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7609A - 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及保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及保持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7609A TW202107609A TW109112308A TW109112308A TW202107609A TW 202107609 A TW202107609 A TW 202107609A TW 109112308 A TW109112308 A TW 109112308A TW 109112308 A TW109112308 A TW 109112308A TW 202107609 A TW202107609 A TW 20210760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er electrode
- plate
- shaped member
- holding device
- hea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03—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cond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15—Devices for holding work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wor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09—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conv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electrostatic chu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electrostatic chucks
- H01L21/6833—Details of electrostatic chu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5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a coating or a hardness or a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3/00—Clutches or hol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e.g. using Johnson-Rahbek effec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3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semiconductors manufactur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 H05B3/265—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the insulating bas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e.g. ceramic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B3/283—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e.g. ceramic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68—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 plates or analogous hot-plates
- H05B3/74—Non-metallic plates, e.g. vitroceramic, ceramic or glassceramic hobs, also including power or control circuits
- H05B3/748—Resistive heating elements, i.e. heating elements exposed to the air, e.g. coil wire heate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使板狀構件的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提升。
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係具備︰在陶瓷生胚片上形成加熱器圖案之步驟;在陶瓷生胚片上配置覆蓋加熱器圖案的覆蓋層之步驟;藉由燒成複數個陶瓷生胚片的積層體,來製作板狀構件的第2部分和加熱器電極之步驟;藉由第2接合部將第2部分與基底構件接合之步驟;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的冷卻機構之冷卻與對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一邊測定板狀構件的第2部分的表面的溫度分布之步驟;依據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覆蓋之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的電阻之步驟;以及藉由第1接合部將板狀構件的第2部分與第1部分接合之步驟。
Description
本說明書所揭示的技術,係關於保持對象物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及保持裝置。
例如製造半導體元件時作為保持晶圓的保持裝置,係使用靜電夾。靜電夾係具備︰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板狀構件;例如金屬製的基底構件;接合板狀構件與基底構件之接合部;及配置於板狀構件內部之夾電極;且利用對夾電極(chuck electrode)施加電壓所產生的靜電引力,將晶圓吸附於板狀構件的表面(以下,稱為「吸附面」。)並加以保持。
若被保持於靜電夾的吸附面之晶圓的溫度沒有成為期望的溫度時,會有對晶圓進行的各處理(成膜、蝕刻等)之精度降低之虞,所以靜電夾被要求有控制晶圓的溫度分布之性能。因此,藉由進行配置於板狀構件內部之屬於電阻發熱體的加熱器電極(heater electrode)所產生的加熱、或進行對形成於基底構件的冷媒流路供給冷媒所產生的冷卻,可進行板狀構件的吸附面之溫度分布的控制(進而,進行保持於吸附面的晶圓之溫度分布的控制)。
以往,已知有如下之技術︰在保持晶圓的保持裝置之製造時,係在板狀陶瓷燒結體的表面形成有電阻發熱體後,利用雷射加工、機械加工去除電阻發熱體的一部分,藉此調整電阻發熱體的電阻值,然後,在陶瓷燒結體之形成有電阻發熱體的表面上積層陶瓷成形體,將陶瓷燒結體和電阻發熱體和陶瓷成形體一體地燒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28633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上述習知的技術係藉由調整電阻發熱體的電阻值,來使保持晶圓之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提升。然而,在靜電夾中,保持晶圓之吸附面的溫度分布除了受到加熱器電極(電阻發熱體)的精度影響外,也受到基底構件、接合部的精度影響,所以會有僅調整電阻發熱體的電阻值,將無法使保持晶圓之吸附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充分提升之課題。
此外,此種課題不限於靜電夾,也是具備板狀構件和基底構件和接合部且在板狀構件的表面上保持對象物之保持裝置一般共同的課題。
本說明書中,揭示可解決上述課題之技術。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說明書所揭示的技術係可以例如以下的形態實現。
(1)本說明書所揭示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為具備板狀構件、加熱器電極、基底構件和第2接合部,且將對象物保持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1表面上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板狀構件係具有第1表面和與前述第1表面相反側的第2表面,且具有包含前述第1表面的第1部分、包含前述第2表面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第2部分、以及將前述第1部分與前述第2部分接合之第1接合部;該加熱器電極係配置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該基底構件具有第3表面,且以前述第3表面位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側之方式配置,具有冷卻機構;該第2接合部係配置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與前述基底構件的前述第3表面之間,以將前述板狀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該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的特徵為具備︰形成步驟,在第1陶瓷生胚片上,藉由屬於前述加熱器電極的形成材料之加熱器用材料,形成加熱器圖案;配置步驟,在前述第1陶瓷生胚片上,配置藉絕緣材料形成的覆蓋層,即覆蓋前述加熱器圖案的前述覆蓋層;燒成步驟,藉由將積層有包含前述第1陶瓷生胚片的複數個陶瓷生胚片之積層體燒成,來製作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和前述加熱器電極;第1接合步驟,藉由前述第2接合部,將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溫度測定步驟,一邊進行利用前述冷卻機構的冷卻、和對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一邊測定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中之與前述第2接合部對向的表面為相反側之表面的溫度分布;調整步驟,依據前述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前述覆蓋層覆蓋之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前述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前述加熱器電極的電阻;以及第2接合步驟,藉由前述第1接合部,將前述板狀構件之前述第2部分與前述第1部分接合。
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在為板狀構件中之第2表面側的一部分,且配置有加熱器電極的第2部分,接合有基底構件的狀態下,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的冷卻機構所致之冷卻與對加熱器電極的供電,測定第2部分的表面的溫度分布,依據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覆蓋之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然後,在板狀構件的第2部分接合第1部分。亦即,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係可在製作比加熱器電極靠基底構件側的部分後,在與實際使用時同樣的狀態(亦即,進行利用基底構件的冷卻機構所致之冷卻與對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之狀態)下進行板狀構件之第2部分的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測定,並依據該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進行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的調整。因此,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可在短時間以良好精度進行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提升。再者,在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係在屬於加熱器電極的形成材料之加熱器用材料的圖案藉覆蓋層覆蓋的狀態下進行燒成,所以可抑制燒成時之加熱器用材料的圖案變質(例如,揮發或昇華),可抑制因加熱器用材料的圖案變質而在加熱器電極的電阻值產生參差,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之情況。
(2)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填充步驟,係將絕緣材填充至前述調整步驟中被去除的部分。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可一邊防止加熱器電極間的短路,一邊抑制氣體侵入板狀構件的內部。
(3)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在前述配置步驟中所配置的前述覆蓋層,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之第1孔;前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進一步具備在前述燒成步驟後,於前述第1孔的位置測定前述覆蓋層的厚度之厚度測定步驟。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可依據覆蓋層的厚度,適當地設定調整步驟中之覆蓋層及加熱器電極的去除深度,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地提升。
(4)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第1翹曲修正步驟與第2翹曲修正步驟的至少一者,該第1翹曲修正步驟係在前述燒成步驟後,一邊對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施加荷重,一邊加熱以修正翹曲,該第2翹曲修正步驟係在前述燒成步驟後,研磨前述覆蓋層以修正前述第2部分的翹曲。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藉由第1翹曲修正步驟與第2翹曲修正步驟的至少一者,可修正第2部分的翹曲,可有效地降低第2部分的翹曲,進而降低板狀構件的翹曲。又,在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進行第2部分的翹曲修正時,由於加熱器電極係被覆蓋層覆蓋,所以可抑制加熱器電極與翹曲修正用治具反應而變質,因該變質在加熱器電極的電阻值產生參差,使得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之情況。
(5)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具備前述第1翹曲修正步驟、與在前述第1翹曲修正步驟後所執行之前述第2翹曲修正步驟兩者。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可將藉由第1翹曲修正步驟修正不完之第2部分的翹曲,藉由研磨覆蓋層的第2翹曲修正步驟修正,可有效地降低第2部分的翹曲、進而降低板狀構件的翹曲。又,在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在進行第2部分的翹曲修正之際,加熱器電極係被覆蓋層覆蓋,所以可抑制加熱器電極與翹曲修正用治具反應而變質,因該變質在加熱器電極的電阻值產生參差,使得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之情況。
(6)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前述形成步驟係包含在前述第1陶瓷生胚片上以既定的材料形成基準圖案;在前述配置步驟中所配置的前述覆蓋層,於與前述基準圖案重疊的位置,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的第2孔;在前述調整步驟中,以透過形成於前述覆蓋層之前述第2孔而露出的前述基準圖案的位置為基準,設定前述加熱器電極中的去除位置。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藉由以基準圖案的位置為基準設定去除位置,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的去除,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地提升。
(7)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在前述燒成步驟後,於前述第2孔的位置測定前述覆蓋層的厚度之厚度測定步驟。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利用為了使基準圖案露出而形成於覆蓋層的孔,可測定覆蓋層的厚度,故可減少形成於覆蓋層的孔數,可抑制因孔的存在而導致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
(8)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前述第1接合部的熱阻比前述第2接合部的熱阻低。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可抑制因第1接合部的存在而導致板狀構件之發熱及/或冷卻的響應性降低之情況,可抑制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
(9)上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構成為前述第2接合步驟,係利用藉由進行對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供電所產生的發熱,形成前述第1接合部之步驟。根據本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形成第1接合部時將裝置全體加熱的方法相比較,可抑制因加熱而對其他構件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因第2接合部的局部剝離而導致發生熱散逸性的參差),可抑制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
(10)本說明書所揭示之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為具備特定構件、加熱器電極、基底構件和接合部,且將對象物保持於前述特定構件的上方之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特定構件包含特定表面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該加熱器電極配置於前述特定構件,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該基底構件具有冷卻機構,該接合部係配置於前述特定構件的前述特定表面與前述基底構件之間,以將前述特定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
該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的特徵為具備︰
準備調整前構造體之準備步驟,該調整前構造體具備前述特定構件、被屬於前述特定構件的一部分之覆蓋層所覆蓋的前述加熱器電極、前述基底構件、以及將前述特定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之前述接合部;
溫度測定步驟,一邊進行利用前述冷卻機構的冷卻、和對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一邊測定前述特定構件中之與前述特定表面為相反側的表面的溫度分布;以及
調整步驟,依據前述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前述覆蓋層覆蓋之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前述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前述加熱器電極的電阻。
本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中,在配置有加熱器電極的特定構件接合有基底構件之狀態下,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的冷卻機構之冷卻與對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一邊測定特定構件的表面的溫度分布,依據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覆蓋之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的電阻。亦即,本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中,係可在製作比加熱器電極靠基底構件側的部分後,在與實際使用時同樣的狀態(亦即,進行利用基底構件的冷卻機構所致之冷卻與對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之狀態)下進行特定構件的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測定,並依據該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進行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的調整。因此,根據本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可在短時間以良好精度進行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的調整,其結果,可令使用該保持裝置用構造體所製作之保持裝置之對象物保持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提升。
(11)本說明書所揭示的保持裝置,具備︰
板狀構件,具有與第1方向大致正交的第1表面;和與前述第1表面相反側的第2表面,且具有包含前述第1表面的第1部分、包含前述第2表面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第2部分、以及將前述第1部分與前述第2部分接合之第1接合部;
加熱器電極,配置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
基底構件,具有第3表面,且以前述第3表面位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側的方式配置,具有冷卻機構;以及
第2接合部,配置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與前述基底構件的前述第3表面之間,以將前述板狀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
且將對象物保持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1表面上。
該保持裝置為︰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的表面中,於第4表面形成有溝,前述溝之表面的一部分藉由前述加熱器電極的表面的一部分構成,該第4表面係與前述第1接合部對向的表面;供電至前述加熱器電極,且,進行利用前述冷卻機構之冷卻,當前述加熱器電極的溫度與前述冷卻的溫度之差為50℃以上時,前述第1表面的溫度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為3.5℃以下。根據本保持裝置,由於在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各位置的溫度差極小,所以可使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地提升。
(12)上述保持裝置中,亦可構成為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的剖面中,前述溝的開口的緣部為R形狀。根據本保持裝置,在保持裝置之製造時等,可抑制板狀構件的第2部分之溝的開口的緣部附近產生缺口。
(13)上述保持裝置中,亦可構成為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剖面中,前述溝的形狀為其最深部的深度係比從前述第4表面中之前述溝以外的部分到前述加熱器電極的表面的各位置為止之沿前述第1方向的距離的最大值還深。根據本保持裝置,即便在以溝的最深部為起點產生龜裂時,也可避免該龜裂到達加熱器電極內部為止而使加熱器電極的電阻改變,其結果,可避免加熱器電極的發熱量變化,可使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更有效地提升。
(14)上述保持裝置中,亦可構成為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剖面中,前述溝係為位於愈深處,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寬度就愈窄之形狀。與溝的寬度在深度方向呈固定之構成相比較,根據本保持裝置,在加熱器電極中之構成溝的表面之表面附近,不存在加熱器電極的部分變小,且,可抑制在加熱器電極中構成溝的表面之表面的位置處電阻(發熱量)急遽變化,加熱器電極的電阻(發熱量)的偏差變小,可使板狀構件之第1表面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更有效地提升。
(15)上述保持裝置中,亦可構成為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剖面中,前述溝係為構成前述溝的表面的線具有1個以下的彎折點之形狀。根據本保持裝置,可抑制在溝的表面的各位置之應力集中,其結果,可抑制以溝的表面為起點之龜裂的發生。
(16)上述保持裝置中,亦可構成為前述第1接合部的一部分進入前述溝內。根據本保持裝置,在第1接合部中,進入溝的部分發揮作為錨定之功能,所以可使利用第1接合部所致之第1部分與第2部分的接合強度提升。
此外,本說明書所揭示的技術能夠以各種形態實現,例如,能夠以保持裝置、靜電夾,其等的製造方法等形態實現。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A.實施形態:
A-1.靜電夾100的構成:
圖1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外觀構成之立體圖,圖2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XZ剖面構成之說明圖,圖3及圖4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XY剖面構成之說明圖。圖3係顯示在圖2之III-III的位置之靜電夾100的XY剖面構成,圖4係顯示在圖2之IV-IV的位置之靜電夾100的XY剖面構成。各圖中,顯示用以特定方向之彼此正交的XYZ軸。本說明書中,權宜上,將Z軸正方向設為上方向,將Z軸負方向設為下方向,惟靜電夾100實際上亦可以與此種朝向不同的朝向設置。又,本說明書中,將與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面方向。Z軸方向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1方向。
靜電夾100係藉由靜電吸引力吸附對象物(例如晶圓W)並加以保持的裝置,例如為了在半導體製造裝置的真空腔室內固定晶圓W而使用。靜電夾100具備:排列於既定的配列方向(本實施形態中為上下方向(Z軸方向))而配置的板狀構件10及基底構件20。板狀構件10與基底構件20係配置成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參照圖2)與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夾著後述之接合部30而在上述配列方向上對向。亦即,基底構件20係配置成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位在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側。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3表面。
板狀構件10係具有與上述配列方向(Z軸方向)大致正交之大致圓形平面狀的上面(以下,稱為「吸附面」。)S1、和與吸附面S1為相反側的下面S2之大致圓板狀構件。本實施形態中,板狀構件10係具有涵蓋外周的全周突出於面方向的鍔部109。以下,將去除板狀構件10中的鍔部109之部分稱為本體部108。板狀構件10之本體部108的直徑為例如50mm~500mm左右(通常為200mm~350mm左右),板狀構件10的厚度為例如1mm~10mm左右。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表面,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表面。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板狀構件10係由上側部分101、下側部分102、和將上側部分101與下側部分102接合的中間接合部104所構成。
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係在板狀構件10中包含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之大致平板狀部分。下側部分102係由基板層111和覆蓋層112所構成。基板層111係在下側部分102中包含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之大致平板狀部分,覆蓋層112係在下側部分102中包含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與中間接合部104對向之表面)之大致平板狀部分。本實施形態中,構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之基板層111及覆蓋層112,均藉由陶瓷(例如,氧化鋁、氮化鋁等)的燒結體所形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部分,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4表面。
板狀構件10的上側部分101係板狀構件10中包含吸附面S1之大致平板狀部分。鍔部109係形成於上側部分101。本實施形態中,板狀構件10的上側部分101係藉由陶瓷(例如氧化鋁、氮化鋁等)的燒結體形成。此外,上側部分101較佳為比起下側部分102是由耐電漿性優異的陶瓷材料形成,又,以氣孔率低者較佳。上側部分101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部分。
板狀構件10的中間接合部104係藉由例如聚矽氧系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地接著材或玻璃、金屬等所構成。中間接合部104亦可含有陶瓷粉末等的填料(filler)。中間接合部104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接合部。
如圖2所示,在板狀構件10的內部(更詳細而言,構成板狀構件10之上側部分101的內部),配置有藉由導電性材料(例如鎢、鉬、鉑等)形成的夾電極40。在Z軸方向觀看下之夾電極40的形狀為例如大致圓形。又,在靜電夾100設有對夾電極40供電用的構成。具體而言,形成有從基底構件20的下面S7到達板狀構件10的內部之孔120。孔120係藉由將基底構件20貫通於上下方向之貫通孔、和將接合部30貫通於上下方向之貫通孔、和從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到夾電極40的下面所形成的凹部彼此連通而構成之一體的孔。孔120的內周面(本實施形態中,孔120中,在基底構件20和接合部30和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所形成之部分的內周面),配置有絕緣構件44。在露出於夾電極40的下面之孔120的部分,連接有輸入銷41。在輸入銷41嵌合有連接器42,該連接器42係設置在配置於孔120之配線部43的前端。當從電源(未圖示)透過配線部43及輸入銷41對夾電極40施加電壓時,會產生靜電吸引力,藉由此靜電吸引力使晶圓W被吸附固定於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
又,在板狀構件10的內部(更詳細而言,構成板狀構件10之下側部分102的內部),配置有︰複數個加熱器電極50,用以進行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之溫度分布的控制(亦即,被保持於吸附面S1之晶圓W的溫度分布的控制);及用以對各加熱器電極50供電之構成(驅動器電極60等)。關於此等構成,容後詳述。
基底構件20係例如與板狀構件10之本體部108為相同直徑、或直徑比板狀構件10之本體部108大之圓形平面的板狀構件,藉由例如金屬(鋁、鋁合金等)形成。基底構件20的直徑為例如220mm~550mm左右(通常為220mm~350mm),基底構件20的厚度為例如20mm~40mm左右。
基底構件20係藉由配置在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與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之間的接合部30,接合於板狀構件10。接合部30係藉由例如聚矽氧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或環氧系樹脂等地接著材構成。接合部30亦可含有陶瓷粉末等的填料。接合部30的厚度為例如0.1mm~1mm左右。接合部30較佳為熱阻比中間接合部104還高(換言之,中間接合部104的熱阻比接合部30低)。在此,關於接合部(接合部30或中間接合部104)的熱阻,設接合部的熱傳導率為λ,設接合部中之XY剖面的剖面積為S,設接合部的厚度為L時,以L/(λ・S)來表示。接合部3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接合部。
基底構件20具有冷卻機構。更具體而言,在基底構件20的內部形成有冷媒流路21。當在冷媒流路21流動冷媒(例如,氟系非活性液體、水等)時,基底構件20會被冷卻,藉由隔介接合部30之基底構件20與板狀構件10間的傳熱(熱抽引)使板狀構件10冷卻,而使保持於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之晶圓W冷卻。藉此,實現晶圓W之溫度分布的控制。
又,靜電夾100具備大致圓環狀的O型環90,該O型環90係以包圍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及中間接合部104與接合部30的積層體的外周之方式形成。O型環90係藉由例如橡膠等的絕緣體形成。O型環90係與形成於上側部分101之鍔部109的下面和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密接,可防止接合部30、中間接合部104暴露於電漿等而劣化。
A-2.加熱器電極50等的構成:
其次,就加熱器電極50及用於對加熱器電極50供電的構成詳細闡述。如上述,靜電夾100具備複數個加熱器電極50(更具體而言,三個加熱器電極50A、50B、50C)(參照圖3)。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加熱器電極50係配置在構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之基板層111的上面S8(和與接合部30對向的表面相反側之表面)。亦即,複數個加熱器電極50係以被挾持在構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之基板層111與覆蓋層112之間的方式配置。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板狀構件10的本體部108係被假想地分割成排列在面方向的三個區段(segment)Z(Za、Zb、Zc)。更具體而言,板狀構件10的本體部108在Z軸方向觀看下,係藉由與本體部108的外周線同心的兩個圓形的假想分割線VL(VL1、VL2),假想地分割成三個區段Z。在Z軸方向觀看下之各區段Z的形狀為大致圓形或大致圓環形。
複數個加熱器電極50的每一者係配置在設定於板狀構件10的本體部108之複數個區段Z中之一。具體而言,三個加熱器電極50中,一個加熱器電極50A係配置在位於三個區段Z中的最外周側之區段Za,另一個加熱器電極50C係配置在三個區段Z中位於靠近最中心之側的區段Zc。剩餘的一個加熱器電極50B係配置在由區段Za和區段Zc所包夾的區段Zb。
各加熱器電極50在Z軸方向觀看下具有為線狀電阻發熱體之加熱器線部51、和連接於加熱器線部51的兩端部之加熱器墊部52。構成加熱器電極50的加熱器線部51及加熱器墊部52係藉導電性材料(例如鎢、鉬、鉑、銅等)形成。本實施形態中,在Z軸方向觀看下之加熱器線部51的形狀係設成大致圓形或大致螺旋狀。
又,靜電夾100具備有用以對各加熱器電極50供電之構成。具體而言,靜電夾100係具備複數個驅動器電極60(更具體而言,六個驅動器電極60)(參照圖4)。各驅動器電極60係平行於面方向之既定形狀的導體圖案,藉由導電性材料(例如鎢、鉬、鉑等)形成。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驅動器電極60係配置在構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之基板層111的內部。又,複數個驅動器電極60係配置在Z軸方向上彼此相同的位置。此外,驅動器電極60在滿足下述(1)及(2)的至少一者這點,與加熱器電極50是不同的。
(1)相對於驅動器電極60的電流流動的方向呈垂直方向之剖面積,係加熱器電極50之同樣剖面積的5倍以上。
(2)加熱器電極50中之與驅動器電極60相連的一通路到另一通路為止之間的電阻,是驅動器電極60中之與加熱器電極50相連的通路到與供電端子74相連的通路為止之間的電阻的5倍以上。
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中,靜電夾100所具備的六個驅動器電極60係構成了分別由一對驅動器電極60構成的三個驅動器電極對600(600A、600B、600C)。三個驅動器電極對600係對應於三個加熱器電極50(50A、50B、50C)。如圖2~圖4所示,構成一個驅動器電極對600(例如,驅動器電極對600A)之一對驅動器電極60的一者,係隔介藉導電性材料形成的加熱器側通路71,與對應的加熱器電極50(例如,加熱器電極50A)的一加熱器墊部52電性連接。又,構成該驅動器電極對600(例如,驅動器電極對600A)之一對驅動器電極60的另一者,係隔介加熱器側通路71,與對應之加熱器電極50(例如,加熱器電極50A)的另一加熱器墊部52電性連接。
又,如圖2所示,在靜電夾100,形成有從基底構件20的下面S7到達板狀構件10的內部之複數個端子用孔110。各端子用孔110係藉由將基底構件20貫通於上下方向的貫通孔22、將接合部30貫通於上下方向的貫通孔32、和形成於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側之凹部13,彼此連通而構成之一體的孔。
於各端子用孔110,收容有藉導電性材料形成的大致柱狀構件之供電端子74。又,於構成各端子用孔110之板狀構件10的凹部13的底面,配置有藉導電性材料形成的供電電極(電極墊)73。供電端子74的上端部分,係藉由例如硬焊等接合於供電電極73。
又,如圖2及圖4所示,構成各驅動器電極對600之一對驅動器電極60的一者,係經由從該驅動器電極60延伸至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側之供電側通路72,電性連接於一個供電電極73,該一對驅動器電極60的另一者,係經由其他的供電側通路72,電性連接於另一個供電電極73。
各供電端子74係連接於電源(未圖示)。來自電源的電壓,係經由供電端子74、供電電極73、供電側通路72、驅動器電極60及加熱器側通路71,施加至各加熱器電極50。當電壓被施加至各加熱器電極50時,各加熱器電極50會發熱而使板狀構件10被加熱,藉此,可實現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之溫度分布的控制(亦即,保持於吸附面S1之晶圓W的溫度分布的控制)。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供電至各加熱器電極50,且進行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所進行的冷卻(朝冷媒流路21供給冷媒),當加熱器電極50的溫度與冷卻的溫度(冷媒的溫度)之差為50℃以上時,在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之溫度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成為3.5℃以下。亦即,在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各位置之溫度差變得極小。此種構成,係可藉由例如依據以下說明之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製造靜電夾100來實現。此外,在加熱器電極及吸附面S1的各位置之溫度,係可使用例如IR相機等的溫度測定裝置來測定。此外,該溫度差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1.5℃以下。
圖5係詳細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加熱器電極50周邊的剖面構成之說明圖。圖5係將圖2的X1部之XZ剖面構成放大顯示。如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構成板狀構件10之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亦即,與中間接合部104對向之表面),形成有溝86。形成於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之溝86的數量可為一個,也可為複數個。溝86在Z軸方向觀看下,係將加熱器電極5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之位置沿著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延伸之形狀(參照後述之圖9的G欄)。
形成於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之溝86的表面的一部分,係藉由加熱器電極50的表面的一部分構成。更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中,溝86的表面的一部分,係藉由加熱器電極50的寬度方向之中央附近的側面58構成。又,溝86具有到達加熱器電極50之深度。換言之,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的最深部85的深度D1係比最小值L1還深,該最小值L1係指從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中的溝86以外的部分至加熱器電極50的表面的各位置為止之沿Z軸方向之距離(亦即,從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到加熱器電極50的上面56為止的距離)。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溝86的深度係將加熱器電極50貫通於厚度方向之深度。換言之,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同樣地,例如,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的最深部85的深度D1係比最大值L2還深,該最大值L2係從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中之溝86以外的部分到加熱器電極50的表面的各位置為止之沿著Z軸方向之距離(亦即,從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到加熱器電極50的下面57為止的距離)。
又,溝86係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前端變細的形狀。換言之,溝86在該剖面中係位於愈深處(亦即,愈下方的位置),寬度(與Z軸正交之方向的寬度)就愈窄之形狀。更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中,在該剖面中,溝86為大致V字形狀。因此,在該剖面中,溝86係為構成溝86的表面之線具有僅1個彎折點(相當於最深部85的點)之形狀。
又,本實施形態中,上述剖面中,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係為R形狀。在此,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為R形狀意指︰緣部88的形狀為沒有彎折點的平緩形狀。此外,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的R形狀之曲率半徑不需要固定。該曲率半徑較佳為例如15μm以上。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溝86內,配置有絕緣材87。以絕緣材87而言,係可使用例如聚矽氧系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的接著材或玻璃等。
A-3.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
其次,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之流程圖。又,圖7至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在圖7至圖10中,省略了製造過程或製造完成時之靜電夾100的一部分的構成之圖示。
首先,製作包含上側部分101a、和配置於上側部分101a內部的夾電極40之上側構造體11(S110,參照圖7的A欄)。在此,上側部分101a係成為製造完成後的靜電夾100中的上側部分101之構造體。上側部分101a可與上側部分101為完全同一物,亦可作成對上側部分101a進行了各種加工的結果,成為上側部分101。
上側構造體11的製作方法係例如以下所述。首先,製作複數片陶瓷生胚片,對既定的陶瓷生胚片進行既定的加工。作為既定的加工,可例舉︰夾電極40等形成用之金屬化糊料的印刷、穿孔加工等。藉由將此等陶瓷生胚片積層並熱壓接,進行切斷等的加工,而製作陶瓷生胚片之積層體。藉由燒成所製作之陶瓷生胚片的積層體,而得到上側構造體11。此外,亦可依需要,進行構成上側構造體11之上側部分101a的翹曲修正、和表面的研磨加工等。
又,在既定的陶瓷生胚片(以下,稱為「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上,藉由屬於加熱器電極50的形成材料之加熱器用材料形成加熱器圖案501,並形成一個以上的基準圖案502,該一個以上的基準圖案502會成為後述之加熱器電極50的一部分去除時的基準(S120,參照圖7的B欄)。具體而言,加熱器圖案501係藉由將屬於加熱器電極50的形成材料(加熱器用材料)之金屬化墨水例如進行網版印刷而形成。加熱器圖案501的形狀,係根據加熱器電極50的設計形狀所制定之形狀。又,基準圖案502係藉由將既定的材料(例如,與加熱器電極50的形成材料相同之金屬化墨水)例如進行網版印刷而形成。基準圖案502的形成材料較佳為與加熱器圖案501的形成材料相同。基準圖案502可設成任意的形狀,惟本實施形態中,係設成在Z軸方向觀看下呈大致圓形的板狀(參照圖7的C欄)。加熱器圖案501與基準圖案502可藉由同一步驟,亦可藉由個別的步驟依序形成。又,加熱器圖案501與基準圖案502亦可藉由網版印刷以外的方法(例如,利用光微影的方法等)形成。此外,特定陶瓷生胚片81,係藉由後述的燒成步驟,成為構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a之基板層111a的一部分(供配置加熱器電極50a之上面S8側的部分),所以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進行必要的加工(通路形成用之穿孔及金屬化糊料的填充等)。S12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形成步驟,特定陶瓷生胚片81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陶瓷生胚片。
其次,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配置覆蓋加熱器圖案501的覆蓋層112a(S130,參照圖7的C欄)。覆蓋層112a係藉絕緣材料(本實施形態中為陶瓷)形成的片狀構件。覆蓋層112a係與例如特定陶瓷生胚片81之形成有加熱器圖案501的上面S8大致相同直徑的圓板狀,且以覆蓋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全體之方式壓接。又,如圖7的C欄所示,在覆蓋層112a,於與形成於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基準圖案502重疊的位置,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的貫通孔84。因此,基準圖案502係成為透過形成於覆蓋層112a的貫通孔84露出之狀態(可辨識的狀態)。如上述,由於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形成有一個以上的基準圖案502,所以在覆蓋層112a形成有一個以上的貫通孔84。S13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配置步驟,形成於覆蓋層112a的貫通孔84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孔及第2孔。
接著,在與特定陶瓷生胚片81之形成有加熱器圖案501的上面S8相反側的表面,積層1片或複數片的其他陶瓷生胚片82,藉此製作積層有含有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複數片陶瓷生胚片81、82之積層體15(S140,參照圖8的D欄)。積層體15係藉由將複數個陶瓷生胚片81、82積層並熱壓接,進行切斷等的加工來製作。此外,上述其他的陶瓷生胚片82係藉由後述的燒成步驟,成為構成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a之基板層111a的一部分(與接合部30對向之表面側的部分),所以在上述其他的陶瓷生胚片82,進行必要的加工(驅動器電極60或供電電極73等形成用之金屬化糊料的印刷、各種通路形成用的穿孔及金屬化糊料的填充等)。
接著,藉由將所製得的積層體15燒成,製作具備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a、和加熱器電極50a的下側構造體12(S150,參照圖8的E欄)。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a係由藉由燒成基板層111a和覆蓋層112a而形成的構件(權宜上,此亦稱為覆蓋層112a。)所構成,該基板層111a係藉由燒成陶瓷生胚片81、82而形成的陶瓷燒結體。又,加熱器電極50a係藉由燒成加熱器圖案501而形成。下側部分102a(覆蓋層112a及基板層111a)和加熱器電極50a係分別成為製造完成後的靜電夾100中的下側部分102(覆蓋層112及基板層111)和加熱器電極50之構造體。下側部分102a及加熱器電極50a亦可分別與下側部分102及加熱器電極50為完全同一物,亦可作成對下側部分102a及加熱器電極50a進行了各種加工的結果,成為下側部分102及加熱器電極50。S140及S15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燒成步驟。
接著,進行構成下側構造體12之下側部分102a的翹曲修正(S160)。更詳細而言,首先,進行對下側部分102a一邊施加荷重一邊加熱以修正翹曲之第1翹曲修正步驟。具體而言,例如,在經加濕的氫氮環境中,將下側部分102a的兩面藉由一對加壓構件(例如,鎢板、鉬板)夾住以施加荷重(例如,3~20kPa),一邊以既定的溫度(例如1400~1500℃)進行加熱之處理。然後,進行第2翹曲修正步驟,其係研磨構成下側部分102a之覆蓋層112a(被燒成的覆蓋層112a)的上面S4以修正下側部分102a的翹曲。覆蓋層112a具有即便進行翹曲修正用的研磨,加熱器電極50a也不會露出之程度的厚度。
接著,測定構成下側部分102a之覆蓋層112a的厚度(S170)。如上述,在覆蓋層112a形成有一個以上的貫通孔84,所以在各貫通孔84的位置測定覆蓋層112a的厚度。覆蓋層112a的厚度的測定係以在複數處進行較佳。S17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之厚度測定步驟。
接著,將供電端子74藉由例如硬焊接合在形成於下側構造體12的供電電極73(S180,參照圖9的F欄)。此外,亦可在將供電端子74接合於供電電極73前,先在供電電極73的表面進行鍍敷處理(例如,鎳鍍敷)。
接著,將構成下側構造體12的下側部分102a和基底構件20藉由接合部30接合(S190,參照圖9的F欄)。更詳細而言,例如在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配置例如包含聚矽氧系樹脂的接著劑(糊料狀接著劑或片狀接著劑),且在該接著劑上配置包含下側部分102a的下側構造體12,進行使該接著劑硬化的硬化處理,藉此形成接合部30,該接合部30係將構成下側構造體12的下側部分102a和基底構件20接合。S19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接合步驟。
接著,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所進行的冷卻(朝冷媒流路21供給冷媒)、和對配置於下側構造體12之各加熱器電極50a的供電,一邊測定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與接合部30對向的表面為相反側之表面)的溫度分布(S200)。溫度分布的測定,係藉由例如測定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之複數個測定點的溫度來進行。S20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溫度測定步驟。
接著,藉由依據S200的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112a覆蓋之加熱器電極50a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112a去除,來調整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50a的發熱量(S210,參照圖9的G欄)。當將加熱器電極50a的一部分去除時,因為加熱器電極50a之該部分的剖面積變小的關係,電阻會變大,加熱器電極50a之該部分的發熱量增加。因此,例如,藉由在加熱器電極50a中將S200的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中比較低溫的部分去除,可將該部分的溫度修正為高溫側。S21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調整步驟。
此外,在加熱器電極50a(及覆蓋層112a)的去除之際,係以隔介形成於覆蓋層112a的貫通孔84而露出的基準圖案502的位置為基準,設定在面方向之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位置。由於基準圖案502係與屬於燒成前的加熱器電極50a之加熱器圖案501同樣,形成在燒成前的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所以即便在燒成步驟中發生陶瓷的收縮,加熱器電極50a與基準圖案502的相對的位置關係也不會改變。因此,藉由以基準圖案502的位置作為基準,設定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位置,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此外,面方向之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位置,較佳係如圖9的G欄所示,為加熱器電極50a的寬度方向(圖9的G欄中,為X軸方向)之端部以外的部分(中央部)。亦即,較佳係以形成沿著加熱器電極50a的延伸方向(圖9的G欄中,為Y軸方向)之溝86的方式,進行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如此一來,即便在加熱器電極50a的寬度方向之去除位置產生偏差,也可抑制在加熱器電極50a中被去除之寬度的大小產生偏差,可抑制因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所產生之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之調整效果的參差,可精度佳地調整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此外,亦可以形成排列在加熱器電極50a的寬度方向之複數條溝86的方式,進行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
此外,例如,在加熱器電極50a的某個部位形成有溝86時,再者,若在加熱器電極50a中之與該部位相鄰的其他部位也形成溝86時,與沒有形成此種溝86的情況相比較,形成有一個順沿的溝86所產生之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效果(電阻(發熱量)增加效果)會變高。設定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部位時,較佳為考量此種調整效果的增大作用來進行。
又,在加熱器電極50a(及覆蓋層112a)的去除之際,係依據在S170中所測定之覆蓋層112a的厚度,設定去除深度。原因在於︰即便為相同的去除深度,依據覆蓋層112a的厚度,被去除之加熱器電極50a的深度也可不同。此外,去除深度係如圖9的G欄所示,較佳係以去除加熱器電極50a之厚度方向的全體(亦即,加熱器電極50a下之基板層111a的一部分也去除)之方式設定。如此一來,與僅去除加熱器電極50a中之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態樣相比較,可抑制因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所致之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效果之參差,可精度佳地調整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
此外,加熱器電極50a(及覆蓋層112a)的去除,係藉由例如雷射振盪器LO,朝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配置有覆蓋層112a之側的表面)照射雷射光LB,在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形成溝86來進行。以此方式所形成之溝86的表面的一部分,係藉由加熱器電極50a的表面的一部分(藉由上述去除露出之表面)所構成。又,本實施形態中,溝86的剖面形狀,係如圖9的G欄所示為大致V字形狀,所以如上述,可以說在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之際,更佳為依據覆蓋層112a的厚度來設定去除深度。此外,若使用雷射光LB中脈衝寬度係在飛秒區域(10-15
)到皮秒區域(10-12
)之超短脈衝雷射時,與藉由雷射光LB的照射產生的熱所致之溫度上升速度相比較,由於產生的熱朝基材擴散的速度快,所以加工時的熱影響會變小,可抑制因該熱影響而導致去除部位的周邊部分的形狀變不安定等的不良情況,故較佳。又,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亦可藉由其他方法(例如,利用噴珠(shot blast)、機械加工(machining)裝置進行的研磨)實現。
此外,溝86的形狀的調整,係可藉由在溝86的形成之際,例如調整雷射光LB的照射強度、照射次數,或調整噴珠的粒徑、速度來實現。又,本實施形態中,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為R形狀。此種形狀的溝86,係可藉由例如利用雷射光LB的照射等形成溝86後,對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進行拋光來形成。亦或,此種形狀的溝86,也可藉由例如利用雷射光LB的照射形成溝86時,愈靠近溝86的寬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雷射光LB的照射次數愈少的方式形成。
又,亦可在進行藉由加熱器電極50a的去除所致之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後,再度,與S200的步驟同樣地測定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的溫度分布,確定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結果,判斷是否要執行加熱器電極50a的再度去除,依需要執行加熱器電極50a的再度去除等。如此一來,可實現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的微調整,防止過度調整,縮短調整時間。又,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發熱量)有無調整,係可藉由例如加熱器電極50a的電阻值有無變化、利用IR相機的影像有無變化來確認。
接著,在形成於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之溝86(調整步驟中被去除的部分)、和形成於覆蓋層112a的貫通孔84,填充絕緣材87(S220,參照圖10的H欄)。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絕緣材87,係使用與中間接合部104的材料相同的材料。S22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填充步驟。
接著,將在S110所製作之構成上側構造體11的上側部分101a,藉由中間接合部104接合於構成下側構造體12之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S230,參照圖10的I欄)。更詳細而言,例如在下側部分102a的上面S4,配置例如包含聚矽氧系樹脂的接著劑(糊料狀接著劑或片狀接著劑),在該接著劑上配置上側部分101a,藉由進行使該接著劑硬化的硬化處理,而形成將下側部分102a與上側部分101a接合之中間接合部104。藉由S230的步驟,製作包含下側部分102a和中間接合部104和上側部分101a之板狀構件10。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在S230的步驟中,藉由進行利用對加熱器電極50供電所產生的發熱來使接著劑硬化之硬化處理,而形成中間接合部104。又,亦可在S230的步驟後,進行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研磨等加工。S230的步驟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接合步驟。
接著,以包圍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a及中間接合部104與接合部30的積層體的外周之方式,安裝O型環90(S240,參照圖10的I欄)。主要利用以上的步驟,製造上述構成的靜電夾100。
A-4.本實施形態的效果: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具備︰板狀構件10、基底構件20和接合部30。板狀構件10係具有吸附面S1、和與吸附面S1相反側的下面S2之板狀構件。板狀構件10具有︰包含吸附面S1的上側部分101;包含下面S2並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下側部分102;以及將上側部分101與下側部分102接合的中間接合部104。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配置有藉電阻發熱體所形成的加熱器電極50。基底構件20係具有上面S3,且以上面S3位於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側之方式配置的構件。基底構件20具有冷卻機構。亦即,在基底構件20的內部形成有冷媒流路21。接合部30係配置在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與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之間,將板狀構件10和基底構件20接合。
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係具備︰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藉由加熱器電極50的形成材料形成加熱器圖案501之步驟(形成步驟,S120);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配置由絕緣材料形成的覆蓋層112、即覆蓋加熱器圖案501的覆蓋層112之步驟(配置步驟,S130);藉由將包含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複數個陶瓷生胚片81、82所積層而成的積層體15燒成,製作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與加熱器電極50之步驟(燒成步驟,S140、S150);藉由接合部30,將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與基底構件20接合之步驟(第1接合步驟,S190);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所進行的冷卻(朝冷媒流路21供給冷媒)與對加熱器電極50的供電,一邊測定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中與接合部30對向的表面為相反側的表面(上面S4)的溫度分布之步驟(溫度測定步驟,S200);依據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112所覆蓋之加熱器電極50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112去除,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之步驟(調整步驟,S210);以及藉由中間接合部104,將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與上側部分101接合之步驟(第2接合步驟,S230)。
如此,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係在板狀構件10中的下面S2側的一部分,即配置有加熱器電極50的下側部分102,接合有基底構件20的狀態下,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所進行的冷卻(朝冷媒流路21供給冷媒)、與對加熱器電極50的供電,一邊測定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的溫度分布,依據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112所覆蓋之加熱器電極50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112去除,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然後,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接合上側部分101。亦即,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係可在製作比加熱器電極50靠基底構件20側(下側)的部分後,與實際使用時同樣的狀態(亦即,在朝冷媒流路21供給冷媒與對加熱器電極50供電的狀態)下,進行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的溫度分布的測定,依據該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進行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可在短時間以良好精度進行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提升。此外,本說明書中,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高包含以下兩種意思之至少一者︰吸附面S1全體的溫度分布接近均一、與在各區段Z中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接近均一。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由於係在屬於加熱器電極50的形成材料之加熱器圖案501被覆蓋層112所覆蓋的狀態下進行燒成,所以可抑制燒成時之加熱器圖案501的變質(例如,揮發、昇華),可抑制因加熱器圖案501的變質而在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值產生參差,使得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之情況。
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係進一步在調整步驟(S210)中具備於被去除的部分填充絕緣材87之步驟(填充步驟,S220)。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可一邊防止加熱器電極50間的短路,一邊抑制氣體朝板狀構件10的內部侵入。
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係在配置步驟(S130)中配置的覆蓋層112,形成於貫通於厚度方向的貫通孔84,該製造方法進一步具備在燒成步驟(S150)後,於貫通孔84的位置測定覆蓋層112的厚度之步驟(厚度測定步驟,S170)。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可依據覆蓋層112的厚度,適當地設定調整步驟中之覆蓋層112及加熱器電極50的去除深度,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地提升。
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進一步具備修正下側部分102的翹曲之步驟(翹曲修正步驟,S160)。翹曲修正步驟係具備:在燒成步驟(S150)後,一邊對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施加荷重一邊加熱以修正翹曲之步驟(第1翹曲修正步驟);以及在第1翹曲修正步驟後,研磨覆蓋層112以修正下側部分102的翹曲之步驟(第2翹曲修正步驟)。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可將藉由第1翹曲修正步驟修正不完的下側部分102的翹曲,藉由研磨覆蓋層112的第2翹曲修正步驟來修正,可有效地降低下側部分102的翹曲,進而降低板狀構件10的翹曲。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在進行下側部分102的翹曲修正之際,加熱器電極50係被覆蓋層112覆蓋,所以可抑制加熱器電極50與翹曲修正用治具反應而變質,因該變質而在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值產生參差,使得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之情況。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於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形成加熱器圖案501的形成步驟(S120),係包含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以既定的材料形成基準圖案502,在配置步驟(S130)中所配置的覆蓋層112,於與基準圖案502重疊的位置,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的貫通孔84,在調整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之調整步驟(S210)中,以透過形成於覆蓋層112的貫通孔84露出之基準圖案502的位置為基準,設定加熱器電極50中的去除位置。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藉由以基準圖案502的位置為基準來設定去除位置,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50的去除,且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果地提升。
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係進一步具備在燒成積層體15之燒成步驟(S150)後,在用以使基準圖案502露出之貫通孔84的位置測定覆蓋層112的厚度之厚度步驟(測定步驟,S170)。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利用為了使基準圖案502露出而形成於覆蓋層112的貫通孔84,可測定覆蓋層112的厚度,故可減少形成於覆蓋層112的孔數,可抑制因孔的存在而導致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中間接合部104與接合部30相比較,熱阻較低。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可抑制因中間接合部104的存在而導致板狀構件10之發熱及/或冷卻的響應性降低之情況,可抑制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藉由中間接合部104接合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與上側部分101之第2接合步驟(S230),係利用對加熱器電極50供電所產生的發熱來形成中間接合部104之步驟。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與形成中間接合部104時將裝置全體加熱的方法相比較,可抑制因加熱而對其他構件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因接合部30的局部剝離而導致發生熱散逸性的參差),可抑制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降低。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調整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之調整步驟(S210),係藉由對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中之配設有覆蓋層112之側的表面照射雷射光LB,而去除加熱器電極50之步驟。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可使調整步驟中之加熱器電極50的去除精度提升,可精度佳地進行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調整,其結果,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地提升。
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具備︰板狀構件10、基底構件20和接合部30。板狀構件10係具有與Z軸方向大致正交的吸附面S1、和與吸附面S1相反側的下面S2之板狀構件。板狀構件10具有︰包含吸附面S1的上側部分101;包含下面S2且包含由陶瓷所形成的部分之下側部分102;以及接合上側部分101與下側部分102之中間接合部104。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配置有藉電阻發熱體形成的加熱器電極50。基底構件20係具有上面S3,且以上面S3位於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側之方式配置之構件。基底構件20具有冷卻機構。亦即,在基底構件20的內部形成有冷媒流路21。接合部30係配置於板狀構件10的下面S2與基底構件20的上面S3之間,將板狀構件10與基底構件20接合。又,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的表面中,於與中間接合部104對向的表面之上面S4,形成有溝86。溝86的表面的一部分係藉加熱器電極50的表面的一部分構成。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供電至加熱器電極50,且,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進行冷卻(朝冷媒流路21供給冷媒),當加熱器電極50的溫度與冷卻的溫度(冷媒的溫度)之差為50℃以上時,在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之溫度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為3.5℃以下。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形成有溝86,溝86的表面的一部分係藉由加熱器電極50的表面的一部分構成,在供電至加熱器電極50,且進行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所致之冷卻的狀態下之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各位置的溫度差變得極小。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有效地提升。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係R形狀。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與該緣部88不是R形狀而帶有稜角的形狀之構成相比較,於靜電夾100的製造時等在該緣部88附近施力之情況下,可以滑移的方式將該力釋放,並可加大接受衝擊之剖面的面積,可抑制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附近產生缺口。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的形狀係為,溝86的最深部85的深度D1比最大值L2還深的形狀,該最大值L2係從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中之溝86以外的部分至加熱器電極50的表面的各位置之沿著Z軸方向之距離(亦即,到加熱器電極50的下面57為止之距離)。亦即,溝86係為貫通加熱器電極50之形狀。當溝86為貫通加熱器電極50之形狀時,如圖11所示,即便以溝86的最深部85為起點發生龜裂CR時,也可避免該龜裂CR到達加熱器電極50內部而使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改變之情況。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可避免在下側部分102的內部產生的龜裂CR到達加熱器電極50內部為止而使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改變之情況,其結果,可避免加熱器電極50的發熱量變化,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更有效地提升。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係為位於愈深處(亦即,愈下方的位置),寬度(與Z軸正交之方向的寬度)變愈窄之形狀。在此,如圖12顯示的比較例所示,利用溝86X所致之加熱器電極50的去除體積係作成與本實施形態相同,當溝86X為具有一定寬度的形狀(剖面為矩形的形狀)時,構成加熱器電極50中之溝86X的表面之表面附近,不存在加熱器電極50的部分變大,且,構成加熱器電極50中之溝86X的表面之表面的位置,電阻(發熱量)會急遽變化,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偏差變大。對此,如圖11所示,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溝86為寬度在愈深的位置變愈窄之形狀,所以在構成加熱器電極50中之溝86的表面的表面附近,不存在加熱器電極50的部分變小,且可抑制構成加熱器電極50中之溝86的表面之表面的位置處電阻(發熱量)急遽變化,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發熱量)的偏差變小。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可使板狀構件10的吸附面S1的溫度分布的控制性更有效地提升。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溝86係構成溝86的表面的線只具有1個的彎折點(相當於最深部85的點)之形狀。上述彎折點由於容易發生應力集中,所以是容易成為龜裂CR的起點之點。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由於上述彎折點只有一個,故與具有複數個彎折點之構成相比較,可抑制在溝86的表面的各位置之應力集中,其結果,可抑制以溝86的表面為起點之龜裂CR的發生。
B.變形例:
本說明書所揭示的技術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變形成各種形態,例如,也可進行如次之變形。
上述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構成充其量只是一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加熱器電極50的個數、各加熱器電極50的形狀、板狀構件10中之各加熱器電極50的配置,充其量只是一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上述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雖具備三個加熱器電極50,惟靜電夾100所具備的加熱器電極50的個數可為兩個以下,也可為四個以上。同樣地,上述實施形態之區段Z的個數、各區段Z的形狀、板狀構件10中之各區段Z的配置僅僅為一例,可進行各種變形。又,亦可不在板狀構件10設定區段Z。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驅動器電極60的個數、各驅動器電極60的形狀、或板狀構件10中之各驅動器電極60的配置,僅僅為一例,可進行各種變形。又,上述實施形態中,靜電夾100亦可不具備驅動器電極60。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各通路可藉單數通路構成,亦可藉複數個通路群構成。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各通路亦可僅由通路部分形成的單層構成,亦可為複數層構成(例如,積層有通路部分、墊部分和通路部分之構成)。又,上述實施形態中,鍔部109係形成於板狀構件10的上側部分101,惟亦可設成鍔部109係形成於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設成靜電夾100不具有O型環90。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設成板狀構件10不具有鍔部109。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採用在板狀構件10的內部設有一個夾電極40的單極方式,惟亦可採用在板狀構件10的內部設有一對夾電極40的雙極方式。又,上述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中形成各構件的材料,僅僅為例示,各構件係可藉由其他材料形成。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基底構件20係具有形成於基底構件20的內部之冷媒流路21作為冷卻機構,惟基底構件20亦可具有其他的冷卻機構(例如,配置於基底構件20的下面之冷卻裝置)。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溝86的形狀僅僅為一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溝86的深度雖為將加熱器電極50貫通於厚度方向之深度,惟溝86的深度亦可比其還淺。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溝86在平行於Z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剖面(例如,如圖5顯示的剖面所示,與加熱器電極50的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中,係寬度在愈深的位置變愈窄之形狀,惟溝86亦可為具有一定寬度之形狀,亦可為具有寬度在愈深的位置變愈廣的部分之形狀。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溝86在該剖面中係為構成溝86的表面的線具有1個彎折點之形狀,惟溝86亦可為該線具有0個或2個以上的彎折點之形狀。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於該剖面中,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係為R形狀,惟溝86的開口的緣部88亦可不是R形狀。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所形成之溝86的內部,配置有絕緣材87,但亦可不在溝86的內部配置絕緣材87。例如,溝86的內部亦可為空間(含真空)。又,在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的上面S4形成有複數個溝86之情況,不需要所有的溝86都具有上述特徵,只要至少一個溝86具備該特徵即可。
又,如圖13顯示的變形例所示,亦可設成中間接合部104的一部分進入溝86內。根據此種變形例,由於在中間接合部104中,進入溝86的部分發揮作為錨定(anchor)之功能,所以可使利用中間接合部104所致之板狀構件10的上側部分101與下側部分102的接合強度提升。此外,在圖13所示的變形例中,溝86係被中間接合部104完全埋住,但亦可為只有溝86的一部分(例如,溝86的上側部分)被中間接合部104埋住,溝86的剩餘的一部分(例如,溝86的下側部分)沒有被中間接合部104埋住。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僅僅為一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亦可省略上述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至少一個步驟(例如,翹曲修正步驟(S160)、厚度測定步驟(S170)、填充步驟(S220)等)。又,在進行翹曲修正步驟(S160)的情況,亦可省略第1翹曲修正步驟與第2翹曲修正步驟之一者。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覆蓋層112係以覆蓋形成有加熱器圖案501之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全體之方式配置,惟覆蓋層112只要配置成至少覆蓋加熱器圖案501即可,未必一定要覆蓋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全體。又,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將片狀覆蓋層112壓接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但亦可作成藉由利用例如網版印刷將屬於覆蓋層112的材料之漿料塗布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來配置覆蓋層112。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覆蓋層112係藉陶瓷形成,惟亦可作成覆蓋層112係藉其他的絕緣材料形成。此外,覆蓋層112的形成材料,除了絕緣性外,較佳為具有熱膨脹係數與板狀構件10的形成材料接近、耐熱性高、可研磨加工等的特性。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作成在覆蓋層112形成貫通孔84,惟例如在可透過覆蓋層112辨識基準圖案502之情況等,不一定要在覆蓋層112設置貫通孔84。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在與基準圖案502重疊的位置形成貫通孔84,惟亦可在沒有與基準圖案502重疊的位置,形成用以測定覆蓋層112的厚度之貫通孔。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作成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上形成基準圖案502,惟基準圖案502的形成方法並不限於此。圖14係顯示變形例中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圖14所示之變形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取代在上述實施形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之圖7的B欄及C欄中顯示其概要之步驟,而執行圖14的B欄及C欄中顯示其概要的步驟。亦即,圖14所示之變形例的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沒有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上面S8上形成基準圖案502。取而代之,如圖14的B欄所示,在覆蓋層112a形成基準圖案503。形成於覆蓋層112a的基準圖案503,只要可從覆蓋層112a的上面側辨識,則可採用任意的形態,例如,可將形成於覆蓋層112a的通路作成基準圖案503。如圖14的C欄所示,藉由將此種覆蓋層112a配置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上,能夠製作加熱器圖案501被覆蓋層112a覆蓋,且,基準圖案503可從覆蓋層112a的上面側辨識之構造體。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填充於溝86或貫通孔84的絕緣材87,係使用與中間接合部104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但不限於此,可使用任意的絕緣材料(例如,無機接著劑、玻璃、樹脂接著劑等)。又,不一定要在溝86或貫通孔84填充絕緣材87。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作成在特定陶瓷生胚片81形成有加熱器圖案501後,製作由包含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複數個陶瓷生胚片81、82積層而成之積層體15,但亦可作成在形成加熱器圖案501前且製作積層體15後,在構成積層體15的上面之特定陶瓷生胚片81的表面形成加熱器圖案501。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中,亦可設成將S190(圖6)的步驟完成的時點之構造物,例如製作或購入來準備,然後,執行S200及S210的步驟(或,S200~S220的步驟)。亦即,本說明書所揭示的技術係可實現作為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的形態,該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係在具備︰包含下面S2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下側部分102、和配置於下側部分102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的加熱器電極50、和具有冷卻機構的基底構件20、和配置於下側部分102的下面S2與基底構件20之間且將下側部分102與基底構件20接合之接合部30,並且在下側部分102的上方保持對象物(例如,晶圓W)之保持裝置(例如,靜電夾100)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中,具備準備步驟、溫度測定步驟和調整步驟,該準備步驟準備調整前構造體(例如,圖9的F欄所示的構造體),其具備下側部分102、和被屬於下側部分102的一部分之覆蓋層112覆蓋的加熱器電極50、和基底構件20、和將下側部分102與基底構件20接合的接合部30;該溫度測定步驟係一邊進行利用基底構件20的冷卻機構所進行的冷卻、與對加熱器電極50的供電,一邊測定下側部分102中之與下面S2為相反側的表面(亦即,上面S4)的溫度分布;該調整步驟係依據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覆蓋層112覆蓋之加熱器電極50的一部分按各覆蓋層112去除,藉此調整加熱器電極50的電阻。此外,在此形態中,板狀構件10的下側部分102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特定構件,下側部分102的下面S2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特定表面。
又,本發明不限於具備板狀構件10和基底構件20,且利用靜電吸引力保持晶圓W的靜電夾100,也可同樣適用於具備板狀構件、基底構件、將板狀構件與基底構件接合的接合部、和配置於板狀構件的內部之加熱器電極,且將對象物保持於板狀構件的表面上之其他保持裝置。
10:板狀構件
11:上側構造體
12:下側構造體
13:凹部
15:積層體
20:基底構件
21:冷媒流路
22:貫通孔
30:接合部
32:貫通孔
40:夾電極
41:輸入銷
42:連接器
43:配線部
44:絕緣構件
50:加熱器電極
51:加熱器線部
52:加熱器墊部
56:上面
57:下面
58:側面
60:驅動器電極
71:加熱器側通路
72:供電側通路
73:供電電極
74:供電端子
81:特定陶瓷生胚片
82:陶瓷生胚片
84:貫通孔
85:最深部
86:溝
87:絕緣材
88:緣部
90:O型環
100:靜電夾
101:上側部分
102:下側部分
104:中間接合部
108:本體部
109:鍔部
110:端子用孔
111:基板層
112:覆蓋層
120:孔
501:加熱器圖案
502:基準圖案
600:驅動器電極對
LB:雷射光
LO:雷射振盪器
S1:吸附面
S2:下面
S3:上面
S4:上面
S7:下面
S8:上面
VL:假想分割線
W:晶圓
Z:區段
圖1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外觀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XZ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3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XY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4係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XY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5係詳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加熱器電極50之周邊的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
圖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
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
圖11係詳細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加熱器電極50之周邊的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12係詳細顯示比較例之加熱器電極50之周邊的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13係詳細顯示變形例之加熱器電極50之周邊的剖面構成之說明圖。
圖14係顯示變形例之靜電夾100的製造方法的概要之說明圖。
12:下側構造體
20:基底構件
21:冷媒流路
30:接合部
50a:加熱器電極
73:供電電極
74:供電端子
84:貫通孔
86:溝
102a:下側部分
110:端子用孔
111a:基板層
112a:覆蓋層
502:基準圖案
LB:雷射光
LO:雷射振盪器
S2:下面
S3:上面
S4:上面
Claims (16)
- 一種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該保持裝置具備板狀構件、加熱器電極、基底構件和第2接合部,且將對象物保持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1表面上, 該板狀構件係具有第1表面和與前述第1表面相反側的第2表面,且具有包含前述第1表面的第1部分、包含前述第2表面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第2部分、以及將前述第1部分與前述第2部分接合之第1接合部; 該加熱器電極係配置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 該基底構件具有第3表面,且以前述第3表面位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側之方式配置,且具有冷卻機構; 該第2接合部係配置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與前述基底構件的前述第3表面之間,以將前述板狀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 該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的特徵為具備︰ 形成步驟,在第1陶瓷生胚片上,藉由屬於前述加熱器電極的形成材料之加熱器用材料,形成加熱器圖案; 配置步驟,在前述第1陶瓷生胚片上,配置藉絕緣材料形成的覆蓋層,即配置覆蓋前述加熱器圖案的前述覆蓋層; 燒成步驟,藉由將積層有包含前述第1陶瓷生胚片的複數個陶瓷生胚片之積層體燒成,來製作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和前述加熱器電極; 第1接合步驟,藉由前述第2接合部,將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 溫度測定步驟,一邊進行利用前述冷卻機構的冷卻、和對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一邊測定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中之與前述第2接合部對向的表面為相反側之表面的溫度分布; 調整步驟,依據前述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前述覆蓋層覆蓋之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前述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前述加熱器電極的電阻;以及 第2接合步驟,藉由前述第1接合部,將前述板狀構件之前述第2部分與前述第1部分接合。
- 如請求項1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填充步驟,係將絕緣材填充至前述調整步驟中被去除的部分。
- 如請求項1或2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前述配置步驟中所配置的前述覆蓋層,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之第1孔, 前述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進一步具備在前述燒成步驟後,於前述第1孔的位置測定前述覆蓋層的厚度之厚度測定步驟。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具備第1翹曲修正步驟與第2翹曲修正步驟的至少一者,該第1翹曲修正步驟係在前述燒成步驟後,一邊對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施加荷重,一邊加熱以修正翹曲;該第2翹曲修正步驟係在前述燒成步驟後,研磨前述覆蓋層以修正前述第2部分的翹曲。
- 如請求項4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係具備前述第1翹曲修正步驟、與在前述第1翹曲修正步驟後所執行之前述第2翹曲修正步驟兩者。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形成步驟係包含在前述第1陶瓷生胚片上以既定的材料形成基準圖案, 在前述配置步驟中所配置的前述覆蓋層,於與前述基準圖案重疊的位置,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的第2孔, 在前述調整步驟中,以透過形成於前述覆蓋層之前述第2孔而露出的前述基準圖案的位置為基準,設定前述加熱器電極中的去除位置。
- 如請求項6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具備在前述燒成步驟後,於前述第2孔的位置測定前述覆蓋層的厚度之厚度測定步驟。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第1接合部的熱阻比前述第2接合部的熱阻低。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第2接合步驟,係利用藉由進行對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供電所產生的發熱,形成前述第1接合部之步驟。
- 一種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該保持裝置用構造體具備特定構件、加熱器電極、基底構件和接合部,且將對象物保持於前述特定構件的上方, 該特定構件包含特定表面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 該加熱器電極配置於前述特定構件,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 該基底構件具有冷卻機構, 該接合部係配置於前述特定構件的前述特定表面與前述基底構件之間,以將前述特定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 該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的特徵為具備︰ 準備調整前構造體之準備步驟,該調整前構造體具備前述特定構件、被屬於前述特定構件的一部分之覆蓋層所覆蓋的前述加熱器電極、前述基底構件、以及將前述特定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之前述接合部; 溫度測定步驟,一邊進行利用前述冷卻機構的冷卻、和對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供電,一邊測定前述特定構件中之與前述特定表面為相反側的表面的溫度分布;以及 調整步驟,依據前述溫度分布的測定結果,將被前述覆蓋層覆蓋之前述加熱器電極的一部分按各前述覆蓋層去除,藉此調整前述加熱器電極的電阻。
- 一種保持裝置,其具備︰ 板狀構件,具有與第1方向大致正交的第1表面、和與前述第1表面相反側的第2表面,且具有包含前述第1表面的第1部分、包含前述第2表面且包含藉陶瓷形成的部分之第2部分、以及將前述第1部分與前述第2部分接合之第1接合部; 加熱器電極,配置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且藉電阻發熱體形成; 基底構件,具有第3表面,且以前述第3表面位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側的方式配置,具有冷卻機構;以及 第2接合部,配置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表面與前述基底構件的前述第3表面之間,以將前述板狀構件與前述基底構件接合; 且將對象物保持於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1表面上, 該保持裝置的特徵為︰ 在前述板狀構件的前述第2部分的表面中,於第4表面形成有溝,前述溝之表面的一部分藉由前述加熱器電極的表面的一部分構成,該第4表面係與前述第1接合部對向的表面, 供電至前述加熱器電極,且,進行利用前述冷卻機構之冷卻,當前述加熱器電極的溫度與前述冷卻的溫度之差為50℃以上時,前述第1表面的溫度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為3.5℃以下。
- 如請求項11之保持裝置,其中, 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的剖面中,前述溝的開口的緣部為R形狀。
- 如請求項11或12之保持裝置,其中, 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剖面中,前述溝的形狀為其最深部的深度係比從前述第4表面中之前述溝以外的部分到前述加熱器電極的表面的各位置為止之沿前述第1方向的距離的最大值還深。
-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其中, 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剖面中,前述溝係為位於愈深處,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寬度就愈窄之形狀。
-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其中, 在與前述第1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個剖面中,前述溝係為構成前述溝的表面的線具有1個以下的彎折點之形狀。
-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之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第1接合部的一部分進入前述溝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77505 | 2019-04-16 | ||
JP2019-077505 | 2019-04-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7609A true TW202107609A (zh) | 2021-02-16 |
TWI762904B TWI762904B (zh) | 2022-05-01 |
Family
ID=72837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2308A TWI762904B (zh) | 2019-04-16 | 2020-04-13 | 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及保持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20781B2 (zh) |
JP (1) | JP6867556B2 (zh) |
KR (1) | KR102495415B1 (zh) |
CN (1) | CN112534705A (zh) |
TW (1) | TWI762904B (zh) |
WO (1) | WO20202133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31597B2 (en) * | 2017-02-01 | 2023-04-18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Holding apparatus |
KR20200105717A (ko) * | 2018-02-16 | 2020-09-08 | 니뽄 도쿠슈 도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유지 장치 |
US11234297B2 (en) * | 2018-02-26 | 2022-01-25 | Charmgraphene Co., Ltd. | Plate heater |
JP7498139B2 (ja) | 2021-04-01 | 2024-06-11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JP2023103728A (ja) | 2022-01-14 | 2023-07-27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JP2023138085A (ja) * | 2022-03-18 | 2023-09-29 |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 静電チャック部材、および静電チャック装置 |
JP7561164B2 (ja) | 2022-08-01 | 2024-10-03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JP7471566B2 (ja) | 2022-09-28 | 2024-04-22 | Toto株式会社 | 静電チャッ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35101A (en) * | 1997-02-12 | 2000-03-07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High temperature multi-layered alloy heate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s |
US6835916B2 (en) * | 1999-08-09 | 2004-12-28 | Ibiden, Co., Ltd | Ceramic heater |
EP1345472A1 (en) * | 2000-11-24 | 2003-09-17 | Ibiden Co., Ltd. | Ceramic heat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ceramic heater |
JP4562460B2 (ja) | 2004-08-27 | 2010-10-1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ヒータとそれを用いたウェハ加熱装置 |
JP2005071916A (ja) | 2003-08-27 | 2005-03-17 | Kyocera Corp |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
JP2006054125A (ja) | 2004-08-12 | 2006-02-23 | Kyocera Corp | ヒ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ウェハ加熱装置 |
JP2006228633A (ja) * | 2005-02-18 | 2006-08-31 | Ngk Insulators Ltd | 基板加熱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加熱装置 |
WO2006090730A1 (ja) * | 2005-02-23 | 2006-08-31 | Kyocera Corporation | 接合体とウェハ保持部材及びその取付構造並びにウェハの処理方法 |
TW200735254A (en) * | 2006-03-03 | 2007-09-16 | Ngk Insulators Ltd | Electrostatic chuck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
US8486726B2 (en) * | 2009-12-02 | 2013-07-16 | Veeco Instruments Inc. | Method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 substrate carrier |
CN203697242U (zh) * | 2014-03-08 | 2014-07-09 | 浙江运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夹持泥坯模具的固定架 |
JP6463936B2 (ja) * | 2014-10-01 | 2019-02-06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5987966B2 (ja) * | 2014-12-10 | 2016-09-07 | Toto株式会社 | 静電チャックおよびウェーハ処理装置 |
WO2016143063A1 (ja) | 2015-03-10 | 2016-09-15 | トーカロ株式会社 | 面状発熱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半導体製造装置 |
JP5891332B2 (ja) * | 2015-09-02 | 2016-03-22 |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静電チャック |
JP6850138B2 (ja) * | 2017-01-24 | 2021-03-31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JP6850137B2 (ja) * | 2017-01-24 | 2021-03-31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JP7050455B2 (ja) * | 2017-03-15 | 2022-04-08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静電チャックの製造方法 |
JP6979279B2 (ja) * | 2017-04-10 | 2021-12-08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JP7030420B2 (ja) * | 2017-04-10 | 2022-03-07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 |
CN108081487A (zh) * | 2017-12-08 | 2018-05-29 | 河南科睿机械工程研究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碳硅棒切割用固定装置 |
JP7064895B2 (ja) * | 2018-02-05 | 2022-05-11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
JP2021197457A (ja) * | 2020-06-15 | 2021-12-27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載置台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7368343B2 (ja) * | 2020-12-11 | 2023-10-24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部材及びその製法 |
WO2024079880A1 (ja) * | 2022-10-14 | 2024-04-18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ウエハ載置台 |
-
2020
- 2020-03-27 KR KR1020207035761A patent/KR10249541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3-27 US US17/257,406 patent/US1212078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27 JP JP2020540838A patent/JP686755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3-27 CN CN202080004425.3A patent/CN11253470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3-27 WO PCT/JP2020/013967 patent/WO20202133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4-13 TW TW109112308A patent/TWI76290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62904B (zh) | 2022-05-01 |
JP6867556B2 (ja) | 2021-04-28 |
JPWO2020213368A1 (ja) | 2021-05-06 |
KR20210008522A (ko) | 2021-01-22 |
KR102495415B1 (ko) | 2023-02-06 |
US20210274599A1 (en) | 2021-09-02 |
CN112534705A (zh) | 2021-03-19 |
US12120781B2 (en) | 2024-10-15 |
WO2020213368A1 (ja) | 2020-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2107609A (zh) | 保持裝置的製造方法、保持裝置用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及保持裝置 | |
KR101929278B1 (ko) | 정전 척 | |
US11631597B2 (en) | Holding apparatus | |
KR20160041758A (ko) | 정전척 | |
TWI700959B (zh) | 加熱裝置 | |
TW201826876A (zh) | 加熱裝置 | |
JP2015035448A (ja) | 静電チャック | |
JP2016100473A (ja) | 静電チャック | |
JP6317183B2 (ja) |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部品 | |
JP2018006768A (ja) | 静電チャック | |
US12027406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lding device and holding device | |
JP2018157186A (ja) | セラミックスヒータ及び静電チャック並びにセラミックスヒータの製造方法 | |
JP7071130B2 (ja) | 保持装置 | |
JP7164959B2 (ja) | 保持装置、および、保持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20017686A (ja) | 保持装置 | |
JP7365805B2 (ja) | 保持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保持装置 | |
JP7379166B2 (ja) | 保持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6695204B2 (ja) | 保持装置 | |
JP7455536B2 (ja) | 保持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7280707B2 (ja) | 保持装置および保持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7278049B2 (ja) | 保持装置 | |
JP7386624B2 (ja) | 保持装置および保持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7182910B2 (ja) | 保持装置 | |
JP2019140164A (ja) | 保持装置 | |
JP2024119739A (ja) | 静電チャ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