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6628U - 电烹饪锅 - Google Patents

电烹饪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6628U
CN205006628U CN201520748402.XU CN201520748402U CN205006628U CN 205006628 U CN205006628 U CN 205006628U CN 201520748402 U CN201520748402 U CN 201520748402U CN 205006628 U CN205006628 U CN 205006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pot
sealing ring
heating
oute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484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凤雷
杜明辉
叶其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484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6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6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66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烹饪锅,包括:外锅、内胆、密封圈、以及发热元件,内胆容置于外锅的内部、并与所述外锅的周壁和底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内胆与外锅的相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腔中。本实用新型利用外锅与内胆围成加热腔,再利用发热元件对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对内胆表面均匀加热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腔的密封性能,在所述外锅与内胆的外缘之间设置了密封圈。

Description

电烹饪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烹饪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烹饪锅,如电炖锅、慢炖锅等的加热方式有发热带加热或如图1所示的金属发热盘11加热等结构。发热带加热由于受功率较低的影响,不能做到快速加热。而金属发热盘11为接触性传热,金属发热盘11对内胆22的底部直接进行加热;金属发热盘11直接接触内胆22,会造成内胆22内的食物受热不均匀,加热过程存在温差,不利于食材的烹饪。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的电烹饪锅无法实现快速加热,食材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烹饪锅,包括:外锅、内胆、密封圈、以及发热元件,所述内胆与所述外锅的周壁和底壁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内胆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连接且向外延伸的外缘;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外锅的内部,所述外缘与所述外锅的相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
其中,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与所述外锅相匹配的内凹弧形面。
其中,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与所述外缘相匹配的外凸弧形面。
其中,所述密封圈为空心结构。
其中,所述内胆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内胆内部的内胆孔。
其中,所述内胆孔设置在所述外缘上。
其中,所述内胆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内胆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外缘上。
其中,所述加热腔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所述扇叶连接,所述扇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设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外锅上。
其中,所述发热元件连接在所述外锅上。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烹饪锅,利用外锅与内胆围成加热腔,再利用发热元件对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利用电机带动发热元件下方的扇叶搅动热空气,使得热空气开始流动,实现对内胆表面均匀加热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腔的密封性能,在所述外锅与内胆的外缘之间设置了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在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与所述外缘相匹配的外凸弧形面、以及与所述外锅相匹配的内凹弧形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空心结构,在密封圈处于受热状态时,密封圈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密封圈体积变大,进一步增强了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烹饪锅的烹饪效果,在内胆的外缘上设有用于连通加热腔与内胆内部的内胆孔,使得加热腔内得热空气可以进入内胆内部,对食材进行补炊加热,使得烹饪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烹饪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烹饪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图。
其中,11、金属发热盘;21、加热腔;22、内胆;23、外锅;24、第一隔热罩;25、发热元件;26、扇叶;27、电机轴;28、电机支架;29、电机;30、紧固件;31、第二隔热罩;32、紧固件;33、通气孔;34、热空气;35、食材;36、内胆孔;3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电烹饪锅,包括:外锅23、内胆22、密封圈37、以及发热元件25,所述内胆22与所述外锅23之间形成加热腔21,所述发热元件25设置在所述加热腔21中;所述内胆22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连接且向外延伸的外缘;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外锅23的内部,所述外缘与所述外锅23的相接处通过密封圈37密封。发热元件25先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34逐渐扩散到整个加热腔21内,实现对内胆22的均匀加热;内胆22与外锅2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37,使加热腔21内形成独立的密封空间,可以避免热空气34的泄漏,减少了热量流失,加热效率高。
如图3和4所示,所述密封圈37上设有与所述外锅23相匹配的内凹弧形面。所述密封圈37上设有与所述外缘相匹配的外凸弧形面。所述密封圈37为空心结构。内凹弧形面与外凸弧形面增大了密封面积,密封效果更好;空心结构内的空气受热会发生膨胀,是的密封圈37体积增大,进一步增强了密封效果。这样设置后,内胆22的外缘与外锅23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几乎不会有热空气34泄漏,热量流失少,且使用安全。
所述内胆22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21与所述内胆22内部的内胆孔36。所述内胆孔36设置在所述外缘上。所述内胆孔36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内胆孔36均匀分布在所述外缘上。内胆孔36的设置使得热空气34可以进入内胆22的内部,可以实现对食材35的补炊加热,提高了烹饪效果。
所述加热腔21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发热元件25相对设置。具体的,所述风扇包括扇叶26,所述扇叶26连接有电机29,所述电机29通过电机轴27与所述扇叶26连接,所述扇叶26与所述发热元件25相对设置;所述电机29安装在所述外锅23上。所述发热元件25连接在所述外锅23上。空气被加热后,经过扇叶26的吹动、搅动作用,热空气34可以迅速流向加热腔21以及内胆22的内部,可以实现快速加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烹饪锅的整体结构为:
第一隔热罩24位于外锅23内部的锅底部位,第一隔热罩24外缘连接有第二隔热罩31,发热元件25位于第二隔热罩31内,第二隔热罩31通过紧固件32固定在外锅23的内壁上,第一隔热罩24上设计有通气孔33;电机29通过紧固件30与电机支架28固定在外锅23上,电机29上装有电机轴27,扇叶26固定在电机轴27之上。其位置关系为,扇叶26在第二隔热罩31内,扇叶26在发热元件25下方。内胆22放置在第一隔热罩24之上,内胆22上设计有内胆孔36。外锅23与内胆22之间设计装有密封圈37。
具体的,内胆22包括本体和外缘,外缘为设置在所述本体顶部的外侧且向外延伸的环面,该换面可以是平面或者弧形面;本体置于所述外锅23内,外缘搭接在所述外锅23的顶部外缘处;密封圈37设置在外缘与外锅23之间,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防止热空气34泄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烹饪锅的工作原理如下:
发热元件25发出的热量加热周围的空气形成热空气34,热空气34进入第二隔热罩31内,电机29带动电机轴27转动,电机轴27带动扇叶26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二隔热罩31内的热空气34的搅动,热空气34在扇叶26的作用下通过通气孔33进入由外锅23与内胆22形成的加热腔21内。由于加热腔21为内胆22的外壁与外锅23的内壁形成的腔体,所以可以通过热空气34实现对内胆22的全方位加热。热空气34通过加热腔21,然后再通过内胆22上的内胆孔36,进入内胆22内部,从而实现对内胆22内部的食材35进行表面补炊加热。这种加热结构,不仅可以使内胆22外侧壁进行均匀加热,而且热空气34可以对食材35表面进行补炊加热,提升了烹饪效果。为了防止热空气34在外锅23与内胆22之间泄露,外锅23与内胆22之间增加了密封圈37。
所为的补炊加热,是指在通过内胆22正常加热的情况下,再对内胆22内部的食材表面进行补充加热;比如,在焖饭阶段,利用的高温蒸汽,对内胆22内的米饭表面进行二次补水补热,使得米饭变得更香、更饱满,吃起来更松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烹饪锅可以是电炖锅或慢炖锅或慢炖盅,但不局限于此。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利用外锅23与内胆22围成加热腔21,再利用发热元件25对加热腔2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利用电机29带动发热元件25下方的扇叶26搅动热空气34,使得热空气34开始流动,实现对内胆22表面均匀加热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腔21的密封性能,在所述外锅23与内胆22的外缘之间设置了密封圈37,以提高密封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圈37的密封性能,在所述密封圈37上设有与所述外缘相匹配的外凸弧形面、以及与所述外锅23相匹配的内凹弧形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37为空心结构,在密封圈37处于受热状态时,密封圈37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密封圈37体积变大,进一步增强了密封圈37的密封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烹饪锅的烹饪效果,在内胆22的外缘上设有用于连通加热腔21与内胆22内部的内胆孔36,使得加热腔21内得热空气34可以进入内胆22内部,对食材35进行补炊加热,使得烹饪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系统加动力搅动热空气34的结构,可以使被加热的内胆22均匀受热,从而在保证烹饪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了加热速度;采用了动力搅动热空气34的结构,使发热元件25发出的热量被吹到加热腔21中,使内胆22均匀受热,从而实现了煨汤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内胆、密封圈、以及发热元件,所述内胆与所述外锅的周壁和底壁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中;
所述内胆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连接且向外延伸的外缘;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外锅的内部,所述外缘与所述外锅的相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圈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与所述外锅相匹配的内凹弧形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与所述外缘相匹配的外凸弧形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空心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内胆内部的内胆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孔设置在所述外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内胆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外缘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所述扇叶连接,所述扇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设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外锅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连接在所述外锅上。
CN201520748402.XU 2015-09-23 2015-09-23 电烹饪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6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8402.XU CN205006628U (zh) 2015-09-23 2015-09-23 电烹饪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8402.XU CN205006628U (zh) 2015-09-23 2015-09-23 电烹饪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6628U true CN205006628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4840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6628U (zh) 2015-09-23 2015-09-23 电烹饪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66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7257A (zh) * 2016-02-24 2018-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煮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7257A (zh) * 2016-02-24 2018-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煮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4000B (zh) 一种空气压力锅
CN204091699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压力烹饪装置
CN202553479U (zh) 微波炉用器皿
CN20584930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3654370A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CN204292889U (zh) 空气加热锅具
CN205006628U (zh) 电烹饪锅
CN207898360U (zh) 一种真空焖烧锅
CN204722819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5006673U (zh) 一种电炖锅用内胆及电炖锅
CN207584833U (zh) 一种烘烤均匀的光波炉
CN203263126U (zh) 一种新型独立式双内胆烤箱
CN105982558A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5548298U (zh) 烹饪器具
CN206612591U (zh) 加热组件及电压力锅
CN205669825U (zh) 一种基于红外线的安全防烫微波炉
CN201948782U (zh) 锅盖带搅拌装置的煮汤且保温锅
CN205053716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锅
CN205006626U (zh) 电烹饪锅
CN205006623U (zh) 电烹饪锅
CN205006624U (zh) 电烹饪锅
CN202635898U (zh) 饭盒
CN205006625U (zh) 电烹饪锅
CN105361726B (zh) 一种超薄烧烤炉
CN105125055B (zh) 电烹饪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