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9736A - 煮飯器 - Google Patents

煮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9736A
TW201729736A TW105132998A TW105132998A TW201729736A TW 201729736 A TW201729736 A TW 201729736A TW 105132998 A TW105132998 A TW 105132998A TW 105132998 A TW105132998 A TW 105132998A TW 201729736 A TW201729736 A TW 2017297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ot
rice cooker
lip
sealing material
accommod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3291B (zh
Inventor
Kentaro Hashimoto
Yoshihiro Takahashi
Hideki Yo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9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9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3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32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於獲致抑制米湯溢出的煮飯器。其包括:本體,其具備容置內鍋的內鍋收容部以及加熱內鍋的加熱裝置;蓋體,其與本體以絞鍊連結並覆蓋本體的內鍋收容部的上部;蓋體,在關閉的狀態下,在與本體之間形成縫隙;密封材,其具有於內鍋容置於本體中的狀態下,從本體抵接於內鍋的側壁外面的唇部;維持密封材的維持環;及構成該本體的一部分之內殼體。內殼體,構成內鍋收容部的開口部;維持環,位於該內殼體的下部,在內鍋收容部的內部維持上下方向的位置;密封材,被維持於維持環和內殼體之間。

Description

煮飯器
本發明係關於抑制米湯溢出的煮飯器。
過去,煮飯器設置了米湯分離盒,其在煮飯時讓煮飯器內的蒸氣放出至外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米湯分離盒由下列構成:上面開口並具有閥機構的蒸氣口盒體、以及設置於蒸氣口盒體的上面開口部的蒸氣口蓋,在蒸氣口蓋的上面,於閥機構正上方的位置變位到其側面方向的部分形成蒸氣排出孔。
米湯分離盒內部的構造為,設有數個障壁。藉由此障壁而減弱流入米湯分離盒內部的蒸氣或米湯的力道,防止米湯從蒸氣排出孔噴出,使得僅有蒸氣排出到煮飯器的外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3549457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技術的情況下,必須要確保從蒸氣流入口到蒸氣排出孔的流路夠長。而且,為了煮出好吃的飯而加大輸入電力的情況下,必須要確保更長的流路。
因此,米湯分離盒相對於製品本體所佔的體積比例增加,設計上的限制也變大。另一方面,把米湯分離盒做得小的話,不得不進行使電力間歇輸出等等和美味米飯背道而馳的控制。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於獲致抑制米湯溢出的煮飯器。
本發明的煮飯器,其包括:本體,其具備容置內鍋的內鍋收容部以及加熱該內鍋的加熱裝置;蓋體,其與該本體以絞鍊連結並覆蓋該本體的該內鍋收容部的上部;密封材,其具有於該內鍋容置於該本體中的狀態下,從該本體抵接於該內鍋的側壁外面的唇部;維持該密封材的維持環;及構成該本體的一部分之內殼體;其中:該蓋體,在關閉的狀態下,在與該本體之間形成縫隙;該內殼體,構成該內鍋收容部的開口部;該維持環,位於該內殼體的下部,在該內鍋收容部的內部維持上下方向的位置;該密封材,被維持於該維持環和該內殼體之間。
依據本發明的煮飯器,具有密封材,其於內鍋容置於本體中的狀態下,從本體抵接於內鍋的側壁外面,在蓋體關閉的狀態下,在蓋體與本體之間形成縫隙。藉由此構成,上方的內鍋的側壁外面在收容於本體中,並且蓋體關閉的狀態下從其和密封材抵接之處與外部氣體接觸。另外,藉由密封材,抑制在內鍋下方產生的熱向上方逃逸。因此,能夠使得內鍋的側壁從其與密封材抵接之處被外部氣體冷卻,當加 熱過程中湧上來的米湯的泡沫接觸到內鍋上部的側壁時,米湯的泡被冷卻而回到內鍋的下部,因此能夠抑制米湯溢出。而且,具備維持密封材的維持環,藉由將密封材配置在維持環和內殼體之間,使得設置為可自由裝卸的內鍋在裝卸持不會使密封材變形或脫落。另外,在組裝煮飯器時,密封材也不會變形,且容易組裝,能夠減少作業所耗費的時間,並且能夠確保製品的品質。
1‧‧‧本體
2‧‧‧絞鍊
3‧‧‧蓋體
4‧‧‧閂扣解除按鈕
5‧‧‧內蓋
6‧‧‧內鍋
6a‧‧‧突緣
6b‧‧‧側壁上部
7‧‧‧墊片
8‧‧‧固定框
9‧‧‧加熱器
10‧‧‧米湯分離盒
11‧‧‧引導筒
12‧‧‧開閉閥
13‧‧‧蒸氣排出孔
14‧‧‧溫度感測器
15‧‧‧內鍋收容部
16‧‧‧電磁誘導線圈
17‧‧‧貫通孔
18‧‧‧內鍋溫度感測器
19‧‧‧支持體
20‧‧‧密封材
20A‧‧‧密封材
20B‧‧‧密封材
20a‧‧‧唇部
20a1‧‧‧上段唇部
20a2‧‧‧下段唇部
20aa‧‧‧上面
20b‧‧‧突出部
20c‧‧‧被支持部
20d‧‧‧溝部
20e‧‧‧突起
20f‧‧‧狹縫
21‧‧‧最高水位線
22‧‧‧操作部
30‧‧‧內部空間
31‧‧‧縫隙
32‧‧‧外部空間
3‧‧‧內殼體
33a‧‧‧圓筒部
34‧‧‧放熱板
40‧‧‧維持環
40a‧‧‧卡合突起
40b‧‧‧凹部
40c‧‧‧內側肋
40d‧‧‧突起部
40e‧‧‧外側肋
100‧‧‧煮飯器
H1‧‧‧尺寸
H2‧‧‧尺寸
L‧‧‧距離
第1圖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煮飯器的立體圖。
第2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的第1圖的A-A剖面之說明圖。
第3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的第1圖的B-B剖面之說明圖。
第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的第2圖的E部之放大圖。
第5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的第3圖的F部之放大圖。
第6圖為顯示將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密封材及維持環組合狀態的立體圖。
第7圖為顯示第6圖的C-C剖面的放大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密封材之立體圖。
第9圖為顯示第8圖的D-D剖面的放大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密封材之立體圖。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密封材之立體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煮飯器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圖式的形態僅為一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再者,在各圖中標示以同樣符號之物為同樣的或相當之物,此在說明書全文均為如此。另外,在以下的圖式中,各構成元件的尺寸的關係有可能與實際之物相異。
實施形態1
第1圖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煮飯器100的立體圖。第2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100的第1圖的A-A剖面之說明圖。第3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的第1圖的B-B剖面之說明圖。
<煮飯器100的整體構造>
如第1圖~第3圖所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100具有本體1。在本體1的上部,形成內鍋收容部15的上部開口部。上部開口部藉由以絞鍊2樞軸連結於本體1並覆蓋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的上部的蓋體3而開閉。
<蓋體3的構造>
蓋體3總是由未圖示的絞鍊彈簧朝向將上部開口部打開的開方向推壓。另外,蓋體3藉由未圖示的閂扣和閂扣解除按鈕4而開閉。
蓋體3的下面,以可裝卸的方式設置了內蓋5。內蓋5被固定在固定了密封內鍋6開口部的環狀的墊片7的固定框8上。
蓋體3和內蓋5之間,設置了將內蓋5側的表面以未圖示的金屬板覆蓋的加熱器9。加熱器9獲得供電時,藉由電阻加熱而發熱。加熱器9為攀附在蓋體3的線狀的加熱器。
較蓋體3的內蓋5更靠近上側之處,安裝了米湯分離盒10,以將混入蒸氣的米湯分離。在米湯分離盒10上設置了引導筒11及開閉閥12。從引導筒11的下端部之未圖示的蒸氣孔流入的蒸氣,經過蓋體3的米湯分離盒10,再從蓋體3上部的蒸氣排出孔13排放到外部。當加熱停止而內鍋6的內壓降低,且開閉閥12開閥的時候,米湯回到內鍋6。
米湯分離盒10的功能為,將煮飯時產生的蒸氣和米湯分離,將蒸氣導向蒸氣排出孔13,並使得米湯回到內鍋6。
另外,在蓋體3上設置了溫度感測器14。溫度感測器14設置在加熱器9和米湯分離盒10之間。
<內鍋6及內鍋收容部15>
煮飯器100具有在本體1內作為線圈台的內鍋收容部15,在內鍋收容部15中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容置了可放入水、米等的有底筒狀的內鍋6。內鍋6為SUS製。內鍋6係由配置於內鍋收容部15下面的中心部周圍及其外周邊緣部以作為加熱手段的電磁誘導線圈16加熱以進行煮飯。
內鍋6的外面施以例如噴砂加工等的在表面設置凹凸的加工或藉由塗裝等方式形成凹凸。
內鍋6,當蓋體3關閉時,藉由設置於內蓋5側的墊片7向突緣6a的上面推壓而密閉。
另外,在內鍋收容部15之底部中央處形成貫通孔 17。在貫通孔17以可自由伸出縮回的方式設置內鍋溫度感測器18。
內鍋收容部15具有構成開口部的內殼體33。內殼體33構成煮飯器100的本體1的上面,在其上面具有支持內鍋6並向上方突出的支持體19。
<內鍋6的支持構造>
繼之,針對內鍋6的支持構造進行說明。
內鍋6,於其最上部形成在徑方向向外延伸出去的突緣6a。如第5圖所示,當容置於內鍋收容部15時,突緣6a載置在於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的上部開口部的邊緣處向上方突出的複數的支持體19上,並由該支持體19所支持。複數個支持體19於上部開口部的邊緣的周方向分散配置。因此,內鍋6被複數個支持體19所支持,當被放置於內鍋收容部15的狀態下,使得其上部從內鍋收容部15突出。因此,在煮飯器100內形成由本體1、蓋體3、內鍋6圍成的內部空間30。
本體1和蓋體3之間形成縫隙31,內部空間30透過縫隙31而和煮飯器100外的外部空間32連通。因此,從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突出的內鍋6的上部,當蓋體3關閉時,內鍋6的側壁上部6b的外側和從本體1和蓋體3之間的縫隙31流入的外部氣體接觸。尤其如第5圖所示,在內鍋6的未被複數支持體19所支持之處,內鍋6的上部從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露出,內鍋6的側壁上部6b的外側和從本體1和蓋體3之間的縫隙31流入的外部氣體直接接觸。
<密封材20及維持環40>
繼之,針對密封材20進行說明。
內鍋收容部15中具有密封材20,於內鍋6容置於內鍋收容部15的狀態下,從本體1抵接於內鍋6的側壁外面。密封材20由矽膠類的具有耐熱性的軟質素材之彈性體所形成。
第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100的第2圖的E部之放大圖。第5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煮飯器100的第3圖的F部之放大圖。第6圖為顯示將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密封材20及維持環40組合狀態的立體圖。第7圖為顯示第6圖的C-C剖面的放大圖。
如第6圖所示,密封材20及維持環40為環狀,密封材20及維持環40配置為沿著內鍋收容部15的側壁橫向繞一周。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將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組合的元件,配置於形成內鍋收容部15的入口的開口部的內殼體33之下側。另外,內殼體33具有圓筒部33a,其從外周部包圍將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組合的元件。將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組合的元件係沿著該圓筒部33a的內側配置。密封材20的唇部20a,較維持環40的內周側的面還要向內側突出,在組裝於煮飯器100的狀態下,係配置為向內鍋收容部15內突出。另外,密封材20配置在內鍋6的最大煮飯量時的最高水位線21還要上方的位置。亦即,內鍋6的最大煮飯量時的最高水位線21位於較抵接於內鍋6的側壁外面的密封材20還要下方的位置。
放熱板34配置在將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組合的元件之下部。放熱板34,構成內鍋收容部15的內部側壁 部,使加熱裝置所產生的熱擴散,用以加熱內鍋收容部15內。在實施形態1中,放熱板34,係將金屬板做成圓筒狀而形成。筒形狀的放熱板34,其上側端部和下側端部,係將金屬板捲起而形成,上側端部及下側端部,在圓筒形狀的半徑方向上具有厚度。放熱板34的上端部配置於維持環40的正下方。煮飯器100組裝時,在第2圖及第3圖中將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組合的元件從內殼體33的下側插入,之後在第2圖及第3圖中將放熱板34從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組合的元件的下側插入。藉由此構造,放熱板34能夠從下方支持維持環40。
在維持環40的外周面,在複數位置設置卡合突起40a。在實施形態1中,以2個卡合突起40a為1組並排配置在維持環40的外周面,在4處配置以使得2個卡合突起40a的組之間的間隔為均等。卡合突起40a被插入內殼體33的圓筒部33a的內側。在維持環40之外周面的卡合突起40a,卡在設置於內殼體33的圓筒部33a之內周面的凹陷(未圖示)中。藉此,決定維持環40相對於內殼體33的上下方向位置。另外,設置於每1組的卡合突起40a的數量及在維持環40的幾個位置上設置卡合突起40a的組,則不限於上述形態。
如第7圖所示,密封材20嵌入設置在維持環40上側之面的凹部40b。維持環40具有內側肋40c和外側肋40e。內側肋40c構成凹部40b的維持環40內周側之壁,並構成維持環40的內周面。外側肋40e,構成凹部40b的外周側的壁,並構成維持環40的外周面。亦即,凹部40b形成於內側肋40c 和外側肋40e之間。另外,凹部40b具有從凹部40b的底面朝向上方向延伸的突起部40d。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密封材20之立體圖。第9圖為顯示第8圖的D-D剖面的放大圖。
如第9圖所示,密封材20具有內周端部向下方垂下的唇部20a。唇部20a為薄板狀,朝向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延伸。薄板狀的唇部20a,從內鍋收容部15的開口部向內鍋6的插入方向傾斜。如此一來,唇部20a,在徑方向上從密封材20的上端內周部朝內向下方垂下。因此,內鍋6被收容在內鍋收容部15中時,唇部20a的上面20aa抵接於內鍋6的外面。
另外,密封材20的外周側對唇部20a形成突出部20b。唇部20a和突出部20b係藉由被支持部20c而連結。被支持部20c為,和唇部20a幾乎相同厚度的部分,其形成為在煮飯器100中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較突出部20b小。另外,在突出部20b的下面,形成從下面朝向上方向的溝部20d。
如第7圖所示,突出部20b嵌入維持環40的凹部40b。在實施形態1中,突出部20b在上下方向的尺寸H2,相同於從維持環40的外側肋40e的凹部40b底面起算的高度。另外,從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的凹部40b底面起算的高度,較外側肋40e的高度尺寸矮了密封材20的被支持部20c的厚度。維持環40的突起部40d插入設置於密封材20的突出部20b的下面的溝部20d。溝部20d的深度在突起部40d的高度尺寸以上。亦即,維持環40的形狀形成為沿著密封材20的突出部20b的形狀。藉由上述構成,密封材20不 容易從嵌入維持環40的凹部40b的狀態脫落。在組裝時,因為密封材20不容易從維持環40脫落,而有使得作業變得容易的優點。
如第5圖所示,被支持部20c位於內殼體33的下側之面和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之間。在實施形態1中,內殼體33的下側之面和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之間形成為相隔距離L,距離L和被支持部20c的厚度尺寸H1的關係為L=H1。另外,突出部20b在煮飯器100中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2則滿足L<H2。藉由上述構成,突出部20b,不會從由內殼體33和維持環40的凹部40b所形成的空間朝向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方向被拉出。將內鍋6置入內鍋收容部15時,或者將內鍋6從內鍋收容部15取出時,密封材20的唇部20a會因為其與內鍋6的側壁外面的滑動而向上或下方向拉開。就算是加上如上述的拉開唇部20a的力量,密封材20也不容易從內殼體33和維持環40之間脫出。
另外,被支持部20c的厚度尺寸H1,在組裝到煮飯器100內之前的狀態下,可以為L<H1。若密封材20是由具有彈性的材料所構成,則密封材20被夾在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和內殼體33之間的時候,會因為材料的彈性而變形,而能夠使得L=H1。在組裝到煮飯器100內之前的狀態下,使得厚度尺寸H1滿足L<H1,則能夠以特定的力道將被支持部20c夾在內殼體33和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之間。藉由此構成,能夠將密封材20穩固地固定在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側壁部,而能夠避免在置入或取出內鍋6時的脫落或變形。
如第5圖所示,唇部20a的上面20aa和內鍋6面接觸,所以當把內鍋6置入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時,能夠確實進行密封。藉此,抑制在內鍋收容部15中加熱內鍋6的下部的熱逃逸到較密封材20上方處。另一方面,在內鍋收容部15中內鍋6的包含凸緣6a的側壁上部6b則較密封材20還要靠上方,得以和外部氣體接觸而容易冷卻。
具有唇部20a的密封材20由施有噴砂加工的成形模而成形。在唇部20a上面20aa的表面有微細的凹凸形狀。唇部20a的上面20aa的凹凸形狀,配合施於內鍋6的外面的凹凸形狀,降低當把內鍋6置入內鍋收容部15時內鍋6對於唇部20a的滑動阻力。另外,施於唇部20a的上面20aa的凹凸形狀也可以施加於密封材20整體。
如第9圖所示,在密封材20的唇部20a的先端附近的下面形成複數個突起20e。複數個突起20e係以均一的間隔,均勻配置在環狀的唇部20a。把容置於內鍋收容部15中的內鍋6拿起時,唇部20a翻過來而處於其下面和內鍋6接觸的狀態。此時,唇部20a的下面的複數個突起20e與內鍋6點接觸,減少滑動阻力,而能夠容易地將內鍋6從內鍋收容部15取出。
<密封材20的作用>
繼之,說明用如上述構成的煮飯器100煮飯時的作用。
將放入水和米的內鍋6放置於煮飯器100的本體1內並關閉蓋體3,啟動(ON)設置於操作部22的煮飯開關時,藉由電磁誘導線圈16的作用將內鍋6加熱。當內鍋6內的水沸騰時, 產生含有米湯的蒸氣。此時,由於內鍋6的內壓上升,使得米湯分離盒10的開閉閥12被推向上而使閥關閉。因此,含有米湯的蒸氣,從蒸氣孔通過引導筒11而被導入米湯分離盒10內。米湯分離盒10,將煮飯過程中所產生的蒸氣和米湯分離,將蒸氣導入蒸氣排出孔13。繼之,當加熱停止且內鍋6的內壓降低時,開閉閥12因為其本身的重量以及米湯的重量而下降使得閥打開,讓米湯回到內鍋6。
另一方面,密封材20的唇部20a抵接於內鍋6側壁的外側,在容置於內鍋收容部15的狀態下,從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突出的內鍋6側壁上部6b的外側與從本體1和蓋體3之間的縫隙31流入的外部氣體接觸。另外,藉由密封材20抑制產生於內鍋6的下方的熱向上方逃逸。因此,較與密封材20抵接之處還要上部的內鍋6的側壁能夠藉由外部氣體而冷卻,當加熱時於內鍋6內的徑方向外側湧上來的米湯的泡接觸到內鍋6的上部之側壁內側時,米湯的泡被冷卻並回到內鍋6的下部,因而可以抑制米湯的溢出。因此,即使輸入電力或者輸入電力的持續時間增加,也能夠抑制米湯溢出,而能夠煮出美味的米飯。
在實施形態1中,密封材20係安裝在維持環40上而能夠將其形狀維持為環狀,所以在組裝煮飯器100時,能夠容易地將密封材20裝在既定位置上。另外,其構造為藉由維持環40和內殼體33夾住密封材20,並且在密封材20上設置上下方向尺寸較大的突出部20b,藉此,即使在使用煮飯器100時將內鍋6置入或取出,也不容易發生密封材20脫落的情 況。藉由上述構造,密封材20能夠採用更容易彈性變形的材料,而能夠使得密封材20和內鍋6的側壁之間的接觸更好、且密封性更高。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2中,密封材20A之唇部20a的形狀和上述實施形態不同。其他構成則與實施形態1相同,故僅就該特徵部分進行說明。
第10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密封材20A的立體圖。
實施形態2的密封材20A,於其唇部20a形成複數狹縫20f。複數狹縫20f相隔均一的間隔均勻配置在環狀的唇部20a。
藉此,降低內鍋6和唇部20a的滑動阻力,使得容易取出容置於內鍋收容部15的內鍋6。
實施形態3
在實施形態3中,密封材20B的唇部20a1、20a2的形狀和上述實施形態相異。其他的構成則與實施形態1相同,故僅就其特徵部分進行說明。
第11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密封材20B之立體圖。
實施形態3的密封材20B上,形成狹縫20f而斷開的唇部20a1配置為與相鄰的斷開的唇部20a2上下錯開。亦即,斷開的唇部20a1、20a2由上段唇部20a1和下段唇部20a2構成。
藉此,在放入及取出內鍋6時,藉由配置為上下錯開並且斷開的唇部20a1、20a2而支持內鍋6,以抑制內鍋6 傾斜。因此,使用者更容易地將內鍋6取出及放入。另外,內鍋6和唇部20a1、20a2的滑動阻力降低,得以容易地取出容置於內鍋收容部15的內鍋6。
<效果>
(1)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1~3,煮飯器100包括:本體1,其具備容置內鍋6的內鍋收容部15以及加熱內鍋的加熱裝置;蓋體3,其與本體1以絞鍊2連結並覆蓋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的上部。包括:密封材20,其具有於內鍋6容置於本體1中的狀態下,從本體1抵接於內鍋6的側壁外面的唇部20a;維持密封材20的維持環40;及構成本體1的一部分之內殼體33。蓋體3,在關閉的狀態下,在與本體1之間形成縫隙31。內殼體33構成內鍋收容部15的開口部。維持環40,位於內殼體33的下部,在內鍋收容部15的內部維持上下方向的位置。密封材20,被維持於維持環40和內殼體33之間。
藉由此構成,在收容於本體1中的狀態下,內鍋6的側壁上部6b的外側和外部氣體接觸。另外,藉由密封材20,抑制在內鍋6下方產生的熱向上方逃逸。因此,能夠使得較與密封材20抵接之處還靠上部的內鍋6之側壁藉由外部氣體而被冷卻,當加熱過程中湧上來的米湯的泡接觸到內鍋6的上部的側壁內側時,米湯的泡被冷卻而回到內鍋6的下部,因此能夠抑制米湯溢出。因此,即使輸入電力大或者輸入電力的持續時間拉長,也能夠抑制米湯溢出,而能夠煮出美味的米飯。
另外,為了煮出好吃的飯而加大輸入電力的情況下,也不需要確保在米湯分離盒10有夠長的流路。因此,米湯分離盒10相對於製品本體所佔的體積比例不需要大,對於設計上的限制變小。
另外,密封材20係安裝在維持環40上而能夠將其形狀維持為環狀,所以在組裝煮飯器100時,能夠容易地將密封材20裝在既定位置上。另外,其構造為藉由維持環40和內殼體33夾住密封材20,並且在密封材20上設置上下方向尺寸較大的突出部20b,藉此,即使在使用煮飯器100時將內鍋6置入或取出,也不容易發生密封材20脫落的情況。藉此,密封材20能夠採用更容易彈性變形的材料,而能夠使得密封材20和內鍋6的側壁之間的接觸更好、且較密封材20靠下部的內鍋6的側壁和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側壁部所形成的空間之密封性更高
(2)依據實施形態1~3,密封材20包含:從唇部20a向外側突出並且嵌入維持環40的突出部20b;及連結唇部20a和突出部20b之間的被支持部20c。維持環40包含:將突出部20b收容於維持環40全周的上面側之凹部40b;及構成凹部40b內側之壁的內側肋40c。內側肋40c和內殼體33,相隔一距離L配置在本體1的上下方向。距離L係形成為,小於突出部20b之上下方向的尺寸H2,且為被支持部20c之上下方向的尺寸H1。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位於唇部20a和突出部20b之間的被支持部20c, 被夾在內殼體33和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之間。而且,內殼體33和維持環40的內側肋40c之間的距離L小於突出部20b在上下方向的尺寸H2,所以,即使向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方向對突出部20b施以拉出的力量,突出部20b也不會通過該距離L。因此,密封材20不會從其安裝的既定位置脫落。因此,即使內鍋6重複置入取出,密封材20也能夠維持較密封材20下部的內鍋6的側壁和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側壁部所形成的空間的密封性。
(3)依據實施形態1~3,唇部20a較突出部20b更呈現薄板狀,向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延伸,並且從內鍋收容部15的開口部向內鍋6的插入方向傾斜,其內徑較內鍋6的側壁外面的外徑小。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及(2)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密封材20,唇部20a、20a1、20a2的上面與收容於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的內鍋6接觸,加強使得產生於內鍋6的下方的熱無法逃逸到上方的效果。另外,唇部20a、20a1、20a2向下方垂下,使得將內鍋6收容在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時,唇部20a、20a1、20a2不會造成妨礙。
(4)依據實施形態1~3,維持環40的凹部40b包含:向內部的上方向延伸的突起部40d。密封材20的突出部20b包含下面開口的溝部20d。突起部40d插入溝部20d。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3)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密封材20嵌入維持環40的凹部40b,在凹部40b的底面有突起部40d,藉由將之插入密封材20的溝部 20d,使得密封材20和維持環40的接觸面積得以增加。因此,密封材20不容易從嵌入維持環40的狀態脫落,在煮飯器100組裝時也不容易脫落,而使得組裝作業變得容易。另外,在使用煮飯器100時,因為內鍋6的置入取出而對突出部20b施以朝向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方向拉出的力量,突出部20b也不容易從維持環40的凹部脫落,能夠將密封材20維持在組裝著的狀態。
(5)依據實施形態1~3,內鍋收容部15包含放熱板34,其係將加熱裝置所產生的熱向內鍋收容部15的內側放熱。放熱板34,構成內鍋收容部15的內部側壁部,並設置於維持環40的下部。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4)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維持環40,係由放熱板34的上側端部從下側提供支持,能夠保持維持環40及密封材2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
(6)依據實施形態1~3,內鍋6的側壁外面係較內鍋收容部15向上方突出。
(7)另外,內鍋6,在最上部有在徑方向朝外延伸出去的凸緣6a。本體,在內鍋收容部15的邊緣有向上方突出以支持凸緣6a的複數個支持體19。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5)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在內鍋6被容置於本體1中的狀態下,能夠使得其側壁上部6b從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突出。因此,內鍋6的側壁上部6b,在沒有被複數支持體19支持之處,從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突出而露出側壁上部6b的外側,當蓋體3關 閉時,內鍋6的側壁上部6b的外側和從本體1及蓋體3之間的縫隙31流入的外部氣體接觸。
(8)依據實施形態1~3,內鍋6的最大煮飯量時的最高水位線21位於抵接於內鍋6的側壁外面的密封材20還靠下方的位置。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7)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內鍋6的最大煮飯量時的最高水位線21位於抵接於內鍋6的外面的密封材20還靠下方的位置。此種構成,能夠藉由密封材20,在使得內鍋6下方所產生的熱不會逃逸到上方的狀態下,加熱水和米。
(9)實施形態1~3,在該唇部的先端附近的下面形成複數個突起20e。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8)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唇部20a、20a1、20a2的先端附近的下面形成複數個突起20e。藉由此構成,當取出內鍋6時,唇部20a、20a1、20a2翻過來,使得複數突起20e和內鍋6接觸。因此,唇部20a、20a1、20a2和內鍋6為點接觸的狀態,降低了滑動阻力而使得容易將其取出。另外,唇部20a、20a1、20a2的上面20aa並沒有突起20e,所以當將內鍋6容置於本體1的內鍋收容部15時,能夠確實地密封,使得熱難以向上方逃逸。
(10)依據實施形態1~3,唇部20a在其表面有凹凸。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9)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降低了內鍋6和唇部20a、20a1、20a2之間的 滑動阻力,使得容易放置內鍋6。
(11)依據實施形態1~3,內鍋6的外面在其表面有凹凸。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10)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降低內鍋6和唇部20a、20a1、20a2之間的滑動阻力,使得容易放置內鍋6。
(12)依據實施形態2,在唇部20a上形成複數個狹縫20f。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11)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唇部20a、20a1、20a2容易變形,使得容易放入及取出內鍋6。
(13)依據實施形態3,形成狹縫20f而斷開的唇部20a1、20a2配置為,相鄰的斷開的該唇部上下錯開配置。
藉由上述構成,除了上述(1)~(12)記載的效果之外,還能獲致以下的效果:形成狹縫20f而斷開的唇部20a1、20a2配置為,相鄰的斷開的唇部20a1、20a2上下錯開配置。藉由此構成,在放入及取出內鍋6時,上下錯開配置的斷開的唇部20a1、20a2支持內鍋6,而抑制內鍋6傾斜。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放入及取出內鍋6。
另外,當初也預想到將上記各實施形態構成加以適當組合。再者,上述揭露的各實施形態的所有特徵均為例示而非作為本發明之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並非上述的說明而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界定,其包含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1‧‧‧本體
3‧‧‧蓋體
4‧‧‧閂扣解除按鈕
10‧‧‧米湯分離盒
13‧‧‧蒸氣排出孔
22‧‧‧操作部

Claims (13)

  1. 一種煮飯器,其包括:本體,其具備容置內鍋的內鍋收容部以及加熱該內鍋的加熱裝置;蓋體,其與該本體以絞鍊連結並覆蓋該本體的該內鍋收容部的上部;密封材,其具有於該內鍋容置於該本體中的狀態下,從該本體抵接於該內鍋的側壁外面的唇部;維持該密封材的維持環;及構成該本體的一部分之內殼體;其中:該蓋體,在關閉的狀態下,在與該本體之間形成縫隙;該內殼體,構成該內鍋收容部的開口部;該維持環,位於該內殼體的下部,在該內鍋收容部的內部維持上下方向的位置;該密封材,被維持於該維持環和該內殼體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煮飯器,其中:該密封材包含:從該唇部向外側突出並且嵌入該維持環的突出部;及連結該唇部和該突出部之間的被支持部;該維持環包含:將該突出部收容於該維持環全周的上面側之凹部;及構成該凹部內側之壁的內側肋;該內側肋和該內殼體,相隔一距離配置在該本體的上下方 向;該距離係為,小於該突出部之上下方向的尺寸,且在該被支持部之上下方向的尺寸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煮飯器,該唇部為薄板狀,向該內鍋收容部的內側延伸,並且從該內鍋收容部的該開口部向該內鍋的插入方向傾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煮飯器,其中:該維持環的該凹部包含:向內部的上方向延伸的突起部;該密封材的該突出部包含下面開口的溝部;該突起部插入該溝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其中:該內鍋收容部包含放熱板,其係將加熱裝置所產生的熱向該內鍋收容部的內側放熱;該放熱板,構成該內鍋收容部的內部側壁部,並設置於該維持環的下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該內鍋的該側壁外面係較該內鍋收容部向上方突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其中:該內鍋,在最上部有在徑方向朝外延伸出去的凸緣;該本體,在該內鍋收容部的邊緣有向上方突出以支持該凸緣的複數個支持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該內鍋的最大煮飯量時的最高水位線,位於較抵接於該內鍋的該側壁外面的該密封材靠下方的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在該唇部的先端附近的下面形成複數個突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該唇部,於表面有凹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該內鍋外面,於表面有凹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煮飯器,該唇部上形成複數個狹縫。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煮飯器,形成該狹縫而斷開的該唇部,配置為與相鄰的斷開之該唇部上下錯開。
TW105132998A 2016-02-24 2016-10-13 Rice cooker TWI623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3091 2016-02-24
PCT/JP2016/074908 WO2017145414A1 (ja) 2016-02-24 2016-08-26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9736A true TW201729736A (zh) 2017-09-01
TWI623291B TWI623291B (zh) 2018-05-11

Family

ID=5968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998A TWI623291B (zh) 2016-02-24 2016-10-13 Rice cook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56321B2 (zh)
CN (1) CN108697257A (zh)
TW (1) TWI623291B (zh)
WO (1) WO20171454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5129B2 (ja) * 2020-06-15 2024-03-07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8120U (zh) * 1986-12-17 1988-06-25
JPH1156613A (ja) * 1997-08-11 1999-03-02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炊飯器
TW502601U (en) * 1999-07-13 2002-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ice cooker
JP4437773B2 (ja) * 2005-08-10 2010-03-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076369B2 (ja) * 2006-06-08 2012-11-21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炊飯器
JP4799271B2 (ja) * 2006-05-24 2011-10-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09225926A (ja) * 2008-03-21 2009-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FR2940389B1 (fr) * 2008-12-24 2015-05-22 Seb Sa Joint pour appareil de cuisson d'aliments et appareil pourvu d'un tel joint
JP5942595B2 (ja) * 2012-05-24 2016-06-29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炊飯器
CN203424775U (zh) * 2013-08-30 2014-02-12 王永光 一种锅用放气装置
CN204394281U (zh) * 2015-01-26 2015-06-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204600218U (zh) * 2015-02-13 2015-09-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密封圈、烹饪器具及其上盖
CN205006628U (zh) * 2015-09-23 2016-02-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6321B2 (ja) 2019-08-07
WO2017145414A1 (ja) 2017-08-31
CN108697257A (zh) 2018-10-23
JPWO2017145414A1 (ja) 2018-04-26
TWI623291B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6497B1 (ko) 하나의 밸브로 냄비의 일정압력 유지와 진공유도를 위한 밸브가 장착된 조리용 냄비
JP2014171857A (ja) 電気焼き器
KR20200033149A (ko) 반려동물 급수기
TW201729736A (zh) 煮飯器
KR101332512B1 (ko) 조리기구용 뚜껑
KR20200066658A (ko) 전기 밥솥
TWI619455B (zh) Electric pot
TW201729734A (zh) 煮飯器
CN109662558B (zh) 包括带有盖的排空支撑件的电烹饪设备
JP6523993B2 (ja) 炊飯器
KR101433097B1 (ko) 조리용 진공냄비
KR100756643B1 (ko) 전기압력조리기의 덮개부
JP2017153506A (ja) 炊飯器
JP6448372B2 (ja) 炊飯器
KR101328683B1 (ko) 발열체를 이용한 전자레인지용 용기
KR102492361B1 (ko) 전기압력밥솥
CN216702336U (zh) 空气炸锅及蒸烤组件
KR101605612B1 (ko) 직화 조리용 뚜껑
KR102523956B1 (ko) 자동압력조절모듈이 장착된 내솥 뚜껑을 구비한 전기밥솥
CN220546168U (zh) 烹饪器具
JP6995859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1324512U (zh) 轻食机的壳体结构
KR102177249B1 (ko) 조리기기용 커버 조립체
JP2009219741A (ja) 電気炊飯器
KR102426297B1 (ko) 전기압력밥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