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1400B - 離心離合器 - Google Patents

離心離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1400B
TWI701400B TW105128660A TW105128660A TWI701400B TW I701400 B TWI701400 B TW I701400B TW 105128660 A TW105128660 A TW 105128660A TW 105128660 A TW105128660 A TW 105128660A TW I701400 B TWI701400 B TW I7014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plate
clutch
plate
protrusion
dr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3880A (zh
Inventor
青野薰
木根悠太
橫道友太
片岡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Fc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Fc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Fc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3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4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43/18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riction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043/145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the centrifugal masses being pivoting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提供可一邊抑制從動側的急劇啟動一邊迅速形成連結狀態的離心離合器。
本發明的離心離合器200具備:藉引擎驅動力直接旋轉驅動的第1驅動板210、及與第1驅動板210摩擦接觸的第2驅動板220。第1驅動板210在向第2驅動板220側突出的支持部214上具備突出體215。第2驅動板220係一邊容許對第1驅動板210相對旋轉位移一邊作一體式旋轉驅動,並且具備離合器配重230。突出體215係以圓筒狀的輥筒構成。離合器配重230形成有從動部232,該從動部232具有推壓體232a,該推壓體232a係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並向外側傾斜延伸而與突出體215接觸。

Description

離心離合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引擎達預定旋轉數之前的期間切斷旋轉驅動力向從動側的傳送,並且在引擎達預定旋轉數時將旋轉驅動力傳送到從動側的離心離合器。
傳統上,自動兩輪車或收割機等裝置中,會使用一種引擎達預定旋轉數時將旋轉驅動力傳送到從動側的離心離合器。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中就揭示有離合器配重會伴隨引擎旋轉數的増加而漸漸向離合器外罩側位移並進行摩擦接觸的離心離合器。此外,下述專利文獻2中也揭示有透過圓柱狀轉子滑移於藉引擎驅動力旋轉驅動的凸輪狀突起上,使設於轉子外側的離合器片推壓離合器外罩,而使離合器形成連結狀態的離心離合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812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昭42-15451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載的離心離合器中,由於隨著引擎旋轉數的増加,離合器配重會漸漸與離合器外罩摩擦接觸,所以引擎旋轉數開始増加到離合器形成連結狀態所需的時間很長,而有燃油效率低之耗油的問題。另一方面,上述專利文獻2所載的離心離合器中,由於凸輪狀突起旋轉後轉子會隨即滑移在凸輪狀突起上,使離合器成為連結狀態,所以會有從動側急劇動作而使操作者難以操控的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可一邊抑制從動側的急劇啟動一邊迅速形成連結狀態的離心離合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具備第1驅動板,接受引擎的驅動力並與被驅動皮帶輪共同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第2驅動板,配置於第1驅動板的外側,並一邊容許對該第1驅動板相對旋轉位移,一邊以可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摩擦力來接觸;離合器配重,以活動方式安裝於第2驅動板上,並藉第2驅動板的旋轉驅動所產生的離心力向第2驅動板的外側位移,並且在該外側的面具有離合器片;離合器外罩,具有與向第2驅動板的外側位移的離合器片進行摩擦接觸的圓筒面;突出體,從第1驅動板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於外側;以及推壓體,設於離合器配重,且得推壓於突出體,其中,突出體及推壓體係至少一個朝第1驅動板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延伸形成於該第1驅動板的外側。
若依以此方式構成的本發明特徵,離心離合器在第1驅動板開始旋轉驅動後,透過離合器片接觸離合器外罩,第2驅動板相對於第1驅動板移位到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時,藉由推壓體滑移於突出體上,使離合器片急速推壓離合器外罩,亦即,離心離合器在第1驅動板開始旋轉驅動後到形成連結狀態之前的期間中,離合器片接觸離合器外罩為止的時間得以確保,並且離合器片接觸離合器外罩時會急速轉移到連結狀態。藉此特點,離心離合器可以一邊抑制從動側的急劇啟動一邊迅速形成連結狀態。
再者,本發明的離心離合器中,由於是透過推壓體滑移於突出體上,使離合器片強力抵壓離合器外罩,所以即使是與傳統離心離合器相同的旋轉數,也可用較傳統離心離合器輕量的離合器配重來傳達引擎所生的旋轉驅動 力。亦即,若依本發明的離心離合器,由於可使離合器配重輕量化,所以可抑制離合器連結時發生的急震音,並且離心離合器的構成可簡單化、緊密小型化及低成本化。此外,這個特點也意味著,相對於傳統的離心離合器,假設離合器配重的重量相同,也可使離心離合器可傳達的驅動力増大。再者,本發明的離心離合器中,透過調節第1驅動板與第2驅動板接觸面的摩擦力大小,離合器達到連結狀態為止的時間也可適當調節。
此外,本發明的再一特徵在於,前述離心離合器中,推壓體係以平面構成,突出體係以局部接觸推壓體的曲面來構成。
若依以此方式構成的本發明再一特徵,離心離合器由於突出體係形成曲面狀,並且推壓體係形成平面狀,所以相較於突出體及推壓體兩者作面接觸的情況,摩擦阻力會受到抑制,且離合器配重較容易旋轉移位,同時比起推壓體形成曲面狀的情況,突出體及推壓體的成形較容易。
再者,本發明的又一特徵在於,前述離心離合器中,突出體係以轉動自如地設在第1驅動板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的輥筒來構成。
若依以此方式構成的本發明又一特徵,離心離合器中,由於突出體係以轉動自如地設在第1驅動板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的輥筒所構成,所以透過被推壓體推壓的突出體進行轉動,突出體與推壓體之間的摩擦滑動所導致的摩擦阻力増大及摩損造成的損傷可獲得抑制。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特徵在於,前述離心離合器中,第2驅動板具有折曲部,該折曲部係在該第2驅動板之外周部及內周部中的至少一個對板面彎折來形成。
若依以此方式構成的本發明另一特徵,由於離心離合器具有在第2驅動板的外周部及內周部中的至少 一個對板面彎折而成的折曲部,所以支持離合器配重並傳達驅動力的第2驅動板的剛性可獲得提高。
而且,本發明的又再一特徵在於,前述離心離合器中,推壓體係以較突出體容易摩損的材料來構成。在此情形中,推壓體可由例如硬度較突出體低的材料構成。具體而言,例如,可以鋅材構成推壓體,同時以碳鋼或鐵類燒結材等構成突出體。而且,例如,也可以相同材料構成推壓體及突出體,並且可藉由對突出體施以熱處理或塗層等表面硬化處理,而使耐摩損性較推壓體更向上提升。
若依以此方式構成的本發明又再一特徵,離心離合器中,由於推壓體的材質係以較突出體的材質更容易摩損的材料為之,所以推壓體會比突出體先摩損。在此情形中,由於推壓體因係形成在具有離合器片的離合器配重上,所以可藉由因離合器片摩損而採取的離合器配重更換予以更新。亦即,離心離合器中,可藉離合器片摩損而採取的離合器配重更換的作業,同時也將推壓體更換為新品,故可減輕維修保養的負擔。
此外,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在於,前述離心離合器中,第1驅動板與第2驅動板互相接觸的2個接觸面中,至少1個面係經施以用於維持滑動性的表面處理。在此情形中,除了氮化處理或滲碳處理等熱處理外,表面處理也可採用會使耐摩損性提升的各種塗層處理。
若依以此方式構成的本發明其他特徵,離心離合器中,由於第1驅動板與第2驅動板互相接觸的2個接觸面中至少1個面係經施以用於維持滑動性的表面處理,所以可使耐久性提升,以減輕維修保養負擔。
100‧‧‧動力傳達機構
101‧‧‧變速器
110‧‧‧驅動皮帶輪
111‧‧‧曲柄軸
112‧‧‧固定驅動板
112a‧‧‧散熱片
113‧‧‧活動驅動板
114‧‧‧套筒軸承
115‧‧‧輥筒配重
116‧‧‧斜坡板
120‧‧‧V型皮帶
130‧‧‧被驅動皮帶輪
131‧‧‧固定被驅動板
132‧‧‧被驅動套筒
133‧‧‧驅動軸
134‧‧‧活動被驅動板
135‧‧‧扭力彈簧
200‧‧‧離心離合器
210‧‧‧第1驅動板
211‧‧‧底部
212‧‧‧貫通孔
213‧‧‧筒部
214‧‧‧支持部
214a‧‧‧貫通孔
215‧‧‧突出體
215a‧‧‧貫通孔
216‧‧‧保持銷
217a‧‧‧基部
217b‧‧‧貫通孔
217c‧‧‧突出傾斜面
217d‧‧‧圓弧面
220‧‧‧第2驅動板
221‧‧‧環形板
222‧‧‧貫通孔
223‧‧‧支點銷
224‧‧‧折曲部
230‧‧‧離合器配重
231‧‧‧連結彈簧
232‧‧‧從動部
232a‧‧‧推壓體
233‧‧‧離合器片
240‧‧‧離合器外罩
241‧‧‧圓筒面
第1圖為示意性顯示具備本發明離心離合器之動力傳 送機構的構成的俯視剖面圖。
第2圖為從第1圖所示2-2線觀看的離心離合器側視圖。
第3圖(A)、(B)係分別顯示於第1圖及第2圖的離心離合器的第1驅動板及第2驅動板的外觀構成圖,其中,(A)為顯示第1驅動板與第2驅動板組裝前狀態的立體圖;(B)為第1驅動板與第2驅動板已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4圖(A)至(D)為分別顯示於第1圖及第2圖所示離心離合器中的突出體外觀構成及組裝於第1驅動板的狀態,其中,(A)為從第1驅動板的外側顯示突出體組裝前狀態的立體圖;(B)為從第1驅動板內側顯示突出體組裝前狀態的立體圖;(C)為從第1驅動板外側顯示突出體已組裝狀態的立體圖;(D)為從第1驅動板內側顯示突出體已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5圖為以離合器片不接觸離合器外罩的斷開狀態顯示第2圖所示離心離合器的突出體及推壓體的局部放大圖。
第6圖為以第5圖所示離心離合器的離合器片無摩損狀態顯示接觸於離合器外罩的連結狀態下突出體與推壓接觸狀態中,且突出體已將推壓體上推之狀態的局部放大圖。
第7圖為在第6圖所示離心離合器中,藉突出體解除推壓體的上推狀態時的局部放大圖。
第8圖為以第5圖所示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片已產生1mm左右摩損的狀態顯示與離合器外罩接觸的連結狀態下突出體與推壓體接觸狀態的局部放大圖。
第9圖為以第5圖所示離心離合器中離合器片已產生2mm左右摩損的狀態顯示與離合器外罩接觸的連結狀態下突出體與推壓體接觸狀態的局部放大圖。
第10圖為示意顯示具備有有關本發明變化例的離心離合器之動力傳達機構的構成的俯視剖面圖。
第11圖(A)至(D)為分別顯示第10圖所示離心離合器中突出體的外觀構成及往第1驅動板組裝的狀態,其中,(A)為從第1驅動板外側顯示突出體組裝前狀態的立體圖,(B)為從第1驅動板內側顯示突出體組裝前狀態的立體圖,(C)為從第1驅動板外側顯示突出體已組裝狀態的立體圖,(D)為從第1驅動板內側顯示突出體已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12圖為顯示從第10圖所示2-2線觀看的離心離合器中,在離合器片不接觸離合器外罩的斷開狀態下的突出體及推壓體,相當於第5圖的局部放大圖。
第13圖為從第10圖所示2-2線觀看的離心離合器中,在離合器片無摩損狀態下接觸離合器外罩的連結狀態中突出體與推壓體的接觸狀態,相當於第6圖的局部放大圖。
[發明的實施形態]
以下,一邊參佐圖式,一邊就本發明離心離合器的一實施形態加以說明。第1圖為示意性顯示具備本發明離心離合器200之動力傳送機構100的構成的俯視剖面圖。此外,第2圖為從第1圖所示的2-2線觀看離心離合器200的側視圖。具備離心離合器200的動力傳送機構100主要是在速可達機車等自動兩輪車中設置於引擎與作為驅動輪的後輪間,一邊自動改變相對於引擎旋轉數的減速比,一邊將旋轉驅動力傳送到後輪或予以斷開的機械裝置。
(離心離合器200的構成)
該動力傳送機構100主要分別具備變速器101及離心離合器200。變速器101係為將來自未圖示引擎的旋轉驅動力施以無段減速再傳送到離心離合器200的機械裝置,主要具備各個驅動皮帶輪110、V型皮帶120及被驅動皮帶輪130的構成。其中,驅動皮帶輪110設在延伸自引擎的曲柄軸 111上,並藉引擎的旋轉驅動力直接旋轉驅動的機械裝置,主要具備各個固定驅動板112及活動驅動板113的構成。
固定驅動板112係為以與活動驅動板113共同挾持並保持V型皮帶120的狀態進行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圓錐筒狀所構成。該固定驅動板112以凸側面朝向活動驅動板113側(引擎側)的狀態固定安裝在曲柄軸111上。亦即,固定驅動板112始終與曲柄軸111作一體式旋轉驅動。此外,固定驅動板112的凹側面上以輻射狀設有複數片散熱片112a。
活動驅動板113係為以與固定驅動板112共同挾持並保持V型皮帶120的狀態進行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圓錐筒狀所構成。該活動驅動板113係以凸側面與固定驅動板112相對的方向安裝在曲柄軸111。在此情形中,活動驅動板113經由含浸軸襯安裝在以固定方式套合於曲柄軸111的套筒軸承114上,且以分別朝軸向及圓周方向滑動自如的方式安裝在套筒軸承114。
另一方面,活動驅動板113的凹側面以藉斜坡板(ramp plate)116施以推壓的狀態設有複數個輥筒配重(roller weight)115。輥筒配重115係為透過隨著活動驅動板113旋轉數的増加而朝徑向外側位移,藉以與斜坡板116協同運作而將活動驅動板113向固定驅動板112側推壓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筒狀所構成。再者,斜坡板116係為將輥筒配重115向活動驅動板113側推壓的組件,由金屬板向活動驅動板113側折曲所構成。
V型皮帶120係為用以將驅動皮帶輪110的旋轉驅動力傳送到被驅動皮帶輪130的組件,由樹脂材包覆芯線形成無端環狀。該V型皮帶120配置於固定驅動板112與活動驅動板113之間以及被驅動皮帶輪130的固定被驅動板131與活動被驅動板134之間,而架設安裝在驅動皮 帶輪110與被驅動皮帶輪130之間。
被驅動皮帶輪130係為分別藉經由驅動皮帶輪110及V型皮帶120傳送而來的引擎旋轉驅動力進行旋轉驅動的機械裝置,主要具備各個固定被驅動板131及活動被驅動板134的構成。
固定被驅動板131係為以與活動被驅動板134共同挾持並保持V型皮帶120的狀態進行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圓錐筒狀所構成。該固定被驅動板131以凸側面朝向活動被驅動板134側的狀態呈固定式安裝在被驅動套筒132上。
被驅動套筒132係為與固定被驅動板131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金屬製筒狀組件,其經由軸承以相對旋轉自如方式安裝於驅動軸133。驅動軸133係為金屬製旋轉軸體,其供經由未圖示的變速器來驅動安裝有該動力傳送機構100的自動兩輪車的後輪。在此情形中,自動兩輪車的後輪安裝在驅動軸133的一側(圖示右側)端部。
活動被驅動板134係以與固定被驅動板131共同挾持並保持V型皮帶120的狀態進行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圓錐筒狀所構成。該活動被驅動板134係以凸側面與固定被驅動板131相對的方向以軸向滑動自如狀態套合於被驅動套筒132。
另一方面,活動被驅動板134的凹側面在與離心離合器200的第1驅動板210之間設有扭力彈簧135。扭力彈簧135係為將活動被驅動板134向固定被驅動板131側彈性推壓的螺旋彈簧。亦即,該變速器101藉由以下所述直徑的大小關係,將引擎旋轉數作無段變速,亦即:以固定驅動板112與活動驅動板113之間隔所界定的挾持V型皮帶120的直徑、以及以固定被驅動板131與活動被驅動板134之間隔所界定的挾持V型皮帶120的直徑的大小關係。 此外,被驅動套筒132及驅動軸133的前端部側設有離心離合器200。
離心離合器200係為將經由變速器101傳送而來的引擎旋轉驅動力傳送到驅動軸133或將其斷開的機械裝置,主要具備各個第1驅動板210、第2驅動板220、離合器配重(clutch weight)230及離合器外罩(clutch outer)240的構成。
第1驅動板210係為與被驅動套筒132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有底筒狀所構成。更具體而言,如第3圖(A)、(B)分別顯示,第1驅動板210係為在平板狀底部21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被驅動套筒132穿通的貫通孔212,並且豎立在底部211周圍的筒部213的前端部沿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分別設有3個支持部214
支持部214係為鈎掛於第2驅動板220的內周部並且支撐突出體215的部分,其朝徑向外側突出形成於筒部213的末端部。支持部214形成有貫通孔214a,且以穿通突出體215的狀態在貫通孔214a嵌插有保持銷216。
突出體215係為用以將後述的離合器配重230向離合器外罩240側推壓的組件,由金屬材料(例如,碳鋼或鐵類燒結材等)形成圓筒狀所構成。更具體而言,如第4圖(A)至(D)所分別顯示,突出體215在圓柱體的中央部形成有供保持銷216穿過的貫通孔215a。在此情形中,貫通孔215a係形成為可相對於保持銷216旋轉滑動的內徑,亦即對保持銷216形成所謂間隙嵌合的尺寸公差。
保持銷216係為用以將突出體215以旋轉自如狀態安裝於支持部214上的桿狀構件,且形成為金屬製桿體的末端部係形成凸緣狀突出的形狀。在此情形中,保持銷216係形成為可相對於貫通孔214a旋轉滑動的外徑,亦即對貫通孔214a形成所謂間隙嵌合的尺寸公差。另外,第3 圖(B)中,分別省略了突出體215及保持銷216的圖示。
該第1驅動板210以筒部213可在第2驅動板220的貫通孔222內旋轉滑動的狀態嵌合於第2驅動板220。第2驅動板220係為一邊容許對第1驅動板210作相對旋轉位移一邊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環狀平板所構成。更具體而言,第2驅動板220在板狀的環形板221的中央部形成有可供第1驅動板210的筒部213以滑動方式嵌合的貫通孔222,且在環形板221上沿圓周方向等間隔地以豎起狀態分別設有3根支點銷223。支點銷223係為用以可轉動地支持離合器配重230的組件,由金屬製桿體所構成。再者,第2驅動板220的內周部及外周部形成有對環形板221的板面折曲成直角的折曲部224。
離合器配重230係為因應第2驅動板220的旋轉數而經由離合器片233接觸或離開離合器外罩240,以將來自引擎的旋轉驅動力傳達到驅動軸133或斷開的組件,其由金屬材料(例如,鋅材)沿第2驅動板220的圓周方向延伸形成彎曲形狀所構成。該離合器配重230以一端部側藉支點銷223支持成轉動自如的狀態,並且3個離合器配重230中互相鄰接的各離合器配重230藉連結彈簧231將彼此間相互連結,且以朝第2驅動板220的內側方向轉動的方式加以引拉。此外,第2圖中,為了容易瞭解離合器配重230的構成,而將3個離合器配重230中的2個離合器配重230的一部分分別在不同厚度方向的面予以剖開顯示。
各離合器配重230的內周面中,與前述第1驅動板210的突出體215相對的部分,更具體而言,連結彈簧231的下面(圖示後側的面)的背面分別形成有窪陷成凹狀的從動部232。從動部232係為用以與突出體215配合運作使離合器配重230向離合器外罩240側位移的部分,以具有屬於平坦狀傾斜面的推壓體232a來構成。更具體而言,推 壓體232a形成為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外側傾斜延伸。
該從動部232形成為推壓體232a的厚度大於突出體215的壁厚,並且形成推壓體232a與突出體215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再者,從動部232材料的構成係為:該從動部232之推壓體232a的材料較突出體215容易摩損。本實施形態中,從動部232係以與離合器配重230相同的金屬材料(例如,鋅材)所構成。此外,從動部232之較推壓體232a更向內凹的部分為凹缺成圓弧狀,以確保突出體215的轉動用空間。
另一方面,各離合器配重230的外周面分別設有離合器片233。離合器片233係為用以増大對離合器外罩240內周面的摩擦力的組件,由摩擦材料形成為圓弧狀延伸的板狀所構成。
離合器外罩240係為與驅動軸133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組件,由金屬材料形成為由第1驅動板210覆蓋離合器配重230外周面的杯狀所構成。亦即,離合器外罩240由具有圓筒面241所構成,而該圓筒面241則會與位移到第2驅動板220外周側的離合器配重230之離合器片233摩擦接觸。
(離心離合器200的動作)
接著,就依上述方式構成的離心離合器200的動作加以說明。該離心離合器200係配置於自動兩輪車(例如,速可達機車)的引擎與作為驅動輪的後輪之間而構成動力傳送機構100的一部分來發揮功能。首先,在引擎空轉惰速狀態中,如第5圖所示,離心離合器200會將引擎與驅動軸133之間的驅動力傳送斷開。具體而言,離心離合器200藉經由變速器101傳送的引擎旋轉驅動力使第1驅動板210與第2 驅動板220作一體式旋轉驅動,使離合器配重230旋轉驅動,而第2驅動板220經由突出體215及推壓體232a推壓第1驅動板210。另外,第5圖中,為了使突出體215和從動部232的接觸狀態明確化,連結彈簧231予以省略。
但,在此情形下,離心離合器200中,由於作用在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心力小於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所以離合器片233不會接觸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沒有引擎旋轉驅動力傳遞到驅動軸133的情形。另外,在此情形中,突出體215及從動部232會因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而維持推壓體232a推壓接觸突出體215之輥筒面的狀態。
另一方面,離心離合器200會因應自動兩輪車駕駛人的加速操作所產生的引擎旋轉數増加而將引擎的旋轉驅動力傳達到驅動軸133。具體而言,如第6圖所示,離心離合器200會隨著引擎旋轉數的増加而使作用在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心力大於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使離合器配重230以支點銷223為中心朝徑向外側轉動位移。亦即,離心離合器200會依據引擎旋轉數的増加而使離合器配重230一邊抗拒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一邊向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側轉動位移。結果,使離合器片233接觸圓筒面241。另外,第6圖中,為了使突出體215和從動部232的接觸狀態明確化,而省略了連結彈簧231。而且,第2圖及第6圖中,離心離合器200的第1驅動板210、第2驅動板220、離合器外罩240及突出體215的各旋轉驅動方向係分別以虛線箭號表示。
該離合器片233接觸圓筒面241的情況中,離合器配重230會經由離合器片233而承受與旋轉驅動方向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因此,第2驅動板220會因離合器配重230承受的反作用力而朝與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 向相反的方向相對位移。藉此作用,因支持在第2驅動板220的離合器配重230會朝與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相反方向相對位移,所以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會推壓突出體215。
在此情形中,由於突出體215係分別旋轉自如地支持在第1驅動板210的支持部214及保持銷216,所以會藉由推壓體232a的推壓而朝圖示的反時針方向旋轉。藉此作用,離合器配重230會隨著推壓體232a對突出體215的旋轉位移而被推向徑向外側的離合器外罩240側,使離合器片233被推壓在圓筒面241。結果,離心離合器200在離合器片233接觸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後,離合器片233會在極短時間內(換言之,一瞬間)向圓筒面241推壓,形成引擎的旋轉驅動力完全向驅動軸133傳送的連結狀態。
在此連結狀態中,因離心離合器200會維持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推壓在突出體215的狀態,所以第1驅動板210與第2驅動板220會作一體式旋轉驅動,並且維持離合器片233推壓於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的狀態,因此第2驅動板220會與離合器外罩240作一體式旋轉驅動。藉此機制,自動兩輪車可藉引擎的旋轉驅動力使後輪旋轉驅動而行走。在此情形中,第2驅動板220雖是形成環狀,但可藉由形成於內周部及外周部的折曲部224使剛性提高,故可以優異精確度傳達旋轉驅動力。
另一方面,在引擎的旋轉數逐漸減少的情況中,離心離合器200會將引擎旋轉驅動力向驅動軸133的傳送斷開。具體而言,離心離合器200會隨著引擎旋轉數減少而使作用在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心力小於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使離合器配重230以支點銷223為中心朝徑向內側轉動位移。
在此情形下,如第7圖所示,第2驅動板 220中,推壓體232a所推壓的突出體215會藉由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而朝圖示之順時針方向旋轉位移,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方向前方對第1驅動板210作相對旋轉位移。藉此動作,第2驅動板220會相對於第1驅動板210回復到原先的位置(前述惰速時的位置)。亦即,離心離合器200呈離合器片233不接觸離合器外罩240且不傳送旋轉驅動力的斷開狀態。另外,第7圖中,為了使突出體215和從動部232的接觸狀態明確化,而省略了連結彈簧231。再者,第7圖中,離心離合器200中的第1驅動板210、第2驅動板220、離合器外罩240及突出體215的各旋轉驅動方向係分別用虛線箭號表示。
再者,即使在離合器片233因摩損而減少厚度的情形下,離心離合器200也可使離合器片233迅速推壓於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而形成連結狀態。亦即,分別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離心離合器200由於突出體215係旋轉自如被安裝在支持部214及保持銷216,所以即使為離合器片233摩損的情況,突出體215的旋轉位移量也會依相當於該摩損量的量來増加,使離合器片233向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的推壓力獲得維持。另外,第8圖及第9圖中,為了使突出體215和從動部232的接觸狀態明確化,分別省略了連結彈簧231。再者,第8圖及第9圖中,離心離合器200中的第1驅動板210、第2驅動板220、離合器外罩240及突出體215的各旋轉驅動方向係分別以虛線箭號表示。
從上述動作說明可以理解,若依上述實施形態,離心離合器200係在第1驅動板210開始旋轉驅動後,透過離合器片233接觸離合器外罩240,在第2驅動板220相對於第1驅動板210朝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偏移時,藉由形成從動部232滑移於突出體215上的狀態,使離合器片233 急速推壓離合器外罩240。亦即,離心離合器200在第1驅動板210開始旋轉驅動後到形成連結狀態為止的期間中,離合器片233接觸離合器外罩240之前的時間得以確保,同時離合器片233接觸離合器外罩240時,會急速轉移到連結狀態。藉此方式,離心離合器200可一邊抑制驅動輪等從動側的急劇啟動一邊迅速形成連結狀態。
還有,實施本發明時,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只要在不逸離本發明目的的範圍內,仍可作各種的變更。此外,下述的各變化例中,和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體215係以可轉動方式安裝在第1驅動板210的支持部214上。但,突出體215也可固定式安裝在第1驅動板210的支持部214上,也可用相同材料以一體方式形成在第1驅動板210。突出體215用相同材料以一體方式形成在第1驅動板210的情況中,突出體215可以在推壓體232a的滑動範圍以1個曲率或2個以上曲率的圓弧面形成的曲面來構成。而且,分別設在第1驅動板210及離合器配重230的突出體215及從動部232的數目,只要至少各設1個,亦即,只要設置1對以上即可。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體215係以輥筒構成。但,突出體215只要是形成為從第1驅動板210的外周部向外側突出,並經由推壓體232a將離合器配重230向外側推出的形狀即可。亦即,突出體215及推壓體232a只要是至少一個朝向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且延伸形成於第1驅動板210的外側即可。在此情形中,突出體215及推壓體232a只要是朝向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並且向第1驅動板210的外側延伸的部分形成為突出體215及推壓體232a的整體或一部分即可。因 而,例如第10圖所示,突出體215可用金屬材料(例如,碳鋼或鐵類燒結材等)形成為板狀。
更具體而言,分別如第11圖(A)至(D)及第12圖所示,突出體215在形成為板狀的基部217a的中央部形成有供保持銷216貫穿的貫通孔217b,並且在該基部217a的一部分外周部朝正交方向突出並在増加厚度的部分分別形成有突出傾斜面217c及圓弧面217d。在此情形中,貫通孔217b係形成為可供保持銷216滑動其中的內徑,亦即,對於保持銷216形成所謂間隙嵌合的尺寸公差。
突出傾斜面217c係為供離合器配重230的推壓體232a以面接觸狀態滑動的平坦面,其形成為朝向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且向第1驅動板210的外側傾斜延伸。再者,圓弧面217d係從突出傾斜面217c的後端部延伸形成圓弧狀。此外,突出傾斜面217c及圓弧面217d雖係形成為較基部217a的板厚突出而呈厚壁狀,這是為了使突出體215容易且正確地組裝於支持部214的設計。因此,突出傾斜面217c及圓弧面217d可形成為其壁厚與基部217a的板厚相同。
以突出體215的突出傾斜面217c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且向第1驅動板210的外側傾斜延伸的朝向將保持銷216配置在支持部214上的狀態來貫穿突出體215及支持部214。在此情形中,保持銷216雖可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從圖示下方插入突出體215,但也可從突出體215的圖示上方插入。
以此方式構成的離心離合器200中,如第13圖所示,隨著引擎旋轉數的増加,離合器配重230會一邊抗拒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一邊向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側轉動位移。結果,離合器片233會接觸圓筒面241。另外,第12圖及第13圖中,為了使突出體215與從 動部232的接觸狀態明確化,而省略了連結彈簧231。此外,第13圖中,離心離合器200的第1驅動板210、第2驅動板220、離合器外罩240及突出體215的各旋轉驅動方向係分別以虛線箭號表示。
該離合器片233接觸圓筒面241的情形中,離合器配重230因會經由離合器片233受到與旋轉驅動方向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而使第2驅動板220藉由離合器配重230受到的反作用力而朝與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相反方向相對位移。藉此作用,由於支持在第2驅動板220的離合器配重230會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對位移,所以與突出體215的突出傾斜面217c面接觸之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會沿突出傾斜面217c位移。
在此情形中,突出體215的突出傾斜面217c形成為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且向第1驅動板210的外側傾斜延伸。而且,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形成在與突出傾斜面217c相同的平面,且對突出傾斜面217c作面接觸。藉由這些構成,離合器配重230會隨著推壓體232a滑動於突出傾斜面217c上而朝徑向外側的離合器外罩240側推動,使離合器片233推壓在圓筒面241。結果,離心離合器200在離合器片233接觸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後,在極短時間(換言之,一瞬間)使離合器片233推壓於圓筒面241,形成引擎旋轉驅動力而完全傳達到驅動軸133的連結狀態。
在此連結狀態中,由於離心離合器200會維持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推壓於突出體215的突出傾斜面217c狀態,所以第1驅動板210與第2驅動板220會作一體式旋轉驅動,並且維持離合器片233推壓於離合器外罩240的圓筒面241的狀態,故使第2驅動板220與離合器外 罩240進行一體式的旋轉驅動。藉此作用,自動兩輪車即可藉引擎旋轉驅動力使後輪旋轉驅動而行走。
另一方面,引擎旋轉數逐漸減少的情況中,離心離合器200會將引擎旋轉驅動力往驅動軸133的傳遞斷開。具體而言,離心離合器200會隨著引擎旋轉數的減少而使作用於離合器配重230的離心力小於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離合器配重230則以支點銷223為中心朝徑向內側轉動位移。
在此情形中,由於第2驅動板220藉由離合器配重230的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利用連結彈簧231的彈力(拉力)而滑動於突出體215的突出傾斜面217c上,所以會朝第1驅動板210的旋轉方向前方對第1驅動板210作相對旋轉位移。藉此機制,第2驅動板220會相對於第1驅動板210而回復到原來的位置(前述惰速時的位置)。亦即,離心離合器200的離合器片233不接觸離合器外罩240,而是呈不傳達旋轉驅動力的斷開狀態。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將突出體215形成為輥筒狀,並且將推壓體232a形成平面狀。但,也可將突出體215形成為平面狀,並且將推壓體232a分別形成為旋轉自如的輥筒狀或者不能旋轉且呈固定式設置的曲面狀。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第2驅動板220係在內周部及外周部分別形成直角彎折的折曲部224。但,由於折曲部224係為了提高第2驅動板220的剛性而形成者,故只要可藉構成第2驅動板220的材質或厚度等而使剛性獲得確保,即非絕對必要,可予省略。而且,折曲部224也可設於第2驅動板220之內周部及外周部的至少一個。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離心離合器200係以較突出體215容易摩損的材料,具體而言,係以鋅材來 構成從動部232的推壓體232a。藉此方式,離心離合器200由於推壓體232a係以較突出體215容易摩損的材料構成,所以推壓體232a會比突出體215容易摩損。在此情形中,由於推壓體232a係形成在具備離合器片233的離合器配重230,所以可藉離合器片233的摩損而進行的離合器配重230更換而獲得更新。亦即,離心離合器200可藉離合器片233摩損而進行的離合器配重230更換作業而同時連推壓體232a也更換為新品,使維修保養負擔得以減輕。
200‧‧‧離心離合器
210‧‧‧第1驅動板
211‧‧‧底部
212‧‧‧貫通孔
213‧‧‧筒部
214‧‧‧支持部
215‧‧‧突出體
215a‧‧‧貫通孔
216‧‧‧保持銷
220‧‧‧第2驅動板
221‧‧‧環形板
222‧‧‧貫通孔
223‧‧‧支點銷
230‧‧‧離合器配重
231‧‧‧連結彈簧
232‧‧‧從動部
232a‧‧‧推壓體
233‧‧‧離合器片
240‧‧‧離合器外罩
241‧‧‧圓筒面

Claims (5)

  1. 一種離心離合器,具備:第1驅動板,接受引擎的驅動力並與被驅動皮帶輪共同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第2驅動板,配置於該第1驅動板的外側,並對該第1驅動板一邊容許相對旋轉位移,一邊以可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摩擦力接觸;離合器配重,以活動方式安裝於該第2驅動板上,藉該第2驅動板旋轉驅動所產生的離心力向該第2驅動板的外側位移,並且在該外側的面上具有離合器片;離合器外罩,具有與向該第2驅動板的外側位移的該離合器片進行摩擦接觸的圓筒面;突出體,從該第1驅動板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於外側;以及推壓體,設於該離合器配重,且得推壓於該突出體,其中,該突出體及該推壓體係至少一個朝該第1驅動板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延伸形成於該第1驅動板的外側,前述推壓體係以平面構成,前述突出體係以局部接觸前述推壓體的曲面所構成,並以轉動自如地設於前述第1驅動板的旋轉驅動方向後方側的輥筒所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離合器,其中,前述第2驅動板具有由外周部及內周部中的至少一個對板面彎折的折曲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離合器,其中,前述推壓體係以較前述突出體容易摩損的材料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離合器,其中,前述第1驅動板與前述第2驅動板相互接觸的2個接觸面中至少1個面係經施以用於維持滑動性的表面處理。
  5. 一種離心離合器,具備:第1驅動板,接受引擎的驅動力並與被驅動皮帶輪共同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第2驅動板,配置於該第1驅動板的外側,並對該第1驅動板一邊容許相對旋轉位移,一邊以可作一體式旋轉驅動的摩擦力接觸;離合器配重,以活動方式安裝於該第2驅動板上,藉該第2驅動板旋轉驅動所產生的離心力向該第2驅動板的外側位移,並且在該外側的面上具有離合器片;離合器外罩,具有與向該第2驅動板的外側位移的該離合器片進行摩擦接觸的圓筒面;突出體,從該第1驅動板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於外側;以及推壓體,設於該離合器配重,且得推壓於該突出體,其中,該突出體及該推壓體係至少一個朝該第1驅動板旋轉驅動方向的後方側延伸形成於該第1驅動板的外側,前述推壓體係以較前述突出體容易摩損的材料所構成。
TW105128660A 2015-10-08 2016-09-05 離心離合器 TWI701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0018 2015-10-08
JP2015200018A JP6200474B2 (ja) 2015-10-08 2015-10-08 遠心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3880A TW201713880A (zh) 2017-04-16
TWI701400B true TWI701400B (zh) 2020-08-11

Family

ID=5848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660A TWI701400B (zh) 2015-10-08 2016-09-05 離心離合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539197B2 (zh)
EP (2) EP3744993A1 (zh)
JP (1) JP6200474B2 (zh)
CN (1) CN108350958B (zh)
TW (1) TWI701400B (zh)
WO (1) WO20170611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854B (zh) * 2018-01-15 2022-03-04 株式会社F.C.C. 离心离合器
EP3742016A4 (en) * 2018-01-15 2021-11-03 Kabushiki Kaisha F.C.C. CENTRIFUGAL COUPLING
EP3742015B1 (en) * 2018-01-15 2024-05-01 Kabushiki Kaisha F.C.C. Centrifugal clutch
JP6998268B2 (ja) * 2018-05-11 2022-01-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7045127B2 (ja) * 2018-05-18 2022-03-3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7096068B2 (ja) * 2018-05-28 2022-07-0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CN109230325A (zh) * 2018-10-31 2019-01-18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一种单轨运输机的车头及其单轨运输机
US11096328B2 (en) * 2018-12-27 2021-08-24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Agricultural header with damage-reducing clutc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8919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2012229730A (ja) * 2011-04-26 2012-11-22 F C C:Kk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US20130334005A1 (en) * 2010-12-15 2013-12-19 Pei-Hsuan Wu Clutch
CN203604488U (zh) * 2013-11-26 2014-05-21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离合器
WO2015156130A1 (ja) * 2014-04-11 2015-10-1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2741B2 (ja) * 1997-05-15 2003-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自動変速機
JP4215451B2 (ja) 2002-04-26 2009-01-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発泡樹脂材注入充填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242813B2 (ja) 2004-07-28 2009-03-2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809324Y (zh) * 2005-07-20 2006-08-23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构造
JP2007120601A (ja) * 2005-10-27 2007-05-17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
JP2010112386A (ja) 2007-02-20 2010-05-20 Yamaha Motor Co Ltd 乾式クラッチ,該乾式クラッチを構成する伝達部材及び被伝達部材,該乾式クラッチ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CN201335110Y (zh) * 2009-01-09 2009-10-2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离合器结构
TWI397641B (zh) 2010-04-06 2013-06-01 King Zone Corp 高結合力增益離合器
JP2014145420A (ja) * 2013-01-29 2014-08-14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シュー式クラッチ
JP6590307B2 (ja) * 2015-06-12 2019-10-1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JP6358668B2 (ja) * 2016-07-15 2018-07-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EP3742015B1 (en) * 2018-01-15 2024-05-01 Kabushiki Kaisha F.C.C. Centrifugal clutch
JP6998268B2 (ja) * 2018-05-11 2022-01-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8919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20130334005A1 (en) * 2010-12-15 2013-12-19 Pei-Hsuan Wu Clutch
JP2012229730A (ja) * 2011-04-26 2012-11-22 F C C:Kk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CN203604488U (zh) * 2013-11-26 2014-05-21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离合器
WO2015156130A1 (ja) * 2014-04-11 2015-10-1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958A (zh) 2018-07-31
EP3361113A1 (en) 2018-08-15
US20190072140A1 (en) 2019-03-07
JP2017072211A (ja) 2017-04-13
US10760626B2 (en) 2020-09-01
JP6200474B2 (ja) 2017-09-20
US20200158193A1 (en) 2020-05-21
EP3361113A4 (en) 2019-06-19
EP3744993A1 (en) 2020-12-02
CN108350958B (zh) 2019-06-11
WO2017061198A1 (ja) 2017-04-13
EP3361113B1 (en) 2020-07-15
TW201713880A (zh) 2017-04-16
US10539197B2 (en)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400B (zh) 離心離合器
JP6293560B2 (ja) 遠心クラッチ
TWI732897B (zh) 離心離合器
TWI677636B (zh) 離心離合器
EP3742015B1 (en) Centrifugal clutch
TWI732941B (zh) 離心離合器
TWI812704B (zh) 離心離合器
JP6503152B1 (ja) 遠心クラッチ
JP2019124361A (ja) 遠心クラッチ
WO2018066223A1 (ja) 遠心クラッチ
TW202004045A (zh) 離心離合器
JP6600532B2 (ja) プーリ装置
JP6510159B1 (ja) 遠心クラッチ
JP6667312B2 (ja) プーリ装置
WO2016189960A1 (ja) プー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