次數。
在此,細胞培養工程中繼代的次數,會因細胞的種類、容器的大小、培養環境、培養的目的等之培養的條件而不同。為了對應各種條件下的細胞培養,要求著預設有複數次繼代的自動培養方法。專利文獻1的裝置中,為了因應這種需求,將繼代次數份的培養容器事先設置於裝置內,但該情況時,必須在裝置內確保繼代用之培養容器的設置空間,會導致裝置大型化。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封閉系統的細胞培養裝置,其抑制裝置的大型化,且沒有繼代次數的限制。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細胞培養裝置,是在內部維持成無菌狀態的密閉容器內來培養細胞的細胞培養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房間,其具有可開閉的開閉部;連接路徑,其將收容在前述房間的至少兩個密閉容器予以互相連接,內部為無菌狀態;驅動部,其透過前述連接路徑使前述細胞在前述至少兩個密閉容器間移動;以及容器裝卸手段,其一邊維持藉由前述驅動部來移動過前述細胞的前述密閉容器及前述連接路徑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前述細胞之移動來源的前述密閉容器從前述連接路徑拆卸,並一邊維持透過前述開閉部而搬入前述房間之新的密閉容器及前述連接路徑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以前述新的密閉容器取代前述拆卸下來的密閉容器來連接於前述連接路徑。
根據上述構造,當在任一個密閉容器結束細胞的培養時,使驅動部驅動,藉此可從該密閉容器透過連接路徑使細胞移動至其他密閉容器,可這樣來進行繼代。若繼代結束的話,可將變空的密閉容器透過開閉部搬出至房間的外部,並可將新的密閉容器透過開閉部搬入至房間。新的密閉容器,是使用容器裝卸手段,藉此可維持無菌狀態來連接於連接路徑。於是,即使是複數次進行繼代的情況,亦沒有必要事先在房間準備第二次之後的繼代所使用的密閉容器,可抑制裝置的大型化。且,重複密閉容器的交換,藉此還可對應繼代次數的增加,故實質上就沒有繼代次數的限制。
且,上述細胞培養裝置中,前述房間,含有:第1房間,其具有第1開閉部,且在內部收容有至少一個前述密閉容器;以及第2房間,其具有第2開閉部,且在內部收容有至少一個前述密閉容器;進一步設有調整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環境的環境調整部為佳。
一般來說,細胞受到培養環境的影響。因此,為了適當進行細胞培養,要求著裝置內部的環境保持為固定。在此,本發明的細胞培養裝置,在交換密閉容器之際會打開房間的開閉部,故難以將裝置之房間的內部環境保持為固定。
於是,藉由上述構造,例如,從收容於第1房間的密閉容器往收容於第2房間的密閉容器進行繼代的情況,可僅打開第1房間的第1開閉部,來交換密閉容器。此時,只要使第2房間的第2開閉部成為封閉狀態的話,設置有在繼代後進行細胞培養的密閉容器的第2房間的內部環境,就不會受到裝置之外部的影響,可保持為固定。
且,上述細胞培養裝置,進一步具備檢測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的溫度感測器,前述環境調整部,構成為調整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在前述細胞透過前述連接路徑來進行移動時,前述環境調整部,將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都調整成既定值為佳。
根據上述構造,使第1房間及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都成為既定的溫度時,使細胞在設置於各個房間的密閉容器間移動,藉此可在繼代前後將細胞的培養溫度保持為固定。 [發明之效果]
可提供封閉系統的細胞培養裝置,其抑制裝置的大型化,且沒有繼代次數的限制。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適合的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來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細胞培養裝置1,如圖1所示般,含有:冷藏保存部2、加溫保管部3、培養部4、控制部5。細胞培養裝置1,是依據輸入而保存至控制部5的資料,來培養細胞的裝置。又,以下的說明中,沿著與圖1之圖面垂直的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
冷藏保存部2及加溫保管部3,是形成有棚架的筐體,該棚架在內部配置收容有培養基或試劑的容器。且,雖省略圖示,但在冷藏保存部2及加溫保管部3的前面,設有:可使設在筐體前面的開口開閉的門。冷藏保存部2,具備冷卻機構(未圖示),內部的溫度保持在比常溫還低之任意的溫度。加溫保管部3,配置在培養部4的內部,加溫保管部3之內部的溫度,與培養部4之內部的溫度幾乎相等。且,配置在冷藏保存部2之內部的容器及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之內部的容器,是以內部的液體可流出的方式連接有導管,藉由後述的泵102而可流出。配置在冷藏保存部2之內部的容器,例如為槽等大型者。且,作為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之內部的容器,例如可舉出瓶、袋等。
培養部4,如圖1及圖2所示般,含有:在前面具有第1開閉部21的第1房間11、在前面具有第2開閉部22的第2房間12、環境調整部13、容器裝卸裝置14。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的壁面,以及,第1開閉部21及第2開閉部22,分別由隔熱材料所成。藉此,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在第1開閉部21及第2開閉部22為封閉的狀態下,維持成固定。且,如圖2所示般,在第1房間11的內部設置有密閉容器50,在第2房間12的內部設置有密閉容器60。密閉容器50及60的內部為無菌狀態,作為容器,可舉出燒瓶或多層容器、袋等。且,密閉容器60的容積,比密閉容器50的容積還大。這是因為,將在密閉容器50培養而濃度變高的細胞,轉移至密閉容器60來進一步培養的情況,收容在密閉容器60之培養基的量,有必要比收容在密閉容器50之培養基的量還多。又,圖2的虛線部分,代表著配置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意思。
且,如圖3所示般,在密閉容器50,安裝有與外氣連通的氣體排出部51,在密閉容器60,安裝有與外氣連通的氣體排出部61。在密閉容器50與氣體排出部51之間配置有閥V18,在閥V18為開狀態時,密閉容器50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51而開放於大氣。且,在密閉容器60與氣體排出部61之間配置有閥V19,在閥V19為開狀態時,密閉容器60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61而開放於大氣。作為閥V18及閥V19,例如採用夾管閥。
環境調整部13,內藏有加溫裝置及CO2 供給裝置,依據從控制部5送來的訊號,而可調整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及CO2 濃度。且,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的內部,配置有檢測溫度及CO2 濃度的感測器23。感測器23所檢測到的資訊,輸出至控制部5。又,在環境調整部13,亦可內藏有調整其他內部環境的裝置。該情況,感測器23,是可一併檢測其他內部環境的感測器。
此外,培養部4,如圖2所示般,具備:將密閉容器50與密閉容器60予以互相連接的連接路徑30、透過連接路徑30而使細胞在密閉容器50與密閉容器60之間移動的驅動部40。連接路徑30,是由內部為無菌狀態的導管71及72、內部為無菌狀態的攪拌部32及攪拌部132所成。攪拌部32,配置在第1房間11的內部,透過導管71而與密閉容器50及60連接。攪拌部132,配置在第2房間12的內部,透過導管72而與容器50及60連接。且,驅動部40,是由泵101、連接於泵101而在內部收容有氣體的氣體槽33所成。氣體槽33,透過導管73而與攪拌部32、132、密閉容器50及60連接。又,收容在氣體槽33之內部的氣體,例如可舉出CO2 ,但亦可為其他氣體,亦可為由複數種類的氣體所成的混合氣體。又,在圖2,省略將氣體槽33與攪拌部32及132予以連接之導管73的記載,詳細請參照圖3。
如圖3所示般,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之內部的培養基容器34,透過導管74而與攪拌部32、132、密閉容器50及60連接。且,泵102,配置在培養基容器34與攪拌部32、132、密閉容器50及60之間。使泵102驅動,藉此可將收容在培養基容器34之內部的培養基,供給至攪拌部32、132、密閉容器50及60。又,培養基容器34,透過導管而與配置在冷藏保存部2之內部的培養基槽(未圖示)連接,使冷藏保存部2所保存的培養基,適當供給至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的培養基容器34。
且,廢液容器35,透過導管75而與攪拌部32及密閉容器50連接。此外,廢液容器135,透過導管76而與攪拌部132及密閉容器60連接。且,使泵101驅動,藉此可將攪拌部32及密閉容器50之內部的液體排出至廢液容器35,可將攪拌部132及密閉容器60之內部的液體排出至廢液容器135。在廢液容器35,形成有與外氣連通的氣體排出部36,廢液容器35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36而開放於大氣。在廢液容器135,形成有與外氣連通的氣體排出部136,廢液容器135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136而開放於大氣。又,在廢液容器35與氣體排出部36之間、以及廢液容器135與氣體排出部136之間,分別設有止回閥(未圖示),防止外氣對廢液容器35及135的入侵。
又,以下之中,將以攪拌部32及132、氣體槽33、培養基容器34、廢液容器35及135、密閉容器50及60、還有連接該等的導管71~76所包圍出來的內部空間稱為培養回路81。液體或氣體,流動於培養回路81。
導管73中,在氣體槽33與密閉容器50之間設有閥V1,在氣體槽33與密閉容器60之間設有閥V2。且,導管73中,在氣體槽33與攪拌部32之間設有閥V12,在氣體槽33與攪拌部132之間設有閥V13。導管71中,在攪拌部32與密閉容器50之間設有閥V3,在攪拌部32與密閉容器60之間設有閥V4。且,導管72中,在攪拌部132與密閉容器60之間設有閥V5,在攪拌部132與密閉容器50之間設有閥V6。導管74中,在培養基容器34與泵102之間設有閥V7,在密閉容器50與泵102之間設有閥V8,在攪拌部32與泵102之間設有閥V9,在密閉容器60與泵102之間設有閥V10,在攪拌部132與泵102之間設有閥V11。導管75中,在密閉容器50與廢液容器35之間設有閥V14,在攪拌部32與廢液容器35之間設有閥V15。導管76中,在密閉容器60與廢液容器135之間設有閥V16,在攪拌部132與廢液容器135之間設有閥V17。藉由閥V1~V17的開閉,可將流動於導管71~76之液體及氣體的流動予以開閉。作為閥V1~V17,例如採用夾管閥。
容器裝卸裝置14,如圖2所示般,分別配置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的內部。容器裝卸裝置14,是一邊維持前述培養回路81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密閉容器50或60從培養回路81拆卸,並將其他新的密閉容器一邊維持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連接於培養回路81用的裝置。具體來說,例如,拆卸密閉容器50時,將密閉容器50從導管72、73及74拆卸,將攪拌部32從導管73、74及一端與密閉容器60連接的導管71拆卸。藉此,使密閉容器50與攪拌部32與廢液容器35一體地從培養回路81拆卸。同時,將新的密閉容器安裝於導管72、73及74,將新的攪拌部安裝於導管73、74及一端與密閉容器60連接的導管71。藉此,使新的密閉容器與攪拌部與廢液容器一體地連接於培養回路81。作為容器裝卸裝置14,可舉出BioWelder(日本莎多利斯斯泰迪公司製)、OPTA無菌連接器(日本莎多利斯斯泰迪公司製)等。又,容器裝卸裝置14,配置在培養部4的外部亦可。該情況時,容器裝卸裝置14,在進行密閉容器之交換時,被搬入至第1房間11或第2房間12的內部。容器裝卸裝置14的搬入,是由作業員來進行亦可,自動進行亦可。自動進行的情況,例如,另外配置機械手臂等。且,容器裝卸裝置14配置在培養部4之外部的情況,容器裝卸裝置14僅配置一個亦可。
控制部5,基於由作業員事先輸入的設定,來進行環境調整部13所致之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環境的控制、泵101及102的驅動控制、閥V1~V19的開閉控制、第1開閉部21及第2開閉部22的開閉控制等。
以下,針對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細胞培養裝置1的細胞培養方法,參照圖4來說明。使用細胞培養裝置1的細胞培養方法,含有:培養工程、培養基交換工程、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繼代工程。培養工程,是在既定的溫度及CO2 濃度中,在密閉容器50或60的內部培養細胞的工程。培養基交換工程,是將培養有細胞的密閉容器50或60的內部的培養基予以交換的工程。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是從密閉容器50或60的內部將含有細胞與培養基的細胞懸濁液予以回收的工程。繼代工程,是使細胞懸濁液從密閉容器50往密閉容器60移動的工程。
在細胞培養裝置1,事先設置培養回路81。詳細來說,如圖3所示般,在第1房間11的內部設置有密閉容器50,在第2房間12的內部設置有密閉容器60,使培養基容器34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的內部。且,在密閉容器50的內部,收容有細胞懸濁液。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的培養基容器34,透過未圖示的導管而與配置在冷藏保存部2的培養基槽連接。且,導管71~76,設置在攪拌部32及132、氣體槽33、培養基容器34、廢液容器35及135、密閉容器50及60、閥V1~V17、泵101~102,藉此構成培養回路81(參照圖3)。此時,培養回路81的內部成為無菌狀態,所有閥都成為閉狀態。
又,培養工程之培養時間、培養基交換工程之培養基的交換量、繼代工程之培養基的供給量等之各種設定,是因應實驗而讓作業員事先輸入至控制部5。控制部5,基於所輸入的設定,自動進行各工程。
在設置有上述的培養回路81,且第1房間11的第1開閉部21及第2房間的第2開閉部22關閉的狀態下,收到培養開始的輸入時,細胞培養裝置1的控制部5,進行作為培養工程之事前階段的預備動作。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般,藉由感測器23來確認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及CO2 濃度是否為既定值(步驟S1)。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或CO2 濃度為非既定值的情況(S1:NO),藉由環境調整部13來進行溫度及CO2 濃度的調整(步驟S2)。又,溫度的既定值,例如為37℃,CO2 濃度的既定值,例如為5%。
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及CO2 濃度為既定值的情況(S1:YES),控制部5,使閥V18成為開狀態。藉此,在密閉容器50的內部殘留有多餘的氣體(CO2 )時,從安裝在密閉容器50的氣體排出部51排出氣體(步驟S3)。之後,控制部5,使閥V18成為閉狀態,藉此結束預備動作。
又,在步驟S1與步驟S3之間,使細胞懸濁液收容於密閉容器50亦可。該情況時,例如,事先將含有細胞與培養基的細胞懸濁液收容在: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的內部,且透過導管來與密閉容器50連接的容器。然後,在步驟S1之後,事先收容在配置於加溫保管部3之內部的容器的細胞懸濁液,是透過前述導管而被送往密閉容器50。
(培養工程) 細胞培養裝置1,藉由感測器23,監控第1房間11之內部的溫度及CO2 濃度,藉由環境調整部13,將第1房間11之內部的溫度及CO2 濃度保持在既定值,進行細胞的培養(步驟S4)。若經過事先設定的培養時間的話,結束培養工程。
在此,培養工程結束前,作為培養基交換工程的事前階段,控制部5,是將培養基交換之際所必要之量的新鮮培養基,從配置在冷藏保存部2之內部的培養基槽(未圖示),透過導管來供給至配置在加溫保管部3之內部的培養基容器34。供給至培養基容器34的新鮮培養基,是在加溫保管部3,被加熱至與進行培養之第1房間11之內部的既定溫度相同為止。
(培養基交換工程) 培養工程結束後,進行培養基交換工程(步驟S5)。首先,控制部5,使閥V1及14成為開狀態,驅動泵101,來使氣體槽33之內部的CO2 流入密閉容器50。藉此,密閉容器50之內部的培養基,通過導管75而往廢液容器35排出。此時,廢液容器35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36而開放於大氣。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1,並使閥V1及V14成為閉狀態。接著,控制部5,使閥V7及V8成為開狀態,驅動泵102,來將新鮮培養基從培養基容器34透過導管74而供給至密閉容器50。新鮮培養基的供給後,控制部5,停止泵102,並使閥V7及V8成為閉狀態。
將新鮮培養基供給至密閉容器50之後,控制部5,使閥V18成為開狀態。藉此,在密閉容器50的內部殘留有氣體時,從安裝在密閉容器50的氣體排出部51排出氣體。之後,控制部5,使閥V18成為閉狀態,藉此結束培養基交換工程(步驟S5)。又,從密閉容器50透過導管75往廢液容器35排出之培養基的量及從培養基容器34透過導管74而往密閉容器50供給之新鮮培養基的量,是事先設定。
若培養基交換工程(步驟S5)結束的話,與步驟S4同樣地進行培養工程(步驟S6)。培養工程(步驟S6)結束之後,確認培養基交換是否進行過事先設定的既定次數(步驟S7)。若培養基交換沒有進行既定次數的話(S7:NO),回到步驟S5,進行與前述同樣的培養基交換。若培養基交換有進行既定次數的話(S7:YES),進行以下的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及繼代工程。
(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 首先,回收含有在密閉容器50所培養之細胞的細胞懸濁液(步驟S8)。回收細胞懸濁液時,控制部5,使閥V1及V3成為開狀態,驅動泵101,來使氣體槽33之內部的CO2 流入密閉容器50。藉此,密閉容器50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通過導管71而往攪拌部32移動。密閉容器50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往攪拌部32移動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1,並使閥V1及V3成為閉狀態。在攪拌部32攪拌藉此使濃度成為均勻的細胞懸濁液之中的微量被運往未圖示的細胞計數器部,來測量細胞懸濁液的濃度。接著,控制部5,以收容在攪拌部32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之濃度成為事先設定之濃度的方式,進行對攪拌部32供給培養基、及/或是從攪拌部32排出過剩的細胞懸濁液。進行培養基之供給的情況,控制部5,使閥V7及V9成為開狀態,驅動泵102。藉此,從培養基容器34使既定量的培養基透過導管74而供給至攪拌部32。進行過剩之細胞懸濁液之排出的情況,控制部5,使閥V12及V15成為開狀態,驅動泵101,來使氣體槽33之內部的CO2 流入攪拌部32。藉此,使攪拌部32之內部之細胞懸濁液的一部分,透過導管75而排出至廢液容器35。又,此時,廢液容器35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36而開放於大氣。藉此,收容在攪拌部32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之濃度,成為事先設定的濃度。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2,並使閥V7及V9成為閉狀態、及/或是停止泵101,並使閥V12及V15成為閉狀態。藉此,結束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步驟S8)。
(繼代工程) 接著,控制部5,確認是否進行繼代工程(步驟S9)。進行繼代工程的情況(S9:YES),首先,控制部5,藉由感測器23來確認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及CO2 濃度是否均為既定值(步驟S10)。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或CO2 濃度為非既定值的情況(S10:NO),藉由環境調整部13來進行溫度及CO2 濃度的調整(步驟S11)。之後,再次進行步驟S10。
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或CO2 濃度均為既定值時(S10:YES),使攪拌部32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往密閉容器60移動(步驟S12)。具體來說,控制部5,使閥V12及V4成為開狀態,驅動泵101,來使氣體槽33之內部的CO2 經由密閉容器50而流入攪拌部32。藉此,攪拌部32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通過導管71而往密閉容器60移動。細胞懸濁液往密閉容器60移動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1,並使閥V12及V4成為閉狀態。接著,控制部5,使閥V19成為開狀態。藉此,在密閉容器60的內部殘留有氣體時,從安裝在密閉容器60的氣體排出部61排出氣體。之後,控制部5,使閥V19成為閉狀態,藉此結束步驟S12。
細胞懸濁液往密閉容器60移動之後(步驟S12),藉由容器裝卸裝置14,進行細胞懸濁液清空後的密閉容器50與其他密閉容器的交換(步驟S13)。具體來說,首先,控制部5,打開第1房間11的第1開閉部21。接著,使內部為無菌狀態且含有新的攪拌部與廢液容器的新的密閉容器,從細胞培養裝置1的外部,搬入至第1房間11的內部。又,事先將新的密閉容器與新的攪拌部透過導管來連接,新的密閉容器與新的廢液容器是透過導管來連接,此外,新的攪拌部與新的廢液容器是透過導管來連接。然後,容器裝卸裝置14,一邊維持著含有連接路徑30的培養回路81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密閉容器50從導管72、73、及74拆卸,將攪拌部32從導管73、74及一端與密閉容器60連接的導管71拆卸。此外,容器裝卸裝置14,一邊維持著含有新的攪拌部與廢液容器的新的密閉容器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新的密閉容器連接於導管72、73、及74,將新的攪拌部連接於導管73、74及一端與密閉容器60連接的導管71。藉此,使密閉容器50與攪拌部32與廢液容器35一體地從培養回路81拆卸,並使新的密閉容器與攪拌部與廢液容器一體地連接於培養回路81。之後,從培養回路81拆卸之含有攪拌部32與廢液容器35的密閉容器50,從第1房間11往細胞培養裝置1的外部搬出,並使第1房間11的第1開閉部21關閉。藉此,結束密閉容器的交換(步驟S13)。又,密閉容器的搬入及搬出,是由作業員進行亦可,自動進行亦可。自動進行的情況,例如,另外配置機械手臂等。且,從外部搬入之新的容器的容積,比密閉容器60還大。這與前述之密閉容器60容積比密閉容器50的容積還大的理由相同。此外,在複數次進行繼代的情況,從外部搬入之新的密閉容器的容積,比收容在第1房間11或第2房間12之內部的密閉容器之任一者的容積還大。
在細胞懸濁液收容於密閉容器60之後,回到步驟S3。亦即,藉由控制部5使閥V19成為開狀態,在密閉容器60的內部殘留有多餘的氣體時,從安裝在密閉容器60的氣體排出部61排出氣體。之後,收容在密閉容器60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是在第2房間12的內部,進行培養工程、培養基交換工程及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步驟S4~S8)。
在此,對於收容在第2房間12的密閉容器60,進行培養基交換工程(步驟S5)的情況,首先,控制部5,使閥V2及V16成為開狀態,並驅動泵101。藉此,密閉容器60之內部的培養基,通過導管76而往廢棄容器135排出。此時,廢液容器135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136而開放於大氣。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1,並使閥V2及V16成為閉狀態。接著,控制部5,使閥V7及V10成為開狀態,並驅動泵102,藉此將新鮮培養基從培養基容器34透過導管74而供給至密閉容器60。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2,並使閥V7及V10成為閉狀態。
且,對於收容在第2房間12的密閉容器60,進行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步驟S8)的情況,首先,控制部5,使閥V2及V5成為開狀態,並驅動泵101。藉此,密閉容器60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通過導管72而往攪拌部132移動。之後,控制部5,停止泵101,並使閥V2及V5成為閉狀態。接著,控制部5,以收容在攪拌部132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之濃度成為事先設定之濃度的方式,進行對攪拌部132供給培養基、及/或是從攪拌部132排出過剩的細胞懸濁液。進行培養基之供給的情況,控制部5,使閥V7及V11成為開狀態,並驅動泵102。藉此,從培養基容器34使既定量的培養基透過導管74而供給至攪拌部132。進行過剩之細胞懸濁液之排出的情況,控制部5,使閥V13及V17成為開狀態,並驅動泵101,來使氣體槽33之內部的CO2 流入攪拌部132。藉此,使攪拌部132之內部之細胞懸濁液的一部分,透過導管76而排出至廢液容器135。又,此時,廢液容器135之內部的氣體,通過氣體排出部136而開放於大氣。藉此,收容在攪拌部32之內部的細胞懸濁液之濃度,成為事先設定的濃度。
又,步驟S13與進行密閉容器60之內部之細胞培養的步驟S4,是同時進行亦可。且,在事先設定的繼代次數與現實進行的繼代次數相同的情況,不進行步驟S13。亦即,例如,在事先設定的繼代次數為兩次的情況,第二次的繼代工程(S10~S12)結束後,不進行步驟S13。
進行複數次繼代的情況時,在奇數次的繼代工程(步驟S10~S12)之後的培養工程(步驟S4、S6)及培養基交換工程(步驟S5),是在第2房間12之內部所配置的密閉容器收容有細胞懸濁液。在偶數次的繼代工程之後的培養工程及培養基交換工程,是在第1房間11之內部所配置的密閉容器收容有細胞懸濁液。且,在奇數次的繼代工程之後交換密閉容器的工程(步驟S13),是使第1房間11之內部所配置的密閉容器與新的密閉容器交換。在偶數次的繼代工程之後交換密閉容器的工程,是使第2房間12之內部所配置的密閉容器與新的密閉容器交換。
前述的細胞懸濁液回收工程(步驟S8)之後,在已經進行了事先設定的繼代次數,不需要進行更多繼代的情況(S9:NO),進行細胞懸濁液的收穫(步驟S14),細胞培養結束。
本實施形態的細胞培養裝置1,含有:房間,其形成在培養部4;連接路徑30,其將收容在房間之內部的密閉容器50及60予以互相連接;驅動部40,其透過連接路徑30使細胞在密閉容器50與密閉容器60之間移動;以及容器裝卸裝置14,其一邊維持藉由驅動部40來移動過細胞的密閉容器60及包含連接路徑30的培養回路81的無菌狀態,一邊將細胞之移動來源的密閉容器50從導管72、73及74拆卸,並一邊維持新的密閉容器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之連接於培養回路81的導管72、73及74。根據這種構造,當在任一個密閉容器結束細胞的培養時,使驅動部40驅動,藉此可從密閉容器50透過連接路徑30使細胞移動至密閉容器60,可這樣來進行繼代。若繼代結束的話,可將細胞移動來源的密閉容器50透過開閉部搬出至房間的外部,並可將新的密閉容器透過開閉部搬入至房間。新的密閉容器,是使用容器裝卸裝置14,藉此可維持無菌狀態來連接於導管72、73及74。於是,即使是複數次進行繼代的情況,亦沒有必要事先在房間準備第二次之後的繼代所使用的密閉容器,可抑制裝置的大型化。且,藉由重複密閉容器的交換,還可對應繼代次數的增加,故實質上就沒有繼代次數的限制。
在本實施形態,房間,含有:第1房間11,其具有第1開閉部21,且在內部收容有密閉容器50;以及第2房間12,其具有第2開閉部22,且在內部收容有密閉容器60;設有調整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環境的環境調整部13。一般來說,細胞受到培養環境的影響。因此,為了適當進行細胞培養,要求著細胞培養裝置1內部的環境保持為固定。在此,細胞培養裝置1,在交換密閉容器之際會打開房間的開閉部,故難以將細胞培養裝置1之房間的內部環境保持為固定。於是,藉由上述構造,例如,從收容於第1房間11的密閉容器50往收容於第2房間12的密閉容器60進行了繼代的情況,可僅打開第1房間11的第1開閉部21,來交換密閉容器50。此時,只要使第2房間12的第2開閉部22成為封閉狀態的話,設置有在繼代後進行細胞培養的密閉容器60的第2房間12的內部環境,就不會受到細胞培養裝置1之外部的影響,可保持為固定。
在本實施形態,具備檢測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溫度的感測器23,環境調整部13,構成為調整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溫度,在細胞透過連接路徑30來進行移動時,環境調整部13,將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溫度都調整成既定值。根據該構造,使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溫度都成為既定的溫度時,使細胞在設置於各個房間的密閉容器間移動,藉此可在繼代前後將細胞的培養溫度保持為固定。
以上,雖針對本發明之適合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只要是在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中,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培養部4,含有具有第1開閉部21的第1房間11與具有第2開閉部22的第2房間12,但亦可配置具有一個開閉部的一個房間。但是,該情況時,在交換密閉容器之際,打開開閉部時,配置有密閉容器50及60的房間之內部的溫度,會受到來自細胞培養裝置1之外部的影響。因此,細胞培養裝置1,較佳為具備:配置有密閉容器50的第1房間11、配置有密閉容器60的第2房間12。
且,在培養部4含有兩個房間的情況,是將各個房間配置在互相分開的位置亦可,將一個房間以隔熱板等分隔亦可。且,配置在培養部4的房間為三個以上亦可,但為了抑制裝置的大型化,以兩個為佳。
且,配置在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密閉容器,沒有必要在各房間各為一個,在兩個房間之中至少一方配置有複數個密閉容器亦可。例如,在第1房間11配置有一個密閉容器,在第2房間12配置有兩個密閉容器亦可。該情況時,繼代工程中,細胞懸濁液,是從配置在第1房間11的密閉容器,透過連接路徑30,往第2房間12的兩個密閉容器移動。
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密閉容器60的容積比密閉容器50的容積還大。但是,使用多層式容器來作為密閉容器的情況,密閉容器60的層數,比密閉容器50的層數還多亦可。且,密閉容器60的容積,並不一定要比密閉容器50的容積還大,密閉容器50的容積與密閉容器60的容積相同亦可,密閉容器50較大亦可。但是,由前述理由來看,一般是密閉容器60的容積比密閉容器50的容積還大。
在上述實施形態,環境調整部13,是基於感測器23所檢測到的資訊,而可調整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CO2 濃度。但是,在密閉容器50及60是由CO2 不穿透之材質所成的情況,環境調整部13,就沒有必要調整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CO2 濃度。該情況時,環境調整部13,僅調整第1房間11及第2房間12之內部的溫度,或是,調整除了CO2 濃度以外之既定的內部環境與內部的溫度。
且,環境調整部13,亦可將第1房間11的內部與第2房間12的內部,調整成互相不同的內部環境。藉此,例如可在繼代前後改變培養環境。
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廢液容器35與氣體排出部36之間、以及廢液容器135與氣體排出部136之間,分別設有止回閥,但亦可取代止回閥而設有空氣過濾器。該情況時,可防止雜菌等從裝置外部入侵至廢液容器35或廢液容器135的情形,可抑制雜菌混入至培養回路81的風險。
且,在密閉容器50與氣體排出部51之間、以及密閉容器60與氣體排出部61之間,進一步設有空氣過濾器亦可。藉此,在將密閉容器50或60之內部的氣體排氣至裝置的外部之際,使閥V18或閥V19成為開狀態時,可抑制雜菌從外氣混入至培養回路81的風險。
且,在上述實施形態,攪拌部32、密閉容器50及密閉容器60,是透過導管73而與培養基容器34連接,但亦可進一步與收容有其他試劑的容器連接。例如,在培養工程或繼代工程中,對密閉容器添加試劑的情況,與收容有該試劑的試劑容器連接。該情況時,在試劑容器與泵102之間進一步設有閥。
在上述實施形態,容器裝卸裝置14,使密閉容器50與攪拌部32與廢液容器35一體地從培養回路81拆卸。但是,容器裝卸裝置14,亦可僅將密閉容器50從培養回路81拆卸。該情況時,容器裝卸裝置14,將密閉容器50從導管71~75拆卸,並將從外部搬入之新的密閉容器連接於導管71~75。且,容器裝卸裝置14,使密閉容器50與攪拌部32一體地從培養回路81拆卸,廢液容器35,維持著連接於培養回路81亦可。該情況時,容器裝卸裝置14,將密閉容器50從導管72~75拆卸,將攪拌部32從導管73~75拆卸。然後,將從外部搬入之新的密閉容器連接於導管72~75,將新的攪拌部連接於導管73~75。
在上述實施形態,藉由控制部5來進行第1開閉部21及第2開閉部22的開閉控制。但是,亦可藉由作業員來進行第1開閉部21及第2開閉部22的開閉。
且,為了防止培養基殘留在導管74之內部的情況,在培養基交換工程之後進行洗淨工程亦可。該情況時,在閥V7與泵102之間,設有與外氣連通的氣體連通部。且,氣體連通部具有閥,在閥為開狀態時,氣體連通部與外氣連通。例如,在閥V7及V8為開狀態時,從培養基容器34透過導管74將新鮮培養基送到密閉容器50之後,細胞培養裝置1,進行將殘留在導管74之內部的培養基予以去除的洗淨工程。具體來說,控制部5,停止泵102,並使閥V7成為閉狀態,使閥V8維持開狀態。然後,控制部5,使設在閥V7與泵102之間的氣體連通部的閥成為開狀態,並再次驅動泵102。藉此,從氣體連通部使氣體流入導管74,將導管74之內部的殘留培養基推出至密閉容器50。藉此,可去除導管74之內部的殘留培養基。又,在對攪拌部32、密閉容器60或攪拌部132供給新鮮培養基之後,亦可進行上述的洗淨工程。該情況時,控制部5,使設在閥V7與泵102之間的氣體連通部的閥成為開狀態,使泵102與被輸送有新鮮培養基的容器之間的閥成為開狀態,並驅動泵102,藉此洗淨導管74的內部。又,在設置於閥V7與泵102之間的氣體連通部之閥的前面,設有空氣過濾器,來抑制雜菌從外氣混入培養回路81的風險。
且,氣體排出部51、61、36及136,如上述氣體連通部般,不止排氣還可吸入外氣亦可。該情況時,在密閉容器50與氣體排出部51之間、在密閉容器60與氣體排出部61之間、在廢液容器35與氣體排出部36之間、以及在廢液容器135與氣體排出部136之間,各自配置有開閉式閥與空氣過濾器。
1:細胞培養裝置 2:冷藏保存部 3:加溫保管部 4:培養部 5:控制部 11:第1房間 12:第2房間 13:環境調整部 14:容器裝卸裝置 21:第1開閉部 22:第2開閉部 23:感測器 30:連接路徑 32,132:攪拌部 33:氣體槽 35,135:廢液容器 40:驅動部 50,60:密閉容器 71,72,73,74,75,76:導管 101,102:泵
[圖1]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細胞培養裝置之構造的概略前視圖。 [圖2]表示培養部之構造的前視圖。 [圖3]表示在細胞培養裝置之內部所形成之培養回路的圖。 [圖4]表示細胞培養裝置所致之細胞培養之各工程的流程圖。
4:培養部
11:第1房間
12:第2房間
13:環境調整部
14:容器裝卸裝置
21:第1開閉部
22:第2開閉部
23:感測器
30:連接路徑
32:攪拌部
33:氣體槽
40:驅動部
50,60:密閉容器
71,72,73:導管
101:泵
132:攪拌部

Claims (3)

  1. 一種細胞培養裝置,是在內部維持成無菌狀態的密閉容器內來培養細胞,其特徵為,具備: 房間,其具有可開閉的開閉部; 連接路徑,其將收容在前述房間的至少兩個密閉容器予以互相連接,內部為無菌狀態; 驅動部,其透過前述連接路徑使前述細胞在前述至少兩個密閉容器間移動;以及 容器裝卸手段,其一邊維持藉由前述驅動部來移動過前述細胞的前述密閉容器及前述連接路徑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將前述細胞之移動來源的前述密閉容器從前述連接路徑拆卸,並一邊維持透過前述開閉部而搬入前述房間之新的密閉容器及前述連接路徑之內部的無菌狀態,一邊以前述新的密閉容器取代前述拆卸下來的密閉容器來連接於前述連接路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細胞培養裝置,其中, 前述房間,含有: 第1房間,其具有第1開閉部,且在內部收容有至少一個前述密閉容器;以及 第2房間,其具有第2開閉部,且在內部收容有至少一個前述密閉容器; 進一步設有調整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環境的環境調整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細胞培養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檢測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的溫度感測器, 前述環境調整部,構成為調整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 在前述細胞透過前述連接路徑來進行移動時,前述環境調整部,將前述第1房間及前述第2房間之內部溫度都調整成既定值。
TW109116621A 2019-06-20 2020-05-20 細胞培養裝置 TW2021152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4220A JP7481608B2 (ja) 2019-06-20 2019-06-20 細胞培養装置
JP2019-114220 2019-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5235A true TW202115235A (zh) 2021-04-16

Family

ID=7399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6621A TW202115235A (zh) 2019-06-20 2020-05-20 細胞培養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6432A1 (zh)
EP (1) EP3988636A4 (zh)
JP (1) JP7481608B2 (zh)
CN (1) CN114026216A (zh)
TW (1) TW202115235A (zh)
WO (1) WO20202559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9630B2 (ja) * 1987-07-29 1996-06-26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培養方法及び培養装置
DE19856136C2 (de) * 1998-12-04 2002-10-24 Pasteur Institu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elektion beschleunigter Proliferation lebender Zellen in Suspension
WO2002028996A1 (en) * 2000-10-02 2002-04-11 Cannon Thomas F Automated bioculture and bioculture experiments system
US20100317102A1 (en) * 2006-01-17 2010-12-16 Tsutomu Suzuki Cell Culture Method and Automatic Culture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FR2927906B1 (fr) * 2008-02-21 2010-04-02 Eco Soluti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ulture cellulaire en mode continu ouvert.
EP2604679B1 (en) * 2011-01-17 2016-09-28 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 Cell culture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of modules for cell culture treatment system
EP2639294A1 (fr) * 2012-03-15 2013-09-18 CellProthera Automate et procédé automatisé de culture cellulaire
JP6424447B2 (ja) * 2014-03-28 2018-11-21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方法、及び細胞培養システム
JP5892216B1 (ja) * 2014-09-17 2016-03-2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液方法、及び細胞培養システム
JP6291429B2 (ja) * 2015-01-20 2018-03-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装置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WO2016133209A1 (ja) * 2015-02-20 2016-08-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装置、培地交換用カートリッジ、培地交換方法
JP6601713B2 (ja) 2015-06-23 2019-11-06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培養装置及び培養方法
WO2018015561A1 (en) * 2016-07-21 2018-01-25 Celya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independent parallel batch-processing of cells
JP2017074075A (ja) * 2017-02-01 2017-04-2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自動培養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培養装置
JP7235954B2 (ja) * 2018-12-28 2023-03-09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システムおよび細胞培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88636A1 (en) 2022-04-27
WO2020255929A1 (ja) 2020-12-24
CN114026216A (zh) 2022-02-08
JP7481608B2 (ja) 2024-05-13
EP3988636A4 (en) 2023-08-02
US20220356432A1 (en) 2022-11-10
JP2021000005A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17102A1 (en) Cell Culture Method and Automatic Culture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WO2012098931A1 (ja) 細胞培養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細胞培養処理システムのモジュール接続方法
JP2010161931A (ja) 細胞培養方法、および細胞培養装置
JP6121299B2 (ja) 自動培養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培養装置
JP6420662B2 (ja) 薬液供給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20273047A1 (en) Isolator and method for moving culture
JP2009189362A (ja) 細胞培養装置
US9932555B2 (en) Incubator conveying system, incubator depository and isolator system
JP2012130297A (ja) 細胞培養装置
JP2006115798A (ja) オートクレーブ滅菌を利用した自動細胞培養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2760673A (zh) 基板处理装置及其异常显示方法、参数设定方法
JP5140095B2 (ja) 自動培養装置、及び培養容器設置方法
CN113528341A (zh) 一种生物组织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TW202115235A (zh) 細胞培養裝置
CN215799616U (zh) 密闭培养系统
JP2012147685A (ja) 細胞培養処理システム
JP2007097481A (ja) 細胞搬送容器、培養装置および安全キャビネット装置
JP7428866B2 (ja) 細胞回収方法及び細胞培養装置
JP6954159B2 (ja) 細胞培養フラスコ、収納容器、キット、細胞懸濁液製造方法及び細胞輸送方法
WO2021049117A1 (ja) 細胞培養装置
JP4200444B2 (ja) 培養設備
JP2017074075A (ja) 自動培養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培養装置
WO2017145775A1 (ja) 細胞培養装置の攪拌機構、細胞培養モジュール、及び細胞培養装置
JP2003325160A (ja) 細胞培養器および培養細胞処理システム
TW202122568A (zh) 細胞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