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0738A - 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0738A
TW202100738A TW109109136A TW109109136A TW202100738A TW 202100738 A TW202100738 A TW 202100738A TW 109109136 A TW109109136 A TW 109109136A TW 109109136 A TW109109136 A TW 109109136A TW 202100738 A TW202100738 A TW 2021007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layer
cultur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岡忠
中西孝文
森俊彰
田中利明
松村嘉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四國計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四國計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四國計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7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58Reaction vessel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14Rotation or movement of the cells support, e.g. rotated hollow fi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16Vibrating; Shaking; Til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18External loop; Means for reintroduction of fermented biomass or liquid perco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7/00Means for sterilizing, maintaining sterile conditions or avoiding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 C12M37/02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4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volume or liquid leve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於於,提供一種培養系統及培養裝置,其藉由於同一空間內進行一系列之多層培養容器之操作及培養,可減輕作業者的負擔,並且可有效防止因溫度變化而對培養所產生的影響。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培養系統,其具備有:箱體11,其於內部空間S收納內置有複數個托盤121的多層培養容器12;及操作部14,其於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內部空間S之狀態下進行操作;多層培養容器12係與供液管13連通,且可經由供液管13將流體材料自箱體11外部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或者可經由供液管13將流體自多層液體培養容器12內排出至箱體11外部。

Description

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培養系統、培養方法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可使用內置有複數個托盤的多層培養容器培養細胞,且亦可在與細胞培養相同之空間內操作多層培養容器。
習知一種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技術為了小型化且高效地培養大量之細胞,使用堆疊有複數個托盤的多層培養容器進行細胞培養。此外,已知一種裝置(參照專利文獻2),於以上述方式使用多層培養容器進行細胞培養之情況下,為了減輕作業者的負擔,該裝置於將培養液等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或自多層培養容器中回收時進行保持多層培養容器且使其旋轉的處理操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10398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50547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使用多層培養容器進行細胞培養之情況下,為實施以下一系列之作業:操作多層培養容器而將培養液充填於多層培養容器,然後將多層培養容器放入至培養器以進行細胞培養,且於細胞培養之後操作多層培養容器而自多層培養容器排出培養液,並且,為了剝離細胞而操作多層培養容器將胰蛋白酶(Trypsin)等之剝離液充填於多層培養容器,且進行搖動多層培養容器的操作以進行細胞剝離,於細胞剝離之後,操作多層培養容器而自多層培養容器中回收含有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 然而,此種作業會加重作業者之負擔,因此,如上述專利文獻2所述,已知一種進行多層培養容器之處理操作的裝置,但為了實施處理操作則需要一定寬敞之空間,且考慮到成本,通常在培養器之外部進行處理操作。然而,當將培養液、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充填於多層培養容器內及將其排出時、或以顯微鏡觀察多層培養容器內之細胞時、或自多層培養容器回收含有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時,若將多層培養容器取出至培養器之外時,可能會因溫度降低而影響至細胞培養、或因切換連接於多層培養裝置的供液管之作業等而引起污染,因此,期望開發一種於將多層培養容器放入至培養器中的狀態下,可直接於同一空間內進行一系列之多層培養容器之操作及細胞培養的裝置。
爰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藉由於同一空間內進行一系列之多層培養容器之操作、細胞觀察及細胞培養,可減輕作業者的負擔,並且可防止因溫度變化所引起的不良影響,而且亦可有效地防止污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培養系統,其具備有:箱體,其於內部空間收納內置有複數個托盤的多層培養容器;及操作部,其於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收納於上述內部空間之狀態下實施操作;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係與供液管連通,且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自上述多層液體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上述操作部具有旋轉部,該旋轉部係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供液管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內部與外部之間設置空氣過濾器,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空氣過濾器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上述箱體係具有上述供液管貫通箱體的插通部,且經由上述插通部及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將流體自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上述供液管係可切換地連接至存在於箱體外部的複數個容器或裝置。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分別與上述複數個容器連通的複數個個別供液管,與連通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的共通供液管連通,且於上述個別供液管上、或上述個別供液管與上述共通供液管之匯流地點設置閥,藉由控制該閥,可控制上述個別供液管與上述共通供液管之連通狀態。 於上述培養系統中,可構成為:更進一步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下側設置觀察裝置,該觀察裝置拍攝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內部。
本發明之培養裝置,其具備有:箱體,其於內部空間收納內置有複數個托盤的多層培養容器;及操作部,其於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收納於上述內部空間之狀態下實施操作;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係與供液管連通,且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自上述多層液體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於上述培養裝置中,可構成為:上述操作部具有旋轉部,該旋轉部係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 於上述培養裝置中,可構成為: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供液管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本發明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係具有操作內置有複數個托盤之多層培養容器的操作部,且被收納於箱體內的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於上述箱體內與供液管連通,上述操作部可於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收納於上述箱體內的狀態下操作上述多層培養容器,藉由上述操作部操作上述多層培養容器,藉此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自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中,可構成為:上述操作部具有旋轉部,該旋轉部係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 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中,可構成為:上述旋轉部具有第一旋轉軸及第二旋轉軸作為用以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的旋轉軸,且以上述第一旋轉軸及上述第二旋轉軸成為通過上述多層培養容器的旋轉軸之方式構成上述旋轉部。 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中,可構成為: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供液管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中,可構成為:更進一步具備有液位感測器,當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時,該液位感測器檢測在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中的上述流體材料之液位。 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中,可構成為:上述液位感測器具有第一液位感測器或第二液位感測器,該第一液位感測器檢測是否已經到達至第一水位,該第一水位係顯示在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中被導入有既定量之上述流體材料的水位,該第二液位感測器檢測上述流體材料是否已經到達至第二水位,該第二水位係低於上述第一水位的水位,顯示上述流體材料之容量接近至既定量。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由於可在同一空間內進行一系列之多層培養容器之操作及細胞培養,因此可減輕作業者之負擔,防止因溫度變化所產生之不良影響,而且可有效地防止污染。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圖1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之構成的方塊圖,圖2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裝置10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其具有:培養裝置10,其收納多層培養容器12;供液泵20、70,其輸送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流量計30,其測量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之流量;容器40、50、80,其用以供給或回收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及離心分離裝置60。
此外,於培養系統1中,如圖1所示,各構成經由供液管3a〜3g連通,並且可藉由閥2a〜2d切換輸送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流路(供液管3a〜3g)。再者,閥2a〜2d之切換,可作業者以手動操作,也可藉由機械自動地進行切換。
如圖1及圖2所示,培養裝置10具有箱體11、多層培養容器12、供液管13、操作部14、插通部15、溫度調整部16、氣體濃度調整部171、pH調整部172、控制部18及輸入部19。如圖2所示,培養裝置10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箱體11之內部空間S內。箱體11可開閉,但進行細胞培養時則於密閉狀態下被使用。箱體11之內部空間S的大小,並無特別限制,如後述,以藉由操作部14可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或搖動之方式,配合多層培養容器12之大小適宜地被設計。
在此,對第一實施形態之多層培養容器12進行說明。圖3(A)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多層培養容器12之立體圖,且為自圖2所示之左側朝向右側觀察多層培養容器12之示意圖。此外,圖3(B)為沿圖3(A)之線IIIB-IIIB的多層培養容器12之示意剖視圖,圖3(C)為沿圖3(A)之線IIIC-IIIC的多層培養容器12之示意剖視圖。再者,於圖3(A)中,為了方便說明,省略托盤121之壁部1211之記載。為了高效率地培養細胞,如圖3(A)〜3(C)所示,多層培養容器12成為堆疊有複數個托盤121的構成。此外,如圖3(A)所示,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各托盤121之4個邊角中的2個邊角上分別開設有孔。藉此,如圖3(A)所示,多層培養容器12係使複數個托盤121分別在空間上連通,並且經由連接部122而與供液管13在空間上連通,及經由連接部123而與空氣過濾器133在空間上連通。並且,於供液管13中之靠近多層培養容器12之連接部122的部分設置有夾具131,藉由開啟夾具131,可經由供液管13將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或者可將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自多層培養容器12內排出。此外,多層培養容器12經由連接部123而與空氣過濾器133連通。空氣過濾器133係允許空氣通過但阻止細菌混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的過濾器,且被配置在多層培養容器12之內部與外部之間。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空氣過濾器133與連接部123之間亦存在有夾具132,且藉由控制夾具132之開閉,可將空氣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或排出。
於使用多層培養容器12進行細胞培養之情況下,例如,以多層培養容器12自圖3(C)所示之狀態變成圖4(A)所示之狀態之方式,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約90°。然後,開啟夾具131及夾具132,於可將多層培養容器12內之空氣自空氣過濾器133朝外部排出的狀態下,經由供液管13將懸浮有細胞的培養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然後,關閉夾具132,使多層培養容器12順時針旋轉約180°之後,如圖4(B)所示,將多層培養容器12返回至直立,然後將培養液分配至多層培養容器12之各托盤121。然後,關閉夾具131,於各托盤121進行細胞培養。於細胞培養時,夾具132亦被保持著關閉之狀態(根據多層培養容器12之種類,亦可於開啟夾具132之情況下進行培養)。再者,圖4為用以說明將流體材料分配至多層培養容器12中之各個托盤121之分配方法的圖。此外,圖4(A)與圖3(C)相同,為沿圖3(A)之線IIIC-IIIC的多層培養容器12之示意剖視圖,而圖4(B)與圖3(B)相同,為沿圖3(A)之線IIIB-IIIB的多層培養容器12之示意剖視圖。
此外,於細胞培養之後,進行將培養液自多層培養容器12排出的培養液排出處理、用於剝離粘附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各托盤121之底面的細胞而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處理、及自多層培養容器12回收包含所有剝離的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回收處理。於其等之流體材料(包含有培養前之培養液、胰蛋白酶液等之剝離液,以下相同)、流體(培養後之培養液、含有所剝離的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處理中,也需要進行旋轉或搖動多層培養容器12等而導入或排出流體材料的作業、及開閉夾具131、132的作業。
於作業者以手工作業操作多層培養容器12之情況下,包含有培養液、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多層培養容器12較重,增加作業者的負擔。此外,由於手工作業,存在有以下之情況:對於作業產生不均等、作業者不必要地接觸至多層培養容器12而損壞多層培養容器以致無法繼續進行細胞培養。此外,由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旋轉及搖動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於培養裝置(例如,市售之專用培養裝置)的外部,進行以下之作業:將供液管安裝於多層培養容器12,且操作多層培養容器12將培養液充填至多層培養容器12,然後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放入至培養裝置,此外,將多層培養容器12自培養裝置取出,更換安裝於多層培養容器12的供液管,操作多層培養容器12。然而,因於培養裝置之外部進行對多層培養容器12的供液管之安裝或更換,因而存在有多層培養容器12之內部的溫度等變化進而產生不利影響之虞。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於本實施形態之培養裝置10中,其被構成為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箱體11之內部空間S內,而不用將多層培養容器12自內部空間S取出,可於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內部空間S之狀態下,經由供液管13將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及經由供液管13自多層培養容器12排出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之培養裝置10中,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箱體11之內部空間S,且於內部空間S內將供液管13安裝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連接部122,以連通供液管13與多層培養容器12。此外,供液管13經由被設於箱體11之壁部的插通部15而與箱體11外部的供液管3a連接。再者,插通部15只要為連接箱體11之內部與外部的構造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設為與供液管13之外周等徑的孔。於此種情況下,藉由使供液管13插通於插通部15,以使供液管13之箱體11外部的部分構成供液管3a。
此外,培養裝置10具有用以操作多層培養容器12的操作部14。操作部14具有可保持多層培養容器12的旋轉部141、及旋轉驅動旋轉部141的驅動部142,如圖2所示,以旋轉軸X1、X2之2軸為中心,進行使旋轉部141旋轉的旋轉動作。如圖2所示,旋轉軸X1係於X軸方向上延伸的旋轉軸,藉此,可使旋轉部141及被保持於旋轉部141的多層培養容器12朝滾動方向R旋轉。此外,旋轉軸X2係於Y軸方向上延伸的旋轉軸,藉此,可使旋轉部141及被保持於旋轉部141的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旋轉。再者,於旋轉動作中,滾動方向R之旋轉,可於小於±180°之範圍內進行,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使旋轉部141於±120°之範圍內朝滾動方向R旋轉。此外,俯仰方向P之旋轉,也可於小於±180°的範圍內進行,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使旋轉部141於±30°的範圍內朝滾動方向R旋轉。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驅動部142具備有:第一驅動部1421(電動馬達及/或氣壓缸),其使旋轉部141在旋轉軸X1旋轉;及第二驅動部1422(電動馬達及/或氣壓缸),其使旋轉部141在旋轉軸X2旋轉,藉此,可使旋轉部141在2軸上旋轉。
此外,操作部14之驅動部142,亦可進行使旋轉部141(多層培養容器12)以旋轉軸X1或旋轉軸X2為中心往返旋轉的搖動動作。例如,驅動部142藉由使旋轉部141(多層培養容器12)以旋轉軸X1為中心,於±120°的範圍內朝滾動方向R往返旋轉,而可進行以旋轉軸X1為中心的搖動動作。此外,驅動部142也可以旋轉軸X2為中心使旋轉部141(多層培養容器12)之上方朝前方(X軸負方向)傾斜之後,以旋轉部141(多層培養容器12)之下方朝前方(X軸負方向)傾斜之方式,於±30°的範圍內使旋轉部141(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往返旋轉,而進行以旋轉軸X2為中心的搖動動作。
此外,操作部14具有開閉部143,該開閉部143係開閉供液管13之夾具131、132。其中,圖5為用以說明開閉部143及夾具131之構造的一例之圖。開閉部143例如可利用氣壓缸、電動缸、螺線管等之驅動部將活塞等之按壓構件朝供液管13側壓出,且利用所壓出的活塞與夾具131之固定部夾入供液管13,構成將供液管13之流路封閉的構造。此外,於此種情況下,利用氣壓缸、電動缸或螺線管等之驅動部,將所壓出的活塞等按壓構件朝與供液管13相反側推回,可構成將供液管13開放且將供液管13之流路開放的構成。再者,開閉部143不限於上述構造,可應用習知之構造。此外,亦可設置複數個進行與夾具131及開閉部143相同之動作的構造而使用於排出口。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多層培養容器12係藉由旋轉部141而旋轉動作,伴隨此,供液管13及夾具131也旋轉,因此,開閉部143亦藉由旋轉部141而被設為可旋轉。此外,用以開閉夾具132的開閉部143,亦可設為與用以開閉夾具131的開閉部143相同的機構。
溫度調整部16調整箱體11之內部空間S內的溫度。本實施形態之培養裝置10於箱體11之外部具有輸入部19,作業者可操作輸入部19,來設定箱體11之內部空間S的溫度。藉由輸入部19所被輸入的設定溫度,經由控制部18被傳送至溫度調整部16。當藉由輸入部19設定溫度時,溫度調整部16以內部空間S內成為設定溫度之方式調整內部空間S內的溫度。
氣體濃度調整部171具有氣體濃度感測器,該氣體濃度感測器測定箱體11之內部空間S內之二氧化碳等的氣體濃度。此外,氣體濃度調整部171係與設於箱體11之外部的氣體供給部連接,藉此根據氣體濃度感測器之測定結果將二氧化碳等之氣體導入至內部空間S內,且將內部空間S內之氣體濃度調整為經由輸入部19被作業者所設定的氣體濃度。藉此,可將適宜濃度之二氧化碳等的氣體供給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此外,亦可取代於箱體11之外部具備有氣體供給部的構成,而採用氣體濃度調整部171具備有氣體供給部(於箱體11內部具備有氣體供給部)的構成。
pH調整部172調整被充填於多層培養容器12的培養液等之Ph值。例如,pH調整部172具備有pH感測器,該pH感測器係測定被充填於多層培養容器12的流體材料之pH,並且與設於箱體11外部的氣體供給部(未圖示)連接,根據pH感測器之測定結果,可將多層培養容器12內調整為經由輸入部19被作業者所設定的pH。
輸入部19係藉由作業者輸入指示,且將被輸入的指示傳送至控制部18。輸入部19可為開關等之按鈕,亦可為兼用作顯示器的觸控面板。
控制部18係根據自輸入部19被輸入的作業者之指示,控制操作部14、溫度調整部16及pH調整部172之動作。此外,控制部18係根據來自輸入部19的作業者之指示,控制閥2a〜2d之開閉動作、開閉部143之動作、供液泵20、70之動作、及離心分離裝置60之動作。
接著,對培養裝置10以外之構成進行說明。供液泵20經由供液管3a而與被收納於培養裝置10內部的供液管13及多層培養容器12連接。此外,供液泵20經由供液管3b〜3e而與容器40、50及離心分離裝置60連接。並且,供液泵20自容器40、50朝多層培養容器12輸送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並且自多層培養容器12朝容器40、50輸送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藉由供液泵20被輸送的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量係藉由流量計30被測量,供液泵20可根據流量計30之測量結果,以自動或手動停止供液。
此外,為了進行細胞培養,將懸浮有細胞的培養液放入至容器40而進行準備。於容器40安裝有供液管3c,且可藉由開閉設於容器40附近的閥2a,連接或斷開容器40與多層培養容器12。例如,於進行細胞培養之情況下,可藉由將閥2a設為開放之狀態,藉由供液泵20將培養液自容器40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此外,於細胞培養之後,可藉由將閥2a設為開放之狀態,藉由供液泵20將培養液自多層培養容器12朝容器40輸送且回收至容器40。
此外,為了回收細胞,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放入至容器50而進行準備。於容器50安裝有供液管3d,且可藉由開閉設於容器50附近的閥2b,連接或斷開容器50與多層培養容器12。例如,於進行細胞回收之情況下,可藉由將閥2b設為開放之狀態,利用供液泵20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自容器50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
離心分離裝置60係對進行細胞剝離處理後之含有培養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進行離心分離,將培養細胞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分離。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離心分離裝置60上安裝有供液管3e,且藉由開閉設於離心分離裝置60附近的閥2c,可連接或斷開離心分離裝置60與多層培養容器12。於細胞剝離處理之後,藉由將閥2c設定為開放之狀態,可藉由供液泵20將含有培養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自多層培養容器12導入至離心分離裝置60。再者,離心分離裝置60,亦可設為藉由控制部18自動控制動作的構成,亦可設為作業者以手動使之動作的構成。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離心分離裝置60經由供液管3f、3g而與供液泵70及容器80連接。以離心分離裝置60進行了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離心分離及洗淨之後,藉由將閥2c設定為關閉狀態且將閥2d設定為開放之狀態,可藉由供液泵70將以離心分離裝置自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中所分離回收的細胞回收至容器80。
接著,對使用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之細胞培養方法進行說明。圖6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細胞培養方法的流程圖。此外,圖7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多層培養容器12之旋轉動作的圖。於圖7中,為了方便說明,僅記載有多層培養容器12及操作部14,且省略其他之構成之記載。
如圖6所示,首先,於步驟S101中,進行將培養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的處理。具體而言,首先,作業者準備被放入有懸浮有細胞之培養液的容器40,且將供液管3c安裝於容器40,然後開放閥2a。接著,作業者操作輸入部19而藉由開閉部143開啟供液管13之夾具131,以使容器40與多層培養容器12連通。此外,可開啟夾具132以使多層培養容器12內之空氣自空氣過濾器133排出。然後,作業者自圖7(A)所示之狀態或圖3(C)所示之狀態操作輸入部19,藉由培養裝置10之操作部14,如圖7(B)或圖4(A)所示,以多層培養容器12之連接部122位於下側且連接部123位於上側之方式進行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約90°的旋轉動作。此外,作業者使供液泵20動作,將培養液自容器40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自容器40被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的培養液之液量,藉由流量計30被測量,且於供液泵20結束培養液之供液之情況下,結束供液泵20之動作。當結束培養液之供液時,夾具132被關閉,以保護空氣過濾器133不受培養液污染。此外,於將培養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之後,作業者操作輸入部19,如圖7(C)所示,藉由操作部14,以多層培養容器12之連接部122位於上側且連接部123位於下側之方式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約180°,然後如圖7(D)所示,使多層培養容器12直立,如圖4(B)所示,將懸浮有細胞之培養液分配於各托盤121。然後,進行關閉閥2a及夾具131的處理。
於步驟S102中,進行細胞培養。例如,作業者可藉由輸入部19預先設定箱體11之內部空間S的溫度,溫度調整部16係以成為藉由作業者被設定的溫度之方式調整箱體11之內部空間S的溫度。然後,作業者,可將含有懸浮有細胞之培養液的多層培養容器12,在箱體11之內部空間S靜置培養或振盪培養既定時間,藉此培養細胞。
於步驟S103中,進行培養液之回收。例如,作業者藉由操作輸入部19,利用操作部14開啟夾具131、132,並且如圖7(B)或圖4(A)所示,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此外,作業者將閥2a設定為開放之狀態,使容器40與多層培養容器12連通之後,藉由供液泵20將培養液自多層培養容器12朝容器40輸送。藉此,培養液被回收至容器40,且被培養的細胞則粘附殘留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托盤121。
於步驟S104中,為了剝離粘附於托盤121的細胞,進行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的處理。具體而言,作業者,於保持將夾具131、132開啟之狀態的同時關閉閥2a,且將放入有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容器50附近之閥2b開放,藉此使容器50與多層培養容器12連通。然後,作業者藉由供液泵20,且經由供液管3d、3b、3a及供液管13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於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之情況下,作業者係與步驟S101相同,如圖7(A)〜7(D)所示,操作輸入部19,而利用操作部14之驅動部142使旋轉部141旋轉,藉此進行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的旋轉動作。
於步驟S105中,進行細胞剝離處理。例如,作業者可藉由操作輸入部19並輸入指示,而使操作部14進行搖動多層培養容器12的動作。此外,於細胞剝離處理中,藉由旋轉部141,以使多層培養容器12以第一旋轉軸X1或第二旋轉軸X2作為中心而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第一方向(例如,右方向)及第二方向(例如,左方向)往返搖動之方式,編寫程式至操作程式。此外,於該操作程式中具備有停止模式,於該停止模式中,當自朝第一方向之旋轉動作切換為朝第二方向之旋轉動作時、及自朝第二方向之旋轉動作切換為朝第一方向之旋轉動作時,使多層培養容器12之移動停止被指定的時間。藉由具備有停止模式,即使以較容器內之液體的移動更快的速度進行搖動動作,當旋轉動作之方向切換時,藉由使搖動動作停止指定時間,仍可利用容器內之液體確實地對粘附於托盤121之細胞施加剪切力,從而可促進細胞自托盤121剝離。為了有效地進行細胞剝離處理,重點在於使容器高速搖動,而於高速地搖動容器時所產生的液體之移動延遲(時間延遲)的課題,亦可解決。
於步驟S106中,進行離心分離處理。具體而言,作業者操作輸入部19,藉由操作部14以連接部122位於下側之方式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並且開啟夾具131、132。此外,作業者藉由操作輸入部19,將位於離心分離裝置60附近的閥2c開放,以使多層培養容器12與離心分離裝置60連通。然後,作業者藉由供液泵20,使包含有被剝離之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通過供液管13及供液管3a、3b、3e而導入至離心分離裝置60。然後,作業者使離心分離裝置60動作,進行含有細胞的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之離心分離,而使所培養的細胞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分離。
於步驟S107中,離心分離裝置60,可使用由服務槽、連續離心分離裝置、培養液供給槽、細胞回收袋、廢液回收袋及泵等所構成的裝置,進行回收培養細胞的處理。例如,作業者可回收藉由離心分離裝置60所沉澱的培養細胞。此外,作業者藉由關閉閥2c且開放閥2d,將離心分離裝置60與容器80連通,且藉由供液泵70,將懸浮有分離之細胞的培養液自離心分離裝置60朝容器80輸送而予以回收。
如上述,於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中,其具有:箱體11,其於內部空間S收納內置有複數個托盤121的多層培養容器12;溫度調整部16,其調整內部空間S的溫度;及操作部14,其於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內部空間S 1之狀態下進行操作;且多層培養容器12可與供液管13連通,然後經由供液管13將培養液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自箱體11外部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或者經由供液管13將培養液自多層培養容器12內排出至箱體11外部。藉此,由於可於相同之空間內進行一系列之多層培養容器12之操作及細胞培養,因此於每次操作多層培養容器12時,可節省作業者之勞力及時間,即自培養器取出多層培養容器12及將多層培養容器12收納於培養器,從而可減輕作業者的負擔。此外,由於不需要於培養器之外部進行供液管13之更換等,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對細胞培養產生不利影響的溫度變化。 再者,上述一系列之動作,亦可不經由作業者之介入而以自動來進行。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中,藉由使系統具備有複數台,可使用複數個多層培養容器12進行細胞培養、細胞剝離及所培養之細胞的回收,可進一步減輕作業者之負擔。
《第二實施形態》 接著,對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進行說明。圖8為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的立體圖,圖9為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之箱體11a內的構成之立體圖。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除了具有觀察裝置101、具有2個液位感測器102、103、及以旋轉部141a之旋轉軸X2通過多層培養容器12之方式構成旋轉部141a外,具有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相同的構成,且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同樣地動作。再者,為了方便說明,於圖8及圖9中顯示觀察裝置101、液位感測器102、103的視野(後述之圖10亦同樣)。
具體而言,於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中,如圖8所示,藉由隔板113將箱體11a內之空間S劃分為上部收納部111及下部收納部112之2個部分,且於上部收納部111收納包含有多層培養容器12的培養裝置10a,並且於下部收納部112收納觀察裝置101。再者,隔板113之一部分或全部,以透光性材料(透光性樹脂或玻璃)製造,且被收納於下部收納部112的觀察裝置101,可於該透光性材料之位置上觀察被收納於上部收納部111的多層培養容器12之內部。
如圖9所示,觀察裝置101具有照相機1011、照相機第一驅動部1012、照相機第二驅動部1013及透鏡1014。照相機1011例如為CCD照相機或CMOS照相機,且隔著透鏡1014被配置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下側,且以自多層培養容器12之下側拍攝多層培養容器12之托盤121之底面內側方式被設置。藉由觀察裝置101所被拍攝的攝影圖像(包含動態影像)被傳送至未圖示之顯示裝置,且於顯示裝置上顯示至作業者。於實施形態中,多層培養容器12係藉由旋轉部141a所保持,如圖10所示,於旋轉部141a之底面1411形成有複數個凹口部1412。照相機1011可經由該凹口部1412拍攝多層培養容器12內之托盤121之底面內側。再者,圖10為自下側觀察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的箱體11a內之構成的立體圖,且為顯示用以藉由觀察裝置101觀察多層培養容器12內之細胞的觀察位置上之培養系統1a之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照相機第一驅動部1012上連結有照相機1011,且可使照相機1011朝既定之第一方向直線移動。此外,照相機第二驅動部1013係與照相機第一驅動部1012連結,且可使照相機1011與照相機第一驅動部1012一起朝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直線移動。亦即,照相機1011可藉由照相機第一驅動部1012及照相機第二驅動部1013而於二維方向上自由移動。因此,作業者可自期望的位置之凹口部1412觀察培養狀態。再者,照相機1011之在二維方向上的位置,可藉由作業者經由輸入部19輸入而指示。此外,亦可設為隔著多層培養容器12而在照相機1011之相反側設置未圖示之照明裝置的構成。於此種情況下,藉由使照明裝置之光軸與照相機1011之光軸一致,可提高多層培養容器12之照度,可以適宜之亮度拍攝培養細胞的狀態。
於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中,如圖8及圖9所示,具有第一液位感測器102及第二液位感測器103。第一液位感測器102及第二液位感測器103係一種感測器,當將培養液、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等的流體材料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時,用以判斷是否已於多層培養容器12中被導入有適量(培養所需的既定量)的流體材料,且具有CCD或CMOS等之照相機,根據該照相機之攝影圖像(或動態影像),檢測流體材料被適量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然後對控制部18輸出用以停止流體材料朝多層培養容器12導入的信號。
具體而言,第一液位感測器102及第二液位感測器103被固定於箱體11a之內壁,且以拍攝被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的流體材料之液位之方式進行設置。於將流體材料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之情況下,於藉由旋轉部141a使多層培養容器12大約傾斜90度之狀態下,將流體材料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內。於如上述將流體材料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之情況下,第二液位感測器103拍攝略低於第一水位的第二水位附近,該第一水位係於多層培養容器12中流體材料成為適量的水位。然後,於流體材料之液位到達至第二水位之情況下,第二液位感測器103檢測出培養液、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接近至適量,且將信號傳送至控制部18。當控制器18自第二液位感測器103接收信號時,判斷流體材料已接近至適量,進而以減少流體材料之流入量之方式控制供液泵20的動作。
此外,於將流體材料導入至多層培養容器12之情況下,第一液位感測器102拍攝流體材料成為適量的第一水位附近。然後,於流體材料之水位到達至流體材料成為適量的第一水位之情況下,第一液位感測器102檢測出流體材料處於適量,且將信號傳送至控制部18。當自第一液位感測器102接收信號時,控制部18判斷流體材料已成為適量,從而以停止流體材料之流入的方式,控制閥2a〜2d之開閉動作、開部部143之動作、及供液泵20的動作。
並且,於第二實施形態中,旋轉部141a之構成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旋轉部141之構成不同。亦即,於第一實施形態之旋轉部141中,如圖2所示,成為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旋轉的旋轉軸X2通過旋轉部141的構成,且多層培養容器12以該旋轉軸X2為中心朝俯仰方向P旋轉。
與此相對,於第二實施形態中,如圖9及圖10所示,旋轉部141a具備有:第一驅動部1421,其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滾動方向R旋轉;及第二驅動部1422,其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旋轉;且以第二驅動部1422之旋轉軸X2通過多層培養容器12之方式設置第二驅動部1422。換言之,如圖9及圖10所示,第二驅動部1422被配置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側面側,藉此,可藉由通過多層培養容器12的旋轉軸X2,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旋轉。藉此,於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驅動部1422中,可使多層培養容器12以更大的角度旋轉。亦即,於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中,雖藉由第二驅動部1422使多層培養容器12以旋轉軸X2為中心僅在±30°的範圍朝俯仰方向P旋轉,但於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中,可藉由第二驅動部1422使多層培養容器12以旋轉軸X2為中心朝俯仰方向P(具體而言,在圖9中之順時針的俯仰方向P)旋轉90°以上,其結果,於使多層培養容器12旋轉90°之狀態下,亦可搖動多層培養容器12。再者,第一驅動部1421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使多層培養容器12以通過多層培養容器12的旋轉軸X1為中心朝滾動方向R旋轉。
如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下側具有觀察裝置101,該觀察裝置101自多層培養容器12之托盤121之底面拍攝內側。藉此,作業者無需自箱體11a取出多層培養容器12,即可適宜地把握在多層培養容器12的細胞之培養狀態。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旋轉部141a之底面1411設置有複數個凹口部1412,觀察裝置101可經由該凹口部1412觀察在多層培養容器12之托盤121之底面內側的細胞之狀態。
此外,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其具有:第二液位感測器103,其檢測培養液等之流體材料接近至適量的情況;及第一液位感測器102,其檢測流體材料已成為適量的情況。藉此,於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中,於多層培養容器12流體材料被導入至適量之情況下,可自動地停止流體材料之導入。
並且,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1a係以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旋轉的第二驅動部1422之旋轉軸X2通過多層培養容器12之方式設置第二驅動部1422。於第一實施形態中,由於多層培養容器12之俯仰方向P的旋轉軸X2與多層培養容器12分開,因此於旋轉相當於該距離量所需的空間增加,整體培養系統1之尺寸亦增加,但於第二實施形態中,由於使多層培養容器12朝俯仰方向P旋轉的旋轉軸X2與多層培養容器12之間的距離縮短,因此可減小於旋轉多層培養容器12而需要之空間,因此可減小整體培養系統1之尺寸。
以上,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之技術範疇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之記載。對上述實施形態例可作各種變更及改良,加入此種變更或改良之形態,亦被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疇內。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本發明之培養裝置及培養系統的實施形態,例示了培養裝置10及具備有培養裝置10的培養系統1,但如圖7所示,作為本發明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亦可提供一種被使用於培養裝置10且具有操作部14的裝置。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例示了培養裝置10具備有溫度調整部16、氣體濃度調整部171及pH調整部172的構成,但並不限於此構成,也可設為具備有溫度調整部16、氣體濃度調整部171及pH調整部172中的任一個或2個的構成。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雖然例示了在分別與容器40、50、80連通的個別供液管(供液管3c〜3e)上設置有閥2a〜2c,且藉由控制閥2a〜2c,將個別供液管(供液管3c〜3g)與共通供液管(供液管3a、3b、13)之連通狀態控制為開放狀態或關閉狀態的構成,但並不限於此構成,例如,亦可為於個別供液管(供液管3c〜3g)與共通供液管(供液管3a、3b)之匯流地點設置閥,且藉由控制該閥,控制各自之個別供液管(供液管3c〜3g)與共通供液管(供液管3a、3b、13)之連通狀態的構成。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例示了使用照相機感測器作為液位感測器102、103的構成,但並不限於此構成,亦可使用超音波式、靜電電容式、或壓力式的液位感測器,其中,較佳為使用靜電電容式之液位感測器。此外,於使用超音波式或靜電電容式之液位感測器之情況下,藉由將液位感測器安裝於旋轉部141之既定位置(可測量第一水位、第二水位的位置),即使更換多層培養容器12,仍可判斷流體材料於多層培養容器12中是否已到達至第一水位、第二水位。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為了方便說明,例示了藉由液位感測器102、103判定培養液、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是否已到達至第一水位、第二水位的構成,但可採用將培養液與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注入至不同之水位的構成。 於此種情況下,例如,可以第一液位感測器102及第二液位感測器103監視培養液的水位,並且以與第一液位感測器102及第二液位感測器103不同的第三液位感測器及第四液位感測器監視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的水位。亦即,藉由第四液位感測器判定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是否已經到達至低於第三水位的第四水位,該第三水位係在多層培養容器12中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成為適量的水位,且可藉由第三液位感測器,判定胰蛋白酶等之剝離液是否已經到達至第三水位。並且,亦可設為另外具備有一液位感測器的構成,該液位感測器係用以自多層培養容器12回收流體材料,且判定多層培養容器12已變空的情況。
1、1a:培養系統 10、10a:培養系統 11、11a:箱體 12:多層培養容器 13:供液管 14:操作部 15:插通部 16:溫度調整部 18:控制部 19:輸入部 20:供液泵 30:流量計 40:容器(培養液之供給及回收用) 50:容器(胰蛋白酶等的剝離液之供給用) 60:離心分離裝置 70:供液泵 80:容器(細胞回收用) 101:觀察裝置 102:第一液位感測器 103:第二液位感測器 111:上部收納部 112:下部收納部 113:隔板 121:托盤 122、123:連接部 131、132:夾具 133:空氣過濾器 141、141a:旋轉部 142:驅動部 143:開閉部 171:氣體濃度調整部 172:pH調整部 1011:照相機 1012:照相機第一驅動部 1013:照相機第二驅動部 1014:透鏡 1411:底面 1412:凹口部 1421:第一驅動部 1422:第二驅動部 2a〜2d:閥 3a〜3g:供液管
圖1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培養裝置之立體圖。 圖3(A)至(C)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多層培養容器之圖。 圖4(A)及(B)為用以說明在多層培養容器中之流體材料朝各個托盤之分配方法的圖。 圖5為用以說明開閉部及夾具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6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細胞培養方法的流程圖。 圖7(A)至(D)為用以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多層培養容器之旋轉動作的圖。 圖8為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的立體圖。 圖9為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之箱體內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10為自下側觀察第二實施形態之培養系統的箱體內之構成的立體圖。
1:培養系統
2a~2d:閥
3a~3g:供液管
10:培養裝置
11:箱體
12:多層培養容器
13:供液管
14:操作部
15:插通部
16:溫度調整部
18:控制部
19:輸入部
20:供液泵
30:流量計
40:容器(培養液之供給及回收用)
50:容器(胰蛋白酶等的剝離液之供給用)
60:離心分離裝置
70:供液泵
80:容器(細胞回收用)
171:氣體濃度調整部
172:pH調整部

Claims (17)

  1. 一種培養系統,其具備有: 箱體,其於內部空間收納內置有複數個托盤的多層培養容器;及 操作部,其於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收納於上述內部空間之狀態下實施操作; 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係與供液管連通,且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自上述多層液體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2. 如請求項1之培養系統,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旋轉部,該旋轉部係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
  3. 如請求項1或2之培養系統,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供液管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4. 如請求項1或2之培養系統,其中,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內部與外部之間設置空氣過濾器, 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空氣過濾器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5. 如請求項1或2之培養系統,其中,上述箱體係具有上述供液管貫通箱體的插通部,且經由上述插通部及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將流體自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6. 如請求項1或2之培養系統,其中,上述供液管係可切換地連接至存在於箱體外部的複數個容器或裝置。
  7. 如請求項6之培養系統,其中,分別與上述複數個容器連通的複數個個別供液管,與連通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的共通供液管連通,且於上述個別供液管上、或上述個別供液管與上述共通供液管之匯流地點設置閥,藉由控制該閥,可控制上述個別供液管與上述共通供液管之連通狀態。
  8. 如請求項1或2之培養系統,其中,更進一步於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下側設置觀察裝置,該觀察裝置拍攝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托盤之內部。
  9. 一種培養裝置,其具備有: 箱體,其於內部空間收納內置有複數個托盤的多層培養容器;及 操作部,其於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收納於上述內部空間之狀態下實施操作; 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係與供液管連通,且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自上述多層液體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10. 如請求項9之培養裝置,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旋轉部,該旋轉部係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培養裝置,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供液管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12. 一種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係具有操作內置有複數個托盤之多層培養容器的操作部,且被收納於箱體內的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於上述箱體內與供液管連通, 上述操作部可於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收納於上述箱體內的狀態下操作上述多層培養容器, 藉由上述操作部操作上述多層培養容器,藉此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或者可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自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排出至箱體外部。
  13. 如請求項12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旋轉部,該旋轉部係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
  14. 如請求項13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旋轉部具有第一旋轉軸及第二旋轉軸作為用以使上述多層培養容器旋轉或搖動的旋轉軸,且 以上述第一旋轉軸及上述第二旋轉軸成為通過上述多層培養容器的旋轉軸之方式構成上述旋轉部。
  15.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開閉部,該開閉部係實施上述供液管與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之連通路徑的開閉。
  16.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有液位感測器,當經由上述供液管將流體材料自箱體外部導入至上述多層培養容器內時,該液位感測器檢測在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中的上述流體材料之液位。
  17. 如請求項16之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液位感測器具有第一液位感測器或第二液位感測器,該第一液位感測器檢測是否已經到達至第一水位,該第一水位係顯示在上述多層培養容器中被導入有既定量之上述流體材料的水位,該第二液位感測器檢測上述流體材料是否已經到達至第二水位,該第二水位係低於上述第一水位的水位,顯示上述流體材料接近至既定量。
TW109109136A 2019-03-20 2020-03-19 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TW2021007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2299 2019-03-20
JP2019052299 2019-03-20
JP2020-022171 2020-02-13
JP2020022171A JP7478546B2 (ja) 2019-03-20 2020-02-13 培養システム、培養装置、および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738A true TW202100738A (zh) 2021-01-01

Family

ID=7264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136A TW202100738A (zh) 2019-03-20 2020-03-19 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7478546B2 (zh)
KR (1) KR20210142682A (zh)
CN (1) CN113614218A (zh)
CA (1) CA3134092A1 (zh)
SG (1) SG11202110211SA (zh)
TW (1) TW20210073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9263B2 (ja) * 2003-05-20 2008-02-20 株式会社ハイロックス 多段式培養容器内に培養された細胞の観察装置
CN100354405C (zh) * 2003-07-02 2007-12-1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培养处理装置和自动培养装置
WO2013116421A1 (en) 2012-02-02 2013-08-08 Corning Incorporated Cell culture systems
US20160244713A1 (en) * 2013-10-24 2016-08-25 Hitachi, Ltd. Automated culture device
WO2015118638A1 (ja) * 2014-02-06 2015-08-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培地交換装置、及び細胞培養装置
JP2016103984A (ja) 2014-12-01 2016-06-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積層型培養容器
JP2017205078A (ja) 2016-05-19 2017-11-24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アイソレータシステム
US10590374B2 (en) * 2017-06-23 2020-03-17 Timothy Ray Ho Automatic multi-tray and multi-plate bioreactor systems for adherent cultures
JP2018139615A (ja) 2018-05-30 2018-09-13 四国計測工業株式会社 多層培養容器観察装置および多層培養容器観察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42682A (ko) 2021-11-25
SG11202110211SA (en) 2021-10-28
JP7478546B2 (ja) 2024-05-07
CA3134092A1 (en) 2020-09-24
CN113614218A (zh) 2021-11-05
JP2020156465A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45993B2 (ja) 細胞培養装置
JP2015505472A (ja) 細胞培養システム
ES2793228T3 (es) Método y sistema de eliminación y recogida de residuos fluidos
JP4985191B2 (ja) バッファタンク、中間貯留装置、液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液の供給方法
WO2005059091A1 (ja) 細胞培養装置
JPWO2019230035A1 (ja) 多層培養容器観察システム、台車装置および多層培養容器観察装置
US10676707B2 (en) Culture system and culture method
TW202100738A (zh) 培養系統、培養裝置及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裝置
WO2015059799A1 (ja) 自動培養装置
WO2020189655A1 (ja) 培養システム、培養装置、および多層培養容器操作装置
US10202576B2 (en)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cells
CN112204128A (zh) 多层培养容器操作系统、多层培养容器操作装置及多层培养容器操作方法
JP2010158174A (ja) 流路洗浄機構を有した細胞培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36692B2 (ja) 細胞処理装置
TWM642644U (zh) 細胞製備系統
JP2001095557A (ja) 無菌試験装置
JP6134816B2 (ja) 細胞培養装置
WO2021019624A1 (ja) 細胞回収装置および細胞回収方法
JP4634779B2 (ja) 培養装置
TWI833614B (zh) 細胞製備系統
JP7399681B2 (ja) 培養操作装置
JP7072310B1 (ja) 細胞培養装置、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US202300783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parating Cells Incorporating A Magnetic Selector
JP2006141327A (ja) 培養装置
JP2022054972A (ja) 培養装置及び培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