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0387A - 疊層剝離容器 - Google Patents

疊層剝離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0387A
TW201940387A TW108110195A TW108110195A TW201940387A TW 201940387 A TW201940387 A TW 201940387A TW 108110195 A TW108110195 A TW 108110195A TW 108110195 A TW108110195 A TW 108110195A TW 201940387 A TW201940387 A TW 2019403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container according
laminated peeling
inner bag
peel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3286B (zh
Inventor
内橋健太郎
吉田攻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2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在口部的內袋的剝離的疊層剝離容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疊層剝離容器,其具備容器主體,所述容器主體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減少所述內袋收縮的容器主體,所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從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內容物的口部,在所述口部設置朝徑方向突出的多個突起。

Description

疊層剝離容器
本發明涉及疊層剝離容器。
已知有一種疊層剝離容器,其通過隨著內容物減少內袋從外殼剝離收縮以抑制向容器內部吸入空氣(例如專利文件1)。
【現有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特開平6-345069號公報
在疊層剝離容器中,如果在口部的內袋也從外殼剝離的話,則會有內袋脫落於外殼內的危險。在專利文件1中,在口部設置使內袋和外殼卡合的卡合片,然而即使是設置這樣的卡合片有時也無法抑制在口部的內袋剝離。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在口部的內袋的剝離的疊層剝離容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疊層剝離容器,其具備容器主體,所述容器只提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減少所述內袋收縮,所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從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內容物的口部,其中,在所述口部設置朝徑方向突出的多個突起。
根據本發明,通過在徑方向上突出的多個突起來抑制內袋的剝離。雖然僅設置一個突起就具有抑制內袋剝離的效果,然而當如專利文件1在口部的整個周緣設置突起(卡合片),則當突起的一部分區域開始剝離時,其剝離將會傳到剩下的區域,具有無法發揮抑制剝離效果的情況。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構成中,在口部設置有多個突起,因此即使是在一個突起發生內袋剝離,該剝離也不會傳遞到其他的突起處,從而提高了抑制剝離效果。
以下,例示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以下所示實施方式可以彼此組合。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外殼在所述收容部具備連通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所述外部空間的外氣導入孔。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收容部具有筒狀的筒狀部、以及將所述筒狀部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面板部,所述外氣導入孔設置在與所述面板 部相鄰的位置。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多個突起沿著所述口部的圓周方向配置。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突起為前端變細形狀。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突起具備左側面、右側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所述左側面和所述右側面在所述口部的圓周方向上以所述突起前端變細的方式傾斜。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在所述口部的上下方向上以所述突起前端變細的方式傾斜。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左側面和所述右側面的傾斜角度彼此不同。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多個突起具備右前突起和左前突起,所述外殼在所述收容部處具備連通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所述外部空間的外氣導入孔,所述外氣導入孔配置在,從正面看通過所述右前突起的前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與通過所述左前突起的前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之間,所述右前突起的所述左側面的傾斜比所述右前突起的所述右側面的傾斜更陡峭,所述左前突起的所述右側面的傾斜比所述左前突起的所述左側面的傾斜更陡峭。
所述疊層剝離容器優選為,所述多個突起具備右前突起和右後突起,所述右前突起的右側面與所述右後突起的左側面為大致同一平面。
3‧‧‧容器主體
7‧‧‧收容部
7a‧‧‧凹部
7b‧‧‧筒狀部
7c‧‧‧面板部
8‧‧‧突起
8b‧‧‧下表面
8i‧‧‧中空部
8l‧‧‧左側面
8lf‧‧‧左前突起
8lr‧‧‧左後突起
8r‧‧‧右側面
8rf‧‧‧右前突起
8rr‧‧‧右後突起
8t‧‧‧尖端面
8u‧‧‧上表面
9‧‧‧口部
9a‧‧‧主體部
9c‧‧‧縮頸部
9d‧‧‧卡合部
10‧‧‧固定夾具
11‧‧‧鑽頭
12‧‧‧外殼
14‧‧‧內袋
15‧‧‧外氣導入孔
27‧‧‧底密封突出部
29‧‧‧底面
圖1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疊層剝離容器的容器主體3的立體圖。
圖2是將圖1中的容器主體3的口部9附近擴大後,從其他角度看的立體圖。
圖3A是圖1中的容器主體3的俯視圖,圖3B是圖1中的容器主體3的主視圖。
圖4是圖3B中的A-A線剖面圖。
圖5A是圖3B中的B-B線剖面圖,圖5B是圖5A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
圖6A是圖3A中的C-C線剖面圖,圖6B是圖6A中的區域B的放大圖。
圖7是為了說明在用固定夾具10保持容器主體3的狀態下使用鑽頭11形成外氣導入孔15的步驟的立體圖。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以下所示實施方式中例示的各種特徵可以彼此組合。並且,各個特徵獨立構成本發明。在以下說明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後遵循圖3A~圖3B中所示的定義。此外,口部9的圓周方向的左右遵循圖3A中所示的定義。
如圖1~圖7所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疊層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3。容器主體3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7、以及從收容部7排出內容物的 口部9。
如圖4所示,容器主體3在收容部7和口部9具備外殼12和內袋14。通過隨著內容物減少內袋14從外殼12剝離,從而內袋14從外殼12分離收縮。
外殼12形成為比內袋14厚,以提高復原性。外殼12由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等構成。外殼12可以由多個層構成。優選內袋14由多個層構成。例如在與外層接觸的層中使用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樹脂構成的EVOH層,在與內容物接觸的層中可以使用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等聚烯烴構成的內面層。在上述EVOH層與內面層之間優選使用黏合層。
如圖1~圖3所示,收容部7具有截面為大致圓形的筒狀的筒狀部7b、以及筒狀部7b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面板部7c。容器主體3是通過將筒狀(例如圓筒狀)的層疊型坯吹塑成型而形成的,因此容器主體3的各部的壁厚其吹脹比愈大的部位厚度愈小。由於面板部7c比筒狀部7b吹脹比小,因此面板部7c的壁厚比筒狀部7b厚。由此,面板部7c的剛性比筒狀部7b高。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外殼12上設置外氣導入孔15,其設置於收容部7的凹部7a,且連通外殼12和內袋14之間的中間空間與容器主體3的外部 空間。具體而言,外氣導入孔15設置在與面板部7c相鄰的位置(更具體而言,其是在面板部7c與口部9之間的區域)。在外氣導入孔15中可以安裝用來調整向外殼12和內袋14之間的空間的空氣的進出的閥部件等。也可以代替設置外氣導入孔15,在外殼12和內袋14之間設置間隙以導入外部氣體。
如圖4所示,在收容部7的底面29設置從底面29突出的底密封突出部27。底密封突出部27是在所述吹塑成形中的型坯的底密封部。通過彎曲底密封突出部27,可以改善容器主體3的耐衝擊性,並同時能夠改善容器主體3的自站立性。
在口部9設置卡合部9d。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口部9設想為安裝壓蓋式的蓋,則卡合部9d為卡合於蓋的環狀的突起。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口部9上安裝具有外螺紋的蓋或泵等,當為這種情況時,卡合部9d由外螺紋部構成。在口部9上,於比卡合部9d靠近收容部7的一側,設置有朝口部9的內側縮進的縮頸部9c。
如圖2~圖6所示,在口部9上設置朝徑方向突出的多個突起8。多個突起8為右前突起8rf、左前突起8lf、右後突起8rr、以及左後突起8lr。口部9具有筒狀的主體部9a,突起8設置成從主體部9a突出。突起8設置在比縮頸部9c靠近口部9端面側,且與縮頸部9c相鄰的位置上。多個突起8沿口部9的圓周方向配置,且配置成大致等間隔。多個突起8在上下方向的 位置相同。如圖5B所示,在突起8內設置中空部8i,在突起8處,外殼12的內面形狀與外殼12的外面形狀為相似形狀。此外,在突起8處,內袋14沿外殼12的內面設置。
在如圖5A所示的截面上,設主體部9a的外接圓的半徑為R1,圍繞全部突起8的外接圓的半徑為R2,有R2/R1>1,優選為1.05~1.50,更具體而言可以是例如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或者也可以是例示數值中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
各個突起8為前端變細形狀,且具備左側面8l、右側面8r、上表面8u、以及下表面8b。左側面8l和右側面8r朝口部9的圓周方向以突起8前端變細的方式傾斜。上表面8u和下表面8b朝口部9的上下方向以突起8前端變細的方式傾斜。突起8的前端設置大致平坦的尖端面8t。各個突起的左側面8l和右側面8r的傾斜角度彼此不同。如圖6B所示,各個突起8是以突起8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面P3為中心的對稱形狀。
右前突起8rf和左前突起8lf以容器主體3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面P1為中心呈對稱形狀。右後突起8rr和左後突起8lr也以中央面P1為中心呈對稱形狀。右前突起8rf和右後突起8rr以容器主體3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面P2為中心呈對稱形狀。左前突起8lf和左後突起8lr也以中央面P2為中心呈對稱形狀。
如圖3和圖5所示,在正面看(也就是說,在如圖3B所示的主視圖中),外氣導入孔15配置在通過右前突起8rf的前端並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直線L1與通過左前突起8lf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之間L2之間。右前突起8rf的左側面8l的傾斜比右側面8r的傾斜更陡峭。因此,右前突起8rf的尖端面8t偏向左側面8l側。此外,左前突起8lf的右側面8r的傾斜比左側面8l的傾斜更陡峭。因此,左前突起8lf的尖端面8t偏向右側面8r側。根據這樣的構成,在與外氣導入孔15接近的位置處,右前突起8rf和左前突起8lf的突出量變大,從而內袋14的剝離抑制效果變高。由於內袋14的剝離容易從靠近外氣導入孔15的位置開始,因此通過採用上述構成,在口部9的內袋14的剝離抑制效果特別高。
如圖5B所示,設右前突起8rf的左側面8l、右側面8r的口部9的外面的切線的角度分別為A1、A2,則有A1/A2>1。該數值具體是例如1.1、1.5、2.0、2.5、3.0、3.5、4.0、4.5、5.0,或者也可以是例示數值中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A1是例如20~80度,更具體而言是例如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度,或者也可以是例示數值中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A2是例如5~30度,更具體而言是例如5、10、15、20、25、30度,或者也可以是例示數值中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
如圖6B所示,設突起8的上表面8u、下表面8b的口部9的外面切線的角度分別為A3、A4,則A3/A4是例如0.5~1.5,該數值具體是例如0.5、0.6、0.7、0.8、0.9、1.0、1.1、1.2、1.3、1.4、1.5,或者也可以是例示數值中 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A3、A4是例如40~85度,更具體而言是例如40、45、50、55、60、65、70、75、80、85度,或者也可以是例示數值中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
如圖5A所示,右前突起8rf的右側面8r、右後突起8rr的左側面8l為大致同一平面。左前突起8lf的左側面8l、左後突起8lr的右側面8r也為大致同一平面。使用這些面能夠進行對容器主體3的圓周方向的定位。
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將一對固定夾具10中的一方與右前突起8rf的右側面8r和右後突起8rr的左側面8l抵接,另一方與左前突起8lf的左側面8l和左後突起8lr的右側面8r抵接,由此能夠定位容器主體3的圓周方向。
在容器主體3成形之後的狀態下是不形成外氣導入孔15的,為了將外氣導入孔15形成在正確的位置上,需要將容器主體3正確定位。如圖7所示,在用一對固定夾具10定位容器主體3的圓周方向的狀態下,使用鑽頭11在凹部7a上形成外氣導入孔15,從而能夠將形成在外氣導入孔15正確的位置。
在現有技術中,在凹部7a與口部9之間設置溝槽,通過使用該溝槽進行容器主體3的圓周方向的定位,然而在如眼藥水容器等小型容器中,如在該部位設置溝槽,則也需要相應地將凹部7a向下方向錯位相同距離,其 結果是面板部7c的面積變小,從而使用方便性變差。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上述方法可以進行容器主體3的圓周方向的定位,因此不需要在凹部7a與口部9之間設置溝槽,從而能夠擴大面板部7c。由此,使按壓面板部7c排出內容物變得容易。

Claims (10)

  1. 一種疊層剝離容器,其具備容器主體,所述容器主體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其中,所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以及從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內容物的口部,在所述口部設置朝徑方向突出的多個突起。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外殼在所述收容部具備連通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所述外部空間的外氣導入孔。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收容部具有筒狀的筒狀部、以及將所述筒狀部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面板部,所述外氣導入孔設置在與所述面板部相鄰的位置。
  4. 根據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多個突起沿著所述口部的圓周方向配置。
  5. 根據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突起為前端變細形狀。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突起具備左側面、右側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所述左側面和所述右側面,在所述口部的圓周方向上以所述突起前端 變細的方式傾斜。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在所述口部的上下方向上以所述突起前端變細的方式傾斜。
  8.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左側面和所述右側面的傾斜角度彼此不同。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多個突起具備右前突起和左前突起,所述外殼在所述收容部處具備連通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所述外部空間的外氣導入孔,所述外氣導入孔配置在,從正面看通過所述右前突起的前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與通過所述左前突起的前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之間,所述右前突起的所述左側面的傾斜比所述右前突起的所述右側面的傾斜更陡峭,所述左前突起的所述右側面的傾斜比所述左前突起的所述左側面的傾斜更陡峭。
  10.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疊層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多個突起具備右前突起和右後突起,所述右前突起的右側面與所述右後突起的左側面為大致同一平面。
TW108110195A 2018-03-26 2019-03-25 疊層剝離容器 TWI793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255A JP7092994B2 (ja) 2018-03-26 2018-03-26 積層剥離容器
JP2018-058255 2018-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387A true TW201940387A (zh) 2019-10-16
TWI793286B TWI793286B (zh) 2023-02-21

Family

ID=68059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195A TWI793286B (zh) 2018-03-26 2019-03-25 疊層剝離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92994B2 (zh)
CN (1) CN111295339B (zh)
TW (1) TWI793286B (zh)
WO (1) WO20191886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5259B2 (ja) * 2014-11-28 2018-09-0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JP6586734B2 (ja) * 2014-12-19 2019-10-09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積層剥離容器へのキャップの装着方法
JP6540046B2 (ja) * 2015-01-27 2019-07-10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JP6993554B2 (ja) * 2016-04-18 2022-01-13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JP6730095B2 (ja) * 2016-06-01 2020-07-2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5339B (zh) 2022-09-20
JP2019167152A (ja) 2019-10-03
WO2019188674A1 (ja) 2019-10-03
CN111295339A (zh) 2020-06-16
JP7092994B2 (ja) 2022-06-29
TWI793286B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0837B1 (ko) 적층박리용기
JP6986836B2 (ja) 積層剥離ボトル
CN110573429B (zh) 层叠剥离容器
TWI565633B (zh) The layer is peeled off the container, and the side of the container is removed from the container Method,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aminated peel container
EP3184280B1 (en) Double-walled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025637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AU2008255764B2 (en) Synthetic resin bottle
TW201940387A (zh) 疊層剝離容器
JP5376520B2 (ja) ボトル型合成樹脂製容器
JP5565838B2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6802476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4182520B2 (ja) 注出容器
KR102227322B1 (ko) 이중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880405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6821240B2 (ja) 容器
JP2009234637A (ja) 合成樹脂製ブロー容器
JP2020055546A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7352064B2 (ja) 二重容器
JP7352063B2 (ja) 容器
JP2022026895A (ja) 二重容器
WO2022091586A1 (ja) 二重容器
JP2023067208A (ja) 吐出容器
JP2022027266A (ja) 二重容器
JP6709703B2 (ja) ボトル型容器
JP2008296926A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