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5215A - 衝擊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衝擊處理裝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5215A
TW201905215A TW107115897A TW107115897A TW201905215A TW 201905215 A TW201905215 A TW 201905215A TW 107115897 A TW107115897 A TW 107115897A TW 107115897 A TW107115897 A TW 107115897A TW 201905215 A TW201905215 A TW 2019052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ed
inspection
room
mounting
cabin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3842B (zh
Inventor
伊藤将克
神山拓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5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8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1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compacting surfaces, e.g. shot-pe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1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 B24C3/2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work being supported by turnt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1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 B24C3/2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work being supported by turntables
    • B24C3/22Apparatus using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7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24C9/003Removing abrasive powder out of the blasting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Magnetic Means (AREA)
  • Chutes (AREA)
  •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Materials By Characteristic Method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衝擊處理裝置具備:櫃體;複數個室,其等設置於櫃體之內部;旋轉台,其可在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第一旋轉軸之第一旋轉方向旋轉;複數個載置台,其等在旋轉台之上表面在周向隔以間隔地配置,供載置並保持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機,其投射投射材;及第一檢查檢測器,其檢查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且複數個室繞第一旋轉軸並設;複數個室包含:將投射材投射至被處理對象物之投射室、及設置於較投射室更靠第一旋轉方向之下游之第一檢查室;投射機朝向被保持於進入投射室之內部之第一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投射材;第一檢查檢測器可升降地配置於進入第一檢查室之內部之第二載置台之上方,檢查被保持於第二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Description

衝擊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衝擊處理裝置。
在下述專利文獻1之第2實施形態中揭示有將檢查檢測器內置於處理室(投射室)內之表面處理裝置(衝擊處理裝置)。簡而言之,在該表面處理裝置中,檢查檢測器可利用氣缸之驅動移動至評估作為被檢查體之齒輪之位置,在檢查檢測器之外側設置有用於在珠擊處理時保護檢查檢測器之檢測器防護面板。檢測器防護面板包含:以覆蓋檢查檢測器之側面之方式設置之固定面板、及以覆蓋檢查檢測器之下表面之方式設置之可動面板。可動面板可利用氣缸之驅動以固定面板側之一端為轉動中心轉動,在珠擊處理時配置於將檢查檢測器之下方閉塞之位置,在珠擊處理後之檢查時配置於將檢查檢測器之下方開放之位置。[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8775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在上述先前技術之表面處理裝置中,由於在自將一個齒輪搬入至處理室後開始進行加工(珠擊處理)及檢查直至搬出之期間,無法對其他之齒輪予以搬入/搬出、加工及檢查,故在週期時間之點上不利。又,在上述先前技術之表面處理裝置中,由於除檢查檢測器外,還必須在處理室內設置用於保護該檢查檢測器之檢測器防護面板及用於使該檢測器防護面板之可動面板轉動之機構,故處理室內之構造複雜化。
本發明說明雖然具有在裝置內內置檢查檢測器之構成但能夠縮短週期時間且能夠避免投射室內之構造之複雜化的衝擊處理裝置。[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衝擊處理裝置具備:櫃體;複數個室,其等設置於櫃體之內部;旋轉台,其設置於櫃體之內部,可在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第一旋轉軸之第一旋轉方向旋轉;複數個載置台,其等在旋轉台之上表面在周向隔以間隔地配置,供載置並保持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機,其投射投射材;及第一檢查檢測器,其檢查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複數個室繞第一旋轉軸並設。複數個室包含:將投射材投射至被處理對象物之投射室、及設置於較投射室更靠第一旋轉方向之下游之第一檢查室。投射機朝向被保持於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投射室之內部之第一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投射材。第一檢查檢測器可升降地配置於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第一檢查室之內部之第二載置台之上方,檢查被保持於第二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根據上述構成,在櫃體之內部,複數個室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第一旋轉軸並設,且設置有可繞第一旋轉軸旋轉之旋轉台。於在旋轉台之上表面在周向隔以間隔地配置之複數個載置台載置並保持有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機朝向被保持於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投射室之內部之第一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投射材。
此處,第一檢查檢測器可升降地配置於進入設置於較投射室更靠第一旋轉方向之下游之第一檢查室之內部的第二載置台之上方,檢查被保持於第二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根據以上內容,在自將一個被處理對象物搬入至任一載置台上後開始進行投射處理及檢查直至自該載置台搬出之期間,能夠對其他之被處理對象物予以搬入/搬出、投射處理及檢查。又,由於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之檢查係在投射室以外之第一檢查室進行,故亦無須使投射室內之構造複雜化。
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可更具備檢查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之第二檢查檢測器。複數個室可更包含設置於較投射室更靠第一旋轉方向之上游之第二檢查室。可行的是,第二檢查檢測器可升降地配置於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第二檢查室之內部之第三載置台之上方,檢查被保持於第三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根據上述構成,第二檢查檢測器檢查被保持於進入第二檢查室之內部之第三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第二檢查室由於設置於較投射室更靠第一旋轉方向之上游,故能夠檢查被投射前之狀態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可更具備設置於第一檢查室且可朝向被保持於第二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吹送氣體之吹送裝置。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即便投射材及粉塵附著於被處理對象物,仍能夠藉由自吹送裝置將氣體吹送至被處理對象物而吹走該投射材及粉塵,故能夠高精度地檢查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在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中,吹送裝置可設置於可朝向第一檢查檢測器吹送氣體之位置。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即便粉塵附著於第一檢查檢測器,仍能夠藉由自吹送裝置吹送氣體而吹走粉塵,故能夠防止或有效地抑制粉塵在第一檢查檢測器積存。其結果為,第一檢查檢測器由於檢查精度被保持為良好之狀態(與初始狀態大致相同之狀態),故能夠進一步高精度地檢查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可更具備吸引櫃體中之包含粉塵之空氣之集塵機。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吹送裝置之氣體之吹送而自被處理對象物吹走粉塵等,被吹走之粉塵等與空氣一起由集塵機吸引。因而,能夠更進一步高精度地檢查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可更具備一體地升降第一檢查檢測器與連接於第一檢查檢測器之配接器之升降機構。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第一檢查檢測器與配接器一體地升降,故能夠以簡易之構成維持第一檢查檢測器之檢測性能。
在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中,配接器可在旋轉台之上方配置於第一旋轉軸之側。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配接器在旋轉台之上方配置於第一旋轉軸之側,故例如易於進行第一檢查室之內面側之維修。
在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中,吹送裝置可在俯視下配置於旋轉台之外側。
根據上述構成,相對於配接器在旋轉台之上方配置於第一旋轉軸之側,而吹送裝置在俯視下配置於旋轉台之外側。因而,能夠防止由吹送裝置吹出之氣體被配接器妨礙進路。
在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中,吹送裝置之噴嘴可被固定於配接器。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吹送裝置之噴嘴與配接器一體地升降,故能夠有效地利用第一檢查室內之空間。
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可更具備:搬送裝置,其將被處理對象物自設定於櫃體之外側之檢查區域搬送至載置位置;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其測定配置於檢查區域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複數個室可更包含用於將被處理對象物搬入至櫃體之搬入室。載置位置可為複數個載置台中之位於搬入室之第四載置台上之位置。第一檢查檢測器可檢測被處理對象物之電磁特性。
根據上述構成,搬送裝置將被處理對象物自設定於櫃體之外側之檢查區域搬送至位於搬入室之第四載置台之上之載置位置,殘留應力測定裝置測定配置於檢查區域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相對於此,第一檢查檢測器檢測被處理對象物之電磁特性。因而,能夠檢測被處理對象物之電磁特性且能夠測定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
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可更具備:第一載置部,其載置被搬入至櫃體之內部前之被處理對象物;及第二載置部,其載置自櫃體之內部搬出之被處理對象物。複數個室可更包含用於自櫃體搬出被處理對象物之搬出室。搬送裝置可將被處理對象物自第一載置部搬入至櫃體之內部並將其載置於第四載置台,且將由第一檢查檢測器進行完電磁特性之檢查之被處理對象物自複數個載置台中之位於搬出室之第五載置台搬出並將其載置於第二載置部。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包含:第一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其測定載置於第一載置部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及第二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其測定載置於第二載置部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
根據上述構成,測定被搬入至櫃體之內部前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且,測定自櫃體搬出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因而,能夠測定被投射前後之狀態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
在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中,可行的是,複數個載置台各者可繞平行於第一旋轉軸之第二旋轉軸旋轉。[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衝擊處理裝置,雖然具有在裝置內內置檢查檢測器之構成但能夠縮短週期時間且能夠避免投射室內之構造之複雜化。
針對作為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之衝擊處理裝置之珠擊裝置,使用圖1~圖8進行說明。此外,在該等圖中適宜地顯示之箭頭FR表示裝置前視下之近前,箭頭UP表示上方,箭頭LH表示裝置前視下之左側。又,在圖5~圖8中,方便上省略表示面板之切斷面之影線。
(珠擊裝置之構成)圖1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右側視圖。圖2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前視圖。圖3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平面圖。圖4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左側視圖。
如圖1所示,珠擊裝置10具備形成為箱狀之櫃體12。如圖2所示,在櫃體12設置有投射材投入部14。在投射材投入部14之上部形成有投射材之投入用之投入口。投入口構成為可開閉。在櫃體12形成有用於將被處理對象物搬入/搬出其內部之搬入/搬出口16。此外,可將例如齒輪等之製品用作珠擊處理之被處理對象物。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係使用材質為SCM420(鉻鉬鋼)之滲碳淬火齒輪。被處理對象物之尺寸作為一例係直徑102 mm且高度30 mm。
在櫃體12之右側設置有操作面板100。控制面板包含操作面板100、及記憶部。記憶部記憶珠擊裝置10之控制處理之程式。珠擊裝置10根據作業者對操作面板100之操作執行程式並作動。
圖5係沿圖1之5-5線之放大剖視圖。圖6係沿圖1之6-6線之放大剖視圖。如圖5所示,在櫃體12之內部設置有複數個室。複數個室包含:搬入室20A、搬出室20B、檢查室22A(第二檢查室)、檢查室22B(第一檢查室)、投射室24A、及投射室24B。在櫃體12之內部之後方,二個投射室24A、24B以彼此相鄰之方式設置。在櫃體12之內部之前方,搬入室20A及搬出室20B以彼此相鄰之方式設置。在櫃體12之內部,在搬入室20A與投射室24A之間設置有檢查室22A,且在投射室24B與搬出室20B之間設置有檢查室22B。
搬入室20A、檢查室22A、投射室24A、投射室24B、檢查室22B、及搬出室20B按照上述之順序繞在上下方向延伸之旋轉軸41(在周向)排列(並設)。搬入室20A、檢查室22A、投射室24A、投射室24B、檢查室22B及搬出室20B之各室由壁板狀之分隔部26分隔。各室亦有被稱為站之情形。換言之,在櫃體12之內部設定有在周向上被等分割之多站。
搬入室20A係用於將被處理對象物W搬入至櫃體12之室。搬出室20B係用於自櫃體12搬出被處理對象物W之室。檢查室22A係用於檢查進行珠擊處理前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之室。檢查室22B係用於檢查進行完珠擊處理後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之室。投射室24A、24B係將投射材投射至被處理對象物W之室。在櫃體12之內部之下部設置有載置被處理對象物W之製品載置部18。針對製品載置部18於後文詳細敘述。
珠擊裝置10具備設置於櫃體12之後方之一對噴射裝置(亦稱為「空氣式加速裝置」,被理解為「空氣式珠擊機之單元」之要素)30。噴射裝置30與投射室24A及投射室24B各者對應地各設置一台,合計設置二台。由於二台噴射裝置30除配置位置外為相同之構成,故對其等賦予之符號設為同一符號。噴射裝置30具備:噴嘴30A、配管部30B、混合閥30C、空氣供給部30D、流量調整裝置30E、截流澆口部30F、加壓槽30G、噴射澆口部30H、及投射材槽30I。
各噴射裝置30之噴嘴30A插通櫃體12之背面,噴嘴30A之前端朝向櫃體12之內部。噴射裝置30構成為自噴嘴30A噴射(廣義上係投射)包含投射材之壓縮空氣,並使投射材相對於位於投射室24A、24B之被處理對象物W衝撞。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針對投射材,作為一例係使用維氏硬度為700 HV、粒徑為直徑0.6 mm之鈍化鋼絲切丸。
噴嘴30A經由圖1所示之配管部30B連接於混合閥30C。混合閥30C連接於空氣供給部30D(在圖中方塊化圖示),且依次經由流量調整裝置30E及截流澆口部30F連接於壓槽30G。混合閥30C將自流量調整裝置30E供給之投射材與自空氣供給部30D供給之壓縮空氣混合。加壓槽30G經由配置於其上方之噴射澆口部30H等連接於投射材槽30I。投射材槽30I配置於噴射澆口部30H之上方。
另一方面,珠擊裝置10具備循環裝置36。循環裝置36係用於藉由將自噴射裝置30之噴嘴30A(參照圖5)噴射之投射材再次朝投射材槽30I搬送而使投射材循環之裝置。循環裝置36具備:料斗36A、下部螺桿輸送機36B、斗式升降機36C、分離器36D、振動篩36E、及驅動用馬達36G。料斗36A係用於在投射室24A、24B(參照圖5)之下方回收投射材之裝置。在料斗36A之下端設置有下部螺桿輸送機36B。下部螺桿輸送機36B連接於驅動用馬達36G。
下部螺桿輸送機36B係以左右方向(垂直於圖1之紙面之方向)為長度方向而水平地配置。下部螺桿輸送機36B構成為藉由繞軸旋轉而將自料斗36A流落之投射材搬送至裝置左側(圖1之紙面深處側)。下部螺桿輸送機36B之搬送下游側之端部配置於面向斗式升降機36C之下部收集部之位置。
斗式升降機36C由於係周知故省略詳細說明,但一對皮帶輪(省略圖示)、環狀皮帶(省略圖示)、及複數個勺鬥(省略圖示)。一對皮帶輪配置於珠擊裝置10之上部及下部。皮帶輪構成為可以馬達驅動旋轉。環狀皮帶捲掛於一對皮帶輪。複數個勺鬥安裝於環狀皮帶。根據該構成,斗式升降機36C藉由以勺鬥掬起落下至裝置下部且由下部螺桿輸送機36B回收之投射材,且使皮帶輪旋轉,而將勺鬥內之投射材等自裝置下部朝裝置上部(櫃體12之上方)搬送。
如圖3所示,在斗式升降機36C之上端部經由配管連接有風選式分離器36D。被搬送至斗式升降機36C之上端部之投射材經由配管流入至該分離器36D。分離器36D經由管道38E、38C2連接於集塵機38A之空氣吸引部(鼓風機)。集塵機38A係用於回收混入投射材之細微粉末等之異物(雜質)之裝置。分離器36D藉由利用集塵機38A吸引空氣而將投射材分級。分離器36D與投射材槽30I連通,僅使所搬送之投射材中之經分級之適切之投射材朝投射材槽30I流動。
如圖4所示,在投射材槽30I經由配管部等連接有振動篩36E。超過投射材槽30I之容量之份額之投射材流動至振動篩36E。振動篩36E具備用於篩分投射材之金屬絲網部。振動篩36E配置為藉由使該金屬絲網部振動而根據大小篩分投射材,僅使適切之大小之投射材返回櫃體12內。
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在櫃體12之靠正面之上方配置有外部大氣擷取用之通風機38B(換氣裝置)。在形成於櫃體12之背面側(圖5所示之投射室24B之側)之上部之吸出口12E連接有管道38C1。自櫃體12之吸出口12E吸引因珠擊而在櫃體12之內部產生之粉塵。在管道38C1與管道38C2之間介置有沈澱室(廣義上係分離器)38D。
沈澱室38D在包含所吸引之粉塵之空氣產生分級流,分離所吸引之空氣中之粒子。沈澱室38D連接於朝向斗式升降機36C之下部延伸之流路部。在沈澱室38D分離之投射材流動至斗式升降機36C之下端部並被再次利用。如圖3所示,在管道38C2連接有集塵機38A。集塵機38A經由管道38C1、沈澱室38D及管道38C2吸引櫃體12中之包含粉塵之空氣,並過濾經由管道38C1、沈澱室38D及管道38C2之空氣中之粉塵而僅將空氣排出至裝置外。
其次,針對圖5所示之製品載置部18進行說明。
製品載置部18具備圓板狀之大台40(旋轉台)、及複數個(在本實施形態中為六個)小台42(載置台)。複數個小台42在大台40之上表面之外周側在大台40之周向隔以一定間隔地配置為環狀。亦即,製品載置部18具有所謂之多台之構造。大台40構成為可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旋轉軸41(第一旋轉軸)旋轉(公轉)。複數個小台42之直徑小於大台40之直徑。小台42可旋轉(自轉)地被保持於大台40。在小台42載置並保持有被處理對象物W。小台42之旋轉軸43(第二旋轉軸)與大台40之旋轉軸41平行地設定。
複數個小台42伴隨著大台40之旋轉而按照搬入室20A、檢查室22A、投射室24A、投射室24B、檢查室22B、及搬出室20B之順序在各站循環移動。噴射裝置30朝向被保持於複數個小台42中之進入投射室24A、24B之內部之小台42(第一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投射投射材。此外,在分隔部26形成有在大台40之旋轉時用於使小台42及被處理對象物W通過之缺口部等。又,在櫃體12中,在配置於大台40之周圍之片狀之部位12Z貫通形成有投射材通過用之複數個孔部(省略圖示)。
圖8係沿圖3之8-8線之放大剖視圖。如圖8所示,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下端部經由軸承部46配置於基座部48上。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上端部經由聯結器連接於轉位裝置50(廣義上係被理解為「旋轉驅動機構」之要素)。
作為轉位裝置50由於應用周知之轉位裝置,故省略詳細圖示。轉位裝置50具備:用於節拍式給送大台40之附制動器之驅動馬達、用於定位大台40之定位夾持器、及該定位夾持器之作動用之定位氣缸。藉此,轉位裝置50以相應於小台42之配置設定之旋轉角度(在本實施形態中為60°)刻度使大台40繞旋轉軸41旋轉。亦即,轉位裝置50以相應於小台42之位置之旋轉角度節拍式給送大台40並使其旋轉。轉位裝置50在使大台40暫時停止之狀態(位於公轉停止位置之狀態)下,如圖5所示般,在搬入室20A、檢查室22A、投射室24A、投射室24B、檢查室22B、及搬出室20B各者之特定位置各配置1個小台42。
在投射室24A、24B之上部設置有圖8所示之按壓機構52(按壓治具)。此外,雖然在圖8中圖示設置於投射室24B之按壓機構52,但亦可在投射室24A(參照圖5)設置有與按壓機構52相同之按壓機構。按壓機構52具備用於自上方按壓小台42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按壓部54A。按壓部54A構成複數個軸串聯地連結而成之按壓用軸54之下端部。按壓用軸54之上端部由軸承56支持。按壓用軸54構成為無法相對於軸承56在上下方向相對移動,但可相對於軸承56繞按壓用軸54之軸旋轉。藉此,按壓部54A可與按壓用軸54一起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軸線旋轉。
軸承56被固定於設置於氣缸機構58(係亦被理解為「升降機構」之要素)之桿狀體(省略圖示)之下端部之連結部58A。作為氣缸機構58可使用周知之氣缸機構(作為一例係與後述之氣缸機構78實質上相同之機構)。氣缸機構58之氣缸部58S經由構件安裝於櫃體12之頂部。氣缸機構58藉由前述桿狀體相對於氣缸部58S進退而使軸承56及按壓用軸54在上下方向變位。藉由氣缸機構58之作動,而按壓部54A可在按壓被處理對象物W之位置與較其更靠上方之退避位置之間移動。
另一方面,在按壓用軸54之上端部之外周部同軸地固著有齒輪60A。在齒輪60A之下方設置有可相對於齒輪60A嚙合(可連結)之齒輪60B。齒輪60B在與齒輪60A嚙合之狀態(連結之狀態)下將旋轉驅動力傳遞至齒輪60A。齒輪60A與齒輪60B構成為利用氣缸機構58之作動可接觸/分離。齒輪60A在按壓部54A到達按壓被處理對象物W之位置時配置於與齒輪60B嚙合之位置。齒輪60B經由驅動力傳遞機構連接於驅動馬達62(廣義上係致動器)。亦即,驅動馬達62經由驅動力傳遞機構使齒輪60B旋轉驅動。
在按壓機構52中,藉由根據作業者對操作面板100(參照圖2)之操作而氣缸機構58作動,而按壓部54A下降並按壓固定被處理對象物W。在按壓部54A按壓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下,固著於按壓用軸54之齒輪60A與齒輪60B嚙合,藉由在該狀態下驅動馬達62作動,而驅動馬達62之驅動力經由齒輪60B、齒輪60A、及按壓用軸54被傳遞至被處理對象物W及小台42,被處理對象物W及小台42在預設之特定位置旋轉。此外,小台42之旋轉數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係設定為40.9 rpm/60 Hz。
圖7係沿圖6之7-7線之剖視圖。如圖6及圖7所示,在相對於投射室24A、24B位於大台40之旋轉方向(第一旋轉方向)之下游之檢查室22B設置有檢查檢測器72(第一檢查檢測器)及吹送裝置64。檢查檢測器72亦被稱為檢查探測器。亦即,檢查室22B兼作為設置有吹送裝置64之鼓風室。
檢查檢測器72可升降地配置於複數個小台42中之進入檢查室22B之內部之小台42(第二載置台)之上方。檢查檢測器72檢查被保持於該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檢查檢測器72形成為筒狀。檢查檢測器72具備被處理對象物W之磁性評估用之線圈,檢測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線圈在被處理對象物W激發渦流。
具備圖6及圖7所示之檢查檢測器72之磁性評估裝置70設置於櫃體12側。磁性評估裝置70使用渦流檢查被處理對象物W之加工對象部整體之表面層之狀態。磁性評估裝置70藉由針對被處理對象物W之有無不均及金屬組織之狀態進行磁性評估而判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合格與否。該磁性評估裝置70具備連接於檢查檢測器72之配接器74。配接器74具有控制交流電流之功能且將高頻率之交流電力供給至檢查檢測器72之線圈。配接器74經由配線(省略圖示)連接於具有顯示等之功能之面板(省略圖示)。磁性評估裝置70基於被供給交流電力之狀態之檢查檢測器72之檢測結果評估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狀態。
配接器74在大台40之上方配置於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側,並與檢查檢測器72一體化。如圖7所示,在配接器74經由托架76連結有氣缸機構78(係亦被理解為「升降機構」之要素)之桿狀體部78A。桿狀體部78A在檢查檢測器72之上方以上下方向為軸線方向而配置。桿狀體部78A之前端部(下端部)被固定於托架76。桿狀體部78A之基端部(上端部)被固定於活塞部78B。活塞部78B構成為在氣缸部78C內利用氣壓(廣義上係流體靜壓)可往復運動。亦即,檢查檢測器72與配接器74構成為藉由氣缸機構78之活塞部78B往復運動且桿狀體部78A伸縮而一體地升降。
氣缸部78C經由空氣方向控制機器(電磁閥等)80與空氣供給源82連接。空氣方向控制機器80連接於控制部84。控制部84係設置於前述之控制面板之功能部,例如具備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之電子電路。控制部84藉由控制空氣方向控制機器80而可控制活塞部78B之變位。若根據作業者對操作面板100(參照圖2)之操作,活塞部78B下降且檢查檢測器72下降至被處理對象物W之設置面,則檢查檢測器72以包圍被處理對象物W之方式配置且在該位置檢查珠擊處理後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磁性評估裝置70基於電磁特性之檢測結果評估(判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
如圖6所示,吹送裝置64在檢查室22B中在俯視下配置於大台40之外側(相對於大台40在其半徑方向外側)。吹送裝置64之複數個噴嘴64A朝向被固定於櫃體12之小台42之停止位置之上方。噴嘴64A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係朝向斜下方。噴嘴64A分別連接於未圖示之管道,管道連接於未圖示之壓縮空氣供給部。藉此,吹送裝置64可朝向被保持於複數個小台42中之進入檢查室22B之內部之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吹送氣體。吹送裝置64被設定於可朝向位於下降位置(檢查位置)之檢查檢測器72吹送氣體之位置。
吹送裝置64連接於控制部84。控制部84作為一例係以在檢查檢測器72利用圖7所示之氣缸機構78下降之期間及檢查檢測器72配置於檢查位置後特定時間之期間(至檢查檢測器72開始被處理對象物W之檢查前)吹送裝置64執行氣體之吹送之方式,控制吹送裝置64之吹送時序。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在相對於投射室24A、24B位於大台40之旋轉方向之上游之檢查室22A設置有檢查檢測器92(第二檢查檢測器)。檢查檢測器92亦被稱為檢查探測器。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10中,在櫃體12中合計設置有二個檢查檢測器(檢查檢測器72及檢查檢測器92)。檢查檢測器92可升降地配置於複數個小台42中之進入檢查室22A之內部之小台42(第三載置台)之上方。檢查檢測器92檢查被保持於該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檢查檢測器92形成為筒狀。檢查檢測器92具備被處理對象物W之磁性評估用之線圈,檢測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線圈在被處理對象物W激發渦流。
具備圖6及圖7所示之檢查檢測器92之磁性評估裝置90具備連接於檢查檢測器92之配接器94。配接器94具有控制交流電流之功能且將高頻率之交流電力供給至檢查檢測器92之線圈。配接器94經由配線(省略圖示)連接於具有顯示等之功能之面板(省略圖示)。
設置於該檢查室22A之磁性評估裝置90具有與設置於檢查室22B之磁性評估裝置70相同之裝置構成。此外,磁性評估裝置70及磁性評估裝置90廣義上被理解為「非破壞檢查裝置」。磁性評估裝置70及磁性評估裝置90可以與前步驟之對比相對評估被處理對象物W之處理全面。
配接器94在大台40之上方配置於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側,與檢查檢測器92一體化。檢查檢測器92與配接器94構成為一體地升降。如圖7所示,在配接器94經由托架176連結有氣缸機構178之桿狀體部178A。此外,用於使檢查檢測器92及配接器94升降之構成係與用於使檢查檢測器72及配接器74升降之構成相同之構成。因而,針對用於使檢查檢測器92及配接器94升降之各構成要素,在圖中顯示在用於使檢查檢測器72及配接器74升降之各構成要素之符號之前頭賦予「1」之符號,且省略其等之說明。
空氣方向控制機器180連接於控制部84。控制部84藉由控制空氣方向控制機器180而可控制活塞部178B之變位。若根據作業者對操作面板100(參照圖2)之操作,活塞部178B下降且檢查檢測器92下降至被處理對象物W之設置面,則檢查檢測器92以包圍被處理對象物W之方式配置且在該位置檢查珠擊處理前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磁性評估裝置90基於電磁特性之檢測結果評估(判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相對於櫃體12在其搬入/搬出側(圖中左側),在裝置左側(圖中上側)設置有定位裝置(第一定位單元)106,且在裝置右側(圖中下側)設置有定位裝置(第二定位單元)126。在定位裝置106設置有載置部108。在載置部108載置有被搬入至櫃體12之內部前之被處理對象物W。載置部108設置於在櫃體12之外側設定之檢查區域107。定位裝置106具有將被載置於載置部10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定位於特定位置之功能。另一方面,在定位裝置126設置有載置部128。在載置部128載置有自櫃體12之內部搬出之被處理對象物W。載置部128設置於在櫃體12之外側設定之檢查區域127。定位裝置126具有將被載置於載置部12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定位於特定位置之功能。
在載置部108之前方(圖中左側)設置有搬入輸送機102(廣義上係搬送機構)。在載置部128之前方設置有搬出輸送機122(廣義上係搬送機構)。搬入輸送機102及搬出輸送機122在裝置左右方向隔以間隔地串聯地配置,將被載置於各者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自裝置左側朝裝置右側搬送。在搬入輸送機102之上方設置有圖1所示之讀碼器104。
讀碼器104係與搬入輸送機102之搬送方向中間部對應地設置。讀碼器104讀取被載置於搬入輸送機10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資訊。補充而言,例如當對被處理對象物W以雷射打標機預先進行製品辨識用之標記(打刻)時,由圖1所示之讀碼器104讀取該標記之資訊。此外,可不設置讀碼器104。可在搬出輸送機122之上方設置有與讀碼器104(參照圖1)相同之讀碼器。
在搬入輸送機102之前方(圖中左側)設置有搬入側NG滑槽112。在搬出輸送機122之前方(圖中左側)設置有搬出側NG滑槽132。再者,在搬入輸送機102與搬出輸送機122之間設置有作為搬送裝置之搬送機器人114。
如圖1所示,搬送機器人114係6軸機器人,用於被處理對象物W之搬送用。搬送機器人114包含:固持被處理對象物W之固持部114A、及用於使固持部114A移動之臂114B。由於作為搬送機器人114可應用周知構成之搬送機器人,故省略針對搬送機器人114之構成之詳細說明。搬送機器人114除在檢查區域(檢查區域107及檢查區域127)與搬入/搬出側(搬入室20A及搬出室20B)之小台42上之載置位置之間搬送被處理對象物W外,還進行被處理對象物W之各種搬送。以下,具體地說明。
搬送機器人114可將配置於位於搬入輸送機102之搬送方向之下游之特定位置102A之被處理對象物W搬送至載置部108之上。搬送機器人114能夠將被處理對象物自載置部108搬入至櫃體12之內部並將其載置於位於搬入室20A之小台42(第四載置台),且能夠將被處理對象物W自載置部108搬送至搬入側NG滑槽112中。搬送機器人114可將由檢查檢測器92、72進行完檢測電磁特性之檢查之被處理對象物W自位於搬出室20B之小台42(第五載置台)搬出並將其載置於載置部128。搬送機器人114能夠將被處理對象物W自載置部128搬送至搬出輸送機122之搬送方向之上游端,且能夠將被處理對象物W自載置部128搬送至搬出側NG滑槽132中。
在定位裝置106之附近設置有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第一殘留應力測定裝置)。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被載置於檢查區域107之載置部108之特定位置的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在定位裝置126之附近設置有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第二殘留應力測定裝置)。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被載置於檢查區域127之載置部128之特定位置的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此外,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廣義上係被理解為「非破壞檢查裝置」之要素。又,作為一例,作為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係應用日本特開2017-009356號公報所揭示之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其構成由於在前述公報中係周知故省略詳細說明。
此處,搬送機器人114設定為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合格之判定時,將載置部10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載置於搬入室20A之小台42。搬送機器人114設定為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不合格之判定時,將載置部10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搬送至搬入側NG滑槽112中。
搬送機器人114設定為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合格之判定且基於檢查室22B之檢查檢測器72之檢測結果而磁性評估裝置70進行合格之判定時,將載置部12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搬送至搬出輸送機122之搬送方向之上游端。搬送機器人114設定為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之判定及基於檢查檢測器72之檢測結果而磁性評估裝置70進行之判定之至少一者係不合格之判定時,將載置部12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搬送至搬出側NG滑槽132中。
(珠擊裝置之動作等)其次,針對使用具有上述構成之珠擊裝置10之一系列之處理及珠擊裝置10之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作為事前準備係由作業者將投射材投入至投射材投入部14。又,作為啟動準備係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相應於操作啟動集塵機38A、斗式升降機36C、及下部螺桿輸送機36B。如是,利用斗式升降機36C將投射材搬送至裝置上部,自斗式升降機36C投出之投射材積存於裝置上部之投射材槽30I。此時,破碎之投射材及小於基準之投射材由集塵機38A吸引,並由分離器36D(參照圖3)分級。又,投射材槽30I之容量以上之投射材被供給至振動篩36E,大於振動篩36E之金屬絲網部之網眼之投射材返回斗式升降機36C之下端部。
在上述之事前準備及啟動準備後,被處理對象物W係由作業者(或機器人)設置於搬入輸送機102。在搬送被處理對象物W之中途由讀碼器104(參照圖1)讀取被處理對象物W之標記之資訊。而且,若被處理對象物W由搬入輸送機102搬送至搬送方向下游側之特定位置,則被處理對象物W由搬送機器人114搬送至定位裝置106之載置部108。
被處理對象物W在由定位裝置106定位後,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殘留應力(應力值)。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於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合格之判定時,被處理對象物W由搬送機器人114載置於搬入室20A之小台42。相對於此,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不合格之判定時,被處理對象物W由搬送機器人114搬送至搬入側NG滑槽112。
其次,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且相應於操作大台40以節拍式運轉旋轉60°,而配置於搬入室20A之小台42一面維持載置有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一面移動至檢查室22A。繼而,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參照圖2,以下適宜地省略操作面板之參考圖式之記載),且相應於操作氣缸機構178作動,而筒狀之檢查檢測器92下降至包圍被處理對象物W之外周之位置。而後,檢查檢測器92檢測珠擊處理前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基於該檢測結果,磁性評估裝置90磁性評估該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狀態並判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合格與否。當在檢查室22A之檢查結束後,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且相應於操作而氣缸機構178作動而檢查檢測器92上升至較被處理對象物W更靠上方。而後,大台40以節拍式運轉旋轉60°,配置於檢查室22A之小台42一面維持載置有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一面移動至投射室24A。
其次,相應於作業者對操作面板100之操作,被處理對象物W一面被旋轉一面被進行珠擊處理(細節於後文敘述)。繼而,根據作業者對於操作面板100之操作,大台40以節拍式運轉旋轉60°,配置於投射室24A之小台42一面維持載置有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一面移動至投射室24B。而後,根據作業者對操作面板100之操作,被處理對象物W一面被旋轉一面被進行珠擊處理(細節於後文敘述)。
此處,針對被處理對象物W一面被旋轉一面被進行珠擊處理之步驟,一面參照圖8等一面進行說明。此外,在圖8中顯示有投射室24B,未顯示投射室24A(參照圖5),但在投射室24A中亦然,由與投射室24B相同之機構進行相同之處理。因而,省略針對在投射室24A之處理之詳細說明。此外,設置於投射室24A之機構與設置於投射室24B之機構係相同之機構,但分別設置。
在圖8所示之狀態下,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且相應於操作氣缸機構58作動,而按壓部54A下降,下降之按壓部54A固定被處理對象物W。此時,藉由固著於按壓用軸54之齒輪60A與齒輪60B連結,而驅動馬達62之驅動力被傳遞至按壓用軸54,其結果為,被處理對象物W及小台42繞旋轉軸43(參照圖5)旋轉。
其次,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相應於操作打開噴射澆口部30H,而將投射材供給至加壓槽30G內。當投射材在加壓槽30G內充分積存時,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相應於操作而噴射澆口部30H被關閉且加壓槽30G內被加壓。而後,在加壓槽30G被充分地加壓後,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相應於操作,壓縮空氣(空氣)自空氣供給部30D通過混合閥30C在配管部30B內流動,且打開加壓槽30G之下之截流澆口部30F,並打開流量調整裝置30E之流路。藉此,投射材自加壓槽30G通過截流澆口部30F、及流量調整裝置30E朝混合閥30C流動。而後,投射材順著在混合閥30C流動之壓縮空氣(利用氣壓)加速,通過配管部30B自噴嘴30A朝向被處理對象物W噴射(投射)。藉此,進行朝被處理對象物W之珠擊處理。
此外,自噴嘴30A投射至被處理對象物W之投射材通過貫通形成於在櫃體12中配置於大台40之周圍之片狀之部位12Z的孔部(省略圖示)經由料斗36A被供給至下部螺桿輸送機36B。之後,投射材由下部螺桿輸送機36B搬送至斗式升降機36C之下部。
當以特定時間(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係30秒)投射投射材後,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且相應於操作氣缸機構58作動,而按壓部54A上升,而解除被處理對象物W之按壓。
當在投射室24B之處理作業結束後,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相應於操作大台40以節拍式運轉旋轉60°,配置於投射室24B之小台42一面維持載置有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一面移動至檢查室22B。繼而,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且相應於操作,吹送裝置64朝向被保持於配置於檢查室22B之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吹送氣體,且氣缸機構78作動,而筒狀之檢查檢測器72下降至包圍被處理對象物W之外周之位置。之後,停止吹送裝置64之氣體之吹送,且檢查檢測器72檢測珠擊處理後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而後,基於該檢測結果,磁性評估裝置70磁性評估該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狀態並判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合格與否。當在檢查室22B之檢查結束後,藉由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且相應於操作氣缸機構78作動而檢查檢測器72上升至較被處理對象物W更靠上方。而後,大台40以節拍式運轉旋轉60°,配置於檢查室22B之小台42一面維持載置有被處理對象物W之狀態一面移動至搬出室20B。
繼而,被處理對象物W由搬送機器人114(參照圖3)自搬出室20B之小台42搬送至定位裝置126之載置部128。被處理對象物W在由定位裝置126定位後,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殘留應力(應力值)。
而後,搬送機器人114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合格之判定且基於檢查室22B之檢查檢測器72之檢測結果而磁性評估裝置70進行合格之判定時,將載置部12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搬送至搬出輸送機122之搬送方向之上游端。又,搬送機器人114在由設置於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之判定部(省略圖示)對由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之應力值進行之判定及基於檢查室22B之檢查檢測器72之檢測結果而磁性評估裝置70進行之判定之至少一者係不合格之判定時,將載置部128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搬送至搬出側NG滑槽132中。另一方面,被搬送至搬出輸送機122之搬送方向之上游端之被處理對象物W係由搬出輸送機122搬送。
當停止珠擊裝置10之作動時,作業者操作操作面板100,相應於操作停止集塵機38A、下部螺桿輸送機36B及斗式升降機36C之各馬達。此外,在珠擊裝置10之作動中,當投射材不足時,由作業者自投射材投入部14補給投射材。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作業者逐次操作操作面板100而使珠擊裝置10作動,但珠擊裝置10可構成為利用自動運轉如上述般作動。亦即,例如,珠擊裝置10可構成為在構成為包含操作面板100之控制面板組裝入用於依次執行上述一系列之動作之程序控制電路,且依照該程序珠擊裝置10作動。當以如上述之構成進行自動運轉時,例如,由作業者按壓操作面板100之自動運轉之按鈕,藉由根據該操作自動運轉之信號被輸入至程序控制電路,而自程序控制電路對各驅動部發送動作指令,從而進行自動運轉。
(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其次,針對上述實施形態之作用及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10中,在相對於投射室24A、24B位於大台40之旋轉方向之上游之檢查室22A設置有檢查檢測器92,且在相對於投射室24A、24B位於大台40之旋轉方向之下游之檢查室22B設置有檢查檢測器72。檢查檢測器92可升降地配置於進入檢查室22A之內部之小台42之上方,檢查檢測器72可升降地配置於進入檢查室22B之內部之小台42之上方。而且,檢查檢測器92及檢查檢測器72檢查被保持於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
根據以上內容,在自將一個被處理對象物W搬入至任一之小台42上後開始進行投射處理(加工)及檢查直至自該小台42搬出之期間,能夠對其他之被處理對象物W予以搬入/搬出、投射處理(加工)及檢查。又,由於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之檢查在投射室24A、24B以外之室進行,故亦無須使投射室24A、24B內之構造複雜化。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10,雖然具有在裝置內內置檢查檢測器72、92之構成但能夠縮短週期時間且能夠避免投射室24A、24B內之構造之複雜化。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僅能夠檢查珠擊處理後之狀態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即珠擊處理後之品質檢查),還能夠檢查珠擊處理前之狀態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即珠擊處理前之品質檢查)。藉此,能夠判別在前步驟中是否有不良狀況,而容易追究不良之原因。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針對珠擊處理之處理前後進行被處理對象物W之全數檢查,故能夠分析珠擊處理之處理前後之經時變化之傾向,而能夠確認珠擊裝置10之不良狀況(例如不良、及消耗等)。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檢查室22B兼作為鼓風室。亦即,在檢查室22B設置有檢查檢測器72及吹送裝置64,且吹送裝置64可朝向被保持於進入檢查室22B之內部之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吹送氣體。因而,即便投射材及粉塵附著於被處理對象物W,仍能夠藉由在使檢查檢測器72退避至被處理對象物W之上方之狀態下自吹送裝置64對被處理對象物W吹送氣體,而吹走(去除)該投射材與粉塵。藉此,能夠高精度檢查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吹送裝置64設定於可朝向下降之狀態之檢查檢測器72吹送氣體之位置。因而,即便粉塵附著於檢查檢測器72,仍能夠以來自吹送裝置64之氣體之吹送吹走(去除)該粉塵。藉此,能夠防止或有效地抑制粉塵積存於檢查檢測器72。其結果為,檢查檢測器72由於檢查精度被保持為良好之狀態(與初始狀態大致相同之狀態),故能夠進一步高精度地檢查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集塵機38A吸引櫃體12中之包含粉塵之空氣。因而,若在檢查室22B藉由吹送裝置64之氣體之吹送而自被處理對象物W吹走粉塵等,則在檢查室22B被吹走(飄升)之粉塵等經由投射室24B並經由管道38C1、沈澱室38D及管道38C2與空氣一起由集塵機38A吸引。因而,能夠更進一步高精度地檢查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特性。附帶而言,若連結集塵機38A與櫃體12之管道在櫃體12中連接於投射室以外之室之上側,則有在集塵機38A之吸引時,投射室內之氣體流入(混入)至連接有前述管道之室之虞。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中亦不會產生如上述之情形。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由於檢查檢測器72、92與配接器74、94一體地升降,故能夠以簡易之構成維持檢查檢測器72、92之檢測性能。補充而言,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之情形下,檢查檢測器72、92與配接器74、94一體化,而檢查檢測器72、92與配接器74、94之距離為短。因而,由於能夠將來自配接器74、94之高頻率之交流電力良好地供給至檢查檢測器72、92之線圈,故能夠以簡易之構成維持檢查檢測器72、92之檢測性能。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配接器74、94在大台40之上方配置於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附近,故易於進行檢查室22B之內面側及檢查室22A之內面側之各維修。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檢查室22B中,相對於配接器74在大台40之上方配置於旋轉軸41之附近,而吹送裝置64在俯視下配置於大台40之外側。因而,能夠防止由吹送裝置64吹出之氣體被配接器74妨礙進路。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載置部108載置有被搬入至櫃體12之內部前之被處理對象物W。而且,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測定被載置於載置部108之特定位置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又,搬送機器人114將被處理對象物W自載置部108搬入至櫃體12之內部並將其載置於小台42(參照圖5),且將由檢查檢測器72、92(參照圖6)檢查完表面特性之被處理對象物W自櫃體12之內部之小台42(參照圖5)搬出並將其載置於載置部128。而且,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被載置於載置部128之特定位置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相對於此,檢查檢測器72、92檢測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
因而,針對被處理對象物W,能夠在珠擊處理之前後檢測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且能夠在珠擊處理之前後測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被處理對象物W之電磁特性之檢測(及其磁性評估)與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之測定(及其評估)均以非破壞檢查進行,故可進行全數檢查。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8所示,用於使被處理對象物W及小台42旋轉之驅動機構設置於按壓機構52,驅動馬達62等配置於櫃體12之上方。因而,由於可增大大台40之下方之有效空間且投射材不碰觸驅動馬達62等,故驅動馬達62等不易發生故障,進而亦易於進行噴嘴30A、配管部30B、下部螺桿輸送機36B、及驅動用馬達36G等之維修。
(實施形態之補充說明)此外,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如圖7所示,吹送裝置66之噴嘴66A(以兩點鏈線圖示)可被固定於配接器74。吹送裝置66可朝向被保持於進入檢查室22B之內部之小台42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W吹送氣體。根據如上述之變化例,由於吹送裝置66之噴嘴66A與配接器74一體地升降,故能夠有效地利用檢查室22B內之空間。又,在如上述之變化例中,例如,當為了使用檢查檢測器72檢查被處理對象物W而使檢查檢測器72下降時,可於使檢查檢測器72在下降之中途暫時停止並以吹送裝置66之噴嘴66A朝向被處理對象物W吹送氣體後,使檢查檢測器72下降至檢查位置並以檢查檢測器72檢查被處理對象物W。此外,上述變化例之吹送裝置66可取代上述實施形態之吹送裝置64而設置,亦可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吹送裝置64並存。當使上述變化例之吹送裝置66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吹送裝置64並存時,能夠進一步有效地吹走附著於被處理對象物W之投射材及粉塵。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用於使檢查檢測器72、92升降之氣缸機構78、178係氣缸。氣缸機構78、178可為具備電動伺服馬達之伺服氣缸機構(電動氣缸機構)而取代如上述之氣缸。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檢查檢測器72、92被用於被處理對象物W之磁性評估。然而,檢查檢測器72、92例如可如與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相同之殘留應力測定裝置等般被用於被處理對象物W之磁性評估以外之表面特性檢查。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櫃體12之內部總計設置有6個室與6個小台42。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可設置有搬入/搬出被處理對象物W之搬入/搬出室而取代搬入室20A及搬出室20B。又,可省略檢查室22A與投射室24A。即,可在櫃體12之內部設置有總計3個室(搬入/搬出室、投射室24B、及檢查室22B)。此時,可設置有3個小台42。又,在上述變化例中可設置有檢查室22A。即,可在櫃體12之內部設置有總計4個室(搬入/搬出室、檢查室22A、投射室24B、及檢查室22B)。此時,可設置有4個小台42。亦即,櫃體12之內部之室及小台42之數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例。
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櫃體12之內部之室之數可為例如8個。例如,可在櫃體12之內部更設置2個檢查室。在2個檢查室,作為檢查檢測器係設置有與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130相同之殘留應力測定裝置。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檢查室22B設置有檢查檢測器72及吹送裝置64,檢查室22B兼作為鼓風室。可不在檢查室22B設置吹送裝置64。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檢查檢測器72、92與配接器74、94構成為一體地升降。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亦可採用如僅檢查檢測器72、92升降,配接器74、94配置於遠離檢查檢測器72、92之位置且不升降之構成。補充而言,例如磁性評估裝置(表面特性檢查裝置)可具備:檢查檢測器、配接器、具有顯示等之功能之面板、及基準檢測器。在該表面特性檢查裝置中,檢查檢測器與基準檢測器可構成為一體地升降,配接器及面板可配置於遠離檢查檢測器之位置且不升降。基準檢測器檢測成為與來自檢查檢測器之輸出比較之基準之基準狀態。此外,包含檢查檢測器與基準檢測器之表面特性檢查裝置例如係專利第5877505號公報等所揭示之裝置。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配接器74、94在大台40之上方配置於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附近。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連接於檢查檢測器72、92之配接器74、94可在大台40之上方配置於位於遠離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位置。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吹送裝置64在俯視下配置於大台40之外側,但吹送裝置64可在俯視下配置於大台40之旋轉軸41之側。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8所示,用於使被處理對象物W及小台42旋轉之驅動機構設置於按壓機構52。用於使被處理對象物W及小台42旋轉之驅動機構例如可如日本特開2012-101304號公報所揭示之機構般連結於小台42之旋轉軸43。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珠擊裝置10相對於櫃體12在其搬入/搬出側具備包含載置部108、載置部128、搬送機器人114、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之構成部,但可不具備如上述之構成部。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珠擊裝置10可不具備載置部108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可具備載置部128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又,珠擊裝置10可不具備載置部128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可具備載置部108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一台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可測定被搬入至櫃體12之內部前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與自櫃體12之內部搬出之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之兩者。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檢查區域係由檢查區域107與檢查區域127構成,但可由一個檢查區域構成。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置有用於將被處理對象物W定位於特定位置之定位裝置106、126。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搬送機器人114可將被處理對象物W定位於特定位置。此時,搬送機器人114可將被處理對象物W載置於檢查區域107、127之載置部108、128之特定位置,搬送機器人114可一面保持被處理對象物W一面維持定位於檢查區域107、127之特定位置之狀態且在該狀態下殘留應力測定裝置(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及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30)測定被處理對象物W之表面之殘留應力。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衝擊處理裝置係珠擊裝置10,但衝擊處理裝置例如既可為珠粒噴擊裝置,亦可為包含珠擊裝置與珠粒噴擊裝置之裝置。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投射機係將投射材與壓縮空氣一起壓送並自噴嘴30A噴射之空氣噴嘴式噴射裝置30,但投射機例如可為如以離心力使投射材加速並投射之離心式投射機等之其他投射機。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之變化例可適宜地組合而實施。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一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內容,除上述內容以外,當然還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而實施。
5-5‧‧‧線
6-6‧‧‧線
7-7‧‧‧線
8-8‧‧‧線
10‧‧‧珠擊裝置
12‧‧‧櫃體
12E‧‧‧吸出口
12Z‧‧‧片狀之部位
14‧‧‧投射材投入部
16‧‧‧搬入/搬出口
18‧‧‧製品載置部
20A‧‧‧搬入室
20B‧‧‧搬出室
22A‧‧‧檢查室/第二檢查室
22B‧‧‧檢查室/第一檢查室
24A‧‧‧投射室
24B‧‧‧投射室
26‧‧‧分隔部
30‧‧‧噴射裝置
30A‧‧‧噴嘴
30B‧‧‧配管部
30C‧‧‧混合閥
30D‧‧‧空氣供給部
30E‧‧‧流量調整裝置
30F‧‧‧截流澆口部
30G‧‧‧加壓槽
30H‧‧‧噴射澆口部
30I‧‧‧投射材槽
36‧‧‧循環裝置
36A‧‧‧料斗
36B‧‧‧下部螺桿輸送機
36C‧‧‧斗式升降機
36D‧‧‧分離器
36E‧‧‧振動篩
36G‧‧‧驅動用馬達
38A‧‧‧集塵機
38B‧‧‧通風機
38C1‧‧‧管道
38C2‧‧‧管道
38D‧‧‧沈澱室
38E‧‧‧管道
40‧‧‧大台
41‧‧‧旋轉軸/第一旋轉軸
42‧‧‧小台
43‧‧‧旋轉軸/第二旋轉軸
46‧‧‧軸承部
48‧‧‧基座部
50‧‧‧轉位裝置
52‧‧‧按壓機構
54‧‧‧按壓用軸
54A‧‧‧按壓部
56‧‧‧軸承
58‧‧‧氣缸機構
58A‧‧‧連結部
58S‧‧‧氣缸部
60A‧‧‧齒輪
60B‧‧‧齒輪
62‧‧‧驅動馬達
64‧‧‧吹送裝置
64A‧‧‧噴嘴
66‧‧‧吹送裝置
66A‧‧‧噴嘴
70‧‧‧磁性評估裝置
72‧‧‧檢查檢測器/第一檢查檢測器
74‧‧‧配接器
76‧‧‧托架
78‧‧‧氣缸機構
78A‧‧‧桿狀體部
78B‧‧‧活塞部
78C‧‧‧氣缸部
80‧‧‧空氣方向控制機器
82‧‧‧空氣供給源
84‧‧‧控制部
90‧‧‧磁性評估裝置
92‧‧‧檢查檢測器/第二檢查檢測器
94‧‧‧配接器
100‧‧‧操作面板
102‧‧‧搬入輸送機
102A‧‧‧特定位置
104‧‧‧讀碼器
106‧‧‧定位裝置/第一定位單元
107‧‧‧檢查區域
108‧‧‧載置部
110‧‧‧殘留應力測定裝置110/第一殘留應力測定裝置
112‧‧‧搬入側NG滑槽
114‧‧‧搬送機器人
114A‧‧‧固持部
114B‧‧‧臂
122‧‧‧搬出輸送機
126‧‧‧定位裝置/第二定位單元
127‧‧‧檢查區域
128‧‧‧載置部
130‧‧‧殘留應力測定裝置/第二殘留應力測定裝置
132‧‧‧搬出側NG滑槽
176‧‧‧托架
178‧‧‧氣缸機構
178A‧‧‧桿狀體部
178B‧‧‧活塞部
180‧‧‧空氣方向控制機器
FR‧‧‧箭頭
LH‧‧‧箭頭
UP‧‧‧箭頭
W‧‧‧被處理對象物
圖1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右側視圖。 圖2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前視圖。 圖3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平面圖。 圖4係顯示一個實施形態之珠擊裝置之左側視圖(省略管道之圖示)。 圖5係沿圖1之5-5線之放大剖視圖。 圖6係沿圖1之6-6線之放大剖視圖。 圖7係沿圖6之7-7線之剖視圖。 圖8係沿圖3之8-8線之放大剖視圖。

Claims (13)

  1. 一種衝擊處理裝置,其具備: 櫃體; 複數個室,其等設置於前述櫃體之內部; 旋轉台,其設置於前述櫃體之內部,可在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第一旋轉軸之第一旋轉方向旋轉; 複數個載置台,其等在前述旋轉台之上表面在周向隔以間隔地配置,供載置並保持被處理對象物; 投射機,其投射投射材;及 第一檢查檢測器,其檢查前述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且 前述複數個室繞前述第一旋轉軸並設; 前述複數個室包含:將投射材投射至被處理對象物之投射室、及設置於較前述投射室更靠前述第一旋轉方向之下游之第一檢查室; 前述投射機朝向被保持於前述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前述投射室之內部之第一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投射投射材; 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可升降地配置於前述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前述第一檢查室之內部之第二載置台之上方,檢查被保持於前述第二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2. 如請求項1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檢查前述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之第二檢查檢測器;且 前述複數個室更包含設置於較前述投射室更靠前述第一旋轉方向之上游之第二檢查室; 前述第二檢查檢測器可升降地配置於前述複數個載置台中之進入前述第二檢查室之內部之第三載置台之上方,檢查被保持於前述第三載置台之上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特性。
  3. 如請求項1或2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設置於前述第一檢查室,且可朝向被保持於前述第二載置台之上之前述被處理對象物吹送氣體之吹送裝置。
  4. 如請求項3之衝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吹送裝置設置於可朝向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吹送氣體之位置。
  5. 如請求項3或4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吸引前述櫃體中之包含粉塵之空氣之集塵機。
  6. 如請求項1或2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一體地升降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與連接於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之配接器之升降機構。
  7.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一體地升降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與連接於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之配接器之升降機構。
  8. 如請求項7之衝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配接器在前述旋轉台之上方配置於前述第一旋轉軸之側。
  9. 如請求項8之衝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吹送裝置在俯視下配置於前述旋轉台之外側。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衝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吹送裝置之噴嘴被固定於前述配接器。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 搬送裝置,其將被處理對象物自設定於前述櫃體之外側之檢查區域搬送至載置位置;及 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其測定配置於前述檢查區域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且 前述複數個室更包含用於將被處理對象物搬入至前述櫃體之搬入室; 前述載置位置係前述複數個載置台中之位於前述搬入室之第四載置台上之位置; 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檢測被處理對象物之電磁特性。
  12. 如請求項11之衝擊處理裝置,其更具備: 第一載置部,其載置被搬入至前述櫃體之內部前之被處理對象物;及 第二載置部,其載置自前述櫃體之內部搬出之被處理對象物;且 前述複數個室更包含用於自前述櫃體搬出被處理對象物之搬出室; 前述搬送裝置將被處理對象物自前述第一載置部搬入至前述櫃體之內部並將其載置於前述第四載置台,且將由前述第一檢查檢測器進行完電磁特性之檢查之被處理對象物自前述複數個載置台中之位於前述搬出室之第五載置台搬出並將其載置於前述第二載置部; 前述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包含:測定被載置於前述第一載置部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之第一殘留應力測定裝置、及測定被載置於前述第二載置部之被處理對象物之表面之殘留應力之第二殘留應力測定裝置。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衝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載置台各者可繞平行於前述第一旋轉軸之第二旋轉軸旋轉。
TW107115897A 2017-06-30 2018-05-10 衝擊處理裝置 TWI763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166 2017-06-30
JP2017-129166 201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215A true TW201905215A (zh) 2019-02-01
TWI763842B TWI763842B (zh) 2022-05-11

Family

ID=6474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897A TWI763842B (zh) 2017-06-30 2018-05-10 衝擊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1220B2 (zh)
EP (1) EP3593945B1 (zh)
JP (1) JP6897768B2 (zh)
KR (1) KR102501482B1 (zh)
CN (1) CN110785260B (zh)
BR (1) BR112019019279B1 (zh)
MX (1) MX2019015050A (zh)
TW (1) TWI763842B (zh)
WO (1) WO2019003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963A (zh) * 2017-09-28 2020-05-05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JP7238702B2 (ja) * 2019-08-30 2023-03-1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DE102020206906A1 (de) * 2020-06-03 2021-12-0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der Druckeigenspannungen von Bauteilen eines Kugelstrahlbearbeitungsprozesses
CN112847162A (zh) * 2021-03-12 2021-05-28 广东培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喷砂及回收装置
CN113997210B (zh) * 2021-11-05 2022-09-16 江苏海川电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变压器制造的钢板预处理设备
CN115753971B (zh) * 2022-11-17 2023-09-15 盐城海诺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磁粉探伤机
CN116352615A (zh) * 2023-03-21 2023-06-30 广东创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吸式炊具喷砂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0895B2 (ja) 1989-05-22 1998-05-13 株式会社ニッサンキ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加工装置
JPH0466863A (ja) 1990-07-09 1992-03-03 Toyota Motor Corp 鋼材の加工による残留応力の測定方法
NL1022293C2 (nl) 2002-12-31 2004-07-15 Tno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of bewerken van optische elementen en/of optische vormelementen, alsmede dergelijke elementen.
JP5401206B2 (ja) 2009-08-10 2014-01-29 株式会社不二製作所 ブラスト室
JP5545113B2 (ja) 2010-08-10 2014-07-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装置
TWI499483B (zh) 2010-11-01 2015-09-11 Sintokogio Ltd Nozzle handling device
JP2012101304A (ja) * 2010-11-09 2012-05-31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JP2014024120A (ja) 2010-11-16 2014-02-06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KR101800358B1 (ko) 2010-11-16 2017-11-22 신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쇼트 블라스트 장치
TWI530679B (zh) 2011-05-10 2016-04-21 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特性檢查裝置及表面特性檢查方法
CN102248493B (zh) * 2011-08-10 2013-01-02 无锡国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多工位转台强化抛丸机
JP2015077638A (ja) 2012-02-13 2015-04-2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CN105074450A (zh) 2013-05-30 2015-11-1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特性检查装置、表面特性检查系统以及表面特性检查方法
BR112016016597B1 (pt) 2014-01-20 2020-12-01 Sintokogio, Ltd. método de exame de característica de superfície
KR102158405B1 (ko) * 2014-03-10 2020-09-22 신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쇼트 처리 장치
EP3162501B1 (en) 2014-06-24 2019-04-10 Sintokogio, Ltd. Sho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JP6318048B2 (ja) 2014-08-20 2018-04-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インペラ昇降式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DE102015106777B4 (de) 2015-04-30 2016-11-17 Marianne Zippel Verfahren sowie Inspektionssystem zur Ermittlung und Überprüfung des Oberflächenreinheitsgrades von industriell gereinigten Werkstücken oder Maschinenbauteilen
JP6394513B2 (ja) 2015-06-18 2018-09-26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残留応力測定装置及び残留応力測定方法
CN106636587B (zh) 2015-10-29 2018-05-01 南京理工大学 多冲击表面纳米化及梯度结构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19279A2 (pt) 2020-04-14
KR102501482B1 (ko) 2023-02-21
EP3593945A1 (en) 2020-01-15
WO2019003647A1 (ja) 2019-01-03
KR20200024131A (ko) 2020-03-06
EP3593945B1 (en) 2023-03-15
US11161220B2 (en) 2021-11-02
TWI763842B (zh) 2022-05-11
BR112019019279B1 (pt) 2023-03-14
MX2019015050A (es) 2020-02-13
US20210129290A1 (en) 2021-05-06
JP6897768B2 (ja) 2021-07-07
CN110785260B (zh) 2021-09-14
JPWO2019003647A1 (ja) 2020-04-30
EP3593945A4 (en) 2020-12-23
CN110785260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3842B (zh) 衝擊處理裝置
JP5321978B2 (ja) 連続式のコンベア式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方法
JP5742851B2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TW201801856A (zh) 表面處理加工方法及表面處理加工裝置
KR102065757B1 (ko) 샤프트의 고주파 열처리 자동화 장치
JP2012101304A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KR101727726B1 (ko) 와전류 탐상 방식의 전수 검사 기능을 겸비한 스터브 샤프트의 고주파 열처리 장치
KR20160132369A (ko) 쇼트 처리 장치
WO2013121632A1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US20090269483A1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ontrol of plates for electronics and related apparatus
JP2007137635A (ja) 錠剤搬送装置
CN216433937U (zh) 一种纳米晶带材检测装置
KR200416589Y1 (ko) 오링 자동검사장치
US11780053B2 (en) Sho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ot processing method
JP6066459B2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KR0161408B1 (ko) 집적 회로 칩 검사용 회전 이송 장치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KR101607928B1 (ko) 전동 파워스티어링용 삽입축 결함 자동검사장치
KR100781094B1 (ko) 오링 자동검사장치
JP7272308B2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CN108955749B (zh) 工件外观检查装置以及工件外观检查方法
CN113686887A (zh) 一种纳米晶带材检测装置
JP2024022831A (ja) 吸引選別装置および物品検査システム
JP2000107854A (ja) 鋳物の残砂除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