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4775A - 物體裝飾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體裝飾裝置及其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4775A
TW201904775A TW107118784A TW107118784A TW201904775A TW 201904775 A TW201904775 A TW 201904775A TW 107118784 A TW107118784 A TW 107118784A TW 107118784 A TW107118784 A TW 107118784A TW 201904775 A TW201904775 A TW 2019047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medium
decorative material
adhesive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3763B (zh
Inventor
沃夫岡 羅德
貝恩德 伊爵梅爾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伊西馬特網版印刷設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伊西馬特網版印刷設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伊西馬特網版印刷設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4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7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41F16/0033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print under pressure only, e.g. us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transfer from the surfaces of elements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brushes, pads, rollers
    • B05D1/28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transfer from the surfaces of elements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brushes, pads, rollers using a temporary backing to which the coating has been appl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radiation
    • B05D3/061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radiation using U.V.
    • B05D3/065After-treatment
    • B05D3/067Curing or cross-linking the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73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 B41F16/008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for 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73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 B41F16/008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for 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B41F16/008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for 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for printing on articles with cylindrical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02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specific material other than ink
    • B41F19/004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specific material other than ink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07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or therma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2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embossing
    • B41F19/06Printing and embossing between a negative and a positive forme after inking and wiping the negative forme; Printing from an ink band treated with colour or "gold"
    • B41F19/06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41J3/40733Printing on cylindrical or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objects, e. g. on bott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33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02/012Ink jet with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3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by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3/00Labelling other than flat surfaces
    • B65C3/06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 B65C3/08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to container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Toys (AREA)
  • Ink Jet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和方法,物體(13)由固定裝置(1)夾住。在第一步驟中,通過印刷裝置(7)將裝飾材料施加到轉印介質(3)上。在第二步驟中,將黏合劑施加到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或物體(13)上,並且在第三步驟中,通過壓制裝置(2)將轉印介質(3)壓到物體(13)上。同時,黏合劑通過固化裝置(5)固化。

Description

物體裝飾裝置及其方法
本發明與一種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和方法有關,待裝飾物體,特別是三維物體,最好是圓柱形、橢圓形或有角形橫截面的物體,特別是由玻璃、陶瓷、塑膠或金屬製成的管、瓶、罐、瓶和罐,及本質上的二維物體,例如軌道、條帶、拱狀物、平板、圓板,或板狀物。
燙印方法多用於裝飾帶有裝飾箔、尤其是金屬箔片,標價牌及塑膠和玻璃包裝。使用燙印方法時會在轉印箔或壓花薄膜上塗一層熱膠。轉印/壓花箔主要指的是一種安裝在塑膠載體膜上的可剝離的裝飾材料,尤指金屬層及/或塗料層。在熱壓花機中,藉助壓力及溫度用壓花印模活化黏合層,從而使裝飾材料及印刷品相黏合,隨後,剝離塑膠載體膜。
此外,還有所謂的冷衝壓方法也會用到轉印或壓花膜。然而,使用這種方法時,會在印刷過程中(膠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噴墨印刷或絲網印刷)把黏合劑先在第一裝置中塗在印刷品上。接下來用沉降裝置將配有裝飾材料、尤其是配有金屬層的轉印箔壓到製品上並乾燥黏合層。此時金屬層可形成汽化鍍金屬層及/或印刷金屬顏料層。由此,裝飾材料黏附到預先印有黏合劑的位置上,再將帶有剩餘未黏合裝飾材料的塑膠載體膜清除。使用的黏合劑通常是紫外光固化黏合劑(紫外光黏合劑)。要特別藉助於穿透薄膜的紫外光才能乾燥黏合劑。
與熱衝壓方法相比,冷衝壓方法具有許多優點。一方面,不需 要通過壓花印模加熱黏合劑。因為不需要衝壓模具,由此產生的工具成本低。此外,冷衝壓裝置可以集成到印刷機中,因此不需要單獨的生產過程。
然而,使用已知方法不可能在諸如玻璃,瓶子或管子之類的三維物體上進行冷壓花。在已知的方法中,為了能夠實現黏合劑的乾燥,在層壓一段時間之後,必須將需要金屬化層作為裝飾材料的材料和轉印箔同時進行引導。但是,舉個例子,三維物體會被推到一種保持裝置上,例如德國實用新型DE 202004019382 U1所描述的夾持銷頭上,使之在各個工作站印刷時繞著縱軸旋轉。這樣,該物體從各個面都可使用並且可以在物體的四周印花。
DE 102012112556 A1公開了一種用於冷衝壓的方法和裝置。第一步,把黏合劑在第一工作站塗到物體上。第二步,在第二工作站把藉助運輸裝置從滾軸上展開的覆有金屬層的轉印箔從壓制裝置印到物體上,同時使黏合劑硬化。不利的是,要在單獨的製作過程生產這裡要使用的轉印箔。這時,在轉移膜的載體膜上依次塗上各種充當裝飾材料的層,特別是通過壓印及/或氣化滲鍍的方法。再將這樣製成的轉移膜運送至用於裝飾材料的裝置中安裝好或固定好。因此,一方面存在運輸費用,另一方面,裝飾的方式取決於計畫在轉移膜上的哪種佈置中提供哪種裝飾材料層。此外,塑膠載體薄膜也必須在使用一次後清除。
如上所述,在已知的裝置和方法中,為了能將轉印膜運送至顯示的裝置中,要在製成轉印膜後將其卷起。轉印片材在其生產之後被卷起以被輸送到具有壓制裝置的裝置。當捲繞時,根據轉印膜纏繞的方式,印在轉印膜上的裝飾材料會被迫與後一張或前一張捲繞的轉印膜背面接觸。當裝飾材料未完全乾燥時,這種接觸會導致轉印膜背面相黏連,這在隨後的捲繞過程中又會導致錯邊,並因此導致待印刷物體上的錯誤合成。
從已知的現有技術出發,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改良裝置及相應的方法。
通過一種用於裝飾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特徵的待裝飾物體的裝置和一種用於裝飾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的特徵的物體的方法,這一目的得以達成。從屬申請專利範圍和本說明書以及附圖顯示,繼續研發這一裝置和方法是十分有利的。
相應地,建議使用一種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包括用於保持物體的保持裝置和把覆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壓印在該物體上的壓制裝置。根據本發明,用於將裝飾材料塗到轉印介質上的印刷裝置設置在壓制裝置的前面。優選地,用以印刷轉印介質的印刷裝置係具有多色裝飾材料。因此,進一步提出了一種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時,待裝飾物體由保持裝置保持。在第一步驟中,通過印刷裝置將裝飾材料附到轉印介質上,在第二步驟中將黏合劑塗到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上或塗到物體上,並且在第三步驟中,用壓制裝置將轉印介質壓到物體上,與此同時特別要用固化裝置使黏合劑硬化。
由於用來把裝飾材料塗在轉印介質上的印刷裝置設置在壓制裝置之前,在即將進行按壓和轉印時,轉印介質可以在同一裝置內印上裝飾材料,這樣才得以裝飾待裝飾物體。從而在裝飾和印字設計及/或待裝飾物體的數量發生某些變化時迅速靈活地作出反應。無論時單獨印刷整個薄膜幅面還是在印刷前額外進行必要的纏繞,抑或是緊接在印刷後進行捲繞,都是沒有必要的。因此,減少了列印物體的後勤開支和轉印材料的次品。另外,具有該裝置的設備可以製造得比現有技術系統中已知的更小和更簡單,因為省 略了用於製造轉印膜的單獨裝置和輸送捲繞好的成品轉印膜的任何裝置。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還需要不太複雜的結構,因為在現有技術方法中不需要單獨生產和隨後將現成的轉移箔捲繞在單獨的裝置中並將捲繞的印刷轉移箔輸送到另一裝置的步驟。
而且這樣一來,從現在起只有轉印介質才能列印,不再需要直接列印要裝飾的物體。以這種方式,可以容易地列印具有複雜或劇烈彎曲形狀的物體。此外,印刷或壓花時的條件基本上是相同的。因為它總是印刷在轉印介質上,所以在物理及化學特性方面都一樣的表面上可以精確及最佳地設定印刷過程的參數。在這方面,裝飾物體的方法流程耗費很少。
術語〝在壓制裝置前面〞在此應理解為把印刷裝置在壓制裝置的運動方向或轉印介質的運動方向上佈置在壓制裝置的上游。換句話說,轉印介質的一部分首先通過印刷裝置,然後傳遞到壓制裝置。因此,先用印刷裝置至少對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進行分段印刷,然後,最好是立即用壓制裝置把裝飾材料轉印到物體上。在用轉印材料印刷裝飾材料之後並且在將裝飾材料轉印到物體上之前,將黏合劑塗到印刷的轉印介質及/或物體上。
因此,轉印介質不必在用裝飾材料印刷後卷起,而是可以直接延伸到壓制裝置,不必事先與卷起的轉印介質表面,尤其是背面產生接觸。
轉印介質尤指柔性載體材料,特別是柔性塑膠載體箔,其表面的裝飾材料可重複剝離及鍍上。例如,轉印介質可以是含聚酯,聚烯烴,聚乙烯,聚醯亞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或者聚苯乙烯(PS)的塑膠載體膜,特別是塗層厚度在5~50μm,最好在7~23μm的塑膠載體膜,再在其表面塗上底漆層。因此,轉印介質可以包括底漆層。
在底漆層尤指增附層,有了這一層,其他層可以更好地黏合在塑膠載體膜之上。
底漆層優選由層厚度為0.1~1.5μm,最好在0.5~0.8μm之間的聚丙烯酸酯及/或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組成,這會特別形成轉印介質的表面,該表面會避開基底材料。在所使用的黏合劑方面,底漆層可以在物理及化學性質方面進行優化,從而盡可能地不依靠物體而保證物體及轉印介質之間的最佳黏合。此外,這種優化的底漆層使得塗在轉印介質上的黏合劑在預期的解析度下不會有很大程度的溶化或滲開。
如果底漆層是微孔的並且其表面粗糙範圍在100~180nm,特別是120~160nm之間,則是特別合理的。黏合劑可以部分地滲透到這種底漆層中,因此在高解析度下也能固化。
使用著色劑數為1.5~120cm3/g,優選著色值為10~20cm3/g的底漆層,這已經證明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下面給出底漆層的成分以供計算(以g為單位): 填料微粉化醯胺蠟,粒徑為3~8μm
以下適用於此底漆層的著色數其中:
mp=20g多功能二氧化矽
對於多功能二氧化矽,f=ÖZ/d=300/0.4g/cm3=750cm3/g
mBM=120g黏合劑I+250g黏合劑II+(0.5×500g)黏合劑III+400g黏合劑IV=1020g
mA=0g。
以這種方式,可以快速簡單地算出良好的底漆層成分和與之相異的其它可能的著色。
此外,如果底漆層的表面張力為38~46mN/m,尤其是41~43mN/m,這也是十分合理的。這種表面張力使黏合劑滴,特別是如上所述的黏合劑系統,以特定的幾何狀黏在表面而不會化開。
在使用熱塑性染色劑時用著色數為0.5~120cm3/g、優選1~10cm3/g的底漆層,這也證明是非常好的。
例如,下面給出用於此用途的底漆層成分以供計算(以g為單位): 148 顏料多功能二氧化矽,平均粒徑12nm
以下適用於此底漆層的著色數:其中:
mp=148g多功能二氧化矽
對於多功能二氧化矽,f=ÖZ/d=220/50g/cm3=4.4cm3/g
mBM=225g黏合劑I+125g黏合劑II+35g黏合劑III=385g
mA=0g。
裝飾材料優選直接塗到轉印介質上。但是也可以將裝飾材料塗到已存在於轉印介質的塗層上。轉印介質也可以僅在表面區域塗上已有塗層,並且可以在已存在的塗層上及/或已存在的塗層之間的自由區域上塗上裝飾材料。已存在的塗層可以是例如剝離層或另一種功能性塗層。作為另外一種選擇或除此之外,已存在的塗層可以是已經存在的裝飾性塗層,例如印刷及/或氣化滲鍍油墨層,金屬層,反射層,保護層,功能層等相類似的塗層。
剝離層最好由丙烯酸酯共聚物,特別是水狀聚氨酯共聚物組成,並且最好不含蠟及/或不含矽氧烷。剝離層的層厚度優選為0.01~2μm,最好為0.1~0.5μm,並且良好地佈置在塑膠載體膜的表面上。剝離層可以使塑膠載體膜在黏附到物體上之後簡單且無損壞地與轉印介質分離。
裝飾材料優選一層或多層含有硝化纖維素、聚丙烯酸酯及聚氨酯共聚物的漆層,其各自的層厚度為0.1~5μm,優選1~2μm,其特別佈置在避開塑膠載體膜的剝離層表面上。在每種情況下,一個或多個塗料層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因此,這些漆層可以透明地、半透明地或是不透明地著色。
一個或多個塗層的著色可以以青色、黃色、洋紅色及黑色這些 加工顏色為基礎,也可以基於特殊顏色(例如在顏色系統RAL或HKS或Pantone®中)。一個或多個漆層可以代替性或補充性地包含金屬顏料及/或特別是視覺上多變的效果顏料。
一個或多個漆層可以存在於整個表面,或者也可以作為點塗層僅存在於部分表面。點塗層可以在表面區域產生視覺效果。同時,會在目的地區域塗上例如光澤清漆及/或啞光清漆,以從視覺上改變相應的表面區域,特別是對其進行升級。作為視覺效果的替代或補充,還可以實現觸覺效果。裝飾材料優選具有鋁及/或鉻及/或銀及/或金及/或銅的金屬層,特別是層厚度為10~200nm,優選10~50nm。
作為金屬層的替代或補充,還可以提供HRI材料層(HRI=高折射率)。HRI材料可以是金屬氧化物,例如ZnS,TiOx,或者是具有相應奈米顆粒的塗層。
印刷裝置最好設置成在絲網印刷、柔性版印刷、數字印刷(例如噴墨印刷、靜電印刷、液體調色劑印刷)或膠版印刷中印刷轉印介質。
在用可被紫外光固化的裝飾材料印刷轉印介質的情況下,在把裝飾材料印到轉印介質上後直接用紫外光使其固化,這有很多好處。因此如果印刷裝置有可用於提前固化裝飾材料的紫外光光源是十分有作用的,最好將其安置在印刷裝置的末端及/或黏合劑塗敷器的前端。從而特別增加了裝飾材料的黏度。這避免了在進一步加工中裝飾材料的已塗層區域出現滲出或過度擠壓,使得可以在物體上使用邊緣十分銳利的裝飾材料並且被轉印層具有很高的表面品質。在這種情況下,輕微擠壓裝飾材料是完全在期望之中的,這可以直接使裝飾材料的相鄰區域,尤其是最小的區域接近所謂的圖元。這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在閉合表面及/或主題邊緣避免圖示的圖元化,即避免各個圖元的出現有礙視覺。同時,只有在預期解析度沒有大幅降低的情況下 才能進行擠壓。有利地,放射出波長範圍為220~420nm的紫外光,最好為350~400nm的紫外光。
用於預固化裝飾材料的紫外光光源優選LED光源。LED光源可以提供幾乎單色的光,從而確保在固化黏合劑所需的波長範圍內可獲得所需的輻射強度,傳統的中壓汞蒸汽燈通常無法實現這一點。
在較佳實施實例中,該裝置還包括黏合劑塗敷器及固化裝置,前者用於將黏合劑塗到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上,後者則於固化黏合劑,其中固化裝置優先安置在壓制裝置的區域中。壓制裝置的佈置要使壓印轉印介質及固化黏合劑可以同時進行。這樣轉印介質的裝飾材料就能黏附到物體上有黏合劑的位置上。如果緊接著在按壓之後轉印介質及物體相分離,則裝飾材料會繼續留在物體表面的預期位置。在物體及轉印介質表面上沒有塗黏合劑的地方裝飾材料不黏附到物體上,而是保留在轉印介質的載體材料上。
黏合劑塗敷器要優先設置成通過絲網印刷、柔性版印刷、數位印刷(例如噴墨印刷、靜電印刷、液體調色劑印刷)來塗抹黏合劑。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黏合劑塗敷器佈置在印刷裝置及壓制裝置之間,其中黏合劑塗敷裝置特別將黏合劑塗到由印刷裝置印刷的轉印介質上,特別是轉印介質上背離載體材料的表面上。此外這樣還可以避免之後把轉印介質印刷到物體上時在裝飾材料及事先塗在物體上的黏合劑之間存在偏移或太大的公差,也能把裝飾材料正確地轉印到物體上。
替代性或附加性地,可以使用黏合劑塗敷器將黏合劑在之前的工作站塗到物體上。
如果黏合劑塗敷器形成為印刷裝置的一部分,裝置就可以有一個十分具有優勢、結實簡單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黏合劑塗覆裝置較佳地佈置在印刷裝置的末端。換句話說,就是在轉印介質已經配裝飾材料之後再 塗上黏合劑。
在黏合劑具有可用紫外光固化的成分的情況下,將黏合劑塗到轉移介質之後直接預固化黏合劑是有很多優點的,特別是用於黏合劑的所謂〝釘紮〞。因此,如果黏合劑塗覆裝置具有用於預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是很有用的,其較佳地佈置在黏合劑塗覆裝置的末端及/或壓制裝置的前面。特別是,這還增加了黏合劑的黏度。這避免了在進一步加工中塗有黏合劑的區域出現滲出或過度擠壓,使得可以在物體上使用邊緣十分銳利的裝飾材料並且被轉印層具有很高的表面品質。在這種情況下,輕微擠壓裝飾材料是完全在期望之中的,這可以直接使裝飾材料的相鄰區域,尤其是最小的區域接近所謂的圖元。這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在閉合表面及/或主題邊緣避免圖示的圖元化,即避免各個圖元的出現有礙視覺。同時,只有在預期解析度沒有大幅降低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擠壓。有利地,放射出波長範圍為220~420nm的紫外光,最好為350~400nm的紫外光。
用於預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優選LED光源。LED光源可以提供幾乎單色的光,從而確保在固化黏合劑所需的波長範圍內可獲得所需的輻射強度。傳統的中壓汞蒸汽燈通常無法實現這一點。
為了確保裝飾材料黏附到轉印介質上,在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可以提供乾燥裝置,用於乾燥塗到轉印介質上的裝飾材料,其中乾燥裝置優先成為印刷裝置的一部分。特別地,當將黏合劑塗到印刷好的轉印介質上時,可以確保當將黏合劑施加到轉印介質上時未乾燥的裝飾材料溶化或被塗亂。
針對化學或物理乾燥及固化,藉助紫外光照射及/或溫度性乾燥進行乾燥及/或固化,這特別可以形成乾燥裝置。
乾燥裝置設置在黏合劑塗敷器的前面,從而可以先乾燥塗在轉 印介質上的裝飾材料,再將黏合劑塗到轉印介質上,再到印在轉印介質上的裝飾材料上。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裝置具有轉印介質導向器,該導向器的設置要引導轉印介質及物體週邊相切。壓制裝置的安裝要使其能夠沿著物體及轉印介質的接觸區域在物體上印刷。把物體圍繞旋轉軸旋轉360°,這樣就能把裝飾材料塗到物體上的所有地方。
較佳地,可以移動壓制裝置,使得壓制裝置的表面區域速度可以適應物體的表面速度,並且轉印介質較佳地可以移動,使得轉印介質的表面速度可以適應物體的表面速度。換句話說,壓制裝置的移動及物體的移動可以彼此同步,使得轉移介質及物體彼此的相對移動盡可能低或最好為零。這確保了壓制裝置、轉印介質及物體不會相互摩擦。這可以防止黏合劑塗抹在物體上。同樣,轉印介質或物體損壞的風險也會降低。
因此,如果轉印介質及物體的相對運動被設定為使得物體周圍的最大展開公差為±5mm,較佳地為±3mm,及/或最大速度公差為±15%,優選±10%,這是很有優勢的。這樣的話,轉印介質的表面速度及物體的表面速度差可以小於±15%,優選小於±10%。
在該裝置的另一優選佈置中,壓制裝置具有圓筒,該圓筒可繞圓筒縱向軸線旋轉。然後在圓筒圍繞圓筒縱軸及物體圍繞圓筒及物體之間的旋轉軸旋轉的同時引導轉印介質,就可以在物體上印刷轉印介質,或者可以藉助圓筒把轉印介質在物體平坦的表面上展開。
作為另外一種選擇及/或除了圓筒之外,壓制裝置還可以具有平板。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引導轉印介質可以直接沿著平板,從而壓印在物體上。
如果黏合劑是紫外光固化黏合劑並且固化裝置包括用於固化 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則可以把裝飾材料特別安全穩當地塗到物體上,其中壓制裝置在部分區域在紫外光下至少部分透明並且至少部分地設置在紫外光光源及保持裝置之間。優先放射波長範圍在220~420nm的,最好在350~400nm之間的紫外光。
因此,用於裝飾物體的裝置可以具有多個紫外光光源。因此,用於裝飾物體的裝置可以具有用於預固化裝飾材料的第一紫外光光源,其較佳地佈置在印刷裝置的末端及/或黏合劑塗敷器的前面;具有用於預固化黏合劑的第二紫外光光源,其較佳地設置在黏合劑塗覆裝置的末及/或壓制裝置之前,及/或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第三紫外光光源,其最好包含在固化裝置之中,其中固化裝置較佳地佈置在壓制裝置的區域中,並且壓制裝置的設置要使得轉印介質的印刷及黏合劑的固化可以同時進行。
壓制裝置對於紫外光輻射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特別是波長在220~420nm的範圍內,優選在350~400nm的範圍內,尤指在365~395nm的範圍內的紫外光輻射。透明度或半透明度應特別為30~100%,優選40~100%。較低的透明度或半透明度可以通過較高的紫外光強度來補償。
可以把例如LED聚光燈,汞蒸汽燈,或甚至摻雜鐵及/或鎵的汞蒸汽燈當作紫外光光源使用。
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優選LED光源。LED光源可以提供幾乎單色的光,從而確保在固化黏合劑所需的波長範圍內可獲得所需的輻射強度。傳統的中壓汞蒸汽燈通常無法實現這一點。
有利地,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到物體的距離為2~50mm,優選為2~40mm,以達到最大程度的完全硬化,但要特別避免紫外光光源與物體的物理接觸。機器方向上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放射視窗的尺寸優選在5~40mm之間。
當使用LED光源時,通常從距離LED光源約5mm的距離時獲取輻射的能量同比會大幅減少,這尤其是因為LED光源具有相對高的發散度,使得優先選擇到物體相應較少的距離,使用具有光學聚焦的LED光源能夠使與物體的距離更大,這尤其還能夠在結構困難的條件下使用。此外,當使用具有光學聚焦的LED光源時,特別是在與使用沒有光學聚焦的紫外光光源時的照射視窗相比的情況下,可以使照射視窗更小。
紫外光總輻照度優選在1~50W/cm2之間,最好在3~40W/cm2之間。這確保了黏合劑在幅面速度為約10~60米/分鐘(或更高)時或受到其它因預固化討論過的因素影響時能完全徹底固化。
考慮到這些因素,在這道方法步驟中優先採用強度在4.8~8.0W/cm2之間的紫外光淨輻射度照射黏合劑。在黏合劑中,優選照射時長在約0.1秒(幅面速度為10米/分鐘,照射視窗寬度為20毫米)至0.4秒(幅面速度為30米/分鐘,照射視窗寬20毫米)之間時,這滿足了大約100~2,000mJ/cm2、優先是100~1,000mJ/cm2淨能量輸入。同時這種淨能量輸入會隨必要的完全硬化而變化。
在這裡應特別注意,這些數值僅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在100%燈功率下)。特別是,在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滿功率,例如達到20W/cm2時,並且幅面速度很低,例如10米/分鐘時,轉印介質會大幅升溫甚至著火。因此,根據幅面速度,淨能量輸入更優選在100~500mJ/cm2之間。
例如,紫外光光源可以佈置在壓制裝置的圓筒內。為此圓筒至少部分地設計為空心圓柱體。圓筒材料的選擇要使得固化黏合劑所需的紫外光波長可以通過圓柱體傳輸。圓筒可以對紫外光完全透明;但也可以設置在圓筒內安置透明視窗,這樣只有當需要紫外光來固化黏合劑時,才會有紫外光從圓柱體中射出。
在對紫外光透明的範圍內,圓筒由例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玻璃)及/或硼矽酸鹽玻璃構成。兩種材料,特別是在350~400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至少50%,優選至少70%的透射率。
透射率尤指進入的電磁波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是〝光〞,其穿透零部件。根據特性、層結構或層厚度,透射率各有不同。因此,透射率是傳輸即發射強度的測量標準其數值假設在0~100%之間。
如上文所述,壓制裝置的圓筒可以是完全或部分透明的,這樣可以充分傳輸紫外光,從而使黏合劑完全硬化或充分硬化。在這種情況下,裝飾材料較佳地還具有足夠的透射度,特別是為了能夠藉助紫外光固化印刷圖像背面的黏合劑。在實際實驗中已經表明,特別是在多色印刷圖像上,在紫外光波長範圍為350~400nm之間時裝飾材料的透射率至少要在2.5%才足夠,這樣才能使位於曝光方向之後的黏合劑受到充分光照。
例如,在測量裝飾材料的透射率時,確定以下數值:
特別地,如果裝飾材料的透射率對於黏合劑的充分曝光而言太 低,例如在上述不透明的白色裝飾材料中,則裝飾材料在具有裝飾材料的第一區域及沒有裝飾材料的第二區域中以網格圖案佈置是有利的。將第一及/或第二區域佈置成細線及/或網格的形式是很有利的,其線條寬及/或最小網格尺寸小於500μm,優選小於250μm。可以有足夠多的紫外光穿過沒有裝飾材料的第二區域以到達黏合劑,並且在該處充分照射黏合劑使其充分固化。由於它們的尺寸小,可以至少部分地照射第一區域,使得黏合劑也可以至少部分地暴露在該處並因此固化。
較佳地,第一區域的平均寬度及第二區域的平均寬度的比率在0.75:1~1:5之間。因此,較佳地,第一區域的寬度小於250μm,第二區域的寬度大於250μm。
較佳地,第一及第二區域根據一維或二維網格佈置,例如線網格或表面網格。因此,第一區及/或第二區可以是點狀或多邊形的形式。網格形狀優先選擇:點狀、菱形及十字形。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形狀的網格。
較佳地,第一及第二區域的網格或分佈是規則的或偶然的(隨機的)或偽隨機的。
此外,一維或二維網格也可以是幾何變換的網格。因此,例如,它可以是圓形或波浪形變換的一維網格,其中,例如,第一區域設置成同心圓環的形式或波浪線的形式。
較佳地,物體上要接受紫外光照射的範圍的設置要使在把轉印介質壓印到黏合劑上的時候紫外光黏合劑成功固化,使轉印介質的裝飾層與物體黏合而且可以與轉印介質分離。根據所用黏合劑及紫外光強度有必要在物體及轉印介質的接觸線之前照射物體上的黏合劑。待照射區域的設定可以通過例如紫外光光源及物體之間(可調節或可更換的)遮光板來確定。一個或多個遮光板也可以直接安裝到壓制裝置上。其設置也可以通過調節紫外光 光源發出的紫外光光的發散度來進行調節。
在該方法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黏合劑塗敷器是柔性版印刷站。然後可以通過安裝在印版圓筒上的印刷範本將黏合劑塗到物體上。或者,黏合劑塗敷器也可以是絲網印刷站或數位印刷站(例如,噴墨印刷站、靜電印刷站、液體調色劑印刷工位)。
在該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壓制裝置還具有柔性的按壓層。這樣可以彌補物體,轉印介質及/或機器結構的不均勻。柔性按壓層可以例如由矽樹脂組成。
在該方法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按壓層對紫外光是透明的,至少在一些區域中是這樣。因此,按壓層透明的區域可以與壓制裝置透明的區域一致。但也可能按壓層完全透明,而壓制裝置僅部分透明。
在特別優選的另一實施例中,準備把轉印介質作為環形帶。從而可以多次使用轉印介質。換句話說,在用印刷裝置列印並將裝飾材料轉印到壓制裝置中的物體之後,不需要卷起和丟棄轉印介質,而是可以調轉方向並再次運送到印刷裝置。轉印介質優選設計為透明的、尺寸穩定的,特別是拉伸的環形帶。在該實施例中,特別地,把裝飾材料從轉印介質完全轉印到物體上,使得轉印介質之後盡可能不含裝飾材料並且可以重複使用。
為了實現從固化裝置發射的射線能夠以足夠的強度穿透轉印介質,可以使其在相應的波長範圍內透明及/或在裝飾材料轉印到物體上時存在一層分隔層,尤其是剝離層。從而穩當地轉印裝飾材料並固化黏合劑。
在優選的改進方案中,作為環形帶的轉印介質夾在轉移載體導向器及壓制裝置之間。這確保了轉印介質始終準確對齊。同時,藉助轉印介質導向器及轉印介質之間通過固定產生的摩擦可以在其運動方向上驅動轉印介質。優選地把設置成環形帶的轉印介質固定在壓制裝置上,優選為發電機 驅動的圓筒,及轉印介質導向器上發動機驅動的緊帶輪之間。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轉移介質直接佈置在壓制裝置上,較佳地佈置在壓制裝置的圓筒上。從而使裝置結構變得特別簡單。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設備還包括清潔裝置,用於在將轉印介質壓在物體上之後清潔印好的轉印介質。這樣,黏合劑殘餘物及裝飾材料中沒有被壓制裝置從轉印介質印到物體上的部分可以與轉印介質分離。從而可以重複使用經過清潔的轉印介質。
在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設備還包括預處理裝置,用於在塗上裝飾材料之前預先處理轉印介質。這樣可以使轉印介質的待印刷表面在轉印介質上裝飾材料黏附程度方面得到優化。另外,這樣一來,在印刷轉印介質時裝飾材料可以牢固黏合,把裝飾材料轉印到物體上時裝飾材料也可以從轉印介質上安全剝離。
為了實現裝飾材料的特別有效及可靠的印刷及轉印,轉印介質可以由預處理裝置提供塗層,特別是剝離層,以在裝飾材料轉印到物體上時能更好地分離。此外,轉印介質表面的不均勻可以通過預處理裝置彌補。
在較佳的實施例中,在裝飾之前對物體的表面進行預處理。該預處理尤其可以包括物體清潔步驟及/或活化步驟。
在物體清潔步驟中,較佳清除污垢及/或現有的保護塗層或其他功能性塗層,這些塗層是用於運輸物體或物體製造期間塗上去的。
在玻璃狀表面中,由於表面結合的濕度,還會出現許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水分尤其以凝膠層的形式結合,這對隨後塗到表面上的塗層的黏性造成不利影響。
表面對隨後鍍上的塗層的黏合力,尤其是對裝飾的黏附力,也取決於表面上沉積或產生的反應性基團,因為這些是後續鍍上的塗層牢固黏 合的基礎。存在於玻璃的矽酸鹽層中的反應性OH基團的密度在已知方法中是不足夠的,這導致隨後鍍上的塗層的黏附性降低。
活化步驟最好在物體清潔步驟之後進行,在該步驟中,物體表面得到有利改變,使得隨後塗上的裝飾的黏附性增加及改善。改變可以化學及/或物理方式進行。
物體清潔步驟尤其包括用至少一種氧化火焰改變物體表面。物體清潔步驟具有以下優點:減少了在緻密極低的無定形表面以非均勻凝膠層形式結合的水分。令人驚奇的是,通過物體清潔步驟可重複減少凝膠層。凝膠層取決於特定的無定形結構及凝膠層的老化狀態。氧化火焰減少了凝膠層,從而減少了結合的水分。凝膠層的減少導致可再生的、均勻的表面特性。
在這裡,氧化火焰應理解為任何點燃的氣體,氣體-空氣混合物,氣溶膠或噴霧,其含有過量的氧及/或可以起氧化作用。
活化步驟尤其包括用至少一種矽化火焰改變物體表面。在這種情況下,施加高達60nm,優選5~50nm,更優選10~30nm的厚氧化矽層,其特徵在於高含量的反應性OH基團。通過物體清潔步驟及活化步驟的組合實現所塗的氧化矽層的均勻性及良好的黏附性。選擇一至十個,特別是一至五個氧化及/或矽化火焰改變物體的表面,這樣選擇火焰數量是有很多優點的。
表面上的反應性基團是隨後鍍上的表面處理層(例如蠟層及/或漆層及/或顏色層)建立牢固的化學聯繫的化學基礎。如果表面由無定形物質(例如玻璃)組成,則根據本發明的緻密基板表面的OH基團的表面密度比未處理表面高2~5倍。
在第二處理步驟中鍍上的氧化矽層或矽酸鹽層具有亞微觀粗糙度。這種粗糙度和與之相關的對於其它塗層的機械固定可能性導致所有後 續層的黏附性顯著提高。物體清潔步驟及活化步驟產生可再現的,均勻的微透鏡表面。令人驚訝的是,兩個步驟的組合導致凝膠層的減少及密度的增加及反應性OH基團的均勻分佈。
在活化步驟中,使用含有化合物的氣體作為阻燃劑,所述化合物包含選自烷基矽烷、烷氧基矽烷、烷基鈦、烷氧基鈦、烷基鋁、烷氧基鋁或由其組合的成分。
這類化合物的較佳實例是四甲基矽烷、四甲基鈦、四甲基鋁、四乙基矽烷、四乙基鈦、四乙基鋁、1,2-二氯四甲基矽烷、1,2-二氯四甲基鈦、1,2-二氯四甲基鋁、1,2-二苯基四甲基矽烷、1,2-二苯基四甲基鈦、1,2-二苯基四甲基鋁、1,2-二氯四乙基矽烷、1,2-二氯四乙基鈦、1,2二氯四乙基鋁、1,2-二苯基四乙基矽烷、1,2-二苯基四乙基鈦、1,2-二苯基四乙基鋁、1,2,3-三氯四甲基矽烷、1,2,3-三氯四甲基鈦、1,2,3-三氯四甲基鋁、1,2,3-三苯基四甲基矽烷、1,2,3-三苯基四甲基鈦、1,2,3-三苯基四甲基鋁、二甲基二乙基四矽烷、二甲基二乙基四氮雜、二甲基二乙基四鋁及類似化合物。
此外,在這些烷基化合物中,矽烷化合物、烷基鈦化合物及烷基鋁化合物、四甲基矽烷、四甲基鈦、四甲基鋁、四乙基矽烷、四乙基鈦及四乙基鋁優選是改良性化合物,因為它們具有特別低的沸點並且易於與空氣和類似氣體混溶,而矽烷鹵化物如1,2-二氯四甲基矽烷優選用作改性劑。
此外,在上述化合物中,烷氧基矽烷、烷氧基鈦及烷氧基鋁化合物是優選的,只要它們的沸點在10~100℃的範圍內,因為它們的酯結構通常具有高沸點,但是可以起到更好地改進固定基質的表面這一效果。
在本發明中,矽化火焰是指任何點燃的氣體、氣體-空氣混合物、氣溶膠或噴霧,藉助這種火焰通過熱分解含矽物質氧化矽層塗到表面上。特別地,計畫中含矽塗層基本上不含碳,並且在火焰熱解的情況下將矽烷氧 基矽烷作為含矽物質引入空氣及可燃氣體的混合物中,必要的話,引入氧氣。可燃氣體包括例如丙烷氣、丁烷氣、照明煤氣及/或天然氣。
如果通過質譜分析測量的改性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值在50~1,000的範圍內,優選在60~500的範圍內,更優選在70~200的範圍內,這是有利的。當改性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低於50時,揮發性高並且有些地方的處理會變得困難。反之如果改性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值大於1,000,則在某些情況下難以通過加熱和與空氣或相似氣體的簡單混合使其蒸發。
此外有利的情況是,液態的改性化合物的密度為0.3~0.9g/cm3,優選為0.4~0.8g/cm3,更優選為0.5~0.7g/cm3。如果液態改性物質的密度值低於0.3g/cm3,處理難度會增加並且吸收進氣溶膠罐時有時是成問題的。反之,如果液態的改性化合物的密度大於0.9g/cm3,則蒸發變得困難,並且當在氣溶膠罐中吸收時,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發生與空氣或類似氣體的完全分離。
將改性化合物加熱並蒸發然後在汽化狀態下與可燃氣體混合再燃燒,這是有好處的。這時改性化合物的沸點優選在10~80℃之間。
特別地,可燃氣體中改性化合物的含量要在可燃氣體總量的1×10-10~10mol%的範圍內。
特別地,測量溫度為25℃時,表面改性後的潤濕指數數值在40~80mN/m(dyn/cm)之間。
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火焰溫度優選在500~1,500℃的範圍內,特別是在900~1,200℃的範圍內,及/或物體的表面優選加熱到35~150℃,特別是在50~100℃。
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處理時間尤其在0.1~100秒的範圍內,優選在0.1~10秒的範圍內,特別優選在0.1~5秒的範圍內。
為了容易地控制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火焰溫度,建議向燃料氣體中加入可燃氣體。可以使用諸如丙烷及天然氣的烴類氣體或諸如氫氣、氧氣、空氣等的可燃氣體充當燃料氣體。當使用存儲在氣溶膠罐中的可燃氣體時,優選使用丙烷氣體及壓縮空氣等類似氣體。
可燃氣體的含量優選在燃料氣體總量的80~99.9mol%的範圍內,優選在85~99mol%的範圍內,更優選在90~99mol%。當燃料氣體含量低於80mol%時,改性化合物的混合性能降低,並且在某些情況下,空氣導致改性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燒。相反,如果燃料氣體的含量超過99.9mol%,則會在某些情況下消除表面的改性效果。
最好加入用於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載氣,以便將一定量的改性化合物均勻地混合到燃料氣體中。這時,優先將改性化合物與載氣預混合,然後預混入可燃氣體、比如氣流中。在使用含有相對較高的分子量的改性化合物時加入載氣(載氣難以運送)同時均勻地混入氣流中。通過添加載氣,改性化合物變得易燃,並且可以均勻且充分地改變製品表面。
對於載氣,優選與可燃氣體同類的氣體,例如使用空氣及氧氣或烴類氣體如丙烷氣體及天然氣。
表面與至少一種氧化和至少一種矽化火焰的組合生成方式提供了一種具有高密度反應性基團並且均勻的微保持表面類型。
在活化步驟中添加的矽酸鹽層的細膩度及良好的黏合性能有效地促使隨後添加的材料,特別是裝飾材料,例如印刷油墨或其他裝飾性或功能層能夠非常好地黏附。添加到矽酸鹽層上的裝飾材料是耐刮擦及耐磨的並且具有很強的耐水及耐水蒸氣性。所產生的均勻矽酸鹽層有利地實現了高油墨覆蓋率。裝飾層的性質如色調、色強度、同色異譜、遮蓋力及透明度可以有利地通過相應預處理的表面自由地進行選擇。
物體清潔步驟及/或活化步驟可以藉助於用於預處理物體的裝置來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另外的預處理裝置設計成預處理物體以執行兩個步驟,或者可以彼此分開地提供單獨的物體清潔裝置及單獨的啟動裝置。
用於預處理物體及/或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以實施為用於安裝在裝置中的模組,用於安裝在保持裝置中。利用相應的模組,然後可以在執行後續處理步驟之前在裝置內進行物體表面的預處理。
預處理裝置及/或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也可以設計為單獨的裝置,它們可以獨立於其他裝置來預處理物體的表面。
在較佳實施例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以包括環形火焰處理裝置,其中待處理的物體佈置在環的內部,並且氧化或矽化火焰可以在物體表面的方向上從環中出現。
另一實施例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具有至少部分直線形狀的火焰裝置。然後將該燃燒裝置分段引導或移動到待預處理物體的表面上。
另一實施例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具有防火裝置。其中一個或多個火焰以點的形式出現。然後將該燃燒裝置分段引導或移動到待預處理物體的表面上。當裝飾三維物體時,保持裝置中的物體較佳地圍繞旋轉軸保持。該旋轉軸優選是物體的縱軸。
另一個實施例中,該裝置具有轉印介質的退繞裝置及/或轉印介質的引導裝置,優選具有轉印介質的引導裝置,用於轉印介質。
在用於裝飾物體的裝置或方法中,現在可以連續地或定時地輸送轉印介質,在物體上輸送轉印介質,特別是物體裝飾,以方便輸送定時發生。
因此,轉印介質有可能被連續地輸送。特別是,來自轉印介質的連續卷材速度是通過印刷裝置連續印刷的最佳條件,例如通過高品質的數位印刷技術所獲得。
因此,可以將裝飾材料添加到印刷裝置中的轉印介質上,同時特別是將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依時脈設置到壓制裝置中的物體上。
最好的是根據時脈及/或列印速度確定各個列印部分之間的重複。因此,根據時脈及/或列印速度,各個列印部分之間的重複可大可小。根據物體傳輸及物體裝飾的已知迴圈速度確定或計算重複。特別是在連續傳輸轉印介質的情況下,在依時脈物體裝飾期間,轉印介質的定時列印同時發生。重複大約是物體循環(物體裝飾及物體傳送)的一半(相對於轉印介質的傳送速度的長度)。這種重複通常在整個過程中優先設定為恒定並且不受調節。
這種連續過程的缺點在於,轉印介質的消耗非常高,從而增加了成本。
另一種可能性是轉印介質被依照特別是相同於物體傳送裝置的時脈來驅動。在這種情況下,轉印介質不是連續驅動的,而是根據處理部分,轉印介質被驅動或停止。
因此,轉印介質可以根據設置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特別是依時脈的方式被驅動到壓制裝置中的物體上。在這種情況下,轉印介質的驅動較佳地與物體的傳送裝置一起進行。因此,可以將裝飾材料添加到轉印介質上並且將設置有轉印介質的裝飾介質按壓在物體上,其中回應於轉印介質的定時按壓驅動或停止轉印介質。
有利的是,減少裝飾材料,特別是印刷圖像之間的關係,從而減少轉印介質的消耗。最好是印刷在與物體相同的迴圈中進行。然而,在列印過程中,尤其是轉印介質的加速及減速發生,使得列印過程在變化的速度 下非常頻繁地發生。
這種定時處理的缺點在於,通過不斷變化的捲筒速度,所施加的裝飾材料的品質,例如數字印刷的印刷品質將會受到不利影響。
另一個有利的選擇是組合連續過程及脈衝過程。在這種情況下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列印過程期間轉印介質的連續卷材速度,另一方面,在物體裝飾期間,特別是在轉印過程期間物體的連續卷材速度,這兩方面中設置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有利地被按壓在物體上。
因此,可以將設置有裝飾材料轉印介質的按壓定時在物體上,其中裝飾材料的添加以連續卷材速度在轉印介質上進行。
為了能夠組合這兩種變型,該裝置包括了補償模組或〝記憶體〞,特別是為了能夠在定時過程中的停止階段期間將轉印介質〝收集〞或存儲在記憶體中,從而使對印刷品質有利的轉印介質的連續卷材速度不受影響。補償模組尤其設計為機械記憶體,其根據方法部分以所需的處理速度提供所需的轉印介質。這種補償模組可以例如是用於轉印介質的環的接收空間,特別是具有用於維持轉印介質的卷材張力的裝置。
補償模組或補償模組內的機械記憶體可以通過橫向移動存儲轉印介質,並通過改變移動方向再次釋放轉印介質。在這種情況下,補償模組或補償模組內的機械記憶體的橫向移動的最大距離比在預定時間內以連續卷材速度由轉印介質行進的距離更高,特別是成一平均係數2倍。預定時間較佳地對應於裝飾物體的靜止階段,特別是通過按壓裝飾材料。換句話說,在取出期間轉印介質的定時移除速率比使用轉印介質的連續填充速率高,例如1.5倍,使得存儲不會溢出。
為了補充待裝飾物體的尺寸變化,根據另一較佳實施例,壓制裝置,最好是壓制裝置的圓筒,可以以浮動方式安裝或懸掛。例如,可以使 用壓力控制的氣動缸及/或壓力控制的液壓缸,其中通過改變氣缸的氣壓設置或液壓缸的流體壓力設置,可以可變地調節在轉移裝飾材料時氣缸在物體上的接觸力。可以利用設定的接觸力的圓柱體的彈性垂直行程來補充對物體表面的尺寸變化。或者,垂直可變行程和彈簧上的接觸壓力的控制具有可調節的彈簧張力而不是壓縮空氣和氣動缸或流體壓力和液壓缸。
在較佳實施例中,為了裝飾三維物體,將轉印介質按壓到物體上,使物體圍繞旋轉軸線旋轉,使轉印介質切向地引導到物體的外周邊,並且壓制裝置沿物體和轉印介質之間的接觸區域按壓在物體上,其中壓制裝置選擇合適的速度移動,使得壓制裝置的表面速度對應於物體的表面速度,並且轉印介質選擇合適的速度移動,使得轉印介質的表面速度對應於物體的表面速度。
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將轉印介質按壓在物體上,其中物體保持在固定位置,並且轉印介質藉助於壓制裝置在物體表面上滾動,其中印刷裝置沿物體和轉印介質之間的接觸區域在物體上按壓轉印介質,其中壓制裝置較佳地沿物體移動。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轉印介質作為環形帶提供,上述步驟順序進行若干次,其中每次為另外的物體提供裝飾材料,每次執行上述一系列步驟。因此,可以用轉印介質印刷各種物體,而不會以一次性使用的形式浪費,以處理轉印材料或轉印膜材料。在該實施例中,裝飾材料從轉印介質完全轉移到物體,使得轉印介質在很大程度上不含裝飾材料並且可以重複使用。
為了改善轉印介質的表面相對於其上的裝飾材料的黏附性能,從而允許裝飾材料在印刷轉印介質時的牢固黏附及在將物體上的裝飾材料轉印時裝飾材料從轉印介質的可靠分離,及為了能夠補償轉印介質的表面,在另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在施加裝飾材料之前對轉印介質進行預處理。 此外,當在預處理中為轉印介質提供塗層以便在將裝飾材料轉移到物體,特別是剝離層時更好地分離時,可以實現裝飾材料的特別有效及可靠的印刷及轉印。
根據另一個較佳實施例,當在壓制之後清潔轉印介質時,黏合劑殘餘物及裝飾材料的部分在轉印介質被壓到其上但尚未轉印到物體上時,可以從轉印介質中除去,由此再次使用由此純化的轉印介質。
通過壓制裝置之後清潔作為環形帶提供的轉印介質並且隨後在轉印介質返回到印刷裝置以重新施加裝飾材料之前進行預處理時,清潔裝飾材料變得極為有利。
紫外光黏合劑用作優先選擇的黏合劑,並且通過紫外光照射進行黏合劑的硬化。
優選使用以下組成的透明黏合劑:
當使用物理或化學固化黏合劑時,黏合劑的乾燥可替代地通過熱乾燥單元進行。
在較佳實施例中,紫外光由紫外光光源產生,其中壓制裝置至少在用於紫外光的子區域中是透明的並且至少部分地設置在紫外光光源及保持裝置之間。
如果要裝飾的物體是由塑膠,玻璃或金屬製成的物體,特別是化妝品包裝、金屬容器、玻璃瓶及其他玻璃製品,特別是上述用於轉移裝飾材料的裝置或方法是特別合適的。圓柱形、橢圓形或矩形橫截面,特別是玻璃、陶瓷、塑膠或金屬製成的管、瓶、罐、瓶和罐及基本上二維的物體,例如網、條、片、板、盤。
100‧‧‧裝置
1‧‧‧固定裝置
2‧‧‧壓制裝置
20‧‧‧圓筒
22‧‧‧壓制裝置
3‧‧‧轉印介質
4‧‧‧黏合劑塗敷器
40‧‧‧黏合劑印刷頭
5‧‧‧固化裝置
6‧‧‧乾燥單元
60‧‧‧蓋
7‧‧‧印刷裝置
70‧‧‧印刷頭
71‧‧‧印刷頭移動方向
72‧‧‧印刷基板
73‧‧‧板的移動方向
8‧‧‧轉印介質引導裝置
80‧‧‧運動方向
81‧‧‧導帶
82、86‧‧‧導向輥
83‧‧‧真空輥
84、86‧‧‧張力惰輪
85‧‧‧驅動輥
9‧‧‧預處理裝置
10‧‧‧清洗裝置
11‧‧‧轉印介質-展開裝置
12‧‧‧轉印介質-複卷裝置
13‧‧‧物體
14‧‧‧接觸區域
15‧‧‧裝飾材料
16‧‧‧塑膠載體膜
17a‧‧‧印刷區域
17b‧‧‧間隔區域
18‧‧‧補償模組
18a‧‧‧機械記憶體
18b‧‧‧運動方向
19a‧‧‧連續幅材速度
19b‧‧‧時脈幅材速度
通過以下對附圖的描述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它們表明:
〔第1圖〕是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是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是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的示意圖。
〔第4圖〕是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的示意圖。
〔第5圖〕是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的裝置的示意圖。
〔第6a及6b圖〕是轉印介質的示意圖。
〔第7a及7b圖〕是補償模組的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下文中,用參考附圖描述較佳實施例。在這種情況下,不同附圖中的相同,相似或等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並且部分省略這些元件的重複描述以避免冗餘。
第1圖展示出了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的示意 圖。裝置100具有轉印介質退繞裝置11,轉印介質3從該轉印介質退繞裝置11展開。在轉印介質3的移動方向80上,印刷裝置7鄰接用於施加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在通過印刷裝置7列印之後,轉印介質3到達壓制裝置2,該壓制裝置2與保持裝置1相對。在壓制裝置2的下游,佈置有轉印介質收取裝置12,在其上再次捲繞使用過的轉印介質。
裝置100還包括轉印介質引導裝置8,通過轉印介質引導裝置8引導轉印介質3通過裝置100並且通過該轉印介質引導裝置預先確定轉印介質3的移動。
保持裝置1例如可以是保持心軸,三維物體13被推到該保持心軸上。然後,通過保持心軸與物體13的內表面的摩擦,僅從內部保持物體13。或者,保持裝置1也可以從外部保持物體。
轉印介質3從退繞裝置11經由可調節的轉向輥82供給到真空輥83。通過轉向輥82,控制轉印介質的張力。藉助於真空輥83,規定了轉印介質3的可調節的進給速率。在運動方向80的下游,佈置另一個真空輥83。與第一真空輥83相比,可以將該第二真空輥83的旋轉速度設定為略微增加,以確保印刷裝置7中的足夠的帶張力。可以設定真空輥83的負壓強度,使得第一真空輥83在第二真空輥83上的較高負壓和較低真空下精確地預定轉印介質3的轉印,轉印介質3在該真空輥83處的摩擦力的夾緊力受到控制。根據各種物體13的裝飾的不同要求,真空輥83的控制可以以相反的強度進行,因此,使第一真空輥83受到減小的負壓,而第二真空輥83受到增加的負壓。真空輥83可以配備有多部分的真空區域,以通過該等區域的單獨真空調節來選擇性地控制真空輥83的相應區域。
在第二真空輥83之後,轉印介質3經由另一個引導輥82,該另一個引導輥82用於補償由於下面在印刷裝置7中更詳細描述的列印過程而 計時,且須補償的裝飾印刷單元7的轉印介質和轉印介質張力,供給到壓制裝置2和由此通過另外兩個轉向輥83繼續,用於調節轉印介質張力到轉印介質收取裝置12並在該處纏繞。
佈置在印刷裝置7和壓制裝置2之間的引導輥82佈置成使得其與轉印介質3的後側未與列印面接觸。因此,在印刷裝置7中設置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被供應到壓制裝置2,而沒有轉印介質3的表面設置有預先接觸表面的裝飾材料。
印刷裝置7被設計為數位印刷裝置,用於通過數位列印(例如,噴墨列印、靜電列印、液體墨粉列印)在轉印介質3上列印。或者,印刷裝置7也可以形成為絲網印刷、柔性版印刷或膠版印刷裝置,其中印刷可以是單色或多色的。
印刷裝置7具有水平佈置的印刷基板72。待裝飾的轉印介質3由轉印介質退繞裝置11經由引導輥82和第一真空輥83經由印刷基板72引導至第二真空輥83。在印刷基板72上方,印刷裝置7具有多個印刷頭70,其中設置第一印刷頭70,用於印刷漆層作為剝離漆或作為剝離層,並作為用於轉移裝飾材料的應用輔助物。接下來是四個用於處理顏色青色、黃色、洋紅色及黑色的印刷頭70,以便以彩色列印轉印介質3。通過經由列印基板72沿印刷頭移動方向71以預定印刷頭速度移動印刷頭70來執行列印在列印基板72上的轉印介質3的列印。
或者,代替第一或第二真空輥83,可以佈置一個或多個另外的引導輥。此外,可以提供用於移動轉印介質3的其他類型的驅動器。
在印刷裝置7中,與設置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上進一步集成有與印刷頭70同步移動的乾燥單元6,用於乾燥添加到轉印介質3的裝飾材料,及用於添加黏合劑的黏合劑添加裝置4。在轉印介質3上列印之後, 乾燥單元6乾燥及/或硬化由上游印刷頭70施加的顏色或在之前通過。在當前情況下,乾燥單元6被設計為紫外光乾燥單元,用於乾燥或通過乾燥及/或硬化或預固化或硬化添加到轉印介質3的裝飾材料。或者,可以使用其他乾燥方法。
特別是在用紫外光輻射裝飾材料固化的轉印介質上印刷的情況下,有利的是在用紫外光光源在轉印介質3上印刷之後直接預先設定裝飾材料。為此目的,印刷裝置7具有用於使裝飾材料預固化的紫外光光源,其較佳地佈置在印刷裝置7的端部處及/或佈置在黏合劑塗敷器4的前面。特別是,這增加了裝飾材料的黏度。這避免了在進一步加工中裝飾材料的添加區域的滲出或過度擠壓,使得可以在物體上實現尖銳的裝飾材料的添加和轉移層的特別高的表面品質。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希望輕微擠壓裝飾材料,以便近似和組合裝飾材料的直接相鄰區域,特別是最小區域,即所謂的圖元。這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在閉合表面及/或圖案邊緣的情況下避免表示的圖元化,即避免各個圖元在外觀上造成干擾,特別是從光學角度上。擠壓可以優選僅在所需的解析度不會降低太多的情況下進行。紫外光可以在220~420nm的波長範圍內發射,但是較佳地在350~400nm的波長範圍內發射。
用於使裝飾材料預固化的紫外光光源優選為LED光源。可以為LED光源提供幾乎單色的光,從而確保在固化黏合劑所需的波長範圍內可獲得所需的輻射強度。傳統的中壓汞蒸汽燈通常無法實現這一點。
在乾燥之後,黏合劑塗敷器4藉助於黏合劑印刷頭40將黏合劑印刷到裝飾材料層的位置上,黏合劑印刷頭40隨後被轉移到壓制裝置2中的三維物體13。
特別是在黏合劑具有可紫外光固化的組分的情況下,有利於將黏合劑添加到轉印介質上之後直接預固化黏合劑,特別是用於黏合劑的所謂 〝釘紮〞。因此,如果黏合劑塗覆裝置具有用於預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是有用的,其較佳地佈置在黏合劑塗覆裝置的端部及/或壓制裝置的前面。特別是,這增加了黏合劑的黏度。這避免了在進一步加工中黏合劑的添加區域的滲出或過度擠壓,使得可以在物體上實現尖銳的裝飾材料的邊緣添加和轉移層的特別高的表面品質。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近似和組合列印介質的直接相鄰區域,特別是極小區域,即所謂的圖元,非常希望輕微擠壓黏合劑。這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在閉合表面及/或圖案邊緣的情況下避免表示的圖元化,即避免各個圖元在外觀上造成干擾,特別是從光學角度上。擠壓可以優選僅在所需的解析度不會降低太多的情況下進行。紫外光可以在220~420nm的波長範圍內發射,但是較佳地在350~400nm的波長範圍內發射。
用於預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優選LED光源。可以為LED光源提供幾乎單色的光,從而確保在固化黏合劑所需的波長範圍內可獲得所需的輻射強度。傳統的中壓汞蒸汽燈通常無法實現這一點。
或者,印刷頭70和列印基板72可以設置在固定位置。在列印操作期間,來自轉印介質退繞裝置11的轉印介質3然後通過第一真空輥83和第二真空輥83穿過印刷頭70下方的列印基板72。根據印刷頭70的列印任務設置轉印介質3的進給速率。
此外,印刷基板72可沿著盤移動方向73靈活設置,以輔助列印操作。
利用印刷裝置7,可以將測量點列印在裝飾區域外部的轉印介質3上,該轉印介質3將被轉移到物體13,以便能夠通過感測器或至少一個攝像機檢測裝飾材料在轉印介質3上的位置。
在完成列印過程之後,轉印介質3被傳送到物體13,用於將裝飾材料傳送到壓制裝置2。
壓制裝置2具有透明的、可旋轉的中空圓柱體20,其在外側設置有由彈性透明材料(較佳地為矽樹脂材料)製成的柔性壓力層。因為壓力層是彈性的,所以可以補償三維物體13,轉印介質3及/或機器結構的不規則性。在當前情況下,圓筒20和壓力層對紫外光是透明的,因此允許紫外光透過圓筒20及其壓力層。
在目前的情況下,黏合劑是紫外光固化黏合劑。在圓筒20內部,固化裝置5以紫外光光源的形式佈置,用於固化黏合劑。固化裝置5的輻射區域指向轉印介質3及物體13的接觸區域14。為了使紫外光光源在物體13的方向上發射的紫外光可以從圓筒20中射出,圓筒20及壓力層都由對固化所需的紫外光透明的材料製成。同樣地,轉印介質3對固化所需的紫外光也是透明的。
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的輻射波長範圍在220~420nm之間,優選在350~400nm之間。
壓制裝置2可以是在220~420nm的波長範圍內,較佳地在350~400nm的範圍內,特別較佳地在365~395nm的範圍內,對於紫外光輻射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透明度或半透明度特別為30~100%、40~100%較佳。較低的透明度或半透明度可以較佳地通過較高的紫外光強度來補償。
由於紫外光光源可以用於例如LED聚光燈、汞蒸汽燈,或甚至用鐵及/或鎵摻雜的汞蒸汽燈。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優先選擇LED光源。它可以為LED光源提供幾乎單色的光,從而確保在固化黏合劑所需的波長範圍內可獲得所需的輻射強度。傳統的中壓汞蒸汽燈通常無法實現這一點。
用於使黏合劑固化到物體13的紫外光光源的距離為2~50mm,優選為2~40mm,以實現最佳的完全固化,但應該同時避免紫外光光 源與物體13的物理接觸。用於在機器方向上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的照射視窗的尺寸在5~40mm之間較佳。
當使用LED光源時,通常從距離LED光源約5mm的距離獲取輻射的能量,是由於LED光源的相對高的發散會相對較強,使得到物體13的距離較佳地選擇相應的低。可以使用具有光學聚焦距物體13更遠距離的LED光源,這尤其也可以在結構困難的條件下使用。此外,當使用具有光學聚焦的LED光源時,可以使照射視窗更小,特別是與使用沒有光學聚焦的紫外光光源時的照射窗口相比。
總紫外光輻照度在1~50W/cm2之間較佳,在3~40W/cm2之間較佳。這實現了黏合劑在約10~60米/分鐘(或更高)的幅速度下完全固化,並且已經在預固化中討論了其他因素。
考慮到這些因素,該方法中的黏合劑用淨紫外光輻照度照射,在4.8~8.0W/cm2之間較佳。這對應於在約0.1秒(在10米/分鐘的幅速度及20毫米寬的照射窗口下)及約0.04秒(在30米/分鐘的幅速度及20毫米寬的照射視窗)之間的照射時間的淨能量輸入(劑量)下,約為100~2,000mJ/cm2,約100~1,000mJ/cm2較佳,特別是其中該淨能量輸入可根據所需的硬化而變化。
應特別注意,這些值僅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在100%燈功率下)。特別是,在紫外光光源的全功率下,用於固化黏合劑,例如,在20W/cm2版本和低線速度下,例如10米/分鐘,轉印介質會大幅升溫甚至著火。因此,根據幅速度,淨能量輸入更在100~500mJ/cm2之間較佳。
在這種情況下,圓筒20可以由例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玻璃)及/或硼矽酸鹽玻璃在對紫外光透明的區域中製成。兩種材料,特別是在350~400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至少50%,甚至至少70%的 透射率。
除此以外,壓制裝置2的圓筒20可以是完全或部分透明的,從而可以充分地傳遞紫外光,特別是為了使黏合劑完全硬化。在這種情況下,裝飾材料還應該具有足夠的透射度,特別是為了能夠藉助紫外光光固化印刷圖像背面上的黏合劑。在實際實驗中已經表明,特別是在多色印刷圖像的情況下,在紫外光的350~400nm之間的波長範圍內至少2.5%的裝飾材料的透射率足以在曝光方向上實現其後面的黏合劑的充分曝光。
例如,在測量裝飾材料的透射率時,確定以下值:
如果裝飾材料的透射率對於黏合劑的充分暴露而言太低,例如在上述不透明的白色裝飾材料中,則裝飾材料在具有裝飾材料的第一區域及沒有裝飾材料的第二區域中以網格圖案佈置是有利的。特別有利於將第一及/或第二區域佈置成細線及/或小光柵元件的形式,其具有線寬及/或具有小於500μm,小於250μm的最小光柵元件尺寸較佳。紫外光可以足量通過沒有裝飾材料的第二區域以到達黏合劑,並且在該處充分暴露以進行固化。由於 它們的尺寸小,可以照射部分第一區域,使得黏合劑也可以至少部分地暴露在該處並因此固化。
第一區域的平均寬度與第二區域的平均寬度的比例在0.75:1~1:5之間。因此,優選第一區域的寬度小於250μm,第二區域的寬度大於250μm。
第一和第二區域根據一維或二維網格佈置,例如線網格或表面網格。因此,第一區及/或第二區可以是點狀或多邊形的形式。光柵元件形狀優選自:點狀、菱形及十字形。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形狀的光柵元件形狀。
第一和第二區域的網格或分佈是規則的或隨機的(隨機的)或偽隨機的。
此外,一維或二維網格也可以是幾何變換的網格。因此,它可以是圓形或波浪形變換的一維網格,例如其中的第一區域以同心圓環的形式或以波浪線的形式提供。
或者,黏合劑也可以作為物理或化學固化的黏合劑提供,其中乾燥通過熱乾燥進行較佳,並將固化裝置5設計為熱乾燥裝置。
為了將裝飾材料從轉印介質3轉移到物體13,待裝飾的物體13藉助於保持裝置1放置在壓制裝置2的下方。然後,轉印介質3隨著裝飾物和黏合劑層在物體13的方向上移動到圓筒20上方並在固定在保持裝置1上方的物體13上方進行,其中轉印介質3的裝飾層側與物體13的待裝飾表面面對。裝飾材料的轉移是通過以預定的切向接觸壓力按壓物體13,沿著接觸區域14藉助於氣缸20經由物體13引導的轉印介質3來實現的。氣缸20及物體13被旋轉使得表面的表面速度為物體13的表面速度的轉印介質3對應。
紫外光黏合劑通過紫外光固化,同時將轉印介質3壓在物體 13上。由於物體13的旋轉和轉印介質3的切向路線到物體13,在黏合劑硬化之後,轉印介質3立即從物體13上撤回。在黏合劑施加到轉印介質3的位置處,在黏合劑固化後,裝飾材料(例如,裝飾塗料或金屬層)通過固化的黏合劑黏附到物體13上。在沒有黏合劑的位置處,它仍然存在轉印介質上的裝飾材料。
為了補充物體13的尺寸變化,圓筒20可以以浮動方式存儲或懸掛在壓制裝置22中。例如,可以使用壓力控制的氣動缸,其中通過改變氣缸的氣壓設置可以可變地調節氣缸20在物體13上的接觸力。通過根據設定的接觸壓力的氣缸20的彈性垂直提升運動來實現對物體13的表面的尺寸變化的補充。或者,垂直可變行程運動和彈簧上的接觸壓力的控制具有可調節的彈簧張力而不是壓縮空氣和氣動缸。
具有用於轉移裝飾材料的中空圓筒20的壓制裝置2的實施例也適合於轉移到扁平物體。黏合劑可用於平面物體,例如作為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橫截面的物體,及平坦,剛性的物體,也適用於物體和轉印介質的裝飾層。為了轉移裝飾材料,壓制裝置2水平移動。通過在固化裝置5的同時照射下使圓筒20在物體上徑向滾動,將裝飾材料轉移到物體的表面。
第2圖示出了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對應於第1圖中的裝置,裝置100具有轉印介質3的移動方向80上的轉印介質退繞裝置11,印刷裝置7,壓制裝置2和轉印介質卷取裝置12。
轉印介質3從退繞裝置11經由轉印介質裝置8的第一真空輥83直接供給到壓制裝置2的中空圓筒20。轉印介質3以大約300°的偏轉角包圍圓筒20。隨後,轉印介質3通過卷取裝置12的另一個真空輥83進給。
與第1圖中的裝置100相比,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印刷裝置7直接佈置在壓制裝置2的氣缸20上。因此,圓筒20還用作印刷裝置7的壓力 基座。因此,印刷裝置7的印刷頭70徑向地佈置在距圓筒20的外表面的預定徑向距離處。乾燥單元6及黏合劑塗敷器4形成為印刷裝置7的一部分,並且還以徑向距離佈置在印刷頭70的下游。為了防止乾燥單元6發出的紫外光散射,在乾燥單元6的區域內在氣缸20內部設置不透明蓋60。
為了印刷,乾燥和用黏合劑塗覆到轉印介質3上,滾筒20以對應於預定印刷速度或印刷功率的預定旋轉速度旋轉。根據已經針對第1圖描述的程式,繼續使用轉印介質3的黏合劑進行印刷、乾燥及添加。
在水平佈置的圓筒20下方,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佈置保持裝置1,其保持待列印的物體。壓制裝置2對裝飾材料的轉移類似於第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進行。因此,轉印介質3通過圓筒20壓在物體13上,並且黏合劑同時通過固化裝置5固化。第二真空輥83的位置是可調節的,從而可以調節轉印介質3與物體13的分離角度實現裝飾材料的最佳分離。
此外,有利的是在裝飾之前對物體13的表面進行預處理。該預處理尤其可以包括物體清潔步驟及/或活化步驟。
在物體清潔步驟中,優先去除污染物及/或現有的保護塗層或其他功能性塗層,其特別用於物體13的運輸及/或物體13的製造期間。
在玻璃狀的表面,由於表面的水分,繼續程式是問題。水分尤其以凝膠層的形式結合,這不利地影響隨後添加到表面上的層的黏合性質。
表面黏附到隨後添加的層上的能力,特別是裝飾,也取決於表面上沉積或產生的反應性基團,因為這些是後續添加的層牢固黏合的基礎。存在於玻璃的矽酸鹽層中的反應性OH基團的密度在已知方法中是不足的,這導致隨後添加的層的黏附性降低。
在物體清潔步驟之後進行的活化步驟中,改變物體13的表面,使得隨後施加的裝飾的黏附性增加及改善。改變可以以化學及/或物理方 式進行。
物體清潔步驟包括用至少一種氧化火焰改變物體13的表面。物體清潔步驟具有以下優點:減少了以非均勻凝膠層形式結合到緻密基底的無定形表面的水分。令人驚奇的是,通過物體清潔步驟可再現地減少凝膠層。凝膠層取決於特定的無定形結構及凝膠層的老化狀態。氧化火焰減少了凝膠層,從而減少了結合的水分。凝膠層的減少導致可再現的,均勻的表面性質。
在這裡,氧化火焰應理解為任何點燃的氣體,氣體-空氣混合物,氣溶膠或噴霧,其含有過量的氧及/或可以起氧化作用。
活化步驟包括用至少一種矽化火焰改變物體13的表面。在這種情況下,添加高達60nm,5~50nm較佳,10~30nm的厚氧化矽層更佳,其特徵在於高含量的反應性OH基團。通過物體清潔步驟及活化步驟的組合實現所施加的氧化矽層的均勻性及良好的黏附性。選擇火焰的數量是有作用的,使得一至十個,特別是一至五個氧化及/或矽化火焰改變物體13的表面。
表面上的反應性基團是隨後添加的表面處理層(例如蠟層及/或漆層及/或顏色層)的固體化學鍵合的化學基礎。如果表面由無定形物質(例如玻璃)組成,則根據本發明的緻密基板表面的OH基團的表面密度比未處理表面的情況高2~5倍。
在第二處理步驟中施加的氧化矽層或矽酸鹽層具有亞微觀細膩程度。對於其他層的細膩程度和相關的機械錨固可能性導致所有後續層的黏附性顯著提高。物體清潔步驟及活化步驟產生可再現的,均勻的微透鏡表面。兩個步驟的組合令人驚訝地導致凝膠層的減少及密度的增加及反應性OH基團的均勻分佈。
在活化步驟中,使用含有化合物的氣體作為阻燃劑,所述化合物包含選自烷基矽烷、烷氧基矽烷、烷基鈦、烷氧基鈦、烷基鋁、烷氧基鋁 或其組合的組分。
這類化合物的較佳實例是四甲基矽烷、四甲基鈦、四甲基鋁、四乙基矽烷、四乙基鈦、四乙基鋁、1,2-二氯四甲基矽烷、1,2-二氯四甲基鈦、1,2-二氯四甲基鋁、1,2-二苯基四甲基矽烷、1,2-二苯基四甲基鈦、1,2-二苯基四甲基鋁、1,2-二氯四乙基矽烷、1,2-二氯四乙基鈦、1,2二氯四乙基鋁、1,2-二苯基四乙基矽烷、1,2-二苯基四乙基鈦、1,2-二苯基四乙基鋁、1,2,3-三氯四甲基矽烷、1,2,3-三氯四甲基鈦、1,2,3-三氯四甲基鋁、1,2,3-三苯基四甲基矽烷、1,2,3-三苯基四甲基鈦、1,2,3-三苯基四甲基鋁、二甲基二乙基四矽烷、二甲基二乙基四氮雜、二甲基二乙基四鋁及類似化合物。
此外,在這些烷基化合物中、矽烷化合物、烷基鈦化合物及烷基鋁化合物、四甲基矽烷、四甲基鈦、四甲基鋁、四乙基矽烷、四乙基鈦及四乙基鋁是改性化合物,因為它們具有特別低的沸點並且易於與空氣及類似氣體混溶,而矽烷鹵化物如1,2-二氯四甲基矽烷用作改性劑較佳。
此外,在上述化合物中,烷氧基矽烷、烷氧基鈦及烷氧基鋁化合物是較佳的,只要它們的沸點在10~100℃的範圍內,因為它們的酯結構通常具有高沸點,但是具有更好的表面改性的沸點及啟用固體基質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含義內,矽化火焰是指任何可以被點燃的氣體,氣體-空氣混合物,氣溶膠或噴霧,藉助於其通過含矽物質的火焰-熱分解將氧化矽層添加到表面上。含矽塗層基本上不含碳,並且在火焰熱解的情況下作為含矽物質,將矽烷氧基矽烷引入空氣及燃料氣體的混合物中,並且如果需要,引入氧氣。燃料氣體包括例如丙烷,丁烷,發光氣體及/或天然氣。
如通過質譜分析測量的,改性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值在50~1,000的範圍內,在60~500的範圍內較佳,在70~200的範圍內更佳。當改性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低於50時,揮發性高並且處理變得部分困難。另一 方面,如果改性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值大於1,000,則在某些情況下難以通過加熱蒸發並容易與空氣或類似氣體混合。
此外有利的是,液態的改性化合物的密度為0.3~0.9g/cm3,0.4~0.8g/cm3較佳,0.5~0.7g/cm3更佳。在低於0.3g/cm3的液態的改性物質的密度值處理是困難的並且氣溶膠罐中的夾雜物有時是有問題的。另一方面,如果液態的改性化合物的密度大於0.9g/cm3,則蒸發變得困難,並且當在氣溶膠罐中吸收時,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發生與空氣或類似氣體的完全分離。
將改性化合物加熱並蒸發並在汽化狀態下與燃料氣體混合然後燃燒是有利的。改性化合物的沸點在10~80℃之間較佳。
燃料氣體中改性化合物的量值在燃料氣體總量的1×10-10~10mol%的範圍內。
表面改性後的潤濕指數在25℃的測量溫度下具有40~80mN/m(dyn/cm)的值。
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火焰溫度在500~1,500℃的範圍內較佳,特別是在900~1,200℃的範圍內,物體的表面在35~150℃,特別是在50~100℃的條件下加熱是有利的。
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處理時間在0.1~100秒的範圍內,在0.1~10秒的範圍內較佳,在0.1~5秒的範圍內更佳。
為了更加輕易地控制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火焰溫度,建議向燃料氣體中加入可燃氣體。這樣的可燃氣體可以使用諸如丙烷及天然氣的烴類氣體或諸如氫氣、氧氣、空氣等的可燃氣體。當使用存儲在氣溶膠罐中的可燃氣體時,使用丙烷氣體及壓縮空氣等較佳。
可燃氣體的含量在燃料氣體總量的80~99.9mol%的範圍內較佳,在85~99mol%的範圍內較佳,在85~99mol%的範圍內或者90~99mol% 更佳。當燃料氣體含量低於80mol%時,改性化合物的混合性能降低,並且在某些情況下,空氣導致改性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燒。相反,如果燃料氣體的含量超過99.9mol%,則在某些情況下消除了表面的改性效果。
加入用於氧化及/或矽化火焰的載氣也應該較佳,以便將一定量的改性化合物均勻混合到燃料氣體中。將改性化合物與載氣預混合,然後預混入可燃氣體中。隨著氣流,干擾,通過添加載氣,即使使用難以運輸的具有相對高分子量的改性化合物,也可以在空氣流中均勻混合。通過添加載氣,改性化合物變得易燃,並且可以均勻且充分地進行製品表面的改性。
對於載氣,與可燃氣體相同的氣體較佳,比如使用空氣及氧氣或烴類氣體如丙烷氣體及天然氣。
表面與至少一種氧化及至少一種矽化火焰的組合生成方式提供了一種具有高密度反應性基團並且均勻的微保持表面類型。
在活化步驟中施加的矽酸鹽層的細膩程度及良好的黏合性能有利地促使隨後添加的裝飾,特別是隨後添加的裝飾材料,例如印刷油墨或其他裝飾性或功能性層,非常好地黏附在一起。添加到矽酸鹽層上的裝飾材料是耐刮擦及耐磨的並且具有高的耐水及耐水蒸氣性。所產生的均勻矽酸鹽層有利地實現了高油墨覆蓋率。裝飾層的性質如色調、色強度、同色異譜、遮蓋力及透明度可以幾乎都可以通過相應預處理的表面自由地進行選擇。
物體清潔步驟及/或活化步驟可以藉助於用於預處理物體13的另外預處理裝置來實施。在這種情況下,另外的預處理裝置可以設計成預處理物體13以執行兩個步驟,或者可以彼此分開地提供單獨的物體清潔裝置及單獨的啟動裝置。
用於物體13及/或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的預處理的另外的預處理裝置可以設計為用於安裝在裝置100中用於裝飾物體13的模組, 特別是用於安裝在保持裝置1中。利用相應的模組,然後可以在執行後續處理步驟之前在裝置100內執行物體13的表面的預處理。
預處理裝置及/或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也可以設計為單獨的裝置,其可以獨立於其他裝置預處理物體13的表面。
在較佳實施例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以包括環形火焰處理裝置,其中待預處理的物體13佈置在環的內部,並且氧化或矽化火焰可以在物體13的表面的方向上從環中出現。
另一實施例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具有至少部分直線形狀的火焰裝置。然後,該火焰裝置在待預處理的物體13的表面上被分段引導或移動。
另一實施例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可具有防火裝置,其中一個或多個火焰在點處出現。然後,該火焰裝置在待預處理的物體13的表面上被分段引導或移動。在裝飾三維物體時,保持裝置1中的物體13優先繞旋轉軸線可旋轉地保持。該旋轉軸線較佳地是物體13的縱向軸線。
第3圖示出了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這裡展示出的裝置100基本上對應於根據第2圖的裝置100。然而,該壓制裝置還具有尺寸穩定性的、抗張力的引導帶81,其設計為環形帶。引導帶81夾緊在張緊輥84和從動缸20之間,並以大約250°的偏轉角跨越後者。引導帶81對固化裝置5發出的輻射是透明的。此外,它在其外側具有彈性壓力層。在用印刷裝置7中的裝飾材料和黏合劑進行列印期間,轉印介質3擱置在引導帶81上,至少直到它被按壓到物體13上。因此,可以實現轉印介質3的可靠引導。
第4圖示出了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裝置100具有壓制裝置2,壓制裝置2具有透明的中空圓筒20及佈置在圓筒20內部的 硬化裝置5。
此外,該設備具有設置為環形帶的轉印介質3,該環形帶根據第3圖的環形帶在尺寸上是穩定的並且具有抗張力,並且還夾緊在張緊輥84和從動缸20之間並且以大約250°的偏轉角度跨越後者。圓筒20在其外側具有柔性壓力層,在該壓力層上引導作為環形帶設置的轉印介質3。
轉印介質3的印刷和裝飾材料在物體13上的轉印類似於針對第3圖描述的方法。在將轉印介質3按壓到由保持裝置1保持的物體13上並且在轉印裝飾材料之後將轉印介質3從物體13上拆下之後,轉印介質3通過張緊輥偏轉並傳送回印刷裝置7,在該處再次用裝飾材料覆蓋提供黏合劑以提供至少一個另外的物體和新塗覆的裝飾材料。
為了在重新列印轉印介質3時不會被殘留在轉印介質3上的裝飾材料摻雜裝飾,在保持裝置1及印刷裝置7之間設置清潔裝置10,其中清潔轉印介質3的裝飾材料及黏合劑殘留物。在清潔裝置10的下游和印刷裝置7的上游,設置預處理裝置9,通過該預處理裝置9修復由清潔引起的對轉印介質3的分離層的任何損壞。此外,預處理裝置9例如還可以具有至少一個印刷頭,用於印刷轉印介質3,其具有剝離清漆或剝離層及/或用於由印刷裝置施加的裝飾材料的施加輔助裝置。
第5圖示出了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
裝置100具有尺寸穩定、張力穩定的透明環形帶形式的轉印介質3。轉印介質3由驅動輥85摩擦,並以約130°的角度環繞水平安裝的驅動輥85。驅動輥85配備在環形帶轉印介質3的接觸區域中,以確保與真空支撐件的無摩擦運動。
在清潔裝置10中清潔並隨後在預處理裝置9中進行預處理之後,將轉印介質3印刷在印刷裝置7中並提供黏合劑。印刷裝置7基本上具 有第1圖中的印刷裝置7的結構,這裡的印刷基板72具有不規則的曲率,並且印刷頭70對應於印刷基板72上方的曲率設置。在此之後,轉印介質3經由佈置在轉印介質3的非印刷側上的引導輥82(其特別是用於調節環形帶轉印介質3的張力)被傳送到具有透明圓筒20的壓制裝置2,該透明圓筒20在外部具有一個柔性壓力層。壓制裝置2與保持裝置1相對設置,用於保持待列印的物體13。裝飾材料的轉移和黏合劑的固化類似於前面附圖中描述的方法進行。在轉移裝飾材料之後,轉印介質3經由驅動輥85返回到清潔裝置10。
為了通過數位印刷將轉印介質3及裝飾材料一起印刷,轉印介質3以相對於印刷裝置7的列印輸出預定的移動速度在彎曲的印刷基板72上被引導。
或者,印刷裝置7也可以設計成使得用於列印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固定到列印基板72上並在印刷裝置7的印刷頭70,乾燥單元6及黏合劑塗敷器4下方移動。為了支撐,印刷基板72可以在真空輥(未示出)之前及下游。
此外,該裝置也可以設計成使得通過印刷基板72保持在固定位置的轉印介質的推進藉助於真空輥(未示出)實現,所述真空輥佈置在印刷基板72的上游及下游。
第6a及6b圖示出了轉印介質3。
如第6a及6b圖所示,轉印介質特別可以是柔性載體材料做成,裝飾材料15可再次可拆卸地添加到該柔性載體材料上。載體材料有例如,聚酯、聚烯烴、聚乙烯、聚醯亞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的柔性塑膠載體膜16(PVC)或聚苯乙烯(PS)。 此外,可以將底塗層施加到載體材料,特別是塑膠膜16上。
底漆層由層狀厚度為0.1~1.5μm,0.5~0.8μm的聚丙烯酸酯及/或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組成較佳,其形成轉印介質3的背離基材的表面。底漆層在其相對於所使用的黏合劑的物理及化學性質方面可以被優化,使其盡可能獨立於物體13,確保了物體13及轉印介質3之間的最佳黏合。此外,這種優化的底漆層使所添加的黏合劑在所需的解析度下基本上沒有滲出或者在轉印介質3上擴散或捲曲。
特別有利的是,如果底漆層是微孔的並具有較佳100~180nm範圍內的表面細膩程度,更佳為120~160nm範圍內。黏合劑可以部分地滲透到這樣的層中,因此可以特別好地以高解析度固定。
已經證明特別有利的是使用著色劑數為1.5~120cm3/g,較佳著色值為10~20cm3/g的底漆層。
例如,下面給出底漆層的組成用於計算(以g為單位):
以下適用於此底漆層的著色公式:其中:
mp=20g多功能二氧化矽
對於多功能二氧化矽,f=ÖZ/d=300/0.4g/cm3=750cm3/g
mBM=120g黏合劑I+250g黏合劑II+(0.5×500g)黏合劑III+400g黏合劑IV=1020g
mA=0g。
以這種方式,可以快速計算從發現的良好底漆層組合物開始容易偏離到的可能的著色。
此外,有利的是,底漆層的表面張力為38~46mN/m,41~43mN/m較佳。這種表面張力允許黏合劑滴,特別是如上所述的黏合劑系統,以不限定的幾何形狀黏附到表面上而不會脫離。
使用熱塑性調色劑,已證明特別有利的是使用著色指數為0.5~120cm3/g的底漆層,優選著色值為1~10cm3/g。
例如,下面給出用於此用途的底漆層的組成用於計算(以g為單位):
以下適用於此底漆層的著色公式:其中:
mp=148g多功能二氧化矽
對於多功能二氧化矽,f=ÖZ/d=220/50g/cm3=4.4cm3/g
mBM=225g黏合劑I+125g黏合劑II+35g黏合劑III=385g
mA=0g。
裝飾材料15可以直接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但是也可以將裝飾材料15施加到已經存在的轉印介質3的塗層上。轉印介質3也可以僅在表面區域上提供現有塗層,並且裝飾材料15可以在現有塗層及/或現有塗層之間的自由區域中添加。現有塗層可以是例如剝離層或另一種功能層。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選擇,現有塗層可以是例如已經存在的印刷及/或氣相沉積油墨層、金屬層、反射層、保護層、功能層等的裝飾塗層。
剝離層由丙烯酸酯共聚物,特別是水性聚氨酯共聚物組成,並且不含蠟及/或不含矽氧烷較佳。剝離層的層厚度為0.01~2μm,0.1~0.5μm較佳,並且有利地佈置在塑膠載體膜16的表面上。釋放層允許塑膠載體膜16在其添加到物體13上之後簡單且無損壞地從轉印介質3上脫離。
裝飾材料15具有一層或多層硝化纖維素、聚丙烯酸酯及聚氨酯共聚物的漆層,其各自的層厚度為0.1~5μm,1~2μm較佳,特別是設置在脫離層的背離塑膠載體薄膜16的表面上。在每種情況下,一個或多個塗料層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因此,一層或多層漆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地著色或是不透明的。
一個或多個塗層的著色可以基於青色、黃色、洋紅色及黑色的加工顏色,也可以基於特殊顏色(例如在顏色系統RAL或HKS或Pantone® 中)。一個或多個抗蝕劑層可以替代或另外地包含金屬顏料及/或特別是光學可變效果顏料。
一個或多個漆層可以存在於整個表面上或甚至僅部分存在,例如作為所謂的點塗漆。點塗漆可以在表面區域產生區域效果。目的地區域例如塗有光澤清漆及/或啞光清漆,以光學地改變相應的表面區域,特別是對其進行升級。作為光學效果的替代或補充,還可以實現觸覺效果。裝飾材料16較佳地具有鋁及/或鉻及/或銀及/或金及/或銅的金屬層,特別是具有10~200nm的層厚度,更佳為10~50nm的層厚度。
作為金屬層的替代或補充,還可以提供HRI材料層(HRI=高折射率)。HRI材料例如是金屬氧化物,例如ZnS、TiOx,或者具有相應奈米顆粒的塗層。
在裝置100或用於裝飾物體13的方法中,現在可以連續地或定時地輸送轉印介質3,將設有裝飾材料16的轉印介質3按壓到物體13上,即特別是物體裝飾,及/或物體傳輸被方便地計時。第6a及6b圖示出了傳遞介質3的連續或迴圈傳輸的不同效果。
如第6a及6b圖所示,裝飾材料15在區域17a中施加到塑膠載體膜16上,而不在區域17b中添加到載體膜16上,區域17b的位置特別取決於轉印介質3的輸送類型。區域17b也稱為重複17b,其中沒有裝飾材料15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並因此位於區域17a及添加的裝飾材料15之間。重複17b部分盡可能的小,例如為了保持轉移材料的低消耗。
在第6a圖中,展示出了轉印介質3連續傳送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轉印介質3的連續卷材速度是通過印刷裝置7連續印刷轉印介質3的最佳先決條件,例如通過高品質的數位印刷技術所獲得。
因此,裝飾材料16可以被添加到印刷裝置7中的轉印介質3 上,同時設置有裝飾材料16的轉印介質3在印刷過程中被被按壓到壓制裝置2中的物體13上,特別是依時脈按壓。
各個印刷部分17a之間的重複17b根據時脈及/或印刷速度確定。因此,各個列印部分17a之間的重複17b可能根據時脈及/或列印速度變得更大或更小。特別地,重複17b由物體傳輸和物體裝飾的已知迴圈速度確定或計算。特別是在連續傳送轉印介質3的情況下,在依時脈的物體裝飾期間,轉印介質3的計時列印同時發生。有利地,重複17b是物體循環(物體裝飾和物體傳送)的大約一半〝長〞(相對於轉印介質的傳送速度的長度)。優選地,重複17b通常在整個過程中設定為恆定並且不受調節。
這種連續過程的缺點在於轉印介質3的消耗非常高,從而增加了成本。
第6b圖示出了另一種可能性,其中轉印介質3被驅動,特別是在物體13的傳送裝置的相同週期中。在這種情況下,轉印介質3不是連續驅動的,而是根據處理部分,轉印介質3被驅動或停止。
因此,轉印介質3可以在壓制裝置2中的物體13上被驅動,按壓設置有裝飾材料15的轉印介質3。在這種情況下,轉印介質3的驅動較佳地與物體13的輸送裝置一起進行。因此,裝飾材料15可以應用於轉印介質3及設置有裝飾材料15的轉印介質3被計時按壓到物體13上,其中轉印介質3係對應於其被按壓的時脈而被驅動或停止。
裝飾材料15之間的重複17b,特別是印刷圖像,減少了轉印介質3的消耗。在這種情況下,列印較佳地在與物體13的迴圈相同的迴圈中進行。然而,在列印過程中,特別是轉印介質3的加速及減速發生,使得列印過程在變化的速度下非常頻繁地發生。
這種定時處理的缺點在於,通過不斷變化的捲筒速度,所添加 的裝飾材料15的品質,例如數字印刷的印刷品質將會受到不利影響。
另一個有利的選擇是組合連續過程及脈衝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在將裝飾材料15添加到轉印介質期間,例如數字印刷過程,尋求轉印介質3的連續卷材速度,另一方面,在將具有裝飾材料15的轉印介質3按壓到物體13上的過程中,物體13的定時捲筒速度,即在物件裝飾期間。因此,可以以設定的方式將設置有裝飾材料15的轉印介質3按壓在物體13上,裝飾材料15以連續的捲筒速度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換句話說,可以在設置有裝飾材料15的轉印介質被按壓到壓制裝置2中的物體13上的同時,在印刷裝置7中連續地傳送轉印介質3,特別是在連續傳送期間將裝飾材料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
為了能夠組合兩種變型,裝置100包括了補償模組18或〝記憶體〞,特別是為了能夠在物件13的定時過程中的停止階段期間將轉印介質3〝收集〞或存儲在記憶體中,使得有利於印刷品質的轉印介質3的連續卷材速度不受影響。在第7a及7b圖中示出了這種補償模組18。例如,第7a圖示出了處理開始時補償模組18的狀態,第7b圖示出了處理結束時補償模組18的狀態。
補償模組18設計為機械記憶體18a,其根據方法部分以所需的處理速度提供所需的轉印介質3。這種補償模組18例如可以是用於轉印介質3的環的接收空間,特別是具有用於維持轉印介質3的卷材張力的裝置。如第7a及7b圖所示,轉印介質3的環由補償模組18生成,其中壓制裝置2用於在物體13上按壓設置有裝飾材料轉印介質3,有利地設置在環內。為清楚起見,壓制裝置2及物體13以陰影線示出。關於壓制裝置2的構造,這裡參考上述說明。此外,第7a及7b圖中所示的補償模組18包括偏轉或閉合元件的形式。張緊輥86用於保持轉印介質3的幅材張力。
補償模組18或補償模組18內的機械累積器18a,如第17a及17b圖所示,可以通過橫向移動存儲轉印介質3,並通過改變移動方向再次釋放轉印介質3。因此,補償模組18或補償模組18內的機械記憶體18a可以通過沿第一方向的橫向移動接收或存儲轉印介質3,並通過改變沿第二方向的橫向移動而再次釋放轉印介質3。在這種情況下,補償模組或機械記憶體18a在補償模組18內的橫向移動的最大距離較佳地比在預定時間內以連續卷材速度由轉印介質3行進的距離更高,特別是成一平均係數2倍。預定時間較佳地對應於靜止階段,其中物體13,特別是通過按壓裝飾材料而被裝飾。換句話說,在移除期間轉印介質3的定時移除速率比使用轉印介質3的連續填充速率高,例如1.5倍,使得記憶體18a不會溢出。藉助於這種補償模組18,連續幅材速度19a,特別是在印刷裝置7的區域中,及時脈幅材速度19b,特別是在壓制裝置2的區域中,可以在裝置100內被較佳地實現。
在適用的情況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組合及/或互換實施例中展示出的所有單獨特徵。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47)

  1. 一種用於裝飾待裝飾物體(13)的裝置(100),包括:固定裝置(1),用於固定物體(13);及壓制裝置(2),用於將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按壓到該物體(13)上;其特徵在於:用於將裝飾材料塗敷到該轉印介質(3)上的印刷裝置(7)設置在該壓制裝置(2)之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100),還包括:黏合劑塗敷器(4),用於將黏合劑施加到設有該裝飾材料的傳遞介質(3)或該物體(13);及固化裝置(5),用於固化該黏合劑;其中,固化裝置(5)較佳地佈置在壓制裝置(2)的區域中,並且壓制裝置(2)佈置成使得轉印介質(3)的擠壓及黏合劑的固化可以同時進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黏合劑塗敷器(4)設置在印刷裝置(7)及壓制裝置(2)之間,其中黏合劑塗敷器(4)將黏合劑施加到由印刷裝置(7)印刷的轉印介質(3)上,黏合劑塗敷器(4)較佳地形成為印刷裝置(7)的一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印刷裝置(7)包括用於預固化裝飾材料的紫外光光源;及/或黏合劑塗敷器(4)包括用於預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及/或固化裝置(5)包括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用於使黏合劑固化的紫外光光源與物體(13)的距離是2~50mm,較佳地2~40mm; 及/或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的總紫外光輻照度在1~50W/cm 2之間,優選在3~40W/cm 2之間;及/或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的淨紫外光輻照度在4.8~8W/cm 2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轉印介質(3),特別是裝飾材料,在220~400nm之間的波長範圍內具有至少2.5%的透射率,優選在350~400nm之間,更優選在365~395nm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印刷裝置(7)設計成使得裝飾材料施加到轉印介質(3)上的第一區域中,並且不施加在第二區域中,特別是其中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根據一維或二維網格佈置,及/或第一區域的平均寬度及第二區域的平均寬度的比率在0.75:1~1:5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提供乾燥單元(6),用於乾燥施加到轉印介質(3)上的裝飾材料,其中乾燥單元(6)優選形成為印刷裝置(7)的一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包括轉印介質裝置(8),該轉印介質裝置(8)佈置成將該轉印介質(3)切向地引導到該物體(13)的週邊,其中,壓制裝置(2)佈置成使得它沿著物體(13)和轉印介質(3)之間的接觸區域(14),將轉印介質(3)按壓到物體(13)上,壓制裝置(2)較佳地可以這種方式移動因為壓制裝置(2)的表面速度可以適應物體(13)的表面速度,並且其中轉印介質(3)優選是可移動的,使得轉印介質(3)的表面速度可以調整為與物體(13)的表面速度相匹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轉印介質(3)的表面積速度可以調節到物體(13)的表面速度,使得轉印介質(3) 的表面速度及物體(13)的表面速度差距小於±15%,小於±10%尤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壓制裝置(2)還包括柔性壓敏層。
  1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轉印介質(3)設置為環形帶,其中設置為環形帶的轉印介質(3)優選夾在轉印介質導向器(8)及壓制裝置(2)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轉印介質(3)直接設置在壓制裝置(2)上,優選設置在壓制裝置(2)的圓筒(20)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還包括:預處理裝置(9),用於在添加裝飾材料之前預處理轉印介質(3);及/或清潔裝置(10),用於在轉印介質(3)被按壓於物體(13)上之後,清潔列印的轉印介質(3)。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壓制裝置(2),較佳地是壓制裝置(2)的圓柱體(20),係以浮動方式安裝或懸掛。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壓制裝置(2),特別是在220~400nm之間,優選在350~400nm之間,更優選在365~395nm之間的波長範圍內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透明度特別是在30~100%之間,較佳地在40~100%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該裝置(100)被設計成在該壓制裝置(2)中,將設置有裝飾材料(3)的轉印介質按壓在物體(13)時,特別是依時脈地將設置有裝飾材料(3)的 轉印介質按壓在物體(13)時,於印刷裝置(7)中將裝飾材料施加於轉印介質(3),特別是依時脈地將裝飾材料施加於轉印介質(3)。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該裝置(100)被設計為使轉印介質(3)對應於,特別是對應於時脈,將設置有裝飾材料(3)的轉印介質按壓在壓制裝置(2)中的物體(13)上之驅動,而較佳地以物體(13)的運輸裝置驅動轉印介質(3)。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0),其中,將設有轉印介質(3)的裝飾材料定時地按壓在物體(13)上,並且其中以連續卷材速度將裝飾材料施加在轉印介質(3)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該裝置(100)包括補償模組(18),該補償模組(18)尤其設計成使得在靜止階段,特別是定時,在該物體(13)上按壓該裝飾材料轉印介質(3),同時在該物體上添加該裝飾材料及/或進行轉印介質(3)的輸送,特別是連續地進行轉印介質(3)的輸送。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補償模組(18)包括至少一用以容納該轉印介質(3)的環圈的空間;及/或用於保持卷材張力的裝置。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或21項之裝置(100),其中,補償模組(18)被設計成使得補償模組(18)或補償模組(18)內的機械記憶體(18a)通過沿第一方向的橫向移動和通過於再次提供的第二方向的橫向移動的變化來接收或存儲轉印介質(3)。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該裝置(100)還包括用於預處理該物體(13)的預處理裝置,特別是其中該預處理裝置包括物體清潔裝置及啟動裝置,其中該啟動裝置較佳地佈置在 該物體清潔裝置之後。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該之裝置(100),其中物體清潔裝置設計成用以去除污垢及/或其它已存的保護塗層或其他功能塗層;及/或用以利用至少一氧化火焰來修飾物體(13)的表面。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之裝置(100),其中,啟動裝置被設計成用以修飾物體(13)的表面,較佳地化學性地及/或物理性地,以提升裝飾材料對物體(13)的附著;及/或用以利用至少一矽化火焰來修飾物體(13)的表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2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裝置(100),其中物體清潔裝置及/或啟動裝置包括環形火焰處理裝置,特別是其中待預處理物體(13)佈置在環的內部,並且優選地,氧化或矽化火焰在物體(13)的表面方向上離開環。
  27. 一種裝飾待裝飾物體的方法(13),其中物體(13)由固定裝置(1)保持;其中,在第一步驟中,通過印刷裝置(7)將裝飾材料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在第二步驟中,將黏合劑添加到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上,或施加到物體(13)上;其中,在第三步驟中,通過壓制裝置(2)將轉印介質(3)壓在物體(13)上,同時使黏合劑固化。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驟中,添加到轉印介質(3)的裝飾材料通過紫外光光源進一步預固化以使裝飾材料預固化;及/或其中,在第二步驟中通過紫外光光源預固化黏合劑以預固化黏合劑;及/或 其中,在第三步驟中,通過紫外光光源固化黏合劑以固化黏合劑。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第三步驟中,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的總紫外光輻照度在1~50W/cm 2之間,優選在3~40W/cm 2之間;及/或其中用於固化黏合劑的紫外光光源的紫外光輻照度在4.8~8W/cm 2之間。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或29項之方法,其中來自用以預固化裝飾材料之紫外光光源的光及/或來自用以預固化黏合劑之紫外光光源的光及/或來自用以固化黏合劑之紫外光光源的光在220~400nm之間的波長範圍內,較佳地在350~400nm,更優選在365~395nm之間。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驟中,通過印刷裝置(7)將裝飾材料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使得裝飾材料被施加到轉印介質(3)的第一區域中,而不添加在第二區域中,特別是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係根據一維或二維網格佈置及/或第一區域的平均寬度及第二區域的平均寬度的比率在0.75:1~1:5之間。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通過圍繞旋轉軸旋轉物體(13),以將轉印介質(3)切向地引導到物體(13)上,將轉印介質(3)切向地引導到物體(13)的週邊,及壓制裝置(2)沿著物體(13)和轉印介質(3)之間的接觸區域(14)將轉印介質(3)壓到物體(13)上,其中壓制裝置(2)較佳地以對應於物體(13)之表面速度的一表面速度移動,且其中轉印介質(3)較佳地以對應於物體(13)之表面速度的一表面速度移動。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轉印介質(3)在物體(13)上的按壓發生在物體(13)被保持在固定位置並且轉印介質(3)藉助於壓制裝置(2)在物體(13)的表面上展開,壓制裝置 (2)沿著物體(13)和轉印介質(3)之間的接觸區域(14)將轉印介質(3)按壓到物體(13)上,壓制裝置(2)較佳地沿著物體(13)移動。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轉印介質(3)設置為環形帶,其中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中所述之步驟循序數次,其中每次向另一物體(13)提供裝飾材料,每個裝飾材料依序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步驟。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轉印介質(3)在塗覆裝飾材料之前進行預處理。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轉印介質(3)在被壓後被清潔。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作為環形帶提供的轉印介質(3)在通過壓制裝置(2)之後進行清潔,隨後在轉印介質(3)返回印刷裝置(7)之前進行預處理,以重新塗覆裝飾材料。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特別是依時脈地,將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按壓在壓制裝置(2)中的物體(13)上時,特別是依時脈地,同時將裝飾材料添加到於後續的印刷裝置(7)中的轉印介質(3)上。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轉印介質(3)對應於,特別是對應於時脈,將設置有裝飾材料(3)的轉印介質按壓在壓制裝置(2)中的物體(13)上之驅動,而特別是以物體(13)的運輸裝置驅動轉印介質(3)。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設有裝飾材料的轉印介質(3)依時脈地按壓到物體(13)上,並且其中將裝飾材料添加到轉印介質(3)上以連續卷材速度進行。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4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物體(13)上按壓設置有轉印介質(3)的裝飾材料的靜止階段使用補償模組(18),特別是依時脈地,於此同時,在轉印介質(3)上添加裝飾材料及/或轉印介質的輸送(3),特別是是連續的。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補償模組(18)或補償模組(18)內的機械記憶體(18a)通過沿第一方向的橫向移動接收或存儲轉印介質(3),並通過改變沿第二方向的橫向移動再次釋放它。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4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施加裝飾材料之前對物體(13)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特別包括物體清潔步驟及/或活化步驟。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物體清潔步驟中,去除污染物及/或其他已存在的保護塗層或其他功能塗層;及/或用至少一氧化火焰修飾物體(13)的表面。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或44項之方法,其中,在活化步驟中,修飾物體(13)的表面,優選是以化學及/或物理的方式,以提升裝飾材料對物體(13)的附著力增加;及/或以使用至少一矽化火焰改質物體(13)的表面。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4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驟中,通過印刷裝置(7)進一步在轉印介質(3)上添加底漆層,特別是其中底漆層係由聚丙烯酸酯及/或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組成;及/或塗層厚度在0.1~1.5μm之間,優選在0.5~0.8μm之間。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底漆層以這樣的方式添加,使得底漆層形成背向載體材料的轉印介質(3)的表面,特別是塑膠載體膜(16)之一。
TW107118784A 2017-06-02 2018-05-31 物體裝飾裝置及其方法 TWI773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7112259.1 2017-06-02
DE102017112259.1A DE102017112259B3 (de) 2017-06-02 2017-06-02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ekoration von Objekten
DE102017112259.1 2017-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775A true TW201904775A (zh) 2019-02-01
TWI773763B TWI773763B (zh) 2022-08-11

Family

ID=62244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784A TWI773763B (zh) 2017-06-02 2018-05-31 物體裝飾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6994B2 (zh)
JP (1) JP7113853B2 (zh)
CN (1) CN111132845B (zh)
BR (1) BR112019024968A2 (zh)
CA (1) CA3064474A1 (zh)
DE (1) DE102017112259B3 (zh)
IL (1) IL270940B2 (zh)
MX (1) MX2019014248A (zh)
RU (1) RU2760404C2 (zh)
TW (1) TWI773763B (zh)
WO (1) WO20182197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2259B3 (de) * 2017-06-02 2018-08-23 Isimat Gmbh Siebdruckmaschine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ekoration von Objekten
DE102019115530A1 (de) * 2019-06-07 2020-12-10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Körper
JP7358805B2 (ja) * 2019-07-05 2023-10-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1030577A (ja) * 2019-08-26 2021-03-0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452327B2 (ja) 2020-08-20 2024-03-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173012A (zh) * 2021-04-28 2021-07-27 常州润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转向辊的纺织品数字化染色装置
JPWO2023282034A1 (zh) * 2021-07-08 2023-01-12
TWI798780B (zh) * 2021-08-04 2023-04-11 新進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冷燙膜滾輪結構
TWI798779B (zh) * 2021-08-04 2023-04-11 新進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具冷燙滾輪之印刷機
DE102021132416A1 (de) 2021-12-09 2023-06-15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Multiapplikationsmodul, Multiapplikationsvorrichtung sowie Arbeitsverfahren für eine Multiapplikationsvorrichtung
WO2023104571A1 (de) * 2021-12-09 2023-06-15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Multiapplikationsmodul, multiapplikationsvorrichtung sowie arbeitsverfahren für eine multiapplikationsvorrichtung
CN115258614B (zh) * 2022-10-08 2022-12-30 佳阳(广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杯加工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809041A (nl) * 1978-09-04 1980-03-06 Jerome Ellis Rosenfeld Droog overdrachtsmateriaal.
FI78514C (fi) * 1983-12-16 1989-08-10 Sicpa Holding Sa Transfertryckplatta, foerfarande foer dess framstaellning, trycksvaerta foer anvaendning i foerfarandet samt transfertryckningsfoerfarande foer att trycka textilunderlag medelst transfertryckplattan.
RU2100209C1 (ru) 1992-12-14 1997-12-27 Леонхард Курц ГмбХ унд Ко. Способ переноса отпечатков с основы на подложку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6001427A (en) * 1998-06-23 1999-12-14 Breazeale; C. L. Process for coating selected portions of a substrate using a powder transfer member
US6151130A (en) * 1998-07-14 2000-11-21 Tlcd Corp. Print product on demand
US20020097280A1 (en) * 2001-01-25 2002-07-25 Bertram Lop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a curved surface with an ink jet printer
JP2002264497A (ja) 2001-03-13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571730A (zh) * 2001-09-05 2005-01-26 Api箔制品有限公司 无模铺箔
EP1340622B1 (en) 2002-03-01 2006-12-1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ally transferable image protective sheet, method for protective layer formation, and record produced by said method
GB0412969D0 (en) 2004-06-10 2004-07-14 Esselte Thermal laser printing
DE202004019382U1 (de) 2004-12-15 2005-02-24 Isimat Gmbh Siebdruckmaschinen Spreizdorn
DE102005029640A1 (de) 2005-06-25 2006-12-28 Eform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beliebigen Musters aus einer metallischen oder metallisierten Schicht auf einem Substrat
US7914098B2 (en) 2006-11-07 2011-03-29 Homag Holzbearbeitungssysteme Ag Device for patterning workpieces
EP2065217B1 (de) 2007-11-30 2012-03-21 Homag Holzbearbeitungssysteme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mustern eines Werkstücks mit bahnförmigen Materialien
DE102009006593A1 (de) * 2009-01-29 2010-08-05 Tesa Se Verfahren zur Korrosionsschutzbehandlung von Metalloberflächen
DE102010044244A1 (de) * 2010-09-02 2012-03-08 Khs Gmbh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Behandeln von Behältern
JP2012061743A (ja) 2010-09-16 2012-03-29 Fuji Xerox Co Ltd 凹凸調整液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3231B2 (ja) 2012-01-17 2017-01-18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缶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93071B2 (ja) 2011-12-27 2015-10-14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缶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が形成された缶体の製造方法
JP6270311B2 (ja) 2012-09-28 2018-01-3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
DE102012112556B4 (de) * 2012-12-18 2018-09-27 Isimat Gmbh Siebdruck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altprägen auf dreidimensionale Gegenstände
JP6185758B2 (ja) 2013-05-31 2017-08-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WO2016077204A1 (en) * 2014-11-13 2016-05-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gitally printed and decorated article
US10562292B2 (en) 2015-03-23 2020-02-18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a film
TWI764875B (zh) * 2015-11-03 2022-05-21 德商利昂哈德 庫爾茲公司 用於將薄膜上的轉印層施覆在底材上的方法及其施覆裝置
DE102015118841A1 (de) 2015-11-03 2017-05-04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Verfahren und Applikationsvorrichtung zum Applizieren einer Übertragungslage einer Folie auf ein Substrat
CN108430787A (zh) * 2015-12-28 2018-08-21 宝洁公司 利用在材料和粘合剂之间的固化程度差异将带有粘合剂的材料转移到制品上的方法
US10940685B2 (en) * 2015-12-28 2021-03-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onto articles using a transfer component that deflects on both sides
US20170183124A1 (en) * 2015-12-28 2017-06-2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 Having Transfer Material Thereon
DE102017112259B3 (de) * 2017-06-02 2018-08-23 Isimat Gmbh Siebdruckmaschine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ekoration von Objek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9014248A (es) 2020-07-27
RU2019144335A (ru) 2021-07-12
IL270940A (en) 2020-01-30
TWI773763B (zh) 2022-08-11
EP3630490A1 (de) 2020-04-08
IL270940B2 (en) 2024-01-01
JP7113853B2 (ja) 2022-08-05
US11426994B2 (en) 2022-08-30
US20200198366A1 (en) 2020-06-25
CN111132845A (zh) 2020-05-08
RU2019144335A3 (zh) 2021-07-16
RU2760404C2 (ru) 2021-11-24
CN111132845B (zh) 2022-05-03
CA3064474A1 (en) 2018-12-06
IL270940B1 (en) 2023-09-01
WO2018219778A1 (de) 2018-12-06
BR112019024968A2 (pt) 2020-06-23
DE102017112259B3 (de) 2018-08-23
JP2020527476A (ja)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3763B (zh) 物體裝飾裝置及其方法
CN105189120B (zh) 用于对三维物件冷压印的方法和设备
TWI772704B (zh) 用於貼覆薄膜的方法、貼覆設備與印刷設備
JP7183173B2 (ja) デカール製造方法、デカール、デカール製造装置、及び、対象物の表面装飾方法
TWI764875B (zh) 用於將薄膜上的轉印層施覆在底材上的方法及其施覆裝置
CN107921742B (zh) 用于制造多层薄膜的方法和设备
JP6915217B2 (ja) 基板にインプリント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と、インプリントが提供された基板
JP2000127328A (ja)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この化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100008549A (ko) 가구용 판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630490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ekoration von objekten
JP2021529701A (ja) 基板を装飾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1000568U (zh) 一种多显色效果热转印膜
JP2000153537A (ja) 絵付シート
CN208730550U (zh) 一种喷墨烫金机
JP2744922B2 (ja) シールやステッカー等の表面加飾加工方法
JPH01186400A (ja) 着色凹凸模様を転写する方法
JPH02175198A (ja) 転写箔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63126A (ja) 凹凸模様を有する化粧材の製造方法
CN1569483A (zh) 用塑料类专用转印膜对实木热转印装饰的方法
JPS60184899A (ja) 化粧面の立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