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2354A - 雜環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雜環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2354A
TW201942354A TW108110970A TW108110970A TW201942354A TW 201942354 A TW201942354 A TW 201942354A TW 108110970 A TW108110970 A TW 108110970A TW 108110970 A TW108110970 A TW 108110970A TW 201942354 A TW201942354 A TW 2019423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ing
substituted
compound
aromatic heterocycl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0104B (zh
Inventor
吉田善紀
三木健嗣
海江田啓
近藤滋
奈良洋
池浦義典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
日商武田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 日商武田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1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52Cells of skeletal and connective tissues; Mesenchyme
    • C12N5/0657Cardiomyocytes; Heart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1/00Active agents used in cell culture processes, e.g. differentation
    • C12N2501/40Regulators of develop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1/00Active agents used in cell culture processes, e.g. differentation
    • C12N2501/999Small molecul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之雜環化合物。
式(I)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有用於作為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

Description

雜環化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雜環化合物,特別是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之雜環化合物,以及成熟心肌細胞之製造方法。
心臟疾患為世界死亡原因第1位,在重症心衰竭患者中,心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法,但心移植有供體不足之問題。作為代替心移植之治療法,源自多能幹細胞(例如iPS細胞(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ES細胞(胚性幹細胞)等)之心肌細胞移植備受期待,期望儘早實現化。此外,作為藥劑的毒性試驗或心疾患模型研究細胞,源自多能幹細胞(例如iPS細胞,ES細胞等)之心肌細胞亦屬必要。
為了將源自iPS細胞之成熟心肌細胞應用於再生醫療,必須提升效率性及安全性。針對效率性,會有可誘導成熟之心肌細胞的數量較少,培養液中之增殖因子等蛋白質非常高價且成本效率差之問題。針對安全性,則心肌細胞的純度低,由於心肌以外之增殖性細胞混入而有癌化風險會成為問題。
此外,為了施行使用心肌細胞之藥劑的毒性試驗或心疾患模型研究,需要大量地收集充分地模仿生物體內之心肌細胞之成熟心肌細胞。由於心肌細胞具有與出生同時地喪失其分裂能力,其再生極為困難之性質,因而為了獲得大量的心 肌細胞,已施行許多自多能幹細胞分化誘導心肌細胞之研究(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2及非專利文獻3)。
然而,源自人類多能性幹細胞之心肌細胞一般而言停留在類似於胎兒性心肌細胞之未成熟的階段,與成人心肌細胞相比,離子通道機能可說是不充分,為了篩選與離子通道有關之藥物毒性或治療藥,需要使用已成熟的心肌細胞來施行。
從而,作為用於心肌細胞移植及藥物毒性或治療藥的篩選之細胞,正謀求已成熟的心肌細胞及其製造方法。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3中,作為有用於治療心疾患、肺疾患、中樞神經系統障礙(例如阿茲海默症、缺血性疾患)之苯并咪唑衍生物,已報導以下式所示之化合物: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1
(式中之各記號係如文獻所記載。)。
即便是未成熟的心肌細胞,藉由長期(例如1年以上)培養,亦可能獲得已成熟的心肌細胞,但作為成熟心肌細胞之商用製法,則太過於耗時,高價的培養基或培養基添加物的費用亦龐大。
從而,目前正期望開發出價格低廉且可在短期內效率良好地獲得高純度的已成熟的心肌細胞之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之低分子化合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07/002136
[專利文獻2]WO2009/118928
[專利文獻3]DE4212748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Yan P,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79:115-20 (2009)
[非專利文獻2]Laflamme MA, et al, Nat Biotechnol, 25:1015-1024 (2007)
[非專利文獻3]Yang L et al, Nature, 453:524-528 (2008)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價格低廉且可在短期內效率良好地獲得高純度的已成熟的心肌細胞之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之低分子化合物。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下述式(I)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本說明書中,有時稱為化合物(I))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進一步研究之結果,遂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如下。
[1]一種式(I)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以下,稱為化合物(I)):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2
[式中,環A及環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環C表示可經C1-6烷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該C1-6烷基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1)鹵素原子,(2)硝基,(3)氰基,(4)胺基,(5)羥基,及(6)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L表示鍵結鍵或可經取代之亞甲基,R1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環D表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環]。
[2]如上述[1]所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式(I)中,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可經C1-6烷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L為鍵結鍵或亞甲基; R1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3)單-或二-C1-6烷基胺基,(4)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或(5)可經1至3個C1-6烷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且環D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b)羥基,(c)可經1~3個C1-6烷氧基取代之C1-6烷基,(d)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i)羧基,(ii)C1-6烷氧基-羰基,(iii)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基:(A)C3-10環烷基,(B)C6-14芳基,(C)可經1至3個鹵素原子取代之C6-14芳基胺基,(D)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E)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及(F)可經選自C1-6烷基及C7-16芳烷基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 (II)可經1至3個C6-14芳基取代之C2-6烯基,(III)可經1~3個C1-6烷基取代之C3-10環烷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6-14芳基:(A)鹵素原子,及(B)C1-6烷基,(V)C7-16芳烷基,(VI)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及(VII)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以及(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以及(e)C7-16芳烷基氧基,(2)環己烷環,(3)吡啶環,(4)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3
唑環,(5)噻吩環,(6)可經1~3個C1-6烷氧基-羰基進一步取代之哌啶環,或(7)四氫哌喃環。
[3]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N-(1,1-二氧化(dioxido)-2,3-二氫-1-苯并噻吩-5-基)-2-(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乙醯胺。
[4]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2-(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嗎啉-4-基)異吲哚啉-1-酮。
[5]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5-(哌啶-1-基)-2-(2-(吡啶-3-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
[6]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5-(哌啶-1-基)-2-(2-(吡啶-4-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
[7]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2-(2-(4-羥基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8]一種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其含有上述[1]所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而成者。
[9]一種成熟心肌細胞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將未成熟心肌細胞在上述[1]所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的存在下進行培養之步驟。
[10]一種成熟心肌細胞,其係藉由上述[9]所記載之方法所獲得。
上述化合物(I)具有使心肌細胞成熟之作用,有用於作為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使用上述化合物之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方法相較於將未成熟心肌細胞進行長期培養之方法而言,係價格低廉地在短期內使未成熟心肌細胞成熟。
第1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對照(無添加))之結果之圖。
第2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對照(添加DMSO))之結果之圖。
第3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添加實施例8之化合物)之結果之圖。
第4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添加實施例46之化合物)之結果之圖。
第5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添加實施例45之化合物)之結果之圖。
第6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添加實施例4之化合物)之結果之圖。
第7圖為示出試驗例2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添加實施例17之化合物)之結果之圖。
第8圖為示出試驗例3中,經由流式細胞儀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之結果之圖。由上依序示出對照(無添加)、對照(添加DMSO)、添加實施例8之化合物及化合物A(實施例8:8-9日,化合物A:10-15日)、添加實施例8之化合物及化合物A(實施例8:8-15日,化合物A:10-15日)之情況之結果。
以下,針對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各取代基的定義進行詳述。在沒有特別註記之前提下,各取代基具有以下定義。
本說明書中,作為「鹵素原子」,可列舉例如氟、氯、溴、碘。
本說明書中,作為「C1-6烷基」,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己基、異己基、1,1-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鹵化之C1-6烷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1至7個,較佳為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6烷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甲基、氯甲基、二氟 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乙基、2-溴乙基、2,2,2-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丙基、2,2-二氟丙基、3,3,3-三氟丙基、異丙基、丁基、4,4,4-三氟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新戊基、5,5,5-三氟戊基、己基、6,6,6-三氟己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2-6烯基」,可列舉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甲基-1-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1-己烯基、3-己烯基、5-己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2-6炔基」,可列舉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1-己炔基、2-己炔基、3-己炔基、4-己炔基、5-己炔基、4-甲基-2-戊炔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3-10環烷基」,可列舉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雙環[2.2.1]庚基、雙環[2.2.2]辛基、雙環[3.2.1]辛基、金剛烷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鹵化之C3-10環烷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1至7個,較佳為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10環烷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環丙基、2,2-二氟環丙基、2,3-二氟環丙基、環丁基、二氟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3-10環烯基」,可列舉例如環丙烯基、環丁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庚烯基、環辛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6-14芳基」,可列舉例如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7-16芳烷基」,可列舉例如苯甲基、苯乙基、萘甲基、苯丙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1-6烷氧基」,可列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1至7個,較佳為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6烷氧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4,4,4-三氟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3-10環烷基氧基」,可列舉例如環丙基氧基、環丁基氧基、環戊基氧基、環己基氧基、環庚基氧基、環辛基氧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1-6烷基硫基」,可列舉例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丙基硫基、異丙基硫基、丁基硫基、第二丁基硫基、第三丁基硫基、戊基硫基、己基硫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硫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1至7個,較佳為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6烷基硫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甲基硫基、二氟甲基硫基、三氟甲基硫基、乙基硫基、丙基硫基、異丙基硫基、丁基硫基、4,4,4-三氟丁基硫基、戊基硫基、己基硫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1-6烷基-羰基」,可列舉例如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2-甲基丙醯基、戊醯基、3-甲基丁醯基、2-甲基丁醯基、2,2-二甲基丙醯基、己醯基、庚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羰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1至7個,較佳為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6烷基-羰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乙醯基、氯乙醯基、三氟乙醯基、三氯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戊醯基、己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1-6烷氧基-羰基」,可列舉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異丁氧基羰基、第二丁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6-14芳基-羰基」,可列舉例如苯甲醯基、1-萘甲醯基、2-萘甲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7-16芳烷基-羰基」,可列舉例如苯基乙醯基、苯基丙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可列舉例如菸鹼醯基、異菸鹼醯基、噻吩甲醯基、呋喃甲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可列舉例如嗎啉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可列舉例如甲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二甲基胺甲醯基、二乙基胺甲醯基、N-乙基-N-甲基胺甲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可列舉例如苯甲基胺甲醯基、苯乙基胺甲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1-6烷基磺醯基」,可列舉例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第二丁基磺醯基、第三丁基磺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磺醯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1至7個,較佳為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6烷基磺醯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甲基磺醯基、二氟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4,4,4-三氟丁基磺醯基、戊基磺醯基、己基磺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C6-14芳基磺醯基」,可列舉例如苯基磺醯基、1-萘基磺醯基、2-萘基磺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取代基」,可列舉例如鹵素原子、氰基、硝基、可經取代之烴基、可經取代之雜環基、醯基、可經取代之胺基、可經取代之胺甲醯基、可經取代之胺硫甲醯基、可經取代之胺磺醯基、可經取代之羥基、可經取代之氫硫(SH)基、可經取代之矽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烴基」(包含「可經取代之烴基」中之「烴基」),可列舉例如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10環烷基、C3-10環烯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烴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下述取代基群組A之取代基之烴基。
[取代基群組A]
(1)鹵素原子,(2)硝基,(3)氰基,(4)側氧基,(5)羥基,(6)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7)C6-14芳基氧基(例如苯氧基、萘氧基),(8)C7-16芳烷基氧基(例如苯甲基氧基),(9)5至14員芳香族雜環氧基(例如吡啶基氧基),(10)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氧基(例如嗎啉基氧基、哌啶基氧基),(11)C1-6烷基-羰基氧基(例如乙醯氧基、丙醯基氧基), (12)C6-14芳基-羰基氧基(例如苯甲醯基氧基、1-萘甲醯基氧基、2-萘甲醯基氧基),(13)C1-6烷氧基-羰基氧基(例如甲氧基羰基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丙氧基羰基氧基、丁氧基羰基氧基),(14)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氧基(例如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基胺甲醯基氧基、二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二乙基胺甲醯基氧基),(15)C6-14芳基-胺甲醯基氧基(例如苯基胺甲醯基氧基、萘基胺甲醯基氧基),(16)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氧基(例如菸鹼醯基氧基),(17)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氧基(例如嗎啉基羰基氧基、哌啶基羰基氧基),(18)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磺醯基氧基(例如甲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19)可經C1-6烷基取代之C6-14芳基磺醯基氧基(例如苯基磺醯基氧基、甲苯磺醯基氧基),(20)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硫基,(21)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22)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23)甲醯基,(24)羧基,(25)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羰基,(26)C6-14芳基-羰基,(27)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28)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29)C1-6烷氧基-羰基, (30)C6-14芳基氧基-羰基(例如苯基氧基羰基、1-萘基氧基羰基、2-萘基氧基羰基),(31)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苯乙基氧基羰基),(32)胺甲醯基,(33)胺硫甲醯基,(34)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35)C6-14芳基-胺甲醯基(例如苯基胺甲醯基),(36)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甲醯基(例如吡啶基胺甲醯基、噻吩基胺甲醯基),(37)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胺甲醯基(例如嗎啉基胺甲醯基、哌啶基胺甲醯基),(38)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磺醯基,(39)C6-14芳基磺醯基,(40)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磺醯基(例如吡啶基磺醯基、噻吩基磺醯基),(41)可經鹵化之C1-6烷基亞磺醯基,(42)C6-14芳基亞磺醯基(例如苯基亞磺醯基、1-萘基亞磺醯基、2-萘基亞磺醯基),(43)5至14員芳香族雜環亞磺醯基(例如吡啶基亞磺醯基、噻吩基亞磺醯基),(44)胺基,(45)單-或二-C1-6烷基胺基(例如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丁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N-乙基-N-甲基胺基),(46)單-或二-C6-14芳基胺基(例如苯基胺基),(47)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基(例如吡啶基胺基),(48)C7-16芳烷基胺基(例如苯甲基胺基), (49)甲醯基胺基,(50)C1-6烷基-羰基胺基(例如乙醯基胺基、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51)(C1-6烷基)(C1-6烷基-羰基)胺基(例如N-乙醯基-N-甲基胺基),(52)C6-14芳基-羰基胺基(例如苯基羰基胺基、萘基羰基胺基),(53)C1-6烷氧基-羰基胺基(例如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氧基羰基胺基、丁氧基羰基胺基、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54)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胺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胺基),(55)C1-6烷基磺醯基胺基(例如甲基磺醯基胺基、乙基磺醯基胺基),(56)可經C1-6烷基取代之C6-14芳基磺醯基胺基(例如苯基磺醯基胺基、甲苯磺醯基胺基),(57)可經鹵化之C1-6烷基,(58)C2-6烯基,(59)C2-6炔基,(60)C3-10環烷基,(61)C3-10環烯基,及(62)C6-14芳基。
「可經取代之烴基」中之上述取代基的數量係例如為1至5個,較佳為1至3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以上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本說明書中,作為「雜環基」(包含「可經取代之雜環基」中之「雜環基」),可列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各自尚含有選自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之(i)芳香族雜環基、(ii)非芳香族雜環基及(iii)7至10員雜橋環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芳香族雜環基」(包含「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可列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尚含有選自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之5至14員(較佳為5至10員)芳香族雜環基。
作為該「芳香族雜環基」之適合例,可列舉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異噻唑基、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4
唑基、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5
唑基、吡啶基、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6
基、嘧啶基、嗒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7
基、1,2,4-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8
二唑基、1,3,4-
Figure TW201942354A_D0009
二唑基、1,2,4-噻二唑基、1,3,4-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0
基等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咪唑基、苯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1
唑基、苯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2
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異噻唑基、苯并三唑基、咪唑并吡啶基、噻吩并吡啶基、呋喃并吡啶基、吡咯并吡啶基、吡唑并吡啶基、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3
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4
基、咪唑并嘧啶基、噻吩并嘧啶基、呋喃并嘧啶基、吡咯并嘧啶基、吡唑并嘧啶基、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5
唑并嘧啶基、噻唑并嘧啶基、吡唑并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6
基、萘并[2,3-b]噻吩基、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7
噻基、吲哚基、異吲哚基、1H-吲唑基、嘌呤基、異喹啉基、喹啉基、呔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8
基、
Figure TW201942354A_D0019
啶基、喹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0
啉基、喹唑啉基、噌啉基、咔唑基、β-咔啉基、啡啶基、吖啶基、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1
基、啡噻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2
基、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3
基等8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芳香族雜環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非芳香族雜環基」(包含「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可列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尚含有選自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之3至14員(較佳為4至10員)非芳香族雜環基。
作為該「非芳香族雜環基」之適合例,可列舉氮雜環丙基、氧雜環丙基、硫雜環丙基、氮雜環丁基、氧雜環丁基、硫雜環丁基、四氫噻吩基、四氫呋喃、吡咯啉基、吡咯啶基、咪唑啉基、咪唑啶基、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4
唑啉基、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5
唑啶基、吡唑啉基、吡唑啶基、噻唑啉基、噻唑啶基、四氫異噻唑基、四氫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6
唑基、四氫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7
唑基、哌 啶基、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8
基、四氫吡啶基、二氫吡啶基、二氫噻喃基、四氫嘧啶基、四氫嗒
Figure TW201942354A_D0029
基、二氫哌喃基、四氫哌喃基、四氫噻喃基、嗎啉基、硫嗎啉基、氮雜環庚基、二氮雜環庚基、氮雜環庚烯基、氧雜環庚基、氮雜環辛基、二氮雜環辛基等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二氫苯并呋喃基、二氫苯并咪唑基、二氫苯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0
唑基、二氫苯并噻唑基、二氫苯并異噻唑基、二氫萘并[2,3-b]噻吩基、四氫異喹啉基、四氫喹啉基、4H-喹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1
基、吲哚啉基、異吲哚啉基、四氫噻吩并[2,3-c]吡啶基、四氫苯并氮雜環庚烯基、四氫喹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2
啉基、四氫啡啶基、六氫啡噻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3
基、六氫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4
基、四氫呔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5
基、四氫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6
啶基、四氫喹唑啉基、四氫噌啉基、四氫咔唑基、四氫-β-咔啉基、四氫吖啶基、四氫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7
基、四氫二苯并噻哌喃基、八氫異喹啉基等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7至10員雜橋環基」之適合例,可列舉喹吖啶基(quinuclidinyl)、7-氮雜雙環[2.2.1]庚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含氮雜環基」,可列舉「雜環基」中,含有至少1個以上氮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者。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雜環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前述之取代基群組A之取代基之雜環基。
「可經取代之雜環基」中之取代基的數量係例如為1至3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以上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本說明書中,作為「醯基」,可列舉例如各自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鹵素原子、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羥基、硝基、氰基、胺基及胺甲醯基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3-10環烯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及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之1或 2個取代基」之甲醯基、羧基、胺甲醯基、胺硫甲醯基、亞磺酸基、磺酸基、胺磺醯基、膦醯基。
此外,作為「醯基」,亦可列舉烴-磺醯基、雜環-磺醯基、烴-亞磺醯基、雜環-亞磺醯基。
在此處,各自而言,所謂烴-磺醯基,係意味鍵結有烴基之磺醯基,所謂雜環-磺醯基,係意味鍵結有雜環基之磺醯基,所謂烴-亞磺醯基,係意味鍵結有烴基之亞磺醯基,所謂雜環-亞磺醯基,係意味鍵結有雜環基之亞磺醯基。
作為「醯基」之適合例,可列舉甲醯基、羧基、C1-6烷基-羰基、C2-6烯基-羰基(例如巴豆醯基)、C3-10環烷基-羰基(例如環丁烷羰基、環戊烷羰基、環己烷羰基、環庚烷羰基)、C3-10環烯基-羰基(例如2-環己烯羰基)、C6-14芳基-羰基、C7-16芳烷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C1-6烷氧基-羰基、C6-14芳基氧基-羰基(例如苯基氧基羰基、萘基氧基羰基)、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苯乙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2-6烯基-胺甲醯基(例如二烯丙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3-10環烷基-胺甲醯基(例如環丙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胺甲醯基(例如苯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甲醯基(例如吡啶基胺甲醯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硫甲醯基(例如甲基胺硫甲醯基、N-乙基-N-甲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2-6烯基-胺硫甲醯基(例如二烯丙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3-10環烷基-胺硫甲醯基(例如環丙基胺硫甲醯基、環己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胺硫甲醯基(例如苯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硫甲醯基(例如苯甲基胺硫甲醯基、苯乙基胺硫甲醯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硫甲醯基(例如吡啶基胺硫甲醯基)、亞磺酸基、C1-6烷基亞磺醯基(例如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磺酸基、C1-6烷基磺醯基、C6-14芳基磺醯 基、膦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膦醯基(例如二甲基膦醯基、二乙基膦醯基、二異丙基膦醯基、二丁基膦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胺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C7-16芳烷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C1-6烷氧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C1-6烷基磺醯基及C6-14芳基磺醯基之1或2個取代基」之胺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胺基之適合例,可列舉胺基、單-或二-(可經鹵化之C1-6烷基)胺基(例如甲基胺基、三氟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單-或二-C2-6烯基胺基(例如二烯丙基胺基)、單-或二-C3-10環烷基胺基(例如環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單-或二-C6-14芳基胺基(例如苯基胺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基(例如苯甲基胺基、二苯甲基胺基)、單-或二-(可經鹵化之C1-6烷基)-羰基胺基(例如乙醯基胺基、丙醯基胺基)、單-或二-C6-14芳基-羰基胺基(例如苯甲醯基胺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羰基胺基(例如苯甲基羰基胺基)、單-或二-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胺基(例如菸鹼醯基胺基、異菸鹼醯基胺基)、單-或二-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胺基(例如哌啶基羰基胺基)、單-或二-C1-6烷氧基-羰基胺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基(例如吡啶基胺基)、胺甲醯基胺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胺基(例如甲基胺甲醯基胺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胺基(例如苯甲基胺甲醯基胺基)、C1-6烷基磺醯基胺基(例如甲基磺醯基胺基、乙基磺醯基胺基)、C6-14芳基磺醯基胺基(例如苯基磺醯基胺基)、(C1-6烷基)(C1-6烷基-羰基)胺基(例如N-乙醯基-N-甲基胺基)、(C1-6烷基)(C6-14芳基-羰基)胺基(例如N-苯甲醯基-N-甲基胺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胺甲醯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C7-16芳烷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C1-6烷氧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及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之1或2個取代基」之胺甲醯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胺甲醯基之適合例,可列舉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2-6烯基-胺甲醯基(例如二烯丙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3-10環烷基-胺甲醯基(例如環丙基胺甲醯基、環己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胺甲醯基(例如苯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羰基-胺甲醯基(例如乙醯基胺甲醯基、丙醯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羰基-胺甲醯基(例如苯甲醯基胺甲醯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甲醯基(例如吡啶基胺甲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胺硫甲醯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C7-16芳烷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C1-6烷氧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及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之1或2個取代基」之胺硫甲醯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胺硫甲醯基之適合例,可列舉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硫甲醯基(例如甲基胺硫甲醯基、乙基胺硫甲醯基、二甲基胺硫甲醯基、二乙基胺硫甲醯基、N-乙基-N-甲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2-6烯基-胺硫甲醯基(例如二烯丙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3-10環烷基-胺硫甲醯基(例如環丙基胺硫甲醯基、環己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胺硫甲醯基(例如苯基胺硫甲醯基)、 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硫甲醯基(例如苯甲基胺硫甲醯基、苯乙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羰基-胺硫甲醯基(例如乙醯基胺硫甲醯基、丙醯基胺硫甲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羰基-胺硫甲醯基(例如苯甲醯基胺硫甲醯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硫甲醯基(例如吡啶基胺硫甲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胺磺醯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C7-16芳烷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C1-6烷氧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及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之1或2個取代基」之胺磺醯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胺磺醯基之適合例,可列舉胺磺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磺醯基(例如甲基胺磺醯基、乙基胺磺醯基、二甲基胺磺醯基、二乙基胺磺醯基、N-乙基-N-甲基胺磺醯基)、單-或二-C2-6烯基-胺磺醯基(例如二烯丙基胺磺醯基)、單-或二-C3-10環烷基-胺磺醯基(例如環丙基胺磺醯基、環己基胺磺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胺磺醯基(例如苯基胺磺醯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磺醯基(例如苯甲基胺磺醯基、苯乙基胺磺醯基)、單-或二-C1-6烷基-羰基-胺磺醯基(例如乙醯基胺磺醯基、丙醯基胺磺醯基)、單-或二-C6-14芳基-羰基-胺磺醯基(例如苯甲醯基胺磺醯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胺磺醯基(例如吡啶基胺磺醯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羥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C7-16芳烷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C1-6烷氧基-羰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1-6烷基-胺甲醯基、單-或二-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C1-6烷基磺醯基及C6-14芳基磺醯基之取代基」之羥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羥基之適合例,可列舉羥基、C1-6烷氧基、C2-6烯基氧基(例如烯丙基氧基、2-丁烯基氧基、2-戊烯基氧基、3-己烯基氧基)、C3-10環烷基氧基(例如環己基氧基)、C6-14芳基氧基(例如苯氧基、萘基氧基)、C7-16芳烷基氧基(例如苯甲基氧基、苯乙基氧基)、C1-6烷基-羰基氧基(例如乙醯基氧基、丙醯基氧基、丁醯基氧基、異丁醯基氧基、三甲基乙醯基氧基)、C6-14芳基-羰基氧基(例如苯甲醯基氧基)、C7-16芳烷基-羰基氧基(例如苯甲基羰基氧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羰基氧基(例如菸鹼醯基氧基)、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氧基(例如哌啶基羰基氧基)、C1-6烷氧基-羰基氧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氧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氧基(例如吡啶基氧基)、胺甲醯基氧基、C1-6烷基-胺甲醯基氧基(例如甲基胺甲醯基氧基)、C7-16芳烷基-胺甲醯基氧基(例如苯甲基胺甲醯基氧基)、C1-6烷基磺醯基氧基(例如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C6-14芳基磺醯基氧基(例如苯基磺醯基氧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氫硫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C7-16芳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及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之取代基」之氫硫基、經鹵化之氫硫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氫硫基之適合例,可列舉氫硫(-SH)基、C1-6烷基硫基、C2-6烯基硫基(例如烯丙基硫基、2-丁烯基硫基、2-戊烯基硫基、3-己烯基硫基)、C3-10環烷基硫基(例如環己基硫基)、C6-14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萘基硫基)、C7-16芳烷基硫基(例如苯甲基硫基、苯乙基硫基)、C1-6烷基-羰基硫基(例如乙醯基硫基、丙醯基硫基、丁醯基硫基、異丁醯基硫基、三甲基乙醯基硫基)、C6-14芳基-羰基硫基(例如苯甲醯基硫基)、5至14員芳香族雜環硫基(例如吡啶基硫基)、鹵化硫基(例如五氟硫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可經取代之矽基」,可列舉例如可具有「選自各自可具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1至3個取代基之C1-6烷基、C2-6烯基、C3-10環烷基、C6-14芳基及C7-16芳烷基之1至3個取代基」之矽基。
作為可經取代之矽基之適合例,可列舉三-C1-6烷基矽烷基(例如三甲基矽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
本說明書中,作為「烴環」,可列舉例如C6-14芳香族烴環、C3-10環烷烴、C3-10環烯烴。
本說明書中,作為「C6-14芳香族烴環」,可列舉例如苯、萘。
本說明書中,作為「C3-10環烷」,可列舉例如環丙烷、環丁烷、環戊烷、環己烷、環庚烷、環辛烷。
本說明書中,作為「C3-10環烯」,可列舉例如環丙烯、環丁烯、環戊烯、環己烯、環庚烯、環辛烯。
本說明書中,作為「雜環」,可列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各自尚含有選自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之芳香族雜環及非芳香族雜環。
本說明書中,作為「芳香族雜環」,可列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尚含有選自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之5至14員(較佳為5至10員)芳香族雜環。作為該「芳香族雜環」之適合例,可列舉噻吩、呋喃、吡咯、咪唑、吡唑、噻唑、異噻唑、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8
唑、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39
唑、吡啶、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0
、嘧啶、嗒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1
、1,2,4-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2
二唑、1,3,4-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3
二唑、1,2,4-噻二唑、1,3,4-噻二唑、三唑、四唑、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4
等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苯并噻吩、苯并呋喃、苯并咪唑、苯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5
唑、苯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6
唑、苯并噻唑、苯并異噻唑、苯并三唑、咪唑并吡啶、噻吩并吡啶、呋喃并吡啶、吡咯并吡啶、吡唑并吡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7
唑并吡啶、噻唑并吡啶、咪唑并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8
、咪唑并嘧啶、噻吩并嘧啶、呋 喃并嘧啶、吡咯并嘧啶、吡唑并嘧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49
唑并嘧啶、噻唑并嘧啶、吡唑并嘧啶、吡唑并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0
、萘并[2,3-b]噻吩、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1
噻、吲哚、異吲哚、1H-吲唑、嘌呤、異喹啉、喹啉、呔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2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3
啶、喹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4
啉、喹唑啉、噌啉、咔唑、β-咔啉、啡啶、吖啶、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5
、啡噻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6
、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7
等8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芳香族雜環。
本說明書中,作為「非芳香族雜環」,可列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尚含有選自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之3至14員(較佳為4至10員)非芳香族雜環。作為該「非芳香族雜環」之適合例,可列舉氮雜環丙烷、氧雜環丙烷、硫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氧雜環丁烷、硫雜環丁烷、四氫噻吩、四氫呋喃、吡咯啉、吡咯啶、咪唑啉、咪唑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8
唑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59
唑啶、吡唑啉、吡唑啶、噻唑啉、噻唑啶、四氫異噻唑、四氫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0
唑、四氫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1
唑、哌啶、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2
、四氫吡啶、二氫吡啶、二氫噻喃、四氫嘧啶、四氫嗒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3
、二氫哌喃、四氫哌喃、四氫噻喃、嗎啉、硫嗎啉、氮雜環庚烷、二氮雜環庚烷、氮雜環庚烯、氮雜環辛烷、二氮雜環辛烷、氧雜環庚烷等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二氫苯并呋喃、二氫苯并咪唑、二氫苯并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4
唑、二氫苯并噻唑、二氫苯并異噻唑、二氫萘并[2,3-b]噻吩、四氫異喹啉、四氫喹啉、4H-喹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5
、吲哚啉、異吲哚啉、四氫噻吩并[2,3-c]吡啶、四氫苯并氮雜環庚烯、四氫喹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6
啉、四氫啡啶、六氫啡噻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7
、六氫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8
、四氫呔
Figure TW201942354A_D0069
、四氫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0
啶、四氫喹唑啉、四氫噌啉、四氫咔唑、四氫-β-咔啉、四氫吖啶、四氫啡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1
、四氫二苯并噻哌喃、八氫異喹啉等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
本說明書中,作為「含氮雜環」,可列舉「雜環」中,含有至少1個以上氮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者。
本說明書中,作為「環」,可列舉「烴環」及「雜環」。
本說明書中,作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環狀胺基」,可列舉「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中,含有至少1個以上氮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且氮原子 上具有鍵結鍵之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具體而言,可列舉1-吡咯基、1-咪唑基、1-吡唑基、1-三唑基、1-四唑基等。
本說明書中,作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可列舉「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中,含有至少1個以上氮原子作為環構成原子,且氮原子上具有鍵結鍵之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具體而言,可列舉1-氮雜環丙基、1-氮雜環丁基、1-吡咯啉基、1-咪唑啶基、1-吡唑啶基、3-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2
唑啶基、3-噻唑啶基、3-四氫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3
唑基、3-四氫異噻唑基、1-哌啶基、1-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4
基、4-嗎啉基、4-硫嗎啉基等。
以下,針對式(I)中之各記號的定義進行詳述。
環A及環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
環A所表示之「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係除了式(I)中之R1以外,尚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作為此種取代基,可列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取代基。此等取代基的數量為1至3個,較佳為1或2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以上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環A較佳為苯環。
環B所表示之「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係除了式(I)中之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5
以外,尚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作為此種取代基,可列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取代基。此等取代基的數量為1至3個,較佳為1或2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以上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環B較佳為苯環。
環C表示除了式(I)中之-L-環D以外,尚可經C1-6烷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該C1-6烷基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1)鹵素原子,(2)硝基,(3)氰基,(4)胺基,(5)羥基,及(6)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
環C較佳為可經C1-6烷基(例如甲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
環C更佳為咪唑環。
另外,式(I)中,式: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6
所示之部分結構為式: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7
(式中,R2表示(1)氫原子,或 (2)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基:(a)鹵素原子,(b)硝基,(c)氰基,(d)胺基,(e)羥基,及(f)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所示之部分結構。
L表示鍵結鍵或可經取代之亞甲基。
作為L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亞甲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取代基。此等取代基的數量為1或2個,較佳為1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L較佳為鍵結鍵或亞甲基。
L更佳為鍵結鍵。
R1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R1較佳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3)可經取代之胺基(較佳為單-或二-C1-6烷基胺基(例如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4)可經取代之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吡咯基)),或 (5)可經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1-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8
基、4-嗎啉基))。
作為上述「可經取代之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及「可經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中之取代基,各自可列舉選自取代基群組A之取代基。此等取代基的數量較佳為1至3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以上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R1更佳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3)單-或二-C1-6烷基胺基(例如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4)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吡咯基)),或(5)可經1至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1-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79
基、4-嗎啉基))。
R1再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4-嗎啉基))。
R1再更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4-嗎啉基)。
R1特佳為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4-嗎啉基)。
環D表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環。
環D所表示之「可經進一步取代之環」中之「環」較佳為C6-14芳香族烴環(例如苯)、C3-10環烷(較佳為C3-8環烷(例如環己烷))、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例如吡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0
唑、噻吩))或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例如哌啶、四氫哌喃)),更佳為苯環、環己烷環、吡啶環、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1
唑環、噻吩環、哌啶環或四氫哌喃環,特佳為苯環。
環D較佳為(1)可經進一步取代之C6-14芳香族烴環(例如苯),(2)可經進一步取代之C3-10環烷(較佳為C3-8環烷(例如環己烷)),(3)可經進一步取代之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例如吡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2
唑、噻吩)),或(4)可經進一步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例如哌啶、四氫哌喃))。
上述「可經進一步取代之C6-14芳香族烴環」、「可經進一步取代之C3-10環烷」、「可經進一步取代之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及「可經進一步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係除了式(I)中之-L-環C/環B以外,各自尚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作為此種取代基,各自可列舉上述「取代基」。此等取代基的數量較佳為1至3個。在取代基數為2個以上之情況,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環D更佳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C6-14芳香族烴環(例如苯):(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b)羥基,(c)可經1~3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 (d)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己氧基):(i)羧基,(ii)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iii)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異丁基):(A)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B)C6-14芳基(例如苯基),(C)可經1至3個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取代之C6-14芳基胺基(例如苯基胺基),(D)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E)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及(F)可經選自C1-6烷基(例如甲基)及C7-16芳烷基(例如2-苯基乙基)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I)可經1至3個C6-14芳基(例如苯基)取代之C2-6烯基(例如戊-2-基),(III)可經1~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6-14芳基(例如苯基):(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及(B)C1-6烷基(例如甲基), (V)C7-16芳烷基(例如苯甲基),(VI)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及(VII)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以及(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羰基(例如吡咯啶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嗎啉基羰基、1,1-二氧化噻唑啶基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例如甲基),以及(e)C7-16芳烷基氧基(例如苯甲基氧基),(2)C3-10環烷烴(較佳為C3-8環烷烴(例如環己烷)),(3)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例如吡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3
唑、噻吩)),或(4)可經1~3個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進一步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例如哌啶、四氫哌喃))。
環D再佳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b)羥基,(c)可經1~3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 (d)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己氧基):(i)羧基,(ii)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iii)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異丁基):(A)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B)C6-14芳基(例如苯基),(C)可經1至3個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取代之C6-14芳基胺基(例如苯基胺基),(D)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E)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及(F)可經選自C1-6烷基(例如甲基)及C7-16芳烷基(例如2-苯基乙基)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I)可經1至3個C6-14芳基(例如苯基)取代之C2-6烯基(例如戊-2-基),(III)可經1~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6-14芳基(例如苯基):(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及(B)C1-6烷基(例如甲基), (V)C7-16芳烷基(例如苯甲基),(VI)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及(VII)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以及(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羰基(例如吡咯啶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嗎啉基羰基、1,1-二氧化噻唑啶基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例如甲基),以及(e)C7-16芳烷基氧基(例如苯甲基氧基),(2)環己烷環,(3)吡啶環,(4)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4
唑環,(5)噻吩環,(6)可經1~3個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進一步取代之哌啶環,或(7)四氫哌喃環。
環D再更佳為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及 (b)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1~3個C3-6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異丁基),及(II)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以及(i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羰基(例如哌啶基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例如甲基)。
作為另一實施態樣,環D再更佳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b)羥基,及(c)可經胺甲醯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該胺甲醯基可經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單-或二-取代,或(2)吡啶環。
在該實施態樣中,環D特佳為經選自下列者之1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及 (b)經胺甲醯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該胺甲醯基經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單-取代。
作為化合物(I)之較佳態樣,可列舉以下化合物。
[化合物A]
化合物(I),其中,環A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環B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環C為可經C1-6烷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該C1-6烷基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1)鹵素原子,(2)硝基,(3)氰基,(4)胺基,(5)羥基,及(6)可經鹵化之C1-6烷氧基;L為鍵結鍵或可經取代之亞甲基;R1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3)可經取代之胺基(較佳為單-或二-C1-6烷基胺基(例如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4)可經取代之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吡咯基)),或 (5)可經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1-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5
基、4-嗎啉基));且環D為(1)可經進一步取代之C6-14芳香族烴環(例如苯),(2)可經進一步取代之C3-10環烷(較佳為C3-8環烷(例如環己烷)),(3)可經進一步取代之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例如吡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6
唑、噻吩)),或(4)可經進一步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例如哌啶、四氫哌喃))。
[化合物B]
化合物(I),其中,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可經C1-6烷基(例如甲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L為鍵結鍵或亞甲基;R1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3)單-或二-C1-6烷基胺基(例如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4)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吡咯基)),或 (5)可經1至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1-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7
基、4-嗎啉基));且環D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C6-14芳香族烴環(例如苯):(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b)羥基,(c)可經1~3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d)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己氧基):(i)羧基,(ii)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iii)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異丁基):(A)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B)C6-14芳基(例如苯基),(C)可經1至3個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取代之C6-14芳基胺基(例如苯基胺基),(D)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 (E)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及(F)可經選自C1-6烷基(例如甲基)及C7-16芳烷基(例如2-苯基乙基)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I)可經1至3個C6-14芳基(例如苯基)取代之C2-6烯基(例如戊-2-基),(III)可經1~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6-14芳基(例如苯基):(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及(B)C1-6烷基(例如甲基),(V)C7-16芳烷基(例如苯甲基),(VI)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及(VII)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以及(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羰基(例如吡咯啶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嗎啉基羰基、1,1-二氧化噻唑啶基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例如甲基),以及(e)C7-16芳烷基氧基(例如苯甲基氧基), (2)C3-10環烷(較佳為C3-8環烷(例如環己烷)),(3)5至14員芳香族雜環(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例如吡啶、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8
唑、噻吩)),或(4)可經1~3個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進一步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例如哌啶、四氫哌喃))。
[化合物C]
化合物(I),其中,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可經C1-6烷基(例如甲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L為鍵結鍵或亞甲基;R1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3)單-或二-C1-6烷基胺基(例如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4)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吡咯基)),或(5)可經1至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1-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89
基、4-嗎啉基));且環D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b)羥基, (c)可經1~3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d)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己氧基):(i)羧基,(ii)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iii)C7-16芳烷基氧基-羰基(例如苯甲基氧基羰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異丁基):(A)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B)C6-14芳基(例如苯基),(C)可經1至3個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取代之C6-14芳基胺基(例如苯基胺基),(D)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E)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及(F)可經選自C1-6烷基(例如甲基)及C7-16芳烷基(例如2-苯基乙基)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I)可經1至3個C6-14芳基(例如苯基)取代之C2-6烯基(例如戊-2-基),(III)可經1~3個C1-6烷基(例如甲基)取代之C3-10環烷基(例如環丙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6-14芳基(例如苯基):(A)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及 (B)C1-6烷基(例如甲基),(V)C7-16芳烷基(例如苯甲基),(VI)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吡啶基)),及(VII)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以及(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較佳為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羰基(例如吡咯啶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嗎啉基羰基、1,1-二氧化噻唑啶基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例如甲基),以及(e)C7-16芳烷基氧基(例如苯甲基氧基),(2)環己烷環,(3)吡啶環,(4)異
Figure TW201942354A_D0090
唑環,(5)噻吩環,(6)可經1~3個C1-6烷氧基-羰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進一步取代之哌啶環,或(7)四氫哌喃環。
[化合物D]
化合物(I),其中, 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咪唑環;L為鍵結鍵;R1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4-嗎啉基));且環D為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及(b)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1~3個C3-6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之C1-6烷基(例如甲基、異丁基),及(II)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四氫哌喃基),以及(i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8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羰基(例如哌啶基羰基):(I)羥基,及(II)C1-6烷基(例如甲基)。
[化合物E]
化合物(I),其中,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咪唑環;L為鍵結鍵; R1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4-嗎啉基));且環D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b)羥基,及(c)可經胺甲醯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該胺甲醯基可經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單-或二-取代,或(2)吡啶環。
[化合物F]
化合物(I),其中,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咪唑環;L為鍵結鍵;R1為3至8員(較佳為5至6員)單環式非芳香族環狀胺基(例如1-哌啶基、4-嗎啉基);且環D為經選自下列者之1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例如溴原子),及(b)經胺甲醯基取代之C1-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該胺甲醯基經9至14員縮合多環式(較佳為2或3環式)非芳香族雜環基(例如1,1-二氧化二氫苯并噻吩基)單-取代。
[化合物G]
N-(1,1-二氧化-2,3-二氫-1-苯并噻吩-5-基)-2-(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乙醯胺,或其鹽(實施例17)。
2-(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嗎啉-4-基)異吲哚啉-1-酮,或其鹽(實施例8)。
5-(哌啶-1-基)-2-(2-(吡啶-3-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或其鹽(實施例46)。
5-(哌啶-1-基)-2-(2-(吡啶-4-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或其鹽(實施例45)。
2-(2-(4-羥基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或其鹽(實施例4)。
作為化合物(I)之具體例,可列舉後述實施例1~73之化合物。
作為式(I)所示之化合物之鹽,較佳為藥理學上可容許之鹽,作為此種鹽,可列舉例如與無機鹼之鹽、與有機鹼之鹽、與無機酸之鹽、與有機酸之鹽、與鹼性或酸性胺基酸之鹽等。
作為與無機鹼之鹽之適合例,可列舉鈉鹽、鉀鹽等鹼金屬鹽;鈣鹽、鎂鹽等鹼土族金屬鹽;鋁鹽;銨鹽等。
作為與有機鹼之鹽之適合例,可列舉與三甲基胺、三乙基胺、吡啶、甲吡啶、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參(羥甲基)胺基甲烷[參(羥基甲基)甲基胺]、第三丁基胺、環己基胺、苯甲基胺、二環己基胺、N,N-二苯甲基乙二胺等之鹽。
作為與無機酸之鹽之適合例,可列舉與鹽酸、氫溴酸、硝酸、硫酸、磷酸等之鹽。
作為與有機酸之鹽之適合例,可列舉與甲酸、醋酸、三氟醋酸、酞酸、富馬酸、草酸、酒石酸、馬來酸、檸檬酸、琥珀酸、蘋果酸、甲烷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等之鹽。
作為與鹼性胺基酸之鹽之適合例,可列舉與精胺酸、離胺酸、鳥胺酸等之鹽。
作為與酸性胺基酸之鹽之適合例,可列舉與天冬胺酸、麩胺酸等之鹽。
針對化合物(I)之製造法,於以下進行說明。
以下製造方法中之各步驟中所使用之原料或試劑以及所獲得之化合物各自亦可形成鹽。作為此種鹽,可列舉例如與前述式(I)所示之化合物之鹽同樣者等。
在各步驟中所獲得之化合物為游離化合物之情況,可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轉換成目標的鹽。相反地,在各步驟中所獲得之化合物為鹽之情況,可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轉換成游離體或目標的其他種類的鹽。
各步驟中所獲得之化合物亦可以反應液原樣,或以粗生成物之形式獲得後,用於下一反應中,或者,可將各步驟中所獲得之化合物依照常法,藉由濃縮、結晶析出、再結晶、蒸餾、溶媒萃取、分餾、層析等分離手段自反應混合物中予以單離及/或精製。
在各步驟之原料或試劑的化合物已市售之情況,可以原樣使用市售品。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反應時間可依所使用之試劑或溶媒而有所不同,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通常為1分鐘~48小時,較佳為10分鐘~8小時。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反應溫度可依所使用之試劑或溶媒而有所不同,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通常為-78℃~300℃,較佳為-78℃~150℃。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壓力可依所使用之試劑或溶媒而有所不同,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通常為1氣壓~20氣壓,較佳為1氣壓~3氣壓。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有時會使用例如Biotage公司製Initiator等Microwave合成裝置。反應溫度可依所使用之試劑或溶媒而有所不同,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通常為室溫~300℃,較佳為50℃~250℃。反應時間可依所使用之試劑或溶媒而有所不同,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通常為1分鐘~48小時,較佳為1分鐘~8小時。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試劑係相對於基質而言使用0.5當量~20當量,較佳為0.8當量~5當量。在將試劑使用作為觸媒之情況,試劑係相對於基質而言使用0.001當量~1當量,較佳為0.01當量~0.2當量。在試劑兼作反應溶媒之情況,試劑係使用溶媒量。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在沒有特別記載之情況,此等反應係無溶媒,或者溶解或懸浮於適當的溶媒中而施行。作為溶媒之具體例,可列舉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溶媒,或者以下各者。
醇類:甲醇、乙醇、第三丁醇、2-甲氧基乙醇等;醚類:二乙基醚、二苯基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等;芳香族烴類:氯苯、甲苯、二甲苯等;飽和烴類:環己烷、己烷等;醯胺類: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鹵化烴類: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腈類:乙腈等;亞碸類:二甲基亞碸等;芳香族有機鹼類:吡啶等;酸酐類:醋酸酐等;有機酸類:甲酸、醋酸、三氟醋酸等;無機酸類:鹽酸、硫酸等; 酯類:醋酸乙酯等;酮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水。
上述溶媒亦可以適宜的比例混合使用二種以上。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在使用鹼之情況,係使用例如以下所示之鹼,或者實施例中所記載之鹼。
無機鹼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鎂、碳酸鈉、碳酸鈣、碳酸氫鈉等;有機鹼類:三乙基胺、二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咪唑、哌啶等;金屬烷氧化物類:乙氧化鈉、第三丁氧化鉀等;鹼金屬氫化物類:氫化鈉等;金屬胺化物類:胺化鈉、二異丙基胺化鋰、六甲基二矽胺化鋰等;有機鋰類:正丁基鋰等。
在各步驟之反應中,在使用酸或酸性觸媒之情況,係使用例如以下所示之酸或酸性觸媒,或者實施例中所記載之酸或酸性觸媒。
無機酸類:鹽酸、硫酸、硝酸、氫溴酸、磷酸等;有機酸類:醋酸、三氟醋酸、檸檬酸、對甲苯磺酸、10-樟腦磺酸等;路易士酸: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錯合物、碘化鋅、無水氯化鋁、無水氯化鋅、無水氯化鐵等。
各步驟之反應在沒有特別記載之前提下,係按照本身公知的方法,例如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3卷~19卷(日本化學會編);新實驗化學講座,14卷~15卷(日本化學會編);精密有機化學改訂第2版(L.F.Tietze,Th.Eicher,南江堂);改訂有機人名反應其機制及要點(東鄉秀雄著,講談社);ORGANIC SYNTHESES Collective Volume I~VII(John Wiley & Sons Inc.);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in the Laboratory A Collection of Standard Experimental Procedures(Jie Jack Li著,OXFORD UNIVERSITY出版);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III,Vol.1~Vol.14(Elsevier Japan股份有限公司);向人名反應學習之有機合成戰略(富岡清監譯,化學同仁發行);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VCH Publishers Inc.)1989年刊等中所記載之方法,或者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施行。
在各步驟中,官能基的保護或脫保護反應係按照本身公知的方法,例如Wiley-Interscience公司2007年刊「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4th Ed.」(Theodora W.Greene,Peter G.M.Wuts著);Thieme公司2004年刊「Protecting Groups 3rd Ed.」(P.J.Kocienski著)等中所記載之方法,或者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施行。
作為醇等的羥基或酚性羥基之保護基,可列舉例如甲氧基甲基醚、苯甲基醚、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醚、四氫哌喃基醚等醚型保護基;醋酸酯等羧酸酯型保護基;甲烷磺酸酯等磺酸酯型保護基;碳酸第三丁酯等碳酸酯型保護基等。
作為醛的羰基之保護基,可列舉例如二甲基縮醛等縮醛型保護基;1,3-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91
烷等環狀縮醛型保護基等。
作為酮的羰基之保護基,可列舉例如二甲基縮酮等縮酮型保護基;1,3-二
Figure TW201942354A_D0092
烷等環狀縮酮型保護基;O-甲基肟等肟型保護基;N,N-二甲基腙等腙型保護基等。
作為羧基之保護基,可列舉例如甲基酯等酯型保護基;N,N-二甲基醯胺等醯胺型保護基等。
作為硫醇基之保護基,可列舉例如苯甲基硫基醚等醚型保護基;硫醋酸酯、硫碳酸酯、胺硫甲酸酯等酯型保護基等。
作為胺基或咪唑、吡咯、吲哚等芳香族雜環之保護基,可列舉例如胺甲酸苯甲酯等胺甲酸酯型保護基;乙醯胺等醯胺型保護基;N-三苯基甲基胺等烷基胺型保護基;甲烷磺醯胺等磺醯胺型保護基等。
保護基的去除可使用本身公知的方法,例如使用酸、鹼、紫外光、肼、苯基肼、N-甲基胺二硫甲酸鈉、四丁基銨氟化物、醋酸鈀、三烷基矽基鹵化物(例如三甲基矽基碘化物、三甲基矽基溴化物)之方法或還原法等施行。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還原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還原劑,可列舉氫化鋁鋰、氫化三乙醯氧基硼鈉、氫化氰基硼鈉、氫化二異丁基鋁(DIBAL-H)、硼氫化鈉、氫化三乙醯氧基硼四甲基銨等金屬氫化物類;硼烷四氫呋喃錯合物等硼烷類;雷氏鎳;雷氏鈷;氫;甲酸;三乙基矽烷等。在將碳-碳雙鍵或者參鍵進行還原之情況,有使用鈀-碳或Lindlar觸媒等觸媒之方法。
在各步驟中,在使用氧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氧化劑,可列舉間氯過氧苯甲酸(mCPBA)、過氧化氫、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等過氧酸類;過氯酸四丁基銨等過氯酸鹽類;氯酸鈉等氯酸鹽類;亞氯酸鈉等亞氯酸鹽類;過碘酸鈉等過碘酸類;亞碘醯苯等高原子價碘試劑;二氧化錳、過錳酸鉀等具有錳之試劑;四醋酸鉛等鉛類;氯鉻酸吡啶鎓(PCC)、二鉻酸吡啶鎓(PDC)、Jones試劑等具有鉻之試劑;N-溴琥珀醯亞胺(NBS)等鹵素化合物類;氧;臭氧;三氧化硫/吡啶錯合物;四氧化鋨;二氧化硒;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自由基環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自由基起始劑,可列舉偶氮雙異丁腈(AIBN)等偶氮化合物;4,4’-偶氮雙-4-氰基戊酸(ACPA)等水溶性自由基起始劑;在空氣或氧存在下之三乙基硼;過氧化苯甲醯基等。此外,作為所使用之自由基反應試劑,可列舉三丁基錫烷、參三甲基矽基矽烷、1,1,2,2-四苯基二矽烷、二苯基矽烷、碘化釤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Wittig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Wittig試劑,可列舉亞烷基正膦類等。亞烷基正膦類可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例如使鏻鹽與強鹼進行反應而予以調製。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Horner-Emmons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試劑,可列舉二甲基膦醯基醋酸甲酯、二乙基膦醯基醋酸乙酯等膦醯基醋酸酯類;鹼金屬氫化物類、有機鋰類等鹼。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Friedel-Crafts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試劑,可列舉路易士酸與醯氯之組合,或路易士酸與烷基化劑(例如鹵化烷基類、醇、烯烴類等)之組合。或者,亦可使用有機酸或無機酸來代替路易士酸,亦可使用醋酸酐等酸酐來代替醯氯。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芳香族親核取代反應之情況,作為試劑,係使用親核劑(例如胺類、咪唑等)及鹼(例如有機鹼類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碳陰離子所引發之親核加成反應、碳陰離子所引發之親核1,4-加成反應(Michael加成反應)或碳陰離子所引發之親核取代反應之情況,作為用於產生碳陰離子之鹼,可列舉有機鋰類、金屬烷氧化物類、無機鹼類、有機鹼類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Grignard反應之情況,作為Grignard試劑,可列舉苯基鎂溴化物等芳基鎂鹵化物類;甲基鎂溴化物等烷基鎂鹵化物類。Grignard試劑可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例如以醚或四氫呋喃作為溶媒,使鹵化烷基或鹵化芳基與金屬鎂進行反應而予以調製。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Knoevenagel縮合反應之情況,作為試劑,係使用夾在二個吸電子基中之活性亞甲基化合物(例如丙二酸、丙二酸二乙酯、丙二腈等)及鹼(例如有機鹼類、金屬烷氧化物類、無機鹼類)。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Vilsmeier-Haack反應之情況,作為試劑,係使用磷醯氯及醯胺衍生物(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醇類、烷基鹵化物類、磺酸酯類的疊氮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疊氮化劑,可列舉二苯基磷醯基疊氮化物(DPPA)、三甲基矽基疊氮化物、疊氮化鈉等。例如,在將醇類進行疊氮化之情況,有使用二苯基磷醯基疊氮化物及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7-烯(DBU)之方法或使用三甲基矽基疊氮化物及路易士酸之方法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還原性胺基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還原劑,可列舉氫化三乙醯氧基硼鈉、氫化氰基硼鈉、氫、甲酸等。在基質為胺化合物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羰基化合物,可列舉多聚甲醛,除此以外,乙醛等醛類、環己酮等酮類。在基質為羰基化合物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胺類,可列舉氨、甲基胺等1級胺;二甲基胺等2級胺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光延反應之情況,作為試劑,係使用偶氮二羧酸酯類(例如偶氮二羧酸二乙酯(DEAD)、偶氮二羧酸二異丙酯(DIAD)等)及三苯基膦、三丁基膦等膦類。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酯化反應、醯胺化反應或脲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試劑,可列舉醯氯、醯溴等鹵化醯基體;酸酐、活性酯體、硫酸酯體等經活化之羧酸類。作為羧酸的活化劑,可列舉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WSCD)等碳二亞胺系縮合劑;4-(4,6-二甲氧基-1,3,5-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93
-2-基)-4-甲基嗎啉鎓氯化物-n-水合物(DMT-MM)等三
Figure TW201942354A_D0094
系縮合劑;1,1-羰基二咪唑(CDI)等碳酸酯系縮合劑;二苯基磷酸疊氮化物(DPPA);苯并三唑-1-基氧基-參二甲基胺基鏻鹽(BOP試劑);碘化2-氯-1-甲基-吡啶鎓(向山試劑);亞硫醯氯;氯甲酸乙酯等鹵甲酸低級烷基酯;O-(7-氮雜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HATU);硫酸;或此等之組合等。在使用碳二亞胺系縮合劑之情況,亦可 將1-羥基苯并三唑(HOBt)、N-羥基琥珀酸醯亞胺(HOSu)、二甲基胺基吡啶(DMAP)等添加劑進一步加至反應中。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偶合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金屬觸媒,可列舉醋酸鈀(II)、肆(三苯基膦)鈀(0)、二氯雙(三苯基膦)鈀(II)、二氯雙(三乙基膦)鈀(II)、參(二亞苯甲基丙酮)二鈀(0)、氯化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鈀(II)等鈀化合物;肆(三苯基膦)鎳(0)等鎳化合物;氯化參(三苯基膦)銠(III)等銠化合物;鈷化合物;氧化銅、碘化銅(I)等銅化合物;鉑化合物等。亦可進一步在反應中加鹼,作為此種鹼,可列舉無機鹼類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硫羰基化反應之情況,作為硫羰基化劑,係代表性地使用五硫化二磷,除了五硫化二磷以外,亦可使用2,4-雙(4-甲氧基苯基)-1,3,2,4-二硫雜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試劑)等擁有1,3,2,4-二硫雜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結構之試劑。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Wohl-Ziegler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N-碘琥珀酸醯亞胺、N-溴琥珀酸醯亞胺(NBS)、N-氯琥珀酸醯亞胺(NCS)、溴、硫醯氯等。再者,可藉由將熱、光、過氧化苯甲醯基、偶氮雙異丁腈等自由基起始劑加至反應中,而使反應加速。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羥基的鹵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氫鹵酸與無機酸之醯鹵,具體而言,就氯化而言,鹽酸、亞硫醯氯、氧氯化磷等,就溴化而言,48%氫溴酸等。此外,亦可使用藉由三苯基膦與四氯化碳或四溴化碳等之作用,自醇獲得鹵化烷基體之方法。或者,亦可使用經由將醇轉換成磺酸酯後,使其與溴化鋰、氯化鋰或碘化鈉進行反應之2階段反應而合成鹵化烷基體之方法。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Arbuzov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試劑,可列舉溴醋酸乙酯等鹵化烷基類;亞磷酸三乙酯或亞磷酸三(異丙基)酯等亞磷酸酯類。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磺酸酯化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磺醯基化劑,可列舉甲烷磺醯氯、對甲苯磺醯氯、甲烷磺酸酐、對甲苯磺酸酐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水解反應之情況,作為試劑,係使用酸或鹼。此外,在施行第三丁酯的酸水解反應之情況,有時加入用於還原性地捕捉所副產生之第三丁基陽離子之甲酸或三乙基矽烷等。
在各步驟中,在施行脫水反應之情況,作為所使用之脫水劑,可列舉硫酸、五氧化二磷、氧氯化磷、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氧化鋁、聚磷酸等。
化合物(I)可藉由以下方法自化合物(II)予以製造。
Figure TW201942354A_D0095
[式中之各記號係與前述為相同意義。]
化合物(II)可依照本身公知的方法予以合成,或以原樣使用市售者。
化合物(III)可藉由將化合物(II)供予醯胺化反應而予以製造。
化合物(IV)可藉由將化合物(III)供予光延反應而予以製造。
化合物(V)可藉由將化合物(IV)供予還原反應而予以製造。
化合物(I)可藉由化合物(V)的環化反應予以製造。作為反應劑,可列舉對應於-L-環D之醛、醯氯等。有時加入亞硫酸氫鈉、三乙基胺等。
在以此方式所獲得之化合物(I)中,分子內之官能基亦可藉由將本身公知的化學反應進行組合而轉換成目標官能基。在此處,作為化學反應之例,可列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烷基化反應、醯基化反應、脲化反應、水解反應、胺基化反應、酯化反應、芳基偶合反應、脫保護反應等。
在上述製造法中,在原料化合物具有胺基、羧基、羥基、羰基或巰基作為取代基之情況,亦可向此等基導入胜肽化學等中一般所使用之保護基,可藉由在反應後視需要去除保護基而獲得目標化合物。
藉由上述製造法所獲得之化合物(I)可藉由公知的手段,例如溶媒萃取、液性轉換、轉溶、結晶析出、再結晶、層析等予以單離精製。
在化合物(I)含有光學異構物、立體異構物、位置異構物、旋轉異構物之情況,此等亦以化合物(I)之形式含有,同時可藉由本身公知的合成手法、分離手法各自以單品之形式獲得。例如,在化合物(I)中存在光學異構物之情況,自該化合物中所分割出之光學異構物亦含括在化合物(I)中。
在此處,光學異構物可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予以製造。
化合物(I)亦可為結晶。
化合物(I)的結晶(以下,有時略記為本發明之結晶)可藉由對化合物(I)應用本身公知的結晶化法來進行結晶化而予以製造。
本說明書中,熔點係意味使用例如微量熔點測定器(Yanaco,MP-500D型,或Buchi,B-545型)或DSC(示差掃描熱量分析)裝置(SEIKO,EXSTAR6000)等所測定出之熔點。
一般而言,熔點有依測定機器、測定條件等而變動之情形。本說明書中之結晶只要是在通常的誤差範圍內,亦可為顯示出與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熔點不同的值之結晶。
上述化合物可為水合物、非水合物、溶媒合物、無溶媒合物中之任何者。
此外,上述化合物亦可為經同位素(例如2H、3H、11C、14C、18F、35S、125I等)等標識或取代之化合物。
1H轉換成2H(D)而得之氘轉換體亦含括在上述化合物中。
互變異構物亦含括在上述化合物中。
上述化合物亦可為藥學上可容許之共結晶或共結晶鹽。在此處,所謂共結晶或共結晶鹽,係意味各自擁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例如結構、熔點、熔解熱、吸濕性、溶解性及安定性等),於室溫由二種或其以上獨特的固體所構成之結晶性物質。共結晶或共結晶鹽可依照本身公知的共結晶化法予以製造。
本發明之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係以原樣,或者摻合藥理學上可容許之載劑,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予以製劑化而使用。
由於化合物(I)具有優異的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故有用於作為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從而,藉由將未成熟心肌細胞在化合物(I)或其鹽的存在下進行培養,可在相較於僅以培養基成分進行培養而言更短期內製造成熟心肌細胞。
本說明書中,所謂「多能性(pluripotency)」,係意味可分化成擁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或機能之組織或細胞,亦可分化成三胚葉的任何系統的細胞之能力。「多潛能性(pluripotency)」無法分化成胚盤,從而,就沒有形成個體之能力之方面而言,係與可分化成包含胚盤在內,生物體的所有組織之「全能性(totipotency)」有所區別。
本說明書中,所謂「多潛能性(multipotency)」,係意味可朝向複數種限定數量的系統的細胞進行分化之能力。例如,間葉系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為multipotent,並非為pluripotent。
本說明書中,作為「幹細胞(stem cell)」,可列舉例如多能性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
應用化合物(I)之「心肌細胞」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係源自哺乳動物(例如小鼠、大鼠、倉鼠、兔、貓、犬、牛、羊、豬、猴、人類),更佳係源自人類。
作為能夠藉由化合物(I)促進成熟之心肌細胞,只要可由後述之標記表現程度、形態或結構(例如肌小節、粒線體)、性質(例如搏動狀態、電位生理學的成熟度)等判斷出未成熟的狀態,即無特別限定。
能夠藉由化合物(I)促進成熟之心肌細胞又亦可為自多能性幹細胞所分化誘導出之細胞。或者,亦可為自生物體所分離出之未成熟的心肌細胞(例如,源自小鼠或大鼠的胎仔或新生仔之心肌細胞)。
多能性幹細胞,雖然不限定於以下各者,但包含例如胚性幹(ES)細胞、精子幹細胞(「GS細胞」)、胚性生殖細胞(「EG細胞」)、人工多能性幹(iPS)細胞、源自藉由核移植所獲得之純株胚之胚性幹(ntES)細胞等。較佳的多能性幹細胞為ES細胞、iPS細胞及ntES細胞。
(A)胚性幹細胞
ES細胞為自人類或小鼠等哺乳動物的初期胚(例如胚囊)的內部細胞塊所樹立出之具有多能性及經由自我複製之增殖能力之幹細胞。
ES細胞為源自胚之幹細胞,其係源自於屬於受精卵的8細胞期、桑椹胚後之胚之胚囊的內部細胞塊,具有分化成構成成體之所有細胞之能力,所謂的分化多能性,以及經由自我複製之增殖能力。ES細胞於1981年在小鼠中發現(M.J. Evans and M.H.Kaufman(1981),Nature 292:154-56),隨後,在人類、猴等靈長類中亦樹立ES細胞株(J.A.Thomson et al.(1998),Science 282:1145-1147;J.A.Thomson et al.(1995),Proc.Natl.Acad.Sci.USA,92:7844-7848;J.A.Thomson et al.(1996),Biol.Reprod.,55:254-259;J.A.Thomson and V.S.Marshall(1998),Curr.Top.Dev.Biol.,38:133-165)。
ES細胞可藉由自對象動物的受精卵的胚囊取出內部細胞塊,將內部細胞塊在纖維母細胞的餵養層上進行培養而加以樹立。此外,經由繼代培養之細胞的維持可使用已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鹼性纖維母細胞成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等物質之培養液施行。針對人類及猴的ES細胞的樹立及維持之方法,已記載於例如USP5,843,780;Thomson JA,et al.(1995),Proc Natl.Acad.Sci.U S A.92:7844-7848;Thomson JA,et al.(1998),Science.282:1145-1147;H.Suemori et al.(2006),Biochem.Biophys.Res.Commun.,345:926-932;M.Ueno et al.(2006),Proc.Natl.Acad.Sci.USA,103:9554-9559;H.Suemori et al.(2001),Dev.Dyn.,222:273-279;H.Kawasaki et al.(2002),Proc.Natl.Acad.Sci.USA,99:1580-1585;Klimanskaya I,et al.(2006),Nature.444:481-485等。
可使用例如已補充0.1mM 2-巰基乙醇、0.1mM非必需胺基酸、2mM L-麩胺酸、20%KSR及4ng/ml bFGF之DMEM/F-12培養液作為用於製作ES細胞之培養液,於37℃,2%CO2/98%空氣的濕潤環境下維持人類ES細胞(O.Fumitaka et al.(2008),Nat.Biotechnol.,26:215-224)。此外,ES細胞必須每隔3~4日進行繼代,此時,繼代可使用例如含有1mM CaCl2及20%KSR之PBS中之0.25%胰蛋白酶及0.1mg/ml膠原蛋白酶IV施行。
ES細胞的選擇一般而言可將鹼性磷酸酶、Oct-3/4、Nanog等基因標記的表現當作指標,以Real-Time PCR法施行。特定而言,在人類ES細胞的選擇中, 可將OCT-3/4、NANOG、ECAD等基因標記的表現作為指標(E.Kroon et al.(2008),Nat.Biotechnol.,26:443-452)。
作為ES細胞,若為小鼠ES細胞,能夠利用inGenious targeting laboratory公司、理研(理化學研究所)等所樹立出之各種小鼠ES細胞株,若為人類ES細胞,能夠利用NIH、理研、京都大學、Cellartis公司所樹立出之各種人類ES細胞株。例如,作為人類ES細胞株,可利用NIH之CHB-1~CHB-12株、RUES1株、RUES2株、HUES1~HUES28株等,WisCell Research之H1株、H9株,理研之KhES-1株、KhES-2株、KhES-3株、KhES-4株、KhES-5株、SSES1株、SSES2株、SSES3株等。或者,亦可使用臨床等級的細胞株以及使用該等細胞株所製作出之研究用及臨床用細胞株等。
(B)精子幹細胞
精子幹細胞為源自睪丸之多能性幹細胞,其係成為用於形成精子之起源之細胞。此細胞係與ES細胞同樣地能夠分化誘導成各種系列的細胞,例如若移植至小鼠胚囊,則便擁有可作出嵌合小鼠等之性質(M.Kanatsu-Shinohara et al.(2003)Biol.Reprod.,69:612-616;K.Shinohara et al.(2004),Cell,119:1001-1012)。在包含源自神經膠細胞系之神經營養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之培養液中能夠進行自我複製,此外,藉由在與ES細胞同樣的培養條件下重複進行繼代,可獲得精子幹細胞(竹林正則等人(2008),實驗醫學,26卷,5號(增刊),41~46頁,羊土社(東京,日本))。
(C)胚性生殖細胞
胚性生殖細胞為自胎生期的原始生殖細胞所樹立出之擁有與ES細胞同樣的多能性之細胞,可藉由在LIF、bFGF、幹細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等物質的存在下將原始生殖細胞進行培養而加以樹立(Y.Matsui et al.(1992),Cell,70:841-847;J.L.Resnick et al.(1992),Nature,359:550-551)。
(D)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
所謂「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iPSC)」,係指藉由向哺乳動物體細胞或未分化幹細胞導入特定的因子(核初期化因子)並進行重編程所獲得之細胞。目前,在「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中有各式各樣者,亦可使用由山中等人藉由向小鼠纖維母細胞導入Oct3/4‧Sox2‧Klf4‧c-Myc的4因子所樹立出之iPSC(Takahashi K,Yamanaka S.,Cell,(2006)126:663-676),除此以外,將同樣的4因子導入人類纖維母細胞所樹立出之源自人類細胞之iPSC(Takahashi K,Yamanaka S.,et al.Cell,(2007)131:861-872.);導入上述4因子後,以Nanog的表現作為指標進行挑選所樹立出之Nanog-iPS細胞(Okita,K.,Ichisaka,T.,and Yamanaka,S.(2007).Nature 448,313-317.);以不包含c-Myc之方法所製作出之iPS細胞(Nakagawa M,Yamanaka S.,et al.Nature Biotechnology,(2008)26,101-106);以無病毒法導入6因子所樹立出之iPS細胞(Okita K et al.Nat.Methods 2011 May;8(5):409-12,Okita K et al.Stem Cells.31(3):458-66.)。此外,亦可使用由Thomson等人所製作出之導入OCT3/4‧SOX2‧NANOG‧LIN28的4因子所樹立出之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Yu J.,Thomson JA.et al.,Science(2007)318:1917-1920.);由Daley等人所製作出之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Park IH,Daley GQ.et al.,Nature(2007)451:141-146);由櫻田等人所製作出之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日本專利特開2008-307007號)等。
除此以外,可使用已公開之所有論文(例如Shi Y.,Ding S.,et al.,Cell Stem Cell,(2008)Vol3,Issue 5,568-574;Kim JB.,Scholer HR.,et al.,Nature,(2008)454,646-650;Huangfu D.,Melton,DA.,et al.,Nature Biotechnology,(2008)26,No 7,795-797)或專利(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8-307007號、日本專利特開2008-283972號、US2008-2336610、US2009-047263、WO2007-069666、WO2008-118220、WO2008-124133、WO2008-151058、WO2009-006930、WO2009-006997、WO2009-007852)中所記載之該領域中公知的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中之任何者。
作為誘導性多能性細胞株,能夠利用NIH、理研、京都大學等所樹立出之各種iPSC株。例如,若為人類iPSC株,可列舉理研之HiPS-RIKEN-1A株、HiPS-RIKEN-2A株、HiPS-RIKEN-12A株、Nips-B2株,京都大學之253G1株、201B7株、409B2株、454E2株、606A1株、610B1株、648A1株等。或者,亦可使用由京都大學或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等所提供之臨床等級的細胞株以及使用該等細胞株所製作出之研究用及臨床用細胞株等。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體細胞」,係指卵子、卵母細胞、ES細胞等生殖系列細胞或分化全能性細胞除外之所有動物細胞(較佳為包含人類在內之哺乳動物細胞)。在體細胞中,非限定地含括胎兒(仔)的體細胞、新生兒(仔)的體細胞及已成熟的健全或疾患性體細胞中之任何者,此外,含括初代培養細胞、繼代細胞及株化細胞中之任何者。具體而言,體細胞可例示例如(1)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間葉系幹細胞、牙髓幹細胞等組織幹細胞(體性幹細胞),(2)組織前驅細胞,(3)淋巴球、上皮細胞、內皮細胞、肌肉細胞、纖維母細胞(皮膚細胞等)、毛細胞、肝細胞、胃黏膜細胞、腸細胞、脾細胞、胰細胞(胰外分泌細胞等)、腦細胞、肺細胞、腎細胞及脂肪細胞等已分化之細胞等。
在本發明中,成為採取體細胞之來源之哺乳動物個體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人類。在所獲得之iPS細胞係使用於人類的再生醫療用途之情況,由不會發生排斥反應之觀點而言,特佳係自患者本人或者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型相同或實質上相同的他人採取體細胞。在此處,所謂HLA型「實質上相同」,係指在藉由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將自源自該體細胞之iPS細胞進行分化誘導所獲得之細胞移植至患者之情況,移植細胞能夠植活之程度地HLA型一致。可列舉例如主要的HLA(例如HLA-A、HLA-B及HLA-DR的3個基因座)相同之情況等(以下相同)。另一方面,在並非對人類進行投予(移植)之情況,例如,在對候補藥劑對心肌細胞之毒性進行試驗之方法中,成為iPS細胞的供給源之體細胞的來 源並無特別限制。在使用iPS細胞作為用於評估患者的藥劑感受性或副作用的有無之篩選用細胞的供給源之情況,較宜自患者本人或者與藥劑感受性或副作用相關之基因多型相同的他人採取體細胞。
(E)源自藉由核移植所獲得之純株胚之ES細胞
nt ES細胞為源自藉由核移植技術所製作出之純株胚之ES細胞,與源自受精卵之ES細胞具有大致相同的特性(T.Wakayama et al.(2001),Science,292:740-743;S.Wakayama et al.(2005),Biol.Reprod.,72:932-936;J.Byrne et al.(2007),Nature,450:497-502)。亦即,自源自藉由將未受精卵的核與體細胞的核進行置換所獲得之純株胚之胚囊的內部細胞塊所樹立出之ES細胞為nt ES(nuclear transfer ES)細胞。為了製作nt ES細胞,係利用核移植技術(J.B.Cibelli et al.(1998),Nature Biotechnol.,16:642-646)與ES細胞製作技術(上述)之組合(若山清香等人(2008),實驗醫學,26卷,5號(增刊),47~52頁)。在核移植中,可藉由將體細胞的核注入至哺乳動物的經除核之未受精卵中,培養數小時而進行初期化。
在本發明中,所謂「心肌細胞」,係意味至少表現出選自由心肌肌鈣蛋白(cTNT)、αMHC(α myosin heavy chain,MYH6)及βMHC(MYH7)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標記基因之細胞。cTNT在人類之情況可例示NCBI的accession編號NM_000364,在小鼠之情況可例示NM_001130176。αMHC在人類之情況可例示NCBI的accession編號NM_002471,在小鼠之情況可例示NM_001164171。βMHC在人類之情況可例示NCBI的accession編號NM_000257,在小鼠之情況可例示NM_080728。
已知隨著心肌細胞成熟化,會發生肌鈣蛋白I1(TNNI1)的表現減少,肌鈣蛋白I3(TNNI3)的表現上升之異型體轉換(Fikru B.Bedada,(2014)3(4):594-605.)。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心肌(正在)成熟化,係意味至少TNNI3的表現上升。
作為自多能性幹細胞向未成熟的心肌細胞進行分化誘導之方法,可藉由例如由Laf Lamme MA等人所報告之方法,自多能性幹細胞製造心肌細胞(Laflamme MA &Murry CE,Nature 2011,Review)。
除此以外,並無特別特定,可例示例如藉由將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進行浮游培養,使細胞塊(胚樣體)形成而製造心肌細胞之方法;在抑制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訊息傳遞之物質的存在下製造心肌細胞之方法(WO2005/033298);依序添加Activin A及BMP而製造心肌細胞之方法(WO2007/002136);在促進典型Wnt訊息路徑的活化之物質的存在下製造心肌細胞之方法(WO2007/126077);以及自誘導性多能性幹細胞單離出FLk/KDR陽性細胞,在環孢黴素A的存在下製造心肌細胞之方法(WO2009/118928)等。
此外,亦已提案出以胚樣體形成法使用細胞介素分化誘導心肌細胞之方法(Yang L,et al.,Human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develop from a KDR+embryonic-stem-cell-derived population.,Nature.,2008 May 22;453(7194):524-8);以貼附培養在不使用細胞介素之情形下分化誘導心肌細胞之方法(Lian X,et al.,Robust cardiomyocyte differentiation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via temporal modulation of canonical Wnt signaling.,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2 July 3;109(27):E1848-57);併用貼附培養與浮游培養,在不使用細胞介素之情形下分化誘導心肌細胞之方法(Minami I,et al.,A small molecule that promotes cardia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under defined,cytokine-and xeno-free conditions.,Cell Rep.,2012 Nov 29;2(5):1448-60)等。
作為用於自多能性幹細胞獲得未成熟的心肌細胞之培養基,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本身公知的培養基。可使用例如IMDM培養基、Medium 199培養基、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EMEM)培養基、αMEM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培養基、Ham’s F12培養基、RPMI 1640培養基、Fischer’s培養基、Neurobasal Medium(Life Technologies)、StemPro34(invitrogen)、自StemFit AK02除去C液而得之培養基(AJINOMOTO AK02之A液400mL及B液100mL共計500mL)、Essential 6 medium(Thermo Fischer Scientific)及此等之混合培養基等。
在此等培養基中,可按細胞或培養條件,添加本身公知的添加物。例如,培養基可含有血清,或者亦可無血清。進一步視需要地,培養基亦可包含例如白蛋白、運鐵蛋白、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KSR)(ES細胞培養時之FBS的血清代替物)、N2補充劑(Invitrogen)、B27補充劑(Invitrogen)、脂肪酸、胰島素、膠原蛋白前驅體、微量元素、2-巰基乙醇、1-硫醇基甘油等1種以上血清代替物,亦可包含脂質、胺基酸、L-麩醯胺酸、Glutamax(Invitrogen)、非必需胺基酸、維生素、增殖因子、低分子化合物、抗生物質、抗氧化劑、丙酮酸、緩衝劑、無機鹽類等1種以上物質。此等之中,較佳的培養基為各自含有運鐵蛋白、1-硫醇基甘油、L-麩醯胺酸、抗壞血酸之自StemPro34或StemFit AK02除去C液而得之培養基,或含有B27補充劑之RPMI1640。
作為使用上述培養基分化誘導為心肌細胞之最初的添加物,可列舉活化素A、BMP4及bFGF之組合,或CHIR99021。
在活化素A、BMP4及bFGF之組合之情況,此等添加物的使用濃度較佳係活化素A為1ng/ml~100ng/ml,BMP4為1ng/ml~100ng/ml,bFGF為1ng/ml~100ng/ml,更佳係活化素A為6ng/ml,BMP4為10ng/ml,bFGF為5ng/ml。
在CHIR99021之情況,其使用濃度較佳為100nM~100μM,更佳為4~6μM。
加入上述添加物後,可藉由將血管內皮增殖因子(VEGF)及Wnt阻礙劑添加至培養基中而誘導為心肌細胞。
所使用之VEGF的濃度較佳為1~100ng/ml,更佳為10ng/ml。
作為Wnt阻礙劑,可例示DKK1蛋白質(例如在人類之情況,NCBI的accession編號:NM_012242)、抑硬素(sclerostin)(例如在人類之情況,NCBI的accession編號:NM_025237)、IWR-1(Merck Millipore)、IWP-2(Sigma-Aldrich)、IWP-3(Sigma-Aldrich)、IWP-4(Sigma-Aldrich)、PNU-74654(Sigma-Aldrich)、XAV939(Sigma-Aldrich)及此等之衍生物等,該等之中,較佳係使用IWP-3、IWP-4、IWR-1。
所使用之Wnt阻礙劑的濃度只要是阻礙Wnt之濃度,即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nM~50μM,特佳為1~2μM。
作為用於自多能性幹細胞獲得未成熟的心肌細胞之培養期,係例如為5~365日,較佳為5~100日,更佳為5~60日,再佳為5~40日,又再佳為5~30日。
本發明之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中之化合物的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定,未成熟的心肌細胞每1×104~1×107個細胞,例如為0.01~100μM,較佳為0.1~30μM,更佳為1~10μM。
本發明之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可單獨包含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特定的化合物,或者亦可包含1種以上此等化合物之組合。或者,本發明之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亦可組合包含1種以上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特定的化合物與1種以上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之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以外之化合物(例如依照本說明書之試驗例中所記載之方法等可確認具有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化作用之化合物,例如2-甲氧基-5-((Z)-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酚、(2-(2-甲氧基-4-甲基苯基)-4-甲基-1,3-噻唑-5-基)胺甲酸(1-乙基-1H-苯并三唑-5-基)甲酯、(2’β)-22-側氧基長春花鹼、2-(2-(4-氯苯基)乙基)-6-(2-呋喃基)-3H-咪唑并[4,5-b]吡啶、4,5-脫水-1,2-二脫氧-4-甲基-2-((N-(嗎啉-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O-甲基-L-酪胺醯基)胺基)-1-苯基-L-蘇-戊-3-酮糖、3-(3-甲氧基苯基)-N7,N7-二甲基異喹啉- 1,7-二胺、4-(2-苯甲基苯甲醯基)-2,5-二甲基-1H-吡咯-3-羧酸甲酯、2’-(4-胺基苯基)-1H,1’H-2,5’-聯苯并咪唑-5-胺及該等之鹽)。
作為心肌細胞的成熟度之指標,可列舉心肌成熟化標記的表現程度、形態或結構(例如肌小節、粒線體)、性質(例如搏動狀態、電位生理學的成熟度)等。此等指標可藉由本身公知的方法予以確認。
例如,關於心肌成熟化標記的表現程度,可使用PCR測定標記基因的表現量;藉由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等解析標記蛋白質的表現量;或藉由螢光標識由顯微鏡或流式細胞儀進行解析。關於電位生理學的成熟度之指標,可藉由膜片鉗使用靜止膜電位的深度等。關於肌小節的微細結構或粒線體之指標,可藉由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或藉由螢光標識由顯微鏡或流式細胞儀進行解析;或藉由extracellular flux analyzer等進行機能解析。
在一實施形態中,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I)所獲得之已成熟的心肌細胞可用於心臟的再生醫療中。例如,可對罹患心臟疾患之患者的心臟投予包含以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出之心肌細胞的細胞塊之組成物。具體而言,以本發明之方法所獲得之心肌細胞可以原樣作為細胞懸浮液,或以心肌片(單層或多層)之形式,移植至心疾患患者的心臟。針對心肌片之製造法,參照例如WO2012/133945、WO2013/137491、WO2014/192909、WO2016/076368。
在另一實施形態中,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I)所獲得之心肌細胞係均勻地成熟,亦可利用於用於治療心疾患之藥劑篩選或藥劑的心毒性評估。例如,可藉由對以本發明之方法所獲得之心肌細胞投予試驗藥劑,調查心肌細胞的應答,而施行試驗藥劑的效果或毒性的評估。
在另一實施形態中,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I)所獲得之自動能力降低之心肌細胞可用於心臟的再生醫療中。
[實施例]
本發明進一步藉由以下實施例、試驗例予以詳細地說明,但此等例並未對本發明進行限定,此外,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之範圍內進行變更。
以下實施例中之「室溫」通常表示約10℃至約35℃。在混合溶媒中所示出之比在沒有特別指明之前提下,表示容量比。%在沒有特別指明之前提下,表示重量%。
實施例之管柱層析中之溶出在沒有特別提及之前提下,係在經由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薄層層析)之觀察下施行。在TLC觀察中,係使用默克(Merck)公司製之60 F254作為TLC板,使用管柱層析中用作溶出溶媒之溶媒作為展開溶媒。此外,在檢測時係採用UV檢測器。在矽膠管柱層析中,在記載為NH之情況係使用胺基丙基矽烷鍵結矽膠,在記載為Diol之情況係使用3-(2,3-二羥基丙氧基)丙基矽烷鍵結矽膠。在製備型HPLC(高速液體層析)中,在記載為C18之情況係使用十八基鍵結矽膠。在溶出溶媒中所示出之比在沒有特別指明之前提下,表示容量比。
1H NMR的解析中係使用ACD/SpecManager(商品名)軟體等。針對羥基或胺基等之質子峰非常平緩的峰,有時未予以記載。
MS係藉由LC/MS予以測定。作為離子化法,係使用ESI法或APCI法。數據表示實測值(found)。通常,觀測到分子離子峰,但有時以碎片離子之形式被觀測到。在鹽之情況,通常,觀測到游離體的分子離子峰或碎片離子峰。
旋光度([α]D)中之試料濃度(c)的單位為g/100mL。
元素分析值(Anal.)係表示為計算值(Calcd)及實測值(Found)。
實施例之經由粉末X射線繞射所得之峰值係意味使用Cu Kα射線作為線源,使用Ultima IV(Rigaku Corporation,Japan)於室溫所測定出之峰值。測定條件係如下。
電壓/電流:40kV/50Ma
掃描速度:6度/分鐘
2 θ掃描範圍:2-35度
實施例之經由粉末X射線繞射所得之結晶化度係藉由Hermans法予以算出。
在以下實施例中,係使用下述簡寫符號。
mp:熔點
MS:質譜
M:莫耳濃度
N:當量濃度
CDCl3:重氯仿
DMSO-d6:重二甲基亞碸
1H NMR:質子核磁共振
LC/MS:液體層析質量分析計
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電噴灑離子化
APCI:ato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大氣壓化學離子化
THF:四氫呋喃
MeOH:甲醇
EtOH:乙醇
TEA:三乙基胺
DEAD:(E)-二氮烯-1,2-二羧酸二乙酯
實施例1
2-(2-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A)5-(哌啶-1-基)-2-苯并呋喃-1(3H)-酮
於室溫在5-溴-2-苯并呋喃-1(3H)-酮(25.0g)及哌啶(13.92mL)及甲苯(250mL)之混合物中加入醋酸鈀(2.63g)及2,2’-雙(二苯基膦)-1,1’-聯萘(10.96g)及碳酸銫 (26.78g)。將混合物於100℃攪拌12小時。在混合物中加入二氯甲烷,以矽藻土濾去雜質,於減壓下餾去濾液。將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醋酸乙酯/石油醚)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13.0g)。
MS:[M+H]+218.
B)N-(4-胺基-3-硝基苯基)-2-(羥基甲基)-4-(哌啶-1-基)苯甲醯胺
於0℃在2-硝基苯-1,4-二胺(9.17g)及THF(200mL)之混合物中滴加2M三甲基鋁甲苯溶液(65.89mL),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小時。於室溫在反應混合物中加入5-(哌啶-1-基)-2-苯并呋喃-1(3H)-酮(13.0g)及THF(100mL)之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48小時。於0℃在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以矽藻土濾去雜質,將濾液以醋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分離,以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將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MeOH/二氯甲烷)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3.35g)。
MS[M+H]+371.
C)2-(4-胺基-3-硝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於室溫在N-(4-胺基-3-硝基苯基)-2-(羥基甲基)-4-(哌啶-1-基)苯甲醯胺(3.35g)、三丁基膦(2.9mL)及THF(130mL)之混合物中加入DEAD(5.12mL)。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後,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水及醋酸乙酯,將所產生之固體進行過濾,以醋酸乙酯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1.68g)。
MS[M+H]+353.
D)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於室溫在2-(4-胺基-3-硝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1.68g)及EtOH(80mL)之混合物中加入10%鈀碳(1.68g)。將混合物於3.4氣壓的氫環境下,於室溫攪拌12小時。濾去觸媒,將濾液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0g)。 MS[M+H]+323.
E)2-(2-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於0℃在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075g)及THF(2mL)之混合物中加入TEA(0.035mL)、苯甲醯氯(0.027mL)及THF(1mL)之混合物。將混合物於0℃攪拌30分鐘後,於室溫攪拌1小時,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將所獲得之殘渣分配在醋酸乙酯-THF-水中,將有機層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MeOH(5mL)及濃鹽酸(0.3mL),將混合物回流12小時,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濾取所產生之固體,以醋酸乙酯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0.037g)。
實施例2
2-(2-苯甲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於0℃在苯基乙醛(0.046g)及EtOH(2mL)之混合物中加入亞硫酸氫鈉(0.181g)及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125g)。於室溫攪拌16小時後,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水,將所產生之固體進行過濾,以水洗淨。將殘渣以HPLC(L-Column 2 ODS,移動相:水/乙腈(含0.1%甲酸之系統))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0.024g)。
實施例3
2-(2-(4-(苯甲基氧基)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於0℃在4-(苯甲基氧基)苯甲醛(0.082g)及EtOH(2mL)之混合物中加入亞硫酸氫鈉(0.181g)及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125g)。於室溫攪拌18小時後,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殘渣中加入水,將所產生之固體進行過濾,以水洗淨後進行乾燥。將殘渣以HPLC(L-Column 2 ODS,移動相:水/乙腈(10mM醋酸銨系統))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0.030g)。
實施例4
2-(2-(4-羥基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於室溫在2-(2-(4-(苯甲基氧基)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150g)及MeOH(6mL)及THF(3mL)之混合物中加入10%鈀碳(0.1g)。將混合物於常壓的氫環境下,於室溫攪拌16小時。濾去觸媒,將濾液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將殘渣以二乙基醚及MeOH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0.070g)。
實施例5
(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醋酸甲酯
於0℃在(4-甲醯基苯氧基)醋酸甲酯(0.120g)及EtOH(3mL)之混合物中加入亞硫酸氫鈉(0.290g)及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2g)。於室溫攪拌16小時後,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水,將所產生之固體進行過濾,以水洗淨後進行乾燥。將所獲得之固體以矽膠管柱層析(MeOH/二氯甲烷)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0.120g)。
實施例6
(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醋酸
於室溫在(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醋酸甲酯(1.3g)及THF(13mL)及水(13mL)之混合物中加入氫氧化鋰(0.330g)。於室溫攪拌16小時後,在反應液中加入水,分配在醋酸乙酯-水中,在水層中加入1N鹽酸,使其成為酸性(pH<4)。將所產生之固體進行過濾,以水及MeOH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0.710g)。
實施例8
2-(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嗎啉-4-基)異吲哚啉-1-酮
A)5-(4-嗎啉基)-2-苯并呋喃-1(3H)-酮
將醋酸鈀(0.948g)及2,2’-雙(二苯基膦)-1,1’-聯萘(3.95g)及碳酸銫(9.64g)及甲苯(70mL)之混合物於氮環境下攪拌5分鐘。在此混合物中加入5-溴-2-苯并呋喃-1(3H)-酮(9.0g)及嗎啉(4.4mL),於氮環境下於100度攪拌4小時。將混合物冷卻後,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在殘渣中加入氯仿,以矽藻土濾去不溶物,於減壓下餾去濾液。在殘渣中加入醋酸乙酯,濾取所產生之固體,獲得粗生成物。以THF及醋酸乙酯進行結晶化,獲得標題化合物(6.39g)。
1H NMR(200MHz,CDCl3)δ3.31-3.36(4H,m),3.85-3.90(4H,m),5.22(2H,s),6.82(1H,d,J=1.6Hz),7.00(1H,dd,J=8.8,2.2Hz),7.77(1H,d,J=8.8Hz).
B)2-(4-溴苯基)-5-硝基-1H-苯并咪唑
於0度在4-硝基苯-1,2-二胺(5.0g)及三乙基胺(5.0mL)及THF(80mL)之混合物中滴加4-溴苯甲醯氯(7.17g)及THF(20mL)之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於室溫攪拌1小時。將混合物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濾取所產生之固體,以水洗淨後,獲得粗生成物。在此粗生成物及甲醇(100mL)之混合物中加入濃鹽酸(10mL),於80度攪拌22小時後,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在殘渣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濾取所產生之固體,以水洗淨,以醋酸乙酯洗淨,獲得標題化合物(8.84g)。
1H NMR(200MHz,DMSO-d6)δ7.71(2H,d,J=8.8Hz),7.81(1H,dd,J=9.0,0.6Hz),8.17(1H,dd,J=8.9,2.3Hz),8.28(2H,d,J=8.8Hz),8.50(1H,d,J=2.0Hz).
C)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胺
將2-(4-溴苯基)-5-硝基-1H-苯并咪唑(7.68g)及氯化錫(II)二水合物(27.2g)及乙醇(300mL)之混合物於65度攪拌3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使其成為pH=8之後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在殘渣中加入醋酸乙酯及水, 以矽藻土濾去不溶物,將水層分離,以醋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合併,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將殘渣以醋酸乙酯洗淨,獲得標題化合物(5.61g)。
1H NMR(200MHz,DMSO-d6)δ4.96(2H,br),6.54(1H,dd,J=8.7,2.1Hz),6.67(1H,s),7.29(1H,d,J=8.4Hz),7.70(2H,d,J=8.6Hz),8.00(2H,d,J=8.4Hz),12.18(1H,brs).
D)N-(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2-(羥基甲基)-4-(4-嗎啉基)苯并醯胺
在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胺(1.0g)及THF(100mL)之混合物中滴加二甲基鋁氯化物的1M己烷溶液(13.9mL),攪拌5分鐘,加入5-(4-嗎啉基)-2-苯并呋喃-1(3H)-酮(760.9mg),攪拌4日。少量分次加入0.005N鹽酸,濾取所產生之固體,以0.005N鹽酸、水、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水洗淨,獲得粗生成物。以THF-甲醇進行結晶化,獲得標題化合物(1.033g)。
1H NMR(300MHz,DMSO-d6)δ 3.22(4H,m),3.77(4H,m),4.69(2H,d,J=4.3Hz),5.43(1H,t,J=4.8Hz),6.93(1H,dd,J=8.7,2.5Hz),7.16(1H,d,J=2.4Hz),7.44(1H,s),7.57(2H,d,J=8.5Hz),7.77(2H,m),8.09(2H,d,J=8.5Hz),8.20(1H,s),10.33(1H,s),12.92(1H,s).
E)2-(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嗎啉-4-基)異吲哚啉-1-酮
在N-(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2-(羥基甲基)-4-(4-嗎啉基)苯并醯胺(0.95g)及N,N-二甲基甲醯胺(10mL)之混合物中加入三丁基膦(1.75mL)後,滴加DEAD(1.36mL)。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後,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醋酸乙酯及少量的水,加熱回流3分鐘。將混合物冷卻後,將所產生之固體進行過濾,以醋酸乙酯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807mg)。
1H NMR(300MHz,DMSO-d6)δ 3.29(4H,t,J=4.7Hz),3.77(4H,t,J=4.3Hz),4.99(2H,s),7.11(2H,m),7.72(5H,m),8.14(3H,m),13.00(1H,s).
實施例17
N-(1,1-二氧化-2,3-二氫-1-苯并噻吩-5-基)-2-(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乙醯胺
於室溫在(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醋酸(15mg)、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27mL)及N,N-二甲基乙醯胺(1mL)之混合物中加入氯-N,N,N’,N’-雙(四亞甲基)甲脒鎓六氟磷酸鹽(16mg),於室溫攪拌0.5小時。於室溫在混合物中加入5-胺基-2,3-二氫苯并[b]噻吩1,1-二氧化物(11.4mg),攪拌3日。將混合物進行過濾,將殘渣以HPLC(YMCTriartC18,移動相:水/乙腈(10mM碳酸氫銨系統))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8.7mg)。
1H NMR(300MHz,DMSO-d6)δ 1.57-1.67(6H,m),3.36-3.39(6H,m),3.53-3.61(2H,m),4.87(2H,s),4.95(2H,s),7.01-7.13(2H,m),7.14-7.22(2H,m),7.49-7.79(5H,m),7.91(1H,s),7.98-8.28(3H,m),10.57(1H,brs),12.78(1H,brs).
實施例9-16及18-28
於室溫在(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醋酸(0.029g,0.06mmol)、氯-N,N,N’,N’-雙(四亞甲基)甲脒鎓六氟磷酸鹽(0.030g)及N,N-二甲基乙醯胺(1mL)之混合物中滴加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52mL),於室溫攪拌0.5小時。於室溫在混合物中加入所對應之胺(0.12mmol),攪拌2小時。在混合物中加入水(0.5mL),於60℃進行濃縮。將殘渣以HPLC(YMCTriartC18,移動相:水/乙腈(10mM碳酸氫銨系統))進行精製,獲得實施例化合物9~16及18~28。
實施例29-38
將所對應之胺(0.16mmol)、在實施例1之步驟A-C、實施例5-6中使用嗎啉來代替哌啶所合成之2-(4-(5-(5-(N-嗎啉基)-1-側氧基-1,3-二氫-2H-異吲哚啉-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醋酸(0.039g,0.08mmol)、O-(7-氮雜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0.037g)、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56mmol)及N,N-二甲基甲醯胺(1mL)之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將混合物於60℃進行濃縮。將殘渣以HPLC(YMCTriartC18,移動相:水/乙腈(10mM碳酸氫銨系統))進行精製,獲得實施例化合物29-38。
實施例45
5-(哌啶-1-基)-2-(2-(吡啶-4-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
於0℃在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125g)及THF(3mL)之混合物中加入TEA(0.119mL)、異菸鹼醯氯鹽酸鹽(0.069g)及THF(2mL)之混合物。將混合物於0℃攪拌30分鐘後,於室溫攪拌16小時,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將所獲得之殘渣分配在醋酸乙酯-THF-水中,將有機層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MeOH(10mL)及濃鹽酸(0.6mL),將混合物於70℃回流16小時,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濾取所產生之固體,獲得粗生成物。將此粗生成物以HPLC(L-Column 2 ODS,移動相:水/乙腈(10mM碳酸氫銨系統))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32mg)。
1H NMR(500MHz,DMSO-d6)δ 1.62(6H,brs),3.37(4H,brs),4.96(2H,s),7.07-7.10(2H,m),7.57(1H,d,J=8.2Hz),7.69(2H,q,J=8.7Hz),8.09(2H,d,J=4.6Hz),8.19(1H,s),8.74(2H,d,J=4.9Hz).
實施例46
5-(哌啶-1-基)-2-(2-(吡啶-3-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
於0℃在菸鹼醛及EtOH之混合物中加入亞硫酸氫鈉(0.290g)及2-(3,4-二胺基苯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0.200g)。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後,將反應液進行濃縮。在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水,濾取所生成之固體,以水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粗生成物。將此粗生成物以HPLC(L-Column 2 ODS,移動相:水/乙腈(10mM碳酸氫銨系統))進行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48mg)。
1H NMR(500MHz,DMSO-d6)δ 1.62(6H,brs),3.37(4H,brs),4.96(2H,d,J=7.0Hz),7.07-7.10(2H,m),7.56-7.60(3H,m),7.72(0.6H,d,J=8.5Hz),7.88(0.4H,d,J=8.5Hz),8.09(0.4H,brs),8.29(0.6H,brs),8.47-8.51(1H,m),8.67-8.68(1H,m),9.34-9.36(1H,m),13.10(1H,brs).
將實施例化合物示於以下表中。表中之MS表示實測值。以下表中之實施例編號7、39~44及47~73之化合物係依照上述實施例所示之方法或以該等為準之方法予以製造。
試驗例1
為了檢測心肌細胞的成熟化,製作在TNNI1的基因座插入EmGFP(序列編號1),在TNNI3的基因座插入mCherry(序列編號2)報導子蛋白質的序列而得之雙敲入型(double knock-in)人類iPS細胞株(人類iPS細胞係使用購入自CTL公司之PBMC(LP_167,Sample ID:20130318)藉由游離型載體(搭載基因;OCT3/4、KLF4、SOX2、L-MYC、LIN28、mouse p53DD)予以製作(參考文獻;Okita K,et al.Stem Cells.2012 Nov 29.doi:10.1002/stem.1293))。
上述報導子iPS細胞株的維持培養係藉由以往方法施行(Okita K,et al.Stem Cells.2012 Nov 29.doi:10.1002/stem.1293)。
關於成為心肌細胞之分化誘導,係將報導子iPS細胞株以0.5×TrypLE select(Life Technologies,經0.5mM EDTA/PBS稀釋1/2)處理4~5分鐘後,以細胞刮刀(IWAKI)將細胞剝離,藉由吸量管吸放解離成單一細胞。藉由離心分離(1,000rpm,5min)去除培養基,將所獲得之細胞每1瓶30mL生物反應器(ABLE)接種1×107cells,並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μM Rock抑制劑(Y-27632)、2ng/mL BMP4(R&D)及0.5%Matrigel(Growth Factor Reduced)添加至自StemFit AK02除去C液而得之培養基(AJINOMOTO AK02之A液400mL及B液100mL共計500mL)中,在37℃,5%氧條件下進行培養(55rpm,浮游攪拌培養法),而使胚樣體形成(第0日)。
翌日(第1日),將10μg/mL的活化素A 9μL(最終濃度3ng/mL),10μg/mL的bFGF 15μL(最終濃度5ng/mL)及10μg/mL的BMP4 24μL(最終濃度10ng/mL)添加至生物反應器中,在37℃,5%氧條件下進一步培養2日。
接著(第3日),將所獲得之胚樣體回收至50mL離心沉澱管中並供予離心分離(200g,1min)後,去除培養基,在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 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ng/mL VEGF、1μM IWP-3、0.6μM Dorsomorphin及5.4μM SB431542添加至自StemFit AK02除去C液而得之培養基(AJINOMOTO AK02之A液400mL及B液100mL共計500mL)中而得之培養基中,在37℃,5%氧條件下(55rpm,浮游攪拌培養法)培養3日。
接著(第6日),將生物反應器靜置而使胚樣體沉降,去除培養基的80~90%後,以成為total 30mL之方式添加已添加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及5ng/mL VEGF之自StemFit AK02除去C液而得之培養基(AJINOMOTO AK02,A液400mL及B液100mL共計500mL),在37℃,5%氧條件下培養8日(55rpm,浮游攪拌培養法)。在此期間,每2~3日更換成相同條件的培養基1次。
將自分化誘導開始起第14日之胚樣體以2mg/mL膠原蛋白酶第I型(Sigma)處理2小時,以0.25%胰蛋白酶/EDTA(Invitrogen)處理10分鐘。添加50%FBS/IMDM(Thermo Fisher Science),並藉由吸量管吸放使其成為單一細胞(single cell)後,供予離心分離(1,000rpm,5分鐘)。離心分離後,去除上清液,再懸浮於100mL以StemFit AK02培養基為基礎之心肌分化培養基AK02培養基(將抗壞血酸50μg/mL、L-麩醯胺酸2mM、運鐵蛋白150mg/mL、單硫基甘油4×10-4M、VEGF 5ng/ml混合至AJINOMOTO AK02之A液400mL及B液100mL共計500mL中而得者)中。將經再懸浮之細胞以1.0×104個細胞/孔接種於預先經iMatrix-511(購入自Nippi)塗覆之CellCarrier-384 Ultra Microplate(PerkinElmer/6057300)上,在以StemFit AK02培養基為基礎之心肌分化培養基AK02培養基(將抗壞血酸50μg/mL、L-麩醯胺酸2mM、運鐵蛋白150mg/mL、單硫基甘油4×10-4M混合至AJINOMOTO AK02之A液400mL及B液100mL共計500mL中而得者每1孔70μL)中進行培養。
將評估化合物在培養第3日及第6日每1孔1種化合物(1或30μM)添加50μL。在培養第8日,以多聚甲醛(和光純藥,163-20145)進行固定,進行使用大鼠抗mCherry(Invitrogen,M11217)作為一次抗體,使用山羊抗大鼠IgG Alexa 647(Invitrogen,A-21247)作為二次抗體之免疫染色。使用HCS(high contents screening)系統(PerkinElmer/OperaPhenix高內涵影像系統)以攝影模式Non-Confocal,對物透鏡10×air NA0.3測定Alexa 647的表現量。
由螢光強度而言未添加化合物之對照孔的平均螢光強度(n=60之平均值)為797。將結果示於表2(n=3(實施例1~7、9~59、61~71)或6(實施例8、60、72及73)之平均值)。另外,表2中之「-」係意味因細胞數減少而無法評估之意。
試驗例2
為了檢測心肌細胞的成熟化,製作在TNNI1的基因座插入EmGFP(序列編號1),在TNNI3的基因座插入mCherry(序列編號2)報導子蛋白質的序列而得之雙敲入型人類iPS細胞株(人類iPS細胞係使用購入自CTL公司之PBMC(LP_167,Sample ID:20130318)藉由游離型載體(搭載基因;OCT3/4、KLF4、SOX2、L-MYC、LIN28、mouse p53DD)予以製作(參考文獻;Okita K,et al.Stem Cells.2012 Nov 29.doi:10.1002/stem.1293))。
上述報導子iPS細胞株的維持培養係藉由以往方法施行(Okita K,et al.Stem Cells.2012 Nov 29.doi:10.1002/stem.1293)。
關於成為心肌細胞之分化誘導,係將報導子iPS細胞株以0.5×TrypLE select(Life Technologies,經0.5mM EDTA/PBS稀釋1/2)處理4~5分鐘後,以細胞刮刀(IWAKI)將細胞剝離,藉由吸量管吸放解離成單一細胞。藉由離心分離(1,000rpm,5min)去除培養基,將所獲得之細胞以6孔盤每1孔成為2x106cells/1.5mL之方式,懸浮在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μM Rock抑制劑(Y-27632)、2ng/mL BMP4(R&D)及0.5%Matrigel(Growth Factor Reduced)添加至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中,在37℃,5%氧條件下靜置培養,而使胚樣體形成(第0日)。
翌日(第1日),對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每1孔添加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於1.5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10μg/mL的活化素A 1.8μL(濃度12ng/mL)、10μg/mL的bFGF 15μL(濃度10ng/mL)及10μg/mL的BMP4 2.7μL(濃度18ng/mL),與第0日的培養基合併而使其成為最終3mL(活化素A:6ng/ml,bFGF:5ng/ml,BMP4:10ng/ml),在37℃,5%氧條件下進一步培養2日。
接著(第3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添加IMDM(ThermoFisher)培養基,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ng/mL VEGF、1μM IWP-3、0.6μM Dorsomorphin及5.4μM SB431542添加至3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3日。
接著(第6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2日。
接著(第8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及5ng/mL VEGF,以及(2)表3所示之評估化合物(各3μM)或DMSO(相對於培養基容積而言添加0.1%)各自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2日。
接著(第10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及5ng/mL VEGF,以及(2)表3所示之評估化合物(各3μM)或DMSO(相對於培養基容積而言添加0.1%)各自添加至3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通常氧條件下培養6日。在第13日以相同條件的培養基施行培養基更換。
第16日,以螢光顯微鏡拍攝各條件的胚樣體後,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加入2mL的PBS,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PBS,每1孔添加將DNase 10μg/mL、Liberase 100μg/mL加至3mL的IMDM中而得之溶液,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1小時。1小時後,將盤加以傾斜並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加入2mL的PBS,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PBS,每1孔添加將DNase 10μg/mL添加至2mL的TrypLE select中而得之溶液,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10分鐘。然後,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DNase 10μg/mL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藉由吸量管吸放使其成為單一細胞(single cell)後,供予離心分離(1,000rpm,5分鐘)。離心分離後,去除上清液,懸浮在1~2mL的2%FBS/PBS中後,以流式細胞儀(BD FACSAria Fusion細胞分選儀)施行TNNI1+細胞中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將結果示於表3及第1至7圖。
試驗例3
為了檢測心肌細胞的成熟化,製作在TNNI1的基因座插入EmGFP(序列編號1),在TNNI3的基因座插入mCherry(序列編號2)報導子蛋白質的序列而得之雙敲入型人類iPS細胞株(人類iPS細胞係使用購入自CTL公司之PBMC(LP_167,Sample ID:20130318)藉由游離型載體(搭載基因;OCT3/4、KLF4、SOX2、L-MYC、LIN28、mouse p53DD)予以製作(參考文獻;Okita K,et al.Stem Cells.2012 Nov 29.doi:10.1002/stem.1293))。
上述報導子iPS細胞株的維持培養係藉由以往方法施行(Okita K,et al.Stem Cells.2012 Nov 29.doi:10.1002/stem.1293)。
關於成為心肌細胞之分化誘導,係將報導子iPS細胞株以0.5×TrypLE select(Life Technologies,經0.5mM EDTA/PBS稀釋1/2)處理4~5分鐘後,以細胞刮刀(IWAKI)將細胞剝離,藉由吸量管吸放解離成單一細胞。 藉由離心分離(1,000rpm,5min)去除培養基,將所獲得之細胞以6孔盤每1孔成為2x106cells/1.5mL之方式,懸浮在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μM Rock抑制劑(Y-27632)、2ng/mL BMP4(R&D)及0.5%Matrigel(Growth Factor Reduced)添加至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中,在37℃,5%氧條件下靜置培養,而使胚樣體形成(第0日)。
翌日(第1日),對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每1孔添加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於1.5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10μg/mL的活化素A 1.8μL(濃度12ng/mL)、10μg/mL的bFGF 15μL(濃度10ng/mL)及10μg/mL的BMP4 2.7μL(濃度18ng/mL),與第0日的培養基合併而使其成為最終3mL(活化素A:6ng/ml,bFGF:5ng/ml,BMP4:10ng/ml),在37℃,5%氧條件下進一步培養2日。
接著(第3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添加IMDM(ThermoFisher)培養基,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ng/mL VEGF、1μM IWP-3、0.6μM Dorsomorphin及5.4μM SB431542添加至3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3日。
接著(第6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 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2日。
接著(第8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及5ng/mL VEGF,以及(2)3μM的實施例8之化合物或DMSO(相對於培養基容積而言添加0.1%)各自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2日。
在第10日,以將(1)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及5ng/mL VEGF,以及(2)40nM的化合物A(結構如以下所示。),或3μM的實施例8之化合物及40nM的化合物A之混合物,或DMSO(相對於培養基容積而言添加0.1%)各自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施行培養基更換,在37℃,正常氧條件下培養6日。在第13日以相同條件的培養基施行培養基更換。
第16日,以螢光顯微鏡拍攝各條件的胚樣體後,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加入2mL的PBS,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PBS,每1孔添加將DNase 10μg/mL、Liberase 100μg/mL加至3mL的IMDM中而得之溶液,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1小時。1小時後,將盤加以傾斜並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加入2mL的PBS,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PBS,每1孔添加將DNase 10μg/mL添加至2mL的TrypLE select中而得之溶液,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10分鐘。然後,每1孔加入將1%L-麩醯 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DNase 10μg/mL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藉由吸量管吸放使其成為單一細胞(single cell)後,供予離心分離(1,000rpm,5分鐘)。離心分離後,去除上清液,懸浮在1~2mL的2%FBS/PBS中後,以流式細胞儀(BD FACSAria Fusion細胞分選儀)施行TNNI1+細胞中之mCherry的表現解析。將結果示於表4及第8圖。
Figure TW201942354A_D0124
試驗例4
為了解析心肌細胞的電生理學機能,使用人類iPS細胞株409B2(使用購入自Cell Applications,Inc公司之HDF1388藉由游離型載體(pCXLE-hOCT3/4-shp53-F、pCXLE-hSK、pCXLE-hUL)予以製作(參考文獻;Okita et al.,Nat Methods.8(5):409-12.(2011))。
上述iPS細胞株的維持培養係藉由以往方法施行(Takahashi K,et al.Cell.131:861-72,2007及Nakagawa M,et al.Nat Biotechnol.26:101-6,2008)。
關於成為心肌細胞之分化誘導,係將iPS細胞株以CTK solution(ReproCELL)處理2分鐘後,去除溶液,接著以Accumax(Innovative Cell Technologies)處理5分鐘後,藉由吸量管吸放解離成單一細胞。藉由離心分離(1,000rpm,5min)將細胞回收,對低貼附96孔盤(Corning)每1孔接種5000cells/70μL,在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0μM Rock抑制劑(Y-27632)、2ng/mL BMP4(R&D)及0.5%Matrigel(Growth Factor Reduced)添加至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中,在37℃,5%氧條件下進行培養,而使胚樣體形成(第0日)。
翌日(第1日),對裝有胚樣體之96孔盤每1孔添加已添加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12ng/mL活化素A、10ng/mL bFGF及18ng/mL BMP4之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70μL,與第0日的培養基合併而使其成為最終140μL,在37℃,5%氧條件下進一步培養2日。
接著(第3日),將所獲得之胚樣體回收,離心(1,000rpm,3min)後,去除培養基並添加Accumax(innovative cell technologies)。5分鐘後,藉由吸量管吸放解離成單一細胞,加入IMDM(invitrogen)5ml,藉由離心分離(1,000rpm,5min)去除培養基。對低貼附96孔盤(Corning)每1孔接種10000cells/100μL,在已添加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 4×10-4M、10ng/mL VEGF及1μM IWP-3之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在37℃,5%氧條件下培養3日。
接著(第6日),將所獲得之胚樣體回收,以每1孔EB數不超過60個之方式移至低貼附6孔盤。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5%氧條件下培養4日。在第8日以同樣的培養基施行培養基更換。
接著(第10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後,對6孔盤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通常氧條件下培養10日。在此期間,每2~3日更換成相同條件的培養基1次。
接著(第20日),將裝有胚樣體之6孔盤加以傾斜,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加入2mL的PBS,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PBS,每1孔添加將DNase 10μg/mL、Liberase 100μg/mL加至3mL的IMDM中而得之溶液,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1小時。1小時後,將盤加以傾斜並將胚樣體靜置1~2分鐘直至沉降至孔的端邊,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上清液。然後,加入2mL的PBS,與上述同樣地加以傾斜並靜置1~2分鐘,以不會吸出胚樣體之方式抽吸出PBS,每1孔添加將DNase 10μg/mL添加至2mL的TrypLE select中而得之溶液,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10分鐘。 然後,每1孔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DNase 10μg/mL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藉由吸量管吸放使其成為單一細胞(single cell)後,供予離心分離(1,000rpm,5分鐘)。離心分離後,去除上清液,懸浮在1~2mL的2%FBS/PBS中,以SIRPa及Lineage(CD31、CD49a、CD90、CD140b)抗體進行染色後,以流式細胞儀(BD FACSAri Fusion細胞分選儀)分離取得SIRPa+Lin-細胞群(參照Dubois NC,et al.Nat Biotechnol.29:1011-8,2011)。將所分離取得之細胞供予離心分離後(1,000rpm,5分鐘),懸浮在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添加至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中,以成為5x104cells/5μL之方式接種至預先經纖維黏連蛋白塗覆之玻璃底皿,並在37℃,通常氧條件下靜置2~3小時。然後,加入將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添加至2mL的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而得之培養基,在37℃,通常氧條件下培養5日。在此期間,每2~3日更換成相同條件的培養基1次。
第25日,自皿中去除培養基,更換成已添加評估化合物I(實施例8之化合物30μM)、評估化合物II(實施例8之化合物30μM及化合物A 40nM之混合物)或作為對照之DMSO(終濃度0.1%)之培養基(1%L-麩醯胺酸、運鐵蛋白150μg/mL、抗壞血酸50μg/mL(sigma)、單硫基甘油4×10-4M、5ng/mL VEGF於StemPro-34 SFM(ThermoFisher)中),在37℃,通常氧條件下培養4日,將第28日之細胞供予膜電位解析。
自第28日之細胞之皿中去除培養基,將每200μL的Gey’s平衡鹽類溶液(Sigma)添加0.2μL的FluoVoltTM膜電位色素(Invitrogen,F10488)而得之溶液滴加 至皿的玻璃部分,在37℃,通常氧條件下保溫培養15分鐘。保溫培養後,去除包含膜電位色素之溶液,將1mL Gey’s平衡鹽類溶液添加至皿中並以顯微鏡台上之保溫培養器(37℃,通常氧)保溫培養1小時。保溫培養後之細胞係使用AquaCosmos2.6(濱松Photonics)以490nm的激發光每5.9毫秒測定30秒的螢光反應。測定範圍(ROI)係設定成512×64像素,每1皿測定3個ROI。將結果示於表5。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由於化合物(I)具有促進心肌細胞的成熟之作用,故有用於作為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
本申請案係以2018年3月30日在日本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8-69872號為基礎,其內容全部含括在本說明書中。
<110> 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 日商武田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20> 雜環化合物
<130> 092884
<150> JP2018-069872
<151> 2018-3-30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7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翡翠綠螢光蛋白(EmGFP)
<400> 1
Figure TW201942354A_D0127
<210> 2
<211> 71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Cherry
<400> 2
Figure TW201942354A_D0128

Claims (10)

  1. 一種式(I)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TW201942354A_C0001
    式中,環A及環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苯環,環C表示可經C 1-6烷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該C 1-6烷基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1)鹵素原子,(2)硝基,(3)氰基,(4)胺基,(5)羥基,及(6)可經鹵化之C 1-6烷氧基,L表示鍵結鍵或可經取代之亞甲基,R 1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環D表示可經進一步取代之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式(I)中, 環A為苯環;環B為苯環;環C為可經C 1-6烷基進一步取代之咪唑環;L為鍵結鍵或亞甲基;R 1為(1)氫原子,(2)鹵素原子,(3)單-或二-C 1-6烷基胺基,(4)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或(5)可經1至3個C 1-6烷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且環D為(1)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之苯環:(a)鹵素原子,(b)羥基,(c)可經1~3個C 1-6烷氧基取代之C 1-6烷基,(d)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 1-6烷氧基:(i)羧基,(ii)C 1-6烷氧基-羰基,(iii)C 7-16芳烷基氧基-羰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 1-6烷基:(A)C 3-10環烷基, (B)C 6-14芳基,(C)可經1至3個鹵素原子取代之C 6-14芳基胺基,(D)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E)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及(F)可經選自C 1-6烷基及C 7-16芳烷基之取代基單-或二-取代之胺甲醯基,(II)可經1至3個C 6-14芳基取代之C 2-6烯基,(III)可經1~3個C 1-6烷基取代之C 3-10環烷基,(I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14芳基:(A)鹵素原子,及(B)C 1-6烷基,(V)C 7-16芳烷基,(VI)5至14員芳香族雜環基,及(VII)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基,以及(v)可經選自下列者之1~3個取代基取代之3至14員非芳香族雜環羰基:(I)羥基,及(II)C 1-6烷基,以及(e)C 7-16芳烷基氧基,(2)環己烷環, (3)吡啶環,(4)異
    Figure TW201942354A_C0002
    唑環,(5)噻吩環,(6)可經1~3個C 1-6烷氧基-羰基進一步取代之哌啶環,或(7)四氫哌喃環。
  3. 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N-(1,1-二氧化-2,3-二氫-1-苯并噻吩-5-基)-2-(4-(5-(1-側氧基-5-(哌啶-1-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氧基)乙醯胺。
  4. 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2-(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嗎啉-4-基)異吲哚啉-1-酮。
  5. 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5-(哌啶-1-基)-2-(2-(吡啶-3-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
  6. 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5-(哌啶-1-基)-2-(2-(吡啶-4-基)-1H-苯并咪唑-5-基)異吲哚啉-1-酮。
  7. 一種化合物或其鹽,該化合物為2-(2-(4-羥基苯基)-1H-苯并咪唑-5-基)-5-(哌啶-1-基)異吲哚啉-1-酮。
  8. 一種心肌細胞成熟促進劑,其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鹽而成者。
  9. 一種成熟心肌細胞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將未成熟心肌細胞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鹽的存在下培養之步驟。
  10. 一種成熟心肌細胞,其係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所獲得。
TW108110970A 2018-03-30 2019-03-28 雜環化合物 TWI820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9872 2018-03-30
JP2018-069872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354A true TW201942354A (zh) 2019-11-01
TWI820104B TWI820104B (zh) 2023-11-01

Family

ID=68059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970A TWI820104B (zh) 2018-03-30 2019-03-28 雜環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1264B2 (zh)
EP (1) EP3778587B1 (zh)
JP (1) JP7257698B2 (zh)
KR (1) KR102708268B1 (zh)
CN (1) CN111918866B (zh)
AU (1) AU2019241702B2 (zh)
BR (1) BR112020019579A8 (zh)
CA (1) CA3095717A1 (zh)
CO (1) CO2020012101A2 (zh)
ES (1) ES2966207T3 (zh)
IL (1) IL277340B2 (zh)
MX (1) MX2020010184A (zh)
SG (1) SG11202009314XA (zh)
TW (1) TWI820104B (zh)
WO (1) WO20191895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1762A (en) 1991-02-06 1997-01-07 Dr. Karl Thomae Gmbh Benzimidazoles useful as angiotensin-11 antagonists
US5594003A (en) 1991-02-06 1997-01-14 Dr. Karl Thomae Gmbh Tetrahydroimidazo[1,2-a]pyridin-2-yl-(benzimidazol-1-yl)-methyl-biphenyls useful as angiotensin-II antagonists
SI9210098B (sl) * 1991-02-06 2000-06-30 Dr. Karl Thomae Benzimidazoli, zdravila, ki te spojine vsebujejo, in postopek za njihovo pripravo
US5602127A (en) 1991-02-06 1997-02-11 Karl Thomae Gmbh (Alkanesultam-1-yl)-benzimidazol-1-yl)-1yl)-methyl-biphenyls useful as angiotensin-II antagonists
DE4212748A1 (de) 1992-04-16 1993-10-21 Thomae Gmbh Dr K Benzimidazole, diese Verbindungen enthaltende Arzneimittel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5843780A (en) 1995-01-20 1998-12-01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Primate embryonic stem cells
RU2392315C2 (ru) 2003-10-03 2010-06-20 Кейити ФУКУДА Способ индукции дифференциации стволовых клеток в миокардиальные
DE502004001104D1 (de) 2004-04-10 2006-09-14 Henkel Kgaa Lockenwickler
JP5560393B2 (ja) 2005-06-22 2014-07-23 アステリアス バイオ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心筋細胞系列細胞への霊長類多能性幹細胞の分化
US8278104B2 (en) 2005-12-13 2012-10-02 Kyoto Universit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roduced with Oct3/4, Klf4 and Sox2
EP3418297B1 (en) 2005-12-13 2023-04-05 Kyoto University Nuclear reprogramming factor
BRPI0710949A2 (pt) 2006-04-28 2012-03-06 Asubio Pharma Co., Ltd. Método para indução de diferenciação de células tronco pluripotentes em cardiomiócitos
US7661738B2 (en) 2006-11-28 2010-02-16 Veritainer Corporation Radiation detection unit for mounting a radiation sensor to a container crane
EP2145000A4 (en) 2007-04-07 2010-05-05 Whitehead Biomedical Inst REPROGRAMMING SOMATIC CELLS
EP2164951A2 (en) 2007-05-30 2010-03-24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s of generating pluripotent cells from somatic cells
JP2008307007A (ja) 2007-06-15 2008-12-25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出生後のヒト組織由来未分化幹細胞から誘導したヒト多能性幹細胞
US8765465B2 (en) 2008-03-26 2014-07-01 Kyoto University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use of highly cardiogenic progenitors and cardiomyocytes from embryonic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US9499790B2 (en) 2010-08-26 2016-11-22 Kyoto University Method for promoting differentia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to cardiac muscle cells
JP5930205B2 (ja) * 2010-08-26 2016-06-08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多能性幹細胞の心筋分化促進剤
JP5840855B2 (ja) 2011-03-30 2016-01-06 学校法人東京女子医科大学 胚性幹細胞から心筋シ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920741B2 (ja) 2012-03-15 2016-05-18 iHeart Japan株式会社 人工多能性幹細胞から心筋および血管系混合細胞群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5247041B (zh) 2013-05-31 2018-04-20 爱心细胞有限公司 组入有水凝胶的层叠细胞膜片
EP3008172B1 (en) * 2013-06-11 2020-05-06 Ncardia B.V.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s for maturating cardiomyocytes derived from pluripotent mammalian stem cells
JP6651218B2 (ja) * 2014-05-30 2020-02-19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低分子化合物を用いた多能性幹細胞の心筋分化誘導法
EP3219790B1 (en) 2014-11-12 2021-08-0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yocardial cell sheet
JP2017060422A (ja) * 2015-09-24 2017-03-30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成熟した心筋細胞を分化誘導させる方法
JP6702134B2 (ja) 2016-10-27 2020-05-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20135574A (ru) 2022-05-04
JP7257698B2 (ja) 2023-04-14
CN111918866B (zh) 2023-07-04
BR112020019579A2 (pt) 2021-01-12
AU2019241702A1 (en) 2020-10-08
SG11202009314XA (en) 2020-10-29
ES2966207T3 (es) 2024-04-18
JPWO2019189553A1 (ja) 2021-03-25
CN111918866A (zh) 2020-11-10
EP3778587C0 (en) 2023-10-04
WO2019189553A1 (ja) 2019-10-03
MX2020010184A (es) 2020-10-28
KR102708268B1 (ko) 2024-09-20
TWI820104B (zh) 2023-11-01
CA3095717A1 (en) 2019-10-03
BR112020019579A8 (pt) 2022-10-18
EP3778587A4 (en) 2021-10-06
AU2019241702B2 (en) 2023-07-27
US20210024512A1 (en) 2021-01-28
IL277340B1 (en) 2024-03-01
IL277340B2 (en) 2024-07-01
KR20200139210A (ko) 2020-12-11
CO2020012101A2 (es) 2020-12-10
EP3778587B1 (en) 2023-10-04
US11401264B2 (en) 2022-08-02
EP3778587A1 (en) 2021-02-17
IL277340A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4510B2 (ja) 多能性幹細胞の心筋分化誘導法
EP3102207B1 (en) 2,4,5-tri-substituted azole-based casein kinase 1 inhibitors as inducers for cardiomyogenesis
WO2018159805A1 (ja) 膵前駆細胞の製造方法
WO2014136519A1 (ja) Egf受容体阻害剤を含む多能性幹細胞の心筋分化促進剤
KR100694181B1 (ko) 근원세포 또는 근섬유로부터 신경세포 분화를 유도하는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 신경세포 분화를유도하는 방법 및 신경세포 분화를 유도하는 화합물을검색하는 스크리닝 방법
WO2021187601A1 (ja) 心筋細胞の精製方法
TWI820104B (zh) 雜環化合物
WO2019208505A1 (ja) 増殖抑制剤
US9023340B2 (en) Wnt inhibitors for human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RU2786587C2 (ru) Гетероциклическ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CN111918961B (zh) 心肌细胞成熟促进剂
KR101731624B1 (ko) 세포 리프로그래밍 유도용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