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979A -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及光纖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及光纖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41979A TW201941979A TW107147316A TW107147316A TW201941979A TW 201941979 A TW201941979 A TW 201941979A TW 107147316 A TW107147316 A TW 107147316A TW 107147316 A TW107147316 A TW 107147316A TW 201941979 A TW201941979 A TW 20194197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supply roller
- ink
- roller
- optical fib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2—Code or colour mark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F17/08—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inting on filamentary or elongated articles, or on articles with cylindrical surfaces
- B41F17/1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inting on filamentary or elongated articles, or on articles with cylindrical surfaces on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e.g. wires, hoses, tubes, ya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6—Troughs or like reservoirs with immersed or partly immersed, rollers or cylin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6—Details
- B41F9/061—Inking devices
- B41F9/063—Using inking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02—Letterpress printing, e.g. book printing
- B41M1/04—Flexographic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26—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40—Printing on bodies of particular shapes, e.g. golf balls, candles, wine cork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Ribbon c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0—Intaglio printing ; Gravure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26—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1/30—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on organic plastics, horn or similar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印刷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供應輥,供應油墨,及印刷輥,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將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使上述油墨轉印至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藉此將標示分別印刷至上述光纖。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印刷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及光纖帶的製造方法。
為了識別光纖,在構成光纖的光纖帶印刷識別標示(標記)。在光纖印刷識別標示的方法有藉噴墨方式的印刷方法已為人知(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但是,噴墨方式的印刷方法不適合於高速印刷。為此,專利文獻2記載的印刷方法是使用印刷輥的輥印刷,藉此在高速的光纖印刷識別標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1343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451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4512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以印刷輥對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的光纖同時以高速印刷標示的場合,與在以印刷輥的中心部印刷的標示比較,會產生以印刷輥之端部所印刷的標示變淡的現象(參閱後述的表1),其結果,會有光纖帶之標示的辨識性降低的問題產生。
本發明是以在印刷輥同時對構成光纖帶之複數條的光纖進行印刷時,將標示分別均勻地印刷於光纖為目的。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發明的印刷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供應輥,供應油墨,及印刷輥,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將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使上述油墨轉印至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藉此將標示分別印刷至上述光纖,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印刷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
針對本發明的其他特徵,藉後述的說明書及圖示的記載得以明確。
[發明效果]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以印刷輥同時對構成光纖帶之複數條的光纖進行印刷時,可以將標示分別均勻地印刷於光纖。
從後述的說明書及圖示的記載,至少以下的事項得以明確。
以具備:供應油墨的供應輥,及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將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使上述油墨轉印至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藉此將標示分別印刷至上述光纖的印刷輥,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印刷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為特徵的印刷裝置得以明確。藉以上的印刷裝置,在以印刷輥同時對構成光纖帶之複數條的光纖進行印刷時,可以將標示分別均勻地印刷於光纖。
以在上述供應輥的周圍方向的全周圍形成有凹凸為佳。藉此,供應輥與印刷輥的旋轉不同步,仍可以使供應輥的凹凸與印刷輥的印刷圖案相對。
上述印刷圖案的寬度是以排列於上述寬方向的上述複數條光纖的兩端之光纖的間隔以上,上述供應輥的上述表面之上述凹凸的形成區域的寬度是以上述印刷圖案的寬度以上為佳。藉此,可以使供應輥的凹凸與印刷輥的印刷圖案相對。
形成上述供應輥的上述表面之凹凸的凹部與凸部是以沿著上述寬方向交互地配置為佳。藉此,可均勻地將標示分別印刷於光纖。
以在上述供應輥的上述表面形成有網眼圖案,藉此形成上述凹凸為佳。藉此,可在供應輥的表面均勻地配置多數的凹部。
構成上述凹凸之凹部的深度是以在20μm~80μm的範圍內為佳。藉此,即使在高速印刷時,也可以將標示均勻地分別印刷至光纖。
構成上述凹凸之凹部的每1英吋的數量是以在50~250的範圍內為佳。藉此,即使在高速印刷時,也可以將標示均勻地分別印刷至光纖。
顯示相對於上述凹凸的形成區域的面積的凹部之總面積的比例的開口率是以50~80%的範圍內為佳。藉此,即使在高速印刷時,也可以將標示均勻地分別印刷至光纖。
上述油墨的黏度是以10mPa‧s以上為佳。藉此,即使在高速印刷時,也可以將標示均勻地分別印刷至光纖。
上述油墨的黏度是以小於100mPa‧s為佳。藉此,可抑制墨霧的產生。
上述油墨是以紫外線硬化型油墨,上述印刷裝置以進一步具備紫外線照射裝置為佳。藉此,可以使油墨迅速硬化而可適當進行高速印刷。
一種印刷方法,藉著從供應輥供應油墨至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的印刷輥,及將從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朝著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轉印上述油墨,藉此在分別的上述光纖進行標示印刷,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供應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為特徵的印刷方法得以明確。根據如以上的印刷方法,在以印刷輥同時對構成光纖帶之複數條的光纖進行印刷時,可以將標示分別均勻地印刷於光纖。
一種光纖帶製造方法,藉著從供應輥供應油墨至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的印刷輥,及將從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朝著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轉印上述油墨,藉此在分別的上述光纖進行標示印刷,及連結印刷有上述標示的複數條的上述光纖製造光纖帶,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供應輥的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為特徵的光纖帶製造方法得以明確。根據如以上的光纖帶製造方法,由於可將標示分別均勻地印刷於光纖,因此可抑制光纖帶的標示之辨識性的降低。
===第1實施形態===
<針對光纖帶1與標示5>
第1A圖~第1C圖為光纖帶1的說明圖。第1B圖為第1A圖的A-A剖面圖。第1C圖為第1A圖的B-B剖面圖。
<針對光纖帶1與標示5>
第1A圖~第1C圖為光纖帶1的說明圖。第1B圖為第1A圖的A-A剖面圖。第1C圖為第1A圖的B-B剖面圖。
以下的說明是如下定義各方向。如第1A圖~第1C圖表示,光纖帶1的長度方向單純稱為「長方向」。並且,在橫向排列配置構成光纖帶1之複數的光纖2的狀態(第1A圖表示的狀態)與光纖2平行的方向也稱為「長方向」。又,在第1A圖表示的狀態之複數的光纖2的排列方向稱為「帶寬方向」。又,在第1A圖表示的狀態與光纖帶1的帶面垂直的方向稱為「帶寬厚度方向」。
本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即所謂的間歇連結型(間歇固定型)的光纖帶。間歇連結型的光纖帶1是排列複數的光纖2間歇性連結的光纖帶。鄰接2芯的光纖2是以連結部3連結。連結鄰接2芯的光纖2的複數連結部3是間歇性配置於長方向。又,光纖帶1的複數的連結部3是二維地間歇配置於長方向及帶寬方向。連結部3是在塗抹成為接著劑(成帶材)的紫外線硬化樹脂之後照射紫外線予以固化,藉此所形成。並且,也可以熱塑性樹脂構成連結部3。鄰接2芯的光纖2間的連結部3以外的區域為非連結部4(分離部)。非連結部4中,鄰接之2芯的光纖2彼此未受到限制。在連結部3的帶寬方向配置有非連結部4。藉此,可將光纖帶1捲起成筒狀(束狀),或摺疊,可高密度收容多數的光纖2。
間歇連結型的光纖帶1不限於第1A圖表示的構成。例如,也可變更光纖帶1的芯數。並且,也可變更間歇性配置之連結部3的配置。又,光纖帶1也可以是成批包覆複數條的光纖2的成批包覆型的光纖帶。
在本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形成有標示5。標示5是用於識別光纖帶1的標示。標示5的圖案是表示識別號碼(帶號碼)。標示5是以預定間隔(例如15cm間隔)重複形成於光纖帶1的長方向。將以共通圖案形成於各光纖2的標示5排列在帶寬方向,藉此構成光纖帶1的標示5。
第2圖為鄰接之光纖2的剖面圖。
以下的說明是如第2圖表示,在光纖2的剖面中,有稱從光纖2的中心沿至外圍的線的方向(相當於圓筒座標系的r軸方向的方向:半徑方向)為「徑向」。並且,在光纖2的剖面中,有稱光纖2的中心軸周圍的方向(相當於圓筒座標系的θ軸方向的方向)為「周圍方向」。
光纖2是如第2圖表示,具有:光纖部2A、包覆層2B及著色層2C。光纖2的直徑是例如約250μm。光纖部2A是由芯部及包覆部所構成。光纖部2A的直徑(包覆部直徑)是例如約125μm。包覆層2B為包覆光纖部2A的層。包覆層2B是例如由一次包覆層(底層)及二次包覆層(外層)所構成。包覆層2B的直徑(外徑)是例如約240μm。著色層2C是形成於包覆層2B表面的層。著色層2C是將著色材塗抹於包覆層2B的表面所形成。並且,鄰接的兩條光纖2是藉構成連結部3的成帶材所連結,在著色層2C的表面形成有成帶材的層。
又,本實施形態的光纖2具有標示5。標示5是形成在包覆層2B與著色層2C之間。因此,標示5可透過著色層2C來辨識。由於在標示5上形成有著色層2C,因此標示5被著色層2C所保護。如後述,標示5是以標記用的油墨引刷。本實施形態是在光纖2周圍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標示5。第1A圖表示的光纖帶1是將各光纖2的標示5配置在周圍方向的大致相同位置。但是,各光纖2的標示5也可配置在周圍方向的不同位置。
<針對製造系統10>
第3圖為光纖帶1之製造系統10的說明圖。光纖帶1的製造系統10,具有:光纖供應部11、印刷裝置12、著色裝置13、成帶裝置14及滾筒15。
第3圖為光纖帶1之製造系統10的說明圖。光纖帶1的製造系統10,具有:光纖供應部11、印刷裝置12、著色裝置13、成帶裝置14及滾筒15。
光纖供應部11為供應光纖2的供應部(供應裝置)。本實施形態中,光纖供應部11是供應形成著色層2C及標示5之前的光纖2。在此,光纖供應部11是由捲繞光纖2(形成著色層2C及標示5之前的光纖)的滾筒所構成。但是,光纖供應部11也可不以滾筒,而是光纖製造裝置。圖中,雖表示4個光纖供應部11,但是在製造12芯的光纖帶1的場合,從12個光纖供應部11分別供應光纖2。光纖供應部11朝印刷裝置12供應光纖2。
印刷裝置12是對光纖2印刷標示5的裝置。從光纖供應部11朝印刷裝置12供應光纖2(形成著色層2C及標示5之前的光纖)。印刷裝置12將形成標示5後的光纖2(形成著色層2C之前的光纖)供應至著色裝置13。針對印刷裝置12的構成是如後述。
著色裝置13是在光纖2形成著色層2C的裝置。從印刷裝置12朝著色裝置13供應光纖2(形成著色層2C之前的光纖)。著色裝置13是根據識別各光纖2用的識別色,將各光纖2個別地著色。著色裝置13是在各光纖2的外圍塗抹著色劑,使著色劑硬化,藉此形成著色層2C。例如,著色劑以紫外線硬化型的著色用油墨構成的場合,著色裝置13在將著色劑塗抹於各光纖2之後,對著色劑照射紫外線,藉此形成著色層2C。
成帶裝置14是連結複數的光纖2形成光纖帶1的裝置。對成帶裝置14從著色裝置13供應光纖2(形成有著色層2C及標示5的光纖)。成帶裝置14是藉成帶材連結光纖2,形成光纖帶1的裝置。例如,成帶裝置14是在鄰接2芯的光纖2之間塗抹成帶材(紫外線硬化樹脂),照射紫外線使成帶材硬化,藉此形成間歇固定型的光纖帶1。並且,成帶裝置14也可以在排列的複數的光纖2的周圍一旦塗抹成帶材之後,除去塗抹後之成帶材的一部分後照射紫外線,藉此形成間歇固定型的光纖帶1。此時,鄰接2芯的光纖2之間除去成帶材的部位成為非連結部4(參閱第1圖),成帶材的殘餘部位成為連結部3。並且,成帶材不限於紫外線硬化樹脂,也可以是熱塑性樹脂或其他的接著劑等。
滾筒15是捲繞完成後之光纖帶1的構件。將成帶裝置14製造後的光纖帶1供應至滾筒15,在滾筒15捲繞光纖帶1。
<針對印刷裝置12>
第4圖為印刷裝置12之構成的說明圖。圖中,表示從印刷輥40的轉軸的軸向看時的印刷裝置12的概略構成。如已說明,印刷裝置12是在光纖2印刷標示5的裝置。印刷裝置12具備:油墨槽20、供應輥30、印刷輥40及刮刀50。
第4圖為印刷裝置12之構成的說明圖。圖中,表示從印刷輥40的轉軸的軸向看時的印刷裝置12的概略構成。如已說明,印刷裝置12是在光纖2印刷標示5的裝置。印刷裝置12具備:油墨槽20、供應輥30、印刷輥40及刮刀50。
油墨槽20是收容標記用的油墨21的容器(墨盤)。在收容於油墨槽20的油墨21浸漬著供應輥30的一部分。本實施形態中,收容於油墨槽20的油墨21是例如紫外線硬化型油墨。因此,印刷裝置12在比印刷輥40更位於搬運方向下游側,進一步具備紫外線照射裝置(硬化裝置70)。收容於油墨槽20的油墨21的黏度是只要可印刷於光纖2的黏度即可。但是,如後述,以5~100mPa‧s的範圍內為佳,並以10~50mPa‧s的範圍內更佳。
供應輥30是對印刷輥40供應油墨21用的輥。供應輥30有稱為供料輥或刮取輥等。本實施形態中,供應輥30的一部分被浸漬於收容在油墨槽20的油墨21。供應輥30是可旋轉地被支撐,藉著供應用馬達32的驅動力旋轉。本實施形態中,供應輥30朝著圖中箭頭A的方向旋轉,藉此刮取油墨槽20的油墨21,將油墨21供應至印刷輥40。
在本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表面,藉網眼圖案31形成凹凸。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是與構成印刷輥40之印刷圖案41的網眼圖案相同的構成。但是,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是與構成印刷圖案41的網眼圖案不同,形成於供應輥30的周圍方向全周圍(至少與印刷圖案41相對的區域)。在供應輥30的表面(外圍面)形成凹凸(網眼圖案31),藉此可均勻地將標示5印刷於複數的各光纖2。其理由是藉著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凹凸,使得填充於供應輥30的凹部31A(後述)的油墨21在寬方向流動困難,附著於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21朝寬方向流動變得困難,其結果,油墨21可均勻附著於供應輥30的寬方向,即可均勻將油墨21供應至印刷輥40的寬方向。換言之,本實施形態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凹凸,因此即使供應輥30高速旋轉,被供應輥30刮取的油墨21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困難。其結果,油墨可均勻附著於印刷輥40的寬方向。針對該點如後述。
印刷輥40是將油墨21轉印至光纖2,在光纖2印刷標示5用的輥。在印刷輥40的表面,形成有印刷標示5用的印刷圖案41。印刷圖案41是藉形成在印刷輥40的表面的網眼圖案所形成。印刷輥40是可旋轉地被支撐,藉著印刷用馬達42的驅動力旋轉。本實施形態中,印刷輥40是朝圖中的箭頭B的方向旋轉。在印刷輥40的旋轉中,供應輥30的油墨21附著於印刷輥40的表面,將附著於印刷輥41的油墨21轉印至光纖2,藉此在光纖2印刷標示5。換言之,在引刷輥40的表面印刷有版,使油墨21附著於構成印刷圖案41的畫線部(油墨21填充於版面的凹部(隔間)),將附著於畫線部的油墨21轉印至光纖2,藉此在光纖2印刷標示5。
並且,印刷輥40成為以和光纖2的線速(搬運速度)同步的轉速旋轉。因此,光纖2的線速變快時,印刷輥40的轉速也變快。又,供應輥30有對印刷輥40供應油墨21的必要,因此光纖2的線速變快時,供應輥30的轉速也變快。
刮刀50是刮落附著於印刷輥40之多餘的油墨21的構件。換言之,刮刀50是刮落附著於印刷輥40表面之非畫線部的油墨21的構件。在被刮刀50刮落油墨21後之印刷輥40的表面是僅構成印刷圖案41的畫線部(凹部、隔間)殘留有油墨21。並且,將附著於畫線部的油墨21轉印至光纖2,藉此在光纖2印刷標示5。
印刷裝置12進一步具有搬運機構60、硬化裝置70及控制器80。
搬運機構60是在圖中的箭頭C的方向(搬運方向)搬運光纖2。搬運機構60是例如以搬運輥所構成,藉著搬運用馬達62的驅動力旋轉來搬運光纖2。並且,搬運機構60是將從搬運方向上游側的光纖供應部11(參閱第3圖)所供應的光纖2朝著搬運方向下游側的著色裝置13搬運。又,本實施形態中,搬運機構60是將複數的光纖2排列於寬方向進行搬運。對搬運中的光纖2,轉印附著於印刷輥40之印刷圖案41的油墨21。
硬化裝置70使轉印至光纖2的油墨21硬化,本實施形態是油墨21為紫外線硬化型油墨(UV油墨),因此硬化裝置70為紫外線照射裝置(紫外線光源)。油墨21為溶劑油墨的場合,硬化裝置70是以乾燥裝置(例如加熱器)構成。並且,溶劑油墨為乾燥步驟變長而不適合高速印刷,但本實施形態是油墨21為紫外線硬化型油墨,且藉紫外線的照射而迅速將油墨硬化,因此適合高速印刷。未圖示的硬化裝置70(例如紫外線照射裝置)是配置在比印刷輥40更位於搬運方向下游側(比著色裝置13更位於搬運方向上游側)。
控制器80是主宰印刷裝置12的控制的控制部。控制器80具有:供應控制部83、印刷控制部84、搬運控制部86及硬化控制部87。供應控制部83是藉著控制供應用馬達32,控制供應輥30的旋轉。印刷控制部84是藉著控制印刷用馬達42,控制印刷輥40的旋轉。搬運控制部86是藉著控制搬運用馬達62,控制光纖的搬運。硬化控制部87是控制硬化裝置70,使油墨21硬化,將標示5定位於光纖2。例如,控制器80藉搬運控制部86控制光纖2的線速,並成為對應光纖2的線速的轉速,藉著供應控制部83控制供應輥30的轉速,藉印刷控制部84控制印刷輥40的轉速。並且,控制器80控制照射至硬化裝置70(紫外線照射裝置)的紫外線以形成對應光纖2的線速的照射強度。
並且,本實施形態中,控制器80具備供應控制部83及印刷控制部84,可分別獨立控制供應用馬達32與印刷用馬達42。藉此,本實施形態可分別各個獨立控制供應輥30的轉速與印刷輥40的轉速。但是,控制器80也可藉一個控制部控制供應用馬達32及印刷用馬達42。並且,也可構成以一個馬達旋轉供應輥30及印刷輥40的雙方。
第5圖為印刷裝置12之構成的其他的說明圖。與印刷輥40的轉軸垂直的方向,從與光纖2的長方向垂直的方向看時的印刷裝置12的概略構成是顯示於圖中。換言之,圖中,表示從上看印刷裝置12的概略構成。
本實施形態中,印刷輥40是對複數條(在此為12條)的光纖2同時印刷標示5。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印刷輥40的寬W41(寬方向尺寸)是在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之光纖2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12光纖)的間隔W10以上的長度。又,本實施形態是同時對複數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因此形成在印刷輥40的表面的印刷圖案41是形成朝寬方向延伸的矩形。印刷圖案41的寬W42(寬方向尺寸)是寬方向兩端的光纖2之間隔W10以上的長度。
又,供應輥30是對印刷輥40供應油墨21,因此供應輥30的寬W31為印刷輥40的寬W41以上的長度。又,供應輥30是對印刷輥40的印刷圖案41供應油墨21,因此供應輥30的寬W31為印刷輥40之印刷圖案41的寬W42以上的長度。並且,印刷輥40的寬W41或印刷圖案41的寬W42為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12光纖)之間隔W10以上的長度,因此供應輥30的寬W31為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12光纖)之間隔W10以上的長度。
另外,如後述供應輥30可將油墨21均等地供應至印刷輥40,因此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寬W32(凹凸的形成區域之寬方向的尺寸)為印刷輥40之寬W41以上的長度。又,供應輥30可將油墨21均等地供應至印刷輥40的印刷圖案41,因此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寬W32(凹凸的形成區域之寬方向的尺寸)為印刷輥40之印刷圖案41的寬W42以上的長度。並且,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寬W32為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12光纖)之間隔W10以上的長度。
圖中,為了說明,將供應輥30的寬W31形成比印刷輥40的寬W41更寬。但是,也可以設供應輥30的寬W31與印刷輥40的寬W41為相同長度。此時,也可設供應輥30的直徑D3(參閱第4圖)與印刷輥40的直徑D4為相同,並以相同材質構成供應輥30與印刷輥40。藉此,可以和構成印刷輥40的印刷圖案41的網眼圖案相同的製法,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網眼圖案31。
又,圖中,為了說明,將供應輥30的寬W31形成比網眼圖案31的寬W32更寬,在供應輥30的兩緣存在有不具網眼圖案31的區域。但是,也可以將網眼圖案31形成在供應輥30的寬方向全寬,藉以使供應輥30的寬W31與網眼圖案31的寬W32成為相同的長度。藉此,可在網眼圖案31一邊確保所需的寬W32,一邊獲得供應輥30之寬W31的縮短化。
本實施形態是在供應輥30的表面,跨周圍方向的全周圍(360度)形成網眼圖案31。藉此,即使供應輥30的旋轉未與印刷輥40的旋轉同步,仍可以使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與印刷輥40的印刷圖案41一邊相對,一邊將油墨21從供應輥30供應至印刷輥40的印刷圖案41。其結果,如後述,可對複數的光纖2分別均勻地印刷標示5。因此,在控制器80分別各個獨立控制供應輥30的轉速與印刷輥40的轉速的場合,以在供應輥30表面的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為佳。並且,分別各個獨立控制供應輥30的轉速與印刷輥40的轉速的場合,以使得供應輥30與印刷輥40非接觸為佳。但是,也可以使供應輥30與印刷輥40接觸。另一方面,在供應輥30的旋轉與印刷輥40的旋轉同步的場合,也可以僅在供應輥30周圍方向的特定部位(與印刷輥40的印刷圖案41相對的部位)形成網眼圖案31。
第6A圖為第1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說明圖。圖中的寬方向是與複數的光纖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圖中的周圍方向是沿著供應輥30的外面的方向(供應輥30之中心軸周圍的方向)。
在第1實施形態的供應輥30的表面配置有多數的正方形的凹部31A。網眼圖案31的凹部31A也稱為網眼或隔間等的凹陷。又,凹部31A為可承接油墨的凹狀的凹陷(油墨承接部)。凹部31A與凹部31A之間形成有網眼狀的凸部31B。在供應輥30的表面,藉凹部31A與凸部31B形成有凹凸。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網眼圖案31,可藉此將多數的凹部31A均等地配置在供應輥30的表面。並且,將網眼圖案31形成於供應輥30的表面的方法是與在印刷輥40表面以網眼圖案形成印刷圖案41的方法相同。
本實施形態是跨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寬W41的範圍,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有凹凸。藉此,在供應輥30旋轉時,可在寬方向均等的刮取油墨21。其結果,由於可對印刷輥40的寬方向均等供應油墨21,並且,可對印刷輥40之印刷圖案41的寬方向均等供應油墨21,因此可對複數的光纖2分別均勻地印刷標示5。
本實施形態是沿著寬方向交互配置有凹部31A與凸部31B。藉此,在供應輥30刮取油墨21時,填充於供應輥30之凹部31A的油墨21被凸部31B阻止朝寬方向的流動,因此可抑制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量之寬方向的不均勻。再者,如凹部31A或凸部31B朝寬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場合,在供應輥30高速旋轉時,與本實施形態比較被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較容易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使得端部的光纖2的標示5的厚度(標示厚)變薄(後述)。
又,本實施形態是使正方形的凹部31A的邊相對於寬方向及周圍方向傾斜45度地將多數的凹部31A配置成鋸齒狀。因此,本實施形態是將網眼狀(格子狀)的凸部31B相對於周圍方向(及寬方向)配置成45度傾斜。藉此,在供應輥30刮取油墨21時,可使附著於供應輥30之表面的油墨量均等。如將凸部31B平行配置在周圍方向的場合,附著在供應輥30的表面的油墨量與本實施形態比較則在寬方向變得不均勻。但是,即使將凸部31B平行配置在周圍方向的場合,與在供應輥30不具凹凸的場合比較時,仍可使附著於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量在寬方向形成均等。因此,正方形的凹部31A的方向不限於本實施形態之凹部31A的方向。並且,凹部31A的形狀不限於正方形,也可以是長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並且,如後述,凹部31A的形狀是不限於矩形或多角形,也可以是溝槽狀或圓形、橢圓形。
如第6B圖表示,設本實施形態的網眼圖案31的凸部31B的寬為d,網眼數為M時,本實施形態的網眼圖案31的開口率ε是如圖中的式子所算出。並且,成為網眼數M的單位的「mesh」是表示每1英吋之凹部31A(網眼、隔間)的數量。因此,單位「mesh」即相當所謂的「dpi」。開口率是表示每單位面積之凹部31A的面積的值。因此,在凹部31A不為正方形的場合,開口率是以相對於網眼圖案31的面積之凹部31A的總面積的比例算出。
<實施例>
使用第4圖及第5圖表示的印刷裝置12,相對於在寬方向排列的12條的光纖2,以印刷輥40同時進行第7A圖表示的標示5印刷。12條的光纖2是以互相平行地隔著4mm間隔地配置。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是在100~1500m/min的範圍。供應輥30的直徑D3及印刷輥40的直徑D4為15cm。標示5的印刷用的油墨是使用黏度為50mPa‧s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
使用第4圖及第5圖表示的印刷裝置12,相對於在寬方向排列的12條的光纖2,以印刷輥40同時進行第7A圖表示的標示5印刷。12條的光纖2是以互相平行地隔著4mm間隔地配置。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是在100~1500m/min的範圍。供應輥30的直徑D3及印刷輥40的直徑D4為15cm。標示5的印刷用的油墨是使用黏度為50mPa‧s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
測量對象是以印刷輥40的中央所印刷的2條的光纖2(第6光纖與第7光纖),及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12光纖),分別進行測量對象之光纖2的標示厚。並且,標示厚是如第7B圖表示為標示5的徑向的厚度。並且,分別算出以印刷輥40的中央所印刷的2條光纖2(第6光纖與第7光纖)之各5處的標示厚的平均值(計10處的標示厚的平均值:以下,「中央平均值」),及以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12光纖)的各5處的標示厚的平均值(計10處的標示厚的平均值:以下,「兩端平均值」)之2個平均值的差(從中央平均值減去兩端平均值的值)。
‧比較例:印刷速度與標識厚的關係
作為比較例,使用無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來取代本實施形態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將比較例的測量結果表示於下表。
作為比較例,使用無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來取代本實施形態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將比較例的測量結果表示於下表。
從比較例的「中央平均值」可以理解,印刷速度快,在印刷輥40的中央所印刷的光纖2的標示厚可以穩定在約10μm。另一方面,從比較例的「兩端平均值」可以理解,印刷速度越快,兩端的光纖2的標示厚變得越薄。其結果,印刷速度變得越快,會使中央的光纖2的標示厚與兩端的光纖2的標示厚的差變大。這是意味著印刷速度變得越大,以印刷輥40的端部所印刷之光纖2的標示5會變得越淡。連結如此的光纖2製造光纖帶1的場合,在光纖帶1的標示5的寬方向會有濃淡差產生,因此會使得光纖帶1之標示5的辨識性降低。亦即,如比較例使用不具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的光纖2同時高速印刷標示5的場合,會使得光纖帶1的標示5的辨識性降低。
再者,如比較例在印刷速度變快時兩端的光纖2的標示厚變薄的理由是供應輥所刮取的油墨會因供應輥的高速旋轉而向供應輥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在印刷輥40的中央部與端部會有油墨的附著量的不同。
‧第1實施例:印刷速度與標示厚的關係、網眼深度與標示厚的關係
第1實施例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1實施例中,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為150mesh。
第1實施例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凹部31A的深度)是在10~100μm的範圍。具體而言,網眼深度是設定為10μm、20μm、40μm、80μm及100μm。並且,與比較例同樣,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在100~1500m/min的範圍,測量標示厚。
第1實施例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1實施例中,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為150mesh。
第1實施例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凹部31A的深度)是在10~100μm的範圍。具體而言,網眼深度是設定為10μm、20μm、40μm、80μm及100μm。並且,與比較例同樣,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在100~1500m/min的範圍,測量標示厚。
第8圖是表示第1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圖表的橫軸是表示印刷速度(m/min)。圖表的縱軸是表示從中央平均值減去兩端平均值的值(差)。並且,第1實施例的中央平均值是在8.2~12.4μm的範圍內。
如從第1實施例的圖表可理解,第1實施例與比較例比較,即使印刷速度變快仍可抑制標示厚的差。可獲得如以上效果的理由是藉著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有以網眼圖案31所構成的凹凸,可藉以使填充於供應輥30的凹部31A的油墨21在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由於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21在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其結果,油墨21均勻地附著於供應輥30的寬方向,可以使油墨21均勻地供應印刷輥40的寬方向。亦即,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有以網眼圖案31構成的凹凸,因此即使供應輥30高速旋轉,仍可以使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油墨可均勻地附著在印刷輥40的寬方向。
又,可以從第1實施例的圖表理解,網眼深度(凹部31A的深度)在20~80μm中,標示厚為比較均勻。再者,網眼深度為10μm的場合,網眼深度淺,因此在供應輥30形成網眼31的效果低。並且,網眼深度為100μm的場合,網眼深度過深而使得進入網眼(隔間)的油墨之表面張力的作用困難,其結果,在供應輥30高度旋轉時,會使得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會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因此,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凹部31A的深度)以在20~80μm的範圍內為佳。
‧第2實施例:網眼數與標示厚的關係
第2實施例也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2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凹部31A的深度)為40μm。
第2實施例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每1英吋之凹部31A的數量)為10~300mesh(10~300dpi)。具體而言,網眼數設定為10、50、150、250、300mesh。並且,與比較例與第1實施例同樣,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為100~1500m/min的範圍,測量標示厚。
第2實施例也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2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凹部31A的深度)為40μm。
第2實施例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每1英吋之凹部31A的數量)為10~300mesh(10~300dpi)。具體而言,網眼數設定為10、50、150、250、300mesh。並且,與比較例與第1實施例同樣,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為100~1500m/min的範圍,測量標示厚。
第9圖是表示第2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圖表的橫軸是表示印刷速度(m/min)。圖表的縱軸是表示從中央平均值減去兩端平均值的值(差)。並且,第2實施例的中央平均值是在8.3~11.9μm的範圍內。
如從第2實施例的圖表可理解,第2實施例與比較例比較,即使印刷速度變快仍可抑制標示厚的差。可獲得如以上效果的理由是使填充於供應輥30的凹部31A的油墨21在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由於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21在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其結果,油墨21均勻地附著於供應輥30的寬方向,可以使油墨21均勻地供應印刷輥40的寬方向。亦即,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有以網眼圖案31構成的凹凸,因此即使供應輥30高速旋轉,仍可以使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油墨可均勻地附著在印刷輥40的寬方向。
又,如從第2實施例的圖表可理解,網眼數50~250mesh(50~250dpi)在標示厚會成為比較均勻。並且,網眼數在10mesh(10dpi)的場合供應輥30表面的凹凸會過粗,又,由於網眼數在300mesh(300dpi)的場合供應輥30表面的凹凸則會過細,因此在供應輥30形成網眼圖案31的效果會降低。因此,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以在50~250mesh(50~250dpi)的範圍內為佳。
‧第3實施例:開口率與標示厚的關係
第3實施例也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3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每1英吋之凹部31A的數量)為50mesh或250mesh。並且,第3實施例中,印刷速度設定為1500m/min(設定為高速)。
第3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開口率(參閱第6B圖)為10~90%。
第3實施例也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3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每1英吋之凹部31A的數量)為50mesh或250mesh。並且,第3實施例中,印刷速度設定為1500m/min(設定為高速)。
第3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開口率(參閱第6B圖)為10~90%。
第10圖是表示第3實施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圖表的橫軸是表示開口率(%)。圖表的縱軸是表示從中央平均值減去兩端平均值的值(差)。並且,第2實施例的中央平均值在50mesh為8.7~10.1μm的範圍內,250mesh則是在8.9~10.7μm的範圍內。
如從第3實施例的圖表可理解,在網眼數為50mesh的場合,開口率成為90%時,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的差變大。又,在網眼數為250mesh的場合,開口率成為30%以下時,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的差變大。因此,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開口率以在50~80%的範圍內為佳。並且,由於50mesh及250mesh為較理想之網眼數的上限值與下限值(參閱第2實施例),因此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開口率只要是50~80%的範圍內,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在50~250mesh的範圍內,可同樣抑制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的差。
‧第4實施例:黏度與標示厚的關係
第4實施例也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4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為150mesh。並且,第4實施例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為40μm。
第4實施例中,設油墨的黏度為5~100mPa‧s的範圍。具體而言,油墨的黏度為5、10、50、100mPa‧s。並且,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為100~1500m/min的範圍,測量標示厚。
第4實施例也是使用在全周圍形成有網眼圖案31的供應輥30,以印刷輥40同時對排列於寬方向的12條的光纖2印刷標示5。第4實施例是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數為150mesh。並且,第4實施例中,供應輥30之網眼圖案31的網眼深度為40μm。
第4實施例中,設油墨的黏度為5~100mPa‧s的範圍。具體而言,油墨的黏度為5、10、50、100mPa‧s。並且,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為100~1500m/min的範圍,測量標示厚。
第11圖是表示第4實施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圖表的橫軸是表示印刷速度(m/min)。圖表的縱軸是表示從中央平均值減去兩端平均值的值(差)。並且,第4實施例的中央平均值在8.3~11.8μm的範圍內。
如從第1實施例的圖表可理解,油墨的黏度為5mPa‧s的場合,如比較例,印刷速度變快時,兩端的光纖2的標示厚變薄。另一方面,油墨的黏度在10mPa‧s以上的場合,即使印刷速度變快仍可抑制標示厚的差。因此,油墨的黏度以在10mPa‧s以上為佳。
並且,油墨的黏度為100mPa‧s的場合,會產生多量的墨霧。這是由於油墨的黏度在100mPa‧s的場合,供應輥30刮取多量的油墨,而使得多量的油墨附著在印刷輥40。因此,油墨的黏度是以低於100mPa‧s為佳。亦即,油墨的黏度是以在10~50mPa‧s的範圍內為佳。
===其他的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
第12A圖及第12B圖為第2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概要說明圖。並且,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是除了供應輥30,與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相同的構成。
<第2實施形態>
第12A圖及第12B圖為第2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概要說明圖。並且,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是除了供應輥30,與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相同的構成。
第2實施形態的供應輥30的表面,在周圍方向的全周圍隔著預定間隔配置有沿著寬方向的槽狀的凹部31A。槽狀的凹部31A與凹部31A之間,形成有沿著寬方向的凸條的凸部31B。第2實施形態的供應輥30的表面,在周圍方向的全周圍隔著預定間隔配置有沿著寬方向的凸部31B。藉此,在供應輥的表面,藉著凹部31A與凸部31B形成凹凸。第2實施形態也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凹凸,藉此可將標示5分別均勻地印刷至複數的光纖2。其理由是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凹凸,藉以使填充於供應輥30之凹部31A的油墨21因黏度的影響在凸部31B與凸部31B之間朝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而由於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21朝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其結果,油墨21均勻附著於供應輥30的寬方向,而可將油墨21均勻地供應於印刷輥40的寬方向。因此,第2實施形態也藉著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凹凸,即使供應輥30高速旋轉,被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21也不易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油墨可均勻地附著在印刷輥40的寬方向。針對該點如後述。
第2實施形態中,槽狀的凹部31A的寬(凹圖案之形成區域的寬)也是與上述的網眼圖案31的寬W32相同,至少是印刷圖案41的寬W42以上。槽狀的凹部31A也可形成在供應輥30的全寬。但是,也可以在供應輥30的寬方向的兩緣存在有不具凹部31A的區域。
第2實施形態中,槽狀的凹部31A是沿著寬方向形成。藉此,在供應輥30刮取油墨時,可以使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量均等。假如槽狀的凹部31A沿著周圍方向形成時,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量與本實施形態比較在寬方向會變得不均等。但是,即使槽狀的凹部31A沿著周圍方向形成的場合,與供應輥30不具凹凸的場合比較時,仍可以使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量的寬方向均等。因此,槽狀的凹部31A的方向不限於寬方向。
<第3實施形態>
第13A圖及第13B圖為第3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概要說明圖。並且,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是除了供應輥30,與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相同的構成。
第13A圖及第13B圖為第3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概要說明圖。並且,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是除了供應輥30,與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相同的構成。
在第3實施形態的供應輥30的表面,配置有多數圓形的凹部31A。在圓形的凹部31A與凹部31A之間形成有凸部31B。藉此,在供應輥的表面藉凹部與凸部形成凹凸。第3實施形態也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凹凸(網眼圖案31),藉此可將標示5分別均勻地印刷至複數的光纖2。針對該點如後述。
第3實施形態中,多數凹部31A之形成區域(凹圖案的形成區域)的寬也是與上述的網眼圖案31的寬W32相同,至少是印刷圖案41的寬W42以上。凹部31A也可跨供應輥30的全寬形成。但是,也可以在供應輥30的寬方向的兩緣存在有不具凹部31A的區域。
<實施例>
使用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對寬方向排列的12條的光纖2以印刷輥40同時印刷標示5。12條光纖2是互相平行隔著4mm間隔配置。與第1實施形態的實施例同樣,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在100~1500m/min的範圍。設供應輥30的直徑D3及印刷輥40的直徑D4為15cm。且使用黏度50mPa‧s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作為標示5的印刷用的油墨。
使用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2,對寬方向排列的12條的光纖2以印刷輥40同時印刷標示5。12條光纖2是互相平行隔著4mm間隔配置。與第1實施形態的實施例同樣,設印刷速度(光纖2的線速)在100~1500m/min的範圍。設供應輥30的直徑D3及印刷輥40的直徑D4為15cm。且使用黏度50mPa‧s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作為標示5的印刷用的油墨。
第5實施例是設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輥40之凹部31A的寬(周圍方向的尺寸)為500μm,設凹部31A的深度為30μm。並設凹部31A的間距(凹部31A與凹部31A的間隔、凸部31B的周圍方向的尺寸)為500μm。
第6實施例是在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輥40的表面,呈鋸齒狀配置相對於寬方向及周圍方向傾斜45度排列的多數的凹部31A。設圓形的凹部31A的直徑為200μm,設凹部31A的深度為50μm。並設凹部31A的間距(凹部31A與凹部31A的間隔)為300μm。
第14圖是表示第5實施例(第2實施形態)及第6實施例(第3實施形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圖表的橫軸是表示印刷速度(m/min)。圖表的縱軸是表示從中央平均值減去兩端平均值的值(差)。並且,第5實施例的中央平均值是在8.0~11.1μm的範圍內。又,第6實施例的中央平均值是在8.7~11.2μm的範圍內
如從第5實施例(第2實施形態)的圖表可理解,第5實施例與比較例比較,即使印刷速度變快仍可抑制標示厚的差。可獲得如以上效果的理由是填充於供應輥30的凹部31A的油墨21會因黏度的影響在凸部31B與凸部31B之間朝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而由於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21朝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其結果,油墨21均勻附著於供應輥30的寬方向,而可將油墨21均勻地供應於印刷輥40的寬方向。亦即,藉著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有以槽狀的凹部31A構成的凹凸,即使供應輥30高速旋轉,被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也不易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油墨可均勻地附著在印刷輥40的寬方向。
如從第6實施例(第3實施形態)的圖表可理解,第6實施例與比較例比較,即使印刷速度變快仍可抑制標示厚的差。可獲得如以上效果的理由是填充於供應輥30的凹部31A的油墨21朝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而由於附著在供應輥30表面的油墨21朝寬方向的流動變得困難,其結果,油墨21均勻附著於供應輥30的寬方向,而可將油墨21均勻地供應至印刷輥40的寬方向。亦即,藉著在供應輥30的表面形成有以圓形的凹部31A構成的凹凸,即使供應輥30高速旋轉,被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也不易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其結果,油墨可均勻地附著在印刷輥40的寬方向。
並且,第6實施例(第3實施形態)與第5實施例(第2實施形態)比較,即使印刷速度變快仍可抑制標示厚的差。可獲得如以上效果的理由是在第6實施例(第3實施形態)中,凹部31A與凸部31B是在寬方向交互地配置,藉此,填充於供應輥30之凹部31A的油墨21被凸部31B阻止朝寬方向的流動,所以被供應輥30所刮取的油墨不易向供應輥30的中央部集中。因此,如第1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於供應輥30的表面,以在寬方向交互地配置凹部31A與凸部31B為佳。
===其他===
上述的實施形態可解釋為對本發明的理解容易,而非作為限定本發明之用。本發明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得以進行變更、改良,並且本發明當然也包括其等價物。
上述的實施形態可解釋為對本發明的理解容易,而非作為限定本發明之用。本發明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得以進行變更、改良,並且本發明當然也包括其等價物。
1‧‧‧光纖帶
2‧‧‧光纖
2A‧‧‧光纖部
2B‧‧‧包覆層
2C‧‧‧著色層
3‧‧‧連結部
4‧‧‧非連結部
5‧‧‧標示
10‧‧‧帶製造系統
11‧‧‧光纖供應部
12‧‧‧印刷裝置
13‧‧‧著色裝置
14‧‧‧成帶裝置
15‧‧‧滾筒
20‧‧‧油墨槽
21‧‧‧油墨
30‧‧‧供應輥
31‧‧‧網眼圖案
31A‧‧‧凹部
31B‧‧‧凸部
32‧‧‧供應用馬達
40‧‧‧印刷輥
41‧‧‧印刷圖案
42‧‧‧印刷用馬達
50‧‧‧刮刀
60‧‧‧搬運裝置
62‧‧‧搬運用馬達
70‧‧‧硬化裝置
80‧‧‧控制器
83‧‧‧供應控制部
84‧‧‧印刷控制部
86‧‧‧搬運控制部
87‧‧‧硬化控制部
第1A圖~第1C圖為光纖帶1的說明圖。第1B圖為第1A圖的A-A剖面圖。第1C圖為第1A圖的B-B剖面圖。
第2圖為鄰接之光纖2的剖面圖。
第3圖為光纖帶1之製造系統10的說明圖。
第4圖為印刷裝置12之構成的說明圖。
第5圖為印刷裝置12之構成的其他的說明圖。
第6A圖為第1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網眼圖案31的說明圖。第6B圖為開口率的說明圖。
第7A圖是以實施例形成的標示的說明圖。第7B圖為標示厚的說明圖。
第8圖是表示第1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
第9圖是表示第2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
第10圖是表示第3實施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
第11圖是表示第4實施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
第12A圖及第12B圖為第2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概要說明圖。
第13A圖及第13B圖為第3實施形態之供應輥30的概要說明圖。
第14圖是表示第5實施例(第2實施形態)及第6實施例(第3實施形態)的標示厚的中央平均值與兩端平均值的差的圖表。
Claims (13)
- 一種印刷裝置,其特徵為,具備: 供應輥,供應油墨,及 印刷輥,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將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使上述油墨轉印至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藉此將標示分別印刷至上述光纖, 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印刷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在上述供應輥的周圍方向的全周圍形成有凹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印刷圖案的寬度是以排列於上述寬方向的上述複數條光纖的兩端之光纖的間隔以上, 上述供應輥的上述表面之上述凹凸的形成區域的寬度是上述印刷圖案的寬度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形成上述供應輥的上述表面之凹凸的凹部與凸部是沿著上述寬方向交互地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在上述供應輥的上述表面形成有網眼圖案,藉此形成上述凹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構成上述凹凸之凹部的深度是在20μm~80μm的範圍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構成上述凹凸之凹部的每1英吋的數量是在50~250的範圍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顯示相對於上述凹凸的形成區域的面積的凹部之總面積的比例的開口率是在50~80%的範圍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油墨的黏度為10mPa‧s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油墨的黏度是小於100mPa‧s。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油墨為紫外線硬化型油墨, 上述印刷裝置進一步具備紫外線照射裝置。
- 一種印刷方法,係進行:藉著從供應輥供應油墨至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的印刷輥,及 將從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朝著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轉印上述油墨,藉此在分別的上述光纖進行標示印刷,其特徵為: 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供應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
- 一種光纖帶製造方法,係進行:藉著從供應輥供應油墨至表面形成有印刷圖案的印刷輥; 將從上述供應輥所供應的上述油墨附著於上述印刷圖案,朝著排列於寬方向的複數條光纖轉印上述油墨,藉此在分別的上述光纖進行標示印刷;及 連結印刷有上述標示的複數條的上述光纖製造光纖帶,其特徵為: 上述供應輥的表面,在與上述供應輥之上述印刷圖案相對的上述表面形成有凹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72357A JP6649978B2 (ja) | 2018-04-04 | 2018-04-04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製造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製造方法 |
JP2018-072357 | 2018-04-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1979A true TW201941979A (zh) | 2019-11-01 |
TWI698354B TWI698354B (zh) | 2020-07-11 |
Family
ID=6810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7316A TWI698354B (zh) | 2018-04-04 | 2018-12-27 | 光纖帶製造裝置及光纖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053338A1 (zh) |
JP (1) | JP6649978B2 (zh) |
AU (1) | AU2018417772B2 (zh) |
GB (1) | GB2584225B (zh) |
TW (1) | TWI698354B (zh) |
WO (1) | WO201919379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19272A (zh) * | 2022-04-29 | 2022-08-19 | 杭州得卡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39952A1 (en) * | 2020-08-17 | 2022-02-24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Intermittently bonded fiber optic ribbon |
AU2022229782A1 (en) * | 2021-03-03 | 2023-09-21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Ribbon print scheme utilizing color pointers |
JP2024110010A (ja) * | 2021-06-18 | 2024-08-15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マーク付き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4110A (en) * | 1980-03-22 | 1984-10-02 | Foamink Company | Process employing pigmented water based foamed compositions |
JPS6052213A (ja) * | 1983-08-29 | 1985-03-25 | Tekunoroole Kk | ロ−ル周面に彫刻を施す方法 |
US4619842A (en) * | 1985-03-28 | 1986-10-28 | At&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marking elongated strand material |
JPS6339539U (zh) * | 1986-08-29 | 1988-03-14 | ||
FR2659573B1 (fr) * | 1990-03-15 | 1992-05-29 | Alcatel Cabl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marquage de fibres optiques. |
JPH0725517U (ja) * | 1993-10-12 | 1995-05-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リングマーク塗布装置 |
JPH1120123A (ja) * | 1997-06-30 | 1999-01-26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フレキソ印刷方法 |
US20020152904A1 (en) * | 2001-04-23 | 2002-10-24 | Pascal Ross | Doctor blade design for metering ink transfer to anilox cells |
JP3103166U (ja) * | 2004-02-03 | 2004-07-29 | 大阪印刷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 ファニッシャロールを備えた輪転印刷機。 |
JP4984446B2 (ja) * | 2005-07-11 | 2012-07-2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発光層、正孔注入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09078500A (ja) * | 2007-09-27 | 2009-04-16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凸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高分子el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5789381B2 (ja) * | 2011-02-23 | 2015-10-0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US20130251905A1 (en) * | 2012-03-23 | 2013-09-26 | Millercoors, Llc | Method of applying thermal ink to beverage containers |
JP2014133372A (ja) * | 2013-01-11 | 2014-07-24 | Fujikura Ltd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光ファイバ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6041916B2 (ja) * | 2015-03-03 | 2016-12-14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JP6009045B1 (ja) * | 2015-06-22 | 2016-10-1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7077672A (ja) * | 2015-10-20 | 2017-04-27 | 株式会社Isowa | フレキソ印刷機 |
-
2018
- 2018-04-04 JP JP2018072357A patent/JP664997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19 AU AU2018417772A patent/AU20184177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2-19 GB GB2011997.0A patent/GB2584225B/en active Active
- 2018-12-19 WO PCT/JP2018/046751 patent/WO20191937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2-19 US US16/960,180 patent/US202100533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12-27 TW TW107147316A patent/TWI698354B/zh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19272A (zh) * | 2022-04-29 | 2022-08-19 | 杭州得卡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装置 |
CN114919272B (zh) * | 2022-04-29 | 2022-11-15 | 杭州得卡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584225B (en) | 2023-01-04 |
JP2019181729A (ja) | 2019-10-24 |
AU2018417772A1 (en) | 2020-07-23 |
US20210053338A1 (en) | 2021-02-25 |
GB202011997D0 (en) | 2020-09-16 |
AU2018417772B2 (en) | 2021-10-14 |
JP6649978B2 (ja) | 2020-02-19 |
TWI698354B (zh) | 2020-07-11 |
WO2019193790A1 (ja) | 2019-10-10 |
GB2584225A9 (en) | 2022-12-07 |
GB2584225A (en) | 2020-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941979A (zh) |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及光纖帶的製造方法 | |
JP6409080B2 (ja) | 部分結合リボン構造体の高速処理のための方法 | |
AU2015351263B2 (en) | Optical fiber ribbo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 |
JP5579728B2 (ja) | プリンタ内の被印刷物の移動 | |
AU2017224629A1 (en) | Intermittent connection type optical fiber ribbo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termittent connection type optical fiber ribbo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optical fiber cord | |
US926636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 substrate with an imprint and with a transfer coating, and finished substrate | |
JP2012173603A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JP5759795B2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 |
WO2016208228A1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心線 | |
JP2014133372A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光ファイバ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CN103885246B (zh) | 定向膜印刷版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20130286093A1 (en) | Head driving mechanis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JP7010561B2 (ja) | ダイレクト・ツー・メッシュ・スクリーン・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クリーン印刷ステンシルの作成方法 | |
CN117805964A (zh) | 光纤带 | |
TW202102589A (zh) |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 |
JP2013158987A (ja) |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 | |
US20200409006A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of | |
WO2022264899A1 (ja) | マーク付き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US20240198694A1 (en) | Light trap for uv radiation for curing ink on a printing substrate and printing machine including a light trap | |
US20230176311A1 (en) | Intermittently bonded fiber optic ribbon | |
JP2021531998A (ja) | ダイレクト・ツー・メッシュ・スクリーンの作成 | |
JPH01150105A (ja) | 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のマーキング方法 | |
JPH0580238A (ja) | 光フア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JP2005173218A (ja) | 遮光層付き光学シート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 |
JP2005250341A (ja) | 光伝送体アレイ原板および光伝送体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