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7131A - 離心離合器 - Google Patents

離心離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7131A
TW201947131A TW108113549A TW108113549A TW201947131A TW 201947131 A TW201947131 A TW 201947131A TW 108113549 A TW108113549 A TW 108113549A TW 108113549 A TW108113549 A TW 108113549A TW 201947131 A TW201947131 A TW 2019471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plate
weight
cam body
side c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3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9090B (zh
Inventor
青野薰
橫道友太
木根悠太
片岡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9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90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0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 F16D43/21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 F16D43/211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with radially applied torque-limiting friction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43/18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riction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043/145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the centrifugal masses being pivo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離心離合器,即使離合器蹄片磨耗也能夠維持固定的輔助推力或使輔助推力降低。[解決手段]離心離合器200具備藉由引擎驅動力旋轉驅動的驅動板210。驅動板210分別具備擺動支持銷214及板側凸輪體218。擺動支持銷214係嵌合於形成在離合器配重230上的長孔狀銷滑動孔231而擺動自如地支撐離合器配重230。板側凸輪體218係由圓筒狀的滾子所構成,並與離合器配重230的配重側凸輪體235接觸。配重側凸輪體235係形成為,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時的凸輪角度會相同之曲面。

Description

離心離合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離心離合器,在引擎達到既定的旋轉數為止的期間,阻斷旋轉驅動力往從動側的傳達,同時在引擎達到既定的旋轉數時,將旋轉驅動力傳達至從動側。
以往,在二輪機動車或割草機等中,係使用在引擎到達預定轉數時,將旋轉驅動力傳達至從動側的離心離合器。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離心離合器,係具備:驅動板,係藉由來自引擎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驅動;以及離合器配重,係轉動自如地被支撐在該驅動板上,並藉由驅動板的旋轉驅動而往徑方向外側打開而推抵至離合器外殼。在此情況下,離心離合器係分別具備在驅動板與離合器配重之間構成一對凸輪的突起體以及從動部,並以能夠藉由此一對凸輪而將離合器配重迅速且強力地推抵至離合器外殼的方式構成。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9675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離心離合器中,具有下述問題:伴隨著設置於離合器配重推抵於離合器外殼的離合器蹄片之磨耗進行,凸輪角度變小使離合器配重推動離合器外殼的輔助推力增加而駕駛操作的手感變化,並且加速離合器蹄片等的摩擦構件的磨耗。
在此,凸輪角度是指,相對於下述直線的法線與下述滑動部分中滑動方向線之間的角度;所述直線是通過突起體與從動部彼此接觸之滑動部分以及驅動板之旋轉驅動板中心的直線。在此情況下,前述滑動部分為面接觸時,係滑動部分在滑動方向中長度的中央位置。此外,滑動方向線在突起體與從動部之中至少一者為曲面時,係滑動部分中前述曲面的切線。本申請之發明人發現到,此凸輪角度愈大則輔助推力愈小,且凸輪角度愈小則輔助推力愈大。
並且,本申請之發明人亦發現到,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突起體由滾子所構成且從動部由直線狀延伸之平面所構成的離心離合器中,隨著離合器蹄片之磨耗的進行,凸輪角度變小且離合器配重推動離合器外殼的輔助推力會增加。
本發明係對應上述問題而研發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離心離合器,即使離合器蹄片磨耗也能夠維持固定的輔助推力或使輔助推力降低。。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具備:驅動板,承受引擎的驅動力並與從動皮帶輪一體地旋轉驅動;離合器外殼,在驅動板的外側具有與此驅動板為同心設置的圓筒面;離合器配重,沿著驅動板的圓周方向延伸而形成,並具有面對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的離合器蹄片,在前述圓周方向中一邊的端部側是透過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而可轉動地裝設在驅動板上,且另一邊的端部側是朝向離合器外殼的圓筒面側位移;板側凸輪體,在驅動板上具有往該驅動板的旋轉驅動軸方向延伸的面;配重側凸輪體,設置在離合器配重上,並在離合器配重的前述另一邊的端部側位移時滑動並爬升至板側凸輪體上;其中,擺動支撐銷設置在驅動板與離合器配重的其中之一者,並往驅動板與離合器配重的其中之另一側延伸而形成;銷滑動孔設置在驅動板與離合器配重的其中之另一者,並形成為容許離合器配重的前述一邊的端部側往驅動板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位移的長孔狀,供擺動支撐銷滑動自如位移地嵌合;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至少一者的滑動面構成為具有曲面,且該滑動面形成為將下述角度設想為凸輪角度時,在離合器蹄片之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接觸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時的凸輪角度會相同,或前述磨耗進行時的凸輪角度會變大的曲面;所述角度係相對於下述直線的法線與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彼此接觸的滑動部分中曲面之切線之間的角度;所述直線係通過滑動部分以及驅動板之旋轉驅動中心的直線。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的特徵,離心離合器中,設置在驅動板上的板側凸輪體以及設置在離合器配重上的配重側凸輪體中各滑動面之中的至少一者為以曲面所構成,並且此滑動面係形成為在離合器蹄片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接觸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時的凸輪角度會相同之曲面,或該凸輪角度會變大之曲面。藉此,本發明之離心離合器中,即使離合器蹄片磨耗也能夠維持固定的輔助推力並固定駕駛操作的手感,同時能夠抑制輔助推力上升並抑制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間的表面壓力和離合器蹄片與離合器外殼間的表面壓力上升,從而抑制摩擦部分的磨耗及損傷。
再者,上述各發明中的長孔係在一方向中的長度相對於正交此一方向的寬度方向較長,且整體為細長地延伸的貫穿孔或盲孔。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前述離心離合器中,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係前述至少其中一者的滑動面係形成為,在離合器蹄片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接觸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時的凸輪角度會相同的曲面。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心離合器由於板側凸輪體與前述配重側凸輪體中前述至少其中一者的滑動面係形成為在離合器蹄片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接觸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時的凸輪角度會相同的曲面,即使離合器蹄片磨耗也能夠維持固定的輔助推力並固定駕駛操作的手感,同時能夠抑制板側凸輪體、配重側凸輪體、離合器蹄片及離合器外殼等摩擦構件之加速磨耗。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前述離心離合器中,板側凸輪體係構成為滑動面具有凸狀的曲面,且配重側凸輪體係構成為滑動面具有相對於凸狀的曲面滑動之凹狀或凸狀的曲面。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心離合器由於板側凸輪體中滑動面係構成為具有凸狀的曲面,且配重側凸輪體中滑動面係構成為具有相對於凸狀的曲面滑動之凹狀或凸狀的曲面,而兩滑動面皆以曲面所構成,所以相較於將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之中的一者形成為直線狀延伸的平面狀的情況,能夠使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在物理上小型化地構成,而能夠使離心離合器緊密化。
此外,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前述離心離合器中,板側凸輪體係以相對於驅動板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滾子所構成,且配重側凸輪體係構成為滑動面具有相對於滾子滑動的曲面。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心離合器由於板側凸輪體係以相對於驅動板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滾子所構成,且配重側凸輪體係構成為滑動面具有相對於前述滾子滑動的曲面,所以能夠使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在物理上小型化並為簡單的構造。
又,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在前述離心離合器中,進一步具備設置於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之間並使兩者滑動的支點側滑動構件。
根據如上述構成之本發明之其他特徵,離心離合器由於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透過支點側滑動構件而滑動,所以能夠提升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和支點側滑動構件之間的滑動性以使離合器配重相對於離合器外殼更平順地轉動位移,並可防止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之磨耗。在此情況下,離心離合器藉由以金屬材料構成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並且以樹脂材料構成支點側滑動構件,能夠更加提升擺動支撐銷與銷滑動孔和支點側滑動構件之間的滑動性。
作為構成支點側滑動構件之樹脂材料,可使用具有耐熱性及耐磨耗性之熱塑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較佳為工程塑膠或超級工程塑膠。具體而言,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聚醚醚酮樹脂(PEEK)、聚苯硫醚樹脂(PPS)、聚醯胺醯亞胺樹脂(PAI)、聚四氟乙烯樹脂(PTFE)或聚醯亞胺樹脂(PI),而作為熱固性樹脂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PDAP)、環氧樹脂(EP)或矽橡膠樹脂(SI)。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離心離合器之一實施形態。圖1係概略表示具備本發明之離心離合器200的動力傳達機構100之構成的俯視剖面圖。又,圖2係由圖1所示2-2線觀看之離心離合器200的側視圖。具備該離心離合器200之動力傳達機構100是下述機械裝置:主要在速克達等二輪機動車中設置於引擎與作為驅動輪之後輪之間,一邊自動變更相對於引擎轉數之減速比,一邊使旋轉驅動力傳達至後輪或將其阻斷。
(離心離合器200之構成)
此動力傳達機構100主要分別具備變速器101與離心離合器200。變速器101為無段減速來自未圖示的引擎之旋轉驅動力並傳達至離心離合器200的機械裝置,構成上主要分別具備驅動皮帶輪110、V型皮帶120以及從動皮帶輪130。該等中,驅動皮帶輪110係設置於由引擎延伸之曲柄軸111上並藉由引擎之旋轉驅動力而直接旋轉驅動的機械裝置,構成上主要分別具備固定驅動板112及可動驅動板113。
固定驅動板112係在與可動驅動板113一起夾住並保持V型皮帶120之狀態下旋轉驅動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圓錐筒狀而構成。該固定驅動板112係以凸側的面朝向可動驅動板113側(引擎側)的狀態固定裝設於曲柄軸111上。亦即,固定驅動板112恆與曲柄軸111一體地旋轉驅動。又,在固定驅動板112中凹側的面上,多片散熱鰭片112a係以曲柄軸111之軸線為中心放射狀地設置。
可動驅動板113係在與固定驅動板112一起夾住並保持V型皮帶120之狀態下旋轉驅動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圓錐筒狀而構成。此可動驅動板113係以凸側的面對向於固定驅動板112的朝向裝設於曲柄軸111。在此情況,可動驅動板113隔著自潤襯套而裝設在相對於曲柄軸111固定地嵌合的套筒軸承114上,並相對於套筒軸承114分別在軸方向與圓周方向滑動自如地裝設。
另一方面,多個滾子配重115係在藉由壓板116推壓之狀態下設置於可動驅動板113之凹側的面。滾子配重115係如後述的零件,且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筒狀而構成:用以對應可動驅動板113的旋轉數的增加,藉由往徑方向外側位移而與壓板116協同作用,將可動驅動板113往固定驅動板112側推壓。又,壓板116係將滾子配重115往可動驅動板113側推壓的零件,係將金屬板往可動驅動板113側折曲而構成。
V型皮帶120係用以將驅動皮帶輪110的旋轉驅動力傳達至從動皮帶輪130的零件,且形成為以橡膠材料等彈性材料覆蓋芯線的無端環狀。該V型皮帶120係配置於固定驅動板112與可動驅動板113之間,以及從動皮帶輪130中的固定從動板131與可動從動板134之間,並架設於驅動皮帶輪110與從動皮帶輪130之間。
從動皮帶輪130係藉由來自引擎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驅動的機械裝置,構成上主要分別具備固定從動板131與可動從動板134;其中,來自引擎的旋轉驅動力係分別透過驅動皮帶輪110與V型皮帶120傳達。
固定從動板131係在與可動從動板134一起夾住並保持V型皮帶120之狀態下旋轉驅動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圓錐筒狀而構成。此固定從動板131係以凸側的面朝向可動從動板134側的狀態固定地裝設在從動套筒132上。
從動套筒132係與固定從動板131一體地旋轉驅動的金屬製筒狀零件,透過軸承而相對旋轉自如地裝設在驅動軸133。驅動軸133係透過圖中未表示之變速裝置而用以驅動搭載該動力傳達機構100之二輪機動車之後輪的金屬製旋轉軸體。在此情況下,二輪機動車的後輪係裝設於驅動軸133中的一邊(圖示右側)的端部。
可動從動板134係在與固定從動板131一起夾住並保持V型皮帶120之狀態下旋轉驅動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圓錐筒狀而構成。此可動從動板134係以凸側的面對向於固定從動板131的朝向,相對於從動套筒132在軸方向滑動自如之狀態下嵌合。
另一方面,在可動從動板134之凹側的面,轉矩彈簧135係設在前述凹側的面與離心離合器200中驅動板210之間。轉矩彈簧135為將可動從動板134往固定從動板131側彈性地推壓的線圈彈簧。亦即,此變速器101係藉由如後述之兩直徑的大小關係而將引擎的旋轉數以無段方式變速:由固定驅動板112與可動驅動板113的間隔所制定的夾持V型皮帶120的直徑;以及由固定從動板131與可動從動板134的間隔所制定的夾持V型皮帶120的直徑。接著,從動套筒132及驅動軸133中的各前端部側設置有離心離合器200。
離心離合器200係將透過變速器101傳達之引擎的旋轉驅動力向驅動軸133傳達或阻斷的機械裝置,構成上主要係分別具備驅動板210、3個離合器配重230及離合器外殼240。
驅動板210係與從動套筒132一體地旋轉驅動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具階層的圓板狀而構成。更具體而言,驅動板210係分別如圖3及圖4所示為以下構成:在平板狀之底部211之中央部形成有供從動套筒132貫穿之貫穿孔211a,並在豎立於該底部211周圍之筒部212的前端部形成有凸緣狀向外突出之突緣部213。突緣部213中,沿著圓周方向分別以等間隔設有各3個:擺動支撐銷214、凸輪體支撐銷217及阻尼支承銷220。
擺動支撐銷214係用以可轉動地支撐後述離合器配重230中一邊的端部側並使另一邊的端部側擺動的零件,係以金屬製具階層的棒體所構成。在此情況,擺動支撐銷214係藉由安裝螺栓214a固定地裝設於突緣部213。此擺動支撐銷214以在外周部透過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貫穿離合器配重230的銷滑動孔231內的狀態,在安裝於前端部的E形扣環214b以及在此E形扣環214b與離合器配重230之間,分別隔著側板216以夾持的狀態支撐離合器配重230。
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係配置在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之間並用以提升兩者的滑動性的零件,且係將樹脂材料形成為圓筒狀而構成。此支點側滑動構件215形成為如後述的尺寸公差:相對於擺動支撐銷214為可旋轉滑動的內徑與相對於銷滑動孔231為可旋轉滑動的外徑,亦即相對於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分別為轉動配合。
此外,構成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之樹脂材料可使用具有耐熱性及耐磨耗性之熱塑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較佳為工程塑膠或超級工程塑膠。具體而言,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聚醚醚酮樹脂(PEEK)、聚苯硫醚樹脂(PPS)、聚醯胺醯亞胺樹脂(PAI)、聚四氟乙烯樹脂(PTFE)或聚醯亞胺樹脂(PI),而作為熱固性樹脂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PDAP)、環氧樹脂(EP)或矽橡膠樹脂(SI)。側板216係用於防止3個離合器配重230從各擺動支撐銷214脫出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環狀而構成。
凸輪體支撐銷217係用以將板側凸輪體218以旋轉自如的狀態支撐的零件,且為由金屬製具階層的棒體所構成。此凸輪體支撐銷217藉由安裝螺栓217a固定地裝設在比離合器配重230中銷滑動孔231還靠對向於離合器配重230的前端側的部分之突緣部213上。
板側凸輪體218係用以將離合器配重230往離合器外殼240側推壓的零件,且為將樹脂材料形成為圓筒狀而構成。在此情況,板側凸輪體218係以如後述的尺寸公差形成:相對於凸輪體支撐銷217為可旋轉滑動的內徑,亦即相對於凸輪體支撐銷217為所謂轉動配合。又,構成板側凸輪體218之樹脂材料係與構成前述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之樹脂材料相同。
阻尼支承銷220係用以支撐阻尼221的零件,且為由金屬製的棒體所構成。阻尼221係導引離合器配重230中前述另一邊的端部側相對於離合器外殼240靠近或遠離之擺動運動且在遠離時成為緩衝材的零件,係將橡膠材形成為圓筒狀而構成。此阻尼221係固定地嵌合在阻尼支承銷220的外周面上。
3個離合器配重230如圖4及圖5分別所示,係用以分別因應驅動板210的轉數而透過離合器蹄片233與離合器外殼240接觸或遠離,藉此將來自引擎之旋轉驅動力向驅動軸133傳達或阻斷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例如鋅材)形成為沿著驅動板210的圓周方向延伸彎曲之形狀而構成。
該等離合器配重230係在各自一邊的端部側透過銷滑動孔231而藉由擺動支撐銷214及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轉動自如地支撐之狀態下,另一邊的端部側藉由連結彈簧232連結於互相鄰接之離合器配重230,從而被往驅動板210之內側方向牽引。亦即,離合器配重230係在設有離合器蹄片233的前述另一邊的端部側相對於離合器外殼240擺動自如的狀態,分別藉由擺動支撐銷214、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以及銷滑動孔231而被支撐在驅動板210上。
附帶一提的是,在圖2中,為了易於了解離合器配重230的構成,係將3個離合器配重230的其中1個離合器配重230中的2處分別以不同厚度方向的面做斷開表示。又,圖2中分別以虛線箭頭表示離心離合器200中的驅動板210及離合器外殼240之旋轉驅動方向。
銷滑動孔231係透過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而轉動自如且滑動自如地嵌合在前述驅動板210中擺動支撐銷214的部分,且由貫穿離合器配重230的厚度方向的貫穿孔所構成。此銷滑動孔231形成為長孔狀,據以在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時,使離合器配重230中的前述一邊的端部側往驅動板210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位移。
在此情況下,構成銷滑動孔231之長孔,係在一方向的長度比與正交於此方向之寬度方向長,且整體細長延伸而形成。更具體而言,銷滑動孔231係在成為驅動板210的徑方向之寬度方向上形成為相對於支點側滑動構件215的外徑稍大的轉動配合之大小的內徑。另一方面,銷滑動孔231的長軸方向則形成為往如後述的方向延伸的圓弧狀或直線狀:在加強離合器配重230中配重側凸輪體235往板側凸輪體218的推抵從而更加促進爬升動作之側容許離合器配重230的位移。
本實施形態中,銷滑動孔231係在驅動板210旋轉驅動方向的前方側圓弧狀地延伸而形成。在此情況,構成銷滑動孔231的長軸方向的2個圓弧在本實施形態中雖與驅動板210為同心,亦可為非同心。
離合器蹄片233係用以增加對離合器外殼240之內周面之摩擦力的零件,係將摩擦材料形成為圓弧狀延伸之板狀而構成。此離合器蹄片233係設置於與各離合器配重230中銷滑動孔231的相反側之前端部側的外周面。
又,各離合器配重230之各内周面中面對驅動板210的板側凸輪體218之部分上,以凹狀凹陷成覆蓋板側凸輪體218的形狀分別形成有板側凸輪體退避部234。板側凸輪體退避部234係形成有爬升上板側凸輪體218的配重側凸輪體235之部分,且形成為開口在離合器配重230的內周面並往裡側延伸的槽狀,同時該裡側部分以不接觸板側凸輪體218的方式形成為圓弧狀的缺口。
配重側凸輪體235為與板側凸輪體218協同作用而用以使離合器配重230往離合器外殼240側位移的部分,且由面對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的平滑曲面所構成。更具體而言,配重側凸輪體235係推抵板側凸輪體218的滑動面形成為朝向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與外側彎曲而延伸的圓弧狀。
在此情況下,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滑動面係形成為如後述曲率的曲面: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會相同之曲率。在此,凸輪角度α係相對於直線L1的法線L2與切線L3之間的角度;直線L1係通過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彼此接觸滑動的部分之接觸點P以及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中心O的直線;切線L3係前述滑動部分中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曲面之切線。
從而,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滑動面係形成為如後述曲率的曲面:在離合器蹄片233為新品而尚未磨耗或較少磨耗之初期狀態以及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而接近使用極限之末期狀態之期間,凸輪角度α會相同之曲率。在此,所謂凸輪角度α相同,並非嚴格地意味著僅能成為相同角度,也包含特定的容許範圍。若根據本發明人的實驗,相對於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為初期狀態的情況之凸輪角度α,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為末期狀態的情況之凸輪角度α在±5°的範圍能視作相同角度。
構成此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曲面,能夠以各種方法來限定。例如,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曲面係形成為如後述曲率的曲面:以離合器蹄片233在磨耗為初期狀態而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為基準,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為末期狀態而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可以維持前述凸輪角度α之曲率。此外,例如,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曲面係形成為如後述曲率的曲面:以離合器蹄片233在磨耗為末期狀態而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為基準,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為初期狀態而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會成為前述凸輪角度α之曲率。
在本實施形態中,此配重側凸輪體235係以半徑為24mm的單一圓弧所形成,以使凸輪角度α維持在40°。然而,限定配重側凸輪體235的凸輪角度α以曲面形狀,係根據離心離合器200的規格而決定者,當然並非限於本實施形態。
離合器外殼240係與驅動軸133一體地旋轉驅動的零件,係將金屬材料形成為從驅動板210覆蓋至離合器配重230外周面的杯狀而構成。亦即,離合器外殼240構成上具有摩擦接觸於往驅動板210的外周側位移的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合器蹄片233之圓筒面241。
(離心離合器200的運作)
接著使用圖6至圖9說明如上述構成之離心離合器200之運作。另外,此圖6至圖9中省略E形扣環214b、側板216及連結彈簧232。又,在圖7至圖9中,分別以虛線箭頭表示離心離合器200中的驅動板210及離合器外殼240之旋轉驅動方向。又,在圖7至圖10中,分別以虛線箭頭表示板側凸輪體218之旋轉方向。又,圖6至圖8係表示在離合器蹄片233為未磨耗或磨耗較少的初期狀態中,離心離合器200的運作狀態。
此離心離合器200係構成動力傳達機構100之一部分並發揮功能,該動力傳達機構100係配置於二輪機動車(例如速克達)中的引擎與驅動輪之後輪之間。首先,在引擎怠速狀態中,如圖6所示,離心離合器200係阻斷引擎與驅動軸133之間的驅動力傳達。具體而言,離心離合器200是藉由透過變速器101傳達之引擎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驅動驅動板210,並使離合器配重230旋轉驅動。
但在此情況下,離心離合器200由於作用於離合器配重230之離心力小於連結彈簧232之彈力(拉力),故離合器蹄片233不會接觸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而引擎之旋轉驅動力不會傳達至驅動軸133。此外,在此情況下,配重側凸輪體235則藉由連結彈簧232的彈力(拉力),而維持推抵並接觸板側凸輪體218之滾子面的狀態。
接著,離合器配重230係藉由連結中的2個連結彈簧232之中從相對於離擺動支撐銷214較遠的位置拉伸之連結彈簧232(掛在鄰接配重側凸輪體235之位置的連結彈簧232)之拉力而被牽引。在此情況,離合器配重230因為銷滑動孔231形成為長孔狀,所以會位移至掛在鄰接配重側凸輪體235之位置的連結彈簧232側。藉此,擺動支撐銷214會成為位在銷滑動孔231中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端部(參照圖6)。
另一方面,離心離合器200係對應二輪機動車中駕駛員的油門操作而導致的引擎旋轉數的增加,將引擎的旋轉驅動力傳達至驅動軸133。具體而言,離心離合器200隨著引擎旋轉數的增加,作用於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心力會變得大於連結彈簧232的彈力(拉力),從而離合器配重230以擺動支撐銷214為中心朝向徑方向外側轉動位移。
亦即,離心離合器200係隨著引擎轉數增加,離合器配重230會一邊抵抗連結彈簧232之彈力(拉力),一邊往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側轉動位移,其結果,離合器蹄片233會接觸圓筒面241。在此情況下,離合器配重230由於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透過樹脂製的支點側滑動構件215滑動,所以能夠平順地轉動位移。
此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圓筒面241時,離合器配重230係透過離合器蹄片233而承受相反於旋轉驅動方向的反作用力。在此情況,銷滑動孔231形成為沿著驅動板210的圓周方向的長孔狀,同時擺動支撐銷214是位在銷滑動孔231中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端部。亦即,如圖7所示,離合器配重230因為處於被容許往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位移的狀態,所以會藉由透過離合器蹄片233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而往相反於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相反方向做相對位移。即使是在此情況下,離合器配重230由於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透過樹脂製的支點側滑動構件215滑動,所以能夠平順地位移。
藉此,形成在離合器配重230的配重側凸輪體235會強力地推抵於板側凸輪體218。在此情況下,板側凸輪體218因為相對於凸輪體支撐銷217係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所以會藉由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推抵而往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藉此,隨著配重側凸輪體235一邊使板側凸輪體218旋轉位移一邊爬升至板側凸輪體218上,離合器配重230會被推往徑方向外側的離合器外殼240側,從而離合器蹄片233推抵該圓筒面241。此時,板側凸輪體218因為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所以相較於兩零件由金屬材料所構成的情況能夠平順地旋轉位移。
其結果,離心離合器200在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後,在極為短時間(換言之為瞬間)會成為連結狀態,該連結狀態係離合器蹄片233推抵於圓筒面241並使引擎之旋轉驅動力完全傳達至驅動軸133。亦即,離合器配重230會成為在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楔狀嵌入之狀態。然後,此時,離合器配重230會以離合器蹄片233未磨耗或較少磨耗之初期狀態中的凸輪角度α,楔狀嵌入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
此外,在此情況下,銷滑動孔231在離合器配重230楔狀嵌入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的狀態中,係形成為不接觸擺動支撐銷214的長度。亦即,即使在離合器配重230楔狀嵌入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的狀態中,因為銷滑動孔231在與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之間確保有間隙S,所以不會妨礙離合器配重230往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的嵌入。
此連結狀態中的離心離合器200,由於維持離合器蹄片233推抵於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的狀態,故驅動板210與離合器外殼240會一體地旋轉驅動。藉此,二輪機動車能夠藉由引擎的旋轉驅動力使後輪旋轉驅動而行駛。
另一方面,在引擎轉數減少時,離心離合器200會阻斷引擎之旋轉驅動力往驅動軸133之傳達。具體而言,離心離合器200是隨著引擎轉數減少,作用於離合器配重230之離心力會小於連結彈簧232之彈力(拉力),從而離合器配重230會以擺動支撐銷214為中心向徑方向內側轉動位移。
在此情況,如圖8所示,銷滑動孔231形成為沿著驅動板210的圓周方向的長孔狀,同時擺動支撐銷214位在銷滑動孔231中比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的端部還稍微前方側。亦即,因為離合器配重230處於被容許向驅動板210旋轉驅動方向的前方位移的狀態,所以會藉由連結彈簧232的彈力(拉力)朝向驅動板210旋轉驅動方向的前方相對於驅動板而相對地旋轉位移。在此情況下,離合器配重230一邊藉配重側凸輪體235使板側凸輪體218朝圖示的順時針方向旋轉位移一邊進行位移。
藉此,離合器配重230會回歸到原來的位置(前述怠速時的位置)(參照圖6)。亦即,離心離合器200係成為離合器蹄片233不與離合器外殼240接觸且不傳達旋轉驅動力之斷開狀態。又,離合器配重230會向連結的2個連結彈簧232之中從相對於擺動支撐銷214較遠的位置拉伸的連結彈簧232(掛在鄰接配重側凸輪體235的位置的連結彈簧232)側位移。
藉此,擺動支撐銷214會成為位在銷滑動孔231中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端部(參照圖6)。即使在像這樣的引擎的旋轉數減少的情況中,離合器配重230也能藉由樹脂材料的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與板側凸輪體218而平順地轉動位移。
接著,說明關於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推進而厚度變薄成為接近使用極限的末期狀態之情況。即使在此離合器蹄片233的末期狀態中,離心離合器200仍會歷經與前述相同的過程而成為連結狀態。亦即,如圖9所示,離心離合器200藉由板側凸輪體218相對於凸輪體支撐銷217僅旋轉相當於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量,即可維持離合器蹄片233向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的推壓力。
此時,即使在離合器配重230僅以相當於離合器蹄片233之磨耗量的程度楔狀嵌入於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的情況下,銷滑動孔231形成為已確保不接觸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之間隙S的長度。因此,即使在離合器配重230僅以相當於離合器蹄片233之磨耗量的程度楔狀嵌入於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的情況下,銷滑動孔231也不會阻礙離合器配重230往板側凸輪體218與離合器外殼240之間的嵌入。
並且,在此末期狀態中的離心離合器200,由於配重側凸輪體235係形成為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維持凸輪角度α的曲面,所以凸輪角度α不會變化。亦即,離心離合器200在從離合器蹄片233的初期狀態到達末期狀態之間,能夠固定凸輪角度α並維持固定的輔助推力。藉此,離心離合器200對於駕駛二輪機動車的駕駛員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推進過程中,能夠防止使其感受到駕駛操作的手感變化。
從上述操作說明也可以理解,根據上述實施形態,離心離合器200中,設於驅動板210的板側凸輪體218以及設於離合器配重230的配重側凸輪體235中各滑動面中之二者為以曲面所構成,並且該些滑動面係形成為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會相同之曲面。藉此,本發明之離心離合器200中,即使離合器蹄片233磨耗也能夠維持固定的輔助推力並固定駕駛操作的手感,同時能夠抑制輔助推力上升並抑制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間的表面壓力和離合器蹄片233與離合器外殼240間的表面壓力上升,從而抑制摩擦部分的磨耗及損傷。
又,本發明之實施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超出本發明目的下可進行各種變更。另外,下述各變形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部分係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此外,在表示各變形例的圖10至圖14之中的圖10、圖12及圖13中,省略E形扣環214b、側板216及連結彈簧232,並且分別以虛線箭頭表示離心離合器200中的驅動板210與離合器外殼240之旋轉驅動方向。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離心離合器200係以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會相同之方式,曲面狀地形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滑動面。然而,離心離合器200也能夠以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會變大之方式,曲面狀地形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滑動面。
具體而言,如圖10所示,離心離合器200將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滑動面之曲面形成為比上述實施形態中的曲面之曲率大之曲率的曲面即可。藉此,離心離合器200中,隨著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而使輔助推力降低,能夠抑制離合器蹄片233與離合器外殼240等的摩擦構件的加速磨耗,以及抑制由離合器蹄片233磨耗而失去的離合器配重230接觸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而彼此損傷。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離心離合器200中,係以旋轉自如的滾子構成設置於驅動板210的板側凸輪體218,且以曲面構成形成於離合器配重230的配重側凸輪體235。亦即,離心離合器200係分別以曲面構成彼此滑動並構成一對凸輪的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然而,離心離合器200只要以曲面構成彼此滑動並構成一對凸輪的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之中至少一者即可。
從而,離心離合器200能夠將配重側凸輪體235與傳統技術相同地形成為直線的平面狀,並且將構成板側凸輪體218的曲面形成為如後述的形狀: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會相同或變大的形狀。此外,離心離合器200也能夠將板側凸輪體218形成為直線的平面狀,並且將構成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曲面形成為如後述的形狀:在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進行前後中,離合器蹄片233接觸到離合器外殼240之圓筒面241時的凸輪角度α會相同或變大的形狀。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板側凸輪體218係在驅動板210上以旋轉自如的滾子所構成。然而,板側凸輪體218只要構成為以下即可:從驅動板210外周部往外側突出而形成,並為透過配重側凸輪體235將離合器配重230往外側推出之形狀,且具有往驅動板210之旋轉驅動軸方向延伸的面,換言之,具有豎立於驅動板210之板面的面。
也就是說,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只要至少其中之一是朝向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並往驅動板210的外側延伸而形成即可。在此情況,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中,朝向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並往驅動板210的外側延伸的部分,只要形成在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整體或部分即可。
因此,離心離合器200可以構成為例如使板側凸輪體218相對於驅動板210無法旋轉滑動的固定狀態。此外,例如圖11至圖13分別所示,離心離合器200可以構成為設置如下述的板側凸輪體219:在驅動板210的突緣部213上取代凸輪體支撐銷217以豎立於垂直方向的棒狀體構成,並且此棒狀的外表面之一部分具有由曲面所構成的滑動面。此外,在這些情況下,板側凸輪體218除了相對於配重側凸輪體235凸狀突出的曲面之外,也能夠以凹狀凹陷的曲面所構成。
又,板側凸輪體218可由樹脂材料以外之材料,例如金屬材料(例如碳鋼、鐵系燒結材料或鋁材等)所構成。在此情況,板側凸輪體218可由相同於凸輪體支撐銷217或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材料所構成,亦可由不同於凸輪體支撐銷217或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材料所構成。又,板側凸輪體218藉由以比構成凸輪體支撐銷217及/或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材料更容易磨耗的材料構成,而能夠抑制凸輪體支撐銷217及/或配重側凸輪體235的磨耗。又,板側凸輪體218藉由以比構成凸輪體支撐銷217及/或配重側凸輪體235的材料更具有滑動性的材料(例如鋁材)構成,而能提升凸輪體支撐銷217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之間的滑動性。又,板側凸輪體218還能由具有耐熱性與耐磨耗性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陶瓷材)所構成。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係各別以1個曲率的曲面所構成。然而,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也可以分別以2個以上的曲率的曲面所構成。藉此,離心離合器200能夠根據離合器蹄片233的磨耗量而使輔助推力變化。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係分別各在驅動板210與離合器配重230上設置1個。然而,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也可以分別在驅動板210與離合器配重230上設置2個,亦即設置2對以上。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配重側凸輪體235係形成為相對板側凸輪體218凹狀凹陷之曲面而構成。然而,配重側凸輪體235只要形成為滑動並爬升至板側凸輪體218上的形狀即可。因此,例如圖12或圖13分別所示,配重側凸輪體235也可以形成為相對板側凸輪體218凸狀突出的曲面而構成。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係以彼此滑動的滑動面沿著滑動方向凸狀彎曲的曲面所構成。藉此,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彼此成為以線性接觸而滑動。然而,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也可以將至少一者以在正交於滑動方向的方向上彎曲之曲面所構成。例如,在圖14中,以相對於板側凸輪體218分別在滑動方向與正交於滑動方向之方向(圖式中為離合器配重230的厚度方向)凸狀地彎曲的曲面所構成。藉此,離心離合器200由於能夠使板側凸輪體218與配重側凸輪體235間的摩擦阻力變少,能夠使驅動力的傳達狀態以及斷開狀態之相互的轉換平順地進行。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離心離合器200構成為將擺動支撐銷214設置在驅動板210,且將銷滑動孔231設置在離合器配重230。然而,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只要其中之一者是設置在驅動板210或離合器配重230,同時其中之另一者是設在離合器配重230或驅動板210即可。因此,離心離合器200亦可構成為將擺動支撐銷214設置在離合器配重230,並將銷滑動孔231設置在驅動板210。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銷滑動孔231係以圓弧狀的貫穿孔構成。然而,銷滑動孔231只要形成為如後述的長孔即可,並非限定為上述實施形態者:在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合器蹄片233自離合器外殼240的圓筒面241最遠離的狀態(參照圖6)中,容許離合器配重230往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位移。
因此,銷滑動孔231亦可形成為在與驅動板210徑方向正交之切線方向上延伸之直線狀。又,銷滑動孔231亦可由一側開口另一側阻塞之所謂的盲孔所構成。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係將樹脂材料形成為圓筒狀,並以可旋轉滑動之狀態下設置於擺動支撐銷214的外周部。換言之,支點側滑動構件215構成為相對於擺動支撐銷214發揮作為滾子的功能。然而,支點側滑動構件215只要構成為設置在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之間並使兩者滑動位移即可。
因此,支點側滑動構件215可由樹脂材料以外之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所構成。在此情況,支點側滑動構件215可由相同於擺動支撐銷214或銷滑動孔231的材料所構成,亦可由不同於擺動支撐銷214或銷滑動孔231的材料所構成。在此情況,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藉由以比構成擺動支撐銷214及/或銷滑動孔231的材料更容易磨耗的材料構成,而能夠抑制擺動支撐銷214及/或銷滑動孔231的磨耗。又,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藉由以比構成擺動支撐銷214及/或銷滑動孔231的材料更具有滑動性的材料(例如鋁材)構成,而能提升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之間的滑動性。又,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亦可以具有耐熱性及耐磨耗性之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陶瓷材)構成。
又,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能以在擺動支撐銷214的外周部無法旋轉滑動的固定狀態下設置。在此情況,支點側滑動構件215可形成為嵌合擺動支撐銷214的筒狀,亦可在擺動支撐銷214形成缺口部分,並且形成為嵌合在此缺口部分的平面狀或圓弧狀延伸的板狀。又,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也可以將樹脂材料嵌入成型至形成在擺動支撐銷214的缺口部分而構成。更進一步,亦可使擺動支撐銷214自身與銷滑動孔231自身的其中之一由樹脂材料所構成。又,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藉由構成為在擺動支撐銷214外周部可旋轉滑動,而可以易於組裝於擺動支撐銷214並抑制滑動阻力。
又,支點側滑動構件215亦可與擺動支撐銷214一起或取代其而設置在銷滑動孔231。又,離心離合器200亦可構成為省略支點側滑動構件215而使擺動支撐銷214與銷滑動孔231直接嵌合並滑動。
P‧‧‧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之接觸點
O‧‧‧驅動板之旋轉驅動中心
S‧‧‧間隙
α‧‧‧凸輪角度
L1‧‧‧同時通過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之接點以及驅動板之旋轉驅動中心的直線
L2‧‧‧L1的法線
L3‧‧‧板側凸輪體與配重側凸輪體之接觸點中的切線
100‧‧‧動力傳達機構
101‧‧‧變速器
110‧‧‧驅動皮帶輪
111‧‧‧曲柄軸
112‧‧‧固定驅動板
112a‧‧‧散熱鰭片
113‧‧‧可動驅動板
114‧‧‧套筒軸承
115‧‧‧滾子配重
116‧‧‧壓板
120‧‧‧V型皮帶
130‧‧‧從動皮帶輪
131‧‧‧固定從動板
132‧‧‧從動套筒
133‧‧‧驅動軸
134‧‧‧可動從動板
135‧‧‧轉矩彈簧
200‧‧‧離心離合器
210‧‧‧驅動板
211‧‧‧底部
211a‧‧‧貫穿孔
212‧‧‧筒部
213‧‧‧突緣部
214‧‧‧擺動支撐銷
214a‧‧‧安裝螺栓
214b‧‧‧E形扣環
215‧‧‧支點側滑動構件
216‧‧‧側板
217‧‧‧凸輪體支撐銷
217a‧‧‧安裝螺栓
218、219‧‧‧板側凸輪體
220‧‧‧阻尼支承銷
221‧‧‧阻尼
230‧‧‧離合器配重
231‧‧‧銷滑動孔
232‧‧‧連結彈簧
233‧‧‧離合器蹄片
234‧‧‧板側凸輪體退避部
235‧‧‧配重側凸輪體
240‧‧‧離合器外殼
241‧‧‧圓筒面
圖1係概略表示具備本發明之離心離合器的動力傳達機構之構成的俯視剖面圖。
圖2係由圖1所示2-2線觀看之離心離合器的側視圖。
圖3係概略表示圖1及圖2分別所示離心離合器中驅動板之外觀構成的立體圖。
圖4係用以表示圖1與圖2分別所示的離心離合器中驅動板、支點側滑動構件、板側凸輪體以及離合器配重之組裝狀態的部分分解立體圖。
圖5係以從驅動板側的視線表示圖1與圖2分別所示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配重的外觀構成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6係以圖2所示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蹄片未接觸離合器外殼的斷開狀態表示的部分放大圖。
圖7係表示圖6所示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蹄片未磨耗或磨耗較少的初期狀態下推抵至離合器外殼之連結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8係表示圖7所示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配重即將往驅動板的徑方向內側傾倒之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9係表示圖6所示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蹄片在厚度磨耗至接近使用極限的末期狀態之狀態下接觸於離合器外殼之連結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變形例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蹄片在厚度磨耗至接近使用極限的末期狀態之狀態下接觸離合器外殼之連結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11係概略表示本發明之其他變形例的離心離合器中驅動板之外觀構成的立體圖。
圖12係表示具備圖11所示驅動板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蹄片未磨耗或磨耗較少的初期狀態下接觸離合器外殼之連結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13係表示具備圖11所示驅動板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蹄片在厚度磨耗至接近使用極限的末期狀態之將態下接觸離合器外殼之連結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14係以從驅動板側的視線表示本發明之其他變形例的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配重的外觀構成之概略的立體圖。

Claims (5)

  1. 一種離心離合器,其特徵在於,具備: 驅動板,承受引擎的驅動力並與從動皮帶輪一體地旋轉驅動; 離合器外殼,在前述驅動板的外側具有與此驅動板同心設置的圓筒面; 離合器配重,沿著前述驅動板的圓周方向延伸而形成,並具有面對前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的離合器蹄片,在前述圓周方向中一邊的端部側透過擺動支撐銷及銷滑動孔而可轉動地裝設在前述驅動板上,且另一邊的端部側向前述離合器外殼的圓筒面側位移; 板側凸輪體,在前述驅動板上具有往該驅動板的旋轉驅動軸方向延伸的面;以及 配重側凸輪體,設置在前述離合器配重上,並在前述離合器配重的前述另一邊的端部側位移時滑動並爬升至前述板側凸輪體上; 其中,前述擺動支撐銷, 設置在前述驅動板與前述離合器配重的其中之一者,並往前述驅動板與前述離合器配重的其中之另一側延伸而形成, 前述銷滑動孔, 設置於前述驅動板與前述離合器配重的其中之另一者,並形成為容許前述離合器配重的前述一邊的端部側往前述驅動板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位移的長孔狀,供前述擺動支撐銷滑動位移自如地嵌合, 前述板側凸輪體與前述配重側凸輪體中, 至少一者的滑動面構成為具有曲面,且該滑動面形成為將下述角度設想為凸輪角度時,在前述離合器蹄片之磨耗進行前後中前述離合器蹄片接觸到前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時的前述凸輪角度會相同,或前述磨耗進行時的前述凸輪角度會變大的曲面;所述角度係相對於下述直線的法線與前述板側凸輪體與前述配重側凸輪體彼此接觸的滑動部分中前述曲面之切線之間的角度;所述直線係通過前述滑動部分以及前述驅動板之旋轉驅動中心的直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離合器,其中, 前述板側凸輪體與前述配重側凸輪體中, 前述至少其中一者的滑動面係形成為,在前述離合器蹄片的磨耗進行前後中,前述離合器蹄片接觸到前述離合器外殼之圓筒面時的前述凸輪角度會相同的曲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離心離合器,其中, 前述板側凸輪體, 係構成為前述滑動面具有凸狀的曲面, 前述配重側凸輪體, 係構成為前述滑動面具有相對於凸狀的曲面滑動之凹狀或凸狀的曲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離心離合器,其中, 前述板側凸輪體, 係以相對於前述驅動板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滾子所構成, 前述配重側凸輪體, 係構成為前述滑動面具有相對於前述滾子滑動的曲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心離合器,其中, 進一步具備支點側滑動構件,係設置於前述擺動支撐銷與前述銷滑動孔之間並使兩者滑動。
TW108113549A 2018-05-11 2019-04-18 離心離合器 TWI809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1930 2018-05-11
JP2018091930A JP6998268B2 (ja) 2018-05-11 2018-05-11 遠心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7131A true TW201947131A (zh) 2019-12-16
TWI809090B TWI809090B (zh) 2023-07-21

Family

ID=6846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3549A TWI809090B (zh) 2018-05-11 2019-04-18 離心離合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9805B2 (zh)
EP (1) EP3816468B1 (zh)
JP (1) JP6998268B2 (zh)
CN (1) CN112005027B (zh)
BR (1) BR112020022731A2 (zh)
CA (1) CA3097669A1 (zh)
ES (1) ES2946245T3 (zh)
PH (1) PH12020551704A1 (zh)
TW (1) TWI809090B (zh)
WO (1) WO2019216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0474B2 (ja) * 2015-10-08 2017-09-2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CN111356854B (zh) * 2018-01-15 2022-03-04 株式会社F.C.C. 离心离合器
JP7045127B2 (ja) * 2018-05-18 2022-03-3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7096068B2 (ja) * 2018-05-28 2022-07-0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7408A (en) * 1961-03-07 1964-01-22 Automotive Prod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entrifugal clutches
CH418744A (de) * 1962-06-29 1966-08-15 Muehlbeyer Josef Freilaufkupp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460879A1 (de) * 1964-11-17 1969-04-17 Constructa Werke Gmbh Automatische Kupplung fuer eine Wasch- und Schleudermaschine
US3729078A (en) * 1971-06-23 1973-04-24 J Kincaid Clutch with centrifugally operated cams
JPS5216531B2 (zh) * 1972-08-14 1977-05-10
US4380280A (en) * 1979-01-02 1983-04-19 Walters John D Cam operated friction clutch
JPS5994624U (ja) * 1982-12-17 1984-06-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遠心クラツチ
JPH05118356A (ja) * 1991-10-23 1993-05-14 Aisin Chem Co Ltd 遠心シユー式クラツチ
RU2089763C1 (ru) * 1995-03-17 1997-09-10 Минзадит Навширванович Хабибуллин Центробежная муфта
DE19721747B4 (de) 1997-05-24 2014-06-05 Andreas Stihl Ag & Co. Fliehkörperkupplung
TW358781B (en) * 1997-06-17 1999-05-21 Piaggio Veicoli Europ Self-ventilating clutch
CA2228088C (en) * 1998-01-28 2002-08-13 Robert Joss Centrifugal clutch shifter
US6279711B1 (en) * 2000-01-21 2001-08-28 Thomas C. Fehring Adjustable centrifugal clutch
US6634479B1 (en) * 2002-03-29 2003-10-21 Eaton Corporation Thrust plate for rollers of centrifugal clutch module
JP4364668B2 (ja) * 2004-02-17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クラッチ
CN2697384Y (zh) * 2004-04-21 2005-05-04 宋战修 一种离心式自动离合器
EP1598571B1 (en) * 2004-05-18 2010-04-28 Cifarelli S.p.A. Portable apparatus for shaking fruit trees, particularly olive trees
JP2007120601A (ja) * 2005-10-27 2007-05-17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
CN2859092Y (zh) * 2005-11-17 2007-01-17 黄通明 皮带传动无级变速自动离合装置
JP4309889B2 (ja) * 2005-12-28 2009-08-0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遠心クラッチ
US20080060903A1 (en) * 2006-09-12 2008-03-13 Chun Yi Wu Automatically and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centrifugal clutch
JP2009127701A (ja) * 2007-11-21 2009-06-11 Yamah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3155714U (ja) * 2008-10-10 2009-1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摩擦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TWI397641B (zh) * 2010-04-06 2013-06-01 King Zone Corp 高結合力增益離合器
JP5517231B2 (ja) * 2010-12-15 2014-06-11 ツァン フェイ クラッチ
JP6293560B2 (ja) * 2014-04-11 2018-03-1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2016041944A (ja) * 2014-08-14 2016-03-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JP5913497B2 (ja) * 2014-09-17 2016-04-2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遠心式クラッチ装置
JP6590307B2 (ja) * 2015-06-12 2019-10-1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6200474B2 (ja) * 2015-10-08 2017-09-2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6358668B2 (ja) * 2016-07-15 2018-07-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WO2019138653A1 (ja) * 2018-01-15 2019-07-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EP3742016A4 (en) * 2018-01-15 2021-11-03 Kabushiki Kaisha F.C.C. CENTRIFUGAL COUP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6351A1 (ja) 2019-11-14
CA3097669A1 (en) 2019-11-14
CN112005027A (zh) 2020-11-27
JP6998268B2 (ja) 2022-01-18
US11149805B2 (en) 2021-10-19
US20210108687A1 (en) 2021-04-15
BR112020022731A2 (pt) 2021-02-02
EP3816468A1 (en) 2021-05-05
EP3816468A4 (en) 2022-02-09
ES2946245T3 (es) 2023-07-14
TWI809090B (zh) 2023-07-21
PH12020551704A1 (en) 2021-07-19
EP3816468B1 (en) 2023-04-19
CN112005027B (zh) 2022-07-05
JP2019196825A (ja)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7131A (zh) 離心離合器
CN109154339B (zh) 离心离合器
TWI794357B (zh) 離心離合器
TWI701400B (zh) 離心離合器
TWI812704B (zh) 離心離合器
CN111356854B (zh) 离心离合器
TWI794356B (zh) 離心離合器
TW201817997A (zh) 離心離合器
CN112088257B (zh) 离心离合器
CN111356853B (zh) 离心离合器
JP2018105508A (ja) 遠心クラ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