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2260A - 隱形襪 - Google Patents

隱形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2260A
TW202112260A TW109123992A TW109123992A TW202112260A TW 202112260 A TW202112260 A TW 202112260A TW 109123992 A TW109123992 A TW 109123992A TW 109123992 A TW109123992 A TW 109123992A TW 202112260 A TW202112260 A TW 2021122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strong
toe
stretchable
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進
濱崎直視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岡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岡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岡本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26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 A41B11/003Hosiery with intermediate sections of different elastic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一態樣的隱形襪,其係包含:強伸縮部,其一端連接於穿戴口的周緣部分,且前述強伸縮部係在靠近腳尖部側的方向上傾斜,並從一端向腳底部側延伸;當腳的中足趾關節彎曲時,強伸縮部係使腳跟部被拉向腳尖部側。

Description

隱形襪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腳穿戴用的隱形襪,更詳細而言,關於一種抑制由步行等動作所產生之偏移或脫落的隱形襪。
近年來,有許多能夠減輕步行時的脫落之隱形襪在市場上流通。此等隱形襪大多係藉由在穿戴口或腳跟部貼附止滑件或基底,來提升摩擦阻力並賦予止動(stopper)的功能。或者,藉由在隱形襪部分地形成伸縮性較低的區域,以提升支撐感。
作為能夠減輕步行時隱形襪的脫落之技術,舉例來說,如專利文獻1般,存在著藉由將腳尖部與腳底部接合之帶線(tape line),來將腳尖部往上拉的技術。又,如專利文獻2般,存在著於沿著穿戴口的周緣部分設置伸縮性細寬基底的技術。又,如專利文獻3般,存著在於腳跟部(從腳底到跟腱(achilles tendon)部之部分)的周圍設置具有高緊固力的緊固部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19-317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19-35159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專利第51979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問題] 步行時,當位於腳的腳尖側之中足趾關節彎曲(僅腳尖側接觸地面且腳跟側浮起)時,隱形襪與鞋子之間會發生摩擦,進而產生腳跟部的偏移。一般認為,因為反覆行走而使腳跟部的偏移增加,進而使隱形襪脫落。因此,為了有效地減少隱形襪的脫落,重要的是,特別在中足趾關節彎曲時,提高腳與腳跟部之間的密著程度(穿戴壓力)。
如上所述,一般認為隱形襪的脫落大部分係起因於腳跟部的偏移。然而,在如專利文獻1般將腳尖部往上拉的結構中,無法獲得充分降低腳跟部的脫離之效果。又,即使在中足趾關節沒有彎曲(腳尖側及腳跟側與地面接觸)時,因為也會產生將腳尖部往上拉的作用,故經常產生對於腳的緊固作用。
又,在如專利文獻2般沿著穿戴口的周緣部分設置伸縮性細寬基底的結構中,因為穿戴口係特別容易感受到異物感或緊固感的部分,故大幅影響穿戴感。又,因為隱形襪與鞋子的緊密接觸,故伸縮性細寬基底的厚度部分的痕跡可能會殘留在腳上,而成為引起搔癢或肌膚粗糙的原因。
又,在如專利文獻3般於腳跟部的周圍設置具有高緊固力的緊固部的結構中,雖然能夠降低腳跟部的偏移,但經常產生對於腳的緊固作用。因此,即使在中足趾關節沒有彎曲時,腳跟也經常處於被支撐的狀態。因此,可能會產生由於對腳的壓迫感所引起之壓力,或者由於密切接觸狀態所引起之夏天悶熱或肌膚粗糙。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態樣係以提供一種隱形襪作為目的,其在抑制中足趾關節非彎曲(伸展)時的緊固感之同時,能夠減少由於步行等動作所引起之偏移或脫落。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一態樣的隱形襪係包含:腳底部,其係覆蓋腳的腳底;側面部,其係包括腳尖部及腳跟部,且前述側面部係具有伸縮性並形成有作為穿戴口的開口部;強伸縮部,其具有較前述側面部還低的伸縮性,且前述強伸縮部的一端位於前述開口部的周緣部分並在靠近前述腳尖部側的方向上傾斜,並且從前述一端向前述腳底部側延伸;前述強伸縮部係分別配置於前述側面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當前述腳的中足趾關節彎曲時,前述腳跟部係被拉向前述腳尖部側。
[發明功效]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能夠提供一種隱形襪,其在抑制中足趾關節非彎曲時的緊固感之同時,能夠減少由於步行等動作所引起之偏移或脫落。
[實施形態1] 以下,針對本發明一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10進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提升穿戴感,針對將與左腳右腳的形狀相匹配之左右不對稱的隱形襪適用於本發明的一例進行說明。
(隱形襪的整體結構) 圖1係顯示將本實施形態的隱形襪1穿戴於腳(右腳)F的狀態之立體圖。如圖1所示,隱形襪1係包含:腳底部2,其係覆蓋腳F的腳底;側面部3,其係覆蓋腳F的側周圍面;用於減少隱形襪1的偏移或脫落之止滑部4及強伸縮部5。
隱形襪1係被覆腳F的腳底及側周圍面的一部分之腳穿戴物。隱形襪1亦可為使腳尖的一部分或腳跟的一部分露出之形態。又,隱形襪1可以為例如具有五趾襪的型式或二趾襪的型式等之附有趾套的形態。
側面部3係包含:腳尖部31、腳跟部32以及從腳尖部31延伸至腳跟部32的側邊部33。側面部3在其略中央部分形成有用於供腳F進出之穿戴口(開口部)3a,且其形成為略橢圓形狀。穿戴口3a形成有大的開口,以使腳F的腳背及腳踝露出。藉此,當穿上鞋子時,整個隱形襪1被隱藏在鞋子中。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用編織機所編織而成之構成腳底部2的基底及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兩者縫合在一起(基底形式)而形成隱形襪1。具體而言,腳底部2與側面部3係藉由縫合,來將構成腳底部2的基底的外周部分及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的外周部分所接合而成者。然而,也可以藉由襪子用圓形編織機來連續地編織腳底部2及側面部3(針織形式)。
在基底形式的情況下,腳底部2與側面部3較佳係皆由伸縮性基底而成。舉例來說,在構成腳底部2的基底的摩擦阻力較低的情況下,在穿戴時會產生腳底部2與腳F的腳底之滑動以及腳底部2與鞋底之滑動,而造成隱形襪1的脫落及穿戴舒適感的下降。因此,較佳係使用混合有具有適度高摩擦阻力且對皮膚友善的綿混紡等天然纖維之紡紗,來作為構成腳底部2之基底的材料。但是,構成腳底部2的材料並不限於此。
又,雖然構成側面部3之基底的材料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係使用不會磨損經切斷之端面且未裁切的材料(自由裁切材料)。藉由使用自由裁切的基底,不需要在穿戴口3a的周緣部分進行防止磨損的處理。因此,舉例來說,可以避免在穿戴口3a的周緣部分貼附用於防止磨損的基底時之穿戴舒適感的降低。
在側面部3中,能夠藉由將一塊基底切斷成圓形或橢圓形,並形成具有開口部之成為環狀的形狀,來作為穿戴口3a。又,在側面部3中,亦可藉由在腳尖部31側與腳跟部32側之間改變材質等,而使複數個基底接合而成為環狀之形狀。
又,能夠藉由縫合來將腳底部2與側面部3接合,亦可藉由膠帶的黏合或熱熔融等,來將腳底部2與側面部3接合。
另一方面,在針織形式的情況下,能夠藉由襪子用圓形編織機來連續地編織腳底部2及側面部3。舉例來說,使用32針單紗(棉50%及丙烯酸50%之紡紗)並藉由具有144根針的單筒之襪子用圓形編織機來連續地編織腳底部2及側面部3。
止滑部4係具有較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還低的伸縮性且摩擦阻力較大(對肌膚的摩擦係數高)之帶形狀(面形狀)的止滑部件。止滑部4係設置在腳跟部32的內表面之較腳踝(外腳踝,內腳踝)更下側且位於腳跟背面側的區域。止滑部4藉由與腳F的腳跟接觸,以防止隱形襪1自腳F偏移或脫落。
就止滑部4的材料而言,只要是摩擦阻力較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還大者,並未特別限制。舉例來說,除了使用對肌膚的摩擦係數較高之樹脂(天然橡膠等的天然樹脂、矽橡膠及胺基甲酸酯橡膠等的合成樹脂)以外,還能夠使用各種材料。
強伸縮部5係伸縮性較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還低之區域或部件。強伸縮部5係較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還更難伸展,且收縮的力更強。強伸縮部5係分別配置於側面部3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兩個側邊部33)。
於步行等動作且在當位於腳的腳尖側之中足趾關節彎曲(僅腳尖側接觸地面且腳跟側浮起)時,此強伸縮部5係以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方式來產生作用。因此,使腳跟部32與肌膚緊密接觸,並能夠減少步行時隱形襪1的偏移或脫落。
又,藉由在中足趾關節彎曲(彎折)時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能夠使設置於腳跟部32內表面的止滑部4被壓在肌膚上。因此,提高了止滑部4的止滑效果,且更有效地減少步行時隱形襪1的偏移或脫落。
(強伸縮部的構成) 圖2係顯示將隱形襪1穿戴於腳F的狀態之腳(右腳)F的內側側面圖。如圖2所示,強伸縮部5的一端5a係連接於開口部3a的周緣部分。又,位於強伸縮部5的一端5a的相反側之另一端5b係連接於腳底部2。強伸縮部5係以一端5a為起點在朝向靠近腳尖部31側的方向傾斜,並自一端5a朝腳底部2側直線地延伸至腳底部2為止。
圖3係顯示構成隱形襪1的基底圖案之分解圖。圖3的301係顯示腳底部2的基底圖案(內表面)。又,圖3的302係顯示包括側面部3的腳尖部31之第一伸縮性基底3A的基底圖案(內表面),且圖3的303係顯示包括側面部3的腳跟部32之第二伸縮性基底3B的基底圖案(內表面)。
如圖3所示,側面部3係包含:含有腳尖部31的第一伸縮性基底3A;含有腳跟部32之第二伸縮性基底3B。此等第一伸縮性基底3A及第二伸縮性基底3B係在藉由將其兩端部分重合之接合區域B來進行接合。在隱形襪1中,直線的帶形狀之兩個接合區域B係作為強伸縮部5來產生作用。
雖然形成如此之強伸縮部5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定,但可如以下般形成。舉例來說,製作構成側面部3之環狀的伸縮性基底,並在設置有強伸縮部5的位置對角地切斷,其中前述側面部係在假設構成接合區域B的重疊寬度變短的情況下而設計成較大的尺寸。藉此,獲得了第一伸縮性基底3A及第二伸縮性基底3B。又,藉由改變切斷此伸縮性基底時的位置及角度,可以調整最終設置在側面部3上之強伸縮部5的位置及傾斜角度。
將獲得之第一伸縮性基底3A及第二伸縮性基底3B在切斷部分重合,並使用樹脂等使其熱熔融,且在接合區域B將第一伸縮性基底3A及第二伸縮性基底3B接合。接合區域B係使用樹脂等來使兩個伸縮性基底熱熔融之區域,且其係成為伸縮性較側面部3的其他區域還低之區域。如此一來,能夠在側面部3形成帶狀的強伸縮部5,且其係在靠近腳尖部31側的方向傾斜並從其一端5a朝腳底部2側直線地延伸。
又,能夠藉由黏著劑或熱熔融將與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不同的基底或片狀樹脂貼附於側面部3,以在側面部3設置強伸縮部5。或者,能夠藉由絲網印刷(Silk screen)將樹脂塗佈於側面部3,而在側面部3上設置強伸縮部5。
在將由與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不同的基底或樹脂而成之強伸縮部5設置於側面部3時,強伸縮部5係可設置於側面部3的內表面或外表面(裏側或表側)。在重視穿戴感的情況下,可將強伸縮部5設置於側面部3的外表面(表側),而在重視外觀的情況下,可將強伸縮部5設置於側面部3的內表面(裏側)。然而,在將強伸縮部5設置於側面部3的內表面的情況下,強伸縮部5會與肌膚接觸。因此,在將強伸縮部5設置於側面部3的內表面的情況下,較佳係避免使用那些在穿戴隱形襪1時會產生異物感般的硬質材料或塑化般的黏著劑。
又,強伸縮部5的伸縮性程度並未特別限定,只要其具有較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還低的伸縮性即可。然而,在強伸縮部5的伸縮性過低的情況下,與肌膚的接觸會變強並產生異物感。因此,舉例來說,強伸縮部5較佳係具有成為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的2倍以上至5倍以下附近的收縮力之伸縮性。藉此,不會對肌膚產生異物感,且能夠減少隱形襪1的脫落。
圖4係顯示腳(右腳)F的中足趾關節彎曲時的骨骼之側面圖。又,圖5係顯示從裏側觀察腳(右腳)F時腳F的骨骼之仰視圖。如圖4及圖5所示,在步行時,腳F的第一至第五中足骨與各近端趾骨(proximalis)之間的關節彎曲,即第一至第五中足趾關節彎曲,進而成為僅有腳F的腳尖側接觸地面且腳跟側浮起之狀態。強伸縮部5的位置係以使上述第一至第五中足趾關節彎曲時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方式,來進行設定。
圖6係用於說明強伸縮部5的位置之腳(右腳)F的內側側面圖。如圖6所示,將強伸縮部5中最靠近腳跟部32側的位置定義為第一基準位置P1,將強伸縮部5中最靠近腳尖部31側的位置定義為第二基準位置P2。
此時,在腳F的內側側面視圖中,第一基準位置P1較佳係位於第一水平區間D1(圖中,腳F的前後(長邊)方向中的區間d3+區間d4)內,且前述第一水平區間係包括從脛骨前端至跟骨後端之範圍。又,第二基準位置P2較佳係位於第二水平區間D2(圖中,腳F的前後方向中的區間d1+區間d2+區間d3)內,且前述第二水平區間係包括從腳F的第一中趾骨骨頭(第一中趾骨前端)至脛骨後端之範圍。
在第一基準位置P1較腳F的脛骨前端更靠近腳尖部31側的情況下,當中足趾關節彎曲時,使得強伸縮部5之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拉伸力變弱。又,在側面部3的穿戴口3a的周緣部分中與腳F的足弓凹陷相對應的部分(位於腳F的足弓凹陷上方的部分),肌膚與基底之間的貼合性變得相對較低。若第一基準位置P1包括此貼合性較低的部分,則在步行時,強伸縮部5可能會與肌膚接觸並摩擦肌膚,進而容易使穿戴舒適度降低。因此,強伸縮部5較佳係以下述方式配置:將第一基準位置P1配置在從足弓凹陷變淺之脛骨前端至跟骨後端為止的第一水平區間D1內。
又,在第二基準位置P2係較腳F的第一中趾骨骨頭更靠近腳尖部31側的情況下,與步行的動作相關之第一中足趾關節變得難以彎曲,且可能會產生步行動作的不適感或障礙。因此,為了使第一中足趾關節的彎曲動作不易受到影響,在腳F的內側側面視圖中,第二基準位置P2較佳係位於較第一中足趾關節更靠近腳跟部32側,即第二基準位置P2較佳係位於較第一中足趾關節骨頭更靠近腳跟部32側。
接著,第二基準位置P2較佳係位於第三水平區間D3內,且前述第三水平區間係包括從腳F的第一中趾骨骨底部至脛骨後端之範圍(圖中,腳F的前後方向中的區間d2+區間d3)。藉由使第二基準位置P2靠近腳跟部32,能夠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拉伸力變強。又,藉由遠離第一中足趾關節,能夠減少對第一中足趾關節的彎曲動作的影響。因此,第二基準位置P2較佳係位於第三水平區間D3內。
又,強伸縮部5的一端5a只要位於穿戴口3a的周緣部分即可,並非必需延伸至穿戴口3a。同樣地,強伸縮部5的另一端5b只要位於腳底部2的附近部分即可,並非必需延伸至腳底部2為止。
(強伸縮部的效果) 圖7係顯示步行時腳F的狀態之腳(左腳)F的內側側面圖。在步行時,如圖7的701所示,腳F係自腳跟與地面接觸(僅有腳跟側接觸地面且腳尖側為浮起的狀態)。從此狀態至如圖7的702所示,重心係朝腳F的腳尖側移動(腳尖側及腳跟側接觸地面)。接著,如圖7的703所示,人係利用腳尖側的腳底踏蹬地面而前進(僅有腳尖側接觸地面且腳跟側為浮起的狀態)。
圖8係顯示中足趾關節的非彎曲(伸展)時的隱形襪1狀態之腳F的內側側面圖。又,圖9係顯示中足趾關節的彎曲時的隱形襪1狀態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如圖8所示,在中足趾關節的非彎曲時(例如圖7的701及702之狀態),強伸縮部5之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拉伸作用係非常小。因此,相較於習知般在穿戴口的周緣設置高緊固力的緊固部之情況,腳F的腳跟不會成為經常被支撐的狀態,且不會產生像膠帶(taping)般的固定等作用。因此,當中足趾關節係非彎曲時,強伸縮部5不會損害穿戴感。
另一方面,如圖9所示,在中足趾關節彎曲時,伴隨著在構成側面部3之基底的前後方向的伸長,強伸縮部5之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拉伸力(參照圖中的符號「f」)增加。舉例來說,若以圖7為例進行說明,在腳F從圖7的702所示之狀態移動至703所示之狀態時,體重係朝腳尖移動且腳跟緩緩地向上浮起。伴隨著腳跟緩緩地向上浮起,構成側面部3(側邊部33)的基底與構成腳底部2的基底一起在前後方向伸長。伴隨著構成此側面部3的基底之前後方向的伸長,藉由強伸縮部5之如收縮般的作用,而使拉伸力f增加。
藉由使拉伸力f增加,使得對於腳跟部32肌膚上的接觸壓力增加,並能夠抑制由於步行動作所引起之偏移及由於隱形襪1與鞋子之間的摩擦所引起之偏移。因此,當中足趾關節彎曲時,能夠藉由強伸縮部5來減少隱形襪1的脫落。又,因為強伸縮部5係從穿戴口3a的周緣部分朝向腳底部2並朝腳尖部31側傾斜,所以在向後方突出之腳跟部32中特別是在上方(穿戴口3a附近)的部分,基底對於肌膚的接觸壓力變大。因此,能夠有效地減少腳跟部32的基底朝下方偏移並脫落。
如此一來,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之強伸縮部5的拉伸力f,係在中足趾關節彎曲時變大並發揮作用,進而使腳跟部32與肌膚緊密接觸。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實現一種隱形襪1,其係能夠抑制中足趾關節的非彎曲時的緊固感,並能夠減少由於步行等動作所引起的偏移。
又,強伸縮部5係被配置於側面部3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即強伸縮部較佳係被配置於側面部3的左右兩側並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藉此,伴隨著構成中足趾關節彎曲時的側面部3之基底在前後方向上的伸長,能夠適當地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
又,為了提升穿戴感,強伸縮部5具有使腳底部2貼合成腳F的形狀之左右不對稱的形狀,且側面部3的形狀也為左右不對稱的。因此,相較於小趾側,強伸縮部5在拇趾側的位置係稍微靠近腳跟部32。然而,腳底部2及側面部3並非必須為貼合成腳F的形狀之左右不對稱的形狀,它們也可以是左右對稱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以良好的左右平衡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較佳係以腳F的長邊(前後)方向上的中心線作為邊界,來左右對稱地設置強伸縮部5。
又,如上所述,伴隨著構成中足趾關節彎曲時的側面部3之基底在前後方向上的伸長,增加了強伸縮部5之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拉伸力。因此,只要至少在側面部3設置強伸縮部5即可,並非必須要在腳底部2上設置強伸縮部。然而,除了側面部3以外,亦可以在腳底部2設置強伸縮部5。針對將強伸縮部5設置於側面部3及腳底部2的結構,於後進行說明。
(強伸縮部的變形例) 圖10係用於說明強伸縮部5的變形例之腳F的內側側面圖。強伸縮部5只要相較於構成側面部3的基底更能夠發揮實質上的強伸縮性即可,其形狀及數量並未特別限定。
舉例來說,如圖10的1001所示,強伸縮部5係可為自一端5a朝另一端5b之寬度產生變化的面形狀。在圖10的1001中,顯示了強伸縮部5,其具有自一端5a朝另一端5b之寬度變大的面形狀。
又,如圖10的1002所示,強伸縮部5亦可為線形狀。在圖10的1002中,顯示了強伸縮部5,其具有三個平行的線形狀。
又,如圖10的1003所示,強伸縮部5亦可為點形狀的集合體。在圖10的1003中,顯示了強伸縮部5,其在自一端5a朝另一端5b所配置的寬度變大的區域中,具有點形狀的集合體。
又,如圖10的1004所示,強伸縮部5亦可為複數的帶形狀。在圖10的1004中,顯示了強伸縮部5,其具有自一端5a朝另一端5b直線延伸的三個平行的帶形狀(面形狀)。
又,如圖10的1005所示,強伸縮部5相對於腳底部2的傾斜角度係可為45度以上。如上述般,強伸縮部5的一端5a係位於第一水平區間D1,另一端5b係較一端5a更靠近腳尖部31側的第二水平區間D2,且能夠適當地調整其傾斜角度。
又,本發明藉由在側面部3的兩側包含上述強伸縮部5,而能夠解決本發明的課題。舉例來說,相較於圖10所例示之各個構成(各個一端5a並未連接的各構成),在強伸縮部5的各個一端5a係藉由沿著腳跟部32側的穿戴口3a的周緣部分而配置的強伸縮部來連接構成的情況下,能夠在中足趾關節非彎曲時產生對於腳F的緊固效果。然而,即使各個一端5a係為連接的構成,因為中足趾關節彎曲時強伸縮部5的拉伸力f會增加,故能夠在不增加非彎曲時對腳F的緊固感之情況下,能夠減少步行時隱形襪的偏移或脫落。
[實施形態2] 針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參照圖11進行說明。又,為了方便說明,針對在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的隱形襪中,主要是以下特點與上述實施形態1的隱形襪不同:分別配置於側面部寬度方向的兩側之強伸縮部係在腳底部連接。
(強伸縮部的構成) 圖11係顯示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隱形襪11穿戴於腳F的狀態之立體圖。如圖11所示,隱形襪11係在從側面部3延伸至腳底部2的範圍設置強伸縮部51。此強伸縮部51係具有以下形狀:分別配置於側面部3兩側的強伸縮部5與配置於腳底部2的腳底強伸縮部6連接之形狀。
就形成如此之強伸縮部51的方法而言,並未特別限定,可例如以下述方式形成。舉例來說,當隱形襪11為針織形式時,能夠藉由將編織時具有高伸縮性力之高彈性紗線插入設置強伸縮部51的位置,以形成強伸縮部51。或者,能夠藉由減少設置強伸縮部51的位置處的針跡(針腳)或針對設置強伸縮部51的位置進行塔克針織等,來改變強伸縮部5的針跡結構,以形成強伸縮部51。
(強伸縮部的效果) 藉由強伸縮部51,在中足趾關節彎曲時,伴隨著側面部3的基底在前後方向的伸長,增加了強伸縮部5之使腳跟部32被拉向腳尖部31側的拉伸力。因此,腳跟部32對肌膚的接觸壓力變大,並能夠減少隱形襪1的偏移或脫落。
又,在強伸縮部51中,因為藉由腳底強伸縮部6來連接強伸縮部5,故各強伸縮部5不易產生相對的位置偏移。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能夠實現一種隱形襪11,其係能夠長期的減少由於步行等動作所產生之偏移或脫落。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在請求項所示之範圍內做各種的變更,且將不同的實施形態中所揭示之技術手段適宜地組合而得之實施形態亦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
1,11:隱形襪 2:腳底部 3:側面部 3a:穿戴口 3A:第一伸縮性基底 3B:第二伸縮性基底 4:止滑部 5,51:強伸縮部 5a:一端 5b:另一端 6:腳底強伸縮部(強伸縮部) 31:腳尖部 32:腳跟部 33:側邊部 301~303:基底圖案 701~703:狀態 1001~1005:強伸縮部的變形例 B:接合區域 d1~d4:區間 D1:第一水平區間 D2:第二水平區間 D3:第三水平區間 f:拉伸力 F:腳 P1:第一基準位置 P2:第二基準位置
[圖1]係顯示將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隱形襪穿戴於腳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將上述隱形襪穿戴於腳的狀態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圖3]係顯示構成上述隱形襪的基底圖案之分解圖。 [圖4]係顯示上述腳的中足趾關節彎曲時的骨骼之側面圖。 [圖5]係顯示從裏側觀察上述腳時腳的骨骼之仰視圖。 [圖6]係用於說明上述隱形襪所具備之強伸縮部的位置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圖7]係顯示步行時上述腳的狀態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圖8]係顯示上述中足趾關節的非彎曲(伸展)時的隱形襪狀態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圖9]係顯示上述中足趾關節的彎曲時的隱形襪狀態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圖10]係用於說明上述伸縮部的變形例之腳的內側側面圖。 [圖11]係顯示將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隱形襪穿戴於腳的狀態之立體圖。
1:隱形襪
2:腳底部
3:側面部
3a:穿戴口
4:止滑部
5:強伸縮部
31:腳尖部
32:腳跟部
33:側邊部
F:腳

Claims (9)

  1. 一種隱形襪,其係包含: 腳底部,其係覆蓋腳的腳底; 側面部,其係包括腳尖部及腳跟部,且前述側面部係具有伸縮性並形成有作為穿戴口的開口部; 強伸縮部,其具有較前述側面部還低的伸縮性,且前述強伸縮部的一端位於前述開口部的周緣部分並在靠近前述腳尖部側的方向上傾斜,並且從前述一端向前述腳底部側延伸; 前述強伸縮部係分別配置於前述側面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當前述腳的中足趾關節彎曲時,前述腳跟部係被拉向前述腳尖部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在前述腳的內側側面視角中,將位於前述腳跟部側之前述強伸縮部的位置作為第一基準位置,並將位於前述腳尖部側之前述強伸縮部的位置作為第二基準位置時, 前述第一基準位置係位於第一水平區間內,且前述第一水平區間係包括從前述腳的脛骨前端至跟骨後端之範圍; 前述第二基準位置係位於第二水平區間內,且前述第二水平區間係包括從前述腳的第一中趾骨骨頭至脛骨後端之範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在前述腳的內側側面視角中,前述第二基準位置係位於第三水平區間內,且前述第三水平區間係包括從前述腳的第一中趾骨骨底部至前述脛骨後端之範圍。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前述強伸縮部係為連續之面形狀。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前述強伸縮部係延伸成略直線的帶狀。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前述側面部係包括:含有前述腳尖部的第一伸縮性基底及含有前述腳跟部的第二伸縮性基底;及 前述強伸縮部係由前述第一伸縮性基底及前述第二伸縮性基底重合而構成。
  7.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前述側面部係由自由裁切的基底而成。
  8.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隱形襪,其中,還包含:止滑部,其係設於前述腳跟部的內表面。
  9.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隱形襪,其中,分別配置於前述側面部的兩側之前述強伸縮部係在前述腳底部連接。
TW109123992A 2019-08-29 2020-07-16 隱形襪 TW202112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7300A JP7302861B2 (ja) 2019-08-29 2019-08-29 フットカバー
JP2019-157300 2019-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260A true TW202112260A (zh) 2021-04-01

Family

ID=745288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992A TW202112260A (zh) 2019-08-29 2020-07-16 隱形襪
TW109209066U TWM605025U (zh) 2019-08-29 2020-07-16 隱形襪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066U TWM605025U (zh) 2019-08-29 2020-07-16 隱形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02861B2 (zh)
CN (2) CN112438442A (zh)
TW (2) TW202112260A (zh)
WO (1) WO20210391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3741A (zh) * 2015-02-02 2021-01-29 冈本株式会社 袜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0860B1 (ko) * 2022-05-03 2022-11-25 서한나 무봉제 웰딩 덧버선 및 그 웰딩 덧버선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2440U (ja) * 2010-06-21 2010-09-02 百合子 吉田 フットカバー
JP6007423B2 (ja) * 2013-04-15 2016-10-12 ブロンドール株式会社 フットカバー及びフット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JP6944676B2 (ja) * 2017-08-07 2021-10-06 グンゼ株式会社 フットカバ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3741A (zh) * 2015-02-02 2021-01-29 冈本株式会社 袜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025U (zh) 2020-12-11
JP7302861B2 (ja) 2023-07-04
WO2021039156A1 (ja) 2021-03-04
CN212520815U (zh) 2021-02-12
CN112438442A (zh) 2021-03-05
JP2021031822A (ja)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81932A1 (ja) 足関節サポーター
JP3162440U (ja) フットカバー
US11771177B2 (en) Shoe with flexible upper
TW202112260A (zh) 隱形襪
JP5411083B2 (ja) レッグウェア
JP2014047433A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5463576B2 (ja) 整形外科靴下
JP6638957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TWI737089B (zh) 襪子
JP2019042394A (ja) シューズ
JP2018003220A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7268829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US20070260330A1 (en) Foot prosthesis to enhance the appearance of a dancer's foot
JP2021116510A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7150395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7288668B2 (ja) レッグウェア
JP7349118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5366921B2 (ja) 足袋
JP6959607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6940091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6382394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TW202045047A (zh) 腳穿戴物
JP2020169418A (ja) 靴下
TW202103592A (zh) 隱形襪及隱形襪的製造方法
JP2022048286A (ja) レッグウェ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