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2345A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32345A TW201932345A TW108102513A TW108102513A TW201932345A TW 201932345 A TW201932345 A TW 201932345A TW 108102513 A TW108102513 A TW 108102513A TW 108102513 A TW108102513 A TW 108102513A TW 201932345 A TW201932345 A TW 20193234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rage
- power supply
- opening
- vehicle
- type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6—Leg gua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00—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收納槽包含收納開口,該收納開口朝向上方開口,以供取出及放入收納物。把手部配置於較收納開口及電源部更靠上方。電源部配置於收納開口內。電源部包含可供充電裝置裝卸之電源開口。於車輛側視下,收納槽與電源部重疊。自電源部之底部朝向電源開口延伸之電源部之軸線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
於跨坐型車輛中,有在護腿板之收納槽附近設置有電源部者。例如於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92587號中,在護腿板之收納部內配置有可將攜帶型資訊終端進行充電之附件插座。收納部之開口朝向水平方向,開口係藉由蓋而開閉。於開口藉由蓋而關閉之狀態下,可將收納於收納部之攜帶型資訊終端進行充電。
於臺灣專利申請公開TW201627184號中,在收納部之開口之上方,配置有可將攜帶型資訊終端進行充電之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埠。於收納部未設置有蓋,收納部之開口朝向上方。又,USB埠係朝向下方配置。
若收納槽無蓋,則即便為飲料用之瓶等較長之物品,亦能以一部分自收納槽之開口突出之狀態收納於收納槽。但,若如WO2014/192587般,於收納部設置有蓋,則蓋會干涉到物品,故而難以將物品收納於收納部內。因此,為了收納較長之物品,無需使收納部之容積變大。於此情形時,前外殼或護腿板等頭管周圍之構造會大型化。
又,於WO2014/192587中,收納部之開口朝向水平方向。因此,於WO2014/192587之車輛中,若自收納部省略蓋,則物品會自收納部脫落。
另一方面,於TW201627184之車輛中,在收納部未設置有蓋,故而即便為較長之物品,亦能以自開口突出之形式收納於收納部。又,收納部之開口朝向上方,故而可抑制物品自收納部脫落。
但,於TW201627184中,USB埠朝向下方配置。因此,於在收納部收納有物品時,連接於USB埠之纜線會與物品干涉,故而難以使用電源。因此,例如於在收納部收納有物品時,難以利用電源將攜帶型資訊終端進行充電。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於跨坐型車輛中使頭管周圍之構造小型化,並且可將較長之物品收納於收納槽,且即便將其他物品收納於收納槽,亦可利用電源。
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具備頭管、轉向軸、把手部、前外殼、護腿板、收納槽及電源部。頭管係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車輛中心。轉向軸插入至頭管。把手部連接於轉向軸,且藉由駕駛者之操作而旋動。前外殼配置於頭管之前方。護腿板配置於前外殼之後方。收納槽係於護腿板中,設置於較通過車寬方向上之車輛中心之中心線更靠左側方或右側方。於收納槽未設置有蓋。電源部係於護腿板中,相對於中心線配置於在左右方向上與收納槽相同側。
收納槽包含收納開口,該收納開口朝向上方開口,以供取出及放入收納物。把手部配置於較收納開口及電源部更靠上方。電源部配置於收納開口內。電源部包含可供充電裝置裝卸之電源開口。於車輛側視下,收納槽與電源部重疊。自電源部之底部朝向電源開口延伸之電源部之軸線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
於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收納開口無蓋且朝向上方開口,故而使頭管周圍之構造小型化,並且可將較長之物品收納於收納槽。又,電源部之軸線朝向上方延伸,故而即便將其他物品收納於收納槽,亦可利用電源部。
電源部之軸線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亦可為45度以上。於此情形時,進而容易利用電源部。
收納開口之開口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亦可為45度以上。於此情形時,即便為以一部分自收納開口突出之狀態收納之較長之物品,亦不易自收納槽脫落,而可穩定地收納。
電源開口亦可配置於收納槽內。於此情形時,可抑制雨等滲入至電源部。又,可將攜帶型資訊終端等物品收納於收納槽並進行充電。
護腿板亦可包含自收納開口朝後方且上方延伸之傾斜部。於車輛俯視下,傾斜部亦可與收納開口之至少一部分重疊。於此情形時,可藉由傾斜部而抑制雨等滲入至電源部。
把手部亦可包含把手桿及把手外殼。把手桿亦可連接於轉向軸。把手外殼亦可覆蓋把手桿。把手外殼亦可位於收納開口之上方。於此情形時,可藉由把手外殼而抑制雨等滲入至電源部。
收納槽亦可包含第1收納部及第2收納部。第1收納部亦可包含第1底部。第2收納部亦可包含配置於與第1底部不同高度之第2底部。於此情形時,可分為第1收納部及第2收納部而將複數個物品收納於收納槽。
收納槽亦可進而包含設置於第1底部與第2底部之間之第1階部。於此情形時,可藉由第1階部而抑制收納槽內之物品之移動。
電源開口亦可位於較第1收納部之底部更靠上方。於此情形時,充電裝置之裝卸變得容易。
電源開口亦可位於較第2收納部之底部更靠上方。於此情形時,充電裝置之裝卸變得容易。
收納槽亦可包含位於較第1底部及第2底部更靠上方之第3底部。電源開口亦可設置於第3底部。於此情形時,充電裝置之裝卸變得容易。
收納槽亦可包含第2階部及第3階部。第2階部亦可設置於第1底部與第3底部之間。第3階部亦可設置於第2底部與第3底部之間。於此情形時,可藉由第2階部及第3階部而抑制收納槽內之物品之移動。
第2收納部亦可具有較上下方向及車寬方向而言於前後方向上較薄之形狀。於此情形時,可穩定地收容智慧型手機等薄型之物品。
電源部之底部亦可包含排水孔。於此情形時,當水滲入至電源部時,可通過排水孔容易地將水排出。
以下,參照圖式對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進行說明。圖1係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側視圖。圖2係自後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所得之圖。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體框架2、轉向裝置3、車體外殼4、前輪5、後輪6、動力單元7及座部8。車體框架2包含頭管11、向下框架12、下框架13及後框架14。
頭管11係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車輛中心。向下框架12自頭管11朝下方延伸。下框架13連接於向下框架12之下部。下框架13自向下框架12朝後方延伸。後框架14連接於下框架13。後框架14自下框架13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並不限定於與前後方向平行地延伸。所謂「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係指與水平方向所成之角度中之較小之角度為45°以下。即,「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亦包含在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之方向上延伸之情形。關於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亦相同。
又,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連接」並不限於直接連接,亦包含間接連接。又,所謂「連接」並不限於個別構件相互固定,亦包含於一體之構件中複數個部分連續。所謂車寬方向上之內側係指於車寬方向上向圖2所示之中心線Ax1靠近之方向。所謂車寬方向上之內側係指於車寬方向上自中心線Ax1離開之方向。中心線Ax1係通過車寬方向上之車輛中心之中心線。
轉向裝置3可旋轉地支持於頭管11。轉向裝置3包含轉向軸15、把手部16及懸架17。轉向軸15插入至頭管11。轉向軸15可旋轉地支持於頭管11。把手部16連接於轉向軸15之上部,藉由駕駛者之操作而旋動。懸架17連接於轉向軸15之下部。前輪5可旋轉地支持於轉向裝置3。前輪5可旋轉地支持於懸架17。
如圖2所示,把手部16包含左握把41L、右握把41R、把手桿42及把手外殼43。左握把41L與右握把41R分別安裝於把手桿42之左右之端部。把手桿42連接於轉向軸15。把手外殼43覆蓋把手桿42。
如圖1及圖2所示,車體外殼4包含前外殼21、左護腿板27L、右護腿板27R及中央背面部28。前外殼21配置於頭管11與向下框架12之前方。於前外殼21,設置有頭燈29。左右之護腿板27L、27R與中央背面部28係配置於前外殼21之後方。
圖3係跨坐型車輛1之立體圖。如圖2及圖3所示,左護腿板27L配置於中央背面部28之左側方。右護腿板27R配置於中央背面部28之右側方。
中央背面部28配置於頭管11及向下框架12之後方。中央背面部28於車輛後視下與頭管11及向下框架12重疊。中央背面部28具有自左右之護腿板27L、27R朝向後方突出之形狀。
車體外殼4包含底部外殼23及後外殼24。後外殼24配置於座部8之下方。後外殼24配置於後框架14之兩側方。底部外殼23配置於後外殼24與前外殼21之間。底部外殼23配置於下框架13之上方及兩側方。
底部外殼23包含腳踏板25,以供騎乘者放置腳。腳踏板25配置於底部外殼23之上方。腳踏板25配置於前外殼21與後外殼24之間。腳踏板25具有遍及車寬方向之整體而平坦之形狀。但,腳踏板25例如亦可具有用於防滑之微小之凹凸。或者,腳踏板25並不限於遍及車寬方向之整體而平坦之形狀,亦可包含朝上方突出之中心通道部。
座部8配置於前外殼21之後方。動力單元7包含引擎等原動機。動力單元7配置於座部8之下方。後輪6可旋轉地支持於動力單元7。
如圖2及圖3所示,跨坐型車輛1具備收納槽31及電源部32。如圖2所示,收納槽31設置於較車寬方向上之中心線Ax1更靠車寬方向之至少一側。於本實施形態中,收納槽31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中心線Ax1之左側方。收納槽31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較頭管11更靠左側方。
電源部32相對於中心線Ax1配置於在左右方向上與收納槽31相同之側。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電源部32配置於中心線Ax1之左側方。電源部32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較頭管11更靠左側方。收納槽31與電源部32設置於左護腿板27L。
跨坐型車輛1具備用以使動力單元7起動之起動開關37。起動開關37相對於中心線Ax1配置於在左右方向上與收納槽31及電源部32相反之側。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起動開關37配置於中心線Ax1之右側方。起動開關37設置於右護腿板27R。
圖4係收納槽31周邊之立體圖。圖5係收納槽31周邊之後視圖。圖6係收納槽31周邊之立體圖。圖7係收納槽31周邊之後視圖。如圖4至圖7所示,收納槽31具有為了取出及放入所收納之物品而開口之收納開口33。收納開口33朝向上方開口。收納槽31不具有使收納開口33關閉之蓋構件。
電源部32包含連接器部35與蓋構件36。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接器部35係電源供給用之附件插座。附件插座係筒狀之電源插座,例如為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 4165或者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業標準) D 5807-91中所規定者。連接器部35具有可供電源線等充電裝置裝卸地開口之電源開口34。電源開口34朝向上方開口。
蓋構件36安裝於連接器部35。蓋構件36使電源開口34開閉。蓋構件36例如為橡膠等彈性材製。但,蓋構件36亦可為除彈性材以外之材料製。如圖7所示,蓋構件36包含蓋本體36a及連結部36b。蓋本體36a可裝卸地安裝於電源開口34。蓋本體36a使電源開口34開閉。
連結部36b將蓋本體36a與連接器部35連結。圖7表示於電源部32中將蓋構件36自電源開口34卸除之狀態。如圖7所示,於將蓋本體36a自電源開口34卸除之狀態下,連結部36b將蓋本體36a與連接器部35連結,藉此防止蓋構件36自跨坐型車輛1脫落。連接器部35包含排水孔38。排水孔38設置於連接器部35之底部。排水孔38與左護腿板27L之內部連通。
圖8係表示收納槽31周邊之側視圖。於車輛側視下,收納槽31與電源部32重疊。電源部32配置於收納槽31內。連接器部35配置於收納槽31內。電源開口34配置於收納槽31內。於車輛側視下,收納槽31與連接器部35重疊。於車輛側視下,收納槽31與蓋部重疊。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車輛側視下,收納槽31與電源部32之整體重疊。即,於車輛側視下,電源部32係以不自收納開口33朝外部突出之方式,使電源部32之整體配置於收納槽31內。但,亦可為於車輛側視下,電源部32之一部分配置於不與收納槽31重疊之位置。即,亦可為電源部32之一部分配置於收納槽31外。
如圖8所示,左護腿板27L包含自收納開口33朝後方且上方延伸之傾斜部271。傾斜部271位於收納開口33之上方。傾斜部271位於電源開口34之上方。於車輛俯視下,傾斜部271亦可與收納開口33之至少一部分重疊。於車輛俯視下,傾斜部271亦可與電源開口34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上述把手部16配置於較收納槽31及電源部32更靠上方。把手外殼43位於收納開口33之上方。把手外殼43位於電源開口34之上方。於車輛俯視下,把手外殼43亦可與收納開口33重疊。於車輛俯視下,把手外殼43亦可與電源開口34重疊。
如圖8所示,收納開口33朝向後方且上方開口。收納開口33之開口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圖9係圖5中之IX-IX剖視圖。圖10係圖5中之X-X剖視圖。如圖9所示,自電源部32之底部朝向電源開口34延伸之電源部32之軸線Ax2係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因此,電源開口34朝向上方且後方開口。電源部32之軸線Ax2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
如圖5所示,至少自電源部32之軸線Ax2方向觀察,電源部32配置於收納開口33內。如圖5至圖7所示,收納槽31包含第1收納部51及第2收納部52。電源部32相對於第1收納部51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內側。電源部32係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第1收納部51與中心線Ax1之間。自電源部32之軸線Ax2方向觀察,電源部32配置於不與第1收納部51重疊之位置。詳細而言,自電源部32之軸線Ax2方向觀察,電源開口34配置於不與第1收納部51重疊之位置。
電源部32配置於第2收納部52之前方。第2收納部52配置於第1收納部51及電源部32之後方。自電源部32之軸線Ax2方向觀察,電源部32配置於不與第2收納部52重疊之位置。詳細而言,自電源部32之軸線Ax2方向觀察,電源開口34配置於不與第2收納部52重疊之位置。
第1收納部51係於上下方向上較第2收納部52大。第1收納部51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較第2收納部52大。第1收納部51具有較車輛前後方向及車寬方向而言於上下方向上較大之形狀。第1收納部51可收納筒狀之物品。例如,第1收納部51可收納飲料用之筒狀之塑膠瓶。例如,第1收納部51可收納350 ml、370 ml(12.5 oz)、440 ml、500 ml、591 ml(20 oz)、或者600 ml以下之筒狀之瓶。
第2收納部52具有較上下方向及車寬方向而言於前後方向上較薄之形狀。第2收納部52具有較車寬方向而言於上下方向上較大之形狀。第2收納部52例如具有可收納智慧型手機等薄型之攜帶型資訊終端之尺寸。例如,第2收納部52可縱向地收納攜帶型資訊終端。換言之,第2收納部52可將攜帶型資訊終端以使攜帶型資訊終端之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之方式收納。
第1收納部51包含第1底部53。第2收納部52包含第2底部54。第1底部53配置於較第2底部54更靠下方。收納槽31包含第3底部55。第3底部55相對於第1收納部51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內側。第3底部55配置於第2收納部52之前方。第3底部55配置於較第1底部53及第2底部54更靠上方。
如圖9所示,第3底部55朝向後方且下方傾斜。連接器部35安裝於第3底部55。電源開口34配置於第3底部55上。電源開口34配置於較第1底部53及第2底部54更靠上方。
收納槽31包含第1階部56、第2階部57、第3階部58及第4階部59。第1階部56設置於第1底部53與第2底部54之間。第1階部56自第1底部53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第1階部56於車寬方向上延伸。第2階部57設置於第1底部53與第3底部55之間。第2階部57自第1底部53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第2階部57於車輛前後方向上延伸。
第3階部58設置於第2底部54與第3底部55之間。第3階部58自第2底部54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第3階部58於車寬方向上延伸。第4階部59相對於第2底部54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第4階部59自第2底部54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第4階部59於車輛前後方向上延伸。
收納槽31之內表面包含前表面61、後表面62、第1側面63及第2側面64。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側面63係左側面,第2側面64係右側面。如圖7所示,第1收納部51設置於前表面61與第1階部56之間且第1側面63與第2階部57之間。第2收納部52設置於第2側面64與第4階部59之間且第3階部58與後表面62之間。
於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收納開口33無蓋且朝向上方開口,故而使頭管11周圍之構造小型化,並且可將較長之物品收納於收納槽31。又,電源部32之軸線Ax2朝向上方延伸,故而即便將其他物品收納於收納槽31,亦可利用電源部32。
例如,圖11係表示於收納槽31收納有物品之狀態之側視圖。圖12係表示於收納槽31收納有物品之狀態之後視圖。如圖11及圖12所示,於第1收納部51收納有第1物品I1。第1物品I1係筒狀之瓶。於第2收納部52收納有第2物品I2。第2物品I2係薄型之智慧型手機。
收納開口33無蓋且朝向上方開口,故而可將第1物品I1以其一部分自收納開口33朝上方突出之狀態收納於第1收納部51。又,可將第2物品I2以其一部分自收納開口33朝上方突出之狀態收納於第2收納部52。
又,電源部32之軸線Ax2朝向上方延伸,故而即便將第1物品I1收納於收納槽31,亦可容易地利用電源部32。例如於將第1物品I1收納於第1收納部51,將第2物品I2收納於第2收納部52之狀態下,可容易自上方接近電源部32。因此,可將電源線等充電裝置容易地與電源部32連接。
可利用電源線容易地將第2物品I2與電源部32連接。藉此,可使用電源部32將第2物品I2進行充電。電源開口34位於較第1底部53及第2底部54更靠上方。因此,充電裝置相對於電源部32之裝卸變得容易。
如圖12所示,第1收納部51內之第1物品I1之移動被第1階部56及第2階部57限制。藉此,可將第1物品I1穩定地收納於第1收納槽31內。第2收納部52內之第2物品I2之移動被第3階部58及第4階部59限制。藉此,可將第2物品I2穩定地收納於第2收納槽31內。
電源部32之軸線Ax2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因此,進而容易利用電源部32。收納開口33之開口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因此,即便為以一部分自收納開口33突出之狀態收納之較長之物品,亦可穩定地收納。
電源開口34配置於收納槽31內。因此,可抑制雨等滲入至電源部32。又,可將智慧型手機等攜帶型資訊終端收納於收納槽31並進行充電。左護腿板27L之傾斜部271係於車輛俯視下,與收納開口33之至少一部分重疊。因此,可藉由傾斜部271而抑制雨等滲入至電源部32。
把手外殼43位於收納開口33之上方。因此,可藉由把手外殼而抑制雨等滲入至電源部32。電源部32之底部包含排水孔38。因此,於水滲入至電源部32時,可通過排水孔38容易地將水排出。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跨坐型車輛並不限於速克達型,亦可為附踏板之輕型機車等其他車輛。亦可變更車體框架2之形狀。前輪5之數量並不限定於1個,亦可為2個以上。後輪6之數量並不限定於1個,亦可為2個以上。動力單元7並不限定於引擎,亦可包含電動馬達。
亦可變更收納槽31之形狀及/或配置。亦可變更電源部32之形狀及/或配置。例如,收納槽31及電源部32亦可配置於較中心線Ax1更靠右側方。收納槽31及電源部32亦可設置於右護腿板27R。亦可變更第1收納部51及第2收納部52之形狀、配置、或者大小。
電源部32之連接器部35並不限於附件插座,亦可為USB埠等其他形式之連接器。或者,於連接器部35,亦可安裝有用以將連接器之形式轉換之配接器。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電源部32配置於收納槽31內。但,電源部32亦可配置於收納槽31外。例如,電源部32亦可配置於較收納槽31更靠上方。
亦可變更第1~第4階部46-59之形狀或者位置。或者,亦可省略第1~第4階部56-59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跨坐型車輛
2‧‧‧車體框架
3‧‧‧轉向裝置
4‧‧‧車體外殼
5‧‧‧前輪
6‧‧‧後輪
7‧‧‧動力單元
8‧‧‧座部
11‧‧‧頭管
12‧‧‧向下框架
13‧‧‧下框架
14‧‧‧後框架
15‧‧‧轉向軸
16‧‧‧把手部
17‧‧‧懸架
21‧‧‧前外殼
23‧‧‧外殼
24‧‧‧後外殼
25‧‧‧腳踏板
27L‧‧‧左護腿板
27R‧‧‧右護腿板
28‧‧‧中央背面部
29‧‧‧頭燈
31‧‧‧收納槽
32‧‧‧電源部
33‧‧‧收納開口
34‧‧‧電源開口
35‧‧‧連接器部
36‧‧‧蓋構件
36a‧‧‧蓋本體
36b‧‧‧連結部
37‧‧‧起動開關
38‧‧‧排水孔
41L‧‧‧左握把
41R‧‧‧右握把
42‧‧‧把手桿
43‧‧‧把手外殼
51‧‧‧第1收納部
52‧‧‧第2收納部
53‧‧‧第1底部
54‧‧‧第2底部
55‧‧‧第3底部
56‧‧‧第1階部
57‧‧‧第2階部
58‧‧‧第3階部
59‧‧‧第4階部
61‧‧‧前表面
62‧‧‧後表面
63‧‧‧第1側面
64‧‧‧第2側面
271‧‧‧傾斜部
Ax1‧‧‧中心線
Ax2‧‧‧軸線
I1‧‧‧第1物品
I2‧‧‧第2物品
圖1係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自後方觀察跨坐型車輛之前部所得之圖。
圖3係跨坐型車輛之立體圖。
圖4係收納槽周邊之立體圖。
圖5係收納槽周邊之後視圖。
圖6係收納槽周邊之立體圖。
圖7係收納槽周邊之後視圖。
圖8係收納槽周邊之側視圖。
圖9係圖5中之IX-IX剖視圖。
圖10係圖5中之X-X剖視圖。
圖11係表示於收納槽收納有物品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12係表示於收納槽收納有物品之狀態之後視圖。
Claims (14)
-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頭管,其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車輛中心; 轉向軸,其插入至上述頭管; 把手部,其連接於上述轉向軸,且藉由駕駛者之操作而旋動; 前外殼,其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前方; 護腿板,其配置於上述前外殼之後方; 無蓋之收納槽,其於上述護腿板中,設置於較通過上述車寬方向上之車輛中心之中心線更靠左側方或右側方;及 電源部,其係於上述護腿板中,相對於上述中心線配置於在左右方向上與上述收納槽相同之側;且 上述收納槽包含收納開口,該收納開口朝向上方開口,以供取出及放入收納物, 上述把手部配置於較上述收納開口及上述電源部更靠上方, 上述電源部配置於上述收納開口內, 上述電源部包含可供充電裝置裝卸之電源開口, 於車輛側視下,上述收納槽與上述電源部重疊, 自上述電源部之底部朝向上述電源開口延伸之上述電源部之軸線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朝向後方且上方延伸。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電源部之軸線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收納開口之開口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電源開口配置於上述收納槽內。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護腿板包含自上述收納開口朝後方且上方延伸之傾斜部, 於車輛俯視下,上述傾斜部與上述收納開口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把手部包含: 把手桿,其連接於上述轉向軸;及 把手外殼,其覆蓋上述把手桿;且 上述把手外殼位於上述收納開口之上方。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收納槽包含: 第1收納部,其包含第1底部;及 第2收納部,其包含配置於與上述第1底部不同高度之第2底部。
-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收納槽進而包含第1階部,該第1階部設置於上述第1底部與上述第2底部之間。
-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電源開口位於較上述第1收納部之底部更靠上方。
-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電源開口位於較上述第2收納部之底部更靠上方。
-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收納槽包含位於較上述第1底部及上述第2底部更靠上方之第3底部, 上述電源開口設置於上述第3底部。
- 如請求項1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收納槽進而包含: 第2階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底部與上述第3底部之間;及 第3階部,其設置於上述第2底部與上述第3底部之間。
-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第2收納部具有較上下方向及車寬方向而言於前後方向上較薄之形狀。
-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電源部之底部包含排水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10875 | 2018-01-25 | ||
JP2018-010875 | 2018-01-25 | ||
JP2018-093734 | 2018-05-15 | ||
JP2018093734A JP2019127251A (ja) | 2018-01-25 | 2018-05-15 | 鞍乗型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2345A true TW201932345A (zh) | 2019-08-16 |
TWI712534B TWI712534B (zh) | 2020-12-11 |
Family
ID=67471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2513A TWI712534B (zh) | 2018-01-25 | 2019-01-23 | 跨坐型車輛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27251A (zh) |
BR (1) | BR102019001469B1 (zh) |
PH (1) | PH12019050009A1 (zh) |
TW (1) | TWI71253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6816B (zh) * | 2020-10-16 | 2022-12-11 |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型車輛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22103B2 (ja) * | 2019-08-27 | 2022-02-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7398338B2 (ja) * | 2020-05-25 | 2023-12-14 |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コネクタユニット、自動二輪車及び支持部材 |
JP7530764B2 (ja) * | 2020-08-06 | 2024-08-08 |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05288B2 (ja) * | 2007-08-06 | 2012-03-2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荷物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
JP2011098608A (ja) * | 2009-11-04 | 2011-05-19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鞍乗型乗物用のロックシステム |
JP5595228B2 (ja) * | 2010-10-29 | 2014-09-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JP2012176695A (ja) * | 2011-02-25 | 2012-09-13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用電源接続部収納構造 |
JP2013071566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モバイル端末収納構造 |
CN202765151U (zh) * | 2012-03-27 | 2013-03-06 | 简豪志 | 机车收纳结构 |
-
2018
- 2018-05-15 JP JP2018093734A patent/JP2019127251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1-23 TW TW108102513A patent/TWI712534B/zh active
- 2019-01-24 BR BR102019001469-5A patent/BR102019001469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1-25 PH PH12019050009A patent/PH12019050009A1/en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6816B (zh) * | 2020-10-16 | 2022-12-11 |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型車輛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02019001469A2 (pt) | 2020-01-07 |
BR102019001469B1 (pt) | 2022-06-28 |
TWI712534B (zh) | 2020-12-11 |
PH12019050009A1 (en) | 2019-08-14 |
JP2019127251A (ja) | 2019-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12534B (zh) | 跨坐型車輛 | |
TWI603545B (zh) |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s | |
TWI593588B (zh) |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s | |
JP701537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usb端子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 |
JP5614047B2 (ja) | 電動式自動二輪車 | |
EP3299266B1 (en) | Accessory socket structure of saddled vehicle | |
TWI471246B (zh) | Straddle type electric vehicle | |
CN110077499B (zh) | 骑乘式车辆 | |
JP704124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usb端子ユニット構造 | |
EP2955088A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WO2014158100A1 (en) | Electrical accessory socke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mall motorcycle | |
CN110949575B (zh) | 跨骑型车辆 | |
JP2011152900A (ja) | 電動式自動二輪車の運転シート構造 | |
JP2021154804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充電構造 | |
EP3778363B1 (en) | A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JP704233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usb端子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 |
JP2022184502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3129342A (ja)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JP2019172163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端子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 |
JP2013129343A (ja)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JP6484207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通信装置収納構造 | |
JP2022066069A (ja) | 鞍乗型車両 | |
TWM611547U (zh) | 跨騎式車輛的電性連結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